带着优盘去穿越 第 1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看双胞胎!”

    翻开我军的历史,各个时期都有相当数量的女军人和女兵建制连队,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女军人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由卫生兵、通信兵、文艺兵、军校学员组成的女兵方队,代表共和国女军人庄严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她们中有汉、回、满、苗、蒙古、朝鲜、土家族等10多个民族的战士,其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只有16岁,独生子女兵占半数。

    而我们的视点在哪里呢?就在那两个走在最前面的女兵身上,她俩叫张薇薇、张莉莉,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哪怕是到了2010年,也还有很多人记得她俩,99年阅兵时,女兵方队似乎改成三军女兵,不再是陆军女兵,然而09年的服饰虽然很漂亮(没办法,我看阅兵只看女兵,所以记忆深刻),但是无法超过99年的,因为09年没能找出一样就让人记住的领队,而且感觉太娇滴滴了不像军人像演员!到了2010年,军中姐妹花10年后今昔何在?有消息称,已经少校军衔为人母了。

    看着99年的阅兵式,对比着09年的阅兵式,虽然99年确实无法跟前面几年比,但是起码比09年好!不仅是从拍摄角度上,还是从军人士气上!99年是八一厂拍的,09年的那一次,大家都说央视没处理好显示出了三大弊端还被人串成顺口溜:导播尤其烂,镜头切得乱,画面逆光不好看!也是从09年阅兵式过后,央视就被质疑了,央视出品的,也不再是什么一等一的好货!特别是央视露点的事情被人们从2006统计到2010……唉!谁引起的呢?刘芳菲等人呗!记得10年3月初,我在网络上就看到有人在谈论关于央视“凸点装”的问题,不得不承认网友的眼睛那是相当的尖,观众对央视女主持人们“关心”有加,眼睛就像安装上透视机,看新闻的时候还没忘了在第一时间将女主持人能看到的地方做一次全面的扫描,无论是谁稍有不慎就被翻拍下来贴在网路上“曝光”没商量!唉!看了那些文,我也盯了好几天央视的节目,郁闷到发觉自己的眼睛根本就不行,因为都没看到!而我的结论是:如果出现一次“凸点装”,也许是偶然的,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两次,恐怕就不是偶然那么简单了。有人认为是央视在开始走性感的道路,也有人认定是女主持人居心不良!我的认为是:央视有那么多节目,因此出现多女主持人,出现几次露点如果没有网友爆料,根本造不成多大的轰动,可能是早上7点直播,起床赶路化妆背稿子一大堆的事情,有点疏忽也属正常范围内!网络的发展拉近了明星和老百姓的距离,加大了社会公正监督的力度,但也滋生出了一批盯着名人爆料的业余“狗仔队”。对待名人,他们的眼光锐利胜过X光,但经常会让人感到刻薄;他们的思想敏锐观点新潮却常有哗众取宠之嫌;他们勇于一追到底揪出事实真相,但经常有钻牛角尖的味道。他们的使命就是:以爆别人的隐私和糗事为己任,以别人的尴尬和倒霉为快乐之本!看似大家无聊,其实也有那么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都在乎央视太重要,在乎央视主持人老出事,在乎央视管理太松懈!作为国台啊,你应该有一个国台的样子,国台不可以出错,一出错,全国人民就陪你一起丢脸丢大发啊!但是央视店大欺客根本没把老百姓的话当一回事,应该抓一抓的队伍——不怎么抓,应该管一管的人事——不怎么管!是的,我想起当初沸沸扬扬央视主持人张宏民过生日的事来,老张生日不简单,听说在什么亚洲大饭店每桌5000元,他开了30多桌,请了不少朋友前来道贺。本来很正常的事儿,嗯,你别跟我20万元放到西北的贫困地区可以养活一个村子的人,我只知道在北京的大酒店,5000元一桌的酒席还真不怎么样,你不能要求酒店都卖白菜汤!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事呢?就是老张,不仅请了朋友,还请了不够朋友的朋友!于是,一个“央视主持人”的帽子下,老张喝得大醉并以相当粗俗和肮脏的语言和和其他人员交流,之后有人心理不平衡,凭什么你就能这样过生日而我不能?凭什么你有钱我没钱?是啊,不患贫而患不均啊!于是有人祭出手机学习陈冠希,拍照后在网络上大吐苦水,然后很多人也一样闲得蛋痛,发现有人提供了谴责的素材,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扭曲的社会心理在作怪下,老张不过是过了自己生日的事情,这是私事,喝醉了酒谁还跟在屏幕上一样文质彬彬?花了自己几十万请客,居然还给请客的人爆光了一次,唉!中国最权威的部分——有关部门,也没有证据证明老张的钱来路不当,老张花的是自己的钱,按自己的能力消费,算多算少没把其他人妒忌的眼光算在内……永远是那句话,通行了几千年不必改动的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离题了!

    外篇第15笔:南澳-2

    对于这两次的阅兵,我也不记得有多具体。总的而言,99年有国防大学方队;到了09年,军官干部就吃不了苦了干脆休息,没了这个方队。99年很多方队都有劈枪动作,个人感觉很有气势非常好看;只是这个动作看起来有点陌生,可能是记忆中最近的一次阅兵——也就是09年的没有劈枪吧!我这个不算军事爱好者的也知道,没了劈枪等于降低了标准,等于没了锋芒和锐气,而且劈枪的动作可以掩饰其他的一些不足,为啥取消劈枪呢?不理解!09年实现阅兵装备完全自主生产,所以阅兵的武器都是自家的;99年的武器装备还没有完全自主产权。其他的,武器和衣服一直在换,气质上是一年不如一年。或许有人说得对:09年阅兵没有99年的好看,不是因为09年的阅兵太差,而是99年的太好看。

    不论是如何何如,阅兵村里住了10个月反反复复炼着同一个动作的官兵们也只是表现了不到30分钟的时间,至于这样的半个钟头值不值得用10个月来换取,坦白说,不仅仅是我这样的一介平民不明白,相信很多人都不明白。或许,在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热战的二十一世纪里,各个国家之间也只能无聊地搞搞阅兵来示威,聊胜于无吧!否则大家都不清楚干吗非要养着那么多军人。

    收起了两部设备,我把录取下来的内容都转换成电脑里支持的视频格式,在H。264还没出现之前,我只能找到H。262编码标准……那啥,你说没有H。264,干吗不用H。263?兄弟!我也认为可能H。263比H。262更好,嗯,从数字上确实更好,但是人家H。263是图片的编码格式啊!怎么运用在视频上,哥都不懂!当初做毕业纪念册视频时,又要高清晰又要容量小,可怜哥这只视频制作菜鸟是费了多大的工夫去恶补这些知识啊!

    用H。262来编码的话,所生成的视频确实比没用压缩的avi源文件小很多,否则才单单10几分钟,可能就要浪费掉1G多的空间!嗯,想当初的数码相机,内存2G,录取寻常模式的视频也只能录取16分钟多。此时此刻,在没有H。264的时代里,其实H。262也算是不错的标准了,起码它能实现我对高清晰的要求,它最大能支持宽高比为16:9、格式为1920×1080×30的视频。虽然哥菜鸟是菜了点,但是对于视频的理解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这也是从当初读大学时候的业余生活爱好,在不懂得、没资格制作编码标准时,能更好地利用好编码标准,就绝对做得出好的视频,同时还能减少硬盘的压力!当初2010年,网络有公开的最大型的毕业纪念册在优酷上,总时长达7个多小时,就是哥的杰作!

    单核的CPU处理完这些视频刻录进RAM里腾空摄像机里的空间后,都已经是晚餐时分了,现在的气候已经体现温室效应的苗头了,我想如果不在电脑主机旁边安排把大风扇的话,CPU会不会给直接烧掉呢?

    老政府喊着众人去吃饭,顺便讨论明天开始出游的具体内容。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内容也就那么几个字能概括:低碳、舒适、优惠。

    爷爷奶奶年纪有点大了,家里的店面也需要人来看管,就不能去了。那么本次出游的人数就剩下了爸妈姐弟我一共五个人,横跨了四个时代!嗯,时髦一点说,老政府和妈妈是50后,妈妈很是骄傲,她的子女分别跨越了三个年代:70后(姐)、80后(我)、90后(弟),因此家里人的观念差异相当大,天天都有理不完的冲突。

    出游的时间从明天开始,尽量在上学前回来。鉴于哥几个成绩不错,老政府认为就算多玩几天,问题也不大。

    出游的费用嘛!老政府偷偷说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正闲钱两万多,花光也没关系!是啊,钱都是俺滴耶,花光了当然没你关系~~这年代的两万多的购买力就我认为都相当于2010年起码6到8万,买部配置超一般的城市SUV(其实就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都绰绰有余了。

    上面的问题都不大,关键要考虑的是以下两点,其一是要带什么,其二是怎么去。

    我本人组织过几次自助出游,对于这些可算是如数家珍,可惜此时此刻只是个小孩子,不能表现出太高的生活能力,只是诳称从网络上学来的,随便说了说。

    带什么的比较容易解决,是去海边,大毛巾和换洗衣裤少不了,最好再带一些常见的药品什么的,行装不能太复杂,是去旅游而不是去过荒,简便即可。

    怎么去的也不难处理,反正肯定是要先去汕头,妈妈以前去过南澳,她说要先去莱芜,从莱芜搭船过去。老政府考虑到一下子是去五个人,搭公车什么的都太麻烦,而且第一个黄金周,游人肯定少不了,跟别人挤着不是办法,不如干脆到了揭阳后,直接找部的士跑到莱芜渡口。这个过程,就要涉及到本人在行的砍价了,如果是在2010年这么干的话,不说有没有的士愿意去,而肯去的,不一下子喊出250以上的费用把你当二百五来耍,那就是怪事一桩!

    晚上的时间,主要是妈妈是收拾着家里所有人的行装,交给妈妈和大姐来收拾,绝对能达到有备无患的境界。嗯,不止是有备无患,或许还是过犹不及吧!因为很多时候,妈妈收拾的东西十有八九用不上,因此明天早上,估计还要再整理一下东西,舍弃掉里面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果然,隔天早上一醒没多久,老政府率先不满:“你是不是要把整个家给带过去?”

    是的,如果按照妈妈所收拾的东西数量来看,平均每个人要负重四十斤左右,基本上可以当作现代版的宋代步人甲来用了,别说把东西背到南澳,想背出南溪都成问题。

    最后,行李减少到剩下一大一小两个旅行袋,再加上我和弟弟的两个书包。拍摄工具有两部,一部由我负责,是相机,配备了5张储存卡和一大堆充满电的电池,可以拍摄超过1万张图片,连续用上七八天也不成问题;其次是摄像机,重量对我而言太夸张,由已经熟悉了拍摄方法的老政府负责,三脚架、电池什么的全部到位。反正按照我的说法,如果在路上碰到别人询问,就说咱们都是普宁电视台的外景工作人员吧!除此之外,还准备了录音笔,争取整个过程全部录音。我这样的装备,是参考了以前的单车出游方式,也方便回来后能做出比较完整的旅游纪念册。记得在重生回来之前,骑单车去南澳旅游的部分视频还没来得及做好,实在是有点可惜啊!本来我的队伍,不是唯一骑单车环南澳一圈的一队,但绝对是有公开以来环绕南澳的队伍中单车最破的!

    老政府叫了在开车的相熟悉的朋友直接载着我们去汕头,为了不太张扬,也没跟此时此刻的司机说是要去南澳,只说是去看望汕头澄海的亲戚。当然,我家在汕头半个像样的亲戚都没有。

    从家门口坐上车后,老政府和他那开车的朋友讨论着到底要开哪条路好。从南溪,也就是普宁出发去汕头的南澳,有三条路。如果你上高速的话,那就是一等一的傻子!三条路中,第一条是开到流沙,然后向西方向走G324(起点为福建福州,终点为云南昆明,全程2712千米),经过潮阳(现在潮南和潮阳还没分家),接着可以选择在礐石大桥或者是海湾大桥过去澄海;第二条是往揭阳的仙桥大圆,然后S234到潮阳,接着跟第一条路相同;第三条是往揭阳市区方向,走G206(起点为烟台市垆上立交,终于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路口,全长2375公里),路过汕头大学,拐弯后直接到澄海。

    看着他们在讨论,我插嘴了:“走324国道吧!随便去看看礐石大桥长得怎么样。”

    老政府和他的司机朋友很奇怪,以老政府为代表问:“你怎么清楚路的?”

    唉!在重生人士的眼里,仿佛周围的其他人都是傻瓜一般!强调过很多次了,以前去过几次汕头,第二、三条路,不是用单车走过,就是坐车路过,没什么新意了。嗯,当初骑单车出游前,别的可以不准备,但是地图什么的,基本上是背得滚瓜烂熟,而且一路上,除了停下来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之外,基本上都是按地图在走,只要你走上那么一次,保证你印象一等一的深刻!以至于到后来,也就是去南澳之后回来,我闭着眼睛,都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南澳的地图全景出来,跟谷歌地球的功能一模一样,并且是一点也不卡!甚至,由于是亲身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在细节方面,比谷歌地图所提供的还要清晰!君不知,谷歌地球上的南澳,根本就全是模糊的。

    但是现在嘛,还是装傻着把一切归在电脑上吧!我说:“昨天晚上我在网络上查了地图啊,很清楚的。我们如果走仙桥大圆路过古溪的那条路,也可以到潮阳,只是路况上颠簸了一点;走揭阳市区往揭东的206国道的话,就不用过礐石大桥或者海湾大桥,我想去看看这两条桥。”

    老政府很有暗叹:“网络那么厉害啊,连这些都能查到?”

    我摇头,现在的网络也就这点本事而已,到了未来的世界,那叫啥啊?叫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万事,让诸葛亮等人为了扼腕也!

    司机朋友不明白网络是什么,但是他见我老政府并不如何惊讶,也说:“你说要过桥的话,那两条桥可是要收费的,往206国道的话,不用过桥。”

    你不说,我也清楚,而且我清楚的比你还要多,礐石大桥的收费还是非常荒唐的呢!

    说来说去,最后老政府录取了本人的方案,往流沙方向走324国道。

    从家里到礐石大桥,车上没有导航,司机也是凭印象在开,说大概有36铺路(铺路为本地区距离单位,1铺路=5华里(里)=2。5公里。“铺”是古代“官道”的设施,十里设一铺,专供过往客商和官差歇脚的场所,可供酒饭。一般三铺设一舍,十铺设一驿。)远,起码要开两到三个小时,明显是有近路不走选远路。

    外篇第15笔:南澳-3

    长路无聊,看着外面的快速后退的房子、招牌和树,也有看腻的时候,坐在后排的妈妈大姐和弟弟,都不约而同打起盹来,只要坐在前面的老政府和司机还在聊天废话,其中我就坐在老政府的大腿上,时不时用相机拍拍窗外的景色或者车里的景色。至于那摄像机,我承认自己很无聊,在上车之时,早就用了特殊的方法给固定在后排座位的中间,全程跟拍。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坐在前面的原因——后面中间多了摄像机,就没我可以坐的地方了。

    老政府和他司机朋友的聊天,我偶尔也插上几句,以比较天真的语气问问一些我所不了解的情况。

    “汕头专区分散后,好像这边的发展就慢了一点了。”听到老政府似乎在说本地区的历史,我有点好奇,就凑合着问一句:

    “爸爸,我只听过汕头特区,这个专区是什么?”

    老政府知道的也很是零碎,他说:“你说这个啊,以前潮汕地区分为八个邑,叫潮州八邑,好像其中就有三阳。”

    我皱眉:“三阳?”

    “是海阳、揭阳和潮阳。你不是也经常听陈四文讲古么,他在说到林大钦的时候,林大钦是住哪的?”

    “潮州府海阳县金石山兜林!”我顿时来了印象。很是巧合,大学有一同窗,她就是潮州金石人,问她认不认识林大钦,居然还愣着。

    “对,海阳就是现在的潮安,八邑分别是刚才说的三阳、普宁、饶平、澄海、惠来和已经划进梅州的丰顺。新中国成立后,将我们这里设为潮汕专区后来,又叫为汕头专区,那时候的专区大员权利非常大!”(补注:遍布天下的“潮州八邑”会馆就是指这八个地方,但是新加坡的潮州八邑会馆除外,新加坡这个会馆中没有丰顺,改成南澳,几乎是所有潮州八邑会馆中唯一的特例。)

    我点点头,接着的历史我就清楚了一点:“1981年,在汕头市划出一片土地,那个地方,就是汕头经济特区吧!”

    老政府摇头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89年,潮州就从专区里划了出去,汕头专区也就不存在了;你弟弟出生的那年,揭阳变成了市,普宁那个时候就归揭阳管了。93年普宁建市,我记得是4月6日,你妈妈还带着你弟弟去流沙看普宁建市的烟花晚会。”

    我还知道,1995年广东最后一个地级市——云浮建市。强地弱县政策开始推行,普宁在行政上遭受重挫,后来到了2010年,普宁成为了广东省中省直管呼声最高的县级市。

    说起来,普宁这个地名还很有来历呢!大部分普宁原住民还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的地名为什么会叫“普宁”。日后网络时代的信息铺天盖地,我甚至给百度的知道做了一条广告,虽然后来没什么回音:“您不知道的,百度知道;您知道的,百度知道得更清楚!”是的,如果在日后想知道“普宁”一词来历,百度一下,不想知道都难啊!那么普宁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我献宝一般对老政府说:“在明朝初年,陈友谅和军师何野云等被朱元璋打败,逃入潮汕地区煽动反明情绪,朱元璋派大内高手加锦衣卫驻扎在今天普宁市洪阳镇英歌山,剿捕陈友谅、何野云等。由于不懂方言,老抓不到。因此,朝廷决定招纳当地人士组建一个连队,便衣化妆找机会抓捕,后来还真的抓到了。为表彰这些人,朱元璋与刘伯温商议,赐名此地为‘普宁’,即天下太平的意思。”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版本,也是我唯一还能记住的版本。

    插曲过后,老政府继续说:“潮州和揭阳从汕头专区分出去后,专区也就不存在了,后来,我们接着要去的潮阳和澄海,本来是县,后来又变成了市。反正老是变来变去,现在的汕头规划很杂,我太久没来,也说不出所以然。”

    对此,我知道的比老政府还要多和远,未来好像到了2003年,潮阳市拆成了潮南和潮阳两区,本来人口第一县市的“宝座”,从潮阳转移到了普宁身上,普宁350万人口,位居全国所有县级市中龙头,这要到2009年有380多万人的新北市出现后,龙头地位才不保。反正不论何时,潮汕地区中的普宁和潮阳,都是最让计划生育崩溃的地方!计划生育走到了这两个县级市,全部成了屁话一席。

    说话说着,两个小时很容易就过去了,324国道的路况不错,车子也能开快一点,比原计划还要快上半个小时,就已经跨过了潮阳,路上已经出现了礐石大桥的标志。这个地方,就是日后的濠江区。

    是的,对于潮汕人而言,濠江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词汇,之所以熟悉,不是因为濠江里有什么,说起来,大家都是被六合彩毒害的,而六合彩的码图中,偏偏有一张叫做《濠江赌经》的在本地区非常流行,所以……只是在现在,还没有濠江这个行政规划,模糊中记得还要过几年,在这里市河浦区和达濠区才会合并成濠江区。唉!不论是怎么合并,潮汕三市的面积加起来,也就跟梅州差不多大而已。

    在过达濠岛的桥边,往南可以去海门,往北就是礐石大桥了。如果不过礐石大桥,可以再开几公里,从海湾大桥过。上辈子只是在这两条桥边路过,单车过不了桥;而现在,我们又讨论着要从那条桥过了。在我印象中,这两条桥都属于跨海公路桥,都跨越礐石海,其中海湾大桥投资了3亿,91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之际奠基,1992年开工,1995年建成通车,全场2。5公里,分三个部分;而礐石大桥是继汕头市市区东部建成的海湾大桥后动工兴建的第二座特大型跨海大桥,总概算人民币12。5亿,1995年动工,1999建成通车,全桥长约6公里。人们说,礐石大桥比海湾大桥低l米;两条桥,特别是海湾大桥建好后,不止是方便了内海两边的交通,更关键是至此之后,台风就很少光顾潮汕地区了,说是跟风水有关系。不过也确实,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还真的有几个台风在快靠近汕头内海时忽然就是一转弯,打击福建去了。如果仅仅是一两个台风这样拐弯,那也便罢了,但是那是十来个台风都是在快接近汕头时就这样转弯,你说这个不邪门,谁信呢?

    因此,大家也都非常好奇为什么海湾大桥能抗台风。我当初在网络上寻找了相关的答案,有人说,到了2010年,汕头17年没台风,这是一个魔咒,是因为汕头海面水温太低台风绕道而行。

    我也问了老政府这个问题,老一辈的说法,绝对比所谓的科学要靠谱。

    老政府说:“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呢!你可能不记得了,当年是92年,也就是我们这里最后的一个大台风,是直接把家里的三楼屋顶给吹掉了。但是过了一年,海湾大桥开始建,之后就没台风了。”

    “这个我知道啊,可是为什么没台风呢?难道台风都不喜欢来这里?”对于经历过整整17年没台风,而且在卫星云图上亲眼目睹好几个台风在汕头旁边急转弯的我而言,这条桥非常诡异!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台风来了!学校放假,大家回家抗台风!可是抗到了最后,台风就在家门口溜达了一圈,跑别人家里捣乱去了……潮汕人民因此很郁闷,犯贱一点说,明明我们都准备好了,台风你怎么就只是到了门口吓唬一下就跑了呢?

    老政府还没接腔,他的那个司机朋友说话了:“海湾大桥要过一个岛,叫妈屿,也叫‘凤岛’,在被海湾大桥的桥墩压住‘翅膀’后飞不起来了,因此没有特大台风。古潮州府从地形来看酷似一只凤凰,所以顾有凤城之称。而位于海湾大桥的凤头坝一带是这只凤凰的翅膀,后来建了海湾大桥把凤凰的翅膀给压折了再也不能腾飞。有利也有弊,因为同时也压住了潮汕的龙气,从建桥后汕头乃至潮汕的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直到现在还没恢复。到底要从礐石过,还是从海湾大桥过呢?”

    我回答说:“从海湾大桥过吧!礐石大桥的收费太离谱了。”

    沿着南滨路,我们路过了礐石风景区,老政府指着车窗外一个我全然陌生的方向,很是期盼地说:“佳,那里是金中,那里是我们潮汕地区最好的高中,你现在的成绩很好,如果将来能到那里去读高中的话,就好了,到时候考什么大学都不成问题。”

    对于金山中学,在普宁人的认为中,就是最好的高中,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普宁,如果你中考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普宁二中,也就是潮汕地区第二好的高中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去金中学习,这几乎是所有普宁学生家长的梦想。

    我还不知道,原来金中就在这里,刚才也忽然起了个念头要过去看一看,不过转念一想也就算了。老政府的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可惜的却是,金中再好也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对于一个我永远不可能去学习的地方,我没有任何期待。

    车子走完了南滨路,就要上高速,也就是沈海高速G15,这样才能过桥。我知道,虽然过桥都要收费,不过正是因为有了礐石大桥和海湾大桥这两条姐妹桥,才让来往汕头南北城区汽车轮渡运输成为历史。海湾大桥上没有观光人行道,只有礐石大桥上有,我想回来的时候,应该有必要过一趟礐石大桥,仔细品味汕头这座全国唯一拥有内海的城市的韵味。嗯,现在的内海还很好,虽然也有少许垃圾漂浮着,但总比日后整个内海都臭掉来得好看。还记得,当年在礐石大桥边的沿海堤坝上睡过觉,那个味道就甭提了。

    外篇第15笔:南澳-4

    过海湾大桥时,能看到三个很关键的字构成一个人名。这时候,我忽然想起了一条很有名的桥“南京市长江大桥”!为什么这条桥那么有名呢?因为这条桥是除武汉外唯一一条把市长的名字刻在桥名上的桥,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南京市市长的名字叫江大桥……现在来看海湾大桥上有个“江”字的提名时,我辈乃凡夫俗子,也说不清到底海湾大桥与台风之间到底跟风水有没有联系,反正我不相信台风是因为看到了海湾大桥上的提名后溜号的。(补:昨天一个人问我,问南京市长是不是叫江大桥,我说不是。他说那我坐火车在南京过江的时候,怎么看到一个广告牌上写著:南京-市长-江大桥-欢迎您!)

    过桥之后下了高速,也就来到了汕头的市区。这个时候汕头的市区可不是金平和龙湖两区,龙湖是有了,但是金平还没出现呢!现在只有金园和升平两个区,看名字就知道,这两个区在日后会合并成金平区。到了这里,我很是云里雾里,貌似此时此刻的汕头跟日后的那个汕头是两回事!现在的汕头只有龙湖、金园、升平、达濠、河浦5个区,潮阳和澄海居然还是县级市!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汕头才会变成我所熟悉的“六区一县”规划。

    下了高速后的路,司机朋友按要求送我们到了汽车总站,老政府跟他道别一声,算是正式开始了本次旅程。

    我收拾好了摄像机,问老政府:“接着怎么走?”

    虽然现在是在汽车总站前面,虽然一路上看来汕头的经济和交通都不错,但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她说她很头晕。而这个时候的总站门前,并不跟日后一样布满了一大堆的摩托三轮轮番上阵地拉客,使你避无可避。

    此时此刻,我认为,不论是谁,都有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是的,望着大街小巷里人来车往,却偏偏没有一个是我所能认识的。

    俨然的一家之主——老政府说:“一边走一边看吧!也不差几个钱,就吧坐什么公交车了,如果有看到计程车,直接上。”

    “那要不要买个地图?”我问。

    老政府想了想,摇头:“不必了,计程车司机就是地图。”

    这句话非常地有意思,也非常地有意义。不论何时何地,计程车司机总是能找到一个叫做“人工智能活地图”的兼职。只是,找计程车很辛苦!这并不是说汕头的计程车很少很难找,而是我们找的方式有点超前或者是落后。说超前,那是我按照然后的方法就那样傻傻地站在路边,却怎样也没出现那么一两部计程车停下来;说落后,那是老政府也没有等计程车的经验,学着电视里的招式,也一样愣是没有车肯停过来。

    天气并不冷,真的,天气非常非常地暖和——热啊!接近中午的阳光照射下,一干人等站在路边“光合作用”,怎一个惨字了得!

    好不容易有部计程车靠了过来,管他是什么价格,老政府一声吆喝,全部人都坐了上去。

    “去莱芜南澳渡口。”老政府言简意赅。

    我感同身受地说:“什么时候,咱家也买个车吧!也不说买多好的,至少平时出远门可以做代步,平常就放在家里当摆设也行。”

    “你以为四轮的跟你的单车一样便宜,不用几个钱啊?”

    我不以为然:“有啥难的?现在我不是也算是有职业了么,而且工作稳定,相信用不了几个月,就能攥够买车的钱。”

    老政府很是语重心长;“好好!但是你自己要清楚,最近你的大手大脚,我也不说你什么,要记住从贫入奢易,反过来就难了。”

    “这点我理解。”我郑重点头,“只是觉得有时候赚钱不就是赚着来花的么,否则辛苦赚钱干吗?”

    接着就是我所熟悉的路了,虽然跟日后单车走过的路有点区别,不过大致的方向还清楚,反正就要经过新溪和坝头两个镇,然后就到了莱芜。到了莱芜之前,还经过一段类似海堤的路,也是S336的一部分,2010年我来过,从海堤上看,这片海那个脏啊就甭提了,满满的海面上所漂浮的全是垃圾!你能想象吗,海水虽然还是有起伏的,但是在眼中,却跟垃圾在起伏没什么两样!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在海边捡垃圾,希望淘到一些被遗忘的宝。

    是的,未来的世界是以污染和治理为矛盾的主题,不单单是汕头的坝头和莱芜被垃圾包围,南澳的后宅海滩也是一大堆垃圾被海浪冲着上岸下岸。

    现在呢?现在的海滩还好,垃圾不是没有,而是不多。在这条海堤上,我没有看到莱芜岛上那几乎是最高的金叶山庄,可能是现在还没建好吧!拐了一个弯后,我看到了路边一块牌子写着“南澳”,牌子前面的路,有一个非常陡的上坡。我知道,过了这个坡,就到了11年后我搭渡船过海的港口了。

    但是,在过了坡后,我不禁瞪大了双眼,这是港口吗?怎么根本就没有那么一点港口该有的样子?当年来莱芜准备搭船时,渡口的车那个多啊!简直就是塞住了前后不动地蔓延好几百米;而现在呢?潦潦草草没几个人影。熙熙攘攘的游人呢?候船室呢?渡船呢?

    都没有!

    就那么一个破码头的模样呈现在我等面前,偶尔听到海浪拍岸的声音,也能嗅到海水的点点腥味。

    家里人中,爸妈和大姐在海边住过十来年,我去过海边好几次,只有弟弟是第一次看到海。对于眼前的一望无垠,他只是学着龙珠里孙悟空的模样感叹了一声:“好宽的河啊!”

    没有一只海鸥,海上没有什么垃圾,海水是一片深蓝,海面上偶尔几条小船;港口约等于码头,没什么人影,岸边靠了几条渔船和快艇类似物;我的身旁,原本应该是候船室的地方是片空地……林林总总,就是我对于本港口的印象,完全跟11年后的那天所看到的景色脱节!除了海,两个不同时代的场景,没有任何重叠。

    我举着相机,四下拍了十来张照片。尔后感觉到有点欠缺,就扛着比较笨重的摄像机拍了一周圈。我的想法很怪异:10年后,我会再回来拍照,站在相同的地点,拍摄着不同时代的事物,再一次慢慢地体会时间的流逝。

    是的,我也缓过味来,既然金叶山庄还没建好,那么这个现在不怎么像渡口的地方没有大的渡船,莱芜港务公司也根本还没成立(2000年11月才成立),莱长港口自然就没有重点建设的必要。不过,该渡口是大陆通往南澳岛的唯一汽车通道,因此听说早在92年就建成了渡口所,还说年渡运量近10万车次!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破旧到看不出像港口的港口上,我就想不明白这个10万车次,到底是怎么渡过去的,难不成这里有来自异次元的神奇通道?是东方的费城?一样做过类似费城实验的“南澳实验”?

    不不!想太多了。

    渡船其实也不是没有,2010年国庆去南澳环岛时,还专门查了很多与南澳有关的资料,争取行程中不出现意外。当时就注意到了渡船的事情,渡船有两部,从早上八点开到晚上六点,节假日再曾开一部,开到所有游客都渡完为止。寻常营运的两艘双向推进24车渡船分别于1994年10月和1996年3月建造投产,基本上缓解两地的交通运输,到了2003年的五一黄金周,那号称近1000万元建造的能可同时运载6部大车和14部小车的“莱长1号”汽车渡船正式投入到莱芜至南澳航线营运,该航线营运渡船增加至3艘。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99年的交通就很好了?错误!如果交通很好的话,那么海边就不可能还有那么多快艇。之所以在这个渡口看不到几个人,那是因为现在根本就是“忙线时间”。君不知,此时南澳虽然有渡船两艘,但是每天至少有14至16小时处于交通封闭状态!要搭船过海的都清楚船到底是什么时候来,也只有不清不楚的才傻傻地在海边站着发呆。

    生活在市区以及内陆的朋友或许无法体会到往返南澳和汕头之间的不便之处,如果你想体会的话,很简单,学我一样没事过来等等船,保证你能在深刻体会之后完成一篇优秀的“候船心得”。日后之所以会出现一个钟头一班船,估计也应该是市内里某位说得上话的领导在这里等船等到差点尿崩,俗话说得好,一切为领导服务,这才决定增加班次。(事情都是很简单的,比如就业难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你把所有的领导都弄下岗,保证问题解决;再比如工资低问题,一样容易解决,只要让领导工资归零一次,保证该问题从此不成问题。人民都是没错的,错的只是领导。)只是,就算到了2010年,南澳的交通依然非常难过,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莱芜顿时成为南中国最夸张的塞车地,一塞起来,那是摩托、轿车、越野、小巴、中巴和大巴都有,唯有单车还能马马虎虎地在缝隙中正常穿梭。

    “怎么渡船也还没来啊?”我很疑惑地问老政府,“那待会怎么过岛?难不成南澳那边的人都不用过来的?”

    “搭快艇啊!”老政府轻松地回答,“我们去找找看,我记得这里肯定是有人在开快艇的。”

    答案是肯定的。学过那么一点点经济学原理的都能明白: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应。在没有日后大规模汽车渡船的日子里,也无法阻碍到南澳人与汕头人之间的交流,区区9公里不到的海域,理论上说,只要风浪别太大,运气别太差,弄个澡盆子都能将就着游过去!

    也是因为这个海岛县莫名其妙的交通,使得前来岛上旅游观光的旅客大部分只能待在港口郁闷,个别耐心不好的就急迫地寻求有没其他的过海途径,于是,港口附近的快艇依然生意兴隆。

    我们五个人也没什么等待的心情,因为日以近中,肚子空空,都巴望着能早点过海,到那边去找点吃的果腹。这个时候,我也不忘埋怨自己,埋怨说为什么其他交通便利的地方别去,偏偏要来99年的南澳!好好的第一次黄金周,怎么现在感觉像是在受罪呢?

    老政府很容易地就在岸边找到了开快艇的人,并且迅速敲定了渡费问题。现在的南澳还没有多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因此渡费并不如日后一般夸张,搭快艇过海也是一张就能搞定的。

    “这就是我们要搭的船么?”不觉得像是船,说是舢板还抬举。我估计南澳那边的交通工具最多就是摩托,因为汽车明显很难过不去!嗯,也应该少有加油站吧!

    既然叫快艇,速度自然不能太慢。据说,如果天气好,不到20分钟就能过海,速度比日后的汽车渡船快上了一倍不止。

    搭快艇,第一次搭快艇,晕船从不觉得,倒是觉得海面距离我很近。东西也都要用防水布盖起来,否则很容易就被溅上来的海水给沾到,然后迅速氧化生锈,为你上一节痛苦的化学实验课:验证盐溶液中的原电池反应能加快金属氧化的速度。是的,当初俺报废了一块手机电池,DV和相机很多外露的螺丝生锈,就是忽略了渡船上的颠簸,新单车过海,回来后全TM生锈成二手了!

    望着那海面,我忽然想起了跟南澳有关的事儿。说的是南澳1号古船,简称“南澳1号”,是09年命名的,具体在07年就已经发现捞到了乌屿那边有瓷片 (精彩小说推荐:

    ) ( 带着优盘去穿越 http://www.xshubao22.com/3/313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