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15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因为在没有这条线路之前,滨城的百姓去往银州技术开发区,或者是银沙滩旅游的时候,可是非常的不方便,而且这个年头,私家车也还不像是后世那么盛行,能够自己家买得起车的人家还真是不多。

    当初银州开发区成立之后,在滨城市区的不少工业企业,就都搬迁到了那边,这就导致每天上下班的人们不得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可是这公共交通出行哪有那么方便,那么长的路程,人又多,所以那条公交线路,可以说是被人诟病最多的一条线路。

    但是如果这条轻轨线建成之后,那就会大大的缓解市区通往银州开发区的交通状况。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会大大的促进银州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现在随着银州开发区的发展rì益完善,再加上哪里的地理环境说实话也要比滨城的主城区好得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型开发商,都选择在银州开始建设楼盘。

    平整的土地,开阔的环境,比市区还要良好的绿化,再加上超低的房价,这些都构成了极其有利的因素,很多购房者,都会银州开发区的房子很是动心,可是大家却也有着自己的担心。

    银州开发区就算开发的再好,比起市区来,还是有些落后,配套资源跟不上,比如小孩上学,和医疗等方面,所以如果把房子买在银州,这样一来将来小孩上学,和就医岂不是非常的不方便?

    但是现在有了这条轨道交通,那情况可就是大大的不一样了,这也会直接的导致两地之间的人口的流通。

    反正这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对于滨城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而这些好处,对于这条线路的始作俑者杨玉河而言,他哪能不明白,李逸帆也隐隐约约的在席间提起了这些轨道交通所能够带来的好处,每每听到这些,杨玉河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得意。

    “杨叔叔,既然这条轨道交通线都建了,为什么咱们就不直接把这条轨道交通修到旅港去?做成一条可以直接贯通,咱们滨城整个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样岂不是更划算?现在旅港,虽然还没开发起来,但是按照国家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而言,旅港肯定也会大面积的宣布发展建设的,而且旅港的地理环境特殊,那地方没有火车站,出入出了坐船,就只能坐大巴车到咱们市区里,非常的不方便。而现在按照咱们滨城的发展速度而言,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到这座城市,你也知道,咱们滨城的可用好地并不多,北面现在已经被银州开发区给卡住了口子,所以将来只能是向南发展,而向南最好的地点,无非就是旅港市,咱们现在如果把这条线路给搭建起来的话,那可同样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啊!“

    李逸帆好像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顿时在杨玉河的心里掀起了阵阵的滔天巨*,这小子,真的就是个妖孽啊,这样的事情,他是怎么想到的?

    要知道修建这条直通旅港的轨道交通线路,他也琢磨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却一直没对任何人说过,毕竟修建连同银州和银沙滩的这条轨道交通线路,已经让市里的财政背负上很大的压力了,所以这个项目,他就一直没提出来,可是没想到就是这样,这小子却琢磨出来了意思,而且还把自己的心里给把握的这么jīng准。

    这旅港因为是华国北洋舰队的母港,因为其地理位置敏感,所以在之前一直都没有划归到滨城的辖区之内,一直是一个其他的dúlì单位级别的城市,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座小城才划归到了滨城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xìng,经济发展的状况一直不是很好,算是滨城下辖区县内一个比较落后的经济体。

    甚至可以说这座小城划归到地方管理之后,给滨城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财政支出,所以滨城市zhèngfǔ里有很多人都在头疼这座小城的发展问题。

    现在其他暂且不说,对于滨城的当政者而言,最为头疼的就是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交通问题,旅港当初之所以被划分为军港,在海港方面有优势,在陆地上又是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可是关键。

    这易守难攻的特点,在战争年代是好事,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想要经济发展,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物流水平,所以如何加强旅港和滨城的交通问题,就一直是让滨城的当政者们头疼的问题。

    滨城距离旅港的距离只有三十多公里,可是中间多山,虽然开通了那么几条公路,可是却依旧不是很方便,尤其是对于两地之间的百姓出行而言,每次只能乘坐定点班车,不但价格不便宜,而且乘坐起来也不舒服,这已经是让很多老百姓抱怨的事情了。

    如果要是效仿之前的连同银州和银沙滩那样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可是这样做来造价却非常的高,这不是目前的滨城市的财政可以承受的起的。

    杨玉河看着面前笑眯眯的李逸帆,这小子既然敢和自己这样的提议,而看他现在的表情,就说明他肯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也对这小子一向是以鬼点子多而著称,那就问问他,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618物尽其用

    “你这孩子,这点难道你杨叔叔想不到吗?你瞎咋呼什么?”

    李立强一看杨玉河让李逸帆说的有点无言的架势,连忙跳出来帮杨玉河解围般的说道。

    “诶!大哥,别这么说吗?逸帆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我好,其实我也一直在琢磨着这修通连接旅港和滨城之间的轨道交通线路的问题,可是兹事体大,而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轨道交通造价成本实在是太高,修一条连通北面开发区,保税区,和银沙滩旅游区的轨道交通,已经是咱们滨城市财政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了,如果直接修这么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干线的话,总长将近一百公里,实在不是咱们现在的市财政所能够承受的,但是今天逸帆和我提起这一茬,看样子好像是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如就让他说说,说不定他能够给我提个好点子呢。”

    杨玉河笑眯眯的对李立强说道,他也知道李逸帆这小子鬼点子多,所以早就等着他呢。

    李逸帆倒也没客气,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所说的方法也很简单,在十年之后,宾城市zhèngfǔ就是这么做的,他不过是借鉴了后人的一些经验而已。

    “其实杨叔叔,既然这轨道交通造价这么高,咱们想要修建连通旅港的轨道交通,倒也并不一定非得要考虑到现代这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就比如咱们市里现在运行的101有轨电车,是不是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呢?”

    李逸帆的说法,顿时让杨玉河不由的感觉是眼前一亮,甚至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滨城是一座历史不过短短百来年的城市,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甚至说不好听一点,还要感谢rì俄两国,正是这两个国家当年为了争夺华国的东北,这才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开埠。

    当年正是这两个国家,承担了这座城市最早些年的建设工作。

    当年这座城市的市中心就位于中心广场一带,现在哪里林立的外国洋行大楼,就是这座城市早年的历史。

    后来因为商贸的发展,城市的市中心商圈又转移到了兴安街一带,哪里则成了滨城市的第二个重要商圈。

    后来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购物,当时的rì俄zhèngfǔ还专门兴建了这么一个有轨电车,连同中心广场和兴安街一带。

    再到后来解放之后,zhèngfǔ也曾经几度的拓展了这条市内有轨电车的线路,将这条有轨电车的线路,向西向南进行了大大的拓展,并且逐渐成为了一条连接这座城市南北的重要通道。

    现在这条市内有轨电车的始发站是市内第二繁华的兴安街,而终点则是滨城市西南郊的大平岛地区,而大平岛距离滨城南面的旅港区可就要近得多了,也就只有二十多公里,如果要是从这里开始兴建新的轨道交通,直达旅港区的话,那么将会大大的节省成本。

    这样的一个思路,还真是现在的杨玉河以前所没有想到过的。

    “嘿!正不愧是老李家的天才,这样的办法你都想得出来,这个想法真是太有启发xìng了。”

    听了李逸帆这么一说,杨玉河哪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可以说是立马就领会了李逸帆的意思,而这一领会之后,杨玉河顿时就兴奋了。

    如果能够在他当政期间,打通了贯穿滨城南北的大通道,那绝对就是他在任期间的大功一件,之前滨城的老百姓可是非常怀念,现在的北省省长齐满天的,认为他在位期间,为滨城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办了不少实事。

    可是这次,如果自己把这条南北大通道给打通了之后,估计这些老百姓该选择念自己的好了吧|!

    如果说成绩,自己在滨城做的这几年,做出来的成绩,可绝对一点都不比那齐满天要差。

    一想到这些,杨玉河的心里就是一阵火热,当初他到任滨城的时候,可是顶着莫大的压力过来的,众所周知这滨城是齐满天的起家之地,所以他对这里的经营很是重视,滨城本土帮不好打。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齐满天当年就是在滨城发迹的,那些年他在滨城做出了不少成绩,很多都是被全国的老百姓所称道,并且被全国各地的官员所争相模仿的。

    如果不能在滨城破局,冲出齐满天的yīn影,那他杨玉河就算干的再出sè,也只能被人做是一个后来摘桃子的人

    但是现在自己把滨城打理的这么出sè,而且做了很多政绩工程,都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这下子,自己总算是破局了吧?

    所以也难怪这时候的杨玉河会这么激动,对面的李立强不知道为啥杨老弟今天会这样的失态,但是李逸帆隐隐约约的有些猜到了他的心思。

    其实这个办法很简单,之前杨玉河他们之所以没想到这一点,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把最主要的jīng神,都放在了光鲜亮丽的新时代的轻轨线路上,反而是把那有着将近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的线路给忘记了。

    这有轨电车在滨城存在了已经几十年了,几经改制之后,早就已经不再像当年样的蠢笨了,虽然现在有那么几条下路的有轨电车,还保持着了老旧的摸样,为了吸引外地游客搞得一个噱头,但是连同大西南方向的有轨电车,却是早就已经改头换面了。

    虽然速度上是根本没法和现在比较流行的地铁或者是轻轨相比,但是这种轨道交通,胜就胜在他是单行线路,不需要和公路交通一样的拥挤,不怕堵车,所以他的速度,如果准时准点运行的话,也还一样是很快的。

    “杨叔叔,在地图上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有轨电车的起始站是兴安街,最近一段时间兴安街这边不正好要改造吗?咱们正好可以接着这个机会,把这有轨电车的起始站往前挪一挪,挪到火车站,反正这两个地方相距也并不远,而咱们连通北面保税区,开发区的轻轨的始发站不也正好是在火车站吗?这样一来在火车站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交汇点。而且和北面的那条轻轨交通比起来,咱们这条通向大西南的交通线路,在我看来,经济价值也丝毫不差。”

    李逸帆一看杨玉河已经心动了,当即就决定是趁热打铁。

    “你看,这条线路,始发地就是火车站,火车站对面就是咱们滨城最热闹的中心广场商圈,而只用几站地的功夫,就可以到达咱们滨城的第二大商圈兴安街,然后再往下就是咱们现在正在兴建的理想广场,这是一个小商圈,然后是大石礁,这又是一个小商圈,再往下就是您所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再往南就是大平岛,然后就是直奔旅港了,而这中间,还可以把散步在滨城和旅港中间的一些小村落给串联起来,这样一来每天都能够带动巨大的人流,物流,只要这些都流通起来,这就是政绩,这就是GDP啊!”

    李逸帆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比划着,蘸着酒水,在桌面上花了一副简易的地图,而这一路画下来,虽然他还没说完,可是对面的杨玉河这时候已经是铁了心的要把这条线路给支撑起来了。

    确实正如李逸帆所说,这条路如果真的修建起来,那么这条线路的经济价值,将完全不弱于北面的那条轻轨交通,甚至如果比较起来的话,还会比北面的那条轻轨交通还要值钱。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么一条简单的线路画下来,杨玉河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一条线路,竟然已经是把滨城所有最为jīng华的商业区域全都串联起来了。

    什么游客旅游之类的暂且不说了,光是这条线路能够给这些商圈带来的人流物流,每天下来能够创造出来的效益,就是相当可观的。

    更何况这条线路还向南一直连通到旅港?

    这些年来旅港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旅港百姓的最主要原因,这年头可不像几年之后,大家都有车。

    现在旅港的百姓出行,要是出远门,那就得做长途汽车站的班车到滨城,在坐火车,可是那班车的状况大家都知道,半个小时一班,每次都是人满为患,而且中途要途径几个散布在滨城和旅港之间的村落,有人招手就要停车,又挤又慢,价格还不便宜,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坐这样的班车。

    而另外一方面来说,旅港因为是军港,所以并没有过度的经济开发,当地的老百姓出行购物一般只能选择到滨城,而因为旅港的风景优美,滨城这边的游客也很喜欢去旅港,这样一来旅港方向的出入就一直很是问题。

    可是如果一旦要是把这条线路给修通了,那不就说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还真就是灯下黑了,以前光想着那光亮靓丽的轻轨了,反而是忘了这老旧的101了!(未完待续。)

    619何乐而不为?

    杨玉河是怦然心动了,原本以为是很困难的事情,可是自己怎么就把这个老电车轨道给忘了呢?

    其实这主要是也是和现在国内官员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有原因,这年头的国内各大城市的当政者们,无论是搞什么工程,都在求大,求新,要求的就是亮丽光鲜有面子,高端大气上档次,至于老旧的东西,一概拆除,这些所谓的历史遗迹,在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反而是有碍于市容市貌的老东西。

    之前的杨玉河和他下面的一些谋士们,基本也都是这样的思路,所以就把这么个现成的好东西给忘了。

    现在正如李逸帆所说,如果要是把这条市内的有轨电车的线路给好好的利用上的话,那么这将无疑会大大的缩减掉,原来他们所预想的难度。

    “利用好了这条101轨道线路的话,不但可以将咱们滨城的南北干线彻底贯通,将几个重要的商圈全部连通起来,最关键的是,还可以大大的缩减成本。如果按照原来的设想,想要一举装上时下最新型的轨道交通设施的话,花费肯定不菲,咱本市里的财政承担不起,可是如果利用好了101的线路的话,这样一来成本最起码要缩减一半,这样一来,咱们市里的财政总应该能够承受的起了吧?”

    李逸帆看到杨玉河面露沉思的摸样,就知道他已经被自己给说动心了,于是立马就开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开始推销起自己的计划来。

    其实原本在上辈子的时候,滨城市的当政者们为了连通旅港和滨城之间的线路,也曾经冥思苦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过一直是等到十年之后,国家投入四万亿来刺激国内的基础建设的时候,滨城市的当政者们才想起这么一出。

    在市里大肆兴建不切实际的地铁线路的同时,也顺带着延伸了101有轨电车的线路,利用这条线路的延伸,将滨城和旅港彻底的连通了起来。

    不过当时这样的工程,可是花费了足足几十个亿,当然这里面真正的造价成本并没有多少,里面的水分成本则是大得很。

    当时那个工程,可是着实让滨城的很多官商们富裕了起来,可怜了老百姓却要咬着牙,为这条线路还上几十年的地方债。

    李逸帆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竭力的劝谏杨玉河,要他来主修这条线路,一方面是要给杨玉河多争取一些政绩,让他去省城的时候面子更加的光鲜一点。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杨玉河这个人并不贪财,官声还是不错,因为他的家族里有他的妹妹在商界打拼,其实说白了是在为他们整个家族打拼,所以杨玉河并不缺钱,所以在金钱方面贪yù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官员,在这年头的华国已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因为他为官比较清廉,所以他所下辖的滨城现在官场上的作风也还算可以,尽管不可能呢完全杜绝了贪腐之风,但是最起码官场上的风气,可是要比齐满天在位的时候要好得多。

    如果由他来主政这个工程的话,这样一来就会减免掉很多不必要的灰sè成本,让老百姓少背一些包袱。

    而另外一方面来说,现在建设这条线路的话,一方面是可以方便滨城和旅港之间的交流,让这样的实惠能够提早十年落到老百姓的头上。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成本控制,要知道现在修建这样的一条线路,考虑到物价和成本的因素,预计这样一条线路的成本估计可以控制在十个亿以内,但是如果要是换到十年之后的话,这样一条线路,别看只有短短的几十公里,这成本可能就会直接翻一倍,甚至是翻两到三倍。

    而这笔节省下来的钱,则完全可以让滨城的老百姓在其他的地方享受到实惠,比如医疗保险,或者是其他的市政交通方面。

    李逸帆的一番解说,是口若悬河,说个不停,而杨玉河这边却一直没怎么说话,不过他面sè红润,可以看得出是有些激动,显然李逸帆说的越多,他这边心动的就越是厉害。

    不管怎么看来,这个项目,现在在他看来,好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真的在自己即将到任之前,把这个项目主导上马的话,那么对他而言,就无疑是大功一件。

    其实李逸帆没有和杨玉河说的是,在未来的十年,国内的城市化进程将会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现在滨城市区加上下属的辖区内的统计人口不过也就是二百来万,就算加上外来人口,也不过三百多万不到四百万的样子,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短短的十年之后,这座城市光是市内的人口,就能够达到将近六百万的恐怖程度?

    大量人口的涌入,一方面是刺激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极大的加大了对市内道路交通的需求压力。

    杨玉河之后的继任者是什么水平,李逸帆可是知道的,他和那个夏青禾接触过,那个家伙后来上位之后,一门心思的都是在让GDP攀高,不断的引进各种工业企业,尤其是上缴税率比较高的化工企业。

    后来北面的银州开发区就到处的充斥着这样的高污染企业,短短的十年时间,滨城就从原来北方最好的旅游城市,沦落成了PM25仅次于京城的重污染城市。

    这家伙对那些大项目上心,可是对于这样的普通的市政工程项目却根本就没什么想法,可以说是把滨城糟蹋的够呛。

    后来直到国家出台一揽子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之后,这才开始琢磨着大规模的翻新滨城的市政道路交通建设,可是在那之前,滨城的老百姓可是饱受了交通不便之苦。

    夏青禾上台,自己是不可阻止的,也不是自己能够阻止的,据李逸帆所知,那家伙就是未来即将上任的一号首长手下的一条忠犬。

    尽管他在位期间,把滨城搞得是乌烟瘴气,滨城的老百姓对他是颇多的不满,可是那家伙的位置却一直是很稳固的,甚至直到自己穿越之前,那家伙还依旧活跃在滨城的政坛上。

    虽然之前因为理想广场的事情,李逸帆家里也算是和那个夏青禾打过交道,并且也接下了善缘,可是其实打心眼里,他还是有些看不起那个家伙。

    这个工程项目,与其留到十年之后,给那家伙提升政绩,还不如现在就交到杨叔叔的手里,由他来主导完成。

    “逸帆,你的这个提议,我刚刚仔细的琢磨了一下,确实是个好办法。可是吧,现在却有这么几个难题,首先最重要的就还是这个财政的问题。你说的这条线路确实非常的不多,可是咱们滨城到旅港之间的线路,你也知道,多山,这一路肯定是要开山搭桥,如果要是在平地上修的话,成本肯定不算很高,可是之前在做北面的线路的时候,咱们就找人来评估过,哪条线路光是开山就要开七八座,隧道要打好几个,光是这些就让那条线路的成本比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线路成本高出百分之五十。可是咱们所说的这条向南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条线路的复杂xìng,比较起来,不但是不比北面的差,甚至比北面的还要烂的多,所以线路虽然不长,但是造价却并不一定会比北面的低。咱们市里的财政,现在光是支撑北面那一条线路的话,也许还能应付的来,可是如果南面的如果要是同时上的话,这就恐怕有些吃力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恐怕你也知道,你杨叔叔明年可能要去省里了,如果我要是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几年,那么这条线路就肯定能够修得起来,可是现在是时间等不起,如果我走了,市里的财政就算缓过来了,可是这时候也不是我说了算了”

    刚刚杨玉河就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最开始时候的兴奋,这时候在现实问题面前已经开始渐渐的散去,换上来的是有些颓丧的气氛。

    “嗨!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呢,不就是钱吗?这样,杨叔叔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安娜姑姑他们,他们对于投资这样回报率比较高,风险又低的市政工程项目是最有兴趣了。大不了到时候咱们可以和他们联合组成一个运营公司,将未来几年的这条线路的经营权交给他们,反正让他们现在出钱先把线路给搭建起来,这不就成了吗?”

    李逸帆微笑着说道,其实他也知道,刚刚杨玉河那样的表演,其实就是等着他这句话呢。

    现在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地方zhèngfǔ可是非常的流行,到处修建的高速公路,几乎都是这样建设起来的,甚至后世很多城市修建的地铁也同样是如此修建起来的。

    外资投钱,然后得到一定年限的运营权,市zhèngfǔ得名,而且还可以定期的从这个公司得到相应的好处,这样的合作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未完待续。)

    620杨玉河的布局

    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杨玉河就同意了李逸帆的说法,其实他之前之所以在哪里一个劲的所财政问题,就是想要让李逸帆他们帮忙想办法。

    因为他知道李逸帆的身后有着那个神秘的法国财团!

    其实他之所以这么做,也确实是现在大势所趋,现在的华国,尤其是总理实行了税制改革之后,zhōngyāng牢牢的把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地方zhèngfǔ每年上缴了zhōngyāng财政之后,确实是没有几个富裕的。

    市里面有些一小项目那还好办,可是如果一旦要是有大型项目上马,就必须要向上逐级申请,这样的一番运作下来,不但是耗时耗力,最关键的是,因为你是层层上报,最后往往还需要面临层层的盘剥。

    最后就算zhōngyāng给你批下钱来,结果到了地方的手上,这些经费经过七刮八刮,最后能落到实处的能有八成你就千恩万谢去吧。

    这就导致了,现在地方zhèngfǔ因为各种原因,频频的上马各种修桥造路的运动,不过很多都不选择走zhōngyāng财政,一般都会选择外来的投资公司合作,别的投资公司掏钱,然后把运营权交出去,最后自己跟着运营公司吃红利。

    后世国内被曝光和那些没有被曝光的诸多收费高速公路,几乎都是在采用这种方式在运行,其实很多公路,早就已经收回了成本,而且已经开始盈利。

    可是却因为这些投资公司和地方zhèngfǔ的贪婪,却依旧是在保持着收费的状态,反正苦的都是老百姓,而地方zhèngfǔ和投资公司却是坐着收钱就行,这样的买卖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那时候这样的情况,是被国内的广大车主们骂的狗血淋头,可是现在这样的合作模式,却是在国内大行其道。

    在很多本地的当政者看来,不花一分钱的财政收入,只不过给出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就可以修建一条道路,给自己增添上一条条的政绩,这样的买卖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原本李逸帆是没想过,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这条线路的运营权的,虽然他知道这绝对是一块肥肉,可是现在既然杨叔叔主动提出来这一点了,那他要是在故作清高,那就有点太矫情了。

    于是一家人吃顿饭的功夫,就已经把这条线路未来的命运给决定下来了。

    “对了,逸帆,你尽量和你那朋友说快一点,尽快的把那些资料搞到手,回头我打声招呼,反正国资委那边,正在策划明年要出售的市里的一些国有企业,到时候这个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我和他们打声招呼,你们就直接拿下来好了。”

    饭快要吃完了,杨玉河又开始惦记起了李逸帆之前所提起的那个特殊金属冶炼的项目,毕竟和什么其他的工程比起来,这个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李逸帆要是真的搞成了,这填补国内空白的功绩,可要比修建那么几条轨道交通线路,要显眼的多。

    上面的人,很喜欢看到这样的消息,而且北省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大省,尽管这些年来因为国家政策的缘故,已经没落了很多,但是现在随着国内经济的大发展,现在省内的工业发展苗头,已经渐渐的有了回暖的趋势。

    如果这时候李逸帆要是能够把这个项目做成,那对于他这个未来北省省长而言,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虽然还没有上升到省长的位置,可是这个位置基本已经被他给内定了,所以现在他做很多事,都是在从未来升任到省长的位置上才开始考虑的。

    北省本身就是国内著名的老工业中心,尽管最近十年,北省已经渐渐的没落了,可是未来一代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光是靠南方的轻工业是无法撑起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的。

    而且共和国的脊梁,最后还是要落在这些重工业的身上,前段时间杨玉河几次秘密的前往京城,在家里老爷子的穿针引线之下,拜访了那位明年即将登基大宝的未来一号。

    双方有过几次交流,而他也结合着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北省经济发展的想法,对方那位领导,对于他的观点也很是认同。

    双方都知道这就是一种输成的表现,如果这次他站队站的对了,那么将来他将会稳稳的占据到北省一号的宝座。

    而关于北省未来的走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来重振北省的重工业。

    关于这一点,这一年多来,杨玉河也是做了很深入的调查,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已经和原来闭关锁国时候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那时候做的是计划经济,北省出产的东西,可以说是行销全国,出产多少,国家就能消化多少。

    北省的工业系统,可以说是完全不愁生计!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半市场化状态了,国家也已经开放了好几十年了,很多外国的工业产品,也开始进入到国内开始竞争了。

    而最开始的二十年的开放,一方面是国家的不重视,另外一方面则是咱们产品本身的不争气,可以说在重工业的很多产品方面,咱们都已经被人家外国货打的是满地找牙了。

    而如果自己接手了北省,又想重整北省的重工业体系的话,国家的政策支援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在自身挖潜力,在自身上找机会。

    国企要严抓创新加大投入的同时,对于私企也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大型国企查遗补漏。

    而对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而言,这材料就是关键,而咱们国内的科学领域,材料科学一直是最弱的一项。

    李逸帆如果真的能把他说的那项技术给搞进来的话,那他绝对就是给国家立了大功一件,到时候自己在加大对他的扶持力度,他们只要能够源源不断的推出新的特殊材料,那别说对于北省的工业复苏,就算是对全国的工业格局而言,都是绝对关键的一环。

    虽然杨玉河不是搞工业出身的,可是他却深知这材料科学的重要xìng,现在李逸帆主动请缨要搞这个,他哪能阻止了他的热情,更何况这小子还交代了说,他自己在国外有特殊渠道?

    那就放任他折腾去好了,反正自己要做的就是给他保驾护航做好了就成!

    “我知道了杨叔叔,你放心,我这边肯定会加大力度,让他尽快的搞定这件事,一旦要是资料符合标准,那么我们收购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事就拜托你了噢!”

    “呵呵,其实你这小子肯定知道,咱们滨城的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现在是难以维系了,做出来的成品不但没人要,而为了不让路子灭火,他们还每天要不断的往里面填钱。就算你们不提出来,明年这时候估计这家公司也是生存不下去了,咱们市的国资委,几年统计明年要下马的公司里面,他们就有一家。不过他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生产的产品类型特殊的缘故,所以国家也一直是有照顾,每年给他们的拨款还是按时按量的,没什么拖欠,所以他们出了库存之外,对外,对银行那边的欠款也还不算多,和别的要被处理掉的厂子比起来,他们的情况还算是好的。所以你那边要抓紧了,因为我也说不准,到时候会不会有其他人打这家公司的主意。对了,既然你对收购企业这么感兴趣,到时候我让国资委的人,给你送来一份明年要处理掉的企业的清单,你看要是有感兴趣的,你就先和我说。”

    杨玉河半开玩笑似的对李逸帆说道,李逸帆本想一口回绝来着。

    开什么玩笑,咱们原本就是琢磨这家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可是杨叔叔你这倒是好,什么破烂,都要往我这怀里塞啊?

    我们家虽然有钱,可是却也不是慈善家啊!

    不过转头一琢磨,这话到了嘴边,却也没说出口,因为滨城的特殊地理关系,这里早些年的时候,确实是兴建了很多的中小型国企。

    这些国企有很多,甚至就是连他这个本地人都不知道,也没听说过,但是烂船还有三斤钉,虽然他没听说过,却并不代表着这些企业真的不行。

    到时候仔细看看,说不定还能捡到什么好东西也说不定。

    于是李逸帆到了嘴边的话也就没说出来,这一餐饭吃的是宾主尽欢,一直吃到了晚上才结束。

    本来李立强是想要让杨玉河帮忙打听一下那特殊金属冶炼公司的事情,没想到再把这件事搞定的同时,李逸帆还像杨玉河推销了他自己关于滨城轨道交通的一些想法,最关键的是杨玉河居然还打算把这条线路的经营权交给他们来做。

    这可是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别看现在建设这么一条线路,他们是光往里面投钱,可是一旦要是这个项目建成了话,那这条线路每天给他们带来的收入,那可绝对能用rì进斗金来形容!(未完待续。)

    621姐夫帮忙来规划

    又在家里待了一天,李逸帆就和唐甜一起回了京城,不过这一路上和他们同行的却多了两个人,这俩人正是李逸帆的大姐和大姐夫。

    大姐这次去京城,主要是巡视京城的诸多连锁店,现在他们之前在京城开办的好几家李氏母婴连锁店,现在已经基本装修完毕,到了初始运营阶段,所以这次大姐要过来看看。

    现在在京城这边主持大局的是早些年大姐在滨城开办这家企业的时候扶持起来的一个店长,这个女人三十多岁有大学学历,在大姐的手下磨练了一年多之后,已经可以独自主掌一方了,所以这次大姐才把她派到了京城作为京城地区的总经理。

    在考察完了京城这边的连锁店之后,大姐还要迅游南方,去查看浦海和羊城以及深港那边的分店,之后还要去大西南看看,在辐shèxìng的建立几家连锁店。

    而大姐夫这次跟着他们一起来京城,则主要是应了李逸帆的邀请,过来查看一下李逸帆所掌握的一些土地资源。

    一行人到了京城之后,李逸帆就先送唐甜回家去了,然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家,第二天一早,就早早的出发了。

    大姐去巡视她的分店,而李逸帆则是开车直接带着大姐夫来到了XXX区这边,来巡视他所掌握的那些土地资源。

    几个月之前他和顾区长他们商量好了,要在XXX区这边征地建厂,而顾区长他们也因为急需外来投资来拉动他所管辖的辖区的经济,所以很是配合他的工作。

    三千万的资本金很快就打到了区zhèngfǔ的账号上,而区zhèngfǔ这边办事也都不含糊,很快就开始协调本地那些被征地农民的工作。

    在保证了每家都能得到征地补偿之后,在给出到时候每家只要有合适的劳动力,就都可以到新开办的nǎi茶厂里干活的保证之后,这里的农民倒是非常配合这征地工作。

    毕竟这年头还不是十年之后那样的房地产大cháo汹涌的时期,那时候的京城百姓可神气着呢,只要手里有地,人家基本是啥也不干,就等着拆迁就成了。

    只要你个房地产商来咱们这里拆迁,那咱就算坐在家里,也能成为百万元户,甚至是千万元户,而且你给钱还不算,你还得给咱几套甚至是十几套的回迁的房子。

    而且因为京城是首善之地,是面子工程最重要的地方,因为怕本地的老百姓起来闹事,所以当地的zhèngfǔ也好,或者是开发商也好,在征地拆迁的时候,一般也都不敢使用哪种在外地常用的征地手段,除了乖乖的掏钱赔偿,或者给以足够优厚的条件之外,其他还真就没什么好办法。

    所以这些被征地的农民一个个都幸福的很呢!

    不过那是房地产大cháo最汹涌澎湃的十年之后,现在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京城。

    这时候的老百姓可还淳朴的很,还没有那些和房地产开发商们斗来斗去的鬼心眼呢,只要给他们合适的赔偿价格,再加上到时候的一个工作的保证,这些农民可了不得的一个个拔出自己在泥地里的脏脚,只要能够脱离土地,到厂子里去打工,而且还不必背井离乡,谁还愿意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伺候地球啊?

    所以这征地的工作进行的可不是一般的顺利,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这几块土地基本就已经被XXX区的zhèngfǔ拿了下来,只等着李逸帆在拨一部分的土地购置款项过来就直接可以过户完成交易了。

    李逸帆带着大姐夫,开着车在这一大片土地上转了一圈,区里派过来的陪同人员,已经被他给打发了回去。

    “这么大的一片地方?”

    大姐夫在先开始看了这么一大片土地之后,很是有些惊讶,这恐怕得有上万亩了吧,而且瞅这架势,还远远不止这一点呢。

    “嘿嘿,这不过才是十分之一而已。”

    李逸帆脸带得sè的对大姐夫说到,这年头有眼光,有资金来这里跑马圈地的商人,恐怕除了他之外,还真就没几个有这胆量的。

    毕竟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离京城的繁华区域,有二十到三十公里的距离,距离XXX区区zhèngfǔ的核心所在地,也同样有着三十多公里的距离,这么个破地方,搁到老京城人的眼里,完全就是个穷乡僻壤而已。

    周围除了漫山遍野的田地,根本就看不见其他的东西。

    “逸帆,你这花销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搞下这么大的一块土地你花了多少钱?”

    李广利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也间接的表达了对这笔生意不太看好的意思。

    “嘿嘿,没花多少钱,前前后后不过也就是六千万,首期也就是三千万而已,这是土地转让金,另外三千万,则是给他们的一个保障,将来我会在这里投资建设一个总价不低于三千万的nǎi茶灌装工厂。”

    “什?(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