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28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君不见十几年之后,国内的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就一门心思的盯着日本人再炒。不光是汽车外形在抄。发动机也一样抄,底盘就更别提了,干脆就直接拿过来逆向开发。

    怎么地?不服,你就去告!

    这要是德国人,估计能把官司打到国际仲裁法庭,但是日本人却连个屁都不放,为啥?

    因为他们知道中日之间的关系,他们要想在华国做生意。赚钱,那他们就必须要老老实实的接受华国这一套潜规则。

    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从来不把最顶尖的技术,拿到国内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好比丰田的雷克萨斯,明明有着不弱于bba的实力,可以在美国开工厂,可是却不敢在华国开工厂,为啥?

    还不是怕咱们把他们的技术都给山寨走了,要知道雷克萨斯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装配工艺。还有那套老师傅,带徒弟的培养制度。

    那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李逸帆现在拿出来这些东西,干脆就是十几年之后,日产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而发展至大成的cvt第七代的技术。

    现在被他拿出来,那几乎就等于绝了日产十几年之后的飞升之路。

    要知道在日本的三家车企里面,丰田,本田名声在外,日产其实是一直最低调,最闷声发大财的。

    在美国他们可以和丰田,本田三分天下,在华国,他们十几年之后,在丰田,本田全面败退市场的时候,更是逆流而上,成了日本三巨头里面的扛鼎公司,靠的就是他们这套独门的cvt技术。

    节油,噪音低,换挡顺滑,这些可都是日产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

    现在李逸帆把这套cvt第七代的技术给直接拿过来,现在也许还看不出效果,但是几年之后,当日产想推出他们的第七代cvt的时候,看到华国早就已经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不知道那时候他们心里会作何感想。

    周元超和李逸帆讨论了一上午,又和李逸帆一起吃了午餐,然后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之所以说恋恋不舍,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两人有基情,而是因为李逸帆的脑袋里面装的东西,对他来说正是太宝贵了。

    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袋是怎么长的,随随便便指点一下,都能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在某个树林里一直苦苦寻觅出去的路,一直没有找到,可突然跳出来一个家伙,随便一指,就让你找到了出去的路,你说这种感觉爽不爽?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李逸帆赶走了,之所以要赶走他,那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人要应付。

    而这个人就是负责公司发动机研发部门的梁启明,这家伙是王忠发从原来的省城汽车里挖过来的。

    其实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负责人,也是无奈之举。

    国内在发动机领域,实在是空白了太长的时间了,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汽车市场。

    当时国内就买两种车型,一种是北汽212,另外一个就是解放或者东风卡车。

    后来上汽和大众合作,引进了桑塔纳,一汽也跟着和大众合作,引进了奥迪,东风和法国人合作,引进了富康。

    国内的汽车市场开始逐步成型,可是仅有的一点科研能力,也随着和外国车企的合资被阉割掉了。

    对于那些合资企业的领导人来说,外国车企已经负责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甚至连生产人家都做完了,咱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生产的东西拿回来,然后组装到一起就行了。

    而且那些产品,只要推出去就能赚钱,还何必花大价钱,自己来搞研发呢,这不是吃饱了承德吗?

    就好比搞大飞机的负责人某图都说了,造不如买!

    直接拿来就能用,又何必自己搞研发呢?于是那些原来仅有的一点研发的人员,也逐步被轮换到了其他的岗位上。

    什么设计,研发,有那钱,还不如大家多发点钱来的实在。

    所以尽管已经进入了新千年,可是这时候,国内关于发动机的研发来讲,几乎可以说就是个零!

    国营合资车企就不说了,人家根本不高研发。

    民营车企则是搞不起研发,搞发动机研发设计,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大手笔的投入的,而目前的国内,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才。

    所以奇瑞才会在和奥地利的公司联合搞发动机开发,说白了就是他们给人家钱,然后让人家去做实验,搞科研,最后得出成果却要共享

    而现在李逸帆头疼的问题,也莫过于此,即便梁启明他们以前就是搞发动机研发的,可是他们的功底,现在落后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设计什么的暂且先不说了,现在自己想要他们做的,就是先走好仿制的路子吧。

    反正引进三菱的4g系列也算是经典,今后国内很多民营车企的发动机,几乎都是从4g系列演化而来的。

    而梁启明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仿造。

    “你们不光要盯着20和24两款排量,还有18,16的排量,甚至14的排量都要盯好了,今后咱们国内汽车发动机,要走的路,就是排量小型化,这一点绝对不会差。”

    李逸帆对梁启明交代到,梁启明听了这话,却脸色有些不愉。

    “李总,不会吧!我看现在的高端车,可都是30以上的排量,而且都是本着v6或者v8去的,人家德国人甚至连v10,v12都搞出来了,咱们为啥就只盯着四缸机?”

    这年头人们对小汽车的观念就是马力越大越牛逼,缸数越多就越豪华,全然不懂得市场,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的趋势,完全没有多少判断。

    要知道十几年过后,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进口国,每年从中东进口数亿吨的石油,国内还面临着雾霾等等问题,国家对于机动车保有量不得不进行限制,甚至还喊出汽车油耗,必须在xxx年,减小到69以内的口号,由此可见未来国内汽车发动机发展的趋势。

    那就是要小型化,轻量化,将来节能减排,和新技术,才是发动机的主流趋势。

    四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主流。

    当然这些现在还没法和梁启明一一细说,所以李逸帆只能另外换了一个说法。

    “梁师傅,我这么说,也是为了夯实基础。咱们现在连四缸机都搞不定,还去搞什么v6?搞什么v8发动机?你看看人家德国人,尤其是大众,光是四缸机,就搞出好几款类型来,22排量的,16排量的,还有他们的下一代高尔夫号称14排量,而且小排量并不意味着马力就一定要小,你看看人家给发动机加上涡轮增压,还加了机械增压,那功率一下就上去了,所以我琢磨着,咱们是不是最开始也是走小而精这一步。你看看本田的思域,他们的16发动机,光靠一个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就能让功率得到那样有效的提升,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往新技术方面琢磨琢磨?”

    李逸帆的这番话,梁启明就爱听了。

    不想搞大排量的发动机,可是却并不意味着他排斥新技术,如果把这些新技术都整合到一台小型发动机的话,那这台小型机,有没有可能去和大发动机拼功率?

    嗯,这个想法有点意思。

    老梁也听进去了,而李逸帆看他这摸样,也算是放下心来,终于又说服一个。

    老梁啊,老梁那v6,v8什么的你就别琢磨了,你就给我把四缸机搞好就行喽

    1160激将

    “李总,这么说,咱们今后还要搞涡轮增压喽?”

    老梁又问了一嘴,其实涡轮增压这东西,老早就有汽车企业在用了。

    最早是欧洲人在用,可是后来欧洲人发现这东西,用到汽车上之后,动力是争强了,可是油耗却一点都没少,而且后期的维护保养还特别麻烦。

    那涡轮可是非常金贵的,再加上那时候的材料不过关,一般四万公里就要换一颗涡轮,而一辆新车四年之后的残值,能不能比一颗涡轮值钱还是个事儿。

    于是很快欧洲人就抛弃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后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日系车为了和欧洲品牌拼性能,又再度把涡轮增压给引入到自己的发动机上。

    曾经造就了一时的辉煌,大名鼎鼎的本田红头巾,三菱evo,斯巴鲁的翼豹,日产战神gtr,都是那个时候鼎鼎有名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不但造就了日本车的辉煌,又重新把涡轮增压器带回到了汽车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些涡轮增压发动机辉煌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也被日本的厂商抛弃了,原因很简单,就和欧洲厂商多年前遇到的问题一样,材料不过关,后期的维护成本太高。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量产车里依旧在坚持使用涡轮增压器的也就那么几家,三菱的evo,斯巴鲁的翼豹,还有就是奥迪。

    但是普通的家用轿车。一般都不会装这玩意。毕竟家用的一般都是买菜车。没谁会开着买菜车出去飙车。

    所以装一颗涡轮,有点得不偿失。

    而且到目前为止,在国内销售的涡轮增压车型,就只有奥迪一家,虽然大众一直在宣传,涡轮增压就是高科技的代表,可是这也就能糊弄一下不懂行的外行。

    至于懂车的人,一般都不会相信奥迪那一套。尤其是搞汽车研发的,和开过奥迪车的。

    这年头的奥迪,因为一直是官车的首先车型,所以在国内已经是成了气候,被很多人视为不弱于奔驰宝马的高端车型,而且还带涡轮。

    可是开过奥迪车的人都知道,现在奥迪带涡轮的两款发动机18t和22t这两款,都有烧机油的毛病。

    而且在寒冷的地区,因为烧机油的问题,一旦进入冬季。因为摩擦不均匀,经常会面临拉缸的危险。

    一旦要是发生这样的问题。那么换发动机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德国佬宰起华国人来,可是从来不手软,换一台发动机,他们敢跟你要十四万。

    所以这年头,出了家底丰厚的商人,一般普通人是不敢买奥迪车的。

    老梁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奥迪车也没少摸过,对于奥迪的毛病他在清楚不过,作为一个发动机工程师,他所了解的就是,奥迪的发动机之所以有这样的毛病,和他们装的涡轮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这小李老板居然说要去搞涡轮增压发动机,他就不能不但心了,如果咱们的发动机搞出来,也有和奥迪一样的毛病那可咋办?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制造车用涡轮增压器,而且玩的最好的,就那么几家企业。

    头号no1是美国的霍尼韦尔,这家公司可是这个行业里当仁不让的巨无霸,人家生产的涡轮,主要是用在飞机,舰艇,和军用车上的大家伙。

    至于家用车用的涡轮增压器,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可有可无的东西。

    第二把还是美国的,是博格华纳,这家公司和霍尼韦尔比起来,就有点不着调了,涡轮增压也搞,机械增压也搞,变速器同样搞,样样搞,样样都不精,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些名气。

    然后就是德国的卢克,虽然是一家德国公司,可是在这个领域和前两家比起来,完全是不值一提。

    最惨的就是第四位的三菱,他们的涡轮增压器,全部是照着美国佬的扒下来的,甚至比起卢克还是不如,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涡轮增压器,已经足够笑傲亚洲了。

    至于国内,那就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来形容了,到目前为止,别说是车用涡轮增压器,就是一直吵嚷了很多年的飞机,和船用的涡轮增压器,都还没搞定

    坐在对面的小李老板,居然说要去搞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不能不让老梁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点太好大喜功了。

    老梁有老梁的想法,可是李逸帆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这年头,乍看起来涡轮增压器就是个鸡肋,也就能糊弄一下国内对汽车文化根本不了解的民众。

    在国际上,涡轮增压一直都不是主流产品。

    可是几年过后,随着石油价格逐步的向上攀升到一百美元一桶以上,欧洲,美国对汽车污染和排量限制的越来越严格之后,涡轮增压器必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动机发展的主流。

    因为对排量要求的限制,在不加大排量和缸数的情况下,要保证发动机的功率不变,甚至还要比以前有所提升,那就不能不在发动机的外挂上下功夫。

    而后世,诸多的汽车工程师们总结出来的几个重要的外挂就是,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和直喷技术。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要数涡轮增压器。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完善,涡轮增压器的寿命已经不再是问题,十年之后,涡轮的寿命,已经可以达到和发动机同步,终生免维护的地步。

    而且涡轮工况散热的问题,随着法雷奥研发的涡轮冷却系统的诞生,也不再是困扰汽车企业的难题。

    所以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你研发的新车,如果发动机上面要是不带个t,你根本都不好意思和人家说,你这是新车。

    而在这个领域里,一直坚持使用涡轮增压器的大众,则是成为了享受最大一块市场蛋糕的胜利者。

    正因为大众的成功,才惹得福特,通用等等企业,纷纷加入,最后就连一贯保守的日本人都坐不住,也加入了战团。

    甚至就连很多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给自己的发动机加了外挂,所以对于李逸帆来说,与其等到那时候手忙脚乱,还不如现在就开始未雨绸缪。

    “没错,我们就是要搞涡轮增压,而且不光是涡轮增压,机械增压,我们也一样要搞,还有直喷技术,我们同样要搞。老梁,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不过你也不要有什么负担,现在这些技术,只有大众一家在埋头搞,其他的企业都在观望,但是咱们也一样要跟进,我在欧美那边有关系,也能搞到不少技术,到时候我会把那些技术整理一下,然后拿过来”

    李逸帆的斩钉截铁,让老梁有点发懵,这老板不是疯了吧。

    “怎么?老梁你信不过我?”

    李逸帆当然能明白老梁的神色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犹豫就是源自于他的不自信。

    大众现在在搞tsi,就是把机械增压,涡轮增压,还有缸内直喷技术整合到一台发动机上,这些技术虽然还没搞成,但是深谙广告之道的大众,却已经把这些技术炒作了好几年了。

    他们从2000年开始着手研究,然后就一直在不间断的在各种媒体上曝光宣传,虽然还没成功,但是他们这么一宣传,却让忽悠住了很多不懂行的人。

    我靠,这么多没听说过的技术整合到一起,那有这些技术的发动机,不得很牛b?不对,是非常牛b?

    就是靠着这样的曝光洗脑,大众就已经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树立了自己高大上的形象。

    而且每年的年度财政报告一出,就会到处吹牛b,说我们今年打算投十个亿美元,在这tsi的项目研发上,明年我们还打算在投入十个亿云云。

    消费者并不知道啊,一听投资十个亿,我靠,这技术肯定老牛b了吧?悄悄,得投资十个亿呢?

    而且这样的数字,对于打算模仿,山寨他们的后来者们,也起到了很好的阻吓作用。

    中小型的车企,一听说大众投资十个亿,就算有猫腻,可是实际砸下去也得五个亿吧,到时候成果如何,还不好说,咱们还跟吗?算了,看看再说吧。

    而大型车企,比如日系车商,和美国车商,对大众的那些技术,根本就看不上。

    所以大众的一系列说辞,只能糊弄住,老梁这样比较单纯的国内从业者。

    一听说李逸帆也要搞tsi,再想想人家大众的投入,他还真是有些为难,老板真的有这么多钱吗?

    人家大众可都砸了好几十个亿呢,还是美元,还没搞出来,咱们能行吗?

    而现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要带着老梁大门打破这种对自己的不自信。

    “老梁,我今天就把话撂倒这,钱,咱们最不缺的就是这玩意。技术资料,你放心,我有门路给你搞来,剩下的就要看你们这帮工程师,有没有骨气和能力了,凭什么德国人能搞的,你们就搞不出来?”

    1161军令状

    男人被人怀疑啥都行,可就是不能被人怀疑自己的能力。

    老梁虽然岁数不小了,可是血气还在,搞了发动机这么多年了。

    最早的时候是在北方一汽,在那边搞老解放,后来公司和德国人合资了,老梁又乐呵呵的被调到了合资公司,的发动机研发部门。

    去的时候是乐呵呵去的,还挺高兴,原本以为能够从德国人哪里学点东西,可是哪知道,进了那个部门,就开始坐冷板凳。

    所谓的搞研发,都是扯淡,就是帮德国人做点边角料的工作,那些发动机,都是德国人在德国生产好了之后,在运到国内,而到他们手里,他们要做的就是组装。

    对这,他很不满意,几次向领导反映,最后德国人让了步,在国内有建了几个发动机工厂,可是到头来,也只是生产一些最低级的零部件,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比如缸体,缸盖,轴承神马的,还是从德国运过来。

    而他们的工作,也比之前提升了一个档次,从原来组装车,到后来变成了组装发动机。

    一干就是几年,老梁是彻底伤了心,上面对研发是一毛不拔,每天就乐呵呵的和德国人一起糊弄咱们华国人的钱。

    这让老梁心生去意,正好杨荣来挖墙脚,他毫不犹豫的就带着团队,跳到了省城汽车。

    可是到了这里之后,却傻了眼,原来一切都得从头再来,不过即便如此。这里毕竟是真正踏实的在搞发动机。搞科研的地方。

    老梁也就认了。可是只有真正的接触到国内发动机的行业,他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原来这个年头,国内的发动机领域,真的可以用一穷二白,从零开始来形容。

    原来的设计理念,比起人家国际主流落后的最少也得二十年,日本人就算拿出他们十年前的发动机。在阉割掉相当多的核心技术给咱们,这都是好东西。

    可是这他也认了,谁让咱们落后呢,落后你就要认,你就要虚心点,从头开始。

    就在他接受了这个现实,带着团队满怀希望的重新开始的时候,这省城汽车却又突然变了天,省里的一把手,直接把省城汽车的一把手给赶跑了。

    公司里来了一帮国资委派来的混蛋。这帮王八蛋,来了公司之后。所有原来的工作计划都被打乱。

    原来研发用的资金,全都被暂停,凡是原来杨荣所主持,并且看重的计划,全都被束之高阁,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新的开始,可在老梁的眼里看来,那完全就是一套去杨荣化的动作。

    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内斗,开会,各方势力划分底盘,安插人手。

    整个公司被搞得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老梁和他的团队很多人心都凉了,大家对明天充满了绝望,甚至有很多人,都打算转投浦海,听说通用要在那边成立一家泛亚研究所,专门研究发动机的。

    虽然给美国人打工,大家都有些不甘心,可是总比留在这里,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希望的乱混,要好得多。

    就在大家举棋不定之际,上面突然又改了主意,说要把工厂分拆拍卖,这下子算是彻底的凉了大家伙的心。

    他团队里很多年轻人,干脆就辞职,卷上铺盖卷,南下去了。

    只有老梁和几个老成持重的家伙选择留下在看看,万幸的是,他们的选择没有让他们失望,从省城汽车分拆出来的晨华汽车,被一个新的老板接手了。

    而且这个老板还非常有朝气,对汽车有着自己的见解,对于他们这些搞研发的人才,非常的尊重。

    甚至还承诺,给他们更大的权利,给他们更多的支持,最好的条件保障,而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尽快的搞定咱们自己的发动机。

    这个老板,别看年纪不大,可是魄力却不小,甚至比杨荣的魄力还大。

    跟着这样的老板,你还不满意吗?

    现在老板给他们提出了挑战,难道他们就这样选择当缩头乌龟?

    不,绝不!

    不就是涡轮增压器吗,不就是机械增压器吗?不就是缸内直喷技术吗?

    老板说得对,凭什么德国人搞得出来,我们就搞不出来?谁说我们搞不出来?

    “谁说我们搞不出来?李总,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我就给你立个军令状,你给我三年时间,给我最大力度的支持,我要是搞不定你说的小排量发动机,搞不定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还有你说的那些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缸内直喷这些技术,到时候我自己主动辞职。”

    老梁红了眼珠子,当年最早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一汽,为了赶上国庆给祖国先例,一汽的工程师们研发一款重卡的时候,大家顶风冒雪,走高原,过沙漠,从极北严寒,到极其炎热的海南,一年里十个月没回家,不就是靠十个月的风餐露宿,定稿了一款最新型的军用重卡吗?

    现在条件好了,大家可以待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老板给足够的钱粮,给足够的人手,难道这点小问题,都搞不定?

    他是搞汽车发动机的,他最清楚,其实李沐沄所说的这些技术,最关键的关键,就是ecu的数据积累。

    就比如是涡轮增压器,你要把这样的外挂挂到车上,然后不停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让它工作,记录下各种数据。

    然后再从这些数据里,找出什么时候是涡轮介入发动机工作的最好时机,涡轮爆发后可以持续到转速最高多少,在什么档位,用什么样的转速等等。

    其实说白了就是天亮的技术分析而已,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对发动机进行调校,对涡轮进行改善。

    这些东西看起来很难,但是只要给他足够的人手,他就能给你保证搞定。

    看到自己面前吹胡子,瞪眼睛,立下军令状的老梁,李逸帆笑了,这股子精气神,其实就是他最想要的,咱们华国人只要下定恒心,就肯定不比那些白皮佬差。

    “好,咱们就说定了,老梁!这样吧!这次工厂招工,我给你足够的权利,你的发动机研发部门,可以首批招收五百人进厂,首选都是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钱我管够,人我也给你管够,三年就不必了,我给你五年时间,到时候只要你能搞定上述技术里面的两项,就算过关。”

    李逸帆笑眯眯的对老梁说道。

    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上辈子他所了解的经验。

    确实那些什么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缸内直喷技术看似很难,而且投入不小,可是难道就真的有那么难?

    后世的byd怎么干的?

    一穷二白起步,完全靠逆向研究丰田的花冠起家,后来在发动机领域,不就是采用的人海战术,硬生生在三年的时间里,就搞定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并且整合到了同一台发动机上的吗?

    那时候大众的dsi,吹牛b,吹的是天上有,地上无的,但凡是沾了这些技术边的车型,起步价都得十五万以上。

    byd搞出来之后,硬生生是给你把价格压缩到十万块以内,你大众够牛b吧,连自己的合作伙伴,北方一汽都敢告。

    可是面对byd,还不是就只能捏着鼻子,把苍蝇吞了?

    也许byd的技术,没有大众那么成熟,没他们那么可靠,可是谁还不得有个发展的过程。

    人家就是靠着一己之力,把你这几项被吹到天上去的技术,给你做成白菜价,这就是对华国消费者最大的负责人的态度了。

    而现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复制byd的山寨之路,人海战术,只要你运用得当,那么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落伍。

    他给老梁首批次五百名的科研人员,可把老梁激动的够呛,可是这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要知道当年byd逆向攻关大众的技术的时候,科研人员最多的时候,可是有三千到五千,正是这么多的最基层的科研人员,才能够保证他们逆向攻关的顺利完成。

    所以今后这个科研所的人员还得招,不过路总是要一步一步的走才成,心太急,吃不了热豆腐。

    李逸帆的态度,让老梁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啊!

    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他以前在国企待过,在私企也待过,国企对于他们这些科研人员不重视,杨荣对他们算是够重视了吧,可是和人家李总这态度比起来,还是差的远着哩。

    人家这才叫礼贤下士,人家这才叫求贤若渴,老板这样的态度,他还有啥好说的?

    不就是五年时间,不就是四项技术吗?老子这一百几十斤,今天就交给你了,学的文武艺,卖于老板家。

    这样的老板,简直就是每个专心搞研发的人的福星啊!

    这样的老板,这样的态度,就值得你去卖命。

    之前对这年轻的老板,还有点轻视之心,这时候是全部收齐,这小年轻的话,绝对不是天方夜谭,绝对不是和自己逗着玩,吹牛b!

    1162豁出去,脸皮厚!

    “老板,你就放心吧,我豁出去了,不光是我,我手下的那帮小子,要是有那个不卖力的,不用你说话,我抽死他!”

    老梁有些动感情的说道,李逸帆微微一笑,然后挥了挥手,老梁起身告辞出去了。

    这次的见面,两人的目的都达到了。

    李逸帆主要是给出了公司未来研发的方向,并且说服了老梁,按照自己制定的方向走。

    而老梁则是得到了老板的保证,资金,人手,甚至技术支持,那他还有啥好说的,就按照人家说的干呗!

    不就是拼命吗?又不是没拼过!

    老梁带着几分决绝和满意,离开了李逸帆的办公室,而李逸帆则是靠在大班椅上,开始捏起了自己的鼻梁。

    草,刚刚的牛b;是不是有点吹的太过了。

    那涡轮增压器的技术,你让老子到哪里去搞去啊?

    想要搞涡轮增压发动机,那就离不开这涡轮增压器,但是之前也说了,这玩意,现在世界上就那么几家公司玩得转。

    最牛b的当属美国的霍尼韦尔,然后就是博格华纳,再其次就是德国的卢克,还有日本的三菱。

    说道国内,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来形容目前国内这个行业的环境。

    大飞机的涡轮还搞不定,舰艇上用的蒸汽轮机,还要靠乌克兰,至于汽车上用的涡轮增压器,那就真的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来形容。

    涡轮增压器这玩意,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靠发动机派出的废气。带动涡轮。涡轮转动,在发动机气门打开的时候,再把大量的新鲜空气,在吹进入到发动机缸体内,在燃烧一次,从而将燃油的效率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提升燃烧效率。

    看似简单,可是对于加工制造的水平要求非常高。而且还涉及到相当复杂的材料科学。

    首先追单的难题,就是涡轮的扇叶,你要做的非常轻薄,毕竟你的重量越轻,那么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就可以在越少的情况下带动涡轮扇叶,从而更早的介入发动机的工作,最大可能的减少涡轮的迟滞效应。

    而且你这涡轮的扇叶,还得要耐高温,耐腐蚀。

    要知道发动机派出的尾气温度极高,而且里面含有大量的碳硫化合物。有着非常强的腐蚀作用,你必须得保证你的涡轮叶片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工作稳定,不变形,不被腐蚀。

    这就是对涡轮叶片的材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一般目前世界上的车用涡轮叶片都采用镍基材质,并且含有一定量的钨和钼,这样材质的合金材料,要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还能保证超过84mpa的强度,在平时的时候,强度你想想会何等惊人?

    这就给叶片的加工,又提出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来加工这样强度的合金钢?

    总而言之,这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材料科学和加工方面的混合难题,不是坐在哪里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

    之前他也是吹牛吹得顺口了,和老梁说,会给他提供技术支持,什么涡轮增压器,你就别担心,我来给你弄之类的话。

    现在老梁一走,就轮到他有些后悔了。

    就目前而言,以国内的能力,想要搞出这样的涡轮,是不太可能,就算是十年之后,也一样没戏。

    十年之后的车企,即便是很多民资车企,也给自己的发动机加上了涡轮增压器这样的外挂,可是都是靠老美和日本人来供货的。

    德国人一贯高傲的用自己的卢克,有时候卢克的不顶用,也需要去美国人那边跪舔,从博格华纳搞来一些涡轮。

    至于霍尼韦尔,人家是一贯的高冷,对于汽车涡轮增压器市场,不屑一顾,人家玩的就是高端,要搞就搞飞机发动机涡轮,要么就是舰艇用的蒸汽轮机,就算再不济,搞得也是大型水电,火电,或者是核电里面用的蒸汽轮机。

    而真正在汽车市场的涡轮增压器里,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到要数后来居上的博格华纳。

    后世国内的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在使用涡轮外挂的时候,几乎大部分都是通过博格华纳来供货的。

    只有一些比较要求不太高的,才会用小日本的三菱重工,比如长城

    但是这年头,你如果说要去找博格华纳,和人家谈合作,说我们想要你们来给我们供货涡轮增压器,人家可能连眼皮都不夹你一下,甚至就算答应你,也是往死里来宰你。

    为啥?

    现在的博格华纳正处于一个快速的上升期,他和德国大众有很多合作项目,目前的大众正在全力研发双离合变速器,而里面的数控模块,基本全都有博客华纳来提供,所以人家现在手里有大把订单,而且不差钱。

    二来博格华纳的涡轮在业界是有着响当当的名气的,虽然不如霍尼韦尔的好,但是在车用领域,算是一号大拿,德国人大多靠他们供货。

    你说你一个华国不知名的小企业,去和人家谈合作,人家连你的名字都没听过,你说他叼不叼你?

    三来,关于中美之间的科学技术剽窃之争,最近一些年是愈演愈烈,在国际上,美国人一直在装受害者的形象。

    成天吵吵所,华国每天入侵他们的网络,给他们带来多少多少的损失,从他们那里又偷窃了多少,多少的技术资料云云。

    这样就给很多公司和公众造成了一种恐慌感,但凡涉及到一点搞技术含量的敏感东西,都不愿意和华国来合作。

    所以就算,现在他想去和博格华纳谈合作,想让他们提供给自己涡轮增压器,博格华纳肯定是不愿意。

    那咋办?牛b,已经吹出去了,到时候拿不出东西可咋整?

    草!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老子干脆就不和你博格华纳谈了,反正你们不是喜欢往咱们华国人身上泼脏水吗?说咱们喜欢剽窃吗?

    反正都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的问题,要是不去偷你,还真对不起你了。

    日本人老子都连偷带抢的搞了一遍,你们美国人多个啥?

    李逸帆瞬间就有了决断,美国人也没三头六臂,也一样是一根jb,两颗卵子,有毛好怕的。

    再者说你们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剽窃者,十几年后那个诺斯登事件,老子可一清二楚呢,你们玩的那一套鼹鼠计划,没有我比你们更清楚的了。

    上辈子穿越前的十几年,要说最轰动国际的事件,就是美国cia间谍,诺斯登叛逃的事件了。

    这家伙逃到了香江的一家酒店,在哪里盘恒了十几天,其实到不如说是被咱们扣留了十几天,那些天里,咱们从他的嘴巴里可是撬出来不少好东西。

    那件事李逸帆可是全程参与的,当时搞出来的那些资料,绝对称得上是触目惊心。

    美国人对咱们是渗透,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从网络,到官员,再到民间团体,光是看那些纸面资料,都会让人不寒而栗。

    难怪有人说,这个国家,本来就是美国人的国家,人家根本不用发一兵一卒,就可以

    而在那些人里,有不少人可都是技术上渗透进来的,以外资企业代理人,或者是经理的名义,渗透到国内,和国内的一些大型,敏感的企业接触,盗取商业和技术上的机密。

    那帮人的名单,现在可就在李逸帆的脑子里,大不了到时候通过他们下手,从美国搞来一些资料好了。

    而且就算不通过他们,通过网络也一样可行,ibm,思科等大企业,可不光是卖给咱们的服务器里装了后门,就算是卖给美国企业的也一样有后门。

    那些后门,李逸帆同样知道,并且可以加以利用。

    而且就算不利用那些后门,也还有别的路子,美国人同样喜欢绿票子,反正那玩意,老子手里多得是,在美国,他也一样有不少代理人呢。

    到时候把路子搞得隐蔽一点,通过收买的方式,几管齐下,同样能够搞到自己想要的技术资料。

    博格华纳的技术,毕竟不是美国政府关注的核心技术,涉及民用领域的方面更多一些,应该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这世界,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套流氓手段,美国人用得,凭什么咱们就用不得?

    只要豁出脸面,放下身段,就没什么搞得不定的东西。

    李逸帆是下了狠心,美国人的技术蛋糕,他是非吃不可了。

    要知道十几年之后,当华国真正的变成,世界第一汽车市场时候,每年光是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就是数百亿美元的生意。

    特殊钢材,变速器,涡轮增压器,等等在这里面都是大头,光是涡轮增压这一块,就有几十亿美元的市值。

    与其到时候去给美国人送钱,还不如这时候自己先下手为强了。

    如果能够搞定这些技术,到时候不光可以满足自己所用,还可以大面积的提供给全国其他的车企,这样的买卖绝对做得!

    1163大众一生黑

    不过从美国人手里偷技术,这件事必须得从长计议,计划必须做的滴水不漏,而且还得小心行事。

    毕竟美国人的监控技术,可不是吹的,别看他们现在把战略重心,放在了中东,可是人家号称技术领先全球三十年,可不是吹的。

    李逸帆可不想在十几年之后,登上美国人通缉的黑名单,想想上辈子,美国人在诺斯登叛逃之后,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连续往华国身上泼脏水,连华国的现役军官都敢告,那狗急跳墙的一幕,他就有点小腿发软。

    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如果美国人发出这样的告票,那几个人在国内算是衣食无忧了,国家肯定得把那几个养起来,而且绝对不容他们受一丁点的伤害。

    可是他们几个,如果想要今后在踏出国内的土地一步,都得掂量掂量,毕竟美国人的全球霸权,可不是逗你玩的。

    在华国的家门口,人家就摆着好多的恶犬,再帮忙看着你的大门,而且他们的间谍真的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李逸帆将来可注定是要做国际飞人的大人物,他可不想成为一个,脑袋上标注着几百万美元的国际通缉犯。

    所以整件事必须要做的非常隐秘才行,这就离不开海蒂的配合。

    想到这里,李逸帆拿出电话给海蒂发了一条短信,这部卫星电话,是他专门用来和海蒂联系的电话,平时如果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或者通过短信联系。

    最近海蒂一直在全球范围的飞行。他安排海蒂去美国搞定那两家网络入股的事情。也没那么简单,所以这段时间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

    而且她还有很多其他产业要打理,想要找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先通知她一声,让她有空的时候,来国内一趟,好好商量商量。

    放下电话,李逸帆就开始琢磨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是不是该成立一家网络公司了。

    说得好听是成立一家网络公司,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成立一家网站,专门对口汽车宣传的网站。

    一想到这,他就想起了后世的那个车托之家,早些年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网站,只做汽车专题。

    等到几年之后,华国的汽车产业大跃进,汽车开始大面积的走入到寻常百姓家之后,那家网站。靠着自己的专业,名气一跃就成为了国内汽车网站的no1。甚至可以靠着国内巨大的人口基数,做成世界头号流量的no1汽车红钻也网站,最后甚至还能跑到纽交所去上市,圈美国人的钱。

    这样的一个网络公司,如果自己要是放弃的话,那可真是太不起自己重生这一次了。

    之所以想要搞这么一家以汽车为主题的网站,主要也是考虑到,自己涉足了汽车制造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广告宣传可是很重要的,你想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想?(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