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28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她是个独身主义者,虽然她很爱李逸帆,但是并代表,她要一生一世和他在一起,最起码他们现在这样的关系,就挺好的。

    想念对方了,就打个电话,约个时间来聚聚,不需要的时候,就各忙各的,但是却始终把对方放在心里,这样的生活很适合她。

    等几年后,条件允许,她还会和这个男人生一个孩子,就算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必须走过的一个过程,那她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至于李逸帆身边的女人,她才不在乎,只要他心里有自己就行啦,而李逸帆最喜欢的,也就是她的洒脱。

    1180海蒂的收获

    “这趟美国之行的收获如何?”

    李逸帆笑嘻嘻的问海蒂到,之前他可是和海蒂一直在探讨关于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问题,涉及到的可都是未来搅动一时风云的几家大火特火的互联网企业。

    有谷歌,有推特,还有脸谱网。

    目前的谷歌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有着诸多的受众,在美国的互联网行业里,是一个强劲的后起之秀。

    微软和雅虎对谷歌虎视眈眈,而现在的谷歌则是已经大势初成,羽翼渐丰,最近一段时间,听闻他们的两个老板,正在四处奔走联络美国的几家大银行,在谈ipo上市的事情。

    不过事情进行的很保密,进展也不快,按照原来世界的历史轨迹,这家公司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明年才会正式开始他们的疯狂上市之旅。

    李逸帆和海蒂原本想要在这家公司里掺一脚,尤其是李逸帆,对这家后世又去传奇一般的公司的原始股,抱有相当的执念。

    所以前次和海蒂分手后,交给海蒂的任务,就是去了美国之后,尽可能的去联系谷歌公司的人,给他们融资,一边获得他们的原始股。

    就算谷歌的人不同意,也要尽可能的想办法,来通过走外围的方式来获得该公司的原始股。

    不过海蒂的回答,是兜头给了他一盆冷水。

    “大令,谷歌的事情进展的不是很顺利,甚至可以说很不顺利。现在的他们已经进入了盈利模式,他们的资金状况很好。不需要外围的融资。而且目前公司的两个创始人。也已经意识到了公司的潜力。是轻易不会答应外围融资的。另外你所说的从外围方式获得他们公司的原始股的方式,我尝试了一下,也走不通。首先他们给公司的普通员工的股份份额都不大,而且还都是干股,一旦离开公司就必须留下股份。而且一部分员工也意识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所以没多少人愿意卖掉手里的原始股。就算有些急着用钱的想买,也是蚊子腿,花大价钱拿下。也没什么意思而且谷歌的另外几个投资方,对我们的出现也很警惕,并且表现出了相当的敌意,我想还是算了。”

    海蒂的话,并没让李逸帆感觉太吃惊,毕竟盯着谷歌的人可不止他们,如果谷歌真的那么好对付,那就不是谷歌了。

    而且谷歌现在背后也不是没人,给他们第一笔融资的红杉资本,那可不是好对付的。那帮犹太佬,现在在美国不是可以轻易得罪的。

    得罪一个。就代表得罪他们身后的整个集团,现在的他只能说是羽翼渐丰,但是还没到可以和犹太财团掰手腕的时候,所以他忍忍又何妨。

    “嗯,没搞到,那就算了。反正也不急,他们上市也不是那么快就能完成的,就算搞不到原始股,咱们也可以在二级市场尽可能多的吃进他们的股票。”

    李逸帆也知道自己之前想的太简单了,既然现在搞不定谷歌那就算了,他还有推特和脸谱网呢。

    这两家网络企业,只要等到时机成熟,随便那个不是价值千亿的企业。

    “另外那两家网络公司,我按照你的吩咐,都去做了。那个杰克。多尔西我已经找到了,他对我们投资给他的消息非常高兴,我只花了五十万,就拿到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今后如果他在需要融资,也会联系我们,到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扩大融资的手段,得到更多。”

    说道推特,海蒂来了兴致,毕竟按照李逸帆给她的描述,这个推特网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网络软件。

    只要那个杰克。多尔西能够搞定,那么哪怕是要花三五年的时间,这个软件只要被大家所接受,那这家公司,说不定就会是有一个谷歌。

    要知道美国人对这类创新性的软件的接受能力,可是相当快的,尤其是这玩意后世还搭上了苹果的顺风车。

    就算推特的影响不大,可是你却不要小看了苹果,后世的推特的辉煌,可以说里面最起码有苹果手机的一多半的功劳。

    在乔布斯封神之后,苹果的影响力在电子产业里那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我给了他五十万,还给他找了办公地点,还帮他招收了一个团队,不大,只有十几个人,但是对他而言足够了。那个小伙子很有信心,他和我说,两年之内,会让我看到成果。等有了成果之后,推广的时候,就是我们再次扩大在这家公司的股权的时候喽!”

    海蒂的眼光很准,这几年下来的磨练,她早就已经摆脱了当年那个机车女的形象,一个新世纪的女强人,正在逐步的成型。

    李逸帆很满意的拍了拍她的手臂:“对了,我们的脸谱网的团队,组建的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你也知道,在硅谷,网络方面的人才特别多,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对咱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薪水,还有一个创意十足的创意,就足够这帮年轻人帮你拼命。现在硅谷,充斥着太多,想要像拉里佩奇,他们那样一夜暴富的年轻人,大家对新点子很重视。我派人组建了一个技术团队,把你的想法给他们说了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搞头,已经开始在做网站了”

    以海蒂的眼光,她对这个脸谱网的前景,其实更加的看好,甚至比推特还要看好。

    出身于西方世界的她,可是深知西方世界的人情关系,毕了业,进入社会之后,一旦选择了某个方向,那么你就会活在那个小圈子里,想要交往一个圈子外面的朋友,那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很多西方人其实很渴望能够获得额外的关注,和能够通过不同的圈子,交往到不同的朋友。

    而脸谱网这样的社交网络,将会是对整个网络世界的一大推进,这个网站一旦搭建成功,那么肯定会引领网络世界掀起一次新的革命。

    而李逸帆当然知道这玩意的厉害之处,其实这脸谱网建设之处的目的,就是给那些大学里荷尔蒙分泌过度的年轻男女们约炮用的。

    什么社交网络,其实都是美化它的代名词而已,西方男女,肉食者多,身上的激素也多,所以对某方面的需求也多,再加上观念开放,而且又不是每个人口袋里都有足够的钱,天天去泡吧,泡马子。

    所以很多穷吊丝们,都需要一款成熟的约炮利器,在苹果和推特没有成熟之前,在没有小企鹅的世界里,西方的穷**丝们,就更加格外需要那样一款类似于后世陌陌,或者威信那样的约炮利器。

    而扎克伯格的脸谱网,就恰好在这个时间出现了。

    其实这玩意,就是个人网络日志的另外一个变种,树形结构,你可以搜寻你想要关注的人,然后看他在网上留下的痕迹,比如日记,或者相片。

    然后看相片决定自己是否想要和他约炮,然后就是骚包性质的在网络上展现才艺,吸引对方的关注,然后互相勾搭

    等到过了这个最初期之后,很多人才会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可以非常棒的展现自己的网络平台,于是在这个时候,社交网络这个新名词就出现了

    “嗯,什么时候能出成果?”

    “还要有段时间,估计需要一两年吧。毕竟有很多数据需要整理,而且还要打广告。”

    海蒂说道,她对这个网站很有信心,甚至已经专门组织了营销团队,开始琢磨今后如何推广这家网站。

    李逸帆点了点头,还好,这次海蒂的美国之行,除了没有能够搞到谷歌的原始股之外,其他两件事,办的都很漂亮,这就足以让他感到高兴了。

    推特网和脸谱网的成长现在还急不来,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一旦时机成熟那时候,自己只需要躲在幕后数钱就成了。

    “对了,你前段时间,让我回来,有什么事情吗?”

    海蒂想起了前几天,李逸帆给自己发来的短信,那段时间,她正好在美国脱不开身,于是就跟他说等两天。

    “嗯,有这么个事,你在美国认识的人多,关系也很广,有没有可能帮我搞到一些技术。”

    海蒂猛的从他怀里做起,自己的这个情人,她再清楚不过了,就是个胆大包天之辈,什么法律之类的根本就不再他眼里。

    换句话说,这家伙就是个无法无天之辈,道德,法律都是他蔑视的东西。

    现在居然把脑筋动到美国人头上,听意思,是想要从美国盗取一些技术,而他能找上自己,那就说明这些技术,肯定相当的敏感。

    “什么技术,能够让你这么感兴趣?”

    海蒂也来了兴趣,事实上她很喜欢李逸帆的一点,就是和这家伙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有一些惊人的点子。

    而且她更喜欢的是,和他一起打破法律,冲破世俗的束缚的那种感觉。

    1181苦逼乡村洗剪吹

    李逸帆的那些无法无天疯狂的想法,总能让她肾上腺素分泌加速,感觉到那种无法回避的刺激。

    每当这时候她就会想起,几年前,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那些一起经历极度危险的日子。

    真是浪漫的过去啊!

    “其实就是涡轮增压技术,还有涡轮制造的技术。”

    李逸帆苦笑了一下说道,为了他的车企,他算是豁出去了。

    原本他是没打算玩整车制造的,但是后来他意外的拿下了晨华汽车公司,既然已经参与了进来,那就要全心全意的玩好这个游戏,更何况他本人也非常想做一把华国汽车业界的教父。

    “涡轮增压器?车用的?还是飞机用的?”

    海蒂以前是个机车党,从小玩摩托车,后来也玩过一段时间的改装车,所以那些对别的女孩子,犹如天书一般的机械类词语,完全难不倒她,而且只要她愿意,她都能给你说出个一二三来。

    “飞机用的?我搞那玩意干什么?飞机我又造不起!”

    李逸帆苦笑了一番,然后说道:“我前段时间,在国内收购了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我很看好未来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在国内,没有什么合格的涡轮制造企业,你也知道现在世界上玩这东西,玩的最好的就是美国人,所以我才琢磨着,能不能从美国搞来一些技术什么的。”

    “你直接去找他们买不行吗?”

    海蒂问了一句,李逸帆的苦笑更甚。

    “如果他们愿意,我当然想买。可是你也知道。美国人把这些技术。都划归为极度敏感的技术范畴,就算你有钱,他们也不愿意卖给你。”

    李逸帆说道,海蒂听了点了点头。

    “倒也是,这涡轮增压技术,主要是用在飞机上,和大型蒸汽轮机上的,他们肯定会看的很严。那你想搞那家的?”

    “博格华纳的吧!盖瑞特现在已经被霍尼韦尔收购了。霍尼韦尔你也知道,那帮家伙可以直接和白宫通话,搞他们的东西的话,太敏感,很容易会被发现。到时候一个不好,我就会上了cia的黑名单,我可不想连国都不敢出。”

    李逸帆微笑着说道,海蒂听了之后,点了点头,紧跟着又摇了摇头。

    “博格华纳的?也不是那么简单。我看你也别想了。最近我听说,他们正在和美**方合作。再给军方设计的几款新车研发新的涡轮增压器,还有飞机的配套设备,所以他们也是美国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你想去他们哪里搞资料,效果估计也不会太好。如果被人发现,你一样会上cia的黑名单。”

    “我靠!怎么会这样!”

    李逸帆气的跳脚,原来他只知道,博格华纳是靠做双离合变速器的数控模块起家的,增压器什么的是华国汽车市场兴起,市场需求增大之后,才逐步被他们开发出来的。

    没想到他们现在居然在和美**方合作,这下就不好搞了,如果不能动博格华纳,那他能从什么地方,搞到涡轮增压器的技术?

    海蒂看着李逸帆气急败坏的摸样,感觉有些好笑,还真是很少能够看到他急成这样。

    “其实,如果你真的想要搞涡轮增压器,你还忘了另外一家公司。其实他们手里,也有成套的数据。”

    海蒂狡黠的笑容,让李逸帆感觉心里像藏了一只猫一般的痒痒,这个坏小妞,什么时候变得这般狡猾。

    “嘿嘿,你不老实”

    李逸帆伸手本海蒂的腋下,海蒂奋起反抗,两人很快就在沙发上扭作一团,然后喘气声开始加粗,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啪啪啪一场。

    李逸帆气喘吁吁的从海蒂身上趴下,拿起茶几上的香烟,给自己点了一根。

    我靠,还好老子神功盖世,要不然今天非得被这小女人嘲笑不可,也多亏了最近自己一直注意保重腰子,平时去吃烤串,什么羊球,牛鞭之类的没少进补,要不然今天可真就得被这俩女人给玩废了不可。

    中午刚过和唐甜啪啪啪一场,晚上又和海蒂来了一场拉力赛,如果不是他年轻体壮,一直在坚持锻炼,加上平时营养跟得上,这时候他肯定就是一头累死的耕牛。

    一条雪白的臂膀,绕着他的脖颈,缠了上来,然后抢下他手里的香烟,吸了一口。

    他转头一看,正是海蒂那张风情万千,无比满足,慵懒惬意的脸,心头一荡,在她怀里的鸡头肉上捏了一把。

    “小浪蹄子,别藏着掖着的了,赶紧给我说,到底哪里还有这样的技术?”

    不知道他这算不算拔吊无情,刚刚拔出来,脑子里就想到了自己一直想着念着的涡轮增压技术。

    “真不知道你这家伙的脑回路怎么长的?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情杀手。”

    海蒂气哼哼的怪他不解风情,在他的胳膊上使劲掐了一把,李逸帆尴尬的嘿嘿一笑,海蒂没好气的接着说道。

    “你忘了,这世界上是谁,第一个把涡轮增压技术,引入到汽车行业的吗?”

    “哇靠!怎么忘了他了。”

    李逸帆猛的一拍大腿,虽然有些生疼,但是他的神经却很兴奋。

    这个世界上第一家把涡轮增压器,引入到汽车发动机领域的企业,也就是车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鼻祖,正是那家号称北欧神车的萨博!

    人车合一,贴地飞行!

    这么牛掰的口号,可不是随便那个都敢喊出来的。

    人家可是经过市场千锤百炼的检验的,而且真不是吹牛掰,他们的涡轮增压技术,也确实是一绝。

    海蒂看着他懊恼的摸样,在边上吃吃一笑。

    是啊,怎么就把他们给忘了呢,要知道萨博,可是玩涡轮增压技术的老祖宗啊!

    李逸帆的脑细胞又开始活跃了起来,神经也开始跟着兴奋了起来,不过很快就又被残酷的现实,给逼的冷静了下来。

    现在的萨博,好像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吧,搞他们的技术有意义吗?

    再者说,他们车上现在用的涡轮,好像是三菱的鼓风机吧,和博格华纳和霍尼韦尔的产品,可是差着好几个档次,就算是和德国的卢克,比起来都是略有不如。

    那搞来他们的产品,还有意义吗?

    他把自己的担忧,和海蒂说了一遍,海蒂伸出纤纤玉指,狠狠的在他的脑门上点了点。

    “你呀你,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如果萨博就是那么浅薄的一家企业,他们岂不是早就倒闭了。说起涡轮增压和车用发动机,你还没我了解的多呢。”

    这话别人说,李逸帆不服,但是海蒂说,他绝对服气。

    因为人家可是十三岁就已经开始骑摩托,十五岁开始偷车,十六岁就已经开始玩街头改装车了,对汽车的发动机的了解,她绝对不比李逸帆差。

    “其实涡轮增压器的生产制造技术,并不难,尤其是车用的涡轮增压器”

    海蒂的话,让李逸帆很是汗颜,就是这么一个在她这个西方人眼里看来,非常简单的东西,目前国内却根本没有企业能造的出来。

    就算十几年后的国内,也没有几家能够独立自主的设计,并且制造车用涡轮增压器。

    虽然国内有不少合资工厂,可是干的也都和合资汽车制造企业一样,玩的就是ckd,也就是成品到岸组装的套路。

    自己只能生产最简单的涡轮铸铁外壳,至于涡轮里面用的扇叶和涡叶,以及中间的链接轴承这样的关键部件,全部需要进口。

    “其实涡轮增压器的关键,是在发动机的管理系统。”

    海蒂的这句话,李逸帆很同意,其实涡轮增压器,就是一个发动机的外挂,你如果想要这个外挂发挥最大的威力。

    那么你就必须要熟悉,并且了解你的发动机,然后在电脑控制下,在一个最佳的状态,让涡轮增压器介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当中,让他们二者很好的融为一体,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而那介入的时机,和推出的时机,还有涡轮内部的压力怎么调节,转速怎么调节,都要靠那发动机管理系统来控制,说白了就是行车电脑ecu来控制。

    而这方面,德国的博世是大拿,美国的德尔福也凑合,就目前而言,全世界范围内,出了那几家什么都要自己制造的日本厂商之外,还没有几家企业,能够玩的比这两家更溜乎的。

    而说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管理系统,恐怕博世敢说自己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第一了。

    当然前提是萨博不参与评选的话。

    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坚持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就大众和萨博两家,不过和已经化身高富帅的大众比起来,萨博现在已经沦落到了城乡结合部洗剪吹的地步。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目前是只知道大众,而没听说过萨博,尤其是在国内。

    而博世,却正是大众的最大供货商,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数控领域,他们绝对是世界前三的企业之一。

    至于萨博,在这方面的功力,如果不是今天海蒂和他说,李逸帆还真是不知道。

    1182独门绝技

    “说起萨博,还真是挺可惜的,该死的美国人毁了他”

    海蒂开始和李逸帆说起了萨博的经历,不过提起美国人,她却恨得咬牙切齿,看得出,她对美国人毁掉萨博很是有意见。

    通过她的讲解,李逸帆大概了解了萨博的前世今生。

    这家企业二战的时候是做飞机的,后来改行开始造汽车。

    因为秉承着北欧人认真,叫真的特性,他们的车子一贯以扎实,结实而著称,不过早期名气不大。

    直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全世界范围都在经受石油危机的考验,汽油的价格暴涨,那么如何在减小汽车的排量,同时还不削弱汽车的动力方面,世界上诸多的汽车设计公司,都是动足了脑筋。

    其中最先取得突破的就是萨博,他们率先把飞机上用的涡轮增压器,给用到了汽车的发动机上面,并且新车一经推出,就靠着强劲的动力,和在当时而言超低的油耗,迅速的震惊的世界。

    并且很快就成了世界知名品牌,并且在欧洲一度成为畅销车,打的大众一度毫无还手之力。

    可是他们也没风光几年,很快日本人开始进军汽车市场,日本人当时还不玩涡轮,但是他们在节油方面另辟蹊径,那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降低车身自重。

    而萨博却秉承着欧洲人的造车理念,不肯降低车身的自重,反而还在车身上加上加强筋,以保证车身的安全度和安全性。

    按理说萨博的出发点没错。可是他们却恰恰的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是相当短视的动物。

    如果在一方面。可以很快的让他们见到好处,那么他们就会忘记这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会在另外一个方面给他们带来伤害的可能。

    日本车成功了,虽然驾驶感受一般,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车子就是用来买菜,上下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赛车手。所以你车子搞得那么快,那么坚固干嘛?

    而德国人这时候也紧跟日本人的脚步,于是萨博很快就进入了一段低迷期,虽然后来也靠着不断的推出新技术,几度回光返照,可是却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初市场一哥的风光,只能沦为二流的小众品牌。

    1990年,萨博重组,公司的一般股权被美国通用收购,通用喊着全球一体化的口号。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收购萨博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让他们一跃成为萨博最大的股东。

    当时的萨博,还能坚持自己的特色,保留自己的个性,连续推出几款车,都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维持着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

    虽然不是大红大紫,但是也饿不死。

    可是这段时间,通用的日子却不太好过,因为步子迈的太大,一不小心就扯到了蛋,所以通用陷入了连续多年的亏损。

    为了最大化的节约研发成本,通用有喊出了同平台化,模式化,板块研发的口号。

    于是开始了全球整合,正好这个时候,他们又收购了萨博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一跃成为萨博公司内部绝对的掌权者。

    于是他们就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对萨博的改革,全球统一平台,就意味着萨博不得不抛弃,原来自己性格的底盘,通用送来的统一采购产品,和外形设计。

    让他们彻底的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为了节省成本,他们不再自己研发制造涡轮增压器,而是采用了成本低廉的三菱鼓风机。

    为了节省新车设计,通用又很是时候的给他们送上了斯巴鲁的一款平台,结果靠着这款平台研发出来的新车92…x,才一上市就获得了一致差评,更是被诸多的车友戏称为斯巴鲁的92…x。

    之后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suv,不过因为采用了通用的suv平台,也被讥讽为通用的换壳产品。

    就这样萨博的市场定位渐渐的越发模糊,而且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到今年的上半年,他们已经陷入了连续数年的亏损状态,而且还是严重亏损。

    通用方面对于萨博的现状,也是非常的挠头,而且已经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提出要停产萨博,把这个品牌抛售的说法。

    听了海蒂这么一说,李逸帆算是了解了萨博的过去和现状,看来这家车企的日子并不好过,不过这倒好像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捡便宜的机会。

    “其实说道,萨博的涡轮增压技术,他们绝对可以说是在涡轮增压发动机行业里的no1,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要远远强于博世。”

    海蒂说到这点,说的斩钉截铁,而李逸帆也来了兴致。

    对于萨博,他为数不多的记忆,就是当初通用破产之后,不得不甩掉这家公司,而买的时候,把这家公司的主要技术资产剥离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扔到市场上。

    即便是这一行,国内还是有很多家企业,对这些残羹冷炙趋之若鹜,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

    当时很多懂行的人都对这样的行为是嗤之以鼻,而作为半个业内人士的李逸帆,当然知道那些国企为了什么要打破头去抢那些破东西。

    无非就是在里面高高暗箱操作,花大价钱,买回来一些烂货,反正名声是为国争光了,国企走出去,受够外资企业了,买来不少技术资料云云。

    其实咋回事大家都清楚的很,无非就是一些贪官污吏们,中饱私囊的盛宴而已。

    虽然几年之后,萨博又以坤包的名义,在国内借尸还魂了,可是消费者却并不对这个小众品牌买单,设计造型丑。

    而且什么底盘,发动机之类的吹嘘的很牛掰,但是那毕竟是十几年前的破烂东西,拿到现在来只能糊弄一下外行。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初的萨博,因为没有停产,所以他们的发动机技术,虽然不敢说全球领先,但是去也依旧保留着着急的独到之处。

    “尤其是他们的tri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这可一直是她们的独门技术。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的诸多车企,都不愿意搞这样的技术开发,因为这种数据积累,太过耗时耗力,所以大家一般都会买博世或者是德尔福的ecu系统,来和自己的发动机配套。但是萨博,却一直坚持走自己研发的路线。因为他们有一个信条,那就是最了解自己的,还应该是自己,所以在发动机管控系统这方面,他们一直在坚持自己搞研发,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年”

    海蒂好像对萨博很有感情,说起萨博的故事如数家珍。

    李逸帆对萨博可没那么多的感情,也不会因为这个品牌的经营窘境而多愁善感。

    他现在关注的只是海蒂所说的那个tri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萨博居然一直坚持了三十年,听起来好像很牛掰的吗!

    现在这家企业,混的这么差,那从他们这里动动脑筋,嘿嘿!

    “tri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是专门依据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需要而设计,它能很准确的领会到驾驶者的意图,并依此来控制发动机整套启动过程和各部分零件的温度反应,同时改进扭矩和油门的反应灵敏度。所以我才和你说,这套系统,才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关键财富。”

    我靠,这么牛掰?

    李逸帆听到这里,在惊诧的同时,心理也乐开了花,卧槽,原本以为很难搞定的东西,都让他优点绝望了,哪想到海蒂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他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就算从美国佬哪里弄不来涡轮增压器,和技术,打打萨博的主意也不错嘛。

    “而且这套系统最独到的地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缓涡轮迟滞效应,要知道萨博可是最早玩涡轮增压技术的,对于涡轮增压器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最清楚不过的。所以他们独立开发的这套tri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对于减缓涡轮增压器的迟滞效应,有着相当独到的应对之初,他能通过对发动机各个部位的温度监控,来判断涡轮的介入,转速等等,从而达到涡轮在发动机工作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最佳工况。”

    我靠,这可不是一般的牛掰,这简直就特么是牛掰大发了啊!

    当李逸帆听到这里,他是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心头的激动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没有人比他再清楚,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缺点了,那就是这被无数人诟病的涡轮迟滞效应。

    在发动机启动之初,因为转速上不来,输出功率不够,排出的废气,不足以带动涡轮的扇叶,从而涡轮转动发生迟滞,无法在第一时间介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当中,达不到低转速的时候输出大扭矩的目的。

    这就是涡轮迟滞效应,在后来的涡轮增压大范围到来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厂商,会被着个问题所难倒,没想到人家萨博这么早就已经解决了着个难题。

    这看起来已经是昨日黄花的萨博,对他的吸引力陡然增加了不少。

    1183不做就不会死

    海蒂的一番讲解,让李逸帆对这个日薄西山的品牌是兴趣陡增。

    以前他对萨博这个品牌的了解,很模糊,听说过,但是在大街上没怎么看到过,毕竟这个品牌,在国内连二线品牌都算不上。

    他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几个喜欢标新立异的文青朋友,和他吹嘘过这款车,如何如何牛掰。

    可那时候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车党,满大街的桑塔纳出租车,和对德国人工业技术发达,工业产品做工严谨的印象,让那时候的他对于德国货倍加推崇。

    后来进入社会,还没有加入特勤之前,漂泊在京城,每天上下班要挤公交地铁,所以那时候的他特别羡慕,那些上下班开小车的人。

    那时候每天下班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电脑前,看着汽车网站,了解各大汽车品牌,然后yy着自己今后某一天,也能开上某款豪车。

    也就是那时候,他才更多的从网上知道了萨博这个品牌,不过那时候的萨博,已经就差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德行了。

    2008年因为连续十几年的亏损,直接被通用停产,然后挂牌销售,而且还是剥离了核心技术的销售,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一群傻白,争着抢着想要拿下这个品牌。

    当时李逸帆还有些愤愤,有那钱,真的不如自己投入搞研发,陪养自己的人才了,买这些破烂做什么。

    可是现在听海蒂这么一说,好像现在的萨博。完全就是一艘还有三斤钉的烂船吗?

    在没有被剥离核心技术之前。好像他们有很多东西也不错。

    又在海蒂的套房里和她缠绵了一会儿。然后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李逸帆就急匆匆的告辞了海蒂,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先是上网大概了解了一番关于萨博的情况,不过这年头网络才刚刚开始普及,网上关于萨博的资料也不算很多。

    他干脆又给晨华公司的老梁打了个电话,老梁是浸淫在这个领域多年的老油条,对于世界诸多车厂都非常了解。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李逸帆也算是对这萨博公司,有了大概的了解。

    而就是这样的了解,让他发现,原来这家公司还真是不简单。

    海蒂之前和他所,是通用害了萨博,其实如果真的来了解一下通用和萨博的关系的话,还真就不能这样说。

    与其说是通用害了萨博,倒不如说,是通用成全了萨博,如果不是通用一直以来的投入。恐怕萨博根本就坚持不到今天。

    自己原来以为萨博这几年虽然是日薄西山,可是还没到亏本的地步。

    可是现在看来。却绝对不是如此,1990年通用接手萨博百分之五十股份的时候,萨博已经是到了勉强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的地步了。

    而通用接手之后,萨博在三年之后,就开始进入亏损模式,而这一亏,就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哪里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这简直就是一个只会坑爹的垃圾啊!

    虽然如此,可是通用居然一直坚持对萨博不离不弃,最后更是在萨博连续亏损八年之后,全盘接手了萨博。

    看来自己之前是被网络消息,和海蒂的观念误导了,原来通用对萨博,这绝壁是真爱啊!

    大部分车迷认为,通用根本就不了解萨博。他们没有准确地理解萨博的历史和遗产,强行将它并入通用的生产体系,导致品牌完整性遭到弱化,同时在财务和管理上也没能给予足够的支持。

    事实上,要不是通用汽车十几年前将萨博收入旗下,萨博可能早就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萨博这个品牌太小众,年销量从来没有超过14万辆,就连沃尔沃的产量都能达到它的两三倍。

    低产量是十分致命的,因为汽车行业是一个靠规模经济称王的产业,萨博一要分摊新车型研发的成本,二要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性和排放技术标准,这就对公司财力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除非它的年销量能达到几十万辆,否则这两个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这家公司还一直很文青的坚持,自己大手笔投入研发的习惯,始终不肯加入全球化的经营模式,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

    这样做确实是能够保持公司自己的风格,可是他们却忘了,他们是个比较文青的小众品牌,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加大投入,确实研发出了精品,可是诸多的消费者却并不一定会为你的精品买单。

    虽然是有一部分的死忠,在支持他们的产品,可是过低的销量,和生产规模,以及不配套的后继维护保养渠道,只会让他们在其他车厂的打压下,加快失血的速度。

    他们最后走到停产倒闭的地步,不怪别人,只能怪他们自己。

    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用居然还一直不离不弃的支持他们作死,这不是真爱,是什么?

    不过即便是财大气粗的通用,在全资持股这家公司之后,也不能眼睁睁的继续在看着他们这样作死。

    于是他们给萨博送来的斯巴鲁的底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再使用萨博自己生产的涡轮增压器,而是给他们送来的三菱的鼓风机,将萨博强行纳入了自己的全球一体化的体系。

    萨博在去年和今年推出了几款新车,全是这样的拼装产品,结果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不但没有打开市场,反而让原来的死忠们寒了心,从而加快了这个品牌走向灭亡的速度,这一点恐怕是通用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的。

    说实话,萨博之前一直坚持走自己研发的路,并且在涡轮发动机领域坚持不懈,确实搞出了不少好东西,就比如那套tri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还有他们的自动变速箱技术,还有底盘调教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

    这些都是这家公司留下的财富,而现在李逸帆琢磨的,就是如何把这些财富,全都受尽自己的腰包。

    现在的萨博已经被通用逼着自废了武功,他们以前的那些独门技术,如果不能让他们在市场上扭亏为盈,那么就将被束之高阁,弃之不用。

    毕竟不能赚钱的东西,哪怕你的东西再好,在商人的眼里,也一样就是垃圾。

    而现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在萨博被彻底的阉割之前,把他们的好东西全都搜刮回来。

    tri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目前来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就应该是1998年萨博发布的最后一款经典萨博9…3车型上。

    这款发动机管理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灵活的使用不同的燃料,而且还可以根据布置在发动机,进气管,排气管,等等关键部位的传感器,根据温度的变化,来了解发动的工况,从而灵活的调整涡轮内部的压力,转速,让涡轮和发动机配合的天衣无缝。

    使用了这款管理系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号称是和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感受毫无二致,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涡轮迟滞效应在他们的发动机上完全不会出现。

    这就是它的最牛掰之处,当然这些都是官方的宣传口号,李逸帆没开过萨博的车,但是一点涡轮迟滞效应都没有,这肯定有点夸张。

    但是人家敢这么说,就说明他们已经可以做到,在发动机转速非常低的情况下,让涡轮介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当中,将涡轮的利用提升到最大化。

    要知道大众可是在坚持不懈的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二十多年,直到十几年之后,才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让涡轮在发动机转速低于一千五百转的时候介入。

    但是这里面的功劳,并不全都属于大众,更大的一部分功劳,应该归功于,他们的配套企业,德国博世。

    博世的规模,不用多言,这家企业论规模,甚至不必世界上任何一家世界前十的汽车制造企业小,这就是人家的实力。

    而萨博居然靠着自己年销量不过十几万的车型,赚取的利润,搞出领先于目前博士的发动机管理控制系统,这就不能不说萨博的厉害。

    但是不做就不会是,也许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广和宣传,拓展渠道方面,他们就不会死的那么难看了。

    虽然李逸帆为萨博的未来感到有些惋惜,不过他心里更多的却是庆幸,管他的死活呢,他死的越早,越惨才越好呢。

    这样才更加有利于,自己从他们哪里淘宝,一想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李逸帆就忍不住舔了舔自己的嘴唇。

    想到这里,他就立刻联系海蒂,他要去一趟瑞典,越快越好。

    现在的萨博是江河日下,这时候不去搞他一把,更待何时,等到将来他被拿出去拍卖的时候,通用可是已经把这家公司的好东西都给淘走了。

    他的晨华如果想要走上快速的发展道路,就离不开吸这帮家伙的血,反正萨博被弃用的东西,也是暴敛天物,自己不敢进拿过来更待何时。

    1184财团的雏形

    庞巴迪8000的豪华私人飞机,内部装修格外的豪华,前面是办公区,暖色系的装饰风格,让人很舒服。

    后面是休息区,有浴室,家庭影院,还有一张豪华大床,当然这后半部分的区域,属于李逸帆和海蒂的专用区域。

    不过现在的李逸帆,可没什么心思,躺在这张大床上享受,更多的是在前面的区域办公。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比利时,先去海蒂在比利时的家里,休整几天,活泛关系,联络人手,然后有需要的话,他们需要北上瑞典,亲自到那边去指挥行动,此行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尽可能的把萨博的资料库,搬空。

    为了这次的欧洲之旅, (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