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33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对于晨华汽车,他并不经常在哪里办公。但是关于这家公司他可是一直关注着的。虽然有王忠发在管理。也很让人放心,而且现在也上了轨道,但是毕竟这是一家在他心里地位非常高的公司,所以多加关注还是必须的。

    他回到晨华汽车的时候,那些来晨华汽车采访的记者们已经都走的差不多了,他也没有去和那些记者们打招呼。

    毕竟他现在是这家公司的大老板,那些记者的笔杆子虽然厉害,但是也还不至于有他亲自出面来招呼。

    回到晨华汽车之后。他就先后去公司的研发部门转了转。

    其实主要去的也就是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发动机研发部门,还有一个就是变速器的研发部门,现在在他看来,这两个部门才是关键。

    前几个月的时候,他从萨博哪里搞来了大把的成熟的技术,而现在已经交给了这两个部门的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吸收当中。

    萨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世界范围还是很有名气的,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涡轮增压发动机还不是主流的发动机。

    毕竟大众一直在坚持这项技术。但是大众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却一直没能够得到解决。而且涡轮增压发动机保养费用贵,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涡轮增压器的缘故,因为现在的材料科学还不到位,所以这涡轮增压器还不能像后世那样可以达到二十万公里的寿命,一般五万公里左右就要更换一颗涡轮,而涡轮的价格又非常贵,所以现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还不足以成为主流产品。

    当然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国内还是很有名气的,而且一直是高大上的代表,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他们不间断的广告投入,还有很多以讹传讹的成分在里面。

    很多不懂车的国人,以为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就很高大上,至于国外为什么不普及这种发动机,却并不知情,所以这才造成了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国内很有名气的后果。

    而在这个年头,事实上在世界范围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还不是主流。

    但是这涡轮增压发动机即将成为主流,却已经隐隐的显现出了苗头。

    毕竟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程度,最近几年是有着逐步提高的趋势。

    另外一方面,也是和未来即将爆发的石油危机有关,美国在伊拉克动武,导致国际油价大涨,在加上华国大发展,对石油需求的猛涨,这些都将会是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因素。

    尤其实在2008年以后,美国引爆了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人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开始狂印美元,向全世界范围转嫁石油危机。

    最后更是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石油价格大幅度的提高,这将大大的刺痛那些普通购车者的神经。

    大家对于车子的性能要求是越来越高,发动机的排量要越来越小,而功率缺不能减少,甚至还要有提升,这样的要求,就让诸多的汽车设计师,不能不把脑筋动到涡轮增压发动机上面。

    而等到十几年之后,就正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势已成的年代,那时候即便是一直坚持着做自己的奔驰和宝马,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转而开始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

    而就连原本对油耗不在乎,一直喜欢v8发动机的美国人,都不得不转头开始研发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所以到那个时候,涡轮增压发动机自然会成为世界汽车业界的主流。

    而国内在涡轮增压领域一直是弱项,现在李逸帆却从萨博哪里搞来了不少萨博的独门技术,如果要是不好好把这些技术吃透,在未来领先别人一步,那他可真是白活了。

    所以当他拿到了这些技术之后,把这些技术带回来之后,就交给了公司里负责发动机研发的梁启明。

    这梁启明可算是搞了一辈子发动机了,最早的时候是在一汽,可是那时候一汽的领导,根本就不重视自己搞研发。

    所以他那时候的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带徒弟,等机会,那些日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翻来覆去的把大众的那些发动机拆开来,在装回去。

    从老桑塔纳上面用的16他自然吸气发动机,再到后来帕萨特和奥迪上面用的18t,22l等等一系列的发动机,他都算是研究了个遍。

    可惜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自己搞研发的机会,最后终于是再也忍耐不住寂寞,所以杨荣当时一去勾搭,他根本就没多想,直接就带着自己的那些徒弟跳了槽。

    来到晨华汽车之后,这晨华汽车的发动机研究室,更是一清二白,以前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发动机研究部门,就算是有也不过是个草台班子。

    所以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他又亲自搭建了晨华汽车的发动机研究室,杨荣倒也给力,直接给他盖了两栋研究大楼,给他招来了上百名的学生。

    而且还立主从日本引进了三菱的4g系列的发动机,虽然这款发动机被阉割了不少关键技术,可是却依旧很是有搞头。

    然后老梁的工作就是从新换思路,总原来德国的发动机,转而研究日本的发动机。

    其实两家相差的都不多,毕竟都是4缸机,而且都是已经上市多年的机器,没什么秘密可言。

    所以很快就摸清楚了机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就被老杨一句话,大发去和德国的fev联手研究一款18t的发动机了。

    很快这台18t的发动机,在杨荣的资金支持下,和德国人的技术支持下就搞了出来。

    数据方面虽然是不如大众的出彩,但是却少了大众烧机油的毛病,而功率方面也并不弱多少。

    终于搞出了成果,可是老梁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结果杨荣就出了事,而晨华汽车很快就陷入了群龙无首,一片散沙的状态当中。

    最后杨荣跑路,国资委登场,接手了省城汽车和晨华汽车,老梁和他的很多学生,甚至都已经感到绝望了。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峰回路转,晨华汽车被拍卖了,而接手的老板,别看年轻,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眼光,有魄力的老板。

    他给他们布置了很明确的任务,既然已经懂了人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那就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可变气门技术,还是双向的,进排气的都要。

    还有就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这些要求一个个听着可都不低。

    但是人家老板说了,给钱,给技术支持。

    而且还真是落到实处了,那是真给钱啊,他们的实验室才从新开张没多久,老板就给他们送来了两台数控机床,还有一些特殊材料,以及二十台的发动机,遍布15到24升的排量区间。

    这可是实打实的钱啊,要知道他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研发,可还没见过那个老板这么大方。

    其实这些比如可变气门技术,还有涡轮增压技术,说穿了原理都很简单,就是给发动机加上一些小外挂,然后不间断的测试数据,再从这些数据当中,找到最好的工作区间。

    让电脑记录下来,然后对录入ecu,对发动机的工况进行时时监控。

    说穿了就是要你去刷ecu而已,但是这确实最枯燥,和最消耗财力和时间的工作,以前的一汽,没时间,没精力干,就是杨荣也没给过他们这么大的支持力度来干这件事。

    1371疯狂的老梁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可是,这些就是那个新老板,他居然做到了。

    之后他还送来了很多电脑,给他们记录数据,光是从这些细节方面,就能看出老板的诚意。

    这么多的发动机,上架之后,连轴的工作,配合上那些外挂,要进行不间断的测试工作状态,输出功率,和扭矩,然后进行数据记录和比对。

    这样的工作很枯燥很无聊,而且也很消耗钱,要知道这些发动机,日夜不停的工作,烧掉的汽油,都要上万块。

    再加上场地,水电,税务,人员开支等等,加起来这样的项目,就算进行一个月,都要烧掉几百万。

    一般人,谁会有这样的魄力?

    反正那些国营企业是肯定不愿意干,而私营企业,就算有雄心,但是也干不起。

    但是这位年轻的老板,却就这么干了。

    这让老梁和他的团队是劲头十足,几乎是每天都猫在实验室里,日夜不停的在干。

    这样的数据积累是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发动机研发工程师们,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

    而现在,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追上来,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付出自己的绝对努力。

    人手不够,那好办,老梁靠着他的面子。从省城的几所大学里招来了不少不要钱的实习生。

    省城现在还顶着国家重点工业基地的名号。所以省城里。有好几所小有名气的工科大学,而这些大学有的,就设立有汽车设计专业。

    而在这个专业里,就有不少从事发动机设计的学生,把他们招进来干这样的事,只要包三餐,给地方住,他们都了不得的愿意来。

    虽然这样的工作很枯燥。但是对于这些大部分都属于技术宅的人来说,这却是他们的一大乐趣。

    因为他们也知道,只要在这个时候,打好了基础,积累到这样实际的工作经验,那么日后,哪怕不能被招聘进入到晨华汽车,他们就算是去别的汽车单位申请工作,也会大大的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所以很多人都原来来老梁这里当苦力,而老梁也乐不得他们过来。

    毕竟他的实验室里。现在就只有一百多人,但是这一百多人。还是各有分工的,不是所有人都要来做这项工作的。

    而做这种枯燥的数据记录工作的人也就有五十多人,大家分成三班倒,看着这么多台发动机,还是很吃力的。

    而有了这些免费劳力,实习生之后,他们的工作强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而从另外一方面,老梁也可以通过对这帮实习生的观察,给未来的实验室物色到更多的有潜力的技术储备人才。

    总之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老梁当然是乐不得的。

    而开始那两项技术的研发之后没多久,老板居然又来了,而这次他回来,可不得了,居然带回来不少的好东西。

    那些资料,老板是吩咐了要严格保密,而老梁更是奉若珍宝,他专门组织了很多心腹学生,把那些资料给翻译成了中文,甚至还花大价钱请来了不少专业精通北欧文字的翻译,来翻译这些资料。

    那些翻译,每天吃住就在他的实验楼里,他在一座实验楼的五楼给他们专门留出了一整层,翻译工作的薪金很丰厚。

    一共招来了二十多个翻译,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没有翻译完成,就不许离开,而且翻译都是对着电脑翻译,翻译完毕之后,一片小纸张都不允许带出工作室。

    就是这样残酷的工作环境,那帮翻译是怨声载道的高强度工作了两个月,才算把那些资料给翻译完毕。

    那帮翻译最后拿着丰厚的薪水告辞离去了,而老梁则是带着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这浩如烟海的资料当中了。

    不得不说北欧人的做事风格和德国人很像,甚至可以说几乎是百分之一百的相似。

    北欧人,尤其是搞工业研究的这帮人,对工作的态度都非常严谨,而萨博这个公司里的工程师,更是从始至终都始终坚信,无论什么都要自己来研究最好。

    毕竟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和自己公司的发动机才最配套。

    所以他们走的和大众不是同一个路子,要知道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最难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能够让涡轮更好的和发动机一起配合着工作。

    这将会决定你涡轮在发动机达到什么转速的时候介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当中来,并且在什么时候,涡轮的转速可以达到最大,让发动机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从而达到迅速提速的目的。

    并且这样的动力可以持续输出多久,在多久之后就会衰竭等等。

    这些其实主要都是行车电脑ecu来控制的,所以说这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关键,其实就在行车电脑ecu的数据管理。

    而他们的数据是怎么来的?还不是一样,通过数十年,数百位工程师的数据积累,然后从这些数据当中整理出最合适的一些理论数值写成的行车电脑控制系统。

    大众把这项工作转交给了他们长期合作的对象德国的博世公司,而萨博则是一直在坚持自己做。

    而萨博的工程师做的这项工作,比起博世的工程师来说,是只强不弱。

    要知道这年头能够做到,在发动机转速才刚刚一千二百转的时候,就让涡轮增压器介入到发动机工作里面的公司,可没有几个。

    即便是博世公司也是在十几年之后,才能调教出这样的发动机,但是现在萨博的工程师就可以做到了。

    而且还写出了一套相当棒的配套行车电脑控制程序,而且还要配合着他们在车子的很多关键部位装上的传感器。

    这样的技术,和这样的思路,以前老梁他们是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

    以前咱们国内搞研发的,虽然搞过很多逆向研发,而且在逆向研发方面做的很成功,并且在后期的延伸方面,甚至已经能够做到业界之大能的地位。

    但是在原创性的设计方面,却一直很失败,一直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能够拿得出手,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咱们在搞科研的时候,那些最基础的原理性东西的缺失。

    就比如萨博工程师,为了研究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最大程度的解决涡轮迟滞效应,他们想要让涡轮尽早的介入到发动机的工作里面。

    他们会在发动机的进气管,和排气管里装传感器。

    以前老梁他们如果搞逆向工程的话,会把萨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拆开,然后看到人家在近期和排气管的某个部位,装了传感器。

    他们就只知道人家会在这里装传感器,但是人家为什么会在这里装传感器,和装这个传感器,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帮萨博的工程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会让他们很迷惑搞不懂了。

    毕竟这样的做法,就算是大众也没有那么做,而你们萨博居然这么做了,你这不明显是脱了裤子放屁,白费劲呢吗?

    难道你们真的吃饱了撑的,不知道那些传感器也是成本啊?

    其实这就是被人授之以鱼,而不知道如何才能捕鱼的区别。

    等到他们看了萨博工程师们写的工作日志,还有他们的最初的设计思路之后,才知道。

    原来这样的不止传感器,一个是为了监控进气流量,另外一个是为了检测排气的温度的。

    这样掌握了排气温度,和近期排量,他们才能够根据这样得来的数据,改变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的气门口张合度,加大进气和排气的量,让涡轮能够更早的转动起来,然后更早的介入到发动机的工作当中。

    从而明白了人家这样的顶级大师这样设计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思路,原理。

    这些资料,对他们这帮家伙来说,简直就好像是一个武学菜鸟,突然见到了一份天材地宝,而且还是那种一口吃了,就可以增长一甲子功力的那种。

    从那以后,老梁和他的一些弟子们,就迷恋上了这些资料了,甚至经常是连续日以继夜的奋战在实验室里。

    杨荣当年对这帮研发人员很重视,建的两座实验楼,里面不光是有实验室,还有休息室,淋浴室。

    于是这帮家伙,基本就跟长在了实验室里一样,都跟着了魔似的,每天除了看资料,就是琢磨这些资料。

    而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成长,等到他们把这些资料都吃透之后,他们对于发动机的设计,恐怕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他们的眼界,也会陡然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也正是李逸帆想要的。

    李逸帆回了省城,先是去看了看,家里的正阳酒店的建设情况,因为是接手的别人的烂尾楼,所以建设速度很快,现在大楼基本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外的装修。

    估计等到年中就可以完成整幢大楼的建设,然后就可以开始对外正式营业了。

    而这座省城对面不远的地方,原来矗立在哪里的万德广场,现在也已经开始了破拆的动作

    1372好样的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还真是够快的,李逸帆看着对面那已经被拆掉了一般的万德广场心里寻思道。

    以前大姐夫早就想和万德的人合作了,他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次机会,只不过他们没有自己看的那么远而已。

    而在自己和王万德合作了之后,李广利这边也终于是开始了他的动作,只不过这次他将不会只作为一个承建商。

    这次他们将会以这次重建的总估价来入股王万德看重的万德院线,这可是个好玩意啊!

    想想十年之后,国内的电影票房年年能过五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王万德甚至专门拿这个万德院线去上市。

    这一进一出,可就又是几十个亿的事,还有什么买**这更划算的?

    不过现在还不是摘桃子的时候,想要吃果子,还得在等十年的时光啊!

    在一家酒店里随便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李逸帆就直接去往了晨华汽车的总部。

    现在晨华汽车在浑河边上的工厂刚刚盖完,大部分的生产工作,已经在向那边转移了,不过公司的总部,却还设定在市里,以前老晨华工厂这边。

    这边以前的占地面积也不小,有一个很大的厂区,不过今后随着省城的发展,这里在做为生产加工中心。已经不太合适了。

    所以李逸帆的想法是吧这块地利用起来。到时候把这里的厂房拆掉。建成研究院,和员工的宿舍区。

    毕竟这里的位置还算不错,虽然不是在市中心,但是也可以说是近邻市中心的地段。

    以前虽然是郊区,但是现在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已经成了近邻城市中心的地段,算是个好地方。

    今后的晨华汽车只能是越发展规模越大,而城市里的房价。也会越来越贵。

    那样一来,怎么才能留住公司的人才?

    光是给高薪,肯定不行,而且人工过高的话,他也会承受不起,这样一来,还不如大批量的建设一批住在小区。

    到时候和公司的骨干人员签订合同,尤其是那些技术骨干,只要他们能够长期在晨华汽车服役,那么没人就可以凭借工作年限。以员工内部福利为代价,搞定这里的一套公寓。

    这样的做法。想必更加能够留得住人才,当年byd就是这么干的,还有很多其他的企业,也是这么干的。

    不过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这里还驻扎着很多的工作人员,主要就是公司里的项目研发人员。

    老梁他们的发动机研发部门就在这里,而这次这个部门,就是李逸帆来这里主要视察的部门之一。

    老梁的发动机研发部门,现在已经改名叫做了动力工程部,名头听起来很响亮,职权也比以前大了不少。

    李逸帆接手晨华之后,对这个部门可是相当的重视。

    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家汽车公司,你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技术,而且必须是符合当前汽车市场主流的技术,才会让你的公司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当中,保持不败的地位。

    看看世界上目前的十大汽车制造企业,哪一个不是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技术?

    即便是后起之秀的韩国车企,虽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堵门技术,但是人家的技术范畴,也最起码是属于目前的主流一线技术。

    而国内的车企,在这方面,比起韩国人,日本人就差了很多。

    发动机,咱们比不上人家,变速器就更别提了,光是这两项,将来就能够卡死很大一批竞争对手,所以李逸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那样的情况,在自己的企业里出现的。

    这才是他现在花这么大的力气,投入这么大的资源,向技术研发部门倾斜的最重要原因。

    只要他的研发部门争气,那么将来,他们就能够有自己的技术,将来就不会受制于人。

    有这样想法的显然不止他一个,还有当年的杨荣,要不然他也不会给老梁他们这么优厚的条件,还专门给他们盖两座实验楼了。

    李逸帆站在这两座八层高的实验大楼的前面,不由得慨叹了一声,老杨你放心吧,这晨华汽车,虽然不在属于你的,但是他在我的手里,注定将会被发扬光大。

    我能做的,肯定是比你只好不差。

    他来到了主实验楼的门前,掏出一张电磁卡,在门前的电磁读卡器上刷了一下,这才进了大门。

    这里在他接手之后,就进行了改装,加强了安保措施,而且还实行非常严格的出入制度,这也是李逸帆的主意。

    在国内真正做科研的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华国人根本就不重视知识产权,你花大钱力气搞出来的科研成果,可是只要你公布出去。

    那么过不了多长时间,大街上就会出现你的山寨产品,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更可怕的是,有些企业,自己不搞科研,可是却专门去搞歪门邪道,专门盯着那些搞科研的单位,别人一旦有了什么成果,他们就花大价钱去挖角,要么干脆就组织人手去别人哪里偷技术。

    反正无耻对他们而言,不但不是一个侮辱性的词汇,反而还成了他们的嘉奖词。

    就比如后世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四二重工,和某央企,两者之间一度闹得是水火不容。

    某央企说四二重工无耻,派人偷他们的技术,而他们自己却能够做出绑架人家亲属的事情来,反正都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事情。

    但是至于某公司有没有真的偷了他们的技术,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反正李逸帆是真的信了。

    所以他现在投入这么多的资源,人力,物力,来搞研发,将来可不希望在大街上遇上自己的山寨产品。

    毕竟咱们国人的逆向研发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厉害,你看byd连大众的双离合都能给你山寨的出来,你以为你的这点东西,人家就破解不了啦?

    所以,啥也别说了,要做就从最初步做起,从现在就要开始严防死守。

    李逸帆对这里的安保措施要求很高,而且对能够在这座大楼里工作的人员要求也很高,工资给的高不算。

    但是必须和公司签订最高级别的保密合同,和长约,签了这份合同,这帮家伙,基本就相当于必须得在公司里干到退休了。

    而且对于出卖公司利益的人,公司也会一最高级别来追求他的法律问题,这可是高压线,想必公司实验室里的这帮书呆子,是没多少人愿意摊上这样的官司。

    不过这才一进了大厅,李逸帆就傻眼了,在大厅的地面上居然躺了一地的人,呼噜声震天。

    看着这帮家伙,李逸帆是傻了眼,怎么个情况?

    还好这时候老梁也正好从楼上走了下来,他也是昨天接到了李逸帆的电话,知道他要来实验室里看看。

    正好他昨天工作的很晚,干脆就在实验室里住了一宿,这时候正好刚起床洗漱完毕,下来就看到了大厅里站着的脸色难看的李逸帆。

    “呦!老板,来的这么早?”

    “嗯!老梁,这是怎么个状况?”

    老梁来到李逸帆的身边,刚和他打完了招呼,就看到李逸帆满脸愠怒的看着地上躺着的一票人等对他问道。

    李逸帆之前可是给他强调过,别看这里是实验室,可是却也不能和以前在国内其他工厂的实验室一样,要尽可能的保证干净,整洁。

    可是看到这样的状况,他如何能不恼火?

    老梁知道他为什么生气,这时候也不好太多解释,只是和他说了一声。

    “你跟我来。”

    说完在前面带路,李逸帆在后面跟上,两人穿过了一条长廊,这条长廊是连接二号楼的长廊。

    刚一穿过这条长廊,进入到二号楼内,李逸帆就听到了一阵马达的轰鸣声,还闻到了阵阵刺鼻的汽油味儿。

    老梁在前面带路,很快进入到二号楼一楼的实验大厅,一推开门,李逸帆感觉自己的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这大厅里的气味更加的难闻,有汽油味儿,尾气的味道,还有人身上的臭汗味儿,诸多中味道混合到一起,这绝对是能够致命的赌气的味道。

    在抬头往前看,前面空旷的大厅里,摆放着数十个放在台架上面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都在不停的运转着。

    前面是一拍连接着数据线的电脑,那些电脑屏幕上都是不断闪过被记录下来的数据,而一个个带着防噪音耳机的年轻人,则坐在电脑屏幕前,紧紧的盯着屏幕,生怕出现一点记录失误。

    房间里的换气扇,还在努力工作,可是却不能改变房间里的任何状况,可是这么多人,就挤在这样的一个房间里,废寝忘食的工作着,甚至连老梁和李逸帆的到来,他们都没有注意到。

    老梁拉着李逸帆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然后又穿过那条长廊回到了另外一边的一号楼,进了大厅之后,才对李逸帆说道。

    “现在你知道怎么回事啦?这些小伙子们可都是好样的啊”

    1373老梁的信心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老梁说话的时候,语气有点沉重,不过也带着几分欣慰,在他看来,只有能吃得下这样的苦的年轻人,才是将来的可造之材。

    而李逸帆也好像有点明白了老梁的意思,一楼大厅里的人都睡的正香,李逸帆就小声的问老梁到。

    “我看这些年轻人,好像都有点面生,他们好像不是实验室的签约员工吧。”

    “嗯,没错,都不是,这些年轻人,都是我从省城理工,还有哈理工那边招来的汽车专业的学生,现在都是实习期的。把他们招进来做事,价格还便宜,还能大大的解放我们的科研人员,而且最关键的是,还能从他们这帮人里挑出一部分可造之材,将来签到咱们实验室的下面来。”

    李逸帆不由得用异样的眼神看了一眼老梁,这个老梁,看着挺憨厚的,结果倒是一个好算计的家伙哈!

    “李总,你之前不是让我们研究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吗?其实这项技术,你也知道,就是数据积累,然后通过ecu进行控制的东西,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实验,记录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合角度,以及时间,频率等等,这些就需要进行最枯燥的数据记录工作。可是你前段时间从哪里,搞来了那么多的好技术,现在咱们大多数的研发人员。都在消化和吸收那些技术。所以这样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录入工作,就需要其他人手来完成,咱们人手有不足,实验室的经费有限,我就想出来这么一个办法。”

    听老梁这么一说,李逸帆倒也不觉得这老梁奸猾了,确实这对于实验室还有这些实习生来说。都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机会,双方都能够得到实惠,确实是个好办法。

    “那研发进度如何?”

    李逸帆又问老梁到。

    一提到研发进度,老梁立马就是一梗脖子:“哈哈,这点您就瞧好吧,李总,我们现在可是三班倒,人停机不停,一天二十西小时连轴转。那帮日本和欧美的工程师,是靠几十年的时间积累出来的数据。不过他们那时候可没有电脑,每天工作也是八小时。咱们有你搞来的那些技术资料做支撑。还有这么多的人力和无力的支援,别的我不敢说,年中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拿到初期的数据积累,到时候就可以装车试车,和各种变速器进行配合实验,如果到时候还能够保持这么大力度的资源倾斜和技术支持,估计年底,我们就能够给你拿出成品来。”

    老梁说的很轻松,不过李逸帆知道这可绝对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要知道毕竟比如本田的vetc,丰田的valuetronic,奔驰的vvt,宝马的daublevanos等等技术,都是一个意思。

    其实说穿了就是在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合闭合的时间,和开合闭合的角度的这么个技术。

    但是这项技术,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操控起来却相当难,它需要你综合对发动机转数,负荷,水温等等都进行随时的监控,从各项数据当中,取出最佳的时机,来对发动机的进气门,排气门的开合角度,和开合时间来进行控制,从而让发动机在高转数,和低转数之下,都能够达到最佳效率,发出最好的功率数值。

    这项技术,看似简单,但是其实对数据的积累要求,其实是相当逆天的。

    你需要积累出天亮的数据,才能够从里面取出最合适的数值,然后写入到软件控制程序当中,让ecu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对他做出控制。

    这些数据,可是人家欧美日本大型车企的成百上千的工程师,用几十年的时间积累出来的。

    而现在咱们虽然是在奋力猛追,而且还有现代的电脑来帮忙,可是想要完成这样的数据积累,那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而老梁采用的就是最先进的技术,再加上最古老的手段,人海战术相结合的手段,来获取这些数据。

    这样做的效果相当明显,那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搞定这些数据,而他这样的做法,也让李逸帆是大开了眼界。

    原来人海战术用在现代这样的高科技环境里威力一样是这么大啊,尤其是在这样最基础的数据收集工作,确实是非常能够体现出这样人海战术的威力。

    “可是,就让这些人睡这里,着凉了怎么办?”

    “嘿嘿,怎么会呢,这里的环境,可要比他们的学校宿舍好多了。这里有地热,现在这样的温度,睡在这里,比他们那宿舍可强多了,而且别看睡的是地板,可是咱们这实验室,就是地板都比他们的宿舍干净,你信不?”

    老梁嘿嘿一笑,给李逸帆解释道,这一点李逸帆绝对相信。

    这帮搞科研的科技宅男的宿舍能够邋遢到什么程度,李逸帆就是用屁股想都能知道。

    “对了,不说这些了,你说咱们的实验人员,都在消化吸收那些技术,现在学习的怎么样了?”

    对于这个问题,李逸帆可是相当关心的,毕竟这涉及到公司未来的走向的大事。

    他可不想和其他的那些自主车企一样,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低,能够在低级市场里混口饭吃就不求上进。

    他可是一上来,就要到中级车市场里去拼杀的,这中级车市场可是相当残酷的。

    你光是车子装配做的到位也不够,你的车子的性能指标,还必须得和人家有一拼,而现在晨华汽车最差的也就是这一点。

    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方面,他们和人家的车子,比起来就是差了那么一点,只能够搭上人家中级车入门级别的边,中高级性能的都能拉他们一截了,所以对于发动机技术,他现在是相当看重的。

    “嗯,现在大家劲头都很足,毕竟李总,你这次搞来的可都是好东西,尤其是对我们这帮搞研发的科研人员来说,大家的劲头都很足。李总,别的我不敢和你保证,但是你给我三年时间,不。两年时间,两年之后,我们要是不能把这些技术吃透,给你拿出新的发动机来,你随时可以让我卷铺盖滚蛋”

    老梁这边有点发狠,要跟李逸帆立军令状,李逸帆嘿嘿一笑。

    “哪能呢,老梁,我也知道,这发动机,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得定的,你们也不要太着急,不要有太大的心里压力”

    “嗨!李总,这么和你说吧。其实这发动机,尤其是目前主流的四缸发动机,其实大家的设计,一来二去也就都是那么一回事,没多大的差别。发动机的缸径,还有深度什么的,都没差到哪里去,无非就是缸体,还有缸盖用的材料上有差别。比如大众他们正在尝试近可能的轻量化发动机,所以打算制造铝合金发动机,可是铝合金这玩意,熔点低,所以论坚固可能和铸铁气缸没啥区别,但是论耐久性可能就差了点了。而且缸体想用铝合金,在抗震爆方面还是差了点,于是他们就想来个办法,用铝合金来铸造缸体,但是在钢壁内侧加上一个纯钢的缸套,但是这样做,因为缸盖用的是纯铝合金,这样一来就会因为摩擦系数的不同,导致最后热膨胀的系数不同,最后就合不严,然后烧机油。剩下的都没什么不同的地方,无非就是大家所谓的调校,其实也就是通过ecu行车电脑,对喷油嘴的喷油时间,还有喷油的大小程度进行控制而已。咱们以前做的不好,其实就是因为这样的数据积累的不够,他们毕竟是做了几十年了,咱们才做了几年?而且这些年来,大家都是人心浮躁,根本没多少人能够真正的煞下心来做这样的数据积累。但是现在你给咱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要资金给资金,要技术给技术,还有这么多的实验器具,所以啊,你就放心吧,我说两年,我们就能搞出新机子来,你就等着瞧好吧!”

    老梁这些话说的非常自信,他算是都说到点子上了,其实在咱们以前差的无非就是材料,加工,还有数据积累。

    现在材料和精加工,这方面,李逸帆都能搞的定,而他们这些工程师要做的,无非就是数据积累而已。

    把可变气门轴承这样的外挂加到发动机上,进行数据积累,还有涡轮增压器加到发动机上做数据积累。

    甚至到时候把两样外挂都整合到发动机上,然后再做数据测试,老梁现在可是相当的有信心,以他现在所掌握的资源。

    两年时间,他真的能搞出像样的发动机来。

    “嗯,那好,那我就在说两句,咱们要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20升,18升,还有16升,或者15升,甚至是14升这样的小排量的机型上面。至于什么v6;什么v8那样的机型,对咱们来说,都没用。那样的发动机,也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374几点技术要求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李逸帆老早就和老梁说过,要搞发动机,就不能盯着那些大排量的v6和v8来搞。

    不是他不想搞,而是那样的发动机,今后在国内毕竟不是主流。

    那样的发动机,在欧美地区倒是挺流行的,尤其实在美国,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也依旧是钟爱,他们的v8发动机,甚至v6也成。

    他们不喜欢带外挂的发动机,但是又不愿意放弃对动力的追求,所以大排量发动机一直是他们的心头好。

    但是李逸帆将来,还没打算到欧美市场去混呢。

    在他看来,现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这才是王道,毕竟十年之后,华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汽车市场,这一点,又有谁能够想得到?

    而纵观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尤其是那些排名世界十强的汽车企业,哪一个不是先在国内市场里站稳了脚跟之后,才会把目光转向到国外市场,去开发国外市场的?

    如果连国内,你都站不稳脚跟,还想着去开发国外市场,那不是脑子有泡?

    而且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的,还真就是一些脑子有泡的国内车企,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要知道这样的毛手毛脚,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吞苦果。基本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类型,根本没几个能获得最后成功的。

    所以在李逸帆看来。今后他的晨华汽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国内站稳脚跟。现在国内练好了内功,打下根基之后,再去考虑国外市场。

    毕竟到国外去闯荡,去赚外国人的钱,这是好事,但是同时你也最好也要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要是贸贸然就出去的话,那结果往往都不太乐观。

    毕竟本来外国人对咱们华国人的科技产品,就抱着相当大的歧视的眼光。而且一些国家的政府,对于来之华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也会做出很多特殊的限制,所以为了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最好还是现在国内修炼好内功在考虑到国外去闯荡的事情。

    而想要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那么你就最好先把注意力放在小排量的4缸机上,因为今后的油价是一路上扬,而老百姓对油价又非常敏感。

    所以在国内,搞汽车发动机。你就必须要注意力多放在四缸机上面,另外排量越做越小也是将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