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所以在国内,搞汽车发动机。你就必须要注意力多放在四缸机上面,另外排量越做越小也是将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所以李逸帆对这一点非常重视,虽然v6活着v8那样的大排量发动机,也代表着另外一种技术模式。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这样的发动机模式。都不是大多数华国消费者,所能够消费的起的。
“嗯。老板你就放心吧,这一点也是我们目前最重视的一点。如何能够尽可能的让发动机小型化,轻量化,小排量化,但是却不损失高功率,高输出的特性,这是我们一直所强调和关注的特点,放心,咱们绝对不会去浪费精力,搞那些费油的油老虎的”
梁启明也是搞了多年发动机的行家,所以对于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也是有着很清楚的判断,和自己的观点。
听了梁启明这样的介绍,李逸帆也感觉到颇为欣慰。
然后又在动力开发部里转了一个上午,大概的看了现在他们的研发进度,又和梁启明问了,他们现在还又什么难题,还有什么需要自己出手相助的,对梁启明和他的团队,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和重视,总之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关注态度之后,这才选择告辞从动力研发部门出来。
之后的一两天,他都时不时的会在这个部门里露露脸,一来是和大家混个脸熟,二来也是临时充当一下技术指导。
虽然他自己对发动机也就是半桶水,甚至可以说是个门外汉,但是毕竟他是个比现在多出十几年生活经验的过来人,而且作为一个车迷。
两辈子下来,未来的十几年,国内的汽车发动机,到底会走向什么方向,他是最清楚不过的,虽然不能在技术上给予这帮人太多的支持。
但是在研发的大方向,他总是判断的很明确,给与他们非常明确的一个指导,免得他们误入了其他的方向。
未来的十年,家庭乘用车的发动机,将会彻底的进入到涡轮增压时代,即便是原来一直喜欢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奔驰和宝马也将会转变他们的思路,开始开发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来取代他们现有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
而在小排量发动机里面,20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将会是一个分水岭的界限,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里面,20升排量的发动机,将会是一个中高级的配置。
而小排量的机型,将会在14升,15升,和16升发动机上面得到体现。
李逸帆给大家画出了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也就表明了大家将来研究的方向,将会主要集中在这几款机型上面。
虽然现在还是自然吸气发动机横行的年代,可是这个动力研究部门的所有人,都知道,在未来涡轮增压发动机所代表的技术含量。
所以尽管有人对李逸帆的推断并不是特别信服,但是却并不代表他们会违背李逸帆的意思,去搞别的路数。
毕竟李逸帆所说的就是一个很明确的研发方向。
而在一方面在鼓励大家加大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研发力度的同时,李逸帆也还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另外一种增压模式,那就是机械增压发动机。
和涡轮增压器不同,机械增压发动机走的是另外一个路线,只不过这种增压模式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它更加适合小排量的机型。
当然后来随着机械增压器的进一步进化,这种增压手段也被用在了大排量的高端车型上。
所以这也代表着另外一个发展方向,李逸帆并不指望着这些人能够做到两者兼顾,但是却也不希望自己的科研团队,只会一条腿走路。
好歹也能够顺带着对这样的机械增压器,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就是他的最低要求。
另外一方面,他还强调了一个重点技术,那就是缸内直喷技术。
这种技术,其实早就已经诞生了,只不过以前是用在柴油发动机上面的,为了更加节省燃油,三菱早就已经开发出了这样的缸内直接燃油喷射技术。
其实这项技术的鼻祖,还是诞生在欧洲,菲亚特最早开发了这样的技术,不过用在汽油机上的表笑并不理想,后来也就渐渐的成为了重型卡车或者是大货车使用的柴油机上的专用技术。
而真正将他在柴油机上普及推广开来的是三菱,但是用在汽油发动机上,因为一些技术难点一直没有被攻克,所以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大众却从2000年就开始了将这项技术应用在汽油发动机上的研发工作,他们联合了博世的工程师团队,对这项技术砸下了大把的资金。
经过几年的研究,终于在去年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就在去年的巴黎车展上,他们推出的新一代高尔夫车型,就使用了这项技术。
而这项技术也将会在今后几年,陆陆续续的进入到国内,甚至后来一度成为比较普及的技术。
现在的汽车使用的汽油发动机,主要使用的都是多点电喷的技术,也就是将汽油喷射到进气歧管里,然后在通过发动机吸入的方式,把汽油和空气的混合体,吸入到气缸内进行燃烧。
但是这样做,因为做的不够精粉,所以会造成一些汽油的浪费。
而在日益讲究节能环保的今天,多点电喷的模式,已经开始渐渐的有些落伍了。
而将汽油直接雾化之后,喷入到气缸内部,这样的想法,将会大大的节省燃油,让汽油的燃烧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程度。
这项技术的含量相当高,不过在后世,这种技术,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中级车的标准配置,如果你想要在中级车里站稳脚跟,那么你就必须掌握这样的技术。
所以李逸帆也是早早的就和梁启明和他的团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梁启明和他的团队,对于李逸帆的这个要求,最初的感觉是相当的惊讶,不过再一想倒也释然了,这个老板,很明显是有点技术狂人的味道的,对各种新技术,都有着一种狂热的追捧的态势。
所以他这样的要求也就可以理解了,他们不是李逸帆这样的过来人,所以并不是特别理解李逸帆为什么要大家研究这个。
毕竟这年头,大众虽然把这缸内直喷技术吹嘘的神乎其神,但是现在他们的tsi发动机,毕竟还没有接受市场的检验,所以这项技术,到底是好是坏,也还无从说起。
现在如果加入到这样的研究追赶过程中,在他们这帮自以为懂发动机的人看来,是有点太盲目了。
可是如果他们和李逸帆一样,了解今后汽车世界的发展趋势之后,他们就肯定不会这样想了。
1375发动机的三项关键技术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其实这也不能怪这帮工程师们目光短浅,毕竟对于他们这帮人而言,现在就算是那款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技术,就已经是相当的高大上了。
别说在国内,就算是在全世界范围,现在汽车发动机的主流,还处于自然吸气的平板机的年代,就算是这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技术,已经算是相当先进和牛掰的技术了。
而玩涡轮增压,已经是相当牛掰的了。
这个老板,倒是说得轻松,又是让大家去搞机械增压器,这也就罢了,现在还要让大家来搞缸内直喷,这是不是有点太哪个啥了?
说直白点,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
毕竟他们没有李逸帆那比现在多出来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如果他们要是有的话,他们就会知道,在十年之后,他们现在看作是高大上的这三项技术,将会是任何一款普通的中级车的发动机,所必备的特定的技术特点。
在十年之后,像现在这种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技术,已经是烂大街的技术了,甚至对于很多国产车,这些都是必备的技术。
而涡轮增压这玩意,也一样有很多国内的自主车企都能玩得起,至于直喷技术。
这就显得相当的高大上了,在国内,出了byd之外。还真就没有一家自助车企能玩得起。
而能够把这三种技术,捏合在一起。那才叫更牛掰。
大众率先搞出了tsi,然后是福特也跟着做了。而且还后来居上,在之后通用等等也纷纷跟进。
甚至连byd也搞出了这样的发动机,其他的国内车企也想跟进,可是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只能是干瞪眼。
至于那几家日本车企,他们之所以在十年之后,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落,就是因为在发动机领域,他们的跟进不及时。
别人都玩把这三项技术整合到一台发动机上的高大上了。他们居然还在抱着自己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做文章。
虽然这样的发动机,更加可靠,维修保养也更便宜,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素,那就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消费心理。
所以他们的未来,注定是要走向落寞的,当然在国内肯定是不改不行了,但是在国际上。却不太好说。
毕竟日系车,多少年下来,也是积攒了相当多的人脉和口碑的。
而李逸帆的晨华汽车,因为起步的时间晚。而且还想要挑战大众和日本车在国内的市场地位,那么他就必须要在技术上做文章。
就算技术上,不能超过对手。那么最起码也要做到能够和对方看齐。
所以他对技术的要求,可以说是极度疯狂。甚至是痴迷的水准。
动力研发部的工程师们,对老板的这样的态度。表示非常不理解,虽然表面上是嘻嘻哈哈的答应了老板的要求。
但是却并没有太重视,李逸帆不是傻瓜,当然也看出来了这帮家伙的态度。
于是他决定,给这帮家伙一点刺激,这天他就找了个功夫,然后花了一张草图,这是一款机械增压器的草图。
如果要是有人和李逸帆一样是从十年之后穿越过来的话,看到他滑的这幅草图,那么肯定会破口大骂这家伙的无耻。
因为他画的这款草图,正是十几年之后,在高端豪华车型上大面积被使用,并且大名鼎鼎的伊顿第六代双涡旋的机械增压器。
在场的这些都专研了多年发动机研发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什么东西是好是坏,他们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
机械增压器这种东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诞生了,它的工作性质和涡轮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外界的一个外挂,转动然后加速空气流通,让发动机的气缸内一次能够进入足够多的空气,从而让汽油在气缸内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让发动机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动力。
只不过涡轮增压器是通过发动机排除的尾气来带动转子,然后转子带动另外一边的扇叶,加大空气的流通。
而机械增压器,则是在发动机的一侧加上一个外挂,在发动机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来带动这个外挂的转子,从而达到加快空气流通的目的,让更多的空气涌入到气缸内部。
但是和涡轮增压器比起来,这种东西有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它没有涡轮迟滞效应,在发动机工作的同时,他也会开始工作,所以在汽车起步的初期这种外挂的作用非常明显。
但是它也一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个就是他自身消耗发动机的功率,所以会比较耗油,另外一个就是这种外挂,当发动机达到一定转数的时候,他的效用就不会特别的明显了。
毕竟一来这种外挂的自身重量比涡轮增压器要重,而且体积也大,所以他所能够产生的额外功效,在达到一定转数之后,就会和他所产生的消耗所抵消。
所以这玩意在诞生之后,没多久就已经不再流行了。
后来还曾经在大卡车上应用过一段时间,但是也一直没能成为主流。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就更加的走向了没落,出了喜欢玩直线加速竞赛的美国佬,还在坚持搞这种玩意,基本已经没什么人会开发这种东西了。
大众最近炒的火热的tsi的理念,就是在一台发动机上,即装上一个机械增压器,然后再装上一个涡轮增压器。
这样一来,有了机械增压器的介入,就可以很明显的减少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迟滞效应。
而他们用的也是来之于美国的伊顿的第四代机械增压器。
而李逸帆现在画出来的可是十几年之后,让伊顿打了个翻身仗的第六代产品,这一款机械增压器,后来可是被用在了很多高端车型上面。
比如奥迪的36升的发动机,还有克莱斯勒的高端机,福特的野马等等,名噪一时的车型,都用了这款增压器。
这款增压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现在的机械增压器固定的单涡旋的机构,从原来的一个转子,变成了两个转子,这样一来就大大的提升了机械增压的效率。
而这样的转子所能够产生的压力,更是能够高达高达10个bar左右,这样的压力值,已经足够满足任何发动机对空气压缩机的要求了。
虽然和涡轮增压器那动辄数十bar的压力值没法比,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数值,已经足够了。
而且有了这样的数值,就完全可以免除涡轮迟滞效应的烦恼,而且还可以从头到尾都满足汽车对大进气量的需求。
这绝对是一款值得称道的神器,这也是后来这样一个东西,为什么会被装在那么多的豪华高端车型上的主要原因。
而那些原本对李逸帆还是颇为有些不服气的工程师,在看了他画的这个草图之后,聪明一点的想明白了里面的诀窍的也就服气了,就算是还有没看明白的,但是最起码也看懂了这款玩意的好处。
这就说明,对面这个老板,并不是一个只会指手画脚的草包,他还是有点料的。
在震住了这帮有点傲气的工程师们之后,李逸帆绝对召开一个会议,给这帮工程师们来个演讲。
“兄弟们,我之所以这么称呼你们,那是因为,咱们就是一个大家庭。而我们现在都抱着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那就是要开发出咱们华国自己的最好的汽车。你们都是汽车工程师,一款好车的发动机,到底要有多好,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李逸帆的这番话,让这帮工程师陷入了沉默。
确实他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是比李逸帆更清楚,什么车才叫好车,什么样水准的发动机,才叫一款好的发动机。
“现在咱们才刚起步,甚至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也不为过。咱们的对手有多强,你们也比我更清楚。日本人的汽车发动机好处在于精密,稳定性好,节油性能强。而大众呢,他们甚至已经在欧洲率先推出的tsi发动机,那意味着什么,我想你们也一样比我更清楚,能够把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还有涡轮增压以及机械增压,还有缸内直喷等等目前代表着汽车工业最尖端的技术,全部整合到一起,这就说明了人家的实力。再看看咱们,咱们连最普通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凭这,咱们就没法和人家比?”
李逸帆的话,让在场的工程师团队都不说话了,就连梁启明的心情也一下就沉重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李逸帆所说的就是实话。
“可是,难道就因为人家起点比咱们高,技术比在纳闷好,咱们就要泄气,放弃这场竞赛了吗?你们难道愿意看到国内的大街小巷全都跑的是挂着外国车标的合资车吗?咱们华国人不是被外国人称之为追聪明,最勤劳的民族的的吗?难道咱们就能咽得下这口气?”
1376一样也不能少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李逸帆一看场下沉默的诸多工程师们,决定趁热打铁,这次他之所以要开这个会,要说这些,可不是为了要打击他们的傲气,而是要给他们鼓劲,而且还要给他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光明之路。
“咱们和那些外国的汽车企业是有技术差距,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而且诸位以前也都是有从事汽车动力研究的经验,你们很多以前都在其他的国企里面干过,知道哪里是什么个情况。我想你们也正是不愿意在那样的单位里蹉跎青春,所以才会来到咱们晨华汽车的,我说的对不对?”
李逸帆说道这里,会议室里面的工程师们都抬起了头,有很年轻一点的甚至还稀稀拉拉的喊起了‘是’。
李逸帆连忙说道:“你们声音太小,我没听清,我在问一遍,你们来晨华汽车的时候,是不是抱着想要研发出咱们华国人自己的最顶尖的汽车发动机而来的?”
“是!”
这一次会议室里面的工程师们爆发了很大的热情,都很大声的喊了出来,李逸帆很是满意这样的效果,然后才继续说道。
“那就好,你们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就和你们说,你们这次来对了,没来错地方。”
他这话一说。台下一片讪笑的声音,确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来错这晨华汽车,首先这里的薪资待遇很好,而且论资排辈的现象还不是很严重。
在这里,更像是在合资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一样,讲究的是能力,你有能力,你就上,没能力,你就下去。
而且老板对于搞科研。可从来不吝啬。这一点光是看老板给他们的装备,和资金支持上就可以看得出。
这可比以前在那些国企的单位里,每天就是喝茶看报纸,或者是混日子要好的多。
毕竟大家以前大学专业。就是学发动机设计的。可是到了那些国企单位之后。才发现这些单位是有发动机设计部门,可是哪里甚至就是一个养老部门。
论资排辈,而且还根本没什么真正的工作可以做。老家伙要是去养老还凑活,可是他们这些年轻人可没几个愿意到哪里去养老的。
“我想大家对我说的肯定没意见,因为你们肯定都已经看到了我在外面帮大家搞来的那些技术资料,那些技术资料,先不说它能值多少钱,就说他又多么难搞,我想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李逸帆的话,让在场的工程师们又是一阵沉默,确实大家都不是傻子也不是瞎子,那些资料,大家都看过。
虽然翻译过来的资料,有很多地方,都隐去了出处,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在这个行业里好歹也算浸淫了几年了,这样的技术资料,如果一看之后,还看不出来到底是来之于那家的资料,那他们真就可以说是白混了。
而老板说的更是一点错都没有,别看那家企业现在是半死不活的,连年亏损,可是这些技术资料,可是人家的看家宝。
他们也就是不擅长经营而已,如果他们要是经营得当,或者说这些资料如果要是落入大众的手里,那他们自己或者是大众完全可以靠着这些技术,横扫目前在国内和他们唱对台戏的日系两强。
在琢磨一下那资料,人家的奇思妙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真是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所以说,你们是在工厂里做贡献,但是我是在外面做贡献,大家的目的都是要把咱们国产的发动机给搞好。你们都是真正的内行人,应该知道这汽车发动机在国内的未来发展趋势,咱们华国是个贫油国,以前国内汽车保有量不多,还能出口一些石油。可是现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咱们已经变成了纯汽油进口大国,这几年国家的汽油进口量,已经悄然攀升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而这样的趋势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将来咱们国内的汽车发展趋势,就是小型化,发动机也一样如此,就是要轻量化,小排量化,可是如何能够在保证发动机排量变小的同时,还要保证他的动力输出,这就要在外挂上面做文章,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缸内直喷等等方面,我们都要考虑到。”
李逸帆的话,让很多人陷入了沉思,确实李逸帆说的没错,这样的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绝对会是未来的主流。
“现在在国内占据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大众,而按照他们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模式,我认为这样的状况不会改变。日系厂商虽然最近的势头很猛,但是他们在发动机的发展方面太过保守,所以我认为未来他们不能挑战大众的市场地位。而咱们作为一家有志向的汽车企业,将来肯定要直面大众的竞争,可是那时候我们拿什么和人家去竞争?要知道去年,他们的新一代高尔夫,已经开始使用他们最新的tsi加dsg技术了?而我们呢?现在连自然吸气发动机,都才刚刚搞定?”
李逸帆的话,让台下很多人都感觉有点脸红,毕竟他们作为汽车的动力工程师,都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是责任重大。
“前些日子,我让咱们的团队,多注意这缸内直喷技术,可是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有点太好高骛远了,毕竟咱们现在连涡轮增压技术还没有吃透,怎么有要去搞缸内直喷技术啦?而且,还觉得咱们现在的条件不成熟等等,可是我认为这些都是借口,你们缺什么条件,我来给你们找,但是如果你们连敢都不敢尝试一下,还说什么要成为华国汽车业界的霸主?”
李逸帆的话,让坐在他旁边的老梁有点脸红,其实什么条件不成熟,这些都是他之前和李逸帆说的。
这也是他觉得下面的工程师们人心有些浮动之后,感觉是不是李逸帆有点插手过度了,于是找了个机会,和李逸帆说的。
这时候被李逸帆这样一说,他还真是感觉这脸上有点火辣辣的。
“就我所知,其实这涡轮增压发动机和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其实都在于这行车电脑的控制而已,其实说穿了也就是需要海量的数据信息积累和处理。说穿了就是要每天面对大量枯燥的数据,收集,处理,比对,分析,然后提取,建模的工作而已。如果你们连这些都干不好,那我还请你们来做什么?”
说道这里,李逸帆的情绪有点激动,其实这些所谓的技术,最关键的核心,还是在这数据的积累和提取,处理上面。
确实这是一个相当考验人的工作,一个工程师,每天对着电脑,然后面前的发动机,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工作,他要面对的出了发动机的噪音,尾气,还有那些看着就会让人觉得头疼的天量的数据,然后再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最好最合适的一部分,用来编写控制程序。
录入到ecu当中,只有你掌握了这些数据,那么你就掌握了发动机整合技术的关键。
这些在国外,不光是要有大量的工程师来辅助工作,甚至还需要用到巨型计算机的配合。
而在国内,以晨华厂现在的状况,肯定是配不上巨型计算机的,所以只能是采取人海战术的方法。
而后世号称有三千工程师的byd,也就是这么干的,才能逆向了大众的技术。
如果你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之前,你想光靠外购的方式来整合出这样的发动机,人家甚至都不用和你打专利官司,随便一个供货环节就可以卡死你。
可是你看byd逆向了大众的技术之后,大众去告他们了吗?
没有,难道是因为大众害怕他们吗,那是扯,大众可是连他们长期合作的北方一汽都敢打脸,他们怎么会怕一个民企身份的byd。
可是最后他们却并没有状告byd违反专利法,侵权他们的技术,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往内byd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有了自己的数据库。
就算他们可以去告,先不说官司可以打个十几二十年,就算他们告赢了,人家byd,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数据稍微的做出一些改动,然后再把那些动力模块在稍微做出一点改动,然后继续拿出卖。
一样可以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就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区别。
而李逸帆对这帮工程师的要求,就是老子给你们最好的待遇,你们要什么给什么,但是你们必须要给我攻克,目前发动机的最核心技术。
涡轮增压还有缸内直喷,还有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的技术,一样都不能少!
这次会议的效果很明显,就在李逸帆在那次会上发了火之后,动力研发部的研发热情,和动力好像更足了。
李总的话都说的那么明白了,其实不就是枯燥的数据积累吗?
德国人都能干,为什么我们就不能?
我们可是世界公认的工蜂,最能吃苦的民族!
1377落后也不是没好处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老板,这个缸内直喷的技术,难度好像很大啊!”
几天之后,梁启明又来到了李逸帆的办公室里,一进来就开始和李逸帆倒苦水。
李逸帆虽然平时不经常在工厂里出现,但是作为公司的大老板,公司当然还是为他在工厂里准备了一个大办公室。
“哦?不过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要是这个技术难度不大,大众也不会花了三年时间才攻克这个难题了。”
李逸帆微笑着对老梁说道,说话间他皱了皱鼻子,从老梁的身上,他问道了一股非常浓重的机油味儿。
在看看老梁,前两天还挺干净的一个人,现在看起来浑身上下都是油乎乎的,头发上都是头油,也不知道多少天没洗头了。
而身上也是黑乎乎的,一身蓝色的工作装,根本看不出来这是晨华汽车动力部门的老大的模样,老梁也感觉到有些尴尬,他搓了搓自己黑乎乎的油手,然后说道。
“嘿嘿,刚拆了几台柴油机,来分析了一下这柴油缸内直喷的特点,不搞不知道,这一搞,才发现,原来这技术难点真的很大。”
“嗯,你以为呢,要不然我会开那样一个会,还会发那么大的火?”
李逸帆笑呵呵的说道,他很喜欢老梁这种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老梁也点了点头。
“嗯。那才有机的我通过一些渠道。搞来了几台三菱的柴油机。还从欧洲搞来了几台柴油机,不过大众的高尔夫虽然发布了,但是现在在国内还没有得卖,只能托人去欧洲那边卖,得等他们的机器到了之后,才能找出那些柴油机的喷射和他们的汽油机的不同之处。不过光是这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线路,还有人家的高压喷嘴,和压力泵我看咱们就有的搞。”
“嗯。其实这汽油机的直喷技术,在我看来,也就这几个难点。一个是喷嘴,还有一个是压力泵,不过最难的还是ecu的控制配合。要知道能够在零点几毫秒的时间里,做到对燃油喷射的精准控制,燃烧,这才是这项技术的精华所在。”
李逸帆把他自己对着缸内直喷技术的理解和老梁说了一遍,老梁也是频频点头,心里不由得对李逸帆更加高看了几眼。
别看这个小老板不是专业搞技术的。但是人家这几句话,可是句句都说到点子上了。
这一点光是从他对着缸内直喷技术的总结和概括就能看得出来。人家确实是对这项技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
要不然,现在国内很多工程师,也不过就是听说这门技术而,不过到底怎么回事,他们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其实这也是后世李逸帆经常泡在车托之家网站里,经常关注那些技术类的文章,才能知道的细节。
这缸内直喷技术,先说硬件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喷嘴,和压力泵,因为有了这两样,你才能够做到把燃油最精准的雾化之后,喷入到气缸里,从而达到让每一滴燃油都能够精确燃烧的目的。
这就需要非常强大的压力泵,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压力,然后把燃油挤压,通过非常细小的喷射孔。
其实在这一点方面,做的最好的当属福特的后来研发的ecoboost发动机,他们的高压燃油供给系统,其实能够做的比大众还要出色。
他们的加压泵在喷射出来的燃油能够做到比头发丝还要细,这一点就让人不得不佩服美国人深厚的工业基础。
要知道在2008年之前,福特也是和诸多的美国车企一样,并不关注小排量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他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美国人喜欢的大排量v6或者v8发动机上面。
后来在经过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之后,福特差点走到倒逼的地步,但是最终却成了美国三家汽车巨头里,唯一停住的一个。
为了尽快的走出泥潭,他们率先抛弃了多元化战略,抛弃了诸多的子品牌,开始回归一个福特的路线。
而在回归的过程中,他们也是三家美国车企里,率先开始小排量大功率发动机研发的一个。
而且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推出了新一代的主打发动机。ecoboost系列,而这款发动机也没有让福特失望,其中的几款机型,连续几年都入选了世界十佳发动机的评选。
他们的ecoboost发动机,完美的体现了新时代发动机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小排量大功率的要求。
他们的20l的ecoboost发动机,甚至能够做到240马力的动力输出,扭矩高公版更是能够调校到三百多,而且在节油方面更是能够做到比以前节省百分之十五。
这样的动力和节油的表现,曾经一度让他所面对的直系竞争对手大众都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要不是福特依旧是在内饰做工上不太成熟的话,估计把大众掀翻下马都不是没可能的。
而李逸帆就把福特的压力泵和高压共轨系统的原理,给老梁说了一遍,老梁听了之后,觉得是受益匪浅。
十几年之后,福特的那款发动机已经是相当的普及了,他们的技术对现在的李逸帆来说也不是什么秘密。
他后来就有朋友买过福特的车子,后来去维修保养的时候,他也曾经陪着去过机修厂,所以对于福特的压力泵的设计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时候给老梁这么一说,老梁立马就有了个大概的概念。
“李总,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回去试试。”
老梁有点迫不急待的想回去试试先造这样一台压力泵出来,其实压力泵的制造目前来说,并不是很困难。
但是这玩意难就难在后期的拆了选择和精加工方面,这一直是困扰着国内压力泵制造企业的最大难题。
但是现在这些问题对于有特殊金属冶炼公司,和精加工系统机床的李逸帆和他的晨华汽车来说,都不是问题。
所以老梁很有信心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压力泵。
不过李逸帆还是把他给叫住了,因为还有一点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和老梁说一声。
那就是关于喷油嘴的设计,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喷油嘴有什么好说的啊,不就是那么一个喷嘴吗?
做一个喷头,然后扎几个眼不就行了?
其实不然,做缸内直喷的喷嘴,在喷孔的布置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后世那么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几乎有大半都能掌握这缸内直喷技术。
但是真正把这门技术做到极限的却只有那么一家,那就是马自达!
也正是马自达对这种燃油喷嘴的设计,才让缸内直喷技术,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升。
甚至在后来,很多车企,都开始采用马自达的这种设计来改变自己的喷嘴的喷孔设计。
马自达的设计原理,就是把喷孔子啊喷嘴上进行六个梅花状的布置,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喷嘴的喷射效率得到大面积的提高,不会发生重复喷射的状况。
而更关键的一点是,马自达把这个喷嘴的喷孔做的稍稍粗了那么一点,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喷嘴能够适应品质更加恶劣的燃油。
要知道马自达在后来新推出的创驰蓝天技术所使用的缸内直喷技术的喷嘴,就是号称当时世界上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喷嘴。
这种喷嘴在美国可以适应美国本地八十五号的燃油,也就是相当于国内90号的汽油。
国内的汽油炼化水平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技术水平不说相当于给你往里面掺水就已经不错了,不过一万多公里,就要清洗一次节气门,就已经说明了国内汽油的品质水平了。
大众后来为什么要把他们在国外的车型上用的分层燃烧技术给阉割掉?
不为了别的,就是因为国内的燃油品质不行,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拿掉了这项技术。
而李逸帆把他的想法和老梁这么一说之后,老梁高兴的一拍大腿。
“好啊!以前还有些发愁来着,我也看了不少大众tsi发动机的文章,看到人家说,他们的缸内直喷技术,对燃油的品质要求很高,毕竟喷嘴的喷孔如果燃油品质过低的话,很容易会被堵塞。但是李总你这么一说,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啊,毕竟以咱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如果想要做到人家博世那样的精密度还是挺难的,我看了下,他们就连柴油机上面用的喷嘴的喷孔都做的很细,如果要是用在汽油机上面的,我还琢磨着呢,这得作成多细的?以咱们的技术能力,肯定是达不到,不过老板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忽略了咱们国内的燃油品质了,这样一来,咱们就算达不到博世的水准也不用害怕,哈哈。”
李逸帆无意间说的话,到是帮老梁去掉了一块心头病,看他这高兴的模样李逸帆也是非常开心。
之后的几天,李逸帆的主要精力,就不太放在这动力研发部门了,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部门,那就是传动部门这方面。
1378动力传动研发部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李逸帆之所以没有急着离开,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等着周元超的消息。
自从前次接手了晨华汽车之后,当时也正好是让李安妮安排这位周元超过来看看,在看了晨华汽车的状况之后,以及李逸帆开出来的条件之后,周元超并没有太多想,很快就给出了他的答复。
他愿意为晨华汽车工作,而在哪之后,他就回到了澳洲。
毕竟他虽然是dsi公司研发部门的带头人,想要离开公司,并且带走一部分人手的话,还是需要相当多的前期准备工作的。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周元超平时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到位,很快就从dsi这边拉拢了一个团队,一起从dsi里叛逃了出来。
其实也说不上是叛逃,只能说是集体离职。
毕竟现在dsi公司的情况不太好过,自从前次李逸帆打算收购这家公司失败之后,这家公司最后被一家澳洲的公司接手了。
可是公司的前景却并不乐观,这家公司以前是给福特公司澳洲分公司,还有克莱斯勒公司的澳洲分公司做配件的,也是主要生产变速器的企业。
但是澳洲的市场份额一直不是很大,只有两千多万的人口,虽然是发达国家行列,但是他们的汽车制造业却并不发达。
在澳洲本土最畅销的车型是霍顿品牌。以前是一家纯正的澳洲本土企业。可是后来在通用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之下。这家霍顿公司就变成了通用的全资子公司。
生产的都是一些通用旗下的贴牌产品,不过即便如此,因为沾着澳洲本土企业的亲,所以也很是受澳洲本土百姓的欢迎。
而福特和克莱斯勒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他们最开始在澳洲都设立了一些工厂,来组装生产他们的汽车。
不过福特和克莱斯勒外加通用他们生产的产品,完全是按照他们自己身的喜好打造的,也就是说是按照美国人的习惯打造的产品。都属于大排量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澳洲人也许最开始的时候,会喜欢,可是长时间下来,可没多少人能接受得了。
澳大利亚可不是美国,本身就盛产石油,而且还霸占着全球最高产的中东地区,所以美国本土的中产阶级们不用太担心油费,可是澳洲人民可就不行了。
澳洲本来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度,这个国家拥有很多世界上最紧缺的矿产资源。可是有一样,却一直是他们的心病。那就是石油。
澳洲很缺油,虽然在近海,他们也有一些海上油井,可是出产量一直不高,他们大部分的原油都需要进口供应。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他们的老百姓不可能享受到美国那样的油价的主要原因,所以大排量的车型,也就是那些中产阶级能够享受的起。
但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即便是中产阶级也不一定能够消受的了那么高的油价。
这几年来,全世界范围油价都处于缓步上涨阶段,虽然是有温水煮青蛙的意思,可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忍受不了这样的油价上涨了。
在澳洲日本的汽车开始渐渐的流行起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品牌的汽车,在澳洲的?(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