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33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在澳洲日本的汽车开始渐渐的流行起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品牌的汽车,在澳洲的街头就越来越常见。

    而在进入新千年之后,日本的丰田,本田,还有日产,更是靠着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维护保养费用低等特点,一句击溃了通用,福特还有克莱斯勒组成的美国汽车联盟。

    在澳洲地区,现在最受欢迎的车型,无疑是日本品牌,而美国三家车企,现在活的最好的也就是霍顿,至于福特和克莱斯勒已经是渐渐的式微了。

    他们的销售状况是每况愈下,去年的时候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

    而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专门给他们供货的dsi公司的产销量,事实上因为福特和克莱斯勒的一蹶不振,dsi公司,已经陷入了连年亏损的状态。

    而他们这点技术,有不足以让他们成为变速器业界的领先者。

    想去海外开拓市场,这又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欧洲是老牌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很多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变速器配套公司。

    而去亚洲,那就更不可能,现在澳洲的汽车,都被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汽车打得落花流水呢,去亚洲又能有什么作为?

    而美国那根本就别想了,虽然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美国人自己就能造车,还有日本人在哪里搅和。

    所以无论怎么看,都不能看到dsi的出路,这让很多在dsi工作的人,都感觉到阵阵的绝望。

    再加上公司不思进取的态度,也不往新的开发项目里投入,这已经让很多研发部门的员工非常不满了。

    这是个时候,周元超这么站起来一说,当即就有很多人心动了。

    换一个平台,虽然是一家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虽然这家公司的名气大家投没听说过,但是华国是世界工厂,哪里有很多大家没听说过的品牌,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

    而且人家的老板承诺了,会给大家一样的待遇,也不是必须要去华国工作,而且还可以给大家加大研发的投入等等。

    这样一来,大家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于是在周元超开始勾搭之后,很快就有三十多个研发部门的员工,和他悄悄的达成了共识。

    而周元超也很快就在澳洲开始寻找新的合适的工作室,李逸帆的银子到位的很快,而且又有李安妮的人手在澳洲给他们配合,所以很快他们就寻找到了新的场地,并且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而李逸帆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dsi的6速自动变速器,给改过来。

    dsi确实是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生产6速自动变速器的厂家,现在世界上能够生产这么高档变速器的厂家,就只有日本的爱信精工,还有德国的采埃孚,还有通用和福特的变速器生产单位。

    这其中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属德国的采埃孚和日本的爱信精工,不过他们的六速自动变速器,现在主要都装配在比较高端的车型上。

    比如奔驰,宝马,还有雷克萨斯等车型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级车,还更多的在使用四档自动变速器,和五档自动变速器。

    普通一点的就用四档自动变速器,高级一点的就用五档自动变速器,而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几年。

    至于通用和福特的自动变速器生产单位,他们的产品,只能说现在处于能够制造的阶段,至于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熟悉美国车的人就都只能呵呵了。

    不过李逸帆知道,随着大众宣扬他们的dsg变速器开发成功,很快六档自动变速器就会被下放到市场。

    那时候爱信和采埃孚会转头去开发八挡自动变速器,而六档自动变速器,已经是市场上在普通不过的产品。

    未来几年他要在市场上和大众,还有日系厂商,以及美系厂商刺刀见红,那么在自动变速器领域,他就必须要早作准备。

    不过自动变速器在国内的汽车行业来说,一直是短板,即便是十几年之后,有能力研发制造自动变速器的企业,在民营自主领域也没有几家。

    所以他必须要早点做打算,而dsi的六挡自动变速器,就是他最早盯上的产品之一。

    dsi现在虽然能够生产六挡自动变速器,可是他们的这款产品,确实一个不折不扣的乡村非主流产品,因为这款变速器是只能适用在后驱车型上的,而不是适用于目前主流的前驱车型上面的。

    而李逸帆要这些工程师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款变速器给改成适用于前驱车使用的变速器。

    至于关乎到专利的问题,嘿嘿,等到两年之后,这dsi都倒闭了,谁还会在乎你这款变速器的专利问题?

    另外他让这帮澳洲人主持这个开发,也是因为他并不打算长期的持有这个单位。

    毕竟这帮都是澳洲人,而澳洲人那自带的高傲属性,让他很是不喜欢,作为一个老板,肯定不喜欢那些不听话,而且还三天两头要求涨工资的刺头。

    所以他的想法就是等到这些人,开发出来适配于前驱的六档自动变速器之后,他就会削减对这个单位的投入。

    而把真正的研发单位设立在国内,毕竟只有真正掌握在手心里的单位,才是信得过的单位。

    而这个设立在澳洲的单位,就是一个打前哨,加帮他拍培养设计师的地方。

    周元超这段时间,一直在澳洲和国内两头飞,他是这个传动部门的头头,一边要监督和参与到那六挡自动变速器的改进工作,另外一方面他还要负责国内晨华汽车公司的动力传动部门的建设。

    这次他去澳洲,就带了二十多个新招收到公司的工程师过去,为的就是让这些人熟悉那些澳洲人的设计思路,参与到设计工作当中,哪怕只是打杂,也能学到一点经验。

    1379周元超的经营之道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当然这个想法和提议,是李逸帆和他说起的。

    不过周元超是个会做人的人,在上辈子,他也是这样,被奇瑞招安的,也同样是从dsi那边挖走了不少人。

    最后他还成为了奇瑞门下的动力传输部门的最高长官,能够在一家国企混到这么高的地位,并且在华国的自动变速器研究领域,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由此可见这人的能力。

    只不过那时候的他,可没有现在这么大胆,因为奇瑞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他们毕竟都不知道,dsi会在两年后倒闭,所以他们并没敢直接把dsi的变速器,拿过来逆向研发,然后盖头换面。

    毕竟他们要顾忌专利的问题,所以他们转头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cvt变速器的研发上面去了,并且花了六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是鼓捣出来的自己的cvt变速器。

    也算是在国产自动变速器领域取得了一个突破,只不过他们的cvt变速器的效率,可没有日产旗下的杰特科做的那么出色,而且还有着很多的小瑕疵。

    而李逸帆把周元超找来之后,可就给他说明白了,自己的公司,将来可是要多线作战,要求是多点开花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李逸帆深知未来汽车业界的发展趋势,在将来六挡自动变速器。会成为汽车自动变速器领域的龙头霸主。

    但是其他的自动变速器也不敢死弱。比如以杰特科为代表的cvt变速器。还有一大众为代表的双离合变速器,在自动变速器领域都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这几款变速器,也是各有千秋。

    从换挡平顺性,和节油性能上来说,表现最好的当属cvt变速器,可惜的是,这款变速器,始终在可靠性。和激烈驾驶方面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

    而双离合变速器,在换挡平顺性和节油方面虽然不及cvt变速器,但是在应付激烈驾驶的方面,表现可要比cvt和at变速器可靠的多。

    而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是六档液压自动变速器,虽然在换挡平顺性和节油方面,他的表现不如前两者,但是却在可靠性上有着前两者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这也是他能够占据这个市场最大份额的最主要原因。

    而李逸帆坚持多点开花,就意味着,他并不会把宝全都押在六挡自动变速器上面。

    因为他知道。以现在华国人员的研发能力,想要在更高档位上继续前进。肯定是希望不大,毕竟六档自动变速器,拓展到八挡自动变速器,这里面会面临很多专利方面的阻碍。

    而且在设计和研发方面也不可能这么快的跟上来,所以六挡自动变速器,对于李逸帆来说,就已经意味着在液压自动变速器领域的一个极限。

    但是反观双离合变速器,和cvt变速器,随着材料科学的改进,和设计思路的变化,李逸帆知道,其实在这两款变速器上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所以他打算子啊这两款变速器的研发方面发力。

    于是他交给周元超一个任务,那就是尽可能多的带人,到澳洲接受培训,让咱们国内的这帮设计师,尽快的接触到现代化的设计工作室是怎样运作的。

    然后再把这些人带回来,组成自己的设计室,而那帮澳洲的设计师们,到时候愿意来国内工作的,李逸帆当然不介意给他们高薪厚职的机会,如果不愿意的,当然可以在完成眼前的工作之后,就滚蛋。

    周元超对于李逸帆的计划,也并不反对,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排斥。

    不过再一想到,李逸帆能给他的保证,尤其是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未来多点开花的计划,他还是心动,最后同意了。

    作为一个变速器方面的科研人员,周元超当然知道目前世界自动变速器领域的科研走势。

    以前代表最高端的自动变速器就是丰田带头搞出来的六挡自动变速器,丰田把这款变速器用在了自己的雷克萨斯车型上,然后奔驰和宝马就坐不住了,于是采埃孚就也开发了六挡自动变速器,并且性能比爱信的要好。

    但是他们的六挡自动变速器,奔驰和宝马用得起,但是大众却用不起。

    于是大众只能转头来求丰田,最后从爱信精工这里购买了六挡自动变速器。

    结果装在他们的中型车上之后,他们的中型车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之后,这引起了日本人的恐慌。

    最后日本人干脆掐断了给大众的供应,这才让大众一怒之下开始转头开发双离合。

    而双离合其实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上世纪就有人玩了,不过因为变速箱内过热等不能解决的缺点,后来成了鸡肋。

    现在大众又捡了起来,并且声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就引起了很多研究变速器的人的兴趣。

    毕竟双离合从机械结构上来说,在换挡的平顺性还有节油的表现上,都要比液压自动变速器要有优势。

    他在dsi的时候,早就想搞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了,可是因为公司一直经营状况不佳,也不给他们立项的研究经费,所以他只能是把那个计划给封存了。

    现在李逸帆答应给他经费,还答应给他最好的条件,周元超如何还能拒绝李逸帆的要求?

    所以尽管李逸帆的某些要求,在他看来很是有些过分,就是一些暴发户,小农思想的表现,但是最后他还是妥协了。

    在从澳洲辞职之后,他最开始是跟着李安妮的人到处跑,到处的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工作室。

    然后拉人过来工作,还好李逸帆让李安妮的人帮他准备了法务,以及工作室的一切管理规定,要不然他这样一个纯技术人员,来搞一个工作室,还真是搞不定。

    这家工作室背后的大股东当然是李逸帆的马甲公司,而大家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也很满意。

    在交代了新的工作任务,大家也并不反对,公司逐步的走上了正轨之后,周元超就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国内。

    又开始在晨华汽车这边组建动力传动研发部,还好晨华汽车这边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底子,杨荣以前在晨华汽车的时候,就很重视公司的技术储备,而且他也知道,自动变速器这一块是国内汽车行业的短板。、

    所以他还专门储备了不少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有的是从大学里招来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的是从别的汽车公司里挖角过来的专业人才,里里外外一共有二百多人。

    甚至他还专门从三菱那边引进了一套4at的专利,不过是老技术,没有手自一体的功能,只是最简单的4at。

    在原来的世界里,这款变速器还曾经被用在了尊驰车型上。

    但是后来因为尊驰车子上市销售状况不理想,外加这套设备的制造成本的问题,这款技术也就渐渐的没落了。

    毕竟再过一年之后,市面上就会普及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了,而四挡自动,还没有手自一体的功能,你还不想卖低价,这就让这款变速器的定位很尴尬了。

    再到后来,六挡手自一体变速器都普及了,那这款自动变速器就更是没了声息。

    不过关键的还是他找来的这些人,这对于周元超组织自己的团队很关键。

    在李逸帆没有接手这家晨华汽车之前,这个部门里有些人,觉得前途无望,有选择辞职跳槽的,还有选择退休不干的,等到周元超接手这个部门的时候,也就剩下了一百多人。

    周元超给这些人开了几次会,之后觉得这些人都还不错,人品虽然还不清楚,但是从技术能力上来说,都不算差。

    所以他最近也不打算招新人了,毕竟他没那精力,他只是想把这些人先留住,然后好好的培养一番,作为将来公司动力传动部门的主力,也是他的根基人马。

    正好这时候李逸帆又从萨博哪里搞来了不少技术资料,萨博的自动变速器技术,也许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却也是非常独到的。

    尤其是他们的自动变速器可以配合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这就使得他们的自动变速器以响应迅速,还有可以承受扭矩大而闻名。

    最关键的是这几款来自萨博的自动变速器,还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要知道这样的变速器,即便是在几年之后,在国内的市场上也是可堪一用的。

    这让周元超感到很高兴,于是他将动力传动部门的人分成几组,一些年轻的有潜力的年轻人,他带去澳洲那边培训,而另外一些留守的人则是要尽最快的速度消化和吸收这些来自萨博的技术。

    当然这里面会有一年的时间,然后大家会组织一次轮换,然后他还会根据这段时间,这两组人在各自地方的工作状态,选出一些优秀的人继续加以培训,而表现不佳的则要淘汰。

    而他这样的管理机制也大大的激活了这个部门的工作热情!

    1380过渡产品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前些日子,周元超带着一批比较有潜力的人员去了澳洲,到那边的工作室培训去了。

    而他也在那边是手把手的带着那些人一个月的时间,让那些人尽快的熟悉,哪里的工作环境。

    那些人去澳洲那边的工作室的目的,就是要学习那帮澳洲人的设计理念,而不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这帮澳洲佬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在李逸帆看来,是绝对不值得学习的,早上九点来上班,十点半就要来个上午茶,在干一个小时就是午饭时间,下午还要来个下午茶。

    总之一天是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可是他们其实真正工作的时间,不过就是四五个小时也就顶了天了。

    而且还要高工资,高福利,每年都要有带薪假,从来不加班,总之出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意之外,在李逸帆看来,这些家伙,就是一群不择不扣的废物。

    要不是为了dsi的6当自动变速器,他才懒得搭理这帮孙子。

    但是有一点你不得不服气,那就是这帮人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这方面对于国内的设计师来说,一直是一个短板。

    当然这也和我们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国内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当然这都是往大方面上说。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从新恢复国内这帮设计师的创新能力。

    李逸帆在这里等了一个多礼拜。周元超终于是从澳洲回来了。他也是个工作狂人,回家之后第二天,立马就来公司查看工作的进展了。

    毕竟他也才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而且他的事业心也很重,要不然也不会放弃澳洲的高薪厚职回到国内了。

    而李逸帆已经是等候他多时了,在和周元超碰面之后,先是在他的带领下。去他的动力传动部门看了一圈。

    这是一个新搭建的班子,以前杨荣也很重视变速器生产研发,不过后来他却变换了思路,他打算把这个部分分包出去。

    并且打算在南方某地成立一个专门的配件公司,这也正是他激怒了北省的保守派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李逸帆到并不是特别反对杨荣的思路,毕竟在国内现在这样地方保护主义横行的时代,如果你不在外省市地区,建分厂,或者建一些零配件工厂的话,那到时候你的车子想要进入当地的市场。肯定会受到相当的刁难和阻碍的。

    不过见工厂和零部件工厂都可以,而这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他可没打算挪出去,这样的工作室,最好还是留在自己的手心里最合适。

    所以他就把这个动力和传动部门安插在了晨华汽车的老厂区内,新的工厂那边生产部门已经是建设完毕了,在不久之后,那边还会起几座高楼,那是专门留给公司的发动机研发部和动力传动部门的。

    但是那边还没开始动工,所以这个设计部门,现在就临时在老厂区用几座老楼将就着。

    不过即便如此,条件也好比以前好得多,以前晨华汽车的动力传动部门,就是占半层楼,办公地方很小,实验室更是扯淡。

    但是现在李逸帆接手之后,他们不但是有了自己的一套专门的办公楼,兼休息区,还有了实验的场地,这让所有的研发设计人员,都很是满意。

    虽然现在留守的这些人都是周元超第一批挑剩下的人,但是这些人的工作热情都很高。

    周元超走了之后,给他们留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李逸帆从萨博搞来的那套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的技术吃透,而他们现在完成的也很不错。

    虽然都是一些三四十岁的老家伙,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可是一点不减,这才接手了这部分资料,几个月,就已经把技术资料吃透了将近百分之六十的进度。

    “其实,这变速器的研发和发动机不一样,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比较复杂,而且设计起来零部件各方面的搭配都要考虑的很多,而变速器,说穿了就是那么几个齿轮,轴承,还有就是变速箱的外壳,其实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变速箱,好像是都有专利保护,但是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正困扰着很多厂家的,其实就是加工能力和量产能力而已。一说一台变速箱,哪怕是档位在高,其实咱们国内的工人也可以做得出来,但是那是纯靠手工,如果说大规模的机械化量产,可能就不太现实了,毕竟咱们的机加工能力达不到。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还是老生常谈的材料问题,使用什么材质的合金钢,在什么部位,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才可以让变速器在重量下降到最低的同时,还能保证变速器的最大传动效率,这些都是以前一直困扰着在咱们的难题,但是现在李总你已经把机加工方面,还有材料的问题方面,都帮咱们解决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周元超在陪着李逸帆在几个实验室里转了一圈之后,就和李逸帆一起回到了他的办公室,一坐下就跟李逸帆解释道。

    事实上李逸帆对于这帮工程师的速度,一直很奇怪,要知道他从萨博那边搞来的发动机技术,和变速器技术几乎是同时到位的。

    但是老梁那边研究复制发动机的速度就要满上很多,而且他们那边的人才,和资源都得到了自己大量的倾斜,而变速器传动部门这边,自己虽然也给了大力度的资源倾斜,可是论力度,还是没有老梁的发动机研发部那边多,但是这边的进度却更快,所以他很是有些好奇。

    现在周元超给他这么一解释,他到感觉好像明白了很多。

    “其实这变速器和发动机一样,最难的部分,首先是材料,然后是精加工,和大批量的机加工,现在这两项都不是问题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最后一项了,那就是和发动机一样,大量的数据积累。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不一样,这需要一个电子控制程序,来控制档位切换的变动时机,这就是变速器上最常见的tcu,说穿了也就是和行车电脑ecu一样的一个程序,而这tcu是要和ecu配合着来工作的,而李总你搞到的这些资料俩面,关于这tcu的数据记载都非常成熟,所以他们不需要像老梁他们那样从最基础搞起。毕竟他们要搞的是一个系统的知识,那将会是未来公司所需要的一个系列的发动机配置。那是天量的数据,要等着他们去处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五档变速器的数据,而且你搞来的资料,已经有很多数据了,都是配合不同排量的发动机的数据,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数据全部吃透,然后再近可能的优化。所以速度会比老梁他们快得多。”

    周元超给出的解释,算是给李逸帆解惑答疑了。

    “而且,在我们看来,这五档自动变速器和六档自动变速器的差距,那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按照目前市场上面,高等级的变速器向下普及的速度来看,这五档手动变速器在市面上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所以他并不太值得我们去关注,这个技术,就当时给这些人练手好了。”

    关于五档自动变速器的看法,周元超的看法居然是和李逸帆不谋而合了,他能有这样的眼光,那是因为他从事这个行当多年的经验。

    而李逸帆有这样的见解,哪则完全是因为他比现在的人有着多出十几年的人生经验。

    这五档自动变速器从诞生开始,就注定了它是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角色。

    四档自动变速器从二战之后诞生,一直用到了2000年之后,寿命非常长,而且经典。

    从通用发展出来的基础上,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这款变速器进行了深挖掘和多处的改良,做的最好的就是爱信精工。

    而五档自动变速器,其实在很多专业人士眼里看来,不过就是从四档自动变速器升级到六挡自动变速器的一个过渡。

    因为四档升级到六档,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内部的改造是相当大的,而这样的升级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只升级一个档位,在很多人看来是得不偿失,还不如在多升级一个出来。

    但是想要多升级一个出来,这需要很长的研究实践,所以五档自动变速器就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过渡产品诞生了。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在几年之后,当大众把他们的dsg变速器普及下来之后,很快六挡自动变速器就业跟着普及了下来。

    这时候五档自动变速器就渐渐的被淘汰出了市场,当然在国内,还是有很多企业在用的,毕竟五档自动变速器,对没有自主设计和加工能力的他们来说,也算是一个高级货。

    而李逸帆的算盘,就是这么个破玩意,就算将来自己用不上,总还是有很多需要他的人的。

    1381低端武器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未来国内的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民营自主之间的竞争,还有就是民营自主和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的细分化,现在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个市场细分化的定义,可是当你到了十年之后,看到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车型。

    大众的套娃战术玩的那么恶心,但是却又无数人愿意买单,很多车企都开始玩起了双生战术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市场细分化了。

    说白了就是在有市场基础上,玩多子战略,多高几个换壳产品,在外形和内饰上做一些细节方面的调整,然后就拿出去卖。

    或者是在外形和内饰上做一些小调整,然后再把动力和传动系统做一些调整,拿到市场上,在价格上找差异。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往往却可以赢得很多有需要的消费者的喜欢。

    大众的套娃战术玩的如此成功,现代和起亚的双生战术也大获成功,通用紧跟着就推出的别克和雪弗兰的双生战略,后来连日本人都忍不住开始玩这样的手段。

    由此可见市场细分化能带来的好处,同一款平台的产品,只要换个壳子,内部动力做一些微调,然后在价格上细分化,就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阶层的需求。这就是市场细分化的好处。

    而五档自动变速器和六档自动变速器。在李逸帆看来。这就是为了将来的市场细分化所准备的手段。

    将来的国内环境,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人买车,这就会造成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的毛病,而手动车型,在这样的环境下,肯定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很多人在买手动车的时候,会议超控乐趣作为卖点,其实只要是懂行的人都知道。你一个十几万的车型,配的还是板车的悬挂,你还讲究个屁的驾驶乐趣。

    手动拨来拨去,哪有自动换挡来的省事?

    所以将来注定是自动变速器的车型越来越受欢迎,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动变速器的车型,别看油耗高,但是肯定会比手动车型卖的贵。

    而并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十几万的自动车型,那些兜里只有几万块,有不愿意贷款买车的人还大有人在。而这些人有很多也是喜欢自动挡车型的。

    那咋办,这时候推出一款低价的自动挡车型。就很容易能够讨得这些人的欢心。

    而如果要是放四挡自动变速器给他们的话,肯定会惹来人家的不满,这都啥时候了,你还用这老掉牙的过时玩意来糊弄大爷。

    毕竟消费者就是这样,即要花钱少,又能得到最大的实惠,是他们的最终追求。

    而这时候五档自动变速器就将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即不是最过时的产品,而且价格还不贵,虽然是比目前市场主流的产品低一个级别,但是考虑到它的价位,这也就能够让人接受了。

    正是这样的消费心理,才会让这个市场细分化的步骤,走向成功。

    也能够让晨华汽车将来推出的针对低端市场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欢迎。

    而且这样一款产品,李逸帆可不打算敝帚自珍,他打算拿出去给国内所有的企业共享,无论你是民营自主车企,还是国营车企,只要你愿意,我们就可以卖给你。

    毕竟在这个市场上,多个朋友就多一条路。

    大家都是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的,将来国家会喊口号,对那些国营车企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不要光想着和外国人一起合资来赚钱,也要出产一些自己的自主品牌。

    于是国内的三大代表性的国营车企也都纷纷有了动作,比如北方一汽推出了奔腾,浦海上汽推出的是荣威和mg,而羊城广汽推出的是传奇。

    可是你看看他们的变速器用的都是什么货色?

    奔腾最开始是手动,后来用的是爱信精工的配套产品,那是因为日本人看在他们又合资企业的份上给的面子,给他们的变速器也是二流货色。

    而浦海上汽,最开始用的就是4at;后来升级到5at,也是外国佬给的淘汰货,最后呢,只能自己憋着去开发双离合去了。

    而羊城的广汽,引进的就是意大利的一套倒逼的平台技术,然后用的就一直是5at。

    所以别看这5at注定就是一款过度性质的产品,可是在十几年之后,这款产品在国内依旧是有着相当的市场的。

    而很多民营自主车企,就连这样的5at,还用不上。

    就比如一直傻兮兮的相信外国人全球供货理论那一套的长城,他们的变速器传动水准也就是4at的水平,然后相信了老外的全球合作的理论。

    结果就去研发一款中高端的车型h8,说实话车子研究出来之后,品质是不错,可是变速器却要靠从国外进口。

    结果咋样,人家一看你这产品要威胁到他们的市场地位,老外直接就跟你翻脸,变速箱不给你供货了。

    结果只能是两度上市之后,在两度喊停,最后把自己混的个灰头土脸,股价腰斩的下场。

    这就是没有掌握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短视的结果。

    而李逸帆这款5at可是专门为了将来国内那些国营车企也好,或者是民营自主车企也好,专门准备的东西。

    将来一旦晨华汽车,在国内的汽车市场站住了脚,他是打算把这变速器的部门独立出去的,就好比是爱信精工一样,专门给国内的诸多汽车企业供应变速器零配件。

    不管如何,大家都是一母同胞,能拉扯一把,当然要拉扯一把。

    而且将来,如果他们在双离合变速器方面取得了突破的话,李逸帆甚至打算练6at变速器都拿到市面上去卖,去共享。

    反正只要一直能够保证自己的技术,比起国内其它同行的水平高出一筹,那就ok,次一级的产品,是都可以拿出去卖的。

    而且关于这些变速器他还真就不担心这帮家伙,那去山寨。

    因为就算他放开了市场,那帮家伙也山寨不出来。

    首先他们没办法解决这变速器的材料问题,现在国内能够制造出适合的特种金属的就只有他手里的那家特殊金属冶炼公司。

    第二对方没有他现在所具备的精加工能力,这两点就足够制约那些想要山寨的工厂了。

    事实上这也是十年之后一直制约国内那些工厂的主要问题,要不然就凭借咱们华国人的山寨精神,恐怕国内的汽车早就装上世界最领先的8at甚至是9at变速器了。

    毕竟材料和加工能力方面的短板,一直是制约着国内技术发展的两个最关键因素。

    “嗯,那就好,你再给他们加把劲,争取把这5at变速器的技术,早点吃透,越快越好,你也知道,咱们的中级车再过一个月就要上市了,其实咱们的车子你也开过,什么都挺好,就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这两大件上还有点落后,如果你们早日攻克了这些难题,咱们将来在市场上也能多一点竞争力。”

    李逸帆对坐在对面的周元超说道,不过他心里的那些小算盘,可没打算和周元超说,毕竟那是他对未来的了解,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想法,和周元超说了,他现在不一定能理解。

    “嗯,这一点你就放心吧,李总,我今天也看了一下他们的进度,按照他们现在的进度和速度,你不用等太长的时间,今年十月份左右,咱们就能完整的生产出这5at的自动变速箱了,等到老梁他们拿出新发动机来,明年这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咱们的车子装配上一套新的动力系统了。”

    “嗯,那就好,不过还是要快啊,我看大众的动作最近也很快,毕竟日本人这边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把他们的新技术,引入到国内,到时候动力系统自高向低在普及一层的话,咱们就有事会比他们落后一步了,将来在竞争力方面,就又会比他们弱上一些。”

    李逸帆对于即将到来的大降价和技术加速下放的时代,还是比较担忧的,想要在未来那个竞争格外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那么现在就必须要把基础给打牢。

    “嗯,你放心吧,李总我会盯着他们的。澳洲那边你也不用担心了,毕竟那套变速器本来就是我带头设计研发的,那些人都很熟悉,所以估计改造起来速度也不会太慢。虽然他们的工作效率不咋地,但是这次我给他们带去了那么多打下手的人,估计今年年底的时候,就会有结果了。”

    周元超听了之后,也感觉肩头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李逸帆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对了,这两边的事情,你说的我都了解了。我之前说过的那两个项目呢?cvt变速器,还有双离合,你有什么想法了没有,咱们的动力传动部门现在已经是成立了,可是这两个项目,我却没看到有开工的迹象啊?你对这两种技术到底是怎么看的?”

    1382操之过急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一看李逸帆这态度,周元超只能无奈的笑了笑。

    “老板,不是我不想搞,而是在这方面,咱们实在是缺人啊!这cvt相对还好办一些,毕竟这东西诞生了已经有很多年了,而且虽然不是主流产品,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现在依旧有很多车型在用,可是双离合可就不一般了,这种变速器,诞生虽然也有几十年了,可是从诞生之后,没多久就被很多汽车设计师放弃了,大众最近一些年才捡起来炒冷饭,他们的新款dsg变速器,虽然是上市了,但是具体后果如何,现在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好说,毕竟之前dsg暴漏的问题很明显了,大众到底能不能解决那些难题,一直是个关键问题。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咱们国内,确实是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我现在是想成立这样的设计小组,但是人不好找啊!”

    听了周元超的话之后,李逸帆这才觉得,自己也是有点太操之过急了。

    确实他很心急去追赶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技术,可是却忘了,咱们国内在设计这方面,一直是短板,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才的匮乏。

    其实咱们国内也不是真的很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虽然国家的教育很是扼杀了相当多的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

    但是国内也并不是一点有创造和设计能力的人都没有。只不过有这样的能力的人。现在都是业界大拿。

    要么就是在各自的公司里担任业务骨干。要么就是出国到国外去赚高薪去了,肯留在国内的还真是很少。

    当年这位周元超回到国内,加盟奇瑞之后,就组建了动力传动研发部门,并且担任最高长官,主攻的方向就放在cvt变速器上。

    结果也是花了六年的时间,才搞定了自己的cvt产品。

    而当年的byd开始搞双离合,也是在大众的双离合在国内大面积普及之后。他们才开始了人还战术,搞逆向研发。

    最后也是用了四年的时间,才把大众的技术给吃透。

    而且还是在组织了数千人的科研团队的情况下,才保证了逆向研发的成功,而自己现在让周元超组队,还希望他能够在两年之内就搞出成果,确实是有点太心急了。

    “看来,我真的是太心急了,不过老周,时不我待啊!将来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我想你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未来几年国内买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住在城市里的人。他们的消费水平会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买车之后,就会给城市的交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我想拥堵将会成为将来国内城市非常常见的现象,而这将会大大的促进人们对自动挡车型的需求。咱们的液压自动变速器是一个研究方向,可是你也知道,其实当液压自动变速器达到六个档位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一个极限了。未来有可能会出现更高档位的液压自动变速器,可是这样的变速器也会意味着更加高的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而这样的高档位变速器,将来是否能够大面积的普及开来,都将会是一个问题。”

    李逸帆的话,让周元超点了点头,确实情况就是如此。

    液压自动变速器,发展到六个档位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一个极限了,不可否认人们确实可以制造出档位更高,更多的液压自动变速器。

    可是这种变速器,的内部构造会更加的复杂,而且换挡逻辑,也就是tcu对数据的处理方面,也会相当的繁复。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样的变速器的成本,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将来能否像低级别车型普及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如果只能应用在豪华车上,那么对于诸多的普罗大众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而双离合和cvt变速器就又不一样了,他们的换挡平顺性好,而且节油能力更强,这就是他们的优点,虽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缺点,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缺点,以前是致命的,但是现在却并不一定如此。就拿cvt变速器来说,?(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