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环阂恍├淦Ш庇玫囊┪铩D歉鍪焙蛞┎墓驹谌蛊毡榇嬖冢歉鎏逯幸秸锼阂┎牡奈ㄒ磺馈:罄匆┎氖谐》趴复笠┎牟氐囊┓纷臃溆慷耄贾铝艘┎墓镜幕铺馍ⅲ谐【孟拢倜挥幸患叶来蟮牡览怼?br />
站在药材公司的库房里,宋浩算是开了眼界,在这处中草药的海洋里任他游览。宋子和是药材公司的大主顾,与那里的职工们早已是熟人了,几位老药工早就听说宋子和有一个孙子,五六岁便已能识别出几百味中草药了,都自喜宋浩聪明伶俐,也自由了他在库房里辩识药物。开始考验了宋浩几次,让他识别几十种中草药,皆应答无误,令老药工们惊讶不已。来得次数多了,库房里的药物皆被宋浩识遍了,这种超强的识药、记名能力,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带给众人的只能是佩服和赞叹。后来竟有了“小药王”的美誉。
待宋浩又长了几岁,能走一些远路了,宋子和便带了宋浩到白河镇附近的山上采集中草药,有时还到那万松岭走上几回,让他识别野生的中草药是什么样子,同时采回一些新鲜方便入药的。万松岭是一座天然的中草药宝库,有着数千种可入药的植被和昆虫。此时在宋浩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下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万物皆为药!万物皆为药,是中医的本质和内涵之一,就看医家自己怎么认为和如何来用了。
每当宋浩在平安堂旁观宋子和给那些患者诊治疾病的时候,逐渐慢慢的意识到,原来爷爷教给自己这些东西可以解除人的痛苦的,已是模糊的意识到,自己将来也会和爷爷一般从事这种“神圣”的事业。虽然“神圣”二字对此时的宋浩来说,还不甚清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他知道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他也想和爷爷一样,做一个了不起的人,被大家尊敬的人。
药物识得多了,字自然也识得多了,医书上的内容倒也能读得来,虽是不求甚解。有时候竟然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一次,平安堂内坐满了候诊的患者。宋浩刚从外面进来。一个中年人认得宋浩是宋子和的孙子,便开玩笑地道:“小神医,给我看看病罢,人太多,等不得你爷爷来看了。”
宋浩抬头望了那中年人一眼,说了声,“面黑无泽,声低无力,肾虚!房事过度所至!”说完,便跑出玩耍去了。
立时间,满屋绝倒。中年人呆怔在了那里。一旁诊病的宋子和也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宋浩从望诊上得出的结论,他自然不知那房事过度为何义,但顺着医书上的内容说来就是了。
第一卷 中医天下之针灸铜人 第4章 超强的指力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侧),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选自《灵枢经·经脉第十》
——————————————————————
宋浩到了七岁上的时候,已是到了入学的年龄了,于是上了白河镇的一所小学。宋浩先前学记药名,大凡汉字已被他认得差不多了,便是学校的语文教师也自不及他。
一次,宋浩恶作剧般的写了两个字“葳蕤”,来寻他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王老师来认,可怜那王老师看了半天,还真是认不出念啥。难为情地摸了摸头,无奈地道:“这个吗……,等老师查下字典再告诉你好不好?”
“这是一种药名,唤作葳蕤的!”说完,宋浩笑嘻嘻地跑开了。
“这孩子!不愧为是宋大夫的孙子啊!学问渊博得很呢!”那王老师非但没生气,而是由衷地赞叹道。
后来那王老师又观察了宋浩一段日子,于是找到了宋子和,说道:“宋浩这孩子的能力水平再在一年级念下去实在是耽搁时间呢,不如令他跳级到二年级罢。”
“行啊!”宋子和点了一下头。随后和王老师一同找到了学校的校长。那校长也曾去宋子和的平安堂看过病的,自是熟人了。听宋子和与王老师如此一说,便找来了宋浩考核了一番。最后拍掌决定道:“这孩子真不赖!那就跳级到二年级罢。”
结果宋浩在那二年级念了还不到半年,就又跳到了三年级。
这个时候,宋子和已开始教宋浩习练针灸术了。他先是找来了一个厚皮西瓜。郑重地说道:“我们宋家真正应人的东西乃是针法,《黄帝内经》你囫圄吞枣的也读过两遍了罢,其内容一半以上讲得都是针道。针道之妙,在于它的简便捷速,随手而应。真正的针灸术并不是你随便的找准了穴位一针刺下去就了事了,关键的是它施针的手法,而手法的成败于否,是你日久练就的指力。我宋家祖传秘术??回阳九针,没有一定的指力是不能达到那般起死回生效果的。”
宋子和说到这里,取了一根三寸长的毫针,随手一刺,针身便没入了那个厚皮西瓜之中,手法轻灵,如刺豆腐一般。要知道那个厚皮西瓜处在半生未熟之际,皮质滞韧,便是宋浩持刀来切也要费些力气呢,何况是那一根纤细的毫针了。看得宋浩惊讶不已,今天才算是见识到了爷爷的施针指力。以前见爷爷在病人身上施针之时,插来刺去的随意得很,以为人人皆可作为呢。
“针灸之道,人多畏之,乃是惧怕它的疼痛。本是治痛,再增其痛,病家便不堪负了。所以要求医者施针之时要有一定的指力,破皮入肉之时,病家无觉,方可达到治疗的效果。这只是其一,其二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以一定的指力施针,可运针自如,手法变化之际,取得医者所要求的疗效。今天开始,你可以练习指力了,然后我再授你回阳九针术和其它针法罢。”宋子和拍了拍宋浩的肩膀,殷切地说道。
宋子和随后为宋浩做了两个用软纸包扎而成的如小枕头一般的针垫,以做刺练增加指力之用,时下习针者多用此法。
待宋浩用废了几十根针,扎烂了那两个针垫之后,指力虽有所增,但未达到自己预设的那种效果。由是他开始考虑以别的方法来练习指力。
偶然的一次,在温习功课的时候,宋浩持了一根针无意中刺破了课本中的一页纸,忽有所悟,再合以五六页纸时,仍能轻松刺透。待增加到十几页纸时,便有些阻力了。用此法来练,刺得干脆,不透则折。若是一页一页的不断加厚,到最后说不定一针下去能刺穿一本书呢,那指力不是就练成了吗?想到这里,宋浩兴奋不已,便开始以此刺扎纸张之法练习起来。结果指力突飞猛进,待将全部课本刺烂了,已是达到了一针下去贯穿几十页纸的程度了。便又寻了其它无用的书籍来练。
班上的同学见宋浩的课本上无不是布满了密密的针眼,都不解何故,以为是这位跳级的小同学贪玩所至,视为一大奇景。宋浩将手头上的书本都刺烂了,家中的那些医书可是不能用来扎的,无所能用之时,便笑呵呵的向班上的那些大哥哥和大姐姐们说道:“有没用的书吗? 我收购!”
结果同学们送给了他一大堆的废旧书籍,倒不曾收他分文的。宋浩于是将这些书籍一本本的刺烂了来,指力自是大长,几年下来也不知到了何种程度,反正是百页厚的一本书被他一针下去,从封面至封底全本贯穿而透,针身却自毫发无损。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宋浩则是刺破万卷书,针下生神力了!
小学五年,被宋浩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读过去了,顺利的升了初中。一个十余岁的孩子上了初中,在白河镇上也算是一件希罕事了。宋子和心中尤为高兴,指望宋浩能最后考取上一所著名的医学院校,继续进行医学上的深造。
初中增加了地理、历史、植物等课程,自是引起了宋浩的极大兴趣,如饥似渴的学了起来,课本读完了,又寻了些相关的课外书来读,觉得这天下间真是有好多知识自己还不知道呢!而就在这个时候,宋浩也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多出来的英语这一课程。不知何故,宋浩下了万般努力就是学不来,其它功课门门优秀,偏是英语这一关将他拦住了。头一次期中考试,竟然得了个59。5分,差了0。5分未及格。那批卷的老师也是,你大方一些来个四舍五入不就得了,或能激励一下,能令学生的成绩日后提上去也说不定。偏偏他认真得很,就是不让你及格。这下倒好,宋浩的英语成绩再没有突破过他的这次历史上的最好记录。
“爷爷!这鸟语我学不惯的!”宋浩开始了厌烦道。
“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再努力些就是了,将来也不指它吃饭呢!”宋子和笑呵呵地道。
宋浩目前的成绩已令他很满意了,倒也不甚勉强宋浩去硬学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外语这东西着实害我辈不浅,时下正是潮流呢。其实做为一门语种你学来倒也无可非议,可是统观全国这几十年来的现状,有几个人学而能用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最后却学无所用,甚或到了“鸡肋”的程度,再学下去无用,弃之却又可惜。指望全民学外语与那国际接轨,也是痴人说梦呢。其实在相关的行业开展也就罢了,个人有那种出国之梦或欲打入外企谋个生计者努力学来也是件令人佩服的事。有志者学之尚可,为了那般晋级升职,强行学来就大可不必了。有那时间钻研些业务,提高技能,总比在这上面浪费好罢。由其在中医行业,为了晋升,一大把年纪去啃那学而无用的英语,实在是件滑稽的事。可现实虽是如此,为了那一纸文凭,你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死学,着实是没法子的事。此论或有些短见,一家之言,就此打住。
宋子和已验过宋浩的指力,几十张纸一针透过,而针身不曲。宋子和见状,欣喜不已,便开始传授针法了。首先传的是宋氏祖传秘术??回阳九针。此回阳九针术与世传的回阳九针不同,传世的回阳九针泛指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腕、环跳、足三里、合谷九大穴位。而宋氏家传的回阳九针除去了中腕、环跳,加上了人中、百会,九穴应针,施针的顺序和穴位多少的不同,配合以独特的针法,用以抢救不同的垂危险症,每有奇效。
如此三年一晃过去,宋浩也由初中升上了高中,虽是那英语成绩不济,别门功课却是优秀,倒也顺利地上了高中。
且说这一天宋子和又要验宋浩的指力了。宋浩指了案头一部厚厚的现代版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说道:“爷爷!就用这部书来试罢。刺它几针,损坏不了的。”
宋子和知道宋浩拿书来练针,这三年指力必是飞增,笑道:“被你刺破的书本这些年来也该有一车了罢,倒是你独创的练针奇法呢!如此厚的《素问》你也能刺透它吗?”
这部《素问》有八百余页,四百多张纸几近一寸的厚度。
宋浩道:“这么厚的书半年前我便已能一针透过了!”
“真的!?”宋子和闻之惊讶道。他认为宋浩能一针刺穿百余张纸倒是有可能,若是一针下去能刺穿四百余张一寸厚度的硬纸,当是有些夸张了。
“你且试试罢!”宋子和惑然道。
宋浩取了一根三寸长的毫针,左手握住《素问》,将另一端搭在了桌边上,右手持了针柄,凝神定志,轻呵一声“破!”,手去如电,针身定在了书的封面上,没至其柄,针的锋芒已然从背面透出,纤细的毫针竟然刺穿了四百余张一寸厚的硬纸。
“厉害!”宋子和一惊而起。
宋浩的这一手针实在是出乎宋子和的意外。
宋浩此时一笑,随手将针拔出。那针身被四百余张纸紧紧缚住,便是用钳子夹住针柄硬拔,也可能将针身扯断了去。宋浩却轻描淡写一般,将针身抽了出去。在那厚厚的书体上刺针拔针,需要的是一种极快的暴发力,瞬间力至,方可奏效。
“爷爷!”宋浩看到宋子和惊讶的样子,笑道:“这算不得什么,我还能用针刺到爷爷指定的页数。”
“这也可以吗!?”宋子和诧异道。
“是啊!这种能力我专门练了一年半呢!”
“那你就试试刺到达280页罢!”宋子和将信将疑道。
“没问题!”说话间,宋浩已然又是一针刺入。
宋子和激动地将《素问》翻开,他要看看这个奇迹是否能出现。针身固定了的一少半的书页被同时带起,果是在翻起的未页上看到了那280的页标,针芒微现,只是在281页上留下了一点淡淡的没有刺破的针痕。
“孩子!”眼前的景象令宋子和感到了异常的震惊,他没有想到宋浩的针下竟然达到了这般微妙得不差毫发的境界。
“这种针法,便是你太爷爷在世也自不及你的!”宋子和惊叹道。
那宋景纯的事迹宋浩早已听说过的,见爷爷这般赞扬自己,宋浩感到非常的高兴。
这时候的宋浩,不仅刺破了万卷书,练就了神奇的指力,也自将那经典医书读破了。从《内经》始,《本草》、《伤寒论》、《脉经》、《金匮要略》、《针灸大成》……,凡宋家所藏之医书,大都泛泛阅过,择其重要者深研之。十五岁上,宋浩便可以独立应诊了,效有七八,从小药王又博了个小神医的美称。有那一些病家,到了平安堂见宋浩不在,便坐在那里等着宋浩放学回来给他诊病,连宋子和也自不信了呢,每令宋子和苦笑不已,心中却是喜得很。
每遇有典型的特殊病例,宋子和便令宋浩先行诊过,然后再指点其遗漏,宋浩的医术日渐成熟,白河镇上又出了个名医,一个还上着学的小名医。
第一卷 中医天下之针灸铜人 第5章 霹雳针法(1)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鼻根)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上关),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同“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选自《灵枢经·经脉第十》
——————————————————————
这一天是星期日,天气闷热,下午无事时宋浩到白水河里洗了个澡,然后躲在岸边的一片松树林里纳凉读书和温习功课。
书看得累了,宋浩起身活动了一番筋骨。林中阴凉,偶有风吹过,从那松树上飘落下几根松针来。宋浩伸手接住了一根松针,举在眼前看时,翠绿的松针锋芒锐利,宛若自家常用的金属毫针,一时兴起,随手向手中的那部《针灸大成》上刺去。
“扑!”
一声微响,那细软的松针竟然透书而过,刺穿了去。
“咦!这样也行啊!”宋浩望着没入书页内的松针,惊讶不已,没想到一针下去,这种细软易折的松针竟和金属针具有着同样的效力。
“好指力!”旁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宋浩闻声自是吓了一跳,未料到这林中还有人的。转身看时,身旁站立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背负一包袱,脚穿一双紧口的布鞋,一身灰色的旧款中山装,风尘仆仆的样子显是一位走远道的人。
“小伙子,以松叶代针竟能刺透这么厚重的一本书,此般指力古今罕有!足可以惊鬼神了!”那老者精铄的双目中呈现出了惊异之色。
“怎么!你是学医的?”老者望了一眼宋浩手中的那部《针灸大成》,又自讶道。
“是的,老人家!”宋浩点头应道。
“嗯!有了这般指力,你的针道可成大半了。可否告诉老夫,你的这手绝活是如何练就的?”老者茫然道。
“刺扎书本,将纸张一页页的增厚,七八年下来就到了这个样子。”宋浩老实的回答道。
“佩服!是毅力和恒心成全了你,到了这般境界,万物皆可为针了!”老者惊叹之余,似乎犹豫了一下道:“针上有这般力道,不点拔一下你,别成一绝技,真是可惜了!今日遇到老夫,也算是咱爷俩有缘罢,我传你一种霹雳针法如何?”
“霹雳针法!?”宋浩闻之一怔。隐感这老者不是一般的人,当是那世间奇人罢。随即躬身一礼,惊喜道:“多谢老人家!”
老者点了一下头道:“这也是你的指力已成,否则是学不来的。这霹雳针法乃我鲁门绝学,属于武技范畴,若以霹雳针施之,针下无坚不摧!”
老者说着,右手手指一曲,竟从袖口处随手取出了一支三寸余长,粗若三棱针般,通体漆黑的针来。
“这根霹雳针乃是以一种罕见的玄铁炼制,天下间仅存两根,今日且让你见识一回罢。”说话间,老者持针刺向了旁边的一棵碗口粗的松树。隐见其手指微抖了一下,那针身已入树干,几没其顶,如刺无物。
“咦!?”宋浩见状,惊呼了一声。坚硬的树干,那老者却刺若绵絮,毫无阻力。
“你也来试一下罢,以你现在的指力,也能成的。”老者微笑着,从树干上取出了霹雳针,递向了宋浩。
宋浩忙上前兴奋的接了过来。不料那小小的一根霹雳针,却是奇沉压手,若捧着一根铁棍一般,果是那世间奇物。因刚从树干上拔出来,强力磨擦的缘故,竟还有些烫手呢,尤令宋浩惊讶不已。
宋浩持了霹雳针,运足了气力,也刺向了那棵松树。随感针下滞涩,如刺沙袋,却也刺进了大半。
“孺子可教也!”老者一旁点头赞叹道。
老者随后上前将霹雳针从树干上拔了出来,复于袖里藏了。高兴道:“好强的指力!已是达到施展霹雳针法的要求了。可惜这种霹雳针老夫仅有一根,另一根在百余年前便流失江湖不得其踪了,否则也送你一根。不过你指力超强,可以用它针代替,也自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老者接着郑重地道:“老夫鲁延平,鲁门第十七代传人,今将鲁门秘传绝学霹雳针法传授于你,一是你在针上自行练就了超强的指力,不点拔你一下实在是可惜了。指力难修,也是鲁门下一代中皆无你这般的毅力和恒心,天长日久的苦练指力,既有缘相遇,我自要成全你一种防身的绝技。二是看你这个孩子是个勤奋好学的善良之人,当不会去做什么恶事。你要向老夫保证,今日之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就当没有见过我,老夫的行踪不想泄于旁人的。还有,告诉我你的名字。”
宋浩此时才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位江湖奇人,惊喜之余,躬身一拜道:“老人家,我叫宋浩,就住在这白河镇上。您老说的话我都记住了,请您老放心,我绝不会向别人说起见过你的事,包括我的亲人。”
“很好!我相信你!”那鲁延平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其实以你现在超强的指力,霹雳针法你也算是练就了八成,只要点拔一下关键之处,霹雳针法你便能收全功了。记住了,这关键之处就是在施针之时,针尖将要刺入目标的一瞬间,手指要抖颤一下。这抖颤之际,本身的指力可令针身自行产生一种震荡力,刺入目标之后,尤其是血肉之躯,这一瞬间的震荡力,轻者可令其神识暂空,气血滞缓,立时能制住其形体,如被点了穴一般。重者震断其筋脉,取其性命。所以在施针之时,这抖颤之力要自行掌握好,轻重有度,以控生死。选择穴位而刺,尤增效果。全身各处,其效一也。便是刺中其手脚,也可震荡周身,令其瘫,让其死,就看自己的意思了。你这孩子不好惹事生非,自然也没的架打,多一防身的本事也不是什么坏事。当今天下虽是太平,却也总有那恶人行世,说不定哪天便有恶人无故地找上门来寻你麻烦,你便施霹雳针法制他就是了。”
“多谢前辈指教!”宋浩惊喜不已。没想到这霹雳针法的关键之处便是那持针之手抖颤之时一瞬间产生的震荡力,真是不点破这玄妙处一辈子也不知道呢。
“你且以平常用惯了的针具和书本试一下这霹雳针法罢。”鲁延平说道。
宋浩激动地取了一根毫针,因没有带来练针时用的废旧书本,便在今天自己捧来读的医书和课本中挑了半天,最后选了那册英语书,此时认为它是最无用的罢。然后左手持书,右手持针,凝思片刻,一针刺下。自是在刺破书的封面之际,指针间抖动了一下。
针身透书而过,开始并无异样,紧接着宋浩但觉手中的那册英语书整体一软,随化做片片碎纸飘落而散,一册英语课本已是毁了,一时间看得宋浩目瞪口呆。
“好!霹雳针法成了!”鲁延平惊喜道。
“你这孩子于针上真是有着灵性呢!一点即通,妙哉!妙哉!”鲁延平赞叹不已。
“老人家,这……这是真的吗?”宋浩惊讶地望着手中的那根针,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情形,自己一针下去,竟将一本书给震碎了。
“霹雳针法成,仙魔难抗,真的是可惊鬼神了!我若是不用霹雳针,换做普通的针来施展,也自不及你的这般效果呢!意起神注而气至,你在练习指力的同时也是在练神练意呢!真意一生,便出神力。适才你以松叶代针,是在那意念中将这易折质软的松叶看作是平常惯用的针具了,神意念力凝在那松针上了,故而能一针透书奏效,否则当做树叶来施,指力再强,其力道也仅能穿透百余页纸也就不错了。你平日里虽是在练习指力,却也是在练神修意呢,如今真意引出,奇力自生,已达那般神化的效果了。这是你的造化,可喜可贺!切记了,此针法属于武技,手法上讲究的是快如闪电,中穴准确。近身搏击,威力巨大,忽然出手,令人防不胜防,制人于倾刻,中针者无不立瘫。只是伤人太过,不可滥施,迫不得已时出一针防身即可。当然,你若能掌控好施出的力度,教训一下对方,倒也不会给其造成太大的伤害,这就需要你日后自家的练习了。”鲁延平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人家,谢谢你了!”宋浩惊喜之余,伏地而拜。
鲁延平高兴地将宋浩扶起道:“你这孩子真是讨人喜欢呢!可惜我还有事要办,急着赶路,否则真想与你多盘桓几日。”
宋浩闻之讶道:“老人家,您要走吗?”
“是啊!我偶然经过这里,因天热进入林中纳凉,却意外地看到了你以松叶代针刺书,惊你指力超强,这才传你霹雳针法,说来也是咱爷俩的缘份呢。我还有要事去办,这就别过罢,日后有缘再想见罢。”说完,那鲁延平拍了拍宋浩的肩膀,转身大踏步而去。
“老人家!……”宋浩望着那鲁延平的背影,感激之余不知说什么好了。站在那里,怅然若失。
鲁延平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去了。
第一卷 中医天下之针灸铜人 第6章 霹雳针法(2)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同“趾”)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选自《灵枢经·经脉第十》
——————————————————————
宋浩站在林中呆怔了一会,这才恍过神来,意外地被一位过路的江湖奇客授以霹雳针法,心中着实兴奋不已,好似做了一场梦呢。随后将书本收在书包里,一路高兴地向家里走去。这件事本应该告诉爷爷的,现在又长本事了,一针下去可将一本书震碎了,一起高兴高兴,可是答应了那鲁延平保密的,且将这个秘密藏在心中罢。日后要多多练习了,以掌握好霹雳针法施出的力度,若遇有歹人,一针制服他就是了,如一针将他震死过去,麻烦就大了。宋浩一路想着,脸上自是抑不住得了奇遇后的欣喜的笑意。
经过一片西瓜地时,有个看瓜人唤作吴二的,远远望见宋浩过了来,忙招呼了道:“宋浩,去白水河里洗澡了罢。过来下,摘只西瓜回去给你爷爷尝尝!”
宋浩见是吴二,认得的,此人还欠平安堂百多元药费呢,一年多了也不见来还,便自走了过去,不客气地接过了吴二刚摘下的一只西瓜,笑道:“吴二叔,这只西瓜钱就从你的药费里扣除罢。”乃是有意的提醒那吴二一下,还欠着平安堂的药费呢。
“你这孩子,这只西瓜是送给你爷爷尝尝的,哪能收钱呢!”吴二讪笑了一下道。
宋浩则笑嘻嘻地抱了西瓜离去。
走在半路上,宋浩望了望怀中抱着的那只西瓜,一时兴起,取了一根毫针施以霹雳针法向西瓜刺去。
“砰!”
一声闷响,针身传出的那种震荡力立时将整只西瓜爆破了去,水瓤瓜肉扑头盖脸的溅了宋浩一身。真是浪费了一只甜西瓜呢。
“我……我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宋浩又自惊呆在了那里。
随后,宋浩“哈哈”一笑,转身朝白水河跑去。他要将身上的西瓜水渍洗去了才能回家。
*****************
人类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就必需了解自身,那就是要了解生命的奥秘!
过了月余,宋浩去那松林中读书练针时,无意中发现被鲁延平施以霹雳针刺过的那棵松树竟然慢慢的枯死了,这才知道,当日鲁延平看似随意刺入的那一针,却是将树干内的脉络尽数震断了,失其吸水之力,无了水份之养,逐渐枯萎了。细小的针上产生出了如此不可思议的力量,若是施在虎豹等恶兽身上,钢铁般的骨架也能给它震散了。
宋浩惊异之余,感叹道:“这世间真的是有奇人呢!”
从此宋浩暗练霹雳针法,一年过后,那针身上施出的震荡力便是自己有时都感到匪夷所思了。也学了那鲁延平,将三根毫针别在了袖口里面,用时随手便可取出。宋浩练针,乃是两手同时练的,两手上的指力相差无几,施起针来可以左右开弓。给病人针灸,便是将其身上扎满了针,病家也浑然无觉,疗效愈显,人皆称奇。
上了高中的宋浩,虽是学习任务繁重,平日里对那古典医籍仍是勤读不倦,假日里跟随宋子和临床应诊,医术愈加娴熟,倒不曾误了功课学业。只是因对那英语一门总是学不得其法,便自无了兴趣,索性弃之不学了。结果到了高考时,因英语之故,差了几分没有考上填报的那所全国重点的医学院。满校师生无不为之惋惜。
高考成绩传到了宋子和那里,虽是觉得有些遗憾,却也不甚着意。先前为了收个中意的徒弟,曾接触过不少各大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诸生修为,自没一个被他看在眼里的,尤是感觉奇怪,这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可都这般水平吗?所以对于宋浩的落榜,祖孙二人唏嘘了一番,也就过去了,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以宋浩此时的中医修为,不落任何一所中医学院的教授,尤其在针法上,不说独步天下也差不多了,再去学习也是走个形式罢了。
宋子和一生所修的是中医,对西医不甚了解。但他是个有见识的,宋浩没有考上医学院,暂失去了让宋浩进行中西医互补的一个愿望。高考一结束,宋子和便将宋浩送到了县城里地区上办的一所初级卫生学校,进行西医方面的学习。
此时的宋浩将近十七岁了,已真正的成为一个大小伙子了。听说上那卫校在医术上又有新的东西可学,很是高兴,将自个的行李一卷,辞别了爷爷,一个人来到了县城,住进了卫校。
卫校的校址就在县里唯一的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旁边,这里是地区上的一所教学和临床基地。
宋浩所在的班里共有五十多人,大都是卫生系统人员的子女和少数高考的落难生。宋浩是班级里面年龄最小的,但是没有人敢小看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县里名医宋子和的孙子,早已在平安堂能独立地给人诊治疾病了,暗里皆自敬他。因此之故,宋浩认识了几个主动和他交好的朋友,刘天、马吉、张宝伦。
卫校的主要课程有《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西医内科理论》、《药剂学》等,还有一门《中医基础》。好在还有一门中医课。
宋浩先将几本书泛读了一遍,感觉这中医与那西医实在是不同的两大医学。中医诊病,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由表知里,西医诊病,主要的是根据化验室里的生化指标来确诊。中医诊断好似一个笼统的概念,西医则比较明确,甚至明确到了一个细胞。
有人曾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中医和西医,好比一根麻花上的两股,虽不相关,却彼此缠绕,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医学。
这西医学起来和中医的感觉实在是不一样, 一切似乎都很明白,但治起病来,也有中医的那般效果吗?这令宋浩有些迷惑。
课程一开,宋浩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中,他要看看这西医和中医到底有何本质的不同。
讲中医课的是医院里面的一位叫吴全的老中医,他一开课便讲了自己学习中医的心得,“学习中医,先是要学个糊涂,而后方能逐渐明白!”
堂下轰然一笑,皆不知所以然。难道那学习西医,先是学了个明白,而后又逐渐糊涂了吗?
在上《人体解剖学》一课时,是要到解剖室面对尸体标本进行实际观摩学习的,自令那些胆小的女学生吓得不敢近前。这对宋浩来说则是一个莫大的好机会,能直接看到了解人体的肌肉、骨骼、脏腑,是宋浩梦寐以求的事。先前虽在中医典籍中看到过古人对人体结构的描绘,但都失于直观。古代医家不泛这方面的探索者,民间多采以动物的脏腑图示,或私下去坟地里掘那无名尸体来剖验。官方也曾以死囚进行解剖,进行医学上研究。传世者比较有名的便是那《欧希范五脏图》,但那画师的笔法有失细致,令人看得不甚了了。
十数年的习医历程,宋浩对人体的结构也自充满了好奇和了解的渴望。尤其是对经络的感悟,他仍处在一种茫然状态。经络的实质现今在医学界来说仍然是个迷,一个千古之迷。虽有那些血管、神经学说来附加解释,依旧不知经络为何物呢。因为经络只在活体上才能体现出来,相关论述以后再解,暂且不论。
宋浩曾听爷爷对他说过,垂危之人,哪怕是停了心跳、绝了呼吸,只要经脉之气还存在,此人尚可救。以针灸之术激活经脉之气,尤可激复心跳和呼吸,宋氏家传的回阳九针,在这方面每有奇验。
以后的日子里,宋浩一有时间就泡在那解剖室里,翻看那几具尸体标本,对每一块肌肉的结构,每一块骨骼的形状,每一条神经的分布,五脏六腑的准确位置和大小,大脑的构造,都尽力的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对每一个穴位皮下的组织结构更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日后进针时的深浅,力度上的掌握又有了一个飞跃。
对解剖室内的浸泡尸体用的具有强烈气味的防腐药水福尔马林的刺鼻感觉,宋浩全然不顾,仍旧与那尸体地进行“亲密接触”。
此举令同学们惊叹不已,也自感动了那教学老师,索性将解剖室的钥匙暂借给了宋浩,由他进出自便。
通过对《生理学》的了解,宋浩知道了生命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和化学的过程,自与中医在这方面的精气神运化的理论全然不同,这或许是东西方在辩理知物的思维上的异处罢。哪一个更能阐述生命的本质呢?宋浩每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第一卷 中医天下之针灸铜人 第7章 中西之别
心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选自《灵枢经·经脉第十》
————————————————————————————
刘天、马吉、张宝伦三人与宋浩同一宿舍,那三人都是年轻人的性子,闲里总爱去街上玩耍,约了几次宋浩不成,便由了他去。
一日,三人从外面的酒馆里喝完酒回来,那马吉忽捂了腮大呼牙痛,欲去医院寻个医生看看。正在床上读书的宋浩见了,说了声“我来试下!”起身取了一根三寸长的毫针随手斜着刺入了马吉耳前的下关穴,接着捻转了几下。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穴,治牙痛奇效。马吉知道宋浩在平安堂就能给人治病了,也自让他来治。
“咦!真是不疼了呢!”马吉惊喜之余,试着咬了一下牙,但觉半部脸发涨,牙痛已失。
“行啊!宋浩,这么厉害!这就是中医里的针灸术罢?”刘天惊讶道。
“宋浩,大家是哥们,也教我们两手罢。”张宝伦羡慕之余,恳求道。
“行啊!不过要学针灸术,先要练习一下指力,那样刺针时才能随意些,效果也能好一些。”宋浩点头道。
那三人闻之大喜,现实就在眼前,一时间兴趣盎然。
“如何才能练那一针而入的指力啊?我姑父也是学中医的,这么长的针他要用两个手夹持着才能刺入呢!”刘天道。
“你们如若想练,就按我的方法来练罢。”宋浩说着,拿起了一本厚厚的书,接着道:“找本废书来练罢,先一页页的来刺,每天增加几页,什么时候一针刺透百余页纸就可以了。若能这般更好!”说话间,漫不经意的一针刺下,那轻灵飘逸的手势看去不甚用力,似乎持了针在书面点了一下而已,那柔软细长的针却已透过厚厚的书身,直挺挺的赫然定在了那里。
刘天,马吉、张宝伦三人一时间看得目瞪口呆。
那三人惊叹宋浩“内力深厚”,随后各买了包针具来练。只是三人少年心性,五分钟的热血过后,未及刺透几十页纸便自冷了下来。结果仅仅过了月余,枯燥的练习令三人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不了了之了。所谓高手难成,便是那恒心和毅力,一般人都坚持不来呢。
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学习之后,在正常的课程时间之外,卫校便开始安排学生们进入医院实习了。所谓的临床实习,就是将学生们安插到各个科室,跟随那里的医生们接触患者,实际临床操作。其实也就是令学生们穿了身白大卦,混个“医生”的模样,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熟悉一下医院里的程序罢了。只有少数几个有心计的,真是想学些本事的,才用心跟着老师们去学去练。这般情形,除了这卫校,甚至那医学院里的大学生们,都不外如是。
这所医院本是家中西医临床结合医院,但是宋浩发现,实际上都结合到西医那里去了,无论是诊断和治疗,基本是都是循了西医的模式,只有吴全等几位老中医那里才偶见几个求诊的患者。习惯了在平安堂以中医诊治的宋浩,见此情形,惊讶之余,不禁忧虑起来,原来中医竟然已经到了这般境地。
闲里与吴全淡及此事,吴全叹了口气,拍了拍宋浩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都怪这世界变化快!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总之老祖宗的好东西都快丢尽了!好好学,将你爷爷的本事都继承下来,这种真正的中医,全国已经不多见了。你们这辈人再学不来,中医真的是要绝了呢!便是不消失,也徒有个形式罢了。”
宋浩听了,暗里感慨不已。后来宋浩又从一些资料上得知,民国和建国初期,竟然还有人提议废止中医这一国粹,可见中西医之争,已同水火。
“要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才行!”宋浩每每暗里握了拳头道。
时间久了,宋浩发现,在平安堂几十元就能治好的病,到了医院则需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多是耗在那昂贵的检查费用上了。并且有些功能性的疾病,那些医学仪器也是检查化验不出的,?(精彩小说推荐:
)
( 中医天下 http://www.xshubao22.com/3/3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