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丝毫不能放松!
再说这家兴、君兰、丽绢,在学校读书用功方面应该说是没有问题,在这所贵族学校中基本是站住了脚。但他们的家庭,由于日本人已经冲进了租界,市面萧条、百姓失业,商品短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君兰家的经济情况还马马虎虎,而家兴、丽绢,家里的经济是每况愈下,两人随时都有失学的可能,三人完全有分开、分手的可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三人正在商量下一步的应对措施。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措施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 十 回 仿刘关张亭上立誓言
话说这家兴、君兰、丽绢,在恒大小学读书虽然暂时是站稳了脚跟,但从长远来看,特别是这时局如此动荡,迫于家庭经济的原因,三人分手各奔前程,是早晚的事情。首先是丽绢的处境更加不妙,他父亲至今还是音讯全无。
这一天晚上,做完作业后,丽绢就对家兴表示了自己的忧虑,说:“家兴阿哥,看来我们这个同学、兄妹是做不长了。”
“为什么?”家兴问。
丽绢就对家兴说了自己的想法,家兴仔细听后觉得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丽绢很可能要失学,再说他们之间又不是真的兄弟、兄妹,只是嘴上说说的,一旦分散之后时间长了,准是谁也不认得谁。这是要有个比较妥当的办法,最好是能够使“假的”兄妹变成“真的”兄妹,但这变是怎么变法呢?君兰想,干脆让丽绢成为童养媳,家兴说:“君兰,你喜欢丽绢是吗?这也太直接了一点,不行、不行。”两人还是想不出好的主意,只好把这事先在一边放一放,再从长计议。
又过了几天,家兴想起他过去看过的连环画中,有一本叫《三国演义》,其中就说到刘备、关公、张飞“三结义”的故事。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又到过去读过书的小学旁边的小书摊上,向那个老头借了套《三国演义》,那老头没忘记过去的事情,提醒这次书可要放放好,不要再给妈妈给烧掉了。
家兴把这《三国演义》借来先是抽空粗略的翻了翻,看了这刘、关、张三人结义的故事,感到可以效仿。于是,他对这一段故事内容又反复的、仔细的看了好多遍,直到几乎可以背出来。
有一天,三人在一起做完作业后,家兴说:“我想讲个故事给你们两人听,想不想听?”
君兰就问:“是什么故事,反正我们功课已经做好了,你说来听听。”丽绢也说愿意听。
家兴听过一位说书先生说书,这时,他学着说书先生的样子,顺手找了块小木板,拿在手里往桌子上轻轻一拍,就开了口:
话说在公元184年,正是我国东汉末年、汉灵帝中平元年,当时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出了榜文,到各郡县招募兵马。榜文贴到涿县,有一人姓刘名备、字玄德的人,前来观看榜文。刘备此时因家境贫寒,靠着贩卖麻鞋,编织草席为生。刘备在看榜文后,长叹了一口气。这时在刘备身后,有人大声喝道:“大丈夫不给国家出力,叹息什么?”刘备回过头去一看,此人身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满腮钢须,洪钟般的声音,奔马似的威势。刘备就急忙问他姓名,这人立即答曰:“我姓张名飞,字翼德。世代住在这儿,我是做卖酒、屠宰的生意。我有个脾气,最爱结交天下豪杰。刚才你为什么对着榜文叹气?”刘备就说:“我是汉室宗亲刘备,祖上做过涿鹿亭侯,因为没有交纳贡金,革去了爵位,在本县楼桑村留居下来。目前天下大乱,我有意拯救百姓。只恨力量不足,所以叹起气来。”张飞听了,爽快地说:“我家里很有一些产业,拿出来招募乡勇,跟你共同干一番事业,你看怎样?”刘备大喜,便同张飞一同到了一家酒店,吃酒谈心。
这时,又有一个大汉进了酒店,刘备细细一看,此人身高有九尺,胸前飘着长须,脸色好似红枣,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威武雄伟。刘备连忙起身,邀请他过来同坐,且打问姓名。此人说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为乡里恶霸仗势欺人,我怒气冲天,杀了恶霸,逃离家乡出外避难已有五、六年。”刘备听后很是敬佩,就讲了自己的志愿。关羽也十分高兴,愿意和刘备、张飞一起干番事业。吃完酒就到张飞住的村庄,商讨大事。张飞住的村庄后面,有一座桃园,园中桃花盛开,景色非常美丽。张飞就说:“我三人既然志同道合,不如明日到花园中祭告天地,结成异姓兄弟。”刘备、关羽一致赞同。
这家兴没有学过说书,可现在说起来还真挺像样的,竟然使君兰、丽绢听出了味道。这两人都双手撑在桌子上,两手心托住下巴,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哥哥说三国。家兴一看他俩听得出神,他就说得更加来劲。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又继续眉飞色舞地说开了:
第二天,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三人一起来到桃园,焚香礼拜,立盟宣誓。宣誓完毕,三人按年龄大小,刘备做大哥,关羽做老二,张飞当三弟。事后,三人得到各方支援,有了马匹、银两和造兵器的材料。刘备打造了双股剑,关羽锻造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张飞制造了支一丈八的点钢矛。三人又各制作了一身铠甲,聚集了五百多壮士,组成了一支队伍,浩浩荡荡的去到涿县应募。
家兴说到此,君兰忙喊道:“家兴,打住,不要往下说了,我懂得你说这段故事的用意了,我们是不是也效法古人,来个三人结义。”
丽绢也说:“我的家兴阿哥,了不起,会用古人来启发我们,我举双手赞成,我们三人也来个‘三结义’!”
那具体怎么做法呢,家兴等三人还是去向他们的“生活老师”张荣讨教。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张荣没有去上工,吃过中饭,在后阁楼上拉胡琴,自拉自唱京戏《空城计》。见三个孩子到来,张荣就停止了自娱自乐,问孩子们有什么事。
“阿荣爷叔,我们三人有一事请教。”家兴先说。
“什么事?”张荣问。
“我们三人想搞结义,就是结拜兄弟、兄妹。”君兰接着说。
“你们三人现在不是很要好吗,不是已经兄弟、兄妹相称,为什么还想搞结义?”张荣又问。
“那只是嘴上说说,没有举行过仪式,可算可不算。现在的事情是这样,我、君兰,丽绢三人已同学五年,这个你是知道的。”家兴说。
“这我知道。”张荣说道。
“但是,我们三人接下去可能会各奔东西。虽然我们眼下一起在教会学堂读书,可以后的情况就说不清楚了。君兰的家境比较好一些,继续把书读下去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可我就比较危险,我阿爸等于是半失业,这书也有读不下去的可能。现在更主要是丽绢------”
丽绢就说:“阿荣爷叔,我的情况就不同了,我爸爸的情况到现在还是个谜,我姑母最近有完全失业的可能------”
“因此,我们三人接下去就有分离的可能。所以在三人今后是合,还是分的关键时刻,想效法刘、关、张,先来个正式的‘三结义’,结义永远”。家兴说了肯定的想法。
“这是谁的想法?”张荣又问。
“是我看了《三国演义》后想出来的。”家兴又把他看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给张荣说了一通。
张荣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感到很兴奋,这三人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有情有义,有远见,而且想法奇特,新鲜。“那你们现在要我做什么事?”张荣问孩子们。
“我们不知道结义该怎么做,请你给我们作具体指导。”家兴提出了要求。
张荣听后,觉得这三个孩子做这件事绝对是认真的,决不是随便说说的。于是认真地思考了好长时间,然后就具体怎样的做法,说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是新时代,要有个新做法,不必参拜天地,不必烧香磕头,而是举行宣誓。既然宣誓,就要有个好的、一定丰富内容的誓言。”
“阿荣爷叔,这个誓言就请你给写一个。”家兴恳切地说。
“我建议我们四个人共同创作,可以由我来执笔,怎么样?”张荣考虑成熟后就说。
家兴等三个人一致同意,于是,四个人一起商议,张荣执笔起草,一同反复修改,形成了一个三十二字的结盟誓言:“吾等三人,今日立盟;不是兄妹,胜似兄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山南海北,结义永远。”宣誓的誓言写好,家兴,君兰,丽绢,各抄写一份,然后反复背诵。
但这‘三结义’的仪式,举行的地点选在哪里?这四人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这地点放在谁的家里。”丽绢说。
“不妥。”君兰马上就作了否定。
“放在这弄堂里。”丽绢说。
“更加不妥。”家兴立即予以否定。
“那总要有个地方,不能到马路上、茶馆里去吧。”丽绢接着说。
“我说古人刘、关、张,是在桃园里进行的‘三结义’,我们现在城市里没有桃园------”家兴说。
“但是有花园!”丽绢马上接过去说道。
“对,我们三人就来个‘花园三结义’!”君兰兴奋地说。
“这个主意好,但是到哪个花园里去呢?隔壁马勒花园,太美丽了,但是进不去。”家兴很兴奋、但又失望地说。
“有了,我看到法国花园,怎么样?”张荣提了个地方。
“阿荣爷叔,这个地方太理想了,这真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三结义’!”家兴很兴奋地说道。
最后四个人商量定当,时间放在九月末的一个礼拜天的早晨。
那天,张荣和家兴等四人,一早来到了辣非德路,(现在的复兴中路),吕班路(现在的鲁班路),西北转角的法国花园,(现在是复兴公园)。张荣买了四张门票,四个人一同进入了花园。
初秋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逐渐由红色变成金黄色。柔和的金色光芒铺满了整个花园,让这花园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这天,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微风吹来,树上的绿叶轻轻的摇曳着,金色的太阳光泽,在树叶、树枝的间隙中,不断地摆动着,跳跃着,洒落在地面上,洒落在游客们的身上。
广阔、美丽的花园里,游人在不断增多。家兴等三人跟着张荣,顺着花园中间的林荫大道向前走着。走了一段,然后向西绕到了假山旁,停住了脚步。四个人找了一条长石凳坐了下来。刚坐下,家兴嚯地站了起来,嚷道:“陈老师来了。”说着迎上前去。
君兰,丽绢也站起了身跟在家兴后面,去迎陈慧老师。跟着,张荣也立起身主动迎上前去,伸出右手同陈慧热情地握着手,说:“陈老师,你今天是特地来的?”张荣问陈慧。
“是的,前两天三个同学到学校里来告诉我,今天他们三人要举行‘三结义’的仪式,邀请我来参加。我今天是专程来看看,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结义仪式,也是来表示祝贺。”陈慧答道。
陈慧同张荣虽然只见过一次面,就是家兴等三个人抗争安南巡捕,陈慧到家兴家中去慰问的那次。她一直很想同张荣再见见面,也交个朋友,今天更想和张荣能比较深入地聊聊,进一步了解他们三个人的这位“生活老师”。
张荣今天上身穿一件米黄色的格子西装,白衬衫,系一条蓝色小白点子领带,四方面孔,分头,粗眉大眼,目光锐利,谈吐温雅、大方,也像是一位老师,或是一位绅士。张荣见陈慧老师能为学生的结义之事专程来花园,很受感动。这两人虽第二次见面,但好像已经是老朋友一样,两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交谈着。两人谈了一阵,就准备开始举行结义的仪式了。
“家兴,大家到假山顶上的小亭子里举行仪式。”张荣朝假山上边走边说。
“好!”家兴应道,接着带头上了假山,进入亭子。其余的人也都跟着到了假山顶,走进小亭子里。
“你们三个站成一排,面向东方,迎着太阳,右手握拳,进行宣誓。”张荣说着安排着三个孩子,“家兴站中间,君兰站右边,小丽绢在左边。”三个人按张荣指导横站成一排。
时间已是上午九时许,熙和的太阳光映照在三个人的面部,三个人面容严肃,认真,朴实。他们举起右手,按照誓言,张荣领诵一句,三个人念一句。这誓言字字情深,明确清晰;句句庄重,铿锵有力。
陈慧在一旁,目睹了今天这“花园三结义”的精彩场面。这好似一场成人的举动,决不是孩童的儿戏,而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陈慧看到自己的这三个还是少年时代的学生,就这样懂得情义,实在高兴。这三人在学业上各有特长,各有千秋。而且都认真虚心,勤奋好学,互帮互进,而且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她想这三个人长大后,一定会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这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现在结义之后真的兄妹相称,今后不仅有亲情,可能还会有爱情、恋情发生。她暗暗为自己可爱的学生祈盼、祝福。
张荣在领诵结义誓言时,心头也回忆起不少往事。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的一些同学、同志虽未事先立下誓言,但在实际行动中确实是团结一致,危急时刻,都能挺身而出,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同志,战友。而现在这三个人还在少年时代,就刻意立志、情谊相待、相爱相助。这三个人今后一定会有大的出息。这四、五年来,张荣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他熏陶孩子们怎样做人,反过来孩子们的行为,也深深地打动着他。这三个人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同出同进,同学功课,同做游戏,同享欢乐,处处呵护,无微不至。
宣誓后,五人在小亭子里围坐一圈。陈慧先开口问道:“你们三个人怎么会想到‘花园三结义’?”
“噢,事情是这样的------”张荣给陈慧解疑,讲了丽绢的身世和她的父母亲,以及丽绢是由她姑母一手带大的情况。
陈慧又问道:“姑母今年几岁,现在怎样?”
“姑母今年大概二十几岁,还没嫁过人。现在同丽绢生活在一起,两人是相依为命。”张荣说完后长吁了一口气。
“那姑母现在做什么?”陈慧再问。
“在纺纱厂做挡车工,早出晚归,有时加班到半夜。姑母就把丽绢的日常起居、饮食,都交给家兴、君兰的两位姐姐。但实际上同丽绢朝夕相处的是家兴、君兰。所以这两人早已把丽绢当成了自己的妹妹对待。”张荣把丽绢的身世原原本本地给陈慧讲了一遍。
“噢,原来这样。”陈慧对这个“三结义”的缘由总算是完全弄明白了。
“我们三个人今后可能会分开,所以我们先来个‘三结义’,从现在起我们两个人正式把丽绢当成自己的妹妹。”家兴补充说道。
“那你们今后打算怎么办?”陈慧接着就问孩子们。
“我这个做大哥的保证,今后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我李家兴还和以前一样,关爱、相助二弟、三妹,特别是三妹!”
“我也一样!”君兰也十分肯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也------”丽绢两眼已湿润了,激动得说不下去了。
张荣,陈慧两人会意地笑了。两人深信这三个人,在今天“花园三结义”后,相处定会更加紧密,情谊更深,“结义永远!”
就在这三个人“三结义”不久,从抗战前线传来了好消息,丽绢的父亲还健在,那次是同日本鬼子战斗中负了重伤,后来抬到了军队医院里,经抢救后活了下来,现在又回到了部队,继续在同日本鬼子作战。随着这个喜人的消息,她父亲还捎回家二十个大洋。这个好消息不仅使丽绢和她姑母喜出望外,而且也让家兴、君兰的家人都为之庆幸!
再说家兴家的情况,家兴的妈妈借给房客的中、后客堂,两个居住的房客搬走后就不再借出去了,他妈妈把隔板拆掉又把客堂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爸爸这时不到外面去帮人家做裁缝了,而是在家里摆起了桌台板,一把尺子、两把剪刀,一只熨斗,把人家要做的衣服拿到家里来做,也就是说自己做起了小裁缝店的老板。开始是女儿兰珍做做下手、帮帮手脚。后来人家送来做的生活多了,就忙不过来了,还请了个小师傅,就是说生意还不错,当然收入也多了,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他爸爸甚至想儿子书也不要读了,在家里跟爸爸学裁缝。家兴不肯,妈妈也不同意,于是,家兴还是继续做他读书成才的美梦。
家兴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君兰呢长大后希望自己能是个画家,或者当个受人尊敬的老师;丽绢想成为一名数学家,因为自己读书中算术成绩一向特别好。
张荣也经常鼓励这三个少年说:一个人年少时应该有梦想,梦想就是理想、向望、希望,一种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梦想有时是甜甜的,有时可能是酸酸的,甚至是苦苦的,但是一定要矢志不移,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地奋斗前进!
家兴、君兰、丽绢,三个人现在已经有了各自的梦想和追求,而且还想在这个大上海的“十里洋场”、花花世界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世界到底有多么美妙和神奇!于是就吵着、缠着阿荣爷叔,不仅是口头上给讲讲这上海有多美丽,而是要领他们出去好好白相,实地看看。张荣也答允了,但到底去那些好玩的地方转转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游大世界进入马勒园
第十一回不去大世界枉来上海进入马勒园才知辉煌
话说这家兴、君兰、丽绢,在恒大小学读书的事总算定了下来,不过年龄也都已经十三岁了。人长大了,想的事情也就复杂了,在读好书的同时,就萌发了不少美好的梦想。
他们想到外面红红绿绿、花花世界里去看看,到上海滩这“十里洋场”玩玩,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正好张荣的娘子翠妹,农村春耕结束来上海,张荣就想领她出去白相(白相是上海话,意思是玩耍)。两人商议后,决定一同去白相大世界。
这消息叫家兴、君兰知道了,两人就吵着也要去,还要带着丽绢一起去,张荣同意了。家兴把去白相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同意了,还拿出五只壹角的银角子给家兴,让大家在路上买些点心吃。
第二天一早,张荣领着翠妹、三个孩子,走出七十弄,直奔大世界而去。
大世界在虞洽卿路,(解放后叫西藏路,解放前也叫过西藏路),爱多亚路(解放后叫延安东路)转角上。大世界,家兴也曾路过几次,但没停下来仔细看看,今天当然是要好好的欣赏了。他到了大世界跟前,就站定了下来抬头看望。
这大世界有四、五层高,在转角处的屋顶上还有一个塔。这既不是中国古式的宝塔,也不是西方式的铁塔,而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六角形尖塔。塔的四周是空的,只有柱头,没有塔壁。这个塔有三层高,上面还有个细长的塔尖,非常别致,很醒目。
这五个人到了大世界,买好门票,从正门进入大厅。一进大厅便见靠墙长长的一排哈哈镜。家兴、君兰、丽绢,顿时活跃了起来,一个个来到哈哈镜前照了又照,看了又看,一边向前走着,一边照着,一边欣赏自己的怪模样,说着,笑着,小麻雀似的跳跃着。张荣、翠妹,也在哈哈镜前也照了起来。大家看着自己在凹凸镜面中照出来的不同样子: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大头小脚、大脚小头,圆的、扁的,近的、远的。加上家兴等在哈哈镜前,做起了一张张鬼脸,格外好笑,人人都咯咯地笑得直不起腰来。
张荣见大家一开头在哈哈镜前白相得很开心,他很高兴。但他再一想,脑海里担忧了起来。这么多的游客,万一有人走散,到那儿去找。
于是,张荣就说:“哈哈镜已看过。现在上二楼看戏,二楼看完上三楼,三楼看完上四楼。最后回到楼底下,先看京戏,再到露天舞台看变戏法。到下半天三、四点钟打道回府,好不好?”
三个孩子、翠妹都点头表示同意。
“那就这样定了,但我还要说一下,大世界里有二十来个戏场,每个场子都只能看半个钟头,看完就走。我走到哪里,你们就要跟到哪里。不能走散,不能掉队。走散了,这么多人到那儿去找。”张荣说完就带大家离开正门大厅,几个人几乎是手搀着手直奔二楼而去。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上午十点钟光景,来大世界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下楼梯时挤也挤不动。
二楼转圈有四、五只戏场。他们看的第一只戏场演的是本地滩簧,也叫申曲,正在唱“陆雅臣叹五更”。第二只戏场看的是“的笃板”,也叫绍兴戏,在唱梁山伯祝英台“十八相送”。后来又到第三只戏场看宁波滩簧。第四只戏场是在演在黄梅戏。这些戏曲张荣、翠妹,看得很是扎劲,听得很有味道,就嫌时间太短,不过瘾。三个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就是听大不懂,不过算是开了眼界。上海滩还有这么多的戏曲,今天看到、听到了不少。
这五个人在二楼看了一圈,又一齐来到三楼。第一只戏台正在唱歌、跳舞;大家找了座位坐下。
张荣买了茶叶蛋、兰花豆腐干分给大家。大家就嘴里吃着,眼睛看着,耳朵听着。音乐一响,幕布拉开,灯光亮起。穿着美丽短裙的十二位年轻姑娘,排成两行,随着音乐,踏着节拍,细长的大腿,迈着整齐、轻盈的舞步,双手转动扛在肩头的红红绿绿的彩色绸布小伞,飘飘欲仙地走上舞台。
她们在舞台上边舞边歌:“我听得人家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巢,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那歌声婉转柔和,优美动听;轻歌曼舞,令人陶醉。一个节目演完,一阵热烈的掌声,幕布关闭。歇一会儿,幕布又开,音乐随起,舞台灯光渐亮,八位漂亮少女穿着五彩缤纷的长长舞裙,随着轻盈乐曲快步跃上舞台。她们上了舞台,就边跳起舞,边唱着歌:“乒乒乓乓,乒乒乓乓,是有人敲门。谁呀?我呀!你是谁?我是梅。好,梅大哥------”她们反复地跳,反复地唱。台下不少观众,也跟随着这悦耳、强烈的歌舞节奏,拍着手,有的还踏着脚,甚至有的人跟着一起唱,共同摇晃着身子。戏场里还有人不断地发出叫好声、口哨声、嘘叫声。这戏场里的气氛,使人忘记了一切烦恼。这五个人一连看了四个歌舞节目。
此时,张荣晃过神来一想,还有好几只戏场,不能老在这里看下去,就硬拉着大家到了下一个戏场。下一个戏场正在演出滑稽戏,张荣对滑稽戏情有独钟,很喜欢看。他正欲聚精会神地看戏,一点人头少了一个小丽绢。张荣急了,不愿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张荣叫大家原地不要动,自己回去找。但怎么也找不到丽绢,张荣只得先回到滑稽戏场。
“家兴你去二楼,君兰在三楼,一个一个戏场仔仔细细找一找。找到找不到还回这里来,知道吗?你们的‘三结义’现在派上用场啦!快去吧!”张荣说完,就和翠妹找到了大世界四楼的经理室,报告孩子走失的情况。经理室的人听完张荣述说丽绢的年龄、长相、衣著。马上派出两个人,举着寻人牌子,摇着铃铛,分头出去找人。叫张荣,翠妹也分头跟着去。
其实,小丽绢刚才在看歌舞演出,兴趣越来越浓。这美妙的歌舞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欣赏到,她看得着迷。不知不觉自动离开了座位,走到了舞台跟前,近距离的细细观看。张荣叫大家走时,她一点也没有听到。等到她想起家兴,君兰时,回头一看,家兴他们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这下她真着急了,急得六神无主。她跑出歌舞戏场,一个一个场子去找,怎么也找不到家兴他们。她急得想哭,在这么多人面前又不好意思哭出来。她在人群中窜来窜去,挤来挤去,找个不停。从三楼找到二楼,又从二楼找到三楼,回到歌舞戏场,已是一身汗水!
这事也凑巧,丽绢走到了歌舞戏场外面走廊上,大世界里面一位举寻人牌子的人和翠妹,一下子就看到了正急得团团转的小丽绢,小丽绢也看到了翠妹。
“丽绢,阿姨在这里,快过来!”翠妹就招着手说道。
“阿姨,阿姨------”丽绢叫着还放声哭了起来。
“不哭,不哭,你怎么走散了?找到了就好。”翠妹说着替丽绢擦去泪水,自己差不多也要哭出来了。
这时,张荣和另一位举牌子的人,也走到歌舞戏场处。君兰,家兴也先后到了歌舞戏场走廊上。家兴、君兰上上下下已经跑了几个来回,跑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现在见到了丽绢,家兴说:“终于找到了!”他们才分开半个多钟头,可好似久别重逢,彼此拉着手久久不忍松开。
“两位先生,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张荣对大世界经理室的两位举牌寻人的先生连连道谢。
“不用客气,人找到就好了。”其中一位先生说道,之后这两人回四楼经理室去了。
张荣仍是笑嘻嘻地说:“好了,小插曲,都过去了。现在快到中午了,我们四楼不去了。马上到底下露天舞台左面小吃摊,买些点心吃。”说罢又开开心心带领大家来到楼底下点心摊跟前。回头问道:“大家想吃些什么点心?每人一碗油豆腐线粉汤,一只棕子,四只生煎馒头,怎么样?”
家兴说可以,并且要掏钱,张荣不让他掏。点心买好后,大家就坐了下来吃得很开心。
可这时小丽绢好似惊魂未定,刚才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一时难以忘怀,这些平时想吃也吃不到嘴的美味点心,现在怎么会食而无味。她的眼神似乎有些发傻,家兴正好坐在她对面,就问她在想些什么事情,可她没有作答。实际上她正在想刚才那失散时的一幕幕情景,除了感到非常可怕之外,又向更加深的层次往下想着。
她认为可以依靠的、甚至今后长大后永远可以相伴的人是李家兴,但是,这家兴大哥最近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虽然和他已经结为兄妹,可现在学校里真正坐在家兴身旁的是谷锦绣,而坐在徐丽娟身边的是沈君兰。虽然她同君兰也是兄妹相称,而且君兰是百般巴结自己,但她并不感到有多亲切。
那李家兴、谷锦绣成了班级里的正副班长之后,两人不仅平日里说笑自如,关系是越来越亲密,这家兴哥哥有时甚至把丽绢差不多给忘记了。每当这时,她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种危机感、失落感!
特别是想到刚才她和家兴失散的那一刻,虽然现在又重新相聚,但要是真的失散了,再也不能相会,那自己又会怎样呢?想到这些,自己感到如坠入了深渊,心里万分惶恐。但自己心里想的这些感觉能给家兴说吗,说得清楚吗?看来只能永远埋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丽绢的这些心理活动,家兴是不会察觉或体会得到的,家兴是走饿了,狼吞虎咽般地把点心吃了个精光。而丽绢则是勉强地把这些点心吃下了肚。
大家点心吃好,按原计划来到了京戏戏场。刚一坐下,开场锣鼓就敲打了起来。舞台右面的红牌子上,写着马上演出的剧目:“空城计”、“走麦城”、“打渔杀家”、“箫何月下追韩信”四个段子戏。
张荣、翠妹各泡了一杯茶,张荣还买了点瓜子、花生,分给大家。这四个段子,张荣看得最扎劲。他品着香茗,吃着瓜子,听着台上的演员的唱词,感到实在够韵味。于是就一边用手拍着自己的大腿,一边嘴里也跟着哼着、念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我立刻派人去打听,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家兴,君兰虽然听大不懂戏台上在唱什么,但对“空城计”也看懂了一点大概的意思,在品着味儿。连丽绢也跟着戏曲的锣鼓声,清脆的京胡声,在点头晃脑,像是还能听出点什么名堂。
京戏戏场里很热闹,每演完一个段子,观众就掌声不绝。叫好声、口哨声、嘘叫声接连不断。戏场里泡茶的跑堂,卖瓜子、花生、五香茶叶蛋、兰花豆腐干、檀香橄榄的人,在戏场的走道上跑来跑去,窜来窜去,忙个不停。嘴里还叫着、唱着:“来了,当心,开水烫着!”“这位先生,香瓜子两包,茶叶蛋四只;来了,一角四分洋钿来------”
对于一些泡茶的观众,跑堂的还会给你递上热毛巾把子擦擦脸。擦完脸的毛巾在空中甩来甩去,有的毛巾还会在空中旋转着,飞回到跑堂的手里,这场面真叫热闹。
听完四个京戏段子,大家又喜气洋洋地来到了露天舞台。这里正在变戏法,大变扑克牌。接下去是杂技:单骑飞车、抛帽子、蹬椅子、蹬缸、蹬人。中间还有小丑窜场,很是有趣。这些杂技节目大家看得都很入神,不知不觉已快下午四点,张荣就说道:“大家肯定还没白相够,但时间不早了,我们要收兵回营了。有机会下次一起再来大世界白相。”
大世界回来没过几天,这三个孩子又想到什么地方去再好好地玩玩。眼前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当然是三人居住的七十弄东面,仅隔着一道竹篱笆的美丽的马勒别墅大花园。
过去,家兴、君兰带着小丽绢,常常透过竹篱笆,观赏这王宫般马勒别墅花园的诱人景色。家兴一个人也往往会站在这马勒花园西面竹篱笆的围墙跟前,透过篱笆隙缝观看这马勒花园里的美丽景色。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这马勒别墅大花园的中央,一片绿茵茵的大草坪,中间还矗立着一匹高大、威武、昂首欲奔、仿真马一样大小、人工浇铸的铜马。家兴还常听弄堂里的人说,这样的铜马在上海滩绝无仅有,找不到第二座。。
有时家兴还会看到一位身材高高的、穿着马裤的外国男子,手执皮马鞭,翻身跃上这铜马的马背,做着多种姿势。一会儿上身前倾,做着骑马欲奔的样子;一会儿挺直身子像走着慢步。十来分钟后,这个外国男子就跳下铜马,用手抚摸着马头,自己的脸靠靠马的面孔,然后再转身穿过绿草地,回到宫殿般的屋里去。
后来,家兴总觉得就这样看看不过瘾,最好能到花园里面去尽兴地欣赏这花园景色。
其实就在两年前,这三个小家伙就被这美丽的景色迷惑住了,一心一意就是想钻进去看个究竟。那时,家兴他们已经在上小学三年级,已经十一岁了,人长大了点,胆子自然就更大了些。他曾经拉了君兰、丽绢一起想办法钻进去白相。那次,家兴用吃奶的力气,把竹篱笆给扒了开来,第一个钻了进去,心想还挺顺利的,正要叫君兰、丽绢也钻进去时,一个五十来岁的老伯伯,手里拿着一把剪树枝的大剪刀,向他走来,一把拦住了家兴,嘴里还喊着:“什么地方的小瘪三,胆子不小,大白天敢钻进来,想偷什么东西?”
家兴可不慌张、很沉着地说:“我是想进来看看这里美丽的风景。”可这个老伯伯还一口咬定家兴是小偷。后来家兴索性立立好,抖了抖精神,说:“老伯伯,你看看我像小偷吗?我就住在隔壁弄堂二十号里,我叫李家兴,你可以到我家里去看看。”
那个老伯伯可能看看家兴确实不像小偷,却像个小学生,就说:“谁管你叫什么兴不兴的,我吃饱饭了,还有空到你家里去看看。快从哪里进来的,还从哪里出去,叫外国人看到就麻烦了!”就这样家兴被赶出了花园。
可家兴、君兰、丽绢三个人还是不死心,非要进到花园里去转转看看不可。第二次,丽绢带头钻进了竹篱笆,但也没有成功,其结果是更糟糕,还是给那个老伯伯发现了,一把拎着丽绢的衣领,给赶出了花园。
又隔了几天的一个中午,看花园的人都吃饭去了。这三个孩子就又扒开竹篱笆一同钻了进去。到了花园边上,一路走着,一路看这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正看得高兴,忽然一条被铁链锁着的狼狗狂吠了起来,把这三个人吓得连叫带喊地逃了出来。
这是两年多前发生的事情,现在这三个人做事当然要稳妥得多了。他们还是想要到马勒花园里去看看。这次是直接要阿荣爷叔帮忙,还把两年前,三进花园的故事讲给张荣听,目的是想阿荣爷叔能够帮他们,实现观赏这美丽马勒花园的愿望。
在这七十弄里的人们中,有着关于马勒故事各种版本的传说,有的近似神话。张荣也说过,在这马勒别墅花园建造时,曾在里面做过木匠生活。有一天,三个孩子就缠着张荣,要他讲讲马勒的故事。
“这个故事怎么讲呢?”张荣摸摸自己的脑门,想了想,说:“就讲马勒是怎样发的财,还有那匹铜马的故事,好吗?”
“好啊,好啊,阿荣爷叔,就讲马勒花园,还有那匹铜马的故事。”家兴叫着,君兰、丽绢也一起鼓起了掌。
张荣就讲了马勒的故事。原来这马勒是英国藉的犹太人,叫爱立克。马勒。年轻的马勒刚来到上海时并不富有,他是在跑马场上发的财。由于搞到了一匹好马,这匹马一到跑马场上,人家的马都跑不过它。跑马就是赌博,他的马跑得最快,就赢了很多很多的钱。据讲那些赌马的人输急了,就在跑马场上雇人开了枪,把那匹马的脚给打伤了,不久那匹马就死了。马勒就是靠那一匹马赢了大量的钱。后来他又开洋行,创办造船公司,做修船、轮船报关和轮船运输的生意。他发了财,就造了这座大花园。但是最早帮他发迹的是他的那匹爱马,为了纪念他心爱的宝马,就把那匹马葬在这座花园里,并在上面立了匹铜马。马勒每天早上都要到花园里,骑骑那匹铜马。
“哪是为什么?”丽绢不解地问道。
“我想大概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经张荣这么一说,大家明白那个外国男子,为什么要经常骑那匹铜马的原因了。
家兴听了后又想了想,又问道:“阿荣爷叔,你讲的故事是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这样多?”
“当然是真的,不是我说过,在马勒花园里做过一年木匠生活吗,所以知道的情况还真不少呢。”张荣认真地说道。
“那花园里的人你认得不少?”君兰接着又追问了一句。
“认得,认得,看门的,几个养花的,还有周总管,都认得,周总管和我还很要好哩。”张荣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
“真的都认得。”家兴说后,又用恳求的口气道:“求求你,阿荣爷叔,领我们进去白相相,还想仔细看看那匹铜马。”
“你们真的想进去?”张荣问孩子们。
“是的!”三个人同声回答。
儿童好奇心理特别强烈的家兴、君兰、丽绢,真是做梦都在想,能进入马勒花园里去浏览、浏览。
“好吧,等哪天有空,就带你们去看看!”张荣一口答应了下来。
隔了几天,正好休息,张荣就带了三个孩子去马勒花园。
这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风和日丽。这三人穿得像过年似的。家兴、君兰都身穿长衫,丽绢穿着蓝色士林布旗袍,都像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到了马勒花园大门口,张荣同看门人打了招呼,四个人走进了花园。张荣先到汽车库门口找到了周总管,就说:“周总管,我前两天同你说的,有几个孩子想来这里看看。”张荣说着就把三个孩子领到周总管跟前,继续说道:“就是这三个孩子,是我房东家的少爷、小姐。”
周总管大约四十出头,穿一身白府绸短衫裤,脚穿一双黑布鞋,梳得油光光的大分头,面带三分笑,看上去很和善。他对孩子们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好吧!张木匠,我就陪你一起带孩子们在这花园里到处走走。但是不能摘花,也不要碰坏东西。”这周总管今天亲自带路,真是给足了面子,而且还要一个花匠跟着。
家兴一看这个花匠,就是两年前把他赶出花园的那个老伯伯,家兴认得他,可那花 (精彩小说推荐:
)
( 梦上海 http://www.xshubao22.com/3/3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