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上海 第 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家兴因考分之事已被妈妈打过一顿,现在想要问妈妈要赔书的钱,怕比登天还难,岂敢开口。十多天来,家兴上学、放学,到了校门口,只好东躲西闪,避开那书摊老头。

    书摊老头终于打听到了,这小孩子住在七十弄里。有一天,在放学之后,就在七十弄口拦住了家兴。看到无法再推,家兴只好硬着头皮把这老头带到了家中。妈妈见此老头开始为之一愣,不知为了何事。等那老头一开口,原来是为要赔小人书之事,她才明白,就说:“书给我烧掉了,要赔几个钱,你说吧。”妈妈二话未说,就爽快地问书摊老头。

    “三分钱一本,一共十三本,赔三角九分钱。”那老头数着手指头,做着手势。

    “你这是旧书,最多打对折,赔你二角钱。”

    “老板娘,你就赔三角钱吧。”

    “赔二角,多一分也没有。”说着妈妈就上阁楼拿了两角钱下来,交给了那个老头。

    家兴万万没有料到,妈妈今天如此爽快。但他心中还是忐忑不安。这老头走后,又是一顿藤条是逃脱不了的。可书摊老头走后,妈妈没有赔了书钱而火冒三丈,反而心情显得格外平静。

    晚上,妈妈叫女儿兰珍煎了四只荷包蛋,吃晚饭时一人一只。给家兴的一只,还是妈妈特意用筷子夹到了家兴碗中。全家人一边吃晚饭,妈妈一边开了口,说:“家兴,你初小快要毕业,要上高小了。你今后有没有出息,就要靠从小把书读好,底子打好,这个我已经对你讲过几次,不知道你听进去了没有。你阿爸、姆妈不识几个大字,也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有一点心里是清楚的,就是信天主也好,拜菩萨也罢,做人有两条,一是要诚实,二是要有学问。我们做父母的管不了你一生一世,长大了要靠你自己。”

    妈妈心平气和地边吃边往下说:“前两天,阿荣爷叔劝过我,小孩子靠打不行,还是要自己争气、懂事。小孩玩玩,看看小人书,多晓得一点世界上的事情,是件好事。要给小孩多一点快乐,要多一点引导。我想想这话有道理,所以今天不打你了。你人长得比我还高了,今后一切事情要靠你自己把握。看小人书可以,但不要过头。”

    “书是为你自己读的,不是为父母、为哪一个人读的。”家兴的爸爸终于也开了口,插上来说了几句。

    家兴听到父母的一席话,又联想起陈慧老师的话,心灵感触很深。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做一个诚实有学问的人;老师的一再谆谆教导——做一个优秀学生,都不能辜负。他暗下决心,今后一定把握好自己,好好读书。让《火烧红莲寺》这把火,烧得自己更懂事。

    可是就在妈妈赔掉小书钱没几天的一个中午,家兴放学回家吃中饭,刚到家还没有端上饭碗,君兰妈妈过来了,气冲冲地问家兴说:“家兴,我们君兰怎么回事,早上被什么安南巡捕打了,牙齿也打掉一只,现在连吃饭也不好吃,这是怎么一回事?你这个做阿哥的是怎么保护弟弟的!”

    这时,家兴的妈妈听到客堂里君兰的妈妈在说话,就下了楼,问出了什么事。一听说君兰被安南巡捕打了,妈妈就问家兴是怎么发生的。家兴还没有来得及回话,君兰的姐姐就领着君兰来到了家兴家里,而且君兰左面的半边脸还肿着呢。这是怎么回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 七 回 年少怀正义华人抗暴

    话说这李家兴看连环画惹的祸消除了、过去了,读书、班级工作一切都归于正常。家兴还特意向丽娟正式道了歉,这三个人又欢欢喜喜地一起上学,相互关心、团结互助。

    可是没过多少天,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君兰被安南巡捕打了耳光,君兰的母亲来问家兴,家兴的母亲也在问这是怎么回事。可君兰却说家兴没有做错什么,虽然自己被安南巡捕打了一记耳光,但他们三个人今天早晨是一起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事情,是一个伟大的英雄行为!

    正说着,陈慧老师和学校里的教导主任也来到家兴家里,说是来表扬和慰问三个学生的。两家人的母亲和姐姐更加弄不懂,被搞糊涂了。过了一会儿,连张荣也提前下班,回到家里,算上隔壁拉车子的阿三也特地到家兴家来表示感谢,已经是满满一屋子的人了。看着家兴妈妈等家人们着急的样子,张荣、阿三和三个孩子就共同讲述了这天早晨发生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这是在1941年中秋节前两天的一个早上,家兴、君兰、丽绢三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正巧张荣也要去上工,于是四个人一路同行。这四个人走到亚尔培路,巨赖达路转角,正要朝南向西拐弯时,只见一辆黄包车正由南向北快速穿过马路。这辆黄包车行至这十字路口的中心,南北方向的绿灯,突然变成了红灯。拉黄包车的人此时车子欲退不成,欲停不能,进退两难,只得继续快速穿过这个十字路口。

    此时,西北角上板红绿灯的安南巡捕,大声叫喊着奔下人行道,窜到马路当中,一把拉住那辆黄包车。

    农历八月秋分季节,清晨已经有些凉丝丝的。马路上的行人都换上了秋装。昨天晚上落了一夜的雨,早上不下了,但天上仍是密布乌云,路上湿湿的。

    家兴等人停下了脚步,凑上前去一看,这个拉黄包车的不是别人,而是隔壁的阿三。阿三只顾同安南巡捕说话,没注意到张荣和家兴他们就站在自己身旁。他把黄包车拉到转弯角停下,坐在车上的一位老妇人和一个小女孩下了车,站到了人行道上。

    由于下雨路滑,长脚阿三拉车子脚底下用不上力,既跑不快,又很费劲。虽然天气已经凉了,但他却已累得汗流浃背。额角上的汗珠往外直冒,淌到眼角,滑落到了嘴边,最后在下巴处汇合,直往下滴到胸前。阿三用衣袖抹去汗水,气喘吁吁地询问这位安南巡捕,说:“巡捕先生,你叫我车子停下来为什么?”

    “你的------穿------红灯!”安南巡捕用很生硬的中国话说着,手还比划着。

    “不对,我没穿红灯!我的黄包车拉到了这十字路口当中时,是你把绿灯突然扳成红灯的。怎么说是我穿红灯!”阿三这时全身正热呼呼得直冒汗,但脑子却很清醒。看着这个安南巡捕那两只像恶狼般的眼睛,想起了他那也是拉黄包车的父亲。两年前他父亲在静安寺的马路上,也是为了什么穿红灯的事,被英租界上的巡捕、(上海人叫做‘红头阿三’)毒打了一顿,回到家里气得大口地吐血,结果不到两个月就死了。他早就听说过,这个法租界上的安南巡捕,比英租界上的‘红头阿三’还要坏上好几倍。今天这个安南巡捕,肯定不会轻易放自己过门的。他想,自己一点没有错,确实是这个安南巡捕做了手脚。他就据理力争,一再为自己辩解。

    张荣在旁边一听就明白了,再说刚才的那一幕他也都看清楚了,确实是这个安南巡捕有意捉弄人,把绿灯突然变成了红灯。

    说起这些安南巡捕、‘红头阿三’,家兴也曾经问起过张荣:“阿荣爷叔,这个租界上为什么有英国人、法国人,还有中国人的巡捕,为啥还要安南人、印度人来当巡捕?”

    “家兴,这就是殖民地的又一个特点。那些英国、法国巡捕,大多是坐坐办公室,最多是在马路上骑着脚踏车,担任到处巡逻的任务。他们不大愿意和中国拉黄包车的这些穷人吵吵闹闹。他们还要显示他们国家的文明、绅士风度。而中国巡捕,大多是山东人,比较讲义气。再说中国人往往会帮助、同情自己国家的这些穷人。洋人对中国巡捕就觉得靠大不住,不会红眉毛、绿眼睛地对付中国穷百姓。于是就推行亚洲人来治理亚洲人的策略。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安南(现在叫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他们就招用印度、安南的老百姓,分别来到中国这些租界里当巡捕。这些人虽然有些也是穷苦老百姓出身,但来到中国后,由于同中国人没有民族认同感,在执行差事时,对付像拉黄包车、小贩等中国穷人,就下得了手。特别是安南巡捕,更加凶狠、蛮不讲理!”今天的事实,就充分证明张荣的说法完全正确!

    家兴也把眼前的事情弄明白了,这阿三穿红灯的事,确实是被冤枉的。决心站出来帮帮阿三,同安南巡捕抗争。但再想起那次在自来水龙头前,阿三那样对待丽绢的事情,就不想帮他。最后再一想,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还是应该帮中国人!于是,家兴对张荣说:“张荣爷叔,我们为阿三打抱不平,为阿三说句公道话。好吗?”

    张荣也觉得家兴的想法与自己不约而同,但张荣也知道以前在自来水龙头上发生的那件事,也了解三个孩子十分看不起阿三。张荣就又问君兰、丽绢说:“我们帮帮阿三,说句公道话,怎么样?”不料这两人竟异口同声地回应说:“完全应该帮助阿三,讨回公道!”这令张荣欣喜万分。

    再看这个安南巡捕,个子矮矮的,要比阿三矮一个多头;皮肤黑黑的,两只眼睛瞪得似铜铃;一嘴牙齿黄里带黑,满脸横肉,一副凶人恶相。他不由阿三分辩曲直是非,先伸手把黄包车上套着白布套的车垫子一把抢到了手里;接着又用手比划着,要阿三把穿在身上的马夹号衣也脱下来交给他;还转到黄包车后面要去拿牌照。但是没想到的是,阿三不但没有脱下马夹号衣交给他,反而把拿在安南巡捕手中的垫子夺了回来。

    见到阿三竟然敢反抗,安南巡捕好似一头被触怒的野兽一样:他立即去关掉了红绿灯,从铁柱子卸下了开关红绿灯的铁扳手;转过身右手举起铁扳手,连连向阿三腰间猛砸过去;接着又抬起右腿,恶狠狠地用皮鞋狠踢阿三小腿;顺手又把阿三刚夺回去的垫子抢了过去。

    这时,十字路口停下脚步来围观的行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一下子围了足足有上百人。一些洋人停下来看看就走了,中国老百姓停下来的大部份没有走。还有十几个黄包车夫,停下车来也要看个究竟。

    有一个四十来岁的黄包车夫,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挤到前面一看,就指着这个安南巡捕,对在场围观的人群高声嚷了起来:“我上个礼拜也是在这里,也是这个安南人,他也是玩这样的把戏,硬说我穿了红灯。剥了我的号衣,拿了我黄包车上的坐垫,还撬了我的牌照。我不但一天生意泡了汤,还白付了车行老板两天的车租。第二天到巡捕房去赎硬牌照时,又罚了我钞票。结果害得我一家老小五口人,连饿了三天肚皮!”这个黄包车夫越说越来气,恨不得能把这个安南巡捕一口给吞下去。

    就此,围观的人们就纷纷地议论开了。都说今天这个黄包车夫没有错,这个安南巡捕实在不讲理,太霸道,存心欺负中国穷人。这时,家兴站了出来,对着那安南巡捕说:“你怎么这样不讲理,这个黄包车夫根本没有错,你为什么还要打人?”

    “你这是存心欺负我们中国老百姓!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不允许你这个安南人逞凶霸道!”君兰也理直气壮地正告这个气势汹汹的法国殖民者的走卒。

    见到两位中国小学生站出来指责不讲理的安南人,围观的人们都拍手叫好。而这位安南巡捕一时却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对付这两个小学生。突然,一个小姑娘窜了上来,一把将安南巡捕手里的垫子给夺了下来,转手交给了阿三。阿三接过垫子定神一看,是丽绢帮他夺回了垫子。再回头一看刚才帮他指责安南巡捕的不是别人,而是家兴、君兰。阿三真是激动无比,这个从来不会落泪的汉子,一时间竟泪如潮涌,差一点要给丽绢,家兴等下跪磕头了。

    而此时醒悟过来的安南巡捕却像发了疯似的,冲上前来,左手揪住丽绢的衣领,举起右手要打丽绢耳光。家兴、君兰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人迅速冲了上去,安南巡捕的左手被家兴死死地揿住了,君兰也拉住了他的右手,两人硬是合力再把揪住丽绢领子的安南巡捕的那只手瓣了开来,救下了丽绢。

    张荣见状也急了,怕孩子们吃亏,他立即上前一步,把三个孩子拉到自己身后。他那高大的身子往矮矮的安南巡捕面前一站,两只大眼睛向安南人一瞪。看着眼前两腿叉开,紧握碗口般的双拳的张荣,这个安南人突然怔住了!呆了片刻,他忽又回过了神,还想转到张荣身后去打小丽绢。

    就在他们处于僵持之际,早上来接安南巡捕班的一个中国巡捕到了。他很快弄清楚了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操着山东口音劝说安南巡捕放了阿三算了。安南巡捕可能也知道,这红绿灯的事情是他自己做了手脚,就有些动摇了,但他再一想还是不肯善罢干休,还想要回面子,于是连连说着:“不行,不行!”一边去抢垫子,并要打丽绢。

    张荣就转而向这位中国巡捕说:“巡捕先生,你帮帮忙,中国人帮帮中国人。这个安南人实在蛮不讲理,无事生非,欺压中国老百姓。”

    “你是什么巡捕,是流氓,流氓!”君兰直指安南巡捕鼻子大声叫喊着。这安南人对“流氓”两字完全听得明白,这下真是暴跳如雷,他挥起右手,重重地打了君兰一记耳光。

    天空突然呼呼地括起了一阵旋风,把已落在地上枯黄的梧桐树叶,吹得满地乱转。雨忽然又下了起来,雨滴打在柏油路面上、打在树叶上,发出“的哒”声响。雨把围观行人身上的衣服都打湿了,但大家没有离去,反而怒吼了起来。

    “这个安南人太不像话了,太坏了,太野蛮了,太不讲理了!”

    “他竟连我们中国小学生也敢打!今天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我们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打,打,打这个安南人,打这条法国人的看家狗!”

    怒吼声一片,接连不断。安南巡捕见势不妙,想开溜,但已来不及了。这时已有五、六个黄包车夫,还有阿三,把安南人团团围住。众人七手八脚把安南巡捕打倒在地,你一拳,我一脚。这个安南巡捕在地上乱叫、乱滚。滚到了路边一个积水的水塘里,滚得浑身泥水。

    “打得好!打得好!”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叫好声。

    张荣掉过头去寻找那个中国巡捕,发现他已离开围观人群,向南奔去。

    不一会儿,人群外围有人喊道:“法国巡捕来了!法国巡捕来了!”骑脚踏车在马路上巡逻的两个法国巡捕,来到了十字路口,只见那个安南巡捕躺在地上,鼻青眼肿,满脸是血,浑身泥水。安南巡捕的那顶圆圆的、白色的硬壳巡捕帽子,被踏扁了滚在一旁。他领子上的巡捕号码,全都被拉扯得散落在地。

    那位操山东口音的巡捕,慢吞吞地也回到了十字路口。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操着比较流利中国话的法国巡捕问中国巡捕。中国巡捕就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这个事情是真的?”

    “是真的。”中国巡捕答道。

    “谁可以来作证?”法国巡捕又问中国巡捕。

    “我作证!我亲眼目睹这位安南巡捕,是在那辆黄包车到十字路口中央时,突然把绿灯变成了红灯。”张荣首先站了出来。

    这时,一位自称自己是某大学教授的五十来岁的男子,也站了出来作证。那位坐黄包车的老妇人和小女孩没有走,也作了证,家兴等三个孩子也都抢着作证。围观的人群都纷纷诉说安南巡捕蛮不讲理,动手打人,连中国的小学生也打。

    两个法国巡捕听完大家的证词、诉说,又细细地察看了这个安南巡捕的狼狈相。还是那个会说中国话的法国巡捕问中国巡捕,说:“那谁打了这个巡捕?”

    中国巡捕看了看四周说:“好多好多人。”

    法国巡捕又问:“是哪几个人?”

    中国巡捕摇摇头,说:“不知道,我没有看得清楚。”

    这时躺在地上的安南人抬起头,吃力地向上看了看,用手指着长脚阿三,说:“是这个人。”

    可另一个黄包车夫说:“不是他,是我!”

    又有一个黄包车夫说:“是我!”

    这时十几个黄包车夫都站了出来,勇敢地承认是自己打了这个安南人。张荣也站了出来,说是他动手打的,是打抱不平!此时围在四周围观的中国路人,包括那位大学教授,近一百多人,呼拉一下都围了上来,纷纷地高声喊了起来:

    “是我打的。”

    “是我打的。”

    人群把这四个巡捕一层又一层地紧紧围在了当中。

    这两个法国巡捕一看这个阵势,可能也知道众怒不可犯,也就很识相地耸耸肩,苦笑着,相互看了看,没说什么,就挤出人群,骑上脚踏车走了,去继续他们的马路巡逻差使。那位中国巡捕把躺在水塘里的安南巡捕搀扶了起来,并从他的手里接过开红绿灯的铁扳手,继续开那红绿灯。

    雨停了,太阳有气无力地慢慢从云层里钻了出来。

    那位安南巡捕拣起帽子和散落在地上的东西,吃力地向南走去。围观的行人,都脸露喜色,纷纷离去。这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又亮了起来。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马路上车辆,行人,又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个非常生动、精彩的故事讲完了。两位学校老师对这个事情了解得更加具体、详细,就称赞张荣是个了不起的上海工人;说这三个小学生主持正义,敢于同欺侮中国穷人的外国巡捕做斗争,是很不容易的,是难得的、爱国的英雄行为!

    家兴、君兰的爸爸、妈妈、姐姐都为此感到很自豪、荣耀!一些邻居也对这三个孩子挑起大拇指赞不绝口!阿三要跪下给张荣和三个孩子磕头,张荣连忙把阿三拉了起来,叫他不必磕头,中国人应该帮助中国人。阿三更加感动,还是深深地向三个孩子鞠躬,然后回家去了。

    到了晚上,丽绢的姑母下工回来了,家兴、君兰将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情汇报了一通。丽绢的姑母徐世芳听后虽然很高兴,但同时又流露出一副非常忧愁的神情。要知这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不幸的事情?且听下回分解。

    第 八 回 中秋倍思亲噩耗传来

    话说对于丽绢初小毕业后到底怎么办?家兴就来找张荣爷叔商量。张荣认为一定要帮助丽绢,起码要让她读到高小毕业。张荣分别做了家兴、君兰的母亲工作,继续资助丽绢上学,张荣自己也出了两块银元,最后终于帮助丽绢如愿以偿的和两位哥哥一起上学读书。这样,三人都到了原先梦想的一所比较理想的学校——恒大小学求学。

    恒大小学是所教会学堂,据说是法国人举办的,它是一所什么大学的附属小学。这所小学和南面的一所天主教堂紧密连在一起,学校校长是天主教堂里派出的一位法国神甫兼任的,副校长、老师都是中国人。

    恒大小学很有气派,也可算是一所贵族学校。学校建筑是钢筋水泥结构五层的教学楼,教学楼南面是一个大操场可以踢足球。现在家兴、君兰、丽绢,都划在五年级乙班,教室在五楼。这个教室西南两面全部是钢窗,显得十分明亮。君兰、丽绢同坐一张课桌,是靠西面窗口第四排。家兴坐在君兰身后,他右面坐的也是一名女生,叫谷锦绣。

    这个五年级乙班是新开设的班级,全班有四十六名学生,大部分是新招进来的,小部分是本校上学期四年级毕业后升上来的,其中包括指定为班级临时负责人王有德、谷锦绣。正因为是个新开设的班级,所以这个班级的班长就临时指定,等一段时间后,看看学生的情况再正式确定,同时还在新招进来的学生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影响这班长人选的确定有两个人,一个是班主任袁方老师,一个是学校教导主任余新愉老师。余老师一眼就相中了李家兴,为这事和班主任袁方老师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事情还真凑巧,给陈慧老师上过英语课的居老师,现在正好在恒大小学教英语,前几天陈慧来看望居老师,顺便也看看家兴等三人。陈慧、居老师就说起家兴等三人在读初小时的一些情况,正好余老师也在一旁。余老师就问陈慧,这个李家兴初小时班长当得怎样?陈慧就说这个李家兴的班长,当得绝对称职,当时是如何配合她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等等。余老师听了很高兴,死然他想要李家兴做班级班长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但还是要对李家兴进行一番实际的考察。

    教导主任余新愉老师也是天主教徒,他不仅负责全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还负责对全校教徒学生的管理。有天早上,余老师把家兴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说:“李家兴同学,这张卡片给你。”

    家兴从余老师手中,接过一张长方形香烟牌子大小的硬卡片,看了看便问:“余老师,给我这张卡片做什么?”

    “你是教友,从礼拜一到礼拜六,每天上学之前,先要到隔壁教堂里望一场弥撒。”余心愉老师眯缝着眼睛,晃着肥胖的脑袋对家兴说:“每天早上你到教堂望弥撒,我就给你卡片上划一条杠,迟到划一个圈,不到第二天划一个叉。记住了,这卡片每个月换一张。不望弥撒的次数超过三分之一,大考成绩再好,也评不上优等生------”

    正在教导处办公室门口等候的君兰、丽绢,见家兴从办公室出来时,一脸不高学的样子,君兰便诧异地问家兴:“出了什么事啦?”

    家兴便把教导主任刚才说的事,给两人叙述了一遍。

    “这是你教友的特别享受,还有什么可以不开心的。”丽绢对家兴笑着说。

    “特别享受,我就是怕我姆妈领我到天主教堂里来望弥撒。在教堂里一跪就是个把钟头,真没劲。”家兴边抬步上楼梯往教室里边走边说着。

    又有一天的中午课间休息时,余老师派校工把家兴又叫到了办公室,还是笑眯眯地对家兴说:“李家兴同学,听音乐老师说你的嗓音很好,很洪亮。教堂唱诗班缺一个人选,我想由你填补上去。怎么样?”

    “我合适吗?”家兴听后问道。

    “我看可以,很合适。你学业好,品行又好。特别是从开学到现在,早上望弥撒天天到,还从没有迟到过一次。像你这样的教友学生我很少见到过------”

    余老师如此器重自己,唱诗班的事家兴就不好意思推辞,就欣然应诺。之后,他按规定时间,认真参加练习。就在家兴参加唱诗班不久,余老师又找家兴,要他在下个礼拜天的一场大型弥撒中做一次“抱蜡”孩童,家兴也高兴地接受了。

    第二个礼拜天的早上,家兴很早来到教堂。在这座教堂附近的马路两旁,停满了轿车和黑色私家两轮包车(就是黄包车)。来望弥撒的教友,有外国人,中国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约有数百人,络绎不绝地走入教堂。家兴进了教堂后,先到祭坛后面的更衣室内,穿上了“抱蜡”孩童的白色长袍,拿好半人高、约六、七公分直径的金属“蜡烛”。

    今天“抱蜡”孩童有十二名,家兴是其中的一名。这十二名孩童排成一路纵队,跟随七名身穿绣着金色图案、白色祭袍、来做弥撒的神甫,从祭坛后面左侧的通道进入祭坛。

    祭坛是白色大理石的,约十米宽,两米多高。祭坛前面有七、八十平方米,长方形的场地。场地左、右、前三面围着约半米高的木栏杆。木栏杆正面蒙着白布。这儿是教友们忏悔后,跪着来领“圣体”的地方。

    据说,今天是一位很有地位、有钱、有声望的教友,出了几百银元,做祭奠父母的弥撒。弥撒主祭是一位地区主教,加上六位中外神甫伴祭。祭坛上,插在高高银色蜡台上的、二十四根粗壮的白蜡烛全部点燃,明亮的烛光闪闪跳跃。主祭的主教神甫面对祭坛,站立中间;左右各三名神甫也面对祭坛站立。十二名“抱蜡”孩童在祭坛前面场地两侧,分两排背靠栏杆,面对面“抱蜡”双膝跪地。

    家兴以往是作为一名教友来这里望弥撒的,像今天这样,作为这场弥撒的“配角”,感到很兴奋、有趣。这场弥撒场面大,奠祭的神甫多,“抱蜡”的孩童多,前来望弥撒的教友多,真是热气腾腾,济济一堂。

    弥撒一开始,先是主祭神甫做祷告仪式,念祭文。同祭的其他六名神甫,一起甩动银白色的香炉。那香炉是球状的,圆圆的,直径有十几公分。香炉顶端有三根长长的、细细的银白色链条。香炉里面装有点燃的檀香香料。这香炉左、右、前、后一甩动,里面燃烧的香料烟雾,徐徐向四外逸出;浓浓的檀香香味,在整个祭坛周围四处飘逸,家兴闻到这香味感到很舒心。

    祷告仪式之后,主祭神甫就顺着楼梯,走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悬在半空的圆形“讲台”讲圣经。讲经结束,教友们领“圣体”开始。大家依次走到祭坛栏杆前面跪下,双手放在栏杆上,将白布翻起把手蒙住,由神甫们逐一向教友们的嘴里,送铜板一样大小、厚薄、雪白的麦面饼,这麦面饼就叫“圣体”。据说这“圣体”是耶稣的血和肉体做成的,只有向神父忏悔,被赦免罪过后的人才可以领用,是教徒的精神粮食。教友们领“圣体”完毕,然后神甫在祭坛上再次朗诵圣经、祭文。在教堂进入大门处的二楼,是个唱圣经的唱台。整个弥撒中间,唱台上唱诗班的二十多名孩童,在神甫祷告念祭文、教友们齐声念诵圣经时,就在指挥的统一指挥和钢琴伴奏下,唱起了一段又一段、法文译音的高亢洪亮的圣经。

    这座教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建筑,十分宏伟,从地面到屋顶有十来米高。所以神甫讲经和唱诗班唱经所发出的声音都非常洪亮。家兴也参加过唱诗班,但与今天在这教堂前面听唱圣经,感觉大不一样,这声音更加洪亮,在整个宽敞的教堂里面久久回荡。这场弥撒的气氛,显得非常庄严而神圣,前后足足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家兴的“抱蜡”任务做得非常认真。家兴的父、母、姐姐也都来望这场弥撒,特别是虔诚的家兴母亲,见到儿子穿着白袍,抱着白烛,一会儿跪下,一会儿起立,一会儿跟随神甫,在祭坛前场地上左右前后来回转动着,心里觉得荣耀非凡,热泪几乎要流出来。

    余老师不仅从一个学生教徒的角度对李家兴进行了考察,其结果使他非常满意;后来又从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因为余老师不仅对全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和教徒同学的管理,而且还是五乙班的国语老师。

    他的教学方法很特殊,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课文的实际理解,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常常进行情景模拟教育。有一次,余老师在上完“卧薪尝胆”的课文后,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情景模拟表演。他就有意要家兴、君兰、丽绢进行表演。

    “李家兴同学,你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涵义理解得怎样?”在情景模拟表演前,余老师首先问家兴。

    “越王勾践虽然在战争中败给了吴王夫差,但是他并不灰心,只是表面和行动上认输,到吴国去给吴王饲养马匹,打扫马粪,麻痹吴王。吴王放他回国后,勾践内心不忘复仇雪恨,‘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兵强马壮后,就发兵打败了吴王夫差。”家兴精辟地回答了余老师的提问。

    “说得好,概括得不错。下面我出情况,李家兴你来做勾践,徐丽娟同学做勾践的夫人,沈君兰同学做范蠡大夫。模拟表演两个场面,一个是饲养马匹,一个是‘卧薪尝胆’。给你们十分钟时间做准备,你们三人可以商议一下。”余老师给家兴几人出了表演的题目。

    这三人走到教室前面,把讲台移往一旁,并拿了值日生用的扫帚、笰箕、黑板刷等物品,三个人在一起嘀咕了一阵。课堂里的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开了,看这三个人怎么模拟表演。

    “好,时间到,表演开始。”余老师发了号令。

    “夫人,拿扫把来。”

    “夫君,要扫把干什么?”

    “来打扫这马粪,打扫这马厩里的马粪。”家兴在说“打扫”两字时,手拿扫帚弯腰扫地,语气非常深沉,说“马粪”两字时,把语音拖得长长的。表演的神情、动作,十分投入、逼真!

    接着就模拟表演第二个场面。

    “夫人,来。”

    “干什么?”

    “给我把榻席撤掉,铺上稻草。范大夫,把苦胆给我挂起来。”

    “夫君,这又是为什么?”

    “我要睡在这铺草上尝尝这苦胆的味道,我要时刻提醒自己。”

    做这个场面,三个人配合得非常默契,而且认真。徐丽娟的动作真的像撤去榻席,铺上稻草;沈君兰用一根线把黑板刷一扣,代替苦胆,手拿着悬吊在家兴头部上方;李家兴就往地上仰面朝天一躺,略微抬起头,用舌尖舔着黑板刷,皱着眉头,觉得这苦胆味道很苦的样子。嘴里并且说着:“莫要忘记会稽的耻辱,会稽的耻辱啊!”

    这两个场面的情景模拟表演完毕,余老师叫三人回到座位上,就开口问大家,说:“同学们,他们三个人表演得怎样?”

    大多数同学都说表演得不错,逼真、形象,看了之后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王有德也举起了手。余心愉看到了,就说:“王有德同学想说什么,好,站起来说说看。”

    “我不是想说刚才三位同学表演得怎样,我是说勾践的报复思想,是不是值得提倡。------”

    王有德的话音未落,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

    “王安生同学,你站起来讲。”

    “我认为勾践该不该复仇,复仇的思想,是不是要提倡,可以讨论。但是我认为勾践的决心和计谋值得后人学习。”

    接着又有几个同学发了言,这场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复仇思想不能提倡,打过来打过去没有个完,并不好;有的说应该提倡,难道列强,日本人来侵略我们国家的仇恨,中国人就不要报了;也有的说要看什么样的仇恨,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最后余老师作了总结发言,说:“三位同学的情景模拟表演很好,我不多讲了。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发言我看也不错,有位同学说得好,复仇的思想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我们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就应该和解,而我们国家受人侵略就应该抵抗,国家受到的耻辱决不能忘记。

    就在家兴等三人情景模拟表演的第二天,也就是家兴等三人到恒大小学读书,正式开学至今已经满两个月的那天,斑级正式选举正副班长。余老师同五乙班班主任袁方老师,对谁来当班级班长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最后两人商定结果是推荐王有德、李家兴、谷锦绣三人给同学们来选择,这三人为候选人。本想是同学们举手选举,后来为了慎重起见,改为无记名投票选举,每个选举人只对三名候选人中的一名候选人投一票。候选人中得票最多的当班长,其次当副班长,最少的落选。选举结果,李家兴20票得票最多,谷锦绣16票得票第二,王有德10票得票最少,落选。选举结束,袁方老师宣布选举结果,课堂内掌声阵阵。

    “你们三人都说几句表表态。”余老师笑嘻嘻地先开了口。

    “我拥护李家兴同学当班长,我一定热情积极配合工作。”谷锦绣先站起来表了态。王有德始终沉默,没有发言。

    “我想还是叫原来临时指定的班长,王有德同学继续担任班长。我就免了吧。”家兴沉思许久,立起身对大家表明自己的态度。

    袁方老师板着面孔没有说什么。最后还是余老师拍板,说:“李家兴同学,你不要推辞了,这是同学们民主选举的结果。”教室里同学们又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天下午,家兴等三人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在丽绢家中三人一起复习当天功课,做家庭作业时,丽绢问:“家兴,今天选举结束,你为什么说自己就免了吧?”

    “今天我当选班长,其实我是很高兴的。”家兴说。

    “那你为什么说免了吧。是客气还是另有原因?”君兰就不解地问道。

    “我们先做功课吧,事情还比较复杂,以后慢慢看吧。”家兴不想多说这件事情。

    “不对,我们现在就要想想清楚,以后有事可以对付。”丽绢放下了手中的铅笔,十分认真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也同意丽绢的想法。”君兰也说。

    家兴见两人很关心自己,思考了一会,就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继续说:“我们三个人能进入恒大小学读书,确实很不容易。就拿丽绢来说,要不是你和我的姆妈,阿荣爷叔的援助,就根本交不起十元大洋的学费,对我来说因为是教友,可以减免些学费,否则我、丽绢根本就走不进这个学校的大门。这里确实是所贵族学校,环境真好,能进来读书是件大好事。但反过来看看,也不一定好。这一个多月来,想必你们两人也已想到了这个问题。尽管大部分学生和我们三人很要好,这次有这么多同学选举我当班长,但在我们班级,像我、丽绢这样的穷学生有几个?”

    “是的,我也在想个这个事情。这个王有德就经常在同学面前吹嘘,他家庭怎样有钱,他父亲又是什么警察局的什么长,怎样有势力。”君兰接着家兴提出的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你们看,这个王有德每天上学、放学,不是轿车,就是包车夫来接送,中午都是娘姨来送饭。”家兴又补充了两句。

    “这事我也早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班主任袁方老师,见到王有德总是笑颜常开。他的成绩在我们班里并不优秀,但袁方老师还是很喜欢他。而袁方老师见到我,我发觉他总是爱理不理。现在他喜欢的王有德当不成班长,偏偏选到我当了班长。今天选举结束,他面孔铁板、冷眼看我。在这种情况下,我这个班长今后怎么当。这难道不值得好好想想吗?不能不深思!”家兴说出了想法。

    “我有几次遇到袁方老师,向他鞠躬,他连头也不抬,眼睛看也不看我一眼。”丽绢说着心中越显不平。“但是不要紧,我看余老师非常器重我们家兴阿哥。”丽绢转而觉得还有可以宽心的余地。

    余老师对李家兴的考察真是非常用心,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既看他读书的用功程度,还看他的聪明、才智,还看他对老师给予的额外差事的负责态度。

    如:教堂里的唱诗班、做“抱蜡”孩童、教堂里望弥撒等,不仅愉快接受而且做起来都非常认真,一丝不苟。

    他听陈慧对家兴等三人的介绍,说都是优秀学生,特别是李家兴读书是个好学生,做班级班长是老师的好帮手,团结、帮助班级里同学是好榜样!

    事实确实就是这样,现在这同来的三人不仅读书勤奋、刻苦,考试成绩好,而且紧密团结,互帮互学,与全班同学的团结也搞得不错。这次选举班级的班长,李家兴的得票数来看,完全可以说明他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同时也证明我余老师的眼力是正确的。

    随着时间的推延,这家兴三个人学习用功、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品行端正,班长也很称职,对班主任袁方老师的教学工作配合得非常默契。从而使袁方老师渐渐地改变了对这三个学生、特别是李家兴的看法和态度。当然他对王有德的喜欢程度并没有改变,因为四年级时他就是王有德、谷锦绣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同王有德、谷锦绣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师生感情。

    余老师却更加喜欢李家兴,时常会把家兴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进行个别谈话。要家兴始终如一的用功读书,还要从小就注意自己的意志锻炼,并且要学会做人,要刻苦勤奋、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要爱国家、对人要宽容、有爱心。人长大后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是什么社会,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必须自幼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要家兴牢记心头,丝毫不能放松!

    再说这家兴、君兰、丽绢,在学校读书用功?(精彩小说推荐:

    ) ( 梦上海 http://www.xshubao22.com/3/345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