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 第 8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金庸再大度,在这件事上,心里肯定是有着不痛快的。

    周兴盛大叫这些人无耻、坑爹、没节cāo、无下限的时候,当时也是一阵发愁,生怕金庸老爷子会突然一通电话打过来然后骂他一顿。

    好在“如果体”事件虽然持续热闹了一段时间,但是金庸老爷子那边却是没有半点动静,周兴盛也就渐渐的放下了心来。

    现在见到金庸老爷子的这张邀请函,不自然的,这段记忆又回到了脑子里,周兴盛也再一次的忐忑了起来,参加聚会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金庸老爷子呢?

    “好了,别笑了,说正经的,到时候你陪我一块去,正好给我壮壮胆。说真的,我真的后悔当初和你讲那番话,弄得我现在都不敢面对金庸老爷子了。”周兴盛正sè道。

    梁香凝止住笑,说道:“好吧,我陪你去就是了,看在我是一个女人的份上,就算金庸老爷子有气也不好发作在你的身上。再说了,金庸老爷子心胸宽广,可不会为了这事就气你,放一百个心吧,我敢打包票。”

    周兴盛白了她一眼,道:“这还用你说?只是身为肇事者,总是有些心虚的嘛!”

    :终于一百万字了,这是一个零突破,非常高兴!节cāo总算还有存留,人品也没有完爆,可喜可贺!

    第十九章新派武侠、接手《明报》?

    “传统的武侠小说,查先生的作品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后辈实在是难以为继。勉强有经典问世,但也逃脱不了查先生作品的樊篱。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就成了唯一的途径,或者加入穿越时空的元素,置身于历史当中,或者将背景世界设置为未来世界,像《星球大战》一样走出地球;也可以加入练功升级这种体系,每一个阶段的修为都分成一个分卷,设置一个最大反派和一个单独的情节,最后全部的分卷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串联起来。我认为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大力解放思想!”在金庸家中举行的聚会中,面对着金庸,周兴盛侃侃而谈。

    武侠小说,在后世没落得不成样子,玄幻、都市、历史这些升级和穿越小说大行其道。

    1988年的现在,虽然武侠小说远没有后世那么式微,但任谁都可以看得出来在一步步的走向没落。金庸、古龙这些大家之后,后起之秀连影子都看不到,只有一个温瑞安名气还算尚可。。。

    周兴盛写了火爆一时的《寻秦记》和之后的《星际仙踪》之后,在小说界的名气也是盛极一时,但极少有人将他视作为武侠小说作者。因为无论是《寻秦记》和《星际仙踪》根本就不算是武侠小说,完全没有一点武侠小说的影子。一个是穿越架空历史,一个是开创了如今小说界新局面的升级打怪仙侠小说。

    说起来,《星际仙踪》这本小说的影响力还在《寻秦记》之上。

    借助《寻秦记》的人气,《星际仙踪》自打刊印之后就取得了火爆的成绩,不知多少人在追着看,尤其是上班一族和学生一族,几乎人手一册。之后,由于是开山鼻祖似的存在,同时在小说界也刮起了一阵旋风。非常之多的人都开始借鉴《星际仙踪》的模式进行创作,进一步的扩大了影响力。

    《寻秦记》的模式也有人借鉴然后创作,但是《星际仙踪》却是以后世的玄幻升级流来写的,很容易借鉴,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创作出一本优秀的小说了。

    “大力解放思想?呵呵呵,你这论调和内地zhèngfǔ现在的论调可是如出一辙啊。”金庸善意的笑了笑,说道。

    周兴盛笑着说道:“大力解放思想,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其实都是有效的,可以说是至理名言了。我就非常赞同这句话。”

    金庸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你说的练功升级这种体系,是不是就像你的《星际仙踪》一样?”

    周兴盛点了点头。

    金庸沉吟了一会,说道:“现在很多人都有过借鉴你这本书,有好创意的不在少数。只是不得要领,甚为可惜。可以的话,你不如就你说的这个练功升级体系做一个总结,然后发表出去?”

    周兴盛一怔,但对于金庸的这个提议却没有想太久。很快就点头答应了,说道:“这事不难!”

    练功升级的体系,不外乎练功升级、打BOSS、换地图这些要点,对于周兴盛来说。总结这个实在没有任何难度。后世看的这类小说多了去了,也有人专门总结过,所以这时一口答应下来是没有半点犹豫。

    金庸欣慰的笑道:“你能有这份心,实在是难得。我们都老了。以后就看你们年轻一辈的了。”

    这时,倪框走了过来,听到这话立即就笑了起来。说道:“什么以后看年轻一辈的?你也不看看你封笔多少年了,一直到现在,不都是年轻人在撑着吗?”

    金庸笑了几声,却没有说话。

    倪框也不生气,转头看向了周兴盛,说道:“我刚才听你说将武侠小说中的背景世界放到未来世界中,这个想法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

    周兴盛一直笑着看两人说话,不好插话,这时见倪框问起了他来,自然乐得奉陪,当下就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了出来:“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从创作《寻秦记》的时候就有了,两者还是有着共通的。我一直在想,未来世界,人类走出地球,以外太空环境的恶劣和宇宙飞行时的困难,对于人类现在的身体来说,根本就承受不了。我自己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利用科技来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是增强人类的体质。前一个不提,后一个的话,不正好可以将传统武侠中的内功给运用上?”

    金庸和倪框两人都听得入了神,皱着眉头思考着他说的话。

    好一会,倪框才叹道:“这个想法真是绝了,这你都想得出来,厉害!”

    周兴盛又道:“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写新派武侠!”

    “新派武侠?”金庸立即来了兴趣,挺直了一直靠着沙发的身体,前倾着。

    内功增强人体素质,在宇宙星际时代传播侠义jīng神,不得不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妙的想法,光是想想也令人热血沸腾。不过,比起周兴盛口中的“新派武侠”来,对于金庸的吸引力还是弱得多。

    周兴盛解说道:“同样是传统武侠,不过我们可以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佛道文化加入其中,奇门遁甲、易经术数、禅定之力,讲究一个道字,一个禅字。譬如一门武学,不是学习一本秘籍苦练就可以,必须要有天赋,能够领悟玄之又玄的道家或者佛家至理,一切唯心。”

    “一切唯心?一切唯心?”金庸喃喃了几声,半响无语。

    “说这些都是虚的,周生,你既然有如此成熟的想法,看来是早有腹稿了,怎么不再写一本出来,也让我们见识见识这个一切唯心?”倪框趁机说道。

    周兴盛顿时就是一阵挠头,半响无语。

    话说,自从《星际仙踪》之后,他就已经不再江湖上混一年多了。无论《明报》的编辑杨巍然如何催促他,甚至死皮赖脸的在他家中蹲了半个月;还是面前的金庸老爷子亲自开口希望他再写一本,他都是无动于衷。

    倒不是有多困难,现在周兴盛要再写一本小说的话,其实只需要提供一个大纲。然后再吩咐下去,根本用不着他动手,也不用死伤多少脑细胞,一本jīng准完善的小说很快就会摆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实在是他不愿意再写,因为写了既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任何影响,他又何必多此一举?

    但这时,倪框趁着他长篇大论说着对武侠小说的想法之时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一直在想事情的金庸也将目光重新放在了他的身上,这就不由得他不慎重考虑了。

    给的面子实在是太大了。倪框是第一次,金庸这是第二次了,再拒绝,总归是件让人不高兴的事情。

    周兴盛也不想驳了两位前辈的好意,所以陷入了纠结当中。

    梁香凝一直坐在他身边笑着品酒,没有说话,这时却暗地里拉了他衣袖一下,同时轻轻的点了点头。

    周兴盛立即就明白了她的想法,这是希望他答应下来。

    周兴盛想了想。其实这事也花不了他太多的时间和jīng力,所以就点头答应了下来,说道:“那好,就再写一本吧。”

    “这就对了嘛。该出手时就出手,来,我们一起干一杯。”倪框爽朗的大笑着,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四人碰了酒杯。周兴盛和倪框是一饮而尽,金庸和梁香凝则只是浅尝辄止。

    稍后,倪框就走了。和其它来宾谈笑风生。

    金庸却是拉着周兴盛走到了一旁,两人说着“悄悄话”。

    金庸首先问了一个问题,说道:“你认为办报纸,首要的经营理念应该是什么?”

    周兴盛被他拉到一旁的时候就有些奇怪了,这时听着这个问题,就更加奇怪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事问这个问题干什么?被问的人还是他这个对经营报纸是一窍不通的人?

    周兴盛想了想,最后回答道:“别人我不知道,但若是我自己要办报纸,第一条理念就是要公正。当然,我说这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毕竟无论经营什么,只要不是zhèngfǔ公营,第一要素毫不例外的应该是利润。”

    金庸脸上有着赞赏的神sè,说道:“你这话说得实诚!”

    对于周兴盛,金庸是比较欣赏的,写作功底说不上好,只能算是一般般,但创意十足,想象力天马行空,是块写作的材料。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其实金庸很想栽培他。只不过周兴盛的发展实在是出乎众人的预料,也出乎了他的预料,居然没有在写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而是去下海经商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迅速的成为了香港的亿万富翁,号称未来香港的领袖人物。

    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如果周兴盛大义凛然的只说公正,他也是会相信的。

    但事实上,周兴盛说了公正,也说了真实想法,私人办报纸,第一要素是赚钱,真真正正的没有丝毫做作和虚伪,可谓实诚。

    私人办报纸,不谈赚钱,大谈特谈公正、公平之类的,纯粹是白痴的行径,脑残无下限。

    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说什么公正公平?

    金庸他自己办《明报》的时候,《明报》差点中途夭折,要不是金庸连载他的武侠小说在《明报》上,早就关门大吉了。

    “你有没有想过接手《明报》?”金庸忽然说道。

    “啊?”周兴盛吃了一惊,连忙说道:“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有考虑过。再者,《明报》不是即将申请上市了吗?”

    金庸笑道:“你现在考虑也不迟啊?经营一份报纸,你不需要有多少这方面的经验,更何况现在的《明报》也已经走入了正轨,你只需要保持你现在的公正心就足够了,其它的事自有下面的管理层去解决。至于《明报》的上市问题,的确有这个打算,而且我相信,如果你肯投资的话,相信上市之时股价一定飞涨。”

    说到最后,金庸却是难得顽皮的朝他眨了眨眼睛。

    周兴盛苦笑,沉吟了一会,说道:“您太高抬我了。”

    “谦虚是种美德。但太过谦虚就成虚伪了。”金庸摆了摆手,再次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周兴盛回答道:“说没有兴趣那是假话,不过兹事体大,得回去好好考虑考虑。”

    说心里话,对于金庸的这个提议,他是非常心动的。虽然有了亚视在手,但是对于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他还是有着非常大渴望的,更别提这份报纸还是金庸手上的《明报》。这是一份在整个亚洲来说都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报纸。有《明报》再说,即便他持着公正之心经营,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还是他。

    他也相信,如果他入主《明报》,《明报》上市的行情将会被更多的人看好。没办法,以他过往的事迹和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达到了一句话就可以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地步,自然能够大大影响到《明报》的上市行情。

    只是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随xìng而为的他了。摊子铺得太大,很容易就发生问题,他现在身上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金庸理解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自然。”

    两人的谈话到此为止。之后的聚会上,直到散去,也没有再单独聊过了。

    总的来说,此次聚会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不仅和众多的知名文人混了个脸熟,rì后也好上门办事,而且也得到了一个可以收购《明报》的机会。周兴盛觉得不虚此行。

    反倒是回去的路上,梁香凝的一句问话让他郁闷了好一会。

    梁香凝问他道:“你真的要写一本新派武侠小说啊?”

    周兴盛顿时无语,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说道:“这还有假,就连小说的名字我都想好了。”

    梁香凝惊讶的看着他:“有没有这么夸张?叫什么名字?”

    “夸张?一点都不夸张,你难道不知道你老公我是个天才吗?”周兴盛笃定道:“名字就叫《大唐双龙传》,讲的是发生在隋末唐初的一个武侠传奇故事。”

    “大唐双龙传?双龙?看来这次你写的还是双主角啊!”梁香凝说道。

    周兴盛笑了笑,故意卖关子没再继续说下去了。

    新派武侠的说法,始于黄易,《大唐双龙传》就是代表作之一。他刚才大谈特谈武侠小说之路,新派武侠自然不能不讲。而讲了之后,倪框一说起让他写一本新派武侠小说,他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唐双龙传》这本小说。传奇、热血、奇幻、暧昧、种马,无可争辩的经典之作。

    前世,对于《大唐双龙传》这本书,周兴盛没有拜读过,他只看过电视剧,在某点上看过同人。他也想去过拜读一番,不过一看居然有几百万字,顿时就失去了兴趣。饶是如此,他依然一度沉迷在《大唐双龙传》的世界里,沉迷在井中月刀法之中,沉迷于破碎虚空的武道当中,沉迷在了赤足妖jīng绾绾身上!

    当然,要完完整整的将《大唐双龙传》给剽窃出来,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周兴盛也只是构思出大致情节和大纲,然后交代给下面的编辑们,让他们来填充血肉。

    至于撞车的问题,周兴盛打听了一下,黄易现在还在文化局上班,当一个隐士开始小说创作还是没影子的事,所以剽窃起来半点心虚都没有,也根本就没有撞车的可能。

    、、、、、、、、、、

    1959年,金庸和中学同学沈宝兴合资创办了《明报》。

    《明报》创刊初期,每rì一张,沈宝兴负责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岳生做助手。但是,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和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走向低俗话,销量一直在千份上下徘徊,亏空眼中。

    《明报》不倒闭,全靠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但其中的艰辛却是无与伦比。

    一直坚持到1960年之后,内地的政治变局给了金庸拯救《明报》的机会,先是大跃进时期的难民cháo,接着文化大革命时期,《明报》都是言论dúlì,坚持报道,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更是逐渐走红,销量rì益高涨,1963年就完全摆脱了财政窘境。也基于此,金庸成为了zìyóu知识分子的偶像,《明报》成为了一份拥有dúlì报格的知识分子报刊,拥有极高的清誉。

    现在的《明报》,已经达到了rì销售量二十万份的程度,是香港销量第一的报纸。

    入主《明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有金庸老爷子的鼎力支持,牵涉到的可是方方面面。

    当然,最重要的得有对于《明报》未来如何发展的完备计划。

    在这一点上,单靠周兴盛一个人是肯定完成不了的,周兴盛也有自知之明,所以很快就召集了公司部分高管共同商议此事。

    也是还没有到互联网时代,否则话,周兴盛现在就想着将《明报》的重心转移到互联网上去,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以及重要一项的建立专营网络小说的某点。

    即便如此,实施电脑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作为计划之一。

    第二十章收购华美达带来的影响

    1988年10月中旬,周兴盛透过旗下财神投资公司大动作不断,先是斥资收购招商银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十的持股;接着又斥巨资26亿港元收购了一家大型的酒店管理集团:华美达,这是一家兴起于美国,拥有四十四年历史,如今在全球辖有825家酒店的世界级酒店管理集团,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酒店特许经营品牌。

    动作之大,周兴盛之富有,世人为之咋舌!

    也在这个时候,财神投资正式浮出水面,为世人所知。

    之前,所有人都只清楚知道周兴盛明面上的身份,亚洲电视台董事长兼执行总裁,至于其它的身份,并不是知道的很详细,顶多知道周兴盛在内地有“周师傅”公司,貌似还是内地方便面第一品牌。

    现在,随着“华美达”这个排名世界第一的酒店特许经营品牌被收购,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亚视和“周师傅”这只是周兴盛旗下的两家子公司罢了,真正的母公司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财神投资。

    财神投资,这个名字气得可真够霸气。

    当然,霸气是霸气,周兴盛现在完全有这个资本,倒是没有人敢说些什么,顶多也就酸溜溜的说些妒忌的言语,无关痛痒。

    亚视、周师傅,加上现在的华美达,乖乖,每一家公司都是叫得上名号的,但却只是财神投资旗下的子公司罢了,几乎所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是一脸的惊叹和佩服,真可谓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是后者的华美达,被收购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没有说具体的收购金额,但看那看华美达的规模也知道收购资金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少说也是几十亿港元来计算。据说。这一次的收购案居然还是周兴盛个人独资。又是一段时间不见,周兴盛的身家越来越丰厚了,之前还是亿万富翁,现在都可以称之为百亿大亨了。

    几十亿的收购案,说收购就收购,还是独资,可以想见,周兴盛的身家肯定已经过百亿了。

    如今的香港,资产过百亿港元的有几个?就算有隐形富豪,但肯定五个手指头数得过来。

    顿时之间。晴天霹雳,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哑口无言!

    除此之外,财神投资浮出水面,旗下的其它子公司也一一被强悍的媒体记者给翻了出来。这一次不比上次,上次还只是个亿万富豪罢了,低调点没人会认真的翻他的老底;但是这一次,百亿富翁,几乎媲美李超人。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随便打个喷嚏,整个香港都为之震动,自然值得刨根问底。

    丽盛传媒广告公司。香港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

    旭升科技,高科技公司,旗下产品vcd在香港及全球热销中,掀起了世界电子视听产品革命性的风暴!

    家盛电子。目前内地最大的代加工电子生产厂商!

    真功夫,香港中式快餐连锁后起之秀!

    大四喜,香港零售界后起之秀!

    万科地产第二大股东!

    永隆银行第二大股东!

    华人置业股东!

    以上这些。是披露了出来的,另有在股市上长期持有股票的一些公司并没有被外人得知。但饶是如此,这些披露之后,几乎所有人都震惊到呆滞了。不论是上班一族还是富豪名流们、亦或是家长里短的大叔大婶们,看着这些报导是全都傻了眼,叹服不已。

    有人以这个问题问起李超人,李超人沉吟了一会,说出了一句令整个香港都为之疯狂的话“周生很厉害,我不如他!”

    于是乎,媒体们一致冠以周兴盛超人之称,说“周超人”!

    当然,李超人还是超人,称呼并没有随着周兴盛成为新的超人而改变。

    对此,周兴盛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周超人?太夸张了点,不过我喜欢。”

    百亿的身家被爆了出去,周兴盛自己也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他发现,随着他手中动用的资金达到了百亿,随着拜访霍英冬之后心态的转变,他已经没有必要再低调下去了,他现在需要的是高调。

    只有高调,让自己的影响力大增,虽然不免为名声所累,但反过来也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所以,他收购招商银行的事情上低调处理了,但收购“华美达”这个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的时候,他做出了收购的决定,并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亮相了。他有种感觉,别看旗下亚视、周师傅、丽盛传媒、万科地产这些公司影响力很大,发展前景也很大,但始终单薄了一点,像是一个看上去壮硕但实际上却是体虚的男子。

    华美达酒店,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旗下825家酒店,员工数以十万计,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有力量,一听就知道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

    收购华美达,一方面是弥补“真功夫”目前的不足,力图将“真功夫”打造成低、中、高全方面覆盖的饮食集团;另一方面也是增强壮大财神投资的实力,将触角真正的伸向世界。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从财神投资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可见一斑。

    许多亚洲、欧洲甚至美洲等地的投资公司或者实体公司,开始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投资公司和跨国企业。在这一点上,周兴盛没有乾纲独断,而是尽量倾听着下属的意见,在投资部主管霍希妍的主持下,也和不少的投资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和一些跨国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除此之外,最大的影响力还是体现在了香港。

    在香港,超级富豪诸如李超人、李兆基、郑玉彤、包玉纲、以及刚刚去世不久的周昔年、冯金喜等人,各自的主业不是地产就是银行、珠宝、船业以及酒店业这些。如果不是在这些方面有着实体公司,和这些超级富豪打交道只能是出资金,在股市上玩玩数字游戏,并不能真正的融入这个圈子。

    周兴盛的情况就是如此。旗下产业不是饮食就是电子、传媒这些,还真没多少可以和这些超级富豪打交道的地方,所以一直有着格格不入的感觉。即便他在股市上呼风唤雨,为世人所倾倒,但总体上却还是被排斥在外,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大亨。

    直到“华美达”被他收购,他顺势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酒店大亨,他很快就感觉到了不同。

    李超人、郑玉彤、李兆基之流,似乎已经接纳他成为他们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玩高尔夫、喝酒、玩牌的时候,有时候都来叫上他一起去。感情热络的很,似乎成了忘年交,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周兴盛谈不上受宠若惊,但也欣然前往,心下颇为振奋。

    在和这些大佬联络感情期间,生意上的事自然没有落下。相反的是,随着他的人脉关系日渐宽广深厚,旗下财神投资迎来了一阵投资高峰,生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宽。不仅和一干超级富豪达成了合作协议,诸如以“华美达酒店”和郑玉彤旗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股权互换协议,以“和兴置业”下“和兴基建”的名义和李超人、霍英冬旗下的“长江基建”、“立信置业”签署了共同投资内地基建项目的合作协议等等。

    和兴基建,专注于基建项目的投资。

    和兴置业。是财神投资之下又一个开设在英属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是独立全资子公司。

    设这样一个公司,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整顿财神投资旗下散乱的有关地产业务的公司。譬如万科地产、华人置业,或许以后还会有新的公司加入。如此一来,直接由财神投资管辖。难免精力分散,得不偿失,所以将这些集中起来,统一由一个公司来管理,这就有效率多了。

    就像“周师傅控股”一样,主管“周师傅方便面”和“周师傅饮品”这两个公司,财神投资高高在上。

    这种管理模式,金字塔型,最适宜管理日益庞大并且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

    最上面自然是“财神投资”,之下就是“周师傅控股”、“和兴置业”、“真功夫”这些控股公司,然后才是“周师傅方便面”、“万科地产”、“和兴基建”、“华美达酒店”这些公司。从此之后,财神投资不再直管下面公司的具体经营,而是调控中间的控股公司。

    就好比一个国家,中央、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这样下来,一级管一级,不再设什么直辖市之类的。

    难免的,周兴盛再一次的对财神投资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

    持续到十一月初,一切安排就绪,公司的具体规划终于形成。

    财神投资之下,以前的诸多子公司按照各自行业划分,统一集中管理,分别成立“周师傅控股”、“真功夫饮食集团”、“旭升科技集团”、“和兴置业集团”以及“凤凰传媒集团”这五家集团公司。

    “周师傅控股公司”下辖“周师傅方便面”、“周师傅饮品”。

    “真功夫饮食集团”下辖“华美达酒店”、“真功夫快餐连锁”、“周记茶餐厅连锁”。

    “旭升科技”下辖“旭升电器”、“家盛电子”、以及新成立的“旭升电脑”、“旭升软件”这些目前还是空壳的公司。“旭升电器”的成立是专营vcd、dvd以及之后的彩电、空调这些家用电器,周兴盛已经有了全部的计划。

    “和兴置业”下辖“万科地产”、“华人置业”、“和兴基建”。

    “凤凰传媒”下辖“丽盛传媒广告公司”、“亚洲电视台”、以及和金庸正在商谈收购的《明报》。

    或许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凤凰传媒旗下还将增加一大批网络公司,譬如新浪、百度、搜狐、甚至于某点。

    对于“凤凰传媒”,周兴盛可是给予了厚望的。

    至于“凤凰传媒”这个名字起的,也是周兴盛的恶趣味来了,照搬了之后的凤凰卫视。

    当然,随着事情的发展,再加上周兴盛不断膨胀的野心。在未来,肯定还会成立更多的公司以及控股公司,以实现插手其它行业,大肆发展自身的目的。不过在目前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周兴盛为此都忙得脚跟不着地。

    最大的一个问题,缺人!

    公司不断的增加,总裁、总经理、经理、甚至是部门主管、普通职员这些都缺,其中不乏有公司缺人缺到了无法运转的地步,不得不先当一个空架子在那里放着。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到财神投资的底蕴是多么的单薄。

    要换做是李超人、郑玉彤、包玉纲等人他们旗下的公司,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根本就不愁管理班子的问题。即便一时之间难以有这么多的人手,但一切还是能够正常运转的,根本发生新增公司不能运转的问题。

    而这,也是周兴盛为什么近来喜欢收购的原因。

    实在是底蕴不足,不得不收购成熟的公司来增强底蕴。

    前面引入日本三洋食品,现在收购华美达,都是周兴盛策略大调整的产物。换做是以前。他非得全部自己投资从头开始做起不可,就好比“旭生科技”、“丽盛传媒”这些。放到现在,肯定是先收购一家规模中等的公司,直接跨过创业初期。进入到跳跃似的发展,省下的时间都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产业多了,公司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周兴盛又不会分身术,忙得那叫一个焦头烂额。

    不过还好。当老板久了,处理起公司的问题来也逐渐得心应手,倒也没有到手忙脚乱的地步。

    谁重谁轻,哪个先处理,哪个后处理,周兴盛也都分得清楚。

    其它的产业先不提,很容易就能够搞掂。

    唯有“和兴置业”下的“和兴基建”很难搞,倒不是技术、管理班子、关系网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主要的实施者还是“长江基建”和“立信置业”,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在内地方面的关系,他们都能够搞定。“和兴基建”还是草创阶段,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投资方而已。

    真正困难的,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基建项目,向来就是吃金大户,不是资本极其雄厚的大公司,根本就不敢去运作。

    基建,顾名思义,也就是基础建设,公路、铁路、码头、飞机场这些。当然,在内地的基建项目,一般都是公路建设和码头建设了,乡村公路、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各地出海口或江岸码头;铁路和飞机场是不用太多想了,是不太可能向市场开放的。也许有特殊情况,但极少,基本上都是国家建设。

    在这个方面,内地由于积贫积弱上百年,加上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别说完成联通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了,就算是大致的建设,勉强能够形成及格的交通体系,倾国家之力没有个上百年也是完不成的。在后世,即便是开放了三十多年,完善的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依然遥遥无期,很多地方公路都还没有通,还在走崎岖的山路。

    所以,引入外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了必须的途径。

    随便一条公路,水泥路也好,柏油路也好,在香港这些地方自然是没有多长,但在内地,那叫一个长啊,至少十数公里,动辄就是数千万、过亿、甚至数十亿人民币的都不在少数。以周兴盛现在的身家,就算全部拿出来投资也建不了多少里的公路,更别提还只是出一部分的资金。

    自然而然的,在基建项目上,周兴盛只能采取保守的策略,走一步看一步。

    在香港,李超人、包玉纲、霍英冬、方闰华这些商界大亨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内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很有赚头,另一方面就是在向内地政府示好了。

    周兴盛决定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其实也是抱了和他们同样的心思,赚钱的同时示好内地。

    这个决定,是霍英冬等人邀请他一起打牌的时候,见过新华香港分社以及香港招商局的主要负责人之后突然有的。

    新华香港分社,明面上只是个互通有无的联络站,但是个人都知道它兼具着情报站的作用。这一任的社长是许家囤,曾经的苏省书记。至于香港招商局,别看挂了个香港的牌子,其实是正儿八经的内地政府的事业单位,由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驻港招商局演变而来,中国成立后,招商局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和招商引资。

    改革开放后,招商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不仅影响力遍及亚洲,更是外资进入内地的一个渠道。

    1978年,招商局做了一件足以影响历史的大事,独自开发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对外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说起来,周兴盛现在和招商局也算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周兴盛入股的招商银行其实就是招商局牵头创办的。其中,招商局常务副董事袁更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香港四大央企!

    对于政府的动作,绝大部分的国人都只能见到明面上的,见不到背地里的。这除了和国人本身的见识有关之外,更多也是政府动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讲究的是低调,行使的是润物细无声。

    在香港,政府其实在改革开放前后都拥有国企。

    不说设立,说拥有,是有些国企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属于政府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直接接管了过来而已。

    最大也最知名的四家国企,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香港招商局,这家成立于晚晴洋务运动时期的国企;然后不分顺序依次是中国光大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中国华润集团。

    四家国企,光大集团和华润集团最为国人所熟知,港中旅集团次之,香港招商局排末尾。

    光大集团,一听这个名字就耳熟的很,没错,其实就是后来那个不断在电视上有着广告的光大,光大证券、光大银行这些。另外,还有上、海那个光大会展中心。周兴盛前世就去过这个会展中心,虽然也不怎么样,但在上、海来说也是个知名的地点了。

    华润集团,华润置地、华润电力这些就不说了,单说一个华润万家,就足以让国人对它印象深刻,是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零售超市集团。还有一个华润怡宝,水业中的一个大牌子,同样是属于华润的。

    周兴盛有时候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提起大型超市这些,国人就说中国不行?

    坑爹啊,华润难道就不是中国企业了?华润还是副部级的央企呢!

    所以,有的时候看待问题还是得眼光放远一点,别一听央企、国企这些,就说这不行、那不行的,印象坏到极点。然后说着需要改革、需要有外来资本参与竞争之类的。其实,有些央企还是很不错的,不等不靠,也不靠垄断,不也照样发展成了世界五百强?华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些,只要管理层得当,国有企业的发展还是很有优势的。

    港中旅集团,带着一个“旅”字,一听再一看,很容易就明白。这是一家主要以旅游业为主业的央企。当然,和其它大型的公司一样,发展壮大了之后,往往什么行业都想掺和上一脚,所以到最后,房地产、钢铁、物流贸易这些也成为了港中旅旗下的主要业务。

    香港招商局,这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期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清政府设立招商局,同治皇帝批准。1872年,招商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也是洋务运动硕果仅存的产物,更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

    后世。周兴盛是没有听过这家企业的,但在这一世,参与了内地的投资之后,他就不得不了解这家企业了。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得和这家企业打交道,还真绕不开。早前去内地投资创办周师傅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招商局才办成的。

    有关招商局的资料。厚厚的一垒,有膝盖高,光是目录就成了一本书。

    当秘书将目录给他,指着一垒高的资料让他看时,他的表情和星爷在《鹿鼎记》里的表情如出一辙,太坑爹了。

    而看完资料后,周兴盛再数了数招商局的壮举,只说了一个字:“靠!”

    开辟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治平厂矿公司;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第一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第一条电话线、第一条铁路等等等等。

    而在新中国接手之后,1979年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1987年,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也就是今年,又倡导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

    看看,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创办的企业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企业,汉治平、开平矿务局、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等等等。如果不是明确知道,很难想象招商局居然是这样的风光,这般的大能耐,堪称传奇。就算后世的一些大型跨国集团,相比起招商局来,那都是渣渣,不在一个档次上。

    对此,周兴盛还能说什么?只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膜拜中!

    四家企业里,三家企业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只有光大集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创办的,时间是1983年5月。国务院国发198389号文批复光大集团章程明确:光大集团是直属国务院的部级公司。在规格上,比招商局还要高半个位阶,招商局还只是副部级而已。

    目前,周兴盛和四家企业都打过交道。

    谈不上和哪一家企业的联系最深,因为联系都很深。

    和招商局的联系,这个是必然的,港商进入内地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加上周兴盛如今大举进入地产基建行业,和招商局的联系就更深了,先后在内地的多个基建项目上和招商局有过合作。一个是成渝高速公路,一个是沪杭甬高速公路,目前还没有开工,尚处于论证阶段,不过合作方案已经基本达成。

    沪杭甬高速公路,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哪里的高速路段,最终方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整条路将会途径四个市,全长将近两百五十公里,是名符其实的浙省第一路。

    成渝高速公路,这个的名气就更大了,国人多半都知道?(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香港做大亨 http://www.xshubao22.com/3/363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