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 第 8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名符其实的浙省第一路。

    成渝高速公路,这个的名气就更大了,国人多半都知道这条路,这是川省第一条高速公路,连接成、内、重三大工业城市,途径14个县市区,是国家“八五”重点公路工程,预期将于1990年开工建设。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兴盛为什么要在基建项目方面实施保守策略了,动辄就是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造价就不说了,光是时间就要好几年,拖动资金的压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和光大集团的联系,不是光大银行、光大证券这些,这些都还没影子呢。现在和光大集团的联系,也是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光大集团的主业就是金融与投资管理,双方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周兴盛迫切需要引入成熟的管理体系。

    换做是一般私人的投资公司,和光大集团这样的大型央企打交道,铁定是处于弱势地位。

    不过周兴盛不同,先后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都是大赚特赚,赚成了一个百亿富翁,就投资这一点上,光大集团就没有半点优势可言,反而处于绝对的劣势。也就只有在公司的管理体系方面,光大集团占尽了优势。

    和港中旅集团的联系。得从去年周兴盛和邹文淮两人商谈在内地建影视基地开始。

    当时,两人商谈的是无息三国影视基地的问题,周兴盛还派人专人去和央视洽谈。只是由于各种问题一直拖着,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才有了确切的消息。之后。周兴盛和央视以及邹文淮三方达成了共识,共同投资建设无息影视基地。

    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集团来说,影视基地这样优质的旅游资源当然不容错过。

    所以,在得知了周兴盛他们开建无锡影视基地的消息后。港中旅集团立即行动了起来,强烈要求掺和上一脚。周兴盛、邹文淮以及央视,三者都考虑到了港中旅的优势。所以很快就答应了。于是乎,四方面凑成了一桌麻将,边打牌边商谈,周兴盛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和港中旅集团成了合作伙伴。

    至于华润集团,这家前身是1938年就成立的“联合行”,就更是周兴盛不得不打交道的企业了,必要性必须性甚至要超过招商局。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自1952年起,华润一直就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内地的任何产品包括香港最需要的粮食、水、水果、蔬菜这些,全部都是通过华润走出内地的,进入香港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当然,香港是内地的首要供应地。

    翻看历史,再看看香港的地理位置,其实根本不足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因为要水没水,要地没地,要粮食没粮食,极其短缺。历史上,香港多次发生水荒,一度窘迫不已。若不是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国际政治的变更,导致内地不得不以香港作为联通世界的桥头堡,香港也不会获得后来的大发展,就更别提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了。

    虽然近年来由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华润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性都急剧下降,但在贸易往来上,华润还是最主要的渠道。

    周兴盛旗下,周师傅的方便面要卖到香港来,华润是绕不开的。

    如今的“周师傅方便面”是内地方便面第一品牌,成功的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走出内地,进军香港、台、湾、其它亚洲各国和地区就成了必然。总是呆在内地闷头发展,没志气,公司也会暮气沉沉,不利于发展。

    大四喜要想做大做强,华润同样也是绕不开的,没有华润的食品供应,超市不成超市。就算勉强从别的国家和地区调来,但也没有了价格上的优势,不足以和其它超市竞争,最后铁定得倒闭。

    当然,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尴尬的说一下,华润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大超市连锁,其实也是沾了这一点的光,靠的同样是垄断。可以想象,如果华润不是垄断了内地在港澳和东南亚的进出口贸易,它也不肯能有后世那样的发展。

    、、、、、、、、、、、、、、

    在香港的国有企业,除了以上这四家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大型的国企,像广、州市政府成立的越秀集团。只是在规模上以及效应上,都比不得以上四家公司,所以就合作来看,目前还比较少,周兴盛对此并不强求。

    不得不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在不知不觉间。周兴盛的合作伙伴是越来越多,利益关系网也铺得深远宽广。

    在1988年年底的公司年度会议上,回顾财神投资公司现在的规模,再深想一下其中牵连到的利益关系网,周兴盛自己都有了明悟,他已经是香港乃至亚洲为数不多的顶级商业大亨之一了。

    这一年,相比起87年,财神投资的发展越发的迅速,成绩也是斐然。

    明面上的,隐形的。尤其是后者,虽然很难直观体现,但成绩确实最大,周兴盛也最为看重。

    隐形的,包括公司的管理体系以及人才体系。

    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控股公司,整合了旗下资源,引入了多家实力雄厚公司的管理体系,包括三洋食品、新世界发展、招商局、光大集团这些大型的集团化公司。

    而在人才方面,除了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之外。旗下各个控股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都在招聘市场上常年招聘,或是现用,或是储备。除此之外,也和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学院校达成了定向培训的合作。公司负责出资,校方负责为公司培养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委培”。

    委培,委托培训。

    大学生入学前就和公司签订协议。公司负责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毕业后,学生必须为公司工作多少年或者为公司创造多少利益。

    其实。对于人才的缺口,周兴盛很想自己创办一个专门的学校,就像李超人创办的长江商学院一样,完全的企业学校。只是现在,他铺的摊子已经足够大了,甚至大到了根本顾不过来的地步,所以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年度会议顺利完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后一段时间,至少这两三年间,他是不能够再像今年一样大肆投资了。

    他现在需要的,也是财神投资需要的,是稳定!

    稳定下来,然后沉淀下来,夯实基础,苦练内功,这才是今后两三年内财神投资应该做的。

    认真想想,今年一年之内,先是收购了百分之十的招商银行股票,接着斥资26亿港元收购华美达,然后投资无锡影视基地、沪杭甬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全都是大花钱的项目。再加上其它一些小型的实业投资以及股市上不断的吸纳优质股票,预计总投资金额将达到惊人的五十亿港币!

    疯狂的投资,疯狂的老板,这是所有财神投资旗下与会高管们的心思。

    百亿的身家,光是投资就花去了五十亿港币,另外旗下公司的经营费用以及保维稳的保证金,零零散散,周兴盛无语的发现,他实在是太能花钱了,居然不能够再进行什么大的投资计划了,否则就容易发生事故。

    崩盘是不肯能,但令他焦头烂额的麻烦还是会有的。

    周兴盛不得不按耐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沉下去,开始低调的做事。

    于是乎,在所有人的不经意间,周兴盛开始减少了曝光的几率,也没有了大出风头的事情震撼爆出。似乎过了一个年,周兴盛就急流勇退了一样,变得行踪神秘,只偶尔出现在一些财经杂志上,就像李超人、郑玉彤、霍英冬等人。

    转身,不是华丽丽的,有的只是自然而然。

    周兴盛开始隐身在了幕后,有一点不适应,但很快就适应了,毕竟在因为收购亚视而不得不走出前台之前,他同样是隐身在幕后的。

    情况自然有所不同。

    之前,公司都没有发展起来,还处在赚第一桶金的时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人物,自然是隐身幕后的。

    现在,公司基本完善,该投资的都投资了,只等巩固下去,到了没有必要抛头露面的时候,这才隐身幕后的。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周兴盛的心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财神投资的总裁位置还是周兴盛自己兼任,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前期,周兴盛想过聘请高级经理人来打理,只是后来没有合适的人选,再加上这个总裁之位其实也很简单,周兴盛自己也在香港大学学习mba,所以干脆就自己干到底了。

    李超人也不是专业的经理人,但谁能否认他的管理水平?

    不外乎活到老学到老而已!

    周兴盛就不相信了,有着后世的眼光,加上财神投资这个平台,再加上一直学习下去,他还成为不了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了?

    至于说总裁之位很简单,并不是真的简单,而是财神投资是最顶端的股权所有公司,旗下各个控股公司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管理层,并不需要周兴盛插手。周兴盛要做的只是听听各个控股公司的报告,然后凭借着对于未来的认识加以分析,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方面,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深切体会的他,根本不愁下面的人会误导欺骗他,更加不惧他自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此一来,把握住了大方向,再做好安全监督,抓好人事以及财政大权,一切就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第二十二章《时代》封面人物

    《时代》杂志,相信只要是个受过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是知道,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周兴盛自然听过,只是没成想,他正准备从此隐身幕后,做一个低调的资本大鳄的时候,《时代》居然派了人来联系他,打算给他做一期专访,成为1989年第二期的封面人物。

    1923年,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了一份周刊,名字叫做《事实》,但很快就改了名字,改成了后来的《时代》,宗旨就是要使忙人都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时代》周刊开辟了多种栏目,经济、教育、法律、批评、体育、宗教、人物,甚至是读者来信和书评这些,也是是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道事实,打破报纸、广告对新闻垄断的大众期刊。

    发展到1988,即将步入1989年的现在,《时代》周刊已经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史库”之称已然闻名遐迩。

    能被《时代》专访,无疑是对某个人的肯定,叙说着某个人的成就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所以在接到邀请之后,周兴盛是欣然前往,乐意之至。

    周刊性质的《时代》,尽管甄别的要求极其的严格,但能够登上封面的人物还是多如繁星。当然,要么是感动世界的人物或者事件,要么就是富豪名流、高官政要这些。周兴盛这一次能够被选上,也是因为这一两年间他创造的太多奇迹,足迹遍及全球,影响力非同一般,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了。

    做专业的采访,高端访问,极少有性别的对待。

    就好比后世《央视》的高端访问,采访的都是各国领导人或者世界的超级富豪们。全都是男性,但也没有刻意的安排一个女主持人。

    这一次《时代》的专访,也是没有这方面的区别对待。

    周兴盛的意愿当然是能够安排一个知性的东方美女,再不济也得金发大洋马过来采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但等到了来人一看,得,居然是个上了年纪的男老外,周兴盛心下就有了一些小失落。

    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事罢了。周兴盛还是很快就调整了心情。

    采访而已,又不是相亲,来人是谁,是男是女,没必要关心。

    采访的过程也很简单,就是问一些问题,然后周兴盛回答。敏感的问题,事先就已经沟通过了,所以并不会出现在专访现场。问题大多围绕着周兴盛的发迹路线而来。然后问问周兴盛当时的心情、想法,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之类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这也是《时代》大牌,周兴盛同样大牌的缘故了。双方站在同一个水平上,没有谁高一等,谁低一等的,所以平等交谈。

    若是一方势弱。譬如采访周兴盛的只是某个地方小报,某个小记者,周兴盛或许根本不会鸟他。那些个小报小记者们或许就会问一些出格敏感的问题。

    “当时您为什么会想到写小说来赚第一桶金呢?”男老外问着问题,手上也拿出了一本精装版的《寻秦记》,笑着说道:“听说这本小说的销售非常好,或许,如果周先生您不经商,而是专心写小说的话,周先生现在应该是一名大作家了,就像香港的金庸先生一样。”

    周兴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这老外准备工作做到了这种地步,还亲自找来了一本精装版的《寻秦记》,这不得不让他佩服。

    不过,周兴盛也没多想,很快就回答道:“我并不避讳我之前的经历,没有高学历,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更没有赏识我的贵人。当然,以我当时的条件而言,也不值得有赏识我的贵人,因为我那时是一无是处。在那种情况下,我想到的就一个问题,我看了那么多小说,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小说致富,就像金庸前辈一样?就这样,《寻秦记》诞生了,然后在我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这本小说的销售成绩居然非常好。可以说,我的这第一桶金,是逼不得已,也是我的幸运。”

    旁边,翻译噼里啪啦的说着英文,他说一句,翻译就翻译一句,没有丝毫的停顿,英语之流利,如果周兴盛不是知道这人是个香港人,还真以为是个洋鬼子呢。

    “八级了有木有?”周兴盛暗暗叹息,他想到自己,前世考个四级都奋斗了八年,真是货比货得仍,人比人得死。

    男老外刷刷刷的在笔记本上记者,一边点头,一边很快又问道:“第一桶金之后,周先生您很快就拿着这笔钱投入了外汇市场,当时您是以什么来预测美元汇兑日元会下跌呢?您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想过,如果美元不会下跌,您不仅不会赚到钱,反而会负担巨额债务?”

    周兴盛一摊双手,耸了耸肩:“谁知道呢?我只知道中国的一句古语,日盈则亏,日本的经济膨胀得太热了,该降降温了。当然,我现在可以从容的说着这话,其实当时我也是赌一次的想法,我并不能百分百确信美元真的会对日元下跌。我想着,反正我年轻,就算这一次疯狂的行动导致我负担上巨额的债务,但我相信,我一定能够重新崛起的,因为我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

    “不得不说,周先生您的想法实在是太赞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谢谢!”

    “在那之后,周先生您没有投资实业,而是投资电影行业,以您自身的才华编写剧本,再加上自己的投资。当时的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信心,您编写的剧本拍出来后一定能够大卖呢?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了,您编剧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大卖的,最近的影片《先知》更是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票房高达四亿多美金。哦,说到这,我不得不说一句,周先生,您真是太厉害了。”

    “谢谢!其实这些。也是熟能生巧而已,再加上我本身就混迹于市井,更懂得消费者们喜欢看什么电影。你也知道,我写小说很厉害,这说明我的思维发散能力很棒,很有想象力。”

    、、、、、、、、、、

    “对于周先生您现在的个人资产,外界传闻有着超过十亿美金,完全可以名列世界富豪榜前排,在香港甚至能够排到第一,成为华人首富。冒昧的问一下,这个传闻是真的吗?当然,周先生您也可以不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从发迹开始,一直问到之前收购华美达连锁酒店,也问了一些生活琐事,末了,男老外最后两眼发亮的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对于财富,除非是圣人。否则只要是个男人,就没有不感兴趣的,绝大部分都是一听到财富就热血沸腾,血脉喷张的。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周兴盛很理解,但理解归理解,这个问题他还是不准备回答的。

    说实话,周兴盛也不知道他现在的身家有多少。除了银行账面上的那将近五十个亿的资金。其它的,不是虚拟数字的股票,就是动产不动产加一块的实体公司。很大一部分都是无形的资产。非要统计的话,周兴盛暗地里也认真统计了一次,除去无形的资产,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及实体公司、别墅、轿车通通现金化,还别说,他的身家还真超过了十亿美金。

    十亿美金,1988年的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多少人有这么多的身家。

    如果这个事实爆料出去,铁定是震撼整个世界。

    想想看,别人是几十年、几百年的积累,这才有了十亿美金的身家。但周兴盛呢?

    从85年开始,满打满算也才四年不到的时间。

    不到四年=十亿美金?

    这个算术题,哪怕他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苏联总书记、中国主席,一样会被吓一跳。

    至于个人资产排名香港第一,是华人首富,这个周兴盛也有过听闻,但根本就不信。十亿美金的个人资产,看上去相当之多,但怎么可能是华人首富?不说其他人,就说一个李超人,个人资产就要超过他,更别说这个时候的李超人还不是华人首富,还有华人比李超人更富有。

    所以就传闻来说,真正要注意的只有超过十亿美金的个人资产这事。

    周兴盛倒不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他真正怕的是全部的底牌都暴露了出去,这就危险了。

    底牌都被人知道了,一个不好,很容易就会被人踩在脚底下。

    所以周兴盛只是淡淡的一笑,回答道:“你也说了这是传闻了,自然不是真的。”

    男老外明显有着不信和失落,但最后也只能按耐住那颗躁动的心,悻悻然的结束了此次的专访。

    一个礼拜过去,《时代》周刊1989年开年封面出来了,是一年一度的年度风云人物。

    从1927年开始,每年年底,《时代》周刊就会评选出年度风云人物,择出其中最具影响力之人。当然,虽然号称是“年度风云人物”,其实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团体、机器、地域、甚至是一个创意。

    周兴盛没有自大的他能够成为1988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他也只是因为自己即将登上封面杂志,所以这才特意开始关注《时代》周刊而已。1988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的,不是个人,也不是团体,而是地球,标题是“濒危的地球”,号称“年度风云星”!

    对此,除了感慨之外,周兴盛有的只是满腹的“槽”要吐。

    一边大肆宣扬地球濒危,但是另一边却在不断地破坏地球,人类啊,真是伪善到了极点。

    这就和后世那些个动不动就说某某某杀狗杀猫杀牛来吃很残忍的人一个样,宰杀动物来吃,天经地义,这是大自然肉弱强食的法则。说什么残忍?有本事你别吃肉,错了,不是别吃肉,干脆连饭也不要吃,蔬菜也不要吃,水也不要喝算了。稻谷和蔬菜也是有生命的。杀了它们来吃也很残忍;水里面那么多微生物,吃了也是很残忍的,所以成天喝西北风得了。

    啊,喝西北风也不行,因为西北风里面还有微生物呢!

    这样的事情,很闹心,所以一看这个封面,周兴盛是半点心情都没有了。

    论对地球的破坏,世界上哪个国家有美国那么厉害?

    偏偏还要扮成一副救世主的模样在国际上指手画脚,见了都觉得恶心。

    周兴盛原本还期待着看看《时代》封面上自己的招聘。这会也没有了心情。

    这种感觉,很莫名其妙,周兴盛自己有时也觉得奇怪,他甚至怀疑是不是他也到了每个男人都会有的那段时期?

    1989年1月9号,星期一。

    周兴盛的照片如期的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华商!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有几种方式,一种是亚洲版,总部在香港,一种是美国版。总部在纽约。相比之下,华人要登上美国版封面,比登上亚洲版封面困难得多。极少有华人能够登上美国版的封面,在后世。说起某某某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就以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其实绝大部分都是登上的亚洲版封面,像娱乐圈众明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情况就是如此。

    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美国版封面的华人是吴佩孚。教科书里宣传的民**阀,是个反革命分子。

    之后,登上封面美国版封面的华人。基本上都是政治人物,而且还都是处于最高端的政治人物。

    一直到1989年的现在,除了1984年有一期是刊登了中国的一个普通人之外,其它的人要么是蒋某人,要么就是毛某人、周总理、邓设计师、第一夫人这些人。其它的华人,就算生意做得再大,钱再多,譬如李超人、包船王之流,也没有这个机会。

    周兴盛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当然,他也有着不小的疑惑。

    不过,在看到封面上的标题“年轻的亿万富豪”之后,他的这一丝疑惑就消失了。

    不论是哪国人,都非常崇拜强者。

    在现代这个社会,强者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最突出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权”,一种是“钱”。

    尤其是后者,拥有数以亿计金钱的人,往往都被人认为是强者而家一丝崇拜。

    而当一个人,年纪才二十二岁,但却白手起家,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挣得数亿美金的身家,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全世界绝大部分人的偶像!

    这样的例子,全世界都罕见。

    尤其是像周兴盛这样的情况,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即便是被世人疯狂崇拜的比尔盖子,那也是有着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而且成功的时候也已经老大不小了,至少比周兴盛要大得多。

    话说,世人都说比尔盖子是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典范,但又有谁注意到了,比尔盖子的母亲是ibm这个蓝色巨人的高级工程师,家庭条件无论是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来说都是极其的优渥。

    哪有像周兴盛一样,一穷二白,本身又只有初中文化水准?

    如果说比尔盖子是白手起家的话,那周兴盛又该怎么说?青蛙变王子?还是乞丐变王子?

    在华人世界里,周兴盛是独一无二的。

    放在全世界来说,周兴盛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时代》周刊将他选作封面人物,想想也理所当然!

    不可避免的,《时代》周刊这一期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在全球范围来说。

    在美国、在英国、在法国、在德国、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无数人在看了这一期之后,赞叹之余,羡慕妒忌恨之余,不约而同的疯狂崇拜了起来。尤其是青少年最为疯狂,剪下封面回家贴在床头不说,不少人甚至拨打电话和寄信到《时代》周刊,强烈要求公开周兴盛的联系地址和方式,,开口闭口都是要像周兴盛学习,甚至为此还发生了多起大规模逃课事件,小家伙们都不上课了。

    问起、训斥之时,小家伙们振振有词了:“周兴盛中学文化水平,一样成为了亿万富豪,我们一样可以!”

    在香港,同样有这类事情的发生,不少家长甚至在愤怒之下,先是将自家小孩教训了一顿,然后关了禁闭,接着就纠集一帮家长们举着横幅,喊着口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最后围堵在了亚视的门口,抗议周兴盛教坏小孩。

    对此,周兴盛能怎么办?他只能是大叫坑爹,藏了起来按兵不动。

    古今中外,人类其实都有这样的劣习,明明是自己没有能力,却暗恨其他人使坏。

    家长们走上街头抗议,其实就是这种心理。就好像后世的网瘾事情一样,明明是教育不得力,很多家长却都说网络游戏不好,教坏他们的小孩,然后骂声一片,骂网络公司、骂开发游戏的人,真的是令人无语!

    周兴盛没有出面解释,因为解释不通,反而会越是解释,就越会让人觉得他有鬼,所以保持沉默才是最佳的处理方案。

    第二十三章和港英政府的战斗

    大老板被市民抗议,身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机构之一的亚洲电视台,自然容不得他们继续放肆下去,所以周兴盛这边还在头疼怎么解决这事情,下面的人却自作主张的公开批评了起来,电视名嘴、金牌记者、明星大腕,纷纷开始行动,声援他。

    “罗汉果”曾至伟在媒体面前放炮道:“因为崇拜偶像而放弃学业,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失败。现在,教育失败的原因不去找,反而找偶像的麻烦?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明显就不公平,等于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奉劝一句,胡搅蛮缠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金牌主持人”刘子荣在电视节目上道:“听到有人因为自己的小孩学习偶像而逃课,甚至放弃学业,就毫无道理的迁怒于毫不知情的偶像,我实在是难以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实在是太荒唐了,因为这就好比一个小偷偷了东西,最后被警察抓住了,但是小偷却不认为是他犯了错,而是迁怒于失物的主人,认为是失物的主人引诱他偷了东西。”

    大腕潘子文:“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香港还有很多人不能够理性的看待问题。”

    新锐尹天兆:“我们老板是个好人,他根本就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也是不愿意有这类事情发生的,太可惜了。”

    大美女迷雪:“那些人根本就是胡搅蛮缠。”

    亚视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我看呐,那些人根本就是故意的,不就是看我们老板很有钱,所以想趁机讹诈上一笔钱吗?这样的事情我见得多了,表面上是大义凛然的,但其实还不是蝇营狗苟,不堪入目,我看了都恶心的想吐。”

    、、、、、、、、、、、

    亚视的影响力可真不是盖的。这招一出,顿时就将抗议的声音给压了下去,一片歌功颂德。

    似乎,周兴盛就是一个大善人,完美的人。

    但是,亚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招出来,刚开始是一举获胜,但随后就天翻地覆,不仅没能保持胜利的优势。更是举世大哗,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反抗”浪潮。

    就像是捅了一个马蜂窝,先是一片寂静,很快就大哗声一片,没多久的功夫,不仅仅是某些无能力家长们的抗议更加热烈了,社会上不少知名人物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当中,还有更多数隐晦的批评,炮轰的也不在少数。

    身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公众人物。一遇到抗议,不管这种抗议是不是正确,也不能够指使旗下亚视公开炮轰,和抗议者打擂台。

    人们向来都是同情弱者的。也不管这个弱者是占理还是不占理。

    发生了强者和弱者对战的戏码,人们第一个印象,铁定是弱者受到了强者的欺负。

    很明显,现在的局面就是周兴盛是强者。抗议者们是弱者。

    自然而然的,周兴盛的任何举动都要遭受到质疑,抗议者们的任何举动都会得到声援。人们的八卦心理和同情弱者的心里,极其的渴望见到在他们的声援下,抗议者们战胜周兴盛这个超级富豪。周兴盛不到三年时间,成就了身家数十亿港币的传奇,更是登上了《时代》杂志美国版的封面,成为了世界风云人物,被《时代》杂志评论为世界经济未来的领袖人物,他们那个羡慕和妒忌啊,都快要发狂了。

    这个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打击周兴盛的机会,他们怎么能够放过?

    三个因素之下,周兴盛接连被炮轰,一片骂声。

    同时,周兴盛过往的经历也被翻了出来,中学退学、街头混混、义安的红棍,打过架、坐过牢、案底一垒厚、、、、、、、,令人触目惊心。群起攻之的人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周兴盛是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大坏蛋,并且大肆宣扬!

    这个时候,亚视才彻底的慌了,急急忙忙的找周兴盛作报告。

    但是这个时候,周兴盛哪里有空听亚视的这些报告,他已经被炮轰得焦头烂额了。

    对于亚视,他是恼怒和无语的,我都不急,你急什么?这下好了,急出病来了,我都快要撑不住了。

    所以,周兴盛人也不现身,直接就打发走了一脸哭丧表情的亚视新任总裁徐晓明同志,只叮嘱他别再搞什么动作了,安心做他的电视好了。

    周兴盛琢磨着该怎么圆满的解决这事,在不损害他形象的前提下。

    其实,这事说来也怪,明明是再也简单不过的抗议了,但这时却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社会上是一片对他的骂声,就好像他是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天理难容一样。周兴盛百思不得其解,发动力量去调查,也没有个影子,似乎真的是偶然之间发生的。

    直到霍英冬的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说道:“最近小心一点,有人想要动你!”

    周兴盛这才悚然惊醒,感情还真有这阴谋在里面。

    听着霍英冬的话,周兴盛心念电转,思考着这一段时间来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或者是故意得罪,或者是不经意间。但想破了头皮,他也没想起来他得罪过水,貌似一直以来,虽然他是个重生者,金手指一路开挂到现在,他也从没有嚣张过,有的只是和和气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没道理会得罪人啊?

    还是有人处于妒忌心里?

    周兴盛向来不以最坏的心里揣测别人,但也明白妒忌心一旦到达一定程度,产生的破坏力是无与伦比的。诸事不顺只是小事,这类人发起疯来,伤人都只是等闲,甚至不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或者一粒花生米、一个炸药包。

    最后,周兴盛只能无奈的问霍英冬道:“霍老,还请直言相告,我受得住。”

    霍英冬沉默了一会。然后才道:“这样,你和我一起去见一个人,他应该能够帮你!”

    周兴盛眉头一皱,问道:“是谁?”

    “许家囤!”

    “是他?”周兴盛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老人的身形,尽管头发花白,背也有点驼,但一身凛然的气势却是金戈铁马,杀气纵横,一片尸山血海,挥手间。纵览天下,挥斥方遒。

    周兴盛知道这个老人,也认识这个老人,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炮火连天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铁血战将。尽管现在是1988年了,放下了枪炮拿起了笔杆子,谈论的不是经济就是学问,但也不能掩盖背后的铁骨铮铮。

    霍英冬这个时候让他去见许家囤,可以想见。这次要对付他的人并不是普通人,也不是一般的组织,而是政府。

    想到这,周兴盛立即就明白了。是港英政府要对付他。

    周兴盛也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应该是恼怒于他的不识时务,没有效忠英女皇,所以决定趁着现在的机会搞臭他。最好是能够让他一蹶不振,从此不能翻身。

    不得不说,时机把握得相当好。准备也做得很足,攻势所以也足够猛烈!

    但是,以为这样就可以打败他了吗?

    周兴盛不屑的冷笑了几声,很干脆的婉拒了霍英冬的好意,说道:“这事,谢谢霍老了,不过我已有分寸,应该很快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事。”

    霍英冬没有多说,很快就挂了电话。

    周兴盛放下电话后,暗暗感激霍英冬,同时若有所思。

    港英政府要对付他,他如果去找许家囤的话,最后肯定是能够凭借内地政府的力量将这事迅速的消弭于无形。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内地政府帮了他,他自然要投桃报李,而且从此以后,他也就和内地政府的关系更深了。

    关系更深,有好处,但是也有坏处,不过周兴盛想过自己的情况,知道如果他和内地政府的关系更深的话,最后肯定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在官本位的内地,关系过于密切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以他目前和内地政府的关系,其实已经足够了,维持这样就好了。

    再加上,凭借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和金钱,港英政府想要对付他,几乎是不肯能。

    所以周兴盛在想过之后便婉拒了霍英冬的好意,他决定自己主动出击。

    一月中旬,事情没有消停下来,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个时候,周兴盛拜访了**官李果能,请他出面帮忙打官司,维护名誉的官司。同时,周兴盛也广招律师,成立了财神投资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律师团队。期间,李果能推荐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黄人龙给周兴盛,而周兴盛则丝毫不犹豫的将律师团队交给了黄人龙打理。

    周兴盛这只是看在李果能的面子上而已的,但他并不知道,这位黄人龙在日后却是香港最年轻的资深大律师和律政司司长,法律方面真正的天才人物!

    准备妥当之后,周兴盛马不停蹄,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开表示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他的名誉,他要状告那些诋毁或者有恶意评论他的报纸杂志。

    当然,在这之外的各种作秀也是必须的。

    除了照例出席慈善活动之外,周兴盛还参加了各种健康行、志愿行,同时也出资捐建学校和图书馆。最重要,周兴盛还自爆了他目前正在读香港大学mba的事情,秀了各种证明,也邀请了老师、学校领导偶尔出镜说说这事。

    恩威并施,这是周兴盛解决这事的手段和策略。

    状告报纸杂志社,这是威,是警告不良分子别太嚣张,他可是超级富翁,随时都有一打一打的律师团为他服务,还告不死你?

    出席慈善活动,尤其是后者的自爆在读香港大学,这就是恩了,表示他的善意和在此事上的态度。

    看看,你们的偶像我现在都是身家数十亿的超级富翁了,但是我却还要读书,由此可见,人不能不读书。

    这是最明确不过的表态了!

    除此之外,找枪手替自己辩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

    在后世,网络上的骂战可谓是硝烟弥漫。周兴盛是深有体会的。他也深深知道,枪手水军的骂战,很快就能够把水给搅混了,更能够误导围观的人群。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只能是让围观之人感到厌烦,进而没有了任何兴趣围观,草草散去。骂战,就此烟消云散。骂战背后的事件也因此不再被人注意。

    当然,亚视这一次是不能出头了,因为周兴盛是亚视的大老板,两者是一体的关系,任谁都是不会相信亚视替周兴盛辩解的话。

    所以在最后,周兴盛找了多家小报纸充当枪手,自己根本不出面。

    不得不说,周兴盛的连番举动还是很有效果的,就两天的功夫。社会上的一片骂声就几不可闻了。

    “看来,我自己的危机公关能力也不赖嘛?”周兴盛暗松了口气。

    第四天的时候,一切似乎都过去了。没有人在骂他,也没有人在抗议他。更没有传出任何对他不利的传闻。如果不是那些骂他的报纸杂志还在的话,周兴盛都以为这只是一场梦罢了,真的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不过,周兴盛还没来得及高兴。廉政公署以及刑事重案组的人正准备调查他的消息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这一下,周兴盛心下惊骇不已,眉头紧皱。

    廉政公署的人要来调查他还好说。查贪污、不正当竞争、妨碍司法公正这些,往往都是富豪们的通病。廉政公署认为他这个不到四年就成为了超级富豪的人有这类通病,实属正常。唯一令周兴盛感到阴郁的是,很明显,廉政公署这是得到了某些人的授意,不然也不会特意恰好在这个时机找上门来。

    反倒是刑事重案组的人要来调查他,这就有些诡异了,不自然的也令周兴盛心惊肉跳。

    刑事重案组,一听名字既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机构,专门调查刑事案件的。

    说诡异,实是周兴盛自己还真犯过刑事重案,难道刑事重案组的人要来调查他是因为发现了什么?

    说心惊肉跳,周兴盛也是心虚,害怕刑事重案组的人真的知道些什么,然后一步步抽丝剥茧的找到他,抓住定罪。

    “是乌鸦出卖了我?还是那人被发现了?或者他们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虚张声势罢了?”周兴盛心思百转,一时之间还真难以理顺。

    只是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他必须得面对,所以只能先自镇定,然后见机行事。

    只盼刑事重案组的人在调查的时候,没人会微表情分析学。不然的话,看到他的表情和反应就知道他有没有说谎,那可真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

    很快,两组调查队先后找上了们来。

    廉政公署在前,刑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香港做大亨 http://www.xshubao22.com/3/363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