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第 1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就是一阵大风吹过,顶多是刮倒了几棵树或是吹倒了几栋房子。大风过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余德水点点头,同意他的分析:“你说的大体是没错的,不过,具体到我们灵泉中学就不一样了,我们灵泉中学算得上就是被这股大风刮倒的那几颗树吧。教育部前几天拨下来一笔款项,就是给我们作为教育改革试点的经费的,让我们在素质教育上趟趟路。省里教育厅已经给我发话了,要我们灵泉中学得做出点样子出来,得动真格的!”

    这就是余校长的烦恼所在了。想他余德水兢兢业业几十年,堪堪觉得自己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算是摸到了点门路了。没想到,最后临近退休年纪了,上面说他们学校在素质教育上面做得不错,让学校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给全国的同行探探道。

    哎,生活怎么会这么幽默呢!给全国同行探路?他哪有这个能耐啊,没办法,只得把秦天柱招过来问问计。

    谁让他是始作俑者?不能让他那么逍遥的置身事外。

    “你有什么主意?我们灵泉中学要怎么在素质教育上趟趟路?”

    我有什么主意?秦天柱有点无奈,这么大的事情,我能有什么主意。他刚想推说,这么严肃的问题,我一个毛头小子怎么知道。不过一看校长的眼神,他就知道没那么容易过关。

    挠着头皮想了一阵。他两世的记忆,也算是个上过大学的人了,严格说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算是有点发言权的。

    什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秦天柱不太关心。大学里的教育你不能说是应试教育吧,他另一个记忆中的李峰,那也就是在大学里胡混了几年,还不如在读中学的时候呢。中学里的教育,就是再有问题,起码学习压力大,能让你没办法懒惰。

    “校长,我觉得吧,应试教育也没什么大问题!”

    什么意思?余德水眉头一皱,你在你的《恰》剧中,表达的可不是这个意思。“《恰》剧中,你不就是想批判下现在的教育吗?现在这么说,不太负责任吧!”

    那个,《恰》剧其实是我剽窃的,这种事情我会告诉校长你吗?

    秦天柱捋了捋自己的思路,说道:“当然,应试教育问题是有点的。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学里也采取严格应试教育的话,我觉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实际情况不是,现在大学里应该管得比较松吧?我可是听说,现在高三学生们的口号就是辛苦这一年,考上大学就能享受青春了。”

    “嗯,国内大学确实不像我们中学管得那么严,一切靠自己自觉!”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问题不是什么素质教育或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不衔接。你想啊,我们学生在小学或中学正是贪玩的年纪,却学习累的像狗一样。等我们到了大学的时候,已经成年了,应该要有所作为了,也能承担一定压力了,却突然被放了羊了,说要你们自己管自己了,于是大家去享受青春了。”

    他喝了口茶水,续道:“大家都说发达国家的教育好,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教育。依我看,他们好就好在一个教育的一以贯之上,好在中小学与大学的衔接顺畅上。我可是听说,美国的中小学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协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的,到了大学后他们也就能适应这种自我管理的生活。而且,人家美国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的,在中小学管得宽,在大学管得严,这与学生们的身体发育以及心理与生理的承受能力也是想适应的。

    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在学生需要玩乐的年纪管得严,压抑天性。在学生成年了,需要打拼前程的时候,却放了羊,让大伙享受青春了。”

    余德水发现秦天柱说得还是很好的,很有启发性,没有拘泥于当下讨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而是看到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那照你这么说,如果现在的大学教育能够中学化的话,反而更好了?”

    秦天柱摊摊手道:“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应试教育也没说得那么差,起码出来的学生们基础好,吃苦耐劳!”

    “可问题是,我只是个中学校长,我也管不了大学教育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们中学是教育试点,需要搞点动作出来,不然可应付不了上面的任务。”

    “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只能适应环境喽。大学不能中学化,那我们灵泉中学就来个中学大学化好了。总之,就是做好教育的衔接工作。”

    “中学大学化!就像大学里那样,让学生们自我管理,参加各种兴趣协会?”

    余德水有点当心,心里很没有底。要真是这样的话,学生们可就放了羊,这大学升学率可就难以保证了。这一步踏出去,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可要是什么也不干吧,省里和部里恐怕都不会同意。

    秦天柱无所谓,反正他只是个出主意的,最后决定的是余校长自己。当然,要是采纳了他的意见的话,那对他想必也是有不少好处的。起码,老妈不会整天纠缠与自己的学习和逃课的事了,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咱开公司干的也是正事。

    说不得,到时学校成立什么编剧协会,演艺协会什么的,他梅花公司多了不少的廉价劳动力呢。

    小财迷的算盘那是打的劈啪作响的。

    第六十章下一部是什么

    秦天柱回到公司时,周嘉朋问了问他,关于公司下一部作品的问题。

    是啊,公司的创业作《恰同学少年》在商业上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轮播映权就赚得盆满钵满,第二轮的播映权以及音响版权这几天也在谈,可以预料,收益也不会低,是到了考虑公司下一部作品的时候了。

    秦天柱没先说自己的打算,他问了问公司的其他几人:“你们有什么想法?”

    周嘉朋和金光华等人互相看了看后,都摇了摇头,赫兰鹏道:“秦少,还是说说你的想法吧,我们都听你的。”

    秦天柱有点遗憾,一个公司总不好什么事都由他来做决定,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光看他皱着眉头的样子,似乎猜到了他心中所想,他解释道:“秦少,这几天周大哥与我们就公司的业务发展方面谈了谈,在这方面,我们倒是有些建议。不过,具体到电视剧项目,大家还是听你的意见。公司现在能这样成功,做到这般名利双收,就是秦少你当初一眼相中了《恰同学少年》项目。得承认,秦少在这方面的眼光无人能及。”

    听了这话,秦天柱是赞同的。凭着对未来十几年,尤其是对娱乐传媒业方面的先知先觉,他在这方面的眼光,肯定是别人所望尘莫及的。

    不过,他还是决定先听听他们对公司发展的考虑。

    “很简单,我们几个人的意见是,公司目前阶段可以以拍电视剧为主,但必须要把广告业务发展起来,为公司的业绩做有力的支撑!”

    周嘉朋先说出了大伙的观点,随后给秦天柱做了详细的说明。

    周嘉朋和金光华两人这几天算是比较空闲,他们与很多拍电视剧的同行聊了聊,包括广电系统内的单位,或者京城的民营制作机构。那些同行对他们梅花公司的创业作就能一炮而红,纷纷表示羡慕。

    许多同行向他们痛诉现阶段拍一部电视剧有多困难,包括拍摄难,播出难,回款难等方面。比如拍摄难这一方面,如果不是上级部门指定要拍的剧集,那么首先一道难关就是资金问题,现在的国内状况可不比十多年后,各行各业都缺资金。这时候要找到愿意向电视剧投资的单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就算拉到了资金,还有个人才难关。你想拍部有市场前景的,比如武侠剧或偶像剧类型的,目前国内就非常缺少拍这类剧的幕后制作人员。

    当然,就算你解决了这些麻烦,在拍摄这一环节,还会遇到剧本审查这只拦路虎,你也不知道自己的剧本中什么时候会踩中了地雷,总之,要拼人品了。

    至于播出难、回款难的麻烦,他们梅花公司在卖剧的过程中,也算是有所了解了。

    与同行聊得越多,情况了解的也就越深,周嘉朋他们都一阵后怕。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拍电视剧这行,可谓困难重重,风险甚大,绝对算不上什么蓝海。周嘉朋几人对自己公司的《恰》剧的成功,更是多了一份庆幸。

    正是因为看到了电视剧这行的巨大风险,周嘉朋几人都觉得有必要加强公司的广告业务。相比起拍电视剧,广告制作周期短,回款快,这样公司也有稳定的现金流。如果公司的某部电视剧投资失败了,也不会导致公司整个垮掉。

    秦天柱点点头,深有同感。如果前段时间,公司有上了轨道的广告业务,那就算是他的《恰》剧最后没卖出去,企业也还能继续运行,人员也能继续保持稳定。

    “那公司现在的广告业务有起色了吗?不会还是接几个县里或市里电视台的外包广告业务吧?”

    金光华不满道:“秦少也太看不起人了。我们现在已经直接从广告客户那里接来不少的案子了,可不是以前做低端外包的水平。”

    周嘉朋道:“《恰》剧的成功,对我们公司名气的提升帮助很大。现在,周围几个地级市的广告业主,就有不少直接找我们做广告代理业务。现在,手头有七八个案子了,差不多能有近八十万的收入。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产品的广告,但也都是些正规厂家的业务,不是以前那些乌七八糟的广告。”

    “只要是正规厂家的广告,那就好!”秦天柱说完,看了看李光,玩笑道:“要不然,李光同志可不在我们梅花公司伺候了,哈哈哈!”

    李光给他看得不好意思,歉然道:“看来秦少心里还记者仇呢,我先向大家道个歉,最后表个态,我李光现在与我们梅花传媒是同生死,共存亡!”

    《恰》剧成功了,公司也有了几个骨干员工,梅花公司也算是活下来了,秦天柱觉得是时候考虑考虑公司扩张的问题了。

    他问道:“公司是不是要多招几个员工过来?”

    “是有这个必要!”赫兰鹏说道:“就手头这几个案子来说,单靠我和李光两人制作的话,就需要六个月左右时间。虽然每张单子都不大,但都是些正规广告,还是需要认真策划一下的,比较耗时!”

    说道招人,秦天柱想起了李光的那个自己开广告公司的同学,“李光,你前几天说的你那个同学,他的广告公司大吗?”

    李光一听,知道秦天柱的意思,“秦少想招他来我们梅花?”

    秦天柱点点头。

    李光分析道:“可以试试,他开的是家小公司,才10万元左右的注册资金。他开广告公司也是仗着家在当地有点人脉资源。前几天,听说我在的梅花传媒就是《恰》剧的制作公司后,很是羡慕。我做做工作的话,是有可能过来的。就是我们灵泉县这种小地方,人家可能有些顾虑!”

    说道灵泉县地方偏僻的问题,金光华也有点牢骚,“我们梅花公司要是在钱塘市就好了,凭我们拍摄《恰》剧的名望,要是公司是在钱塘市的话,广告的业务量和客户档次都会向上提两个等级!”

    这方面秦天柱就没辙了,他反正目前是不会离开灵泉的,自己的公司也是要跟着自己的。

    他还是有点怀疑:“公司驻地,对我们的广告业务真有那么大影响?”

    周嘉朋点点头说道:“是的,大的广告客户都是在大城市,客户为了方便交流沟通,当然倾向于选择本地的广告代理公司。”

    这么说来,这倒真是个问题啊!

    秦天柱想到了明星经纪的业务,他问道:“周大哥,你说,要是我们公司有明星经纪的业务,手底下有几个明星演员的话,对争取有分量的广告客户会不会有帮助?”

    “当然!”周嘉朋肯定的回道,“如果是有分量的热门明星,找他代言的商家肯定趋之若鹜,到时候让他们把广告代理业务交给我们公司,那就是很自然的事!再说,明星经纪本身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业务。拍电视剧拍电影,或许有很大的赔本风险,但明星经纪业务却能为公司贡献稳定的收益。

    现在许多港台的娱乐公司,在公司主业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唱片业务上,或许经营困难。但只要通过这些作品,把明星培养起来了,人家照样可以通过艺人经纪业务,把公司维持下去!”

    一想到这里,周嘉朋就有些可惜。他们的《恰》剧虽然现在火热的很,里面的众多青年演员也算得上全国瞩目。无奈,人家都还是学生,不是专业演员。听秦天柱反馈的消息,似乎这几人中对向演艺界发展也都兴趣缺缺。

    公司想通过他们发展艺人经纪的业务,不太现实。

    他叹道:“要是李华军或者何珊珊他们有当明星的念头就好了!你说也奇怪,年轻人不都喜欢当明星的吗?怎么就我们剧里的几个演员这么怪呢!”

    看周嘉朋失望的样子,秦天柱安慰道:“别叹气嘛,他们本不是专业的演员,没兴趣当明星不奇怪。我们下部戏就找专业的演员来,一定能把我们的艺人经纪业务发展起来!”

    一说到公司的下部戏,周嘉朋和李光等人都来了兴趣,异口同声问道:“我们下部戏是什么?”

    秦天柱没直接回答他们,他先分析道:“首先一点,我们的下部戏也要争取在朝廷台首播,一来是巩固与朝廷台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来嘛朝廷台或许买剧价格不会太高,但胜在播出平台影响大,回款及时,与朝廷台的合作我们决不能放弃!”

    周嘉朋他们听了也觉得有理,或许剧集在省台卖上一轮的总价钱会高于朝廷台的,但朝廷台胜在影响力大,对他们梅花传媒这样的新嫩公司,很需要这种名声的积累。

    秦天柱续道:“既然要在朝廷台播,那就要考虑到朝廷台的偏好。所以,我们的剧还是与上一部一样,要与主旋律沾边!”

    金光华有些担心:“还是主旋律?市场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啊,可不能是正统的主旋律剧。要不然就还是红色偶像剧类型的吧,反正我们有经验,干脆就《恰同学少年》续集,胜在稳妥!”

    秦天柱却摇摇头,“我们梅花传媒不能重复自己!”

    当然,他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不免腹议道:我上哪去抄《恰同学少年》续集!

    他也不卖关子了,最后揭开谜题:“我们的下一部是谍战剧!”

    “谍战剧?”这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不过仔细一想,谍战剧还真符合大家商议的几个要求。

    李光说道:“谍战剧要出彩,这可是比较考验剧本质量的!”

    大家把目光都看向秦天柱。

    秦天柱拍拍胸脯保证道:“放心吧,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年后,你们就能看到剧本了!”

    周嘉朋问道:“是不是也是由你来导演?”

    是不是还是由他来导演,秦天柱没想好。

    导演一部剧要几个月时间,比较耗费精力,秦天柱导《恰》剧的时候,虽然也是剽窃的故事,但不能否认他自己也是学生,对剧中的故事还是有共鸣的,他在导的过程中,是有一种创作的冲动与欲望的。

    如果没有了这种创作的冲动与欲望,只是单纯的把头脑中已有的作品再拿出来抄一次,秦天柱觉得这实在是有点乏味。

    他对周嘉朋的问题不置可否,回道:“是不是我来导,我还没想好,到时在说吧!”

    第六十一章四十倍的收益

    公司下一部作品的事告一段落,秦天柱关心起了《恰》剧的后续卖片情况。

    金光华负责《恰》剧的音像版权出售,他向秦天柱汇报道:“托了这段时间全国媒体集中宣传的福,我们《恰》剧的音像版权卖得非常顺利。一共有十几家音像出版发行商对我们的《恰》剧有购买意向。我们经过筛选后,留下了出价较高的三家供你选择。”

    金光华说完,胖乎乎的脸上掩藏不住的笑意,他问秦天柱:“秦少,你猜猜他们当中,报价最高的出到了多少价钱?”

    “多少?”

    看金光华那得意的样子,想来价钱不低。

    金光华伸出右手一根食指。

    秦天柱有点惊喜的猜道:“一千万?有这么多?”

    金光华听后,差点一个跟头摔倒在地。敢情我们的秦大少还真是敢想啊,我们这些人都太小家子气了,怨不得人家是老板,自己这些人是打工仔。

    他没好气回道:“是每集十万!秦大少,我了解过了,这个单价已经是目前电视剧的最高价了,你可别不知足。要不是这段时间媒体的热炒,让我们的《恰》剧有了话题性的缘故,人家商家才不愿意出这么高价钱。当然,朝廷台最新的《水浒传》也很热门,估计会打破我们的最高单价。”

    秦天柱另一个记忆中有印象的是,内地的电视剧音像版权卖得最贵的应该要是2004年的《汉武大帝》,当时总价高达1000多万,此后的音像市场行情,因为受网络的冲击,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恰》剧作为一部97年的小成本电视剧,能卖到每集十万,也就是230万的音像版权收入,那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不过显然,与秦大少那庞大的胃口比起来有点不够看。

    秦天柱撇撇嘴,有点失望,看来音像收入这块还真不能报太大的期望,眼睛盯着电视台这块蛋糕才是正经。

    偌大的国家,那么大的音像市场,最高价格只能卖到10万一集,都是盗版惹的祸。不过,他对这方面也是无能为力,也就只能嘴巴抱怨抱怨。

    他问了问候选的几家音像商:“是哪三家?”

    “一家是梅亚,实力雄厚,在整个亚洲都有音像产品的发行渠道;一家是粤东的中开文化,虽然是家年轻的公司,不过实力不俗,前身是由几家音像连锁店组成的,发行渠道没问题,他们的出价也是最高的;另外一家是国有企业中国唱片,实力也没问题,他们的出价是第二高的。”

    “中唱?”秦天柱有点奇怪:“听名字应该是唱片发行公司?”

    金光华解释道:“嗯,唱片是他们的主业,也兼做电视剧电影的音像发行。他们是国有企业,比较看重我们《恰》剧的宣传教育意义。中唱的开价是8万一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有诚意了;至于梅亚,他们的开价是7万一集,我和周大哥选他,是看重了梅亚的海外发行能力,不过听他们的语气,似乎觉得我们的《恰》剧偏于主旋律,海外发行有难度。”

    海外发行?秦天柱对《恰》剧还没这种指望,现在还不到走出去的时候,这种题材的剧也不适合,他自然而然的把梅亚排除了。

    “就中开文化吧,反正他们出价最高。”

    秦天柱选中开文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另一个记忆中听过这家公司的名字,似乎投资拍摄了不少电视剧,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音像出版商。既然这样,就没必要因为人家是新公司而有什么顾虑了。

    金光华听他选了个出价最高的商家也没什么奇怪,他自己心中也偏向中开文化,多选几个也是供秦天柱来取舍。

    “对于回绝的商家可别得罪了,面上的关系要维持好。尤其是中唱,以后我们公司如果涉及音乐领域,说不得还要合作的。”

    金光华笑道:“我的秦大少诶,这种事还需要你来吩咐吗,我做市场的,自然会做周全。”

    秦天柱想想也是,确是自己多嘴了。音像版权的事敲定,接下来就是决定《恰》剧第二轮播映权的买卖了。

    事实上,《恰》剧第一轮播完没几天,朝廷台的韩主任就向梅花公司打来电话,询问第二轮播映权的事情。随着《恰》剧所引起的话题在全社会的扩散和沸腾,大量的观众向朝廷台打来电话,希望朝廷台重播《恰》剧,毕竟《恰》剧刚播出时没怎么宣传,好多人都错过了开头几集。尤其是寒假快到了,许多学生观众都希望完整再看一遍。

    这些社会上的呼声,搞得朝廷台很被动,他们后悔当初怎么就和梅花公司签了这么个只能播一次的“霸王条款”,现在想重播,还得向梅花传媒再买一轮的播映权,这可真让韩主任感到肉痛了。

    是真的感到肉痛了,虽然《恰》剧在朝廷台创造了可观的收视率,但朝廷台也为《恰》剧付出了相当可观的购剧款,要知道,朝廷台自己制作的大剧《水浒传》也就花了三千多万元。

    这一肉痛,给梅花传媒的报价就比较“节约”了,每集20万,朝廷台不觉得自己的报价有低得多么离谱。以往,这个价钱买部小制作电视剧的一切版权都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是《恰》剧,朝廷台才给出这么有诚意的价钱。

    不过,秦天柱觉得这个诚意还不够。《恰》剧所引发的教育大讨论还在发酵,没过几天,寒假要到了,学生要放假了,而《恰》剧的主体观众就是学生,所以,寒假期间《恰》剧的这个第二轮播映权“价值连城”。秦天柱也从韩主任那里知道,第二轮的播映还是放在朝廷台综合频道的黄金时间,《水浒传》播完后,就接档。这说明,朝廷台也是发现并认可这种价值的。

    秦天柱不愿与朝廷台拉下脸来直接讨价还价,他让周嘉朋等几天答复朝廷台。

    这一等,事情就有了变化,下面的各个省台闻风而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拖,各个地方的电视台都知道点消息了。它们原本不知道梅花公司与朝廷台的购剧模式会这般特别,一般惯例,卖给朝廷台的电视剧,都是卖掉剧集的一切版权的。想不到,现在朝廷台只有《恰》剧的首轮播放权,现在正在与梅花公司谈判第二轮播放权的问题,似乎谈的不是太顺利。

    现在全国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这么热烈,紧接着的寒假档期,如果重播《恰同学少年》,收视率还会低吗?

    大好机会来了。各个省市电视台这几天纷纷打来电话,询问第二轮播映权的问题。

    “周大哥,这几天有几家电视台向我们报价了?”

    “18家,其中12家省台,6家是省会城市电视台,18家电视台的报价加在一起的话,差不多每集100万以上了!”

    李光等人听了,眉飞色舞,这几乎与首轮播映权的价格相差无几了,真是个奇迹。

    秦天柱也有些感叹,卖朝廷台固然影响大,但要说卖得起价钱,还是这些省市台划算,虽然单个电视台卖价不高,可架不住电视台多啊。当然,能卖这么高的价,也与媒体的疯狂炒作有关。就是十年后的中国,首轮能卖个每集100万,也是相当不错的价格了,更不要说第二轮的价格了。

    周嘉朋却是皱着眉头有些忧虑,“小柱,真要卖给地方台吗?寒假快到了,你要快做决定啊!”

    秦天柱看周嘉朋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笑道:“怎么,我如果卖地方台了,周大哥似乎不太满意?”

    “地方台自然也可以是我们的合作对象,只不过这一次的合作,我觉得不太合适。于情于理,我们都不应该得罪朝廷台,也得罪不起朝廷台!”

    秦天柱接他话道:“我们当然得罪不起朝廷台,我也不想得罪。要没有朝廷台的话,我们梅花能不能活都是问题,我这样做,不过是抬抬价罢了!”

    他说完看了看大家,最后说道:“放心,周大哥。第二轮播映权也是朝廷台的!”

    周嘉朋听他这样说后,松了口气,他先前还真怕秦天柱掉进钱眼出不来了呢。他道:“小柱,你说这是为了让朝廷台抬价的话,那还真是有用的。下面地方台的动静,想必朝廷台已经知道了,昨天韩主任给我的电话里已经把价钱加到60万一集了。”

    李光大感可惜:“真卖给朝廷台啊?这前后可是相差了近1000万呢?”

    周嘉朋温声说道:“小光,这商场上不能光看眼前利益的,与合作商维护好稳定关系,才能长远!”

    说到这里,电话铃响。

    旁边的赫兰鹏看了看来电显示,“又是韩主任的电话,看来朝廷台真着急了!”

    周嘉朋正打算走过去接电话。

    “还是我来吧!”秦天柱接过话筒,“喂!”

    “是小秦经理吧?要找你可真是难啊。”电话那头,韩主任的声音有些沙哑,看来这几天的事情搞得他有些焦头,“你们周总总说要你最后做决定,我又找不到你的人,今天总算是接我电话了。”

    秦天柱忙开始诉起苦来:“韩主任,可不是我要躲你,主要是这几天有不少省台问我要《恰》剧第二轮的播映权。可这第二轮的播映权我是为你们朝廷台留的,你们又是要独家播出权,我自然是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可他们个个都不信邪,各个都说价钱可以再加,一个劲的在跟我蘑菇着。

    可我答应把二轮播映权给你们朝廷台,难道仅仅是因为价钱吗?那是因为朝廷台是我们梅花传媒的伯乐,没有朝廷台的慧眼识珠,哪有我们《恰》剧今天的成功,是不是。所以,我这边既要拒绝他们的要求,又不能得罪他们,毕竟以后还要合作,可真是把我难坏了。

    好在折腾了几天总算把各家电视台给说服了,这不,马上给你韩主任回电话了!”

    韩主任听他诉了一堆的苦,不置可否,他也是老江湖了,这点商业小伎俩还是看得出来的。他估计,梅花传媒那边,各家电视台向他们的报价,总计不会低于每集100万了,这也是他这几天有些着急的原因。观众的重播呼声太强烈了,杨台长已经给他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恰》剧的二轮播映权。

    “这么说,你们最后是决定卖给我们朝廷台喽?”

    “当然,本来就是给你们准备的!”

    “既然这样,我们朝廷台也得表现自己的诚意,就70万一集吧,怎么样?”

    秦天柱惊奇道:“昨天不是60万一集吗?就按昨天的价好了,我们不能什么都往钱看,有时候也得讲讲感情嘛!”

    韩主任肚里一阵笑骂,这时候居然跟我讲起感情来了。不过,听秦天柱能主动降价,他还是很满意的,朝廷台为《恰》剧实在是付出的真金白银太多了。

    认真说来,他韩主任也还真得承这份情,这一来让他得到了《恰》剧的二轮播映权,二来还为他们朝廷台省了近千万的费用。

    可是天可怜见,韩主任原本可是打算用20万每集的价钱买下来的。

    真是只狡猾的小狐狸啊!

    “那就谢谢小秦经理的慷慨豪爽了。这才隔了一个月时间,就又要在黄金时间重播,你们《恰》剧,也算是蝎子头上拉屎,独(毒)一份了!”

    秦天柱笑道:“这说明朝廷台很有魄力啊,我也相信我们的《恰同学少年》不会让贵台失望的。”

    卖完第二轮播映权,《恰》剧的大头收益就算是基本结束了。当然,以《恰》剧的火热,过段时间后,应该还能在省市电视台卖个第三轮。主要是电视台买回去,在白天或深夜时间作为填档节目使用,像特殊的日子里,比如学生暑假或周末时间,各家电视台也可能会用到。

    不过,这些买卖一般来说都金额不大,卖剧周期也会较长。零零碎碎的能卖个一百多万顶天了,不过,作为公司平时的现金周转也是不小的贡献。

    这样《恰》剧的收益就是首轮2400万,二轮1380万(23*60),音像版权230万,总共4010万,加上琐碎的第三轮播映权收入,《恰同学少年》的收益超过40倍。

    有这4000多万的收益,有《恰同学少年》的成功,梅花公司算是在文化传媒这行立住脚了。

    第六十二章影视城的梦想

    前几天是何珊珊与李华军等演员们收到大量的观众来信,这几天是轮到他秦天柱来头疼这个事了。而且观众给他的来信更多,更猛。

    随着媒体对他“丰功伟绩”的报导,他的粉丝呈几何倍数上涨。粉丝年龄上至五六十岁的家长或一些年迈的教育工作者,下至十岁以下的幼儿园小朋友。

    有那么点全民偶像的意思。

    当然给他来信最多的就是各个学校的一些“问题”学生,他们纷纷表示从他秦天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光明前途,从此不再悲观,不再惶恐了。平时上课睡觉开小差,下课聊天打屁的日子,过得更加踏实安稳了。

    “榜样”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

    这类的信件,秦天柱看了几份后,就把他们扔在了一边。

    还有不少的来信,是一些人民教师们寄来的,大多是要与他探讨教育问题。对于这么严肃的问题,他秦天柱也是兴趣缺缺,也把他们扔在了一边。

    看到学校传达室的乔大爷脸色臭臭地抱着一堆信件来到初二三班的教室,秦天柱知道,他热情的粉丝们又要来与他探讨人生,畅谈理想了。

    秦天柱说道:“晓蓓,这些信件你帮我处理下,我这几天要赶个剧本!”

    “是让我拆开看吗?这不太好吧,都是写给你的信!”小姑娘比较有教养,似乎知道拆看别人的信是不礼貌的行为,显得比较犹豫。

    “怕什么,我同意的。这些信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我哪有空一一去看啊!”

    秦天柱手边的剧本写好一段后,停下笔,先给张晓蓓说了说他的筛选标准:“首先,那些男生写给我的,想从我这里找平衡的,筛掉,咱现在与他们不是同路人了;其次,那些成年人写给我的,要与我讨论什么教育问题的,筛掉,咱没这个兴趣;然后嘛,……”

    他贼头贼脑的凑近张晓蓓身前,说道:“如果是女生写给我的,要与我交朋友什么的,都整理起来,放在一起,等我有空好好看看;如果哪位姐姐妹妹们直接给我寄来相片了,那恭喜她们,直接通过初审,马上拿给我看。嘿嘿嘿……”

    这话听入耳中,张晓蓓可不乐意,气道:“流氓!”

    秦天柱一本正经回道:“晓蓓,你想哪去了。我是纯洁的,我只不过是与这些未成年少女们谈谈人生,聊聊理想而已,你也知道,我现在被评了个全国青少年思想教育辅导员,作为一个辅导员,我觉得我有义务对这些女生们的思想辅导辅导!”

    他看张晓蓓被气着的娇人模样,忍不住自作多情起来:“晓蓓,你是不是吃醋了?你放心,我就是有再多的姐姐妹妹,在我心中你这个妹妹永远是第一位的!”

    张晓蓓给他说羞了,“谁吃醋了!我也从没答应说是你妹妹,你别乱说!”

    秦天柱脸皮贼厚,也无所谓。反正,你有没有答应不要紧,我当你是你就是了。

    “秦天柱,要期末考试了,你这个学期就没上过几天课,期末考行不行啊!”

    这倒是件麻烦事,他现在忙得很,哪有空学习啊。另一方面,他现在也是越来越不把学习当回事了,自己还能经常来学校上学,纯粹是应付下当教师的老娘。

    “不行就不行吧,我现在是公司的事情最重要!看着公司的钱白白躺在银行里,没办法投到电视剧项目中,我就着急。这真是赤裸裸的浪费,不,是犯罪!”

    他边说边比划,显然,是恨不得立即能把赚到的钱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好尽快的赚更多的钱。

    张晓蓓一脸鄙视:“财迷!”

    要说,秦天柱这段时间是挺忙的。除了要赶做公司的第二个剧本,过几天还要到京城参加表彰会,朝廷台也邀请了他们梅花公司的职员去录一个访谈节目,为《恰》剧的二轮播出造造声势。期末考试这种小事,自然已经不是他的考虑范围内了。差点忘了,今天晚上还有郎副县长的一个邀请。

    秦天柱心有所感的叹息道:做个名人可真难啊!

    郎副县长是邀请他到他住的地方坐坐的,看来是个闲聊的性质。也不知,郎县长要与自己谈些什么。

    晚上来到郎县长的住处时,发现他正坐在沙发上,看朝廷台的一个新闻纪实节目。秦天柱瞄了一眼,是《东方之子》栏目,朝廷台很著名的一个自制节目。

    这期说得内容就是他秦天柱,素材选自朝廷台那天对他个人将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可能是《水浒传》快播完了,朝廷台为《恰》剧做的宣传的一部分吧。

    “来了,小柱,随便坐吧!”

    看到秦天柱到了,郎丰起身招呼他。

    看到屋子里有点冷清,没什么人气,秦天柱奇道:“郎县长,你家就你一个人啊?”

    郎丰顿了顿,回道:“我爱人去年去世了,家里还有个女儿,在京城念书!”

    “对不起,提起你的伤心事了!”

    “没什么!”郎丰摇摇头,淡然道:“人嘛,总有个生老病死!对了,你以后直接叫我郎叔叔吧,大家也算是蛮熟了。”

    秦天柱不是个客气的人,顺着杆就往上爬,“那好,郎叔叔!”

    “小柱,这段时间挺得意的吧!瞧,朝廷台的《东方之子》也算是大栏目了,说得又是你的事!”

    秦天柱适时表现了一下自己的谦虚:“我干的这点事,经过这段时间媒体的轰炸,我看全国观众们都看腻了吧!”

    嘴上这样说,心里的得意还是免不了的。对于被人夸赞这种事情,秦天柱一向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

    “也不能怪媒体的这种轰炸式宣传,老百姓嘛,还就是喜欢看这类传奇性的故事!”

    郎丰给秦天柱准备了杯开水后,回到沙发落座,“说起来,这次我们灵泉县就因为你秦天柱,沾光不少。虽说眼下还看不出直接的经济价值,但给灵泉县带来的间接利益,比如知名度的提升,大家都是看得见的。我们赵书记说了这次得给你记一大功!你秦天柱现在是我们灵泉县的一张名片了,哈哈哈!”

    只记个大功啊,那还是属于口惠实不至的范畴,秦天柱还是比较喜欢来点实在的物质奖励。

    要说起来,他郎丰也因为《恰同学少年》这部剧,受益良多。他来灵泉县工作时间不长,在县政府的威信也还没竖起来。他一个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县长,在一圈的县政府领导中,在职务上也算不得位高权重。

    可秦天柱做成的这一番大事,恰恰就发生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里,而他郎丰在这当中也算是出了一份力的。这对于一贯来难有什么表现的灵泉县来说,真是一份很漂亮的政绩。他也因此在县政府的众多领导中提高了自己的说话分量,其威信现在直逼县常务副县长古永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要好好谢谢秦天柱。对秦天柱这个半大小子,也变得亲热密切不少。当然,成年男人感情含蓄,他不会把这种感谢直接表现在口头上,更多的是记在心里。他应该算是自己仕途上的一颗福星吧。

    两人寒暄一阵后,郎丰与他说了说这次叫他来的目的。

    郎丰给他说起事情来由:“上次你和我提了提,在我们灵泉县发展旅游业和影视城项目的事情,我个人是很有兴趣的。前几天,县里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上,我专门把这个提案交会议讨论。几位县里的领导,兴趣都浓得很,算是为我们县的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他说完,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不过,具体如何把这个影视城建起来,是直接以县政府为主体的方式搞,还是由民营企业来挑头,政府从旁协助的模式,我们还没讨论出一个结果出来。”

    他说完,看了看秦天柱。

    秦天柱被他看得有点发毛,奇怪道:“郎叔叔,你这么看我干什么?你们该不会是想让我们梅花公司来建这个影视城吧?”

    秦天柱边说边把头摇得个拨浪鼓样,“不成的,不成的!我们梅花公司还是小胳膊小腿的,可干不了这么大的一个买卖!”

    他自己知自家事,如果给他的公司再发展个几年,把根基打扎实了,他说不得还有点兴趣试试。但以目前梅花公司的状况,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来操作这个项目的。

    郎丰笑道:“我们当然没指望你们这个小公司来干。我要说的是,世上的事总会这么凑巧。我们不久前得到的消息,我们周边的婺州市下面一个叫横*店的地方,也有造影视城的计划,听说他们那边快准备动手了!”(事实上,真实的横*店应该更早时间,大约是在96年,就开始造影视城了)

    听郎县长这一说,秦天柱倒是想起来了,赫赫有名的横*店影视城现在也是差不多要动工了。秦天柱也理解了县里的尴尬,这边刚提出一个方案,临近的县市却已经要干起来了。灵泉与婺州之间差不多只有一两个小时车程的距离,两个影视城项目势必不能共存。

    怎 (精彩小说推荐:

    ) ( 内地娱乐开发商 http://www.xshubao22.com/3/393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