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作者:释道儒君
第一章:生命源泉与家谱
本故事主人公游东方这个名字,是他温文而雅、贤淑善良母亲的赐予。在那个主体命运充满悖论的年代,作为柔弱的个体生命,能够赋予她的爱子以平常普通的生命无疑该归属于母爱的伟大造化。能够再凭借自然伟力赋予爱子良好的遗传基因,并送给他一个颇具自然之灵、人文底蕴的名字;不仅是母亲所能给予他的母爱的全部,也差不多是他在童年、少年时代,从母亲身上所能索取到的堪称奢侈的恩赐。
并不是他天生不想像正常孩子那样,从母亲身上索取普通的孩子都可拥有的母爱,而是因为母亲过早地丧失了能够给他以母爱的起码能力。想像正常孩子一样从母亲身上获得基本的母爱,对于他来说;无疑于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伟大奢望。
母亲出生在一个乐善好施的地主家庭,正因为不仅受过传统文化教育,也读过一些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书刊,与一般人相比自然算是沐浴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光辉。在那个年代,像许多爱国青年一样,参加过各种各样与祖国与民族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演说活动、甚至带有革命性质的运动。那时的她,身着一件月白大襟衫,那不但象征着襟怀坦白,也成了彰显充满青春朝气的女性青春魅力的重要标致,尤其是再搭配上一条黑短裙,黑白相间,似乎也是在暗喻真理、主义在特殊环境下的无法直接表白的表白,或是隐喻该黑就是黑,该白就是白的真理无需表述而却表述得既清晰且明了。
母亲白晰的脸蛋因为被时代的激情涌动得发红,象征着自由解放的齐耳短发越发地显现出她的青春魅力。正是在万绿丛中,游东方的父亲把寻找爱人那初露锋芒的全部灵光射向茫茫人海,最终情有独钟地锁定在他的母亲身上。正是这样的锁定,不但锁定了他后天对于家庭一系列的责任,也锁定了游东方这个与共和国一同降生、成长、共辱、共荣生命的传奇人生……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者往往是先天命途多舛。游东方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没多久,母亲就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至于他怎么一天天长大成人,甚至在还不懂事的时候,不但自己照顾自己,还要照顾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这在一般人看来不但是一个谜,也堪称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这便决定了,当这个神奇的世界在迎接这个倔强生命降临的同时,也便在冥冥之中为他的命运造化预先设置了必经的磨难,从而预示着他后天不断超越无情命运本身的多彩人生历程上的一个个超越常人的生动造化。
游东方的母亲不能像许多正常母亲那样看着儿子一天天成长,一步步唱着奋进的歌,向他想往、认定的美好生活走去,是因为她不但过早地丧失了能够给儿子以母爱的基本条件,也过早地丧失了一切正常人所应有的感情。她是被无情的国运和充满悖论的主体赋予了更为悲惨的个体命运,这种悲惨命运表现在,她身不由己地便被当时国运中的主体政治疾病,人为地赋予了个体精神意义上的疾病,她是在儿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没多久,便被那个“人定胜天”“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时代,奇迹般地饿疯了。
如果没有自然的恩赐,也便没有游东方的成长,他是在还不该脱离娘怀的时候便开始思考活人的意义。不管是在他的童年、少年还是青年时代成长岁月中,母亲只能以一个精神病人的姿态苟活在亲人们自己都难以为计的生活里。
儿时的游东方,便被求生本能赋予了不但琢磨怎么学会使自己活下来,还要与家人一道使精神残疾的母亲也活下来。自然天成的禀赋,不但使他过早地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要照顾不能自理的母亲的生活。他不清楚母亲是不能治愈的精神残疾,只知道她是至亲的人,不知道母亲因为什么变成精神残疾,只知道母亲的处境非她所愿,他必须与家人一道把她关爱在贫寒家庭的温暖中。这不仅使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亲情,也过早地感悟着良知。
母亲的不幸不但没有破坏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使他对母亲的感情尤为深厚。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母亲被饥饿剥夺做正常人基本权力的原因,随着慢慢长大,当她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对于那个曾经剥夺母亲基本生存权的年代,并没有在他的情感世界中遗留下感情的阴影和历史积怨,这无不归功于母亲赋予他的良好天性中的阳光成分,在他生命历程中的不断增高,从而削减甚至消融了他对历史的积怨成分,把他天性中固有的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品行,释放于对社会的贡献之上。
尽管母亲在亲人们的关怀下活了很多年,眼看着动荡年代即将过去,但她最终还是没有目睹动荡年代的结束,更没有看到她的儿子因为在心底里时刻深藏着对母亲赐予生命的感激,而义无反顾地朝他理想的道路走去,不但使自己不断取得物质财富成就和精神境界收获,也带动、影响了更多人在创富道路上找到自己位置,在追求理想的目标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游东方的母亲,天生一颗善良之心,并以其善良愿望看待生活善待他人,她的不幸正是基于生在那样一个主体意识拿着个体生命的善良愿望当泡踩,还要叫你不得不痴迷于对“真理”、“主义”的充满无奈的身不由己的使命感,和对畸形情感的陶醉之中的年代。
尽管如此,自然禀赋的美好、善良愿望一直支配着她的积极向上精神,她无不是过早地把她的善良之心,和对生活美好的积极向上愿望,都毫无保留地牺牲给因为感激被解放之后的狂热理想主义,而使自己过早地被狂热理想主义追求的年代夺去了基本的生存权力,说来,她还算是被狂热理想主义追求者的狂热追求活活饿死的无数无辜者中的幸存者。
在精神极度兴奋的年代,我们善良的母亲,以饥饿的身体憧憬的所谓美好时代似乎就要在她的憧憬中向她走来,却迟迟不能拥抱她那已经敞开许久渐渐变得急不可待的似乎没有丁点杂质的冰清玉洁的胸怀。而当母亲饥饿的身体已经因为感激那个时代而被感恩激荡得不堪重负,那个憧憬的所谓美好时代离实际却愈来愈远,愈来愈变成破灭的梦幻之际,这才不得不令她难以置信地突破了她对所谓美好追求所能感受、承载的精神底线。
如果说后来在游东方身上体现出了某种对于人类良知的大爱,其实质无不来自母亲给予他的生命精神,和母亲善待他人,热爱生活之爱的延续。究其根源,他后天精神上厚重的底蕴,应该说是来自于母亲的母爱精神内含和外延的融合与扩展。正因为他的天性不像许多被愚昧教化,而又在饥饿中活活死去的苦难母亲的亡灵;和根本还没有感受到生活本义,便跟随母亲的亡灵一同离开这个还没有认识的世界的人;甚至直到面临着被活活饿死,还仍然在愚昧中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更不像许许多多的幸存者,仍然还要在生命得以延续之后,还要更加愚昧得变本加厉地对待自己亦对待他人。
游东方的母亲不但是一位知识女性,也是一位曾经为共和国欢呼雀跃,最早感受到新中国第一缕曙光,最早对未来充满使命感的“成分有点高”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与当年许多被活活饿死的苦难灵魂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因为基于对她憧憬的美好生活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基于对理想主义的强烈憧憬,而导致精神在上进之心的驱动下,最终无法抗拒基本物质上的饥饿和对所谓美好精神境界的不理解,最后在心理和身体都无法承受那空前的“人为自然灾害”面前不由自主地疯了。她疯的一个更重要根源,似乎是来自对她所憧憬的新中国的过度热爱,如果没有对这个令当年进步青年充满破天荒感慨的新型共和国的梦一般的憧憬,和憧憬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精神遭受的打击过大。如果她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也便不能遭受那样的打击,并在被打击中思考;如果她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也便不能遭受那样的打击,并在被打击中不由自主地使自我的美好灵魂,与时代的悖论发生力量悬殊的撞击,直至其柔弱的个体精神,在强大的主体意识面前,身不由己地歇斯底里了。
如果她也像许多迫于生存压力,或为了获得一时身躯的苟活,而不得不变卖精神与良知的知识分子,乖乖接受洗脑机的洗涤而从此洗心革面,甘愿放弃虽合天理却不合适宜的思想,她也许会得到“糖豆待遇”,或享受到“糖豆恩惠”,日子也会过得好一些,至少总不至于因为饥饿和想不开而发疯。无非是因为她太热爱他了,对他充满太多的美好憧憬,而憧憬到她眼前来,让她看得见的只能是一千个想不开,一万个无法相信,直至憧憬美梦的彻底破灭,人的精神也伴随美梦的破灭而彻底崩溃了。
怪就怪在她没有因为饥饿而失去灵魂;没有像众多接受洗心革面者那样放弃自我灵魂;没有接受洗脑机恩赐的大众化的灵魂,或甘愿放弃属于自己的大脑,而随着公众化的谬误思考,她不但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的思考,更没有失去属于自己的清醒大脑。她的不幸不仅在于她的清醒,还在于她灵魂的善良,正因为她是一个无回天之力的善良灵魂,在主体命运充满荒谬的时代,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命,无能为力似乎就成了她自我精神最具明显特征的象征,而因此使她弱小的精神与强大的主体意识相悖的精神疯狂,似乎也更是她为了获得个人的精神解放的别无选择的选择吧。正因为无力改变让她感到充满无边无际悖论的一切,在精神极度清醒之下,而又不能忍受无能为力的饥饿,导致她的心理在精神和物质双重矛盾的旋涡中挣扎。
她愈是在苦苦求索中不解,便愈是在不解中苦苦求索。本来是丰收之年,却没有粮食,本来通过自己一天又一天的辛勤劳动;却连基本可以延续生命的一餐饭都成了重大政治问题。这是她在任何传统教育中都没有接受过的前无古人教育,就像口号中宣称的那样:“中国人民获得了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解放……”“亿万中国人民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人民群众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她如果也像其他许多被“空其心”虽然也是“饿其腹”那些人那样,也许会平安度过那个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被客观公正地记述的“火红年代”。那是一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灵魂都被“空其心”的年代,在绝大多数人都被“饿其腹”的年代里,她像个思想者一样,对于“空其心”与“实其腹”百思不得其解,就算是“空其心”,也是与“实其腹”相对应的,这是怎样的悖论。就像开会前唱《东方红》,结束时唱《国际歌》,开会前唱“人民的大救星”,结束时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虽然他可以让无数的所谓文人干部们能听懂,却不能让一个良知尚存的普通知识女性的灵魂不为之颤抖。一个不但有思想又有善良天性的天真知识女性,正因为她的独立思想和善良品质,却成了导致她不幸直至精神分裂的主要根源。
就是这样的美好生命,在疯了之后,还是在亲人们的关爱中苟活多年。游东方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是在差不多乳牙尚没长齐的时候,便不得不承担起家庭以食为天的重担。民以食为天,不但是他最早承担起的家庭重担,也是他最早懂得,刻骨铭心,身体力行,并成为他后天事业行为中一以贯之的名言准则之一。
正因为过早地感悟到人生不幸,才使他比一般人更懂得人间冷暖,更懂得天赋人类生命生存权是人的基本权力。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更加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合理内核,而不像其他同样是在饥饿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人,不但以高谈阔论为己任,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把真理混淆于张牙舞爪式的说教。
在他看来,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不但在于使自己活得好,更在于能否使自己周围的人与自己一道活得好,不但在于自己吃得饱,更应该使自己的同类吃饱,这不但是他在童年便发现的人类最伟大真理,也是他在人生追求与奋斗中,最早刻入骨髓的价值观和终其一生追求的信条。这也便决定了,他把能否为他人生活得更好,看成是衡量自己追求与奋斗是否有所成就的尺度;把创造财富,看成不但是一切真理中最伟大的真理,而且是践行一切真理的基础。
游东方的母亲没有分享到因为儿子的成人给她带来的物质幸福,精神慰藉,便离开她一直留恋的这个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理想,全人类解放,却连基本温饱都不能解决,反而以饥肠辘辘作为实现伟大历史使命代价的疯狂世界。她百思不得其解,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还不算苦,世界上竟然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盼望着获得翻身解放了的每天在饿肚皮中你争来我斗去的阶级兄弟姐妹去解放他们。直到死神来召唤她,她也没弄明白,她为之憧憬奋斗的美好生活原来就是这样?获得解放的人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原来就是要站着饿肚子不算,还要愈饥饿愈奋发,愈站得直挺挺。
与此同时,另一种异样的声音,也在干扰她那渴望精神食粮滋养的精神,和同样渴望物质食粮聊以充饥、缓解那仅限于生存需求,而坠入歇斯底里深渊的精神。与歇斯底里抗争的她,仍然还是在苦苦挣扎中,试图寻找到她灵魂的本质,完成灵魂的复归,而歇斯底里的主体精神,不但干扰她的美好愿望,愈发驱使她柔弱的个体精神,更加歇斯底里,使她所渴望的寻找到她灵魂的本质,完成灵魂复归的愿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狂风可以吹倒巨大的石头,却吹不倒革命战士的意志。泰山只能压弯孬种的软骨头,却不能压垮革命者誓死如归的精神。珠穆琅玛峰可以改变河流的走向,却不能动摇革命战士的前进方向。就算是饿死了也直挺挺地站着,才不愧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强接班人。既然中国人连死都不怕,就别说被饿疯了,你的病因来自革命意志不够坚定,坚定者,就算是饿死了,也不会疯。如果说是被革命饿死了,那一定是死得高尚,死得其所,而被革命饿疯了,那一定是疯狂的卑鄙,疯狂的卑鄙比卑鄙的疯狂还卑鄙。革命者宁可被饿死,也不能被饿疯,你既然是被革命饿疯的,说明你一开始就是革命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就凭你这个小样,也配到马克思那去杂志到,去马克思那杂志到的只有精神抖擞的革命斗士,而绝不是革命的同路人,就更别说晚景不保的阶级异己分子了。
你只是后来才知道,无论是八年抗战时期,还是再加上所谓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也没有在那个洪流滚滚,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死得人多。至于你之所以没有遭遇过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的充满灰色的童年,不仅得益于你父辈是当年的所谓“糖豆干部”,而是因为你生长的地方有一个堪称人民公仆的县委书记,所以才没有一例饿死人的事件发生。据说,他搞了个“粮食两本账”,一本交给上级,一本存档,若干年后东窗事发,他还因此而受到党纪处分,理由是,他当年以欺骗党为代价而施惠于民。为此,他只是淡淡地说:“如果不搞两本账,是要饿死人的嘛。”据说,这个县委书记就是因为搞了“粮食两本账”,不然凭他的能力和声望最终肯定干到省部级。对于这样的人物在那个年代的特殊表现,恐怕那个县的县志也不可能把有关“粮食两本账”作为大事记记录在案。你就此而发两三百字感慨,只是由于对我们的父母官,在丧失良知的年代,没有因为怕影响向上爬而不得不昧着良心“听召呼”而又美其名曰:迫不得已(当年出于迫不得已而丧失天地良心后来身居高位者多多矣)。所以,这样的父母官,不能不让你投之以由衷的感念之情。所谓历史往往是由成功者来书写的,无数帝王将相功成名就的宝座下无不浸透着老百姓“不值得一提”的血腥味。
作为人民一员的母亲,被疯狂政治人为地逼疯了,固然可怕,但是,疯狂政治一旦被比疯狂政治本身更疯狂的疯狂“政治主体”变成唯我独尊的具有某种个人行为色彩的疯狂专利品,代之以人为的违背自然规律加速器,必然会形成不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的“运动规律”偏离既定的常轨,而人为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打破运动规律的加速器,一旦偏离既定常轨,必然会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破坏掉疯狂“政治主体”的任何疯狂遐想,所以,被捆绑在疯狂运转中的疯狂政治机器上的无数个体,在疯狂时代的疯狂表现,远比疯狂“政治主体”领导下的疯狂政治主体本身更可怕,因为它不但会在疯狂运转中更加疯狂地打破一切常规,不记任何恶果,是的,既然在疯狂“政治主体”领导下的疯狂政治是无所畏惧的,当然也便不记任何疯狂导致的疯狂恶果,尤其是疯狂政治机器的无数个体,在疯狂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疯狂会远远超出疯狂“政治主体”的预期,它们不但不以自然规律的意志为转移,也会不以作为疯狂“政治主体”的长官意志为转移,所以,它们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就更别说前无古人的人为灾难,这不但是情理之中的事,也证明了,疯狂“政治主体”,一旦操纵了政治,政治必然变得人为地疯狂,而人为化的疯狂政治,一旦行使“政治主体”赋予的疯狂思想,和在疯狂思想支配下的更疯狂的、并具有个人专制倾向意义的权力,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许许多多的预想不到,举不胜举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我们虽然没有选择历史的权力,但是我们有思考历史的权力,有从历史中获得启示的权力,我们更应该有选择自我的权力,所谓“天赋人权”。历史老人如果不是在苦难的历史长河中步履蹒跚彳亍多年,你难道真敢面对那已经成为历史的疯狂的政治如是说吗?
这位母亲自从精神失常直到临死的时候,都还在某种幻听幻觉中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代最强音”在向她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唤,即使在她临近那个最后想往的冥冥之中的世界的前夕,和进入那个冥冥之中的世界后的灵魂,都没有得到作为一个普通母亲应该得到的安宁。也许,直到死神把他拉走那一刻,她能够感受到:“从此站起来了”的幸福和当家作主的自豪,因为作为一个生命在最后回归的时候,使她整个人的精神又回到她当年为解放而欢呼的喜悦之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样的思想对于她来说早都刻骨铭心,她不能不愿意为此再次付出最后的生命,何况,她已经知道了拿此无用之生作代价,也还是有愧于她曾经的理想和为之憧憬为之奋斗的美好未来,她的理想或主体所赋予她的理想,就是为了子孙千秋万代的幸福,这如果不是她完全情愿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已经有许多仁人志士在她之前,为了人民的解放幸福,为了人民当家作主先行一步,她只是一个后来者,而且还是一个意志不够坚定者。对此,她似乎在临近冥冥之中的世界时,更加被自责的心理驱使着,更加充满愧疚感,这无不感激于那个时代的“神圣使命”在其神圣教化中所赋予她的原罪感。
她正是背负着沉重的伟大使命感和力不从心的原罪感,在始终不能得到丝毫安宁中,即使她的精神到了这个地步,生命已经再也不属于这个文弱的女子,她还是不能心安理得地昂首阔步进入那个她从来没有弄明白,但却一直热爱,因为热爱而憧憬,因为憧憬而忠贞不渝,因为忠贞不渝也便决定了她就算是疯狂得不能自已,也永远不会弄明白冥冥世界中的许许多多的冥冥复冥冥……
如果说这位母亲的灵魂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归宿,那便是她的在天之灵赋予了游东方作为一个思想者的天性。如果说确实有一个冥冥之中的精神世界存在,他的思想,敢思想,不断超越自我的独立思想;应该是得益于母亲那在冥冥之中的精神感召,和有待完善的思想的延续,延续着她热爱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思想境界的提升……
令人发指的人间惨剧,竟然发生在“人造太阳”欲与日月争辉的时代。尤其令人不解的是,那样的时代不但出现那么多颂歌,竟然还有众多比你文采高出许多的诗人。虽然他们最终要么被“人造太阳”陨落的阴霾“埋葬”,要么因为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上大煞风景,而成为令后人啼笑皆非的“伤痕文化”,要么便是为有灵魂和良知的文字垃圾所不齿,要么便伴随那个时代的终结而速朽,这由不得不让你心存忧思,同时也庆幸自己晚生若干年。如果生在那个以真理正义的名誉糟蹋真理正义,以爱民的名誉强奸民意的时代,你是成为被糟蹋的对象,还是成为以糟蹋真理为不辱使命者的帮凶;是沦为爱民者的猎物,还是充当强奸民意的模范呢?
如果没有那位值得敬爱的小个子合理地修正了疯狂年代的疯狂思想,也便没有这个苦难民族逐渐成型,且越来越让人充分体现她正在一天天成长得让人看得见,认得清,什么叫伟大,是的,她正在一天天朝着伟大目标迈进,只要是公正的历史存在就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正是他从根本上改变、引导了这个不幸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正如在他的时代,造就了许多优秀人物,创造了许多让历史铭记的丰功伟绩一样,他的时代也造就了一个其身高与伟大的小个子相差不多的游东方,他正是以他的思想、精神、行为影响了一批批时代精英,其意义无不是与我们伟大民族前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唱响、不断提升水准的时代进行曲形成和谐、进步的奏鸣。
游东方虽然是在缺少关爱中成长起来的,但在成长进步中却不断体现传播关爱,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一个在阴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却给无数人的精神带来关爱和积极向上,这也许是正因为经历太多不幸,才比别人更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体会太多生活饥饿,才更希望给他人创造更多远离饥饿的生活;从小缺少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所以才更懂得给他人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重要;受到更多不公正尤其是母亲那不公正的命运劫难,使他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能够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公正,才不失其生命的伟大过程,而不是抱着整个民族都差不多受过的相同待遇的历史旧账不放。正是基于这样的处世态度,才使他后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与时俱进时代中的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人物。
基于母亲的不幸命运,和过早地感受生活的艰辛,自然天成地炼就了游东方超常坚韧的个性,良好的品德和良知良能似乎无不由此发源。这说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通常的理论是:一个人在后天成长中,童年和少年生活处境对他不可避免地产生至关重要的消极或积极影响,而只有在充满阳光的生活中长大的人才有可能更加阳光,在阴暗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即使在后天不会更加阴暗也往往比常人缺少阳光,他却相反,尤其是在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生活在那样一种比常人缺少基本阳光的日子里,但却并没有导致他心理和个性的失衡。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表面看上去,仍然有一缕不易被常人察觉的阴森面孔,但那最多只能是无情历史为他遗留的无数无法抹去的残痕、烙印,却并没有束缚由他心底发出的人文良知火花化作的缕缕温暖阳光,温暖、感动他周围的众生,和牵动他们在他精神影响下影响这个时代的变革进程。正是因为他的表象,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既然有着堪称恐怖经历,面孔如此冷漠的人,心地似乎也该是冷漠的吧,就算没有邪恶之心,但其心地与贤良似乎也是无缘的,不太可能给他人带来追求的希望和新生活的光亮。
这似乎与他那位被新生共和国赋予美好命运憧憬的母亲又扯上了关系。正因为在母亲心中对她只有美好初衷的憧憬,就算被那么多的不理解煎熬着直至精神失常,最多也就是个不理解,根本不能改变母亲对她初衷美好的憧憬,谁让命运已经注定了母亲是她的牺牲、羔羊,她来宰割母亲是她的特权,而母亲之所以能够成为她英雄祭坛上的牺牲,是基于母亲的优秀才成就了母亲为她而牺牲的光荣。是的,如果没有母亲成为那个年代政治宗教英雄祭坛的光荣牺牲,似乎也便没有后天游东方成功地践行他多姿多彩的人生。许多读者也许都将认为此言荒谬绝伦,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自古成大气候者之绝大多数,个中道理自明。
虽然游东方的母亲因为过于天真,而直到天真得想不通,愈是想不通愈是去思想,直到精神和身体在双重饥饿的夹缝中,再也抵抗不了挤压为止,她虽然最终在精神失常中死去,但她还是把对人生无数美好的情感憧憬先天地留给了儿子,亦在后天的无形影响中,化作儿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天真不仅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原始美德,对于成人来说亦是一种难以再生的稀有资源。当然,天真一旦被作为主体的邪恶利用之后,往往也是导致作为生命个体命运不幸的根源,而天真作为善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在人的生命中以永远不变的生命瑰宝保存在人的灵魂中,并完成作为人生的最后回归,哪怕就算是残酷的回归,能够把她刻入禀赋的骨髓,一直保存,直到最后仍然留给后人的母亲来说,也许就构成了一种堪称伟大的美德造化。
之所以把她称之为伟大的美德造化,是基于不管任何堪称伟大造化的事物,还是堪称伟大造化的灵魂,甚至理想造化,无不与残酷相伴生。伟大的深处不仅常常潜藏着残酷,没有无形的残酷,便不能成就有形的伟大。没有现实的残酷,便不能成就理想的伟大。正是基于母亲的不幸命运化作冥冥自然的无形造化,成就了游东方有形的多姿多彩生命。尤其是母亲那不变的天真,体现在儿子身上,在他充满对人生深刻感悟,智慧积淀中将其发扬光大得化作一种力量,变成一种奉献精神时,也便构成了天真与美德的完美回归,亦是他美好人性、智慧人生、快乐追求而不辱没母亲生命造化的精神感召、皈依。
沿着他在追求中体验快乐,在永无止境的奋斗中奔向理想的心路历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所留给时代的一个个深浅不一,却充满积极、进取的鲜活烙印;一道道影印在曲曲弯弯,却永葆乐观、向上,与时代激流共同演奏搏击旋律中,那时而明显,时而暗淡却不失其铿锵、倔强而始终让人能够感受到力量的身躯、影像。
本故事主人公游东方的出身不但堪称微贱,而且微贱得似乎不及任何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中的任何一分子。他不但有一个被饿疯了的母亲,而且还有一个极为一般、普通的父亲。在他根本不懂事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在六七岁的时候,便开始学着怎么照管母亲,怎么给她寻找吃的。
为了能够找到可以充饥的食物,他必须跟随父亲在天还没放亮之前去赶很远的山路,去搜寻桐麻树和杷胶树的树皮,因为近处已经找不到能吃的树皮了。还有一种叫白沙泥土的东西,那好像是一种生长在山石表面被自然风化了的石头的外皮,又似乎像是经过多年生长、积淀的一种自然植物,在经过岁月的风霜雨雪磨砺、滋养之后而依附于岩石的表面,在自然的进化中形成了人体相对可以吸收的养分。对于即将被饥饿夺去生命的人们,捧着那稀有的软绵绵树皮和罕见的肉松松泥土,无疑好比是捧着自然的伟大恩赐一般。将这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带有自然灵气的泥土与那两种树皮磨碎之后,一同下到锅里,无疑就成了一家人可以独享的天赐圣餐。在饿殍遍野的年月,一家人就是靠这些东西充饥,如果没有自然界蕴藏着的充满如此神奇奥妙的创造,和如此敞开胸怀的慷慨恩赐与施舍;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聪明睿智而能够领悟自然界如此的神奇奥妙,带着心智聪慧手脚灵巧的游东方弄来这些宝贝东西,他们一家人便不能完整地活下来,尤其是他那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也更不能得以苟活在这个让她愈是弄不懂,便愈是眷恋无比的世道。
也许有人会不解地问,“难道那满山遍野的野菜、植物和其他可以吃的东西就没有了吗?”是的,能吃的东西早就被人吃光了。就算是被饿死的孩子,在被埋到地下之后,也少有不再被连同还没有来得及成熟的灵魂一同扒出来烹而食之。只是游东方的父亲比一般人更显得聪明可佳,才能发现那样的自然恩赐,经过烹、煮、蒸、熬是能够聊以充饥的。但像白沙泥土(在此你也只好把那样的泥土称之为白沙泥土)那样的宝贝不但只有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也实属罕见,而且是需要翻山越岭,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才能获得的。
但愿是为了活命的人,在为了追求活命的征途上,根本就无法顾及生与死,此刻的苟活无疑是等于活活等死,如果不去找寻彼时的生路,必然被此时的活活等死给活活饿死,与其活活被饿死,还不如为了寻得生路而在甘冒一死中搏得一生。
为了找寻彼岸人生的生路,很有可能因此而葬身于彼岸的悬崖绝壁之间,但如果不追求彼岸的希望,无疑就会被此岸无法生存的现状活活埋葬。任何智者,在这样的选择面前,都只能把生的希望寄予彼岸的冒死求生之上。
为了求生的希望而冒死一搏,不但是父亲的明智选择,也是游东方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最初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启示。幼小的游东方正是从父亲的身上获得了生命与生存的启迪与精神感召的原动力。父亲让他懂得了,为了生存只有奔向前路而绝没有退路,他相信只要是一直往前走,前方就会有光明大道,那等着你奔向的光明大道就会启示着你,那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同样渴盼那白沙泥土和桐麻、杷胶树皮,就像渴望、温饱、甘露、阳光和希望一样的母亲,她无不是在急不可待地等待着他们那沉甸甸的希望啊。
为了一家人的希望,小小游东方只有与父亲一道拼死一搏,前方的大道展示给他们的是活人的路,为了求生而拼死一搏的人们,既然已经不再顾及眼前的生死,又岂能顾及未知的危险。只有前路没有后路,这与没有退路,只有前途,无疑在很早便潜移默化地映在游东方的精神景象之中,而再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他后天精神升华与力量整合的“始基元素”。如果说这其中饱含着他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某种无形的精神感召、启迪,那是因为任何的生命过程,无不是在因果与起源乃至因缘之中蕴含着承前启后的奥妙与玄机。
当他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得知,那种泥土只有很高的山崖上才生长,便在后来的时光里多次背着父亲,自己一个人干起了父亲引领他干的事。因为就当时他的唯一得天独厚的资本就是因为他是儿童,可以自由放任。当时的成年人,就算是饿死了也还是要打起精神来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的组织活动,就算是再一般的群众也不能不出现在公共活动的场合之中,因为如果在振臂高呼口号的时候没有出现某某人的身影,弄不好那可是要被上纲上线的,这在那个年月来说,差不多是比被饥饿夺去生命更严重的政治问题,因为那可是一个全民被政治给整治得空前绝后疯狂的年月,对于绝大多数老实巴交的人来说,政治生命,无疑是高于肉体生命的,对于痴迷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人们来说,宁可牺牲肉体生命也不愿为自己的政治生命抹黑,就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清白,牺牲肉体生命,对于绝大多数渴望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人们来说,似乎真的已经成为在所不惜的平常之举,这不但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主色调,也堪称是那个前无古人时代的伟大时尚。
孩提时代的游东方,正是在行走在那漫漫的山路上,便开始了他韧性和耐力的积淀。不管是任何意义上的人的人生道路,如果过于平坦、顺畅,便不能造就他拼搏进取的个性,和使他始终不渝地保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游东方无疑是在孩提时代便与许多人一样,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赋予他的男子汉影像的影响,并由此给予了他后天在面对厄运时如何承载苦难,和在与命运抗争中,仍然能使他借助父辈的精神影响,为他战胜困难“传导”以无形的精神力量。
至此,不由得让你想到历史上许多名人的家谱来。就游东方的出身而言,不仅不能与任何所谓弱势群体中的任何一员相比,与历史上许多名人的高贵出身也无法同日而语。这就由不得不让你在此对家谱展开一点议论,也算是为下面即将展开的故事再做一个点缀。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分支的相学理论中,有所谓的感生理论。普通老百姓没有资格涉及感生。所谓感生者,是指那些历史名人,感仙人之气;乘仙风神韵,驾大气象,应运而生。
本故事主人公与许多百姓一样都是投凡胎而来,一代接一代,来于尘土。不像某些像模像样的大人物,来得高贵,去得也高贵。比如皇帝死了为驾崩,高人为仙逝,宗教名人死了叫:蒙召归天,驾鹤西游等。那些自诩为“人民公仆”者,则可以说自己是去见马克思去了。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他们来时似乎也是感什么龙,趁什么凤,从什么特殊动物脱生,或借什么圣灵转世等。比如说某个人长得像什么,这其中无不包含传统文化中相学理论的内含。如果说皇帝的形态是真龙天子,皇后的仪容就可以称之为火凤。大将军长得像雄狮猛虎,其夫人的长相就可被冠以孔雀再生等等,而如果说皇帝走路的姿态都是一付典型的真龙天子相,得宠的大将军的风度便可称之为虎虎生威。
一位以善于搞影射史学著称的近代历史名人似曾幽默地说过:“一个人成名之后,就是他脑门子上长的秃疮都是光辉灿烂的……”因此,是否可以延伸思考:一个人成名之后,不但可以伪造自己的历史,更可以伪造自己的家谱。本故事主人公的微贱出身,却是在他成名之后,直言不讳讲给他的朋友甚至他团队中的每一分子知道的。
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就被说成是:他母亲是因为感仙气才生了他。且不管是他自诩,还是弟子杜撰,还是后来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所为,确有其事则无庸讳言。既然圣人都这么做,后人也就群起而效仿。接下来的历史人物,乃至名人,文化名流都想这么做,当然能如是者,自然是少数大人物,因为别说一般人没有这个造化,就算能如是者自然是那些被众多名人、名流和万众仰慕者。
正常的人都是肉眼凡胎,而历史上不论是搞政治的也好,搞文化的也罢,宗教艺术界的也好,那些大人物似乎都想给人们留下比一般人高人一等的印象,而为了证明自己生来就高人一等,便给自己披上一层层神秘外衣。这也便导致制造乃至伪造家谱的故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老百姓都是两支腿支着一个屎瓜?(精彩小说推荐:
)
( 一个小人物的伟大历程 http://www.xshubao22.com/3/3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