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空三国志 第 25 部分阅读

文 / hzxcsd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嘉文与秦扬引两千人马正在锡里河边临时搭建的木桥旁等候,不想这时一声雷响却忽然下起雨来,瓢泼大雨伴随着闪电倾泻而来。秦扬望着密如烟雾一般随风摇曳的雨滴,对嘉文说道:“这么大的雨,我们还是速速退兵为好。”“即使没有火炮,凭石弩不也一样收拾大胡子。”“弓弩淋湿之后便无法射击,相公难道不知道?”“什么!你是说石弩怕水?”嘉文闻言大惊。在此之前,他的确不知道弓弩竟会怕水:“这么说,女军的弓弩无法发射。”

    眼下七千多人马埋伏城外,此时已经来不及撤进城中。一旦乌鲁穆都杀来,只有一半的步兵能发挥威力。如果女军参与近战,肯定伤亡会非常惨重。嘉文情急之下,忽然心声一计。他吩咐给女军每人发下一块长布条,又命女军每人就地搜集长木棒一根、鹅卵大的十块三十颗。女军依照嘉文的吩咐将材料搜集完毕,嘉文亲自示范她们将布条一端绑定在木棒上,另一头系成一个环型,挂在木棒上形成一个布兜。将石块放进布兜里,迅速向前甩出,便可以将石块发射出去。嘉文命女军士兵依次使射数遍,随后命女军依旧部署在弓弩手的位置待命。

    竹缇率领特种部队将乌鲁穆都引到锡里河边,率领人马快步跑过木板桥向嘉文复命。乌鲁穆都见天降暴雨,料到汉军弓弩不会发挥作用。乌鲁穆都最怕的就是汉军的弩箭,如今既然弓弩失效,刚好是报仇雪耻的良机。

    乌鲁穆都一挥战刀,波斯前锋部队踏着整齐的步伐向木板桥逼近。秦扬见敌军阵势整齐,不禁有些紧张。而嘉文听着波斯兵“哗!哗!”的步伐声,却忍不住笑了出来。嘉文不慌不忙地跳下马来,冲秦扬诡异地一小,伸出胳膊将秦扬从马上抱了下来。秦扬见嘉文如此轻松,觉得有些奇怪。但她心里明白:嘉文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嘉文搂着秦扬的肩膀如同约会的情侣一般一起坐在石头上,头顶披上一块披风遮雨。随后叫来竹缇,冲她耳语几句。竹缇得了吩咐,让刘平和关铃每人举起一束芦苇,跳起祭神的舞蹈。竹缇则手舞足蹈地**起祭祀的咒语。

    波斯兵吃过几次大亏,对汉军已经有些惧怕。此时见到汉军如此架势,更有些恐惧。胆怯的士兵为了壮胆,将步子踏得更响。嘉文忍着笑看波斯兵踏着步子走向木板桥,那表情如同在看杂耍一般轻松。秦扬却难以轻松下来,一只手依旧紧紧握着剑柄注视着波斯兵的动静。

    波斯兵上了木板桥,走到一多半的时候,那木桥竟突然断成两截。走到桥上的几十名波斯兵如同下饺子一般随着断裂的桥体跌入汹涌湍急的锡里河中,顷刻间被河水吞没。嘉文传令弓弩手射击。女军士兵挥舞木棒,将石块抛向河对岸的敌军。

    波斯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乱成一团,纷纷后撤。诸葛玉见有机可乘,命步兵杀出。她亲领一支人马杀出一条血路,直奔乌鲁穆都的坐骑而来。乌鲁穆都见诸葛玉杀来,慌忙吩咐侍卫抵挡,两名侍卫向诸葛玉冲来。诸葛玉挥戟应战,将一名侍卫刺落马下。此时另一侍卫杀到近前,诸葛玉弃了长戟,拔出战刀,两马交错之际,一刀扫在那侍卫的脖子上。那侍卫顿时身首异处,一股血雾喷溅而出。乌鲁穆都拨马要逃,被诸葛玉从后追上,将他从马上扑落在地。诸葛玉吩咐手下绑了乌鲁穆都,随后引军杀散败兵。

    此时天已放晴,然而暴涨的锡里河水却依旧无法渡过。嘉文命人重新搭起木桥,使诸葛玉的部队得以渡到东岸。

    45南征[五] 靖南王墨凉登位 司马昭成都设计

    诸葛玉活捉了乌鲁穆都,波斯败兵群龙无首军心溃散。由于士气低落,抵抗下去已经没有取胜的希望。汉军在墨凉善待波斯移民之举,波斯人也早有耳闻。因此汉军部队一到,驻守高祥和禺黎城两处的波斯余部便出城投降。余鲜、林南两国国君听闻乌鲁穆都兵败,也派出使者表示愿意归附汉国。

    嘉文一面由诸葛玉代笔起草奏折,派出使者送往成都报捷,顺便奏求刘禅下旨决定对乌鲁穆都的处置。乌鲁穆都被囚禁在墨凉皇宫之中,除了限制人身自由之外,待遇倒也十分优厚。每顿有美酒佳肴,准许他到波斯教坛拜神祈祷,甚至连他相好的妇人也被获准留在身边陪他过夜。

    捷报送到成都,顿时轰动朝野。不少大臣曾对刘禅重用嘉文之举私下里颇有微词,如今嘉文作出一番成绩,也是替刘禅赚足了面子。文武百官为之欣慰之余一齐向刘禅拜贺,惟有姜维心中极为窝火,随着诸位大臣叩拜之后,一言不发地立于一旁。姜维推荐嘉文南征本是有意为难,不想却成就了嘉文一件大功。

    刘禅见姜维脸色难看,也知道他的心思。刘禅笑道:“此番大捷,伯约保举之功也应当算上一笔。”姜维强做笑脸,拜道:“此乃陛下决断之英明,臣岂敢窃居圣上的功劳。”刘禅微微一笑也不再与他多言。毕竟姜维是诸葛亮的亲信,看在诸葛亮的面上也不好令他太尴尬。想到这里,刘禅对诸葛亮说道:“听说锡里河一战,乃是思平勇闯敌阵生擒蛮酋乌鲁穆都。”诸葛亮听出刘禅言外之意,应道:“此乃先帝与陛下的恩典。”

    刘禅放下奏折,对诸臣说道:“靖南国地域辽阔,几乎是蜀地的一倍有余。彝阳侯建此功勋,理应论功行赏。朕有意加封彝阳侯以王爵,不知众卿家有何见解?”杨仪奏道:“请恕臣斗胆,臣以为陛下此举不妥。我朝祖制有云:非刘姓者不得封王,如有违背,天下共讨之。彝阳侯虽与陛下结义,毕竟不是汉室宗亲。请陛下三思。”刘禅正为难之时,太史谯周奏道:“臣启陛下。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陛下欲加封彝阳侯为王亦非不可为之。”刘禅道:“愿闻其详……”“王有二别。一种为皇族宗室之诸侯王,高祖曾立白马之盟,故祖制有云:非刘姓不得封王。其二种为藩王,凡归附大汉之藩邦国主,皆可封王。靖南国乃化外之地,国人语言民俗与我中土有别。如此蛮荒之地,使其自治方为上策。彝阳侯非我中土人士,若封以藩王也在情理之中。”

    刘禅问诸葛亮道:“相父意下如何?”诸葛亮奏道:“臣启陛下。微臣以为,由彝阳侯乃是继任靖南国主之位的最佳人选。”“此话怎讲?”“微臣曾听小女提起彝阳侯身边那位竹姓姑娘的身世,此女乃是靖南国王族竹氏嫡传后裔。彝阳侯曾受竹氏的传世信物,实为靖南国储君。靖南国地处蛮荒之地,国人不习王化反复无常。一旦背反便是心腹大患。彝阳侯与陛下有结拜之交,又是靖南国嫡传储君。以彝阳侯为靖南国主既合乎情理,又可使靖南国一心归顺我大汉。彝阳侯初定靖南国,人心畏服恰为天赐良机。南方得以安定,臣便可全力北伐光复汉室基业。”

    刘禅见诸臣再无异议,颁下圣旨加封嘉文为靖南王,全权代理靖南**政大权。随后另书一道圣旨,释放乌鲁穆都与波斯降兵回国。并起草一封写给波斯君主阿达希尔一世的书信,表明愿与波斯友好相处的诚意。

    靖南国那边,几日来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这日,竹缇与刘平、关铃率领特种部队长跑回来,吩咐部队跑步经过锡里河上刚刚修复的吊桥过河。自从那座木板桥波斯兵踏断之后,即使修复一新竹缇也不敢再走那座木桥了。嘉文正与诸葛玉一起在吊桥附近指导士兵建造一座新桥。

    竹缇率队跑过吊桥,刘平跑过去好奇地站在嘉文身边看他手中的设计图纸。

    刘平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问道:“二叔,侄女有个问题一直不解。那天阿咪姐姐的部队通过木板桥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可波斯蛮子经过的时候却掉下去了。二叔你好象料定波斯蛮子会塌断木桥似的。”嘉文笑道:“你可记得二叔军中有条纪律是过桥的时候必须一列纵队跑步前进?”“侄女当然记得,违反这条军令要被挨板子的。”“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制订这条军规吗?”“这个侄女就不知道了。”嘉文解释道:“大队人马过桥,如果队伍密集而且步调又一致的话,会产生共振效应,桥梁便很容易垮塌。为了防止出现共振,才要求人马过桥务必跑步前进。同时为了防止桥梁的负荷过重,还要一列纵队前进。乌鲁穆都不懂得这个道理,波斯兵排成了三列,又把步子踏得那么响,不把桥踩断才怪呢。”刘平听了嘉文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日下午,成都来的使者赶到墨凉城。

    使者向嘉文宣读了刘禅的圣旨,随后将靖南王金印交付给他。嘉文接了印信,还有些推托之意。王龙和王彪兄弟架着嘉文的胳膊将他扶上正座,随后与诸将一齐拜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嘉文被他们叫得手足无措,为难道:“我连这里的话都听不懂,怎能做这里的国王。”诸葛玉笑道:“既然圣上已经下旨,公子切勿推辞。我这就派人准备即位大典,择日请公子登位执政,也好安定靖南国的局面。”嘉文道:“其实皇上命我治理靖南国,我也很愿意帮忙。可是这样一来,我岂不是成了外国人?”“公子本来就不是我中土人士,何况靖南国也是大汉藩属,公子依旧是我汉臣。”“这么说,我还是中国人喽?……这样就好,我还以为这一下要剥夺我的国籍了呢。”

    使者又将刘禅的书信交给嘉文。嘉文看了书信,吩咐将乌鲁穆都与波斯兵全数释放。临行前,嘉文为乌鲁穆都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酒席送别,波斯俘兵也都发送干粮盘缠。临行前,嘉文从竹缇手中拿过一个锦盒交给乌鲁穆都。乌鲁穆都打开锦盒,原来里面放置着他的胡子。嘉文道:“此番两国冲突,实属误会。战场之上多有得罪,我代公主向将军赔罪。”嘉文将翻译成波斯文字的书信交给乌鲁穆都,说道:“这是大汉皇帝交给贵国阿达希尔陛下的书信,希望两国以后能友好相处。”

    嘉文命人送上刘禅赠给波斯君主的礼品,各种蜀锦漆器琳琅满目。乌鲁穆都多日以来被嘉文优待心存感激,此时也早已不把嘉文当作敌人看待。他收下礼品,双手交叉在胸前,向嘉文行了一个礼道:“贵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我回去一定转达贵国的诚意,愿两国世代友好下去。”

    荼昆发出文书,将新王登位的消息通告净持、余鲜、林南三地的土司。由于嘉文继承了竹氏的信物,又有汉军的强大威慑,割据各地的土司纷纷自废王号谴使称臣。

    靖南王登基之日,各地土司带着礼物云集墨凉。诸葛玉亲自替嘉文整理好朝服,陪他步出宫殿。各路土司排列两旁,等待着加冕仪式的开始。大祭祀高举竹氏的传位信物祷告上天,嘉文和竹缇向代表着靖南国历代先王的火堆叩拜行礼,企求竹氏先人的保佑。随后,掌管宗庙的大祭祀替嘉文戴上国王冕冠,送嘉文端座于王座之上。各路土司一齐下拜,与两旁的士兵齐声高呼“大王!大王!”。

    嘉文戴上王冠,走下王座与来贺的土司、城主见面,由荼昆向他一一介绍。见过净持、余鲜、林南三地的几位城主、土司之后,还有几位陌生的客人等待他的接见。荼昆向嘉文介绍道:“这几位是莆山国的城主,愿归附我们靖南国,特来请大王批准。”几位城主拜道:“我们莆山国势单力孤,时常被强邻骚扰。我等皆愿归依大王,请大王收留。”嘉文命人向几位城主颁发了靖南国的印信,城主们拜谢而退。

    各路土司簇拥着嘉文登上城墙,接受宫墙外百姓的朝拜。由于嘉文实行的仁政,墨凉百姓深得好处也乐于拥戴他。嘉文向百姓们挥手致意,冷不防忽觉耳边一阵凉风,一支箭擦着他的耳朵飞过钉在他身后的座位上。城主们高呼:“大王小心!”随即蜂拥上前将他围在当中保护起来。嘉文被围在重重人墙当中,只听见一片嘈杂声中有人不断高呼道:“捉住他!捉住他!”

    那刺客正要逃跑,却不想被四周百姓围住。不等卫兵赶到,几名年轻小伙子上前将那刺客制住,绑得结结实实交给卫兵。

    卫兵将刺客押到嘉文面前,那刺客冲着嘉文不住地高声叫嚷。嘉文问荼昆道:“他喊什么?”“大王息怒。他是在辱骂大王,大意就是:靖南国是他们当地人的,不要汉人做他们的大王。”嘉文擦擦额头的冷汗,对诸葛玉说道:“即位头一天就遇到这么个民族主义极端分子,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两旁土司纷纷喊“杀!”,嘉文对荼昆吩咐道:“我不想在这个时候杀人,先把他关起来再说。”

    尽管出了这样的事情,王宫中的宴会还是照常进行下去。除了宴请各地土司,嘉文还吩咐将进贡的羊酒平分给全城将士和城中孤寡贫户。由于客人太多,宫殿根本不够使用,因此酒宴被安排在王宫后院的榕树林中进行。茂密的枝叶遮挡住强烈的阳光,客人们在天然的绿荫下面开怀畅饮。几只小猴子也来凑个热闹,躲在客人的桌椅下面讨一些吃剩的食品。

    酒宴一直延续到深夜才结束,客人们喝得大醉由随从搀扶着回到馆驿休息。喧闹了一天的墨凉城渐渐安静下来,整个墨凉城渐渐进入梦乡之中。

    此时城墙上的士兵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几名等待换防的士兵围在城墙一角的火堆旁,将分得的肉烤熟就着酒吃下。几名士兵喝了几口酒,收起酒壶不再喝下去了。“不再多喝几口了?”“喝多了误事,回来再喝。王爷如此看得起弟兄们,更要尽心才是。”

    士兵们登上城墙,排列好队型正要换防,忽听有人喊道:“大王来了!大王来了!”。士兵们见到嘉文,连忙拱手行礼。嘉文向士兵们打了个招呼,说道:“弟兄们辛苦了!这段时间还不能放松警惕。再过一两个月,等波斯人来了回信,我们就可以回国了。”“大王不留在这里吗?”“虽然我是靖南国的国王,毕竟还要回去为陛下效力,这里留给当地人自治更好。”

    嘉文在城墙上巡视一圈之后回到宫殿,他还要与诸葛玉研究制订靖南国的法律。荼昆早已将靖南国的风俗、法律整理成册,交给嘉文参考。嘉文与诸葛玉商讨了一夜,初步制订了《靖南律》的雏形。二人忙到四更,已经困倦不堪,索性倒在遍地书卷当中睡下。

    嘉文熄灭宫室的灯火,隔着窗口的纱幕看到外面天色已经渐渐发亮。他隔着一堆书卷躺在诸葛玉的旁边,闭上眼睛对诸葛玉说道:“这情景倒让我想起高考前的最后一天。我姐姐让我早些休息,可我说什么也睡不下,看了一夜的书。”“公子制订的那些法律似乎都是一些关系国体的律条。”“那些叫做‘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一切法律的基础。我家乡的‘宪法’在这里不适用,因为靖南国乃至大汉都是等级森严的君主制度,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差别。”“我看得出公子似乎对此颇有不满。”“对于我来说当然不满,虽然我现在身为大王,可我觉得和周围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既然如此,公子为何不在靖南国实行公子家乡的法律。”“你以为我不想吗?可那样肯定会乱套的。我在彝阳可以这样作、在孟李村可以这样作,惟独在靖南国不可以。在彝阳和孟李村,我这样做只会使百姓受益。可在靖南国这里如果这样做,却会使土司、长老、士人受到损害。”

    “公子一定很想**家乡吧?”“其实我最想**的是我姐姐。别的嘛,你们这里有不好的一面,也有我家乡比不上的一面。”“公子家乡还有比不上这里的吗?”“在我家乡那里,很多河流的水由于污染都无法饮用。好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以至于伤害它们是严重的犯罪。另外,你们这里的女人都很勤快。我家乡的女子虽然很有地位,但像诸葛小姐这样好学的人却很少。”诸葛玉羞涩地一笑,问道:“听说公子的家乡在海边?我还没有见过大海是什么样子。”“既然这样,过些日子去余鲜国,我带你们去看看大海的样子。”

    嘉文与诸葛玉用三天时间完成《靖南律》,用汉字和靖南国的文字抄写成数份颁布给各地城邦。依照律法,国王不在的时候,由各地城主、土司、长老组成议院代理国王的行政职责,具体政务交由政院处理。国王掌握军权和任免官吏的权利。

    国中事务处理妥当,嘉文由诸葛玉等人陪同,视察各地民情。净持、林南、莆山、余鲜四郡由南向北一字排列。嘉文出行一月,依次访问四郡。这日,嘉文一行终于来到余鲜国最南端的印度洋海滨。

    嘉文离开莲花岛已经一年有余,再次见到大海显得格外激动。

    嘉文陪着诸葛玉、秦扬、孟蓉等人坐在海滩边,对她们说道:“这就是大海,整个世界65%的面积都是海洋,用你们的话说就是占了六成半,陆地只有三成半。”

    竹缇和刘平、关铃欢呼着跑向大海,扬起海水兴奋不已。刘平捧起一口海水喝到嘴里,却想不到海水又咸又涩,急忙吐了出来。刘平跑到嘉文身边,问道:“二叔,这海水怎么是咸的?”“当然是咸的了。”“如此说来,晒干之后就是盐了?如果能运到成都可就发大财了!”“以后肯定会大量贩运海盐到成都,盐税将是一项重要的收入。”

    荼昆帮嘉文找了艘渔船,载着众人出游。船老大是一名六旬老汉,虽然身材矮小却十分硬朗,是当地最有本事的渔夫。老汉听说是国王来访,一定要给嘉文捕条大鱼。老汉将一些杂碎的鱼下货扔到海里,不一会儿便出现数条鲨鱼尾随在船后。老汉架起一支大弩,瞄准一条鲨鱼射去。弩箭带着绳索射中鲨鱼,带着倒刺的箭头陷在鲨鱼体内。老汉拖动绳索将挣扎中的鲨鱼拉到船尾,用铁钩将鲨鱼打死,随后拖上甲板。嘉文正为老汉的精彩表演喝彩,无意间发现老汉的两把弩虽然被水浸湿,却丝毫不受影响。

    老汉将船驶回港口,找来当地最好的师傅将鲨鱼烹调成一顿鲨鱼宴,招待嘉文一行。

    宴会过后,嘉文向老汉求教弓弩防水的秘密。大方的老人不但毫无保留地将弓弩防水之法交给他,还找来原料给他亲自示范。原来,那些弓弩是用几种油脂煎煮浸泡过的,而弓弦是用多种纤维混合纺成。这种弓弦浸油之后不但不怕水浸,而且更加结实耐用。嘉文感激之余送给老者钱财作为谢礼,无奈老者却不肯收下。嘉文只好命当地工匠为老人建造一艘更大的新船,以示感谢。

    一月之后回到墨凉,有人向嘉文禀报:波斯使者已经等候多日了。嘉文命人将使者请进宫殿,见了使者才发现,原来那使者正是乌鲁穆都。与乌鲁穆都再次相见,嘉文如同见到多年的老朋友一般高兴。他拉着乌鲁穆都的手将他请进宫殿,摆下一张桌子与他对坐。

    乌鲁穆都拿出波斯君主的回信和礼物交给嘉文。回信早已由荼昆翻译成汉字,嘉文看过书信,信上除了向汉国皇帝问候之外,又提出了两则和约。乌鲁穆都解释道:“这是我国皇帝希望与贵国签署互不侵犯的和约,以及互相保护商贸往来的和约。”嘉文与诸葛玉仔细斟酌了里面的条款,与乌鲁穆都在和约上签字,波斯与汉国的短暂争端就此平息。办完公务,嘉文留乌鲁穆都在墨凉住了三天。乌鲁穆都回国之日,派出卫队将乌鲁穆都隆重地护送到边境。

    嘉文了结了靖南国的事情,将政务托付给政院和议院,随后率领大军班师回国。临行前,嘉文吩咐将那刺客释放。回师之日,墨凉百姓夹道欢送,嘉文向两旁百姓挥手道别。无意中,他发现那名刺客居然也在人群当中向他拱手道别。

    此时,司马昭正在成都“快餐李”酒馆当中饮酒。听到席间客人谈论嘉文平定靖南国的消息,他不露声色地微微一笑,心中却正在酝酿一个阴谋。

    司马昭回到客栈,一名女子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司马昭将她请进客房,低声说道:“夏侯小姐一路辛苦了。”“夏侯绾得到公子密信,特来助公子一臂之力。”“得夏侯小姐相助实在出乎我的预料。不过此番计划需以小姐清白之躯为代价,还望小姐三思而后行。”“蜀人杀我父亲,擒我兄长。夏侯绾为报此大仇,即使舍出性命也不足惜。”

    司马昭道:“昭并非不相信夏侯小姐,只是这个李嘉文与别人不同。与他接触的女子,十有**都会对他动心。夏侯小姐正值妙龄,此事难免令人放心不下。”“绾儿此番为报杀父之仇,又怎会顾及儿女私情。”“好!既然如此,这次的计划非小姐莫属。”司马昭道:“这次并非要小姐杀掉此人。李嘉文这个人看似不好女色,却对女人很有好感。希望小姐能够想办法接近此人,留在他身边。姜维素与李嘉文不合,借此机会挑拨他与姜维之间的关系。诸葛亮独揽大权,刘禅虽然尊其为相父,心中必然暗忌此人。李嘉文是刘禅的亲信,而姜维是诸葛亮的嫡系。此二人倘若不合,长此以往必然引起蜀国内乱。”司马昭看看夏侯绾的美丽的面孔,叹道:“此番为图大业牺牲小姐清白固然可惜,但以李嘉文这样的男子做小姐的夫婿也算般配。昭本意不是要小姐杀他,若能使李嘉文归降魏国,这门亲事就当是回赠。”

    4秋猎[一] 李嘉文班师还朝 刘公嗣探访西苑

    且说嘉文率领汉军撤离靖南国,路上行了半月。嘉文依旧将军队谴回桃花城驻扎,把部队的训练和管理托给王龙、韩嫣照看,随后与诸葛玉等人回成都向刘禅复命。

    十天之后的一个上午,嘉文一行赶回成都。此时成都早朝时间已过,刘禅得到沿途驿站的报告,料定嘉文快到成都,命诸臣留在朝堂之上等待嘉文的归来。嘉文到达成都,在旅行车内换上朝服,直奔皇宫而来。殿外太监高声禀道:“靖南王求见!”刘禅喜道:“快宣靖南王上殿。”

    嘉文整理一下朝服,将佩剑解下交给门外侍卫保管。以他的爵位其实可以带剑上朝,但如今的地位令他有些不安,所以无意之间处处谦卑小心。嘉文步入大殿,向前只走了几步便跪拜下来向刘禅奏道:“臣启奏陛下:微臣奉命出征。托陛下鸿福,今平定靖南国归来,特来向陛下复命。吾皇万岁!万万岁!”刘禅见到嘉文,心中极为高兴。若不是碍于朝堂之上的礼节,必定要跑过去将他扶起。刘禅探出双臂说道:“贤弟平身!此番平定南疆,贤弟劳苦功高。闻此佳音,朕倍感欣慰。”

    嘉文起身,必恭必敬地应道:“臣有三件事面奏陛下:臣奉命出征靖南国,今靖南国众皆已归我天朝圣化。此为其一,臣向陛下复命。微臣将陛下的书信转递波斯国主,今波斯国主回信与我朝缔约,并派使者送来贡物。此为其二,臣向陛下祝贺。这第三件事,乃是公主私自外出,混入微臣军中。微臣失察,特来向陛下请罪。”刘禅道:“此事都怪平儿那孩子自己淘气,给贤弟添了不少麻烦。”

    嘉文奏道:“此番得胜,公主也有不小的功劳。”“该不会是平儿怕朕责备,托贤弟给她求情?平儿现在何处?”“与小妹和关铃在殿外候见。”“宣她们进来……”

    嘉文退走到一旁,他一时忘记自己已经升迁,依旧走向原来的位置。蒋琬急忙后退回避,将嘉文让到自己的右侧。嘉文向蒋琬还了个礼,又向对面的诸葛亮拱手致意。官职调动之后与自己对面的大臣相互行礼是个不成文的规矩,因此诸葛亮也向嘉文拱手还礼。

    刘平与竹缇、关铃上殿,向刘禅拜道:“儿臣拜见父皇。”刘禅见到刘平,心里真是又可气又好笑。“皇儿此番私自出宫,本该重罚。**在你二叔替你求情,下不为例。听你二叔说皇儿这次立了大功,可讲给父皇听听。”刘平将缴获乌鲁穆都胡子、内裤的经过讲给刘禅,逗得满朝文武忍俊不止。

    竹缇随嘉文下了早朝回到府中,见阿牛正坐在府门口吃鸡腿。竹缇跑过去跳到阿牛的肩膀上,喜道:“阿牛哥,你怎么来了?”“阿牛在彝阳好想小姐,所以就来了。”嘉文见府中空空荡荡的,问阿牛道:“府里的人都哪去了?”“除了府中必须的人手,其余的都去西山别苑收拾新居了。阿牛在这里看门。”嘉文奇道:“想不到西山别苑这么快就造好了……”秦扬道:“既然西山别苑已经竣工,相公不妨去看看。”“出去这么几个月,还真有些想小倩她们。”

    嘉文带领秦扬出了城西,一路奔西山别苑而去。临走的时候还是夏天,如今道路上却已经铺满落叶。经过别苑附近的渡口,发现那里已经搭建起一座木板桥。过了木板桥,沿山崖下面的小路西行,前方山崖隘口处筑起一道高大的城墙,一座城门朝向小溪的方向。从山坳间留出的溪流沿城墙下面几道石缝流出,汇集到外面的溪流当中。

    几名婢女正在门口清扫落叶,见嘉文回来急忙报告塔楼鸣起钟鼓向里面通报。别苑里正在嬉戏玩耍的姑娘们听说嘉文回来,活似一群小鹿从别苑的纷纷跑出迎接。她们围在嘉文身边,一口一个“大王”叫得亲切,却吵苦了嘉文的耳朵。

    嘉文捂着耳朵要她们安静下来,问道:“这些日子呆得可好呀?”“这里比城中的府邸住起来宽敞多了。”“如此气派的别苑才适合大王居住。”嘉文笑道:“若不是为了你们,我才不建这么大的庄园呢。瞧你们一个个蹦蹦跳跳的活似小松鼠,当然要放养到山里喽。憋在屋子里恐怕要生出病来。”“奴婢们遵照大王的吩咐,天天锻炼身体。感觉比以前有力气多了。”“大王有没有带回来什么新鲜的东西给我们呀?”“这个我倒忘记了?”

    秦扬看看嘉文尴尬的表情,对那些正失望不已姑娘们说道:“大王是和你们开玩笑的。”秦扬吩咐下人从旅行车上搬下一个大木箱子,当着她们的面打开,里面居然装满了靖南国特产的红木梳子。嘉文奇道:“老婆,你不会是想开专卖店吧?你这些梳子什么时候买的?”“我可比你记性好,出去一趟也不想着给妹妹们带点礼物。”嘉文笑道:“看来老婆你当错了女人,换做是男人一定很讨女人喜欢。”

    姑娘们围上来抢着向秦扬要梳子,秦扬一边耐心地发放,一边招呼道:“不用挤,都有份的。”嘉文望着秦扬那副微笑和善的表情,心中感叹不已。这么多女人与他一个身居高位的男子在一起,换做在莲花岛必定要闹的一塌糊涂,即使皇帝的后宫也总是被传说成是非之地。秦扬能与这些姑娘和睦相处,在嘉文看来是十分惊奇的事情。

    姑娘们每人得到一把梳子,却依旧围在嘉文身边不肯走。嘉文问刘倩道:“这些日子你们住在这里不怕吗?”“公子设计的‘四方楼’大家住起来很热闹,一点也不觉害怕。”刘倩提到的“四方楼”是别苑当中最大的一座建筑。这座建筑是一处巨大的四方型封闭院落,外围一圈是双层居所。东西南北四门各有两座塔楼,院落四角也各有一座塔楼。院子正中是一处四层阁楼,是嘉文起居之处。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城堡。院内水井、厨房等生活设置一应俱全,嘉文那五百多名美妾就居住在这里。每晚关起四门外人无法进入,因此住起来很有安全感。

    嘉文沿着“四方楼”的长廊巡视一圈,发现长廊外面摆放着不少竹笼,里面饲养着一些兔子、小鸟。“你们还喜欢养小宠物?几乎快成了动物园了”刘倩笑道:“公子出去数月,这远近山里的野兔都快被她们捉光了。这山中的野兔几乎都在此处了。”

    程兰带人收拾好嘉文的房间,请嘉文去查看。嘉文走进自己的房间,见客厅比过去宽敞不少。顶楼的卧室分成两份,显得狭小许多。一来是因为嘉文不喜欢太空旷的卧室,二来也方便和秦扬分开居住。嘉文倒在卧榻上,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昨晚在旅行车上颠簸了一夜,紧接着就是上朝,到现在还没有休息片刻。辛雅留在嘉文身旁侍奉,问道:“大王还未用过早膳,是否传厨房去做?”“快到中午了,一起吃吧。”

    嘉文躺在卧榻上打了个盹,醒来时看看手腕上的动能手表,已是下午一点多了。“辛雅……”他冲门口招呼一声,辛雅进来问道:“大王有何吩咐?”“开饭了没有?”“大王不吃,我们哪敢先用。后厨已经预备妥当,只等大王用膳。”

    嘉文打了个哈欠要去客厅,辛雅见他朝服还穿在身上,劝道:“大王身穿袍服多有不便,何况这身衣服已经皱了,还是换一身吧。”“那好吧……”辛雅问道:“大王要换哪一件?”“我不就那么几件衣服吗?”“前些天太后娘娘赐给大王几件秋衣,奴婢们也为大王做了几件。”有这么多人关心他,嘉文心里还真有些感激。他对辛雅说道:“太后娘娘赏赐的那几件好好保管起来,把你们做的取来吧。”

    辛雅捧来一摞衣服,给嘉文换上,随后拿着一个青铜镜子站在嘉文面前请他观看。嘉文用惯了电镀镜,见那青铜镜模糊不清看得有些难受。他把辛雅叫到面前,要她穿上做个样子。辛雅羞答答地站在原地,任凭嘉文把那几件衣服来回比量。辛雅生得娇小,穿起嘉文的衣服显得极不合适。嘉文看着辛雅的样子,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他心里对这个娃娃一样的小姑娘多少有些喜爱,所以故意多折腾她几下。

    辛雅觉察到嘉文偷笑的表情,知道他是有意作弄自己,又不好说出来。她灵机一动,对嘉文说道:“奴婢身材矮小,穿大王的衣服不合适。府上有一位姐姐身材与大王相仿,奴婢们平日裁衣都找她来试。不妨找她来给大王试衣。”“也有道理,那就找过来看看吧……”

    不一会儿,辛雅带来一位女子。嘉文见那女子身材高窕举止端庄,心想:这倒是个做模特的好材料。那女子见了嘉文,连忙下拜道:“奴婢拜见大王。”“叫什么名字?”“奴婢叫周敏。”辛雅将衣物一件件地穿在周敏身上试给嘉文看,周敏穿上嘉文的衣服倒也十分合适。

    嘉文围着周敏转了一圈,周敏站在那里纹丝不动,没有什么表情也不说一句话。嘉文只以为是她怕生,对周敏说道:“在我面前不用这样拘束……”辛雅解释道:“周姐姐在宫里的时候专司侍立之职。负责接捧物件,是不能乱动的。这种工作也不是什么人都做得了的。”“不过就是端件东西嘛,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大王若不信,可以一试。”

    辛雅说着,拿来一个花瓶放在周敏的头顶摆稳,随后拉着周敏的手让她向前走上几步。那花瓶居然平稳地立在上面,几乎一点晃动都没有。辛雅道:“宫中用漆盘托物不似手持一般把握牢靠,一旦有什么闪失便是死罪。若没有这般本事,根本做不得。进宫之初要训练多年方能胜任。周姐姐原在宗庙把持礼器,更是疏忽不得。”嘉文这才知道周敏的过人之处,赞叹之余让她留在身边听用。即使得了如此宠幸,周敏却一点也不显得激动。她不慌不忙地拿下头顶的花瓶,向嘉文拜谢。

    嘉文选了半天,忽然想起秦扬刚刚给他做好一件外衣。他吩咐辛雅去将那件衣服取来,辛雅抖开衣服要帮他套上。嘉文接过外衣道:“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老爷爷,自己来就好了……”说着,套上外衣胡乱系上腰带。辛雅为难道:“大王穿得不对,还是由奴婢来做吧。”“哪里不对?”“衣领从内到外要显现出来,切不可把里面的衣领压住。大王这样穿出去,外人不笑大王也要笑话奴婢们侍奉不周。”

    嘉文正要出屋,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钟鼓声。辛雅听那钟声有十二点,对嘉文说道:“兴许是有贵客登门。”正说话的功夫,一名婢女来报:“禀大王,皇上驾临别苑!”嘉文下意识地整了整衣服,却把本来平整的外衣弄出几道褶皱来。他正要出去迎接,辛雅劝道:“大王这身装束不能见客,请大王速速更衣。”“还要换?”嘉文无奈地回到卧室。辛雅取出一件袍服替他换上,又帮他整理好发髻戴上一副长冠。“这回可以放我出去了吗?”“可以了……”“你这小家伙还真够难缠的。”

    刘禅早已等在客厅。嘉文见了刘禅正要行礼,刘禅急忙放下茶杯一拍他的肩膀道:“不是说好了私下里不来这一套,贤弟忘记了?”嘉文招呼刘禅坐下,一面吩咐厨房多备几道酒菜。

    刘禅四处打量一番,对嘉文说道:“贤弟的别苑修得如 ( 越空三国志 http://www.xshubao22.com/4/416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