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你速去请你三师叔过来,叫他也来看看这二本书,他是天生武痴,看到这二本书不跳起来才怪”
圆法听到师命,马上出去了请三师叔去了。
不一会,了平也来了,他一进来哈哈大笑,“二师兄的弟子在哪,叫我看看”
朱司其只看到进来一个老和尚,他身材并不高,但肌肉还很发达,目射精光,一看到朱司其,马上道:“不错,内力很深厚,比我也差不了多少,不知道二师兄是怎么教的,教出来这么个好徒弟”
他却不知道,因为朱司其的《易筋一元功》的功法不管是在睡觉还是在走路都可以自动练习,而《易筋经》的话必须要打坐入定才可以练习,这样算起的话,朱司其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练习,比一般人进展肯定要快的多了,他练习十二年,人家差不多要练四五十年才能追得上,不深厚才怪。
了平一看到了如手中的二本书,抓过来一看,是正宗失传的少林绝学,马上真的跳了起来,好好,少林绝学又现世了,也不管别人,坐在一边就看了起来。等基本翻完,越想越不过瘾,想马上就去见识一翻才好。
看到面前不是正好有位练过的吗,马上站起来,也不管了如还是和朱司其说话,拉起他的手就道:
“咱俩师叔侄先到外面去试试,看你的武功练的怎么样。”也不管其它怎么想,就拉着朱司其来到了外面的空地上。
第二十一章 回家
来到空地,朱司其也有点好笑,哪有拉着别人比武的,但一想他是师叔,也没办法,倒是边上的了如和圆法是见怪不怪了,看来这样的事他们已经习惯了。
了平用的是少林的伏虎拳,朱司其知道师叔是想见识先天罗汉拳,也运起了先天罗汉拳和他打斗起来。
只见拳舞飞扬,两人在空地上是拳来脚去,越打越快,很快人影就看不清了,了如和圆法在边上也是看的暗暗心惊,没想到朱司其这么年青,不但内力深厚而且拳法也很精通,到后面朱司其把先天罗汉拳用过二次后又把达摩剑法化剑为掌,了平看到他能如此变通,也豪兴大发,把少林的各种绝学一一展示出来,两人在中间是打的难解难分,边上看的了如和圆法也是看的如痴如醉。
最好还是了平一个纵身跳出圈外,“不打了,今天打的过瘾,好久没这么过瘾了,再打下去我这把老骨头要散架了”
朱司其知道师叔是开玩笑,了平的内力相当深厚,而且学是童子之身,真气精纯,但自己也隐藏了一些实力,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只用了七成功力,他相信如果全力的话应该和师叔不相上下了,但自己还年青,功力增长的很快,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超过师叔的。
看到天气不早,圆法也向师父、师叔告辞,外少林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了如和了平把自己的徒弟也都叫过来和朱司其见面,了如一共收了五个弟子,了平多了些,有八个,他们这十三个弟子现在都是圆字辈,他们的弟子每个又收了几个十几个弟子不等,这些是法字辈子。这些弟子小的也只十七八岁了,大的有将近三十岁,以后自己要面对比自己大的多的师侄,朱司其好像还有点不好意思。
至于其它了字辈的大师也还有一些,整个内少林中总有少林弟子将近四百人,但他们绝大部分一生都不会离开内少林,只是把武功当作自己唯一的事情来做。就是很少一部分出来的,也是为国家部队、武警、特种部队训练人手,当教练,事情一完还是得回内少林的。另外一部分就是从年青弟子中挑出武功好的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贴身保镖。很多中南海保镖就是出身少林,就是不是真正从内少林出来的,也基本上都受到过少林武学的指点。
朱司其现在也在内少林住了下来,每天不是和师叔对打,就是和各位师兄们练招,他以前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独自练习,很少和师父对练,这里有这么多人,对他的实战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内少林有一座藏经楼,那里面不是一般的经书,都是少林武学的秘籍,还有其它各门各派的武学介绍,他第天没事就泡在藏经楼里,看的不主亦乐乎。
这样大概过了一个月,藏经楼里的书也被他看的七七八八了,而且和各位师兄的对练,他对一些招式的运用也更加熟练了。
这天他来到了如的禅房,想向大师伯辞行回家了。毕竟过个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他想赶在年前回自己的家。
来到了如房内,了如还是在打坐,看到朱司其进来“师侄,这段时间在这时过的怎么样?”
“很好,每天和师兄们对练,我的招式更加熟练,但现在快过年了,而且师祖又在闭关,弟子想向师伯辞行回家。”
了如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会才说道:“你的天份很高,这一个月来你的进步我也看到了,很了不起,以后出去要记得自己是个少林弟子,不要丢你师父的脸,更加不要丢少林的脸”
“弟子谨记。”
“好吧,毕竟你是俗家弟子,在内少林待的时间过来也不好,别的师伯师叔也会说闲话,既然你想回家那你明天就回去吧,师伯也不去送你了。”
“多谢师伯”
了如挥了挥好,又闭上双眼入定了,朱司其轻轻退出了房间。
第二天早上,朱司其向师叔了平和各位师兄辞行后就出了内少林,来到前山少林寺内的主持房间,看到圆法也在,向他也辞了行就出来了。
来到少室山下,回郑州的汽车很多,找了一辆快坐满人的上去,不久就开始往郑州走了。到了郑州客运站,对面就是火车站,马上又去买了张到长沙的卧铺,这次还便宜点,只有70元,再过个把小时就发车了,朱司其知道会提前上车,连忙去了候车室。
一到候车室,正在验票了,上了车不久就启动了。
天还没有全黑,看到两边的景色向后快速移动,朱司其心里也很兴奋,马上就要到家了,不知道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父母亲的身体还好吗,两位姐姐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小时的玩伴现在怎么样了。
他这次买的是中铺,也没下来,就躺在床铺上心里在暇想,不知道自己站到父母面前时,他们是否还能认出自己这个儿子。心中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渐渐睡着了。
早上起来时,天已大亮,火车也进入了长沙地区,马上要到终点站了,赶紧起来到洗漱间洗了把脸,也没有再加床铺上去,就坐在窗边的小椅子上看着外面的风景,慢慢眼中再现了一些建筑物,也有了工厂,外面有汽车了,知道进入长沙市区了,长沙并不是很大,只能算是中型城市。
火车进了站,随着人流往出口走,在这里他能听到很多湖南本地的方言,虽然不是他家乡的口音,但他也听得懂,很亲切,出了车站,外面是个广场,看到有指示牌左边和右边都有公交车站,他也不知道往哪去,用起感知查了一上,知道是左边有7吃和平107都是去南站的,而那里正有到他家乡去的班车。
他来到左边公交车站,老远就听到那些售票员站在公交车前面喊:
“克南站,克南站罗,克南站是在阁里坐车,快来撒。就要走的”
朱司其来到7路车上,公交车都是有时间规定,到点就要发车的,过了几分钟车子就开车了,那时还没有无人售票,车上都有个售票员来回打票的,现在要过年了,在外地工作、学习、做事的都往回赶,中国人的春节一般都要在家乡过的。不管有多远,只要能赶回去,一定想尽办法回去。
7路车开的不快,出了火车站在前面转了二个弯后就一直顺着那条路往南开,朱司其看了一下路边的路牌,知道这条路叫韶山路。过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南站。
公交车就停在南站外面的广场上,下了车就看到汽车南站四个大字,走进售票厅,很快就买了张到双峰的车票,也是二十元。过半个小时就发车了。
来到候车室,就听到进站口有人在叫,“去双峰的来上车了”正宗的双峰土话,别人可能听不太懂,朱司其听着好像喝了蜜一样的舒服,马上提着自己的包去了进站口。
朱司其:“到双峰是在这里上车吧”
“是的,跟我来吧”
那人带着他进了入口,来到一辆大巴前,上面有几个不干胶大字,‘双峰至长沙快巴’
“上车随便坐,不看座位号坐的”那人说了一声就又去入口喊人了。
朱司其随便在车上找了座位,把包也放在顶上的一个架子上,车上已经坐了十来个人了,问一下司机,到双峰要多久,司机回答只要二个小时就能到双峰县城。
过了半个来小时,车站里的工作人员来催发车了,刚才那个在入进口喊人的才回到车上,跟司机说发车算了,这时车上也坐了近八成人了。
大巴出了站,一开始开的很慢,朱司其还以为车子有问题,后来看到司其把前面的自动门打开,刚才那喊人的走到门口,看到有人站在路边就喊“到双峰,到双峰不?”
出了站不久又上来了几个乘客,一看他们向那个喊客的交钱,朱司其才知道,原来在外面等车便宜点,只要15元就可以坐到双峰了。
等人坐满,车就开的快了起来,一路过湘谭,走湘乡,中午时分就到了双峰县城永丰。
出了汽车车,外面就有到他家乡去的中巴车,他中饭也顾不上吃了,直接就上了车,中巴车走的也很慢,而且不时在路上要上下客,过了一个来小时才到他的山村。以前村里没修马路,他还以为和从前一样要在前面的集上下车,然后走路回来,后来听售票员说了一下,知道这辆中巴车正好从他村里经过,他又补交了一元钱车费。
近了。。。近了。。。,家乡的面貌变化很大,以前的一条小路现在修起了公路,在路两边新建了很多红砖房,而且有的人家在自己家大门口做了个大炉子,有的还在开工,知道是私人办的小厂,虽然比不上外面大城市,但比三塘集要好的多了。
来到儿时记忆中自己家的地方,叫司其停了车,走了下来。他小时候的房子是在一个大院落里,那里左右邻居的房子都连在一起,好像一个四合院一样,中间有块空坪,还共用一个堂屋,他家就是堂屋后面。
朱司其很激动,看着这个院落变化不大,只是有的人家把土砖房换成了红砖,看到以前小时候叫叔叔阿姨的人,现在也都有点显老了,但他变化很大,别人都不认识他了,看到他呆呆在站在马路边,双眼死死望着这个院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别人也没去问他。
朱司其终于平静了一下心态,跨出脚步,向那个院落走去。
第二十二章 在家的日子
走进院落,穿过堂屋,看到自己儿时玩耍的地方,按奈不住心里的激动,快步向自己家里走去,但一到家门前,看到门已落锁生锈,感知一下里面,根本没有任何家具,只是几间空房子,难道父母亲搬走了。
这时邻居看到有人走近,朱司其一看是自己小时候的邻居,那时叫他喜姨,忙走到她面前道
“喜姨,我家里的人呢,去哪里了?你知道吗?”
喜姨看人这个年青人和自己说话,还叫自己喜姨,可自己不知道呀,看到她这个样子,朱司其她已不认识了,“我是小三呀,小时候天天在你家玩的,你不记得了?”
喜姨仔细一看,样子有点像朱坤,他这才知道是十几年前就离家的朱司其,“是小三呀,你家里新建了房子,现在搬在外面马路边去了,就是去朝阳那个方面,走,我带你去。”
喜姨很是热心,她小时也很喜欢这个孩子,看到他突然回来了,如果他父母亲知道那还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
喜姨回到自己家里,把门一关,就领着朱司其往外走出,一路上碰到有人问,她马上就回答“这是朱坤家的小三,今天回来了,不知道自己家在哪了,我带他去。”
路上有人听到她这么一说,也认出了朱司其来,纷纷和他说话,
“这十几年去哪里了?”
“身上的毒好了吗?”
“什么时候回来的?”
“家里知道吗?”
朱司其也一一回答,叫着小时候的称呼,三姑,四姨,二叔,小伯什么的。
来到马路上,往刚来的方向走,大概一百米不到就看到一座二层红砖房,前面有个小水呢坪,后面还有个小院子,有几间杂屋。
这时早有人在朱司其家门外喊道“朱坤,朱老师,你家小三回来了,快出来呀”
朱司其父亲可能不在家,母亲听到有人说话,马上出来了,看到远远走来的年青人,做母亲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虽然长高了,长大了,但自己每晚魄牵日挂,每天晚上在梦里都想到儿子现在怎么样了,模样有没有变化。
走近了,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变老了,脸上也有很多皱纹,头上的黑发也有很多变成了银丝。走过去,抱着母亲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哭了出来。
母亲现在比他矮了不少,拍着他的腰道“别哭了,别哭了,回来就好,快进屋去。”
边上也有人劝道“是呀,小三,别哭了,回来了是高兴的事,怎么还哭呢,快进屋去吧。”
朱司其和母亲来到家门内,问妈妈“爸爸呢,去哪里了?”
母亲:“你爸可能到别人家里去玩去了,他一般在家里坐不住,喜欢到处去和别人聊天。
小三,你这十几年过的怎么样,你师父呢,他怎么没一起来?身体好了吗?对了吃饭了没有?”
看到母亲这么关心自己,朱司其心里也是一热,把自己和师父这十几年来的事一一都告诉母亲,只是武功这方面和学了好几门外语的事没说,只是说英语学的还好。其它都是没有隐瞒。
朱母听到儿子一个人在山上生活了十几年,想到儿子小时那么贪玩,一个人怎么能过的下去,心里也觉得儿子可怜,但朱司其倒无所谓,他已经习惯了,这时朱坤也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儿子回来了,赶紧跑了回来,父子相见朱思奇又哭了出来
“别哭了,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只要回来就好。你吃中饭了没有?”
朱司其说不饿,朱母知道儿子还没吃饭,虽然自己家里刚吃过不久,但还是把火生起来,重新做饭。
朱坤又问起朱司其的事,朱司其又把刚才对母亲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朱坤听到儿子已经把初中和高中的课本看完了,很高兴,他自己以前也是老师,认为儿辈最好的出路还是多读书,现在看到儿子这么聪明,心里也很高兴。
“你虽然把课本全看完了,但也要巩固好,多做点习题,明天爸爸出套题给你做,看你到底掌握得怎么样。”
朱母在边上听到朱坤这么说,他有点生气了“儿子刚回来,你就知道他去读书,现在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什么事也别做,天天在家吃饭就行了。”
“好好,听你的”朱坤心里高兴,也没计较了。
朱司其这时也问起了家里这么长时间发生的事。朱坤也和儿子把家里的事说一说。
自从朱司其离开后没几年,因为村里少个会计,村书记就来找到朱坤,叫他回来当村会计算了,当时民办教师的工资并不高,而村里的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还办起了集体工厂,朱坤也想了下就辞了职,回村里干起了会计,后来村里办了二个厂,一个是炼铁厂、一个铸管厂,朱坤也在那二个厂里当会计,一身三职,家里的情况也好转了起来,前几年就在自己的田里盖了新红砖房,现在大姐朱其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到珠海和她班上的同学一起打工去了,二姐朱梅初中毕业后就没再升学了,就在朝阳那里学长法裁缝,也算学了门手艺。
这时朱妈也把饭做好了,叫儿子去吃,菜不多,只有一个腊肉,一碗荷包鸡蛋,朱司其好久没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了,吃的是津津有味,看到儿子吃的很快,朱妈在边上叫道:慢点吃,别噎着。
吃完饭,朱司的大伯和二伯也来看他了,他大伯就在他家上面一点位置,二伯家也不远,在他们老房子边上。
问起朱司其的情况,这时不用朱司其再回答了,朱坤和朱母在给他作答,朱司其只要应二声就行了,“嗯,是的,嗯,对”这样子的。
农村里人的好奇心是很重的,不久邻近的人也过来问一下,朱妈朱爸也一一回答他们,看得出来他们脸上很高兴,绝不以回答次数多了为累,反而只要有人来家里,就和他说起自己儿子的事。
等到下午,二姐朱梅也回来了,看到弟弟回来了,二姐也很高兴,以前爸妈每次提起弟弟时总是长叹短嘘的,现在好了,爸妈今天看到弟弟回来,也好像年轻了不少一样。
到第二天,妈妈在早就把朱司其叫起来,说要去外婆家,叫外婆和外公还有舅舅们看看,母亲一共有五子姐,她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二个弟弟和二个妹妹,朱司其是他们五个姐妹中的男孩里年纪最大的,那里虽没有什么长子,长孙的概念,但外婆外公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外孙。这次既然回来了,肯定要带去给他们看看的。
这次去外婆家里,朱坤没有跟着去了,村里厂里的事也不少,他也很忙,只是下午才能回家。
到了外婆家,两个舅舅和外公外婆又是了阵猛问,朱母也高兴得一一替儿子回答,在外婆家吃了中饭才回来。
到家后,朱坤也回来了,虽然昨天他同意朱母不给儿子做题,但今天他还是找了以前女儿高三时的高考模拟试卷出来,等朱妈到地里去忙的时候就交给了儿子,叫他试着做做看。
朱司其知道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也拿出了自己的水平,因为像学习好的天才很多,最多只在在山里引起轰动,对自己以后出外是不会有太多影响的,而且自己功课好,应该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拿起试卷一看,一共有七套,语、数、英、历、地、外、化,他向父亲拿过一支钢笔,沙。沙。沙就写了起来,朱坤在边上看着,看到儿子很多题目根本不需要多考虑,直接就可以写出答案,就算到后面较难的题,也只是多考虑了一下,没有用到朱坤给他准备的草稿纸,七套试卷花了将近二个小时才做完,这还是朱司其写字的速度不快,如果能快的话可能时间更少,留下朱坤在那里张大嘴巴,好像里面可以塞进七八个鸡蛋的样子,就出房了,他感知到妈妈从土里回来了,提着一蓝子菜,跑到妈妈面前,接过她手里的蓝子,一起走回家。
朱坤过了一会才回过神来,他好几年没用到过中学知识人,而且他以前也只是教初中的,所以他把试卷收起来,准备到自己以前的同事,现在调到高中教书的谢太彬家里去,让他给找几个老师改一下试卷。
看到朱妈回来了,跟她说一声要出去有点事,可能晚饭不回来吃了,就匆匆出门了。
晚上朱坤没回来吃饭,一直到家里快要睡觉时他才回来,回来时满脸红光,看到朱妈和朱司其还的二姐朱梅都在等他,一进门就说:
“今天我让小三做了套高考模拟试卷,你们知道他得了多少分吗?690分”不等大家问他已经急不可待的把答案说了出来,朱妈和朱梅听了也很惊讶,到是朱司其没什么感觉,他自己知道应该离满分不远,最多自己有的地方写快了出了点小错,另外就是语文可能会扣点分,其它应该没什么错的地方了。
“这么高,上北大,清华不成问题了。”朱梅在边上说道。
“是呀,谢太彬也是这么说的,我把试卷拿给他去改,他也叫了其它几个任课老师一起来改的,他们也不敢相信,但我是亲眼看到小三做的呢”朱坤很是兴奋。
“而且他们希望过了年小三就直接到他们高中毕业班去上课,保证上北大、清华。”
朱司其心想,坏了,自己可不想到这些一流大学去上学,太张扬了,而且北京消费肯定很高,自己在郑州随便吃了个饭就得十几块,到北京那不得几十块,家里现在条件也不是很好,自己应该为家里分忧了,怎么还能叫家里为自己去花这么多钱呢,学知识在哪不行,只要有书,自己一天就可以看几本。
想到这里,朱司其现在也没说什么,知道说什么也没用,哪个做家长的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名牌大学,在就算自己苦点,累点,起码在别人面前提起儿子时的那种骄傲感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爸爸,我自己的事我知道怎么去办,而且我也不喜欢上名牌大学。”朱司其说到这里突然一动,“而且师父也对我说了,叫我做人不要太张扬,否则以后可能会有什么不测”没办法,只能拿师父出来做挡箭牌了。
“好了,好了,先不说这个了,都去睡觉吧”朱母在边上叫停了。
这件事过了几天朱坤也没有再提,他知道儿子有自己的想办,毕竟他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过了十几年,就算自己想要他去上北大,但他心里不喜欢也不好,自己欠他的已经够多了,不想再让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一点朱坤开始有点想通了,他自己本来也是教师,人也就开明一些,不像一般家长那里非逼得子女上名牌大学,只要儿子有真本事就行了。
第二十三章 过年
快到过年了,家里今年比往年买的年货都多,儿子回来了不热闹一点可不行,朱司其这段时间也没出去转,帮着母亲在家里搞卫生。
“小三,妈给你钱,你自己去买身新衣服吧。”朱妈看到儿子身上的衣服好像穿了好久一样,快过年,每个人都得穿新衣,这是农村的习俗,当然大人们不在此列。
“妈,我有钱,我回家后还没用过钱呢。而且我也喜欢穿旧衣服,舒服。”
“你有钱?是你师父给的?”
“妈,你忘了,我自己可以摆摊卖药呀,我自己赚的钱,上次去了趟郑州,现在还剩七百多。”
“对了,妈,我给你的保健药丸你吃了没有,这个可是我自己制的,效果很好。”
“妈还没吃,准备送给你外公,外婆吃”
“这样呀,但你要吃呀,我看你身体这些年也不是很好,药丸是我自己做的,吃完了再制不就行了。”
“好,好”看到儿子关心自己,朱妈心里也很高兴。
“快过年了,你的保健药丸也要给你大伯和二伯送点去,他们年纪也大了”朱母道。
“知道了,明天我去药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药材,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再制一批。”
第二天朱司其也到了朝阳去逛逛。
朝阳其实也不大,和他以前在四川的那个三塘集差不了多少,这里因为有个中型煤矿,有几千工人住在这里,慢慢的也形成了一条小街。
来到街上,药店还不少,有三四家,一家一家走去,叫店里人拿出一些他想配药丸的药材来看下,一看之下知道药性不行,看样子应该是专门的中药场自己产出来的,跟原来山上的天然药材没法比,这样就是制出药丸效果也大打折扣,还不如不配。
因为快要过年了,来这里打年货的人也不少,都是肩挑手提的,大把大把的东西往家里买,看样子自己家乡的人开始富裕起来了。
这时他突然感到有人拍向自己的肩膀,但感知一下没有危险,回过头一看,原来是小时候的玩伴朱代标和太哥。
“听说你回来了,到你家找你,你妈说你来了朝阳,我们两个正好没事也来逛逛”太哥道。
“我妈说你们还在上课,我也没去找你们,你们放假了?”朱司其道。
“今天正式放假,出来轻松一下”太哥正上初三,朱代票标才初一。
“走,去找游戏机去。”朱代标道,他们对购物没什么兴趣,只想找自己想玩的。
朱司其:“什么游戏机?”
“去了就知道了,走吧”
三人来到一间外面贴着游戏厅字样的店铺里,一走进去,房子不大,两边靠墙各摆了一排游戏机,里面挤了一屋的人,看样子都是学生,声音很吵,机子里面的打斗声,枪机声,还有围观人群的叫喊声,空气也有点闷,朱司其有点不习惯,但朱代标和太哥一进来就很兴奋,眼睛早盯着游戏机上的屏幕不动了。
还是太哥先醒悟过来,一推朱代标,“先去买币吧?”
“好,今天我请客。”朱代标道,这几年他家里办了个小厂,家里给他的零钱也多了起来。
给每人买来十个游戏币,朱司其拿着看了下,大小和一元硬币差不多,但料质应该是铅做的。
三人来到里面,现在没有空机子,等了一会看到有人离开,朱代标马上就去占了机子,叫道:“快来,这里有机子了。”
这台机子主要是开打飞机的,有单人玩也可双人玩,每投一次币有三条命,朱司其因为以前没玩过,他们两个就上了机子,朱司其在边上看。看了一会就明白了,其实操作很简单,一个操作杆控制飞机的上下在右移动,一个发身子弹的按扭还有一个发身炸弹的按扭,如果边上敌机太多跑不了时才放炸弹,一个币只有三个炸弹。
他们的水平实在很烂,不一会朱代标的十个币就用完了,朱司其就上,他一开始也有点生疏,死了二条命后就习惯了,一路过关斩将,直接通关,看得他们边上两个是目瞪口呆。朱司其也不管,站了起来“回家算了吧?”
朱代标拿着朱司其剩下的九个币到老板那里去退钱,朱司其也趁机问老板:
“老板,游戏机里面是什么东西呀?”
“是电脑板,用电脑做出的游戏。”老板其实也不是很懂。
“哦”朱司其也没有再问。他以前在书店里看到过电脑的书,知道电脑又叫计算机,是一种新兴科技。
回到家里跟自己母亲说了药店里的药材不太好,不能制,以后如果自己碰到好药材了再说吧。反正现在的药丸就算送了人再服用半年也不成问题,到时父母的身体应该也上了个台阶。
过年了,大年初一朱坤带着儿子到村里各家各户去拜年,这也是村的规矩,每户人家都要到村里其他所有人家去拜年。到各家拜年,别人看到朱司其又会向朱坤道喜,朱坤也很高兴,整个上午都笑的合不拢嘴,村子不大,到中午时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到下午时,朱坤以前的学生们也来拜年,这也是自己家里每年的节目,虽然朱坤教的是初中,但因为他对学生很好,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回家乡来过年时还是会到老师家里来拜个年,同学之间也趁这个要会聚一下。
今年来的学生不少,有二十几个,看到老师的儿子回来了,也替老师高兴。朱坤也把自己儿子的情况告诉他们,自己儿子并不想考大学,过了年也不想去学校读书,看他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这时有个学生,叫邓海涛的就跟朱坤说道:
“朱老师,我有个堂弟,去年高考也考好,后来去了江西一家民办学校读书,他们那里是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自考拿自考文凭,而且春季也招生的。你家司其去这里应该可以。”
朱坤看向朱司其,咨询他的意思。
“我觉得还行,就到那个学校去吧。”
“那好,下午你和我一起去我堂弟那里,他那里好像有招生简章,你可以去选个专业。”
下午朱司其和邓海涛一起去了他堂弟家,看了招生简章,朱司其选了计算机专业,他堂弟马上就打了个电话给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学校只要有人来学当然没意见,问了朱司其家的地址,准备寄录取通知书过来。朱司其也和他堂弟邓海华约好过了元宵节一起去南昌就回家了。
朱坤听到儿子把事情都办好了,虽然心里有点黯然,但也没多说什么。朱司其看到爸爸这个样子知道他对自己不能上正规大学还不能释然,嘴上也没多说,但心里决定以后考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到时把毕业证书就给他保管得了。
过了元宵节,就是朱司其去南昌的日子,这一天爸、妈、二姐都到了火车站来送他,这一天坐火车的人也特别多,朱司其和邓海华虽然上了车,但只能坐在过道里,直到火车开动,看到自己的父母还在追着火车向前跑,想再多看儿子一眼,随着火车慢慢提速,终于看不到了,朱司其也是眼睛里含着泪花。
第二十四章 入学
在株州再转了次车,第二天上午才出了南昌火车站。
来到学校,邓海华先带朱司其去交了钱,领了宿舍钥匙,送他到宿舍里就离开了。回到宿舍在靠窗旁随便找了个下铺,把自己的行礼放了上去。他们学校的宿舍每间房里都有四张床,上下两层分别靠在墙两边,中间排了四张双抽屉的桌子,看样子是每人一个,顶上拉了根铁丝就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相当简陋,厕所和洗漱间都是公用的,第层都有两间。
这时房里也有了二个同学,他们分另占了靠窗的上铺,看到朱司其在下面忙碌,也都来打招呼:
“同学你好,我叫韦礼,江西九江人,认识一下。”
“你好,我叫朱司其,湖南人”朱司其也友好答道。
另外一个也说话了:“我叫钱勇,江西鹰谭的,以后大家在一个房里睡觉了,请多多关照。”
说话的功夫,朱司其把自己带的两床被整理好了,一床垫,一床盖,还有个毯子当床单。本来朱司其是不想带任何行礼的,但朱妈不同意,说家里的东西好,到外面买的话不但贵而且不舒服,朱司其也没办法,只好带了出来。
看到床铺整理好了,想到学校去看看,毕竟以后的两年时间都会在这里渡过,顺便把身上多余的钱存起来,这次出来,朱坤给了他二万块钱,知道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要他买台电脑。交了学费三千外还剩一万多,刚才来的路上看到有个储蓄所,所以把钱也带在了身上。
下了楼,先去了储蓄所办折子,他这次回家也办好了身份证,所以很快就办好了,除了留了几百块钱自用外其余的都存了起来。
慢步在校园,其实这所学校并不大,只有四栋教学楼和六栋宿舍,二个食堂还有座综合楼,相互离的很近,留下的空地也不多,除了十来个蓝球场外就只是一个足球场了,边上种了些小树,看样子还没几年。想到自己学校的招牌和现在看到的情景,朱司其也有点好笑,他们学校叫东南学院,名字很大气,但说实话更像个高中,甚至比有点高中条件还差,但朱司其不知道,其实在民办学校里有这样的规模而且还都是学校自己的资产已经很不错了。
逛了一圈发现没什么看头就到学校商店里买了日常用品,拿着回到了宿舍,进了门来发现又来了二个同学,听钱能介绍,知道一个叫赵剑,萍乡的,一个叫胡伟,宜春的。
赵剑个子中等,身体削瘦,皮肤也很白,看样子没做过什么体力劳动,而胡伟个子不高,却很结实朱司其心想可能和自己一样是从农村来的。一问之下果然,赵剑是萍乡市的,而胡伟却是宜春下面一个农村的。
快到中午了,钱勇提议一起到外面去吃饭,联络联络感情,他来请客,大家都是年青人也没意见。
来到外面有一条小街,两边全是饭店和卖学生用品的,看样子是专门做学生生意的,看到一家还算干净的饭,一行人走了进去。
随便点了几个炒菜,来了五瓶啤酒,每人一瓶,几天就海阔天空的聊了起来,除了朱司其他们几个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来的,说着自己高中的经历,只有朱司其默默无语,在一边认真的听着,五个人中只有钱勇和赵剑以前喝过酒,其它三个都是第一次,朱司其还好,韦礼和胡伟的话喝了一杯脸就红的很厉害了。
但当着新同学的面,他们也不好意思说不喝,等到从饭店出来,韦礼和胡伟已经头重脚轻分不清方向了,朱司其和钱勇只好一人掺着一个回到宿舍。
到了宿舍另外那三个新同学也来了,把韦礼和胡伟扶到床上休息后才开始互相介绍,他们三个也都是江西的,一个叫黄尚中,一个叫黄金万还有一个叫何桂秋。朱司其心里奇怪怎么都是江西的呀,一问他们才知道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当在电视台和报纸上知道有这家学校的,对分数没有要求,而且还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也不管学校怎么样就跑来了,但外省知道的人很少,所以在学校以江西人为主,占了九成。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来到计算机系所在的教学楼,今天在那里分班,在教学楼门口就看到一个分班公告,各自找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朱司其、韦礼、钱勇、赵剑、胡伟分在了94级春一班,黄尚中、何桂秋、黄金万分在了春二班,整个计算机系春季招生一共招了不到二百人,分成了三个班。
找到自己的教室,里面已有不少人了,其中还有位五十多岁的女教师在,问了其他人才知道是春二班的班导,主要是管理和辅导本班学生,不上课的。看到人到的差不多,女老师站在讲台上拍拍双手:
“请同学样安静,听我讲”看到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接着道:
“我姓彭,叫彭玲”说完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是你们的班导,以后同学们有什么学习和生活上的事都可以来找我,你们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家,如果生活不习惯大家要相互帮助,以后你们就生活在一个班级团体了。”
顿一顿又道:“今天主要的事就是把发教材,还有就是请每一位同学都上讲台来做个自我介绍,让大家都认识一下,最后就是选出班里的班干部”
说完就叫同学们一个个上台做介绍,有想当班干部的就讲的详细一点,害羞一点的讲了自己的名字就跑了下来,轮到朱司其了,他讲的也很简单“我叫朱司其,来自湖南,以后请大家多多关照。”说完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就下来了。
最后彭班导根据各人的表现,把班里的临时班委会组起来了,以后大家熟悉了再进行选举,另外又宣布了一件事
“你们知道你们来这里都是要参加自考的,今年四月份就有一次自考,本来报名时间已经过了,但教委知道我们学校的情况后,下了通知我们这界新生可以补报,因为时间很紧,只有二个多月时间了,所以同学样自己考虑一心,看报几门,报多了精力可能不够可能会通不过,报少了拿到文凭的时间可能就会更长,你们明天到我办公室来看今年的自考简章。时间不能拖久了,最多后天就要报完,否则就要等到七月份才能报考了。”
说完就叫同学走了,明天开始正式上课。
拿着自己的教材回到了宿舍,看了下只有几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BASIC语言、模拟电路、汇编语言、计算机操作基础和一本计算机原理。
大学英语他只翻了翻,高等数学直接视而不见,他在家里朱坤就叫他看过了,大学方面的书朱坤只有数学方面的。拿着计算机原理看了起来。
这本书只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还有各种硬件的工作原理,他看的很起劲,到中午吃饭时就看完了,到食堂随便吃了点饭又回到了宿舍,这时其它都出去了。
这时他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又看起了计算机操作,前面介绍的是基本的指法和五笔练习,后面有些DOS命令和WPS的操作,看的也很起劲,不一会看完了又拿起了其它三本计算机书看了起来,一个下午基本看完,但还是觉得过瘾,就像他练武时别人只教了他第一招,而把第二招和第三招摆了个起手式给他看,那怎么行,一定要全部搞懂。
计算机是一个统筹的称号,要想全部搞懂不是看一本二本书就行的,没有看几百本书根本没办法懂,最多只懂一些操作和基本的组装。
本来想去找其它的书籍看,但这个学校连个图书馆也没有,到这时朱司其才觉得名牌大学的好处来,至少书可以看的饱。
看到其它同学都还没回来,也不想一个人这里呆坐,离开宿舍往校外走去。
晚上校外相当热闹,两边饭店的生意每家都很好,甚至有学生站在门口等的,顺着小街往前走,发现前面有个电脑室,进去一看,里面围着墙壁摆了一圈的电脑,但做的事都差不多,都是在进行指法练习和五笔练习,本来朱司其也想去练练手,一问老板,至少要几个小时后才有 (精彩小说推荐:
)
( 都市邪才 http://www.xshubao22.com/4/4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