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汀⑿量嗟谋砬榘谠诹丝瞥さ拿媲埃窃蛊丫∮谘毡砹恕?br />
门虽然被关上了,但科长的声音并没有被隔离,外间的大办公室里,五个科员都聚精会神地竖起了耳朵。原因是,他们刚刚在科长面前议论的就是关于李梅荶迟到的事情。他们已经不能容忍了。还有一个很不宽容的同事,居然说出了这样损人不利己的话:
“不惩罚落后的,就是在打击先进的。”
其实李梅荶跟他们也没有任何矛盾啊,倒是他们每个人都占过李梅荶的方便呢。可这人啊,就是这样,容不得别人比自己特殊一点,好东西最好人人有份,坏东西我才不要呢。迟到没有受到惩罚,在他们心里也许跟好东西差不多,因此这里就有妒忌的成分了。
科长无可奈何的声音传了出来:
“我说小李子,你也给我留点儿余地!你说你,一个星期倒有两、三天迟到,这个科室叫我怎么去管理?你是个老同志了,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影响,给其他同志作个表率,何苦为一点小事,抹煞自己那么多的成绩呢?”
李梅荶正有一肚子闷气,虽然她心里清楚,科长这些话是说给其他人听的,但仍然忍不住的顶撞了几句:
“老同志怎么了?我没法不迟到,这车堵的连摩托车都开不过去。我有什么办法?我总不能天不亮就起来去坐公交车吧?”
喘了口气,她马上接着说:
“别人都可以坐班车,我却坐不上。要不请科长跟领导请示一下,叫班车拐个弯,接我一下,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哦,对了,还有一个办法,我写份申请,交给领导们讨论一下,也在我们的家属区,分我一套房子。我这个老同志在优惠分房上,可从来还没享受过呢!怎么,不该公平对待吗?”
紧接着她又说:
“就因为我父亲给我留了一套房子,我就没有分房的资格了?法律有这方面的条文吗?我不给领导找麻烦,就已经算是宽容、忍让了,怎么反倒一大堆我的不是了,将心比心,领导也为我想想吧!”
李梅荶的话咄咄逼人,噎的科长差点背过气去。可也确实说在了理儿上,问题的关键是单位没有给她解决交通和住房问题,如果解决了一项,她真是不可能迟到的。科长的难堪,叫李梅荶也有些不好意思,她忽然把食指放在嘴上“嘘”了一下,然后苦笑着指指外屋,科长虽然领会了她的意思,但仍无奈的摇摇头。
她这些话就是说给外间屋的其他人听的,要传递出的消息就是:
“我没沾着单位什么便宜,你们还别得便宜卖乖!我也不是好惹的!”义正词严的说完这些话,她站起来摊开了双手,很滑稽的摇摇头,还没等科长搭话,就自顾自的推开门走出去了。
李梅荶的动作也许突然了些,当她把套间的屋门打开的瞬间,外屋那五个人的表情都还定格在那里。有的端着杯子在发呆的静听,有的抻长脖子正侧身站立着。全体不自然的表情,就显得有些滑稽。但李梅荶没有笑的心情,她撅着嘴,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章 九 瞻前顾后
李梅荶的到位,意味着这一天工作的开始,尴尬的局面立刻转化成了全科人手里的工作。李梅荶的文件夹里还有两篇没写完的上报材料,还有一份表格需要尽快统计。每个月需要上报的表格,就是李梅荶的砝码,她现在已经是这个单位里唯一的数据统计师了。这么多年,本系统的一切统计资料都在她的电脑里。这也就意味着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就是单位领导要写汇报材料,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也都是要从她这里调出的。
李梅荶擅长做各种表格,除了她的统计资料外,不管哪位领导,要哪种资料,她都会以表格的形式呈交给他们,这样既一目了然,又省事。所以天长日久,领导们就会形成统一的认识——李梅荶是单位的“表格专家”“统计专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取代的。因此她的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
至关重要,又没有职务的李梅荶,占据着外屋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明眼人一看,也知道她的资格仅次于科长了。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无职、无权,却有本钱!”这样的骨干,有时是最叫单位领导头疼的了。
工作在不顺心的时候,就会觉得有压力,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上班就成了思想上的负担了。十三年对于她来讲真的很漫长,可那是必须等待的,这是女干部的退休年限。她又有什么理由不执行呢?没事可做的时候,她会打开MSN在那里聊天,但因为办公位置的封闭,大家就都以为她在忙着工作。她从不跟同事们闲扯,因为她不喜欢是是非非。尤其是女人!因此她就显得有些孤独,有些各色。倒是男人们很喜欢她这种性格,有时也会主动地跟她聊上几句,女人们就会表现出一些妒嫉,但这不关李梅荶的事,她总是独往独来,目中无人的样子。
在烦闷了的时候,她真的想过辞职,想过自己也下海去闯荡闯荡。她身边的那些女人所过的那种悠闲的日子,其实是她的一种追求,但命运使然,她没有办法达到。也不敢去为之奋斗!
王雪欣其实也是她心目中的一个偶像,一个追求。她虽然不是妈妈的学生,可他们是邻居,小的时候她们就是好朋友了,逼上梁山的境遇使她走出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的成功女性了。
王雪欣不喜欢别人叫她“女强人”。这个称谓让她想起很多的伤害,那些都是赤裸裸的。那些伤害把她逼成了真正的“女强人”,她的心也开始凝固了。一个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奋斗的女人,不知道在床上会不会小鸟依人,反正雪欣的爱情之路与她的事业之路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爱情,她背叛了家庭,又因为破碎了的家庭和爱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今十年过去了,人到中年的王雪欣在自己的圈子里呼风唤雨,那些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的男人们,也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了。
李梅荶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她完全不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是为了挣钱。钱对她来说真是太重要了。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有资格“罢工”,都有条件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放松一下,但她没有。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她是没有任何依靠的人。能够让她摆脱这个处境的就只有一样东西——钱!可她没有。
别看她只是个大专毕业生,可她是学装饰设计的,这个专业目前很热门,到社会上去应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她也曾想过,成立一个自己的小公司,慢慢的再去发展。虽然她手里没钱,但基础资金也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她相信她的这帮好朋友,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可如果发展不起来,这资金就是问题了,花出去的钱她拿什么来偿还呢?
每当她动了“下海闯荡”这个心思的时候,王雪欣那双红肿的眼睛,就会浮现在她的面前。那个委屈在小饭馆里对着她哭鼻子的画面,也许王雪欣自己早就忘掉了,但李梅荶却没有。
刚刚离婚时的王雪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是李梅吟收留了她。那些日子雪欣的萎靡、颓废是显而易见,因为在离婚的同时她也被自己认为是海誓山盟的爱情抛弃了。那个背信弃义的小男人,关键时刻退缩了,他给雪欣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也许是她终生的痛了。
雪欣的遭遇,成了李梅吟心灵里的障碍,因为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像王雪欣那样坚强和幸运,经过煎熬和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向成功。那些莫须有的“万一”,纠缠着她,叫她没有勇气走出去。
岁月并不因为一个人在矛盾中徘徊,就静止的等他,而是像流水一样,不舍昼夜的消逝了。经过很长时间的徘徊,李梅荶并没有增加走出去的勇气,可虚幻中的很多困难,却把她那本不坚决的理想吞食掉了。困难在她的心里,一次次被夸大,因此她就只能一事无成了。她其实也知道,退路和安于现状,就是自己不能战胜的障碍,如果真像王雪欣那样断绝了退路,她也许就能够前进了。
第二章 十 中年女人与“CS”游戏
在这个事业单位里工作,虽然有点专业不对口,所幸的是端着铁饭碗,这其实就是诱惑的根本了。在这种坚持和辞职的矛盾中,她苦度着未来的日子。所以每个工作日,都成了她无奈的日子。况且还要每天去挤公交车,北京的交通叫人很难想象,尤其是早高峰,你会在车上深深感觉“肌肤相亲”的痛苦。
一身疲惫的李梅荶,回到家里,满身的寒气立刻就被扑面而来的温暖取代了。但她还是习惯性的抽紧了身体,随意的缩起了脖子。这也是她最放任的动作了。这个动作把她高傲的气质吞没了,一个可怜的小女人恢复到现实的家庭里。
一个人的家庭,也不是处处顺心的,因为她还要自己来“武装”肚子,还要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收拾这些看起来很多余的东西。
每当这时,她就会思念自己的母亲。那时的日子,过得才是真正的顺心呢。可她并没有珍惜过,就连母亲病重的时候,她都没有认真地想过,要尽一份女儿的孝心,好好的伺候她些日子。在她的心目中,母亲好像永远也不会离开似的。
这样的家庭环境,叫她心目中根本没有死亡的概念,可是事实是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的。她更没想过不久将要出现的生离死别和分离后的结局。现在想想也已经晚了,一切都不可能弥补了。想起母亲,她会流很多泪水,心疼地感觉也会缠绕着她。每到这时,她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幸,为什么母亲会这么早就离开她呢?在这里世界上,她感觉自己真得很可怜,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人生究竟要留下多少遗憾呢?
下班也是一样,公交车的拥挤实在是最头疼的问题,如果哪一天不塞车,那上班族就一定像提升了一级工资一样的快乐了。一路上的塞车、拥挤,其实李梅荶早就饿了,尽管她每天在单位用午餐的时候,都想多吃些,把晚饭带出来,晚上就可以不吃了。这不光是为了节约,更重要是为了省事。但每天的路途颠簸,又把她多吃进去的东西,消耗贻尽了。久而久之,多吃成了她的习惯,这不但叫她很失面子,而且也叫她发福了。
饿着肚子的李梅荶,拖着那双,原本很好看,但现在已经破损了的绣花拖鞋,缩着脖子匆匆地跑进厨房去。用她那习惯了的方法,伸脚把那个破损了的橱柜柜门钩开了。满满一柜子的方便面,七扭八歪的堆在那里,好像随时准备英勇就义似的。
她随手抓出一包,倒在锅里,添上半瓢凉水、点着火,就匆匆地跑开了。书房里的电脑还在那里亮着个微弱的小灯,看来,昨天又忘记关掉了。她坐在那里,摇了一下鼠标,电脑立刻就苏醒了。然后就是登录那个游戏的世界,跟一帮孩子打“CS”游戏。
这游戏其实已经不适应她这个年龄的女人了。可它可以发泄,把敌人幻想成她讨厌的某个同事或领导,然后在心里消灭他们。
李梅荶连上麦。刚“喂喂”了两声,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就从网络的另一头传了过来:
“你丫挺怎么才上来啊?哥几个都等你半天了!”
李梅荶也豪不客气:
“废他妈的话,你不知道路上堵车啊?哥们儿是靠他妈的工资为生的,比得了你们这帮公子哥儿吗?开始!开始!先削他妈你一局再说。”
李梅荶的声音一直没有改变,仍然粗犷、浑厚,因此经过耳麦的加工,听起来,就更像个年轻的男孩子了。游戏终于开始了,疲劳也随之进到瓜哇国去了。
好半天她才想起自己煮在锅里的方便面,当她匆匆跑过去的时候,面已经干汤半天了,三分钟她就消灭了这碗干汤面,然后重新回到了那个梦幻的世界里。
游戏会把她搞得筋疲力尽,因此该起床的时候,她就会赖在被窝里。这样的生活规律,良好的工作情绪是不可能出现的。但这已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这一连串很机械的动作,概括了她每天得过且过的日子,就是她全部的生活内容了。周而复始的日子,所有人都会厌倦。只有寄托在一种激情里才能维持呢。在她身上,激情不会是感情,而是一种像吗啡一样的网络游戏“升级”。她不去比别人的职称、学历,却跟那些孩子们较劲,比着游戏玩家的级别。连麦或者独立,总之她是乐此不疲的。她还喜欢打龙珠,因为用心,她的级别已经很高了。
她知道,这些游戏的参与者多半是一些孩子,当然也有一些无聊的成年人,因为退休无事可做,也是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的。这些人都是比较粗俗的人群,因此她经常能听到他们的粗话。可此时此刻,她倒是也年轻了。
年轻的感觉真好,骂人的感觉更好,这是从未有过的体会。所以,她改变了从小文明的习惯,跟他们一起骂人。开始时只是偶尔一、二句的还击,后来这就习以为常了。坐在那里她就失去了自我,变成为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了。失去自己的时候,她就完全快乐、幸福了!
上班跟电脑打交道,那是她挣钱的工具。下班还是跟电脑打交道,那是她灵魂的支柱。她完全是个电脑女人了。虽然她跟电脑有着不解之缘,但除了上班时MSN里的闲聊,下班她却很少聊天,因为她骨子里还是很清高的。她不愿意自己投入感情。感情在她身上早已经所剩无几了。
第三章 十一 灵魂的另一半
那个周末过去以后,张兰又回到自己的日子里。她的日子是非常简单的,收拾屋子、买菜、做饭、看书、画画、散步、每天跟赵锋通一个电话。跟赵峰通电话是她一天中最大的快乐,尽管他们已经认识两年多了。赵峰那有些沙哑的男中音,说出话来就总是显得有些淘气的样子,打来电话,他总是先问:
“没别的事儿,就是问问,你想我了吗?”
张兰也会开玩笑地回答:
“还没来得及想呢,你就来电话了!”
然后两人就一起幸福地笑了。再就是说说各自干了什么,吃了什么饭,然后就结束了。
张兰打过去,他也总是问:
“想我了?”
张兰有时就乖乖地回答:
“是啊!真想你啊!”
赵峰就会不失时机地说:
“我也想你了!等我下了班就去看你啊!”
张兰就会告诉他:
“孩子在家呢,你想来吗?要不我们还是老地方见吧!”
晚上她就可以在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见到赵峰了。
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周末在家里与赵锋相聚。只要儿子不在家,那一晚,世界就是他们的了。跟赵峰在一起时,她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前夫老马,他们之间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就连做爱,她都不好意思大亮着灯对他。他们之间总像有那么一层薄纱隔在中间,谁也看不清对方,谁也走不进对方的心里。可自从跟了赵峰,她就有了醒悟的感觉,很多事情都变得自然而然和默契了。看来人的灵魂是一定要有真正的归属的,这也许就是缘分吧!赵峰才是她的归属呢。
认识了赵峰,张兰也明白了什么是浪漫,什么是花前月下。想起赵峰第一次来她家时跟她拥抱、接吻时的尴尬,她依然脸红心跳。其实那时他们就已经交往一年多了,她也早就信任他了。可真正接受他却是那次以后。
在张兰看来,跟一个男人到了拥抱、接吻的程度,就一定要嫁给他。因此那以后她就变得死心塌地了。那以前她一直认为,女人不结婚是不能把自己是身体交给男人的,未婚同居是轻浮的做法。跟前夫就是这样,直到新婚之夜她才把自己给他。
叫她不可思议的是,对赵峰她却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则,连结婚的事情还没有讨论好,她就把自己交给他了。事情过后,她居然没有一点后悔,也没有觉得自己这样做就轻浮了。相反张兰的生活却忽然变得轻松和简单了。目前她全部的内容就是生命里的这两个男人,一个是儿子,一个是赵峰。其它什么都不再想了。这难道就是人们所说的,灵魂的归宿吗?
张兰和孩子住了一套小两居,只有五十多平米的面积。这也是张兰在三年前离婚时分到的财产。这原本是丈夫买来出租的,也是丈夫的一项投资产业。然而丈夫在事业有成的时候也同时有了外遇。一纸离婚协议放在她面前的时候,几乎把她的精神摧垮。
但张兰却没有作出任何失去理智的事情,她在丈夫规定的时间内,给他打了电话。
她在电话里很冷静的说:
“老马,我们的事情我考虑好了,我同意!但我需要调整一下财产的分配问题。”
老马因为先做了亏心的事情,所以才在张兰没在家的时候,把离婚协议留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并在下面另附了一张纸条:注了一行小字:
“如果你同意,三天后给我电话!保重!”
他只有这么办,因为他不敢面对她,他也没胆量面对她。
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幻想出来的种种障碍,居然没有出现一项。三天后他依然接到了张兰的电话。他也曾经想过,怕张兰承受不住打击会走绝路,那样自己这一生就无法正常生活了。
因此他叫儿子每天给妈妈多打几个电话,并对儿子晓彬说:
“你妈妈这几天身体不太舒服,爸爸又要出差,你多打几个电话给她好吗?尤其是晚上!”
儿子是个懂事的孩子,这点儿很像张兰,当然,跟张兰的言传身教也是有关系的。上初三的儿子,有着他们两个人的优点,很自信但却不狂躁。是这个年龄段孩子里的佼佼者。为了儿子,张兰什么都可以承受,这也是马大友的最后一张王牌了。果然张兰什么都没做。这个平时柔弱、温顺的小女人,居然能够如此的坚强,真是叫他意想不到啊。
那一刻,张兰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忽然高大起来,失去她,他忽然有了一种难舍,这感觉使他心疼,叫他好失落啊。为了弥补自己的罪孽,对妻子的任何要求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的,当然那些歉意和愧疚,也是发自内心的。接到张兰要求调整财产的电话,他说:
“可以,一切都听你的!张兰,对不起,……。希望你能理解我,……。谢谢你这么多年对家庭和我的付出,还有支持……!”
听到这里,张兰赶紧打断了他没有说完的话:
“老马,不用客气了吧。我们之间还有恩情可言吗?事实已经作出裁决了,还是就事论事吧!”
虽然隔着电话的线路,但老马声音里的无奈、失落与尴尬,张兰还是感觉到了,张兰接着自己的话说:
“老马,我也给你三天时间,那个底商,我是一定要要的。你考虑一下吧!然后你约个地方,我们见面谈谈。”说完这些,张兰就把电话挂断了。
在挂断电话后的那一刻,张兰趴在沙发上痛哭起来,丈夫的那句话“谢谢你这么多年对家庭和我的付出!”叫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的心那一刻真的碎了。那些伤心的记忆就像洪水奔流,汹涌的冲毁了堤坝。对这个家庭和丈夫的爱,何止是付出这么简单的问题啊。那根本就是牺牲!牺牲啊!
八年前,张兰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一所重点学校里任教。张兰的能力和性格是很适合这份工作的,很快她就被评为一级教师了。但好景不长,被评为一级教师两年后,她就不得不顺应丈夫的意志辞职了。可她真得很舍不得这份工作啊!
第三章 十二 贞操过时的年代
丈夫下海经商,家里又有个瘫痪的婆婆,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这是多么沉重的负担阿!那几年张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自己所过的日子,她几乎没有一点做女人的情趣了。
早晨很早起来,为丈夫和家人做早饭,再服侍婆婆洗漱、拉尿,然后再把可口的早饭喂给婆婆,等婆婆没什么事情了。她再急急忙忙地帮孩子穿衣服、吃饭,一边收拾着孩子的事情,一边自己再匆忙得吃上几口。
送孩子上学回来的路上,顺便买菜、买日常生活用品,心里还放心不下婆婆。什么事情都是来去匆匆的,就像个机器。张兰既不善于奢侈的生活,又喜欢整洁,所以每餐饭都是自己下厨房去做,而且还要保持窗明几净。可想而知,这些琐碎的家务事是何等的繁重啊。
所幸的是丈夫终于成功了。五年前他们的经济状况也好了起来,婆婆是三年前故去的。孩子也大了,从自己坐学校接送的班车上学到住校,张兰终于缓了一口气。
丈夫是个有能力的男人,不但拥有了自己的实体——一个资金雄厚的家用电器场,还投资了一些房地产的项目:买了八十平米的底商,还在黄金地段买了三套住房。
底商出租的价位也很可观,那笔收入丈夫就留给张兰过日子了。住房也已经从两间小平房,改进成了一百五十平米的楼房了,这也是那三套住房的其中之一。家里的现代化自不必说,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
可张兰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女人,奢侈的生活并没有使她浮华起来,她仍然耐心的操持着家务,打理着日子。只是人清闲起来就会感觉到那么一份深深的遗憾和失落。当年丈夫武断的坚持为她辞掉了职务,也许是对的,不然就不会有他们的今天。孩子也不会培养的那么出色,如今已经上市重点中学了。
生活好了,张兰夫妻之间的感情,一度也非常的亲热。丈夫是在用感激和报恩的心情来回报她。两个人在床上温存的时候,丈夫搂着她曾经真诚的说过:
“我是在前边拉车的马,你就是在后边赶车的主人,是你的鞭策和支持,我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家就是在我们俩共同努力下成功的……。你愿意我继续当马吧?哈哈!来,再给你当一次马,哈哈!”
说着,他就温柔的把妻子揽到了自己的身上来。每到这时,两个人就嬉笑着进入了他们的幻境。
张兰一生都没学会在丈夫面前放任,在丈夫面前当个撒娇的小女人。每到脱光衣服的时候,她就会不好意思地告诉丈夫:
“把灯关掉吧!会难为情的!”
然后就在黑暗中,以一成不变的姿势躺下去。马大友其实很爱自己的妻子,他很喜欢在跟她做爱的时候亲吻她、抚摸她。他亲她的嘴、亲她的脖子、亲她的乳房,然后还想依次的亲到下边去。可每到这时,张兰就会夹紧双腿,咯咯的笑着把他拉上来。她还会一本正经得告诉丈夫:
“不许亲那里,那里不属于你的嘴,因为我们都是文明人!”
每到这时,马大友都会很无奈,想叫她亲吻自己的要求,也不敢再说出口了。同时这也会很影响情绪,他的激情也会随之而疲软下去。他不知道妻子的性意识,为什么会这样保守,这跟不文明又有什么关系?他曾经跟她说过不止一次:
“在自己的家庭里,只要是夫妻双方都能接受的姿势,就是正常的性爱。”
可她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把这个问题忽略过去。这个张兰,真拿她没办法,都什么时代了,她却还停留在封建的意识里。
丈夫像机器一样完成了一次生理需求,可却不知道身底下的妻子是否也得到了满足。她永远是那样无声无息,永远只是黑暗中的一堆肉体。
马大友的前半生也没有过第二个女人,可他却有男人一样的本能,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不需要学习。可这在他身上却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始终没有发挥的余地。生理需要,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编好了密码的程序,他只需打开开关,就会本能的发泄出去。性爱不值得回味!也不值得花费更多的精力。像吃饭、喝水一样的平淡无奇。
张兰更不会说甜言蜜语,但每次丈夫疼爱她的时候,她都是会依偎在丈夫的怀里感动得落泪。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后来的日子里,她总是用丈夫的这些话来驱赶心头的失落。不管怎么说,遗憾中她还是满足的。
随着丈夫事业上的发达,再伺候他的机会就变得少了。张兰的全部精力就都集中到了孩子一个人的身上来,空余的时间也更多了。因为有了空余时间,她开始在社区附近的老年大学里,读了一些艺术培训班,绘画、剪纸、布艺就都慢慢的学会了。这些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也增加了很多乐趣,她的日子终于慢慢的平稳了。
两年安逸、舒心的日子,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安稳和幸福。她的心慢慢的从失落中解脱出来。闲暇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朋友,有意无意地她们就联系到一起了。肖敏、梅荶、雪欣就是那时候才开始紧密联系的。这些朋友都有很多年没见面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使她们更加的知心,也许是小时候建立的友谊更坚固吧,一下子她们就重新亲密无间了。但却不能经常的见面,为了排遣寂寞,她生活的圈子里还有另一些所谓的朋友。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生活在孤独中,他就会努力去排遣寂寞、空虚的,哪怕他遇到的是跟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群,他也会勉强地把自己溶进这个群体里去的。这就是张兰参加那些培训班的目的了。然而这却意外的陶冶了她的情操,笔墨书香倒成全了她的品味了。
三年前,她的感情出现了危机,由此她才想起母亲当年说过的话:
“兰儿,妈妈不是不同意你选择的这门婚事,我就是担心城里的男人不一定靠得住,早年间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传说,说京城尽是些八旗弟子、纨绔子弟,是个养浪荡公子的地方啊。”
张兰早就觉得母亲落后了,干什么都是早年间,哪还有人这样说活啊!也觉得自己的家乡落后了,怎么就能以家乡人的观念为衡量社会的依据呢?因此她反驳母亲,虽然温和,但那完全是不满的口气了:
“妈!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啊?都什么社会了?哪还有什么浪荡公子啊!大友他是工人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儿就会做饭、做家务,不可能是浪荡公子的,妈!是您弄错了!再说这都什么年代了,那还有八旗弟子、纨绔子弟啊!您说的是村里人的老观念了。”
张兰的母亲虽然年龄不大,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思想意识就有些保守了,为了女儿,她仍继续说:
“也可能是我弄错了,可怎见得他就一定靠得住呢?我们农村人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儿,也没有任何靠山,万一有个变动,妈妈就担心你承受不住啊!……。”
这些语重心长的话,当年却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像一阵轻风,从张兰的耳边刮了过去,什么也没有改变,张兰毅然地跟马大友结婚了。结果却像母亲预料的一样,他们的婚姻只维系了十五年。可当年马大友的海誓山盟却还弥留在张兰的耳边呢。
第三章 十三 贞操并不能维系婚姻
张兰是个弱者,她不会争取权利,也不会跟丈夫打架。因为她从来没想过丈夫会有靠不住的一天。自从她跟他并肩的走进婚姻殿堂的那一刻,她就把自己融化了。在她的意识里,女人是要从一而终的,在她上大专的时候,妈妈就曾经说过:
“女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贞洁,一定要把它送给你要依靠一生的男人。女人的幸福是靠贞洁来换取的,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是要靠贞洁来换取的。这比以后花大力气的付出,来挽回损失重要得多。”
张兰就是这样做的,她的第一次在新婚之夜时给了丈夫马大友,因此她认为从此就得到了幸福和地位。
结婚以后,为了爱和家庭,她同样也花了大力气。那个家已经把她拖累的筋疲力尽了。受母亲三从四德教育的影响,她一直认为,女人只要好好的伺候丈夫、婆婆,带好孩子、打理好家务,男人自然也会不离不弃的。
带着这样的思想,自从结婚的那天起,她就跟他一起拉上了奋斗这套沉重的车,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是他的人了。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的同时也愿意跟他一起经受疾风苦雨的生活。
艰难的时候,她省吃俭用的过日子,自己总是家里最苦的那一个了。丈夫下海经商,叫她辞职的时候,她虽然很舍不得但还是把自己喜欢干的工作辞掉了。事业叫丈夫用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张兰就心甘情愿的跟他过着苦日子,无怨无悔。很多年她都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她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漂亮,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在忙忙碌碌的家务中她已经是个灰姑娘了。丈夫、婆婆、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家就是她的圆心、就是她的磨盘,她就像一头被蒙上了眼睛的老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围着它旋转。人还不到中年,就已经是个家庭妇女的形象了。
张兰的前半生就如马大友所说的那样,她只是跟在他的后边,默默地帮他推车的那个人。她跟在他的后边,从来不问前方的路在哪里,就是沼泽、沙漠、悬崖!只要他在前面,她也会心甘情愿、义无反顾。
张兰没想过自己这一生还会过上舒心的日子,因为这世界上成功的人毕竟太少了。但丈夫是个男人,她有义务帮助他去奋斗一回,哪怕是失败。
一个小女人,却抱定一付英勇就义的胸怀来跟自己的男人过日子,这是多么的壮烈的行为啊!
壮烈的胸怀并没有换回永恒的感情,她的婚姻还是失败了!从而她悟出了一个道理,婚姻是一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尼龙绳结,苦时它会系得很紧,拉的很直。被幸福淋湿了的时候,它反倒松动了。松动了的绳结还扎在一起,就是强求,何苦呢!这也许就是她坚强的根源了。
柔弱的张兰,在面对离婚的打击时,表现出来的却是出奇的坚强和冷静,这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
坚强只是在张兰的表面,她的内心其实已经破碎了。痛哭过后的张兰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这时她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董华英。在她心里,她就是她城里的母亲、城里的娘家,可她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去过她家了。刚结婚那些年,艰苦、忙碌的日子,叫她无暇顾及任何事情,很多同学、朋友都疏远了,日子好了以后,亲情、友情好像也已经放凉了。
她到自己上学的母校去看望董华英老师,才知道她已经调走好多年了。辗转了好多的地方,终于从肖敏的嘴里打听到了她的情况,才知道她的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她站在老师的遗像面前,任泪水扑簌簌的流了一脸,这其中借题发挥倒是占了很大成分。因为她的心里是有很多委屈的。
李梅荶就是董华英的女儿,当年自己从农村考出来,在这座城市里的“师专”上学,完全是为了有一个城市的户口。家离这个城市其实并不遥远,但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她很少回家,那些闲暇的时间就都用在学习上了。董华英非常喜欢她,就是因为她的刻苦与努力。因此那时候她就经常被请到老师的家里来做客,跟李梅荶姐妹也算是同龄的朋友了。
自从张兰知道自己的老师董华英去世以后,跟李梅荶的关系就有意的亲密起来,那时候李梅荶的父亲还在,因此张兰也很同情这位年迈体衰的长者。如果说当年她到老师的家里来做客是因为老师对她的同情,那么如今她再来,就是对老师的同情和感激了。
在李老师病重的那段时间里,她会经常地过来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做一些好吃的。后来,在李梅荶的心里张兰就是她的亲人了。妹妹出国以后,就更是如此。同样张兰有很多话,也只有在李梅荶面前才肯说。那也许就是一种女人相互依赖的心情吧!
第三章 十四 男人更喜欢风花雪月
三天后,马大友在“翠竹苑”茶楼里等着张兰,脸上却是一副无奈和愧疚的表情。这根本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他目前的心情和处境。
他跟张兰已经有十多天没见面了,最后一次见面,也完全是为了解除那纸婚约他才回家的。那一夜他们照样做了夫妻间的“公事”,而且做得都很投入。在高潮到来的时候,张兰仍旧是紧闭着眼睛,紧咬着牙齿,浑身僵硬的享受着那最原始的快感和幸福。他始终不理解妻子,在这样兴奋的时候,她为什么仍旧用好似痛苦的表情来享受快乐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她也需要!她很满足呢!
他想叫她在那一刻到来的时候大声地喊出来,叫他知道她陶醉了。可她却紧咬住嘴唇,紧闭着眼睛,这难道是?
( 都市女人部落 http://www.xshubao22.com/4/4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