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的心思,为自己的电影拉选票,这才四重点。理智与情感获得了七项提名,除非是运气极差,否则怎么也得中个一两项,这也是这些在场的人拉票的目的。
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够看到评论家们的身影和权威。好的评论家,可以最大限度的影响奥斯卡的投票人,这也让他们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推崇。
这种宴会,利维前世听说过,没见过,所以对此也是兴致浓厚,只是看到了之后才发现,似乎这里的氛围,和想象中差别很大。
如果按照《教父》小说里面描写的,这种场景,就应该是到处都是说着露骨的话的女演员在四下里挑逗男人,准备晚些时候玩大的了。不过可惜的是,这不是教父小说里面的世界。至少在这个世界,利维看不到那些场景。和自己记忆中的国内娱乐圈差不多,就算是到了好莱坞,在人前,人们也一样装出来光鲜亮丽的样子,就算有什么腌?事,也不会直接表现出来。
“说实话这里比我想象的无聊的多。”在宴会上,接连和几个人见面之后,利维也开始和布鲁斯私下里面抱怨了。
他当然知道,这里的人有不少都是好莱坞的大人物,这些人都是上辈子自己想要巴结都很难的人,不过现在,利维看着他们,却并不觉得有多么了不起。一上午的思考,他想了很多,在看到这些人的时候,他心里也有了相当高的自信:自己的未来,可不是这些人能够比拟的。
“我也知道很无聊,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我把你带到这里来,是为了给你介绍朋友的,这里的人对你很有帮助。你将来要去电视圈混,认识一些电视剧的评论员,或者是一些投资商,建立关系网络,对你没有坏处。”
布鲁斯顺口安抚了一句,他希望利维能够多认识几个圈子里面的人,而今天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此时别人都在讨好布鲁斯,所以,布鲁斯把利维向别人介绍的过程,也是非常顺利的。整个过程中,布鲁斯一直都在介绍着各种各样的人给利维认识,而让布鲁斯满意的是,到现在为止,利维还没有搞出来什么乱子。
“布鲁斯,不用你跟我说这些,我知道该怎么做的。”利维笑笑,“对这些事情,我会有分寸的。”
“希望如此……”布鲁斯看了利维一眼,“不过,去那里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别的不说,整个好莱坞的英国演员,说不定都会聚集在那里,你要是自己够本事,就去找个美女聊天吧,不过,别出丑。”
在你看来,我就是一个混吃混喝,然后勾搭美女的么?
利维没有吭声,只是笑笑。他知道想要扭转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两天下来,利维也算是看明白了以前的自己。小利维就是一个满脑子文艺思想,自信天真,不屑于和主流同流合污,光想着一鸣惊人的文艺青年。看看自己的那些朋友,一个个谈起来钱都是满不在乎,谈起来文艺追求,却都有不少的想法……看看他们就知道,自己以前是什么样子了——理想主义,脱离现实,就是最好听的评价了。这样的自己难怪布鲁斯会担心,这里都是名流,随便得罪一个人,都有可能让利维的道路走得困难得多的。
甚至于,就算不是得罪,仅仅是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利维来说都不算是个好事情。
不过,自己可不是以前的自己,要是以前的小利维,也许会拒绝出席这样和自己无关的派对,拒绝和这些不认识的人聊天,拒绝按照布鲁斯的安排做个乖宝宝,现在的利维,很清楚和这些人搞好了关系,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怎样的帮助作用,这里的人重视自己了,不说别的,他们只要在自己的杂志上登一篇什么‘利维,值得关注的导演’之类的文章,自己未来拍戏,就会有很大的便宜。
只是这样让布鲁斯领着,一个个的介绍,一个个的认识,未免太慢了。要是像让人记住自己,还是做些一鸣惊人的事更好。也许,自己应该过去和电影的导演和主角们打个招呼?利维在心里琢磨着,可是,怎么样做,才能够让自己受到他们的重视呢?
“布鲁斯,很久不见了!”
利维还在辗转反侧的思索着,显然布鲁斯又遇到了一个朋友了。迎面走过来的人,相当豪迈的和布鲁斯大声的打着招呼,可是,他似乎不是冲着布鲁斯来的,布鲁斯握握手之后,他马上把目光转向了利维,随即也伸出了手,“尼古拉斯,对吧?我以前见过你一次……听说你最近在拍摄电影,拍摄的怎么样?”
利维看得出来,当这个人出现的时候,布鲁斯说的脸色立即就变得非常难看了,而从他说话中有些戏谑的语气来看,利维相当肯定,这个人不是过来询问的,而是过来找茬的。这人是干什么的?
利维不知道自己拍摄电影的事情,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突然踢起来这事。自己在这个屋子里面,应该算是人畜无害了吧?怎么会有人无聊到来挑衅自己?
“尼克,你还记得哈里·摩尔森先生么?《诽谤者》杂志的记者,你看过那个杂志,对吧?”布鲁斯开口了,他刻意放缓了语气,给利维做着提示。
“我没有看过那本杂志,我有正经事情要做的,时间紧迫,也就是看看权威杂志罢了。”利维理解的也很快,马上做了回答。
“你应该看看的。有些时候,上面的很多新闻,都是很能够娱乐人的。哈里·摩尔森先生和他的杂志是很富有娱乐精神的,他们总是能够报道很多有趣的新闻,有的时候,看他们的报纸,就和看金凯瑞的电影一样让人兴奋。”
“是吗,这样的话,我倒是很想看看呢。”
利维大概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在好莱坞,就算是专业杂志,也是分为多种的。一种是《综艺》,《好莱坞通讯》,《首映》这样的杂志,重视质量而不是谣言,报道的是电影的相关事宜。有些则是《名利场》一类的杂志,报道的是时尚信息,明星消息。而另外一种,则是《诽谤者》,《流言》,报道的大多都是小道消息,未经证实的谣言——这些杂志,彼此没有太多的竞争关系,不过这个叫做哈里的人,却显然是冲着布鲁斯来的,他想要用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弟弟的失败的电影事业,来羞辱布鲁斯一下。
只是布鲁斯似乎嘴巴上也不饶人。把一个杂志比喻成金凯瑞的电影,看似夸赞,实则无疑是在嘲笑他们的新闻,很多都是笑话。
利维注意到,他们的话语声,已经引起了周围的人的注意了:两家大型媒体的高层管理者,遇到了之后,相互挖苦,嘲讽,在所难免,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都是不错的乐子。利维注意到了周围的眼睛,心里也更加疑惑了: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宴会,不是泄愤的地方吧?
利维和布鲁斯的一唱一和,让哈里的脸色有些难看了。《诽谤者》杂志不是什么大杂志,主要靠的也是卖卖明星绯闻,这样的杂志,被人嘲讽了,也是常见的事情。只是,哈里似乎不想就这么认了。“时间很紧迫吗?”哈里的第一句话,低声的慢慢说了出来,而后,他的声调高了起来,“可是我听说,你刚刚经历了一场自杀,出院不久呢……发生了什么事情么?事业失败,情感问题,还是童年的心理阴影什么的?”
怎么又冲着我来?利维惊讶了一下。不过,他马上也突然醒悟了什么了。想要一鸣惊人的,也许不止自己一个人吧?别人来这里,也许也有类似的想法?而要说在场的人里面,最像是低能,富二代,刷声望机器的,似乎……似乎就是自己了吧?
想不到有人把自己当了踏脚石了……利维的兴致来了:要是以前的利维,你踩踩也就算了。踩我……你踩得到吗?
第九节陷阱
当哈里说出来了利维自杀的消息的时候,他以为这会对利维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论是谁,丑事被当中揭发了,绝对都会觉的相当苦痛的。作为一个专门报道别人绯闻的记者,他很熟悉这一点。可惜的是,这一次,情况似乎不同。他的话语只是让利维眨了眨眼睛,然后就笑起来了,“哦,你搞错了,那不是我。”仿佛一拳打在了空处,哈里微微张开嘴巴,半天都没有合拢。他本以为,自己说出来了利维拍电影失败,事业落魄之后,利维就算是不会恼羞成怒,当场翻脸,也会羞愧难当,百般辩解的,可是,利维直接一句‘你搞错了’,让哈里所有准备好了的嘲弄,全都发不出来了。这不科学!你刚刚搞砸了电影,搞得倾家荡产了啊!你的羞愧呢?你的不服气呢?你不被赏识的愤怒,无人理解的孤独呢?怎么一下子全都消失不见了?被人揭破了自己的痛脚,你怎么会如此处之泰然,轻松撒谎了事?脸皮太厚了吧?而你要是有这么厚的脸皮,根本不拿这个当回事,你吃饱了撑的自杀体验生活么?
不同的念头,在哈里脑子里面千回百转,甚至他都怀疑,给自己提供情报的记者,是不是在耍自己玩了。如果不是情报确切,看到他笑眯眯的话语,哈里都怀疑他并不是失败者了——这种自信的笑意,可绝对不像是一个情绪接近崩溃,甚至想要自杀的人该有的心态。
正常的人经历过自杀的事情,心理治疗都得好几个月的啊!
“自杀?怎么会?我的事业又没有低落到只能够在那些小报做记者,还有的是路可以选择,还不至于自杀。布鲁斯,你说可笑不可笑,这种无聊的消息,都能够在媒体工作者中流传呢。”
利维还没有停止,他还在和自己身边的布鲁斯,谈笑自若的说着话。他的话语,也让周围的人,都在小声的议论了。自杀这种事情,不同于其他的问题。要是说吸毒,车祸什么的,其他事情事发过后一天就拒不承认是很常见的,可是自杀的人,可都是有着相当纠结的心理才会做的事情,这么一天之后,就大声的谈论心理阴影,可不像是一个刚刚做完了类似事件的人呢。
是假装出来的自信?这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一般来说,正常人模仿情绪快要崩溃的人,那是比较容易的。而一个已经情绪处于崩溃边缘的人,想要模仿正常人,那可就要难多了。刚刚尝试自杀的人,很多还都得在心理医生那里接受辅导呢,这么短时间内,就重新振作,披挂上阵——影帝都不可能做到在情绪不佳的时候还有上佳发挥的吧?
在场的人可以说都是演艺界的精英,对于表演事业,他们全都是相当熟悉的。利维是不是在演戏,他们也都在看着,而很显然,这种完全没有一丝后悔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刚刚失败的人。
要么这是影帝级别的演员,要不然,就是消息弄错了。而这两个哪个更可信?人们还是有着自己的判断的。
“也许是搞错了吧……”
“自杀的人会这么精神振奋么……”
“《诽谤者》的信誉究竟如何……”
利维的拒不承认,让周围的议论声也出现了。不得不说,英国的这些演员和剧组人员,还都算得上是颇为有风度的,至少,他们就没有直接站出来,对着哈里开始大肆的进行嘲讽,他们更多的,实在不远处窃窃私语着,对着利维的神态和哈里的话进行着背后议论——虽然也不是很厚道,但是至少,没有立即让哈里下不来台。只是,自己十拿九稳的事情,就被利维这么一句话给否定了,哈里也很确定,周围议论的声音肯定不会是夸奖自己精明能干的。
和哈里渐渐变得红润的面色相比,利维的脸色就要欢乐多了。他一开始就发现了,哈里想要让他出丑,他也早就想好了注意:既然已经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那么,自己该做的,就不是怎么遮掩,而是怎么让人们的注意力,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他干脆的一口否认了自杀:心理崩溃?羞愧难当?丢人现眼?别开玩笑了,我才刚穿越过来,以前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他是完全不在意哈里的问题的,而且,不止如此,他还可以找机会,再嘲讽回去。
他的话也算是实话,就算是他不能拍点因,他也依然可以考虑当评论家。可是,这话让哈里的脸色更难看了。他刚才还在嘲笑利维事业失败,可是就算是事业失败的利维,也一样是比他有着更好的发展道路的。
这让哈里的脸色更差了,自己被人嘲讽了是一回事,自己的杂志的可信度受到质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本来想要接着利维的自杀问题,迫使利维失态,从而让布鲁斯在这个丢脸,打击一下对手的,谁知道,现在丢人的,反而成了自己了。
这可不行,自己得找回来场子。看着利维的笑脸,哈里努力压制了自己心里的不满,再次含笑开了口。
“其他的方向?对,你还可以当影评家……尼古拉斯,你父亲和你哥哥都是顶级的影评家,我也很想知道,你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呢。”
既然利维的脸皮超乎想象的厚,那么,就用新的方法好了。哈里怎么也有不相信,一个昨天还在住院的人,今天就能够准备好了对一部电影的评论了。
尤其是这部电影是一部英国古典剧——哈里虽然只是个小报的编辑记者,不过他也非常清楚,英国是全世界少有的热衷于古典剧的国家。因为有着一个莎士比亚,比起来别的国家,英国人更喜欢玩古装,他们有着多年排演莎士比亚剧的经验,几乎所有的英国演员,都有过在伦敦西区排演莎士比亚剧的经验,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在莎翁戏里磨砺出来的气质,精准无误的道具和服饰,再加上简奥斯汀这样的名家作品的改编,出色的台词细节,这个电影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接近完美的,至少在英国人看来,他们的作品就是完美的。
越是这种接近完美的东西,评论起来就越难,想要在这样的电影里面挑出来瑕疵,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要是一味的吹捧,也是会降低自己的评论的可信度的。哈里向利维咨询着他的看法,其实,根本就是想要看看拿不出来相应的影评,利维该怎么办。
在这里的人,基本上全都是圈子里的精英人物,对于英国古典文学都是有着很深入的研究的。利维在这里,只要说错了一句话,那么,在这些人眼中,利维做出来的骄傲姿态就全都是出洋相了。
你自杀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吃了什么药,能够这么精神亢奋,全然不在乎了。可是,情绪你可以调控,知识你总不能够突然获得吧?
他不担心利维会拒绝接受他的问题。他是亚当·利维的儿子,布鲁斯·利维的弟弟,他要是逃避问题,连他的哥哥和他的父亲也是要一起丢脸的。
“如果你很想知道的话,就和我过来吧。有些话,我也正好想要和导演先生说呢。虽然你不一定听得懂,不过,你听听也可以。”
说话间,利维已经大步的甩开了他,向着大厅中间走了过去。他的步伐相当大,那种步伐里面透露出来的自信和坚定,让布鲁斯也呆了一下。他真的要评论这部电影?评论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这可是不容易的事情呢。
“尼克,你太小瞧我了,简奥斯汀的这部小说我看了很多遍了,我对这部小说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很熟悉,任何内容都很了解,我相信你是无法说出来什么东西,让我听不懂的。”
哈里笑了起来:对这部小说,他确实有着很强的自信,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的陷阱诱使利维上钩了:在这部电影里面,36岁的艾玛·汤普森出演19岁的小姑娘,可以说是最大的问题,哈里很期待,利维指出来汤普森太老了的问题——在公开场合指责一个女士太老,而且这个女士还是奥斯卡影后,全英国公认的最有才华的女士,利维会让整个英国演艺圈都记恨他的。
当然,他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么简单的陷阱上的。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大陷阱,等待着利维:毕竟是电影的推介会,就算是利维真的找出来了什么电影的问题,提了出来,难道这对于电影就很有好处了?在电影的推介会上给人挑错误,就算是利维做到了,他也休想再有什么人对他有好感了。
站在利维面前的几个人,自动让出来了道路,他们已经听到了利维和哈里的攀谈,他们知道,现在利维是想要去找李安导演聊天的。利维向前走着,他看到李安站在他的面前,等待着他的到来。
“李安导演,祝贺你拍摄出了这么好的电影,感谢你拍出来了这么出色的电影,我也期待着看到你的下一部英语电影了呢。”
走向了李安的利维,没有什么迟疑,用很大的声音直接表达了他的祝贺。
他的话语,让李安直接讶然张嘴,带着些疑惑的看着他,而周围的人们,也都把目光投向了利维。甚至就连身后的布鲁斯,在这个时候,也是一样的惊呆了。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可是,利维用的是汉语。
尼克什么时候学会说汉语的?他能够用汉语,和一个中国人交流?
什么时候,他有这种技能了?
在他的面前,利维却没有什么犹豫。他发现了刚才的争吵让李安等人已经注意到了这里,所以,他知道这是该走上去打个招呼的时候了。
介绍给自己几个人认识有多大的作用?介绍给自己一些门路又能够有多大的帮助?真正的尊重得是自己争取的,真正的地位得是自己去建立的。靠着别人,自己是不能够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的,想要让人尊重,得靠自己的才华才行。
“哈里,我现在在和导演先生聊电影呢,你确定,你真的听得懂么?”
第十节知识就是力量
从小到大,布鲁斯已经记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到底多少次,夸奖过自己的弟弟比自己更像是个艺术家了。在他的成长过程,父亲一直都在夸奖弟弟,说他有天赋,有才华,有未来——自己硕士毕业之后,不过搞了一年制片,就被父亲叫回到了杂志社,从此以后,就再也不去他去拍摄电影,理由就是他没有才能。而弟弟就算是赔了上百万,父亲还是支持他去搞电视剧,让他继续发展——布鲁斯一直觉得,父亲就是简单的偏心眼。弟弟长得比自己帅气,而且又是家里的小儿子,得到父亲的宠爱,这是真正的理由,其他的才能什么的都是在胡说——至少以一个影评人的眼光来看,他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的弟弟有什么才华。可是,一直到了今天,在看到自己的弟弟可以和那个亚洲来的导演谈笑自若的时候,他才头一次发现,自己的弟弟,似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
自己的弟弟会说汉语?他什么时候学的?
“你好,你是……”李安回过了头。他不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谁,但是这一口流利的汉语就足以让他很有亲切感了——不管对方是谁,能够用汉语和自己说话,那就是赌自己足够尊重。
“尼古拉斯·利维,亚当·利维的儿子,布鲁斯·利维的弟弟,勉强算是个影评人。”既然周围的人都注意到了自己,利维没有迟疑,马上把语言换回了英语,而且,他也毫不迟疑的把能够拉来的大旗全都供了出来,让人知道他的身份,“我们还是用英语吧,这样显得有礼貌一些……祝贺你,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你在英语电影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从父亲三部曲之后,你的新作更加让人兴奋了。”
布鲁斯的身边,哈里也发觉似乎有些不妙:这是李安的第一部英语电影,知道这个的不少,不过知道这个的同时,还能够知道以前的父亲三部曲……这就很了不起了。那三部电影,都是华语电影,而且都是反映家庭内容的温情片,正常情况下,一个年轻的制片人,会去看那些东西?
难不成,他对这个导演非常熟悉?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哈里,我弟弟的话说得对不对?”他想要离开,可是,身边的布鲁斯,却很及时的和他攀谈了起来。
这家伙想要自己的好看……哈里有些窘迫,被自己瞧不起的人,能够在这里侃侃而谈,让他刚才的嘲讽,也成了笑话。
看到吸引了足够多的人物注意之后,利维的语言也换回了英语。他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可不是为了结识一下李安才来的,他来这里,是为自己树立名声,“我得说,这部电影是今年我看过的电影中,最为出色的一部。出色的导演,出色的剧本,出色的演员。首先,我得说艾玛·汤普森女士的剧本改变的非常出色,能够把一部长篇小说浓缩到两个小时,保留了奥斯汀作品原有的戏剧化的优势和英伦的风格,这种剧本写作水平,绝对是顶尖的。身为演员能够有这样了不起的编剧能力,汤普森女士也许真的能够成为奥斯卡第一个捧走编剧小金人的影后。”
在两个人周围,几个主演也都在这里,听到了利维的话,汤普森只是矜持的点头致意了一下。现在的媒体全都看好她拿奥斯卡小金人,她并不认为利维的话有什么奇异的地方。
这些话足够冠冕堂皇,也让艾玛·汤普森笑了起来——艾玛·汤普森作为一个演员获得了最佳编剧的提名,是很多人议论的重点,称赞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艾玛·汤普森已经拿到过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她现在不关心再拿一个影后,而是想要拿到最佳改编剧本——如果拿到了那个,谁都无法质疑,她是演艺圈最出色的才女。
“而编剧如果只是让我满意的话,导演的水准,我得说是让我吃惊的。能够把东西方元素融合的这么好的电影,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东方文化?布鲁斯有些忍住了没有开口。现在人们一直都在说的,就是这部电影是多么的符合英国人的戏剧风格,李安是多么解西方文化,拍摄出来了完美的英式剧集……在这样重要的宴会上,这也应该是主题,英国人现在恨不得这部电影根本就是英国人拍摄的,那样就不必遭受别人‘东方人也会拍理智与情感’这样的质疑了。可利维上来就说这部戏有东方的元素在,这要是说不好,等于就是把整个戏给毁掉了。
在自己的面前,利维还在侃侃而谈,他的话,让大厅里的所有人都再次惊讶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是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作品,怎么有了东方文化了。
“李安导演,看电影之前,我一直都在想,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一直都在寻找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平衡点,让两种文化融合为一,这部电影,一部英国电影,该如何和东方文化融合?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而不得不说,你的表现让我大为震惊。”
这部电影被人认为是奥斯卡提名电影之一,就是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是用英国古典剧的方式,展现了简奥斯汀的小说,展现了英国18世纪的上流社会生活,这才是这部电影,被人认为是好电影的理由。这部电影的东方元素在哪里?这个小子,不会是看见导演是个亚洲人,就胡说什么有东方元素吧?
“从简奥斯汀的作品里面看出来了东方元素,你有个了不起的弟弟呢。”布鲁斯身边,哈里的笑声再一次响了起来,布鲁斯眉头皱了一下,不会还是开口,“他说的是李安导演的电影,艾玛·汤普森女士改编之后的电影。”
“好吧,就算是电影——东方元素在哪里?”
布鲁斯这一次不吭声了,他也不知道,利维到底在说些什么。
他是自己的弟弟,他说的话,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自己,他不能胡说八道啊。半个好莱坞的评论界的人都在这里,如果他不能够说出来一些足够让人满意的话,那么,他以后就真的名声扫地了。
可是,他如果真的说出来了什么呢?布鲁斯想起了利维的话,他说他看过李安以前的三部电影——那些电影,都是华语电影,就算是布鲁斯,也没有仔细看过。
布鲁斯也任由自己的弟弟去胡说了:也许,他真的能够说出来一些什么?希望他不要让自己丢脸……
“英国古典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同点在哪里?我想,最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简单的‘美学’就可以概括了的。人类对于美丽的欣赏是有一致性的,任何文化的审美都有其一致性。这部电影中镜头开阔,构图细致,色调温婉,气氛平和,这样的美丽的电影美学,让我联想到了东方的工笔水墨的美学。而故事的情节,镜头的运用,节奏的推演,也很有东方古典小说的特点,结构清晰,流畅简单,用细节的妙处吸引观众,精巧至极的同时,追求的也是了无痕迹……”
东方的美术和小说?自己的弟弟什么时候懂得这些了?布鲁斯有些吃惊的看着自己的弟弟:虽然自己的弟弟一直都被父亲认为是有才华的人,可他的才华从来都没有被自己发现过。可从什么时候起,他竟然,有这种了不起的才华足以品评英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了?连自己这个当哥哥的都不知道他有这样的能力呢。
评论界的人喜欢更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更能够体现电影艺术性的作品,这一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而什么才是文化?什么才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东方人,东方的器物,或者是几句台词。这样的对内在美学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对文化的吃透了。而能够从这个角度分析这部电影,读懂了这部电影,了解导演李安的安排的,就只有利维一个人了。
当然,布鲁斯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这里能够对他的话做出评价的人也就只有电影的导演李安了——而看到李安脸上的惊喜神色,他觉得自己的弟弟说的话,就算不全对,也是八九不离十的。
幸运的家伙,他选择了一个大家都不够熟悉的领域:至少在这个领域里面,最有评论权利的不是别人,而是站在他对面的那个导演。而那个导演,是个很厚道的人。
“利维先生,我没有想到你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现在就是在中国,愿意深入研究东方古典文化,并且在电影中运用古典美学的人也不多了呢。”李安对利维的评论显然是非常满意的,两个人已经开始了高谈阔论,讨论着两种文化了。
一边谈着话,利维在心里也在笑着:现在这些人,都还在质疑着李安一个亚洲人拍摄不好英伦剧,他们自然看不到李安电影的出色之处,可日后李安成了名之后,全世界有多少对他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圈内人?尤其是日后的国内,有多少人捧臭脚,有多少人作专题,有多少人想要攀高枝,又有多少导演,为了奥斯卡连脸都不要了的?自己的这些话,哪里是自己的分析,这大部分都是后人的分析。
可是,现在谁会怀疑这是后人的分析?先不说现在有没有人分析了这些,只是利维这个姓氏,也不会让人怀疑他说的是别人的分析——从他父亲起,他的家里就操纵着《综艺》这样顶级的刊物,利维做出了怎样的评论,人们都不会认为,他是在说别人的想法。
而这些分析,现在足以让利维站稳了脚跟了。在很多人眼中,利维家的小儿子,一直都是一个扶不上墙,没什么出息,甚至倒霉到了要去自杀的人,可是现在,一番高谈阔论之后,整个好莱坞,还有谁敢说他是不懂事的败家子?
路是别人铺的,可总归要自己走。布鲁斯能够把自己带到这个圈子里面来,可是能不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自己的言论,让半个宴会的人全都听到了。从这个时刻起,没有任何人还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富家子弟,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了。从今天起,自己就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未来,已经被自己掌握在手里了。
第十一节万里挑一
对于哈里来说,在这次宴会上的一幕,他可以记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而对于利维来说,这一次的高谈阔论,为他自己也带来了一些好处。
他在宴会上的评论,很快就已经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到了第二天,亚历山大就给他带来了消息:abc已经拨款20万美金,让利维写一份分集剧情的剧本上交了。
这固然是亚当的帮助,不过和利维自己的努力也分不开:能够直接让他写分集剧本而不是大纲,abc方面,显然对利维满信任的。美国的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电视剧的制作,是分为多个步骤的,这些事情,利维也知道一些。
当一个人有了创意后,他可以把自己的创意提交给制片公司,如果制片公司能够通过的话,会拨给大概1万美金的金额,要求写一个大纲出来。这份大纲大概要求五页左右,一旦拿了钱,递交了稿子,也就等于是签订了合同,这份大纲也就算是敲定了合同,理论上说这个创意不许再给别人了。一般来说,四大电视网,一年可以收到上万份来自各个制作公司的创意,而这些创意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的部分被要求写出来大纲,剩下的那些,就连写大纲的意义都没有,直接被淘汰刷掉了。对于那九千份而言,他们的创意根本换不来一分钱。
而电视网每年都会在播映季到来之前很久就开始筛选准备明年的电视剧。一般来说,一万份创意,制作公司自己先进行筛选,电视公司会从各个制作公司收到经过筛选后的一千份左右的大纲稿子,而后,电视网会再筛选一遍,筛选到了100份左右可以用的,然后要求制作公司这些稿子的详细的分集剧本。而剩下的九百份,那些作者们的收入,也就是大纲的一万美金了,下一步的收入,也就没有了。
到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己选定的剧本,制作公司会追加一些投资,要求原作者提供一个分集剧本。一般也不用太多了,几集就可以。为了这个剧本,制片方会给予大概10万美金左右的费用,这就是第二次的收益了。然后,这些分集剧本写好了,递交给电视公司,电视公司在100份分集剧本中,筛选出来30份左右他们认为写得好的,下订单订购试映集。而剩下的七十份,也就是到此为止了。这些剧本可能会被电视公司珍藏,等到什么时候方便了再拿出来用,可是一般来说,有那种运气的太少了。对于这次被刷掉的七十个剧本,10万美金,就是他们的收入。
直到此时,一部电视剧才真正开始制作。被电视公司采纳了,下了订单,制片商才会掏出一些钱来制作电视剧。当然,这笔钱不一定多少,一般都是200-400万之间,如果是20分钟片长的情景喜剧,那就只有100万左右,如果是制作的比较精良的收费台的电视剧,那就稍微给点多点。这笔钱在电视剧制作中已经算是很少的了,很多美剧的制作费是极高的,比如急诊室故事的制作成本在后期达到了一集1300万美金,而老友记到了后期,一集光是主演们的工资就是每个主演100万,200-400万的制作费,是新剧的费用。
不过,好在美剧有美剧的特点,美剧大部分都只肯使用新人,很少使用一开始就是用红透了的演员,从一开拍就是大价钱的演员不多,因此200万投资也可以拍摄不少好片子了。
而后,第一集拍摄出来之后,会到电视公司进行试播。内部试播之后,由电视网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也让广告商看看,愿不愿意在这样的电视剧播出时插播广告。根据电视网和广告商的要求,30部试播的电影,其中能够通过的只有10部左右,完成了这一关,那么电视公司会下半个季度的订单,订购半年份的电视剧,开始播放到11月。而剩下的20部,也就等于是白忙活了。如果制作者有不错的门路,也可以试着找别的人买下这些电视剧,继续拍摄。不过,能够找到其他人肯接手是很难的,而如果没有人接手,那这部电视剧也没法再继续拍摄下去了。很多演员的履历中都会提及拍摄过某某电视剧,可惜未能上映,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到了这一步被刷下来,无论是对于电视剧制作者还是对于演员都是很大的打击。有些公司因为投资大了,从此一蹶不振,有些演员因为演了烂片,被认为是剧集失败的主因,从此演艺生涯大受影响——毕竟已经是200万的资金了,这就已经会影响到了很多人的一生了。
而就算是成功放映的十部,也不太可能会有很好的命运。这十部只订半个季,半个季过后,要看11月的市场调查报告,如果收视率反应不成功的话,就地砍掉。如果收视率反应成功的话,整季的订单也就会到来了。而在第一季结束之后,会不会有下一季,那就是要看整个一季的收视率如何。收视率好,续订一季,不好,就地砍掉。
一万份创意看似很多,但是到了最后,真正能够上映,而且留下来成功延续到第二季的电视剧,其实一年下来,一个电视台一共也没有两三部。有人认为美国电视剧的质量都高,殊不知,质量高是因为他们都是万里挑一挑出来的。这样万里挑一的做法非常的严酷,一部成功的美剧背后,有着数不清的人摔倒在这上面,这样的机制,使得美剧有很多高质量的剧集。
虽然这样广撒网,看上去花费不小,可是实际上,电视公司损失并不大。好莱坞的大公司,甚至大多都喜欢把钱扔到电视剧制作,而不是小成本的电影制作上的。理由也非常简单,有着背后的电视网的支持,花上几千万制作的电视剧,怎么样也不会亏本,但是同等级别的小成本电影,说不定就有可能难以回本。
nbc这样的电视网,一年下来,光是广告费用,就多达20个亿。abc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似他们为了拓展新剧,一下子赔进去了上千万,好像是要亏本了,但是,这一万个创意当中,只要有一部《法律与秩序》,《急诊室的故事》级别的电视剧,那么,他们就可以大赚特赚了。一方面,他们确实是在赌眼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敢于这么赌,也是因为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巨额差异简直可以说是不成比例的。一年赔进去一千多万,但是有可能成功的获得一部好剧就能回本,为什么不赌?实际上,四大电视网每年通过电视剧所得的收益,60%都是用来制作新剧的,对于电视剧制作,他们相当上心。
美国电视网毕竟是多年经营了,美国人对于如何赚钱,如何运营,已经有着自己的经验了。从一个剧本开始写作,他们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各种各样的市场评估。一个电视剧是好是坏,一切都以收视率为最高追求,这样的详尽的规划和布置,可以确保电视台的收入最大化,是多年经验的产物。
利维前世的时候,多少了解过这些。那个时候,他是把两个国家的电视剧作对比的:和美国不同,国内的影视圈,制作新电视剧的投入,只占到电视剧的总收入的10%。很多人抱怨说,国内的电视剧不好看,没意思,说国人才思枯竭不如美国——其实,枯竭的不是才思,是钱财。
比起国内,美国这边的收益更大,竞争压力也更大,想从一万份创意中脱颖而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利维好歹算是个二代,还是有些特权的。
有亚当的关注,有一个世代混好莱坞的家庭背景,他也不必考虑从头开始做起。abc让他直接写分集剧本,也等于是告诉他,他不需要考虑前面的创意审核和大纲问题,直接写分集剧本,abc保证有人来买走,保证能够卖到钱。
跳过了前面的两步,利维倒也不惊讶:第一步审核创意无非是要刷掉那些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的局外人,有些东西,根本不可能拍出来。第二步审核大纲是想要看看故事是不是值得投资,有没有拍摄必要,说白了,这两道关卡,卡的是外行。既然利维是演艺世家了,那么,他对剧本制作的门道也不会不清楚,既然不是外行,那么他直接从第三关开始就可以了。
这样制作美剧的情况也不少,一般来说都是那些有人脉的人的特权,在前世利维只能够感叹,自己没有足够的权势来让自己有这种特 (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