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印度人的风格,那就成了情景喜剧了,严重点的,说不定会被人告种族歧视。利维能够构思好了故事的脉络,制定出来人物性格,塑造出来人物冲突,但是更进一步的把人物的具体的台词编制好了,这就不是他能够做到的了。尤其是剧本不同于小说,除了这些之外,还得考虑台词的长短结构,还得考虑到了那台词的时候的神态和韵律,这是一个相当麻烦的事情。长句过多演员受不了,短句过多摄像受不了,这些方面,都得考虑到了。
虽然披了一身白皮,但是利维可没有本事把英语当成母语,拿捏自如的写台词。但是鲍勃毕竟是出身在编剧家庭,而且从事这个行业也很久了,对于这样的工作,虽然不能够说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却也能够做到不错了。他的父母都是百老汇的人物,他从小耳濡目染的也是台词的制作的知识,在这方面,他有着特长。
而迈克尔的任务,这是去咨询专业的人士相关的知识。毕竟,剧本这玩意儿需要用到不少的专业知识,犯罪刑侦这方面的事情,几个人谁都不懂。但是,好莱坞拍摄罪案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方面的事情,该联系什么人,他们还是知道的。迈克尔在好莱坞做过很多行当,从剧务到副导演都干过,他熟悉什么人需要到什么地方去找,才能够找到最好的,他在这方面很擅长,由他来联系也再好不过。
而克拉克做的,则是在利维设计故事框架的时候,负责设计出来一个基本的布景方式,取景的构图。既然利维想要展现csi的故事,那么,总得有人研究一下,实验室,停尸房,检验部门这些地方的布景该怎么搭建才好。这些方面,克拉克现在负责。
其实现在人手还是少了点,以后还得再增加。等到迈克尔把人找齐之后后,他们先是要根据一些现实案件设计出来足够出色的故事,而后,再找到演员后,他们还需要再根据演员自身的性格,长相,气质,设计合适的服装,对人物作出调整,这才算是完成了创作。
一部电视剧,编剧少的时候,也得五六个,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二十多个,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想要把这些东西全都担负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利维也得庆幸,自己是有这么一群不错的手下,不然的话,剧本创作,还是会遇到不小的麻烦的。
而现在,专家们还没有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制作故事主线和人物主线。
“故事背景,定在拉斯维加斯就可以。一来是那里的csi小组是fbi之外最好的,二来拉斯维加斯比起来纽约等大城市,距离洛杉矶更近,取景方便,拍摄省钱。这个方面,不需要多讨论,我们主要需要考虑的,是电视剧制作的人物塑造。
在电视剧创作中,人物主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创造出来几个有魅力的人物,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理由。再好的侦探剧也不能够保证每个案件都振聋发聩,那么,靠着人物的吸引力串起来故事,让观众愿意看下去就很重要了。
那么该如何编写人物,才能够做到有魅力?这个问题,也不能够靠着拍脑瓜决定——美国人多年写电视剧,也都算是有了一些经验。在编写电视剧的时候,编剧们很务实,对于有魅力的人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早就都交流,总结,成了共同的秘密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套路了——套路也许不会让人觉得有新意,但是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无法接受。
“主角应该是30-35岁,有某种疾病,或者是悲惨的童年记忆。精于工作,有一个家庭,不一定完整,有手下,有对手,考虑到了我们的写作对象的特点,我们得给他一个高智商。”鲍勃在纸上飞快的写着,列举出来了主角应该有的一切特点,“这样设置人物没有问题吧。”
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这些特点,是美国编剧们长时间总结出来的黄金套路。中年人面临中年危机,是人们乐于看的——美剧针对的观众都是中年人,自然都关注中年危机。精于工作,是不同凡响的,有着疾病可以让观众们理解并且支持,而不是嫉妒他。有一个家庭,可以突出美国人喜欢的家庭至上的观念,有高智商,这就是主角的超能力,而有了手下和对手,就可以推动剧情了。
成功的电视剧在制作的时候细节处或许有所不同,可是如何创造一个吸引人的主角这一点,基本属性是不能忘得。
有了这些,再加上性,暴力,尸体,危险,些许的喜剧效果,就可以吸引很多的观众了。
可是,原则上这么说没有错,可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些不一样的地方。“鲍勃,你要理解,我们要创造的,不是一个出色的主角,而是一个群像。我们不能够让一个人占据了所有吸引人的元素,我们必须把这些元素分开,分散到几个不同的人身上去。”利维在听完了鲍勃的话之后,开口说了话,“我们要塑造的,不是一个人物的形象,而是多个人物的形象,这个传统的人物构造模式恐怕不太适合于我们。”
csi打破了几个以往的罪案剧模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塑造的侦探小组的模式。既然已经想好了,要靠着每个人物各自的魅力来吸引观众,那么,自己要做的,自然也就是要塑造出来一群有魅力的人物。
“所有的人物都有魅力,这个似乎不太好写。”鲍勃想了想,还是有些皱眉。电视剧作品中,不乏一些把人物都塑造的很生动形象的,不过,这样塑造人物,比起来仅仅是塑造一个灵性人物,可要难得多。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难的。”利维沉吟了一下,然后才开口说话,“重要的事情在于:要王道。”
第十四节一个电视剧本的诞生2
利维说出的话,让鲍勃愣了半天,他实在不知道,王道这个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他不理解很正常,其实,利维说到的这句话,本来也不是电视剧本创作的词语,而是另外一个领域里面的剧本创作。他提及的,是日本人的漫画创作,王道这个词,本来是也是日本人用来讨论漫画创作时候提出来的概念。
日本的漫画产业极度发达,在80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用团队组合代替个人英雄的做法。而在长期的漫画创作中,少年jump总结出来了所谓的王道:热血,友情,努力三要素。而为了实现这三要素,他们也就有了所谓的王道漫画:通过构筑一个小队,来把这三个要素全都展现出来。
一般来说,作为一部日本漫画,主角一点要单细胞,配角需要帅哥一枚,三无人士一个再加一个热血兼职搞笑的少年——这样的四人小组,这就是日本人所说的王道组合了。
这样的四个人,可以热血,可以努力,可以互相刷好感度,这些人里,有人耍酷,有人卖萌,有人逗乐,还有美型角色拉人气。到了关键时刻,帅哥陷入困境,热血主角前来救驾,满满的都是基情……哦,不,友情。因为好用,所以这样的模式遍布多个宇宙,四人组可能是梦想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可能是嘴遁大忍者,也可能是打篮球的高中生或者超能力者什么的,但是,这样的固定组合模式,大体上都不会变——所以这就是所谓的王道,热血,友情,再加上帅,酷,搞笑等几个元素,这对漫画来说就足够了。
对于漫画来说有这样的王道组合,而90年代,美剧里面,还没有产生这样一个组合的概念。
这里面有电视剧创作比起来漫画更难的问题——漫画反正就是画,全在作者的笔控制,而电视剧是需要多个演员的,多个演员总比一两个人难控制的多。90年代以前,美国的收费台还没有到日后那么发展壮大,公共台面对的市场压力小,电视剧制作没有太大的动力。团队型的主角,在一切比较夸张的情景喜剧中,倒是有所出现,可罪案剧方面,还是比较少的。
不过利维很清楚,这样做的好处:团队的描写是有市场的。描写一个人物无法讨好所有的观众,把一个主角发展成了多个人的团队组合,让原本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问题分散在多个人身上,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贴近现实。
分配工作做得好的话,可以做到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吸引人的闪光点,这就是所谓王道了。
而如何直接写出来一个能够吸引所有人的团队?这其实也很简单:突出每个人的某种特质,然后淡化另外一方面的特质,让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就可以组成好的团队。
这方面的创作,至少在90年代,还是没有成型的规则的。别说那些大的突出个人的电视剧,就连老友记,在制作之初,也是想要把罗斯和瑞秋作为绝对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的。团队人物的概念,他们现在还没有。
现在,利维要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创造出来一个套路:一个可以用来给所有美剧的团队套上的套路。
利维要做的,就是要给电视剧中的群体人物形象一个框架组合。这样的框架其实就是一个套路,并不算是什么创新,可是如果应用的好,就能够让电视剧获得一个成功的基础。
创造套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能力制造套路的人,往往也都是些强人。比如说日漫的王道组合,创造了这个套路的,是富坚义博。
而美剧方面,现在需要的也是一个套路。
和日本的漫画不同,制作电视剧,当然得考虑收看者是谁。照搬日本的热血,友情,努力当然不行。一个情况一个对待,少年漫画当然考虑热血,如果是国内拍电视剧,就得拍摄给婆婆妈妈看的肥皂剧,而美国这边拍摄,也有这个地点特殊的要求。
“作为电视剧,主要需要反映出来的概念,也就是几个:家庭,中年危机,还有善有善报。所谓的黄金法则,突出的主角性格,也是为了这几条服务。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人物性格拆开,分散到各个人身上去,这样做,可以让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
美国的电视剧,是放给18-49岁的年龄段的人看的——因为这个阶段的人有购买力,广告商最为喜欢他们,所以电视剧就要拍给他们看。因此,在美国电视剧中,强调的始终也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关心的问题。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有了家庭的,所以要强调爱家庭,家庭好,时不时的展现一下花花公子的生活多么的空虚寂寞冷,这是其中一个主基调:因为看得人大多都有家庭,得让他们自己寻找幸福感。其次,电视剧中很多时候都喜欢强调人到中年之后的各种危机,家庭,身体,工作,人际交往,各个方面——因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也都有类似的问题,展现这样的问题,他们都很关注,有代入感——所以到了最后,不管再严重的危机,最好都得让主角能够度过去,以免观众觉得虐心。而怎么度过呢?一者自然是家庭的支持,二者就是用压根不切实际的好人好报来解决这个问题:总得让观众有个做梦的余地,生活如此不堪,电视剧就别再添堵了。
电视剧的制作,是为了让人看的。花花公子是不是真的空虚寂寞冷?好人是不是真的有好报?人们遇到的危机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那些东西何必在意?反正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就行了。
所谓的黄金法则,就是为了把这些问题,全都聚集到一个人身上去:得有家庭,心理问题促使了他的中年危机,再加上主角的朋友和对手的善恶报应,这些东西,也就凑成了电视剧。
可现在,利维要把它拆开。
“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男主角是负责心理疾病的,这个角色需要年纪大一些的,因此用来承担中年危机的任务再好不过。而他的助手,另外一个主要角色我建议设置成为女人,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偏重家庭,女人多照顾家庭比较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然后,两个人之下的几个探员,得有一个入队时间较长的,负责的是各种纠结,工作中找别扭,总之,让人们看到工作中有麻烦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而另外一个,则是年轻人,刚刚进入工作的,让人看到一个人的进步成长——这几个人,把所有的人主要要写的东西全都肩负起来,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而后,再来个插科打诨外加附送心灵鸡汤的,以及一个比较混蛋的警探给他们找麻烦的,这基本上就全都齐了——罪犯方面的恶棍,我们可以晚些再塑造,因为这个方面的灵活性可以更大一些。”
利维在纸上轻快地写写画画,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写了出来。
把所有的看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固然可以让一个人的戏份大增,魅力大增,但是这样做,也有可能会让剧情因为过度向某一个人倾斜,而导致整部剧的结构失控。很多美剧到了后期,全都是主演一个人的工资高的离谱,这就是这种失控造就的。而且,这样塑造,人物过于雷同,每一个主角都是心理问题,家庭纠纷,工作全能这些东西,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想成为电视剧主角的必然前提,莫非是得有个悲惨的童年才行么?
“最后,团队领袖这个人物,我建议使用学究型的人物,好处是可以加深剧情,而且,可以把领袖才华的部分分到女性角色身上去,使得女性角色不至于落为花瓶酱油。”
最后,利维又提出来了关于主角的设想:在他的记忆中,csi的三部,有三种不同的老大,不过,利维相信,最能够体现不同的,还是lv篇的主角。
好莱坞是时候需要变革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随着收费电视台的增多,收费电视台制作更加精良,尺度更大,演员更好的时候,公共台才出现了团队型人物,才开始转变为学究型主角的模式。有钱的收费台拼制作费,而没钱的公共台只能够拼故事情节,靠着更进一步的故事情节,他们才能挤占市场。只是,这些东西,利维给他提前了。别人没有压力,不思进取,利维身上,可有的是压力。
“可是,这不符合布鲁克海默模式。”鲍勃还是有些担心。
布鲁克海默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制作人之一,从70年**始,他就是好莱坞的顶尖人物。他有过很多的传说,有电影拍摄中的布鲁克海默特色,也有电视剧制作中的布鲁克海默模式——这个模式,是针对传统的高大全的主角而出现的。在他之前,大部分电视剧主角还都是比较喜欢塑造全能,全面的人物,而他的创举,就是开发了一个新的模式:**英雄模式。主角在做着英雄的时候,身上总是带着一些**气息,反而能够更加贴近人类,让人们更加喜欢。
在70年代,因为看惯了高大全形象,人们全都不满意于主角的无所不能,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英雄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布鲁克海默立即大获成功。而到了90年,人们对**英雄模式,其实也已经不是特别热衷了——几乎所有的电视剧主角全都是**了,人们自然也就逆反了。当很多人都已经把**英雄奉为金科玉律的时候,那么,新的东西,也就该应运而生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转——这是商业规律。当别人都已经可以把**英雄模式玩得很好了,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保持这个模式不放了。第一个研究出来的是天才,跟着使用了二十年还不撒手的,那就是蠢材了。
他的这个模式被很多人奉为瑰宝,严格遵守,可利维看来,已然过时了。
“**英雄么……确实很有趣,不过,现在我不考虑了。”利维笑了笑,“既然是我拍摄电视剧,那么,让我们做一个利维模式出来吧——连自己的模式都没有,还算什么成功的制作人?”
第十五节一个电视剧本的诞生3
当利维说出来自己要搞一个利维模式出来时,他注意到,鲍勃的脸色,绝对可以说是变换奇妙的。
想想也是,就在前不久,他才刚刚扑街到了自杀呢,现在才过去没几天,就想着要搞一个自己的模式出来了……这基本上就跟看到一个走路都会平地摔的人,大喊要挑战泰森一样,正常人听到了这样的说法,当然都会是感觉不可思议的吧。
不过利维很清楚,只要自己做了,那么,肯定就会有一个利维模式诞生了:从独角戏到群像,从侦探到分析,这样的模式一出来,对于现在的罪案剧的冲击,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90年代后期,已经是收费电视台开始冒头的时候了。只是现在的电视台,大多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还依然停留在老的套路上,没有什么改进。利维的这套东西,是世纪之交的时期,白热化的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才出现的电视剧,在竞争中产生的东西,本身就比现在的这些电视剧有着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而只要他的电视剧成功了,他相信,电视剧的仿作绝对不会少了。这些仿作本来也是相当猖狂的,利维甚至很确定,只要他成功了,那么,什么海军罪案调查处啊,什么犯罪心理研究啊,类似的团队+专业的幌子会立即流行,这类的换个壳就放上来的电视剧也不会少了。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同一题材的电影连着防作难以成功,电视剧仿作则很容易成功,只要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一个利维模式,肯定就会应运而生。
新的模式一旦产生,就会有很多的效仿者。自己玩科学检测,其他人可以玩心理分析,可以玩dna鉴定,甚至可以拿着灵媒出来说事。不过再怎么说,他们也都是跟在自己后面学,论及开创性,他们都是跟在自己后面学习的。也只有有了这种影响力,利维的做法,才会获得逼人的青睐。
这是代差的碾压,自己建立一个自己的模式是必然的。利维不敢于保证,自己的电视剧的细节方面,一定比别人强,可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让他在竞争中领跑。
“好吧,按照你说的来就是了。反正钱是你找来的,原创的主意也是你的。”鲍勃沉默了一下,然后才开始点头,“那么,既然基调定下来了,就跟我一起研究怎么塑造人物吧。”
鲍勃摇了摇头,没有再和他争论。其实,鲍勃也隐隐的感到了,这种模式说不定能够大获成功,只是,见惯了老一套东西的他,实在没有足够的勇气搞这种创新。看看面前的克拉克只是冷笑不吭声,他也就知道,克拉克也支持利维,他也认为对自己的电视剧进行改革,总比照搬套路更好。
那么还有什么可说的,制作电视剧就是了。
人物的塑造,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性格,那么,在写大纲的时候,就得给每个人物一个比较合适的背景:从哪个地方来,有怎样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作为一个人,有怎样的语言风格,动作习惯,穿着打扮。人和人的互动中,该如何展现人们的脾气和性格……这些东西,都得是考虑到了的。
“这方面你是行家,你说了算。”利维笑笑,把主导权给了鲍勃,“需要注意的,就是把人物的关系做的稍微突出一些。人和人之间的温情,是需要强调的部分。”
这些方面,看似很简单,但是做不好的话,问题就会很严重了。在国内的时候,利维见过不少的剧本,都是类似的毛病一大把:某个大学学建筑的角色,口口声声说自己大学四年如何如何,完全不顾建筑学是五年学制;某个号称买饭买菜钱都吃紧的小两口,一人一个,好像那玩意儿很普及;某部电视剧里,有人穿大衣,有人穿t恤,神奇的让人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季节,更别提那些古装剧里面,五花八门,什么玩意儿都有,大爱无疆秦始皇,满口主子爷的三国,代代都是情圣的辫子家族……这方面就是吐槽都无从下嘴。
利维上一世的时候,对于这些情况,就已经很不满了,可他人微言轻,没有办法纠正。到了这一世,自己做电视剧,他当然不愿意犯这些错误。而如何才能够做到不犯错误?当然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这也就是为什么,利维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写剧本的事情,一定要找别人和自己一起做的原因。作为一个穿越者,在大体的维度上,他看事情非常准确,这是穿越者的特权。但是说到了创作剧本,他还是稍微差一些的,他出身国内,国内的剧本一向比较粗枝大叶,因此,在这些方面,他不可能做到全凭一己之力创作剧本,有人帮助才可以。没有人帮助,他不可能做出来电视剧,而有人帮助的话,他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把电视剧做出来了。
不管是不是穿越了,有自知之明是件好事。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一定能写出来好剧本,那种自信利维没有。
至于说因为别人的参与,跟原版做出来不一样……这个问题倒是不大。
首先,利维毕竟还在这里把关,而且还可以提出来建议,有什么地方不符合想法,他可以纠正回来。其次,他抄袭的,本来也是概念,而不是具体内容。一部电视剧,把握住了成功点就可以成功了,非得连台词都抄的一模一样,那也太丢人了。同样是抄袭仿作,日本人照着神探科伦坡搞出来了古?任三郎,而国内的有些剧根本连台词都是照着美剧字幕组的翻译抄袭——就算是抄袭,总也有个差距,连抄都抄不好,那也太丢人了。
当然,抄袭这种事情,怎么抄都不算光荣……至少利维现在,不觉得自己这么做事很光荣。不过,利维本来也不是以道德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上辈子混了十年娱乐圈,他也见惯了各种事情,对于抄袭别人的作品,他也是抱定了别被人逮到就好的态度。
而且,说是抄袭,其实也是另起炉灶了。虽然利维说着话的时候把这部电视剧定名为csi,但是其实他清楚,这部电视剧只怕和记忆中的会差别很大的。他的做法说是抄袭,其实更多的还是仿作——抄一个骨架,然后往里面填塞内容。别人仿作都玩得风生水起,自己既然也是仿作,那么,有什么不可以的?
自己不是完全照抄,而娱乐圈对仿做的也是能够容忍的,那么,利维也不觉得自己有必要非得把自己的道德档次拔高到圣人地步。自己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做过,道德方面,自己对得起自己的标准就足够了。
更何况,利维也知道,就算是做小人,自己也只能够这么做。因为这么做保险,自己想要有未来,道德低下一回,也只能这么办了。
“这个没有问题,如何在故事主线和人物线上平衡,这是编剧的活儿。”鲍勃一口答应了下来。
电视剧的编写,有了足够好的故事,能够提高观看人数。有了足够多的人物之间的温情刻画,才能够维系住足够多的观众。记忆中的csi,案件方面无出其右,可是持续到后期的收视率就不如ncis了。人们都知道ncis其实后来已经不是破案,而是谈情了,可是还是愿意看,就是因为ncis更注意温情的塑造。
在利维记忆中,csi的剧情虽然是顶级的,可在人物塑造上,一直都有着些许问题。这部电视剧的人物形象不够特别突出鲜明,比起来同类剧的is,都是要稍微差一些的。这也导致了这部电视剧,虽然巅峰期的收视无与伦比,可是到了后期,收视率维持的不好。
这方面,最好还是改进一下比较好。电视剧做的长了,才会有足够多的收益,csi这部电视剧如果能够在破案的同时,增加一些温情元素,让剧中人物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生动,电视剧也会更加富有活力的。有活力的电视剧,延续的时间才可以更长。电视剧不同于电影,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一部热播剧的寿命多延续几年,制作方的收入就会多出来不少。利维他们辛辛苦苦的制作出来一个电视剧,不靠着这个吃上十几年,那就算是失败。
这一方面,也是需要考虑到了的。
“这是,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在一旁的克拉克,此时开了口,“咱们的戏里,没有杰克的戏份了。”
这句话,让利维想了起来,他们还有一个朋友,那个叫做杰克·罗瑟的,现在还在纽约没有回来呢。他是个演员,几个人在安排戏份的时候,也都在考虑给他一个角色。
“这方面,就先不要考虑。这部电视剧需要做很长,最好是一播十年。我可不希望,杰克把十年的时光,浪费到了电视剧上,他应该有别的工作,我对他另外有安排。”
想了一下,利维就开口拒绝了这个想法,“杰克回来之后,我去和他解释。剧本的人物问题,就是这么设定了。剩下的,就是迈克尔那里了。”
其实,更应该说,剩下的,就是案卷卷综合专业知识了。
罪案剧和医疗剧都是因为生死大事而被人关注的,而这样的剧集,也只有当有了足够扎实的现实根据的时候,才会更让人喜爱和接受。
“迈克尔那里,肯定不会有问题的。好莱坞别的东西都缺乏,精通如何写罪案剧的编剧,永远不缺,真实的案件资料,他也知道上哪里去找。这些东西,用不找我们操心。”
翔实的卷宗资料,大量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保证这部电视剧是真实的。有了人物,有了拍摄基调,再加上有了故事情节,把这些东西组合到了一起,一个剧本也就诞生了。
第十六节万无一失
“我想,我必须得说,当一部电视剧的专业性,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这部电视剧,绝对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的观众的。”
当亚历山大从abc带着消息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暂时已经帮不到什么忙了。在这里,利维他们已经架设起来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小组,他们已经成立了一个八个人的编剧小组,在认真的写着剧本了。
这里面,有迈克尔找来的专家,有鲍勃找来的助手,再加上克拉克和利维,他们八个人,正在认真的编写着剧本。
这些家伙倒是真不在乎花钱——对此,亚历山大在心里抱怨了一声。
好莱坞的编剧,是分为不同的档次的。收入最高的主笔编剧,一般一集电视剧,可以拿到三万美金的报酬,而其他的有着自己的专长的编剧,也都是有着相当不错的收入的,至于最低级别的编剧,则是一集电视剧,只有三千美金的报酬。利维说要找人一起创作剧本的时候,亚历山大没有太过于在意花费,而现在,他却发现,这个花费只怕相当不菲。
八个编剧,主笔是利维,不必付工钱,而就算是把利维他们抛开,也还有五个人,这五个人既然都是专门找来的人士,只怕没有任何一个是最低标准的三千美金一集,如果按照六千美金一集计算,那五个人一集就是三万,五集下来,可就是十五万了。
这可是一大笔钱……只是,既然人都已经来了,亚历山大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他不懂得如何写电视剧,因此,他也决定,只是称赞两句,而不是再去争辩比较好。
而且,他们的工作效率似乎很高。亚历山大才一天没有到公司来,他们的剧本,竟然就已经开始有了雏形了。
“我们也没有想到,尼克的脑子里面,已经有一个相当成熟的骨架了。有了这样的骨架,而且手里有足够多的钱,工作起来是很快的。”鲍勃和亚历山大打了个招呼,对他的话,鲍勃有些微微得意。
鲍勃的自傲,亚历山大看得到。只是,亚历山大也看到了,在他说话的时候,另外一边的专家,却有些不以为然的神色。
在他们看来,csi的专业水准,还是有着相当的问题的。
其实,csi和真实的科学检验,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真正的犯罪当中,无论是现场取样,还是后续的检验,耗费的时间都相当长,一个很普通的案件,检验完成了也许得需要两三个月乃至于更长的时间,而且因为很多小城市小村镇没有相应设备,想要检验一些证据,还得去大城市,这使得大城市的检验工作更是时常排着长队,总有数不清的案子在等待。
现实中,csi人员不参与出现场,现场的警察能够找到多少证据也很难说,再加上有的时候贪图办案速度,司法黑幕也不是没有,要是等到dna检验结果出来,总得好几个月,作为司法部门,他们不愿意等待那么久,就干脆不等了——在休斯顿,就曾经有过连环杀人案件,只是有人‘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一个邻居出现在案发现场,就直接抓来人,审讯了一下就草草结案。如果不是那位杀人凶手在一年后按捺不住寂寞,又跳出来杀人,那么被捕者就要背上冤屈了。至于说专业检测?神奇的检测部门告诉你,这个案件还在排队呢,他前面还有两百多分案件没有开始检测呢!
比起来现实,csi的这帮人,检验速度奇快无比,办事从来不拖拖拉拉,没有什么司法黑幕需要考虑,而且还会坐着悍马车出现场,私下里亲密如同一家人——这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剧本中对案件,对科研手段,对尸检过程,对尸体道具都要求的非常严苛,可是在这些方面,却很理想化。
这些地方和现实不同,在专业人士看来,电视剧的剧本,写的破案的速度太快,完全就已经是科幻了。而发生了案件之后,司法界没有任何黑幕,全力展开侦破,更是不可思议。
“我们其实可以写的更加真实的。”坐在桌边的一个名字叫做艾玛斯的专家,开口说了一句。
“我们的剧本主要反映的是破案的方式,速度快了一些是必然的啊……谁愿意看一个案子拖好几个礼拜?得考虑观众啊。”利维笑着说了一句,同时,也在安排着新的任务,“人物设计,基本案情,这些东西都完成了以后,就是要把他们往剧本里面装了。克拉克,你也准备好了,把风格定下来。按照我们说的,需要拍摄的既然是拉斯维加斯的犯罪调查科,那么,就要有维加斯的风格。首先,沙漠地区的风景就不要用暖色调了,全都用冷色调会让人更舒适。而维加斯的魅力大部分都在夜间,需要拍摄的夜景非常多,不要使用宽镜头和远景,多使用近景比较好。再有,我们拍摄的是科学家,不是办案人员,他们不需要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所以,使用pov视角这种事情,我们用起来肯定不如那些拍摄警察故事的人更有代入感,干脆不要多用。甚至于,最好干脆不要用,使用这样的镜头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我们要拍摄的既然是比较真实系的,较为写实的作品,让观众身临其境的看解剖未必是个好事,而且也不利于我们想好了的让观众从道德制高点去品评人物的主题,还是少用为好……”
在设计完了人物之后,利维也在和克拉克说着这部电视剧剧本,在镜头设计中需要注意到的事情。
在利维的记忆中,csi分为三个城市,一共40多季,这样大的制作量,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而因为使用不同的导演,使用不同的剧组,造成了csi的风格差异很大。维加斯的冷色调,迈阿密的热情洋溢,纽约的大都会的熙熙攘攘,三部各有特点,而且,因为跨度很长,不同的分季也有各自的特点。
而现在,利维要做的,则是确定一种拍摄风格。而他采取的,就是维加斯的风格。
纽约篇的风格实在太接近于法律与秩序了,而迈阿密的风格,则是有些过于活力四射了,90年代的美剧,大部分都是使用暖色调的,都和迈阿密风格接近,利维想要的,是不一样的东西。
一片橘黄色的光芒中,拍摄一个冷色调的电视剧,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利维很清楚,流行了五六年之后,暖色调已经被人们从喜爱到厌烦了,改革的事情,随处都可以做出来。
利维指挥着自己的编剧组做着事情,而分配完了任务之后,他突然也发现,在一旁的亚历山大,似乎有些忧心忡忡,他站起来,把亚历山大拉到了一边,“阿历克斯,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发生么?”
“没有事情发生,你不必担心,我担心的,只是剧本问题。尼克,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莽撞了?你自己注意了么?你想要拍摄这部电视剧,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创新。这样的电视剧有可能是非常好的电视剧,但是更大的可能性,获得的只会是失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稳妥,拍一部更接近主流的东西,不好吗?”
和别人不同,亚历山大的想法,还是比较保守的。他更希望的,是赚到足够多的钱,因此,他的想法里面,也更加期待自己的电视剧,能够有足够多的人来看。利维的创意虽然很好,只是似乎创新太过了。从拍摄手法到剧本创作的过程,都和传统的方式截然不同,这样的尝试,太过于冒险了。
成功了是无与伦比的,可万一失败了呢?
利维很理解亚历山大的担心:自己的这帮朋友们,都是有些太过于文青的人,他们写出来的剧本,很有可能会因为过分的追求艺术感,真实感,而导致没有人喜欢的。
“阿历克斯,你不必担心,我这个想法,也是考虑到了时机的。”利维安慰了他一句,“我们还记得,去年十月,刚刚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就是因为科学检验的问题产生了麻烦……”
“辛普森杀妻案?”亚历山大马上接了口,他想起来了什么,“没错,这件事情现在正是民众关注度高的时候呢!”
在94年,美国发生了一个很著名的案件: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在破案的过程中,可以说是证据确凿。可是,因为血样化验的过程中,采样过程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走,辛普森的律师找到了其中的破绽,力争罪证无效,最终使得95年十月宣判了辛普森无罪释放。虽然法院认定他无罪,但不少人还是都认定了就是他杀人。而且辛普森还在无罪之后写了本,详细描写了杀人过程:当然,前面加了‘如果是我杀的’这个前提。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因为公认的杀人者因为科学检验手段不合法而被判无罪,也使人们对科学检验的关注大为上涨。
罪案剧能够吸引众多人关注的最大理由之一,就是因为生存是人类的第一本能。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种东西有可能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安全,还不被重视的时候,这自然而然的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现在拍摄csi,也算是抓住了时政热点,能够引起不小的关注。
电视剧拍摄当然要紧扣当时的情况——要是利维敢好死不死的在96年拍摄一个反恐24小时,只怕会扑的很厉害。可是,csi在96年播放,说不定比2000年还要好。因为,95年的辛普森杀妻案还没有完全被人忘却,现在这个时候放出来这部电视剧,也许效果更好。
“你放心,我们的剧本,有足够好的编剧,有足够好的支持,有足够好的创意,而且还有着足够好的时代背景——这部电视剧获得成功,是不容置疑的。”利维笑了起来,他当然也考虑到了有可能会失败的问题,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过这方面,他也依然是准备着后手的,“就算失败了,有着辛普森杀妻案的影响兜底,我们也据对不会赔钱。这部电视剧的制作,等着我们的,绝对会是万无一失的胜利!”
第十七节当梦想近在眼前
时光飞逝,当三月份到来的时候,新鲜出炉的剧本放在利维的桌子上的时候,坐在他身边的克拉克和迈克尔,都露出来了相当满意的笑容,而对剧本出力最大的鲍勃,看着这份剧本,则是带着些许的不舍和骄傲。
“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真的是把剧本制作出来了。”鲍勃的神情,多少有几分不信,“这一下子,我们对abc那边,终于有个交代了,这份剧本,绝对能够让他们满意的。”
剧本已经制作完成了。其中的骨架,故事,风格,是完全按照着利维的想法来制作的,可其中的人物关系,对话,人物设定,这些东西,都是鲍勃完成的。案件方面,剧组有着资料,专业技术,他们有找来的专业人士,可?(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