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第 4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和孤独,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尤其是香港人当时的心理状态。更是非常符合这个状态。

    记得就曾经有人指出来过,这部电影,是经济学的一个奇迹。利维认为这话说的没错:能够把握住人的心理的电影,自然可以创造奇迹。

    当然,港版的电影并非是全无缺点的。比如说。这部电影有着大部分港版电影的缺陷:铺垫太少,转折突然,比起来前后映照的电影,很多地方过于生硬。这个缺点一直都是港产电影的痼疾之一,能够摆脱的只是极少数的经典之作——比如说发哥那部英雄本色的铺垫之出色,就是港片中极为少见的。可这个痼疾,无间道没有克服。

    而且,另外一方面。港版里面的街景真的很烂。港版的电影里面,所有的场景都是干净的一尘不染。大街小巷,天台弄堂。到处都是极为整洁。可以说,整洁的让人觉得不真实。

    而美版的这一点做得还是更好的,见面的天台几乎就是一个大垃圾场,电影院外面,也是一样垃圾遍布——这样的场景不好看,但是确实是更加真实的。

    而且。另外,就是一些拍摄时候的情节。港版的电影里面。几个警察面对着一片开阔地打高尔夫,显得极为惬意。而到了美版,他们打高尔夫的地方,根本就是周六下班的休闲娱乐场所。

    港版电影里面,似乎时时处处都想展示一下:我们香港是国际大都市,我们的城市美丽,不同凡响。而美版里面,则没有了这些东西,它更多的,反映的就是城市的真正风貌——显然,美国人不同于香港人,他们根本不稀罕去宣传自己的城市美丽这些东西。

    拍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需要的是真实,而不是宣扬这种不符合现实的美——这一点细节,美国人做得更好。

    但是,相比之下,美版的《无间道风云》的问题更多。

    这部无间道风云,可以说其实只是一部故事和无间道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的黑帮片罢了。他确实有出色之处:它是一部有着强烈的斯科塞斯风格的电影,电影中的粗口,节奏,色调,拍摄手法,全都有着极为浓烈的斯科塞斯风格,个人色彩极度明显。

    可这部电影拍摄的意义,就是为了给斯科塞斯拿个奖。老人家37年的资历,好莱坞活着的导演界第一人的身份,却始终都没有一个最佳导演奖,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这部电影,只要故事差不多,同时拍摄出了斯科塞斯的风格,那么就算是齐活了。

    可是,再怎么出色的导演,如果拍摄电影的时候,考虑的仅仅是如何获得大奖,那么他的电影也都无法成为经典。

    这部电影,斯科塞斯确实拍摄出了很高的水平,证明了他的实力非凡:电影的多线推进,时空结构交错之后缝合,大胆的运用平行、交叉蒙太奇结合的剪辑技巧,把一个散乱的故事,拍的节奏紧张的同时,还不失叙事结构清晰,画面自然流畅,让观众轻松就了解了人物关系,这种水平,一般的导演有几个能够做到?斯科塞斯的功底毕竟是足够深厚的,诺兰讲故事也喜欢使用非线性的叙述,可论手法的纯熟,比起来斯科塞斯差得远,能够润物无声的就完成了一个如此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叙述,还不让人觉得难懂,斯科塞斯活着的导演第一人的称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可是,这依然不能掩盖电影表现出来的问题。

    因为对电影的原版缺乏正确的态度,原本的电影里面的诗意,隐藏的寓意,漂亮的台词都被他删除了。影片中,少了那些江湖人的交情和道义。少了英雄相惜和对争议的坚持,变得没有了深度。而原本影片中的两个主角对自己的信仰的怀疑,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他们一直都处在极度的煎熬中,这些东西。也是美版的电影没有表现出来的——而缺少了这些对人性的拷问,电影本身的格调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港版的电影之所以好,是因为很多细微之处的感情,黑帮片之下,隐藏的是一种对人性的探讨。但是马丁的电影,却把这些地方全都去除了。马丁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依然是完全拍摄的他自己的风格,因为他喜欢,他就把原本警察和黑帮平分戏份的原作,改成了他喜欢的黑帮居多。而因为他推崇那种写实派的风格,他就让人剧中充斥着各种谩骂。把原本中的诗意荡涤的一点不剩,也就失去了原作的深度。

    而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因为电影剧本的改变,强行把三部剧本揉成一部,原本清晰的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也出现了混乱。

    美版里面,因为卧底时间过短,小李子和马丁辛之间。也没有什么感情可言,那么,马丁辛的死。就起不到刺激的作用了,而且,美版多出来一个知情人,屈伏塔还没有死,他知道小李子是卧底,那么。小李子吃饱了撑的,要去和马特。达蒙单挑一下?

    一个电影剧本的改变。最为重要的是什么?大意不变,细节不同。可美版的改变。故事都解释不通了,这就难以忍受了。

    要说改编的好,有些精彩的台词也好,可是,记得小李子在酒吧里打架的那一段,台词无谓而又繁琐,打个架还要唧唧歪歪半天,而其还要拽文,要是遇到的不是个卧底而真是找茬的话,只怕大拳头早就招呼上去了。

    当然,更别提女人的安排——利维实在有些不理解,莫非在美国人理解,双雄类型的电影,不睡同一个女人,就代表他们不是双雄了?

    美国的警察难道就都这么暴戾?匪徒就都这么愚蠢?心理医生都这么性感,两次见面就上床?这些处理,显然是失败的。有人说美国的电影就得简单粗暴,利维不认为美国的电影就必须拍成这样:教父里面全是粗口么?难道这不是美国电影?

    这不是文化问题——美国版的编剧根本没有去看原作电影,甚至还以为是日本电影,跟他说文化,根本是对牛弹琴。他就是为了迎合斯科塞斯的风格,而强行添加粗口——为了获奖而作的作品,讨好的意味太重了。

    改编电影就像是为一个美人梳洗打扮,可以让她换身衣服,换了首饰,换了发型,换了容妆,甚至,可以让她为了好看而晒晒肤色,做做美白,减肥几斤,乃至于垫个胸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再怎么变化,也得把原来的那个美人的风韵体现出来。可是美版无间道不是这么干的。原本的悬疑,心理挣扎,人性善恶的纠结全都没有了,换上的是老式黑帮片的一套手法——暴力,粗口,黑暗,以黑帮为主,减少警方戏份——这样的做法,实在不高明。

    而更让人觉得可鄙的,是删除了其他大部分的精髓后,还保留了砸石膏,摔警察,天台会,电梯死人等细节。谁家改编剧本是这么个改法?没别的情节可用了吗?多动动脑子会死吗?

    利维可不想拍摄一个无间道风云那样的电影出来,姑且不说他不喜欢,就是他喜欢,那部电影如果不是拍摄的人是斯科塞斯的话,第二个人拍摄一个这样的电影,是很难拿到奖项——而且就算真的水平够高的话,也会被人质疑为什么要高仿斯科塞斯风格。

    利维可不想让人说他是在高仿别人,他想要拍摄的,是他自己的电影——而且,他相信他能够做到,因为他对这两部电影,有着足够的研究,对中美黑帮电影的不同,也进行过分析。

    第一七八节文化差异

    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利维看到过很多对美版的无间道风云和港版的无间道的分析,对这两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很多人都归结为中美文化有差异,所以拍摄的电影也就各不相同。

    可是,利维也一直在思考的也就是这个问题: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不假,但是就真的差异大到了风格如无间道的电影,外国人就看不懂?外国人拍摄的电影,中国人就不懂得欣赏?

    利维觉得未必然就是如此。说美国人不懂得欣赏无间道这样的电影,未免有些太低估了美国人了:无间道的拍摄手法其实更类似于间谍片,而美国人拍摄了多少以悬疑为主线的间谍片了?只怕是一点都不少,甚至可以说,美国的不少电影,在这方面做的比中国更好。而要说美国的黑帮片中国就不懂得欣赏,那更是胡说:教父这样的电影,放到任何一个电影人眼中,都会觉得这是无与伦比的作品,文化背景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小的。

    说什么文化冲突,风格不同,这话其实很不负责任:不同国家的电影可以这么说,不同地区的电影可以这么说,甚至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的电影也可以这么说:文化这个词太笼统了,涵盖的东西太多了,也就成了一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了。把电影拍得不好的问题怪给文化差异,这颇为有些耍流氓的风格。

    要说美国人喜欢简单粗暴,那香港电影难道就不喜欢?香港是有有无间道,但是也有古惑仔。枪战也好,抡刀砍人也罢。难道香港就差了?要说起来,吴宇森的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欧美人也得膜拜学习,谁敢说简单粗暴在中国没有市场?

    而要说中国人喜欢内敛文化——教父那个片子,可是美国人公认的最为经典的电影。那部电影,又何尝不是慢节奏?从表演,到台词,再到配乐,内涵,任何一个方面。有哪个电影,敢自称可以和教父比比?就算是描写卧底的作品,《火线》这部电视剧也是写卧底的,它得到的是怎样的赞誉?有这些东西在,谁敢说电影不好就全怪风格?

    看到电影风格不同。二话不说就归结为文化差异的,在利维看来,其实对电影还是没有看进去:好的电影需要表达的是人性的共同点,而不是局部地区的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差异,可是任何文化也都有共性。这种共性是全人类都有的人性,怎么拍摄这些才是电影的重点。

    人性这玩意儿是共通的,美国人骂街,中国人也骂街。美国人打架,中国人也打架。美国人爱看肌肉搏斗,中国人就不爱功夫片了么?这些东西都不是造成差异的最大问题所在。最大的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件事情:电影的拍摄定位。

    斯科塞斯对这部电影的定位就不好:他一生功成名就,一部电影好了或者砸了,已经不太可能影响到他的名字了。对他来说,没拿到奥斯卡是个小小的遗憾,因此他只要拍个东西迎合一个奥斯卡评委就可以。他这样的急功近利心态。毁了电影——其实,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好。

    实际上美国人不是不知道这部电影该怎么拍。美国版当初的电影译名‘d’,含义除了死者之外。也一样是迷失者,乃至于挣扎者的意思。这个翻译,根本不是什么人们说的遗失了名字就是死人,而是说,这是两个挣扎的人的故事。无间道这个名字的含义,翻译为迷失的人,挣扎的人其实更好一些,美国人也意识到了。

    只不过,斯科塞斯拍电影的时候,没有过于注意反映人物的感情。剧本不够好,他也没有给两个演员足够的戏份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可以说处理的有些失败——不过这也是他想要拿奖的必然。

    与其说是什么文化的冲突导致了美版无间道的差劲,不如说,是硬要把一部以悬疑,心战为主的电影改成老式的乒乒乓乓打个没完的黑帮片的做法,毁了这部电影。电影是有个风格问题的,把一部电影的风格强行扭曲了,电影自然也就变了味道了。

    毕竟这得是一部斯科塞斯风格的电影,才能够让斯科塞斯这样享誉多年的人物拿到奖——斯科塞斯的电影节奏必须得节奏更快,而且,出于斯科塞斯的电影一贯热衷于展现黑帮生活的特点,电影中尼科尔森的镜头必须得更多,才符合他的电影的惯例。而粗口,暴力,简单粗暴,这些也是他的特点,也得有所展现,再加上美国电影的问题之一,必须要把镜头分一些给女人。这几个必须下来,再加上编剧水平不高,所以,他更多的就是在写一个黑帮片的故事,而不想再去深度挖掘出来两个人各自的挣扎。

    而且利维总是有些恶意的去揣度别人:斯科塞斯拍这部电影,毕竟是为了获得奥斯卡奖的。为了这个奖项,他需要展现的是他的导演才华,而不是演员的演技精湛。如果去深度挖掘两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话,他也不是做不到,但是那样一来,演员的表演就成了重点,很容易喧宾夺主,让人记住了演员的表演,而不是导演的水平。所以,斯科塞斯宁可花费一个礼拜来拍摄一只老鼠爬行,也不愿意多给激动的小李子一些镜头,他的目的是深化他的故事主题,而不是让两个主角多一些有深度的表现。过度凸显了演员,他就不好办了,反正老鼠总不至于拿了奥斯卡,那就拍拍老鼠好了。

    而且,就算是这些东西都不去考虑,只说电影本身,如果仔细想想,利维也觉得,斯科塞斯很难把这部电影拍出来原作的主题——无间道表现的主题,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的迷茫和无助,而斯科塞斯一辈子拍定影,最喜欢的主题是抗争命运,与天斗其乐无穷,这样的两个主题,根本就是毫不相容的,让一个极富斗争精神,一辈子都在抗争命运的人,跑去拍摄一部反映无助迷茫的电影,这根本就是张飞绣花,他能玩好了才怪。

    从头到尾,这可以说就是斯科塞斯功利的作品,只不过,导演水平太高了,就算功利化,也能够让人服气而已。

    而这样一个好题材,这样拍摄太可惜了。如果不去搞那些为了应和评委的风格变化,就是拍摄一部自己想要的电影,主要的卖点就是电影中的悬疑,人物挣扎,警匪对决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拍摄出来一部好电影呢?

    这也是利维为什么想要拍摄这一部电影的原因:他更想要的,是展现出来原作味道的电影,而不是一个改编的一塌糊涂的故事。他想要展现的,是警匪双方在卧底中表现出来的挣扎,而不是像斯科塞斯那样,拍摄一个简单的黑帮故事。

    实际上,这个问题根本不必怀疑:这样的电影,美国也有不少,好电影哪里少了?

    这不是什么文化冲突,就是拍摄风格的问题。扯文化什么的,那都是闲极无聊的人干的活儿,利维是个导演,他只知道拍摄手法的不同,能够让同样的故事变得不一样起来。他既然想要拍摄这个电影,那么,他就得让电影变得不一样起来。

    更多的把视角同时分给警匪双方,才能够显现出来故事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的特点,双雄的模式运用得好,就可以营造出来一个更加压抑而紧张的背景。节奏放缓,把演员们的表演的含金量提高,才能够让观众们有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一路上紧紧张张跟着电影看乒乒乓乓的打斗,电影才能够做出来更大的深度,在某些地方,用来表现深刻的场景的时候,也才能够有更多的震撼性。在台词上更加注意,前后关联,深层寓意彼此挂钩,电影本身也能够做出来更大的不一样……

    利维想要看到的,是一个更为出色的电影,他希望自己能够拍摄出来这样一部电影。

    为了让电影的原作风格更加浓烈,他才会找来香港的原作者们,让他们着手创作电影剧本——按理说,他们现在不过只是有个念头,利维自己写也没有什么,可是,利维担心那样会让剧本失去很多味道,自己控制不好,也就没有了意思。反正自己现在想找他们买剧本也不难,既能够自己拍摄,也能够让他们那么何乐而不为?

    至于说马丁。斯科塞斯是凭借这个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事情,没有了它,斯科塞斯可能拿不到奖——利维才懒得去管。马丁。斯科塞斯从纽约黑帮开始,就一直在讨好奥斯卡,以他的江湖地位,只要拍摄出来一部差不多的电影,总是能够拿到奖项的,没有了这一部,找个别的就行了。

    而且,他甚至觉得,如果马丁。斯科塞斯拿不到奖项的话,也未必就是坏事——这样的好莱坞四大名导之一,三十多年的老牌导演,好莱坞在世导演中的成就第一人,连弟子中都有不少奥斯卡奖获得者——这样的人如果终生没有拿到最佳导演,就先拿到了终身成就奖,那么,也算是对好莱坞评奖制度的一个绝妙的讽刺了。

    那样的场景,说不定也挺有趣的。

    第一七九节所得

    想要拍摄无间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方面,这部电影需要一个很好的剧本,另外一方面,这部电影也需要很多出色的演员。如果利维刚刚入道的时候就想拍摄这样的电影,那是没有什么可能性的,可是,现在他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人脉,有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他可以以自己的电影公司的名义去查看一些警方的卷宗,然后以此为依据修改剧本,可以让剧本更加出色——拍摄csi的过程,谜团公司已经和警方有了不少的来往了,想要再做一些联系,也不是很难。

    而要说剧本的台词问题,他相信,鲍勃可以做好。他既不想要港版那样过于文雅,没有了黑帮气息的话语,也不想要美版一口一个f的过分粗口,台词方面,交给鲍勃去做,更符合他的想法。

    而除此之外,演员方面,他也得早早着手准备。

    而他的名字既然放在那里,想要号召一些出色的演员们来演戏,这也不算是特别困难了。只不过他也得考虑好了——这部电影中,两个卧底,两个老大,戏份都相当重,两边的小弟,还有两个人的女朋友,戏份都非常少,可是却也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这部戏的群戏的意味很重,想要把电影拍好,可不容易。

    好在,现在利维有的是时间:电影的原剧本都还没有写好,他也用不着着急。他所做的,只是在确定了收购剧本之后,放出去口风说自己想要拍摄一部电影,而且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冲击奥斯卡——他敢打赌。会有不少演员都主动跳出来,要求和他合作的。

    有名气的大导演,在执导电影的时候,确实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

    当然,有没有人要求和他合作。那得是回到了好莱坞之后再说的事情,而在日本这边,他还有些事情需要办。

    首先就是和洪胖子这里,自己让他帮忙,总得有个交代。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香港电影的没落。除了市场问题之外,很大的要素就是偷懒,我听说你已经把洪家班解散了,这样不好——想要吸引观众,还是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强烈的搏斗更好。功夫片想要让人满意,还是得在功夫本身上推陈出新。杰克成到了美国后,学了拳击的头部躲闪动作,我相信,作为他的师兄,洪先生你要是想学习一些其他的动作,想必也不会很难——过去的香港武打片,还是有些固步自封。在武术招式上,更多的只是中日的武术,你们完全可以吸纳一些其他的搏击术。融入到电影里面的。”

    利维对洪胖子的建议,其实也是根据他自己对电影的了解说的:在他所知道的未来里面,功夫片就是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比起来飞来飞去,慢动作特效,生硬的打斗凑起来的新武侠,还是日后的真正意义上的格斗给了这个电影类型以生机。

    利维的记忆中。《导火线》,《杀破狼》。《叶问》这些电影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那些真实的打斗场景。和这些电影中引入的那些新式的格斗方式。导火线中引入了巴柔的寝技,杀破狼中不仅有柔术,还有着一段堪称经典的刀棍对打,叶问里面则是开始开发短打——这些打法上,视觉上的革新,是这个电影类型焕发生机的原因。

    这些东西,学起来其实不难:其实寝技称霸mma的日子,那是70年代了,现在的格斗界,寝技都已经过时了,可是电影界却还在走着80年代的路数,这种落后不是一点点。可以说,因为过去的日子里面,生存压力太小,让香港电影根本没有自我进化的想法。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李小龙为什么是顶级的电影大师:李小龙从来没有忘记过在电影中创新,求真,他率先使用双节棍打斗,在黄飞鸿被拍的太多没有了新意的时候,他可以去挖掘霍元甲这个人物,在电影中为求真实不肯自己打倒贾巴尔,这些东西,都是后辈很难具备的。除了他以外的电影人,很难有这种意识。

    成龙自己肯学,可是他的性格和作风,都无法引领潮流。而如果利维记得没错,那么日后会是子丹来完成把这些东西的引入电影圈,可是他的脾气和眼界,也和李小龙差得很远——比起来让他来搞这些,还不如把这些交给洪胖子。毕竟洪胖子的武术指导的才华也好,还是他对电影的经验与把握也好,都是香港这个地方数一数二的,他做的可以更好。

    “引进这些倒是也不难。”听着利维的话,洪胖子皱起了眉头,“只是我没有试验过,可能会麻烦点。”

    “不麻烦的事情,也用不到你来做了。我相信,作为顶级的武术指导,你可以让这些东西一样焕发光彩的。”

    利维很清楚,武术指导的工作,其实说白了还是如何去设计动作,而不是去真正的搏斗。各种搏斗术都有自己的缺陷,如何发挥他们的魅力才是武术指导需要考虑的。格斗迷们可以笑言,铁头皮鞋足球踢可破一切寝技,可是在电影中,寝技用好了就会让人觉得很厉害,甚至无法可破,这些就是武术指导的工作效果。大家谁都会,可问题是怎么怎么打好看,这不是谁都了解的。美国人打了多年的寝技,都只是肌肉男抱在地上滚,想要发挥出美感,还得靠着香港人才行,这就是武术指导的作用。

    “这样拍电影,我可以试试,可是在拍摄技术上,还有发行问题上……”

    “你放心,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派人帮助你拍摄电影。如果你拍摄的好的话,我也可以帮助你联系发行商。虽然我自己的公司不做发行,不过我联系发行商还是不难的。”

    利维大胆的承诺了,这话并不是敷衍,如果洪胖子真的做得好,他真的可以派人帮忙。

    这个产业搞下去,让武打动作不断的推陈出新,那么这类电影的生命力也会持续下去——杀破狼和叶问这些不提,就算是在欧美,杀死比尔那样的电影,可是也是需要武术指导的。只要技术足够好,能够打出来让人觉得热血沸腾的场面,这样的电影,还用得着害怕没人看?

    利维也真的希望,洪胖子能够搞下去:他现在想要让袁家班跟着自己,可是,他很清楚武术动作如果不出新,那么过上十年,袁家班的这些动作,也就没有什么神秘的了。如果不想让武术指导这个行业消失,扶植这个电影还是必须的。

    这个产业存在着,才能够让电影变得更好看,这一点利维是毫不怀疑的。能够为电影行业做些事情,在利维看来也是应该的。

    “至于说洪先生想去好莱坞拍摄电影,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据我所知,这些年好莱坞的电影拍摄的动作片并不少,洪先生你又确实很有本事,有机会的话,我一定推荐你。”

    这话倒也不是推脱:反正现在好莱坞拍摄的英雄电影那么多,到时候给他找个活干不难。当然,他的体型不太好找,不过……也许演金并很合适?别处可找不到这么灵活的胖子。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日后再说的问题了,利维也不怎么着急。答应了会帮助洪胖子,这也就算是做到位了。他此行最大目的之一的无间道的剧本已经到手,这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也就是日本这边的事情的料理收尾。

    而日本方面的版权收购问题,在索尼的帮助下,也获得了一些突破了。虽然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作品例如铳梦等,还是不愿意出售自己的版权,不过,倒是另外的一些电影版权,和一些比较偏门的作者们,同意了出售自己的作品版权。

    比如说,去年上映的电影《午夜凶铃》的原著作者铃木光司表示了愿意出售他的小说的北美版电影改编权,而另外一部小说《盗梦侦探》的作者筒井康隆,也表示愿意出售他的作品的北美版权。而漫画方面,《怪物》的作者浦泽直树愿意出售他的作品的版权,不过因为他的作品未完结,他更希望是改编电视剧,而不是电影。而已经完结了的漫画,又能够改编的,似乎只有一个伊藤润二对出售版权很感兴趣……

    “反正他的作品只能改成恐怖片,需要特效,所以才对此感兴趣吧。”对此,利维也有些苦笑,自己收购到得这些版权,没有几个是特别让人满意的。这些作品不是小众的,就是很难实现拍摄的。

    不过,在游戏题材的收购上,利维倒是运气不差:卡普空同意了出售自己的作品生化危机的改编权,只不过,在出售的合同中,添加了一条只出售制作权,发行权则交给索尼。这并不出人意料:索尼毕竟是地头蛇,他们做点什么不难。

    不过,这个制作权到手了也算是不错——生化危机这个系列,也算是个能够挣钱的系列。自己马上就准备拍摄无间道,电影里面需要用到的好演员不少,花钱的数字也少不了,那么,用商业片的钱来填补自己拍电影的花费,再好不过。

    ps:金并在漫画里面是身高两米壮硕无比,精通格斗的白人,电影里这样的人找不到,只好找了个黑人来演。洪胖子其实也演不了,个子太低是硬伤,这话只是笑谈。

    第一八零节反派魅力

    既然日本方面想要弄到手的版权已经到手了,利维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了。在接下来的东京电影节上,他也只是露了一面,作为特邀嘉宾在电影节上露露脸,也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了。

    当然,虽然说电影节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是电影节上的其他事情他还是要办的。他没有忘记自己要办的其他事情:首先就是他让人开始和韩国方面联系,准备在电影方面对韩国进行一些投资:说是投资,其实更多的就是想要把自己的特效公司往韩国转移,用韩国这边较低的价钱来降低电影的成本。

    对他的投资,韩国人还是蛮高兴的:他们的政策在这几年逐步的改编着,正想要大力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电影工业。虽然他们很清楚,别的国家看中他们,投资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市场狭小,不可能和真正的大国竞争,只能够做工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可是,能够成为一个环节,总比游离在主力之外强。

    而在做这些的同时,另外一方面,他也让人和洪胖子联络着,而且还给洪胖子提了一些建议,如果洪胖子真的拍摄出来好电影,那么他也会帮助他们在国外发行。

    对于香港电影,利维没有更多想要帮助的地方。如果香港人自己愿意努力的话,他们有雄厚的底子可以追上来。但是如果不想自救,光指望别人帮助……那就等死好了。利维知道日后香港人的很多事情,对于他们,利维不抱太大的希望。

    而这些之外。在电影节上,他也和内地的电影人有了一些交流:因为以前拍摄过窃听风暴,大陆那边对利维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不过,利维对于内地的管理部门再熟悉不过了:只要道个歉,什么事情就都没有了。利维自己也觉得犯不上和那帮脑子有病的家伙较真。道个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公司的大制作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自己犯不上和他们顶撞。

    只是,考虑到自己以前造成的影响还在,这一次自己就先不去国内了,先通过电影节上认识的人打个招呼,以后有机会再去不迟。

    而最后。临走之前,利维也没有忘记自己承诺的,带走日本的导演:他带走的,是最近刚刚担任导演不久的清水崇——这位导演97年才刚刚结束自己的助理导演生涯,不过在去年。他已经得到了不少圈内人的好评,而且还得到了午夜凶铃的制片人一濑隆重的看重,现在他制作的短片刚刚发行,他也被人看好可以成为未来的恐怖片大师,甚至已经有电视台在联系他拍摄tv电影了,利维在听说他正在拍摄的tv电影是咒怨之后,也就立即选中了他。

    至于利维为什么选中他,理由也很简单:既然午夜凶铃和伊藤润二的作品版权他买到了。那么找个拍恐怖片的人也是必须的:日本人在恐怖片方面的造诣比较独特,还是日本导演来拍摄好。

    而且,利维也认为。让清水崇早些去美国不是坏事:亚洲的恐怖片长处在于氛围营造,但是在叙事方面稍微有些薄弱,美国的电影叙事公正流畅,这方面是优势,可恐怖气氛全靠血浆,这是弱点。清水崇本身可以说是营造氛围。塑造恐怖的大师,可是在叙事上。也有着日本电影人一贯的弱点,显得稍微混乱。让他去美国学习,对他也有好处。现在他还没有拍摄电影,如果多学一些再动手不是坏事。

    而且,他现在正在准备的那部tv电影,利维也很清楚,那就是最早的咒怨。咒怨这部电影如果拍摄成了tv版本那可就有些可惜了,利维也希望尽早让它的电影版面世。

    做完了这些,利维也就准备回美国了。现在距离他上一部电影完成已经差不多半年了,他休息的也算是足够了。回到美国去干点正事也是应该的了。

    而且,现在在加拿大那边,x战警的拍摄也已经结束了,现在已经开始剪辑。就算特效较多的电影准备的时间也许需要长一些,到了明年的上半年这部电影也一定可以上映了。现在,利维也得赶回去,看看这部电影的情况了。

    当然,这些他倒是不必太担心,那边反正有公司的人在盯着,诺兰的水平姑且不论,公司里面的剪辑室,可是一直由克拉克管理的,对于克拉克他绝对信得过。

    只是,让利维出乎意料的是,回到了美国之后,克拉克也立即找到了他,他的神色中,有些难以掩饰的兴奋。

    “你可算回来——有时间你应该看看我们的这部电影的,相当不错。我以前没有想到,对万磁王和魔型女的挖掘的想法竟然这么好:拍摄的时候还不怎么觉得,现在剪辑出来,感觉大不一样。”

    克拉克的高兴不是没有道理的:一直以来,超级英雄电影都难免给人一种浅薄的印象:因为英雄电影里面的主角的形象都是比较高大全的,超级英雄们是不许有着太多的黑暗面的,人物塑造自然很难丰满起来,不够丰满的人物,电影自然也不好看。

    可此类电影也可以找到突破口:对反派的挖掘,可以弥补这些。英雄们不需有阴暗面,可是反派必须得有,他们身上的人性更复杂,形象更饱满,作为电影人物,也更具魅力。

    漫画中除了超级英雄外,超级罪犯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dc漫画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塑造出来了很多经典的反派人物,小丑,莱克斯。卢瑟等人物人气极高。和超级英雄一样,这些反面角色也有自己的粉丝,甚至可以拉动销量。

    相比之下,漫威在这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他们对自己的经典反面角色有些轻视。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他们的漫画中的满大人,万磁王,金并等也都是颇为有魅力的反派,可他们自己没有去挖掘。有些时候,甚至可以任由这些人去做炮灰——漫画中的万磁王竟然可以给镭射眼打下手,这种事情,实在让人无语。

    既然要拍摄电影,那就要注重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反派也是资源。不能不重视。是否关注反派,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注重反面角色的最成功的例子,自然是蝙蝠侠前传里的小丑,那个角色相当成功。而忽视了反面角色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钢铁侠3——把满大人塑造成了逗比。使得观众们极为愤慨,也使得漫威不得不再推出一个短片,宣布那个是假的满大人……

    这些是利维和诺兰提到的,只是没有想到,诺兰拍摄出来之后,这么快就已经获得了一个粉丝了。

    “看样子你对超级英雄电影,现在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了……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的话,可以在剪辑中体现出来。”

    对于克拉克的变化。利维还是很满意的,他也希望,克拉克能够改变更多。

    “电影的剪辑。也非常不错。我几乎没有怎么插手,诺兰导演是个非常懂得剪辑的艺术的人,他的电影剪得很棒。”

    “你都没有怎么插手?”利维对这话,有些惊讶。

    “当然,每个导演对自己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看法,对电影的剪辑。是要反映出来导演的意志的。你的电影我可以剪,是因为我知道你的想法。别人的电影我去剪,那可就不一定能剪好了。”

    这话倒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再怎么说,这不过是一部商业片,能够得到克拉克的这个评价还是让利维惊讶的,“我还以为,你对商业片没有这么看重。”

    “有些人能够让文艺片大众化,也自然就有些人能够让商业片含有深刻的道理,这些东西不是还是你告诉我的吗?诺兰导演能够得到你的看重,我也注意了他的电影拍摄的特点:他是很喜欢在商业片中揉进去一些思想性的:虽然浅薄,但是毕竟比一般的商业片强一点。既然他肯这样做,我自然也就得尊重他。”

    克拉克的说法,让利维错愕了一下。想不到克拉克对自己的话倒是记得蛮清楚的。而且,诺兰的电影的特点他说的也很好,那些思想性虽然很少,而且不是非常高深,可是比起来一般的商业片,确实是个进步。

    “那这么说来,我就可以等着电影出来了?”

    对于诺烂的剪辑水平,利维也信得过,听到克拉克这么说,他也笑了起来。

    “也不能这么说,亚历山大和fox那边,正在宣传电影,他们希望这部电影的宣传做足了,让电影有着更好的票房。你也知道,这部电影投资7000万,加上宣传费用怎么也得上亿了,要是没有三亿的票房,那就是失败——想要高票房,宣传是不可缺少的。你回来的时间也正好,你也可以帮帮亚历山大做宣传。”

    这个方面倒也是——宣传也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一部想要高票房的电影,宣传更是极为重要。

    只是这个工作,现在可不是利维想要做的。

    “本来我还说,如果你这里没有事情了,我们两个可以商量一下,我们的新电影的准备事宜呢……”

    利维的话说了一半,克拉克就打断了他,“你准备拍摄新电影了?什么时候?剧本有了吗?我可以看看吗?”

    “我本来就是准备和你商量的,当然会给你看。可是,你不是说我们现在还得准备宣传的事情吗?”

    “电影宣传又没有多难,fox一样可以做得很好。”克拉克马上就把刚才自己说过的话抛到了脑后,“有些工作谁都能做,有些工作只有你我能做,而我现在,更希望去做那些只有你我能做的工作!”

    第一八一节新的挑战

    “这就是我们的新剧本。”当利维拿出了剧本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些小错误:这个剧本还是中文版的,克拉克根本不看懂,因此,这个剧本,他只能够一点点给克拉克口述完了。

    听完了利维的叙述,克拉克坐在那里,一时间一句话都不说。他眉头紧锁的样子,让利维也有些惊讶,他的样子看上去可不是惊喜。

    “你不喜欢这个故事?”

    “不,怎么会?别忘了,我也是纽约大学毕业的,我学过足够多的斯科塞斯的电影,对于黑帮片我是很喜爱的,尤其是这样的新颖的黑帮片——只是,我一直都以为,黑帮片描述的重点应该是人不屈服于命运,对命运的抗争和怒吼,这样的迷茫的主题拍摄成黑帮片,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你确实看斯科塞斯的电影看多了,”利维笑着说了一句,然后才把剧本递给了克拉克,“剧本是我在亚洲带回来的,还没有来得及翻译,故事梗概我已经告诉你了,剧本上面的分镜头,我指给你看。”

    克拉克挥挥手,接过了剧本,却制止了利维的讲解,他随手翻看着剧本,也再次开口提出了问题,“尼克,我真的不知道,你还能看懂中文?”

    “有什么奇怪的吗?你知道香港有不少好电影的,不去看看他们的剧本?(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