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第 5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官和托尼报了仇。

    于是乎,一切都真相大白了,似乎一切都不需要再追求了。安迪再一次立功了,他获得了晋升。而托尼也以警察的身份下葬了,在他的坟前,安迪默默的向他敬礼,却没有留意到,身后的那位心理医生也在盯着他。

    电影的屏幕黑了下去,这部电影,到此为止了。

    字幕已经出现了,而观众也在此时,全都起立了。电影院里面,响起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部电影,对得起人们的一切期待!

    第二零五节年度第一

    当无间道这部电影在经过了半年多的拍摄时间,终于和观众们见面之后,在整个好莱坞,他立即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话题。

    利维的新电影,每次都能够引起来不少的关注,这一次也是一样,在电影首映过去之后,整个好莱坞就已经全都把目光投放了过来。虽然同期上映的电影还有两部,可是,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们,在此时此刻,都把目光对准了无间道。

    对观众们来说,这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大片,而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部相当值得讨论的电影。

    “精彩绝伦的电影,每一次的转折都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

    《芝加哥邮报》的影评,给了电影很高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部成功的电影——紧张的情绪从开头贯穿到最后,电影中的人物的争斗隐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神情中。狠辣的黑帮老大,出色的警方官员,机智的卧底,出色的配角,再加上那根本猜测不到的故事发展,让媒体对电影的评价很高。

    在看惯了各种商业片都是大爆炸,枪战潮,电影主人公以一当百之后,这样的电影有一种别样的风味。尤其是那种大牌主演说死就死的决绝,让任何人看了之后都认为相当精彩。

    对比起来那些主角就是挨了核弹都可以毫不在意,在生死光头还不忘泡妞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情节上面,显然更有可看性。

    “一场顶级的盛宴——电影演员们的表演,让任何看过的人,都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对准的是电影的表演。四个顶级演员,各自的发挥全都让人回味无穷。两个卧底各自的挣扎,纠结,心机,愿望。两个老大,各自的霸气,胆魄,头脑,手腕,甚至于。露面不多的两个小配角在关键时刻的返回,乃至于两个女主角对各自戏份的把握——这些演员们,全都做到了最佳。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里面,只要有一个演员能够表演得很好。就足以称道了。像这样的四个大牌同台飙戏的场景,是多久没有人见到过的了?

    “制作的相当用心的电影,电影中细节让人惊叹。”

    《纽约时报》的评论点,则是另外的一个方向。他们比较关注的,是电影的细节。这部电影虽然是商业片,可是电影中的细节,却足够让人惊叹。电影中的种种细节的设置,却还是让人惊异的。从艺术性上来说。电影中那些背景,台词,细节动作的安排。从故事性上来说,拍摄的时候的各种塑造气氛的拍摄手段,这些东西全都是让人惊艳的。

    风铃,铃声,枪口升起的烟,这些东西。让电影在细节上,也不落后于任何人。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部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可以并存的。电影在兼顾商业的同时,拍摄出来了极为精彩的艺术性效果。”

    《旧金山邮报》这是对着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进行了夸赞。确实。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地方式让别的黑帮片很难企及的地方的话,就是他的艺术性。有着对人性的探索,对善恶的探究,对每个人物情绪的把握,还不忘记对宗教,政治等事物的嘲讽,这样的电影电影,让人赞叹不已。

    “电影最为伟大的地方,在于给我们展示了电影就算是不按照一定之规拍摄,也可以拍摄出来很好的电影。”

    而作为专业杂志的《综艺》等杂志,则评价的不再是电影的拍摄水准或者故事是否精彩,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电影给出来的这种拍摄的方式。拍摄一部好电影不难,可是以智斗为主,而且是靠着演员们的演技为主,而不是打斗场面为主制造的电影,竟然可以拍得这么好看,这才是让人惊叹的地方。

    这两年收到了泰坦尼克启迪,电影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电影越拍越气势恢宏,可是,这些气势恢弘的电影,却大多数都是相当传统,相当老套的故事。而利维的电影敢于跳出这种套路,这就是相当难得的。

    从创新到内涵,从故事到人物,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都在引人深思。能够拍摄到这种程度,绝对是难得一见的佳片。

    从各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

    当然,就算是如此,电影也一样不乏批评之声。

    “足够精彩,但是却依然有些脱离现实。”

    对电影的批评之声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准了电影不够真实。

    这部电影其实有些地方并不全都是现实的:比如说安迪是怎么留在纽约的?美国的警察,是全国各地随机分配的,留在纽约的可能性相当小。

    同样,彼此卧底对方的内部十年,看起来也似乎是太过于儿戏了。这么长时间的对抗,实在不切实际。更何况,十年过后,安迪和托尼都成了对方阵营中的领袖级别的人物,警官死后,安迪成了警方的实权掌控者。而黑帮老大死后,要不是托尼跑了,下一个黑帮老大也是非他莫属。

    这样的卧底,未免也太过于霸道了。

    “电影中的黑帮的戏份太少了,警局的戏份太多。对警匪双方黑白化的标准还是不够深入。”

    另外一种批评,就是认为电影中的黑帮太黑,警方太伟光正了。既然电影中的黑白两方都做过不少事情,那么,单单只是把黑帮的毒品交易作为罪恶,而不去讨论警局的罪恶,这样的做法,就有些让人不满。

    “作为一部黑帮电影,不得不说,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太少。只有几个简单的开枪杀人的镜头,枪战场景只有区区的一幕,抓捕场景也只有一幕,其他杀人的时候都是直接一枪搞定,这样的电影有些不够刺激。”

    另外再有的抱怨,就是嫌弃电影不够刺激。本来很多人听说是香港人写的剧本,还以为利维想要拍摄一些香港风格的打斗。可是谁知道,这部电影的打斗场景竟然这么少。别说配角了,就是主角死亡的时候,都是说死就死,没有肉搏,没有枪战,没有爆炸,所以就是不够刺激。

    这些问题,对于有些钟情于黑帮片,认为黑帮才是正义的人,或者是一些有着考证癖的人,再或者是喜欢电影时刻充满打斗的人,都是很重要的,不过对于其他人来说,电影还是很棒的。

    比如说,对于广大的观众而言,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问题。在电影上映之后,他们纷纷涌入了影院,观看着这部电影。

    “我很喜欢看这部电影,警察办案本来就该是这样的,都脑子才是关键,都什么年代了,还一个人单挑黑帮,根本不真实。”

    对于电影中打斗场景不足的问题,观众们并没有反感:电影本来的卖点也不是抢占。比起来枪战,这样的智斗才是难得的。更何况,美国观众也不是傻瓜,不知道多少电视剧都已经演过了,办案哪里是靠蓝波们战斗?

    认为美国人只喜欢肉搏的,才是纯粹的死脑筋。

    “电影中的人物刻画得很好,几个人物都很有魅力。我很喜欢托尼这个人物,也觉得安迪挺可悲的。”

    这个观众则是看的电影的人物。对于电影中的两个人们,人们也可有看法。而让人相当惊奇的是,虽然安迪是活到了最后的人,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他都是更为可悲的一个。

    有争议的故事,会毁了一部电影,可是有争议的人物,往往能够成就一部电影。电影中的托尼是个媒体出众,相当正派的人,他的际遇也只会让人觉得惋惜。可是,安迪的际遇则是让人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哀。他身上的争议性,在电影完成之后,也很快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我是第二遍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看明白,看了后面之后,觉得前面似乎有呼应的东西,可是又记不起来了,所以就再看一遍。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我要看两遍?”

    这些观众们,则是更为认真,看电影的时候,喜欢看细节的人。

    电影中的许多细节,确实是一遍看不出来的。影像店和墓碑上的日期,小女孩的年纪,警察们前面几次的对话中两个卧底的表现,种种细小的伏笔,不去深挖,就看不清楚。而在深挖过后,这些或是让人觉得温馨,或是让人觉得发寒的细节,也让电影更加精彩了。

    一部电影想让人看第二遍,那么就得让人看出来一些不同。细节的刻画,就有这样的作用。

    一部电影,有故事,有人物,还有细节,怎么可能不受欢迎?在电影首映过后,在美国各地上映的电影,几乎全都是场场爆满。

    如果说电影只是有好评却不卖座,电影不能算成功。只是卖座却没有好评,电影也不能算是成功。可是,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都非常出色,电影也是无可争议的获得了成功。

    “这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非比寻常,利维导演果然证明了,他的电影可以拍摄的更加出色,无间道给我们的疑问中,现在只剩下了最大的一个:在今年的电影中,这部电影,是不是年度第一?”

    第二零六节号召力

    无间道在上映之后,带来的震撼力,其实就是媒体不说,人们也会清楚地意识到的。一部电影上映之后,最为直观的反应他的评价的,莫过于票房,而无间道上映之后的票房,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在电影播放之前,人们就已经聊到了,电影的票房不会太差。可是,即使是早有预料,电影的票房情况还是显得让人惊奇。电影上映首周,电影的票房,就已经超过4030万美元。从开画的第一天起,几乎所有片场,上座率就都超过了90%,观众们对电影的期待和热情,相当让人惊叹。

    “无间道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仅仅用三天时间,就已经爆发出来让人觉得炫目的生命力。在此前,利维导演说自己的电影会是一部突破性的电影,而现在,别的方面是否有足够的突破性不好说,在票房方面,电影的突破性做到了十足。”

    这部电影受欢迎的程度,看似不可思议:没有动作,没有爆炸,为什么观众还会买账?可究其原因,这其实也很好理解:观众们想要看的,除了大场面之外,再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明星。

    这部电影的宣传片,早早的就已经放了出去。在电影宣传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和片段,可都是几个明星展示各自魅力的片段,这让人很向往的片段。

    德尼罗本来就是黑帮电影中的佼佼者,他在电影预告中极具煽动性的话语,也是让人极为心折。而皮特和诺顿的飚戏在预告片中一样也出现,明星们的同场竞技。本来就是很让人心动的,更何况电影导演是利维。

    对于明星而言,演完了一部电影,只要不是垃圾片,总是不愁电影票房的。德尼罗等人都是顶级演员。他们的电影,只要质量过得去,观众们就都肯买账。而这一次的电影,是利维拍摄的,三年以来,利维用一部部的电影证明了自己的水平。即使是最挑剔的影迷也得承认,利维的电影精品率相当高。既然如此,在电影上映之前,观众们就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部由明星演的精品电影。观众有什么理由拒绝?

    因此,电影一经推出,就已经有很多狂热的影迷在等待着了。好的导演搭配上好演员,产生的票房号召力,可不是简单的加法。好口碑的作用也就是这个时候生效的:当一个导演证明了自己的电影全都是精品之后,他的新电影就算是还没有上映,也可以得到万众期待了。

    而如果说电影在上映前,人们是靠着导演和演员们的名字来决定看不看电影的。那么,在看过了电影之后,人们的评价。又再一次把电影的票房拉高了。

    “这是近年来德尼罗表演得最为成功的一次——这种充满了霸气和狡诈的黑帮老大,德尼罗表演的得心应手。任何他的影迷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不是他的影迷的人,看了之后也会为他所折服的。”

    在电影结束后,各个演员的影迷们,也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同于过往。影迷们了解电影好坏的渠道只能够通过媒体杂志的评论,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各个电影的网站也都开始成气候了,这也促使影迷之间的交流更多。很多人在电影结束后,就已经在网站上面,议论自己的偶像了。

    有些演员,本身的名字就是质量的保证:今年的汉克斯就是一个典型,凡是他接手拍摄的电影,无一不是成功无比的电影。而德尼罗与之相近,他的演技和名气早就是得到了公认的,这一次在电影中扮演的黑帮老大角色又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物。充满诱惑力的言语,缜密的心思,心狠手辣的作风,雷厉风行的态度,都让这个人彰显着自己的魅力。而在最后,临死之前,德尼罗面对枪口自己加上的一个嘲弄般的笑容,也让他的影迷们,看的如痴如狂。

    而在德尼罗之外,吸引了最多观众的就是皮特。

    皮特虽然在这几个人里面,名气不是最大的,但是要论及受欢迎程度,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正值当年,又长了一张帅脸的他,本来就是在观众中大受欢迎的人物,在这部电影里面,他又是主角之一,也让影迷们给予了最多的关注。

    “谁如果以后再说皮特不会演戏,就让他来看看这部戏好了。皮特用最好的演技证明了,他就是最好的演员,奥斯卡级别的演员。利维的电影每一部都能够制造一个奥斯卡级别的人,今年,这个人非皮特莫属!”

    皮特的影迷们,为皮特的表演而自豪着。皮特在电影中没有德尼罗那么多张扬个性的时候,不过,他的表演确实极为细腻。很多时候,他都是满面堆笑的表现着自己的个人魅力,而用自己的眼睛,来表现自己心里的纠结和落寞。一个口不对心,心事重重却要强作乐观的人的形象,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简直是无可比拟。几次和黑帮老大的电话,在未婚妻面前的装模做样,全都让人惊叹他的演技。

    作为电影中活到了最后的人,他的发挥空间很大。因此,在看完电影之后,他的影迷们都认定了,凭着他的演技,今年挑战奥斯卡绝对没有问题。

    看完一部电影之后立即就说自己的偶像能拿奥斯卡,这是身为粉的基本素质——皮特的影迷们,就是这么做的,可这一次,他们的做法却遇到了些麻烦。诺顿的影迷们对他们的态度很不满。

    “明显托尼比安迪的戏份要重,要多,更符合主角的身份。爱德华的表演更加出色,皮特在表演中有些地方还残留着一些演的痕迹,而诺顿已经完全是融入了角色。这部电影里面,他的表现明明更好。”

    诺顿的影迷们,看的自然是诺顿。在他们看来。诺顿是要比皮特强的。诺顿是个注重表演细节的演员,在电影中也为了自己的人物设计了不少属于自己的动作。比如说,他自己要求加上了抽烟的镜头,在表演的时候,他更注重眼神的变化和交流。这些方面是他的优势,即使在电影里,他的表现也比皮特好。

    因此,在诺顿的影迷看来,诺顿的表演明显更好——只是可惜,诺顿不如皮特帅。所以获得的支持不高。

    电影之中,诺顿是戏份较多的,皮特则是活到了最后的。因此,更多的人认为,皮特才应该算是主角——他才是真正的迷失了自我的人。这两种论调也让影迷们争吵不休。虽然影迷们也都知道。电影是一部双雄片,本来这两个人就都是主角,可是,谁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那个人物更展现导演的想法?这也是人们讨论的重点。

    当然,无论是三方谁在讨论,他们至少都承认一件事情:连姆尼森的演技非常出色,在电影里面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从最一开始的两极之一,敢于和黑帮老大正面对抗的警官。到后面发展成了线索人物,在死后让两个卧底因为对他的死而产生心理变化,联手干掉黑帮老大。他的威严的一面。和他的慈祥的一面,全都是让人心服口服的。

    “也只有连姆尼森,才能够和德尼罗正面飚戏不落下风。也只有连姆尼森,才能够在和皮特,诺顿同场的时候,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手。利维的电影中经常有黄金配角。这一次,他又挑对了人物。”

    虽然电影的主角是谁。人们很难分说明白,可是电影的配角是谁。却可以一目了然。连姆尼森在这个配角的角色上发挥的相当出色,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演员们在电影中的表演,不止决定了电影本身的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影迷是否爱看。有的时候,一部电影别的地方全都一无是处,可是因为主演的魅力惊人,就有观众们买账。

    而一部电影能够塑造出来多个魅力十足的人物,还让这些人物相互较量,相互映衬,自然更让人为之激动。

    无间道这部电影有四个明星,而且令人惊奇的是,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使得电影中的四个人的戏份并没有太多的轻重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出彩的一面,每个人都可以说是魅力十足,他们的影迷们,自然也就都会涌入电影院,观看自己的偶像的演出。商业大片喜欢使用明星,就是因为这个:这些演员的死忠们,都是愿意为了看自己的偶像表演而掏钱买票的人。

    能够拉动票房的,除了场面,就是明星。当一部电影有着极大数量的影迷观看的时候,他自然就有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好票房。

    当首周结束后,电影接近4100的票房成绩,也说明了这部电影在观众们那里是多么受欢迎。一部没有太多的打斗,没有爆炸,没有动作场景的电影能够有这样的票房,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数字,在今年的电影中可以位列前三——x战警的首周票房超过了5000万之外,派拉蒙的碟中谍2,更是有着5700万票房的骄人战绩。

    而这样的成绩,也让很多人在议论着,这部电影是不是有可能挑战今年的另外一部大片角斗士的票房成绩。

    角斗士这部电影是梦工厂成立以来,制作的投资最大的电影。上亿元的投资,使得它从开花的时候起,就已经承载了梦工厂和环球最大的希望。现在,它的热映期已经过去了,它在美国取得了超过1。8个亿的不俗票房,在全球更是有着超过4亿的票房成绩,这样的成绩,虽然无法和电影上映之前喊出来的挑战泰坦尼克相比,但是,也绝对让人满意。

    可是,那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一周,只有3400万的票房,比起来无间道来,还要略微低一些。

    如果这部电影的票房从第一周就超过了4000万,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他是不是会再次创造奇迹,超过角斗士呢?

    一时之间,这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第二零七节屈膝之敌

    对于人们的猜测,环球公司方面的媒体,也是做出了反映。角斗士是他们今年上映的大片,人们现在都纷纷传言别的电影比他们的电影更好,这是环球公司不能够容忍的。

    亲近环球公司的媒体在此时纷纷指出来,一部电影的票房,不只是有北美,还有欧洲,亚洲等多个市场。作为一部史诗电影,角斗士是能够吸引不同文化,不同人种,不同语言的人观看的,而无间道的故事,太多地方都需要台词了,这部电影很难有在全球票房上面,挑战角斗士的实力。

    他们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和史诗无关,简单的说,动作片在全球范围内更为受欢迎,这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是角斗士,就是碟中谍2在全球范围内一样也是大卖。要说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能够超过无间道,人们还是都比较认同的。

    斗智的电影,靠的就是台词的把握。不同的语言之间一进行翻译,很多原有的台词意味就会丧失了。相比之下,肉搏斗殴是硬性的东西,全球范围都没有什么区别,这些东西,更能够让人接受。

    比如说,今年七月份上映的卧虎藏龙,票房可以说是高的惊人。那部电影可就不是讲解台词和结构的,优美的风景,精彩的打斗,这才是票房保证。

    这话说的基本上没有任何错误。可是,环球公司此时说这话,却让很多人都有些惊讶:难道说,现在环球公司已经觉得北美票房上面,和利维的电影没的比了么?

    1。8亿的北美票房可不低。想要超过去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就算是那部电影是几个明星同时大放异彩的电影,两亿票房,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怎么环球公司这就害怕了?

    “无间道德的热映,除了电影本身之外。档期的安排,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八月上映的无间道,同时间段上映的电影全都没有形成什么威胁,这也是他比角斗士更占便宜的地方。”

    很快媒体就找到了原因:环球公司之所以会觉得自己的电影争不过利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球对无间道发起的票房战斗。在第一周过后就已经失败了。

    在无间道上映的同时,也有另外两部电影一起上映了:这其中,拜见岳父大人是本斯蒂勒的新片,作为好莱坞喜剧演员中三甲水准的本斯蒂勒,虽然没有金凯瑞那么当仁不让的喜剧之王的身份。可是,他的票房号召力,却也一点不弱。环球本来也想要借助他的名字,来冲淡利维的电影的影响。

    同时,他们还联络了帝门公司,让帝门公司同时推出了他们的喜剧电影惊声尖笑。这部电影是由安娜。法瑞斯主演的电影,主要是以调侃别的电影为主的一部恶搞片。这两部电影都谈不上什么内涵,可是。都是制作的颇为不错的喜剧片,环球公司的想法,显然是希望用两部喜剧片构造出来一个喜剧片市场大为火热的气氛:如果这一个月全都流行喜剧片。人们都希望看一些轻松搞笑的电影,那么,利维的黑帮片又怎么可能让人觉得好看呢?

    黑帮片有暴力的,有悲剧的,有讽喻的,可是就是没有喜剧的。如果能够靠着成功的喜剧电影。营造出来一个以欢快的电影为主打的档期,那么。一部格格不入的黑帮片,自然无法受到欢迎。

    用同时播放喜剧片的方式来造成声势。打压利维的电影,这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个想法很不错,可是,他们失败的地方在于,本斯蒂勒的电影显然没有收到太好的评价。在第一周过后,他的电影票房只有2500万——虽然这个票房不算太坏,不过在这一周的电影之中,绝对是失败的。

    绝大部分喜剧片,都是谈不上什么口碑的。这些电影拍摄出来,就是为了卖钱的,像是这样的岳父和女婿的冲突,而且还用人名作为笑料的电影,本来就是相当老套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想要出彩,也只能够靠着电影的人物和笑料出彩。可惜的是,这部电影没有做到。

    本斯蒂勒本人的喜剧水准倒是还可以,可是,本来他希望找来和他配戏的德尼罗去演了利维的电影,使得他只能另找他人。没有出色的互动演员,使得电影的整体水准下降了不少,在播出之后,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周的票房不利,基本上也就决定了这部电影的票房是失败了的。

    “《拜见岳父大人》这部电影,本斯蒂勒演的完全像是一个谎话精,而岳父被完全演成了一个刁老头。这样的老头让人看不出来任何笑点,电影相当失败。”

    对这部电影,媒体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刻薄不留情的。选角失败毁了这部电影,第一周的票房失败过后,这部电影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退出了票房的挣多了。

    而与此同时,帝门公司那一部恶搞的喜剧电影惊声尖笑倒是发挥的不错,拿到了3000多万的票房,可以说是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一样无法产生环球期待的效果,形成一种风潮——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以恶搞为主的,虽然可以说是十足搞笑,可是为了各种恶搞,在情节上本身就缺乏了连贯性。故事中虽然是笑料百出,可是连一个成形的故事都没有。人们确实会去看这部电影,可看过之后,电影讲的是什么?这个故事什么样的?人们甚至无法复述出来。整部电影更像是段子的堆砌,而不像是一部完整的电影。

    “韦恩斯兄弟证明了他们的天才,也证明了他们依然需要磨练。”

    虽然媒体的评价算是客气,可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很清楚,他们想说的真正的评语是什么:这部电影中,两个黑人导演体现出来了黑人们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可是也体现出来了黑人导演缺乏整体掌控力的弱点。他们可以拍摄出来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情节,可是。把这些情节完整的联系起来,黑人导演做不到——这样的话语有些种族歧视,可黑人的掌控力差,这是不得不承认的。

    这样的电影,可以成为一时的笑料,但是走出电影院就忘了情节的电影。怎么可能形成风潮?

    相比之下,倒是利维的电影,在播出之后,立即形成了风潮。电影过后,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被人反复讨论的:日期的重复隐藏的含义,电梯在电影中的隐含意义,天台,风铃,枪口,这些东西的内涵,警察这边的另外一个卧底在电影中的表现,两个男主角的爱情方面的细节。这些看似细微的东西,全都被人重视了起来。

    一部电影播放过后,只有反复的被人提及。才能够形成一种风潮。有些导演比如诺兰喜欢用诡异的剪辑方式来让人思索,让人讨论,有的导演比如林奇则是喜欢用梦境,用心理来让人回味,而利维的电影,从来都是喜欢用这些细节来让人回味的。这一部也不例外,那些细小的细节。使人们讨论不止的。

    自己的电影没有能够影响对方电影的热映,相反。因为无间道德衬托,倒是显示出来了这两部喜剧片的不足。自己发起的票房战争,票房上输了,口碑上不用提,就连想要联合别的公司掀起风浪的做法也是失败的。可以说,环球公司发起的这场票房争夺战,从第一周开始,就已经是完全失败了的。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达成了利维的宣言:他的电影拍摄出来之后就要使无可争议的最强。

    有着这样的失败在前,他们会说出来主动认输的话,也不让人觉得奇怪了。毕竟,这个八月,能够给利维造成威胁的电影没有了,而角斗士播出的时候,则遇到了碟中谍2。

    “其实,最为让人觉得惊讶的,不是环球公司在这个时候,开口说我们的票房会不如他们。而是他们在此时,开口为他们的电影辩护时,不是说他们的电影更好,而是强调他们的电影是史诗电影——难道他们自己没有注意,他们的说法,已经等于是说自己的电影在细节上,不如我们了么?”

    对于这些争斗,利维倒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看到了环球公司的话语之后,利维马上就觉察出来了不对劲。

    他们说利维的电影是以细节和台词取胜的,翻译成别的语言会打折扣,那么岂不是等于是自己承认,他们的电影在这些方面,翻译成别的语言也无所谓,就等于是承认自己的电影台词不行了么?

    “可问题在于,他们的电影,确实不行啊。”

    克拉克的话直接了当的作了回答:诚然,角斗士是一部大投资电影,可是,它确实在人物和情节方面都不算很好:简单粗暴的阴谋,一心恋家的主角,飞来横祸,报仇雪恨,虽然号称是史诗片,可实际上根本就是美国梦的罗马版本,可以说是根本就是流水线商业片的制作产品,把史诗两个字都糟蹋干净了,和利维的电影,根本没得比。

    如果没有太好的作品,靠着自己的投资达,这部电影还可以喊喊史诗,可现在,在无间道面前,他们怎么拼?

    他们不认输,才是让人奇怪的。比如现在还在强调自己全球票房更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我只是在感慨,想不到,角斗士这么轻易就认输了……真是太简单了。”

    利维摇摇头,记忆中,这部电影是这一年的奥斯卡最佳。而现在,角斗士在利维面前,已经是屈膝投降,承认了在票房和艺术性上都不如了。

    今年说了要横扫全年,现在看来,绝对是能够说到做到。当一部好电影在手的时候,面对别的竞争之,自己绝对可以摧枯拉朽。

    第二零八节脱口秀

    “罗杰。伊波特说,无间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人试图按照与真实自我相反的方式生活,他说,故事的强大张力,来自于人性本质,电影中的人物的尝试蕴含着毁灭的危险,这种危险来自于自身的爆发和旁人的背叛两个方面……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当奥普拉读完了自己手里的话语之后,她抬起了头,带着些笑意,看着自己面前的两个人。

    “他总结得很到位。”坐在她面前较近的那个人,听完了她的话后,立即就开了口,这也逗笑了离她比较远的哪一个,“布拉德,我想奥普拉的问题是问的我们对电影的看法。”

    “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影评人在评论电影了,还用得着我们做评论吗?爱德华,我们把电影演好了就行了,评论的事情是别人的工作。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罗杰伊波特的评论很好,和我们演的一样好。”

    这句话,使得周围的观众,发出了一阵掌声,而在台上,看着皮特和诺顿,奥普拉也是带着微笑鼓了鼓掌。

    今天,无间道的两位主演是她的客人,在她的脱口秀节目上接受采访。他们能够挥洒自如的开着玩笑,这也让奥普拉很满意。

    无间道的热度并没有下降,在第一周过去之后,第二周也是一样票房不低。第一周过去之后,第二周他的票房更是稍微有所上升,达到了4400万美元。如同人们所料的一样,在第二周过去之后,原本第一周在票房数字上还接近无间道的惊声尖笑。已经无法再保持第一周的热度了,在票房方面,已经被彻底甩开了。

    而到了第三周,票房虽然有所下滑,但是还是达到了3500万的数字。连续三周下来。无间道的票房数字已经超过了一亿,按照这种趋势,这部电影的票房追上甚至超过角斗士都不算很难。

    而在此时,电影也在全世界各地开始了播映了——商业片和文艺片不同,文艺片在一个国家内播放之后,可能会暂时不在另外的国家播放。而是等待电影节上拿到了奖项之后再说。可是,作为一部商业片,不赶快在别的国家上映是不行的。如果电影的播放时间太长了,人们都已经对这部电影讨论透了,评论多了。那么,在别的国家播放的时候,感觉也就像是剩饭一样了,没有太多的人愿意碰了——更别提,一部电影放的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已经是盗版满天飞了,更没有人愿意看了。

    所以,商业电影就得趁热打铁。票房不错的时候,就得在外国抓紧时间上映。

    而电影在上映的时候,奥普拉脱口秀也请到了电影的两个主演。来这里参加她的节目。

    皮特和诺顿也没有理由拒绝:奥普拉脱口秀作为全美最为著名的脱口秀,能够邀请他们,他们又怎么会拒绝?

    能够宣传电影的同时宣传自己,这可是很不容易的。

    “电影的影评人,现在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非常高,在拍摄电影前。你们料到了吗?我记得电影开始拍摄之前,有不少人都说过。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文化差异很有可能导致电影不能够拍摄的很好的。”

    奥普拉的问题,皮特先开了口。“我没有料到……我一向都不是很关注影评人的评价,我就是看到了这个剧本,觉得这个电影很棒,然后我问问,这是谁的电影?利维的。我就说,哦,利维是个好导演,所以就接拍了。”

    这个答案倒是也算是正经,奥普拉点点头,而诺顿则是开口比较慢,“这个我还真的考虑过,我问过利维导演,说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不会在电影里面体现,东方的文化,到了西方社会是否适用……然后利维导演就对我说:伙计,你是个美国人。你一个移民国家的人,怎么会认为文化不能够融合?”

    这个答案,简单直接,也让奥普拉笑了起来。是啊,明明就是移民国家,说什么文化差异,实在是有些搞笑了。

    “刚才你们提到了电影接拍的时候的心情,可不可以说说,你们接到剧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这个我得说说。”皮特再次开口了,“他比较简单,利维导演一开始就是希望他演出角色的。我则不同,我一开始是想要演托尼的,可是经纪人告诉我,托尼的角色已经给了诺顿了。我说:诺顿是个好演员,我抢不过他,那么,我就去要另外一个角色好了。但是,我去问过了之后,他们告诉我,就是安迪的角色,利维导演也不太想给我。”

    相比于诺顿,皮特显然更懂得如何在电视前面让观众们开心。在脱口秀节目上面,他大谈特谈着电影的内幕,也让观众们更加关注了。

    “为什么?”奥普拉开口问道。

    “他告诉我说,他之所以不想选择我,是因为我的电影在中国式禁播的——我拍过一些让中国人不太高兴的电影。利维导演很看重中国的票房,他不想丢掉那片票房,所以,他才会不选择我。”

    皮特说到这个事情,还带着一些笑容,“我听了这话之后,立即就表示自己可以给中国人道歉——我是个演员,又不是华盛顿的那些人,这种事情我有必要坚持什么吗?”

    皮特的解释相当简单,但是还是让周围的人全都笑了起来。奥普拉也挂着笑容,连连点头,“我知道你是个很敬业的演员,所以你就道歉了?”

    “为了这个角色,绝对是值得的。”皮特正色说道,“这样的好角色,让我向谁道歉都不成问题。一亿多的票房的电影主角,道歉有什么大不了的?”

    皮特的话看上去有些不太要脸,不过,这话也分场合。如果在正式的场合。说自己为了钱道歉,那么也许会被人瞧不起。可是,脱口秀本身也是一种娱乐节目,这种节目说这话,却一点都不显得过分。

    他在这个节目上这么说。其实也是为了自己此前的道歉找个借口:好莱坞从来都不是特别亲近外国的,对于别的国家,他们除了嘲讽就是抹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错误的地方。皮特此前道歉,也很容易被人理解为立场错误,所以。他干脆就解释一下:这不是立场,就是钱的问题。

    他本人毕竟没有什么政治立场,虽然演过关于大和尚的故事,但是那也不过是为了名利。既然利维可以提供更多的名利,为什么不道歉?

    他又不是克鲁尼那种专门靠着自己的立场。倾向性博取影迷的人,他所做的一切,说白了都是为了钱。只要有钱,节操什么的,都是用来卖的……

    利维让他道歉,找的借口也是这个。利维不好说他希望皮特道歉,但是他要求皮特为了钱道歉,绝对不是问题。

    “那么。我已经知道,这部电影现在在中国国内,香港等地都已经上映了。他的票房怎么样?”奥普拉开口问道。

    “现在似乎已经超过了400万美元了吧……差不多。”

    400万美元?奥普拉哑然失笑。为了400万美元就要不考虑皮特。利维倒是真够小气的。她很清楚,这部电影放映之后,海外票房可也是奔着上亿去的。日本那个第一大票仓不说,就是英国,估测的票房也得有3000万作用,这种时候还看中几百万票房。利维可真够小气的。

    不过,话说回来。蚊子再小也是肉。利维的做法,倒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好莱坞不一样有很多人都在日本经济好的时候拍电影给人日本人看的吗?利维一向都被人夸奖聪明。难道说,他看来中国日后有成为大票仓的可能?

    那些东西,都是说不准的。奥普拉把那些想法全都抛开了,继续主持着节目。

    “不过好 (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