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第 6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训佳荨U庖丫鞘栈褡疃嗟牡缬傲恕6镜拇笕让鸥咚垢W埃裁炊济挥械玫剑梢运狄彩寝限沃痢?br />

    当然,这里面也有着一些比较特殊的理由:比如说这一次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就都颁发给了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和哈利贝瑞——这种颁奖。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政治需要。好莱坞这个地方,对种族问题还是相当敏感的,他们两个人拿到奖项,是一种政治需要,相比于这个。演员们的诉求,就要差一些了。

    这毕竟是黑人演员们,第一次成功的为自己争取权力,和这个比起来,演员们的要求不算什么。

    其实。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黑人一直都是在好莱坞没有什么地位的群体。而这个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在编剧,导演,制片人这些在好莱坞有着很大的权势的人群中,并没有黑人存在,因此,有再多的演员,他们也很难获得什么尊重——同理。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有色人种,亚裔,拉丁人。这些人群在好莱坞一样不受重视,也是因为他们在好莱坞上层的圈子里面,没有立足之地的问题。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黑人倒是正在改善着自己的地位。他们当中,也开始有了一些不错的上层人物。而且,黑人们也通过有色人种保护协会等部门。争取着自己的权益,这些努力。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现在的黑人在电影里面,一般很少扮演仆人了,甚至于,他们在电影里面也不怎么扮演反派角色了。

    这一次的奥斯卡,就是一个初步的体现。而在利维的记忆中,在这一次奥斯卡过去之后,他们的权力也会逐步上涨。甚至于在未来,闹的几乎每两年就有一部反映黑人悲惨生活的电影上映,那个时候,才是黑人的权力大显的时候。

    比起来以前,好莱坞的势力分割也越来越明显了。

    相比于以后,现在不过是两个人拿到演员奖,很好接受。利维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惊讶,相反,他一直都在带头鼓掌祝贺着两个演员。

    利维在这一次奥斯卡中,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上面,他只拿到了一个最佳原创剧本——这个奖项,让利维颇为有些无奈,在编剧的奖项上,他得到的荣誉远比导演更多。

    而其他的奖项,基本上全都落空了。剪辑没有拿到,而两个女演员的提名,也全都只是走了个过场,虽然说这对她们的扬名已经很有好处了,但是,没有拿到奖项,却毕竟是个遗憾。

    只不过,在别人看来,利维现在可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他又拿到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这使得他手里有了三个最佳剧本奖了,这样的获奖数量,让谁看了都觉得惊讶。

    可是好剧本再好有什么用处?这是新的时代了。新的演员群体,新的电影模式,新的权力划分,这是真正的新时代。

    不过其他人对此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在晚宴上,也不止一次的有人问起了利维新剧本的问题。

    “你有什么新打算?有什么新的剧本在筹备中么?”

    在人们看来,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利维这些年来,就是最懒的时候,也保持了一年一部电影的速度在制作着电影。既然今年的奥斯卡已经过去了,那么,他的新电影也就应该准备好了,可以上映了,在人们看来,应该是最为正常的事情。

    只是,对这些问题,利维的回答却全都是一样的,“没有剧本,实际上,最近我在考虑的是改编一部小说。”

    利维的回答,并不出人意料。就算是最为出色的编剧又如何?再好的编剧,也不可能天天往外蹦剧本,他们怎么也得构思,思索。利维最近写的两个剧本,都是爱情片,显然不算什么太大的突破,他说自己没有好的创意,倒也不算奇怪。

    而且,在过去的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用过别人的剧本,他说他会改编剧本,这也很正常。只是,人们也很好奇的是,利维的新电影,是不是会做出来什么新的突破?

    这一次的奥斯卡。他不受待见已经非常明显了,难道,他还想再做出来什么事情?

    对此,和利维关系比较好的一些电影人,诸如凯文史派西。在听到了利维的计划后,就直接发问了。

    “我拍电影不全是为了奥斯卡,而且,就算是奥斯卡,不是也说了,我拿不到奥斯卡。是有这里有的吗?”

    利维对这个只是耸耸肩就做了回答。

    奥斯卡的说法,是说有更深刻的人性挖掘层面,或者是更为先进的技术应用。这个说法相当的官方,因为与其说这是奥斯卡的评奖标准,不如说。这是奥斯卡必须给奖,不能够再拖欠的标准。

    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奥斯卡也得承认导演的伟大。

    可惜的是,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些年来,描写人性的电影很多,但是,真正有所突破。深入灵魂的却没有几个,也就是沉默的羔羊,在这方面做得算是不错。因为它是真正的去刻画变态了。而要说技术突破,泰坦尼克也就是这方面的翘楚,这部电影的大投资和精良制作,为大片时代拉开了序幕。

    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并不容易。

    可是,利维却很想试试。而这个尝试的方向。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的,拍摄科幻片。

    科幻片是以人类为背景的。自然会有更加深刻的人性,而且。要说技术突破,又有什么东西,比科幻片更加精彩?

    这些东西,利维早就在心里想好了,只是,在外人面前,他不是非常愿意提及。毕竟,斯皮尔伯格刚刚拍砸了一部人工智能,这个时候利维再说拍摄科幻片,也显得有些不自量力。

    因此,利维的计划,是先准备好了一切,然后再把这件事情公开。

    而这一切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剧本。

    而这个剧本,现在利维手里,也已经有了东西——三体的小说版,大刘已经写了出来。

    比起利维记忆中的三体,这一版三体在大体上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因为和好莱坞的编剧们接触的多了一些,大刘在科技性方面,更加增强了一些。而这个故事,被送到利维手里的时候,利维也就做了决定,要把这个电影投拍。

    当然,他写的中国版的故事,很难投入拍摄:其中涉及到的政治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投拍的话,很有可能就成为巨大的麻烦。不只是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也是如此。利维并不想要招惹这些麻烦,所以,真的想要投拍这部电影的话,那么,首要的问题,就得是把原本的故事进行改编,否则的话,这个故事根本没法使用。

    对此,利维也早就有了认识,而且他也觉得这不算太难。

    三体毕竟和拉贝日记不同。拉贝日记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一段最为痛苦的回忆的,在利维看来,那个故事如果由外国人来拍摄,对整个中国都是一种不够尊重的体现——自己的过去应该自己铭记,让别人去记忆总是不好的。

    而三体毕竟只是一个幻想中的科幻故事,这种故事,就算是改成了外国人来拍摄,把发生的地点从中国挪移到美国,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拍摄电影的时候,只要把其中想要表现得那些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好,故事本身,是可以做出改变的。

    因此,利维也准备动手改变一下三体这个剧本,把它拍摄出来。

    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个工作其实并不算是特别难。但是,利维对于这一部小说,有着很大的期望值,因此,在他看来,这部小说从叙事结构,到电影的人物和叙事内容,甚至包括一些对特殊场面的描述和规划,都是需要改编的。

    而这一切如果想要都做到,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利维对此也很有信心:新的时代既然到来了,那么,他自然要拍摄新时代的电影。

    第二五六节改编剧本

    其实,就在来参加奥斯卡之前,利维对于三体这部小说的改编,就已经开始了。

    三体这部小说,在利维看来,在内涵深度上,故事情节上,都算是不错的科幻故事,可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刘并不是很擅长人物刻画,而且,他擅长写大故事,不擅长刻画小细节,这些问题,也是当利维手里拿到了三体的小说版后,想要改编成剧本时,首先考虑到的。

    比起来别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改编,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从小说变成剧本,这可不是容易事。

    关键就在于,如何保留原有的思想,而换掉外层的皮囊。

    好在,大刘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在意别人的改动,这也使得利维,可以从容下手了。

    首先,这部小说需要改编的,就是它的结构问题。这部小说本身的模式,其实不算特别适合拍摄电影,它的第一部以汪淼为主线,而到了第二部,换上了罗辑,第三部里面,就变成了程心——几个主角的优劣暂时不提,这样主角变换的模式写小说,作为小说变换视角固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拍成电影,第一部里面的主角到了第二部里就是酱油,这样的电影非得让观众郁闷死不可。

    如果利维把它拍摄成三部曲,每一部换一个主角的话,观众们怎么可能轻易接受?

    这个问题,现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因为大刘还没有开写第二部,他们也无从知道。可是,利维对此却很清楚。因此,如果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他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回避这个问题。

    而如何能够让电影剧本改编的恰到好处,既不影响原作的改变主角问题。又能够让让作者接受呢?

    利维想来想去,想到的办法也只有一个。

    既然说,不想让观众们对主角产生太多的代入感,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把戏份变成群戏。如果第一部的主角不再是汪淼。而是把汪淼,大史,叶文洁一起塑造为主角就可以了。

    这样改变之后,第二部里面大史再继续串下去故事,也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利维既然是想要拍摄科幻片,那么,真正的主角,自然是全人类,而全人类的故事,也没有必要太过于突出一个主角。

    而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维也在脑子里面,想到了另外一部作品:2006年上映的电影。撞车。

    撞车这部电影,最为出色的地方,就是他的多线性结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最终得以粘合在一起,这种剧本,用来表现群戏,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撞车这个剧本,能够爆冷干掉断背山获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方式本身,只是有新鲜感。而不是有什么难以效仿的地方。实际上,这部电影在20年来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也是被媒体评价最低的一部——比起来其他的电影,它只有叙事方面的创新。

    撞车拍完了之后,第二年的电影中,巴别塔就是几乎完全一样的风格的电影。可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了,虽然巴别塔的质量还要胜过撞车一些,可是还是没有能够获得什么好评——这种写法,用一次就够了。

    而现在,还远远没有到2006年,这个模式的剧本也还没有使用。而利维现在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叙事方面的创新。因此,利维既然想要些剧本,自然也就想要把这个模式借用过来。

    在大刘的第一部的故事中,时间线应该是杨冬自杀后,大史找到汪淼,开始侦破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查出来是叶文杰的问题,继而是叶文杰的回忆,说出了为什么她要出卖人类。而后,人类想到了办法捕获了三体人的资料,而后知道了全部的事情。压力大增的汪淼等人想要放弃,但是大史鼓励他们,要勇于斗争——第一部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以说,这第一部,只是给这个科幻故事开了一个头。而且,这一部的故事,虽然说是科幻电影,但是总体上来说,更是类似于一个侦探片。如何塑造悬念,如何一步步揭开谜底很重要。

    如果按照这条线索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正叙中夹杂着倒叙的故事。可是,利维却做出了改编。

    在他的想法中,应该是分为三条故事线,一条是物理学家玩游戏,开始接触三体问题的线,一条是当年的探索外星人的科学家不断绝望最后背叛人类的线,再有一条是警察侦破案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事情真相的线。

    这三条线索最终汇流,会逐步的把答案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多线叙事结构,也是利维想要尝试的。

    把看似完全无关的三个人,用外星人串联起来,这也就是利维的想法。这样的拍摄方法,很适合用来表现群戏,而利维所要的就是一个大规模的科幻故事,需要反映的是众生相,因此用这个结构在他看来是最好的了。

    至于说,自己用了这个结构,以后撞车就可能拿不到奥斯卡了——这关利维什么事?而且利维本来也更支持李安。

    结构上面,这也就是最大的改动了。

    而其次,就是人物上面的改动。

    这一部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如果想要写到剧本里面,首先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让他们变成美国国籍——北美还是第一大票仓,就得先顾及美国人的想法。

    而这三个人如果成为美国人的话,故事自然也得发生一些改变。汪淼倒是比较好说,他是个科学家,研究的是纳米技术,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太多的背景,改变起来没有多难。而叶文洁和大史这两个人,都是涉及到了背景的,如何改编他们的温格背景和越战背景,也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对于大史,倒是比较简单。把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警察,曾经有军方背景,参加过美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倒是更简单了,在原作中,是说大史参加过对越战争,可是越战距离此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时间有点长,也不太好安排人物的年龄。而要是换上美国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完全可以先确定年龄,然后帮他安排一场对外作战的背景。

    而且,利维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在记忆中,第二部里面,大史的儿子曾经因为犯罪而进过监狱。因此,利维也就干脆,把大史的背景改成了一个黑人。

    这个科幻题材的故事中,大史是几乎仅有的一个没有太多的知识,也没有太雄伟的报复,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情商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比较适合安排成黑人的。

    毕竟,如果电影拍摄的话,那么利维就想要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如果在这个故事中,有白人,有黄种人,可是最后却没有能够占据戏份的黑人,那么这个故事也有些不够全面了。而利维又不想让黑人只能够做些接线员之类的工作,使得科幻迷们全都吐槽黑人就算在宇宙里也受歧视,所以,他的想法,也就是让大史这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以黑人的身份出现。

    在地球面对危机的时候,任何种族都是挺身而出的——既然拍人类的故事,那么,就不要有狭隘的种族歧视心理。

    而最为难以改编的,就是叶文洁,毕竟,她的背景涉及政治事件,而且,利维也认为大刘的作品这么安排,是为了说明政治这种人类自身勾心斗角的事情给人类带来的灾祸的,如果仅仅是把叶文洁改编成一个童年受过虐待而心理有创伤的人,那么就太过于弱化了这个背景,忽略到了一层含义。

    这个改编有些麻烦——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因为在美国,毕竟也有一个麦卡锡时代。对于那个时候,美国人,尤其是好莱坞这个左派集中营,一样也是怨声载道的,把她的背景套到那个时代上,再把故事加以改变,也就可以了。

    只是,如果这样改编的话,人物的年龄该如何确定,如何写剧本,才能够确定不过线,并且如果把时间定到过去的年代的话,该如何准备服装,道具,该找谁来演出电影,才能够演出来人物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而且,在几个主角之外,还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电影中涉及到了巴拿马运河的部分该怎么拍,飞丝割船可是大手笔;故事中在游戏中游走的几段,如果是拍给全世界观众看的话,那么最好也是更加国际化一些,如何选择这几段故事才能够既不影响故事本身的宏伟壮观,又能让人接受;小说里面,大刘始终都没有描写过三体人的长相,从始至终,三体人只不过是一个概念,那么,自己该怎么拍摄,才能够不流于俗套,不把它们的样子正面表现出来?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是几年前,这些事情,利维也不敢轻易地去改动。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经验。可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他现在的惊讶也好,编剧团队也好,都是好莱坞超一流的,有着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编写不好故事?

    这个电影剧本的编写,在利维看来,是肯定会成功的。以利维现在的权势,只要他肯不惜代价,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成功的?

    第二五七节岁月的宽容

    一个成功的剧本,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写好,利维并不心急想要让自己的剧本马上诞生,他已经敲定好了大体的方向,把电影的大体脉络和故事主线整理了出来,而其他的东西,无论是科技方面的知识,还是历史政治方面的内容,利维都有不少手下可以完善,有着鲍勃带着他们一步步把剧本填充到完美,利维是非常放心的。

    而在剧本准备的同时,利维考虑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电影的演员的选择。

    这部电影里面既然搞多线并进,那么,需要的演员也不少,而如何挑选这些演员,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且,这部电影本身规模很大,拍摄的时间可能也会很长,因此,在拍摄期间,这部电影也是需要考虑到了演员们的档期问题,如果因为档期耽误了拍摄,可能花费的财力也是很大的。

    利维可不想自己的电影开拍的时候,才发现想要的演员们全都有了别的事情。因此,早早下手准备,也是应该的。

    在剧本筹备的同时,利维也在和克拉克,商量着电影的选角问题了。

    电影中的主角,一共有三个,警察,eto的领袖,出卖地球的老女人,再加上一个科学家,而如何把这三个人全都安排好,也是利维所需要考虑的。

    首先在,出演警察的黑人,如果是丹泽尔华盛顿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这个角色的戏份非常之多,在电影中也需要展现出来非比寻常的人物魅力,在电影中是最为硬派的人物之一。这个人在利维看来也是最为重要的灵魂人物之一,而整个好莱坞,既有演技,形象有算得上不错,同时还算是年龄合适的。新任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当然是不二之选。

    和他比起来,其他的黑人演员,要不就是喜剧出身,让人跳戏,要不就是形象不好,难以大用。再要不然,就是威尔史密斯那样,长的有些太帅,不太合用。他是最好的人选,这个是利维早就圈定的。

    只是。问题就在于,他现在拿到了奥斯卡。作为奥斯卡影帝,他的身价也是一下子暴涨,踏入了2000万俱乐部,成了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而这样的片酬,使得让他参演电影也变得有些困难——电影的投资总是有限的,而且这样一部大片,肯定在特效和拍摄外景方面都要花费相当多的钱。如果再找来一个身价两千万的演员,那么,电影的造价会高的无法想象的。

    “现在的办法。只能是和他商量一下了。如果他肯降低片酬的话,我们就还是让他出演,如果不肯的话,那么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够另外找新人了。现在在好莱坞,成名的明星没有几个合适的。不过,那些不成名的明星里面。想要成名的人可不少。尼克你的眼光一向不错,提拔个演员就是了。”

    对利维的要求。克拉克一边派人去做,另外一方面,也是和利维说了他的担心。和他的预备方案。只是,对于他的这个不负责任的第二套方案,利维只能苦笑:自己能够用人,是因为自己有记忆在那里,可是,就是搜寻记忆,也找不到这样的人啊……

    不过,现在除了这么办,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利维也值得先答应下来再说。

    而这个角色之外,另外一个角色,也就是原书中的叶文洁的角色,也比较麻烦。

    这个角色,在剧本中,定位是一个白种人的老女人形象,按理说这样的人不少。可是,在选择谁的问题上,利维也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如果说演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人的话……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可以说是最好的吧?”

    很快,克拉克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按照剧本的设定,这个女人的童年时期,正好是美国的麦卡锡时代,这样算起来的话,应该也就是50多岁的演员演她最为合适。而这个年纪的演员里面,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可以说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任何人想到找演员的时候,都不可能忽略了她。

    “她是不错,可是,似乎也有些不太好。”

    只是,对此,利维却不是很满意,“梅丽尔的演技固然是可以,但是她的形象,却不太好。我不是说她不够好看,只是……在电影里面,这个人物我希望是有着一些癫狂的气质的。她在小时候收到了迫害,从而留下了心理阴影,这样的阴影导致她在长大之后,走上了报复全人类的路途,所以,她应该是有些骨子里面的癫狂的。这个人物出卖了全人类,可是,在电影中,更多的要让人感觉到对她的怜悯而不是憎恨,梅丽尔的演技很好,可她的形象太正面了,我担心她演不出来癫狂。”

    梅丽尔大概是最好的方法派女演员,这一点利维也很清楚。只是方法派的演技,虽然可以在细节表现上无与伦比,可是在反映人物内心方面,总是差一些。演一些疯子,神经病,狂人这种角色,在利维看来,方法派总是还差一些。

    这种疯癫,最好是深入内心更好。如果把握不到这个角色的疯狂内心,就无法表现出来这个角色的可怜的一面——而在原作中,她本来就是个可怜兼且可憎的人,这也是利维想要表达好的。

    “而且,在电影里面,这个人物的戏份,有很多都是回忆的内容。小孩子的时期,我们可以让别人来演,可是长大了之后,再换演员不好。也就是说,她需要表演从20岁左右,到50岁左右的全部戏份,梅丽尔的长相,有些太显老。”

    一般来说,演员们演戏的时候,都不能够和自己的真实年龄有着太大的出入。让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演员演年轻人,这未免强人所难。

    可是,如果让一个二十多岁的演员来演,如何演出来那种饱览世事的沧桑?这也是个问题。

    利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对这个问题,克拉克却想到了解决的方法。

    “你说的这种演员,在美国国内也许没有,但是,如果算上欧洲的话,我倒是知道有一个人绝对可以。”

    克拉克思考了一下之后,也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如果说一个演员,可以演远远小于自己的年龄的角色,同时,她的身上还得有着一种癫狂的气质的话……那么,伊莎贝拉。阿佳妮如何?还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人选吗?”

    伊莎贝拉。阿佳妮?利维的脑子里面也想起来了这个法国演员。对她的印象,利维更多的停留在戴刘易斯的前任女友,以及94年的马戈皇后上面,这几年以来,似乎已经很少听见她的消息了。

    不过,要说年龄,她也真的差不多。47岁的年龄,稍微化妆一下,演老几岁的人没问题。而且其他要求上,她也完全符合——阿佳妮的癫狂是在骨子里面的,很多和她合作过的人都骂她是疯子,而且,她也确实做过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比如在凯撒奖颁奖典礼上发表政治演讲这种正常演员都不会做的事情……要说她能演出来癫狂,利维绝对相信。

    而且她本身也有一种空灵的气质,当年苏菲玛索出道的时候,都被人称为是小号的阿佳妮,她的气质完全没问题,让她演一个出卖人类,可是还能够让人同情的疯子,她完全可以把握。

    “她现在还在演戏吗?而且,没有记错的话,前几年他演孽迷宫的时候,似乎已经发福了,现在还演的了戏吗?”

    长时间不见,意味着利维对这个演员的状态,演技,甚至体型都不了解了,虽然他也承认,十年前的阿佳妮,气质,演技都是可以的,但是谁知道她现在什么样子?对女人来说,47岁和39岁差别可以非常大,虽然她39岁还可以演18岁的人,可谁知道47岁她什么样子?

    对此,克拉克也不太清楚,只是,在找了一下之后,他也找到了答案,“显然,你说错了,她的形象还是可以的。看样子,她只是比较懒,94年到现在,一共只接了三部电影的片约,所以比较少见。可是要说长相变化,还真的不大。”

    克拉克说着,已经把照片递给了利维。而只看了照片一眼,利维就已经惊讶的吸冷气了,“这是47岁?怎么感觉和75年的时候,状态变化不大?”

    “你得承认,岁月对有些人就是特别宽容。”克拉克耸耸肩,“如果让她来演,你得考虑的,是如何把她往老处化妆才行。”

    利维又仔细的看了看照片——显然,47岁的阿佳妮不怎么显老,而且,比起来她年轻时候的剧照,她的脸型似乎更加好了一些。如果化妆一下,她的形象,绝对可以相当出彩。

    “那么,克拉克,麻烦你帮我联系一下她吧。快一些,没看错的话,她在96年,99年,01年接了三部电影,显然她不喜欢太劳累,现在一部电影刚完,如果我们不快些联系,她又去散心了,那可就麻烦了。”

    利维和克拉克嘱咐了一句,克拉克也答应了下来,只是,答应下来之后,他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你找到了警察,找到了eto的组织者,可是,科学家的扮演者,你还没有找,这个角色,你是太过于不重视了,还是太重视了?”

    克拉克的提醒,让利维笑了起来,“这个角色啊……其实,我一直都在想。可是,问题在于,这个角色不是很好找——因为,我要找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第二五八节科学家形象

    利维说电影中的科学家角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的这句话,当然不是说想要找来好几个人分别扮演这个角色。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希望这个角色,形成一个独特的风格,在以后拍摄科学家的电影中,也能够这么拍摄。

    在这个电影里面,其实科学家也不过只是有一个人而已。他在电影中,需要的,也就是去玩游戏,在游戏的世界里面,经历三体人世界的变迁,从而带着观众们理解三体世界不得不迁移的理由。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么这个人物非常好找。好莱坞并不缺乏书呆子的扮演者,随便找一个来,就可以演出了——在好莱坞的很多电影中都涉及到了科学家的形象,这些脑子聪明,但是和世俗格格不入的形象,他们有着表现的心得。

    可是,这并不是利维想要的结果:首先,想要演好了这个角色,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书呆子气质。

    好莱坞在表演科学家的时候,一直都有着一个不小的误区:他们总是简单的认为,科学家就是和书呆子划等号的。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面,好莱坞表演出来的科学家,并不缺乏他们聪明以及刻板的两面性,可是,这些电影里面,往往总是忽略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举例子来说,在钢铁侠3里面,电影里面,安排让主角托尼斯塔克在纽约看到了外星科技后,开始变得焦虑不安——如果这是对一个商人的拍摄,这是应该的。因为商人面对科技竞争会担心。可是,如果是一个科学家,那么这就是不应该的:科学家们在面对科技竞争的时候,他们做的,应该是去创造。去改革,去探索新技术——作为科学家,对自己所熟知的科技领域,应该是有着极度的自信和不懈的追求的,而这个方面,往往是影视作品里很少能够表达出来的——另外一部作品生活大爆炸里面也一样。谢尔顿工作不顺利,就想要换个研究方向,这种事情,不是他应该做的。作为科学家,作为天才。有着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不停地追寻努力下去,这才是科学家们应该做的事情。

    科学家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会怀疑自己的艺术风格,科学家却不会怀疑科学。

    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着极大的热忱和自信,对科学的发展乐观而又充满着谨慎——这是科学家的态度,也是电影中需要表现的人类面对宇宙的未知时的态度。

    这个方面。也是利维必须要表现出来的:因为三体的整个故事背景,就是在外星人锁死了地球人的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如果科学家们少了这一份坚持。少了这一份追寻,那么这整个电影,也就都没有了意义。

    这个电影里,如果科学家会随意转行,畏惧退缩,那么。还哪里来的自杀的物理学家?

    而且,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利维需要表现出来这个方面的时候,还不能够只是盯着一个人来表现。因为。这部电影之后,如果还有下一部的话,那么,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政客,军人的角色卷入到这部电影里面。其他的角色,都可以找到相当合适的塑造风格,可是科学家,就比较困难了。

    这是他得注意的地方。

    利维在此前,已经推出了球状闪电的电视剧,在这个电视剧里面,他已经开始让编剧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了这部电视剧的积累,参照科幻迷们的反应,现在的编剧,已经大体上懂得如何定位这一个科学家的形象了,而现在,他们也是按照利维所说的在写剧本,力争做到最好。

    而面对这个角色的选角,利维也必须慎之又慎,先等到剧本出来之后,再去考虑人物。

    “我希望这个人物,能够塑造的真正像个科学家,而不是像那些拿着科学耍笑或者卖酷的作品。这可能比较麻烦,不过,我希望能够做到。”

    利维和克拉克说了自己的计划,克拉克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如果是这样,那等到剧本完全出来之后,再选择演员好了。不过你说的似乎也不难,演出来还是可以的。”

    利维点点头:这本来就不难,关键是怎么表达出来。

    “如果这三个主要的角色定下来,那么其他的角色,也就都比较好确定了。比如eto的领袖伊文斯,找一个有魅力的老男人就可以了。而军方的人,则是需要一个看起来比较有硬汉气质的,这些全都不成问题,我想我是能够找到的。”

    克拉克对剩下的角色,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其实,这是个很劳累的活,因为故事是三条线索,一条在游戏中的故事,是需要穿古装的,一条在现实中的线索,是需要穿现代服饰的,还有一条回忆线,是要穿70年代服饰的——这三条线索,需要的是不同风格,不同形象的演员才能够演好。不同的形象,穿上不同的衣服,差别可能很大。比如说,斯嘉丽。约翰逊虽然长的不错,可是如果穿上了英伦宫廷的衣服,就显得很难看。而凯特。贝金赛尔在穿上了古典服饰的时候,就能够衬托出来气质。

    这些细节上的差别,使得小演员们的挑选,也得一个个试衣服,对台词,在现场试一下对戏的时候如何才能够更好,比起来大明星的挥洒自如,这些挑选更加麻烦。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细致活,而不是一个特别需要创造力的活。也许这些工作糜费时间,但是却绝对不会是特别难搞。

    “你去做这些,我是放心的。就像鲍勃搞台词一样,这都是你们的畅想。”利维听着这话,也是笑了起来,“有你们在,我也可以去准备一些别的了。”

    “别的,你指什么?”克拉克反问道。

    “电影中的一些特效啊。首先,就是这段割船的。这段肯定得去巴拿马运河实地拍摄,那么相关的事宜,我总得管一下吧。而且,现在特效部的人告诉我说,他们也在考虑,如何让这个镜头看起来更加现实,这也需要一些实验,也需要去关注。而且,三体文明的星球上,该是如何一个重力规则,这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

    利维说着自己的任务,克拉克也听的连连点头。

    好的特效,往往都是很花费工本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他们真的造了一条船,而在加勒比海盗中,为了拍好电影,骷髅的拍摄部分,是真正用人体扫描来构建骨骼模型的——想要制作最好的特效,就得花费足够的精力。

    而现在,利维想要拍摄的场景,自然也得真的去考虑三体运动,和割船等场景的可能性。从预案制作到模型的建造,从预拍到电脑动画合成,这些方面都是需要一点点来的,一点也不简单。

    别的不说,就是一个三体星的情况模拟,就得花费特效团队的不少时间去做,这些方面,有一点不合格,就容易让人挑错。

    而作为导演,利维也得考虑去如何拍摄这些。失重环境该如何在电影里面拍摄?虚拟世界该如何表达?高热脱水是什么样子的?一条船的解体如何拍摄才是最好的?这些方面,都需要利维一点点考虑出来。

    作为编剧,鲍勃要写剧本,作为选角导演,克拉克要去挑选演员,而作为电影的制片人和导演,利维也得对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工程,有着一个总体的规划——怎么拍摄,在哪里拍摄,花费多少钱,把钱花到什么地方上去,这些都很重要。

    而且,利维还有着一些其他的想法。

    “关于人体计算机这一部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真的用真人来表演——故事中,是前往秦始皇的帝国来进行的,那么,用中国人也是非常合适的。我们现在和中国那边有着合作,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试着来一起合作。”

    指环王电影中,彼得。杰克逊已经开始运用了新的科技,可以模仿多人的不同动作了。可是,在三体中,这里面需要的是壮观的集体动作一致的场景,如果再用这样的科技,就有些很难拍摄出来味道。因此,利维也在考虑着,想要把这些用真人来表现——这个场景,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在中国拍摄还是有可能的。

    特效方面的投入,再加上真人表演的大型场面,这些方面,让克拉克听的有些神往了,“你准备给电影投资多少钱?”

    “一个亿?或者更多一些也没有什么。”

    利维想了想,就做了回答。反正,他现在不担心没钱花。就算是别的投资公司不愿意给他投资,他自己的资金,也足够拍摄电影的。

    “你真的对这部电影,有着相当的投入呢。”听着利维的介绍,克拉克只是笑笑,作了回答。

    利维说要拍摄电影,他自然就跟着一起努力,反正利维的选择肯定正确,对此他已经养成习惯。可是,以往的时候,利维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大手笔的作为,看着利维现在干劲十足的进行着各种策划,克拉克也开始惊讶于利维这一次的准备,竟然如此认真。

    剧本,演员,特效,这些方面,他全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投入,而考虑到了利维以往靠着电视剧探路,和对特效公司一直的支持,克拉克突然觉得,这部电影绝对不只是简单的拍摄一下那么简单。

    显然,利维这是准备全力出击,拍摄出来一部他最为满意的电影。

    第二五九节票房毛利分成

    时间进入了2002年之后,好莱坞的电影市场,也是一片繁忙。911的危机,在去年曾经给好莱坞带来了一丝迷茫和恐慌,可是,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人们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不快,好莱坞的人们,现在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赚钱。

    2002年,好莱坞确实是进入了大片时代——蜘蛛侠,魔戒2,星战前传2,哈利波特2,这一系列的电影,只是听听他们现在在准备,就足以让人知道,今年的票房大战,肯定又是一片血雨腥风。

    而作为现在的好莱坞大公司之一的谜团公司,在此时也没有落后, (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