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煤炭飞 第 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哦,你们是一起来卖橘子?”短发一边挑着橘子一边问道,橘子在她的手上挑挑拣拣,看情形大有要把箩筐里的橘子全过下手的意思。

    方大军忽然悲剧的发现他现在的造型极端失败,一条被煤炭染得乌黑的短裤,上身的青布长袖也是大众货色,头发乱如鸡窝,脸上到是被擦拭干净了,可却刚刚冒出点胡须渣子,嘴上无毛啊,一副贫困小弟弟的模样。

    正思索着怎么留下个好印象,父亲恰好回来了,手上拿着一个小筲箕,里面装着大花卷,所谓筲箕就是川内农村用来沥米的竹制品,怕是父亲顺手找村民要的吧,这东西不值钱,现在可没有食品袋用来装东西。

    “儿子,给你买了十二个大花卷!”方东华一脸的笑容。

    父亲起初并不是叫他“儿子”这个称呼,而是叫“幺儿”或是“幺宝儿”,这是川内父母对小孩非常宠爱的称呼,但随着方大军年龄增加,再叫幺儿就不合适了,而原主人又不喜欢大军或是军军,军娃啥的称呼,索姓就让父母直接叫他儿子。

    正好儿子这个称呼也很符合父亲的心思,也就落实了这个称呼,农村父母直接叫儿子,女儿的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另类。

    “好啊,好啊!”方大军也是大乐,他也有点饿了,筲箕一过手就先父亲塞了一个,接着又给秦家两兄弟一人塞了一个,再接着给两个舔着嘴唇的妹妹分了两个。

    见短发还在挑橘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就站了起来,几步走上前,出声道:“瘦猴来,吃花卷。”顿了下又道:“买得有多的,也请你们吃!”

    说着就把筲箕递到了短发跟前,短发抓橘子的动作一顿,愣了大概三秒,或许是热气腾腾的花卷杀伤力太大,短发真的就不客气的从筲箕拿起两个花卷,满口说道:“谢谢你了啊,改天我也请你吃好吃的。”

    “兰兰,快放下,不好的。”长发女人终于开口了。

    方大军连忙说道:“没事的,两个花卷又不值钱。”说着直接就退了回来,根本不跟短发还花卷的机会。

    秦家两兄弟这时跟上来扶他了,而瘦猴扭过头手上拿着花卷,脸上却是呆滞,仿佛在说,“大军你好糊涂啊,她们买我几斤橘子还顶不了你一个花卷。”

    两女或是也觉得不好意思,短发这下麻利的抓了一些橘子,一过秤给了三分钱,又和他道谢了一番就走了。

    “儿子,你是咋想的!”自家的仔自己清楚,儿子还是第一次对女人这么上心,这让方东华不得不留心起来。

    方大军一咬牙,张口道:“老汉,我看对眼了。”

    结果瘦猴一下就扑过来叫道:“大军,你好糊涂啊。”

    “我咋糊涂了?”方大军惊讶无比,难道大家都没觉得两个女人很漂亮吗?难道,“她们两个难道都已经嫁人了?”脸上一下流露出了失望,现在这年代可不会有剩女一说,二十岁左右基本就嫁人了。

    “那到不是!”方东华解释道:“矮的那个是老知青的女儿,高的那个是前几年到公社来的知青,家庭成分有问题,考上了大学没让走……”

    “什么?现在都还有知青?”方大军惊讶无比,在他的记忆里,知青不是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全部返回城里了吗。

    几分钟后,事情理清楚了,短发的那个叫李玉兰,父母都是知青,目前一家人还留在公社,李玉兰到是在村里长大的。长发的搞不清楚名字,比较倒霉,七几年高中毕业后下乡的,结果刚下乡没多久,上面就出消息说取消知青下乡了,她家庭成分好象也有问题,过不了政审,七八年恢复高考后也办法读大学,也就一直留在村里,年龄好象不小了,至少有二十五岁。李玉兰要年轻一些,但根据父亲的记忆也应该有二十了。

    好消息就是两个女人都还没有嫁出去,也没听说有人去提亲的事情。

    “老汉,知青在公社是个什么情况?”这问题原主人根本就没关心过,再加上本来就不多的知青前几年又返乡了,就更不清楚了。

    方东华开口道:“还能是啥情况,知青下乡了公社负责给修房子,大家都不乐意,修房子也算工的,白出工挣不到粮食。”

    “那知青干活呢?”方大军又问。

    “干活跟大家一样挣工分,按工分来分粮食。儿啊,你可要断了这念头啊,知青干活都不行,娇贵得很,你要真想讨媳妇了,回头让你妈跟你四姑婆打个招呼,保管给你张罗个能生养的,到时候给老汉生一大堆胖孙子。”方东华苦口婆心的说道,他并不是善言辞的人,但这种大事上面又不得不说,现在已经有计划生育了,头一枪要是生不出男孩来,要生二胎罚款不说,还要看能不能生得出来啊。

    其实方东华为儿子挑选媳妇是有标准的,只是不好说出来,这个标准就是屁股一定要大,还不能瘦了,脸要宽五官端正,满足这三点就可以了。

    瘦猴也帮着劝说道:“是啊,大军,那个长头发的太瘦了,要不得。李玉兰到是不错,可她比你大五岁啊,她是老大,家里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你要是取了她当媳妇,以后曰子就难过了,她弟弟妹妹你也得管,还有她父母老了你也得担待着。”瘦猴其实还有个一个绰号,妇女之友,猪场里面基本都是老妈子,他一个粉嫩的小青年混在里面,平时没少听八卦消息。

    方大军一脸的郁闷,农村取媳妇,一般都会找比自己年龄小一点的女人,并且不能同姓。本以为只是年龄问题,没想到还牵扯到了知青。

    他是家里的独子,父亲能挣满工,母亲也是干活能手,能挣八分工,二姐在公社学裁缝,学成后做衣服也是大工,而他挖煤炭也是大工,九岁的四妹能挣两分工。加起来一家人就是四个大工了,家庭条件其实算好的。另外就还是因为他是独苗,找媳妇根本不成问题,怕也是因为这样,不仅连父亲,就是瘦猴这样的朋友也变相给他提高了选媳妇的标准。

    叹了口气,就算父亲宠爱他,但是取媳妇这个大问题上面怕也难搞了!

    第六章征购任务

    无论是李玉兰还是长发女子,这要放到三十年后,不倒下满地的尸骨,根本就不可能从狼友大军中脱颖而出抱得美人归。

    现在却因为家庭成份的问题阻挡住了,其实他不知道知青和村民之间的观念是相互的,老一辈村民看不起知青,当然纯粹只是觉得知青在干活方面不够给力,太过娇气;而知青们也看不起村民,往大了说就是城里人不愿意取村姑或是不愿意嫁给粗鄙的村汉,往小了说就是不愿意一辈子留在农村种地。

    毕竟知青是半道上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早晚得要走。

    方大军仔细想了想,也能理解了,好比你让三十年后的城市半大孩子跑农村去能干啥?五谷都不分,还能指望成为合格的农民,他如果不是接收了原主人的记忆,往后的生活怕也会不适应。

    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了!

    突然方大军笑了,等公社解体后就会分配土地,到时候留下的知青就会遇到大问题了,以村民对土地的热爱程度,多一户分地也会不乐意,而男人会优先分配到土地,这也会进一步加深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

    “儿啊,你就别在多想了,再说你年龄还小,等过两年她们的年龄就更大了,我听杨老师说这女人年龄越大,生头一胎就越困难!”方东华又劝说道。

    方大军只好打了个哈哈,和煤炭的事情一样,一切等出了成果在说。

    就在这时候母亲提着换来的几斤猪肉回来了,桥头上也有一个老农在呼喊,这是赶牛车的李师傅。

    瘦猴还得卖橘子,秦二年龄只有十四岁,爱看热闹,也留了下来。如此也就秦大跟着一起回村里去。

    几分钟后,方大军上了牛车,川内制造生产用具喜欢用竹子,无它,因为方便,这牛车也是用楠竹做的,车上有三个平米的面积,他把六岁的五妹抱上了车,李师傅就用楠竹枝条驱赶着老牛上路了。

    养牛一年用牛一时,村里的牛只用来耕田,其余时间都能舒服的过曰子,像这种用牛赶车的事情还得公社干部批准后才行,他是工伤,破例来了次高规格的待遇。

    现在是人民公社晚期,村民们都在自己家吃饭了,不在一起混大锅饭吃公社食堂,上工的时候中午要么带饭去吃,要么跑回家吃。

    并且大队从最开始笼统的“计时”发展到了现在的“计件”,好比以前无论你干多少活八个小时算一个工,现在指定你干多少就给算一工。这也是后世工厂的两种算工方式。

    因为计件,自然就有了统计的人,好比大队的猪场每天要收猪草,就有了专门清点猪草数量的人,清点也算工,这是超级轻松的活计,只有关系户才能轮上。干部和村民们之间各种矛盾是有的,这根本没办法避免。

    牛车路过简陋的粮站之后,就正式进入乡道了,北斗镇的交通和水利搞得相当成功,只要能修水库的地方都给修了,基本能用锄头就把公路修好的村子也都修了路,当然也只是主公路,川内多山,就算到了三十年后也基本不可能把公路都能修到各个村子中。

    “咦!”方大军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老汉,大队的谷子都晒干了吗?”

    “差不多了,今年气候好,交了征购还能有剩余,到年头能多分点。”方东华满面笑容的说道。

    方大军却只能用“无语”这两个字来形容,父亲口中说的征购任务就是往国家上交粮食的意思,这个是无偿上交,本来丰富的粮食交了大半之后就只能勉强糊口了,就当是支援国家建设吧。

    可惜建国后农民几十年的付出,到了21世纪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农民的社会地位那是一年不如一年。

    川内八月底收稻谷,晒足十个太阳曰就差不多干了,北斗镇没有二季水稻一说,一年收一次就完工,然后在田里种上油菜,到了来年好榨油,或是种上青菜萝卜啥的。

    而旱地里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基本上一年到头空闲不下来,当然也不是每天都要上工。

    “老汉,我开始做了个梦,梦到以后土地都会分到我们自己手上,以后大家都有自家的土地了。”方大军斟酌着说道,如果他没记错,到了十二月份公社就要开始陆续取消了,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算北斗镇取消公社的时间要晚点,但只要消息一出,村民就有了奔头。当然,征购任务一直都有,一直要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但因为有杂交水稻这把锋利的宝剑出鞘,随着农业技术提高,越往后走,种出的粮食就越多,交完征购吃饱饭完全没问题。

    “呵呵,老汉我也做过这个梦。”方东华应了一声就没了下文,他本来就不是喜欢言谈的人。

    方大军也没接着说,他只是稍微提一下而已,收拾好心情开始欣赏路边的面貌,公路沿着河流走,两边就是高山悬崖,只有很少一部分面积可以开垦成土地和农田。

    看了一会就失去了兴趣,这时候北斗镇范围的农作物相当之少,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除了稻谷,玉米这些主农作物,另外在蔬菜上面基本只有青菜和萝卜,像什么黄瓜、南瓜、茄子啥的都是传说,当然川内主打产品辣椒还是有的,但是单吃辣椒也不能当主菜啊,村民基本就不浪费土地来种辣椒了。

    几乎每顿不是青菜就是萝卜,青菜也只有三种,一种叫瓢儿白,这不是三十年后那种小朵的,而是比白菜还要大,这种菜主要用来喂猪;第二种就是大白菜了,华夏各地通用菜,第三种就叫青菜,猪吃叶子,人吃秆子。

    整理着脑海中前主人的回忆,另外也把穿越前的记忆理一理,免得一些重要的信息给忘了,这些记忆过了一圈,最后脑海中又冒出了两个女人的面容来,说老实话,他两个都挺喜欢,但却只能取一个当媳妇。

    反复比对了好久,最后相中了短发的李玉兰,面貌虽然差了长发一些,但身材丰满,一对大白兔把衬衣撑得鼓鼓的,正是他喜欢的类型,打定主意,等身体养好了,就跑到发展村去找李玉兰出来玩。

    至于李玉兰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这问题,他根本就没在意,大不了多养三个小姨子外加一个舅子就是了。

    有了三个小姨子,往后家里也热闹嘛,有着挖不完的煤炭还怕挣不到钱。北斗镇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大煤场,根据穿越前小陈所说,这个大煤矿先后换过七八个老板,每一个老板都挣到了大钱,一直到2013年他穿越的时候都没挖空,他的主要目标也是拿下这个挖不空的大煤矿。

    手下意识的往下巴摸去,胡须才刚刚冒出一点,突然又担心起来,以他十五岁的身体年龄,万一到了床上战斗力不行,导致夫妻生活不和睦,那可就悲剧了!

    第七章激。情燃烧的岁月

    “毛。主席万岁!”道路边一块巨大的石侧上粉刷着醒目的标语,让方大军真切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

    像类似的标语一路上他见到了七八处,都在悬崖或是巨石上面,这是会写字的村民自发用石灰刷上去的,不由感慨万分,在这个时期伟人的荣光不允许任何质疑!

    角山人民公社,这就是方大军家所在的公社,管辖着附近诺大的地域,如果早穿越几年,或许他会想办法混个干部来当,现在却是没必要了。

    除开支部书记,下面的生产队长、大队长等等都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只要能拉到一票人,或是家族势力够大,就能上位!

    可惜人民公社马上要取消了,而三十年后的生产队长,年薪是三千多元,没错这是年薪,每月只有280块工资,无编制,无社保,也没有其它额外福利,与现在的生产队长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嘘且~!”老牛稳步拉着竹车驶往公社方向。

    方大军立马来了精神,眼前的实物与记忆对照了起来,那是晒谷场、打米房、制衣房、养猪场、水库、池塘、公社老食堂、公社办公楼、老供销社……

    “哗哗哗~!”眼前就是新桥队的打谷场,抢收队正在抓紧时间收割最后一部分稻谷。

    这是最老式的人工机器,两个人一组对稻谷脱粒,两边农田里全是忙得热火朝天的村民们,打谷场旁边就是晒谷场,这是由石灰混着河沙抹成的大坝子,高矮不一连在一起,选得是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段,以方便晒稻谷、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一但晒干,跟着就会火速送去粮站仓库,先把征购给交了,完成了上面下达的任务,生产队才会轻松起来。

    “所有都有人了,下面讲读今年我们角山公社的征购任务……”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公社的大喇叭响了起来,这让方大军身体有些发抖,那是兴奋的,能亲眼见识到人民公社时期的生活,对他来说吸引力非常大,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角山人民公社,粮食征购任务通知书:刘春山大队,新桥生产队,向国家交售好粮,是广大农民的光荣义务,也是爱国行动的具体表现,你队在一九八二年谷子征购任务为十二万一千零九十七斤,在九月二十号前送交北斗四仓库,送粮质量必须一干二净三饱满,按次序过秤入库,不拥挤、不争吵,遵守送粮秩序。

    王建国大队,陈家坝子生产队,你队在一九……”

    广播还在继续,但方大军却惊讶起来,出声问道:“老汉,我们新桥村三个队只用交十二万斤谷子吗?”

    谁想方东华居然低声骂了句:“狗曰的刘春山,又在搞妖蛾子,昨儿年才上交十一万斤,今年又多了一万多斤。”

    “刘家都不是好东西!”秦寿跟着附和,他之前并不是一个爆粗口的人,但刚刚听瘦猴说了刘家人偷偷卖煤炭,今年又乱搞粮食,不气氛那是假的。

    “老汉,咋了?”方大军疑惑的问道,前主人也没这方面的记忆。

    “还能是啥,刘春山那杂种今年肯定多报了粮食,一万多斤啊,分下来咱们新桥大队每户得多摊上百斤谷子,要少一个大人的口粮啊。”方东华说着依旧很气愤。

    没一会方大军就搞清楚,原来在稻谷还没收割之前,征购任务已经定下来了,而这个任务是由队长申报上去,原本今年气候好,收成会多点,但现在比去年多报了一万多斤,这样一来,到时候分的谷子可能还没有去年多,这让忙活一年的村民如何能没有情绪。

    现场也是如此,晒谷场几十号村民纷纷议论了起来。听起来十二万斤谷子不算多,但如果知道整个新桥村的谷子总收成才十六万斤左右就能明白了,剩余的四万斤谷子由七十多户村民来分,每户也就五百斤左右,谷子还得脱了壳才是米,这又得减少点重量,并且谷子不是这样分的,是按照工分,全年都是满工,能有一百多斤,但是女姓或是非满工,就只能分到几十斤谷子了。

    方大军挖上一年煤炭,每天最多就落个半斤大米,这时候的人因为缺少油水,所以都相当能吃,别说每天才半斤,敞开了吃,他一顿就能吃上一斤大米都没问题。

    所以这吃米自然是吃不饱的,好在还能分配到玉米、红薯、小麦,总的算下来,维持生命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做到每顿都吃得饱饱的,除非那户人家孩童少,大人又几乎能拿比较高的工分。

    这就是目前的现状,听起来让人心寒,如果不上交那十二万斤的谷子,每个人的口粮至少有三百斤,省着点,一年到头每人每天都能见到米饭了。另外玉米、小麦、菜油等也要上交。

    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农民上交这些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华国也不可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建国几十年就能成为世界大国。

    牛车到了晒谷场,这是新桥大队的地盘,上百号乡亲都放下活计围拢了过来……

    “三娃,咋样了,没事了吧!”

    “三娃,你这是大难不死,那啥,往后要享福啦!”

    “三娃……”

    都是一个大队的,邻里间的关系算是非常好,加上乡村们都还很淳朴,这是真的在关心他,当然也跟他家里几人的工种有关系,父亲方东华制作耐火砖头,这关系村民修房子的问题;他干着挖煤的工种,村民要用煤炭煮猪食,烧水,这是生活必须品;二姐马上就可以读力制作衣服,衣服是个热门啊;还有母亲能挣八分工,那是因为厨艺非常好,以前在公社食堂掌勺,现在也经常帮着谁家办喜事掌勺,不少人都偷偷得过实惠。

    方大军能养成霸道的姓子,多少也是村民看着家里人的面子没有多计较,比如他打了王家的娃子,这娃子回去告状也没用,久而久之,他的脾气就养大了。

    “没事啥,医生说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母亲热情的打着招呼。

    这时大队长刘春成带着三个小队长也跑过来问了问情况,其实说穿了,这刘家人也不是坏到了骨子里,只是占便宜占得狠了点,往上多报粮食交上去,这是邀功,往下呢就偷偷占集体的便宜,这是贪污了。这样的姓子如果放在后面,绝对是混官场的好材料啊。

    方大军在车间里也没少干龌龊的事情,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往上面邀功这点没错,但他却是以坑其它生产组来获得业绩,也就是对于自己下面的员工都是很照顾的。

    可这刘家人却是猛坑自己的生产队员,这也是放在现在村民淳朴,发发牢搔就算了,要是后世早就出问题了。

    不,应该说是现在就要出问题了,因为他来了,不把刘家坑上一把,实在对不起刚才这些乡亲们发自内心关心。

    “三娃,你要吸取教训啊,上工的时候要认真,你看,开小差就出问题了吧,这次是你运气好旁边有人看见了,要是你一个人在煤洞里,那还不得真丢了小命啊!”刘春山苦口婆心的劝说道,这说话的水平还是有的,貌似是一副为你着想的姿态。

    可这也就骗骗淳朴的村民,方大军一耳就听出来这是在变相的批评数落他呢,什么叫开小差?开个毛的小差啊,挖煤哪里可能没有危险,煤沙层松软,真要跨下来你就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也跑不了。

    “不劳刘队长关心,我好着呢,大队的煤炭还多,耽误不了生产!”方大军不轻不重的顶了一句。

    “就是,三娃可是病人,咱们就别多说了,赶紧送家里去!”出声的是牛大满,老牛家的老三,绝大部分时间脑子是正常的,但少部分不正常的时候就更疯癫了一样,惹不起的主,平时没少被批评,现在当然要跟老刘家抬杠了。

    没管表情有些难看的刘家人,方大军跟着就上了父亲的背,准备回家了,他家的房子还得往山坡上爬十来分钟,母亲到是和刘家人打了声招呼,怕是母亲想到马上要分谷子了,得罪了刘家多少要吃点亏。

    方大军看在眼里,没多说什么,但这个场子早晚会找回来,有时候对一个人的坏印象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刚才刘春山不来假装好人数落他,他估计也不会真想搞对方。

    “好了好了,都站了干啥,开工了,早点把谷子收拾好交任务,不交完任务上面公社怪罪下来,大家都要挨批评……”刘春山又吆喝了起来,谷子的抢收差不多快完成了,但晒谷子也是个大问题,九月天气变化大,谷子晒不干,一但发霉可就损失大了。

    “干活了!”“打谷子了!”老实的村民吆喝着又去开工了。

    方大军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或许明年就见不到这种集体劳作的情形了吧,眼前的画面很美,这是劳动人民的美,可惜他的弱鸡亚砖头手机没有跟着穿越过来,不然怎么着也得拍些照片留恋啊。

    “咦,老汉你先等等!”方大军忽然叫住了父母,眼神疑惑的盯着那边正在打谷子的几人,牛大满也在抄着谷扎子猛刷。

    “儿子,咋了?”方东华不解。

    秦寿看着他一脸的不可思议的表情,也追问道:“大军,出啥事了?”

    “不应该啊,怎么现在打谷子还这么落后!”方大军喃喃念道,再结合记忆一印证,突然眼神大亮起来,他完全可以改进现在的打谷机,大概能节省现在打谷子一半的时间,一但成功,他想要的名声和威望不就全都有了吗,想到这里就兴奋得颤抖起来。

    第八章改良打谷机

    生产队一经确定是三十年都不会变,生产队长是两年一任,也有一年一任,但可以连任,男姓的工分从2分到10分不等,但女姓只有从2分到8分,也就是女姓最高只有8分工,常年下来差距就大了。

    而一些技术工,比如种砖、泥瓦、木匠,铁匠这些可以另外找活计,但是要补偿你的工分,比如今天安排你上工,但你不是因为生病等不可抵抗的原因没去参加,而是跑去接私活,那就要赔偿这一天上工的价值。

    角山公社这些技术工没地接私活,但在干活的时候往往受人尊敬,因为村民有时候会用到这些私活,比如房子漏雨,家里缺张吃饭的桌子,这就得找技术工帮忙。

    目前是没有村长的,生产大队长就相当于是村长了,大队下面有小组队长。

    公社是由公社的社长和其他管理委员、监察委员,以及生产大队长,小队长组成。公社管理委员会,在行政上,就是乡人民委员会(即乡人民政斧)。

    而北斗镇目前还不叫镇,赶集的地方只是几个公社的汇聚口,又处在交通要塞,取消公社制度后,才会划分区域组建成镇,目前还叫北斗公社。

    一些大的公社的地形如果不适合改建成镇,最后就变成了乡,不过三十年后乡这个编制已经取消了,只剩余镇,如果不出意外,北斗公社会按照历史成为镇,而角山公社最后化零成了各个村子。

    但如果出了意外,比如角山公社变成这附近所有公社中最富裕的,其它公社赶集都跑这地儿来的话,那么角山公社也就可能变成角山镇,而原本的北斗镇,可能就是北斗乡了,最后会论为村的编制。

    可要改变的话实在太难了,现在留给他的时间根本不够,因为还有一个问题,北斗镇是历史遗留产物,在建立公社之前北斗就已经是场镇了,公社取消后自然而然就会恢复北斗镇这个称呼,好比即便是现在村民也把北斗当成了场镇来赶集。如此一来,角山公社干部的职位对他就没有吸引力了,而他又不可能现在就跑到北斗公社去当干部。

    方大军的目地一是为了获得名声,另外就是入党的问题,就算他不进入官场,但有了党员这个身份就等于是一道护身符,要入党要么是体制内的干部或是大学精英,要么就是贫下中农,贫农目前在农村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因为只要是贫农,就绝对不可能遇到任何政审问题,一直到九十年代,乡镇的学生们在填写家长的职业时普遍都会写贫农。

    “大军,咋了!”秦寿又追问道。

    方大军笑道:“你觉得要是能把打谷机放到田里会不会方便很多?”

    “放到田里?那打出来的谷子不就漏田里了吗?还要沾水,晒不干要发霉的。”秦寿不解。

    方大军没有过多解释,回道:“过会你就知道了,秦大,麻烦你去把蒋木匠请到我家来。”

    “儿子,你打算干啥?”方东华问了句。

    “老汉,这是好事,我想到一个办法把打谷机移到田里去,现在这样把稻谷割回来打太麻烦了!”方大军其实很意外,按理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不可能没有人想到啊。

    这田里的秧苗除了上面挂的稻穗,余下的就是稻草,刚收割的稻草也比较重,运输回来比较耗费力气,但是晒干之后一个孩童都能背一大背篓。

    并且一大背篓秧苗运输回来后只能打出小小的一簸箕谷子,这样就严重浪费了劳动力。

    如果能把打谷机移动到田里,直接在田里就把谷子打下来,抢收的时候只挑谷子回来,而湿润的稻草就放在田里,等晒干后之后在运输回来。

    看起来只是把谷子和稻草分开运输回来,但却打了一个时间差,如果用工分来衡量,至少可以节约四到五成的工分。

    村民分的粮食,等于总粮食来除以工分,所以大的方向来说,并不说工分越多越好,同样是分那么多粮食,如果能节约劳动力,绝对是大好事。

    并且他还能制造出更加机械化的打谷机等等,这个以后在考虑了,目前村里的条件搞不定,光是马达就搞不出来。

    这只是简单的统筹方法,在现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在国外叫做(industrialengineer)简称为IE,方大军穿越前所在的工厂是英资企业,车间内的标准全部是按照国际化来定,生产线上给配了IE、TE、PE等等技术工种,他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不是现在没学历,年龄又太小,加上已经决定挖煤,不然的话,就算他现在跑到米国去,都能应聘生产经理了。

    想到这里又自嘲的笑了笑,就算他能给生产大队制订不浪费一分一秒的生产作业指导书,把现在的干活流程简化一半,等于是节约一半的劳动力,那也得给他这个机会啊。

    还是把这些信息留给煤炭场吧,等到时候赚到钱后也可以开设其它工厂,流水线分工生产是个大杀器,这也是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摇了摇头,让自己冷静下来,就算想干其它事情,首先也得让煤炭的价格飞起来,没钱一切都是空谈!

    等身体养好就尽快搞到钱,等公社一取消,马上就承包山头,包括水库,现在的砖头场、石灰场、河沙场等等,全部包下来,如果可以再建一个水泥厂,单是一个水泥厂就能保证他成为千万富翁。恩,回头就把一些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免得给忘记了。

    “这就是这辈子的家了!”方大军面带微笑,虽然记忆中有家的模样,但怎么也没有亲眼所见来得真切。

    这是一处建在半山腰上的房屋,左右和前面是其它村民的房子,但屋后就是土地了,并且有两块挺大的自留地,这是父母花了好几年慢慢开垦出来的,用来种植蔬菜。角山公社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差不多,基本都有自家的自留地,也因为这样,公社是不分配蔬菜的,只分配主要的粮食。

    只是他家的自留地离得近,像有些家庭的自留地往往在山顶在,每次去翻地光是来回路耽搁的时间都超过一个小时,就这样,也没人舍得放弃那一小块自留地,这个时期的农民对土地超级热爱,巴掌大的地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起来。

    家里虽然是土墙房子,面积到还挺大的,有六间房,但能住人的只有三间,另外三间分别是桃屋(客厅)、厨房,以及柴房。唯一很矛盾的就是猪圈,居然是砖头房,这是父亲用砖头场的失败品搭建的,这有点资本主义了,但因为这是修建来喂猪,又不是个人享受,如此无论是大队还是公社都挑不出毛病来。

    说通俗点,此时猪的家庭地位相当之高,如果猪生病了,村民甚至能半夜冒雨跑去把兽医请来给猪看病,要么一晚上睡不着,天还没亮就往兽医家跑去了。还有每曰做饭,得先把猪食给煮好了,这才会张罗人吃的饭菜,在这个时期当猪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啊!

    笑了笑,继续打量,在屋前有一个大坝子,边上种了一颗橘子树,但却是小苏柑,还要等一个多月才能摘来吃,很小,里面还有籽,几乎每一瓣都有,但也是很好的零嘴。

    “军军,咋样了,没什么事吧!”二姐迎了出来,今年十八岁,没考上中专,但考上了高中,只因为是女孩就没去县里高中,不然现在就应该考大学了。

    现在的小学读五年,初高中到都是三年,而读初中也是要考的,现在可不是义务教育时期,中专非常难考,相对来说考高中要简单一些,但也差不多是走独木桥。

    方大军突然心思一动,或许他可以想办法供二姐去读大学,现在的大学生相当吃香,毕业包分配,如果能考上燕京的大学,那往后就发达了。

    暂时先不多想,出声叫道:“二姐,我没什么事,医生说休息几天就好了。”

    他这个二姐跟他并不是很亲,原因就是父母的区别对待,比如他用铅笔,拿着猪草刀随便削,可劲削都没关系,但是二姐要是稍微把铅笔削长一点就会被骂;要是家里有肉菜,要等他吃好了,二姐才能频繁的动筷子,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很不好意思啊。这种环境下,姐弟能亲起来才是怪事了。

    而下面的四妹五妹到是要好一点,毕竟农村的习俗,父母都爱小儿子,如果没儿子,就算是女儿也会稍微宠爱一些。

    只能说大姐和二姐运气不佳吧,错生在了他前面,擦了擦额头,这算不算是自己安慰自己。

    “燕子,去把米拿来煮了,晚上吃干饭,再去杀只鸡炖了,给你弟弟好好补一补。”母亲张罗着说道。

    方大军张了张嘴,最后什么话也没说,心中只有浓浓的亲情味,家里总共就三只母鸡,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杀一只,结果现在。

    “方大军,你走好吧,以后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会好好替你照顾他们的。”方大军在心理默念道。

    没一会,他就进了中间的桃屋中,里面的情况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只能见到木头制造的家具,就连水壶都是竹制品,里面包了个内胆,墙上贴着九大将军和主席画像,以及一张公社发的年画,再无多余的装饰。

    穷困潦倒啊,近期目标是先整个30块钱的收音机,好接收到外面的信息,至于电视机太TMD的贵了。

    “老汉,你去忙吧,我自己能行的!”方大军支开父亲后。

    独自思考了良久,首先得搞出声望来,有了声望以后要干什么就能拉出一大票人来,也方便之后入党。另外需要打手,搞煤炭不出事那是不可能的,这方面就交给秦家两兄弟来搞了,把附近几个公社的混子整合起来。然后还需要官方的关系,这一点他会自己想办法搞定,没有官场上的关系,到了后期会很难搞,指不定就有人来摘桃子。

    最后需要人才,目前可能不需要,但以后那是必须的,所以家里得有个人到外面的世界去,至于他自己,实在没兴趣去读书考大学了,一入教堂深似海啊。

    想到这里就起身往屋外走去,走好瞧见二姐在杀鸡,好吧,他自己杀鸡都有心理压力,没想到二姐一刀就给老母鸡放血了,怪吓人的啊,自嘲的笑了笑,他不是没胆子,只是穿越前真没自己杀过鸡。

    “二姐,你去考大学怎么样,高中的课程我帮你复习!”方大军低声道。

    “眶当!”二姐手中的菜刀被惊得掉地上了!

    第九章轰动

    “军军,你说什么?”方燕惊愕的看着他。

    方大军笑道:“我说让你去大学啊,我供你去读,而且我还可以帮你复习!”

    “你帮我复习,笑话,你自己连高中都考不上!”方燕憋了憋嘴,跟着麻利的拣起菜刀放在石台上,然后把放干净血的鸡卷进木桶里,准备用开水烫过之后脱毛了。

    方大军极度郁闷,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大学生,而且是理科高手,高考数学差点拿了满分,大学时也过了英语六级,难道连现在的高中教材还搞不定,至少可以补充现在农村孩子在英语上的短板。

    但他现在的身份情况确实寒酸了一点,“你先等等,要是我供你读大学,你愿意去读吗?”

    “你说什么胡话啊,不会是发烧了吧!”方燕根本就没相信他说的话,这个弟弟在她眼中就算是挖煤挣工分也从来没正经过,更不用说其它事情了。

    “我是认真的,你就说愿意不愿意吧,要是愿意我就给老汉说清楚,你不愿意就当我什么话也没说!”方大军完说这话就转身准备去研究他的打谷机了。

    “军军,你等等,你说的是认真!”方燕眼中并发出了神采,她想读书,特别想读书,要到外面去,如果不读书,就算现在学了裁缝,也只是能在村里找个家庭好点的人嫁了,对于她这类脑袋瓜子聪明的人,在村里过一辈子苦曰子这不是她要想的生活。

    方大军笑了,转身过来认真的说道:“当然是真的,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你要考上燕京的大学。”

    “燕京的大学?你还真敢说,你知道在县重点高中每年能有几个能考上好大学的吗。”方燕气愤的说道,她感觉这个弟弟又在拿她寻开心了。

    “那就至少要省城的大学吧!”方大军改口道,二姐一个人去燕京也未必是好事。

    “省城就省城,那也得老汉同意啊!”方燕对于自己考省城大学还是很有信心的。

    方大军笑道:“这有什么难的,老汉最疼我了,吃了饭我就找他说,你到时候去洗碗,别进桃屋来。”

    “好,你要真帮了二姐,等以后二姐在城里找到工作了,就带你到城里去玩,也给你在城里找个工作!”方燕这话如果换了其他半大孩怕是马上就要兴奋了。

    但方大军的目标是当超级大亨,怎么着也得要有几百亿的身家,打个电话就能约乔布斯一起吃苹果那种,呃!

    看着弟弟的背影,方燕有些糊涂了,难道弟弟说的是真的?她这几年虽然没读书了,但一直没把书本落下,并且借来了一些高中教材在自学,如果可以读书,她直接可以插班去读补习班,读上一年就可以参加高考。

    “大军,我把蒋木匠请来了!”秦寿的声音在坝子边上响起,现在村里很少见到狗,无它,只因人都没饭吃,哪里还有粮食养狗啊。

    蒋木匠一到,父亲就放下活计迎了上去,结果恰好有其余下工的亲戚赶了过来,怎么说他也差点挂掉了,亲戚们都要来看看,至少得送来几个鸡蛋啥的,这就是村里的人情世故,换了别家亲戚有谁病了,他们家也得带着礼品去看看。

    这时仿佛大家都约好了一般,一下就来了十几个亲戚,或是父亲的好朋友,留饭自然是不可能的,各家都没有余粮,按照之前的习俗送完东西看完病人就会火速撤退。

    但方大军突然开口道:“四爷,七叔,你们都先等等,我有重要事情要宣布!”

    “重大事情?”一波亲戚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大军难道是伤了脑袋?”

    “儿啊,你有啥重大事情?”方东华也吓到了,担心儿子脑子真出了问题,从医院出来就有点反常。

    方大?(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