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重大事情?”一波亲戚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大军难道是伤了脑袋?”
“儿啊,你有啥重大事情?”方东华也吓到了,担心儿子脑子真出了问题,从医院出来就有点反常。
方大军稳了稳神说道:“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把打谷机移到田里去,以后可以在田里就把谷子打了,只挑谷子回来晒,一亩地跑个两三趟就挑回来了。一台打谷机,一天就能收十亩地的谷子。”
“三哇,你在说啥胡话啊。”
“是啊,一亩地的谷子三趟就能挑完,咋可能啊,现在我们要跑几十趟!”
“就是,要是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收十亩地,那不是只要机器多,一天就能把咱们生产队的谷子全给收了。”
众人嚷嚷了起来,根本就不相信他说的话。
这样的场面他在车间里见多了,他在车间里威信很大,只要脸一冷下来,线上马上就会鸦雀无声,也经常把人说得无地自容,最后反过来还会感激他,管理手段那是用得炉火纯青。
先是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他客串过讲师,给新招的员工培训,演讲的手段也算可以,用嘴说只能起到一半的效果,另外必须要配合手势,如果能书写就更好了。
秦大把他从学校偷回来的小黑板拿了出来,粉笔也偷了几盒,跟着他就在黑板上写画起来,果然他这个动作很是吸引眼球,大家都静下来看他想干什么。
不多时几个简单的图案被画了出来,IE里面会大量用到画图工具,生产作业指导书等等也要画图,这画图的水平也够了。
一套改良后的打谷机出来了,改良后只比现在的打谷机多了一些木头和竹子工具,但马上就会让打谷子移动起来。
目前村里的稻谷虽然收割得差不多,但仍旧有一些偏僻农田会晚熟一些,另外在县城范围内肯定会有能收割二次水稻的地方,往大了说,还有市,省。如果外面的打谷机也一样这么落后他就发了,就算通过其它方法能移动到田里,那也没关系,只要有工具,他马上就能制作出全自动的打谷机。
如果IE是制订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改良生产环境;那PE就是专门制造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这些他都超级熟悉,并且还不是理论上,动手能力同样非常厉害。
“咦,军娃,你给我好好讲讲这几个图!”一直打酱油的蒋木匠一下激动起来。
方大军用力挥了挥手,指着小黑板说道:“各位叔叔伯伯们,你们看,这个图就是现在的固定打谷机,是通过踩下面的踏板来转动,利用凸出的铁弓来给谷子脱粒,可是脱出来的谷子要乱飞,所以打谷机就被固定在了平整空旷的打谷场。
但是,大家看,我们完全可以给打谷机做一个支架,这样就可以把打谷机架在另外一个东西上面。
就是这个图形了,没错,这东西看着就跟拖拉机的车厢一样,我们把打谷机架子挂在上面,然后把竹子在这个木头车厢上搭一个棚子,这样打出来的谷子就算飞出来也会被这个棚子挡住,最后落到了木头箱里。
等谷子快打满的时候,这就可以从木箱后面把谷子刨出来,装进箩筐挑回来了,完全不影响打谷子的进度。”
“天啦,大军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天啦,按照你这个办法,以后打出来的谷子就飞不出去了,每颗粮食都会落到箩筐里!”蒋木匠是行家,一下就看出了这里面的名堂。
但也有村民问道:“军娃,你画这个东西确实是好,有了这个木头箱子,以后在田里打谷子也不用怕打飞了,但是这东西怎么移动啊,要是靠人抬,可不轻松啊!”
方大军笑道:“如果要靠人抬,那就谈不上省力了,大家请看我下面这个图。”
他说着又开始画了起来,此时不仅拿着黑板的秦寿惊呆了,其余的方东华夫妇,还有二姐方燕都被惊得说不出话来。方大军以前是个什么德行自家人最清楚,一拿着书就说脑袋疼,现在居然能画出这么厉害的图案来,还真是在改良打谷机了。
“大家请看,只要把这个木头箱子的底部做成拱形,这下箱子两边就翘了起来,田里的泥巴是软的,有些田还有水,这样的形状,不仅可以保证木箱陷不进田里,还能轻松的把木箱推着移动。还有我在木箱子四个角加了四个把手,大家只要抓着把子一拖,就能轻松的把木箱从田里拉动。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打完一块田,就把谷子装进箩筐里,这下木箱子就变轻了,随便来两个人都能轻松抬到另外一块田,打谷机又可以拆下来,也找两个人抬过去挂到木箱子上就行了。晚上就把打谷机和这个木箱子放在田里,用棚子一盖,下雨也不怕,第二天接着打下一块田就可以了。
咱们只把打好的谷子挑回来,两个箩筐一挑就是上百斤,一亩地能跑几趟?稻草扎成朵子,放在田埂上晒干,等干了那就变轻了,找些孩童就能给背回来。
还有因为木箱子两边是翘起来的,这样踩打谷机的时候就会有弹力,物理上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在木箱另外一边挂一个重点的东西,或是让一个孩童坐在上面。如此一来,这边往下踩的时候那边就翘了起来,因为有重量挂在上面就会往下沉,打谷机这边就有反弹力,说简单点就是,以前你踩打谷机要用十分力气,那现在最多用六分力气就可以了。
大概就是这些了,等把东西做出来再试试效果,我这样说大家能明白吗?”方大军一口气说完,根据目前的老式脚踏打谷机,最多也就改良到这种程度了。
“咦,大家这是怎么了,都看着我干嘛,都提点建议啊!”方大军疑惑了,因为所有人都一脸呆滞的看着他,包括一直很看不起他的二姐。
“吗呀,不得了啦,老方家要出大才了。”最先回过神的蒋木将夸张的嚎叫了起来。
“东华,咱方家的祖坟终于冒烟了。”
“三娃这是要发啊,这种东西都能想得出来。”
“要变天了,要是早有这种移动打谷机,往年些下雨天也能抢收谷子了啊!”
轰动了,彻底轰动了,在场都是老农,方大军说穿了只是给打谷机加了一套非常简单的配套设施,东西好不好,大家一琢磨就全明白了。
但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有大学问,首先是支架,这个牵扯到几何三角原理,然后是木箱,这个牵扯到了物理,另外就是拆卸和组装了,这是工厂里面用得最多的东西。
如何让生产更简单、更效率、质量更好,同时又能节约劳动力,这在之前一直都是方大军每天琢磨的东西,现在套到干农活方面同样有用。
结合前世和现在的记忆,貌似他能改良很多现在农村的劳动工具,而且这种改良几乎不会花到钱,以村里目前的条件就能改造出来……
第十章煤炭之心(金手指)
足足闹腾了半个小时大家才冷静下来,方大军又重新细画了图纸,利用几何物理计算出了最佳的数据,这个数据能最大限度让现在的打谷机变得更效率。
蒋木匠直接抱着黑板欢天喜地的走了,说是要连夜把材料准备好,明天一早再来请他过去指导。
亲戚们也走了,满脸的兴奋,以方大军的估计,不用等到天黑,移动打谷机的消息就能传遍角山公社七个生产大队,千万别小看了村民的八卦能力,游击队这是咱们国家的传统强项。
“大军,那我也回去了,明天歇了工再来看你!”秦大也提出告辞了。
“秦寿,你先等等!”方大军招呼了一声,跟着就去厨房,看着案板上的肉,拿起菜刀就切了约莫一斤下来,接着在肉皮上穿了个口子,把两根稻谷草穿过去一栓,这肉就提在手上了。
“大军,你这是干啥,这是公社干部给你补身体的。”
“拿着,这肉是送给你娘的,大家都是兄弟,以后一起过好曰子!”方大军说着就把肉硬塞给了秦寿。
秦大又怎么好意思要,但一想到生病的老娘,咬了咬牙,“好兄弟,一起我们一起干了!”这话自然是指的煤炭的事情。
方大军乐呵呵的送走了秦寿,正想给父亲解释,结果父亲抢先说道:“儿啊,你长大了,也懂事了啊!”
方大军干脆直接说道:“爸,我以后想干大事,需要秦大他们帮我。”
“好好,只要不犯法,你干啥事老汉都依着你。”方东华表明了态度。
方大军长这么大,从来没挨过一次打,惟独有一次还是小学的时候扯女同学头发被老师给打了,结果不善言辞的父亲跑学校和老师大吵了一架,疼儿子疼到这个地步,方东华也算是村里少见了。
“军军,你的数学和物理啥时候这么厉害了?”方燕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她手上正拿着弟弟刚才书写计算过的小本子,结果上面一些公式她都看不明白。
父母都没有文化,连小学都没读过,方大军说话也就没了顾忌,此时颇有些臭屁的回道:“不是我厉害,而是你太笨了,怎么,想学啊,晚上帮我洗脚,我就教你。”
“懒得跟你说,我去做饭了。”方燕嘴上这么说,但却没有把小本子放下,女孩子天生对于数学物理方面会差一些,本子上的计算思路给她的启发很大,准备等会再研究一番。
而这时候方大军悻悻的进了桃屋,靠在竹制的躺椅上,不一会就感觉浑身难受,作为一个手机控,以往这时候必然会拿出手机来打发时间,可现在别说手机,连一个收音机都没有。
实在是无聊透顶,或许也是因为农村这种枯燥的生活,导致精力无法发泄,最后就转移到了床上,结果各家的娃子都成堆。
“四妹,五妹进屋里来!”方大军招了招手。
两个妹妹乖巧的小跑了进来,六岁的五妹很瘦小,跨过桃屋的门槛都有点吃力,“哥,有啥事啊!”
“呵呵,来让哥抱抱。”方大军跟着就把五妹抱到怀里,四妹有些眼热的站在一边,方大妹笑了笑,又把四妹抱了过来。
笑道:“你们想去读书吗。”五妹现在挣不了工,四妹帮着割猪草,也才二分工,算下来一天才四分钱,但是这四分钱却剥夺了四妹读书的机会。
现在的小学学费才二块八毛钱,算上文具用品,中午饭啥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学期下来也就四块钱,他只要卖一吨煤炭出去就够了。
“四妹想读书!”“五妹不想读书!”
方大军颇有点意外,“五妹,你咋不想读书啊?”
“五妹没鞋子穿,他们要笑五妹!”小丫头懵懂的说道。
方大军即好气又好笑,他敢肯定父母肯定存了不少钱,连放钱的地方他都知道,就藏在大木柜子里面,用一块手帕包着,就算没有一百,也应该有几十块钱了。
这钱是存着给他取媳妇用的,取媳妇是件大事,必须布置新房新家具,还要办酒席,这些都要花钱。母亲之前就说过,说是等他取媳妇还要专门给他盖一间砖瓦房。
父母这些钱他当然不会动用,但却可以先让四妹和二姐去读书,现在都已经开学好几天了,二姐读高中得去县里,花费并不小,但是四妹读小学这点钱现在就可以轻松拿出来。
“儿子,快出来,你黎大叔回来了!”
听见呼喊,方大军连忙坐起身来,放下两个妹妹跟着就走了出去,这黎大叔不是别人,正是把他从煤洞里刨出来的人,算得上是救命恩人,而且是他家的邻居,左边的房屋就是黎建军的。
刚跨过门槛就见黎建军刚走进坝子里,乌黑的长袖衣服,脚下一双稻草鞋,戴着竹子编制的矿帽,背着一个楠竹背篓,左肩上扛着一把大铲子,村民称为洋铲。
黎建军身材高大,国字脸,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挖煤能顶两个劳动力,力气大得出奇,奈何人倒霉,取了个有些弱智的媳妇,上工只能拿五分工,加上俩儿子脑子也有点毛病,十来岁的年纪也不上工,还喜欢偷东西。
全家人的担子都落在黎建军头上,所以他每天都要挖两车煤,大队考虑再三给他算了一个半工,其实真算起来是黎建军亏了半车煤炭的劳动力。
因为挖煤比旁人多一倍,所以下工就晚了,这时候才刚回来。
“大叔,今天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怕是出不来了。”方大军真诚的感谢道。
“呵呵,这有啥啊,谁见到都得搭手。”顿了一下,黎建国又对方东华说道:“华哥,我背了点垮下来的煤沙回来,你最好还是找个地儿给埋一下。”
“好好,应该的,你不提,我还差点忘了这事。”方东华一脸后怕的说道。
方大军一琢磨就明白了,这是埋他的一部分煤沙,迷信上来说,要给找个风水宝地给埋一下,烧点纸钱,孝敬一下各方小鬼,免得以后霉运跟着来。
这时母亲和二姐从厨房里出来,母亲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二姐手中端着一斗碗热气腾腾的肉,这就是表示感谢了,村里的传统习俗。
黎建军也没客气,两家本来就是邻居,关系一直很好,再说他家的曰子也确实贫苦,俩儿子都几个月没沾荤腥了。
方大军一家人又感谢了一番,跟着黎建军放下背篓拿着鸡蛋和肉也就回家去了。
方大军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他在煤炭洞里干了一年,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一挖就垮塌大片煤土的情况,现在的煤洞因为完全是纯人力挖掘,没有用到炸药,所以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突然崩塌。
当时好象挖到了什么硬物,声音有点像是打铁,然后轰的一声身前的煤沙就全垮了。
“儿啊,你把这些晦气的东西倒出来干啥!”方东华见儿子一下把背篓里的沙土倒在坝子里,顿时大惊失色。
“老汉,我找找东西,没事。”这事不好解释,方大军连忙刨起来了,煤炭的伴生物就是煤沙,颜色比煤炭谈一点,也没有煤炭那么硬,这个是没办法燃烧的。一般挖三车煤炭,就得清理一车煤沙,运气不好的时候,挖到的煤沙比煤炭还多。
“还真是有啊!”方大军真给找到一个拳头大的硬东西,颜色非常黑亮,和倒出来煤沙区别相当大,一眼就看见了。
“儿啊,你拿的是啥?”方东华询问道。
“我也不知道是啥,我就是挖到这东西,一下就把洞壁给挖垮了,留着当个纪念。”方大军把玩着小黑块回声道。
PS:斟酌再三,还是开了个金手指,求收藏,推荐票票!
第十一章分鸡腿
“留着也成,你等会让你妈给你找块红布包起来!”方东华嘱咐道,红这个颜色不仅是喜庆,在村里也有辟邪的意思。
入乡随俗,方大军随即就去找母亲要了块红布,是用麻布染红的,不值钱,村民家里一般用来给小孩做衣服。
把小黑块包起来后就放在了房间柜子上面,准备洗手吃饭了,农村家里的饭食一般都很晚,但今儿却提早了。
农村的男人绝对是幸福的,别说干家务活,就是扫帚倒了都不用去扶一下,他是家里的男二号,未来的一家之主,这不早早的就上了桌,酒水是没有的,只是陪着父亲说话。
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是跟他之间还是蛮多话的,碗筷已经摆好了,但是对着一盘酸萝卜,方大军也没动筷子的食欲啊。
想了想,便斟酌着说道:“老汉,我觉得该让四妹五妹都去读书。”这会俩丫头都在厨房里帮忙,方大军说起话来也就没顾忌了。
“唉,你果真懂事多了,不是老汉舍不得花钱送四妹去读书,你想啊,等过两年就得寻思着给你找媳妇了,到时候里里外外都要花钱。咱家虽然就你一个儿子,但要是四妹五妹都读书,往后面等你有儿子了,就供不起三个人读书了……”方东华有些无奈的说道。
方大军这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这么说吧,二姐在没嫁出去之前,挣到的工钱全部都要上交给父母,而且嫁出去之后,逢年过节还得往这边家里送东西,不然就是不孝顺。这等于是他这个当独子占了便宜,父母的财产都会留给他。可反过来,他作为男人,就算结婚后,也得负担起没有出嫁的弟弟妹妹,除非他这边家里全是女儿,那就得女婿担待了,这就是村里的习俗。
也好比如果他要取李玉兰,那多少都会负担一些其弟弟妹妹的事情,因为李玉兰是长女,虽然有弟弟,但是年龄太小。
可他现在已经快成年了,不可能让姐夫来负担他的事情,如此一来,父亲这其实是在为他考虑,不让给他以后的家庭增加负担,或者说是,父母想把挣到的钱都花在他身上。
了解到情况后,他只能为二姐和两个妹妹大叫不公平啊,父母实在是太偏心了,但他却是当事人,难道还能让父母不继续疼他吗?这种被父母极度宠爱的感觉非常之爽啊!
但他还是有话要说:“老汉,我觉得还是让两个妹妹去读书吧,一学期最多八块钱,一年算下来也就十六块钱。她们放了学也能挣工分,不耽误的。等我病好了就去学门技术,往后肯定能挣更多的钱。”
“你真是这么想的?”方东华表情认真的问道。
“当然,她们是我妹妹,多读点书,以后在婆家才免得吃亏。”方大军同样认真的说道。
父亲笑了,很少笑得这么开心,“娃儿啊,老汉心理高兴啊,你是个孝顺孩子,能疼自己的妹妹,等爹妈老了,也有着落了。”
方大军连忙说道:“老汉你就放心吧,等我挣到大钱了就让你们享福,给你们修楼房。”
“好好,老汉心理高兴!”方东华说着就抹起了眼泪,在农村无论是父母或是孩子,其实都不善于表达亲情,方大军此时说的只是些心理话,但在方东华听来却是欢喜异常,当父母无非就是想见到儿女和睦,孝顺,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老汉你别哭啊,都多大的人了!”方大军乐呵呵的说道。
这话有些逾越了,但方东华听着却是更欢喜,如果父子之间的感情没到位,儿子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他和自己的大哥有些不对付,从小就在比拼谁更有本事,这方面他算是赢了,能每天都拿大工。但是在生儿子方面,老大接连中了三枪,一连生了三个带把的儿子。而他这边连生两胎女儿,这让他见到老大都抬不起头,一直到军娃出生后,他才挽回了面子,在外面说话声音也大了起来。
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外人根本无法理解啊!
这时二姐端着菜上桌了,一大盆子鸡肉炖黄花根,黄花是野生的植物,川内的特产,开的花晒干后也能炖来吃,味道非常好,后世在城里晒干的黄花能卖几十块钱一斤。但目前黄花都长在山里边,没有专门培育,导致采花太不容易了,所以村民只好去挖黄花根来炖,小拇指大一颗颗的,味道也还不错,中医上说这是补药,炖鸡顿肉都很有营养。
看着鸡肉浓汤,方大军瞬间食欲大震,但一瞧见二姐期待的眼神,只好压抑住食欲,等二姐一走,就斟酌着说道:“老汉,我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啥事!”方东华说着就用筷子在盆里搅了几下,把大鸡腿给挑了出来,然后夹进了儿子的碗里。
以前杀鸡也是这样,只留一个大鸡腿不切成块,让他一个人吃,但那是以前,这时候的他怎么可能一个人吃得下。
方大军马上就叫喊道:“四妹五妹,快过来吃饭了。”
“哥,我们来了!”很快俩丫头就抽着鼻子跑进了屋,一溜的爬上了高板凳,俩丫头早就嘴谗了,一直都围着锅外打转,结果一口汤都没捞到。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好养活,二岁多的孩子就知道自己爬上桌用筷子吃饭,只因兄弟姐妹实在太多了,父母根本照顾不过来。
“来,你们把鸡腿分了,哥胃口不好吃不下!”方大军说着就把鸡腿挑到了五妹碗里,这时候虽然穷,但家里吃饭的碗筷还有的,因为公社大队会烧砖瓦,自然就可以烧制粗碗。
结果五妹却往老汉看去,方东华点了头,小丫头这才一下抓起鸡腿咬了一小口,又递给了四妹,四妹同样咬了一小口,又递回给五妹,俩丫头就这样舔着嘴一人一口欢快的吃了起来。
方大军开心的看着,是真的开心,穿越前他没有兄弟姐妹,现在能照顾妹妹,马上就体会到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感。
等回过神来,却见碗里多了块肉,肉的中间有一个圆骨头,这分明就是鸡腿切块后的形状,父亲居然已经从盆里把切块的鸡腿选了出来。
“儿啊,快吃吧,你还病着呢,多吃点才能把身体养好。”方东华宠溺的说道。
方大军使劲点了点头,把鸡块送进了嘴里,香,非常的香,这是他两辈子加起来吃过最香的肉,没有之一。
“老汉,你也吃啊,这么多鸡肉,吃不完的。”方大军包着嘴含糊的说道。
但见父亲把鸡头给夹了出来,两只手拿着吃得很认真,也很慢,直到菜上齐了也没啃完。方大军看在眼里,只能默默发誓,早晚有一天能让家人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鸡肉。
经过这么一打岔,就把二姐上学的事情给忘了,得了,先吃饭,吃饱了在找机会和父亲说明。
PS:周一求下乡亲们的推荐票支持!
第十二章国家粮
五个菜,可谓丰盛无比,过年也就这个水准。
黄花根炖老母鸡、酱蒸大猪肉块、白水萝卜、炝炒大白菜,另外还有一碟老坛泡菜。
这个时候的猪超级瘦,养上一年也很难突破110斤,食品站收购肥猪的标准就是110斤,少了这个重量根本就不收,110斤这点重量,换了在后世,随便用饲料一催肥,二个月就能长到110斤。
追其原因,一是现在的猪品种太差,二是因为猪吃得太差,每顿都是山坡上割来的草,也只有生产队的猪能吃上点专门种植的青菜。
或许他可以在猪的品种上面下文章,这一琢磨还真的是可行,但首先他得有机会跑到省城去。
一边思索着,筷子不停,夹上一块蒸得软绵的大酱肉,肥肉层还不到五毫米,几乎没有肥肉,这种肉如果放在三十年后,马上就能让人联想到瘦肉精,但这个年代需要的是肥肉精。
因为肉太瘦,炒来吃就会缩水,还很浪费油,所以村民会选择炖或是蒸来吃,这样肉不仅不会变少,还会稍稍膨胀,吃了肉还可以喝油水。
“唔,好吃,太好吃了!”肉一入口,方大军就大叫道,这肉蒸的比他吃过的酱香肘子还美味,现在的猪肉品质实在太霸道了,除了猪是养在家里这点,猪吃的食物上面比野猪还要差,反过来肉的品质和野猪肉差不多在一个档次了。
又因为家猪是阉割过了,少了腥味,那就更加好吃了,这种肉放在后世三四十块钱一斤说不准都有人抢着买,现在只要七毛。
“好吃就多吃点,妈给你留了一大碗,明天还有!”母亲乐呵呵的说道。
“恩,妈你也吃!”方大军说着就把薄薄的肥肉层夹进了母亲的碗里,这个时期的人都喜欢吃肥肉,因为缺少油水,反到是瘦肉不喜欢,市场上的肉如果太瘦了,那就不好卖了,并且肥肉的价格比瘦肉还要略高一点点,也是抢手货。至于排骨根本无人问津,这和后世完全反了过来。
而饭是由大米和玉米混在一起煮的,玉米作为粗粮是好东西啊,可惜现在的人需要的是纯大米饭。
方大军狂吃一大斗碗,结果居然还没有饱,这已经是他穿越前两倍的饭量了,现在这身体太TMD能吃了。
等大家吃完饭,才发现还剩了很多菜,看来家人都忌口了,没有放开了吃,就连两个妹妹也很懂事。看到这里他也只能表示无奈,环境决定了生活标准和习惯。
这饭后收拾碗筷自然是女人们的活计,他和父亲舒服的靠在椅子上聊天,等着洗脸水端过来了,这完全就是大爷的待遇啊。
“老汉,我想去学兽医,你觉得怎么样?”这是他反复衡量后的结果,在村里铁匠、木匠、砖匠这是技术工种,但是这些技术工在每个大队都有,唯一能抓住公社命脉的只有一个技术工,那就是兽医。
养殖和种植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种植谁都会,这是种出粮食,因为每年都要交征购,即便是分了土地家里也没有余粮。这样一来,养殖就成了创造财富的重点,只要是养殖,家畜就有可能生病,也就离不开兽医。
这么说吧,这时候兽医的地位,比学校老师还要高,非常受村民的尊敬。
他现在要名声,一是创造发明更先进的劳动工具,这是抓住了种植关键,如果还能把养殖给抓到手,那往后公社的及时雨就非他莫属了。到时候谁敢动他,那就得问问九村十八寨的乡亲们答不答应!
“兽医!娃子啊,你有这个想法老汉心理是欢喜的,但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以前兽医没有工资,又要翻猪栏,进牛圈,天天裤腿上都要沾上粪,是个脏活。当初公社培训兽医的时候都没人愿意去。你二爷是那时候的初中生,是有学问的人,本来安排去当老师,结果因为你二爷脸薄,到了台上讲不话来,最后没办法才去学了兽医,谁能想到现在兽医这么吃香。
你二爷现在一个月工资五块八,算上赚的跑腿费,一个月能挣上十元钱,每天还能吃到大伙招待的煮鸡蛋,户口也转到了单位上面,是吃国家粮的人了,在咱们公社就是独一份。你现在想学兽医,难了啊!”方东华叹息着说道,其实还有话没说完,当初公社是问过他愿不愿意学兽医的,结果他没看上,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
方大军微笑道:“老汉,你就放心吧,只要打谷机成了,公社到时候肯定会奖励,我就提出学兽医的事情,现在大家喂的家畜少,有二爷一个人就能忙过来,但往后家畜多了,一个兽医就不够了。”这也是实话,现在公社七个生产大队,这就是八百来户人家,一个兽医根本照顾不过来。
他当兽医还有一个原因,那是因为他在工厂里有一个同事的长辈就是兽医,他家在八十年代就修了楼房,全是他父亲当兽医赚到了。等公社一解体,村民就会疯狂的养家畜,光是倒卖家畜就能让兽医赚翻,根据那同事所说,一个月能赚到三四百元,这在八十年代的农村是什么概念,肥到流油,独一家啊。
但是兽医只是在八十年代很辉煌,一进入九十年代,肉食品丰富了,国家的在税务方面也完善了流程,兽医就渐渐悲剧了。
但他只是利用兽医求名,另外这个职业也是他打入之后乡镇内部的翘板,利用这个身份来腐蚀一大批对钱没有抵抗力的干部,只要大部分干部屁股都不干净,他无论干什么也就安全了。
“好吧,要真能成,往后咱们家曰子就好过了。你吃上国家粮,也能找个家庭条件更好的媳妇。”方东华乐呵呵的说道。
在农村,能拿上固定工资那是光荣的事情,称呼为吃上“国家粮”,其实就是吃上“供应粮”的意思,这也是很多村民一辈子的追求,以及对后辈儿女的期望。
“老汉,还有个事情我想跟你说一下,要是我当上兽医,拿到工资了,打算供二姐去考大学!”方大军说出了最终的目的,当兽医只是手段,让二姐去读大学或许也是手段,但更多的还是想让自己的姐姐过上想要的生活。
“让燕子去考大学?”方东华一怔,他实在没想到儿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对,我看二姐这几年每天空了都在看书,她以前又不是没考上高中,老汉,你就供她去读一年补习班吧。能考上大学就让她读,往后我也会供养她,要是她考不上,咱们家也算对得起她了。”方大军斟酌着说道,他的口才其实非常好,谈话的时候始终会清醒重点是什么,气氛一到就会杀出来,一般情况下成功率都很高,大学里选修的沟通与演讲,他拿了满分。
在沿海工作那两年,虽然混得不如意,但同样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在工厂同样如此!
方东华没有当即应话,而是裹起叶子烟来,屋后自留地里自己种的烟草,晒干后裹起来就可以抽,劲道非常大,只有干重活的老农才顶得住。
很快屋子里就烟雾缭绕了起来,一下勾起了方大军的烟瘾,但考虑到现在的生理年龄,还是晚几年抽烟得了,不然影响到床上的战斗力,那就是一辈子的悲剧啊!
“老汉,军军,来洗脸了!”二姐端着木盆来了,接着就麻利的洗好帕子递给了老汉,等老汉洗了,她还得伺候弟弟洗脸。
等方大军接过脱干水的帕子,顿时一股大男人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大爷待遇实在太容易让人上瘾了。要不,还是把二姐继续留在家里得了,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啊!
“燕子,你弟弟愿意供你去考大学,老汉也同意了。往后你要是过上了好曰子,可千万别忘了照顾你弟弟啊!”方东华终于松口了。
方燕一听这话就完全呆住了,没想到弟弟说的是真的,他真的跟老汉说了读书的事情,老汉也真的同意了,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又见弟弟突然扮了个鬼脸,然后指了指脚,意思是说让她给洗脚呢,看到这里就破涕笑了出来!
PS:求收藏推荐票,拍着胸脯保证,这书的质量绝对在水准之上,可能商业价值不高,但口碑绝对会很不错!
第十三章人民公社
洗脚一说当然只是说笑。是夜,方大军躺在床上却是久久都不能入睡,无它,环境不适应啊。
虽然他一个人独享了一间房,但这是土墙房子,只开了一个不到一平米的通风口,当然房间里通风是完全不成问题的,点着火炉都不可能二氧化炭中毒,因为是瓦房。
房间里有一个大木头柜子,这是装粮食用的,用实木柜子装粮食是为了防止老鼠偷吃。另外有一个老式衣柜,父母结婚时置办的,结实耐用。
地面就有点问题了,泥土的,凹凸不平,上面还能看见铁锤等硬物敲打过的痕迹,很板实。
到是有电灯,公社已经通了电,当然离公社太远的生产队就没办法通电了,并且现在的电压很不稳定,也时常会突然停电。
灯泡是最低十五瓦的,很是昏暗,约莫点上六十七个小时才用一度电,现在的电费是二毛多,并不便宜,因为三十年后电费也只是涨了三倍而已。
最关键的是因为这张床,纯木头的,在横亘上放了一块竹子编的挡板,然后铺上了稻谷草,外加一床破棉絮,床单也是有的,可是枕头里面却是切成段的稻谷草。
这让他躺在床上,一鼻子的稻草味道,心理本能的在发痒,可皮肤上又一点也不痒,这样矛盾的感觉让他几欲抓狂。
耳朵边也回荡着激烈的蚂蚱、蛐蛐,青蛙的鸣叫声,辗转反侧啊,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睡着的,他在八十年代的第一夜就这样过去了。
深夜,木柜上突然发出了朦胧的光芒,很弱,但已经能用肉眼看见,一直持续了十分钟才渐渐消散……
————————
“唔,睡得好饱啊!”方大军从床上爬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因为之前一直上夜班的原因,他好久没睡得这么爽快了,这跟身体无关,而是精神上的感受。
坐在床边上透过小窗口,见外面天已经透亮,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时辰了。也不穿鞋,光着脚就下了床,突然见到木柜上的红布小包,这才想起那块坚硬的黑块,笑了笑,现在可没功夫研究,得先去看看打谷机怎么样了,这关系到他一切计划的基础。
“咦,二姐你怎么还在家里,四妹五妹呢?”方大军疑惑的问道,往常二姐都是一大早去公社学裁缝,这个时辰不应该在家里啊。
“弟,你醒了啊,饭菜热锅里呢,我这就给你端出来!”方燕回过身亲昵的说道,与昨曰的态度简直天壤之别。
又道:“老汉一大早就带四妹她们到学校报名去了,妈也上工去了,让我在家照顾你,明天一早我也要去县里报名读书呢。”
“那是好事啊,现在什么时辰了。”方大军乐呵呵的问道。
结果见方燕抬头往天上看了看,回了句:“快十点了,你可真能睡!”
呃!原来天上的太阳就是时间指针。
“对了,蒋木匠呢,他没来找我?”方大军询问着。
“一早就来了,被老汉打发了走,让他下午再来!”方燕说着就进了厨房,不一会就端着笆篓出来,菜饭一上桌,鸡肉和酱肉竟然都有一大碗,这才想起母亲昨晚上说给他单独留了菜。
“你吃了没,一起吃吧,这么多我也吃不完!”方大军说着就端起碗开动了,俗语说半大孩子吃死老子,他这个年纪正是最能吃的时候,而且他对于自己的身高很不满意,还不到一米七,穿越前他的身高就是个二等残废,刚刚一米七,原因就是少年时撸得太频繁。
这辈子说什么也要吸取教训,多吃多运动,不撸管,也别那么早抽烟,按年纪算,应该还能长点个头,因为方东华的身高都有一米七多点,他这个当儿子的不可能这么矮吧。
“早吃过了!”方燕话是这么说,但喉咙却咕噜了一下,这是在吞口水呢。
方大军呵呵一笑,“好了,快去拿碗筷来吃吧,我就说是我吃了的,要是晚了老汉回来看见就不好了。”
“恩!”食物是大杀器,有些骄傲的方燕也抵挡不住,一溜跑去拿来碗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狂吃了起来,让方大军看得目瞪口呆,这还有一点青春美少女的模样吗?
“我吃好了,你千万别跟老汉说!”几十秒后,方燕包着嘴拿着碗筷跑了,这是要毁灭证据。
方大军再一看碗里的肉菜,都已经去了大半,顿时后悔起来,早知道二姐这么能吃,就应该等他吃饱后在招呼啊。
等他把剩菜剩饭扫荡完,蒋木匠也出现了,秦家兄弟都要上工,这时候不可能出现,而蒋木匠干的是技术活,上工时间到是比较自由。
“军娃,快跟我走,你画的那个弧度我试了一下,你来给算算标不标准。”蒋木匠一上来拉着他就走。
直接给硬拖出了屋,二姐这时候也跟着上来,如此情况,方大军就只好跟着往公社而去了,今天身体感觉好了很多,走路完全不是问题,只是还干不了活。反正公社干部说了给他算工分,索姓多休息几天。
“三娃,好好干啊,争取今儿就把打谷机搞出来!”
“是啊,军娃,我们都等着用呢,能在田里打谷子,想到就喜庆!”
一到下面的晒谷场,乡亲们都热情的打着招呼,果不其然,打谷机的事情大伙都已经知道了。就连刘家人也热情了许多,如果真的能提高打谷子的效率,也是生产大队的政绩。
方大军自然是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副文人搔客的派头,潇洒的继续上路,往前面公社而去。
十几分钟后,角山人民公社映出眼帘,整个公社占地约莫五亩,处在这附近最大的平坦地带,也是七个生产大队的交汇处,可惜这里太过偏僻,不是交通要害,不然很可能会形成乡镇。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社是这个时代的结晶,每一块砖头,每一片瓦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方大军在心理无声的呐喊着,以一种见证时代的心境一步步往公社行进。
整个公社被高大的围墙圈了起来,有前后两个大门,修得很庄严,条石开道,古木为门,给他一种踏入旅游区的错觉。
“咯吱!”刷上红漆的大门被蒋木匠推开,里面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入眼是一个超级大坝子,坝子边上是一溜的青砖楼房,虽然只有两层高,谈不上雕栏玉砌,但却给他一种辉煌宏大的感觉,这是时代的辉煌,激·情燃烧的结晶!
第十四章鸟枪换炮
“军娃,快过来,大家都在等你。”蒋木匠招呼道。
方大军回过神来,便不在多看,公社的景象都在他的记忆中,除了办公室不能随便进去,其它地方随便玩,当然是仅限孩童。
三人七拐八拐到了后面的木匠房,在一楼,从外面看就是一间大教室,有窗但没有玻璃。还未进去就听见切割刨花的声响。
“难道现在就已经有了切割机?”方大军不太确定的想到,他穿越前是八六年出生的,小时候的记忆基本都在九十年代了,而且他是在城郊长大的?(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