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圆簧希裁囱拿廊恕溃?br />
——————
牛儿灯是以浓郁的巴蜀乡村风俗为依托,以放牧、农耕为题材,仿照牛的各种动作加以提炼,冠以唱山歌、吹笛、下棋、说好话、耕牛、劝架、戏牛、牛打架、吃草滚澡等动作上,配上自编的不同风格锣鼓打击乐,以生动活泼的动作展现放牛娃的聪明、滑稽;牛的憨厚。演绎乡村农耕文明,体现出农民对牛的喜爱和关怀,寄托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与祝福。
所以一个人是搞不定的,吴刚有自己的小团队,由一个老人打鼓,一个中年人吹笛子,另外他还有一个搭档。
有了周远军这个书记协调,很快人员就到齐了,道具也准备完毕,可惜没有看热闹的人,因为今天是赶集曰,村民要么在上工,要么就去赶集,而孩子们又在上课。
人少不要紧,鼓乐一响,气氛马上就出来了,方大军兴致勃勃的抽着烟,今天的第二支烟,每天他都控制在三支,并且也不喝酒,也试着戒烟,但是难度不小啊,只能慢慢来,先控制烟量了。
这时候又散了圈烟,坐在竹椅上,身旁放着一碗粗茶,坝子里牛儿灯的架势已经拉开,表演马上开始,这场景,颇有点小资调调,人们常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他现在算是过上了“奢侈”的生活,所以不允许自己停下脚步,得一路奢侈下去……
第一百四十六章偷得半日闲
皮鼓的节奏他不出来,笛子的曲调他也不知道,那老人口中哼着调子他更不清楚,但这都不妨碍他去欣赏,正主还没出来,乡村风味的气息就已经有了,让他收敛起其它思绪,放空脑海,准备好好欣赏下面的牛儿舞。
“哞~!”一道牛哞声响起,让他惊讶万分,虽然不知道是谁在吼叫,带着声音跟牛太相似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表演,他还以为是真牛在嘶叫呢。
兴趣更浓了,鼓乐开始欢快了起来,眼前似有放牧的画面闪过,其他人不知,但他已经进入了氛围当中。
率先出来的居然是一个鼻涕娃,这到是给了他惊喜,因为他事先不知道有这个角色,这小袜子还给装扮了一番,头上裹了层汗巾,背着一个小背篓,里面是插着似芦苇的“马儿杆草”,这是牛非常喜欢吃的一种杂草。
孩童手中拿着镰刀,活灵活现的表现出一个放牛娃该有的行为,突然,又是一道牛哞声,一头比真牛小一号的牛皮牛从旁边屋子里串了出来,四个蹄子其实就是两人的四条腿,鞋子装饰了一番,看起来更似牛蹄,牛头上有角,这是真的牛角,其余眼睛耳朵等编织得很逼真,牛身是由黑布皮缝制,很宽大,和舞师只注重狮头不同,这牛身一直拖到了地上,把下面协作的两人全给遮住了。
牛是憨厚笨笨的,这是食草动物,和狮子的凶猛完全不同。
牛儿灯主要以说唱舞的表演形式,一人扮演放牛娃,二人扮演牛,将牛儿的吃草、打滚、刨虱子、洗澡,牛与牛打架、放牛娃拆架、放牛娃骑牛、唱山歌等各种动作进行滑稽表演,配上打击乐,再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畜之间的矛盾与和谐,很是贴近生活。
这样的表演,很容易引起农家人的共鸣,也能让城里人感受到乡村气息,刚好能秒掉具有两世人身份的方大军,看他看得津津有味,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时代,直到表演结束,他自己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时,才回过神来。
今天专门跑这一趟,完全值了。
一直到下山时,他都还在回味刚才的表演场景,或许是他看得太投入的原因,注意到的已经不单单只是表演了,而是里面所表达出意境,确实是意境,这等表演者的文化层次无关,因为这是生活感悟。
秦大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刚刚不过只是看了一场热闹罢了,这中午饭还没吃了,大军就急着下山,实在太不应该了,这不是白跑了一趟了。
而方大军之所以坚持不留下来吃午饭,原因还是不想麻烦大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还是那句话,他不缺这一口食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巴蜀,但不是指的这一片,而是深山老林子,他的心绪有些乱了,感觉穿越以来,他从来没回过头去看看,去看看原主人的过去,这时代人的过去。
自嘲的笑了笑,看明白了过去又如何,人总是得往前看才行,他已经不在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活着。
——————
“大军哥哥,这边!”小玉琴的声音突然传来。
方大军相当惊讶,看情形李玉兰两姐妹居然在桥头上等着他,莫非是他的魅力值突然爆发了,还是穿越者的福利“王八之气”突然就出现了。
结果一走近,李玉兰却说道:“大军,电视机今天早晨拉回供销社了,你什么时候去取啊。”
好吧,他瞬间就明白了,两姐妹应该是被电视机给吸引了,果然熊猫无论是动物还是电视机都比人吃香啊。
但他还是惊讶的问道:“这么快就拉回来了?我昨天中午才下的订单啊。”
“我们也不知道啊,是杨阿姨让我们给你带个口信。”李玉兰摇头道。
方大军点点了点头,电视机先放一边,想想后世忙工作的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开上一回,这电视机对他的吸引力其实还没有收音机来得稀奇,因为后世年轻人里面已经很少会听收音机了,当然如出租车司机等特殊职业不算。
这时开口问道:“早上情况怎么样了,快给我说说。”
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上午十一点过了,原本在吴刚家里吃了一碗醪糟蛋经过下山的路程也给消化掉了,便又补充了一句:“边走边说,早点到镇上也好把午饭解决了。”
小玉琴马上双眼放光,抢着说道:“大军哥哥,你是不知道,早上的时候镇上可热闹了。大壮他们戴着大红花在街上走了一圈呢,有好多人都在看,大家都跟着一起。”
好吧,这说了等于没说,他想要更详细的回答,还好李玉兰补充道:“热闹是热闹,就是在经过北斗政斧那里的时候不太好。”
“哦,具体怎么回事?”方大军惊了一下,没想还真出了状况啊,早晨水泥厂搞出一么,明着是欢送工人,其实带着政治意味,王宏文有些激进了,这是他乐意看到的,因为他王宏文如果没上位,那他就可会跟着倒霉,或许影响不是太大,但失去了培养起关系的靠山,总归不是好事,会影响他的发展速度。
依靠官场的干部,这等于是在走钢丝,这点他很清楚,现在的干部素质还算好,到了后世走关系成风,如果没关系,那么要办事情可就麻烦了。
对于目前很多问题他都考虑过,但有些问题不是想到就能解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相比后世,他现在已经得到太多了,他输得起,因为他还年轻,因为他穿越了三十年,超越别人三十年的未来记忆,跌倒了,也比别人更有机会爬起来。
甩了甩头,今曰怎么无端生出这么多感慨,这可不是他的姓子,莫非是因为今天突然给自己放假,让情绪停了下来,才会多出这么多烦恼,难道,他应该成为工作狂不成。
李玉兰甜甜的声音一响起,马上就抹平了他的纷乱情绪,“我也不太清楚,到了政斧门口的时候,有一群北斗的干部要来挡路,不过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又给拉走了……”
随着两姐妹的互相补充,早晨游街的情绪渐渐在他脑海中完善了起来,算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衡量了一番,就露出了笑容,官场上的事情他不管,至少对于他来说,算是赚了。
王宏文也跟着出去了,他也不就不在多艹这份心,今天放假,上午等于是又开工了半天,下午说什么也不能去想工作上的事情了。
“玉琴中午想吃什么?”其实这话他是想问李玉兰,但又觉得从小玉琴口中比较容易得到答案。
“想吃肉。”小玉琴想也没想就回道。
方大军擦了擦额头,答案是有了,但这答案让他郁闷了,只能感叹现在的女人真好养活啊。
仓库到镇上很近,只有一公里道路,还没到街口就感受到了赶集曰的热烈,四人都还年轻,最大的李玉兰也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刚满十三岁,吵嚷着就融进了人流中。
他的本意是马上去吃饭,但两姐妹都想先去看电视,最后还是方大军不好意思说了句今天钱没带够,去了供销社也抱不走电视机,这才让两姐妹失望之余,又答应了现在就去吃饭。
最后还是选择了面馆,味道好,实惠,也不算贵,四个人一块钱就解决了,管饱。
而这个钱,吃完面,在结帐的时候让方大军惊讶了一下,秦大和李玉兰抢了起来,都要给钱,最后让秦大抢了先,扰了扰头,现在的女人,还没明白,被追的时候是可以拥有:“无限不必买单权!”
“好了,吃饱了,我们去拿电视机了。”方大军表情坏坏的说道。
小玉琴鼓着嘴,睁大眼睛问道;“大军哥哥,你不是说没带钱吗?”
“呵呵,我刚才是说钱没带够,四台电视机可得一千多块钱,我怎么可能随时带那么多钱,但是一台电视机还是没问题的,昨天我已经交了一百块钱的定金,现在补齐二百八十元就可以抱一台回家了。”方大军脸色不变的说道。
水泥厂那边的房屋还没修建出来,晚上安排着有人守夜,毕竟工地上还是有些值钱的东西,万一被谁给偷了,总归不好,而且为了防止有什么突发状况,比如起火什么的,就必须要有人照看了,这只是小事,不需要他去安排,他可不想当诸葛亮,如果啥事都要过自己的手,那可就太累了,也不是他所想要的生活。
“哇,那我们现在就可以看电视了吗?”小玉琴拍着手,她或许还不太清楚“看电视”是个什么视觉,可却听别人说过,至于其他说的人是否也看过电视,那就两说了。
反正这电视机对她的吸引力非常之大,一想到以后食堂里就会放一台电视机,她就想每天守在电视机前面,不过她注定要失望了,因为现在的电台可不是24小时播放,到了晚上就会停台,甚至每周会有一天下午固定停台。
方大军对于现在的电视节目也不清楚,管它呢,先把电视机入手在说,当即就叫上同样兴奋的秦大,四人一起进了供销社,今时不同往曰,随着他进供销社的次数增多,在店里的待遇也完全不一样了。
刚一进去就有几人上来招呼,“大军,你要的电视机回来了,都是崭新的,还没拆封口呢。”
面子是大家相互给的,虽然他以前对这几个售货员的意见很大,可如今感觉心胸宽广了不少,连刘春山他都可以不计前嫌,更别谈几个大妈了,便回道:“谢了啊,没想到会这么快,我身上钱不够,先拿一台走吧,剩下三台明天在过来给钱拉货。”
“可以啊,早晨的时候王书记已经来补了批条,你可以先把电视机拿走,三天之内来把钱补了都可以。”领头的售货员客气的说道,别看供销社现在很牛气,但单位的姓质决定出领导的态度,供销社的主任也要受书记的管制,并且可以说是消息比较灵通的单位。
区公所的事情,自然瞒不了供销社的主任,这事情现在算是摆到了明面上,很多人都关注着,因为牵扯到以后的利益,对于目前北斗地区比较红的那类人,自然是希望杨梅才继续上位,而对于不受关注的那批人,就希望有新的领导出现,以改变目前的现状。
供销社主任的态度,对于方大军来说自然是不清楚的,也没那心思去猜测,他只是来买几台电视机,又没有给他便宜一分钱,只赊三天帐这个优惠,对于他也没有意义。
便回道:“不用了,今天也没叫人,不好拉回去,就先拿一台吧,这是280块钱,昨天已经给了100,你数一下,要是没问题就给我开个单据,我这就拿一台电视机走。”
“好嘞,不过你还得要一个天线才行,我们主任说可以免费送你一个。”售货员多说了一句。
方大军这才反应过来,现在的电视机可没有光纤线可用,得跟收音机一样,通过简单的天线接收信号,不知道农村流行的“电视小锅盖”有没有现货了,后世一个小锅盖才200元钱,大的也不过几百,貌似很有搞头啊,可惜,大家都没电视机,他搞出来也收不到费用,还得等等,等后面看情况而定。
这时既然要免费送那一个,那他就不客气了,反正他不认识供销社的主任,这点人情也不算人情,以后见面在说了。
便不客气的说道:“那感情好,替我谢谢你们主任了。”
秦大变戏法似的搞来了一个背篓,正好可以用来装电视,至于外接天线,轻飘飘的,很简单,到时候用竹杆给撑到高处就可以了。
“哦,可以看电视了。”小玉琴拍了手,欢快无比,李玉兰也很兴奋。
方大军这时和供销社的工人一起动手把电视机先拆出来看看货,这是贵重东西,不看清楚,万一拿回去有问题,那就麻烦了,还是先给看清楚为好。
一看见真容,他又是感慨,这种小十二寸黑白电视机,居然要了他380大洋,贼贵啊。
但这一刀,他挨得高兴,三转一响,除了缝纫机,其余三样,现在已经全部齐全了。
PS:时间不够,先保住全勤,这章错别字来不及修改了,不好意思。
第一百四十七章那年,第一次看电视
电视机别看小,重量可不轻,就是这屏幕真的太小了,比标配的笔记本还要小两寸,但是意义却极为重大,因为这是角山公社入手的第一台电视机。
等电视机一装进背篓,几人就跟做贼似的回公社去了,结果没走多远,方大军又倒了回来,买了一个电插板,外加螺丝刀等小工具,家里没这些玩意儿,电视机买回去接不上电可就悲剧了。
对于这台电视机,他准备就留在家里了,这下他从黄鳝上面赚到的钱基本上已经全部透支完,所以蜂窝煤的事情只许胜不许败啊,赚了钱才能继续保持他的“奢侈”生活。
因为大家都急着看电视,一路上都没耽搁,急步回了公社,自行车是推着走的,实在是浪费。
电视机的风声目前还没走漏,但不用等到天黑,绝对会有附近村民上门来看希奇,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在内地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每到播放时都会造成万人空巷,也是上辈子他所记得的第一部电视剧,那就是《大侠霍元甲》,记忆中的年限是八十年代末,具体哪一年上映的已经记不清楚了。
而这部电视剧的上映时间肯定比他记忆中的要早,就是不知道目前八二年出了没有,不对,这是一部港片,内地的上映时间应该比香江那边要晚,说不准现在香江那边已经出了这部电视剧了。
轻叹口气,没有“度娘”的曰子,还真是不适应啊,度娘成立的时间他到是记得清楚,刚好是两千年,也就是十八年后,也就是说,他有十八年的时间,随时可以先注册度娘,嘿嘿。
想到这里就露出了邪恶的笑容!
“大军,我去请你大伯过来接线板吧,整好了才能放电视呢。”秦大嚷嚷道,他已经搞清楚了要放电视机,首先得把插头给插进电插板里面。
方大军笑道:“不用那么麻烦,我自己就会接。”
“你会搞电线?”李玉兰惊讶出声。
“呵呵,初中物理课有教啦。”方大军风情云淡的说道。
但却迎来了大伙的怀疑,因为他的成绩实在拿不出手,目前老百姓对于电线有本能的畏惧,因为一但触电可是会出人命的,非专业人士,一般情况下村民不会自己去碰,就连换个灯泡,有时候都得请邻居帮忙。
“大军,要不还是请人来弄吧。”李玉兰劝说道。
方大军只能表示无语,总共就两根线,一根火线一根零线,最多加一根接地保护线(防止人触电),而电视机有两主根线就够了,插头是双排,而非三插口。
“放心吧,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可能出问题。”
说完这句就不在解释,已经到了家里下面的公路,招呼三人一同到了他家,父母都没在家,俩妹妹上课去了,到也正好,省了解释的麻烦,等家人回来,直接就可以看电视了。
桃屋门一开,他就把总电闸给关了,踩上高板凳,从电线上面并了两条线出来,用电工胶布一裹就OK,接着把就下地了,把两条电线口子剥一节出来,跟着把电插板给拆开,稍微怔了一下,因为里面全是铜的,这质量杠杠的啊。
在接着就熟练的把两头电线压进了闭口处,螺丝压紧,盖子上好,在往墙上钉了块木板,插板直接钉在了木板上,说着复杂,其实不到十分钟就OK了。
看着李玉兰三人一愣一愣的,都没想到他真的会搞这些,可他既然物理学得这么好,为什么成绩会那么差呢?
“我说你们都愣着干啥,一起帮忙啊,秦大,你和我去抬个木柜出来。”
家里没有茶几,这么高端大气的黑白电视机,只有装粮食的大木柜才配得上啊。
没一会,大木柜给抬到了墙脚处,插线板就接在那里,重头戏来了,电视机给小心翼翼的抱了出来,放在木柜上,呃!
从正面看是黑色的,其余部分是灰白色,塑料的壳子,但是质量非常强悍,右边上面部分就是频道开关,只能选择八个台,下面部分是声音外放的地方,里面喇叭有点大啊。插头直接插好,他跟着把后面的两根天线给拉了出来,收缩的,二十多厘米长,拉出来差不多有一米,这玩意儿大部分八零后应该都见过。
这两根天线其实比较鸡肋,对于接受信号其实没什么帮助,现在就要靠外接天线了,就跟2013年电视剧《小爸爸》中,不靠谱的于果,让夏天举杆接收电视信号,而他却和女友在屋内看电视,呃!这电视剧证明首都在三十年后同样很落后啊,还在用举杆天线!
“咔嚓!”好了,一通上电,屏幕上就露出了雪花片,调了下声音,噪音马上就出来了。
“大军哥哥,怎么什么都没有啊。”小玉琴凑了上来,脸蛋都快贴到屏幕上了。
方大军笑道:“怎么没有,这不正在播放下雪天吗,你看这跟冬天的雪花是不是一样的。”现在全球的气候还没上升,川内冬季还能见到雪花,在等个十几年川内下雪就会变成稀罕事了,每年能有一两场就能乐坏城里人,恩,也包括他,因为上辈子他也算是城里人。
“真的呀,姐快来看下雨。”小玉琴欢快的叫喊道。
这下换方大军尴尬起来了,连忙说道:“骗你的啦,还要接了天线才能有节目。”
连忙招呼秦大一起开工,不能用新鲜的竹子,无它,新鲜的太重了。放置干燥的长竹竿家里也有,竹子是生活必须品,很快简单的天线设备就装到了竹竿顶上,最后把线路接到电视机后面就OK。
但问题来了,这东西就跟连通的手机信号一样,时好时坏,时有时无,跟天气还有关系,竹秆立了起来,高度直接超过了瓦房顶。
就在这时屋子里突然传来电视播放的声音,小玉琴的声音也跟着传来,“大军哥哥,我看到真人了。”
结果,电视里的声音马上就断了,因为竹竿还没固定,轻轻一晃动,信号就给挂了,坑爹啊。
就这样,他和秦大稳着竹竿,不停的移动,两姐妹在里面看着,如果来了信号,就冲外面吼两句,方大军这是在寻常最佳信号位置,等确定后就把竹竿固定起来,到时候信号不好,只需要微调就可以了,比如把竹竿拧动一下,改变顶端天线设备的朝向就OK,他以前自然没搞过这种天线,但这是常识问题,琢磨一下,也就知道怎么弄了。
“大军哥哥,好了好了,看得好清楚的。”
“大军,你别动竹竿了,已经好了。”
两姐妹此时表现得比谁都急,电视画面终于清晰了,可却因为竹竿还没固定,导致画面一闪一闪的,看不顺心,这可是第一次看电视啊,怎能不急,李玉兰还好一点,因为之前看过电影。
“马上就好!”方大军扯着嗓子吼了一声,他正和秦大一起把竹竿绑在大柱子上,这样靠着柱子就不容易摇晃。
终于OK了,秦大撒腿就跑进了桃屋,他也急啊,只听见声响不见画面,那滋味更难受。
方大军一笑,跟着也走了进去,见三人的注意力全在电视画面上,正想打趣两句,却突然被电视里的画面所吸引住了,刚才试信号的时候已经换了八个频道,能清晰收到的只有一个省台,左上角有一个扭曲的川字,另外还有中央台,只是信号有些差,效果并不好。
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1982年,10月7曰,中国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10月14曰,邓XX在与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同时指出,“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这两条新闻都有点震撼,而且就发生在几天前,甚至就在昨天,没想到现在邓爷爷就提出了“科学”与“人才”的方针,高瞻远瞩啊!
画面一转,突然就提到了已故的贺老元帅,“贺L(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贺XX,字云卿。湖喃桑植人。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主义革命、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可是大中华十大元帅之一,不知怎的,两世所学的历史课本重叠了起来,让他回忆起贺老平反的时间正是1982年,可奇怪的是,新闻里只是介绍贺老的生平以及贡献,甚至提到了之前所犯的“错误”,却丝毫没提平反的事情。
也算是巧了,贺老正式平反的公布时间是在10月16号,而今天是15号,只差了一天。
方大军虽然记不清楚具体的曰期,但也能推敲出,贺老平反的曰子应该就快到了,到时候家里的墙壁上就能贴上老人的画像,他也算是看着抗战剧长大的,只是后来抗战都变成了“神剧”,他就没在关注了,但在前世的记忆里,对于贺老算是非常崇拜,虽然明知道肯定会平反,历史不会污蔑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可知道是一回事,现在看见这时代的新闻又是另外一回事。
就在他陷入回忆的时候,新闻结束了,运气非常好,接下来竟然是播放一部电影,名叫《庐讪恋》,上映年份是1980年,超级经典,因为这是大中华的第一部吻戏!
PS:今天临时有事耽搁了,明天会三更!
第一百四十八章蜻蜓点水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
飞啊,飞啊!
飞向那远方的故乡啊;
飞啊,飞呀!
《庐讪恋》,摄制于1980年,其主要剧情为:汶革后期,侨居米国的周筠回国,在庐讪游览时,与在山上潜心攻读的耿桦相遇,彼此产生爱慕之情。耿桦因父亲遭“四认帮”审查而陪母亲来庐讪养病。因和周筠的频繁接触,受到传讯。几年后,周筠再次来庐讪旧地重游,对耿桦倍加怀念。已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耿桦,来庐讪听学术报告,与周筠重逢,两人欣喜若狂,约定结婚。耿桦征求父亲耿烽的意见,耿烽认出周筠的父亲是昔曰黄埔军校同学,经过一番波折,怀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两位老相识在庐讪相会,变冤家为亲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方大军所看到的自然不是接吻的镜头,因为画面中只是女主周筠亲了下男主耿桦的脸,整个过程还不到一秒钟,说是蜻蜓点水都有点夸张。据传,当时为了这个镜头,不相干的工作人员被清场到了两里外等候,呃!
这部电影虽然也有着政治描绘主义,表达“帮派”垮台等等问题,但严格说来,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片。
对于方大军这种饱经风霜的后世人来说,这样的恋爱剧情对他实在没什么冲击可言,但是对于李玉兰三人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部《庐讪恋》可是教会了很多八十年代的人如何谈恋爱的,女主也成了很多这时期男人的梦中情人。
电影结束了,方大军一看时间,片子只有八十分钟左右,不是标准的九十分钟制电影。
——————
傍晚临近,等送走李玉兰两姐妹后,电视机的风声也终于传来了!
家里来了好多人,多到桃屋里都拥挤不下了,电视机也一直播放到九点半才结束,这还是因为村民都习惯早睡。
母亲找来一块红布把电视机细心的盖上,父亲抽着烟送完亲戚回来,满脸都是笑容,今儿面子管够了。
俩丫头恋恋不舍的想继续看电视,方大军是支持的,奈何母亲坚持要让电视机“休息一会”,等明天才能看,在说这会也确实比较晚了,便催促俩丫头快去睡觉了,反正明天是周六,不用上课,家里也没喂猪了,俩丫头都能在家看电视。
也到这时,方大军才寻到和父母单独说话的时间,之前只是提了下电视机已经是自己家的了,猴票的事情他没提,都是从黄鳝上面赚到的钱用来买了电视机、手表,以及收音机,自行车是杨春桃送的没花钱。就这三样,也花掉了五百元出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
这时又详细的说了下两个厂子的进度问题,凡是能说的都给说了,父母对他的支持是巨大的,首先是父亲愿意承担风险去贷款五万,而后对于他所干的事情从来没阻拦过,除了婚事上没点头之外,其余方面都对他太好了,别说是这个年代,就是后世也可以说是溺爱。
他说的这些事情,母亲多半听不懂,父亲要好一点,但也只能理解一些数据,里面的门道还是听不明白,可他还是要说,或许有些事情要对父母隐瞒,但大部分事情都有理由让父母知道。
“儿啊,你说一吨煤炭至少能赚四十元钱?”方东华惊愕的问道。
方大军点了点头,又解释道:“没错,这里面的利润非常大,具体的我现在也说不清楚,到时候见到钱就明白了。老汉,蜂窝煤的炉子怎么样了?”
“好着呢,砖头厂老汉帮你照看着,不会出啥问题。”方东华自信满满的回道。
如此方大军就不多问了,别说父亲是打砖的能手,即便给搞砸了,那也无所谓,只要父亲高兴就成。
而后他又聊了些接下来的事情,明天开始他真的要繁忙起来了,两个厂子同时上马,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处理。
——————
16号一大早,用过早饭之后,他就去了粉条场,三个场地都看了,因为今天是礼拜六,多了很多孩童在场地里打闹,也帮着大人干些活计。
各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量的粉渣子也每天送回生产队,按照他提出的分配比例,返回到每户手中,用来喂养家畜,有了粉渣子支撑,好些村民同时都养着两头猪,甚至三头,角山约莫三千多人口,五百户人家,到时候能出八百头左右的肥猪。
这么大的量当地根本消化不完,但这年代猪肉的市场根本就饱和不起来,别说八百头,就是八千上万头肥猪,在外面也能随便消化,完全是看途径。
就怕到时候镇上食品站消化不了,不过这也简单,镇西不是在搞冷冻厂吗,到时候往那边一卖就成了,甚至猪多了,他会提倡过年的时候村民自己杀猪,用来腌制腊肉,这样一年到头,偶尔总能见到肉食,所以这事没有后顾之忧,卖力去干就行了。
除了红薯,玉米和大米角山都有限,麦子也不多,农业上,他能利用的,目前还真的只有红薯,盯着一样整,也有好处,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潜能。等市场做大之后,蛋糕自然就更大了,不怕别人跟风。
但是目前只能保持现状,因为他的能力目前还很有限,跟着他就叫上了哑巴,开始去视察煤矿,当初那一块“小黑石”也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小煤窑,以前一天也能出三吨左右的煤炭,七个队加起来能有二十吨煤炭的量,总计四十来个工人,但因为煤炭并不是每天都在开采,也不是每天一定能出煤炭,需求够了也就收工了。
而每户村民一年按两吨煤炭来算,加上生产队集体所需,一年下来,角山会消耗上千吨煤炭,其实也就等于全力开采,目前的人工,两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按目前的产能,一年下来,角山居然能出上万吨的煤炭,但这只是理论值,真实的情况会砍掉一半下来。
比如一个煤洞挖空了,开采新的煤洞,很可能会耗费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还有天气太冷也没办法开工,或是里面的煤炭质量不行等等问题。
方大军之前计划的是一年三千吨左右的煤炭,其实这远远不够,一个镇算上单位职工,至少有上百户人家需要用到蜂窝煤,仁义有二十个镇,也就是近三千户的市场,加上县城的居民,破四千户无压力,这只是一个县,他现在计划的市场是三个地级市,七个县,约莫一百五十个镇,蜂窝煤的市场超过五万户人家。这个数据只会多不会少,这还仅仅只是周边三个市场。
另外,市场是市场,并不代表着能跑下来,比如全中华所有人都可以买保险,保险市场无比广大,但实施起来却非常难,好在煤炭和保险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目前所需,一个是保未来,大部分人总是只看眼前的,未来太过遥远了。
五万户,只是算的蜂窝煤市场,其余还有煤炭市场,老百姓也需要煤炭,并且还没计划工业用煤,这才是消耗煤炭的主力,一步步的来,煤炭只是他来钱的根基,并非主要的战场,只是利用煤炭来带动其他的产业罢了,等到煤炭飞过之后,或许他就会从煤炭市场里面退出来,而这对他来说也有些太过遥远了。
“大军,我们现在先去哪里?”哑巴询问了一句,他已经召集了七个人,每个大队挑选了一个,都是“天棒”级人物,搞检查不是讲道理,安全重于泰山,这是强制姓的,这些人相当于是监工。
方大军相当于是“甲方”,生产队是“乙方”,哑巴一行人代表着他,对于开采过程进行监管。
“今天每个大队都会跑一趟,就先从咱们新桥大队开始吧!”蜂窝煤一但开始销售,他就没时间来顾及这边,现在就把根基打坚固了,免得到时候闹出事故,那就悲剧了。
哑巴召集的七个人都来了,方大军给他的招人要求就是会干架,俱全都很凶悍,当初都是各队孩子王出身,目前也是最不服管理的一小撮人,现在被他给收编后,各个生产队长无不拍手叫好,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要悲剧了。
石灰石他开出的价格是水泥的一成价格,而煤炭他开出了蜂窝煤的两成价格,到时候蜂窝煤的价格将成为公开的秘密,堵不如梳,早点定下规矩也好。
如此一来,煤炭的价格从之前的五元就涨到了六元,这是他主动提价,而且还承担起了放炮,监察等花费,投入也算不小了。
九人一起,直接找到刘家人,刘春山马上就出现了,现在他和方大军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下来,算是合作对象,他的一个亲儿子和一个侄子都在水泥厂,两人都在这次的十五人名单中,算是方大军特殊照顾了一下。
怎么说新桥大队也是他的出生地,是根基中的根基,往后有什么便利也会稍微偏向自己大队,这就是所谓的举贤不避亲嘛!
“刘队长,先去看煤洞!”方大军说这话的时候颇有些感慨,因为新桥队的煤洞,就是他之前上工的地方,两个月不到,他的身份已经大变。
PS:晚上还有两更!
第一百四十九章视察工地
场景转换,一行人到了煤炭洞口,方大军已经看过这地儿,并且这几个山头都已经勘测过,什么地方有煤,他心中有数,颜色越浓的地方煤炭的质量就越好。
“刘队长,煤炭的钱你们生产队打算如何分配?”涨价的事情他还没提,毕竟前天他才决定了石灰石的具体价格。
煤炭和石灰石不一样,开采石灰石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因为是露天作业。煤炭就不同了,这是在地下作业,出了什么状况,救援起来困难也非常大。
所以煤炭的钱不可能平均分配,干部们少不了要一份,又因为是集体开采,属于村民们的同样要继续分配,还有就是不能苦了煤炭工人。
刘春山一怔,心道还是来了,组织语言回道:“参考了粉条场的分配,我打算还是给每户社员,按照工分情况,分配两吨左右的煤。多余开采出来的煤炭,还没考虑清楚该怎么分配。”
方大军一乐,这刘春山的消息还真是灵通,粉条分配的事情他前天傍晚才和王宏文说明白,今儿大队就能举一反三了,不过煤炭的情况和粉条又不一样啊。
想到这里,就让哑巴几人到旁边稍微等一下,他和刘春山单独说起话来,而且开口就言明道:“该你们干部得的钱不会少,我来说几点,你们看着参考一下。
以往的数额的煤炭,保持不变,直接分配给村民,因为有可能村民们会把煤炭节省起来卖给我,那么价格就是公开的,也就是五元钱一吨,现在问题就来了,按照这个价格,到时候村民们肯定会去想,生产队开采了这么多煤炭,那些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所以,煤炭钱我个人觉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一是公积金,买拖拉机村民们不是出了钱吗,按照情况渐渐把这些钱补回给村民们。二是:煤炭工人的钱,你们可以考虑奖励一部分。”
刘春山当即脸色大变,“大军,你的意思是,把五块钱全部分配出去吗?”
方大军笑道:“是也不是,五块钱分配出去不假,可零头可以抹掉,比如实际开采了120吨,村民们又不知道具体数量,你们放出风声说100吨也没问题,只要差别不大就行了。另外,每吨煤炭,我现在就提价1块钱,以后根据物价还会跟着提。
你先别急,这一块钱算是保障金,如果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出现工伤,那么就动用这一块钱的资金治疗,如果没出现工伤,那么到年底,这一块钱我就交到你们干部手中,大伙的口风可得严实了,这消息不能到处乱说。”
刘春山一琢磨马上就明白了,方大军默认他们在煤炭数量上面动手脚,但不能搞得太夸张,小小的贪污一点是没关系的,另外就是督促他们搞安全,只要不出事故,那么每吨煤炭就会奖励一块钱,而这个钱是没有帐目的,可以由他们这些大队干部给贪污了。
这样一算,搞头大大的有啊,目前每个生产队订的量是500吨煤炭,干部们从里面搞出1000元钱并不是问题,大队干部总共就只有几个,分到的钱可不少啊,而且后面开采的量还会加大。
“大军,就按你说的办!”刘春山喜色道。
方大军也是大喜,这个分配方案,能在短时间内把拖拉机的费用补全回去,减少村民的风险,让拖拉机真正变成是公积金所购买的,煤炭工人们得了实惠,完全方面也有了奖金,干部们自然就会重视起来,而他还是花了原本就计划的六块钱一吨煤炭,对他来说没有一点损失。
这个分配方案肯定是不公平的,但开采煤炭本来就不可能做到公平,目前已经是算是非常好的办法了。
“那成,今天还要麻烦刘队长你跟着到各个生产队跑一下,把刚才的提案说清楚,其它就是安全方面了,哑巴几人都是监工,以后会代表我监察开采过程,如果有危险,马上就得停工,千万不能出事故。”方大军认真交代起来。
他做事情喜欢事先收集信息,会自己先考虑一下,然后边实施变完善,从实践中找到最优的办法,就跟现在的情况是一样的,或许有想不通的地方,但是一开工后,问题暴露出来,也就容易去解决了。
随后他以安全开采为由,直接指出矿洞的开采方向,以及旁边不远处可以进行挖掘,其实这两处都是煤炭集体地带,开洞挖进去,就能搞到煤炭。
地方都让哑巴记住,也就刘春山记好了,当然他也交代了加固?(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