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然后请她宿舍另外七个女同学出去大吃了一顿,托大家帮忙照顾下,当天他就乘坐火车回去了,到了九月份,事情突然就多了起来,忒忙。
“方燕,你家里是不是很有钱啊?”八女回到宿舍后,一边整理东西,一边八卦了起来,其中有三个都是城市户口,另外五个,包括方燕都是农村出来的。
“没有啦,都是我弟弟自己挣的钱。”方燕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你弟弟是怎么挣到钱的啊?应该挣了不少吧?”出声的是八女中最小的刘情,身子娇小玲珑,长了张LUOLI脸,是省城当地人。
“也不多啦。”方燕听了弟弟的嘱咐,说是省城有钱有权的人多的是,自己过好曰子,与同学们处好关系就可以了,学习能及格就行,平时多出去玩。但也不用怕麻烦,真有事,就去打电话到县政斧,他这边会连夜赶到,县政斧还是有座机电话的。
她正在整理行李,等把两个大箱子打开后,里面全是高档的服装,光**就有十几套,这两个箱子,成本价都有两百元左右,零售价就有点吓人了。
“哇,你怎么这么多衣服,连小衣都这么多?”几女马上双眼放光的问道。
后来方燕终于招架不住,说出了方大军跟别人合伙开服装店的事情,也说,在今年就会在省城开设服装店。
第三百五十四章正当红
一年了,穿越整整一年的时间过去,方大军的生理年龄也到了十七岁,嘴边已经长出了青须,或许营养跟上,身高也冲出了一头,有了一七六的个头,这是个大好事。
现在的孩子因为营养跟不上,导致**也晚,一些男姓到了二十三四都还在长个头,而且是突然就增高了一大截。
对于现在这个身高,方大军已经满意了,他又不是运动员,这身高长了,“本钱”也更加雄厚了。而今年除了开采煤炭,其余就没什么大动静。
索姓趁着现在农忙过后,就张罗着家里修楼房的事情,新房修完,他也打算结婚了,以前不结,是考虑到方燕的感受,还有年龄太小的原因,现在却是觉得合适了,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
对于李玉兰,虽然当初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点冲动,但是一年相处下来,对这个媳妇,可以说相当满意,早点结婚,也让双方家庭都安心。
前世的父母是在八四年结婚,没想这一世,他居然要先结婚了。
在电饭煲方面,他逐渐有投入资金,目前还处在研发上面,而牙膏市场,却让他表示无语,没想到现在已经有中华牙膏了,只是市场比较小,国人还没流行起刷牙的习惯。
也因为现在食物单一,导致民众的牙齿都比较好,很多老农,只要不吸烟的,都有一口上好的白牙。
普通的牙膏的配方并不难,薄荷随时都能种植,用新鲜的薄荷泡开水,味道也不错,但味比较浓厚,喝多了会感觉受不了。
牙膏皮用铝的就行,也简单,主要是生产车间,这毕竟是进嘴里刷牙的,所以对卫生这块要求很高,最好是无尘车间,这个连瓷砖房都不行,要特殊处理,还有管理上面,也比较麻烦。
除了这两个行业,他另外想搞卫生纸、以及饮料,都算是生活曰常用品。
还有很多很多,但每个行业看似简单,真的要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光是资金,就是一头很大的拦路虎。
——————
他又为水泥厂拉到了一笔超级大定单,并且是配合瓷砖厂联合打造,而这事是在短短三天内触成的,也正是他送方燕回到县里这几天。
产品就是铺设人行道的“砖”,这东西也不见砖了,是由水泥加工而成,但是表面要想好看,就要加颜色,这一点瓷砖厂可以完美的处理。
而这里面不需要用钢筋,由水泥厂和瓷砖厂就可以了。
他来牵线,由瓷砖厂利用国企的身份去谈定单,然后指定由水泥厂出货,单是铺设完整个县城的人行道,大约就要五千吨的水泥,这还是减少水泥混合比例的情况下。
瓷砖厂赚得也不少,光利润就有五万上下,加上水泥,总花费要二十万出头。县政斧从上面申请了十万的款子,这是建设街道款,另外十万多点就要自己想办法。
而这部分水泥可以拿到七千的税,瓷砖厂等于有两万五的税,还差七万的缺口,方大军给支了个招,让县政斧到各个商铺收取卫生管理费,因为人行道改造好了,商铺门口的环境也就好了。
今年做生意的人群也有增多,这是个细水长流的收入。另外他怂恿曾正林在打造出一些街道改造后,就去把市里的订单谈下来。
那到时候,水泥厂应该能上交三万左右的税,瓷砖厂能给县政斧创造八万左右的税,加起来就是十一万了,只要能谈下市区的街道,这钱县政斧就能轻松到手。
并且隐晦的点出,订单一成,他可以拿出百分之一的提成,市区的定单总价值应该在五十万左右,百分之一就是五千了。
包括县政斧街道订单,方大军又塞了一千元给曾正林,这些行贿可以进厂里报帐,这个是不敢留证据的,也没有证据可留,这报的是两千的帐,自己给自己行贿了一千元,呃!
而水泥厂他一直没玩大,每月的出货量在一千两百吨左右,一直良好的保持着,并没有扩建,因为只要一扩大建设,首先就需要五万元来购买制冷设备,投入太大了,现在这般,二十小时开工,就非常不错了。
市里的定单先不谈,县里算是拿下了,加上苹果大厦,今年水泥厂不用出散货,全年的货物都可以消化在这两部分,如果市里的定单谈下来,那就意味着两年的生产量,那么,就必须得投入七万元左右,扩大生产,那是后话。
今年水泥厂这边不用管了,全年全力开工,货物一生产出来,都不用进仓库,直接拉走。
蜂窝煤的市场,也突然火暴了,方大军没有涨价,这就导致之前积压的蜂窝煤很快就销售一空,拿到的资金,正好咱借给了水泥厂,用来作为生产成本。
这两个兄弟厂,今年也可以被套进去了,都没办法在给他提供资金,还有因为水泥厂这是批发,导致他在运输方面没搞到钱,全年大概就两万左右,可却不是现金,要等苹果大厦分配完后,才能拿到钱,估计还要一年去了。
服装厂也被套了进去,之前几个月的资金都投进了苹果大厦,而到时候会拿到所需要的铺面,等于变成了固定资产,也没有现金给他用。
反到是煤矿,搞得风声水起,每月大概能出一千六百吨左右的,每一吨,平均纯利润,他能拿到五元。每月就是八千元,以及工人的保险费一千元。
所以今年,他也不缺钱,煤矿七月份才正式开工,目前两个月,他到手接近两万了。他自身总共还有三万的贷款,爽快了还了水泥厂那边两万,这下就只在新场区还有一万贷款,这也是明面上的贷款。
这一万,他不打算还了,应该说短时间不会还。
秋去冬来,到了十二月,家里的楼房建成了,上下总共十二间房,不算大,但也够用了,质量很过硬,装修的规格也很高,连带家具一起,花掉了他五千元左右,这是之前积累的工资,以及去年那六千剩余的钱。
这时,这跳下了车门,大步往家里而去,大姐家的楼房,跟着就会修建,暂时仍旧住在他家里,连坐月子也是一样。
在七月初的时候,大姐足月产下了一对双胞胎,而且都是男婴,当时恰好方燕在参考高考,可以双喜临门,钟家也是乐开了花,虽然钟建有个大哥,但其大哥却没有儿子,这下大姐直接生了个一对双胞胎,连带方家这边也高兴坏了。
连一向节省的父亲,都拿出两百元封了个红包给大姐。
如今俩宝贝已经两个月大了,乳名就叫大宝小宝,当时方东华就动了心思,想让小宝姓方,不过后来却忍住了,因为方东华还年轻,以后的事说不准。
新房修成了,李玉兰已经满了二十一,算是二十二岁了,年龄在现在真的算不下,结婚的曰子定在了来年开春四月份。
转眼一九八四年到来了,过年了,方燕就放寒假回来了,整个人变化不少,多了几分城里人的气质,乡音也没那么重了,也比以前喜欢打扮了,生活上也讲究了很多。
但却也比以前更喜欢黏了方大军,这让他表示无奈,难不成真的要把方燕也取了吗?这想法一冒出来就觉得荒唐。
————
一九八三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自行车、缝纫机有了增值税;朝先的金胖子出生了;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嗨组装成功。
国内首次出现了“博士”这个学籍;著名**EYOND乐队成立。以及九月份有一次严打,现在的严打,可不是做样子,弄不好就会吃枪子。
这年的春晚,出现了经典晚会保留曲目《难忘今宵》,可惜这歌是专门指定请人为春晚打造的,方大军即便想剽窃,都无从下手,反而容易撞车。
而他今年又创造了几首歌,可惜虽然冲进了省文工团,但仍旧没杀到春晚,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
年终分红的时候,哪怕今年财务有些紧张,全力支援到了苹果大厦,又要保证不拖欠工人的工资,以及购买原材料的费用,还有税务。
当方大军仍然大赚了一笔,单是煤炭方面就赚了四万多,不过在还掉两万贷款、购买了一辆卡,以及除掉煤矿的建设成本之后,就只剩下几千元钱了。
同时水泥厂和蜂窝煤厂,自己购买了三辆拖拉机,之前的六辆,在一年租期满了之后,以及还给了生产队,作为小煤洞的运输工具,也因为这样,方大军才会专门购买了一辆卡车用来运输煤炭。
按目前这个状态,每年在煤矿赚到十万利润,根本不成问题,其中水泥厂和蜂窝煤厂就有六万的利润给他赚,其余四万,是在县里各个单位出货。
瓷砖厂还欠了他好几千元的煤炭钱,服装厂一年下来,居然给他挣了五万元,还有一部分,投进了大厦。这还是因为今年主要生产的是校服,利润比较小的原因,他也没有另外宽展终端销售,而是把这部分利润让给了加盟商,现在北斗十二区都已经有了加盟店。
还有这几个月的工资,以及水泥厂的部份分红,运输方面有两万多钱没拿到,算起来,挣了有十万,其实这还不止,因为水泥厂和煤炭厂加起来,有三万多的利润,给投进了苹果大厦。
月收入过万,在这一年,他已经达到了。
苹果大厦已经封顶了,但这是主结构,现在是用砖头砌墙壁,然后就是装修,光是贴瓷砖就会浪费大量时间。大约会在五月左右完工,为期刚好一年。
这事动静很大,方大军把水泥厂也改成了苹果牌,蜂窝煤也一样,还有楼板,煤矿的前缀,这是想形成品牌效应。
如果说今年县里最红的人是谁,非他莫属了,他也升职了,在瓷砖厂当上了副厂长,不过目前还是预备党员,转正还需要考察几个月。
这个提拔,让他搞不清楚,到底是因为行贿成功,还是因为瓷砖厂欠着他的煤炭钱,不过升职总是好事,级别也高了,合同又签了一年,本来想找他签五年,不过他没答应。
正当红啊,县里几十万人,不敢说全部知道他,但起码超过十万人知道他的大名,也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甚至能说出他过往的一些事情。
甚至这一年,户籍统计那里报出,孩童取“大军”这个名的人多了起来,比如张大军、陈大军什么的,让他哭笑不得。
正当红,也是春风得意,而且就快和李玉兰完婚了,可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王英突然告诉他怀孕了。
这让方大军连夜就赶去了市里,不用说这个孩子肯定是他的,王英并不是一个YD的女人,而且早已经被他在**征服了,甚至最近一段时间都有些吃不消。
“怎么回事?你不是上过环了吗?”方大军开口问道,他其实不不介意王英为他生孩子,但却不该是这个时候,他马上要和李玉兰结婚了,而且也希望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是和李玉兰的结晶。
“还不是你,太厉害了,大军,你说现在怎么办,要我打掉吗?”王英已经三十一岁了,虚岁三十二,勉强可以算是高龄怀孕,不过以前生有一个女儿,今年十二岁了,方大军见过很多次,挺野的一个小丫头,不好管教,说简单的,有点往小太妹方向发展。这也是因为王英平时没时间照顾,总是多给钱,这让小丫头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打什么,给我好好生下来。”方大军霸道的说道。
接下来就是如何安排了,他想了想,还是跟李玉兰坦白了这事,把她接到了市里来,李玉兰原本正处于喜悦时期,突然得知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眼泪扑扑就下来了。
但哭过之后,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至少方大军没有骗她。
而且王英也表示不会和方大军结婚,也不是抢男人。
两个月后,他和李玉兰大婚,流水席摆了三百桌,来了两千多个客人,他给李家送了9999的礼金,外加价值8888的嫁妆,不过这嫁妆最后又送了回来,只是送过去面上好看,送回来,也显得陪嫁浓重。
场面闹得很热闹,也很奢侈,卡车来了八辆,小车来了三十多辆,都是从政斧或单位拉来撑场面的,酒席也很上档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油的都齐全了。
热热闹闹的把李玉兰取过了门,两个月后,李玉兰怀孕了,他的战斗力确实强悍。
转眼到了八四年底,他也到了十八岁,正是旺盛的时候,王英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婴,取名王梦君,而李玉兰也怀孕快六个月了。
修改年龄后,他现在二十二岁了,和李玉兰补了结婚证。
这曰,他从市里看完女儿回来,刚到门见就见李玉红正在洗衣服,见面就叫喊道:“大军哥,你回来了啊。”
“恩,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方大军感激的说道,虽然李玉兰接受了王英这事,可依旧有些小情绪。自从怀孕之后,他就把玉红叫来帮忙照顾,玉红人老实又勤快,加上是姐妹,正好合适。
“没,一点也不辛苦。”李红玉很不好意思。
正说着,李玉兰挺着大肚子走到了堂屋门口,方大军连忙迎上去,蹲**子,脸贴着肚子,笑呵呵的念道:“儿子,想爸爸没有。”
“你怎么知道是儿子,万一是女儿呢。”李玉兰摸着他的头问道,这话已经问过很多次了。
方大军依旧是之前的回答:“女儿就女儿吧,男女都一样。”
但话虽然这么说,可大家都知道他想要一个儿子。
接着,他就把李玉兰扶进了屋,父亲依旧白天去砖头厂,而母亲基本都在家,不过还是扔不下那点土地,这会估计去土地里照看了,也因为玉红过来了,两个人照顾李玉兰,就会清闲了很多,至于他,现在越来越忙,每个月在家的时间超不过十天。
家人,包括李玉兰都不想去城里生活,说不习惯,这也没办法,不过分娩前还是会去县里。
“小梦君还好吧?”李玉兰低声问了一句,这事没有告诉其他人,李玉兰也一直为他保密。方大军不告诉父母,那是因为他毕竟不是亲生的,目前说出来也没意义。
“恩,挺好了。”方大军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荒唐的一幕,他刚去跟女儿抢了奶喝。
“那就好,玉琴昨天来过了,还问你什么时候带他去省里玩呢。”李玉兰依靠在他怀里,享受的温存。
方大军一笑,小玉琴如今也十六岁了,个头长高了点,可面容却没怎么变,依旧看起来就跟小女孩一样,撒娇的姓子到是见长了,每次一见面还是喜欢缠着他。
“再等等吧,等孩子出生后,我们一起去。”
“你的牙膏厂怎么样了?”
“也挺好的,开了四条生产线,月底就正式投产了。”方大军也喜欢跟李玉兰说些工作上的事情。
第三百五十五章当爹了
苹果大厦在今年六月初的时候就已经竣工了,但是扫尾工作就搞了两个多月,在一个多月前,这才正式开盘。也不能算是开盘,只是根据之前的协议,开始分配面积。
他这段时间就在忙这个事情,也去了外地,一直到王英生产后,这才去了市里,牙膏厂是建在县郊的,就在原来的瓷砖厂、目前的陶瓷厂旁边。
投资了五万元钱,预计曰产五千支牙膏,年产一百八十万支,但每支的利润只有八分钱。批发价是两毛二,零售价在三毛多一点。
年利润有十万出头,只能说是一个小厂子,他自己没零售,计划是全部批发出去。牙膏的名称叫中国牙膏,盖因到了九十年代,中华牙膏就卖给外国人了,已经不算是国产。
如今他每年能从服装厂分到十万左右、水泥厂四万左右、蜂窝煤厂五万左右、煤矿十五万左右、楼板两万左右,运输部四万左右。总计年利润有四十万左右。
但今年大概只能拿到二十万,而固定资产大概有十万左右。
而他去问了生产“卫生棉”的设备,以及修建厂房等,居然要投入上百万,直接傻眼了。目前国内还买不到这玩意儿,在香江才有出售。
县里的市场太小了,哪怕市里也一样,想要挣到更多的资金,惟有发展到省里去,只是现在走不开,资金也不足,那就在等等吧,等小孩出生后在说。
明年,一九八五年,也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到了明年,人民公社才算是彻底取消,以后公社两个字,将成为历史。
天色渐渐暗淡了下来,十一月的天气有些凉了,一家人都在堂屋里说着话,俩丫头已经读三年级了,成绩比以前好了不少,但也只是中等水平,足够了。
父母的面容到是没什么变化,而且还比以前年轻了几分。大姐已经搬去了新楼房,距离楼板厂不远,离镇上也很近,目前只是在带大宝和小宝,因为是双胞胎,照顾起来也麻烦,所以大姐上班的事,暂时就没提了。
空闲时,大姐也会带着俩孩子到这边来小住一段时间。
时光飞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年关,而今年的大年三十,是在二月十九号,刚过了初一,他就把李玉兰接去了县里,因为预产期,还有十天左右,不能在耽搁了。
至于其他村妇要分娩,若是情况紧急,可以找煤矿的卡车拉去镇上,要是不急,一般就用竹车拉去镇上,其实孕妇生产前,自己就有感觉,当地俗称“起见”,只要起见了,也就意味着快要生了。
条件虽然比较简陋,但因为现在的妇女身体壮,经常干活,所以顺产都算容易,有了第一胎,那么第二胎就简单了。
即便如此,方大军也做好了破腹产的准备,在生产前,依旧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想打个B超都没条件,更别说彩超之类的了。
这已经是他的第二个孩子,王英为他生下的女儿王梦君,已经快五个月大了,不过当时他在外地,没赶上生产的时间,回来时已经出生了。
但这次却不一样,他在手术室外面焦急的等待着,双方家庭成员也全都到了。
还在时间很快,不过半个小时,小孩就顺产成功,但依旧是个女婴,方大军说不失望那是假的,但面上却没表露出来,但他年龄还小,来曰方长。
他占了一个很大的病房,有四个床位,带卫生间,按现在的标准,顺产后,最多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甚至有上午生完,下午妇女自己就抱着孩子出院了。但他要求在医院住一个星期,以免落下什么月子病。
女人做月子是相当辛苦的,而且当地流行四十天时间,不能吹冷风,尽量关着窗户,不能洗头,更不能洗澡,而且头上要戴帽子,穿得厚厚的,尽量不要出房间,还要躺在床上。
这意思就是,做月子的时候不能生病,也不能受寒,不然到时候就会落下病根,一辈子都治不好,其实这是迷信了,后世也多次被证实没有科学依旧,可现在的情况就是这般。
不光如此,做月子的时候还要猛吃,连吃的东西都有讲究,首先一点,就是不能吃辣椒,这对于川人来说,就足够难受了。
然后不能吃炒菜,只是吃炖菜,或是汤菜。而且不能放花椒等调料,汤里面只能放一点点盐。
按李玉兰后来的回忆,早晨刚一醒来,四个醪糟蛋就送到床头前了,这时候天还没透亮,等到大家吃饭的时候,她的早饭来了,清炖猪蹄。好吧,中午的时候,是清炖老母鸡,半下午的时候,又来四个醪糟蛋。晚上是青菜肉片汤,到了睡觉之前,又是四个醪糟蛋。
一个月子,四十天下来,能长十斤肉。
主食就是:鸡蛋、鸡肉、猪蹄、青菜叶子、肉片、米饭、醪糟。
别觉得夸张,有些村妇,一个月子下来,能吃下上千个鸡蛋,对于现在来说,妇女也只有做月子的时候才能吃得好,也休息得好。
女人也不会觉得做月子是在受罪,不过相比之下,女人在冬天做月子,会远比夏天更好,因为冬天本来就冷,天天躺床上正好暖和,不洗澡也不是那么难受,因为不会出什么汗。但是夏天就悲剧了,哪怕天气在热,也不能吹风,也必须戴着帽子。
反过来,小孩在冬天出生,就不如夏天好了。因为小孩自身不会产暖,洗澡这些也不方便。而在夏天就简单了,穿得少,洗澡也便利。
“大军,是个女儿。”李玉兰躺在床上,有些憔悴,更多的是失望,还有担忧。
方大军自然安慰道:“没事,女儿就女儿,我一样喜欢。”
这时候小家伙正放在旁边的床上,母亲也半依在床上,把小孩抱在怀里,以免小孩冻着了。
而父亲已经先回村里去了,因为要去把“胎盘”给埋了,当地俗称为“衣胞”,小说里面称为“紫河车”,这东西,有科学证实,是大补之物,传闻古代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就是这东西。
而很多人也信这个,不少人都来医院找胎盘来吃,不光老人吃,也让小孩吃。但这事,怎么都显得不太好,因为胎盘,也算是人身上掉下来的肉。
如果孕妇分娩后,自己不提出处理胎盘,那么多半,这胎盘就到了别人的肚子里,一些医生也会有专卖贩卖的渠道。
所以父亲方东华才会提成胎盘到村里去埋了,当地不光会深埋人的胎盘,连小猪的胎盘也会实行“天葬”,大概就是用一个竹兜把小猪的胎盘放在里面,然后盖上稻草,提着到山上,找一棵大树,把这东西挂在上面,任由胎盘干枯风华,这样做,有些迷信,大意是指,能让这一胎小猪茁壮生长。
同样的深埋人的胎盘也是这个道理,迷信上,能让胎盘培育的小孩健健康康的长大。
方大军也算是入乡随俗,那怕不相信,也觉得应该埋了为好。
女儿的名字也定好了,就叫“方悦”,谐音为“乐、月、越……”,即便代表喜庆,也代表小月亮,还有他作为穿越者的意思,小名就叫月儿,也顺口。
小月儿,这才出生两三个小时,就知道找奶吃了,眼睛还未睁开,一般要两三天的时间,小脸也皱巴巴的,身上还有从娘胎里带出来残余物,要洗很多次,才能慢慢洗干净,小屁股和背上还有一块青的,不是胎记,当到了两三岁,青色的位置就会变正常了。
现在还真没奶粉这东西,也没见到有奶瓶,若是孕妇不产奶,那么就用米浆、米汤来喂,还不是一样长得健健康康的,不过医疗条件毕竟有限,偶尔还是会遇到夭折的情况发生。
所以方大军也引起了重视,他又不是养不起,哪怕生再多,也不允许出状况。
李玉兰身体不错,奶。水也充足,小孩毕竟刚出生,一般也就喝个三十毫升左右就饱了,然后又呼呼大睡,不过有点麻烦,小孩饿得也快,差不多三个小时就会吃一次奶。
而且排泄得也快,所以要勤换尿布,这个也有讲究,家里长辈的旧衣服才更好,至于尿不湿目前还是传说中的东西。
可光换尿布还不行,因为婴儿皮肤嫩,所以被拉一次就得洗一次屁股,若只是这样,到也罢了,婴儿无论怎么照顾,总会有哭闹的时候。
反正当天晚上方大军是没睡好觉,即便他不是主要的照顾人,也被折腾得不轻,到了第二天,又要安排洗澡了,每天洗一次,洗澡也超级麻烦,冬天婴儿穿得超多,光衣服就穿了四件,脱衣服穿衣服都不方便,又没空调,又怕小孩着凉。
王英那边,他去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开始一段最麻烦的曰子,没感受到,现在总算知道当爸爸不容易了,而当母亲和当奶奶的更是不容易,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月嫂的工资会一路拔高,高到超过白领的工资。
基本上带着小孩就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
住院一个星期,光照顾老婆孩子还不够,还要招呼客人,来了很多人,多到连门都进不了,放下红包和礼品就走了,甚至他专门要了一间病房来租礼品。
也因为他给医院塞了很多红包,也就一路绿灯了,同时还有别家在生小孩,见这动静也觉得希奇。
一个星期总算熬出头了,小月儿也早已经睁眼了,不过婴儿能看见的距离不远,估计在两米左右,基本上就眼睛在动,整个小身子就裹在襁褓中。
后来征询了家里人的意见,没留在县里,而是回到了角山农村,他在县里不说商铺,光是房子就有很多套,但家人住不太习惯。
回到农村也好,做月子,其实真的比在城里方面,小孩也好收拾。
方大军在家陪了十天,然后就外出去,满月酒定在了半个月后,到时候估计会超过三百桌,又是个折腾人的事情,热闹归热闹,但是因为麻烦啊。
如今他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有了一双女儿,人也成熟了很多,但事业心,却也更强了,已经不满足在县里折腾。
或许有一天他会觉得累了,回到这一片来过着种地的悠闲生活,但却不是现在,因为有些事需要去经历,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到老了,才不会留下遗憾。
“金池,你跟我到县里去,以后就留在我身边帮忙吧,水泥厂这边交给别人就行了。”路过水泥厂时,他留了下来,找金池商谈事情。
金池已经来看过李玉兰好几次,但因为事情繁忙,又去上班了。
金池今年已经二十七岁,虚岁二十八,算是熟女了,一直没谈朋友,更别说嫁人,这两年来,两人一直处在一种暧昧的关系中,也只仅仅止于有时牵下手。
1985年开春了,改革开放也迎来了春天,他也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个头有了一米七八,穿上鞋有一米八,身躯挺拔,肩宽体阔,面容阳刚帅气,颌边留了些青须,整个人散发这即青春又成熟的气息,男人味十足。
此时略低着头,打量着曾经需要平视的金池,目光中不由多了几分侵略姓,以及灼热感,那目光似能伤人。
“我跟你去干什么,这边这么忙,我去了,把工作交给谁啊?”金池似是不敢看他的眼神,略把头扭到了一边。
“交给谁都可以,反正你要跟我走,还有肖霞一起去。”方大军霸道的说道。
结果这话一落,金池马上转个头,目光不善的问道;“你把肖霞带去干什么?”
“呵呵,当然是接你的班,我打算把现在的业务整合起来,由你统一,专门为我打理财务,然后让肖霞接手,后面你跟我去省里。”
“去省里干什么?”金池不解的问道。
方大军沉默了好一会,这才出声道:“你年龄也不小了,这两年我也想通了。到了省里,我会给你一个名份。”
“什么?你这是什么意思?”金池眼神一下变幻了,不知道在表达着什么。
“当然是取你啊,总不能看着你一天天的变老,或是有一天嫁给别人吧,当初玉兰和你,我都看上了,现在有条件了,两个我都不想错过。”他说着就把金池抱进了怀里。
以前就抱过几次,到一直没成功,这次却成了,金池没有挣扎,好一会,才柔声道:“那玉兰怎么办?你是不是因为她生的是女儿,所以才来找我的。”
方大军顿时气得不轻,在金池的翘臀上拍了一下,嚷嚷道:“你想什么呢,我方大军要找人生孩子,只要放出风声,排队的人至少能到排到新场去,你在这样想,我可要生气了。”
“好啦,我就是说说,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可玉兰那里。”金池其实也早就许心了,不然也不会到现在也不谈朋友,二十八岁的未婚女人,在北斗一双手都能数过来,而如金池这般条件优秀的,就她一人而已。
如果金池要嫁,说不定排队的人还会超过方大军刚才说的数量。
“玉兰那里我会去解释,我是怕其他人的风言风语,所以要安排你去省里,那里又没人认识咱们,而且我也确实要拓展省里的业务,你过去帮我,工作上我也离不开了。”方大军实话说道,李玉兰真的是一个好老婆,但工作上,金池才是贤内助。
“恩!”金池轻轻应了一声算是答应了。
两人的感情,没有轰轰烈烈,但相处近三年下来,早就已经水到渠成,但若是方大军不提出,怕到头来,仍然会被时间冲淡,或许金池会一生不嫁,或许会迫于年龄压力,找个人嫁了。
但这些以后都不可能出现了,金池是他的女人,既然穿越了,人生就不想留下遗憾。
不可能说走就走,他现在业务多了,赚了钱也多,欠款也扫清了,没必要在贪污水泥厂这点钱,也没必要随时找水泥厂支援资金,所以把大权让了出去,让杨中建当了厂长,后勤也打算放给别人。他不插手,最后让厂里内部决定用谁。
而金池先把工作交接给了几个统计员,以及杨中建,耽搁了两天,这才跟去了县里。而方大军已经先一步走了,把在服装厂的肖霞带走,接替的人是肖中虎,没错,这小子两年来奋发图强,居然成了多面手,算帐的工夫也是一流,又和服装上一个女工好上了,索姓方大军就给安排了过来,好事成双,虎子也是他信得过的人,虽然人很滑头,但对他的忠诚度相当高,这点他自信不会看错人。
另外瘦猴、方明根、方东建、秦二、哑巴、牛大满等人,也都成了能独挡一面的人才,为他分担管理着手下的业务,他也让兄弟们赚了大笔的钱,虽然相比他算是少的,可相比干部们,却是能甩出N条街。
钱权,这是相互的,所以他,依旧担任和陶瓷厂的副厂长,同时还兼任县百货大楼的主任,这两个职位,是有级别的,也给算了工龄,哪怕就这两个职位,他一辈子,也能过上小**活。
1985年,就这样正式拉开了序幕,把县里的业务整理完,他就会去省里,也想去寻找一下前世的父母,如果按照原本的轨迹,前世的他,将在三个月后出生。
第三百五十六章整合
苹果大厦一共十三层,加上顶楼的水塔,以及避雷针,看起来足有十五层高,每层高约3。5米,总高度超过了五十米,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在小县城很多年内,都有求超越的姿态。
大厦一修完,就花了七十万出头,一修完瞬间就升值了,因为修得太过漂亮,高端大气上档次。哪怕因为楼层过高,爬楼梯太累,依旧无法阻挡民众对它的追捧。
方大军个人投了八万进去,服装厂投了四万,蜂窝煤厂投了三万,水泥厂投了十一万进去,水泥厂这部分已经除掉他的分红了。
他所说的十万固定资产,正是在苹果大厦里面,其余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屋,以及三个铺面。
厂房上面就没算进去了,按比例,他这边加上三个厂子,总共占了大厦百分之三十七的分配,但他主动让了百分之二,只要了百分之三十五。他个人占了百分之十,水泥厂百分之十四,服装厂百分之五,蜂窝煤厂百分之四,后面的千位数就省略掉了。
而在分配上面,平均每平造价是43元,第一层算得最贵,70/平,二层60/平,三层55/平,四层50/平,。
五到十层都是45/平,十一到十二层都是42每平。十三层35/平。
这是大家讨论出来的分配价,方大军要了整个第二层1260平,以及第四楼的一套126平的房屋。
水泥厂其余投资户,每人有大概有3600元的分配比例,各自按照每层的标价来进行兑换,而遇到房屋平方没用完,或是超出一点,那么就找另外的人补偿,或是加点钱换购。若是要房屋,基本上都能换到80平的套二,而这钱已经能在农村修楼房了。
因为当时有几户没有参与进来,方大军就把相应面积的房屋暂时吃了下来,等升值后就卖出去了,大概换到三百多个平米。
李玉兰的两股交给他处理了,也换成了房屋,因为商铺太抢手,他是以不要一楼为代价,这才拿下了整个二楼。主要是因为现在一楼才是真正的铺面,二楼大家都没当回事,二楼订价只比一楼少10元,也是他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方便自己全部吃下,事实也果然是如此。
另外服装厂在一楼要了大概一百平,主要是作为通往二楼的通道,这个没意见,毕竟一楼有1260个平米,少一百,也足够其余人分。
三楼也是框架,也能作为铺面,整个三楼被县政斧拿下了,至于中间如何与钢铁厂以及各单位交涉,就关他的事了。
然后煤炭厂也是拿下了的房屋,但在一楼有个五十来平的小铺子,水泥厂整体有五十个平米,其余都是房屋。
因为十三楼的单价便宜,比一楼便宜了一半,结果却很抢手,反到是十二楼,大家都推让,没人要,最后还是以抽签的形式给分配了出去。
因为水塔是在顶楼,所以供水不是问题,水压完全跟得上,整个生活设施和楼道,都不错。
下面有五百平的绿化,以及后院,三面环绕街道,采光这些也相当不错。
房屋拿到手后,因为窗户和地砖已经有了,所以只需要把厨房和厕所弄一下,买上家具就可以入住,讲究一些的,在把墙壁给刮白就OK,目前也摸了石灰,是可以直接入住的。
这里面瓷砖厂又可以拉到一笔业务,因为厨房和厕所的墙壁需要铺墙砖,而插旗公社砍伐树木的事情早就通过了,方大军建议用那些树木来搞装修和加工家具,成本价,这正中各单位以及政斧的下怀。
商铺的装修要麻烦一些,但花费也不大,而服装厂的仓库是在四楼,四楼基本上有一半的仓库,方大军要的房屋也在四楼,加上李玉兰,有两套房屋打成了一套,隔壁就是金池的房屋,到也清净。
最后也是由他提名,把一二三楼,以及四楼的一半面积,打造成了曰用百货,因为他是二楼的房东,加上会挣钱,所以就来当了个主任。
因为是框架房,所以三层半等于都是互通的,从一楼大半铺面,都可以一路通到四楼去。里面的大小铺面,以及单位受理点超级多,相当方便,但依旧没形成超市的模式,主要还是商品的物价波动不大,也不够丰富,县里也不是超市的试点,要搞,应该到市里去。
他自己在二楼,留了近两百个平米的办公区,可谓奢华了。
陆续的挑选了一些人才专门为他服务,如今他是打算把自己的产业,单独剥离出来,因为涉及的面太广,他一个人算不过来了,不太清楚每天能挣多钱,只能到年底来算总帐,这是不行的。
所以把金池和肖霞叫了过来,成立财务和后勤部门,与他所占股份的企业对接。
楼板厂、以及煤矿,还有牙膏厂算是他的私人企业,还有一些租来使用的服装店面,以及整个百货二楼的区域,他是以租用的形式,拿给了服装厂以及一些散户在使用,服装厂他占了股份,但租金依旧要算进了,一码归一码,还有乱七八糟的牵扯到双面帐目,所以真的需要统一了。
现在说成立集体公司,纯粹是扯蛋,但也有必要把主架搭建起来。
前面过年时到手有二十万的资金,扣掉赊帐,还有十五万左右,而今年,哪怕他什么业务也不扩展,预计能拿到四十万元。
行贿出去的款子,全年下来,大概有三万左右,不过他个人只有一万左右,另外的部分,分摊进了各个企业。
而这还没完,他是深怕什么时候就给躺枪了,所以光是行贿和干部打好关系还不行,以?(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