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 2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强华刚刚成长起来的品牌概念在摩托拉罗面前只能溃不成军。

    更何况,现在寻呼机是个全新的市场,使用者对数字寻呼和模拟寻呼之间的概念根本分不清楚,谁也不知道模拟寻呼还需要打电话回寻呼台才能知道自己要的号码是多少有多麻烦。

    而且强华一时之间根本组织不起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强华够不到的地方也并不是荒山僻壤,如羊城、申海这样的大都市的市场前景一点不比燕京跟南都差。

    目前强华的最大弊端就是发展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从成立到现在,也不过六个月的时间,六个月,不过是摩托拉罗这样的大公司培养企业文化的小部分时间罢了,而且强华还要受到各个方面的掣肘,各级老爷机关都可以从这样那样的事情上卡住强华一段时间,哪怕强华是体改委的试点。

    六个月的时间从无到有。强华的发展不可谓不快,李建知道自己可以更快,但是冒的风险就太大了。体改委自从给了一纸试点批文之后再没有任何后续,省市二级也对强华没有什么再大的推动,如果这个时候那个中央部门认为强华走的路线是错误的,尤其是如果强华大肆扩产,被扣上一顶资本主义的帽子,很可能所有的一切都付之东流。

    李建能得到的上层助力,目前看来只有谭永胜一人而已。

    如果在野的也算。他通过唐阳也算笼络了唐老爷子,这位情报战线上退下来的无名英雄,但是这两位。在强华被某些强权机关扣上帽子的时候话语权恐怕不大,否则谭永胜也不会如此着急的推动寻呼机跟小灵通建设了,他在位的日子不多。

    至于紫禁城里的哪位,李建现在不知道老人是否还记得自己。真正的日理万机。对于自己这个小小的民营企业,能在他脑海之中存留多少时间呢。

    离岸公司的皮,能否抵挡住政策的不确定性,虽然不能侵吞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是一句话就有可能让强华的产品在国内举步维艰,甚至不能在国内生产,但愿自己只是杞人忧天。

    火车回到江州,早有段铜山派来的司机在江州火车站等候。不过车并不是丰田的皇冠,而是一辆桑塔纳。

    李建记得有次跟齐翠萍谈起来为什么非要买丰田车充门面。齐翠萍指着她的太阳穴说,为了警醒自己,我们跟欧美国家有巨大的差距,当年的日本同样如此,但是日本借助战后美国的援助,几十年时间,便发展的跟欧美国家不相上下,甚至在日本都有可以轻松买下美国的说法,我们如果不时刻警醒,只能被他们越跑越远。

    看到每天坐的汽车都是日本人制造,怎么能不踏踏实实工作,争取把头上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取走。

    通过南都市轻工业局跟南都电子原件厂发了消息,强华科技要跟他们商谈一下合作,约好的时间是第二天的早上,李建之所以这么着急去而没有回春江,是想好好休息一下,舟车劳顿如果再熬夜,形象肯定不会太好。

    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第二天早上在南都电子原件厂,看到的人是谁。

    “鲁志成,你怎么会在这儿?”

    “托你的福,我才能当上这个电子元件厂的厂长,改革么,就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留过洋,经过商,我这样的人才不来当这个厂长,别人还真不适合,我听说你那个什么强华,想跟我们摩迈电子合作,有什么优惠条件?”

    鲁志成看到李建,二郎腿依然翘的很高,在办公桌上一晃一晃的,因为跟董建的事情被曝光,他老爹狠狠的揍了他一通,而且让他禁足一个月,不过随着他留学期间的同学,詹姆士凯恩来到中国,并且跟他取得了联系,让鲁志成激动的是,詹姆士凯恩竟然是摩托拉罗中国区的总裁。

    在凯恩的鼓动之下,鲁志成跟他老爹表态,今后重新做人,而且主动提出来要向李建学习,从企业踏踏实实的干起来,于是转眼之间,鲁志成成了南都市电子元件厂的厂长,而南都电子元件厂的企业改制活动,也正式开始。

    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月之前的事情,李建此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齐翠萍原本信心满满把这家南都电子元件厂拿下,毕竟她老爹虽然不挺她,可市府领导子女的架子还在这儿,尤其是面临改制的压力,原本的厂领导如果不想失去领导权,就要把企业盘活,面对强华伸出来的胡萝卜和身后的大棒,他们没得选择。

    但是鲁志成突然参与进来,齐翠萍的脆弱心理那还有心思去考虑背后的各种关系,反正南都电子元件厂只是一个备选厂家,齐翠萍眼不见心不烦,再找一家也不麻烦,而且让她直接面对鲁志成,她宁愿选择逃避,她没有把鲁志成掺合进来的事情告诉李建,恐怕也是不想让李建看她的笑话。

    但是她跟李建都没想到的是,摩托拉罗竟然顺着鲁志成这一根藤,直接扎进了强华的大本营附近。

    李建这会儿脑子里已经飞快的旋转起来,他不知道詹姆士凯恩的事情,只是直觉鲁志成从一个对电子元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二代直接插手电子元件厂的改制,说明他有十分的把握从中捞到好处,他的背后是谁在出谋划策,又有什么目的呢。

    ps:感谢宁==宁、tas、vega_ironman同学的月票,醉马谢谢你们的支持哦!

    第一四五章背后的真想(求订阅支持)

    这一切,对强华有什么影响,李建有点庆幸摩托拉罗在东广省的动手,让自己能够硬挤出时间来到南都看一眼,这才发现了鲁志成,否则如果鲁志成在这边儿动点小动作,在背后给强华用什么坏手段,可就真的阴沟里翻船了。

    “既然是合作,当然是互惠互利的,南都电子元件厂在国内的电子元件厂商里面,也是老前辈,我们强华目前在通讯行业发展,对于电子元件的采购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希望能跟南都电子元件厂,哦,现在改名叫做摩迈电子了,建立长效的合作关系,今后互惠互利,精诚合作。”

    李建故意绕着圈子,其实他为什么而来,想必之前的几位厂领导都清楚,如果鲁志成略微用些心思,就应该知道。

    “合作,我们摩迈电子跟那什么县里的小厂恐怕没什么合作了,你们造什么东西?电话机,还有什么寻呼机,我看啊,你们这些小打小闹的东西,自己玩去吧。”

    鲁志成摆了摆手,根本就不愿意跟李建谈什么合作,好似赶家禽一样让李建离开,而且在李建出门之前,示威似的说了一句,

    “造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是不是会增加很多库存,哈哈哈哈哈。”

    李建想起来自己要来的时候,齐翠萍劝了自己几次的样子,想必齐翠萍能够猜测到自己来见鲁志成,没什么好果子吃,这女人。明知道对方是鲁志成,还不提醒自己,是不是想看自己吃瘪的样子。回头一定得教训教训。

    至于鲁志成,心里一定想狠狠的把巴掌甩在自己脸上吧,不过因为是通过轻工局联系的合作洽谈,他不能这么冲动,尤其是经历了上次的事情,能让他老爸放他出来,应该做了不少保证。所以他只能这样来看自己脸上担惊受怕的脸色来满足自己的抱负**吧。

    “强华从来没有积压库存,强华从来只发愁产能不足啊。”

    李建叹了一口气,他说的是实话。强华现在是有多少货能卖出去多少,怎么会愁库存呢。

    “快了。”

    看着李建出门,鲁志成呸了一口,詹姆士凯恩的身后站着的。可是一尊巨人。强华跟这尊巨人相比,就是大象面前的蚂蚁。

    坐上了桑塔纳,李建闭上了眼睛,其实他并没有把鲁志成放在心上,一个官家二代而已,留过学回来,就以为自己代表着西方最先进的经验和文化,但是鲁志成今天的表现。也是让李建起了疑心,鲁志成没什么城府。他既然敢如此嚣张,肯定有着嚣张的本钱。

    这个时候应该给一个人打电话,通过他,肯定可以了解到鲁志成背后的事情,李建看了看司机小黄,一个在川藏公路上开过两年车的运输兵,

    “黄木桥,不回去,去南都邮电局。”

    李建赶在邮局中午下班之前排上了国际长途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听见话筒的另外一端正在轻歌曼舞一般,有着靡靡之音,

    唐阳有些欠揍的声音响起,

    “谁啊。”

    “李建,你在享受什么好东西?”

    “李建,你终于给我打电话了,别管我了,你现在是不是很烦?是不是很想揍人,有些上火胸闷,这就对了,你每个月都会有这么两天的,需要不需要我来安慰你。”

    “滚,如果你不想变成摩托拉罗的代理商之一,就最好别这么幸灾乐祸。”

    李建确实想揍人,如果唐阳的脸就在电话机旁边的话,这小子分明知道什么东西,却不提前告诉自己。

    “可别,摩托拉罗的代理商虽然好,但是我们阳光贸易只能是之一,而且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之一,好吧,不笑话你了,怎么样,鲁志成这个龙阳之癖的家伙是不是态度很嚣张?他没什么本事,这次敢把尾巴翘起来,主要是他有个同学,詹姆士凯恩,摩托拉罗新成立的大中华区总裁,给他许了不少好处,当然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

    唐阳不怀好意的笑了笑,接着说道,

    “鲁志成说对强华的创始人你跟齐翠萍十分了解,詹姆士凯恩对他十分相信,准备把老美的一套搬到国内去,成立一个通讯业协会,主要目的呢,就是对强华的产品进行诋毁,至于鲁志成当的这个厂长,则是准备将来收编强华所用,现在的责任就是当一个中间商,帮助摩托拉罗联系国内的邮电局,主推他们的寻呼机。”

    听唐阳解释完毕,李建才知道,鲁志成怪不得这次胸有成竹,他们玩的还真狠,准备釜底抽薪,原来背后有摩托拉罗这棵大树,记忆力那些垄断性或者巨无霸型的企业面对创新型新兴企业的时候,往往会用资本的优势来碾压,让这些小企业资金链枯竭,最后要么收购,要么就让这些新兴科技沉寂下去,他们则继续攫取自己的利润。

    如果摩托拉罗在国内采用低价倾销策略,恐怕真的会对强华的市场占有产生巨大的影响,毕竟国人对价格的敏感有些时候会影响到对质量的认可,尤其是摩托拉罗牵头组建一个通讯业协会,在不知道有没有刊号的内部杂志上抹黑一下强华的产品,强华就等于既没有了质量又没有价格优势,销售一定举步维艰。

    “既然让我知道了,就不能继续棋差一招,邮电部的老谭,我比你们熟。”

    就手用邮电局的电话给谭永胜打了电话汇报,谭永胜对于成立通讯业协会的事情还不知情,国内这个时间对于成立这种协会类的组织没有什么热情,因为还没有巨大的利益显露出来,而各行各业的所谓巨头们还都在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任何利用行业协会操控价格与标准的意思。

    而即便是国外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对于软驱的标准,网络接口的标准应该还在讨论之中,所以谭永胜对于李建想要挑头成立通讯行业协会的想法并不太理解。

    ps:订阅又涨了哦,快到二百了,请朋友们继续支持啊,醉马需要你们。

    第一四六章谭永胜应允

    “你应该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和规模上,行业协会这东西,等到其他通讯企业发展起来,自然而然会成立,你的强华发展起来,还用担心别人牵头?”

    “那个,摩托拉罗如果跟国内合资建厂,而且规模要比强华更大的话,这个话语权归谁?”

    李建把摩托拉罗要在国内进行大动作的事情说了出来而且没忘给摩托拉罗穿上小鞋,这在他那个年代,国内的通讯企业可是亲身体验过的,

    “个人认为,无论是从国家通讯安全还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掌握行业话语权的企业,不应该由一个对于我国国民只是他们消费者的企业来承担,国家通讯行业的命运还是应该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谭永胜点了点头,发现李建看不见,便应了一声,

    “好的,这件事情我知道了,如果按照你所说的,摩托拉罗已经开始着手,那应该还没有报到部里来,等到我手里再说。”

    李建知道,这种小事,一般不会汇报到一把手部长手中,最多那个司长局长手里,往副部长桌子上一放,签个字就算了,现在谭永胜既然关注,跟秘书一说,这样的报告就不会在副部长手里终结,而是得放在他的案头了。

    通讯行业协会的事情搞定,李建等于在道德制高点上利于了不败之地,幸亏鲁志成城府太浅,喜欢显摆。才让自己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否则按照摩托拉罗的计划,等于给自己釜底抽薪。看来还要好好谢谢鲁志成。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了李建以警醒,情报分析,市场动向的检测,永远是一个企业不应该忽略的方向,强华的情报分析……李建似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挑起这个大任。

    “李建,来,妈给你蒸的鳊鱼。”

    车刚停下。李建人还没有从车上下来,袁开春便已经吆喝着李建过来吃她亲手蒸的鳊鱼,自从有了事业。袁开春整个人的精气神似乎都变了,在家里的地位也更强势了,李建有些庆幸自己常年在外,否则在家里常年被唠叨。恐怕也会有出国的念头。

    “好嘞。妈,我去打个电话,回头就过来吃啊。”

    跑回办公室,李建一呆就是半个小时,袁开春又去叫了一次,见到李建真的是在打电话商量事情,干脆在旁边等着,李建只好举手投降。跟着袁开春去了食堂。

    正好是吃饭的时间,食堂里人满为患。不过见到李建进来,所有的工人,不管是当年晨光厂的老工人,还是后续招收进来的退伍兵,都热情的跟李建打招呼,有人还招呼李建坐在他们旁边,李建客气的谢过。

    来到食堂最内侧的小角落,袁开春指着一个空位对李建说,

    “坐那儿。”

    李建坐下,抬头一看邻居,心说怪不得老妈今天非逼着自己来吃饭,感情这位二姨家的表哥在,

    “二哥。”

    冯成跟李建拘谨的点了点头,他妈跟袁开春是亲姐妹,他跟李建就是表亲,原本他对李建这样的表亲,并不是多么亲近,一年多以前,他接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下东广的一些人手里,接了不少电子产品跟其他一些小商品,也算春江县走在前列的那群人之中比较有胆气的那一批人,不过随着倒买倒卖的人太多,冯成的小商品店生意大不如前,可是有钱之后的冯成已经失去了当时打拼的勇气,硬是守着商品店不愿意去干别的。

    这是看到李建的事业越做越大,才动了心思,想着都是亲戚,能加入到强华的发展之中,但是袁开春早在两个月前就帮他跟李建打过招呼,却被李建无情的否了,到现在,看到李建的事业越来越蒸蒸日上,而他的小商品店已经快要开不开张,每天只能三十五十的收入,他急了,干脆找到强华厂里来,想让小姨帮他找点生意。

    正巧李建今天回来,袁开春干脆去把李建叫来,李建见到冯成的时候就明白了,自己当时答应的给冯成指一条路,现在还没指出来,这是来找自己的。

    “嗯,李建今天回来的啊,看你最近这么忙,自己家里人,要不我来帮帮你,二哥也没什么本事,但是自己家里人,你用着放心不是。”

    不得不说,冯成很会说话,太多的人,都是因为用家里人放心,所以在创业之初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等到有了一定资本,就会发现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好好的企业称为盘根错节的利益纠结体,连开创者都失去了控制能力。

    “二哥,我这是太忙,也忘了当时答应老妈,要给你介绍个好出路的,现在,就现在,有一个赚大钱的机会放在你面前,能赚多少,全看你的了。”

    李建拿起筷子,没去吃鱼,而是在面前的汤里搅了搅,喝了一口。

    冯成听说能赚大钱,满眼都是绿光,

    “干,干,不管你说什么我都干。”

    “筹点钱,到南都市中心租个门面,卖家电吧,其实如果能让你卖小灵通、寻呼机跟电话是最好的,不过这些东西需要运营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你就卖家电去吧,地势越好生意越好,别怕花钱。”

    开家电商场这个主意李建很早自己就想过,国内的家电商场大部分都是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兴起的,到后来也都发展成国内五百强的大型企业,不过现在对于李建来说,这种商业跟服务业的钱,太小了,他根本不屑于去赚,而且他也没这个精力。

    但是商业服务业乃至白电黑电的制造业对于一些目光并没有那么长远,志向没有那么远大的创业者来说,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对于冯成来说,如果把这个家电商场开起来,就意味着今后每天的任务,就是坐在家里数钱。

    “到南都市中心去租门面,那得多少钱啊,怕不得一个月几万块,我,我租不起啊。”

    ps:这几天忙,暂时先两更,不过均订已经涨到二百一十多了,醉马准备到二百四十的时候连续发三更,大家还要多多支持啊,刚才手误,差点把醉马打成罪马,好在老眼还没昏花,虽然犯了更新不够多的小错,但不至于罪是不是!醉马还在努力中……

    第一四七章冯成的野望

    听到要去南都,冯成搓了搓手指,他虽然赚了点钱,但是在春江还算是富裕,可是到了南都,就什么都算不上了,尤其是在南都市中心租门面房,那对于春江这样的小县城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了。

    “哎,不用现成的门面房,这样,你跟齐翠萍联系一下,有那家厂子废弃的厂房啊,宿舍啊,办公楼之类的都行,改装一下,至于钱,我回头从造纸厂那边,给你拨点盈利,哦,算作我的前期投入吧,在你的家电卖场里占股百分之五十一,什么时候你的生意好起来了,赚到钱了,把这笔钱退给我就行,否则如果有必要,我是可以绝对控股的。”

    李建算了算,目前纯粹属于他或者李红军的企业就是造纸厂了,因为现在电话机,寻呼机的销量上来,连带造纸厂的产量也跟上,而且生化生产线已经开工,不用担心过多的黑水不经处理排泄到运河里面,造纸厂最近的盈利都还在账面上没有使用。

    “你们哥俩谈什么呢,谈的这么投入。”

    袁开春这个时候端着米饭凑了过来,看到李建跟冯成有说有笑,她心里高兴,毕竟希望自己过好了之后,能够带动自己一大家子人都好起来,国人的乡土观念跟亲情观念还是很强的。

    李建也不是不想帮自己这些亲戚,不过他最近没时间,偶尔想到也被其他事情岔过去了,这下旧事重提。他干脆要一步到位,

    “妈,我在跟二哥说开个家电商场的事情。我先借给他们一部分启动资金,就放在你名下了,算是你们老袁家的亲戚合股,不过经营上的事情就得靠二哥了,其他家里的亲戚,想要出来的,你看看是让他们打工也好。给他们干股也好,反正你们自己商量。”

    李建这么做,出一部分钱。就是为了买老妈一个舒心,管他是陪是赚,哪怕最后输光光,也不过几十万。对于今后的强华来说。这不过是一笔订单的零头。

    飞快的划拉着面前的米饭,李建偶尔才夹一筷子鳊鱼,利用咀嚼的时间,跟冯成说了关于电器商场的一些注意事项,这些在后世基本上都是常识的知识,冯成听得如同圣旨一般,居然有代销模式,有委托管理。有入场费,管理费。有提成,自己只需要出租金,天啊,太合适了吧,冯成都要跳起来。

    袁开春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外甥,感觉这样才是一家人,李建则吃了大半碗米饭就放下了筷子,

    “妈,二哥,你们慢慢吃,回头我跟齐翠萍说在南都帮忙联系场地的事儿,我这儿还有事先走了。”

    回到办公室,李建这才有空看日方送过来的关于液晶生产线的资料,日方的工程师已经把生产线给安装完毕,现在正在调试阶段,他们在离开之前还要培训好一批强华的工人,李建则把华清大学化学材料专业的学生提前给圈了进来。

    现在华清的学生还没有来,只能先组织厂里的工人学习如何操作。

    化工厂的工人其实也很简单,属于只要完全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就不会出事的那种,但是就怕不按操作规程,所以日方的操作流程足足编辑了一本辞海那么厚。

    李建已经委托林开合通过关系招收一些化工厂的工人,也陆续来了一批,不过都是属于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青工,真正有经验的老工人都已经有家有口,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让他们背井离乡真的很不容易,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林吉石化就有一个老家是江淮的老工人,因为离了婚,想回江淮来,原本舍不得工作,现在听说强华要人,第一时间也跟林开合打了招呼,到了春江。

    强华的实验楼还没有完工,不过因为化工生产车间属于大框架结构,只有外面的车间主墙和顶棚,内部主要是安装机器跟管道反应器等设备,所以是最早完工的,至于工人的家属小区,规划图纸也已经拿到,市一建不愿意干这样的小活儿,牛远博动用他当年的关系,从县里拉了一家施工队出来,正在按照图纸盖强华的家属楼,因为前期经验不多,所以速度稍慢,但是现在第一栋楼也已经盖到了第四层,还有两层就可以封顶。

    这个年代对于装修还没有那么讲究,很多人家里住的都是白灰墙水泥地的房子,所以李建估计,到十一月份的时候,这一栋楼就可以安排一些等不及的人先入住,到时候暖气开的足一点就可以。

    至于暖气,已经从强华化工这儿接了管道出来,大型制冷机,外加造纸厂本身也有热源,利用余热加工热水进行暖气供暖,就能节省很大一笔经费,冬天有暖气的房子,在江淮,春江应该是头一份。

    光带暖气的房子这一个噱头,就能让那些摇摆不定的工人们,首先选择强华科技,什么事保障,这才是保障啊。

    当然,液晶面板的制造,不单单是化工,而是几个工业的结合,需要专门的工人和工程师,李建为什么要跟化学材料系的学生搞这个合作,就是存了心想把他们彻底留在强华,当然,强华付出的报酬也是非常可观的。

    不管别人,先把自己变成专业人士再说,这些日本工程师不靠谱,他们万一甩手走了,自己也能教工人不是。

    “嗯,何强,你怎么在这儿?”

    刚到刚刚落成的液晶生产线,也就是原本的无绳电话二车间,李建就看到了何超的弟弟何强。

    因为液晶生产线才是需要真正的无尘无风,如果新建生产车间已经来不及,李建就干脆决定把二车间内的无绳电话生产线挪到原本的一车间,二车间彻底空了出来。

    增加了一些按照标准化液晶制造生产线所必须的设备,二车间的防尘防电等级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从mec进口的这条生产线,此刻就静静的躺在李建面前,而穿着防护服的何强因为个头比较小,还是被李建一眼就认了出来。

    第一四八章生产线上的蔑视

    “嘿嘿,我学不下去,老师看我不顺眼,期中考试语文考了零蛋,我就干脆不去了,当个工人挺好。”

    何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但是脑袋套着厚厚的防护服,他没够到,只能尴尬的笑一笑。

    “语文你都不愿意学,想学什么,跟他们学日语?”

    李建的眼神扫过那几个正在前面检测生产线的日方工程师,何强舔了舔嘴唇,

    “这些小鬼子还真敬业,这一条生产线已经检测三四回了,对了,建哥,如果我能学会这一套,能不能让我来当个小工?”

    李建点了点头,

    “如果你干的好,别说小工,让你当班组长都行,问题你得服众,现在大家都不会,你要是学的最好,就算我不让你干,别人也会选你来。”

    何强听了李建的话,似乎吃了许多兴奋剂,脸上笑容浮起,兴冲冲的跟在那几个日方工程师后面,看着人家怎么动作,拿出笔在本子上记录起来。

    “轴承角度一百六十五度合格,润滑液粘稠度合格,电压合格……”

    日本工程是没走到一个地方,都会检测一下参数,李建缓缓的跟在后面,他们每说一个数据,自己就跟脑子里的工艺流程说明对比,果然,小鬼子在这方面并没有坑人,等到生产线走下来,李建跟工程师走了个对面只是他刚回来,人家根本不认识他。

    “现在开始今天的培训,上一次我们讲到了材料的制备。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光蚀刻在玻璃面板上进行画图,首先要把光刻机调整到这个角度,按照事先选择好的图形。把相关数字设置到这里……”

    一个工程师用日语开始讲,而他们带来的一个国人则在哪儿进行翻译,李建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个翻译人员讲解的还不错,似乎从事过生产线上的工作,将工程师的一些专业术语适当的降低了难度,用这些对化工对电子了解并不是很深的退伍兵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着讲述。

    “这个翻译还是个人才。等他讲解完要看看能不能挖回来。”

    李建打定主意,又开始听着日方工程师讲课,这些工人都是第一批就吃过饭的。吃饱喝足之后干活,似乎特别来劲,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立即就举手去问翻译。翻译能解答的就自己解答。不好解答或者拿不准的,就用日语翻译了问那几个工程师。

    一趟听下来,李建已经把今天讲的流程了然于心,又跟操作规程做了对照,果然前人总结的经验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这些小鬼子的经验总结做的还是相当完善的。

    见工人们都围着其中一个工程师在问问题,李建干脆就绕道后面,用日语跟位于工程师团队最后侧的人交流起来。见到李建能用日语,对方很是惊讶。一番介绍之后,李建知道,这人叫做山本龙一二,是mec的工程师。

    山本龙一二在液晶制造方面也算是专家,并被邀请加入了日方的大液晶计划专家团队,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强华对液晶发展有什么想法和优势,却没想到强华竟然是从零起步,他不禁怀疑强华转手给mec的红色等离子技术的真伪性。

    但是李建跟他一交流,他对自己刚才的看法,立即进行了颠覆,李建问的问题,竟然直指液晶制造生产业的核心,很多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但是只要略加思索,就明白这一定是液晶将来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晶相液相反应速度跟电压电流温度之间的关系,比如说超向列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

    山本龙一二的额头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了一层汗,在防护服里面黏黏的好像被丢了一颗鸡蛋,他刚才对强华的轻视之心已经尽去,这会儿甚至兴起了要留在强华一段时间,跟面前这个年轻的工人多交流几天的想法,如果回去之后把这个工人问的几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恐怕日本国内液晶方面的第一人,就是他山本龙一二莫属。

    李建从山本龙一二这儿已经把整个生产线有关联的技术都吃懂,吃透,结合操作规程手册,他相信自己应该能够操控这条生产线,便请山本龙一二进行一下现场演示,日方工程师加上生产线的调试工人大概还有**个人,用来进行最简单的生产已经足够。

    山本龙一二点头应允,跟几个同事交流之后,分头行动,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因为是调试,所以就暂定了只操作一块面板,其实也就是让这些工人见识见识到底应该如何应用。

    一块面板,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寸二寸屏幕,而是一块二十寸长二十寸款的大片液晶面板整体灌注,等成品之后才会进行切割,切成需要的一寸二寸屏。

    一块ito薄膜被放置在了平台之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电路图,在ito薄膜上进行电路刻画,之后,ipo薄膜被沉积到一片及其薄的玻璃片之上,整片ipo玻璃片放入了离子水里,进行清洁。

    清洁之后的ipo玻璃被取出,平铺在操作台之上,光刻胶均匀的平铺在整片玻璃表层,经过烘烤,光刻胶的溶剂被蒸发掉,光刻胶与玻璃之间更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ipo玻璃被放进特制的容器之中,挡板放置在了玻璃之上,紫外线照射进行选择性曝光,

    整个液晶面板的生产是冗长而又复杂的,而这仅仅才是第一代液晶生产线,单灰色的绿屏面板,如果要生产今后使用的stn超向列液晶显示面板,其工艺更复杂,步骤更多,要求也更高。

    强华的工人们小心翼翼的看着这些日方工程师操作,虽然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来完成,但是这些工程师依然谨小慎微,动作严格按照操作手册。

    “你们会了没有?”

    一位叫做反隆翔盯的工程师用日语问了一句,翻译立即翻译了过来。

    “看的差不多了,不过操作应该还不行。”

    “还得在看两遍。”

    “这个不练几下哪敢随便动啊,万一弄坏了不是砸了。”

    国内的工人一向都很谦虚,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不会去争这个风头,但是翻译翻译回来之后,反隆翔盯却轻蔑的用日语说了一句话,说到一半被山本龙一二给拦住,

    “别胡说。”

    第一四九章中国人的聪明

    山本龙一二有些紧张的回头看了看李建,希望反隆翔盯说的这句话没有被李建听见,可是李建却让他失望了。

    “哼,中国人太笨了,你们日本的工人在你讲解第一次之后就能操作了,我问问你,你会操作的工人之前是干什么的,是做电子工业生产的吧?”

    反隆翔盯点了点头,废话,不是做电子工业的,能进这个超无尘车间么。

    “我让你看看我们中国人有多聪明,何强过来。”

    何强听话的从人群之中站了出来,

    李建伸手朝何强一指,

    “何强,今年才十五岁,刚从学校里出来,以前没在电子工业的工厂里干过活,这些人,都是刚刚参加工作,一两个月之内跟强华科技签订的合同,之前他们对于液晶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我现在就让你见识见识,中国人的聪明。”

    李建抬起了头,看向他的工人,

    “日本人笑话我们没学会,你们有没有人愿意出来,给他们看看,我们中国的工人是什么风骨?”

    “愿意,我愿意。”

    “我来。”

    “让我来,小日本鬼子叫唤个屁。”

    一时间群情激愤,工人们都争抢着要站出来。

    李建随手指点了六七个人,然后自己也站了过去,

    “算我一个,我是这家强华科技的董事长,这也是第一次参与到液晶的生产线之中。”

    反隆翔盯皱着眉头,用鼻孔哼了一声。

    “那好,剩下的工作由你们来完成。”

    山本龙一二用力的扯了扯反隆翔盯的衣袖,

    “反隆。这个董事长对液晶的理解,非你我能够比拟。”

    “呵呵,我就不信,整个中国的点子制造业只相当于我们十年前的水平,他们连一道像样的液晶生产线都没有,别说一个董事长,就算是他们的高级工程师来了。没有我们的帮助,也别想完成生产,我就怀疑那个加藤正英怎么会让董事会同意把这条生产线卖给中国。我宁可把他们扔到印度或者新加坡,哪怕是台湾也比卖给他们强。”

    反隆翔盯不屑的撇撇嘴,山本龙一二想说什么,却最终摇了摇头。反隆翔盯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之前。他没跟这个叫做李建的年轻人交流,没看到李建对于液晶产业的认识已经超脱了他们,达到了stn的更远方。

    “何强,准备放碱溶液。”

    “你,叫孙强是吧,准备有机溶剂,其他人准备继续ipo薄膜,进行二次光刻胶倾覆。”

    李建一个命令一个命令的发布下去。听到他话的工人,立即按照命令执行。李建这个董事长他们接触的并不多,只知道是老板李红军的儿子,听说现在的整个强华都是李建在半年之内建立起来的,让他们对这个所谓的董事长有了无数好奇,甚至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还围在何强旁边,打听李建的传奇。

    现在李建竟然在跟他们一起在生产线上,而且是在日本的工程师看不起中国人的时候出现了,让他们原本没多少的自信心立即膨胀起来。

    他们之所以没有自信,不是因为学的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原本是一名士兵,一名化工工人,或者一名普通的农民,他们没学过物理,没学过电路,没学过光蚀刻,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水平,这条生产线是董事长费尽心思才从日本搞到手的,所有的消耗品的价格也都不菲,他们生怕自己不熟悉,操作不好,把一块玻璃板或者半成品给搞砸,为厂里增加负担。

    所以他们才不敢动手,他们不动手不是因为不会,而是不想为李建增添麻烦。

    现在日本人瞧不起我们,那个翻译已经悄悄的把反隆翔盯刚才说的话告诉了他们,说中国现在的电子工业基础还不如他们十年之前,不如又怎么样,我们强华半年前还是个造收音机的,现在就已经能造电话机跟寻呼机了,而且有能造纸还能用造纸厂的废品生产塑料,这马上又可以生产液晶面板,在强华,还有什么不可能?

    我们就听李建的,让你们日本人看看,你们这些技术,我们学一遍也会,而且我们还要比你们操作的更好。

    因为是试生产,造的也是256灰度的普通数字液晶,光蚀刻进行了三遍,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前段array。

    进入了第二阶段的cell制备过程,这才是真正考验液晶面板制造工业的流程,李建依然不紧不慢的按照生产流程手册进行着指挥,反隆翔盯的脸色略微有些阴沉下来,这个叫做李建的小年轻人,似乎对整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掌握的很足,他应该是第一次来听自己的讲解,不是说他刚从燕京回来么?

    反隆翔盯之所以这么狂傲,不怕李建懂得技术,就是因为他们先前只是把操作流程手册给了强华一份,而正式的进行讲课才是这两天的事情,既然李建这几天都没在春江,就算他这些天都在看工艺流程手册,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下来。

    就算是一直在现场听课,不实际动手操作的话,也不可能掌握的那么完美,他说的日本工人第一次听他讲课,就可以完美操作,实际上怎么回事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只有一个工人是第一次听课,而其他人则是早早就接受过培训的老工人。

    所以他不相信,面前这些中国工人,能够第一次上手,就可以制造出完美的液晶。

    液晶生产虽然是机械化,但是人的作用依然是不可低估的,良品率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工人的水平。

    “准备注晶……”

    听着李建一声又一声沉稳的命令,好像千百次操练过一样,反隆翔盯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这怎么可能,连他都做不到如此行云流水,毕竟他是工程师,不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有些流程他都记不住,到用的时候还需要去回忆操作手册,李建一个刚接触液晶生产的人,怎么可能记得住。

    但是事实越来越朝着他期望的相反方向在进行,李建的命令依然是不紧不慢,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强华的第一块液晶面板,也一步步的经历完二百多道工序,就要出炉了。

    第一五零章运气差

    “反隆君,这个中国人,跟以前买我们设备的那些中国人,不大一样。”

    山本龙一二看着动作沉稳的李建,兴起了无力的感觉,以往他们mec来中国销售或者进行技术指导,那些中国人好像刚刚开化的野蛮人一样,什么都不懂,他们随便设置一些障碍,甚至在机器上动些手脚,在合同上设置一些陷阱,中国人连防备都不防备。

    而他们去参观一些所谓的中国传统工艺,那些地方政府的领导恨不得把整条流程都拍摄成纪录片让他们带走,好像不这样不足以显示他们对待国际友人的热情,于是无数的中华瑰宝就被他们用这样友善的方式带走,并在国际上注册了专利,从此这些中国人利用他们祖传的手艺进行加工也变成了侵犯日方专利。

    “哼,什么不一样,故弄玄虚,你我这种高水平的工程师,都不能从头到尾把整个工艺流程记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科技狂人 http://www.xshubao22.com/4/46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