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通百姓能够接受的,我们在国内敞开供应,也就是能够惠及百姓了。”
李建说完,几个老者陷入沉思,谭永胜身边的老者剑眉倒竖,
“我知道你的意思,希望这不是你的托词,本身出口产品创造外汇就是当前重中之重,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我就是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我们干涉不了你的私人想法,也干涉不了你的企业的行为,但是我不希望你一个中国人,却把国外当做你的家。”
“我这可是在国内首发,欧美市场要等到我们国家全面铺开之后才会开发,这不是已经为国家的邮电通讯事业做了贡献么?”
李建说了首发一词,不过转而想到这些大佬们并不能理解首发的含义,又解释了一下,毕竟这可不是他生活的那个科技信息的时代,而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往往会被排除在一些国家最新产品的首发国之外,只能等待后期的陆续发售。
在那个时代的首发一词,才能有这真正的意义,不过现在李建,却是首先实现了国内首发,国际上需要慢慢等待的先河。
“好了,你们也去吃饭,我跟李董还有些事情要谈。”
谭永胜跟他这些老部下们似乎已经谈了很久,这会儿让他们去吃饭,而他跟李建则去了一间不大的单间,李建知道,这是谭老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他谈。
“很纳闷是不是?”
谭永胜坐好之后,抬头看着坐在下首的李建,李建抬头迎上谭永胜的目光,
“纳闷什么,你这次退不了了,应该是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了吧?”
“哦,为什么这么说?”谭永胜有些奇怪,疑惑的问到。
“因为你今天这样的举动,一点也没有拖孤的意思啊,当年刘备在白帝城拖孤,也不是像你今天这么演的,完全是放开手让他们自己随便发展的意思,按照我猜测,这些老前辈当中,就有接替你位置的人吧,而你今天这样做,应该是以后还能够制衡邮电部,即便他们的行为有可能影响你的既定发展方向,你依然可以在发生极大偏差之前进行调整,所以你才没有对他们做任何干涉。”
李建想起来当初谭永胜所说的,他就要退休的事情,想必是最近他做的工作,被那些更大的大佬们认可了,所以把他调整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来发挥他的才能。
“你呀,你呀,我们随便吃点什么,我就是希望,你今后在通讯方面,一定要跟邮电部保持好合作关系,有任何新产品,新技术,一定要记住,这儿是你的祖国,不能为了贪图利益,而学那些外国公司,对国内实行技术封锁。”
谭永胜叹了一口气,国内被国外的技术封锁逼的吃了无数苦头,尤其是那个什么巴统实行依赖,很多先进的东西都无法从国际上进口,那些列强就是要保持技术壁垒,这样才能从国内过去最大的利益。
“放心吧,谭老,您还不了解我,只要强华有的,一定会先从国内开始!”
李建刚想表功,谭老就看过来,
“你再说一遍?”
李建想了想,似乎自己这句话说的跟事实严重不相符啊,比如光驱,国内生产,国际上卖,国内用光驱的太少了。
比如显卡,硅谷生产,将来肯定也是美国销售,国内能用上估计还要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都是强华的,偏偏国内还真没有。
好就好在,这些都不是谭永胜关心的通讯产品啊。
“通讯产品您放心,保证国内一定有,其他的,国内现在用不到,你可别说您现在分管计委,还有电子工业部。”
李建回忆了一下,八三年从四机部改组成的电子工业部应该在八八年左右又变成机械电子工业部,而这个时候不应该换人才对,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对这个异时空的历史延革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应该退休的谭老,竟然没有退休。
虽然谭老没有说他到底是否到电子工业部任职,是否到计委任职,但是这些不重要,只要他还没有退休,就依然可以发挥他的作用,与谭老这样有想法有魄力的人合作,李建感觉到十分之轻松。
“以后个人计算机方面有什么成就,不要忘了国内,等下个月吧,我让人跟你联系一下,我们国内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可能很小,不被你的强华看在眼里,但是我们的潜力很大,市场很大,我们可以奋发图强,后来居上,为什么通讯业我们可以迎头赶上,电子信息产业,我们就一定要落在后面呢!”
谭永胜的话说完,李建觉得自己可以去天桥上摆个地摊算命去了,竟然真的猜准了,谭老到电子工业部去了,这是高层看中了他在通讯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首先是万门机方面,偌大一个万门机市场,原本拱手让人的几十亿的市场,在他的努力下,用时间换市场,只是延长了半年的更新换代,现在国内所有的万门机,都可以由国内自己来解决。
而寻呼机无疑又是另外一个亮点,从寻呼机开始,国内跟国际上的通讯差距,已经缩小到可有可无,起码在民用方面是这样,至于科研方面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已经不是以往的遥不可及。
至于刚刚推出的小灵通业务,则彻底颠覆了国内比国际要落后的面貌,起码移动固话这种业务,国际上还不能开展,而国内已经可以开展了,虽然只是单一的象征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却是非凡的,让其他行业也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追赶上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希望。
想必就是这个原因,高瞻远瞩的高层,希望国内能够在电子信息行业,也迎头追上,把浪费的十年时间,弥补回来,在这个充满无数可能的行业里,为国家出一份力。
而谭永胜当然知道,他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跟谁有关系,所以他才会特意去了解了李建的强华,最近在个人计算机方面的发展吧。
李建如是想着,这岂不也正是他想要的?
第二五四章圆晶厂
“大型圆晶厂?您想要做圆晶?”李建跟谭永胜聊了一会儿,就听见谭永胜谈到了硅晶圆加工,不难想到谭永胜的想法,这跟他的想法同样不谋而合。
李建有这个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开始对李红军的造纸厂进行改造,他就一直在为键一个圆晶厂做着准备,这半年多来的积累,也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
因为李建知道,所有的近代科技进步,尤其是电子工业方面的进步,离不开大规模集成电路。
想必这一点,高层早就考虑到了,只是迫于现状和那无形的封锁,才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默默的努力。
现在如果谈永胜挟小灵通开创国际先河之势头,挑头电子工业部,那么李建觉得自己的目的,就可以提前实现了。
纵然是以国家的名义开设圆晶厂,李建也不吝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自己积攒了足够的力量之后,肯定也是会开设一家圆晶厂的,这两者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是整个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市场,两家圆晶厂也依然是远远不够。
谭永胜点了点头,
李建追问道,
“厂房选址建设跟原材料不需要担心,技术方面我们肯定掌握了,不过设备方面怎么解决,数控机床现在可还是在禁运名单之中,而且技术工人国内也并没有那么多吧,最关键的是,您老人家肯定不会来主抓这个工厂的建设。你们会派谁来,是否会像锡无的247厂那样,差点被历史使命和光荣的政治任务活活扼杀在成长之中。”
李建说的话其实很不客气。不过他跟谭永胜两个人很是熟悉了,这么说谭永胜并没有其他的感觉,知道李建纯粹是提醒他,将要面对的困难而已。
不过谭永胜觉得,李建这小子再聪明,这次恐怕也要猜错了。
“这些不是我操心的。”
“你不操心,但是你得费心去找这个人啊。被你挑中的人,恐怕要倒霉了,你在上面看着。他没办法中饱私囊,还得费心费力的解决这些难题,什么好处都捞不到,说不准干几天连原本到手的官帽子都要被摘掉。谁愿意来。”
李建想着谭永胜找到人之后。对方的窘迫,却有点幸灾乐祸起来,万一对方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他还能省却不少力气,起码不用再琢磨数控机床进口的事情,工业母机可是下蛋的金鸡啊。
“这些就是你操心的事情了。”
谭永胜拿起面前的茶杯,用盖子拨了拨上面的茶叶,看着李建笑而不语。
“我操心?”李建有些想不通。电子工业部的事情,轮到自己操什么心了。又不是强华搞这个圆晶厂。
“部里不出面,你是外资企业,想办法趁着八六年这个好机会,把圆晶厂先搞起来,部里会给你一定的支持,不过要占一定的股份。”
谭永胜这才揭开谜底,李建没有立即回答,眉毛已经竖成川字,他在考虑这句话里面所蕴含的信息。
电子工业部要建立圆晶厂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要交给自己?因为跟谭永胜的关系?这一点只是在李建脑海里转了一下就立即被李建否定了,这根本不可能,凭借关系的话,无数人比他更适合。
自己比其他人强一点的地方,就是在于多懂那么一点点知识而已。
谭永胜看中自己的也无非就是这一点,外加自己本心里还有那么多对祖国的眷恋和梦想,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唯利是图的商人。
所以他才放心让自己来承担这部分责任?
或许是因为巴统的藩笠存在,国内并没有找到好的破局方法,不得以才把希望落到自己身上,尤其是国有资本要在其中占股,投入最多的也就是工厂的土地厂房设备,纯粹资金投入上并不会占多少比例。
这些固定资产即便工厂破产,也还会留在土地上,而设备也不会有当前比较先进的设备,所以无论成功与否,对于国有资本的损失都不会太大,而一旦成功,国有资本不仅仅赚取了利润,而且也获得了产品,而且还是被巴统封禁的产品,更可以通过工厂,获得一些精密设备的相关知识,他们来学习,自己总不可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尤其是国有资本还占股的情况下。
“谭部长老谋深算啊!”李建感叹了一声,
“不过这个蜜枣,我不得不吞下去,尽管吞的有些辛苦。”
看向谭永胜的目光里,带着一些复杂的情绪,李建其实还是有些感谢谭永胜的,如果没有这个提议,自己的圆晶厂计划,还需要推迟六个月到八个月才能开始筹备,如果真的建成,这个时间恐怕还要向后推迟一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恐怕要到八八年底,**年年初,才有可能真正的简称属于自己的圆晶厂,才能正式的开始生产单晶硅片。
而按照目前的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单晶硅片已经从3英寸四英寸到了六英寸的规模,自己的技术也已经落后了。
依然没有办法达到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现在自己最缺的就是时间。
“国有股份占比百分之七十,不过管理权归你。”
谭永胜轻飘飘的说道,好像说的事情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这句话飘到李建耳朵里,李建就要跳起来,
“谭老,不厚道啊,你们出什么东西,就让我给你们百分之七十的股份,这不可能。”
李建的态度很坚决,谭永胜伸出了五个手指头,一个个的掰起来,
“第一,我们出厂房,出原材料,出土地,出设备。第二,我们出政策。第三我们出人员,恐怕你手下合乎硅晶圆厂工人条件的人并不多吧?第四,我们出市场,所有的产品都包销,你只出第五,管理,你觉得给你百分之三十好还是百分之二十好?”
看着老谭那张欠揍的脸,李建很想把他脸上的褶子都给抹平,然后撕下来扔一边去。问老谭你还要不要,但是他不能。
所以李建干脆也伸出来五个手指头,谭永胜瞟了一眼立即摇头,“百分之五十,不可能!”
“我说一下你挑我的五个理由。”李建根本不理会谭永胜,这是时候就股份的事情跟他坦然,那是自己找气生,人家已经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了。
“第一,技术,除了我,你找不到谁更精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化生产,第二,技术,如何管理一家高科技企业一直走在国际前列,你能选择的人,并没有经验,第三,技术,数控机床这些巴统掌握的工艺技术你没办法突破,第四,技术,产品后续的国际化竞争,你手头的人,没有任何经验,第五,技术,从外引进圆晶厂的技术,你同样没有办法。”
李建连着说了五个方面,却在每一点之后都加了技术二字,说白了,就是明明白白的提醒谭永胜,技术,才是最关键的,你提的那些,根本不算事儿,你有那些东西,没有技术,等于白费。
而且李建想要告诉谭永胜,你要这么弄,我就不跟你玩了,你不能解决的东西,我能解决,你能解决的,我也能。
“好啊,指桑骂槐?说我不尊重技术,没给你相应的技术价值?说吧,你能出多少钱?准备占多少?”
谭永胜的本意是探探底,看看李建的底线在哪儿,他认为,李建无论如何也会心中有数,这间事情既然国家想做,那就是一定要做成的,而且要高效完美成功的做成,不能有什么失败,而且要确保国有资本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所以能够考虑的,最多就给李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不管李建在其中发挥多大作用,投入多少资本,这是国有企业的底线。
“我,投入一个人,外带几万美金就好了,当然,还要投入不少主意,不少心血,所以,我要百分之八十五!”李建轻飘飘的说道,顿时谭永胜一口老血喷出来,他知道李建狮子大开口,但是不知道李建的口开这么大。
百分之八十五,就算是漫天要价也不是这么要的啊,你有这些钱还不如自己办一家圆晶厂算了,何必跟国有资本合作?
自己办一家?谭永胜顿时一愣,看起来这小子,就是这么想的吧,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要求,自己拒绝之后,他干脆就有了不合作的理由,然后自己另起炉灶,诚然如李建所说的,他什有足够的技术。
同样的条件在这儿,他为什么要帮一家国有的圆晶厂殚精竭虑,而不是开一家自己的工厂?
他的工厂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上一家巨大无比的圆晶厂,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所欠缺的,无非是钱而已,土地,厂房,工人,这些在足够的钱面前,还是事儿么?
“百分之八十五,你这是想让我一口回绝,然后自己新建一家圆晶厂?你压根就没想跟国有资本合作,组成合营公司是不是?”
第二五五章自己办一家
“大型圆晶厂?您想要做圆晶?”李建跟谭永胜聊了一会儿,就听见谭永胜谈到了硅晶圆加工,不难想到谭永胜的想法,这跟他的想法同样不谋而合。
李建有这个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开始对李红军的造纸厂进行改造,他就一直在为键一个圆晶厂做着准备,这半年多来的积累,也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
因为李建知道,所有的近代科技进步,尤其是电子工业方面的进步,离不开大规模集成电路。
想必这一点,高层早就考虑到了,只是迫于现状和那无形的封锁,才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默默的努力。
现在如果谈永胜挟小灵通开创国际先河之势头,挑头电子工业部,那么李建觉得自己的目的,就可以提前实现了。
纵然是以国家的名义开设圆晶厂,李建也不吝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自己积攒了足够的力量之后,肯定也是会开设一家圆晶厂的,这两者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是整个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市场,两家圆晶厂也依然是远远不够。
谭永胜点了点头,
李建追问道,
“厂房选址建设跟原材料不需要担心,技术方面我们肯定掌握了,不过设备方面怎么解决,数控机床现在可还是在禁运名单之中,而且技术工人国内也并没有那么多吧,最关键的是,您老人家肯定不会来主抓这个工厂的建设。你们会派谁来,是否会像锡无的247厂那样,差点被历史使命和光荣的政治任务活活扼杀在成长之中。”
李建说的话其实很不客气。不过他跟谭永胜两个人很是熟悉了,这么说谭永胜并没有其他的感觉,知道李建纯粹是提醒他,将要面对的困难而已。
不过谭永胜觉得,李建这小子再聪明,这次恐怕也要猜错了。
“这些不是我操心的。”
“你不操心,但是你得费心去找这个人啊。被你挑中的人,恐怕要倒霉了,你在上面看着。他没办法中饱私囊,还得费心费力的解决这些难题,什么好处都捞不到,说不准干几天连原本到手的官帽子都要被摘掉。谁愿意来。”
李建想着谭永胜找到人之后。对方的窘迫,却有点幸灾乐祸起来,万一对方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他还能省却不少力气,起码不用再琢磨数控机床进口的事情,工业母机可是下蛋的金鸡啊。
“这些就是你操心的事情了。”
谭永胜拿起面前的茶杯,用盖子拨了拨上面的茶叶,看着李建笑而不语。
“我操心?”李建有些想不通。电子工业部的事情,轮到自己操什么心了。又不是强华搞这个圆晶厂。
“部里不出面,你是外资企业,想办法趁着八六年这个好机会,把圆晶厂先搞起来,部里会给你一定的支持,不过要占一定的股份。”
谭永胜这才揭开谜底,李建没有立即回答,眉毛已经竖成川字,他在考虑这句话里面所蕴含的信息。
电子工业部要建立圆晶厂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要交给自己?因为跟谭永胜的关系?这一点只是在李建脑海里转了一下就立即被李建否定了,这根本不可能,凭借关系的话,无数人比他更适合。
自己比其他人强一点的地方,就是在于多懂那么一点点知识而已。
谭永胜看中自己的也无非就是这一点,外加自己本心里还有那么多对祖国的眷恋和梦想,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唯利是图的商人。
所以他才放心让自己来承担这部分责任?
或许是因为巴统的藩笠存在,国内并没有找到好的破局方法,不得以才把希望落到自己身上,尤其是国有资本要在其中占股,投入最多的也就是工厂的土地厂房设备,纯粹资金投入上并不会占多少比例。
这些固定资产即便工厂破产,也还会留在土地上,而设备也不会有当前比较先进的设备,所以无论成功与否,对于国有资本的损失都不会太大,而一旦成功,国有资本不仅仅赚取了利润,而且也获得了产品,而且还是被巴统封禁的产品,更可以通过工厂,获得一些精密设备的相关知识,他们来学习,自己总不可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尤其是国有资本还占股的情况下。
“谭部长老谋深算啊!”李建感叹了一声,
“不过这个蜜枣,我不得不吞下去,尽管吞的有些辛苦。”
看向谭永胜的目光里,带着一些复杂的情绪,李建其实还是有些感谢谭永胜的,如果没有这个提议,自己的圆晶厂计划,还需要推迟六个月到八个月才能开始筹备,如果真的建成,这个时间恐怕还要向后推迟一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恐怕要到八八年底,**年年初,才有可能真正的简称属于自己的圆晶厂,才能正式的开始生产单晶硅片。
而按照目前的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单晶硅片已经从3英寸四英寸到了六英寸的规模,自己的技术也已经落后了。
依然没有办法达到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现在自己最缺的就是时间。
“国有股份占比百分之七十,不过管理权归你。”
谭永胜轻飘飘的说道,好像说的事情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这句话飘到李建耳朵里,李建就要跳起来,
“谭老,不厚道啊,你们出什么东西,就让我给你们百分之七十的股份,这不可能。”
李建的态度很坚决,谭永胜伸出了五个手指头,一个个的掰起来,
“第一,我们出厂房,出原材料,出土地,出设备。第二,我们出政策。第三我们出人员,恐怕你手下合乎硅晶圆厂工人条件的人并不多吧?第四,我们出市场,所有的产品都包销,你只出第五,管理,你觉得给你百分之三十好还是百分之二十好?”
看着老谭那张欠揍的脸,李建很想把他脸上的褶子都给抹平,然后撕下来扔一边去。问老谭你还要不要,但是他不能。
所以李建干脆也伸出来五个手指头,谭永胜瞟了一眼立即摇头,“百分之五十,不可能!”
“我说一下你挑我的五个理由。”李建根本不理会谭永胜,这是时候就股份的事情跟他坦然,那是自己找气生,人家已经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了。
“第一,技术,除了我,你找不到谁更精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化生产,第二,技术,如何管理一家高科技企业一直走在国际前列,你能选择的人,并没有经验,第三,技术,数控机床这些巴统掌握的工艺技术你没办法突破,第四,技术,产品后续的国际化竞争,你手头的人,没有任何经验,第五,技术,从外引进圆晶厂的技术,你同样没有办法。”
李建连着说了五个方面,却在每一点之后都加了技术二字,说白了,就是明明白白的提醒谭永胜,技术,才是最关键的,你提的那些,根本不算事儿,你有那些东西,没有技术,等于白费。
而且李建想要告诉谭永胜,你要这么弄,我就不跟你玩了,你不能解决的东西,我能解决,你能解决的,我也能。
“好啊,指桑骂槐?说我不尊重技术,没给你相应的技术价值?说吧,你能出多少钱?准备占多少?”
谭永胜的本意是探探底,看看李建的底线在哪儿,他认为,李建无论如何也会心中有数,这间事情既然国家想做,那就是一定要做成的,而且要高效完美成功的做成,不能有什么失败,而且要确保国有资本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所以能够考虑的,最多就给李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不管李建在其中发挥多大作用,投入多少资本,这是国有企业的底线。
“我,投入一个人,外带几万美金就好了,当然,还要投入不少主意,不少心血,所以,我要百分之八十五!”李建轻飘飘的说道,顿时谭永胜一口老血喷出来,他知道李建狮子大开口,但是不知道李建的口开这么大。
百分之八十五,就算是漫天要价也不是这么要的啊,你有这些钱还不如自己办一家圆晶厂算了,何必跟国有资本合作?
自己办一家?谭永胜顿时一愣,看起来这小子,就是这么想的吧,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要求,自己拒绝之后,他干脆就有了不合作的理由,然后自己另起炉灶,诚然如李建所说的,他什有足够的技术。
同样的条件在这儿,他为什么要帮一家国有的圆晶厂殚精竭虑,而不是开一家自己的工厂?
他的工厂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上一家巨大无比的圆晶厂,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所欠缺的,无非是钱而已,土地,厂房,工人,这些在足够的钱面前,还是事儿么?
“百分之八十五,你这是想让我一口回绝,然后自己新建一家圆晶厂?你压根就没想跟国有资本合作,组成合营公司是不是?”
上一章不要定,这章才是正确的内容
“百分之八十五,这已经是考虑了您在其中起的作用,否则,连百分之十,我都不会同意,土地,厂房,不值钱的设备,我不稀罕,熟练的技术工人我需要,但是很明显你没有,你说的工人,应该是从事过相关行业的工人,这样的工人,需要培训之后才能正式工作,虽然比普通工人更容易培训,但是这样的工人,我也不缺。”
李建看向谭永胜,目光炯炯,毫不退让,虽然自己爱国,但不能把什么都献出去,圆晶厂这样的大杀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更有意义,所有权不在自己手中,关键时刻被掣肘,对于科技公司来讲,有可能是致命的。
这一点,谭永胜可能会用他的官场思维考虑,认为是权力得到制衡,是好事,但是自己却不可能如他那样想,以反应灵敏紧跟时代步伐为优势的科技企业如果失去了这些优势会被吞的连骨头都剩不下。
手机业的霸主诺亚基为何会被软微收购,这还不够警醒么!
“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四十九已经是我能争取到的最高比例了,这不同于你起家时候的改革,这是一家全新的公司,这是国家要建设的工厂,你觉得你能跟国家的意志抗衡?”
谭永胜呵呵的笑了起来,笑容跟他严肃的语气截然相反,看起来特别滑稽,但是李建一点也不觉得滑稽,反而有些愤怒,这是拿国家来压我么?
你是国家的项目。我不能跟国家争夺主导权,但是我可以选择不参与,你们少了我干不下去。我少了你们,最多晚几个月。
“我不会在这种大事上跟国家争夺主导权,但是你知道我的要求,我必须要占绝对数量的优势,无论我决定什么,都不想被别人掣肘,哪怕是有这种可能性都不行。”
李建直视谭永胜的眼睛。谭永胜觉得自己的干笑有些笑不下去,他甚至有些怀疑,这小子是不是看出来了些什么。让自己的话没办法出口?
“我们已经研究讨论过,没有任何人会跟你争夺主导权,哪怕你的决定我们看不懂,依然不会横加干涉。这个项目。绝对的以你为主,没有任何的潜在可能。”
“我要是把圆晶都出口到国外呢,不给国内使用呢,你们干涉不干涉?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还是扣下货轮,等我给一个解释之后才放行?”
李建觉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电子工业部为什么要开设一家圆晶厂他也清楚,就是为了满足国内电子工业发展的需要,说白了。就是全部的产品都供应国内,用以应对国际上对国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锁。
自己用都不够。你不但不给自己用,还要卖到国外去,这不是眼睁睁看着国内电子工业断奶么,那样的话就跟电子工业部原本的目的南辕北辙,慢说是谭永胜,就算是电子工业部部长是李建的亲爹李红军,恐怕也不会同意,扣下等解释,这简直就是最轻的,正常情况下,绝对是剥夺了管理权,扔到一边,永不录用。
甚至国安的人还会再来把李建调查一个通透,看看他到底跟国外有没有联系,是不是老外派过来准备扼杀我们的电子工业基础的吧。
“你,你这么说,就是不想跟电子工业部合作了吧?”
谭永胜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剑眉倒竖,目光冷冷的盯着李建,那样子简直就像兴师问罪一般,实际上也是如此,竟然拒绝跟国家的合作,电子工业部岂不是就是国家的代表。
“不,合作,不过条件需要变一变,强华在镇深投资兴建一座五英寸的圆晶厂,接受电子工业部一亿美元的注资,这一亿美元是纯粹的资本投资,不干涉生产,只享受分红,我就算是转手把这个厂卖了,你们也只能干闭着眼忍着赔钱,不过可以事先约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优先供应国内使用。”
李建依然那个表情看着谭永胜,但是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他嘴角有轻轻的笑意,却被他很好的遮掩了起来。
“胡闹,你这是想干什么,想让电子工业部给你投资,这是关乎到电子工业战略地位的大事,不是你开家公司,开家工厂的小游戏,你有什么资本,能够让电子工业部给你投资一个亿的美元,就算我们现在从头开始兴建一家工厂,总共也用不上一个亿,你还把工厂卖掉,我们也得闭着眼看着你赔钱,你是不是还没睡醒!”
谭永胜气坏了,他虽然本身有另外的想法,但是他认为李建这样的小滑头是绝对看不出来的,却没想到,李建竟然说出这样的不可以接受的条件,甚至让他心里隐隐觉得,自己找这小子合作,是不是个正确的决定,自己心里想的那些想法,恐怕这小子不会那么容易接受啊。
要不然换人?以前没发现唐阳在这方面有优势,现在看看唐阳的素质也是不错,生意在国外做的顺风顺水,虽然不懂技术,但是人脉只要足够好,能够想到办法绕过巴统,把数控机床跟单晶硅的生产线能买到国内来,那就解决了大问题,自己找李建,不也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官方出面,根本没办法解决么。
“不是我不想合作,只是没有合作的基础啊,唉,今天谭老您生气,咱先不谈工作,这饭菜都上来了,不吃多浪费,我先吃了啊,您老随意。”
李建看着已经上来的几道菜,肚子确实饿的咕噜噜的,昨晚宿醉,没怎么吃饭,早上又只喝了一碗稀饭,这会儿闻着饭菜的香气,早已经忍不住了,要不是为了应付谭永胜,他恐怕这会儿已经吃饱,现在话已经说完,那自然是可以开始。
谭永胜看着李建筷子如飞,吃的不亦乐乎,他却只能把要说的话咽回肚子里,拿起了筷子,只吃了两口,却怎么也吃不下去了。
看来自己是太急了啊,本以为知道这小子想要进军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现在疯狂的赚钱就是为了新建一个圆晶厂在努力,自己抛出来这个诱饵的时候,即便觉得有些棘手,他也会饥不择食的吞下去,因为这就是他等了许久的目标,却没想到,这小子除了刚开始的时候神色有些激动变化之外,竟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失措,现在甚至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
反客为主,看出来了自己的急切,并且以此为把柄,用不参与进来,制约自己,这样下去,双方僵持,岂不是把兴建圆晶厂的事情,无限向后推了么。
自己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想要参与进来,为国资争取更多的主动而已,所说的国资为主,卡住百分之五十一的红线不松口,其实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然后在后续的谈判之中占据主动。
其实这间事情早已经讨论过了,根本就没有国资控股的空间,虽然现在是中美蜜月期,但是想要购买巴统禁止的东西,根本就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这种在军工方面有可能有大用的尖端科技更是不肯能让中国得到。
谭永胜其实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跟李健联系这件事的,只要李建答应,就说明李建有可能有办法,别管是从外面买,还是自己造,只要有办法就行,但是这小子的态度,太恶劣了,咱谈判,谈判,就不能把各自的底线说出来么,你上来就把谈判的路子堵死了,你就不能放低点底线?
难道这小子看出来了,自己其实根本目的并不是国资兴建圆晶厂,而是想要出资帮他兴建圆晶厂,要不然他怎么弄出个一亿美元来。
谭永胜的筷子在手里停住,就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停在了半空中,不知道究竟是落下去好,还是抬起来好。
“谭老,您不饿?”
李建看出来了谭永胜的犹豫,故意说道,谭永胜无奈的点点头,不饿。
“其实你也不用着急,国资自己兴建圆晶厂意义也就在于零的突破这几个字,在新闻联播里面加上一个填补空白有什么意思,像247厂那样如果不转型就是等死的命。我的提议,应该是你最终的底线,当然,价格我提的稍微高了一点,不过整体思路应该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我投资建厂,产品优先供应国内,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向国内工厂转让技术,但是,电子工业部或者这部分股权的掌控者,只有分红的权力,当然,如果我要转让股份,你们可以优先收购。”
看着老头那张布满褶皱的脸,李建也不想再折磨他,不管他谭永胜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咄咄逼人,他的心却是一心为公的,要的也无非是国有资本在圆晶厂之中的话语权更多一点罢了。
而且无论从哪儿看,这件事情对于李建的强华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人给钱,就是好的,等于对强华的注资,而强华搞圆晶厂缺的就是钱而已,如果不是缺钱,强华的圆晶厂不好说建成,但起码现在已经开始在筹备之中了。
“你说什么?”谭永胜没想到李建竟然直接就给出了他的条件,这个条件,不说好,但并非不可接受。
ps:我从贵州回去后会发布一章免费章节补偿,对不起订阅的朋友,在车上用手机发布的内容,没有检查到位,对不起,醉马道歉。
第二五六章图谋
四月的天气乍暖还寒,北风偶尔吹过,在人的脸上刮出阵阵寒意,可是地面上偶尔冒出头的青草却在昭示着大地磅礴的生机。
这个时节,也正是破土动工的好时候,镇深市罗塔镇的工业园区里人声鼎沸,李建看着面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满意的神色。
这儿就是原本他划定的生产锂电池、造纸厂和化工厂的地方,征地工作早就结束,新的车间也早已经开工,甚至连不远处的仓库里,也已经堆满了从外地运输而来的毛竹,造纸厂正在源源不断的把毛竹片吞进去,吐出来黑色的中水和黑水,还有洁白的白纸。
而现在正在开工的,并不是他这几个车间,而是原本的围墙外,从原本的迅捷厂到这个新开的迅驰厂中间广袤的土地,此刻已经用围墙圈了起来,将迅捷厂迅驰厂整个连成了一体。
这儿就是他准备开工建设圆晶厂的地盘,现在的开工就是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先把工厂的厂房修建起来。
跟谭永胜那头老狐狸经过唇枪舌剑的谈判之后,最终李建还是没忍心彻底的把国资排除在外,而是让谭永胜用土地,工人和设备,外加百分之四十的资金入股,却只占了整体股份的百分之十五,跟李建提出来的条件,一点没有差别。
想起来谭永胜当时的表情,李建就有些害怕,老头儿差点没气晕过去。但是为了能够获得国内敞开供应的产品,还有李建答应的技术转让,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事后李建问他。电子工业部是不是原本就没准备独自出资建设圆晶厂,老谭同志不可思议的点点头,表明了他的底线和立场,他其实就是想要催促李建开工建设圆晶厂的。
至于如何从国外获得圆晶厂的设备和授权,谭永胜则是一股脑的推给了李建。
精密切割仪器,李建并不担心,数控机床的设备原理和材料他的脑子里都有。但是缺少的,只是用来生产这些设备的设备而已,也就是需要一台高精度数控机床。
而单晶炉等生产单晶硅的设备。李建脑子里也有现成的图样,如果有合适的加工人员,李建觉得自己制造也不是太麻烦。‘
可是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工厂,他脑海里的这些东西。就必须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设备。如何制造这些设备,是个大麻烦。
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生产这些设备的经验,发动那些有条件的企业一起来生产,这不是问题,所需要的无非就是时间和材料。
可是李建现在缺的,就是时间而已,他之所以同意国资占据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从头到尾白白吃掉百分之十五的利润,不就是因为如果自己攒到这些钱。还需要时间么。
而越早假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个充满昭阳气息的产业,才越能在这块蛋糕上,多多的划出一块儿来供自己品尝。
如果这些设备都用国内的企业生产,少说也要半年甚至一年,最长有可能两年才会全部生产完成,毕竟光单晶炉和附属设备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还有其他设备。
李建当初的计划,就是从国外全面购买,现在,他依然是这样的想法。
为此谭永胜还特意找他促膝长谈了一次,但是李建扔给谭永胜的,就是一副我早知当初的眼神,当时李建就跟谭永胜说过,这些钱,你投进来,我想把厂子卖掉拿走,你也不能出声反对,现在才刚开始建厂,谭永胜就过来问询,岂不是对当初李建设想的印证。
谭老头憋出一身内伤走了,没办法,李建当时就说了怕这个,他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不会,结果三天没过去,他就跑过来问,这不还是干涉人家的管理么,难怪李建不同意国资控股,这还真是国资控股的通病。
如果是那种投资型财团,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看中了人和项目,把钱投进去,项目的管理者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只要最后你交出满意的答卷就可以了。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科技狂人 http://www.xshubao22.com/4/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