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 5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如果是那种投资型财团,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看中了人和项目,把钱投进去,项目的管理者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只要最后你交出满意的答卷就可以了。

    岛国的软银集团,不就是这样投资给我们著名的大马哥的阿里妈妈集团么,为此在造就了国内互联网第一霸主的同时,也给岛国的软银集团带去了无数的财富。

    可是这些,李建没办法跟谭永胜解释,所以他干脆不解释,就是一句话,你们国资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分红权,我想干什么,你管不着。

    但是从国外引进这些产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李建造就把主意打到了岛国的光刻录专家能佳身和康尼什上,能佳和康尼的光刻机在光刻录机行业除了荷兰的阿斯麦之外算是翘楚,当然是阿斯麦占据的百分之八十市场之外的翘楚,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市场,基本上呗这两家瓜分了。

    世界最大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商因特曾经就跟康尼合作,想要开发出更高端的光刻机,提高晶圆的生产工艺水平,也就是增加一片晶圆上可以富集的电路数量。

    同一片大小的晶圆上富集的电路数量越多,需要的工艺越先进,比如32nm跟28nm就是两个层次,光刻机在其中起的作用无可比拟。

    这个时候,宝岛省的代工大王还没有开始起步,所有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如因特,如amd都是自己设计电路,自己生产,这个时候赶上他们的步伐,应该是最好的机会。

    如果等到八七年,宝积电成立,他们只需要设计电路,而宝积电给他们代工,可以让他们的精力更加投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上,想要再追赶他们,就是难上加难了。

    单独购买一台光刻机,能佳和康尼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光刻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必须品,巴统禁运的是用于军用或者可以军民两用的高端技术,而光刻机生产之后的产品不仅仅民用,在军工高端产品上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精确制导导弹,潜艇,航空航天等方面

    无一不需要大规模集成电路。

    如果想要从康尼跟能佳手里购买光刻机肯定不能直接购买,只能迂回想其他办法。面前这些工程队正在如火如荼的工作,这些工作是建立在能够购买到设备的基础上,可是设备,现在还没有一点眉目,如果购买不到设备,这些工作,这些人员工人的工作,投入,所有心血都将化为乌有。

    至于直接从阿麦斯手里直接购买,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从曾经的记忆之中,也没有这样成功的先例。

    如果要成功只能从日本的企业方面下手,巴统是面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而当年的苏俄,却成功的打破过这个封锁,造成了后来的所谓芝东事件。

    李建现在想要下手,也只能从日方的企业下手,但直接购买,他们肯定不卖,除非,显示出中方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

    “看来还得去趟日本啊!”李建叹了一口气,既然去,他就准备所有的东西都从日方一次性购买,省着还要再想办法,就算是装,也只需要装一次。

    光刻机的技术,我国在三十年后,申海电子设备制造厂已经完全掌握,并且从原本的只掌握低端技术变成了真正的掌握高端技术,所以,这部分光刻机的技术,李建有完整的副本,他可以把全部的技术和工艺都写下来。

    有技术,当然是自己生产更加有优势,哪怕交给国内的其他企业生产,也比从国外直接购买划得来,但是这跟单晶炉一样,掌握了技术和工艺,却没有那样的生产条件,没有合适的工厂,没有合格的工人。

    单独制造一台,可以说克服克服困难,大家努努力,拼拼命,用一定时间攻克难关,造出来。可是同时需要八台,十台,恐怕时间就要延长几倍,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就不是几十台上百台的事情,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尤其是,光刻机的技术虽然掌握,但是想要生产出来,却没那么容易,其中需要的东西,现在的国内还没办法满足,这才是李建一定要想办法从日本购买的原因。

    遵循当时巴统的做法,就是想要给中国制造一个造不如买的假象,中国需要什么先进技术,他们就严控这种技术向中国的传播,但是一旦国内自食其力,开始研发这种技术,而且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他们就会敞开这种技术的产品,甚至不惜压低价格,让成品的价格低于成本价。

    这样,就会造成还没有完全突破的技术,也变成了无用的技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还不如买来的便宜,所有的技术投入白扔了不说,生产多少产品等于白扔多少钱,这样的技术还有多少人能愿意坚持,这样就等于扼杀了国内技术储备的基础。

    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点,让他们看到国内已经掌握了低端的光刻机技术,他们一定不会介意把中端光刻机出售给国内。

    第二五七章讨论

    “李建,你在哪儿?美国那边除了点状况,尼索公司联合其他几家软驱制造公司,开始大规模宣传软驱的好处和光驱的对比,他们想要把光驱扼杀在摇篮里,最新的电子爱好者报纸上已经刊登出了光驱无用这样一条消息,加上还没有光驱配件的ibn公司配合,恐怕会营造出光驱无用的效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光驱销量肯定会降低,poq跟hph的销售额也肯定会受到影响,下一步他们会不会还继续从我们这儿订购光驱就是个问题了。”

    唐阳难得一次给李建打这么长的电话,不过这个消息确实让李建皱起了眉头,毫无疑问,光驱是要比软驱先进的多的技术,光盘比软盘容量大,易保存,存储数据质量高,携带方便,不怕震动等优点根本就不是软盘可以比拟的。

    说软驱技术比光驱技术好,这简直就是技术上的退步,事实上从光驱出现开始,软驱的阵营就一点点的溃败,直到光驱完全占领了市场,成为标配,而软驱逐渐从标配之中消失,到最后连一点点踪迹都寻觅不到,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这帮傻叉!”

    李建骂了一句,唐阳劝慰道,

    “你骂他们也没有用啊,赶紧想想办法吧,毕竟你夺了尼索的饭碗,人家这么做,应该是正常的反应,我们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反击啊。”

    “我骂的不是尼索公司,是那些配合尼索公司的软驱公司。他们就不知道,尼索公司只是利用他们造势,等四五个月之后。尼索公司生产出来自己的可以跟个人电脑相匹配的光驱之后,肯定就不是这幅腔调,该强调光驱比软驱的好处了,他们这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李建皱着眉头略微舒展开了一点,好像骂了一句之后缓解了一下心情,

    “尼索公司肯定是已经跟ibn取得了联系,许诺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首先供应ibn。这样的话,ibn现在不跟我们联系就有了解释,不过我敢说。他们到时候会后悔的,你在那边也找几家报纸,多做一些广告,然后加快跟影视公司的联系。记住按照我先前说的那种办法办。就是为了防备这一天的。”

    唐阳停顿了一下,又问道,

    “光盘游戏机已经可以量产了,而且跟光驱同步,在光盘游戏机上可以玩的游戏,在光驱上,用个人电脑一样可以玩,我觉得这个时候加大光盘游戏机的推广力度。让那些光盘制造商也获得利益,应该对光驱的普及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你谈的怎么样。几家软件公司对你的项目有没有兴趣?”

    李建知道这次唐阳去美国,就是为了招募一些软件公司,对光盘游戏进行推广,让他们看到光盘游戏之中的巨大利润,无利不起早,见不到利益,哪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冲进这个市场,大家不一起努力,怎么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大。

    “谈的还可以,不过许给他们的分成,有的软件公司满意,有的不满意,我就采用了你的意见,按照销量来算提成,五十万套游戏,提成百分之四十,一百万套,前五十万提成百分之四十,后五十万套,提成百分之五十,两百万套,后一百万提成百分之五十五,这样的层级提成,等于把他们赚多少钱全放在了他们自己手里,如果他们做的游戏足够好,玩家足够多,他们赚的钱也足够多,当然,我也把我们的成本考虑在内了,最高也没有超过我们成本的,这样等于前期我们并不出钱给他们,他们完全免费给我们制作软件,他们的获利,必须等到软件销售之后,按照销售成绩来分配。”

    李建不自觉的点点头,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承担庞大的研发任务,而且又不会埋没好的创意和游戏,让软件开发公司的付出和获得找到一个平衡,

    “最低限的公司,也给他们一个小小的保障吧,就算销售不好的游戏,一部也给他们几千美元的辛苦费,这样一些小游戏公司,也不至于因为一款游戏的不成功而倒闭,说不定他们的第二款游戏,就可以获得成功呢。”

    李建这个时候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利益了,而是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一个行业之中,并不是只有发展的最优秀的那些公司,任何一个行业,都如同金字塔一样,最优秀的公司,只能存在于塔尖的位置,而赚不到钱,或者销量不好的小公司,那些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小公司,才是构成这个行业的基石,当他们苦苦拼搏了之后,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才有可能成为抓住机会的成功者。

    “这个我已经考虑到了,就是不知道多少的价格合适,太高了对我们是个负担,价格太低又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要不就按照五千美元的价格来操作,五千美元虽然不够所有的人力成本和付出,但是却可以保证最低的需求,不至于因为没有经济保障而失去继续工作下去的努力。”唐阳说完之后又跟李建聊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李建放下手中的电话,思考着自己最近的安排,尼索公司这次的反应确实超出了李建的预期,提高软驱的价值,其实对尼索公司是有损害的,因为尼索公司在软驱方面的利益并不大,而光驱才是尼索公司的强项。

    只不过现在尼索公司的强项,被强华公司抢了先,尼索公司即便生产产品,也需要五个月时间的等待,当然,现在只需要四个月了,这其中包括跟ibn公司的主板供应商协调主板端口的问题,他不像李建,早在巴黎展会的时候,就已经跟poq和hph联系好了,提前在主板上预留了他们不知道任何作用的端口。

    现在尼索公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短时间来看,尼索公司提高了软驱的价值,等于降低了他手中的光驱技术的价值,但是实际上对他的损害并不大,原本就没有的市场,即便都消失了,也影响不到尼索。

    等到尼索公司的光驱产品可以大批量上市的时候,尼索公司将面对的是他发起的对于光驱软驱的争执,这个时候对光驱的不利才会侵害到尼索公司的利益,他们要做的就是消祢这种影响,反之去营造一种光驱有用而软驱无用的理论。

    这种做法,在大公司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公司里,经常可以发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当年的特斯拉,对于电能技术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当年占据统治地位的爱迪生,但是由于市场地位的不同,交流电明明优于直流电,却被市场运作给排除于主流之外,特斯拉的伟大发明,最终只能在尘土之中度过那段不堪的日子,才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这一点,跟当年的广播电台fm之争一样,只不过fm的影响要比特斯拉的交流电小的多,而他的对手也比通用公司小的多。

    现在与当年不同的是,尼索公司自己其实也是占据优势地位的光驱的生产者和代表者,只不过暂时的压制光驱更符合尼索公司的利益。

    “希望唐阳的这些光盘游戏不会让我失望,希望他的光盘游戏机能够超过红白机,毕竟光盘游戏机是超越红白机两代以上的技术,从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还有操控性上,都要超过红白机,更别说可玩性了。”

    李建拿起面前的光盘,这只是唐阳公司最新出产的游戏光盘之一,在厚厚的一沓光盘之中,游戏光盘占据了一半左右,其他的,则是影视作品光盘。

    唐阳的设想是光盘游戏机在放光盘游戏碟片的时候,可以玩游戏,而放入视频光盘的时候,可以用来看电影电视,这样的话,即便没有花那么多的钱去购买个人电脑,依然可以在家里享受影院一样的待遇。

    这一点李建十分赞同,当下家庭影视娱乐的享受,最多就是一台可以播放vhs录影带的录像机,而购买一台光盘游戏机就等同于同时拥有了两样功能,将会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首选。

    光盘游戏机等于替代了即将出现的vcd的地位,想象一下当年国内vcd光碟市场的广大前景,连制作盗版盘一样都可以作为产业链,养活无数人,就可以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而这个市场跟游戏机市场重叠起来,只会比原本的市场更大。

    唐阳这个想法,实现起来很容易,只需要在光盘游戏机里进行一些额外的设置和硬件配置就可以,所以很早就得到了实现。

    但是这个想法,却让李建对于自己重新进行了审视,并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自己提出来光驱的时候,是想借助游戏光盘和视频光盘两样产品推动光驱的销售,但是自己提前了光驱的出现时间,却没有同步提升个人电脑的配置,小小的14英寸crt显示器的画质,很难让视频图像表现的如同影院之中那样的高质量,所以,光盘游戏机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光驱市场的另一种侵占。

    ps:明天开始返程,后天回到家,到家之后可以正式开始码字,一定把昨天的一章补上,还请朋友们原谅。

    第二五八章刀具

    光盘游戏机的销售越好,代表者光驱的市场会被侵占的越多,那些纯粹处于个人娱乐为目的的消费者,就可能单独为了游戏和视频欣赏两个方面,购买价格低的多的光盘游戏机,因为电视机家中都有,而不是像个人电脑那样,单独购买一台显示器。

    所以唐阳的这番话,其实并没有提高李建多少心情,他让唐阳加大对光盘的推广力度,其实也是寄希望于光盘的使用者增多之后,整个光盘市场的增加对光驱市场的影响,毕竟光盘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等大多数消费者都认可之后,他们对光驱也就认可了。

    “只希望光驱市场不至于赔钱就好!”李建叹了一口气,其实光驱市场肯定是不会赔钱的,就算现在停产,已经销售出去的几万台光驱的利润,已经把整条生产线的投入和工人投入已经全挣了回来,而后续还没有发出的货物,除去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及运费之后,就全是利润。

    虽然尼索公司推动其他软驱生产厂家进行绝地反攻,但是poq和hph目前并没有取消订单,说明他们,也已经看到了技术的真正发展方向。

    李建现在正在镇深的工厂,他准备把圆晶厂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拿着自己抽时间写出来的不完全版的工艺流程到能佳公司去,三家光刻机公司之中技术差距最大,市场份额最小的能佳公司,肯定希望自己的销量超越对手。所以也是最容易合作的对象。

    齐翠萍正在春江工厂进行监工,全国各地市所需要的基站发射器和接收器,还有小灵通都在春江本部进行生产。她希望不管李建是要把这些产品销往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多多益善,所以才要坐镇春江,尽一切可能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扩大产量,增加产能,争取多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来。

    同时她还不断地督促李建。让镇深的迅捷工厂,一定要配合本部,制造出足够的锂离子电池。否则光有小灵通而没有电池,那等于没有生产,好在李建也在镇深这边调度过,生产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只多不少。才让齐翠萍放了心。

    燕京已经建起了覆盖全市范围的铁塔。小灵通讯号覆盖了整个市区,这也让燕京成为首个小灵通发售的城市,一部三万元的价格足足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是两千台的数量,依然不够一天的销量。

    李建为邮电部单独准备了四千台小灵通,这些用于谭永胜应付各种关系和上下级部门,只不过李建提出来了数量可以给你放松,但是价格却不能少一分。而且还预先向邮电部收取了这四千部小灵通的预售款,可把谭永胜气坏了。他虽然已经不在邮电部,难道邮电部还能赖走这些钱不成。

    同样首批供应的,还有申海,南都,州广等大城市,镇深市因为强华的迅捷分公司所在地的原因,同样也成为首批供应的城市,李建刚才打电话用的就是他从燕京带过来的小灵通。

    可以实现全国漫游的小灵通,他这还是第一部,不是不能实现,而是邮电部希望这样的功能要慢慢开启,起码等到全国都已经发售了小灵通之后才行,而且能够全国漫游的小灵通跟不能漫游的小灵通,价格肯定不会一样。

    当然,李建的这一部,是邮电部的试用机,全国漫游和接打电话,并没有计费,所以李建可以随意拨打二部哟给你担心费用问题,这全当做了邮电部对李建的照顾。

    利益,还是利益,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

    自己这次去日本,就一定要抓住这一点,让能佳公司看到利益,他们才会同意销售给强华光刻机和其他产品,毕竟巴统的利益跟他们公司的利益,那个对他们公司更有利,这一点不需要强调,就可以看得出来。

    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造纸厂的仓库,还可以看到仓库外不断向仓库内运送竹片的车辆,极目远眺,门口这条路上已经被运送竹片进厂的大货车跟运送瓦楞纸和其他产品出去的大货车堵满。

    这些卸下竹片的货车不需要空车跑回去,直接就可以在迅捷厂里装上产品运送出去,所以越来越多的货运公司,喜欢接迅捷公司的活儿。

    这些其实也是肖远东的功劳,他回到自己的家乡,跟乡长商量过之后,直接就在乡长的家里开始收购毛竹,借着乡长的威望,很快就把收购任务完成,同时也在村民之中传播出了只要有毛竹,就可以发家致富的信念。

    为了可以增加一车货物的运输量,乡亲们都把毛竹剖开,制作成了竹片,然后层层叠叠的堆积起来,将毛竹片都堆成山一样高,才往镇深这边运送过来。

    肖远东知道李建跟他说的话,其实就是要造成一种轰动效应,于是他在家乡周边开始宣传,然后是附近的其他省市,现在周边凡是出产毛竹的地域,都已经知道镇深市有这样一家收购毛竹的企业,他们只要有毛竹,就可以运输过去,用不值钱的竹子,换回可以吃喝的钱。

    李建曾经也想过在产竹子的当地进行毛竹初加工,比如将毛竹片制作成竹液,但是因为化工厂还需要黑水和中水当做原材料,而进行初加工之后这些原材料却就只能废弃在当地,不仅没办法加工处理,还要污染当地环境便就此作罢。

    这些源源不断向强华迅捷运送竹片的人,不就是看到了毛竹所带来的利益么。

    自己只要控制好人心,这次日本之行,一定不会失望。

    不远处的林开合正穿着工作服从工地上走过来,一脸洋溢的笑容显示出他此刻激动的心情,记得当他听说要在这儿兴建圆晶厂时候的兴奋,李建嘴角轻轻一笑,打开窗户,朝下面喊了一声,

    “林总工!”

    林开合巡声往过来,看到是李建,连忙一路小跑的跑过来,到了楼下,这才抬头问道,

    “李董,你找我?”

    “工地进行的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按照工期来看,应该是提前了几天,这些工人师傅的劲头太足了,听说是造填补国内空白的生产厂房,都恨不得今天就把所有的活儿都干完。”

    “注意不能为了速度丢掉质量,你上来,我跟你谈点事情。”

    李建招呼林开合上来,他要跟林开合讨论的,其实也是圆晶厂建设的一部分。

    林开合一路小跑上来,他知道一旦李建用这种语气跟他商量问题,一般就代表李建有新的主意要出来了,而且还是那种抛出来就可以换无数白花花银子的主意。

    李建提出来生物化工的时候,就是这种语气,之后提出光驱,依然如此,跟他商量金属材料问题,用的还是这种语气,他知道,今天肯定还有好事。

    “李董,你商量什么事儿,有什么事儿直接吩咐就行了,我跟肖远东肯定完成任务。”

    目前林开合以强华总工程师的身份在镇深工厂坐镇,而镇深工厂的实际负责人其实已经变成了肖远东,只不过肖远东现在的名分仅仅是迅捷工厂的副厂长,并没有正式的提成厂长,却在实行厂长的权利。

    “我知道你是机械方面的专家,你对机床有什么想法,给我讲讲。”

    李建并不是疑问的口气,让林开合知道,李建其实对于机床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之所以现在这么说,是想跟他相互印证一下,以便寻找到更合适更准确的定位。

    难道李董准备玩机床?

    机床跟他的电子工业应该关系不大啊。

    林开合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并没有闲着,开始给李建讲他所认知的机床,

    “机床就是工具机,用来生产各种工具,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木工机床等……”

    “停,我不是让你讲这个,是讲你自己理解的机床,干什么用,应该怎么用,该怎么改进?”

    李建摆了摆手,他需要理解的,不是这些。

    “我理解的机床,就是用来生产各种工具的机器,有了机床,可以生产各种零件,这些零件相互组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生产需要的机器,其实也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机床,比如我们的热磨机,其实也是一台机床,只不过他没有车刀,相对应的也不是切削金属,而是加热和磨碎木片竹片,至于怎么改进,我觉得最应该改进的其实就是车刀的质量,我们目前的车刀,硬度不够,精读不够,虽然偏差不太大,但是往往你一刀少那么不碍事的一丝,十刀下来就差了十丝,等到最后累积起来,可能误差就会达到几十微米。”

    林开合一说,当然说到了他最擅长的金属领域,刀具的硬度和精读,一直是我国机床业的一大缺憾,如果说改革,林开合最先想解决的,就是刀具的问题。

    “刀具,刀具,材料上,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建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又开始问起了林开合,似乎他要林开合自己从中找到答案。

    ps:在回去的路上,晚上要在南京转车,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希望可以,让我能在今天到家,我就可以正常的码字了,谢谢大家支持。

    第二五九章改进

    “刀具方面的问题,不在乎于材料和刀头的精读,其实两者是一体的,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刀头精读的问题应该也可以解决。”

    林开合略微寻思了一会儿,轻轻的说道,当前我们掌握的机床方面的技术,除了数控方面的技术之外,就是金属切割工艺方面的差距,难以达到生产工艺上的需求,而相对于数控技术来说,最容易提升的,有显著的效果的就是提升刀具的材料。

    李建对林开合的话深感赞同,刀具的材料是最关键的,硬度,韧性,抗击打性等性能决定了刀具的效果和寿命,找到合适的材料,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晶圆切割跟液晶切割,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对于夜景屏幕的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国内的切割机床足以满足一英寸二英寸的切割工艺,但是随着液晶的发展,势必对切割的精读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液晶面板的材料进一步发展之后,对切割工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而晶圆的切割,更是重中之重,相当于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这一步如果迈不出去,那么晶圆厂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李建也有相关资料,但是跟晶圆厂、光刻机等技术一样,空有技术,没有实现技术的手段。

    制造高精度的机床,首先要有一台高精度的机床用来生产机床配件才可以,否则生产出来的配件组件本身打不到精度要求。哪怕一个零件只相差一丝的精读,几百个上千个零件组装起来,有可能差距就是成百上千丝。甚至可以说直接就让这台机床报废。

    而这些仅仅是精度上的要求,数控机床除了机械部分,还是要有高精度的控制系统,这部分就是集成电路跟控制系统需要解决的,目前的国内,更是无法解决。

    这个道理李建懂,所以他想要在这次一并把这个问题解决。

    “刀具的话。我这儿有一个实验体系,你可以拿去实验实验,看看能不能行。最好是跟机械厂的工程师联系一下,做成成品测试测试,毕竟他们对刀具的应用比较多,经验也比较丰富。”

    李建随手抽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一套工艺流程。这是他从脑海之中翻出来的刀具材料之中的一种的工艺流程,这种材料的硬度跟韧性等条件,实际上是经过无数次的市场检验,但是李建却只能跟林开合说,这些只是实验体系,因为他不好说这中材料已经经过无数次的检验。

    林开合的眼睛里冒着兴奋的绿光,他其实一直在等李建拿出来一些资料,或者一些材料配比。因为他已经总结出来了,只要是李建拿出来的东西。那就是好东西,基本上不用检测,就知道最少也是当今的国际一流。

    尤其是他看到李建拿出来的这套工艺流程,分明就是对刀具主要材料78号钢的改进,可是再往下看的时候,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因为李建写完了78号钢的改进工艺之后,又再下面写了另外一些东西,这一排排的字母和符号,代表着另外一种金属材料,确切的说是另外一种合金。

    难道李建想要一次性的实验两种刀具材料,但是刀具的市场本身也不大,我们自己用的也有限,有必要一次性搞出来两种刀具材料么?

    “李董,难道你下一步想涉足机床工业?”

    “不是,我们搞自己的刀具,是因为下一步晶圆厂跟液晶厂都需要高精度的刀具进行精细切割,稍微有一点点差距,也会影响我们产品的良品率,而数控机床对切割的影响,排除机床本身的误差,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刀具了。”

    “机床是一次性采购设备,保养得当,可以用上几十年,但是刀具可是消耗品,我们自己掌握刀具的材料,自己生产刀具,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更能够根据生产的需要,调整我们刀具的形状或者其他条件,更好的应对生产。”

    “至于这两种材料,上面的是刀具的主体,下面是镀层的材料,必须两种材料结合起来,才能在韧性,硬度,抗冲击性等方面同时满足要求。”

    李建说完,林开合已经又拿起李建写的那张纸开始看起来,这两种材料竟然是主体和镀层的关系,从主要材料上看,完全是主要成分接近的两种优化合金,他根本想不到两者竟然可以镀合在一起,那样的话,为什么不直接用合金的形式,采用第二种材料作为刀头,而第一种材料作为刀身呢。

    “我知道你在想,为什么不用一种制作刀身,一种制作刀头,这是因为,只有这种配合比例,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第一种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而不影响第二种材料的硬度和切割性…”

    李建好像一个老师一样,把两种材料的利弊给林开合讲了一遍,林开合像是小学生一样,一边听李健讲解,一边在哪儿做着笔记,生怕对于李建的讲解有任何漏下的内容。

    而他的内心,更是激动不已,他本身并不是什么材料学家,其实只是机械厂的工程师而已,对于机床并不陌生,胜利机械厂的各种机床,他都亲手操作过,只是有些熟悉,有些生疏的区别,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机床的生产厂家不同,操作水平的要求不同,精度和加工方向不同,但是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落后。

    相对于国际上的水平的落后,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技工出现,他们依靠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做着对机床性能不稳定工作的弥补。

    作为工程师,他也去过国内其他机械厂参观过无数次,每次去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各家工厂准备好的,风风光光的一面,但是参观到车间的时候,依然看到的跟胜利机械厂类似的情况,甚至大多数工厂还不如胜利机械厂,他们的机床历史比胜利的那些姥爷机床还要悠久,各种条件还要差。

    他曾经梦想过国内机床业的改革,但是却知这只能是一个梦,当国际上普遍采用数控机床的时候,我们国家想要购买数控芯片却不可得,他们牢牢把持着数控芯片的销售,坚决不会销售一点点到国内来,而机床机械部分的改造,没有高精尖的数控机床来加工,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至于机床本身机械部分的材料改造,反而不是重点部分,可是改造的难度也同样不小,因为材料改革需要做的累积实验,将是难以统计的,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有足够的科研队伍承担起这项繁重的任务,而国内一穷二白的方面很多,从国家层面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科技攻关,所以想要进行机床技术改革,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他从进来的时候听李建问起机床,便在心底有着这样的幻想,李建能够拿出改变我国机床现状的技术,可是他也知道这样的技术不切实际。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李建竟然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拿出来了材料改革影响最大的刀具的材料改革的工艺流程,只要李建拿出来的东西经过验证是正确的,就完全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这就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可是这一点,对于他的机床之梦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想要的更多,

    “李董,那刀具的问题解决了,轨道,电机,轴承……”

    林开合一口气就快要把机床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拆出来,他的目的李建一眼就看出来了,想要让李建把机床的所有部件都进行一下改进,但是李建知道,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才可以。

    而这些积累的基础,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先购买回来一台数控机床,也就是传说中的工具机,用它去制造工具,才好实现一步一步的改进,否则每生产一样产品,都需要拿到国外去加工,然后再拿回来组装,光这个程序,就要麻烦死。

    “这些事情我已经考虑过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方法,你不用着急,等我这次从日本回来,就有希望能够一次性解决。”

    李建拿起了面前的本子,林开合知道这是李建又要思考其他问题,赶紧告辞离开,虽然没有解决,但是他知道既然李建说从日本回来之后有可能解决,那就是真的有可能要解决了。

    他不知道,等他离开,李建就已经在本子上开始继续写写画画,李建想要做的,就是如同当时他对无绳电话进行的改革一样的工作,把数控机床之中,作为控制终端的那些芯片,用国内目前已经可以生产的芯片,进行替代。

    但是他也知道,这样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近乎于零,不是无法实现,而是如果李建真的实现了,需要的低级芯片的数量,恐怕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的成本和体积还有其他项目参数,以及控制的复杂程度,将远远超出预期,根本不如购买国外先进的控制芯片直接进行生产合适。

    第二六零章紧张

    从州广到岛国,目前需要从香江转航,李建带着从燕京特意调到镇深来跟他一起出发的公关部几个工作人员一起坐上了途径香江的飞机。

    随行人员之中,当然就有公关部的一朵花苗翠,还有公关部冉冉升起的新星朱南雄,在岛国还有两名翻译接站,这两个翻译可不是李建当初去巴黎找的那种临时翻译,而是从mec公司中国区分公司招聘的工作人员,当然,确切的说是李建挖角挖过来的中国人。

    而且是在岛国工作的中方人员,本身的日语已经达到了和当地人差不多的水平,这样被招收到强华之后,正好可以负责跟日方联络业务。

    朱南雄和苗翠他们这还是第一次去岛国,一路上显得有些亢奋,只不过手却依然紧紧的抓着身上背着的单肩包,里面的东西不是他自己的财物,而是李建在上飞机之前临时交给他的东西,说了一句重要资料,让朱南雄看好。

    朱南雄自此就紧张起来,李建说的重要资料,那就一定是重要资料,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方面的,可他心里已经把这些资料当做了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即便放在了单肩包里面,把自己的随身物品都清出去放在了行李之中,依然不放心,双手紧紧抓住单肩包的口,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

    “猪,你这么紧张干嘛?我也是第一次坐飞机,都没你这么害怕。原来你的胆子比我们女孩子还小。”

    苗翠跟朱南雄共事这么长时间,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开起玩笑来也没什么顾忌。朱南雄苦笑一声,“我恐高。”

    他其实更想说的是李董交代的这些资料,我拿着烫手啊,连飞机旁那漂亮的云海都不能看,生怕一松手,这些资料就不翼而飞,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怕什么。从舷窗看云海真的很漂亮。”

    苗翠听朱南雄说恐高,立即开始说起窗外的美景,那机翼下的无边云海如棉絮一样组成各种形状。在明媚的阳光之下好像镶嵌着金边的画卷一般,远远看过去让人心旷神怡。

    “是挺好看!”朱南雄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单肩包,头却偏向了舷窗,目光透过玻璃看向云海。紧张的神情也有些放松。

    “你拿的什么宝贝?从上飞机就攥着。让我看看。”苗翠伸手去拿朱南雄手里的单肩包,朱南雄一紧张,伸手去拦,两个人的手在空中碰到一起,又闪电一般分开,朱南雄的脸刷一下子红了,

    “我不是故意的,这些是李董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你就别看了。”

    说完便看向窗外。不再说话,苗翠便也沉静下来不说话。

    李建看着窗外的景色,听着朱南雄和苗翠聊天,嘴角轻轻一笑,“没事,你在最里面,小偷还能隔着这么远偷么,而且这些纸片也就在我们手里有用,你放在外面,别人就当做是废纸。”

    李建没说下去,这些都是他特意挑出来的,相当于岛国目前应用的技术或者比之稍微低一点的技术,对岛国来讲,这些技术已经失去了先进性,属于落后技术,即便流传出去,也没有那家企业需要,但是对于国内来讲,这些却还是高端技术,属于一直在研究还没有突破的技术。

    李建让朱南雄看好,也只是这次谈判还需要用这些东西演戏而已,如果弄丢,他完全可以重新写一份,所需要的无非是他两个月的时间。

    弄丢!!李建眼皮轻轻放下又抬起,这似乎也是个不错的好主意。

    飞机平缓的降落在停机坪上,朱南雄重重的吐出一口气,刚才落地之前那种巨大的震动和瞬时的失重让朱南雄有瞬间的失神,然后立即抓住单肩包,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跟着李建他们一起向前门走去,他知道李建把这些资料交给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信任,自己不能让李建失望。

    两名翻译开了两辆车来机场接待,李建上车后便直接开赴目的地,东都郊区的伊藤株式会社分部,在哪儿有李建这次会面的主要的主要对象,伊藤株式会社的老板伊藤茂恩,能佳光电子事业部的部长大东道夫,建友机械副社长前田大男,这也是李建准备购买设备的三家公司。

    伊藤株式会社生产多晶硅提炼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设备,能佳提供光刻机,建友机械则生产数控机床,三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各自领域之中处于落后位置的公司,甚至市场份额还不如占据霸主地位的那些公司的零头。

    李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公司,有野心,却没有相应的实力,只能看着行业巨头赚钱赚的盆满钵满?(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科技狂人 http://www.xshubao22.com/4/46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