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一个店一个店的探访,一件一件的察看,就能够知道有没有朱大先生的赝品夹在其中。
各个大掌柜自然没有留意到王观的动作,特别是李大掌柜,现在十分得意,一时之间也有种斗宝的冲动。当下,李大掌柜也没有多想,就笑眯眯道:“诸位,你们要是觉得自家的东西好,就拿来比一比呗。反正九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都在这里,恰好可以请他们作为评判。”
听到这话,许多人迟疑起来。
然而,作为李大掌柜的冤家对头,岳大掌柜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退缩,反而非常有自信的开口道:“比就比,谁怕谁。等着,我就拿东西过来。”
说话之间,岳大掌柜扬长而去,看来真的打算和李大掌柜分个高下。
见此情形,轮到李大掌柜表情微变了,他突然想起来,宝山阁的压堂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的价格毫不逊于粉彩柳荫八骏图瓷板画。相反严格来说,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历史悠久,前者要比后者更胜一筹。
“该死的岳不群,估计就是算准了这点,才会答应得这样爽快。”刹那间,李大掌柜在心里破口大骂,有些后悔莫及。
就在这时,张老眼睛一亮,正打瞌睡呢,就有人送上枕头,真是意外之喜。
这么好的机会,张老自然不会放过,急忙笑道:“小李,你这个提议好。今天我们一帮人到古玩城来,就是想买点好东西。不过人老了也有些精力不济,懒得一家家店铺逛下去了,你们能把东西送来最好。”
“是啊,你们也不许敷衍了事,都把最好的东西拿过来,我们要打分的。”秦老也趁机帮腔,把这件事情落实下来。旁边的老人也配合默契,纷纷的开口催促。
有种情况叫骑虎难下,一帮大掌柜才叫喊着自家的东西不比瓷板画差,现在在张老他们的挤兑下也不好改口,只得出去张罗起来。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收藏书迷楼()。
第255章声名鹊起⑧感觉有些不对
霎时,一帮大掌柜纷纷走了,就显得贵宾室宽敞许多。'e点'
王观感觉很惊奇,忍不住悄声笑道:“德叔,李大掌柜和岳大掌柜该不是几个老前辈的托吧,得到张老他们的授意在演双簧。”
“很有可能。”高德全轻笑起来。
与此同时,张老笑呵呵道:“小李,过来帮忙挪下桌子,摆一个展台好放东西。”
“得意忘形了。”李大掌柜心里后悔,却没有办法开口拒绝。开口拒绝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东西不如人,所以在张老的招呼下,李大掌柜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乖乖的叫唤店里的员工过来帮忙搬桌子。
时间不大,几方桌子拼在一起,再铺上一层红布,就成为一个简易的小展台。这个时候,那些大掌柜也带着东西过来了。
看每个大掌柜小心翼翼的模样,就可以知道他们手里的东西不一般。而且,这也是事实。要知道能够称为镇店之宝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垃圾。
作为李大掌柜的冤家对头,把东西带过来之后,岳大掌柜当仁不让,立即笑容可掬的打开手中的锦盒,将一个精致绚美的盘子拿了出来放在展台上。
众人看了过去,只见这个盘子的胎质如雪,好像一轮明月似的散发出晶莹如玉的光泽。在盘心之内绘画了梅竹的图案,其中一枝灼灼其华的粉红梅花,由盘外壁底部过盘口延伸至盘心,画面布局疏朗。画工精细,色彩艳丽之极。
在盘心右上角,还有一句“芳蕊经时雪里开”题诗,以及“佳丽”“古寿”“清香”三枚闲章,集诗书画印一体,整体给人一种富丽堂皇又十分清雅的感觉。
“好东西啊。”
秦老赞叹起来,远远看去第一印象就觉得很好。
“雍正时期珐琅彩的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如果说是真东西,那么价值肯定在柳荫八骏图瓷板画之上。”张老小声笑道:“不过珐琅彩瓷在清三代宫廷生产的数量非常有限,一直是藏家们梦寐以求的收藏品。所以导致了仿品极多。特别是清末民国的仿品,几乎可以乱真,一会儿要小心鉴别才行。”
旁边几位老人家纷纷点头。不过也没有急着上去观赏,而是看向了其他几个大掌柜。
“清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
“南宋官窑枯树栖鸟图梅瓶!”
“明万历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元代枢府釉盘……”
虽然其他大掌柜的底气稍微有些不足,但是输人不输阵,也纷纷把自家的宝物摆了出来。心里想着就算拿不了第一,只要不是自己垫底就好。
一时之间,简易的展台上摆放了七八件珍品瓷器,每件东西的价值至少在一百万以上。在灯光的映照下,每件瓷器上散发出阵阵类似珠宝似的光芒,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都愣着做什么。赶紧上去瞧瞧呀。”
就在这时,张老招呼起来,率先走上了展台,拿起题诗过墙梅竹纹盘打量。
刹那间,其他人纷纷涌了上去。其中也包括了王观。由于展台是由几方桌子拼成,面积还算大,而且东西是分散摆放的,不至于再让大家围成一堆。
不过,王观走上去的时候,品相最好的几件东西已经落在张老等人手中了。他自然不好挤过去,只能走到另外一边,拿起一个边缘稍微有些磨损的盘子打量。
刚才听一个大掌柜介绍说,这个盘子是元代枢府器。
要说元代的瓷器,一般人第一反应就是元青花。
然而王观却知道,元代瓷器不仅有元青花,还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绿彩、五彩、褐斑彩、黑釉、乳白釉、枢府釉、沥线、串珠、瓷塑等等品种。
而且在这些品种之中,最著名的却是枢府釉。
当然,所谓的最著名,那是针对行业人来说。毕竟普通人只知道元青花的价格昂贵,却不清楚枢府釉的价值其实也很高。
枢府釉是元代白釉一个特殊的名字,它早期受南宋青白瓷的影响,不是很白,呈鸭蛋壳青色。到了中期以后,它就彻底变白起来。
开始的时候,古玩行当的人,把这种白釉称为涅白釉。涅是一种不通气的感觉,涅白就是一种很闷的颜色,好像没有釉的白色,又称为失釉白。
直到后来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说:“元代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就是由于曹昭的这段记录,后人才把这种元代白釉称之为枢府釉。
枢府为元代掌管军事机构的枢密院的简称,带有枢府字样的瓷器当为枢密院的订烧器。枢府釉瓷器一部分是宫廷订烧器,一部分为外销瓷和民用瓷。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美的枢府釉瓷器就和明清官窑贡瓷一样,属于高端的精品瓷器,极具艺术经济价值。
不过同样是盘子,这个枢府釉盘的品相却与题诗过墙梅竹纹盘相差很远。
题诗过墙梅竹纹盘胎质细腻晶莹雪白,而这个枢府釉盘的胎质尽管也是白的,但是白得不够彻底,是一种不透明的白。
不仅是瓷胎的颜色,与题诗过墙梅竹纹盘艳丽多姿的华丽纹饰相比,这个枢府釉盘子的色泽就比较单调了。整个盘子没有复杂的修饰,只在盘内壁刻缠枝莲纹,以及在花纹的空隙中横印阳文枢府两字而已。
此时此刻,王观仔细打量这个盘子,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高德全也在旁边,见状不由得小声问道:“王观,枢府釉盘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不对。”
王观微微摇头,轻笑道:“只是突然想到,枢府釉的瓷器明显是与南宋的影青瓷器一脉相承,原来以骑射为主旋律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入主中原之后,一样是摆脱不了汉家文化的影响,甚至连审美情趣也变得相同起来。”
“这是必然的事情。”高德全笑呵呵道:“蒙古铁骑虽然灭国无数,但是想要摧毁一个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那简直就是笑话。可惜元朝上层贵族接受了汉家文化,却不给汉人相应的地位,却是为后来的败亡埋下了祸根。”
王观赞同点头,也没有多谈这种国家民族大事,而是指着枢府釉盘,继续笑道:“德叔,我觉得这东西应该是官用瓷器。”
“怎么说?”高德全饶有兴趣道。
“我记得枢府瓷上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形状等。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龙纹与凤纹,估计只有皇帝或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才能拥有和使用。至于几何形状的纹饰,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肯定是给民间使用的器物。”
王观侃侃而谈道:“此外,就是这个植物类纹饰中的代表缠枝莲纹了,寓意清廉,自然是给官员使用的东西……”
“有道理。”高德全微笑伸手在盘口磨损的边缘摸了下,然后点头道:“而且从盘子的品相和盘口的痕迹上来看,这东西是经常使用过的,应该是中低级官吏的器物。”
“大概多少钱?”与此同时,苏虞好奇问道,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具有代表性,也是衡量东西价值的标准。
“和元青花差不多,枢府釉的存世量比较稀少,价格自然比较偏高。”高德全沉吟道:“况且,这个盘子的质量也算不错,一百多万出手应该有许多人竞争。”
苏虞点了点头,清澈眼眸一转,葱白纤手指了指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开口道:“那个盘子呢,应该更值钱吧。”
“当然,珐琅彩瓷器在面世的时候开始,就注定属于宫廷垄断的东西。由于烧造成本的昂贵以及技术不易,在古代珐琅彩瓷是限量生产的,数量自然比较稀少。”
高德全肯定说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存世器物中,很少发现有两件完全相同的珐琅彩瓷,也让珐琅彩瓷在市场的交易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雍正皇帝也是清三代皇帝之中,出了名的最讲究、最重视艺术情趣的人。所以每件瓷器都要尽善尽美,不能出现丝毫瑕疵。”王观在旁边补充道:“如果说那个盘子真是雍正时期的真品,那么价格或许比康熙、乾隆时期的东西还要贵一些。”
“是不是真东西,过去看看就知道了。”高德全笑道。
这个时候,几个老人已经放下了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改看其他东西。
借着这个机会,王观和高德全、苏虞连忙走了过去,低头观赏这个珐琅彩盘子。只见盘心中的梅竹图案色彩鲜明,充满了立体的层次感,非常绚丽多姿。
实际上,这种图案的层次感,是由于在描绘的时候,用几层料彩相互套叠起来,这才形成了这种凸显画面的立体感觉。
施了釉与料彩的瓷器送进窑里烧制,本来就比较容易出现釉、彩流动变形的情况,更何况几种料彩相互层叠起来,更加容易出现釉彩混淆杂乱的情形。
然而,这个题诗过墙梅竹纹盘的图案却那么鲜明清晰,可见当时宫廷珐琅彩瓷在技术上已登峰造极,发展到极致,达到了顶峰。
王观心中惊叹,小心翼翼的把盘子拿了起来,却忽然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不对……
第256章声名鹊起⑨十分!零分?
“王观,怎么了?”
与此同时,看见王观的表情有异,高德全也忍不住问道:“东西有问题?”
“盘子看起来轻巧,没想拿起来却挺压手的。”王观笑道。
高德全恍然,随口解释道:“这是肯定的事情,瓷胎密实,自然有些分量。”
“也是……”
王观笑了笑,也就释然了,反而觉得是自己大惊小怪。当下继续打量精致的瓷盘,越看越觉得这是稀世珍品。
釉面细腻洁白,珐琅彩料色彩鲜艳,梅竹纹饰的风格清丽典雅,诗书画印统一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雍正时期高超绝妙的珐琅彩艺术水平。
打量片刻,王观识趣的放下盘子,让给高德全观赏。与此同时,他又走开两步,欣赏旁边的柳荫八骏图瓷板画。
就是这样,王观绕着展台走了一圈,费了半个小时左右,才把台面上的所有东西都看了一遍,最终回到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之前。
凡事最怕对比,不过正是有了对比,才能够分出高下来。
展台上的每件瓷器,如果是单独拿来欣赏,都是比较难得的东西。可是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孰高孰低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其实也不用再怎么评判了,在场的人的眼力也不低,只要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都可以看出这些东西之中以岳大掌柜的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价值最高。
不仅是经济价值,也包括了艺术价值。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的品相几乎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通体上下里里外外根本找不到一点瑕疵。
完美无缺,没有瑕疵?
想到这里,王观心里忽然一动,下意识的想到祭红天球瓶,也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刚才上手打量这个盘子的时候,为什么感觉有些不对了。
毕竟,在品相完美的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的旁边。就是有些磨损的枢府釉盘。两件东西对比之下,品相太过完美的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自然给王观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真似假。还是假似真?”
王观轻声自语,自然而然打开了特殊能力凝视起来。刹那间,一抹璀璨的宝光在盘中闪耀出来。王观顿时自嘲一笑,觉得自己真是越来越多疑了。
然而,在下一秒中之后,王观瞠目结舌,眼中露出惊骇、迷惑不解、难以置信的神色。一直持久了好久,他都没能回过神来。
“王观……”
迷迷糊糊之中,发现有人在拉扯自己,王观这才有两分清醒,然后在高德全的示意下,浑浑噩噩的回返座位。
这个时候。张老大声笑道:“东西看完了,是好是坏,大家心里头应该有数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评分了,不过在评分之前,我要多嘴说一句。哪个不想评定的可以拿东西回去了。免得等下老头子口无遮拦,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让你们觉得心里不痛快。”
“张老,您这话就不对了。”
岳大掌柜很有自信,笑容满面道:“既然把东西拿出来了,那么就不怕大家评价。况且同时让几位老前辈掌眼的机会十分难得。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我可不能错过。”
“就是就是……”
几个大掌柜打着哈哈点头,至于心里是不是这样想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不客气了。”张老轻笑起来,招手道:“小李,拿笔纸来。”
在说话之间,李大掌柜已经叫人拿来了笔纸,分发给张老等人手里。其中,高德全以及王观,也没有被他忽略。
接过了笔纸之后,王观总算是彻底清醒过来,然而心里的迷惑让他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解,根本不明白怎么会有那样离奇的事情发生。
在王观皱眉苦思的同时,其他人却提起了笔,挲挲的开始评分了。评分规则简单,采用十分制的原则,每人针对每件东西评分,并且要说出理由。
片刻之后,张老收起了笔,笑呵呵道:“我写好了,那就我先开始好了。”
“等等!”
王观本能的阻拦起来。
“王观,怎么了?”张老有些惊诧。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观心念急转,忽然笑道:“在场的我最年轻,还是我先来吧。要是说错了什么,还可以让各位老前辈帮忙指正。”
张老微微一怔,然后笑道:“就你滑头,既然这样,就由你做这个出头鸟吧。”
“出头鸟不好当,很容易被打……”
王观心里嘀咕,但是他又有其他想法,心甘情愿出头。
不过,与之前不同,王观站出来以后,在场众人却没有轻视他的意思。毕竟王观刚才的表现已经向大家证明了他确实有这样的资格。不然的话,评分的笔纸也不会递到他的手中。
众目睽睽之下,王观心神一定,自然而然的绕步而行,走到一件富丽堂皇的瓷器之前,抬头环视一眼,然后笑道:“清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器形敦重古拙,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具有厚重感,完全符合康熙时期瓷器的特征。”
王观慢慢的分析起来,无论是古朴凝重的器型,还是紧皮亮釉的纹饰,加上胎体、款识等等方面都事无巨细的认真评点。
“可以说,康熙时期的瓷器,是由粗辛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不过,从这个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上,看不到任何粘矿、跳刀、闪青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东西是康熙中晚期技术成熟以后的作品,所以我给……”王观迟疑了下,才轻笑说道:“七点五分。”
按照十分制,七点五分属于优良的等级,称不上优秀。
主要是这个瓶子的釉料在烧造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一些晕散不彻底的情况。那是由于当时技术还没有达到巅峰状态才造成的,更加契合康熙瓷器的工艺特点。
这个原因王观已经评点出来了,也是鉴定东西真伪的依据。但是东西不够好也是事实,所以算在优良的等级,也是非常中肯的评定。
张老等人听见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甚至于把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带来的大掌柜也是一脸高兴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反对之意。
见此情形,王观也不耽搁,走了一步,指着台另外一件东西继续说道:“万历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
王观仔细评点下来,最后微笑道:“东西还算不错,可惜不够好,我给六分!”
六分看起来不高,勉强算是合格,但是不要忘记,这是相对来说的。真正把这个青花夔凤纹双陆尊拿到拍卖场上去卖,随时可能拍出一两百万的成交额。
对此,旁观的众人也没有意见,比较认同王观的判断,最多是某个大掌柜脸色出现几分黯淡之色而已。
“南宋官窑枯树栖鸟图梅瓶……”
“嘉庆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元代枢府釉盘……”
接下来,王观一件件东西评点下去,娓娓而谈的把每件东西的特点都详细的讲述出来,理由充足,态度公正,不偏不倚,让人信服。
起来,这些东西不愧是各个古玩店的镇店之宝,王观一路评点下来,硬是没有发现一个普通的东西,或者仿品赝品。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各个古玩店的底蕴。东西普通,说明古玩店的实力一般;东西很好,自然证明古玩店的实力雄厚。
目前看来,实力名列前茅的却是丰宝堂。
“柳荫八骏图瓷板画,刚才诸位前辈已经评点过了,那我也不多说了。”
此时此刻,王观低头欣赏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瓷板画,笑着说道:“乾隆朝历经六十一年,是清代瓷器烧造集大成时期。虽说这个时期的瓷器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但是从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从艺术格调上讲究繁琐华缛,堆砌罗列,充满了富丽堂皇、繁华似锦的气息。这些特点,都可以从这个瓷板画上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王观伸手比划起来,微笑道:“所以说,这个瓷板画的画工一流、工艺技术一流、品质一流,给个九分不为过吧?”
“不为过,自然不为过。”张老大笑道,也认同王观的评分。
九分,属于优秀的评价,况且还是目前全场第一的成绩。底下的李大掌柜自然是笑得十分开心,对于王观的怨气也少了许多。
旁边的岳大掌柜见状,似无心又似有意的说道:“别高兴太早了,还没有评价完呢。”
“杀千刀的混蛋……”
一瞬间,李大掌柜好心情荡然无存,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
就在这时,王观走到了最后一件东西之前,他的表情十分复杂,犹豫片刻之后,这才迟疑不决道:“雍正时期的瓷器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堪称绝妙的艺术珍品。东西很好,品相完美无暇,明显是属于完美的级别。按理来说,我应该给十分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我只能给……零分!”
第257章声名鹊起⑩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听到前半载话,岳大掌柜脸上绽放出胜利的笑容,然而王观突然来了个转折,让他的表情一下子僵滞起来。
“零分?”
“什么原因?”
“东西有问题吗?我怎么没有看出来?”
与此同时,众人也震惊之极,完全愣住了。特别是岳大掌柜,一愣之后,快步走了上去拿起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反复打量,一脸的茫然之色。
不过,岳大掌柜也沉得住气,没有立即质疑王观,而是请教道:“小兄弟,你觉得我这东西有什么地方不对?”
“是有些不对。”王观微微点头,然后皱眉道:“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判断错了……请您稍等一下,给我一分钟!”
说话之间,王观回头叫道:“张老,能过来一下吗?”
“嗯!”
张老一怔,眼中掠过一抹沉思,随之走了上来,轻声道:“王观,有什么发现?”
“确实是有个问题我捏拿不准,您老经验丰富,帮我分析一下原因。”
王观挤出几分笑容,双手捧着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走开两步,来到墙下灯光最强烈的地方,背对着岳大掌柜,轻轻向张老示意道:“您看这里……”
张老顺势望去,只见王观伸手指着盘子中央空白的地方。
这个时候,王观正面托着盘子,在盘子的下方是竹梅纹饰,其中一根梅技由左及右环绕到盘子的顶端。右上方是一句诗以及三枚闲章。严格来说。在盘子中央的位置,以及右侧方是留白的,没有任何纹饰图案,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十分素雅的感觉。
现在,王观手指的就是盘心留白的地方。张老眯眼仔细打量,只觉得盘心的白底如玻璃一样泛动晶莹的光泽。却是没有发现丝毫的异常情况。
刹时,张老苦笑道:“王观,不要卖关子了。直接说吧,你想让我看什么?”
果然不出所料……
王观心中了然,这也是他抢着做出头鸟的原因。就是害怕张老等人看不出盘子的古怪,把盘子当成是真品。要是在张老等人认定盘子是真品的情况下,王观又推翻了他们的判断,那不是目光如炬,而是没有眼力,不知道蠢字是怎么写的。
古玩行当最讲究人脉关系,如果连最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肯定很难在圈子里混下去,所以王观才抢先出头,某种程度上也是保存了张老等人的面子。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事实并不是王观眼力多么厉害,而是他有异能作弊,才能看出盘子有问题。王观暗暗忖思,等到什么时候。不借助特殊能力就鉴别出盘子的异常情况,那才是真正的实力。
“张老,您看……”
适时,王观定了定心神,随手拿起一支强光手电筒,在下方对着盘底一照。只见在电筒强光的照射下,盘子的外形线条柔和圆润,胎体巧致精湛,壁薄体轻,匀称一致,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好像宝玉一样莹白。
不过,盘子的精致美观那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在盘心空白位置,突然显现了一个微淡却十分清晰的印记,一个好像蛛网一样的特殊印记。
“朱大先生!”
忽然之间,有人惊骇叫了出来。
王观回头一看,却见岳大掌柜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地走了过来,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死死的盯住盘心浮现的印记,脸上充满了震惊、绝望、不敢相信的神色。
“什么?朱大先生!”
与此同时,底下众人也按捺不住了,纷纷围了上来,看到盘心中的印记,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悠】
“怎么回事,这东西居然是赝品?”一个大掌柜低声道,眼中尽是茫然。要知道他可是一直把盘子当成是真东西,根本没有发现丝毫造假的痕迹。
没人说话,每个人都是呆呆的望着盘子,开始自我怀疑起来。
沉默了好久,人群之外的苏虞感觉十分奇怪,忍不住小声问道:“高叔叔,大家这是怎么了?就算东西是假的,也没有必要这样震惊吧?”
“你不明白。”高德全长长叹了口气,苦笑摇头道:“大家不是震惊东西是赝品,而是惊骇朱大先生天衣无缝的造假手段。也不怕你笑话,这个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我刚才可是认定是真品的。”
“啊,你看不出来……”苏虞纤手轻捂嘴唇,明眸泛动莹光,有些惊诧道:“高叔叔,你不是在说笑吧。”
“这么丢人的事情,你觉得我会开玩笑吗?”高德全自嘲道:“打眼了啊,朱大先生果然名不虚传,造假的技术比传说中的更加厉害。已经不是以假乱真了,而是和真的一模一样,让人混淆不清。”
“那他怎么看出来了?”苏虞轻声自语,情不自禁望了眼王观,也没觉得这人的能力有多么高明呀。
“我也很好奇,这小子的眼光怎么这样毒辣……”高德全的表情有些复杂,有迷惑不解,有不可思议,有几分欣慰,还有一些嫉妒!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就在这时,岳大掌柜叨唠起来,只见他脸上肌肉抽搐,脸色惨白惨白了,没有丝毫血色。到了最后,甚至双手捂住眼睛,不敢再看盘子一眼。
岳大掌柜完全绝望了,想要学习鸵鸟,逃避这个残酷的现实。
然而,在场众人却没人笑话他,包括岳大掌柜的冤家对头李大掌柜,更是没有任何幸灾乐祸的心理,反而拍拍岳大掌柜的肩膀,给予一些安慰。
古语有云,兔死狐悲。岳在掌柜和李大掌柜虽说是竞争对手,但更是同行。对于从事古玩行当的大掌柜们来说,制作赝品的人就是他们的共同敌人。现在岳大掌柜打眼了,自然让他们感同身受,起了同仇敌忾的心思。
当然,本身造假卖假的不良黑心古玩商除外,不能一概而论。不过,不管怎么说,事实胜于雄辩,盘心中的印记充分说明这个盘子存在问题。
盘心中的印记,就好像是钱币中的水印一样,深深的隐藏在胎体之中,如果不是有强光照射,根本不会浮现出来。这个时候,王观关了手电筒,在正常的光线下,盘心恢复了晶莹如玉,洁白如雪的情形,让人看不出有丝毫的异状。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说,朱大先生的手段真是登峰造极、巧夺天工啊。”张老感叹起来,眼中却不带敬意,反而充满了警惕,以及几分遗憾。遗憾朱大先生这样的高手不走正途,却偏行歪门邪道。
旁边众人深以为然,毕竟以朱大先生的技术,只要用在正途上,肯定是一个让人景仰的大师级别人物。没准过了几十上百年,依然能够得到后人的铭记。
然而,现在大家在感叹朱大先生技术的高绝之时,却要唾弃他的人品。
“张老,这个盘子……很不对劲。”
这个时候,王观皱着眉头,十分纠结的模样。
“这是赝品,当然不对劲。”
“马后炮,不知道东西是赝品之前,你发现东西不对劲了么?”
“这年轻人哪冒出来的,眼力怎么这样厉害……”
几个大掌柜窃窃私语,表面看不出什么来,实际上心里却对王观充满了佩服之意。
然而,张老却听得出来,王观所说的不对劲,似乎还有别的含义,当下连忙问道:“王观,你觉得哪里不对?”
“盘胎!”王观皱眉道:“盘胎轻巧,工艺精湛,底足的足背圆滑光润,非常的考究,是雍正时期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泥鳅背,不像是现代的工艺作品。”
“不是现代工艺作品,难道还是古代作品不成?”
一时之间,众人感觉十分迷惑,甚至觉得王观是多此一举了。毕竟有朱大先生的印记在,已经完全可以证实盘子是赝品伪作,根本没有必要再纠结。
“我看看……”
不过,张老十分严谨,把盘子拿过来之后,仔细观察片刻,忽然抬头笑道:“王观,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怎么说?”王观迷惑不解道。
“你刚才能够看出那个何朝宗的观音像是老胎新釉,现在怎么就看不出这个盘子也是同样的情况?”张老也没有卖关子,直接揭开谜底道:“如果我没有料错,这个盘胎应该是雍正时期流传下来的素胚,后来被朱大先生得到了,再精心填彩绘图,送进窑里二次烧造而成。”
所谓的素胚,是指青花瓷、斗彩瓷同、五彩瓷着彩上釉前的那个陶胚子。在古窑厂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用上,得到流传下来的古代素胚瓷。
一些高明的造假者,就会利用这些素胚作文章,重新上釉烧造瓷器,让许多专家打眼。这种事情在古玩行中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
“原来如此……”王观这才恍然大悟,也明白为什么使用特殊能力的时候,会在盘中看到宝光的原因。
“没错,你看看这些珐琅彩料就知道了。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料,常用进口料做主装饰、国产料作辅装饰,不会喧宾夺主。可是现在看这些彩料上的细微冰裂,分明全部是国料彩料,与史料记载的明显不同……”
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在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再把解答的过程反推出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张老等人就是这样,只要稍微打量盘子就能够找出许多证据。
第258章朱大先生的来历
“国产的珐琅彩料,焙烧后没有进口珐琅彩那么鲜艳、玻璃质感亦差,用手微微触摸一下应该能够感觉出来……”
王观认真聆听几个老前辈的指点,一脸受教的表情。
“这小子,真滑头。”
见此情形,高德全心里暗骂,忍不住轻笑起来。
“高叔叔,你在笑什么?”
苏虞眼尖,感觉高德全的笑容好像有什么深意。
“没什么?”高德全轻轻摇头,也没有解释。不过心里却是觉得,王观这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连盘子是朱大先生的赝品都看出来了,怎么可能不清楚这是素胚新釉?
只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抢风头会遭人嫉恨的,这才藏拙而已。
一时之间,不仅是高德全这样想而已,连旁边的李大掌柜等人,包括张老他们也是这样觉得的,心里暗赞王观明白事理,给他们留了几分面子。
不然王观一个人把话全部说完了,还有大家什么事?真这样的话,其他人岂不是成为了王观的背景、衬托?虽然说这些老人家心胸开阔,不会介意这事,但是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的感觉。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把王观当成亲孙子一样看待,悉心的指点,恨不能把一肚子的学识都传授给他。
“不对,我这东西不是赝品!”
忽然,岳大掌柜叫了起来,似乎要垂死挣扎。
大家也不觉得奇怪。这也是人之常情。无论是谁,知道手里价值一两千万的东西居然是赝品,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秦老一叹,安慰道:“小岳,不要难过了,谁都有打眼的时候……”
“秦老,这件东西不是赝品。”
这时。岳大掌柜走来,把盘子拿起来,打量片刻之后。【……*悠】非常自信道:“你们的判断错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绝对不是什么赝品。”
“老岳。你就接受现实吧。”
旁边,一个大掌柜皱眉道:“你没有看到朱大先生的印记吗?”
“就是看到了这个印记,我才敢肯定这是难得的好东西。”岳大掌柜镇定自若,嘴角绽放笑容道:“严格来说,这不叫赝品,而是仿品。”
“赝品,仿品,不都是假的么,有什么区别?”苏虞有些莫名其妙。
“古玩行当的仿品,有新仿和老仿之分。”高德全解释一句。脸上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张老眉头一皱,沉声道:“小岳,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老,你何必明知故问。”岳大掌柜笑容可掬道:“诸位前辈。你们应该清楚朱大先生的来历,那么肯定明白我的意思。”
刹那间,张老等人沉默起来,表情变幻不定。
“朱大先生的来历……”对此,王观感到十分迷惑,喃喃自语道:“朱大先生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造假高手么。还能有什么来历?”
“哈哈,小兄弟,我承认你眼力高明,能够发现盘子中不同寻常的地方。”
岳大掌柜大笑起来,摇头道:“不过,你毕竟还年轻,而且入行的时间应该不长,不清楚朱大先生的来历也十分正常。不仅是你,在场之中除了诸位老前辈,恐怕连他们几个也不知道朱大先生到底是什么人物吧。”
岳大掌柜口中的他们,自然是指李大掌柜几人。
李大掌柜自然不服气,忍不住叫嚷道:“谁说我们不清楚,如果不知道朱大先生的话,怎么可能肯定你的盘子是赝品。”
“那你说说,朱大先生有什么来头?”王观非常感兴趣。
旁边,岳大掌柜也跟着笑道:“老李,干喊没用。【……*悠】真知道的话,你就告诉我,为什么大家会把一个制作赝品的人尊称为朱大先生。”
对啊……
王观一怔,也反应过来,才意识到这个称呼不合常理。要知道制假卖假的人,应该让人感到厌恶才对,怎么可能还这样尊敬。
与此同时,李大掌柜也支支吾吾道:“那是因为大家佩服他的高绝技术……”
“屁话,有才无德的人,谁会佩服他?”
岳大掌柜笑骂道:“看来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你知道你就说呗,卖什么关子。”李大掌柜没好气道。
“我当然要说,不然你们肯定觉得我在嘴硬,不肯承认东西是赝品。”岳大掌柜淡笑道:“如果没有几分把握,我才不会满嘴跑火车,让你们笑话。”
说话之间,岳大掌柜看了眼张老等人,这才慢条斯理道:“老李,你们只知道二十年前的朱大先生,却不清楚早在三百多年前,也有一个朱大先生。而且三百年前的朱大先生才是真正的朱大先生,二十年前的朱大先生实际上是个赝品。”
“什么!”
一瞬间,王观惊愣之极,甚至感觉思绪有些错乱了。
“你们不要以为我在胡说八道。”
岳大掌柜微笑道:“三百多年前的朱大先生,以高超绝妙的手段,烧造了大量珍贵古玩瓷器卖给了当时的达官贵人。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某个大官在不慎摔破的瓶内发现了朱大先生的印记,根本不知道东西是假的。”
“发现朱大先生印记之后,大官就意识到情况不对,一狠心又摔了几个古玩瓶子,马上看见了同样的印记。不同朝代的古玩却有一样的标记,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东西有蹊跷。”
岳大掌柜笑着说道:“消息传出之后,其他达官贵人也相继在自家收藏的珍贵古玩瓷器上发现了朱大先生的印记。这个时候,众人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不知道这个类似蛛网的标记是什么意思。不过,一个聪明人破解了其中的奥秘,把外层圆圈抹去,显现出一个篆体朱字。从此以后,朱大先生的名号迅速在古玩行当之中流传开来。”
这个时候,张老补充道:“由于上当受骗的都是清廷的达官权贵,再联想到篆体的朱字,所以大家猜测这人可能是明朝皇室后代,就尊称他为朱大先生。”
“那个时候,甚至连宫廷大内之中也收藏了朱大先生的赝品。”
与此同时,秦老带着几分崇敬之色道:“后来知道这事,皇帝勃然大怒,想把朱大先生的赝品清理干净,但是又很难鉴别哪件是真品,哪件是仿品。只得慢慢排查,直到十几年后,还不时的发现了漏网之鱼。”
“所以我们猜测,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清代皇帝才会那么热衷于烧造仿古瓷。”白老笑呵呵道:“毕竟古瓷不知真伪,干脆自己烧制聊以自慰。”
清代瓷器最大的特色就是仿古瓷的大量烧造。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清代皇帝好古成癖,同时折射了清代皇帝的一种仰慕中原文化的心态。但是听到了白老的诠释,似乎更包含了这一层不为人知的深意。
一时之间,王观等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他们愈加困惑了。朱大先生的来历,听起来就像是传奇故事,他们是该相信呢,还是相信呢,或者相信呢?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这时,岳大掌柜笑眯眯道:“我这件东西,不是现代朱大先生的赝品,而是第一代朱大先生的仿品。算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