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大姐你好,我是隔壁楼的宋英华。”中年人笑容可掬。彬彬有礼道:“听张师傅说这里搬来了位热心肠的大姐,所以特意过来认识一下。”
很明显是客套话,不过让人听了也觉得心里舒畅,不会有什么反感。反正大姨挺高兴的,连忙迎请两人进来。奉上茶水。
“余大姐,你让我帮忙修补的东西已经补好了。”老工人也是个直性子,一坐下来就把手里的一件用几层黑塑料袋包着的东西搁在茶几上,憨厚笑道:“你看看中不中。”
“张师傅的手艺肯定没话说……”
大姨称赞起来,顺手把塑料袋解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王观看了过去,只见那个东西是个木制的佛龛。也就是用来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阁子。佛龛的起源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了,不过一开始的时候,佛龛体积比较大,而且是要开凿石窟以供奉大型的佛陀菩萨像。
直到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有人改用木石材料把佛龛做成小巧玲珑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将佛龛安放在家里供奉佛像神位了。足不出户就能供奉神佛,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小巧玲珑的佛龛自然盛行起来。
然后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本来很单调作橱子形的佛龛。也逐渐发展出更多的样式。最基本的就是仿宫殿样式制作的佛龛,另外还有亭台楼阁等等款式,相当于古代建筑的微型缩影。
此时,茶几上的佛龛却是宝塔状的,看起来好像是七层宝塔,而中间位置镂空,应该是用来摆放供奉的佛教神位之类。
纯木质结构的塔形佛龛,似乎已经有些年头了,底座稍微有些开裂。现在被张师傅用薄铁皮片围箍起来,重新予以加固。大姨也没有谬赞,张师傅的手艺确实有两把刷子,铁皮片箍得很严密,没有任何松动的痕迹。
对此,大姨十分高兴,感谢连连。
“一点小事,甭客气了。”张师傅摆手道:“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也是应该的……”
虽说现在的社会风气,邻里关系越来越淡薄了,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对面住了什么人。但是在大姨、张师傅老一辈人的眼中,还是很重视这层关系的。毕竟在某些时候,远亲不如近邻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与此同时,宋英华忽然开口笑道:“大姐,恕我冒昧问一句,这个佛龛您应该供奉好长一段时间了吧。”
“嗯?”大姨微微一怔,据实点头道:“没错,已经很久了,那是老家的东西,当年由孩子爷爷供着,然后轮到我继续使用到现在,也有二三十年了吧。”
“大姐你说错了。”宋英华微笑摇头道:“佛龛可不止二三十年,你少说了一百年。在我看来,这东西起码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什么?”
一瞬间,大姨和张师傅愣住了。
旁边,贝叶悄悄地扯了扯王观衣角,俏目浮现探问之色。王观凝视佛龛片刻,然后微微的点头,也颇有些明白宋英华的来意。
另外,王观对宋英华也有几分良好感观,因为他足够诚实,直接点明了佛龛的年代。不像某些黑心古玩商,利用物件主人什么都不懂的心理,哄骗似的把东西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买了下来。那不叫拣漏,而是欺诈。
当然,这只是初步印象而已,也不代表什么。毕竟作为行里人,王观也清楚什么叫做欲擒故纵。暗暗给贝叶使了个眼色,让她放心之后,王观举杯喝茶,冷眼旁观。
适时,宋英华直言不讳道:“也就是说,这个佛龛也能够称为古董了。”
“古墓?”
张师傅惊诧道:“就是电视上常说那种,很值钱的玩意?”
“呵呵,张师傅看过电视,那么也应该也清楚,古董也有不值钱的。”宋英华笑了笑,指着佛龛说道:“好比这个佛龛,由于是纯木质结构,而且又不是紫檀、花梨、楠木之类的珍贵材料,在价格上肯定不占优势,没有办法与镶嵌金银珠宝的佛龛相提并论。”
“不过,凡事也应该相对来说,这个佛龛毕竟是一百多年前清末时期的东西,流传至今也挺不容易的,而且做工考研精良,应该是当时的大户人家专门订制的物件。”
宋英华沉吟道:“综合起来考量,这个佛龛的价格也不会很低,三五万肯定有许多人要。或者遇上真心喜欢的人,价格还可以更高一些。”
“三五万?”大姨脸上露出几分惊喜之色,虽说她辛劳大半生,银行中的积蓄肯定超过了三五万。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别说好三五万了,就是三五千,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况且儿子婚礼在即,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大姨自然想把婚宴办得风光一些,好让儿子在同事朋友面前长长脸……
想到这里,大姨也有几分迫不及待道:“大兄弟,你说这个小塔子真能卖三五万?”
“能,绝对没错。”
宋英华斩钉截铁道:“大姐要是怀疑我在蒙你,你可以到城隍庙附近的古玩店打听一下。就算有黑心店家欺生,只肯给你几千钱,你扭头就走,他们肯定会涨价。或者遇上有良心的掌柜,他们应该会报一两万的价。”
“这也不是在坑你,而是行当里的规矩了,收货的时候要习惯性拦腰斩一刀。你只要和他谈一谈,也能谈到三四万。”宋英华悉心教导道:“当然,还有能够赚更多钱的办法,只不过也有几分麻烦。”
“城隍庙里有许多摆地摊的,你要是认识有人,可以找他们帮忙供销。或者直接给抽成,他们肯定卖力向行家推销,价格说不定能够超过五万。”
宋英华娓娓而谈,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
“但是我没有认识的人呀。”大姨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张师傅倒是明白了几分,忽然笑道:“余大姐,你是当局者迷呀,眼前不是就有认识的吗。”
刹那间,大姨恍然大悟,宋英华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上门说这番话,说不定是想买下这个佛龛。心里这样想着,大姨有些迟疑道:“大兄弟,你……”
未等她说完,宋英华就笑道:“不可否认,我对于这个佛龛也有几分兴趣,但是对于供奉在佛龛里的东西更加好奇。余大姐不介意的话,能把供奉的东西拿来给我看看吗?”
“果然不出所料。”
适时,王观的目光轻微一闪,猜测宋英华要图穷匕见了。先是通过佛龛的事情上取得大姨的信任,那么待会东西拿来,价格的高低就随他张口,想必大姨也会习惯性的相信。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一招在古玩行中十分常见。
“倒要看看你是忠是奸。”王观暗暗忖度,继续喝茶旁观。英雄嘛,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才登场的。况且也拿不准宋英华是好心还是歹意,所以不急,慢慢来。
王观不急,大姨却很快,连忙返回房间去拿东西,一瞬间的工夫就出来了。
“大兄弟你看,佛龛里供奉的就是这尊佛像。”
说话之间,大姨小心翼翼的把东西搁在茶几上,只见佛像庄严跌坐,手掌在胸前合十,眼睛似睁微闭,看起来就是很平常的佛陀坐像……
第563章与你结个善缘
ps:二更求票,请大家多支持。
佛陀坐佛样式十分常见,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佛像的材料好,最主要是铸造的技艺精湛,那么也十分值钱的东西。例如明清宫廷珍藏的铜质佛像,保存完好无损,品相又十分精致的,在拍卖会上的价格往往超过了三五千万,甚至于达到亿元以上。
由此可见,大富豪们都具备比较坚定的宗教信仰,而穷人大多数是无神论者。
扯远了,言归正传。这个时候宋英华看见了佛像,脸上自然有几分欣喜的表情。不过在把佛像拿起来观赏之后,欣喜的表情就慢慢暗淡了下来。
这样的表情变化却不是特意装出来的,因为王观多少也有这样的感觉。
王观就坐在旁边,自然看得很清楚,尽管佛像质地暗黄,看起来很像是铜器。严格来说确实是铜器佛像,问题在于这铜却不是好铜,而是掺有许多杂质的劣铜。
宋英华把佛像底座一翻,王观就看见了密密麻麻的棕眼,佛像内部居然还是空心的。也就是说,佛像就是用铜汁浇灌在模具上的产物。这样的质量,这样的工艺,不管有多少年的历史,价格都高不到哪里去。
适时,宋英华轻叹起来,摇头道:“余大姐,怕是要让你失望了,这个佛像质量太差,还不如佛龛值钱呢。唉,难怪古人要做买椟还珠之事,主要是珠子可能是鱼目,而盒子却是紫檀之类的珍贵木料啊。相比之下,肯定是盒子更加值钱。”
“真的?”大姨语气之中充满了失望的情绪。
“大姐,我没撒谎。”
害怕大姨不信,宋英华顺手把佛像搁在张师傅身前,示意道:“张师傅你看看,你是厂房出身,想必对于这种玩意不陌生吧。”
“我不懂看啊。”张师傅搓手道。一脸为难之色。
“很容易看的。”宋英华提点道:“其他的不用管,你主要是看东西怎么做出来就行。”
“这个简单。”张师傅点了点头,拿起佛像打量片刻就断定道:“应该是用熔炼不彻底的铜汁浇在模具上铸出来的,所以皮很薄,用力一捏就扁了。”
“对了,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那是七八十年代最常见的铸造手段了。”宋英华侃侃而谈道:“然而在一百多前年,古人一般是按照传统的古法铸造物件的。比如说泥范法、铁范法、失蜡法之类。铸成的东西非常精美,绝对不像现在这种破铜烂铁的模样。”
“也就是说,这个佛像就是二三十年前的东西,根本不值钱。就算是送到废品收购站,人家也未必乐意收这种杂质太多的铜器。”
宋英华这话不怎么好听,却是十分明显的事实。
“真的?”
说话的是贝叶,在王观耳边小声的询问。
“嗯。”
王观轻轻点头,在张师傅看完佛像之后,也把东西拿了起来掂量片刻,百分之百确定这玩意真如同宋英华所说。就是一个破铜烂铁。他暗暗的摇头,把佛像放了下来。又顺手拿起佛龛仔细打量。
“说起来也是我贪心了。”
此时,宋英华叹道:“能够得到一个保存还算完好的佛龛也算不错了,也不指望它原来供奉的东西也一起流传下来。”
说话之间,宋英华直接报价道:“佛龛挺不错的,要是余大姐有意向出手,我倒是可以花五万块买下来。”
“五万!”
听到佛像不值钱,大姨心里也颇有几分失望。旋即又被宋英华的报价转移了注意力。
“没错,就是五万。”宋英华微笑道:“可以转账,也可以直接拿现金结算。反正钱到你手了。再把东西给我就行。”
大姨脸上一喜,正想点头之际,旁边传来了贝叶母亲的还价:“十万。”
“什么?”宋英华愣了一愣。
“这个佛龛要十万块。”
贝叶母亲强调起来,反正在她看来,既然宋英华那么干脆的拿出五万买佛龛,那么说明东西的价格肯定不止五万。而且也甭管东西多少钱,先翻上一倍总是没错的。能成自然最好,不能成也可以慢慢讨价还价嘛。
宋英华多少明白贝叶母亲的心理,顿时笑道:“这位女士,佛龛固然不错,但是远远不到十万的地步。我出价五万已经十分厚道,如果大姐点头同意,我们马上就可以成交。要是不同意的话,那么我们只有好聚好散了。”
贝叶母亲一听,顿时皱起了眉头,她却是没办法判断出宋英华这话是以退为进,还是真有这样的打算。贝叶母亲在踌躇,大姨却有心同意下来,但是又不好抹她的面子,只有暗暗的着急,欲言又止。
就在这一时刻,王观忽然开口道:“五十万,或者五百万!”
一瞬间,众人愣住了,好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王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贝叶母亲十分惊诧:“什么五十万,五百万的。”
王观笑了笑,神态自若道:“我的意思是,这个佛龛的价值恐怕要超过五十万,甚至可能五百万都不止。”
“不可能……”
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信,尤其是张师傅,几乎要拿王观当成神经病人看待了。
“咔嚓!”
就在这时,屋门开了,一个青年走了进来,乍看见屋里这么多人,也是大大的错愕起来,甚至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呢。
还好看见了大姨,青年定了定神,才想招呼却发现了贝叶母亲的身影,他一愣之后就惊喜交集道:“老师,您怎么来了?”
“余杰,你回来了。”贝叶母亲微笑道:“今天周末,正好不用上课,就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够帮上忙的地方。”
“阿杰,老师他们早来了。”大姨慈祥笑道:“刚才在帮你布置新房呢。”
“老师,太麻烦您了。”余杰十分感激,然后也有几分抱怨道:“妈,我不是说过了么,这种事情自然有婚庆公司安排,你不用操劳的。”
“别人安排总有疏漏的地方。”贝叶母亲笑道:“不如自己来更加让人放心。”
“对对……”大姨深以为然。
余杰无奈一笑,一个是慈爱自己的母亲,另外一个是自己视为长辈,十分尊重的恩师。两人联合起来,他还能说什么?
苦笑之后,余杰也注意到旁边几人,看了眼贝叶就猜测道:“老师,这位是你女儿吧。”
说起来,贝叶和她母亲也有几分相似之处,并不是很难猜测出来。
“对,是我女儿。”贝叶母亲回头道:“小叶,叫人。”
与此同时,贝叶也乖巧的站了起来,顺势搀着王观手臂,轻盈笑道:“杰哥你好,一直听母亲叨念你是她的得意门生,现在总算是见着真人了。”
“那是老师厚爱,故意在捧我。实际上,估计我是老师众多学生中最不争气的一个吧。”余杰谦虚两句,随之看向王观,眼睛也有几分了然,不过还是试问道:“这位是?”
“姑娘的男朋友。”
大姨在旁边插嘴,笑容满面道:“和你一样,准备办事了。”
“真的,那就恭喜两位了。”余杰连忙道贺。
“同喜,同喜。”王观由衷说道,笑容也愈加浓郁。如果贝叶不轻轻掐他手臂软肉的话,那就更加完美了。
之后余杰目光一转,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张师傅,小塔子修好了?真是太感激你了,晚上过来吃饭,我敬你两杯。”
“都说了,只是抡两下锤子的事情,不要总是挂在嘴边。”张师傅摆了摆手,表情有些惊疑道:“不过我很好奇,他说这玩意能值五百万,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什么五百万?”余杰愣住了。
“张师傅,你听错了。”王观笑道:“我说东西可能值五百万,未必就是这个数。当然,五十万那是妥妥的,肯定没问题。”
“这也不可能。”
宋英华摇头道:“我可以拿人格担保,这样形制品相的佛龛,三五万那是最正常的价格。要是遇上真心喜欢的人,也是七八万到顶,绝对不会达到五十万的程度。”
“小兄弟。”
说到这里,宋英华脸上充满了怀疑之色:“你凭什么说东西在五十万以上?况且不管是什么样的古董都有一个市场价位,而且上下的波动不大,但是五十万到五百万差价太大了,你可不能信口雌黄,随便胡诌呀。”
“我敢这样说,肯定有倚仗的依据。”王观十分自信,然后笑道:“不过作为行里人,想必宋先生也应该明白规矩。”
“什么规矩?”其他人十分不解。
然而,宋英华的脸色却变了一变,有些惊奇道:“听这话的意思,小哥也是同行呀,不知道是吃哪里,玩什么的?”
“在京城瞎混,东南西北中,靠朋友们赏脸吃四方。”王观微笑道,暗示自己是开店的。毕竟只有做古玩生意的人才能够居中坐庄吃四方,收藏不同种类的东西。
要知道人的精力有限,连钱老这样的大收藏家,也不敢说穷尽天下藏品,而是比较专注瓷器类的东西。其它的藏品自然也有,不过相对来说肯定很少,算是一种点缀。
“原来是真正的同行呀。”
适时,宋英华顺手递出了一张名片,微笑道:“天南地北,难得在沪城相见,却是想与小哥结个善缘……”
第564章佛塔舍利
ps:三更了,有月票请投,多支持。
此时宋英华递来了名片,王观顺手接过来低头一看,才恍然明白他为什么强调大家是真正的同行了。这个宋英华是沪城知名拍卖公司的经理,严格来说也是属于开门做生意一类,确实是真正的同行。
一般来说,同行是冤家。不过大家做生意的性质不太相同,加上隔得太远了,自然也冤不起来。所以宋英华大大方方递出了名片,打算结个善缘。
当然,也不是无缘无故要结这个善缘,因为王观刚才提到了规矩。
这个规矩自然是古玩行里的传统了,宋英华觉得佛龛只值三五万,而王观却认为能值五十万以上。宋英华不认同,并且要让王观拿出凭据来。这样一来,就有些眼力不如人,向人讨教的意味了。
换句话说,宋英华这是要请王观帮忙掌眼。但是两人素不相识,大家都是靠眼力吃饭的,王观没有理由指点他,所以宋英华才想结个善缘。不要以为这个善缘就是口头上一句话而已,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人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宋英华需要还回来。
不过,两人云山雾水的绕圈子,其他人肯定很纳闷,完全摸不着头脑,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两人好像在打什么机锋。
这个时候,机锋打完了,王观也顺手收好了名片,然后捧起佛龛笑道:“我说东西价值五十万,那肯定不会胡乱开玩笑。”
“不过,值钱的并不是这个佛龛,而是藏在佛龛里头的东西。”说话之间,王观手指头伸进了佛龛镂空的位置,然后在顶上比较凹陷的地方轻轻抠动起来。
“佛龛里有东西?”不仅是宋英华,包括余杰等人也十分吃惊。
“谁说没有,这不是出来了么。”
就在这时,一枚黑乎乎的东西就顺着王观的手指头落进了他的掌中。然后他把东西拿起来仔细打量之后,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见此情形,余杰十分惊诧迷惑,忍不住问道:“妈,东西是你藏的?”
“没有呀,我一直以为小塔只是普通东西。”大姨十分迷糊道:“直到刚才大兄弟说这是值几万块钱的古董,而他又说能值五十万,都把我搞糊涂了。”
“不必糊涂。”王观笑道:“给宋先生看看。就知道值不值五十万了。”
说罢,王观把东西递了过去,宋英华迫不及待伸手接拿起来。
乍看之下,东西有点儿椭圆,像是珠子。黑不溜秋的模样很不起眼,恰好就是这种漆黑的颜色,才没让人意识到被香火熏得同样昏暗的佛龛之中,居然暗藏了这枚指头大小的东西。
当然,一切都是旁枝末节,关键在于这东西值不值五十万。宋英华定了定神。把脑子中乱七八糟的念头屏蔽,然后仔细的观察研究。
捏了捏这枚类似珠子的东西。首先就感觉到质地比较坚硬,但是却不像是玻璃,反而有几分润滑,不过又不是珍珠、玉石之类的东西。不是金属材料,又不是树脂材料的合成品,反正就是个四不像……
“好怪的东西。”宋英华眉头一皱,陷入了纠结之中。
王观在旁边看不下去了。直接开口提醒道:“你仔细想一想,佛龛除了能够供奉佛像和神位以外,还可以供奉什么东西?”
“还能供奉什么?”宋英华隐约把握到什么。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了。
王观摇了摇头,干脆利落点破了:“高僧大德圆寂火化后剩下来的东西。”
“舍利子!”宋英华一惊,失声叫了出来。
“貌似可能或许。”这个时候,王观的语气反而充满了不确定之色:“你觉得是就是,你觉得不是就不是。”
“对,没错,肯定是舍利子。”
宋英华有些激动,随手摸出一支手电筒,打开强光之后就对着珠子照射起来,只见黝黑的珠子陡然变成了半透明状,似有一阵近乎虎无的幽光在如水波般缓缓流动。
“既然宋先生觉得这是真舍利子,那么你觉得它值不值五十万。”王观笑问起来,可以料想,如果旁边有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在,肯定会呸他一脸,说不定要与他拼命呢。
要知道在佛教的信仰之中,舍利子那是非常神圣的东西,容不得有半点玷污。现在拿钱来衡量舍利子的价值,简直就相当于一种赤/裸/裸的羞辱。
可惜,王观没有这方面的观念,反而觉得有些扯淡。
实际上舍利子是什么样子的产物,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只是讨论舍利子构成这种事情,公开发表大肆宣扬,就不利于国内宗教界相对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必然遭到和谐。所以才会有许多神秘怪诞,似是而非的推断。
说实在话,要解析舍利子非常简单,直接去拿一颗舍利子进行化学实验,一下子马上就出结果了。可是国家有关部门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吗?确切的说,那些和尚,包括不计其数的佛教信徒能够答应吗?
这是不可能答应的事情,毕竟无论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对于佛教信仰都是沉重的打击。舍利子的神秘就在于要维持未知的部分,才能发挥效力来。要是揭开未知的神秘,就等于被破解的“迷信”。舍利子也不再是舍利子,而是毫无意义的残渣了。
反过来说,只要维持舍利子的神秘性,就算有谁能够烧造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寺院方面也可以不屑一顾,懒得搭理你。
毕竟你不能拿化学鉴定来对比确认两者的成分,就算是一个模样,人家也可以说你那不是高僧烧出来的东西,徒有其形,没有法力,不像真正的舍利子具备法力、愿力、业力……反正什么事情一但上升到宗教信仰的体系范畴,科学就变得无能为力起来。
说白了,人家就是相信舍利子,不信你烧造的玻璃珠,你能有什么办法?
况且在王观看来,舍利子其实也算是一种佛门秘宝,多多少少有些技术含量,怎么说也是比古法琉璃高一个级别的东西吧。
与此同时,宋英华也总算是明白了王观为什么要说这东西可能是价值五十万,也有可能会价值五百万。因为这样的东西,有人不屑一顾,觉得一文不值;也有人视若珍宝,恨不能用全部身家请回去供起来。
不同的心态,就决定了东西的价格高低波动很大。要是有人觉得这玩意非常契合心意,别说五十、五百万,说不定砸五千万都不手软。
然而,在拍卖行工作,宋英华也看了不少珍宝,心理素质也不错,很快就冷静下来,笑叹道:“小哥眼力非凡,让人佩服啊。”
“侥幸。”王观谦虚一笑,然后说道:“不知道这样的东西,贵公司有兴趣收购吗?应该可以列入拍卖的流程之中吧。”
“当然没有问题。”
一瞬间,宋英华恢复了生意特有的精明本色,眼中掠过一抹狡黠之意,一脸和善的笑容:“只要余大姐把银行帐号给我,我立刻把五十万转到她账上。”
“真值五十万?”大姨感觉头有些晕沉沉的,有些难以置信。
“您账号是多少?”宋英华立即掏出手机:“我马上给你转账,最多五分钟就可以搞定。”
“宋先生,不急吧。”
此时,王观轻笑道:“五十万买一颗高僧大德的舍利子,未免太廉价了吧。”
“那小兄弟觉得多少钱合适?”宋英华讪笑了下,心里多多少少有此遗憾。如果没有王观这个行家在旁的话,今天应该能够拣漏,大大赚上一笔。
当然,宋英华却是很自然的忽略了,如果没有王观的提醒,就算他把东西买回去,估计也发现不了暗藏在佛龛中的舍利子,更加谈不上拣漏。
“如果宋先生真心想买,倒是可以便宜一点。”王观笑眯眯道:“一口价,两百万,谢绝还价。要不然……还是直接上拍吧,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两百万……”
宋英华眼睛溜溜一转,忽然撇开王观,转头笑道:“余大姐,听说你的儿子要结婚了,恭喜恭喜。不过在沪城这个地方,物价十分昂贵,尤其是举办婚宴,想要办得喜庆热闹一些,里里外外的花销可不是小数目。”
“你看这样好不好,只要你点点头,我马上转账一百万到你卡上,或者直接拿现金过来也没有问题。一百万,足够举办一个十分风光的婚宴了。”
宋英华微笑道:“当然,想要上拍也不是不可以。问题在于拍卖会不是天天可以举行的,要看拍品的征集情况。另外就是拍卖的价格也很难把握,谁也吃不准这枚舍利子就一定能够拍出一百万的成交额,其中也蕴含了一点风险……”
不得不承认,宋英华剖析得很有道理。一方面是未知的成交额,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一百万元,应该做什么选择,确实要认真思量。
而且,王观也不能怪宋英华耍手段,因为东西不是他的,人家绕开他和正主商量价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也不能有所责备。王观也没有理由,更加没有任何立场表示反对。所以到底是要长远的利益,还是先顾着眼前,就要看大姨自己选择了。
第565章海捞瓷
ps:更新了,求月票支持。
“阿杰,你觉得应该怎么样?”
在宋英华的蛊惑下,大姨有几分左右为难,直接看向了儿子。
“妈,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婚礼都安排妥当了。”
此时,余杰笑着说道:“婚礼不在乎风不风光,只要合适就行。各种花销我也计划好了,没有改更的必要。况且,老师的女婿是专家,我们听他的准没错。”
“对,听你的。”大姨想了想,觉得儿子说得对。宋英华再和颜悦色,却始终隔了一层,大姨还是比较相信贝叶母亲,进而选择相信王观。
毕竟大姨只是性格也比较纯良质朴,但是并不代表她愚昧无知。最基本的亲疏远近她还是分得清楚明白的,况且舍利子还是王观发现的,更帮助她把价钱从三五万一直谈到了五十、一百万,从情理上自然更加偏向王观了。
刚才之所以犹豫不决,主要是顾虑儿子的想法而已。现在连儿子都是这样想,那么肯定是一边倒,毫无保留的倒向了王观。
当下,大姨诚恳道:“大侄子,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拜托你了。”
“大姨你放心,肯定不会让你们吃亏的。”王观郑重点头,然后转头笑道:“宋先生,看来我们要继续谈下去了。”
“不用谈了,上拍吧。”宋英华苦笑道,表情也有几分无奈。各大拍卖行的春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他所在公司肯定也不例外。大部分资金都投放在宣传工作上了,两百万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拿出来了之后,公司资金的周转就更难了。
况且正如同宋英华所说,他也捏拿不准舍利子的最终成交额是多少。如果是赚了自然是不小的功劳,但是赔了就是他的眼光问题了。尽管他是拍卖公司的经理,不过说到底还是高级打工仔,自然要求稳为上。免得功劳没有捞着。反而吃了挂落。
有了决定,宋英华立即邀请几人前去拍卖公司。主要是王观和贝叶陪同余杰去,大姨和贝叶母亲留下来继续布置新房。
不久之后,几人来到了拍卖公司,这是一栋十分豪华大气的商业大厦。拍卖公司占据了第一层,实力或许比不上荣宝、嘉德这种大拍,但也算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了。
来到之后,余杰跟着宋英华去办理委托拍卖的手续。而王观和贝叶就在外头等待,顺便观赏摆在柜台中的珠宝首饰。期间导购员小妹倒是热情过来介绍,却让王观委婉谢绝了。
小妹子也礼貌一笑,轻步退开了,绝对没有嘀咕什么买不起别看之类的废话。
说起来导购这份工作也挺难的,热情卖力推销吧,顾客觉得你很烦,颇不自在。要是你就站在一边干看,指不定又有顾客埋怨店大欺客,狗眼看人低等等。完全可以用近之则逊。远之则不恭来形容。
这是开店的几天王观的亲身经历,所以才会有诸多的感慨。
“你们经理呢。叫他出来……”
就在王观感叹之时,大门外走进来七八个人,为首的是个身材粗壮,脸上有几分横肉的大汉。旁边都是同样健壮的青年。一伙人气势汹汹的涌进店门,颇有几分来者不善的意味。
反正王观眼尖,看得十分清楚,一个待在柜台里面的小妹子一脸紧张表情。手指头已经偷偷搁在警报器上。要是发现情况不对,马上就会按响警铃。
“经理呢,你们经理呢。叫他马上出来……”为首壮汉很生气的表情,不过就是在吼叫而已,也没有别的什么动作。
见此情形,负责接待的小妹子暗暗松了口气,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小心翼翼道:“这位先生,请问你们找经理有什么事情……”
“别废话,让他出来再说。”
为首壮汉眼睛一瞪,把小妹子吓着小脸都白了,二话不说就匆忙回去跑去经理室。
不多时,宋英华快步走了出来,看见壮汉等人的架势,眉头微微一皱,然后脸上也露出和煦的笑容,试探问道:“我就是这里的负责人,不知道诸位找我有何贵干?”
“你就是经理?”
得到肯定的回应之后,壮汉脸色一变,咧嘴大笑起来,十分热情的伸手道:“经理你好,我叫高庄,请多多关照……”
“高庄(壮)?果然很高壮。”宋英华愣了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也轻松了几分。至少看高庄的模样,不像是来找麻烦的。
有了这样的想法,宋英华自然更加淡定了,笑容也愈加浓厚:“原来是高兄弟,也算是认识了,大家相互关照。”
寒暄客套两句,宋英华自然而然打听起来:“不知道高兄弟这次上门,有什么好关照?”
“把东西拿来。”
别看高庄模样粗壮,实际上也是粗中有细的人,也听懂了宋英华话里的含意,然后直接挥了挥手,身后就有人抱着一个纸箱上来。
此时,高庄弯腰把纸箱打开,脸上有几分神秘之色,小声道:“经理你看看,这些玩意能值多少钱。”
“嗯?”宋英华稍微有些意外,顺势打量起来,只见纸箱之中用报纸垫裹了一些陶瓷器。有完整的杯碗,也有残碎的盘碟。
“这是……”宋英华顺手拿起一个完好无损的杯子打量片刻,也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是在海上捞到的?”
“对,经理果然是行家。”高庄咧嘴笑道:“我们运气不错,一网下去就捞上来这些东西。琢磨着应该是值钱的玩意,所以拿过来给经理看看。”
宋英华闻声,只是笑了笑,自然不会相信高庄的话。要知道这些东西,可不是随便撒网就能够捞上来的。不过他也没有拆穿的意思,继续观察纸箱里的物件,鉴别其中的真假。
“海捞瓷?”
与此同时,王观也走了过来,有些好奇的打量。隐约听见几个关键字眼,足够他判断出箱中东西的来历了。
所谓海捞瓷,顾名思义,那是在海里捞上来的东西。要知道我们中国是陶瓷的发明生产制造大国,自汉代开始已有少量的向海外输出陶瓷器。
据史料记载,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的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所以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盛行,几乎每天都有本国或外国的船只,装栽了满满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海上穿梭往返。
由于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就有“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
本来海捞瓷的价格很低的,毕竟经常海水浸泡了几百年,瓷器的表面肯定会留下腐蚀的痕迹,出现了哑光,或形成斑块状,没有了光鲜亮丽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就算完好无损的海捞瓷价格也不高,往往几十或几百块就能拿到手了。
然而,而且随着近年来古玩经济不断升温,藏家手里的瓷器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大家的目光就转移到海捞瓷上了,也使得海捞瓷价格不断爆涨。
现在的海捞瓷,价格已经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也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拍卖行,不时定期举办海捞瓷的专卖,更加助长了海捞瓷的涨价风潮。
当然,海捞瓷火爆的结果,就意味着大量的赝品随之而生。但是真正的海捞瓷,那是经过了极长时间的海水浸泡,就算造假的人再有耐心,估计也等不了一两百年,所以就是拿东西丢在海里泡一两年就算完事。
这样一来,真品与赝品的区分就极为明显了。反正只要抓住几个要点,就能够轻易鉴别两者之间的区别。
适时,王观笑问道:“不介意我也看看吧?”
“求之不得。”宋英华笑道:“王兄弟是行家,正好帮忙掌掌眼。”
“行家不敢当,大家相互学习……”
说话之间,王观顺手把一枚残片拿起来打量。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残片很干很透,甚至有几分坚硬,这恰恰是海捞瓷的显著特点。
不要以为瓷器在海水泡了几百年,就应该变得潮湿松脆,那是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海水之中也蕴含了许多物质,能够与瓷器本身融合起来,就算不能增强瓷器的硬度,但也不至于让瓷器松脆。不然海水早就瓷器泡化了,哪里还有什么海捞瓷。
还有就是瓷器也和人一样,在海水泡久了,上岸之后就会出现缺水的现象。毕竟海水有盐碱,能够汲取水分。所以瓷器离开了海水并且在晒干了以后,就显得十分的干燥,完全没有瓷器原本的油亮光泽。
另外,由于瓷器在海底中沉睡了二、三百年,被海水和暗流的腐蚀冲刷,致使釉面损坏,形成釉的表层如同脱去一层皮。有的甚至还形成了一层氧化层,致使胎釉形成一体。
至于赝品,瓷器的釉表往往光洁如新,釉面没有海水腐蚀而脱皮的状况。加上胎脚潮湿,更没有氧化层的存在,显然与真品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说只要把握住这些要点,就能够轻松鉴别出海捞瓷的真假了。
不仅是王观,宋英华稍微打量片刻,就可以确定纸箱里的物件,就是属于才打捞上来不久的真品海捞瓷……
第566章海鲜宴
ps:第二更求月票支持。
确定海捞瓷的真伪,宋英华立即微笑道:“高兄弟,这些东西还行……”
高庄一听,立即匆忙问道:“大概值多少钱?”不仅是他,在他身后的七八个青年小伙,也是眼巴巴的看了过来。
“这个嘛……”宋英华想了想,然后笑道:“如果高兄弟想要出手,我倒是可以给一个实价,大家交个朋友。”
“这当然最好。”高庄连忙点头,又问道:“不知道经理能给多少?”
宋英华一笑,轻轻伸出一个巴掌:“五万!”
“什么呀,这么少?”
“我还以为能值几百万呢。”
“几百万就不要做梦了,几十万也行啊。”
“该不是在坑我们吧。”
听到这话,七八个青年十分失望,显然这个价格与他们心里所想相差太远。失望的结果,自然是让他们觉得,宋英华就是传说中的黑心无良奸商。
“你们别吵。”
高庄回头一斥,不愧是带头大哥,威势很足,一帮青年顿时不吱声了。再之后,高庄脸上也有几分怀疑之色:“经理,这个价格是不是低了点?”
“高兄弟觉得不合适,可以拿到别家看看。”宋英华微笑道。
说实在话,这笔生意太小。如果不是看在这些人五大三粗,又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害怕招惹什么麻烦,他根本不必亲自出马,随便打发一个小妹子来招待就行了。
至于这些海捞瓷的价格,宋英华肯定是压价了。问题在于他压的价格也不算太狠,相反还属于比较高的价位。宋英华可以担保,在同行之中能比他出价高的估计也没有几家。谈得成自然最好,算是多花点钱免去麻烦。
要是谈不成……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大厦的保安反应过来。他们可不是摆设。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公司交了这么多年保护费,也该是时候得到回报了。
宋英华暗暗忖度,微不可察的退了两步。
还好,高庄也没有强买强卖的打算,听到了宋英华的推辞,眉头一皱之后。忍不住问道:“经理,能不能再多点。毕竟这些东西也是兄弟们好不容易才捞上来的,赚的是辛苦钱。”
“我知道……”
宋英华又不留痕迹的退了一步,笑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