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15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适时,感觉走来走去行动不便,皮求是干脆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随手指着旁边架子上的陶瓷问道:“老板,你这些东西怎么卖呀。”

    “不贵。”店主立即笑道:“这要看先生你挑中了哪件东西,毕竟不同朝代的物件,价格也各不相同。”

    “那你就介绍一下,哪件东西比较好。”皮求是笑眯眯道,一脸我是行家,实际上完全是外行人的样子。

    世事就是这样,外行想装内行往往很难,但是内行要装外行,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特别是皮求是这种经常与各种顾客打交道的行家,见多了各种外行买东西时充内行的言行举止,直接照搬过来就行。

    外行充内行的人,对于开店的老板来说,就是属于待宰的羔羊,绝对是有杀错没放过。所以店主根本没有犹豫,直接指着一个光鲜亮丽的瓷瓶笑道:“如果让我来推荐,那么这个清代乾隆年间的官窑玉壶春瓶,肯定就是首选……”

    “这个应该是赏瓶吧。”皮求是试问起来,脸上充满了我其实什么都懂,不要指望能够蒙我的神态,然而却透着几分心虚的意味。

    见此情形,店主笑得更加灿烂了,热情解释道:“先生好眼力,这个就是赏瓶,由于清代皇帝经常将这种形制的瓶子赏赐给官员,所以大家干脆叫它赏瓶了。”

    “这个赏字也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赏赐的意思,另外一个就是观赏的含意。”

    此时,皮求是也点头道:“毕竟是皇上赏赐的东西,肯定要放置在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

    不要以为皮求是这样说就露馅了,而且恰恰相反,能说出这番话来,更加证实了他是大肥羊的嫌疑。要知道做古玩生意的最害怕遇到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行家,另外一种就是纯粹的外行人。

    真正的行家,实力非常强悍,眼力往往十分高明。不要指望花言巧语有用,更加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赚什么大钱,相反还有可能被他们拣漏了,所以店主自然不可能真心喜欢他们。然而又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求到他们身上。

    至于纯粹的外行人,意志往往十分坚定,他们知道自己不懂,所以根本不听店主的言辞,经常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估算东西的价格,如果自己的估价与店主的报价有异,他们一般不会做什么退让,大不了转身就走,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

    对于这些的客人,店主们除了摇头叹气以外,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总而言之,内行外行都不是古玩店老板们赚钱的对象,真正让他们视为肥羊的却是那些半懂半不懂的半桶水。逛古玩市场最多的、最经常上当受骗的,也往往是这些半吊子。

    因为这些半吊子们,往往是懂一些,却了解得不够深入,最容易忽悠了。现在皮求是的表现,完全就是这种送上门来的羔羊的模样,不宰他宰谁?

    想到这里,店主自然是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

    与此同时,看见皮求是扮猪吃老虎,王观心里暗笑,然后也如同好奇宝宝似的在店里转来转去,东摸摸西碰碰,仿佛新得不能再嫩的菜鸟。

    对此,店主只是看了两眼,就不再关注了。或许心里巴不得王观碰坏什么东西,那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索赔了。

    不过店主的如意算盘注定不能打响,王观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相反看见店主在卖力游说皮求是买下那个明显是赝品的玉壶春瓶之际,他就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来到了上门旁边的架子上,然后蹲了下来打量。

    当然,王观打量的可不是架子的东西,而是透过厚门帘底下的缝隙观察里面的情况。

    乍看之下,王观就惊奇的发现,里面的房间居然没人。大概是十平方左右的茶室之中,只有茶几和椅子摆设,根本没有人的影子。

    要知道房间不大,完全可以一目了然,甚至没有任何的视线死角,但是王观却偏偏没有发现一直跟踪的那个人,那就有些稀奇了。

    “难道说这里有后门?”王观感觉有些糊涂,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考虑了片刻,王观干脆祭起了大杀器,直接使用特殊能力凝视起来,在立体透明的画面之下,自然把古玩店内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未完待续。。。)

    第666章小木箱,大案子

    ps:二更了,有月票的书友请多支持吧。

    一时之间,古玩店的情况尽收眼底,王观顿时吃了一惊,瞠目结舌之余,脸上也有几分难以置信之色。

    “这未必太……”王观十分震惊,差点就叹声出来了。

    就在这时,在店主的努力劝说下,皮求是则是一脸的犹豫,似乎有些心动了,不过似乎由于什么原因,还没有下定决心,差了几分火候。

    见此情形,店主决定缓一缓,免得逼迫急了适得其反。

    “先生,你再考虑考虑,这真是难得的好东西,市面上也不多见了。”说话之间,店主也觉得一阵口干舌燥,转身就要到里面的小房间喝杯水,随便奉茶出来待客。

    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刻,店主自然也发现了王观的异状……

    不过,皮求是的反应也不慢,在店主看过去的一瞬间,也随即叫道:“兄弟,你发现什么好东西了吗?”

    这一叫嚷,却是把王观叫醒了,而且他也十分配合的回头笑道:“你还别说,我真的发现一件好东西了。”

    说话之间,王观眨了眨眼睛,正打算随便拿样东西糊弄过去。反正他现在表现的是新手,新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无论看什么东西都觉得是宝贝。所以他现在拿件垃圾过去说是宝贝,估计店主也不会怀疑什么,说不定反而郑重其事的肯定他的判断。

    心里想着,王观一低头,刹那间他又呆愣了一下。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才注意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子,居然绽放出一抹金光灿灿的颜色,十分的耀眼刺目。

    “真是灯下黑啊。”看了一眼,王观有种意外的惊喜,然后眼神一定,等到看清楚宝光灿烂的是什么东西之后。他脸上的表情就变得古怪起来。

    与此同时,皮求是饶有兴趣问道:“发现什么好东西了?”

    “一个箱子……”

    适时,王观眼珠子一转,然后伸手一拖,在架子的最底层的下面,把一个布满了灰尘的方形小木箱搬了出来。

    “咳咳……”

    灰尘扑面而来,王观也咳嗽了两下,这才把小木箱搬过去。小心翼翼搁在皮求是旁边的桌子之上,让他观察鉴赏。

    “兄弟,你看错了吧,这东西不怎么样啊。”皮求是还没有看呢,就直接来了个否定,十分符合他半吊子的表现。

    “先生你不能这样说,这箱子可是古董……”店主肯定要解释一番,自然而然把王观发呆的异状给忽略过去了。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皮求是高兴之余,脸上却不屑道:“一堆灰尘的古董吗?连你自己都不重视。充分说明这东西不怎么样。”

    “呃……”店主无言以对,有些尴尬的笑了。说实在话。在王观把箱子拿出来之前,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店里居然有这玩意。

    “大哥,东西没那么差劲吧。”

    此时,王观摇头反驳道:“你看箱子的造型,应该是老家具,我记得在电视上曾经见过一个一模一样的。”

    “菜鸟,绝对是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的大菜鸟。”店主心里偷偷笑了,买东西哪有当面夸赞东西好的,应该贬得一文一值才对。

    借着这个机会。店主也连忙说道:“对对对,这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老家具。不过由于现在的人对于老家具不感兴趣了,一直没有人买,我就搁置在旮旯里了。如果小兄弟想买的话,我绝对给一个优惠价。”

    “能优惠多少?”王观问道,一副只要价格不高,就直接买下来的样子。

    “五万。”

    店主想也不想,直接报告一个高价。嗯,确实是高价,毕竟在箱子搬过来的时候,他也顺手摸了一下,判断出箱子属于比较普通的木料。一个普通木料的箱子,就算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古物,五万港元绝对是高价了。

    这还是店主担心价格再高会把人吓跑,所以才适当报低了一些。不然的话,他还打算来个狮子大开口,报个七八万的数字。反正做生意就是这样,漫天要价没关系,等着对方落地还价就行了。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时候不等王观开口,皮求是就直接摇头晃脑:“贵了贵了,太贵了。两三万还行,五万就太贵了。”

    “行,就按照先生的意思,三万块。”店主顺势接话道,眼中掠过一抹笑意。

    这个就是古玩行当之中的小花招了,先是报出一个高价来,如果买的人觉得贵,而且又不慎重考虑,随便还了一个价格,那么店主觉得有赚头,就直接点头答应下来。

    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原本是什么样的想法,反正价格是你自己开的,而店主也同意了,那么就算是达成交易意向,可以直接付钱了。如果你又觉得店主答应太快,自己肯定吃亏了想要改口,那就是你的不对了,相当于破坏了行规。

    当然,如果是外行人,才不管什么行不行规的,估计会马上改口不认账,店主也拿他没办法,所以这也是开店的人讨厌外行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店主却不担心皮求是不认这个账,因为皮求是表现出来的那种半吊子模样,实际上就属于死要面子的那类性格,不可能出尔反尔赖账。

    貌似店主也猜对了,皮求是眼中掠过一抹懊恼之色,然后看向了王观,有些无奈耸肩道:“三万块你要不要?”

    “可以,就三万。”王观无所谓道:“直接刷卡可以吧。”

    “当然没问题。”店主笑容可掬接过了银行卡到柜台操作起来了,自然没有留意到两人的窃窃私语。

    皮求是小声问道:“怎么样?”

    “里头没人,应该是藏起来了。”王观轻声道:“很谨慎啊。”

    “嗯。”皮求是轻轻点头,然后悄声笑道:“兄弟,真是辛苦你了,为了打听情况花了这么多冤枉钱,回头让冯先生帮你报销。”

    “嘿嘿,冤不冤枉可说不定。”王观一笑,随之走到柜台之中,在仪器输入银行卡密码,顺利的转账给店主。

    “人在哪里……”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在店外涌进来了,为首的正是两依藏博物馆主持防卫工作的主管,以及七八个身材魁梧的保安。

    见此情形,店主明显吃了一惊,眼中掠过一抹慌乱,想要掩饰却被旁边的王观看得清清楚楚。当下他笑了笑,在店主手中抽过账单,然后执笔飞快签上自己名字,再塞回店主手里,直接完成了交易。

    不过店主也没有心思管账单了,看见主管带人过来之后,连忙走出柜台迎了上去,一脸惊奇笑容道:“黄主管,怎么有空到我这边喝茶啊?”

    “你认识我?”黄主管机警道。

    “去两依藏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曾经见过黄主管。”店主解释起来,倒也没有什么漏洞,毕竟上班的时候,黄主管也要佩戴铭牌的,牌上就有他的名字。

    当然,店主认不认识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逮住那个可恶的小偷。想到这里,黄主管连忙向王观走去,急忙问道:“王生,那个家伙在哪里?”

    “应该是藏在里面了。”王观顺手一指。黄主管见状,二话不说就直接挥手示意,让两个雄壮保安进去探路。

    “黄主管,你们这是要做什么。”与此同时,店主一脸错愕的表情:“里面没人……”

    里头有没有人,店主说了不算,在两个保安掀开门帘的瞬间,黄主管就身先士卒带着余下的人涌了进去。十平方左右的小房间,涌进去八九个大汉,就显得十分的狭窄,而且也没有找到那个人。

    不过王观一开始就说了,那人可能藏起来了,所以房间不见那人的踪影,黄主管等人也不奇怪,反而立刻仔细搜索起来。

    只是还没等他们搜索出什么结果,店主也跟进来了,气急败坏叫道:“黄主管,你们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私闯民宅,又乱动我的东西,这是犯法的。再不住手,我就打电话报警了!”

    “报呀,我也很期待在警察过来之后,你怎么解释这个情况……”王观不想节外生枝,在店主叫嚷的时候,直接走进来在靠立一面墙壁的柜子上一推。

    一瞬间,大家立即看见高大的柜子十分轻易的挪开了,墙壁一角露出了一个比较幽深的洞口,一眼望不到底,不知道通向哪里。

    看见这个情形,店主脸色大变,回头就往外面冲去。然而要怪只怪他把房门建得太小了,两个健壮保安站在那里,就好像是两尊门神。发现有人要冲出来,两个保安本能的伸手阻拦,瞬间就把店主卡住,发现他还要挣扎的时候,更是不客气的反手一扭……

    “啊!”

    一场惨叫之中,世界就清静了许多。

    “报警,马上报警。”

    与此同时,黄主管也反应过来,兴奋大叫道:“这是大案子,大案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的大案子。”

    不得不承认,黄主管的直觉是对的,其他人就算了,王观可是透过异能看得十分清楚,这个幽深洞口可不仅是藏人那么简单,里面的隧道更是十分的深长。

    反正在发现这个隧道的时刻,王观第一反应就是看见了现实版的越狱……

    第667章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PS:今天的第三更了,继续求月票,大家多支持吧。

    当然,说是现实版的越狱,也未免有些名不副实。因为隧道通向的地方可不是什么监狱,而是附近的两依藏博物馆。

    不过眼下除了王观以外,其他人都比较懵懂,只是觉得这事不简单,至于多么不简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对了,里面还藏了个人。”与此同时,王观好心提醒道:“要捉那个小偷的话,就赶紧下去捉吧,免得他逃跑了。”

    “哦。”黄主管恍惚回神,在发现这个洞口之后,他就直接把王观的话奉为金科玉律了,闻声根本没有考虑,就直接挥手带着两三个人钻进洞口之中。一是按照吩咐把那个人逮住,二是也十分好奇,想要看看隧道到底通向哪里。

    在黄主管带人办事的时候,皮求是也好奇走了进来,看见洞口的一瞬间,忍不住叹道:“好家伙,挖了一个盗洞,是通向银行金库吗?”

    “估计也差不多。”王观笑着说道:“反正不可能单单是为了藏人。”

    “咦,这是什么情况?”

    这个时候,沙庆丰和老孟也走了进来,注意到房中的洞口之后,也是一脸惊诧之色。

    “能是什么情况。”皮求是笑道:“高筑墙,广积粮呗。”

    “什么乱七八糟。”

    老孟研究了下,顿时惊声道:“这该该不会是冲着银行金库去吧。”显然,在看见隧道的一瞬间,大家的脑海之中马上就想到了电影中类似的情况。

    “这个就难说了。”王观笑道:“不过逮到了一个同伙,等到警察过来盘问一下就清楚了。而且黄主管也进去探路了,待会出来问他也行。”

    说话之间,一阵警笛声响起,却是附近的警察接过电话之后匆匆忙忙赶过来了。之后也没有王观他们什么事了。自然有警察接管一切。

    当然,按照惯例,王观等人还要去作个笔录,顺便接受一下奖励。如果他们需要的话,说不定警察还会给他们颁发一个良好市民之类的荣誉称号。

    不过在前往警局之时,王观可没有忘记他的小木箱,东西是他花钱买下来的,而且还有收据为证,就算店主是案犯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况且店主是在东窗事发之前,就已经把东西买给他了。那么小木箱也不算是什么呈堂证供了。

    所以看见王观要把小木箱带走,负责查封店铺取证调查的警察稍微打量一眼,也没觉得小木箱是什么重要的东西,问也不问就直接放行了。

    皮求是见状,忍不住笑道:“兄弟,你真舍不得那三万块啊。”

    “那是当然。”王观笑了笑,由于人多嘴杂的,也没有解释的意思,而是轻笑道:“这次来香港也没有多少收获。自然要拿点其它东西凑数。”

    “你这还叫没有多少收获啊。”一瞬间,沙庆丰和老孟忍不住要翻白眼。

    又是哥窑小香炉,又是绝世名剑工布,不管是哪一件东西。都是常人梦寐以求的宝贝。然而王观一下子就收获了两样,居然还不知足,分明是找喷啊。

    “单纯从数量来说,确实真的不多。”皮求是也摇头道:“但是质量才是关键啊。你的一件东西,能顶其他人上百件了。”

    “就是……”

    在三人的谴责之中,大家也来到了警局。配合警员做了个简单的笔录。还没等笔录完成,冯先生就闻讯赶过来了。不来不行呀,因为这事非同小可。

    在接到黄主管电话的时候,冯先生还有几分怀疑,所以在赶到警局之前,还特意到那家古玩店去观察确认,甚至钻进隧道之中体验一番,这才彻底相信了。

    来到警局之后,先了解案情的进展,冯先生就奔王观等人而来,与每个人热情的握手,十分的感激:“谢谢,谢谢大家了。”

    “冯先生太客气了,我们也没做什么,不敢居功……”

    老孟和沙庆丰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毕竟警察只是在作笔录,询问他们事情的经过而已,并没有告诉他们隧道的具体情况。所以他们自然不知道这事对于冯先生来说,是多么大的恩情。

    两人不知道,王观却心知肚明,随即微笑道:“冯先生,这事和你没关系,你也没有必要道谢……”

    听到这话,冯先生自然一怔,然后又见王观笑道:“我们这样做可不是为了帮你,而是给自己报仇雪恨啊。”

    “对,很对,说得太对了……”老孟顿时笑了,连连点头道:“那个家伙敢陷害我们,我们肯定要报复回来。”

    “那是。”沙庆丰也十分赞同,被冤枉之后,又冤枉了胡少,反被胡少鄙视,他心里也憋了一肚子气,现在把罪魁祸首逮住之后,立时觉得畅快多了。

    “你们还不知道吧。”与此同时,冯先生也反应过来,立即笑叹道:“你们知道古玩店那条隧道通往哪里吗?”

    沙庆丰眨眼揣测道:“银行金库?”

    “不对。”冯先生轻轻摇头,直接揭示答案:“通向两依藏博物馆,刚才我也进去看了,隧道的尽头已经挖到门口的位置,只要几个小时的工夫,就可以挖到博物馆的内部。”

    “什么?”

    除了王观以外,其他人顿时吃了一惊,感到十分出乎意料。

    “那两个人真是处心积虑啊。”

    此时,冯先生又叹道:“从三年前就开始谋划了,先是盘下那家古玩店经营作为掩护,而且不是晚上工作,而是选择在白天最热闹繁华的时候,有车流人流的喧嚣声音遮人耳目,一个人在店面前坐台待客,另外一个人慢慢的挖隧道。足足挖了三年,终于成功在望了。”

    “……好毅力。”

    这个时候,也只有王观有心情夸赞了,不过他也有些奇怪:“既然快要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在博物馆犯下案子,这不是打草惊蛇吗?”

    “要的就是打草惊蛇。”

    冯先生苦笑道:“两个人属于所谓的高智商犯罪团伙,对于人的心理把握得非常透彻,昨天他们这么一闹,博物馆的防守工作肯定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十分紧张,如临大敌。一根弦绷得很紧,不过等到焦尾琴的展览结束之后,防卫人员肯定会松懈下来。”

    “那个时候,就是凿通博物馆大肆搜刮的最好机会。这个计划一环扣一环,而且又筹谋了多年,有心算无心之下,说不定真让他们得逞了。”

    说到这里,冯先生十分感叹:“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他们两人根本没有料到会被你们跟踪了,直到现在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莫名其妙的不栽了跟头”

    “有什么好奇怪的。”

    王观微笑道:“想必去参加拍卖会的时候,他肯定经过了乔装打扮,以为没人认得出来。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之前没见过他的正脸,所以是靠体型来认人的。当时我感觉他的身影非常熟悉,就抱着试试看心态尾随去了。反正错了没有损失,没想真的是他……”

    “这叫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此时,冯先生爽朗笑道:“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去拍卖会吗?因为拍卖会上有他窃取得来的赃物,经过改头换面之后,就通过那家拍卖公司上拍。没有料想却碰上了你们这些被他陷害过的人,这才莫名其妙的败露了筹备多年的计划。”

    “这……还真是因果报应啊。”

    老孟和皮求是深以为然,多多少少也比较相信这个。

    对此王观就是笑了笑,不发表任何意见,他就是觉得巧而已,也与因果扯不上什么关系。毕竟那人就潜伏在古董街附近,偶然遇上很正常,只不过是办案的人能力有限追查不到罢了。

    然而王观这样想,不代表冯先生也是这样觉得,在他的心里王观简直就是福星呀。如果不是王观的发现,指不定过一段时间,他的两依藏估计要蒙受一次重大的损失,那个时候恐怕不只是丢失三五件东西那么简单了。

    就是因为明白盗窃团伙的阴谋,如果没有败露的话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冯先生自然十分的感激王观,那是一种发自真心的感谢。随即冯先生再次发出邀请,希望王观等人可以去他家作客,给他一个表示感谢的机会。

    如果说之前的邀请,冯先生多多少少有些别有用心,在打王观焦尾琴的主意,可是现在完全是一片诚挚,王观自然不会拒绝,顺势点头答应下来。毕竟冯先生邀请的不仅是他而已,还包含了皮求是等人,他现在没理由替人拒绝。

    之后的事情也不用多提,反正笔录也完成了,在冯先生的引请下,大家直接来到了他的奢华别墅。几人才在厅中坐下来不久,等到佣人沏茶上来的时候,王观就看到王馆长也赶了过来,打听明白怎么回事之后,又少不了一番感慨。

    “真是利欲熏心啊。”王馆长感叹之后,也有些不放心:“不行,回去之后,我也要叫人在故宫附近探查一下,免得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

    也不怪王馆长多心,主要是现实比传奇故事还要离奇,不得不防。

    “对了,那个人到拍卖会是为了查看赃物拍卖的结果。”就在这时,王馆长十分好奇道:“那么你们呢,去那个拍卖会做什么?”(未完待续。。。)

    第668章和硕

    ps:求月票了,请大家多支持。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王馆长一瞬间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感觉王观等人去拍卖会的目的应该不简单,直接打听起来。

    一瞬间,王观等人也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苦笑起来。

    “皮大哥,你说吧。”王观耸肩道:“反正拍卖已经结束了,估计再过一两天就有风声传出来了,也不用再隐瞒下去。”

    皮求是轻轻点头,然后笑道:“王馆长真的不知道这事吗?”

    “什么事?”王馆长迷惑不解道:“你们也清楚,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在忙着焦尾琴巡展的工作,根本没心思顾及其他事情了。”

    “也是。”皮求是理解点头,随即笑眯眯道:“那真是不巧,您错过了一件盛事。”

    “别卖关子,到底是什么盛事,赶快说呀。”王馆长催促起来。

    “唐后行从图。”皮求是轻笑道:“民国大收藏家张珩张葱玉先生的唐后行从图。”

    “什么!”王馆长一惊,立马坐不住了:“真的假的?”

    “九成以上的可能性。”皮求是笑道:“当时拍卖会上高手云集,竞争十分激烈,可见大家对这幅作品的认可。”

    “你们怎么不早说……”

    王馆长忍不住埋怨道:“自从那幅画在张葱玉手头上丢了以后,就流失海外行踪不明了,故宫收藏的也是民国时期的仿品而已。现在真迹现世,怎么得也要收购回来。”

    “拍卖公司估价一千五百欧元,最终以三百七十五万欧元成交。”此时,王观轻笑道:“这样的价格,故宫能够接受吗?”

    “可以。”王馆长稍微迟疑,就点头道:“只要东西真的好,价钱不是问题。”

    也不怪王馆长那么自信,毕竟才三千多万而已。故宫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当然也有一个提前,就是东西的意义重大,并且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拍卖会已经结束,王馆长也无可奈何,只能不断的埋怨王观他们个个想着拣便宜,才故意把消息隐瞒下来。

    虽说这是事实,王观还是要辩解一番:“我们以为您知道的。”

    “就是。您老人脉广,消息更加灵通才对。”皮求是笑呵呵道:“之所以没听见任何风声,肯定是大家觉得您为巡展的事情受累了,不想再让您操心。”

    “就知道拣好听的来说……”王馆长哼哧一声,悔叹片刻之后,才正经问道:“那画现在是什么情况?”

    “比较老旧,颜色十分暗淡。”皮求是描述起来:“不过张葱玉先生的鉴藏印章却是比较明显,另外还有一些题跋,可惜隔得较远,我们看不清楚。”

    “品相不好?”王馆长怔了一怔。随之叹道:“真是成也张珩,败也张珩。”

    “王馆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王观等人也有几分迷惑。

    王馆长轻轻摇头。随后看了眼王观,微笑道:“说起来,张葱玉这个人,与你也有几分相似。同样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大收藏家,早年的时候是由于家传得了一批字画,不过后来祖父去世就全靠自己了。”

    “那时古董商见他年轻,手里又有的是钱。就拿假货欺骗他。张葱玉性格倔强,觉得亏了钱也不能丢人,所以刻苦磨炼。买进卖出,广交朋友,真货假货都拿来比较,全部的心思加上宏厚的财力,让他练就了如炬眼光。”

    王馆长侃侃而谈:“经过了一番历练,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鉴定委员。”

    “而且凭借巨大的财力、精深的造诣、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目光,年轻的张葱玉已跻身一流的海派收藏家行列。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与吴湖帆、张大千这些名家并列,自创珍藏文物书画的韫辉斋,成为了海派收藏的四大名斋之一。”

    说到这里,王馆长目光也有几分憧憬:“根据张葱玉的一些好友回忆,当时他专收唐宋元名迹,明清作品基本不收。其中最高级别的收藏品有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张萱的《唐后行从图》、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等,可谓是盛极一时。”

    “不过令人扼腕的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又或者是张葱玉少年得志,让他难免产生了骄纵的心理,所以经常参与赌博,甚至曾经一夜之间输掉一条弄堂房产。”

    王馆长摇头叹息:“所谓十赌九输,没过几年他已经濒临破产,手头上的珍藏也大多买给了别人。在临近建国的时候,手上只剩下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欧阳修的《灼艾帖》、元初钱舜举的《八花图》等几样东西。”

    听到这话,王观等人也忍不住摇头,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失踪的,听说被人带到了海外,消失了大半个世纪,现在总算是现身了。”

    王馆长惋惜许久之后,话峰突然一转:“当然,有失必有得,张葱玉失掉家产后反而能专心文物鉴赏。建国之后,更是为新中国文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第一流的文物专家。故宫现在还收藏了他当年编著的文献著录,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借阅。”

    其他人就算了,王观怎么听怎么觉得王馆长这话是冲自己来的,感觉他好像拐弯抹角让自己学习张葱玉“散尽家财”,专心研究古玩,早日成为一方大家。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多想,反正王观决定不搭这个腔。

    “这么说来,也称得上是福祸相依。”

    此时,冯先生笑着说道:“就好像我,昨天才失窃了,今天就侦破一场针对两依藏的大阴谋,可以说是祸兮福所倚,灾难之后好运自然来。”

    “这样说倒是也没有什么错。”

    王馆长点头道:“确实有些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意思。”

    信也好,不信也罢,无非是讨个口彩而已,其他人也顺势恭贺冯先生一番,让他眉开眼笑的心情不错。

    “不对,反过来了。”

    一会儿之后,冯先生立即摇头道:“应该是我谢谢你们才对……”

    “冯先生不用再谢了。”王观笑道:“你谢我,我谢你的没意思,不如来点实际的,比如说我们大清早参加拍卖会,直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呢,你不会就光请我们喝茶而已吧。”

    “没错,是我疏忽了。”冯先生大笑起来,立即起身引请众人向餐厅而去。

    午餐的奢华不用多提,反正肯定是最高的规格,各种名菜名酒也让王观等人胃口大开,开怀畅饮,十分的尽兴。

    二千多年前,老祖宗们食不言寝不语的礼节,在现代已经是一句空话。相反在餐厅上倒是成为了大家交流感情的纽带,几杯酒下肚,气氛也逐渐热烈。

    “王馆长……”

    就在这时,王观借着两分酒意,忽然在桌面上勾勒一些线条,看似是文字,实际上却与汉字有明显区别的符号。

    王观一边回想,一边把文字似的符号描绘出来了,然后虚心请教道:“王馆长,你认得这是什么吗?”

    “嗯?”

    王馆长凑近过来一看,顿时惊诧道:“这是满文呀,你对这方面也有研究?”

    也难怪王馆长这么惊讶,要知道自从辛亥革命以后,各种新思潮迸发。甚至有人提出全面废除汉字的激进思想,连传承几千年的文字都一度面临废弃的危险,更加不用说满文了。

    一言以蔽之,大家觉得满文可以扫进历史垃圾堆里了,连满族人自己也不重视这种文字,更何况其他人,肯定是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

    其间原因的历史性、复杂性、腹黑性也不必多提,反正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满文就和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文字一样,滨临灭绝的边缘,全国硬是找不出几个能说能写满文的人。

    “不过你的运气不错。”

    此时,王馆长也有两分自得道:“早些年在研究故宫匾额文字的时候,我多少也翻查了一些资料,对于常用的满文也能够辨认出几个来。”

    王观自然很高兴,连忙请教起来。

    “我看看。”王馆长低头打量,然后沉吟起来,过了半响之后,立即喜形于色道:“想起来了,好像是和硕两字。”

    “和硕,这个词不简单啊。”王观再无知,对清文化了解不多,但是受到清宫戏的影响,多少明白但凡和硕打头的人,肯定是大人物。

    “那当然。”

    王馆长点头解释道:“和硕在满语之中,就是一方的意思。清初有八和硕贝勒,八方就是八部落长之意。清宗室封爵第一级为和硕亲王,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宗室只有皇帝的儿子和兄弟才有资格接受这样的封号,而且数量也不多。纵观整个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就分封了十二个和硕亲王而已。”

    “嗯,明白了,谢谢王馆长指点。”王观受教道,脸上若有所思起来。

    “不用客气。”

    王馆长摆了摆手,也有些好奇道:“不过无缘无故的,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呵呵,没什么,就是偶然看见这两字,发现自己却不认识,就顺势打听了。”王观笑眯眯道,显然没有说实话。

    第669章肯定不简单

    ps:第二更了,继续求月票支持。

    所谓人老成精,王馆长的眼睛何其毒辣,自然看出王观的言不由衷,心里更加好奇了,忍不住追问道:“王观你不能过河拆桥呀,是不是又发现什么好东西了,赶紧说实话。”

    “王馆长,你多心了。”王观笑道:“好东西又不是大白菜,怎么可能说发现就发现了。”

    “这个我可以作证。”

    与此同时,旁边的皮求是笑道:“这两天他真没遇到什么好东西,就算出手了,也无非是花了三万块买了一个旧箱子而已。”

    “什么旧箱子。”王馆长饶有兴趣问道:“现在旧式家具越来越少了,也是收藏的热门,升温很快的。”

    这里所说的旧式家具,可不是指明清民国的古董家具,需要区分开来。

    因为明清民国的家具早就是热门收藏了,看看冯先生就知道了,两依藏博物馆之中就是致力于明清家具的收藏。

    其实所谓的旧式家具,那是指建国以后,五六七八十年代的家具。要知道那个时期的东西可不像现在这样,到处是复合材料制造的次品,能够用几年就不错了。

    想当年,人心质朴,工人师傅手工敲打出来的东西,出了名的质量第一。只要保管得当,就算使用几十年都没有损坏的痕迹。

    这也是为什么九十年代末那段时间,各地都兴起了一阵以旧换新热潮的原因。早就有精明的商家瞄准了这块市场,把那些老旧家具收上来,再重新刨刮翻新刷漆卖出去,价格直接翻十几倍,都有人认这人账。

    直到现在还有人乐此不疲的做这门生意,可见当时的旧家具质量怎么样了。

    当然,现在的旧家具收藏,大多数是由于怀旧的情结。毕竟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现在大部分是家里的顶梁柱,其中更不乏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在享受锦衣玉食之余,总会时不时的怀念当年艰苦朴素的日子。

    忆苦思甜嘛,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由于各人爱好不同,有人专注于当时的邮票钱币,有人专注于当时的连环画,自然有人专注于当时的家具……

    所以近些年来。旧家具市场越来越红火,自然就成为了热门。

    此时,王馆长总结道:“只要箱子不错,三万块也不算贵。”

    “确实不贵。”王观笑道,想了想之后,忽然告罪一声,走到别墅外面停车的地方,在车上把小木箱拿到厅中。

    在进来的时候,王观也顺手把小木箱表面的灰尘擦干净了,所以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又略显得陈旧古朴的箱子而已,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嗯。东西不错,是民国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旅行箱。”

    说话的是冯先生,他对古董家具很有研究,看了一眼就判断出东西的来历。当然,所谓的东西不错,大家也心知肚明,那只是客套话罢了。

    严格来说。这个小木箱的材料一般,形制也一般。表面只涂了一层红漆,到现在漆面已经脱落了。说明工艺也是一般。总而言之,东西就是普通的老物件,可以作为收藏品,但是价值肯定不大。

    “三万块不算亏,就是没有任何利润空间了。”老孟评点道,习惯性的估算价格。

    听到众人的评点,王观轻笑了一下,忽然提醒道:“你们注意到没有,箱子是有锁的。”

    “哦?”

    众人一怔,不明白王观为什么要刻意强调,毕竟箱子有锁很正常呀,有什么好奇怪的?带着这样的念头,大家顺势朝箱边锁头看去。

    乍看之下,大家的眼睛就微眯起来。在场的人都是行家,刚才只是注意木箱本身,并没有留意锁头,现在注意到了,自然可以看得出锁头不一般。

    “精铜巧锁。”

    适时,王馆长伸手在锁上一摸,稍微掂量了下就惊奇道:“这是名工巧匠的手艺,在精铜之中含有黄金,就算直接拿锤子砸,也只会砸烂木箱不会损坏锁具。”

    “等等……”

    说话之间,王馆长感受到锁具上的纹理,连忙把锁头一翻,立即在另外一面上看见了王观刚才勾画出来的满文。

    王馆长见状,又微微一惊,连忙抬头道:“王观,你就是在锁上发现和硕两字的吧。”

    “对。”王观轻轻点头道,摆明了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否认。况且他把东西拿过来了,自然也有他的道理。反正他现在在布局,就等着大家乖乖上钩了。

    “那就稀奇了。”

    王馆长沉吟起来:“这种锁具烙印有满文,说明这是当时某个和硕亲王府叫人专门定制的东西,一般人也使用不起。当然也不排除这是在民国时期,锁具流落在民间,被人得到了之后觉得锁具质量很好,干脆留下来自用了。”

    “有道理。”其他人颇为赞同的点头,毕竟在辛亥之后,尤其是军阀混战期间,清代的遗老遗少们日子也不好过,经常变卖祖产度日,估计东西就是这样流落民间了。

    “可惜,挺好的锁具却让人撬坏了。”

    王馆长摇了摇头,伸手稍微一扯,锁头应声而开,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