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177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你的感觉还是蛮靠谱的,东西说简单不简单,但是点破了却不值得一提。”王观目光闪动,神秘笑道:“那个美女是宜兴来的吧。”

    “……不知道。”刑秋错愕道:“你怎么觉得她是宜兴人?”

    王观不再卖关子了,直接揭示答案:“因为五色泥就是紫砂泥。”

    “什么?”刑秋一愣,接着一脸怀疑道:“紫砂泥不是紫色的吗?怎么又成五色泥了?我听得非常qīngchu,她说的是五色泥,而不是紫砂泥,标准普通话……”

    “谁告诉你紫砂泥就是紫色的了?”

    王观有些无奈道:“你去查一下资料就知道了,其实紫砂泥是绿泥、红泥、紫泥的统称,另外还有青黄白的颜色,所以才有人称紫砂泥为五色泥。不过这个称呼并不常见,只是在行家内部流传,你这个外行中的外行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人家美女提到五色泥,估计就是在试探你和她有没有共同语言。”

    说到这里,王观表面唉声叹气,实则幸灾乐祸道:“可惜由于你不学无术,没有把握住机会,所以就不要埋怨人家在刁难你了。”

    “原来如此。”刑秋恍然大悟,并没有没有理会王观的调侃,而是兴冲冲道:“我马上就去订购一箱紫砂泥过来……”

    “别急。”王观伸手阻拦,眼中透出几分怜悯之色:“她原话是怎么说的?”

    “我让她给我一个机会,她却说拿一块最顶级的五色泥来,就给你一个机会……”刑秋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急忙打听起来:“这话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聪明!”王观竖起大拇指,一脸笑叹道:“看来,那美女十分不爽你的纠缠,所以想让你彻底死心。”

    “什么意思,能不能说得明白一点。”刑秋追问道,发现自己不好的预感似乎要实现了。

    “现在行内公认最顶级的紫砂泥,就是一种名为天青泥的泥料。”看了眼刑秋,王观摇头叹声道:“不过,这种天青泥现在已经失传了,成为了传说。”

    “为什么?”刑秋惊愕问道:“为什么会失传?”

    “据说是天青泥资源稀少,所以被挖光了。”

    王观沉吟道:“也有人说,由于挖掘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挖通了地下水脉,把产天青泥的矿洞淹没了,形成一个大水潭。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天青泥失传已经是事实,如果你运气爆棚,或许还能发现一两块……”

    “不是说已经失传了吗,怎么还有?”刑秋惊诧之余,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现代失传,不代表古代也失传啊。”

    王观轻笑道:“其实紫砂泥那是常人的叫法,行内人一般称为青泥,而天青泥则是青泥中最为珍稀的品种。所以在古代宜兴姑娘出阁的嫁奁中,经常有天青泥一方。这样的风俗,与绍兴姑娘出嫁必有女儿红一样,已经是一种惯例了……”

    第738章被卖了

    PS:没推荐了,月票也少了,求大家多支持吧。

    “我听行里的前辈说过,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人曾经在一些古老的梳妆台抽屉之中发现了一些砂砾似的土壤,不过却以为是灰尘的堆积,就随手清理掉了。”

    说话之间,王观极为惋惜道:“后来这事让一个来自宜兴的老前辈听到了,顿时急着要跳脚,揪住那人狠狠痛骂了一番,大家才知道原来那些砂砾竞然是传说中的天青泥。”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下。大家常有这样的误会,以为紫砂泥如同我们常见的黄土,粉状颗粒,洒上水便成一副黏湿乎乎的样子。

    实际上不是的,紫砂泥从地底下开采出来,外形跟岩石或矿石一样,棱角分明,呈块状,较为坚硬,如石而不似泥。但是与铁矿石、铜矿石等矿石不同的是,紫砂泥矿开采出来后,一经风吹雨打,容易风化形成一些砂砾似的颗粒。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炼制紫砂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泥矿开采出来之后,要先把矿土堆在露天,等到自然风化成枣核黄豆大小颗粒,再用石磨研细成泥粉过筛,然后把泥粉加适量的水拌匀,就地搓成一定规格的湿泥块。

    在这期间,工人还要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为止。其中的辛苦,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怕是根本不能想象。现在就好多了,完全是机械化生产,有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等设备的帮助,紫砂壶业自然蓬勃发展。

    当然,不可否认,泥料的处理可以借助设备,但是捏造紫砂壶却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学徒工的手艺,与大师制作出来的紫砂壶。不仅是价格天差地别,其中的那种jīngshén气韵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出来。

    反正现在紫砂壶的收藏家,毕生最大的愿望,甚至天天梦寐以求的就是得到一把由大师亲手制作的天青泥料紫砂壶。

    “然而,现在是有大师,却没有天青泥。”

    王观耸肩道:“所以非常明显,那个美女肯定是非常不满你这种搭讪行为,不过看在你爷爷的面子上,不好义正词严的痛斥,所以只有拐弯抹角的拒绝了。”

    “什么拒绝了?”就在这时。田老走了过来,笑眯眯道:“王观,已经中午了,苏馆长请客招待大家,你去不去?”

    “不去。”王观毫无犹豫的拒绝了,然后轻笑道:“田老,能不能帮个忙?”

    “什么?”田老好奇道:“有事就说,能帮我的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这事简单,对于您老来说。肯定不是什么难事。”王观笑道:“我准备回去了,这幅前后赤壁赋就借给您老欣赏了,回头我再去您那拿。”

    “滑头小子。”

    田老一听,哪里不明白怎么回事。顿时笑骂起来:“你这是要拿我做挡箭牌啊。”

    “您老不愿意就算了。”王观直接承认了,然后笑道:“实在不行我打电话叫张老过来了,他肯定有兴趣。”

    “不用激我。”田老淡笑道:“这个忙我帮了,不过东西我要观赏一个月。”

    “成交!”王观果断点头。随即笑容满面道:“既然这样,那我就回去了,到时候再上门向您老致谢。”

    “去吧去吧。”田老挥手道:“年轻人确实该少应酬。多用心学习才是正理。”

    王观认真点头,然后拍了拍刑秋的肩膀,告别道:“我要回去了,有空常联系!”

    “这么快就走啊。”刑秋这才惊醒过来。

    “再不走,就要被生吞活剥了。”

    王观摆了摆手,与刑秋聊了两句,就干脆利落的走了。现代的生活就是这样,什么都讲究快节奏,告别也差不多,哪有伤春悲秋的时间。

    几个小时之后,王观就已经回到了家中,正好赶上了晚餐。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话视,顺便说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一天就算是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王观游览电脑的新闻页面,果然看见了黄州文化节惊现苏东坡真迹的消息。再看看评论,有人支持,有人支持,有人中立,有人纯粹打酱油,有人干脆发小广告,反正乱七八糟,不一而足。

    看了两眼,王观干脆关了新闻页面,再到后院帮父亲浇花淋草去了。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王观拿出来一看,顿时感到有几分意外,然后接听起来:“刑秋,找我有事?”

    “我到瓷都了,你家在哪里?”

    适时,听到手机中传来的声音,王观立时一阵错愕,半响才反应过来:“在火车站?好,等着,我去接你。”

    说话之间,王观和父母打了个招呼,立即开车而去。不久之后,果然在火车门大门之前看见了刑秋的身影。

    “这里……”

    打开车门招手,等到刑秋上车了,王观才惊奇问道:“你怎么突然跑过来了?”

    “嘿嘿,怎么,不欢迎我啊。”刑秋笑道:“昨天你可是说常联系的。”

    “不是不欢迎,而是觉得你突然过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事。”王观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熟练开车调头回家。

    “这是你的多疑。”刑秋义正词严道:“绝对是你的多疑。”

    “希望……”王观瞥了一眼,轻微笑道:“那么等下你千万不要改口就行。”

    “肯定不改口,毕竟我找你可是有好事,而不是坏事。”刑秋笑嘻嘻道,fǎngfo没有看见王观鄙视的表情。

    “你还没有死心啊。”

    与此同时,王观多多少少有些明白刑秋的来意,所以皱起了眉头:“我不是说过了吗,天青泥已经失传了,基本上已经绝迹,很难找得到。”

    “你不是说,在古老的梳妆台抽屉还有吗?”刑秋反驳起来。

    “我也说了,那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了。”王观无奈道:“距今已经有三十年了,哪里还有什么古家具给你翻抽屉。”

    “有的,肯定还有漏网之鱼。”刑秋坚信道:“中国那么大,紫砂壶更是从明代就开始兴盛到现在,就算天青泥在民国时期断绝,但是明清五六百年之间,肯定有天青泥传下来。”

    “有或许有,但是找不找得到,那才是关键。”王观提醒道:“毕竟不是谁都知道这种泥料的珍贵,或许有传下来的,却被人当成普通泥土扔了,这也无可奈何。”

    “所以我才来找你呀。”

    适时,刑秋腆着脸笑道:“田老说你的运道极强,由你出马去找的话,能够找到的几率至少高达五成以上。”

    “呃!”

    王观有些无语,没有想到居然被田老给卖了。

    “王观,帮个忙吧。”刑秋期盼道:“兄弟我下半生的辛福,就全指望你了。看在党国的份上,拉我一把……”

    “你是认真的?”王观皱眉道:“不是由于被拒绝了,所以要赌一口气?”

    “百分之百的认真。”刑秋郑重其事道:“一见到她,我就知道她是我下半生的归宿了。”

    “这样矫情……”

    王观轻轻摇头,随口道:“你运气不错,我本来打算去一趟苏州,既然你求上门来了,那我就陪你到宜兴看看吧。”

    苏州和宜兴,都在太湖边上,从地图来看,也算是一右一左,相互对衬。到了苏州之后,再前往宜兴,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刑秋一听,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忙致谢起来。

    “别高兴太早,能不能找到东西,还是个未知数呢。”王观事先提醒道:“要是找不到,千万不要埋怨我就行。”

    “怎么可能。”刑秋目光坚定,下定决心道:“找不到也没关系,那我就豁出去了,干脆直接上她家拜访……”

    “嘿,看来我说对了,真是宜兴的姑娘。”

    说说笑笑之中,王观开车回到家,介绍刑秋给父母认识之后,再亲自下厨房煮饭炒菜,然后吃了午餐就与父母告别,带上刑秋前往苏州而去了。

    途中,刑秋好奇道:“对了,还没问你干嘛要去苏州呢。”

    “受女朋友之托,去拜访未来的岳父母。”王观随口道。

    “那你女朋友呢?”

    “在京城……”

    就在闲聊之中,两人慢慢的到了苏州。那时差不多已经晚上了,不过由于提前打了招呼,所以贝叶父母也没急着吃饭,等到两人过来了才开宴。之后肯定在贝家留宿,顺便汇报给贝叶父母汇报一下她的最新动态。

    第二天早上,两人又告别了贝叶父母,然后前往宜兴。不过两人不是坐车过去,当然也不可能走路,而是坐船穿梭太湖,最终抵达宜兴。

    宜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地理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景观也十分悠久,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当然,提到宜兴,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紫砂壶。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已经名扬海内外,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不过,有些人却不知道,宜兴除了紫砂以外,还有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与紫砂并称为陶瓷五朵金花。所以说宜兴的制陶业十分发达,远在新石器时代,当地先民就开始烧制陶器,到了今天之后,大家更是把宜兴称为陶都……

    第739章紫砂壶摇篮

    PS:三更了,还有月票的话,请支持一下,谢谢了。

    抵达宜兴之后,两人在街道上随意闲逛起来。

    “话说……”

    打量四周环境之余,王观也询问道:“决定来找天青泥,你应该有个计划什么吧,打算从哪里开始着手?”

    “呃……”刑秋犹豫了下,摊手道:“没什么计划,我想来就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王观摇头叹道:“你呀,就是典型的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不要打击我的热情。”刑秋摆了摆手,又笑嘻嘻道:“不过我知道,你肯定有办法的对不对。不然的话,也不会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所以才说,这是你的运气。”王观随口道:“走了,想找东西,先去拜码头。”

    说话之间,王观随手拦了辆车,上车之后就直接报了个地址。司机微微点头,立即飞疾而去,不久之后就驶出了城市。

    见此情形,刑秋轻声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哪?”

    “丁蜀。”王观解释道:“那里的陶瓷作坊比较多,我要拜访的人就在那里。”

    “谁呀?”刑秋好奇追问起来。

    “一个认识的人。”王观耸肩道:“说过几句话,也交换过联系方式,就是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我而已。”

    “哦。”刑秋了然点头,知道王观说的是生意场上认识的人,属于点头之交。

    在两人交谈之时,司机也慢慢开车来到了一个小镇上,然后在镇上一条比较热闹的街巷停了下来。王观付了钱,再招呼刑秋下车,随后再次逛街。

    幸好小镇不大。慢悠悠转了一圈,王观就发现目的地了。

    “春秋坊!”

    此时,刑秋打量起来,忍不住称赞道:“名字挺不错的嘛。”毕竟他的名字之中也有一个秋字,所以难免有几分爱屋及乌。

    “是不错,如果你知道作坊主人姓什么,估计感觉更加不错。”王观这一句话,却让刑秋感到非常好奇:“作坊主人姓什么?”

    “丁,丁春秋的丁!”王观轻笑起来。然后在刑秋错愕的表情中,轻快走了进去,同时高声叫道:“丁老板在吗?”

    “谁呀。”作坊之中也有十几个人在工作,看见有人进来了,一个中年人立即抬头看了过来:“谁在找我?”

    “丁老板。是我啊。”王观轻快走了过去,笑容满面道:“龙虎山一别,将近一年没见了,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我这个后生晚辈。”

    “你是……”

    中年人有几分迟疑,突然之间想起来了,脱口而出:“李墨……王兄弟。”

    看来尽管隔了一年,王观手中的李墨。还是有人惦记在心里,至少是先想起了李墨,才记得王观这个人。

    说实在话,王观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去年在斗宝会上,看见了丁老板拿出来一个由大师制作的精妙紫砂壶,他来到宜兴之后,恐怕也不会想到要来找丁老板。

    先记得宝贝。进而记得拥有宝贝的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所以王观也不会见怪。反而笑得更加开心:“丁老板记得就好,十分冒昧的过来拜访,真是打扰了。”

    “不打扰,欢迎来我这里作客……”丁老板连忙招呼起来。客套两句之后,他就引请两人向作坊的会客厅走去。

    客厅比较宽敞,不过由于是工作的地方,所以摆放也比较简朴,就是一张茶几,几个椅子而已。不过在客厅的正前方,却是摆了一张供台,台上供奉着一个和尚塑像。

    看到这个情况,刑秋自然觉得有些惊诧,不过王观却明白怎么回事。

    要知道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比如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酒的发明者是仪狄或杜康,缫丝制绸则推黄帝的妻子嫘祖,宜兴陶业供奉的是陶朱公范蠡。

    据说当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立即带着美女西施归隐,然后做起了陶瓷生意,最终经商积资巨万,自然被陶业奉为祖师爷。不过紫砂壶在古代尽管归属于陶业一类,但是供奉的祖师爷却不是范蠡,而是一个异僧,始陶异僧。

    中国这个地方比较神奇,不管是什么东西现世,总会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紫砂壶自然也不例外,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形象怪异的僧人经过丁蜀小镇,他一边走一边疯疯癫癫的问人要不要买富贵。

    一般人听见了,肯定嗤之以鼻。不过其中倒有一个见多识广的老陶工心中一动,立即跟随异僧而去,然后在山上挖出了五颜六色的矿石。

    老陶工就把这些奇妙的五色矿石带回去粉碎、捣练、烧制,按照不同泥料的配备,烧成的制品就会五光十色,缤纷多彩。梨皮色、海棠红、天青、墨绿、黛黑、深紫,品种繁多。粗砂制的,敦庞厚重;细砂调的,润而不腻,妙不可言。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紫砂壶才从陶业中脱离出来,自成一脉。那个异僧,自然就成为了紫砂壶业的祖师爷,受到大家的供奉。

    当然,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紫砂才有五色泥、富贵土的别称。一般情况下,大家还是十分乐意称紫砂为富贵土的,毕竟名字十分吉祥,寓意深长。

    传说是真是假,没人会去较真。大家只知道发现了这种富贵土,确实养活了好多人,那么供奉发现这种土的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中国人还是比较讲究饮水思源的,喝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优良的传统,值得继承。

    就好比现在,丁老板奉茶待客,王观和刑秋自然要在口头表示一下感谢。

    与此同时,丁老板试探问道:“小兄弟,这是来宜兴游玩吗?”

    “无事不登三宝殿。”王观不好意思笑道:“这次过来,却是想向丁老板打听一些事情。”

    “你说,只要力所能及,绝对没有二话。”丁老板拍胸口道,倒也有几分豪爽。

    “这事说起来,或许会让丁老板笑话,不过事出有因,也不得不过来打探一番。”王观无奈笑道:“想必丁老板知道天青泥吧,我们就是为它而来。”

    “天青泥?”丁老板愣了一愣,随之释然笑道:“如果说小兄弟为其他东西而来,我可能还会惊讶一下,但是为了天青泥,我真的一点也不意外。”

    “这样说吧,宜兴有紫砂壶企业二十多个,民间作坊一千多个,正式的从业人员大概有三五万,与之相关的人员不计其数。”丁老板估计了一下,笑容满面道:“再加上慕名而来的商人、收藏家、淘宝者,反正就是一大批人,大家都在找天青泥。”

    “了解。”王观点头,笑问道:“有人找到过吗?”

    “据说有人找到了。”丁老板笑眯眯。

    刑秋眼睛一亮,急忙追问道:“在哪里?”

    “淡定。”王观轻轻摇头,微笑道:“据说而已,真真假假,又有谁能够说得准。”

    “没错,王兄弟不愧是行家,明白其中的意味深长。”丁老板笑道:“这样说吧,如果是这位兄弟单独过来,问我有没有天青泥,那么我肯定告诉他,有!我有一块天青泥,那是祖上传下来的,你要吗?”

    刑秋尴尬一笑,他又不是真蠢,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有没有,那是分对象的,你一个外行人想买天青泥,不坑你坑谁?

    “丁老板又在开玩笑……”王观笑了一笑,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就算没有天青泥,那底槽青泥应该有吧。”

    “看来王兄弟打算一路黑到底了,底槽青泥也是十分稀少的东西。”丁老板一叹,随即笑道:“不过我手头上到是有一些,就是价格不会便宜而已。”

    “丁老板注意了,我要的可是黄龙山的底槽青泥。”王观漫不经心的提醒起来。

    王观这么一说,那也是很有讲究的。要知道黄龙山可以称得上是紫砂壶的摇篮,自从明清紫砂壶盛行以来,宜兴的陶工都是在黄龙山采集紫砂制壶的。究其原因,肯定是由于黄龙山紫砂的品质超群,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质量更好。

    也就是说,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属于陶土中的优质精华。不过大家也清楚,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被挖了几百年,好东西肯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保护紫砂资源,当地政府曾经颁布禁采令。

    这种情况下,陶工们也只好到别的地方开采了。但是其他地方的紫砂,在品质上肯定不如黄龙山的紫砂。这是老坑和新坑的区别,做出来的紫砂壶,它就是不一样,所以在价格上也肯定会有所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王兄弟真是行家。”

    丁老板由衷称赞起来,然后叹声道:“这样说的话,我手头上也没有你要的东西。而且这样的东西就算是有,但是数量也不会很多。由于属于极为稀缺的泥料,手头上有这样东西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出手。”

    “说的也是……”王观轻轻点头。

    接下来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王观继续和丁老板东拉西扯,闲聊了半个小时之后,就顺势起身告辞了。丁老板肯定挽留,经过了一番客套,王观才和刑秋离开了春秋坊。

    与此同时,刑秋问道:“现在怎么办?”

    第740章站着说话不腰疼

    PS:新的一周,求推荐票。当然,月票更重要,求大家多支持。

    这个时候,刑秋再也没有之前的自信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想的时候非常美妙,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真的很难。

    “现在知道难了吧。”王观笑道:“才碰壁而已,就开始退缩了?”

    “没有退缩,就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刑秋叹气道:“好像没头的蝇头一样乱窜,这样的感觉真的不好。”

    “知道就好。”王观反问起来:“那之前你哪来的自信?”

    “呃,哈哈……”刑秋尴尬一笑,连忙转移话题:“你还认识别的人吗,不如再找他们打听打听。”

    “我对这边不熟,能认识一个就不错了。”王观摇头道:“再说了,找谁打听也是一样。你没听丁老板说吗,整个宜兴的人,十个有九个在找天青泥。就算谁的手上有这样的东西,估计也会当成传家宝一样供起来,怎么可能舍得卖给你。”

    “当然,我也知道你有钱,可以拿钱砸人。问题在于,有许多人和你一样的想法,可是却找不到可以砸钱的目标。”说话之间,王观招手道:“走了,回去。”

    “才来就回去啊?”刑秋错愕道:“是不是早了点?”

    “不是回家,是回市里。”王观没好气道:“先到市区投宿,再顺便买本地方志。翻查一些资料,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哦。”刑秋恍然大悟,连忙去拦车。

    不久之后,两人返回城市,找了家还不错的酒店落脚,再拿出地方志翻看出来。不过十分可惜,书中历史沿革、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倒是提了不少,甚至将紫砂壶大书特书了一番。但是却没有天青泥的线索。

    这是必然的事情,如果看看地方志就能找到天青泥,估计编著地方志的那些人首先就把天青泥挖光了。所以王观也不失望,继续津津有味的看资料。不过,刑秋却注意到他在看宜兴各个乡镇的交通路线,顿时若有所思道:“你打算上山下乡?”

    “嗯。”王观点头道:“下乡掏宅子,遇到好东西的几率比较大。当然,也肯定比较辛苦,你去不去?”

    “废话,我要是说不去。估计你就有借口回去了。”刑秋咬牙切齿道:“去,一定要去。我就不信了,翻山越岭都找不到天青泥。”

    “找不到也正常。”

    王观泼冷水道:“不要以为就我能想到下乡掏宅子而已,其他人肯定也能够想到,尤其是当地的紫砂壶大师,他们为了一块好料,真的是常年往乡村里跑。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寄希望运气不错,能在他们手里拣到漏下来的东西。”

    “这么惨啊。”刑秋迟疑起来。热情又熄灭大半。

    “这样说吧。”

    王观随手把地方志放下,认真说道:“下乡不仅辛苦,而且未必有什么收获。完全就是碰运气的行为,如果想不是我淘一把精品紫砂壶回去送人。估计也没有下乡的兴致。所以你要考虑qīngchu了,要是受不了这个罪,干脆直接放弃算了,免得中途叫苦不迭。”

    “诶。小瞧我了吧。”刑秋自信道:“我可是经常上山下乡的,jīngyàn肯定比你丰富。”

    “怎么说?”王观有些奇怪:“不说你富二代的身份了,你不是坐办公室的大经理吗。怎么有空下乡?”

    “进货啊。”刑秋解释道:“现在的鸡鸭鹅鱼大多数是在乡村山里放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巡视一番,顺便和村民谈养殖合同……”

    “行,明天就要看看,你说的是真是假。”王观笑道,又继续查看资料。

    这一天,就是在翻查资料之中度过,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准备整齐的两人,立即开着摩托车向城外的乡村奔去。

    也不是租不到汽车,主要是在乡村的道路上,还是使用摩托车比较方便快捷。毕竟在宜兴也有不少地方属于丘陵地带,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山村,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就算可以开进,但是那种颠簸的感觉,足够要人命了。

    所以说,摩托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比较便宜,哪怕折腾散架了,也不会多心疼。

    不管怎么说,两人磕磕碰碰的上路了,目标直指宜兴比较偏远的乡村。毕竟在距离城市附近的地方,找到漏网之鱼的可能性不大,还是走远一点看看比较实际。

    开始还好,可以直接走国道,但是正式下乡之后,路途就不怎么平坦了。反正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两人才算是来到几个山村的聚集地。

    当然,所谓偏远,并不代表偏僻。如果真的十分偏僻,王观反而不打算去了。毕竟太偏僻的地方路况更不好,摩托车根本没法开进去,只能靠步行。

    仔细想想,王观感觉自己没有这个毅力。所以才格外的佩服当年的老前辈了,下乡掏宅子的时候,居然连走两天两夜,把东西买到手之后,更是一个人把沉重的物件扛回家,甚至连肩膀都磨出血汗来。这样的经历,也是王观没法想象的。

    当然,有付出才有回报。在收藏的黄金年代,根本没有赝品的说法,只要肯挥洒血汗,总会有丰厚的收获。反正据王观所知,各个大收藏家手里的珍藏,大部分是在那个时期努力搜刮得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也只能羡慕了。毕竟现在的乡村,或许还有不少好东西,但是也要看运气。运气好的话,才有可能碰上不错的宝贝,如果运气不好,遇上了同行埋的地雷,那就比较悲剧了。

    比如说王观现在就是这样,进村之后找人打听起来,然后在某个好心人的指点下,来到了一户村民家中,查看他家的老物件。

    然而,看了两眼之后。王观心里就有数了,然后就开始皱起眉头,装成不喜欢的模样。挑拣了片刻之后,他最终摇头,带着刑秋离开村民家里。

    与此同时,刑秋好奇问道:“虽然没有天青泥,不过我看那个盘子好像挺老的,难道不是古董吗?”

    “假东西,故意做旧的。”王观叹气道:“看来为了利益,那些人真是无孔不入啊。再偏远的地方也埋有地雷。”

    “埋地雷?”刑秋莫名其妙道:“什么意思?”

    “就是陷阱。”王观随口道:“难道你不觉得村民家里的老物件未免太多了一点吗?”

    “啊……”

    刑秋明白了,顿时皱眉道:“原来下乡掏宅子也会遇到赝品呀。”

    “正常,城市有风险,下乡须谨慎,这是行里的共识了。”

    王观摇头笑道:“外行人不知道这种情况,以为乡村的东西没问题,看中了就买下来,还以为拣漏了,却不知道正中人家下怀。”

    “黑。真黑。”刑秋叹声道:“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不是白来了吗。”

    “未必。”王观笑道:“村里还是有好东西的,不过要看你有没有这个眼力,能不能看得出来而已。”

    “比如说呢?”刑秋好奇道。

    “比如说刚才那户人家里的长板凳应该是百年以上老桃木做成的。”王观随口道:“你去买下来。拿回家请人重新刨光,然后去武当山龙虎山之类的大道观兜售,绝对能够赚上一笔。”

    “咦?”

    刑秋一怔:“那你干嘛不买下来?”

    “那玩意太沉,不好拿。”

    王观坦然自若道:“再说了。我现在不想和宗教人士打交道……”

    说话之间,两人又继续前往下一个村子。那个村子倒是没有埋地雷的情况,不过村里各户人家的老物件。也早被其他同行搜刮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小玩意儿,王观又不感兴趣,而且更没有天青泥料,所以两人只得继续转移阵地。

    就是这样,东奔西跑了一天,两人却没有什么收获,只得空手而归。

    回到城市旅馆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两人也累得没有说话的兴致,敷衍了事的填饱肚子之后,王观一脸疲惫之色道:“明天还去不去?”

    “去。”刑秋表情依旧坚定:“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好,那就去吧。”王观点了点头。

    第二天,两人转战其它乡村,又是傍晚回来。不过与第一天相比稍微好点,至少王观带回来了一两件东西,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天青泥。

    吃了晚餐之后,王观再次询问同样的问题。

    “继续!”刑秋给出同样的答案。

    第三天,拖着沉重的躯体返回旅馆,面对同样的问题,刑秋的语气不再坚定,不过他觉得还能够坚持,所以第四天继续外出。

    “怎么样?”

    “……再看看情况!”

    这是第五天的对话,等到第六天晚上回来的时候,两人根本没有说话的兴致了,吃饭之后随便洗了洗,直接倒头就睡。

    第七天早上起来,两人很有默契的不提上山下乡的事情了,而是跑到旅馆旁边的茶楼吃早点,顺便研究一下归程的问题。

    “你说,我就这样放弃了,是不是很不给力。”刑秋有些迟疑道:“算不算是中道崩殂,功亏一篑?”

    “你多想了。”王观懒洋洋道:“功亏一篑这个词不适合来形容你,人家功亏一篑是指快要成功了,却坚持不下去,所以才会失败。然而我们连成功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尽早放弃也是明智之举。”

    “对是对,不过你却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

    第741章石黄,狮球王

    PS:二更了,如果手中有月票,请多多支持。

    “你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时候,刑秋撇嘴道:“这几天我要找的天青泥没见影子,但是你却买了不少东西,收获不少啊。”

    “运气而已。”

    说到这个,王观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都是一些小玩意,不值得一提。”

    “矫情。”

    刑秋没好气道:“前天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我说什么了?”王观眨眼道,他说的话太多了,怎么可能句句记得。

    “你说自己运气爆棚,就算找不到天青泥料,却发现了一块石黄,也算是不虚此行了。”刑秋哼声道:“我现在感觉这趟行程,不是你陪我,而我我陪你了。”

    “无所谓了。”王观笑逐颜开道:“大不了我回头请人把石黄制作成壶后,送你一把。”

    “不稀罕!”刑秋撇嘴道。

    “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千万别后悔。”王观好心提醒道:“如果天青泥是最顶级品种的紫砂泥,那么石黄也能够称得上是顶级品种之一,十分稀缺少见。”

    王观这话没有夸大其词,要知道紫砂泥陶土属于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tongguo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

    之前提过了,紫砂泥是红泥、绿泥、紫泥的统称。虽说同是紫砂泥,但是其中的品质也细分好几类。最常见的是甲泥,储量最多。另外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所以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

    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至于石黄,又属于嫩泥的品种之一,更是红泥发色的主心骨。在紫砂业界,长期以来通称红泥,在历史文献记述中,也有称为朱泥的。

    反正用这种品质的泥料做成的紫砂壶,壶色光彩艳丽不嫣、沉稳而不娇,被称为大红袍,是世人公认的上好极品红泥。

    不过十分可惜。由于这种泥料太稀少了。除了在民国时期,曾经制作过一批水平小壶,就是用这种泥料做胎以外。一般情况下,这种珍贵的泥料只是作为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送窑烧造出朱红色的效果。不过与极品大红袍相比,肯定相差极远。

    要知道真正的大红袍紫砂壶,那是细如滑脂,通体嫩润的成色,不仅是壶体的品质超群。单单是外观就足够让人心神迷醉。找天青泥不成,却得到了一块石黄,肯定算是意外之喜,也难怪王观觉得不虚此行了。

    “这位小友。”

    就在王观得意之时。一个个人突然走了过来,和颜悦色道:“可能有些冒昧了,不过我还是想请教一下,刚才两位好像是提到了石黄?”

    “嗯?”

    王观抬头看去。只见来人说老不老,说中年似乎又不合适,反正就是五十出头的年纪。鬓角稍微有些霜白,但是眼睛十分明亮,fǎngfo具有年轻人一样的生机活力。

    “这位……”

    王观稍微踌躇了下,在考虑称呼了问题。不过旁边的刑秋反应更快,直接笑道:“大伯,你听到我们说话了?”

    “不好意思,路过的时候听到了几句。”那人歉意一笑,又继续追问道:“你们真的发现石黄了?”

    “这个嘛。”刑秋不说话了,而是看向了王观。毕竟东西是王观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或许王观打算保密,矢口否认也说不定。

    然而,王观不至于保密,但是却随口笑道:“只是发现了一块疑是石黄的东西,未必就是石黄。”

    “能拿来给我看看吗?”

    或许觉得这样说有些冒昧,那人又补充道:“当然,我过去看也行。”

    反正意思一样,都是想看看王观手中的东西是不是石黄。如果不是,那就好聚好散了,如果真是石黄,他肯定不能轻易错过。

    在那人期待的目光中,王观想了想,爽快点头道:“行,东西在旅馆,大伯有兴趣的话,一起过去看看吧。”

    此时,两人也吃完了早餐,顺手结账之后,立即带着那人返回旅馆房间。尽管在旅馆住了一周,两人却早出晚归,幸好有服务员的清扫,不然房间早就乱得不成模样了。

    至于王观上山下乡的成果,自然是锁在柜子之中。招呼那人坐下之后,王观顺势打开了柜子,只见还算宽敞的柜中堆放了他五六天来的收获。

    东西有些杂乱,两三个小壶,也有一些陶瓷摆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柜子底下的一块石头,外壳黑褐色硬如铁,包裹一种合煮熟蛋黄十分相象的矿物。重量将近三四十斤,王观搬出来的时候,也觉得有点儿吃力。

    把石头搁下来之后,王观笑道:“大伯你应该是行家,帮我看看这是不是石黄。”

    “我看看……”

    其实在看见石头的一瞬间,那人眼中就掠过几分喜色。半蹲起来仔细打量之后,他也就更加肯定无疑了。不过他还是要打听qīngchu:“小友,东西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说起来也巧。”王观心情舒畅,也没有隐瞒的意思:“我们两个下乡掏宅子,在赵庄走访各户人家的时候,无意中经过一栋破败的房屋。当时我们也有些累了,干脆在房屋的断垣残壁上歇脚。”

    “那时我比较无聊,顺手拿了根竹竿在断垣残壁上敲敲打打,没想敲着敲着,忽然发现这块石头不对。”说话之间,王观笑逐颜开道:“tongguo仔细辨认,我感觉这块石头好像是石黄。不过是被人当成普通石块,与泥浆混合起来盖房了。直到房屋残破了,才重见天日。”

    “也难怪石头表面有这么多泥痕。”

    那人恍然大悟,眼睛随之一亮:“除了这块石头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应该没有了吧。”王观思索道:“就算还有,估计也在风吹日晒下风化了吧。只有这块石头运气比较好,有东西堆积在上面,又有泥浆包裹,这才没有碎化。”

    那人一听,感到十分遗憾,毕竟石黄碎化之后,与别的泥土掺杂在一起,还真不太容易提炼出来。尤其是不能确定数量的情况下,兴师动众的去提炼,或许得不偿失。

    当然,不管怎么说,三四十斤的石头,精细提炼出来的石黄分量也不少。如果作为化妆土使用,也能够用一段时间。就算全部拿来制作紫砂壶,也能够做出两?(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