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17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说法,意思是说他的绘画里,署名不会落其昌字款,而在书法字卷之中,肯定没有玄宰的笔款。

    这是最常见不过的细节问题了,外行人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所以看见专家只是随便瞄了一眼作品,根本没有细看就断定作品是假的,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甚至怀疑专家是在糊弄自己,自然而然觉得很气愤。

    实际上人家是没有细看的必要,所谓内行看门道,只要掌握了诀窍,一眼断定真伪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前提是作品真的是仿得很假,看一眼就够了,自然不用再看第二眼。

    当然,一幅古卷之上,肯定不可能只有一枚款印。一般来说,除了作者本人的款印以外,还有其他收藏过作品或者鉴赏过作品的人的印章。

    眼前这幅长卷就是这样,不仅有苏东坡的款识,还有黄庭坚、朱熹、宋高宗、魏了翁、邓文原等人的款印。一枚枚或方或圆的印文,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长卷之中,构成了妙趣横生的印章文化,更给鉴定长卷的真伪提供许多重要辅证。

    其实研究这些款印,印文的深浅颜色也是关键,毕竟印泥也有朝代的特征。

    宋以前多用水印,以水调朱,南宋以后逐渐用蜜调朱,元代以后才和油调朱。作伪的人不讲究,有时在一幅伪作上,盖了很多不同时代的印章,但印泥却是一个颜色,明显是同时盖上去的。有经验的人看见了,一眼就能断定这是假货。

    不过,这幅长卷肯定没有这种情况,所以池老仔细研究了许久。期间更是不断的更换放大镜,专心致志的研究了小半个小时,这才轻轻的抬头。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眼中却透出一抹惊喜交集之色。

    “怎么样?”田老微笑问道:“看出什么来了?”

    “不好说……”池老摇头连连。

    “是不好说,还是不敢说。”田老也有几分了然,毕竟他们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不像是某些钻进钱眼的砖家叫兽,什么屁话都敢在说出口。

    对于田老和池老他们来说,给出的鉴定结果,不仅仅是给大家一个答案,对公众负责;更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为自己负责。

    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意见。

    “你们又怎么看?”

    此时,田老又询问其他人。一时之间,刑老、纪老等人,肯定是纷纷点头,认定东西就是东坡真迹无疑。然而后来的评委们,却是个个若有所思的表情,不否定,也不确定。

    见此情形,纪老怒了,气呼呼道:“你们这些家伙,平时不是很能说会道的吗,今天怎么全部蔫了,一个个都靠不住,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纪兄,不是我们掉链子,主要是这事不能草率从事。”池老苦笑起来,郑重其事道:“这可是与焦尾琴一样,能够轰动全国的重宝,怎么能够等闲视之……”

    第734章东坡文化的魅力

    PS:更新了,求月票支持。

    这个时候,池老十分慎重道:“不仅仅是你们,我们也很想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这幅前后赤壁赋长卷是真迹……”

    “太好了。”就在这一瞬间,纪老急忙打断叫道:“池兄说了,东西是真迹,大家鼓掌。”

    “啪啪啪啪……”在纪老的带动下,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拍手庆贺,却让池老等人哭笑不得,有些无语。

    “纪兄,你不要捣乱。”片刻之后,田老轻笑道:“难道你想自欺欺人吗?”

    “诶……”

    纪老一听,立即叹气了一口气,掌声立止。其他人也是,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诶什么诶,我们又没说东西是赝品。”田老立即劝慰起来:“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东西太过珍贵,需要慎重再慎重,我早就……”

    在纪老等人的期盼的目光中,田老最终还是没把话说完,而是转头问道:“王观,你现在可以说了,东西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这种情况下,王观也不好隐瞒了,顿时笑道:“说起这事,其实也和刑老有些关系。”

    “和我有关?”刑老十分惊诧。

    “对。”王观轻笑道:“确切的说,应该是包括刑老在内的诸位前辈,你们已经被人悄悄地盯上了,打算坑你们一把。”

    “什么,居然有这种事?”

    刑老眉头一皱,连忙催促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你赶紧说说看……”

    “这事有些复杂,我从头说吧。”

    王观娓娓而谈,先从自己请柳老爷子铸钟开始说起,免得田老他们以为自己结交匪类。接着就是自己自动请缨,来到鄂州解决问题,然后碰巧遇上了刑秋……

    “这是前奏。剩下的情况你们也qīngchu了,大家一起去吃饭,当时我不是接了一个电话吗,那是柳亮打过来的,说是朋友家有不错的东西,请我过去看看。”王观继续讲叙道:“我也是捺不住情面,所以就答应了下来,今天一早就过去了。”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请我看东西是假,拉我入伙行骗才是真的。”说话之间。王观轻轻摇头,然后笑道:“至于怎么行骗,想必田老你们应该心里有数吧。”

    “嗯,老招术了,为虎作伥。”田老微微颌首,自然qīngchu古玩圈中的肮脏事。

    “什么是为虎作伥?”刑老隐约有些明白,不过还是打算了解qīngchu。

    “就是利用大家对我的信任,然后让我指鹿为马,给大家推荐一些赝品。然后说成是真东西,让你们上当受骗。”王观通俗的解释,顿时让一些人恍然大悟。

    “托!”

    “嗯,就是托!”

    此时。王观一笑,有些开心道:“本来我打算义正词严拒绝的,再顺便痛骂他们一番,可是突然发现他们居然有眼无珠。居然把这幅长卷当成赝品。尽管我也不能肯定就是真迹,但是却能够肯定不是赝品,所以灵机一动。干脆将计就计,找刑秋帮忙……”

    在王观的叙说下,大家终于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顿时十分感叹。

    “年轻人,你做不得错。就该是这样,让那些骗子尝尝被骗的滋味。”

    “坑人不成反被坑,报应!”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议论声中,一些人语气充满了掩饰不住的羡慕。羡慕王观才花了二十五万,就买到了一幅极有可能是苏东坡真迹的前后赤壁赋长卷。

    从田老和池老等人的言行举止之中,大家也多少明白,东西是真迹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就算不是真迹,也已经证实是水平极高的古代仿作。

    只要不是赝品,那么这样好的东西,绝对不是二十五万就能买到手的。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王观赚大发了。

    当然,这种事情羡慕也羡慕不来,首先你要有眼力,能够确定东西的价值。其次就是要有这样的运气,遇上这样的骗局,才能够反坑一把。

    不管怎么说,东西的来历是交待qīngchu了,不过也没有什么帮助。说不定连最初发现的人都觉得东西是赝品,所以才会当成赝品卖来卖去,最终辗转流落到小段手里,这才有了王观设下的局中局,轻易将这件东西收入囊中。

    “你的运气,一如既往那么好。”

    与此同时,田老十分感叹道:“也算是好心有好报吧。”

    “好心?这事可谈不上多么好心。况且这样的‘好心’多多益善,我怎么没有遇上……”许多人在心里嘀咕,不过表面上倒是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感叹之后,众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田老等人身上,东西到底是不是真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呢,他们哪有心思理会其他事情。

    就在这时,池老想了想,立即挥手道:“回省城!”

    “什么?”众人一怔,不解其意。

    “回武昌。”

    池老严肃认真道:“省城博物馆有专门的检验仪器,还有许多jīngyàn丰富的鉴定师,可以做一个详细而全面的鉴定。”

    “不行!”

    一瞬间,纪老断然拒绝。

    “怎么了?”这下子轮到池老迷惑不解了:“刚才明明是你叫嚷得最厉害,现在怎么反而不同意了?”

    “你们忘了,明天就是文化节了。”纪老提醒道:“这样的东西,怎么能错过明天的盛会。”

    “对呀。”

    其他人立时反应过来,纷纷点头附和。如果之前不知道也就算了,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让它在眼前溜走。

    “还没有确定真假的东西,你们就想拿去展览啊?”池老有些啼笑皆非。

    “什么叫没确定真假。”纪老瞪眼道:“明明是你们几个老家伙不想承担责任,不敢说出一个真字来。反正只要不是赝品,我们就当真了。”

    “就是就是……”

    众人再次附和,同时刑老提议道:“先拿去展览吧,让大家好好欣赏作品,大不了到时候点明作品有些存疑就行。”

    “根本不用疑。”纪老摆手道:“百分之百就是真迹!”

    “纪兄,你不要添乱了。”

    池老无奈笑道:“你说是真的,也要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来啊。”

    “我们当然有证据。”纪老郑重其事道:“就凭我研究三十年苏东坡书法,完全可以用人格来担保,这些就是他写的字。”

    “我也能作保……”瞬时有两三个老人站出来声援,他们都是黄州书画协会的老前辈了,一生都在研究苏东坡的书法,造诣极深。不过十分可惜,他们属于学术型的学者。

    大家都应该知道,学术型学者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理论高于实际。让他们谈理论,他们肯定能够说上三天三夜不带重复,可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多少有些不尽如人意。

    就是明白这些人的弱点,所以池老心里非常无奈,但是又不好表现出来,只得和声和气的劝说,让他们不要固执己见。

    纪老等人肯定不乐意,一时之间有些僵持不下。见此情形,田老沉吟了下,立时站出来打圆场:“大家不要争了,我倒是有个主意,不知道能不能行。”

    “什么主意?”

    在众人的注视下,田老微笑道:“文化节明天举行,但是展览这个环节,估计要在中午的时候才正式开始。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一天时间,也差不多足够了。现在把东西交给池兄他们送去省城检测,有了结果之后再送回来,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能够赶得上。”

    “嗯?”

    众人一听,感觉这主意倒是不错,不过纪老还是有几分怀疑:“池兄,你们能够保证在明天之前检测出结果来吗?”

    “可以。”池老想了想,点头道:“大不了豁出去了,连夜赶工,明天中午之前,不管有没有结果,都把东西送回来,这样总该行了吧。”

    “那最好不过了。”纪老这才心mǎnyì足点头,而且还不放心,顺便让几个书画协会的成员跟去监督。

    一帮老人家颇有几分雷厉风行,决定下来之后,也没有废话,直接出去开车走了。反正从头到尾,都没有人问过王观的意见,fǎngfo东西与他无关似的。

    对此,王观除了苦笑以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接下来的事情也不用多说,反正一拨人随着池老去省城了,另外一拨人又聚在一起闲聊了许久,这才意犹未尽散去。

    第二天早上,在刑秋的带领下,王观来到了黄州东坡赤壁的附近,只见这里人山人海,一派热闹非凡的场面。人流车往,熙熙攘攘,好像来这里赶集似的,十分喧闹。

    “每年的文化节都这样热闹吧?”

    王观多少有些惊奇,一直都说苏东坡很有影响力,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感觉,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苏东坡的魅力有多大。一眼望去,尽是黑压压的人头,根本看不到边。考虑到现在炎热的天气,挥汗如雨绝对不是什么形容词。

    “差不多。”

    刑秋见怪不怪了,笑容满面道:“以前还好,近两年越来越热闹了。不仅是国内各地的人过来参加文化节,连国外也有人过来看热闹。”

    “哦。”

    王观点头,也知道刑秋没有撒谎,因为他确实在人群之中发现了不少外国人……

    第735章独乐不如众乐

    PS:二更了,还有月票么,求支持。

    “香港澳门台湾就不用多说了,每年都有人过来。”

    与此同时,刑秋继续讲解道:“另外还有日本韩国的学者,也经常过来参加文化研讨会,近几年还有一些欧美大学教授的身影……”

    在刑秋的介绍下,王观也兴致勃勃的随着人流缓慢前行,好奇打量四周的情况。

    当然,在黄州政府的运作下,东坡赤壁不可避免已经形成了一个风景区,而且划分也许多个区域。现在两人就是在古迹游览区附近闲逛,感受一下历代古人为纪念苏东坡而修筑的各种古建筑的古香古韵。

    什么二赋堂、留仙阁、挹爽楼之类的,由于参观的人太多了,两人根本进不去,只好在外面看了两眼,就移步到其他地方了。

    一路走去,不久之后就到了位于东坡玑头上的坡仙亭。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称誉苏轼为坡仙,这个就是亭子名字的由来。

    不过亭子却是在清代同治年间修建的,亭内嵌有著名的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石刻,另外还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反正就是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刻,使得坡仙亭成为东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阁之一。

    所以也不用多说,亭子也被大批游人占据了。幸好刑秋早料到这样的情况,带王观过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观赏坡仙亭,而是准备在水中泛舟游览赤壁。

    此时此刻,水中的舟船也不少,不过却比陆上人流密集的情况好多了。

    毕竟风景区管理人员也应该明白,水中的舟船需要一个度,才能够自由穿梭往来。不然停放几百艘舟船在水面上,别说挪动游览了,估计与当年赤壁大战曹操的水军一样。直接形成了铁锁横江之势。

    那个时候,水面的情况也和陆上差不多了,哪里还谈得上泛舟畅游。

    当然,舟船不多,肯定也不少。但是来得早的游人,早早把船都占满了,其他人除非运气好,正好遇到返回上岸的人,不然只得羡慕的看着人家惬意泛舟了。

    不过作为地头蛇,刑秋也早有安排。昨天就预定了一条小船,现在就算现在来得较晚,照样能够登船游览,着实上岸边的人羡慕嫉妒恨。

    然而,由于人太多了,王观坐在船头上,却没有感受到当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妙场景。

    “得了吧你。”

    刑秋随口道:“你也不想想,古代有多少人。现在又有多少人。古代是达官贵人或文人士子才有旅游的资格,现在却是全民旅游的时代。国家干嘛要搞什么黄金周,还不是希望大家出门走走,顺便拉动一下内需吗。热闹是正常的。不热闹国家该着急了。”

    “当然,如果你过几天再来,就不会这样热闹了。不过那个时候,你又该要埋怨这里冷清清的。没有什么感觉了。”

    刑秋耸耸肩膀道:“去年我带几个朋友过来玩,正好是旅游的淡季,就我们一行人在诺大的风景区里走来走去。真是没有什么劲头。最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个倒也是……”

    王观深以为然,当年苏东坡为什么要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指不定也是觉得一个人太寂寞了,没有什么游兴,所以要找朋友来陪伴。说到底人还是比较适合群居,真的完全与世隔绝,不出几年肯定成为野人。

    虽说现在泛舟,没有当年苏东坡的洒脱感觉,但是肯定要比待在陆上好多了。在船家的划动下,小舟如梭而去,轻快的来到了赤壁之下。

    王观仔细打量,也没有觉得有些红色的石壁有什么好看的。

    “果然呀,不是人人都是苏东坡的,随便看了块红色岩壁,就有诸多的感慨。”王观摇头道:“你呢,在附近住了二十多年了,肯定没少过来看风景,有没有什么大作问世?”

    “我又不是文学家,哪来的什么大作。”刑秋没好气道:“按照你的逻辑,那么住在东坡赤壁的人,个个都是诗人学者了。”

    王观一笑,目光在江面上掠过,忽然看到一艘小船迎面划来,顿时拍了拍刑秋的肩膀,轻声提醒道:“看,你喜欢的类型来了。”

    “嗯?”

    刑秋顺势看去,果然在那艘小船上看见了昨天跟纪老等人到他家作客的那位美女。

    与此同时,美女似乎也察觉到有人在注视自己,十分敏锐的看了过来,发现是王观和刑秋两人,微微一怔之后,就轻轻的点头,也算是打了个招呼。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两艘船交叉而过,自有一阵清风徐来。

    “王观……”

    适时,刑秋一把抓住王观的手腕,一脸激动的表情:“我的春天要来了。”

    “啥?”王观眨了眨眼,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忍不住笑道:“你醒醒吧,不要做梦了,夏天都过了,哪来的春天。”

    “不要打击人行不行。”刑秋不满道:“看得出来,她对我还是有好感的,不然为什么会对我笑……”

    王观有些无语,无奈道:“你唐伯虎点秋香看多了吧……人家是冲我笑的好不好。”

    “滚!”

    刑秋瞪眼,然后回头道:“大叔,麻烦调头,追上前面那条船。”

    “好。”

    船家也隐约听见了两人对话,所以也明白刑秋这样做的目的,顿时呵呵一笑,立即挥动长竿在水面划动。刹那间,小船轻易调头,再轻快而去。

    “你来真的啊?”

    见此情形,王观皱眉道:“小心人家翻脸。”

    “不怕,有些事情,不主动尝试,怎么能够知道结果。”刑秋振振有词道:“况且我又不是做什么坏事,只是想得到一个机会而已。”

    “随便你了。”王观不是很乐观:“反正待会被拒绝了,千万不要哭鼻子就行了。”

    “切,不要诅咒我好不好。”刑秋很乐观,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看着吧,我肯定能够成功,一战而定。”

    王观摇了摇头,已经劝说过了,是刑秋自己不听,那就随他去吧。

    不久之后,在船家的努力下,终于追上美女了。不过此时人家却已经上岸,正朝人流最密集的方向而去。

    “你等着,我去去就回。”与此同时,刑秋扔下一句话,立即跳上了岸边,然后匆匆忙忙追寻美女的脚步而去。

    “重色轻友……”

    王观忍不住鄙视起来,随即正想叫船家继续泛舟之际,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东西送过来了,确定是真迹……太好了,你们在哪里,风景管理区吗?好,我现在马上就过去。”

    结束通话之后,王观随手付了船钱,然后轻快赶到了风景管理区的办公楼中。此时此刻,田老等人又集聚在一起,正欣赏悬挂在墙壁上的苏东坡前后赤壁赋长卷。

    “田老……”

    走到办公楼之后,王观十分高兴,喜形于色。就算他心里有数,能够确定东西是真迹,但是自己认定是真迹,与其他人也认同是真迹,这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举世皆醉我独醒没什么意思,独乐不如众乐,大家都认同,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人嘛,无论嘴上说得多么淡薄名利,实际上心里却非常想得到大众的认可,这样才有成就感。

    王观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在这时也没有掩饰的意思。毕竟得到了这样的宝贝,却轻描淡写的不动声色,那已经不是成熟稳重,而是虚伪了。

    “来了。”

    这个时候,田老笑眯眯的祝贺道:“恭喜你了,根据省城博物馆的专家彻夜研究,最终一致认为,这是苏东坡的真迹无疑。”

    “谢谢田老,辛苦大家了。”王观笑容可掬,逐一致谢。

    不过也有人不了解情况,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好端端的,他谢我们做什么?”

    “不qīngchu,听这意思,好像长卷是他似的……”

    “呃,你猜对了,东西真是人家的。”

    “什么?”

    在知情人的解释下,一些人才意识到墙上悬挂的重宝,居然不是东坡风景区的东西,而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私人物品。一时之间,许多人面面相觑,感到十分惊诧。

    就在众人惊奇之时,一个四十来岁,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人,一脸笑眯眯的表情走到王观的旁边,热情洋溢道:“谢谢,非常感谢小兄弟对文化节的大力支持。”

    “你是?”王观迟疑起来,心中莫名有些警觉。

    “这位是东坡博物馆的苏馆长!”田老在旁边介绍道:“苏馆长是眉山人,说起来也算是东坡居士的嫡传子孙。”

    “哦,原来是苏馆长,失敬失敬。”

    王观很客气的与之握手,然后不等苏馆长开口,他就歉意笑道:“不好意思,外头太热,不小心喝多水了,我去下卫生间……”

    说话之间,王观匆匆而去,落荒而逃。切,苏馆长的笑容与故宫王馆长如出一辙,他一看就知道对方在打什么主意,怎么可能给他开口的机会。

    察觉这个情况,王观直接尿遁,然后一去不回,直到展览会开始,这才混在滚滚人流之中进了展览厅参观各样展品。不过由于人太多了,他却是没有留意在自己的身后,也有两个不算熟人的熟人一同走了进来……

    第736章直接傻眼了

    ps:三更了,再求几张月票,请大家多支持。

    “段哥,好多人啊。”

    “少废话,别磨蹭了,赶紧进去看展品……”

    如果王观听到两人的对话,肯定知道他们正是小段和柳亮。这两人也耐不住寂寞,听说这边举行文化节,也过来看热闹了。

    当然,看热闹只是顺便,真正的目的却是探查行情。估计今天他们看了展览会上的物品,说不定几天之后,市场上就有同样的东西出现了。

    进来之后,柳亮忍不住叹道:“还是厅里舒服,有空调……”

    “叫你过来,不是让你享受的,赶紧干活。”小段瞪眼道,赚了二十万之后,他的底气十足,直接买了一台单反。一进展览厅,马上对准各个物品咔嚓拍照。

    不仅是他,柳亮手里也有一台相机,从不同的角度连拍。

    见此情形,旁边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在场的几百人之中,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在角落还有好几架摄像头、录像机之类的存在。有人看到机器上的标志,马上就知道那是省台、市台的记者。

    如果是在十几二十年前,看到电视台的记者,估计肯定有许多人围观。不过现在的人见多识广,已经见怪不怪了。随意瞄了一眼几台机器,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与其盯住记者浪费时间,不如欣赏观赏展览的物品更加实在。

    不得不说,为了这个文化节,刑老、纪老等人真的费了许多心思。宽大的展览厅中陈列了许多物品,其中以字画较多。琳琅满目的书法字画,错落有致的悬挂在四周墙壁上,有些则是用架子固定在半空中,使得展览厅充满了古色古韵的书香气息。

    有人懂门道,就驻足仔细观赏,摇头晃脑的品味。有人不明白。就纯粹看个热闹,走马观花之余,也乐在其中。

    文化,或许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掌握精髓,但从来都是面向大众的。没有大众支持的文化,肯定不可能长久。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写诗填词,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又有多少?就算幸运流传下来了。但是让人耳熟能详,随口能背诵只言片语的诗词又有几首?

    以乾隆皇帝为例,一生所作诗词数量惊人,有人统计大概的数字,一说是三万九千首,一说是四万三千万。不管是哪个数据,反正全唐诗中记录的所有诗人加起来的诗,都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多。

    这样惊人的产量,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不用担心有人能够破他的纪录。

    然而,乾隆皇帝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甚至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人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究其原因,无非是乾隆的诗词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说他的诗词纯粹是自娱自乐,他是写给自己看的。用来孤芳自赏,而不是娱乐大众。

    现代的一些文化人,就犯了乾隆皇帝一个毛病。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十分清雅。阳春白雪,不与世俗同流。然后发现作品卖不动,这些人从来不肯检讨自己是不是脱离了实际,只会去责怪大众没有审美观,不懂欣赏……

    对此,王观很想呸他们一脸,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李太白、苏东坡的仙气才华,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白居易。人家白居易可是堂堂大诗人,做好诗之后,却先请教老妪,老妪不懂没关系,那就改到老妪明白为止。这样通俗易懂的诗,不能流传千古才是怪事。

    实际上,古人十分清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文章诗词肩负社会教化的重任,自然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明白。说白了,就是说人话,接地气。

    可惜无论古今,总有许多人与这个正确的方向反其道而行之。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大家津津有味的观赏一件件展品。然后就有人惊奇的发现,在展览厅的正中墙壁上,有一件东西却被人用一块红布掩饰起来,而且还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线。不言而喻,在红布后面,肯定有什么珍贵的东西。

    想到这里,在这块墙壁的附近,顿时有许多人围聚,好奇的互相打听情况。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

    许多人茫然摇头,不过也有人得意洋洋道:“我却是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在其他人的关注下,那人笑眯眯:“我隔壁邻居的儿子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表弟的小舅子,他是这里的保安。他刚才告诉我,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甚至惊动了省里的领导。现在这些领导正赶过来,要等到他们来了,才会揭开红布……”

    还真别说,这人的内部消息也挺靠谱。

    不久之后,省里的领导来了,正是省文化厅的厅长,还有地方文化局的头头们。在一帮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涌了进来。

    此时,省台和市台的记者自然明白见机行事,纷纷抄起长枪短炮对准这些人,然后咔嚓咔嚓的拍照。闪光亮的闪耀密集程度,完全把厅中白炽灯给盖住了。

    这些领导也久经考验,眼睛不眨,脸上笑容更是十分灿烂,配合的摆起了姿势。足足过了三五分钟之后,才慢慢的来到了红布的旁边。

    与此同时,苏馆长也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冒了出来,递上了几个话筒。

    很显然,领导要讲话了。一看到这个情况,前来观赏展览品的人,本能的就要躲开,甚至已经有人转身要往外走了。

    “在这里,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这时,有人开口说话了。不愧是文化厅的领导,一开口就直接揪住了主要矛盾,也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什么好消息?”

    “肯定是与红布后面的东西有关。”

    “估计是珍贵的字画之类的物品吧。”

    不要小看任何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从红布的形状就大概能够猜出东西的底细,就是不清楚东西有多珍贵而已。

    在人群之中,小段眯着眼睛打量红布,感觉这样的尺幅,这样的长度,依稀之中有几分慕名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段哥,你说什么?”柳亮茫然道:“见过什么?”

    “没什么。”小段摇头道:“注意看,省厅这么重视,肯定是不得了的东西。”

    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本来想走的人立即停步,然后慢慢的围聚过来,也让文化厅的领导们十分高兴,暗暗佩服厅长就是厅长,组织工作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先声夺人,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厅长顿时笑容满面,开始滔滔不绝的讲叙文化节的重要意义,而文化厅又多么重视,社会各界人士又多么勇跃参与……

    一番没营养的废话下来,大家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怀疑是不是被坑了。一时之间,本来聚集起来的人群,又隐隐约约有松散开的迹象。

    见此情形,厅长瞬时话峰一转:“比如说展览厅中的各件物品,就是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收集起来。其中也包括我身后的一件国宝,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

    “听见了没有,果然是珍宝。”

    “废话,如果不是好东西,怎么可能藏得这样严实。”

    一句话之后,效果立竿见影,本来松散的情况马上消失了。不过厅长也不蠢,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既然已经谈到这里了,厅长索性顺水推舟,又继续笑道:“想必大家肯定十分关心这是什么稀世珍宝吧?”

    在这个地方,厅长顿了一顿,底下的人也很给面子,稀稀疏疏的应和了一声。尽管声音不够整齐,不过足够让厅长惊喜了一把。以至于在省电视台的后期制作之中,把应和的声音调大了几倍,形成一个官民互动的经典事例。

    闲话少说,反正心情舒畅之下,厅长立即招呼随行的几个领导,然后相隔开站在红布下,每人捉住一根垂下来的绳带,等记者拍了十几张照片之后,这才依次拉动绳带。只见红布一节一节掉落,逐渐显现出一幅书法长卷。

    “咦?”

    柳亮眼了一眼,顿时错愕道:“段哥,这个不是……不是卖给刑秋的东西吗?”

    此时,柳亮压低声音道:“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该不会是那小子当成真东西,所以拿出来参加展览吧。”

    “有可能。”小段也感到十分意外,不过倒是赞同柳亮的说法。

    就在这时,厅长兴高采烈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前后赤壁赋大字书长卷,根据我省书画鉴定大师池老等人的精细考究,最终证实这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手稿,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现在我们有请池老上台,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什么,苏东坡真迹?”

    刹时,人群之中一片哗然,如果不是有保安挡着,恐怕已经有许多人蜂拥而上,挤到墙壁旁边围观打量了。至于小段和柳亮两个人,却是直接傻眼了,脸上充满了惊诧、迷惑、难以置信之色。

    第737章五色土、五色泥

    PS: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对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顺便给个赞,谢谢了。

    “大家安静,静一静……”

    与此同时,池老走到了前台,笑容满面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实际上在得知这幅长卷是东坡真迹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激动,第一反应这会不会是赝品,或者仿品……”

    听到池老这话,众人也渐渐冷静下来,更加专注的聆听。

    “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是真迹,毫无疑问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池老声音激昂道:“我之所以敢这样断定,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切切实实的证据。”

    “首先大家看长卷上的书法,通篇是苏东坡的风格。书风尽显天真烂漫,不受唐楷法度的拘束。在墨色淋漓之中,充满了纵横捭阖的磅礴大气……”

    “其次就是题跋,长卷不仅有东坡自己本人的跋文,另外还有黄庭坚、朱熹、魏了翁、邓文原等等书法家、大学者的亲笔题跋。根据我们仔细研究,再和这些人存世的书法印证,可以肯定跋文确实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第三,就是长卷上的款印了。我们得到这件东西主人的允许,在几个不怎么重要的印文上提取了一些印泥颜料,再tongguo化学手段分析,证实了印泥存在的年代……”

    “另外就是,我们tongguo精密仪器探测,可以肯定长卷绢纸确实是北宋年间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

    此时,池老表情一肃,郑重其事道:“我们省博物馆,书画鉴定组全体成员,另外还包括邻省收藏家协会的鉴定大师、以及蜀中眉山三苏堂博物馆鉴赏家……”

    在池老列举的时候,田老等人纷纷上场。站在了他的旁边。

    片刻之后,台上已经站满了人,粗略计算大概超过了二三十个。一个个白发苍苍,又或者人到中年的鉴赏家共聚一堂,倒也显得颇为壮观。对于这些鉴赏家们,有人认识,也有人不认识却听说过,反正也知道他们是属于很有名望的人物。

    这个时候,这些常人眼中很有名望的人物,或是脸带笑意。或是表情严肃,然后在池老的示意下,异口同声道:“经过我们共同鉴定,一致认为这是东坡真迹!”

    这不是噱头,而是对于国宝的重视。他们用自己的名誉担保,打消世人对这幅前后赤壁赋长卷的疑虑。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

    众人在经过震惊之后,也知道台上的这些人,可不是电视上某些不靠谱的专家。既然现在一致认为东西是真迹,那么肯定错不了。再说了,如果只是两三个人担保,大家心里或许还有些嘀咕。但是二三十个人一起作证,可信度起码翻了好几倍。

    也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小段和柳亮两人相互看了眼,表情极为复杂。要知道昨天他们还把东西当成是赝品。可是今天却有人告诉他们,那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你说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后悔?那是肯定的事情。后悔得连肠子都要打结了。

    然后就是深深的恨意,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有珠无珠,轻易把东西卖了……

    且不提两人悔恨交加的心情,反正在这个时候,两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甚至不敢翻起任何风浪。毕竟zhouwéi身强力壮,严阵以待的保安可不是吃素的,敢扰乱公共秩序,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与之相对的就是,王观心情十分舒畅,看着激动兴奋的人群,他也总算明白为什么许多收藏家极力于开办博物馆的原因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有什么好东西,最好不要敝帚自珍,而是舍得与大家分享。

    这样一来,自己的快乐和大家的快乐汇聚在一起,就能直接化成欢乐的海洋。其中的成就感、满足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得qīngchu的,反正王观乐在其中。

    不过,没等王观高兴多久,就看见刑秋垂头丧气的走了过来。

    “怎么样?”王观瞥了一眼,轻微笑道:“一战而定没有?”

    “你这是在嘲笑我吗?”

    刑秋没好气道:“我还没有失败……对了,你知道五色泥是什么吗?”

    “五色泥?”王观一怔,有些不解道:“好端端的,你打听这个做什么?话题跳跃性太大了吧。”

    “没办法,那个美女说了,如果我能帮她找到一块极品五色泥,她就答应给我一个机会。”说话之间,刑秋皱起了眉头:“不过五色泥又是什么玩意?五种颜色的泥巴吗?”

    “确定是五色泥,而不是五色土?”王观确认起来。

    “呃,两者有什么区别?”刑秋莫名不解。

    “肯定有区别啊。”

    王观慢慢解释道:“如果是五色土,那就比较好办。要知道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古代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古人觉得,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所以非常重视这两样东西,甚至把国家称为社稷……”

    “这个我知道,说重点。”刑秋挠头道:“这个‘社稷’,和五色土有什么关系?”

    “祭祀用的社稷坛,一般是用五色土建成。”

    王观笑道:“现在京城中山公园内就保留有明代建造的社稷坛,铺垫了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五种颜色的土壤,寓含了全中国的的疆土,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这样呀,听起来有些麻烦,不过收集起来还是蛮简单的。”刑秋喃喃自语,毕竟现代交通十分便利,只要他舍得花钱,估计一天之内就能把五色土全部汇集在一块。

    “确实比较简单,所以我才问你是五色土,还是五色泥。”

    王观又笑道:“如果是五色泥,尤其是极品的五色泥,那就不容易了。呃,应该说很难很难,难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步。”

    “什么意思?”刑秋连忙问道:“五色泥又是什么东西?”

    “你觉得五色泥会是什么东西?”王观反问起来。

    “五种颜色的泥料?”刑秋小心翼翼揣测道:“不过我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你的感觉还是蛮靠谱的,东西说简单不简单,但是点破了却不值得一提。”王观目光闪动,神秘笑道:“那个美女是宜兴来的吧。”

    “……不知道。”刑秋错愕道:“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