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21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不是谁都像翡翠马氏家族这样好运,在抗战的时候把翡翠原石埋在祖宅地里,然后隔了几十年再挖出来,成为发展腾飞的资本。反正在古玩收藏这个行当中,所谓祖传下来的宝贝,在行业之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笑话了。

    或许真有祖传之物,但是这个祖的辈分一不大。可能就是爷爷在孙子出生时候买的东西,再等孙子二十多岁的时候传给他,也算得上是祖传宝物。

    中国的情况大致是这样,但是在国外却不同了。有许多传承几百年有大家族。更有一些经营了好几代人的银行。

    大家族不说,肯定有自己的收藏室,只要子孙后代不败家,那么代代相传下来的东西应该比较丰厚。就算是普通人家,一样可以把东西存放在银行里,隔了几十上百年再取出来,价格自然不低。

    “是英国人。”

    此时,方明升解释道:“一个贵族。真正的贵族。”

    注意,主明升不是在称赞,他不过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毕竟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度,自然保留了王室和贵族的存在。不过与古代的贵族相比,现代的贵族最多只是荣誉称号而已,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

    当然,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个贵族称号就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毕生的梦想。反正也可以察觉,在方明升语气之中。隐约带有几分羡慕。

    毕竟中国的富豪,由于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口碑。在物质文明发达的情况下,自然开始追求精明文明。这是人类的天性,无可厚非。

    方明升自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印象中,国外的贵族,应该是优雅、绅士、高贵的代名词,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然而。如果知道方明升心中的想法,王观肯定会直接告诉他,你一定多想了。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其实就是距离产生美的结果。

    不是王观存心抹黑,只不过明白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而已。中国的老虎要吃肉,难道外国的狮子就吃素不成?只不过人家吃相比较文雅,而且懂得包装自己,其实本质却没有什么不同,相反更加狠厉,颇有宰人如草不闻声的意味。

    “英国呀。”

    与此同时,俞飞白皱眉道:“好像远了点。”

    确实比较远,从东亚飞到西欧,而且还是西欧的边缘位置,应该算是隔了大半个地球了。当然,以现在发达的交通条件,最多十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所以说,所谓的距离远近,无非是去与不去的借口而已。

    方明升明白这个道理,直接看向王观,再次劝说道:“且不提解锁的报酬,多认识一个朋友也有好处的,或者说过去旅行,顺便参观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

    听到这话,王观确实有几分意动。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其他东西就算了,但是其中的中国馆藏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有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等精品。

    至于这些东西的来历,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尽管这是一个耻辱,但是并不妨碍大家对于这些珍宝的向往。如果是别的理由,王观还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参观大英博物馆,确实让他有几分心动。

    就在王观踌躇之时,俞飞白的手机铃声忽然响了,看到他摸出手机打量,然后走出去接听电话,大家也没有在意,继续关注王观的决定。

    不久之后,俞飞白接听电话回来了,表情却有几分古怪。

    唐清华见状,好奇问道:“怎么了,是谁找你?”

    “我哥……”

    说话之间,俞飞白问道:“王观,你决定去英国了没有?”

    “在考虑。”

    王观坦诚道:“你也知道,我比较懒,不太愿意出远门。”

    相对来说,出国不仅是出远门那么简单。年初去了一趟马来西亚,他也觉得比较麻烦,更何况万里之遥的英国,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和中国截然不同,肯定是各种不适应。折腾来折腾去的,难免要受几分罪,何必自讨苦吃?

    “告诉你一个消息,或许你不去也不行了。”

    此时,俞飞白挠头道:“还记得那个拿酒精瓶砸我们的那人吗?”

    “记得,怎么可能不记得。”王观皱起了眉头:“朱大先生的同伙,你哥好像一直在追查。难道现在有线索了?”

    “没错。”

    俞飞白点头道:“尽管这人跑得快,而且不断更换身份证,不过只要在中国的境内活动,肯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通过这些线索,一番排查之后,发现他最后跑到了沪城,然后就直接飞往英国去了。”

    “又是英国。”王观眉头一皱,有些迟疑道:“他的目的地是英国。还是将英国作为跳板,再去另外的地方?”

    “谁知道。”

    俞飞白无奈道:“反正那人跑到英国之后,线索就断了,鞭长莫及啊。”

    “这事好办。”

    就在这时,方明升连忙说道:“我的朋友在英国也有一些关系的,或者可以托他帮忙找一找,说不定有什么发现。”

    “这主意不错。”俞飞白琢磨道:“就好像在中国,找一个外国人比较容易,那么中国人跑到英国去,也是外国人了。如果在当地有关系。那么找起来确实比较方便。”

    “……回去吧,回去听听钱老的意见再作打算。”王观想了想。算是定下了基调。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想要谋定而后动。

    毕竟谁也料不准朱大先生同伙的目的地是不是英国,如果英国只是他的跳板,那么大家匆匆忙忙跑过去追查,注定是竹篮打水一空场。明知道有这样的结果,那么何必被人牵着鼻子走呢?

    对于这个基调,方明升还是有些失望的。不过总不能强迫王观吧,所以不再鼓动下去。之后大家又闲聊片刻,感觉时间较晚。就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早上,与文教授、侯老、覃老先生等人辞别之后,王观等人就乘飞机返回京城。至于方明升却留下来,准备送曾老返回潮州。

    “关兄,你直接去找三哥就行。”

    回到京城,出了首都机场,王观微笑道:“我已经和三哥打过招呼了,他会安排你的。”

    “谢谢老板。”

    关扬态度变得谦和了许多,帮人打工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好好干,年底给你封个大红包。”王观轻笑道,随即又与唐清华告别,再转身与俞飞白上车,然后驾轻就熟来到大宅门。

    此时此刻,钱老却不在家,一打听才知道他老人家受到朋友的邀请,清早就出门参加某店铺的开业庆典去了。

    “什么店铺呀?”

    俞飞白十分好奇道:“面子不小啊,居然请得动钱老过去捧场。”

    “不是店铺,好像是什么博物馆……”

    “博物馆?”

    听到这话,俞飞白更觉得稀奇了。

    现在才开业的博物馆,十有八九是私人博物馆。但是前段时间,一个奇葩私人博物馆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钱老听到消息之后还严肃地评判了几句。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对于私人博物馆应该有几分不待见才对,现在却去给人捧场,说明那个博物馆的来头肯定不小。

    好奇心上来了,俞飞白立即打了个电话,向钱老打听清楚情况之后,立即兴致勃勃的招手道:“王观,走吧,我们也去看个热闹。”

    “才回来又跑出去。”

    此时,王观无奈极了:“你不觉得累吗?”

    “累什么。”

    俞飞白笑眯眯道:“开业庆典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过去正好赶上末班车,然后就直接去大酒店蹭饭吃。这样的好事你居然不去,浪费是可耻的……”

    “以你现在的身家,难道还差一顿饭钱?”王观忍不住摇头,最终还是耐不住俞飞白的拉扯,才放下行李包就再次出门而去……

    第890章外销瓷大瓶

    ps:今天的第二更,继续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对了,那是什么类型的博物馆?”

    车上,王观也随口打听起来。毕竟现代的博物馆一般比较讲究专精,比如说香港的两依藏博物馆,专门收藏明清家具,以及西方古典化妆盒。

    也不是说综合性博物馆不好,只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专项收藏。然后慢慢地发展壮大,这样比较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当然,如果馆主是不差钱的大土豪,挥金如土,大肆搜刮藏品填充博物馆,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好像是海归瓷博物馆。”

    此时,俞飞白解释道:“似乎是某个爱国华侨,在国外玩了一辈子瓷器收藏,年老了觉得应该落叶归根,就把瓷器带回来,成立了一个博物馆。”

    “咦,这是新套路啊。”王观笑道:“一般来说,不是应该把东西捐赠给国家的吗?”

    “可能是觉得损赠的人太多了,最多是宣传几天,大家就把他忘记了。成立博物馆却是不同了,只要博物馆不倒,大家都知道他是创始人。”

    “有道理……”

    两人并不是嘲笑,而是真心觉得那人聪明。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追逐名利……好吧,就是追求物质生活,以及精神享受。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家的普遍需求,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有人求名,这是好事,他想要得到美名,肯定要做许多好事,这样大家才会交口称誉,名声就是这样流传开了。而且还要细心维持,中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不然一不小心被子女“坑爹”了一把,大半生的清誉就毁于一旦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单纯的求名比逐利困难百倍以上。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博物馆建在哪里?”

    此时,看到熟悉的街道,王观有些惊讶道:“这好像是琉璃厂方向啊。”

    “嗯,没错,就在琉璃厂附近。”俞飞白笑道:“不过你放心,人家只是供人参观游览,不卖东西的,对你不构成任何威胁。”

    “就算卖东西又怎么样。琉璃厂的竞争对手多了,也不差他一个。”王观随口道,随着拾遗阁生意的蒸蒸日上,他的信心越来越足。本来目的是保本就行,经营一年才开始盈利。没有想到,从营业第一个月就开始赚钱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拾遗阁真东西的比例比较高,而且好东西更是不少。一些行家买不起好东西,总是过来观赏,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自然会买上一件真东西。这样一来二去,口碑有了。钱也赚了,生意自然不错。

    当然,生意只能算是不错而已,与荣宝斋这种行业龙头相比,拾遗阁的营业额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过王观有这个耐性,也有这个信心,在有生之年把拾遗阁发展成为行业内不逊色于荣宝斋的龙头企业。

    然而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王观也不想多折腾,只要踏踏实实地经营下去就好。火候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好像到了。”

    不久之后,车子来到琉璃厂附近,经过一番搜寻之后,两人就发现了目标。那是一栋商业大楼,一二三层已经被租下来,改造成了博物馆。这个时候,巨大的招牌上悬挂着红布,只要抬头就可以看见,想让人忽略都难。

    “东旭博物馆!”

    王观看了眼招牌,忍不住沉吟道:“且不说招牌名称,这字倒是有些眼熟。”

    “……正常。”俞飞白眯眼打量了下,随即点头道:“那是京城书法名家的手笔,还记得正雅轩的招牌吗,就是同一个人写的。”

    “哦,原来是他啊。”王观恍然笑道:“这么说来,这个招牌的润笔费可不少。”

    “人家财大气粗,不差这个钱。”说话之间,俞飞白招呼道:“走了,进去看看。说是海归瓷,应该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吧。”

    “敢开博物馆,东西肯定不会很差。”王观笑道:“不然的话,丢脸的可是自己。”

    在说话之间,两人朝大门走去。

    此时大门旁边倒也有保安守卫,不过可能是新开业,需要足够的人气来旺宅,所以博物馆也没有售票,免费开放一天,让人随意参观。

    不得不说,可能是穷怕了,国人最听不得免费两字。哪怕是在京城,听说博物馆免费,不管是不是真心欣赏参观瓷器,还是单纯随大流进来凑热闹的,反正一时之间,宽阔的博物馆之中人流涌动,人气十足。

    “免费的时候,人气肯定是足了。但是不免费了,又没有挽回客人的手段,那么其中的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俞飞白悄声道:“不知道馆长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又不是你的博物馆,你操这份心做什么。”王观随口道:“能不能让客人回头,关键是看东西的质量……”

    两人走进博物馆之后,立即看到门口旁边粘贴了告示,公告非常人性化的标明了各个展览厅的具体情况,也包括了卫生间的位置。

    “咦,居然连外销瓷都有,收藏蛮丰富的嘛。”俞飞白细看起来,也难得称赞了一句。

    海归瓷比较好理解,就是海外回流回来的瓷器。这些瓷器是当年被掠夺,又或者专门生产销售给外国人的东西。其中专门对外生产销售的瓷器,就是外销瓷了。

    而且为了照顾外国人的口味,那么外销瓷的风格更加接近西方人的审美情趣,可以称得上是中西合璧。所以说尽管国外的外销瓷很多,但是价格也不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销瓷的价格堪比明清官窑瓷器,至少在欧洲是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了,瓷器毕竟不是金银宝石,东西值不值钱,主要是看它的文化附加价值。文化也分国籍的,自然存在价格的上下波动。

    当然,回溯本源。外销瓷到底值多少钱,关键还是要质量。

    “是不是好东西,需要看了才知道。”

    适时,俞飞白挥手道:“展厅在三层,我们上去吧,那里的人应该少点。”

    “嗯。”

    王观轻轻点头,顺着人流向三楼涌去。还好这是商业大楼改建的博物馆,有几条楼梯可以向上。不然的话,大家光顾挤压了,也动弹不得。

    来到了三楼,也证明俞飞白的推测没错,参观的人大多数集中在一层二层,三层的人却没有那么多。一是很多人喜欢从头看起,一层层向上,二是由于这些多数是外销瓷,不太符合国人的审美观。

    当然,也有人喜欢猎奇。觉得外销瓷十分精美,就驻足欣赏起来。只是与底下热闹人潮相比。这里就显得有几分宽松。不过也正合王观和俞飞白的心意,可以轻松自在的参观。

    “这东西不错嘛。”

    此时,俞飞白目光扫过,立即停了下来,指着一个造型比较奇特的瓷壶笑道:“这玩意应该是叫做军持吧?”

    王观顺势看去,只见东西的颈长且细,腹腔十分丰满。嘴流上翘,确实是不怎么常见的物品。而且特点十分鲜明,身上没有执拿的把柄。

    这样的东西是一种盛水器。与中国的净瓶功能相近,属于伊斯兰教徒洗手的用具。大概是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后来经过工匠的精心烧造,又把东西返销到阿拉伯地区,成为了比较畅销的外销瓷。

    说起来,这也是文化输入再到输出的过程。几千年来,中国就是经常这样做,积极汲取外来的文化,然后与自己文化融合,最后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反过来去影响别人。这是强大国家的证明,以前是中国的专利,现在却被欧美日韩学去了。

    “话又说回来,这东西国内也有。”俞飞白一边打量,一边说道:“不过大多数是在西北地区的清真寺里,一般人很少使用。”

    “没把柄,拿取的时候,比较容易碎。”王观笑道:“而且拿的时候,需要用双手去捧,这样比较麻烦,或者说中国人不习惯,自然形成不了主流。”

    “对,说白了就是懒。一只手能做的事情,绝对不愿意去动另外一只手。”俞飞白赞同点头,又欣赏片刻之后,目标随之转移。

    一般来说,外销瓷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具,另外就是与宗教有关的东西。两人一路参观下去,只见各种杯盘瓶碟不仅是造型风格与中国瓷器迥然不同,瓷器上的纹饰更是千奇百怪,颜色十分浓艳,充满了异域风情。

    这种异域风情,喜欢的人肯定是十分欣赏,不喜欢的人,却是觉得很一般。反正两人在三楼参观的时候,也看到有许多人从二楼上来,但是转了一圈就顺势下去了。其中自然也有不少人对于外销瓷感兴趣,也留下来参观。

    不过两人却注意到,三楼的人群比较集中在角落位置,几十个人把展厅一角团团围住,好像是在观赏什么东西。

    “去看看。”

    发现了这个情况,俞飞白没有理由不去凑热闹。王观也有些好奇,自然跟了上去。走近之后才发现大家正在参观一对大花瓶,就是那种一米多高,呈棱角形状,表面绘满了西方风格纹饰的大瓶子。

    众所周知,但凡大件东西,保存起来比较困难,一不小心就容易磕碰坏了,更何况是一米以上的超大物件,比普通孩童更高,能够完好无损流传下来的几率也更低。相对来说,也肯定比较珍贵……

    第891章余味

    ps:三更求月票,明天最后一天双倍月票时间,大家有票就请多支持。

    “清代的东西?”

    此时,俞飞白打量大瓶的标签:“这是专门为土耳其制作的外销瓷。”

    这对瓷瓶很高大,就搁放在角落之中,然后再用围栏圈起来,大家站在围栏外面观看,充分感受到大瓶的精致美观。

    当然,大瓶身上充满异域风格的纹饰,也是大家观赏的主要目标。青灰闪蓝的釉料,在阳光下闪烁出阵阵光泽,上面还有一些大家说不上来的古怪符文,看起来很高端的样子。

    “不过这光芒是不是太闪了?”

    俞飞白打量了片刻,忍不住低声道:“王观,这对大瓶火光十足,釉面又十分新亮,不太像是清代的东西啊。”

    “再看看。”

    王观微微点头,忽然踮脚朝瓶口看去,只见瓶口宽大,可以看见少许瓶腹的胎质。根本不用灯光反射,一抹雪腻的颜色就让他情不自禁摇头。

    “赝品。”

    一瞬间,王观随口道:“不仅是釉面火光冲天,最重要的是瓶口朝天,如果真是清代的古物,那么这些年来,就算东西保存得再好,瓶内多少也沾染了一些灰尘,不可能呈现出雪亮的净白色泽,应该像是米黄色才对。”

    “没错。”

    俞飞白深以为然:“时间只有向前,没有倒退的道理,经过岁月洗礼的痕迹十分明显,不可能清洗得掉。这对大瓶没有时光流逝遗留下来的痕迹,甚至连做旧的痕迹都没有,分明是一眼假嘛。”

    “它们本来就是假的。”

    就在这时,旁边忽然有人笑道:“但是不能说是赝品,只能称为复制品。”

    “复制品?”

    适时,王观和俞飞白回头看去。只见说话的是个中年人,四五十岁左右。一脸温文儒雅的模样,充满了书卷气质,好像是一个专注研究的学者。

    “大叔,你怎么知道是复制品?”

    此时,俞飞白好奇道:“标签上可没写啊。”

    “因为我见过真品。”那人轻笑道:“光泽清幽内敛,很有韵味。”

    “有真品吗?”俞飞白惊奇道:“那干嘛不摆出来让大家观赏?拿一对复制品出来敷衍了事,未免有些不够厚道。”

    “今天人多。东西又太珍贵了,物主人害怕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拿复制品出来凑数。”那人微笑解释道:“等到博物馆步入正轨,正式开始开放营业了,需要大家买票参观的时候,自然会把真品大瓶拿出来展示……”

    “原来如此。”俞飞白与王观对看了一眼,忽然问道:“你知道得这样清楚,难道是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人员?”

    之所以不猜测是馆长,主要是他们知道馆长是个老人家,这人才四十多岁。可以排除了。

    “我不是管理员,只不过是认识馆长。受到他的邀请过来观礼罢了。”那人摇头,然后笑着说道:“两位小兄弟应该是行家,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好眼力,不简单啊。”

    “不是我们厉害,主要是这东西太不对了。不仅是我们,估计有几分水平的人,打量几眼就知道东西不对了。”俞飞白随口道。也算是难得的谦虚。

    “他们最多是怀疑而已,未必就能肯定是赝品。”那人笑道:“毕竟不能上手,怀疑只是怀疑。极少人敢一口断定是假的。”

    “这倒也是。”

    忽然之间,俞飞白没头没脑道:“那说起来,其实大叔你的眼光也不错……”

    “怎么说?”那人有些奇怪。

    “能看出我们不简单,眼力自然不差。”俞飞白笑眯眯道,自得之色溢于言表。

    “唉,又来了。”王观忍不住摇头,就知道刚才的谦虚是假象。果不其然,才十几秒钟就故态萌发了。

    “呃……”那人一怔,随即也开怀畅笑道:“对,你说得对,我的眼光确实很厉害。”

    “别听他瞎扯。”

    与此同时,王观请教起来:“我叫王观,他是俞飞白,是古玩收藏的玩家,不知道大叔怎么称呼,应该也是圈里人吧。”

    “咦,真巧,我也姓yu!”那人很高兴,笑呵呵道:“原来是本家啊。”

    说话之间,那人掏出名片递给了两人,俞飞白低头一看,立即摇头道:“错了,我们不是本家。你是年年有余的余,我是俞大猷的俞。”

    “余味,这名字……很有韵味啊!”俞飞白惊讶抬头道:“海外瓷器研究协会理事?”

    “怎么,没听说过吧。”余味笑道:“一个民间组织,影响力不大。所谓理事,说白了就是养闲人的职务。图个好听罢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与此同时,两人也明白余味怎么认识馆长的了,一个专门研究海外瓷器的人,影响力或许不大,但是关系一定足够广,说不定世界各国都有他们的人马。

    “确实没怎么听说。”

    适时,俞飞白也坦诚点头,好奇问道:“你们组织好像不怎么宣传吧,没有举办什么活动之类吗?”

    中国的民间组织还是比较多的,反正只要不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一般情况下应该能批准成立。但是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还真没有几个,红十会、慈善总会之类的,名声是足够响亮了,可惜却是骂名。

    至于其他什么绿色和平组织,福利会,收养中心什么的,听说倒是听说过,但是却不怎么了解。而且这些是全国性大范围组织,背后有国家的影子。

    另外还有一些小组织,没有政府扶持,为了扩大影响力,肯定是拼命地宣传,有事没事就开展一系列活动,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不过这个海外瓷器研究协会,走的应该是上层路线,也难怪名声不显。

    所谓上层路线,门槛肯定比较高。一般人肯定跨不过去。特别是挂着研究招牌的,对于文化的要求程度,绝对能够砍去一大批人。

    “我们是比较偏向学术研讨。”

    与此同时,余味也笑着解释道:“主要是一帮爱好者,大家由于兴趣相互结识,为了互通有无,干脆成立了这个组织。甚至连组织总部都没有,就是在各国设立联络人而已。组织机构十分松散。也没打算宣传。”

    “余先生。”

    就在余味解释之时,旁边有一个青年走了过来,轻声说道:“余先生,孔先生请你过去一趟,给你介绍几个朋友。”

    “哦……”

    余味轻轻点头,随即笑道:“不好意思,有点事,要失陪了。”

    人家有事,肯定不可能拦着,两人目送余味离开。等他消失在角落,俞飞白才肯定道:“这人应该也是华侨。”

    “这么肯定?”王观笑问道:“人家普通话说得可是很标准的。”

    “看名片就知道。中英文齐全,国内有谁这样干?”俞飞白撇嘴道:“尤其是那种洋气,无论如何也是掩饰不住的,也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

    “不至于吧。”王观奇怪道:“我怎么没有感觉……”

    “那是你心宽。”俞飞白随口道:“不管他了,继续参观展品。我倒要看看,这里有多少件是复制品,有多少件是真品。”

    “应该比较好分辨。大件贵重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复制本,小件不怎么值钱的。那就不用多说了,应该是真东西。”王观笑道:“所以你专挑小的来看就可以了。”

    “切,小家子气。”

    俞飞白有几分鄙薄:“既然打算摆出来让人参观,那么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什么复制品。这样做分明就是瞧不起参观的人嘛,也算是一种隐性歧视。”

    “不用盖大帽子吧。”王观辩解道:“这种事情应该比较常见,就好像是兵马俑,拿到国外展出的就是复制品。”

    “这怎么一样。”

    俞飞白反驳道:“东西这么珍贵,肯定要复制品呀,不然被人调包了怎么办?但是现在是在这里落地生根,开一个博物馆啊,怎么能够拿复制品来糊弄人。”

    “又不是经常,就今天而已。”

    “嘴上是这样说没错,可是又有谁知道是不是真的,说不定会习惯成自然。反正隔了一层玻璃,就算摆一个高仿品,一般鉴定师也分辨不出真假来。”

    也不是俞飞白心理阴暗,主要是这种事情并不稀奇。有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拿一个高仿品把真品调包,如果不是上手验证,就是专家也看不出异常情况来。

    “这是人家的事,你何必多管。”王观笑道:“你有这份闲心,那么干脆打个电话给钱老,问清楚他在哪里吧。”

    “还能在哪里,肯定是贵宾室呗。”俞飞白随口道:“刚才那个余味走去哪里,我们现在跟着过去,绝对能够看见钱老。”

    “既然这样……”王观问道:“我们是留下来继续参观呢,还是去与钱老汇合?”

    “去找钱老吧。”俞飞白想了想,立即示意道:“想到这里存在许多复制品,我就没有继续欣赏的兴致。”

    王观点了点头,立即与俞飞白向拐角走去,通过一条长廊之后,立即可以看见一片装潢雅致的休息区域。另外还有闲人免进的牌子,以及两个站岗的保安。

    “我们找人。”

    两人走了过去,在保安拦人的一瞬间,俞飞白神情自若道:“我们找孔老先生。”

    “请进。”

    听到这话,保安立即让开位置,恭敬地弯腰引手……

    第892章永乐甜白

    ps:国庆双倍月票活动最后几个小时,求月票支持一下,谢谢了。

    在保安的引请下,王观和俞飞白坦然自若走了进去。过了门口,只见里面是一个宽敞的休息室。室内空间装饰典雅,摆放了几棵风水树,以及一只椭圆形大鱼缸。

    此时此刻,鱼缸之中养了三尾金鱼,大脑袋,窄小身体,扫帚似的剪刀尾,正在水中一缓一缓地游动,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畸形美。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鱼缸的旁边,却摆了一张茶几,四周搁了七八张编织精致地竹藤椅子。在王观和俞飞白走进来的时候,七八个人就围坐在茶几旁边,不是在喝茶闲聊,而是在观赏什么东西。

    不过听到动静,这些人还是自然回头看去。看到是王观和俞飞白,许多人却是怔了一怔。然后其中一个白发苍苍,有几分虚胖的老人开口了,满脸迟疑之色:“你们是?”

    咦,不认识?那就好办了。

    一瞬间,一个站在角落,类似于秘书的随行人员走了出来,眼中透出几分傲气,不过语气却还算客气说道:“两位先生,不好意思,这是私人禁地。如果没别的事情,请回吧。”

    “孔老,他们是我朋友。”

    就在这时,坐在末尾的余味连忙笑道:“他们应该是来找我的。”

    “错了,我们不找你。”

    此时,俞飞白摇头反驳起来,却是让余味等人愣住了。

    “钱老、周老、常老……”

    这个时候,王观微笑招呼起来,围坐在茶几旁边七八个人之中,他们起码认识一半以上,自然不担心被人当成恶客赶出去。

    “王观呀,这么快就回来了?”

    周老笑了,立即招手道:“来了正好。给你介绍一个人……”

    “周老,还有我呢,好歹也招呼一声吧。”俞飞白埋怨起来,直接绕开那个秘书,然后走了过去,好奇打量了眼虚胖老人,顿时笑道:“不用介绍了,这位老先生应该就是这个博物馆的主人孔老吧。”

    “就你机灵。”周老笑了笑。也随之示意道:“孔兄,这个嬉皮笑脸的年轻小伙子,就是令希的晚辈俞飞白。性格比较跳脱,你要多多包涵。”

    “哪里哪里……”孔老先生轻轻摆手,微笑说道:“真是一表人才啊。”

    “怎么听起来是在说我虚有其表呢。”俞飞白嘀咕起来。

    谁都知道,初次见面就夸赞一表人才,那么肯定是客套话。

    但是俞飞白却觉得,人才就是人才,千万不要多加一表。毕竟单纯外表帅气没用,关键是有内涵。总而言之一句话。矫情!

    “人家在夸你呢。”

    钱老横了一眼,也有几分不好意思道:“管教不严。让孔兄见笑了。”

    “这是赤子之心!”

    孔老先生笑容多了几分真挚,赞许点头道:“难得,难得……”

    听到这话,俞飞白更加不爽了。什么是赤子?说白了就是不懂事的小娃娃。别人形容你是懵懂无知的孩童,你会感到高兴吗?

    当然,不爽归不爽,俞飞白还是吸取教训。不再吱声了,免得又受到打击。反正他已经开始怀疑孔老先生是不是故意这样说的,毕竟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时之间。他就心里就给孔老先生贴上老奸巨滑的标签了。

    “这位年轻人呢。”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看向王观,好奇道:“也是令希的晚辈。”

    “差不多。”

    周老笑着说道:“不过像是他的徒弟多一点。”

    “徒弟?”孔老先生一怔,立即笑道:“所谓名师出高徒,能让钱兄看重的,鉴赏能力肯定不凡。”

    这话倒是不假,在比较传统的行业之中,不仅是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学生想拜名师学习,名师也想找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学生教导。说起来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久而久之才铸造了名师出高徒这个词语。

    “确实不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与此同时,常老的声音之中也有几分羡慕之色。他也带了几个徒弟,最早的一个已经跟了他二十年了,现在自己开店经营,在潘家园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徒弟一生估计止步于此了,没有超过他的可能性。

    对于真正的师徒来说,悉心教导的徒弟不能超过自己,怎么看也是一种遗憾。所以对于钱老轻轻松松收了一个能够继承衣钵,并且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徒弟,常老还是很羡慕嫉妒的,总是暗叹自己怎么没有这样的机缘……

    “常老说笑了,我还差得很远。”

    此时,王观谦虚一笑,目光也随之朝桌子看去,乍看之下也有几分失神。

    “怎么,发现好东西了?”

    注意到王观的神态,周老顿时笑道:“眼睛贼尖,堪比孙猴子的火眼金睛。”

    “什么好东西?”

    俞飞白闻声眼睛一亮,自然凝神观察起来,只见茶几上摆放着一些茶具。以他的眼力自然能够看出这些茶具尽管不错,但也不过是不错的工艺品而已。

    等等,不对……

    忽然,俞飞白发现在七八个茶杯之中,暗藏了一个白瓷小碗。他连忙打量,感觉小碗在茶杯之中十分明显,仿佛鹤立鸡群,而且在阳光下散光出幽淡隽永、典雅含蓄的雪润光泽,看起来非常美观精致。

    “这么净白……难道是德化白瓷?”

    看了一眼,俞飞白猜测起来,目光充满了见猎心喜之色。首先他不认为钱老等人在喝茶的时候会多此一举拿个不相干的小碗来碍眼,其次是周老也说了,茶几上有好东西。基于这两个理由,他自然能够判断,这个白瓷小碗绝对不简单。

    可惜不能上手,不过单单是看小碗釉水莹润,犹如羊脂美玉般的光华,就足够让俞飞白有几分迫不及待,升起想要捧起来研究观赏的冲动。

    “不是德化白瓷。”

    与此同时。王观却摇头反驳起来,脸上若有所思道:“这种净白的程度,与德化白瓷有些细微的差别。类似这种小碗我没有见过,但是曾经在德叔的收藏之中看过一个杯子。”

    “那个杯子的釉色晶莹洁白,色泽温润如玉,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无论是胎釉还是颜色,都与这个小碗相当。所以我觉得它们应该是同一个品种。”

    说话之间,王观轻声笑道:“永乐甜白!”

    “啊!真是永乐甜白?”

    俞飞白一怔之后,脸上浮现出惊喜交集的表情。要知道瓷器也分档次的,古玩行内人都知道,中国官窑瓷器以明清御窑厂器物为贵,而明代御窑瓷又以“永白(永乐甜白)、宣青(宣德青花)、成彩(成化斗彩)”为上。

    中国白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或者更早。不过真正形成规模,而且把瓷器烧成雪白颜色的,还是在唐代年间。这个时期。唐代刑窑烧造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

    接下来白瓷又继续发展,经过了五代、北宋的定窑白瓷,还有元代的枢府釉瓷,最后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白瓷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顶峰,然后开创性地烧造出一种半脱胎白瓷来。这种白瓷胎体较薄。釉面柔和,釉色似棉白糖,所以才有甜白之称。

    不过也需要注意。甜白只是形象称呼,实际上甜白瓷也称为填白瓷,填白釉是一种制作瓷器的工艺,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真的是永乐甜白瓷?”

    此时此刻,知道东西的珍贵之后,俞飞白不淡定了,搓手问道:“能让我们看看吗?”

    “不要这样急,让人笑话。”钱老轻笑摇头,示意道:“这是孔兄的珍藏,也要问问人家的意见。”

    俞飞白从善如流,立即转头问道:“孔老先生,不介意让我们观赏吧?”

    “当然没问题。”孔老先生爽快点头,微笑道:“这是馆藏,迟早要摆出去让大家观赏的。现在就是请几位大行家帮忙掌眼,确定真伪而已。免得拿仿品赝品当成宝贝,贻笑大方之家。”

    “孔兄多虑了。”

    常老摇头道:“这样的珍宝,能够完好无损地流传下来,也算是难能可贵,凤毛麟角。有一件算一件,真的假不了。”

    “常老,我们还没看呢,你别剧透啊。”俞飞白稍微有些不满,随即小心翼翼捧起永乐甜白小碗仔细观赏起来。

    只见小碗口外撇,胎壁薄极,典型的永乐官窑碗器型。最重要的是晶莹雪亮的胎壁能够光影照人,釉白细润恰似新鲜之蔗糖,让人看了就产生丝丝甜意。

    “永乐甜白瓷,果然名不虚传啊。也难怪当年永乐皇帝对甜白瓷情有独钟,就算是西北地区觐献的和田玉碗也不喜欢,偏爱甜白瓷碗。”俞飞白感叹道,反复打量,爱不释手。

    俞飞白这话也是有出处的,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永乐皇帝觉得相对甜白瓷来说,晶莹温润的美玉器物都显得俗气。由此可见,在永乐皇帝的心目中,甜白瓷的价值比金银珠玉珍贵多了,属于难得的宝贝。

    东西在明代就是这样珍贵,那么流传到现代更加不用多说了,反正就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名瓷……

    第893章价值连城的孤品

    PS:二更求月票,双倍时间所剩无几,求月票支持。

    “你也看看。”

    观赏许久之后,俞飞白有几分依依不舍地把甜白瓷小碗轻轻搁了下来,示意王观打量,同时赞叹不已:“釉质洁白,肥厚如脂,迎光透视,根本看不到任何瑕疵,完全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了。”

    “嗯。”

    王观轻轻点头,如果东西是真品,那么俞飞白这话绝对不夸张。

    古代官窑瓷器之所以价比黄金,那是由于烧造的成本,本来就是用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大家只顾看到现在流传下来的珍品瓷器完美无暇,却很容易忽略古代皇帝对御用瓷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瓷器稍有任何瑕痴,便被打碎深埋。而遗留下来的完整永乐甜白器,本身就是万里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