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腥魏舞Τ眨惚淮蛩樯盥瘛6帕粝吕吹耐暾览痔鸢灼鳎旧砭褪峭蚶锾粢坏恼浔Γ趺纯赡懿幻肿阏涔螅?br />
此时,王观也小心翼翼捧起小碗,一上手他就感觉东西的分量很轻巧。
这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毕竟永乐甜白瓷是半脱胎瓷,制作时在瓷胎中增加高岭土的用量,以巩固形制。淘洗原料时去粗存精,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从成型、刻画到烧成,都需要精益求精,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一件精品甜白瓷,别的不多说,首先胎质肯定要做到薄如纸的地步,这才算是勉强合格。拿起东西迎光打量的时候,薄薄的胎体呈透明状,仿佛没有胎壁似的,这才是半脱胎工艺。而且工艺说起来简单,真正要成功烧制出来,却是几千年来历代陶瓷工匠的心血智慧结晶。
“漂亮吧。”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不甘寂寞,凑过来观赏道:“另外在碗壁上,还有暗花纹刻。”
“看到了。”
说话之间。王观摸出了小巧玲珑的手电筒,打开强光一照。只见在灯光下映出碗壁繁而不乱的缠枝花,在甜白釉的遮掩下,若隐若现,极美极娇嫩可人。而且透过透明状的碗壁,他执拿小碗的指纹清晰可见,充满表明了小碗的通透性。
缠枝莲暗花纹刻,那就是用白釉填成,就是先微刻了轮廓,再填入白釉料。最终送到窑中烧制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填白工艺了。所以才说甜白,实际上就是填白。
填白工艺的精致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甜白脱胎瓷那特有的淡淡肉红色,宛若婴孩之肌肤,指不忍弹。又似刚刚剥出壳的鸡蛋,莹润无比。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
然而在强光映照下。又透出微微的粉红光晕。此情此景,就好像是甜白小碗具有了人类生命似的,净白中流露似有若无的浅红,分明就是最健康的气色嘛。
“珍品。绝对是精品中的名珍。”
俞飞白有些兴奋,眼中透出一种想要占为己有的渴望。
“孔老先生。”
一瞬间,俞飞白秉承本心,直接问道:“你这件东西有出手的打算吗?”
“怎么。你想买?”听到这话,周老有点儿惊奇,好心提醒道:“东西的价格不菲。少说也在千万以上。”
“一千两百万。”俞飞白豪爽道,也轮到他财大气粗一回。成为新晋亿万富翁之后,他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在终于尝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了。
一时之间,一些人目光闪烁,惊讶于俞飞白的财力。倒是王观和钱老了解情况,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更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永乐甜白瓷小碗,就是值这个价钱。既然俞飞白真心喜欢,他又不差买下来的钱,何必阻止?
“恐怕要让小友失望了。”
然而,在惊讶之余,孔老先生也回过神来,含笑摇头道:“这是镇馆之宝,而且收藏了十几年,也有几分感情了,不舍得转让,请你多见谅。”
“这样呀,确实让人遗憾……”
俞飞白有几分惋惜,摇了摇头之后,就不再出价了。一是孔老先生态度坚决,他也不好强求。二是东西尽管是珍品,却没有珍贵到让他不顾一切想要得到的地步。
如果说,小碗暗花纹刻不是缠枝莲纹,而是龙凤纹,或者碗心有款,或者有青花纹饰,属于《事物绀珠》一书中提到的“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记载中的宝物,那他才会考虑要不要拼掉一半身家买下来。
“想要收藏这样的珍宝,也是需要一定机缘的。”
适时,钱老巧妙转移话题,微笑问道:“孔兄,如果没有什么避讳,不妨给我们说说,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人也饶有兴趣地关注起来,毕竟收藏东西除了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外,东西的来历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不然的话,收藏圈里也没有诸多曲折离奇的捡漏故事了。
“这事说来话长,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也陷入了回忆之中,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到朋友的邀请,去到他的家里作客。然后在他的收藏室之中发现了这个杯子,乍看之下我就可以肯定,这是永乐甜白……”
“在十五年前,中国的古董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太受到重视。我的朋友又是纯粹的外国人,自然不能理解我对于杯子的感观,看见我十分喜欢,就半卖半送让给我了。”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笑逐颜开道:“就是前几年,他无意中了解到永乐甜白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以后,一直为这事而后悔。”
“真是幸运啊。”
众人忍不住感叹,尤其是俞飞白,再次抱怨生不逢时,好东西都被钱老、孔老这代收藏家收刮得差不多了,轮到他们年轻一代,想要碰到好东西的几率微乎其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简直就是收藏家们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只要藏家们不怕辛苦,勤快一些,多往乡下跑,总能掏到好东西。可是现在古玩市场,那是资本的时代了,没有雄厚的金钱财力,想买一件国宝级的东西,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你还年轻,着什么急,以后大把机会。”
听到俞飞白的抱怨,常老摇头道:“我们也撑不了几年了,以后的世界终究是你们的,何必急于一时。等你到了我们现在的年纪,收藏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少。”
“但是花的钱更多呢!”俞飞白无声嘀咕了下,却没敢让几位老人家听到,不然肯定又要斥责他态度不端正了。
“你们两个也别站着。”
此时,周老笑道:“自己找地方坐呀。”
“搬两张椅子过来。”孔老先生闻声,立即挥手示意,自然有秘书在茶几旁边添加两个座位。幸好茶几比较长,倒也不显得拥挤。
两人致谢之后,就顺势坐了下来,然后又有人取杯子过来给他们倒茶,并且为其他人添加茶水……中间停歇了两三分钟,却是在酝酿另外一个话题。
等到添茶的人退下去之后,周老举杯抿了口清香茶汤,随即笑道:“孔兄,你可是海外首屈一指的大藏家,镇馆之宝可不仅是永乐甜白这一件而已吧?”
“大藏家之名可不敢当。”孔先生连忙摆手,自谦笑道:“小有积蓄而已,相比之下,与诸位差远了。”
“我们就算了,不敢和你比。”周老摇头道:“在场之中估计只有令希……对了,还有王观,他们两个人的收藏,或者能与你不分上下。”
“嗯?”
孔老先生一怔,钱老就算了,尽管不是很熟,但是通过一些渠道,他也明白钱老是国内隐藏颇深的大收藏家。可是王观,年纪轻轻就有丰富的收藏品,难道是张葱玉一样,得到了祖父辈的传承?
这种事情也不奇怪,有的大收藏家逝世之前,不舍得把毕生收藏捐赠出去,恰好家里的子孙之中有人对收藏感兴趣,干脆把东西传给他了。孔老先生怀疑,王观就是这样的情况。不然的话,哪来这么多藏品。
“周老,您这话过了。”
然而,王观也不敢与钱老比肩,直接推托笑道:“我的收藏品应该还没您老多,不能用丰厚来形容吧。”
“藏品在精,不在多。”周老笑道:“你的一件东西,足够抵我几百件了。”
“很对。”
一瞬间,常老、俞飞白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听到这话,孔老先生若有所思起来,不过也不好多打听,只是笑道:“一件顶几百件的珍宝我没有,不过前段时间到是收藏了一件宣德青花……”
在说话的时候,孔老先生示意起来,旁边的秘书立即小心翼翼把永乐甜白瓷小碗拿走,不久之后却捧着一个罐子回来。
乍看之下,常老惊诧叫道:“宣德青花蛐蛐罐?”
“真的假的?”
与此同时,旁边众人有几分惊喜,又有几分怀疑。
要知道尽管蛐蛐罐在古代比较常见,但是宣德年间的蛐蛐罐,那却是十分稀罕,能够与永乐甜白瓷媲美的珍宝。
究其原因,无非是物以稀为贵罢了。纵观宣德一朝,有两样东西是现代藏家视为价值连城的孤品存在。一是宣德炉,第二就是青花蛐蛐罐……(未完待续……)
第894章这么漂亮精致,绝对是赝品!
PS:第三更了,双倍最后两个半小时,求月票支持。
什么是孤品,自然就是独一无二,天底下就一件的意思,不可能成双成对出现的东西。宣德年间的官窑青花蛐蛐罐,就是这样的存在。
一般来说,提到宣德皇帝,在史书上评价可不低。作为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许多人都说,他的父亲能够坐稳太子之位,并且顺利地登基为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这个皇太孙的缘故。
从文献记载看,宣德皇帝在位九年零七个月,就整个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而言,只能算是短暂的一瞬间。不过这一瞬间,却是明代最为辉煌的一页。
宣德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在军政方面有卓越才干,而且还有许多雅好,比如留神词翰、精于绘事等等。也就是说,他的诗词文章写得不错,更擅长绘画。
当然,无论是写诗还是绘画,在大家看来,那是十分风雅的事情。只要不做到南唐后主李煜,以及宋徽宗赵佶的地步,一般人只会称赞,不会有什么恶评。
毕竟喜好风雅,就意味着亲近文官。史书的笔杆子就掌握在文官手里,他们自然会往好的方面书写,不可能抨击。
不过,人无完人,宣德皇帝有个喜好促织之戏的毛病,却是许多人深痛恶绝的事情。记得国内有一部关于促织的动画片,就是批评谴责宣德皇帝这种行为。
所谓促织,其实养蟋蟀,斗蟋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玩蛐蛐。
玩蛐蛐这项活动,究竟源于什么时代,已经无从考据了。反正诗经之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描述。然后代代相承,连大诗人杜甫、白居易,都写有关于蟋蟀的诗文。然而真正玩蟋蟀玩出花样,并且把玩蟋蟀编写成著作的,却是南宋奸相贾似道。
史书评价,贾似道是误国害民的奸相,传说在北兵侵入宋境之际,他仍然和姬妾趴在地上观看斗蟋蟀。作为玩蟋蟀的行家里手,他两万余字的促织经,至今仍是养虫者的经典祖书。由此也看得出来。民间玩蟋蟀的风气,已经由下及上,在贵族之中流行了。
不过仔细想想,宰相玩蟋蟀是祸国殃民的表率,那么堂堂一国之君也好玩蛐蛐,就算是有作为的皇帝,肯定也逃避不了一个不务正业的评价。
文武百官不好说,反正作为宣德皇帝的母亲,当朝太后非常讨厌儿子这种行径。所以在宣德皇帝病逝之后。帝位由宣德皇帝年仅八岁的儿子即位,为防止孙子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后干脆发布了命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
想一想,幼帝即位,朝政基本是太后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一道懿旨下去。而且还是贤明的决定,谁敢不从?
一时之间,宣德皇帝登基之后。命令御窑厂精心烧造的蟋蟀罐就是这样被砸光了。不仅是宫中所藏惨遭毁弃,就连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
这种情况下,宣德年间的官窑蛐蛐罐,自然成为了十分稀罕少见的东西。至于稀罕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人或许没有什么概念,那就举个例子吧。
据查资料可知,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一千多件,大多数是从宣德朝传存下来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现今最有权威的收藏。然而这些收藏之中,却没有一件宣德官窑蟋蟀罐,由此也可以知道,这种东西的稀少程度了。
反正根据一些人的考据得出结论,能够在太后的旨意下,能够幸免于难的宣德蛐蛐罐肯定不多,很有可能是宣德帝赏赐大臣的礼物。毕竟按照文献资料看来,确实有关于宣德皇帝赠予官员心爱礼物的记载。
当然,另外一些就是被打碎埋到地下的残器了。近些年来倒是出土不少,可是现在孔老先生秘书捧出来的蛐蛐罐明显不是残品。
抛开残器不说,真正完好无损的东西绝对是独一无二,堪称孤品的珍宝。
“这东西到底是真品,还是仿品?”
看了一眼,常老忍不住质疑起来,眼中多少有点不信。毕竟后人也明白宣德官窑蛐蛐罐的珍贵,自然加以仿造。而且由于真品罕见,在不了解真品具体特征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把仿品当成真品买下来了。
“常兄不妨看看。”
适时,孔老先生笑道:“掌个眼,鉴赏一下,就知道是真是仿了。”
“你不说,我也要上手观赏。”
说话之间,常老定了定心神,立即戴上了白手套,又摸出高倍放大镜,以及强光手电筒。装备齐全了,这才开始仔细研究蛐蛐罐。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常老一边鉴赏,一边说道:“其实养蛐蛐最好的罐子,应该是用澄泥做的澄泥罐。澄泥制作的罐子质地润滑,透气性能很好,比较适合养虫子。不过明代人不懂这个,或者说皇跌蛐蛐的罐子,不能是最好的,肯定是要最贵的。”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金银珠玉太俗气了,唯有瓷器才能够彰显高贵身份,以及文雅的品味,所以青花蛐蛐罐子应运而生。而且由于皇帝的喜爱,御窑厂工匠对于罐子的制作自然是尽善尽美。”常老有几分感叹道:“在我看来,或许最能代表宣德时期青花瓷器工艺最高水平的,应该就是官窑青花蛐蛐罐了。
这话有点道理,众人也比较赞同。
毕竟御窑厂的存在,本身就是满足皇帝的私欲,一切按照皇帝的喜好来办。朱元璋喜欢釉里红,所以洪武年间的釉里红是珍品,朱棣喜欢白瓷,这才有了永乐甜白的诞生。到了宣德皇帝时期,他本人偏爱青花,那么宣德青花是整个明朝最好的东西。
当然,宣德偏爱青花没错,却更爱玩蛐蛐,那么宣德青花蛐蛐罐精美程度也可想而知。眼前这件东西就是很好的证明,器物胎体厚重,釉层肥厚,白中发青,这是宣德青花的特点。尤其是青花的锡光,在灯光下十分浓厚艳丽,十分惹眼。
永乐宣德年间,御窑厂青花瓷普遍使用苏麻离青,这是进口料,价格昂贵。所以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评价。但是便宜没好货,贵的东西往往意味着质量有保证。苏麻离青料价格不菲,但是烧造瓷器展现出来的效果,确实比国产料更胜一筹。
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特点更是十分明显,如果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更是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大家稍微打量,注意到蛐蛐罐的青花颜色,就可以判断东西应该是使用苏麻离青烧制而成。
“不过,这应该是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混合使用之后,才烧造成的蛐蛐罐。”
研究片刻,常老肯定道:“你们看,苏麻离青呈深划色,而国产青料颜色比较清淡,有晕散的现象。所以罐子青花的发色比较明快,色泽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混合钴料,应该比较少见吧。”
此时,俞飞白饶有兴趣道:“是故意营造出这种发色效果来,还是由于苏麻离青已经开始出现枯竭迹象,所以要省着点儿使用。”
“当然是前者,想要这种浓淡相间的效果。”
常老笑道:“要知道宣德年间国力昌盛,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以及财政力量到国外采购苏麻离青。真正让苏麻离青陷入枯竭危机的,却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由于政治因素,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烧瓷空白期。”
“这个空白期要到了成化年间才恢复过来,不过库存的苏麻离青也用完了。也就是说,瓷器的演变,也能够折射出当时国力的情况。”
常老微叹道:“这个道理不仅是我们明白,古人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会总是称赞永宣瓷器是明代瓷器的最高水平了。”
“常老,你说的我们都懂。”与此同时,俞飞白好奇问道:“关键是这个蛐蛐罐呀,到底是不是宣德官窑真品?”
“这个嘛……”
常老迟疑了下,立即笑道:“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判断吧。”
“什么呀,又吊人胃口。”
俞飞白看似抱怨,实际上却兴致勃勃接替常老的位置,然后仔细研究起来:“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白中泛青。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可能存在开片现象。在高倍放大镜底下,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
“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蛐蛐罐肯定也不例外。”
把里胎和外釉都打量过了,俞飞白又小心把罐子翻转过来,察看底足:“宣德青花大件东西一般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而且边沿有火石红斑点。”
“对,全对。”
里里外外研究了一遍之后,俞飞白顿时喜形于色,笑逐颜开道:“这么漂亮精致,又完美无缺的东西,绝对是……赝品!”
“什么?”
一瞬间,孔老先生愣住了,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嘴上说得好好的,俞飞白怎么突然得到这个截然相反的结论。难道是嘴快,所以说岔了?(未完待续……)
第895章你们错了
“没错,肯定是赝品。”
此时此刻,俞飞白誓言旦旦道:“东西太完美无缺了,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破绽。据我的经验,这样的东西极有可能是……咳咳,可能是某个造假高手的作品。”
“飞白,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
钱老表情一肃,眼中也有几分惊疑。毕竟他还没有上手打量,不好判断东西的真伪,只是以为俞飞白看出什么端倪来了,所以暗示他揭示出来。
“证据,当然有……”
这个时候,俞飞白拍了拍王观的肩膀:“你上!”
“呃?”
王观愣住了,忽然有些明悟,顿时啼笑皆非道:“赶情你是瞎蒙的啊。”
“什么瞎蒙,这叫直觉。”
俞飞白低声道:“再说了,我也是有根据的。你想想,朱大先生最喜欢复制珍贵名瓷了,上次是永乐青花大盘,现在弄个宣德青花蛐蛐罐,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宣德蛐蛐罐可是孤品啊,怎么可能这么恰巧就让他得到一个,而且还是最近才得到的……”
也要承认,俞飞白这话尽管有强词夺理的嫌疑,不过也有几分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遇到朱大先生的作品多了,俞飞白现在已经有些风声鹤唳,看到十分珍贵的瓷器,心里总觉得不安心,忍不住怀疑是赝品。
这是疑心病,得治!
不过反过来说,也说明朱大先生赝品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连俞飞白这样的行家也要惶惶不安,疑神疑鬼。那么其他人也不必多说了。
如果事情泄露出去,整个行业肯定受到巨大的冲击,或许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好不容易才恢复过来的市场,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不知道有多少人破产……
就是考虑到这个可能性,钱老等人才决定捂盖子,免得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事情也分轻重缓急,朱大先生的事情是很重要。不过也没到火烧眉毛的时候,现在俞飞白却说孔老先生的罐子是赝品,这事却比较急,闹不好会让人翻脸的。
还好,毕竟一把年纪了。孔老先生心里再急,却也沉得住气,而且还笑得出来:“既然你们有证据,那我就洗耳恭听你们的高见了。”
“我先看看……”王观点了点头,又悄声道:“反正你做好赔礼道歉的准备吧,不然钱老肯定骂死你。”
“所以就看你的了。”
俞飞白表面镇定自若,心里也有些小后悔。一时冲动。有些口不择言了。果然,做人做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才好,免得骑虎难下。有时候说错话了。知道的人清楚你是心直口快,不知道的人自然以为你不修口德呢。
在俞飞白自我反省的时候,王观也在打量青花蛐蛐罐。
与俞飞白不同,他首先打量青花的纹饰。只见罐盖上绘制瓜瓞纹,茂盛的叶蔓缠绕着一大两小共三只果实。罐腹上绘两丛瓜瓞纹。每丛四只,共有八只果实。叶蔓掩映,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之象。
另外瓜果枝叶的颜色,果然与常老描述一样,瓜果纹饰应该苏麻离青绘制而成,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反照,呈三角形结晶;至于枝叶蔓藤却是国产青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的色泽,有水墨似的晕散效果。
“怎么样?”俞飞白追问起来,有几分期盼。
“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王观轻轻摇头:“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痕迹。”
“不是吧,我好不容易蒙一回,居然蒙错了?”俞飞白瞪大了眼睛,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之色:“你再好好看看,别看漏了。”
“那我再研究一下。”
王观从善如流,继续观察罐子的胎体。片刻之后,他轻叹道:“飞白,你明明知道这罐子的一切特征都符合宣德青花的特点,又何必推测它是赝品呢?”
“什么,这是真东西?”
俞飞白愣了一愣,立即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应该是。”
王观点头道:“你要是不信,可以再让钱老看看。”
“钱老……”
适时,俞飞白沉不住气了,犹如落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可怜兮兮地看向钱老,希望他老人家给点支持。
“你呀,口无遮拦,轻浮的性子什么时候才能改一改。”钱老摇了摇头,接住了王观递过来的青花蛐蛐罐,随后仔细观察起来。
许久之后,钱老沉吟起来,手指头在釉面上拂过,随即若有所思道:“常老,王观,你们说错了。”
“什么?”
一瞬间,众人皆惊,俞飞白却喜出望外,惊喜笑道:“我就知道东西肯定有问题,说起来,有的时候我的直觉还是很准的……”
“这是赝品?”孔老先生表情多了几分沉重。
地位不同,给予的评价分量自然不一样。钱老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权威,自然不是俞飞白和王观能够比拟的。钱老的只言片语,远胜于两人的千言万语,甚至于连常老也在首先考虑自己哪里疏忽了,而不是与钱老争辩。
“我没说是赝品。”
此时,钱老轻笑道:“东西的风格特征十分明显,不是赝品。”
“啊……”
这个时候,俞飞白惊喜交集的表情一下子就垮了,尤其是得意洋洋的情绪还没有来得及酝酿就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大起大落的刺激,让他直接瞠目结舌,半响才反应过来,不甘心道:“钱老,你才说他们说错了,又说东西不是赝品。太自相矛盾了吧。”
“或者说这是仿品?毕竟就算不是赝品,也有可能是仿品嘛!”
俞飞白打算钻空子了,要知道仿品和赝品也有语意区别的。
“不要垂死挣扎了,东西的胎质、釉料、工艺,都符合时代的特征,看不出什么假来。”钱老一锤定音道:“这是真东西无疑,器型又十分完好无损,从宣德年间流传到现在,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称为稀世之宝一点也不为过。”
“孔兄,恭喜你了。”
说话之间,钱老由衷道:“收到了一件不可多得,属于孤品的宝器。”
“侥幸侥幸……”
其实不仅是俞飞白心情大起大落,孔老先生的反应也差不多。先抑后扬,低落的心情在钱老三言两语之中就激昂起来,有几分眉开眼笑。这就是权威鉴定大师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能够操纵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令希。”
与此同时,常老却不能淡定,耿耿于怀道:“你觉得东西是真品,那么为什么又说我和王观鉴定错了呢?”
对啊。这是个问题。
一时之间,众人连忙关注起来,甚至于孔老先生也有几分揪心,害怕是钱老出于顾虑。打算顾全他的面子所以不说实话。
“你们总体判断没错,但是细节却有几分偏差。”钱老笑道:“反正都是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回去再细说吧。”
“不用了,在这里说就行。”常老摇头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的脾气是有点倔。但是不至于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
连常老都不怕丢面子,王观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直接开口请教起来。其他人也很有兴趣知道,纷纷推波助澜。
在众人的请求下,钱老才解释起来:“你们说青花釉料是国产料与进口料相结合的结果,这是不正确的推断。”
“这点错了?”
瞬间,众人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钱老说了,总体判断没错,就是在细节方面有不同的意见而已。
“你说说看,这个推断怎么错了?”常老肯定要据理力争:“这种浓淡相间的发色表现,浓的青花十分艳丽,又有锡光反应,肯定是苏麻离青,至于淡的……等等!”
就在这时,常老忽然不说话了,立即凑近宣德青花蛐蛐罐旁边,然后伸手碰触细摸起来。片刻之后,他的眉头一皱:“分水法?”
“什么是分水法?”
常老好像明白怎么回事了,但是王观还是有些糊涂,自然要打听清楚。
“分水法也称为浑水法,是一种釉料的着色工艺。”钱老笑道:“永宣时期的苏麻离青,有粗粝、细匀之分,着色方法有浓淡之分。由于青料细匀颗粒比较少见,着色的时候没有结晶斑现象,而且颜色比较浅淡,与国产料十分相似,两者之间比较容易混淆了。”
“另外永宣青花瓷器多以小笔醮钴料上色,因此要不停地用笔醮钴料,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出现了深浅浓淡不一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的成因属于用笔方法所致。”
说话之间,钱老指着青花蛐蛐罐继续解释道:“这件东西釉料发色浓淡相间,看起来确实很像是苏麻离青与国产料相结合,但是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浓淡,都是同一色料。再综合其中的色阶变化特征,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使用分水法着色,而不是两种不同钴料的混合使用。”
“原来如此。”
适时,众人恍然大悟。当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能够辨别出来,那才是真正的本事。反正常老无话可说了,默认了自己的疏忽。
不过,这事不是重点,重点是俞飞白蒙错了,在钱老严厉的目光下,只得乖乖道歉。
“没事没事!”
孔老先生心胸比较开阔,自然不以为意,而且似乎有几分触动……
第896章成化斗彩天字罐
ps:今天的第二更,月票排名垫底,求支持哇。
“年轻人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好事……”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qiguai道:“不过我十分好奇,你刚才明明看出东西的特征十分符合宣德青花瓷的工艺特点,怎么到了最后却得出截然相反的推论呢?”
“……是我嘴贱。”俞飞白愁眉苦脸道,尽管心里不爽,但是在没有得到钱老允许之前,对于朱大先生的事情,他还是守口如瓶的”“。就是由于这种本质,或许闪光点吧,所以许多事情才没有避开他,让他了解具体情况,并且参与进来。
所谓人老成精,孔老先生自然能够看得出俞飞白没有说实话,相反还隐瞒了部分事实。毕竟一个正常人,尤其是在鉴定东西的时候,不可能突然抽风推翻自己的鉴定结果。如果真这样做了,肯定有一定的理由。
想到这里,孔老先生若有所思,忽然说道:“诸位稍等,我请你们再看一件东西。”
“求之不得。”
听到这话,周老就笑道:“今天要大饱眼福了。”
孔老先生笑笑,让秘书把宣德青花蛐蛐罐搬出去,然后自己亲自出马,不久之后拿回来一个锦盒。看到锦盒的一瞬间,一直默不作声的余味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孔老。”
此时,余味有些字斟句酌道:“你还在怀疑啊?”
怀疑?怀疑什么?众人自然有些不解,同时也明白孔老先生拿出来的东西,肯定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也知道自己有些多疑了,不过心里总有几分不安。”
向余味解释一句之后,孔老先生畅笑起来:“正好今天高人满座,自然要借这个机会向他们请教,好彻底打消我的疑虑。”
“也是。”余味轻轻点头,立即笑道:“其实我也能够理解孔老的想法。毕竟东西太珍贵稀少了,确实应该谨慎一些。”
“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人忍不住催促起来:“亮出来看看。”
“好……”
孔老微笑点头,随手把盒盖打开,再小心翼翼把东西抱出来搁在茶几上。众人连忙看去,顿时有几分惊讶:“又是罐子!”
没错,东西确实是罐子。大口短颈,肩圆腹收敛,看似酒坛,实际上却是罐子,而且还有一个盖。属于圆罐的造型。
不过细看之下,大家也发现这个圆罐与刚才的宣德青花蛐蛐罐有些差别。主要是这个罐子身上的纹饰,不仅局限于青花,另外还有红黄彩色。
“斗彩罐?”
乍看之下,常老眼睛一眯:“孔兄,你不要告诉我,这是成化斗彩天字罐!”
“常兄目光如炬,让人佩服啊。”
一瞬间,孔老哈哈大笑起来。随即把罐盖拿下来放好,再把罐子翻转过来,只见在灯光的映照下,一个天字立即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真是斗彩天字罐。”
看到这个情形。大家忍不住惊愣起来,感叹孔老先生的好运气。
一般人应该知道成化瓷的珍贵,特别是斗彩鸡缸杯,已经是拍卖市场上的神话了。然而肯定有人不知道。成化朝还有比鸡缸杯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成化斗彩天字罐。
反正在古玩行当之中,成化斗彩天字罐的名声。远远胜于宣德青花蛐蛐罐。主要是这东西十分难得,比宣德青花蛐蛐罐还要难得。
而且与蛐蛐罐相比,天字罐更具备几分神秘色彩。五百年来,天字罐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罐子的具体用途,至今也没人能够说得上来,或者说缺乏让世人认同的证据。关于这种天字罐的来历,大家众说纷纭,自然增添许多附加价值。
天字罐的底款为什么写“天”字呢?有很多种推测。
一般来说,是按照《千字文》排列。《千字文》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所以我们常说天字第一号,所以罐底的天字就是这么来的。
问题在于,在同时期的瓷器之中,却没有发现地字、玄字、黄字这些排列,那么这个猜测又有些站不住脚,十分容易让人质疑。
另外就是这种罐子的用途了,有人说是安放油盐,有人说是安放杂物,有人说是安放粮食米面,反正也没有一个定论。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这罐子属于实用器物,不是观赏品。
而且天字罐是成化首创,不是到了今天才珍贵,历史上就特别珍贵。
在清宫文献上有过这么一段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让唐英补釉。
接到旨意之后,唐英非常紧张,把东西带回御窑厂,研究了两三个月,却不敢补釉,而是重新仿制了几个罐子,连同原罐给乾隆皇帝送了回去,另外附上请罪的奏折。
不是唐英技术不行,主要是天字罐太珍贵了,他不敢轻易冒这个险,不然把罐子弄坏了,他的人头估计就要落地。由此大家也可以猜测,天字罐在成化年间肯定不多,所以流传到清代的时候已经少之又少,所以才会那么珍稀,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太珍稀了,连唐英都弄了几个仿品出来献给乾隆皇帝,那么民间造假的情况也可想而知了。
“孔兄,听你的意思,这东西似乎有什么问题?”
此时,常老询问起来,皱眉道:“难道是仿品?”
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成化天字罐与宣德青花蛐蛐罐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蛐蛐罐被砸得差不多了,造假的人反而少了。但是成化斗彩天字罐却一直流传下来,有实物可以仿照,赝品自然比较多。
所以看到东西之后,大家情绪是有些激动,但是也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开始考虑其中的真假仿造问题了。
“我们仔细研究过了,感觉不像是仿品。”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没说什么,pangbian的余味却肯定道:“无论是胎体,还是釉料工艺,都与真品相符,充满了时代的特征,不可能是赝品,或者仿品。”
看得出来,这个天字罐的鉴定工作,应该是余味,或者他的朋友之类负责的。反正与他息息相关,自然要辩解起来。
“不急,先看看再说。”
这个时候,周老站了出来,打算片刻之后就笑道:“一直说成化无大器,不过这个天字罐明显就是例外嘛。”
“不是无大器,而是少大器,没有宣德年间那样多的大器。”
常老更正起来:“而且不要看成化彩器在古代好像很珍贵的样子,实际上才烧造出来的时候,却没有受到世人的认同,直到万历年间,大家才认识到东西的珍贵,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仿品。”
从万历开始,就有成化瓷的仿制品出现,尤其是到了清代以后,以康熙、雍正时期摹仿得水平最高,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的仿品甚至比成化瓷器本身更为精美。
“这也正常,任何新的事物出现势必要受到质疑,甚至抨击和诽谤。”周老微笑道:“毕竟当时的人们更加喜欢素雅的风格,但是到了万历年间,社会富足了,大家的审美风格自然发生了变化,自然偏爱色彩缤纷的东西。”
“至于仿品,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适时,周老继续笑道:“新来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价更高。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不要说仿成化瓷了,就是黄帝时期的东西也能仿……”
王观等人顿时笑了,知道周老是在暗讽某些粗制滥造的人,造假也没有诚意,居然随心所欲的臆造。这样做不要说内行人摇头,就是外行人也要笑死。
“当然,东西到底是真是仿,则需要细心验证。毕竟仿制品终究是仿制品,总会有一些细微的破绽。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就不难分辨。”
说话之间,周老专注研究起来,许久之后才恍然道:“孔兄,你觉得心中不安,是不是由于胎体的问题?”
“胎体有问题吗?”
孔老先生一听,急忙询问起来。要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觉得东西有问题,只是感觉有些不安心而已。现在听周老一说,心里反而急了。
“胎体坚实,胎质纯净精致,底足露胎而无釉,有较多的黄褐色斑点,也就是所谓的米糊底。与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成化瓷器特征相同,能有什么问题?”余味皱眉道,东西他研究好久了,从来没有觉得胎体有什么异常。
“你说得对。”
周老笑道:“不过你忽略了一点,成化时期的瓷器是用麻仓土烧制而成,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胎体具有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huangse的特点。后世的仿品由于麻仓土已经用绝,所以改用其他瓷土制瓷。那么这一特点也不复存在,瓷器胎色透光一般为青白色。”
“你现在来看看,这是牙huangse,还是青白色?”
在周老的示意下,余味连忙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脸上表情也随之阴晴不定。
“真的是仿品?”
刹时,孔老先生的表情也变得不好了。他这种心态也颇有几分矛盾,开始的时候觉得东西可能不对,现在真的确定东西不对了,心里又要纠结起来……(未完待续……
第897章我能说吗?
“是不是仿品,现在说这个有些早。”
看见孔老先生急了,周老开始有些含糊其辞:“我毕竟不怎么擅长鉴定瓷器,真正的专家是他们。王观,你也看看,年轻人就该多历练。就算判断错也不要紧,最重要是吸取教训,从中有所收获……”
“好。”
周老需要人顶缸,王观也不推托,立即站了出来接手他的鉴定工作。再说了,在旁边看了半响,王观也有几分跃跃欲试了。
成化斗彩天字罐,尽管京城故宫博物院也有,不过那属于顶级珍品,一般人隔着玻璃柜观赏没问题,但是想拿出来上手观赏绝对是痴心妄想。现在有这样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王观自然不会错过。
然而,就算周老已经提出证据质疑天字罐的真仿问题,他也不会先入为主。是真东西,还是仿制品,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