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21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也就是金枝玉叶。这是十分美好的寓意。

    当然,吉祥寓意也不代表什么,关键是东西的做工十分精巧。一只形神毕肖、金光闪耀的蝉,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好似在奏鸣;玉叶则叶脉分明,洁白无瑕,将金蝉微微托起。

    这个时候,王观把东西小心翼翼拿起来,稍微感受就知道玉叶应该是和田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经过精心的打磨雕刻之后,叶子脉络十分清晰,叶片正面的叶脉琢成了弧曲的凹槽,背面的叶脉相应搓成凸棱,使叶片极具真实感。

    至于金蝉就不必多说了,制作技术十分复杂,简直就是以真蝉为原形精心打造出来的,再与玉叶相结合起来,整个画面构思奇巧,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打量了片刻,方明升忍不住感叹起来:“王菇,还是你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好东西。”

    “东西是不错。”

    王观微微点头,随即笑道:“余先生,帮我问一下价格吧。”

    “没问题。”余味眼中也有几分遗憾之色,他也觉得东西不错,可惜被王观抢先了一步。不过既然王观开口了。他也尽责转述起来,顺便向店主打听东西的来历。

    交流两句之后,余味表情突然变得有些怪异:“老板说东西是他前几天才进货回来的,而且是今天才在仓库之中拿出来摆在柜台里,没有想到你马上看到了,真有眼光……”

    “运气,运气。”王观笑了笑,又问道:“东西多少钱?”

    “不仅是运气,更撞大彩了。”

    此时,余味身体微转。不让店主看到他惊羡的表情:“老板开价五百英磅。”

    “什么?”

    一瞬间,王观和方明升面面相觑,顿时感到十分意外。不是意外价格太贵,但是意外价格比他们想象中的低廉许多。

    “这不奇怪。”

    这个时候,余味解释道:“忘记告诉你们了,英国人对于玉石无爱,觉得只是一种不错的石头而已,不怎么值钱,所以只估算金蝉的价格。”

    这应该算是一种文化差异吧。毕竟对于玉石的追捧,那是东方独有的文化内涵。可是在西方世界,东方文化却不是主流。如果对东方的玉石文化缺乏了解,自然不清楚它的价值。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捡漏的机会。

    “真的。”王观睛一亮,顿时欣喜道:“帮我还价,问他三百英磅行不行?”说话之间,他也朝店主伸出三根手指头摇晃。想必店主也应该明白他的意思。

    “NoNoNo……”

    店主连连摇头,五根手指头伸了出来,然后把大拇指收回来:“four;four!”

    “四百英磅。这是底价。”

    不用余味解释,王观也了解店主要表达的意思,当下立即点头:“oK!”

    在付钱的时候,方明升忍不住叹道:“早知道我也买玉石算了。”

    “这是运气。”

    适时,余味连忙说道:“也不是每个店主都不了解玉石价格的,也有一些人对于东方文化十分清楚,开出的价格也低不到哪里去。反正随着中国藏家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的古玩商人也会不断的调整价位,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对于东西的文化内涵,比如说纹饰的吉祥寓意方面,肯定不如中国人透亮,还给我们留下一点机会。”

    这个时候,余味轻声道:“以这件金枝玉叶为例,店主未必不清楚玉石的价格,只是不能区分和田玉和普通玉料之间的价值,而且更加不清楚在玉叶上镶嵌金蝉代表了什么含意,所以肯定贱卖了。”

    “确实是贱卖了。”方明升低声道:“别说是四百英磅,就是四万英磅,我也考虑买下来。”

    “是啊。”

    余味深以为然,从两种货币的汇率来看,四万英磅还不足四十万。但是以金枝玉叶的精致程度,以及它的寓意来衡量,或许没到这个价位,但是也相差不远了。

    “走了,继续逛下去。”

    付钱之后,王观多了几分兴趣:“到其他店铺看看,说不定还有捡便宜的机会。”

    “好……”

    方明升立即点头,就是王观不说,他也打算这样做了。

    片刻之后,几人拿好东西出了店铺,又走到另外一家比较顺眼的店铺寻觅起来。不过与刚才漫无目标的乱看不同,这个时候他们专注寻找与玉石相关的东西。

    然而,寻找的结果让他们十分失望,尽管这个店铺也有中国的古董,但是以瓷器居多,甚至还有一些精细的工艺品,不过却没有他们想要的玉器。

    西方人对于玉石不重视,自然很少进货。据说当年八国联军入华掠夺的时候,把皇宫里的东西洗劫一空,哄抢各种珍珠宝石,甚至连衣服棉袄都不放过。毕竟衣物属于绫罗绸缎,在外国还是比较值钱的。

    其中的打砸抢烧就不多提了,反正能搬东西的都搬走了,不能搬的就砸,最后干脆放一把火烧光了。这些东西我们现在还能在英美各大博物馆看到,但是仔细留意的话,却可以发达玉石物件比较少。不是没有,只是相对来说比例不高。

    究其原因,可能是参与劫掠的西方人觉得这是石头。没有什么价值,就干脆扔了。

    其实这个就是一个主流文化价值观取向的问题,现在是西方的价值观作为主流,人家不认同你的东西是珍贵宝石,你除了骂对方不识货以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当然,王观也相信,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西方国家想要在中国人手中赚钱,那么肯定要接纳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中国的瓷器只是其一。说不定再过几年,玉石文化也在西方大行其道,那时中国藏家再想拣便宜也更困难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在古董街上走了一圈,却也没有什么收获,大家也觉得有些累了,再看时间还没到中午,干脆就在附近找了家典雅的咖啡厅坐了下来稍作休息。

    等到服务员端来三杯咖啡,方明升举杯喝了口。稍微润喉就叹声道:“这人呀,果然要讲机缘运气的。一但错过了,就怎么也碰不上了。”

    “这是你眼界高。”王观笑道:“刚才也看到一些古玉的,你却瞧不上。”

    “要么品相太差。要么要价过高,自然不合心意。”方明升摇头,随即好奇道:“王观,你的金枝玉叶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东西?趁着现在有空。不妨拿出来研究一下。”

    说白了,就是他想观赏。就算不是自己的东西,看看也好啊。

    对此。王观也不小气,立即把东西拿了出来,然后搁在中间让两人欣赏。

    金玉良缘,本身就是十分美好的寓意。或许应该是先有金镶玉工艺的出现,这才有了金玉良缘这个词。然而不管谁先谁后,反正在古代工匠的妙手搭配下,金蝉的绚烂,再加上白玉的温润,两种光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代表了中国最传统的金玉文化。

    有了美玉的衬托,原本已经比较俗气的金蝉,一下子就变得超脱起来。

    “漂亮啊。”

    观赏片刻,方明升赞不绝口,同时琢磨道:“就是不好断代。”

    确实不好断代,毕竟器物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铭刻,更加不可能像官窑瓷器,或者书画一样留下款识,一般人很难推测它的具体年代。

    不过,这种事情也难不倒行家。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根本不用看什么款识,只要观察玉叶的雕工,以及金蝉的铸造工艺,就能知道东西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制作的。

    可惜啊,在场的几个人,尽管可以断定东西是古代物件,却算不上真正的行家,所以只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无奈摇头。

    “王观,连你也看不出来吗?”方明升有些不信。

    “金器属于杂项收藏,我了解不多……”

    王观眉头一皱,拿起东西仔细打量,然后沉吟道:“不过从玉叶的雕刻情况来看,好像有点儿明代风格。至于是不是故意仿明,我真有些捏拿不准。”

    所谓的故意仿明,其实就是复古风。清代的时候,仿古风气十分严重,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民间百姓,都比较喜欢带着古风的东西,所以清仿明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但是从玉叶的沁色来看,我觉得是明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从玉叶着手分析之后,王观再继续打量金蝉,然后就开始有些挠头了。金蝉的制作技术十分复杂,采用了压模铸范、薄叶延展、錾刻、焊接等等工艺。问题在于,这些工艺在明清时候就已经十分盛行了,自然谈不上有什么差别。

    或许有差别,但是王观看不出来也是白瞎。

    “咦?”

    然而就在这时,王观仔细观察之后,却忽然有所发现……(未完待续……)

    第906章金声玉振

    PS:

    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请大家再多点支持,谢谢。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这件金枝玉叶,王观倒是能够在玉叶上看出几分端倪,但是在金蝉上就两眼摸黑了。

    不过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仔细观察之后,王观倒是在金蝉上发现了一个可能或许比较特殊的情况。之前就说过了,整个蝉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完全是和真蝉一般大小。

    从上往下打量的时候,就是觉得东西非常精致巧妙,没有什么发现。但是调整角度再看,尤其是蝉翼尾端打量的时候,王观却发现了一个针状细孔。

    “奇怪了。”

    见此情形,王观有些迷惑不解,他还以为金蝉是实心的,但是这个针孔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某种工艺遗留下来的痕迹?

    考虑了片刻,王观又掂量了下东西,也没感觉到分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虽然说无论是金蝉还是玉叶,看起来都是很轻巧的样子,实际上金和玉都是颇有分量的东西。两者结合起来的话,自然有几分压手。

    从分量来看,东西应该是实心物件无疑。但是多余的针孔,又让王观觉得好奇。观看了半响却依然不得其解,一时好奇干脆动用了异能。

    在王观的凝神注视下,金蝉瞬间变得通透起来,一切奥秘自然暴露无遗。

    “原来如此……”

    一瞬间,王观脸上有几分惊喜交集之色,才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捡了个小漏而已,简直就是撞了大运啊。

    “王观,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余味且不说,方明升可是察颜观色的好手,看到王观喜形于色。立即追问起来:“知道东西的来历了?”

    “差不多。”

    此时,王观收回了异能,端起杯子喝了口咖啡,这才算是稳定住了兴奋的心情,不过脸上的笑容却是收敛不起来:“绝对没错,这是明代的东西。”

    “这么肯定。”余味有些好奇,也不是在质疑,就是随口一句而已。毕竟他是专门研究瓷器的,对于金玉之类的东西也是一窍不通。

    “看总体风格就知道了……”王观敷衍起来,总不能说自己看到了宝光颜色。所以知道具体是什么年代吧。

    反正方明升和余味也不太懂,听得津津有味,倒也没有什么怀疑。而且王观述说的确实是明代金银器的特点。只不过是比较大而化之,却也没有故意瞎扯,误人子弟。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扯了一通,王观也有几分不好意思。随即补偿似的笑道:“重点是这只金蝉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简单。”

    “什么意思?”方明升和余味自然愣住了,忍不住打量金蝉,除了感觉十分逼真以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王观神秘一笑,然后问道:“你们有针吗?”

    “针?”

    其他人一怔,却是没听清楚。或者怀疑自己听到的与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是不是存在差别。毕竟他们也想不通,无缘无故的王观要针做什么。

    “就是缝衣服的针呀,或者胸针、别针也行。”王观补充起来:“要不然就是比较尖细的铁丝。再不济干脆拿根牙签……”

    话说西方人比较习惯使用牙线,很少有牙签之类的东西吧,反正咖啡馆肯定没有。不过在众人摸索的时候,余味却掏出了一串钥匙,其中有一枚小巧的针形挑子:“这个行吧?”

    “没问题。”

    王观欣然点头。拿过东西之后也不迟疑,直接对准金蝉尾部的针孔一刺。然后旁人就看到了十分惊奇的一幕。只见本来闭合起来的金蝉蝉翼在这个时刻居然“活”了,一双轻巧薄透的蝉翼瞬间舒展开来,一对前足翘起,一对后足微微抬起,就好像准备迎风腾飞一样。

    “怎么回事?”

    一瞬间,方明升和余味不自觉睁大了眼睛,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要不然一开始的时候,蝉翼本来就是展开的,只是他们看错了而已?

    然而,把蝉翼舒展开之后,王观却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做了一个让人惊愕的举动,却见他用纸巾擦拭了下金蝉玉叶之后,忽然把东西放到嘴边轻含起来。

    “啊。”

    这个时候,旁人彻底愣住了,有点儿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王观这是在做什么。但是下一秒钟之后,他们却忽然听见了一阵似有若无的声响。声音断断续续,咽咽呜呜,就好像是一个初学音律的人,正在吹奏一曲不成旋律的调子。

    仔细聆听,方明升和余味立即注意到,这细微的声响居然是在金蝉玉叶之中散发出来的。发现了这个情况,自然又让他们大吃一惊,充满了难以置信之色。

    “王观,这是怎么回事啊。”

    好半响之后,方明升这才逐渐冷静,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来。如果说金蝉的蝉翼忽然舒展张开,这是由于内部安装有机关的缘故,那他在吃惊之余,也不会大惊小怪。但是这玩意居然有可能是一个乐器,却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真的能吹响?”

    相比方明升的意外,余味却是震惊之极。哪怕是亲眼目睹,甚至听到了声音,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表示自己的怀疑。毕竟这样的东西有点儿颠覆他的三观,一时半会的不能接受也可以理解。

    王观笑了笑,十分肯定道:“这不是金枝玉叶,而是金声玉振。”

    “什么,金声玉振!”

    听到这话,另外两人再次震惊,忽然之间又有几分恍然大悟。

    不要奇怪两人的惊诧,主要是金声玉振这个词,一般人或者不太了解,但是其中的出处却大有来历的。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或者说对孔夫子的推崇。

    孟子说过,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金声、玉振就是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

    但是金声和玉振,也有另外的延伸意思。孟子以此来形容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所以根据这个典故,后人习惯性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算是对孔子的尊崇。

    方明升和余味也是文化人,对于古典书籍也颇有研究,自然清楚金声玉振的含意。现在在王观的提醒下,自然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金蝉玉叶的最终含意。

    一时之间,两人眼中忍不住流露出丝丝缕缕嫉妒之意。

    如果是单纯的金枝玉叶也就算了,几十万的东西。他们只会表示羡慕,绝对谈不上嫉妒。但是发现金枝玉叶却另有玄机之后,他就不能继续淡定下去了。

    古董古玩,之所以弥足珍贵,除了它们本身的价值以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它们的附加价值。抛开时间长短、稀有程度的因素不提。东西的文化价值也是价格的重要标杆之一。

    就好像是名人使用过的东西,这些东西也不稀罕,但是在冠盖上名人的光环效应之后。无论是价值还是价格,都与其他东西区分开来了。也不要觉得荒诞,大家推崇名人,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自然有它的价值存在理由。

    金蝉玉叶就是很好的例子。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片玉质叶子上镶嵌了一只金蝉罢了。一般来说衡量它的价值,最多是计算玉和金的成本。再加上工匠的手工费,就可以得出最终价格。然而由于金玉文化的传承,金蝉玉叶代表了美好的寓意,那么在价格上肯定要适当提高几成。

    不过价格怎么提高,都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不可能突破这个限制。

    但是事情总有例外的时候,在发现金蝉的蝉翼可以展开,甚至能够吹奏声乐,使得蝉翼颤动与玉叶共鸣。这本身就是匠心独运,十分难得稀罕的东西,再联系到金声玉振的文化,其中的价值就不好估算了。

    反正在这个时候,别说四万英磅了,就是四十万英磅,方明升也愿意掏这个钱,而且无怨无悔,生怕有丝毫怠慢使得交易泡汤。

    当然,怎么说也是打了一年交道,方明升也了解王观的脾性,知道这样的好东西落到了他的手里,肯定就是像貔貅吃东西一样有进无出,所以现在只有瞪眼羡慕嫉妒的份,砸钱求购的心思才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方明升是碰壁多了,这才学乖了。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呀,比如说这个时候,忽然就有一个人走了过来,笑容可掬的用英语问候?

    应该是问候吧,反正王观听不懂,心里再次叹气,这就是他不愿意出国的原因了。不是自己的主场,语言沟通存在障碍,自然分外的不爽。

    还好这种事情自然有余味应对,只见他与那人谈笑起来,从两人的目光,以及手指比划的情况来看,好像是在谈论金蝉玉叶。

    就在王观迷惑之时,余味也转头解释道:“王观,他是一个小拍卖公司的经纪人,问你想不想把东西委托他们公司拍卖,他可以帮忙运作,或许能够卖一个好价钱。”

    “哦。”

    果然不出所料,王观恍然一笑,毫不犹豫摇头道:“帮我回绝他吧。”

    “OK!”

    余味点了点头,复述了王观的意思。那人顿时有些遗憾摇头,不过也没有再纠缠下去,留下一张名片就礼貌离开了……

    第907章上帝的指引

    “这家拍卖公司的实力怎么样?”

    此时,方明升看了眼名片,也有几分好奇道:“应该有点名气吧?”

    “一般,没怎么听说。”余味摇头道:“伦敦的拍卖公司很多,让我数也数不过来。其中也不乏经营百年的拍卖公司,就算途中换老板了,但是招牌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就算是百年老字号,实力却一样参差不齐。”

    对于英国的拍卖公司,王观多少有些了解。毕竟人家的苏富比、佳士得分公司已经开到中国来了,他自然要打听清楚其中的状况。

    要说拍卖公司的形成,好像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罗马人把雕像、挂毯等当作拍卖品,不过这往往是买主与卖主之间的行为。拍卖者作为中介,拍卖公司成为一种职业在世界上出现,却是诞生于伦敦。

    那是十八世纪的时候了,伦敦有一个叫科芬园的地方。那里一直是果菜和花卉市场,而当时却成了一个书籍拍卖会的举行地点。白天买家可以欣赏和浏览准备拍卖的书籍,夜幕降临就有人开始主持叫价……

    就是这样,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苏富比就诞生了。

    当时人们对于这种新奇的拍卖方式非常满意,自然有许多商人开始推广,一时之间各个拍卖公司就犹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

    当然,拍卖公司的兴盛,也与当时的大环境密切联系。当时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而且还颁发了私掠许可证。在世界上掠夺回来的金银财宝、珍贵文物之类的东西,最简单方便快捷的处理方式。自然就是委托拍卖公司出手。

    货源充足的情况下,拍卖行业没有理由不兴盛。所以一些大拍卖公司经营了两百多年,却一直没有倒闭,甚至于规模越来越大,分公司遍布全球,营业额更是蒸蒸日上。

    大拍卖公司的生意肯定是越做越红火,毕竟两百多年来树立的品牌效应,自然很容易让人信服,从而源源不断的创造经济价值。至于小拍卖公司也不能小觑。人家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拍卖公司夹缝生存,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比如说不久前的唐后行从图,也是小拍卖公司的拍品。所谓船小好调头,小拍卖公司没有大拍卖公司那么多条条框框,可以随时调整佣金比例。吸引更多的人委托他们帮忙拍卖。不像大拍卖公司,牵一发而动全身,要顾全大局,考虑更多。

    “与大拍卖行每个季度的大拍盛会不同,这边的小拍卖公司经常举行一些小型拍卖会。”余味笑道:“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小拍卖会举行,运气好也能够发现一些比较珍贵的东西。”

    说到这里,余味顿了一顿。看了眼王观手中的金蝉玉叶,眼中充满羡慕之色:“当然,能够与金声玉振相比的东西肯定少之又少……”

    说实在话,刚才那个小拍卖公司的经纪人也算是真正的有眼不识金镶玉。根本不明白这件东西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只是觉得东西精巧,所以才过来询问王观有没有意愿上拍,被拒绝之后。就不再纠缠马上离开了。

    如果是换成是熟悉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经纪人,肯定不会轻易错过这个机会。

    “快中午了。”

    察觉余味眼中的惊羡。王观微笑把东西收好了,随即提醒道:“保罗先生应该回来了吧,要不再去看看?”

    听到这话,余味只好暂时收回了借东西观赏的心思,随即叫服务员过来埋单。片刻之后,众人离开了咖啡馆,又来到了保罗先生的住宅。

    再次按响门铃,那个或者是保罗先生妻子的中年女性出来了。之所以不敢肯定她是不是保罗先生的妻子,主要是西方人对于婚姻十分忠诚,所以有些人轻易不结婚。但是婚前同居、生孩子却是家常便饭,不受舆论的谴责,着实让许多奉子成婚的国人羡慕嫉妒恨。

    就在王观浮想联翩之时,余味又与那位中年女性沟通完了,只见他皱眉回头道:“保罗先生还没有回来,而且看情形中午是不回来了。”

    “是在忙什么事情吗?”王观也是微微皱眉。

    余味立即询问起来,听到答应之后顿时错愕道:“他去参加拍卖会了。”

    “咦,还真是巧。”

    王观一听,也感到有些惊诧:“在哪个拍卖会?不会是名片上那个吧。”

    “还没巧到这个程度。”

    此时,余味笑着说道:“另外一个小拍卖公司,今天举行一个小拍会,听说拍品之中有几件不错的瓷器,保罗先生就前去参加了。地方也不远,你们要不要去看下热闹?”

    “中午了,还不结束?”王观有些奇怪。

    “分早上下午两场。”余味解释起来:“中午有个过度,好让人恢复精力,再投入到下午的竞拍之中。”

    “我看不是恢复精力,而是让人准备钱吧。”方明升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看看吧。”

    王观也没意见,当下众人与中年女性告别,然后经过了一番辗转,就来到了那家小拍卖公司之中。公司不算大,倒是环境比较典雅,有几分古建筑的风韵。

    不过毕竟正在举行拍卖会,外面的守卫肯定比较森严,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所以王观等人自然被挡在了外面。

    余味倒是比较了解情况,面带微笑与守卫沟通起来,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守卫将信将疑地转身走了进去,不久之后就带着一个身材高大,身穿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了回来。

    “他就是保罗先生。”

    余味迅速解释了句,随即笑脸迎上招呼。与此同时,保罗先生也看到了余味,脸上一怔之后也露出几分惊喜笑容,热情走过来与他握手拥抱。然后两人兴高采烈的叙旧,互相问候对方,顺便关心一下天气情况……

    以上是王观的脑补,实际上情况也和他猜想的差不多。

    寒暄得差不多了,余味就开始为双方引见起来。王观用英文打了声招呼,然后脸上挂着笑容就行,茫然无知地看着几个人聊天。几个人之中肯定包括了方明升,不要忘记了,他在英国可是有朋友的,怎么可能不通英语。

    见此情形,王观摇头感叹,敢情就自己一个人是土鳖!过了一会,余味才招呼起来:“走了,我们进去。”

    “怎么样。”王观一边随行,一边问道:“保罗先生知道那个人的情况吗?”

    “他知道有这个人,但是印象却不深刻,需要回去之后查询通讯录才知道那人的信息。”余味有些欣喜,又有些叹气道:“不过只有最基本的电话号码和住址信息,以前可能有用,现在应该已经过期了。”

    “过期的信息,没有什么用处啊。”王观皱起眉头。

    “信息是没用了,但是保罗先生有用啊。”余昧轻声道:“他可以召集居住在伦敦的协会成员,再向大家打听那个人的消息,说不定有什么线索。”

    尽管余味也是理事,但是一个人召集大家,难免威信不足,但是拉上保罗先生联合起来举行聚会,那么应该有许多人响应。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调查方法,王观没理由反对。既然是有求于人,那么迎候对方也是应有之理。如果连这点也想不通,那么也不必专程来跑这一趟了。

    不久之后,众人深入拍卖公司之中,来到了举行拍卖的大厅中。王观顺势望去,只见厅中已经停止的拍卖,大概有几十号人,三五成群的集聚在一起聊天。

    同时王观也注意到,在拍卖台的墙壁上悬挂了一幅巨大的幕布,而台上却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投影仪,不断的将一件件东西的清晰照片投射到幕布上,让底下众人鉴赏。

    这个时候,幕布上出现的是一块碗表,十分精致奢华的设计,另外还镶嵌了许多小钻石,看起来非常高档大气,应该是某种名表吧。

    王观也注意到,在名表的旁边还有一张证书,以及一个字母签名。估计是某个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东西,属于限量版之类,很有收藏价值。反正根据他的目测,不少人对着幕布上的名表指指点点,看起来很有兴趣的样子。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人群之中,王观却忽然发现了一个还算是熟悉的身影。看到这人,他顿时惊喜交集,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适时,王观果断撇下了方明升和余味,径直走到了那人的旁边,微笑招呼起来:“安德森先生,好久不见了。”

    “oh……”

    一瞬间,那人立刻回头,正是与王观有过几面之缘的安德森先生。这个时候看到了王观,他也有几分惊讶,随即脸上露出了开怀笑容:“王,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个外国人口中冒出中国话来,这才是王观需要的节奏,自然也让他摆脱了稍微有几分尴尬的处境,心情舒畅之下笑容更加灿烂:“这是上帝的指引,所以我就来了……”

    “对,太对了。”

    安德森先生立时笑道:“没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

    第908章贵族范儿

    与此同时,看见王观与一个外国老头谈笑风生,旁边的方明升和余味难免愣住了。。

    “不是说他不会英语的吗?”余味错愕道:“现在不是聊得挺好的吗?”

    “过去看看……”方明升也有些好奇,随即走了过去。近了才发现,哪里是王观懂英语,分明是老外属于中国通,普通话说得很好。

    “方老板,过来给你介绍一位朋友。”

    适时,王观引见起来,其中又是一番寒暄。这个时候余味和保罗先生也走过来了,场面自然更加热闹非凡。尽管大家也不算多么熟悉,但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说起来也算是朋友。反正交流起来之后,却是有几分融洽。

    当然,交流的时候,肯定是各有侧重点。主要是王观和安德森先生在聊,余味和保罗先生在说话,至于方明升则是彻底发挥商人本姓,来个左右逢源。

    聊了片刻之后,王观目光一闪,却是看到了幕布上换了一件东西,顿时有些惊讶:“咦,那不是……”

    是什么?一时之间,其他人也好奇张望起来,只见幕布出现一个贯耳尊。东西的造型也不算多么稀奇,以青铜器为原形加以仿制,属于古代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品种。

    然而这贯耳尊却有几分奇怪,釉面没有青花或者五彩,只是一层朴素的灰白色。

    当然,这也不奇怪,釉面灰白,最多是说明东西制作简单。但是真正让人感到惊奇的,却是在釉面上出现许多裂纹。乍看之下,让人感觉贯耳尊被摔过,以至于快碎裂了。然而真正的行家却知道,这是开片。

    开片属于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本来是瓷器烧造过程中的缺点。但是当工匠掌握了开片的规律之后,开片就属于瓷器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了。尤其是到了宋代,五大名窑之中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

    毫无疑问,现在幕布上出现的贯耳尊,就是故意开片的瓷器。表面的片纹,就好像一层不规则的渔网,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别有韵味。

    “这是仿哥窑贯耳尊。”

    与此同时,安德森先生微笑道:“我今天就是为了它而来。”

    这个时候,保罗先生也说了一句话,安德森先生顿时笑了,目光之中多了几分意味深长。也不用帮忙翻译,王观就知道保罗先生的目标也是这件东西,两人算是竞争对手。

    “仿哥窑,不是真哥窑吗?”方明升好奇询问起来。

    “没错,是清代乾隆年间仿北宋哥窑。”

    安德森先生笑道:“内外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厚莹润。足部露胎处呈铁褐色,写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这是仿古款,而且东西的胎和釉都比较到位,应该是真品无疑。”

    行家,厉害的行家。

    一瞬间,方明升眼中透出惊奇之色。如果说是中国行家说出刚才的话来,他肯定不觉得奇怪。问题在于安德森先生可是高鼻子深眼窝的老外,居然不费力地说出一段专业术语来,着实让他比较吃惊意外。

    然而还没等方明升吃惊完,旁边的保罗先生也开始说话了,一串串英语下来,却是让方明升睁大了眼睛,一副倍受打击的模样。

    “保罗先生说什么了?”王观忍不住打听起来。

    “也是和安德森先生一样,说了一些自己对这件东西的看法。”余味小声道:“非常符合实际,堪称是一针见血。”

    “这样呀,难怪!”王观恍然大悟,也知道方明升这是受到刺激了。对于自己的东西,还不如两个外国人了解清楚透彻,说起来也是一种羞愧啊。

    “那是最后的大轴吧?”

    此时,王观琢磨道:“东西看起来,好像挺不错的嘛。”

    是不是压轴的东西,王观也不好判断。不过可以肯定是本国的东西,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买回去。迎回流失海外的文物,说起来也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吧。

    “怎么,你也有兴趣?”

    一瞬间,方明升也斟酌起来:“我也觉得东西好像不错啊。”

    “哈哈,那我们就各凭本事好了。”听到这话,安德森先生立即笑道:“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手底下见真章。”

    拍卖竞争而已,也不是没有过。不仅是彼此之间竞争,另外还有与其他感兴趣的人竞争,所以大家当然也不至于为了这事而闹翻,反而觉得有趣,开始围绕这个话题聊了许久。

    大概过了半小时,下午的拍卖会就开始举行了。一时之间,在工作人员的示意下,大家也纷纷地落坐,逐渐安静下来,等待拍卖会的开始。

    对于拍卖的流程,在场众人也十分熟悉了,根本不需要另外的人说明,所以工作人员只是随便提点几声,就把位置让给了拍卖师。

    一会儿,拍卖师出来了,而且好像说了几句幽默的话,引得底下众人一阵轻笑。

    可是由于语言的障碍,王观却是没有听明白,看着别人笑自己也跟着笑了。人呀,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虚伪。

    当然,现在是拍卖会,而不是脱口秀,所以随便说了两句,拍卖师也回归正题,开始让人呈上第一件拍品。那是一扎红酒,据说是82年的拉菲。

    对于红酒来说,82年是当时近五十年来最好的年份,在波尔多地区收获的葡萄质量非常好,酝酿成酒之后更是得到许多知名品酒师的一致好评。由于购买的人多了,这个年份的酒越来越少,价格自然越来越高。

    说起来,这种东西有投资的价值,也可以作为收藏品。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应该算是奢侈品,属于土豪用来炫富的东西。反正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人不少,频频举牌很快将东西的价格抬上去了。

    然而,东西尽管曰益稀少,但是有心去找,总是能够找到的,在价格上也有一定的借鉴。最重要的是,没人会为了这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买得到的东西而拼死拼活,所以价格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没人愿意竞争了。

    两三分钟之后,一扎红酒就被一个拄着手杖的老绅士收入囊中。

    开场十分顺利,拍卖师的兴致更加高昂了,继续再接再厉,叫人拿出了第二件东西。第二件东西就是那块名表了,也让一些人纷纷举牌竞争。

    对于这种奢侈品,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屑一顾。比如说安德森先生和保罗先生,两人神情各异,或是挂着淡淡笑容,或是面无表情,冷眼旁观。

    拍卖会在继续,前面的四五件东西就不多说了,反正都是奢华的物品。不过在第六件东西出场之后,却是让许多人精神一振。情不自禁正坐起来,表情多了几分严肃。

    见此情形,王观纵目望去,只见工作人员拿出来一个盒子。

    通过幕布上的影像,王观也看到盒面上绘刻了一只十字架。与此同时,拍卖师示意工作人员把盒子打开,只见里头是一枚精致的十字架,另外还有一本厚厚的书籍。不言而喻,书籍应该是大名鼎鼎的圣经了。

    适时,王观悄声问道:“这应该不是普通的圣经吧。”

    “确实不是普通东西。”安德森先生轻声解释起来:“那是十八世纪中期,一位比较著名的牧师亲笔抄写的圣经,十分珍贵。”

    “哦。”

    王观顿时悄然,也明白在场众人的精神面貌突然发生细微变化的原因了。毕竟西方人对于信仰应该比较虔诚,对于这样的东西自然格外感兴趣。不说西方人了,如果是在东方国家,看到拍卖会上出现一尊佛像,估计也争抢得厉害。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竞争异常激烈,在场五六十人之中,起码有大半人举起了牌子。剩下没举牌报价的,要么是像王观这样的外国人,要么就是打算先按兵不动,然后在最后的关头一击必杀!

    安德森先生就是扮演了这个猎人角色,等到竞争价格逐渐缓慢下来,眼看一个人就要竞价成功,拍卖师正准备喊第三回,锤子也高举起来即将落下之际,他轻轻举起牌子,价格也适当提高两成,以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之势取得最终胜利。

    由此也可以知道,安德森先生对于拍卖的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轻描淡写之间自然流露出老辣的意味,真是高明的啊。

    一时之间,不仅王观有这样的想法,许多参加拍卖的人看向了安德森先生,目光之中多少带了几分警惕之色。

    对此,安德森先生也不以为意,脸上依然挂着和煦的笑容,甚至亲切友好地向旁边众人点头示意,一派彬彬有礼的作风,却也得到不少人的回应。

    文明人就是这样了,无论争得多么激烈,心里狠不能对方去死,表面上却要保持风度,对着仇人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这叫贵族范儿,一般人学不了。反正就是在这种笑容之中,下一件拍品也登场了,瞬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咦!”

    看到东西的一瞬间,王观脸上就多了几分惊讶之色……(未完待续。。。)

    第909章礼物有着落了

    在手抄本圣经之后,工作人员拿出来的是一件王观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咦,居然是这种东西。”方明升看了一眼,也觉得颇为意外:“那个应该是盾牌吧?”

    “没错,就是盾牌。”安德森先生轻笑解释道:“十字军东征时期的遗物,据说是某个英勇将军使用过的东西。”

    据说这个词比较巧妙,或许是真的,也有可能是传言。东西就在这里,至于你相不相信,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有人表示怀疑,自然不会竞拍。当然也有人深信不疑,不断举牌,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参加竞拍,就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亏了谁赚了,还真不好分辨。但是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