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2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细看之下,只见桌子断角十分光滑,一边粗糙感都没有,就好像是把桌角锯开了,再打磨过似的。尽管没有抛光过那么夸张,但是隐约之中确实有几分细腻光泽浮现出来。

    “……飞白!”

    在感叹唐刀的锋利之时,钱老也有几分生气,轻斥道:“怎么能这样冒失,桌子就算了,要是卷了锋刃……”

    “不可能。”

    俞飞白直接笑道:“这可是传说中的唐刀啊,连铠甲都能够劈破,现在只是砍断区区的木头而已,怎么可能损伤刀刃。如果真卷刃了,那么充分说明这不是唐刀。”

    需要承认,俞飞白这话不是歪理,而是一个验证的手段。毕竟关于唐刀的厉害程度,在各种文献书籍中已经明确记载清楚了,斩钉截铁是基本功能。如果骑马冲锋陷阵的时候挥刀劈砍,甚至可以连人带甲把敌人劈开,由此也可以知道唐刀到底有多么锋利了。

    “无论东西的威力怎么样,但是现在已经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了,应该以欣赏和研究为主,怎么能够胡乱劈砍。”钱老批评起来:“你呀,这火急火燎的脾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彻底改正。”

    “对,钱老说得非常对。”王观笑呵呵地落井下石:“况且,我已经提醒过你了,这可不是我的东西,你要是弄损了,看你怎么赔。”

    “侯老不是送你了吗,怎么不是你的东西?”俞飞白皱眉道:“我还想借去玩赏三五个月呢。”

    “不是送,是暂借。”王观叹气道:“这是诱饵。”

    “什么意思?”俞飞白有些不明白。

    “一时半会说不明白。反正钱老应该清楚。”王观摇头道:“你要借就拿去吧,我也不敢多玩赏,免得不小心上瘾了,那就掉落侯老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王观,你也别多心,侯兄也是一番好意。”

    此时,钱老轻笑道:“觉得是你根好苗子,想要重点培养一番。我知道你应该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也劝说过他了,没有想到他还是不死心。”

    “怎么,侯老想收你做徒弟,让你继承他的衣钵?”俞飞白饶有兴趣道:“不过你破解机关的能力好像比他还厉害,拜他为师可没有什么好处……”

    “瞎说什么呢。”

    王观一顿,也没隐瞒:“侯老是想介绍我加入一个单位,不过那个单位的条条框框太多,我怕是受不了,所以拒绝了。”

    “哦……”

    俞飞白目光一闪,倒是真明白了。顿时颇为遗憾道:“你怎么不加入呢,如果答应下来。我就能够通过你的关系欣赏到许多奇珍异宝了。”

    “一边去。”

    对于俞飞白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言辞,王观直接予以强烈鄙视,随即挥手道:“你到外面玩刀去,别打扰我和钱老商量事情。”

    “商量什么事?”俞飞白好奇问道。

    “商量去英国的事,你又不去,何必多问……”

    听到这话,俞飞白果然不多问了。甚至连旁听的兴趣都没有,直接兴高采烈地捧着唐刀去到后院祸害那些花花草草了。

    厅中,随便聊了两句去英国的事情之后。王观有些迟疑道:“钱老,你觉得我拒绝侯老的提议是不是做错了?”

    “谈不上对错。”钱老微笑宽慰道:“按照本心行事就行了,想加入就加入,不想加入也无所谓。那个单位只是带有几分保密性质而已,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不用胡思乱想。”

    “那就好。”王观释然一笑,随之把这话题带了过去,也不想多打听那个单位的情况。毕竟知道得越多,估计就越难以摆脱。

    聊完了这事,王观就开始收拾行李,毕竟出国不是在内地旅游,需要准备的东西应该比较杂多。宁可多带,也避免到时想用也找不到。至于护照什么的,他倒是不担心,反而随便打个电话,自然有人帮他处理妥当。

    第二天清早,王观才洗漱出来,就看到了方明升的笑脸。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也不觉得奇怪,稍微打个招呼之后,就跑去吃早餐了。反正方明升有钱老招待,他自然不着急,慢条斯理填饱了肚子,这才悠然自得走到客厅。

    走进来坐下,王观才客气道:“方老板,真不好意思,又要麻烦你了。”

    “哪里,互相帮忙嘛。”方明升由衷笑道,毕竟到了英国,谁帮谁还不一定呢。

    “不管怎么说,接下来的几天,就请方老板多多关照了。”

    两人客气起来,过了十几分钟之后,孔老先生和余味就上门拜访了,其间肯定是少不了一番热闹,相互引见,纷纷扰扰,好半响才算是停歇下来。之后的事情也不必多提,众人小聚谈笑风生,直到班机起飞之前,这才来到机场。

    “一路顺风……”

    “到地方了再打电话……”

    挥手辞别,王观等人通过安检,然后顺利登机,等候起飞。

    尽管王观已经不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看到旁边却是方明升、余味这种不算多么熟悉的人,他多少也感受到几分离愁的滋味。这种失落似的感觉不怎么好受,所以上了飞机之后,他干脆闭目养神,调整心态。

    余味见状,却是关心问道:“怎么,第一次坐飞机觉得紧张?”

    “不是,昨晚忙着收拾东西,睡得有些晚了,今天又早起,现在准备补眠。”王观随口解释起来。

    “哦。”

    余味倒也不怀疑,随即转头与方明升聊天。不久之后飞机起航,自然中断一阵,直到飞机在空中稳定下来急速飞行的时候,两人又继续闲聊。

    然而聊一两个小时还行,也算是打发旅游的孤闷,不过这是长达十个小时以上的行程,时间一长两人也撑不住了,索性闭嘴收声,学习王观闭目养神。

    十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真累了困了,一闭上眼睛再醒来的时候,绝对足够十个小时了。但是现在大家不困不累,又待在飞机上,可以做的事情有限,那么十个小时就是一种折磨了。

    当然,这是王观的感觉罢了。反正时间在流逝,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所以过了好久好久好久好久,飞机也顺利抵达伦敦上空。

    “到了。”

    在乘务员的提醒下,王观也有几分高兴。过了十个小时,如果是在中国,现在应该是晚上了,不过由于时差的存在,抵达伦敦的时候才是下午而已。

    片刻之后,飞机在机场降落,大家纷纷下去,然后在余味的指引下,慢慢地走出了机场。这个时候,王观也随之打量四周的情况,感觉天空云雾要比想象中的清澈明净多了。

    说起来,王观也有些想当然了。常人一提到伦敦,第一反应就是英国的首都,国际大城市、世界金融中心等等,另外还不可避免的想到这里多雾,有雾都之称。

    然而,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由于伦敦本身的地理位置,加上工厂、汽车,以及居民使用的壁炉等,不断的排放烟气,所以一但遇到起雾的天气,烟雾就开始笼罩在伦敦上空,连续好几天不见散去。

    不过也意识到大雾的危害,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经过了几十年来的整治,伦敦的空气质量也逐渐好转,雾气弥漫的情况根本没有王观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王观,走了。”

    就在这时,余味招呼起来,已经叫了两三辆出租车过来。

    “先去投宿,休息一下倒时差,有什么事情晚上再说吧。”

    对于余味的安排,王观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投宿的地方方明升已经提前预定好了,由于是英文名字,王观有听没有懂,反正跟着过去就行了。

    上车之后,又经过了一番辗转,车子进入了伦敦市区,王观观看道路两边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多少也有几分猎奇的心理。

    这里有钢筋混凝土建构的现代国际化建筑,也有充满了人文历史风韵的古迹,两者之间统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伦敦这个十分独特,又极具魅力的城市风格。不过车子飞掠行驶,一些建筑王观只是惊鸿一瞥而已,只有大致的印象,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又过了几分钟,车子停了下来。下车之后,王观就看到眼前是一栋古典建筑,在外面观看显得比较朴实,但是进去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奢华。

    光滑的云石殿堂,顶上悬挂一盏盏精美的水晶吊灯。哪怕现在是白天,水晶灯却打开了,绽放出绚烂的光芒,把殿堂映照得美轮美奂。且不提这里的服务质量怎么样,反正王观稍微打量,就知道这里的服务费肯定贼贵。

    此时,余味在和漂亮的英国制服美女交涉,片刻之后在制服美女的召唤下,自然有两三个服务生走过来引路,带着他们来到了方明升预定好的套房中。

    在方明升给小费的时候,王观走到客厅之中,透过窗口却看到外面是一条河流……

    第902章保罗先生

    ps:换地图了,思路有点卡,今天就两更了,大家多包涵。最后还是要求月票的,请大家继续支持。

    “泰晤士河!”

    看了一眼,王观就隐约觉得,外面的河流,应该是英国的母亲河,有能够流动历史之称的泰晤士河了。与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泰晤士河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大动脉,孕育了灿烂的苏格兰文明。

    “没错,就是泰晤士河。”

    与此同时,余味走了过来,微笑道:“贯穿英国各大著名城市的泰晤士河,河岸两边有许多娱乐设施,你要是有兴趣,明天带你去看看。”

    “算了,正事要紧。”王观摇头道:“当务之急……还是先睡觉吧。”

    “行,那就不打扰你休息了。”

    其实不仅是王观,余味和方明升等人也觉得有些疲惫,相互打了声招呼,就各自回房睡觉去了。然后到了晚上,大家才算是悠悠醒来,在客厅之中齐聚。

    “总算是活过来了。”

    适时,王观舒展筋骨,看到方明升递来一杯咖啡,立即表示感谢。不过他毕竟不太适应咖啡的口感,稍微抿了口就放了下来,又随口问道:“你们早起来了吧,在聊些什么?”

    “我们在讨论晚餐地点。”

    方明升笑道:“你呢,想吃中餐,还是西餐?”

    “西餐吧,起码正宗一些。”王观叹气道:“听人说过,国外的中餐都是经过改良了的,味道更契合外国人的口味,那还不如直接吃西餐算了。”

    “也有原汁原味的,就是比较少而已。”余味笑道:“中国城上百家餐厅,也有几家的味道比较正宗,只是生意反而不好做,不知道关门了没有。”

    听到这话,方明升也有几分叹息:“在外国讨生活不容易啊。求变吧,又脱离了本质,不求变更是死路一条。”

    “所以孔老才想落叶归根。”余味点头道,多少也有点儿感触。

    感觉话题有些沉重,余味又带了过去,笑着说道:“其实西餐也不错的,我知道有一个餐馆的西餐不错,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话又说回来。来伦敦旅游的中国人多了,一些西餐厅也在求变啊,不然怎么赚钱。”

    “说的也是……”

    王观和方明升颇有同感,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存在竞争,那么肯定要求变,墨守成规迟早会被淘汰的。

    “走了,吃饭去。”

    与此同时,余味也起身招呼起来。说起来,这里也算是他的主场。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这也是中国式的人情往来,已经融入骨子里了。另外两人自然没有意见。就跟着余味离开了酒店,然后来到了一家环境清静又比较有情调的餐厅之中。

    走进包厢,王观随意打量,发现余味说得很对,这家餐厅确实比较偏向中国风格,不仅是装潢有传统的中国结,水墨山水画。另外还悬挂了中国的国旗。尽管知道这是讨好中国人的小花样,不过王观看了,确实觉得亲切许多。

    本来就是嘛。既然你想赚中国人的钱,那么就应该想方设法讨好中国人。不要总是一边喊着两国友谊长久,谋求中国的支援投资,恢复本国的经济。另外一边又宣扬中国威胁论,费尽心机联合起来牵制中国。这种情况下,谁会有什么好心情,好脸色。

    “你们想吃什么?”

    坐下来之后,余味把菜单递了过去。

    王观瞄了眼,只见菜单上的英文单词他肯定看不懂了,不过也附带有中文解释,哪怕只有比较简单的文字,却足够让他理解其中的含意了。

    “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你决定吧。”

    打量片刻,王观把菜单还了回去,随之好奇打量包厢墙壁的图画。两块墙壁上,不仅有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而已,另外还有西方的经典油画。

    细看之下,王观发现这幅油画并不是照片之类的复印件,而是用画笔和颜料手绘勾勒出来的图案。只是这幅油画太经典了点,正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看到这里,王观也意识到中西之的文化差异。如果是在中国,有谁敢在餐厅旁边悬挂最后的晚餐,估计要被人骂死。但是在这里却堂而皇之悬挂出来,却没人感到大惊小怪。

    王观琢磨着,布置餐厅的人应该不清楚中国人的忌讳,只是单纯的以为,在吃饭的地方悬挂一幅与饮食题材有关的油画,或许能够增加食客的兴致。思来想去,与饮食有关的油画,最著名的估计就是这幅最后的晚餐了。

    “这画……手绘的?”

    适时,方明升也打量起来,然后笑道:“看起来挺不错的嘛。”

    不要怀疑他的艺术鉴赏能力,或许谈不上多么高明,但是最基本的鉴定能力还是不差的。稍微打量就觉得油画构图比较精致,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十分到位。肯定不能与原画比肩,不过确实有原著的几分功力。

    原著画在米兰的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方明升专门跑过欣赏参观过了,脑中印象十分深刻,现在稍微对比,肯定能够区别其中的优劣。

    不过也不奇怪,最后的晚餐是世界名画。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个画家临摹描绘过,但是肯定没人敢宣称自己临摹描绘的图画能够超越原著。能有达芬奇的几分功力,这已经算是比较好的评价了。

    “这样的东西在画廊有很多。”

    与此同时,余味点餐结束,随即笑着说道:“有成名画家精心描绘的杰作,也有不成名画家的作品。不过最多的还是美术院学生赚外快的练习画稿,随便给他们几十英磅,就能够买一幅不错的图画了。所以来这边旅游的人,如果遇上了都喜欢买一幅回去……”

    几十英磅就几百块而已,能来旅游的人也不差这点钱。如果运气不错,买这画回去收藏几十年,说不定绘画的学生成为知名画家,那么当年的作品自然也水涨船高,大赚一笔。

    一般人肯定没有这样的耐心,但是在香港的时候,王观就听沙庆丰和老孟两个艺术品经纪人说过,他们的一些同行,在追求短期回报的同时,也在做一些长远投资。

    比如说瞄准一些比较有潜力的新秀画家,然后把他们的画买下来,或者帮他们运作。反正不急着得到回报,或者过得二三十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也有可能打水漂了。这也是必然的情况,既然是投资,那么肯定存在风险。说白了这事也带了赌博的性质,另外就是考验个人的眼光了。

    古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代却恰恰相反,伯乐很多,千里马却少了。能不能找到千里马,真的比较讲究机缘和运气。

    “学生的画作水平良莠不齐,不怎么合适投资。”

    作为商人,方明升购买古玩字画,一半是由于喜欢,另外一半却是一种投资。而且他从来没有避讳这一点,比较坦诚道:“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购买一些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作品。他们处于上升阶段,更容易收获成功。”

    大家也明白,这个收获成为有两层含意,一是青年画家成功,二是投资成功。相对投资学生来说,确实更加稳妥。不过需要的资金自然更多,一般人也玩不转。

    “油画就算了,这个我不懂。”

    此时,王观也笑道:“不过总是听说内地行家在海外捡漏传闻,伦敦应该也有类似于中国古玩市场的集聚地吧。”

    “有啊,有几个大型跳蚤市场。”余味笑道:“就好像是潘家园一样,每到周末就充斥了各种旧货家具,古董杂物。那里摊位很多,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古董,从罗马时代到二十世纪的东西应有尽有。”

    “对了,我们明天要去拜访的保罗先生,他家附近就有一个跳蚤市场。”说话之间,余味建议道:“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办完事情之后,顺便到市场逛逛。”

    保罗先生,就是海外瓷器研究协会在伦敦的联络人,他手头上应该有朱大先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就算知道信息可能是编造的,不过大家还是打算去看看,期待能够发现一些有用的线索。

    “再说吧。”王观点了点头,然后不说话了。因为这个时候,服务员已经把食物端上来,整齐有序搁在餐桌上。

    “来,大家也别客气,开动了。”余味笑道:“餐桌礼仪什么的,在自己人面前就不多讲究了,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

    虽然不讲究,但是左叉右刀这个基本常识,王观还是清楚的。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不过纯粹是习惯问题,用多了就没问题了。就好比筷子,估计许多西方人也弄不明白,东方人怎么能够把两根小棍子运用得这样灵活。

    晚餐的过程也不必表述,余味推荐得没错,食物的味道确实比较可口,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王观总觉得欠缺了几分火候,没有达到美味的地步。不过出门在外,就将就一下吧。

    大半个小时过去,三人结束了晚餐,然后在余味的带领下,沿着泰晤士河参观游览了河岸两边的夜景,直到夜深才返回酒店。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起来,众人就按照原定计划前去拜访保罗先生……

    第903章织金彩瓷!

    PS: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支持啊,拜托拜托。

    “保罗先生是位建筑设计师,收藏瓷器是他的爱好。”

    途中,余味介绍起来:“说起来,他已经收藏瓷器十多年了,而且平时又比较有空闲,所以大家就推荐他作为联络人。一般来说,协会成员的基本信息,他都应该了解清楚。”

    “这样最好。”方明升笑道:“如果那个人还没有离开伦敦,平时还与协会成员联系,这样就再好不过了。”

    “但愿如此。”王观十分赞同,不过心里却不抱多少希望。

    在闲聊之中,众人也随之来到了保罗先生住宅附近。下车之后,几人步行经过一条窄小的小巷子,就看到了一栋三层小楼。

    “就是这里了。”余味笑道,然后按响了门铃。

    时间不大,住宅大门开了,走出来一个身材比较丰满的中年女性,看到王观等人,她的脸上充满了惊诧之色,不过还是友好招呼起来。

    平常的问候单词,王观还是能够听懂的,脸上自然也露出礼貌的笑容。嗯,他只管笑,至于具体的交涉,肯定是余味出马。

    此时,与中年女性聊了几句,余味眉头一皱,立即回头道:“保罗先生有急事出去了,可能要到中午才回来,她让我们进去等,你们觉得怎么样?”

    “呃……”

    王观想都不想,立即拒绝道:“算了,不进去了,我们中午再过来吧。”这就是不懂外语的悲哀,进去作客除了傻笑以外,还能做什么?

    “嗯,也行。”

    余味笑了笑,又转身与中年女性沟通起来。或者对方挽留。余味再婉拒,反正你来我往说了一会,中年女性立即露出笑容,挥手拜拜了。

    “走了。”这个时候,余味招呼道:“我和她说了,我们先到附近的跳蚤市场逛街,等到中午再过来拜访。”

    “这主意不错。”

    听到这话,方明升眼睛一亮,很感兴趣道:“其实你不说,我也打算去了。伦敦的跳蚤市场可是堪比潘家园、琉璃厂的存在。听说每年都有许多人在这里捡漏发了大财。尤其是在不久前,有人花几块钱买了只碗,却发现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

    “方先生,既然你知道这里和潘家园一样,那么也应该清楚,所谓的捡漏肯定也是真真假假,九假一真。”余味好心提醒道:“反正据我所知,这里的许多中国古董,其实也是从大陆直接运送过来的。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没错。”

    王观赞同道:“钱老也和我说过这种事情,有些行家到国外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些中国古董,下意识地觉得是真的。立即兴冲冲买下来。”

    “回去一看,却发现是赝品,再仔细打听才知道东西就是从潘家园卖出去的。一时之间,让他直叹与国际接轨的后果。就是自己人坑自己人。”

    王观轻叹道:“而且外国的行家也不是傻子,发现中国人一窝蜂似的到这里淘宝,自然也意识到这种东西的价值。捡漏的机会肯定越来越少了。”

    “这话太对了。”余味深以为然:“孔老都说了,同一件东西,他十年前瞧不上眼,现在忽然有些喜欢了,再去看价格,至少涨了二三十倍。”

    “二三十倍算是少的了,在中国还有涨几百倍的呢。”王观摇头道:“现在的收藏市场火是火了,却缺乏几分理智,起码要过十年以后才会平稳下来,形成秩序。”

    在说话之间,众人慢慢地来到了余味所说的跳蚤市场。

    来到地方之后,王观发现余味说得很对,这里确实十分热闹,和潘家园一样热闹。一条街道过去,尽是形形色色的人流,各种肤色的人摩肩接踵,缓慢的移动,不时在一个个摊位旁边驻足打量,与摊主讨价还价。

    说起来,跳蚤市场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起源于西方。早期的英国人经常将自己的旧衣服、旧东西在街上卖,而那些旧的东西里时常会有跳蚤、虱子等小虫子。虽说人家有一个专门的词组,但是中国人比较省事,形象地直译成为跳蚤市场。

    说白了这里就是一个旧货市场,由一个个地摊摊位组成,市场规模大小不等。出售商品多是旧货、多余的物品及未曾用过但已过时的衣物等。小到衣服上的小装饰物,大到完整的录像机、电视机、洗衣机,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当然,这些东西现在肯定没有跳蚤了,所以跳蚤市场的词意也逐渐演变成为如跳蚤般细碎微小的意思。反正一个市场的规模变大了,也不仅限于旧货了,也有许多新商品涌入市场,而且价格也比较低廉,深受大家的欢迎。

    不过,这个市场比较偏向于老旧的物件,以及真真假的古董。不要以为西方人就不会制作赝品,其实人家的手段也不见得有多差。只不过人家造假的目标不是中国的瓷器、字画,而是更切合西方品味的钻石、油画等高档艺术珍品。

    比如说最近王观就听到一则来自美国的消息,某个百年老字号画廊,十几年来悄悄地伪造一批艺术大师的油画贩卖,其销售总额已经超过八千万美元。

    且不提这个数额的庞大,单单是从这件事情大家就可以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皎洁清白。

    然而,相对那些大画廊,大拍卖公司,大艺术品投资人经手的东西,眼前这个跳蚤市场的物件就有些小打小闹了。相对来说更加平民化,满足普通人淘宝的兴致。不过由此也可以知道,在这里出现珍宝的可能性微乎其乎。

    至少走过了十几个摊位,王观等人也没有发现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不得不说,与潘家园相比,这个跳蚤市场的物品更偏向于生活化。别针、纽扣等精致小巧的玩意,另外还有一些音乐盒什么的。可能是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王观不觉得这些东西有多好,但是在摊位之前却有不少人在观赏,而且成交的几率也比较高。

    看到大家没有什么兴趣,余味立即笑道:“继续往前面走吧,过了拐角之后,那里就是经营古董的店面了。我记得有许多家店铺也兼营中国的古玩,倒是可以去看看。”

    王观和方明升肯定没意见,立即顺着人流穿梭而上,不久之后就来到了一条古董街中。只是一街之隔,与热闹繁华的摊位相比,这里就显得有几分冷清。其实也可以理解,如果说摊位比较平民化,那么古董店的人肯定是面向中高收入人群。

    然而不管是什么国家,低收入的人永远是占绝大多数,社会总财富不可避免的集中在一小撮人手里,这是稳固的金字塔结构。反正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共同富裕,天下大同,人人如龙,绝对是理想国、乌托邦。

    当然,国家的发达程度不同,也注定了国与国之间的低收入人群不能直接对比。一比较就发现发达国家简直就是天堂啊,普通平民的收入居然是发展中国家平民的几十倍,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最关键的物价问题。国家的物价基础,才是区分高中低收入人群的立足点啊。

    其实这个世界对于平民来说,哪里都不是天堂。只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哪怕是在非洲贫困部落,他们也能够营造出天堂般的环境来。

    “咦。”

    就在王观思绪飘飞之时,方明升忽然笑道:“那个石狮子到底是摆在店外镇风水的,还是招揽生意的幌子?”

    “什么?”

    此时,王观顺势看去,只见一家古董店之前,确实摆放了一个张牙舞爪的石狮。东西不算很大,但是却充满了中国的雕刻风格,让他倍感亲切。

    “两者兼有之吧。”

    这个时候,余味笑道:“你要是喜欢,可以直接买下来。不然的话,人家就当成是镇风水的物件,或者引人瞩目的招牌广告。”

    “那不得不承认,店主的目的算是达到了。”方明升笑道:“我们进去看看吧。”

    其他两人纷纷点头,就随着方明升走进了那家店铺之中。

    进门之后,王观环视一眼,发现店铺空间还算宽敞,就是里面的东西比较杂乱。不仅有英国本土的东西,也有埃及和阿拉伯风格的物件。

    与国内店铺的情况不同,这家店铺的老板也看见几人进来了,不过他只是抬头瞄了一眼,却没有过来招待的意思,而是继续忙着自己的工作。

    这样也好,大家更喜欢静静地观赏物件,而不是受到老板的推荐干扰。不过几乎是在一瞬间,几人就看到了摆在店中显眼位置的瓷器。

    “这是广彩!”

    乍看之下,王观就十分肯定瓷器的来历。毕竟这些东西的特点太鲜明了,不仅构思紧密,色彩浓艳,而且处处透出金碧辉煌的质感,除了珐琅瓷以外,就是著名的广彩了。

    不过与淡雅的珐琅瓷相比,几件东西的呈色更加绚烂,而且有金光闪烁,尤其是那比较奇特的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广州织金彩瓷……(未完待续……)

    第904章金枝玉叶

    PS:

    二更了,真的没有月票了吗,求大家多多支持。

    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珐琅瓷却是宫廷垄断的专利,民间是不可能大规模经营制作的。就算有作坊烧制,也是贡品,常人不能使用。不过到了清代中晚期,珐琅彩的工艺就散播到民间了,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这个时候,不仅是中国民间需要量增大,就是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富丽堂皇的广彩瓷,甚至有一些欧洲王室贵族专门派人前来采购广彩瓷。

    在这种情况下,广彩瓷逐渐与铜胎烧珐琅分离,成为独立的行业,然后不断扩大生产,将广彩瓷器销售海外,成为中西方贸易的重点项目。

    “经过一两百年的贸易,广彩瓷畅销各国,所以现在许多古董店都有广彩瓷的存在。”

    这个时候,余味轻声道:“不过也要小心赝品,就算是真东西,但是品相完美的却十分罕见,大多数都有冲、磕、掉彩之类的损伤。想要找到一件上佳精品,哪怕是民窑的都很不容易。偶尔看到一两件,价格也非常高……”

    王观和方明升倒是不怀疑余味的话,毕竟说句不好听的,中国对古董瓷器的重视,其实也就是这几十年才复苏的,然而外国人已经重视几百上千年,而且一直没有断绝过。

    不客气的说,一些人对于中国古董瓷器的认知堪称专家。其断代的准确性比我们国内某些所谓的行家要高出一大截,不仅在专业的杂志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甚至编写了许多关于瓷器的书籍。

    人家是大行家,想要行家手里捡漏,自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第一批到这里淘宝的中国人,早在他们之前,不知道有多少来自中国的古玩商人、藏家,在这些店铺中筛选过多少次了。

    作为同胞兼同行。王观肯定了解这些人的德性,发现什么好东西肯定是打包带走,不给其他人留下什么余地。就算有一些漏网之鱼。也经不住大家一遍一遍地过虑……

    “说起来,这些东西的价格也是大家炒起来的。”

    适时,余味也有几分感叹:“记得十多年前,中国的古董都是明码标价,谢绝讨价还价。就算是熟客。最多给你打个九五折,那也算是很给面子了。然而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东西的价格就好像火山喷发一样爆发增长,每隔一段时间就变一个样,让人目不暇接。”

    “这样也就算了,原来挺干净的市场。也逐渐变得鱼龙混杂起来。宋元龙泉青瓷,明清的青花瓷,甚至包括木角牙雕之类的东西。都有仿品的踪影。”

    在余味的感叹声中,王观和方明升也稍微感到有几分尴尬,自然清楚这些仿品的源头来自哪里。所以说在祸害别人的同时,迟早有一天也会祸害到自己人。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余味也意识到自己的感叹有些不合时宜,立即转移话题道:“我看了下。这些广彩瓷瓶有冲裂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真品。你们要是喜欢,倒是可以考虑买下来。”

    “我看看……”

    方明升顺势走去观看瓷器,东西有瓶有盘有碗,实用性器物比较多见。

    一般来说,在过去的古玩收藏家眼中,瓷器里瓶子最值钱,罐子次一等,接下来才是盘碟碗之类的东西。不过现在却不是这样区分了,主要是看东西的质量,综合它的来历,胎质纹饰,是否完好无损等等情况,才决定最后的价格。

    严格来说,广彩瓷的质量不差。在传统的烧瓷工艺之中,又融合了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然后施展在瓷器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犹如万缕金丝缠白玉,而且颜料更是丰富多彩,所以才有了织金彩瓷之称。

    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那么特点肯定十分鲜明。

    反正在方明升观赏东西的同时,王观也走过来打量,一眼望去就感觉这些瓷器纹饰精细,颜色艳丽,充满了富贵繁华之象,也难怪得到西方人的喜爱。

    毕竟与提倡含蓄美的东方人相比,西方人更加直接,从来不觉得绚烂明艳的东西俗气。一般来说,他们更加喜欢能够发光闪亮的事物。所以钻石、水晶、金银器物才是西方人公认的财富象征。

    至少王观觉得,西方人眼中的古董,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各种金银制作的物品,以及各个时期大艺术家流传下来的油画、素描、手稿。这些东西,应该才是他们收藏的主流。

    不过审美观也是与时俱进的,而且也是因人而异。王观觉得广彩繁缛华丽,不符合他的审美情趣,但是方明升却未必觉得不好,看他上手端详的时候,眼中透出欣赏之色,就知道他似乎挺喜欢这些东西。

    这也正常,锦绣华丽的事物,就算王观不怎么欣赏,也不见得会讨厌。方明升更加不用多说了,追逐富贵繁华就是他的天性,自然比较喜欢这种华丽绚烂的物品。

    在几人打量的时候,店主终于走过来了,然后用生硬的中文问候起来:“泥濠!”

    听到问好,王观多少有些惊讶,不过随即反应过来,这事也不奇怪。

    毕竟来伦敦旅游的中国人太多了,来淘宝的人更是不少。看到几个东方面孔在欣赏中国的瓷器,如果还不能猜测出几人的来历,那么老板肯定是才开张做生意的新手。

    当然,外国老板再厉害,也只懂几句简单的中文罢了。问好之后,就开始用英语与余味愉快地交涉起来,应该是在推销,或者介绍这些广彩瓷器的来历。

    语言障碍的存在,却是让王观感到有几分烦闷,干脆小声道:“你们慢慢沟通,我再看看其它东西。”

    “嗯。”

    余味轻轻点头,然后向方明升转达了店主的报价。

    “这么贵。”

    听到价格,方明升眉头一皱,却是比他预期价格高了许多。

    “便宜没好货……”

    不要怀疑,这是从外国店主嘴里迸出来的话。或者是经常讲述,口音比较顺溜,居然没有什么生涩感。听到这话,方明升惊诧苦笑,然后通过余味与店主讨价还价起来。

    看得出来,这里经过有中国的买家、藏家光顾,店主对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存量大小及收藏走向的认知把握并不比国内的行家差多少,甚至更远在我们的某些收藏大款之上。所以方明升想低价收购捡漏,纯粹是痴心妄想。

    与此同时,王观也在浏览店中的物品。其中也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的餐具,比如说镀金措银的盘子、刀叉等物件,另外还有一些别致的军刀、勋章。不过类似于这种纯西方化物品,他也没有收藏的兴趣,自然直接忽略过去。

    之后王观来到一排柜架旁边,只见架子上摆放了一些充满埃及风格的物品。之所以肯定东西与埃及有关,主要是他认识那些黄金面具,以及一根根弯曲权杖,还有一些项链。尽管不清楚这些东西具体代表的含意,但是毫无疑问应该来源于埃及。

    当然,王观打量之后,也可以十分肯定,黄金面具和权杖绝对是赝品。人家黄金面具是用真正的黄金铸成,可是现在王观随手拿起面具上手一掂量,就知道分量不对了。再稍微验证就知道东西哪里是什么黄金,分明是铁皮做的,再在表面涂了金粉而已。

    至于权杖什么的,也不太好判断,反正感觉不对就是了。

    毕竟类似这样珍贵的东西,一般是搁在博物馆、大藏家手里保管。如果是真品,不可能随便放在古董店的架子上,而是仔细收藏起来,等待大顾客出现才拿出来展示。

    看来不仅是中国古董鱼龙混杂而已,外国的东西也未必靠谱。

    王观摇了摇头,绕过了这个柜架,随即来到了收银台旁边的玻璃柜。低头一看,只见柜中是一些十分精致美丽的珠宝首饰。白金项链,镶钻戒指,以及各种水晶饰物,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充满了珠光宝气华贵气息。

    总而言之,就是有点儿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仔细观赏片刻,王观觉得这些饰物应该是真品,但是其中的价位是多少,是存在虚高的水分,还是切合实际,那就不得而知了。

    “王观,看中什么东西了?”就在这时,余味和方明升走过来了,自然还有店主。好像已经谈妥了价格,准备结账。

    “随便看看。”王观应声道,正准备收回目光,忽然之间在柜台的角落发现了一件十分别致的物件,当下忍不住示意起来:“老板,能不能把东西拿出来让我看看?”

    店主或许听不懂王观在说什么,但是他的动作已经表明一切。店主回头看了一眼,立即心领神会,随手打开玻璃柜把王观需要的东西拿出来了。

    “这是什么?”

    方明升凑过来一看,顿时惊讶道:“金枝玉叶!”

    第905章撞大彩了

    PS:三更了,月票还没我更新多,心酸悲凉,求支持啊。

    金枝玉叶,原意是在形容花木枝叶的美好。后来多指皇族子孙,比如公主之类。至于现代则是比喻出身高贵,或者娇嫩柔弱的人。不过十分显然,方明升现在所说的金枝玉叶,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在指代某个物件。

    此时,店主把东西拿了出来,就搁在柜台上面,大家也看得十分清楚。这件东西实际上是一件金镶玉的器物,一片叶子形状的玉上镶嵌着一只金蝉。众所周知,蝉又称知了,知与枝是谐音,金蝉玉叶也就是金枝玉叶。这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