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有图有文字,还有现场采访的视频,自然极具说服力,更是赤/裸裸的打脸。刚才还觉得报纸刊登假消息的人立即遁了,根本没脸出来说话。
当然,也有死鸭子嘴硬的人,还在死撑,觉得这肯定是闹剧。围聚的人群,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他们被博物馆忽悠了。关于这一点,神通广大的记者们也想到了,然后第一时间联系博物馆负责人,想要进去看个究竟。
对此,早有腹案的王观一律批准,吩咐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至于他自己嘛,就不方便露面了。打算在幕后指挥,躲在办公室里不出来,免得不小心成为了公众人物。
有了王观的指示,工作人员自然是大开方便这门,那些记者自然是一涌而入。
对此,苦等买票的人虽然也有些不爽,但是也没人反对什么的。毕竟人家是记者,在这种事情上天生就有优势。你不服气,也可以改行去当记者嘛。
且不提其他人的心思,反正进到博物馆之后,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一帮记者才意识到馆藏的丰富的珍贵。甚至还随机采访了几个正在参观的行家,知道这些东西的具体价值之后,也忍不住感叹起来。
人与人果然不能比啊,这里随便一件东西的价值,比他们银行的积蓄还要多。至于一些珍宝的价值,更足够让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不过在感叹之中,记者们也没忘记通灵宝玉、连珠帐的事情,连忙打听起来。
“东西在四楼。”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一帮记者兴致勃勃跟上。不久之后就来到了四楼展厅。然后就迷失在阵阵璀璨的光华之中。
“……什么也不多说了,直接上图。不过也要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拍摄出来的相片效果,远远没有亲眼目睹来得真实而震撼……”
一个网络记者把自己的文章上传之后,自然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这是什么玩意?”
“黑白相间。分明是足球啊。”
打开相片一看,众人莫名其妙,迷惑不解。极度怀疑记者是不是忙中出错,以至于上传了另外的照片。
“不是足球,据说是什么昌化石。”
“昌化石我知道,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价格非常昂贵。”
“这个不是关键。主要是文章说了,在石头上能够看到太极光晕。不过由于仪器的缺陷,不能把光影拍出来,我想知道这个是不是在糊弄人?”
这个时候。众人有些半信半疑。所谓三人成虎,如果只是一个人这样说,大家肯定不信,但是另外的记者在另外的网站。也报道了同样的消息,就不由得大家不信了。
“我决定。要亲自过去看看,如果是假的,看我不把东西给砸了。”
“支持你去伪存真……”
“你住哪儿,组团去怎么样?”
网上的纷纷扰扰,再怎么热闹,影响力也不算很大。然而到了晚上,在称霸全国的新闻联播之中却播放了一条新闻,那才叫真正的爆炸性,引起了轩然大波。
新闻大概有三分钟,开头是关于博物馆一票难求的场面,然后就是博物馆的介绍,重点提到博物馆的馆长就是去年捐献了张献忠玉玺的神秘大收藏家。接着就是简略介绍博物馆中的馆藏了,期间也随之给了几个镜头,把博物馆上下三层的布局播放出来。
到了最后镜头又一晃,就跳到了四楼展厅之中,再逐一把枯木逢春瓶、钟馗捉鬼图、通灵宝玉、连珠帐、晶化石球等等珍宝纳入镜头画面。
看得出来,摄像师是个经验丰富的高手,在他的镜头底下,每件珍宝显得十分细致入微,颇有几分引人入胜之感。
当然,在镜头摄像的时候,电视机中自然也有旁白。不过旁白不是在介绍这些奇珍异宝的来历,而是女主播以甜美不失严谨的声音歌功颂德,表示在领导的关怀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加……
女主播三言两语把话题带了过去,镜头也随之一转,好像也拍摄到了其他东西,但是当众人想要细看之时,画面就切到了中东地区,那里的人民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当然,镜头的最后,那只是小细节,有人细心留意起来,自然也有人浑然不知。但是不管怎么说,希夷博物馆火了。不是一般的火,而是红红火火,火得发烫。
尽管也有人质疑,不过是私人博物馆的事情而已,怎么堂而皇之登上了央视新闻,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通灵宝玉和连珠帐啊。
尤其是那连珠帐,几千近万颗珍珠串成了帐子,经过摄像师精心拍摄之后,晶莹璀璨的光华,该是多么唯美、奢华、让人神往。
“那是真珍珠,还是假珍珠?”
“据说是真珍珠,产自东北黑龙江的东珠……”
央视的影响力不是吹嘘出来的,哪怕收视率年年下降,但是人家播放出来的新闻,本身就是极好的新闻素材。一时之间,各大报社、杂志社、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了央视的新闻,并且以此为新闻点,不断的深入挖掘。
然后社会各界人士也不甘寂寞跳出来了,或是在电视报纸上,或是在广播网络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件事情。有人痛骂唾弃,自然有人表示支持,然后观点不同的人就开始互骂,可谓是战火纷飞。
在骂战之中,希夷博物馆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驰名中外。
所谓新闻,其实就是新鲜事儿。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昨天的事情,今天就应该不再报道了,这个就是新闻的时效性。然而,定义是定义,却不能代表事实。
这么好的素材,大家还没有榨干它的价值,谁会轻易放弃。再说了,报纸杂志的销量,网站新闻的点击量,还有电视的收视率,都离不开共众的支持。现在百姓明显对这事感兴趣,你不大肆报道,难道喝西北风去呀?
在媒体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就算一盆冷饭都能够炒热,更何况这事本来就是个炸药库,现在自然是一点就爆。越深入挖掘下去,就越是劲爆。
连珠帐,通灵宝玉什么的,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也有人另辟蹊径,把焦点集中在枯木逢春、钟馗捉鬼图、昌化石球上。
然而,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或者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反正抵达博物馆之后,众人却惊愕发现,博物馆好像拥有无穷宝藏一样,在今天又拿出一件稀世珍宝展览了。
“游仙枕?”
“那是什么东西?”
“不是吧,连游仙枕也不知道,那可是传说中的宝物啊。”
不管听没听说过,反正这可是新素材,谁会错过?当下又是一番播报,自然又引起了一番热议,颇有几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意味。
事实证明,大家的预感是对的,游仙枕事件未消,五色笔又冒出来了。看到在阳光在呈现出五光十色,实际上却是透明无色几乎隐形的珍宝,许多人纷纷表示自己惊呆了。
看到了这件东西,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自己有这支神笔光环加持,恐怕早就高中状元了。什么清华北大肯定不在话下,指不定哈佛剑桥也哭着喊着跪求自己前去就读……
“神笔算什么,神剑才是星辰大海。”
“有图有真相,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帝道之剑……”
五色笔的光环还在,一把寒光若雪,珠玉光华绚烂的宝剑就亮瞎了许多人的眼睛。尤其是剑身上的铭文,得到民间高人的确认之后,却是赤霄两字无疑。
七彩珠,九华玉,提三尺剑,斩白蛇立不世之功的赤霄。
消息确定之后,一时之间全国十几亿人,起码有四五亿人不能淡定了。要知道不管是连珠帐、游仙枕,或者五色笔、通灵宝玉,这些东西自然十分珍贵,不过还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但是赤霄剑却不同,这属于几乎被神化了的物件。
其它东西是真是假,大家可以嘻嘻哈哈看个热闹,不去认真追究。然而赤霄剑却是不行,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一瞬间,庞大的民意迅速联合起来,要希夷博物馆拿出证据来,或者公开验证,让大家口服心服。不要的话,坚决不予承认东西就是赤霄剑。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此时此刻,在大宅门之中,钱老淡然微笑道:“既然这是大家的意思,那就顺从他们吧。易之,这事就麻烦你了。”
“放心,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周老轻轻点头。
当晚,央视再爆新闻,故宫博物院的几位专家应希夷博物馆之邀,准备当众鉴定赤霄剑的真伪,介时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见证……
第938章大起大落,荡气回肠
PS:
今天的第一更,大家有票就请多多支持,谢谢了。
“这是大家的胜利……”
新闻播放出来以后,许多人欢呼雀跃。不过更多的人却是琢磨着,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倒是可以到现场参观见证。如果是假东西,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直接扔空瓶子。万一是真的赤霄剑呢,可不能错过近距离观赏的机会。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思,反正鉴定会如期举行了。
地点不在故宫,也不在希夷博物馆,而是在一个宽广的体育场之中。事实也证明在这里举行鉴定会是英明正确的决定,因为在这个时候,涌进来观看的人群几乎把体育场挤满了。一眼望去,可谓是座无虚席。
看到这个情形,一些人快要哭了。他们是体育馆的领导,望着蜂拥而来的人流,不由得感叹着如果举行体育比赛的时候,座位上也有这么多观众就好了。
当然,不仅是观众足够多,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不少。甚至有门户网站经过协调之后,直接来了个现场直播。
“这是一个盛会,希望不要成为笑话就好。”有识之士叹道,明白人都清楚,如果希夷博物馆顺利度过这关,那么从此以后肯定声名大振,将虚名化为实质,直接成为故宫以下最著名的博物馆。
“就是不知道故宫给不给这个机会……”一些人情不自禁以阴谋论揣测起来。
不过,更多的人却是吃惊这个鉴定会的阵容庞大。不仅是故宫大专家出场了,另外还有珠宝鉴定协会的人马,包括各大拍卖公司的首席鉴定师。
一排过去,在行家的眼中,可谓是星光璀璨,让人咋舌。普通人却没有什么感觉。只是知道故宫足够重视就事就行了,然后心满意足地准备观看热闹,等待最终结果。
“真是大场面啊。”
适时,也有聪明人轻声叹道:“希夷博物馆不简单呀,就算是顺水推舟举行这个鉴定会,但是能够邀请这么多人过来,背后的实力绝对不小……”
“而且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敢找这么多人来举行这样浩大的鉴定会,多多少少也会有几分把握。看来今天有好戏看了。”
一些人窃窃私语,脸上露出了期待的之色。
与此同时,主持人出场了。安抚大家静下来,然后一一介绍参与鉴定的专家。观众也很给面子,纷纷喝彩鼓掌,也让专家们不自觉微笑起来。再之后,主持人更没有废话。示意希夷博物馆的负责人拿东西出场。
此时此刻,在众人的关注下,戴着大墨镜的高德全走了出来。没有办法,钱老和王观不愿意露面,只好拜托他帮忙了。
也不仅是高德全而已,另外还有一群保安。小心翼翼地抬着几个箱子上来。
“咦,不是一把剑而已么,怎么有这么多箱子?”
见此情形。自然有人感到十分迷惑不解。不过也有聪明人反应过来,立即若有所思道:“或许不仅是鉴定赤霄剑,还有其他东西。”
毫无疑问,这人猜对了。
在高德全的示意下,保安把箱子打开。一件东西一件东西地摆放出来。旁边的摄像机也知机调整角度仔细拍摄,通过大屏幕的投影。观众们也看得还算清楚。
枯木逢春瓶、钟馗捉鬼图、通灵宝玉、连珠帐、昌化石球、五色笔、赤霄剑……每一件东西亮相,都引得许多人啧啧称奇。
“每件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如果能够肯定没问题,该值多少钱啊?”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没钱买啊。”
“有钱也买不到,属于无价之宝。”
在感叹声中,除了没心没肺的二愣子,大多数人都动容起来。而且细心的人也注意到,在拿出赤霄剑以后,保安的动作根本没停下来,还继续在箱子里掏东西。
其实在第一件东西摆出来之后,那些专家就开始鉴定了。
不是装模作样的鉴定,而是拿出各种工具,仔细上手观察。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专家之中不仅有本国的专家,也有外国的珠宝鉴定师。
就是看到这些外国人的存在,大家才会觉得这场鉴定会应该比较公允。也不指望外国专家在赤霄剑上发表什么意见,只是希望他们看看连珠帐、通灵宝玉之类的珍宝有没有问题。毕竟这种珠宝类的东西,应该是不分国界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与中国专家挑瓶子看画不同,几个外国专家一开始的时候,就直接奔连珠帐而去。打量着这件珠光宝气,光华璀璨,尽显奢华气息的东西,几个人都有几分沉醉。也不仅是他们,在场的许多女观众也是目光迷离,眼中透出渴望之色。
“假的,肯定是假的。”
看到老婆(女朋友)的神情,某些男同胞一阵心惊肉跳,开始向上天祈祷东西是赝品,不然他们的麻烦就大了。
不过结果注定让他们失望了,几个外国专家清醒过来以后,立即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每颗珠子都研究了一遍,然后满脸惊叹之色,确定东西是真的珍珠,而且不是养殖珠,而是属于纯粹天然的河珠。
一个外国专家拿起话筒,向观众如实汇报自己的鉴定结果,自然让大家哗然起来。沉默了片刻之后,立时掌声雷动。掌声不仅是送给外国专家,也是送给希夷博物馆,更是为自己之前的怀疑而感到愧疚,所以现在自然要加以弥补。
连珠帐只是个开端,然后五色笔、通灵宝玉、昌化石球等东西,也逐一被证实了。而且还随机邀请了不少观众上台,让他们亲自感受这些东西的奇妙。
至于掌声,自然是一次比一次热烈,可以称得上是欢呼雷动,响彻云霄。
没有人觉得这是在作秀,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来不缺乏分辨是非的最基本能力。况且每件东西的奇妙之处,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验证。比如说枯木逢春瓶、钟馗捉鬼图,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自然不会怀疑有人弄虚作假。
一件件东西经过严密的鉴定之后,都可以确定是货真价实的珍宝。而且许多人十分认同一些记者的话,果然通过照片观看东西,与亲眼欣赏珍宝,确实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就好像某些人不怎么上镜,无论怎么拍照都没有实现中好看。台上的奇珍异宝也差不多,摄像机只是拍摄出东西的本质,根本无法捕捉其中的光影效果。
或者说,镜头拍摄出来的,才是东西的本质。然而人类天生就是视觉动物,更加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欣赏其中的美感。
就是由于这种差异,那些观看现场直播的人,自然有些不理解现场观众怎么这样狂热。直到后来亲眼参观这些珍宝之后,才算是明白其中存在的差别。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此时此刻,一个专家正拿着一枚扳指观赏,大屏幕也适时将扳指的细节播放出来,让观众看到其中的精致美观。而且从专家激动的神情,大家也明白东西肯定不简单。
“这是黄玉,真正的黄玉。”
“注意了,不是黄龙玉、金田黄之类的品种,而是真正的黄玉。这是非常珍贵的料子,古代帝王以黄为尊,非常尊崇黄色,所以黄色只有皇家才能够使用。一般的平民百姓,或者达官贵人,谁敢私用黄色,可以视为造反,要被抄家灭族的……”
旁边有专家补充,然后十分兴奋道:“当然,好料配好工,再珍贵的料子,如果没有好的手艺去雕琢,那就是纯粹在糟蹋东西。但是这个玉扳指却不同,大家看扳指面上的图纹,百骏图栩栩如生……”
“……雕工匠心独运,有子冈款为证,所以我们鉴定之后,一致认为这是明代冶玉宗师陆子冈的作品。工料双绝,堪称稀世珍宝。”
鉴定结果出来以后,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普通人纯粹看热闹,听说是值钱的好东西,鼓掌是必然的。但是在场可是有不少真正的行家,他们可是内行人,却是明白陆子冈在玉石界的地位,更加清楚东西的蕴含的价值。
反正消息传出去之后,中国各大流派的玉雕师再也坐不住了。近的占了地利,马上搭车过来,远的也立即收拾行李,想要第一时间赶过来朝圣。
没错,就是朝圣。对于玉石雕刻师来说,陆子冈就是玉圣。现在看到宗师的遗物现世,大家怎么可能保持淡定,自然是纷纷涌过来看个究竟,或者顶礼膜拜。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此时,在黄玉扳指之后,又鉴赏了七彩琉璃透光镜,大家的目光随之转移,看到一个专家拿起了一把兵器,不可避免的关注起来。
“要开始了吗。”
以为要开始鉴定赤霄剑了,不仅是现场观众十分期待,就连观看直播的人也目不转睛地打量起来,一颗心随之微悬起来,仿佛在等待最后的审判结果。
然而出乎意料,镜头一定之后,大家才发现兵器不是赤霄。尽管那也是一把剑,但是与赤霄剑还是有些区分的。
见此情形,许多人正要破口大骂,但是随着专家的讲解,骂声又咽了回去。心情也随之大起大落,荡气回肠……
第939章各种羡慕嫉妒恨
“这是工布剑……”
专家的一句话,却是让许多人精神一振。'本文来自'
当然,也有一些小白,根本不知道工布剑是什么玩意,忍不住向旁边的人悄声打听起来,自然少不了被旁人一阵鄙视。不过在小白俏目圆瞪之下,旁人连忙把鄙视目光收回来,讪笑解释工布剑的来历。
“春秋时期,楚王叫欧冶子铸剑,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
“历时三年,欧冶子才铸成这把绝世宝剑。经过开锋打磨之后,剑刃十分锋利,斩铜剁铁像切豆腐一样简单……”
“后来宝剑落入秦始皇之手,传说他挥舞工布剑之时,可以叱咤天下、气盖山河,所以工布又霸道之剑的别号。作为秦始皇的随身兵器,据说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就是由于工布剑察觉到危险,立即锵声自鸣,才让他逃过了一劫。”
在专家的讲解下,在场众人也全面了解了工布剑的底细,对于这把宝剑的稀有程度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抛开名声不提,工布剑的本身,也绝对不逊色于赤霄剑。
“赚了赚了,买一送一啊。”
一时之间,许多人更加激动了。本来想来看赤霄剑的,没有想到居然还能够看到工布剑,说起来也是意外的惊喜。
“当然,这把剑只是形似而已,至于是不是真正的工布剑。还需要做个试验……”
在说话之间,专家把突然伸手按住剑脊一掰,然后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工布剑立即呈现九十度直角弯曲,然后就像是一根皮带似的,缠绕在他的腰身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专家就是周老,只见他感受了一下工布剑的柔韧性之后,这才轻轻松开剑脊,等到工布剑恢复了笔直状态。他又突然挥斩,目标正是旁边的桌子。
“啊……”
看到这个情形,许多人又是呆若木鸡。嘴巴张得大大的,彻底愣住了。
说时迟,那是快,在众人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只听见咔嚓一声。桌子一角就直接断了。一寸厚的桌角,就是这样被轻而易举的切开。
这一瞬间,众人一片哗啦,负责直播的导演反应很快,立即激动吩咐道:“快,回放。”
不愧是做导播的。对于人心的把握很到位。这个时候,大家确实想要知道周老是怎么挥剑斩断桌角的,看到大屏幕有回放的时候。连忙仔细观看起来。
大屏幕出现的是慢动作,只见周老手臂一挥,好像也没有多用力,工布剑就轻易没入了桌角,然后将桌角斩断了。其中的过程十分流畅。根本没有丝毫阻滞,好像桌子不是木头。而是面团豆腐一样柔软。
当然,大家却十分清楚,桌子肯定不是面团豆腐,而是实心的木头。
尤其是一个外国专家反应过来之后,直接拾起桌角观察起来,又往地板拍了拍。那种坚密的声响告诉大家,这绝对是真正的木头,材质十分坚硬,并不是电影电视中的道具。
“真斩木头了,刚才我还以为是道具呢。”
“废话,那可是真正的宝剑,斩木头算什么,就算是铜铁照样也能斩断。”
“还是这个专家杀伐果断,说斩就斩了,就该这样斩。不要像现代的铸剑师,只敢斩斩柔软的草席而已,让他们砍桌子试试,看锋刃会不会崩口……”
在众人的热议声中,周老回首观望一帮专家,微笑道:“形神具备,我觉得这应该是真正的工布剑,大家没有什么异议吧?”
“没有……”
“我赞同!”
一帮专家相互看了一眼之后,纷纷表示赞同。毕竟东西经得住验证,又挑不出具体的毛病来,自然可以证明是真正的工布剑。
对于这个结果,现场观众十分满意,自然不吝于奉上热烈的掌声。在鼓掌的时候,大家心里想着,工布剑之后,应该是赤霄剑了吧。
然而事情再次出乎他们的意料,因为在这个时候,保安确实又拿来一件兵器,可是等周老把兵器拔出来之后,闪亮的光芒十分耀眼。单纯从卖相来看,这把兵器要比古拙苍劲的工布剑好看多了。不过,兵器却不是剑,而是刀,大夏龙雀刀。
“龙雀大环……”
“真的假的,居然真有这刀……”
其实在工布剑亮相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一大批冷兵器爱好者的目光,正当他们感叹工布剑的锋利之时,锋芒毕露、流光浮动的大夏龙雀刀无疑更引人入胜。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闪亮发光的大夏龙雀刀,在华丽的程度肯定完爆工布剑,但是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却是知道龙雀大环再漂亮,在质量上却不如工布剑。
所以鉴定大夏龙雀刀的真伪之后,周老也没有试刀的打算,直接把东西放了回去,却是让许多人十分失望,齐齐叹声,但是惊喜总是在不经意之间。
就在众人失望之余,突然之间一抹虚影晃动,寸厚的桌板突然被人拦腰砍断了。
“咣铛!”
突如其来的动静,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摄像机的镜头也随之扫去。
此时此刻,大家却惊讶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专家的旁边多出来一个身穿铠甲,手执笔直刀刃的人。
这人慢步而来,头盔遮挡住了大半边脸,但是身上细密的鳞甲,以及能够反光的甲板。浑身上下,却是充满了岁月沧桑的古朴气息,又透发出华丽的意味。
“明光铠。”
这一瞬间,有人脱口而出,一脸惊喜交集之色。
没错,就是在洛阳出土的明光铠,这是特意错来的东西。经过专家细致的修复,精心的保养之后,东西恢复了昔日的光彩。现在铠甲穿在人的身上,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其他人感受到明光铠的威武。
不过,这还不算完。就在众人仔细打量铠甲之时,细心的人却发现几个保安飞快上来,把一根木桩搬来了现场。
片刻之后,那人走到了木桩的旁边,然后伸手敲了敲木头。一时之间,清脆的声响让大家清楚知道,这根木桩坚硬的程度恐怕不亚于刚才的桌子,而且更加紧密厚重。
“难道是要砍木桩……”
与此同时,众人的目光才算是在明光铠上转移,注意到那人手中的兵器。聪明人一想,就马上想到那人准备做什么了,当下心中一片火热,目光充满了期待。
“注意,注意,快跟进。”
适时,导播也连忙吩咐摄像师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那人,而且不仅是一个镜头,起码有四五个镜头围上去,确保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切换。
通过大屏幕看到这个情形,现场观众自然慢慢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打量。
就在这时,大家发现身穿铠甲那人动了,双手握刀挥动,左右右左,在空中掠起了几道虚幻的残影。而且还没等大家看清楚,他就直接收手直立。
“搞毛呀?”
“到底有没有砍啊?”
一时之间,众人的目光之中充满了质疑。有人十分茫然,自然也有人忍不住窃窃私语,嗡嗡嗡地议论起来。
“好快的刀!”
不过,在场之中也有明眼人,尤其是那些从军队队伍回来的保安,在这个时刻瞳孔一阵收缩,眼中充满了敬佩之色。
“回放,慢镜头回放。”
适时,导播调取录像,稍微打量就倒抽了一口凉气:“怎么可能……”
“哗啦啦!”
就在导播惊疑之际,现场中的木桩突然倒塌了,就好像是堆砌起来的积木,在这个时候散落开了,摔了一地。
“擦,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不仅是木桩摔了一地,许多人的眼睛也差点碎了一地。不碎不行啊,因为木桩并不是直直摔倒,而是七零八落地散开。
此时,导播也是善解人意,全方位把刚才的录像重新回放,通过慢镜头的处理,大家也看得十分清楚,那个身穿铠甲的人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在一瞬间连斩几刀,直接把木桩斩得七零八落。只不过是由于惯性作用,木桩才看起来完好无损。
现在时间一久,碎裂的木桩自然支撑不住,马上散落了一地。看到这个情况,许多人惊叹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真的吗?”
“不是在拍电影吧?”
“强烈要求再砍一次,不然我怀疑是特效,或者木桩早被锯开了……”
在喧嚣的哗然声中,周老微笑站了出来,并且以穿着铠甲的人为模特,告诉大家明光铠和兵器的来历。
“唐刀!”
“竟然是唐刀……”
一时之间,一些冷兵器爱好者要发狂了,极度后悔自己没有在现场。然而另外一些人却幸福地要晕眩过去,因为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周老随机抽取了一些人上来验证。不仅是近距离观看东西,更能上手触摸,甚至可以亲自挥刀体验……
见此情形,在家观看直播的人忍不住咬牙切齿,各种羡慕嫉妒恨!
第940章跌宕起伏,高潮不断
PS:
三更了,有票就给两张,谢谢了。
说起来,鉴定会的情况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高潮不断。
特别是明光铠和唐刀的出现,简直就是惊艳全场。在专家的介绍下,众人也明白了两件东西的珍贵,可以称得上是唐代军备中的战斗机。
再无知的人,也应该知道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民族为汉,又自称唐人,由此也知道中国人对于汉唐两代的向往。现在唐代的铠甲和兵器出场,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也知道大家对两件东西的重视,所以就算验证了真伪之后,高德全也没有急着收回东西,而是任由大家观赏。直到十几分钟以后,观众的热潮稍微冷淡下来,这才让身穿铠甲的人把东西带下去。
不过,此时此刻,网上已经开始疯了。
“疯了疯了,我真的要疯了。不是说唐刀已经失传了吗,怎么还有实物……”这人是个狂热的唐粉,看到唐刀出现之后,后悔得肠子都发青了,一脸纠结的表情。很想抄起电话定飞机票前往京城,但是残存的理智却告诉他,等他抵达京城的时候,鉴定会也该结束了。
与其现在离开,不如看直播更好,毕竟赤霄剑还没出场呢。
“兄弟们,组团去参观珍宝,一起来报名……”
一时之间,各大论坛、圈子什么的,纷纷出现了这样的帖子,然后一呼百应,瞬间吸引了一大堆跟帖的人,十个有八个是报名参与的。另外两个,一个是酱油党,另外一个是没钱。正在求人接济……
网上的纷纷扰扰,却影响不了鉴定会的进程。
此时此刻,看到明光铠和唐刀下去了,许多人一边遗憾叹气,一边又十分期待,目光灼热地看向高德全,琢磨着又有什么奇珍异宝登场。
不过,高德全却没有什么动静,倒是几个专家让人把断裂的桌子搬下去。重新换上了新的茶几上来,然后就堂而皇之的围坐下来,颇有几分闲情逸致似的准备喝茶。
见此情形,众人自然一怔,但是导播的专业素养告诉他。这事肯定另有玄机,立即悄悄地示意摄像师把镜头移了过去。
镜头一转,先是在几位专家身上扫过,然后慢慢地来到茶几上。然后摄像师也发现了茶几上有两件比较特别的东西,自然是重点拍摄。
“一个杯子,一个大碗……”
在场之中聪明人也不少,看到大屏幕的东西。立即意识到两件东西应该不简单。
“错了,不是大碗,那个也是杯子,桃杯。”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见东西的造型,一些行家就知道其中的底细了。
“桃杯?什么玩意?”
有人不懂,自然求教起来。然而未等行家回复,一个专家已经感慨万端把东西拿起来。一边观赏,一边叹道:“本来以为项圣思的桃杯是孤品。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又能看到另外的一只,而且品相十分完好,真是难能可贵啊。”
“李专家,这个项圣思,又是什么人物?”主持人也机灵,凑趣询问起来。
“项圣思是一个制陶大师,传说他是个道士,最擅长制作桃杯……”
那位李专家娓娓而谈,把项圣思的来历,以及桃杯的珍贵之处交待清楚了。一些行家听了频频点头,但是外行人却没有什么特别感触。毕竟在诸多珍宝的轰炸下,区区一件“普通”的珍宝,已经刺激不到他们的神经线了。
“兄弟们,还等什么,尿点时间到了,赶紧去解决啊。”
有人招呼一声,感叹专家们的“善解人意”,给了他们一个放松的机会。不过当这些人离开几分钟,再度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好像错过见证奇迹的时刻。
因为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周老提起了水壶,然后招呼一个摄像师,让他把镜头对准空荡荡的桃杯内。就在这时,周老轻轻往杯中注水,水花四溅,很快就有七分满。
适时,周老停止动动,把水壶放了下来,但是杯中的水还在晃荡,再慢慢平息。开始的时候,众人不明白周老想让大家看什么,但是下一秒钟之后,奇迹忽然出现了。
在水纹游动之间,光滑细腻的杯壁之中,陡然出现了一幅图案。
“不是吧,我眼花了吗,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冒出来了?”
一时之间,不少人开始揉眼,甚至连几个专家也吓了一跳,不可置信地凑近观察杯子,然后把镜头给挡住了,却是让许多人暗骂不已。
在摄像师悄声提醒下,几个专家才反应过来,尴尬一笑之后,李专家惊奇道:“周兄,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真正的圣陶杯。”
此时,周老眼中透出缕缕惊叹之意:“杯中有陆羽煮茶图,以及茶诗一首。这是用特殊物质描绘而成,遇水而显……”
“啊,居然和钟馗捉鬼图一样,也是隐画!”
“我就知道东西不简单……”
“马后炮!”
讨论声中,众人啧啧称奇,立刻觉得普通的桃杯不普通了,而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珍宝。然而,这仅仅只是序幕,让他们惊奇的事情还在后头。
这个时候,周老忽然站了起来,突兀问道:“有谁口渴吗?要不要来喝点水……”
一瞬间,大部分人愣住了,也有反应机敏的人,纷纷举手。其他人慢了一拍,但是惊醒过来以后,也纷纷举起手臂。在他们的心思,喝水是假,近距离观看杯子才是目的。
又是老规矩,随机选了几个人上台,让他们仔细观赏东西,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过,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周老真的取出几个一次性杯子,再把圣陶杯中的水均匀平分,然后示意他们品尝一下。
这些人接过了杯子,其中有人一脸迟疑之色,可能是觉得东西是古董,不太卫生干净,所以没有喝。但是也有人是耿直的脾性,更是不拘小节,接过了杯子就直接一口焖了。
“咦。”
喝了杯中之水后,一人惊诧道:“甜的?放糠了吧?”
“再回味一下,这可不是糖水。”
说话之间,周老也喝了口水,微微咂舌之后就笑道:“能喝就多喝两口,不然待会东西还给主人家了,再想品尝也没机会了。”
“什么意思?”
许多人迷惑不解,不明白周老话里的意思。倒是几个专家忽然意识到什么,纷纷举杯轻抿起来,然后齐齐一振。
“这是茶!”李专家惊坐而起:“没错,就是茶。”
“茶而已,干嘛这样大惊小怪的?”
当然,那是其他人的想法,但是几个专家就坐在旁边,可是看得清清楚楚,刚才周老是倒白开水进桃杯中的,开水之中可没有放茶叶啊。
为了确认这事,一个专家连忙检查水壶,发现水壶中确实是没有味道的开水。
“快,再倒水到桃杯中看看。”
与此同时,李专家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然后示意旁人再往桃杯中注水。这个时候其他人也意识到似乎有什么状况,也纷纷专注地观察桃杯。
开水温热,轻烟袅袅,随着开水的浸泡,杯中图文自然涌现出来。但是此时此刻在惊奇之余,大家的注意力却有些分散。
过了两三分钟之后,李专家感觉差不多了,连忙在桃杯中匀了点水品尝起来。这一瞬间,他再也没有丝毫怀疑,满脸惊容:“空杯注水,自有茶香,这是真正的圣陶杯!”
适时,也有人细心人好奇问道:“为什么两个专家都强调是真正的圣陶杯,难道还有假的不成?”
“假不假我不管,我只是想知道,开水怎么变成茶了,是不是在忽悠人?”
“应该不至于,我听人说过,古代有大师懂得一门特殊的制壶技术,好像是把上等的茶叶与制壶的泥料混合起来发酵,然后再用这种茶泥制作成壶。壶成之后,根本不用再另外放茶叶了,直接注水就有茶香滋味散发出来……”
“对对对,我也听说过这事。一直以来,我还以为是瞎编的传奇故事呢,没有想到现在居然看到实物了。”
民间自有高手,在他们的探索下,圣陶杯的底细也被破解得八九不离十。只不过他们不清楚白玉之精的存在,不然就直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当然,仅仅是这样,也足够让人惊奇了。一时之间,不仅是台下的观众,就连台上的其他专家也坐不住了,纷纷过来检验圣陶杯的神奇效果。
由于僧多粥少,一些人论资排辈,自然抢不过那些老前辈,只得在旁边干着急。不过有人目光一转之后,却发现了茶几上的另外一个杯子,顿时眼睛一亮。能够与圣陶杯一同摆放出来的东西,应该不是普通货色吧?
想到这里,自然有人行动了,拿起另外的杯子打量。地方这么大,这个专家的动作自然也瞒不过其他人。其他人也不笨,看到这人打量杯子,脑子一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当下也颇为好奇凑了过去观望。
几个人围在一起,动静也不算小了,自然也引起了导播的注意,他连忙示意摄像师跟进,镜头一动就对准了那个专家手中的杯子,并且在大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
与此同时,在场观众的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好奇地打量起来……
第941章葡萄酒,滋味不错
ps:今天的第一更,再求几张月票,请大家多支持,谢谢。文学馆。
乍看之下,专家手中的杯子十分普通。然而大家也充分吸取教训,不敢轻易下论断了,免得又被打脸。毕竟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希夷博物馆拿出来的东西,必是精品。这个杯子,哪怕再朴素平凡,应该也不至于例外。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显然大家也变聪明了,直接猜中了结果。
当然,在这个时候,几个专家还在研究杯子,却研究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倒是一个外国专家看了几眼,觉得东西有点儿像是他们那里的圣餐杯。
对此,几个中国专家也不以为意,甚至有些赞同外国专家的意见。
毕竟西方的教会,很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