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心中微微一动,就在感觉红斑跟洞口重合的时候,唐欢出手了。
啪的一下,玻璃珠竟然准确的直接弹进了洞里。
“好,干的漂亮!”首先大叫的是张志坚,因为唐欢是他这边的。
“哼,有什么了不起。”说话的是林大庆,“接下来该我了,看我的。”
对于他们的谈话跟接下来的动作,唐欢已经没反应了,他还没有从刚才的事情中反应过来:“那个红斑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随着我的手动?为什么现在又没有了,为什么……”
“唐欢,你干什么呢,该你了!”就在唐欢还在考虑的时候,林兴国忽然碰了碰他。
“哦,知道了。”反应过来的唐欢走到浅洞里,拿出自己的玻璃珠,然后找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蓝色玻璃珠,那是赵兴国的。
“会不会再有红斑呢?”扣住玻璃珠,唐欢暗自想,“刚才,我一直想着进洞,难道,是因为这个?嗯,没准,超级记忆都有了,可能这红斑也是穿越的能力之一吧,但愿刚才不是幻觉。”
想到这里,唐欢不再分心了,只是专心的盯着蓝色玻璃珠,心里一直想:击中!击中!击中……
果然,在他这样想了大概三秒钟,小米粒大小的红斑慢慢的在眼前出现了,正好在玻璃珠的左上方。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唐欢很容易就掌握了。手微微的摆动,当红斑跟玻璃珠重合的时候,拇指轻轻一弹。
啪!击中了!
“好啊!”张志坚跳了起来,“哈哈,首发命中,唐欢,厉害啊,今天你怎么这么厉害啊,哈哈哈。”
“哼!”赵兴国擦了擦鼻子,讪讪的从地上爬起来道,“只是运气好罢了,哼,我还有,等下再来。”
“呵呵。”唐欢微微一笑,“没错,等下再来!”
很快,三局就结束了,时间没有超过十分钟,比一般情况下短许多。这是因为每次都是唐欢个人率先击中对方的两个玻璃珠,提前结束战斗。也就是说,不到十分钟,唐欢个人就赢了六个玻璃珠。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唐欢后来的攻击也并不是像一开始那样百发百中,也会有微小的失误,但只要失误一次,第二次必定打中,这有点类似弹道修正的意味。
“不打了不打了,欺负人么这是。”连输三局的林大庆不满了,他拍拍手,从地上站了起来,扁了扁嘴,接着奇怪的看着满脸微笑的唐欢,“唐欢,你是不是在家偷偷练习了?你以前可没这么厉害,现在怎么这么厉害了?对了,有什么窍门么?”
“窍门?没有啊,多练习就好了。”唐欢眨眨眼,笑着道,“就像你说的,我在家偷偷练了好久了。”
“哼!”林大庆再次扁了扁嘴,赵兴国也一脸懊恼。
“就是就是,怎么,没听说过,什么什么三日,就得刮目相看?哼哼,让你们小看他,这回他也厉害了,再加上神弹手如我,你们就更没指望了,啊哈哈哈,”张志坚在一边眉开眼笑的接话,“林大庆,还要不要来啊?哼哼,不是说什么苦练了绝技嘛?不是说要我好看么?绝技呢?啊?让我好看在哪里?啊?吹牛吧你,哈哈哈,不过我不会怪你的,啊哈哈哈。”
“我,我……”林大庆脸色红了红,忽然看了看唐欢,接着向张志坚小嘴一撅,“哼,是唐欢打的,又不是你,你神气什么,有本事,咱俩单挑。”
“单挑就单挑,怕你小狗!”张志坚立刻同意,大概是刚才赢得太顺利,让他也开始看不起林大庆他们了。
很快,他们再次开局,而唐欢跟赵兴国则在一边看。
不过,唐欢此刻却没有心思看他们比赛弹玻璃珠,他在考虑刚才的异象。
他觉得刚才弹玻璃珠的时候出现的小红斑,并不是规则的圆,反而模样有点类似自己平时劳累熬夜的时候,偶尔在眼睛里看到的飘雪花现象,也就是死去的视网膜细胞下落时候看的的落雪花现象。所以说,这应该是自己视网膜制造的东西。
他感觉,只要他心中专心默念击中对方超过三秒,小米粒大小的淡淡红斑就会出现在自己目光焦点所在的物体上,这有点像狙击步枪里面的十字准星。
不过,刚才他并不是用步枪,而是用手,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因为用枪,只需要瞄准好,然后依靠器械去运作,相对来说简单很多,而用手,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才行,复杂程度多了不知多少倍。
刚才弹玻璃珠,当他发觉红斑跟目标重合正要发射的时候,他忽然有种感觉,有种除了手指,全身都静止不能动的感觉。尽管那感觉只是一瞬间,发射后就没有了,但打了多次,这种感觉他还是捕捉到了,那是一种,怎么说呢,好像瞬间把精神全力集中在一起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这种一瞬间的感觉,唐欢怀疑,这红斑应该是一种模糊的,可以自动调节的智能化的东西,换句话说,应该是自己大脑制造出来帮助自己准确瞄准的东西。如果要类比的话,就有点象CS里的自动准星,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战斗机上面的自动瞄准器。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红斑他不太明白,但他知道,这应该是自己重生后的另外一项异能,或者说特殊能力。
“嘿嘿。”想到这里,唐欢暗自笑了起来,“这能力好,有了这个能力,或许我可以去当射击选手,要真的能够成自动准星那样,那我得到奥运射击冠军,还不是手拿把攥?嗯,到时候啊,我就……”
“欢欢!”就在唐欢还在皱眉沉思的时候,一声高亢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紧接着,还没等他转过头,就感觉耳朵一阵剧痛。
“哎哟哟,谁他妈揪我耳朵?疼,放手,我靠你老……”唐欢刚要开口大骂,但很快就骂不出来了,因为他发现,揪自己耳朵的,正视自己的老妈王慧琴,“老,老妈?”
“好啊你,啊?才换的新衣服,竟然敢来玩打弹子?”揪住唐欢耳朵的王慧琴满脸寒霜,“还有,你刚才说什么?嗯?竟然会骂人了,小兔崽子,快跟我回家去!”
……………………………………………………
本章节的异能,并不算太特殊,只是为了后面增加YY度跟好看度特意加上去的,作用有,而且很有必要,也很有用,但不会是主体,因此不会影响本文章结构。
第十九章、科学画报与收录机
回家之后,唐欢本以为要习惯性的吃一顿扫帚打屁股,但结果是王慧琴并没有打他,因为唐振国也正好在家,而通常唐振国在的话,王慧琴一般就打不成了。
“慧琴,别打了,小孩子么,爱玩正常,以后让他注意就是了,打也不是办法。”唐振国当时立刻阻止了正拿起扫把的王慧琴,接着就朝唐欢眨眨眼,大声呵斥道,“还不进屋反省去?快!”
看到这个情形,唐欢吐了吐舌头,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间。刚跑进去,就听到王慧琴的埋怨声:“哼,你就惯他吧,感情衣服不是你洗?而且他还会骂人了你知道不,我……算了,不管了我!就会惯孩子,将来闯了大祸,有你苦头吃!”
听到这里,唐欢苦笑着摇了摇头,刚才还真是好险,三十多岁的人了,要真再被打屁股……哎,不愧是老妈,以后得小心点了。
感叹完毕,唐欢慢慢转身,一眼就看到桌子上有一本崭新的《少年科学画报》,略微一愣,接着他怀着有点窃喜的心思,一下就抢了过来,然后开始一页一页的翻看起来。
《少年科学画报》杂志创刊于1979年,隶属于北京出版社,是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刊物,也是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受小孩少年欢迎的月刊。
记得当年小时候,就是这本《少年科学画报》伴着他度过了多少个春秋,而由于上面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也让他在学校里成了知名的万事通,曾经很是小风光了一把。
嗯,上面那种用图画表现出来的科普知识,还真是够怀念啊。
随手翻了几页,发现上面此刻正连载《小眼镜历险记》。这是一个连载的数学故事,讲的是热爱数学的小眼镜,被一只神奇的时间大鹰带到了古希腊,然后遇到一个又一个著名的人物,也学到了许许多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其中各个故事都是图文并茂,用通俗的语言把神器的数学一个个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让人在看故事的同时,也对数学引起了兴趣。
此外,还有其他的科普故事,还有“阿米”,机器人“萝卜头”等角色,也都是让人怀念的形象。
除了那些科普知识外,这上面还介绍了一些男孩子喜欢的武器介绍,比如精确制导的炸弹跟导弹、隐形飞机、导轨炮,激光武器等等,特别是这这上面正在连载的《电子战是怎么回事》,上面就通过漫画的形式,深入浅出的把以后新世纪高科技战争描述了出来,虽然都是根据现有技术做的推测类故事,但跟唐欢后来记忆中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现代战争出入不大。
看到这里,唐欢不禁微微一笑。
他记得前世他看过许多重生小说,其中里面就有很多YY中国军事的,说重生的主角自己写了几个论文,才引起中央高层对电子战、不对称打击的重视,并开始培养特种兵等等。
写这个的,先不说别的,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者对军队并不了解,至少对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了解。实际上,中国的军队在文革中是受到波及最轻的,远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
文革期间军队里受波及的,不过是那些基层连队,而军事核心部分,或者说是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一直都是老帅们掌握,否则四人帮也不会在太祖死后垮台那么快,这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没有枪杆子。太祖在世么,大家还看在太祖面子容忍你,太祖一旦过世,这种好像太监一样的人在那些人眼里根本就是跳梁小丑,挥挥手就灭那种。
实际上,中国的军队,自从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就一直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的发展,特别是新武器以及新战术。
比如电子战、特种战等等这些,早在文革期间,也就是七十年代,军队高层已经有一大批专门的军事专家专门研究这些。当然了,那些人搞研究,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祸。
因此,中国对新式武器跟战术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也有成堆成堆的论文论证之类的东西,绝对不会你写个什么电子战、不对称战争之类的,就让高层震惊一番。要知道,对于后来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应用的那些新武器新战术,其实军队高层在很久以前就知道的差不多,甚至连那些武器跟战术的优缺点也都被人分析的门清,只不过多是在论证或者纸面上而已。
要想凭借后来从互联网上或者电视上找到的资料去忽悠七八十年代的高层,这简直是开玩笑。要知道,真正的军事核心技术大都保密,如果让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那还搞什么军事机密?更何况,军事科技的惯例都是比普通民用提前十年到二十年,所以说,后来老百姓知道的那些科技,大都是能够让人知道的军事技术。嗯,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在这个时代你真写什么战术论文给高层,顶多他们会认为你是个对军事研究很感兴趣,很有见解的人,但绝对不会震惊。
就比如说现在科学画报上刊登的这些新式武器以及新式打击方法,比如电子压制、不对称打击、精确制导等等都有。而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既然这些都登在科学画报上能让小孩子看了,就说明军队方面早就对这些新武器新战术研究的很透了,应对方法肯定也都有。而这时候是什么时间?1983年!
其实美国后来在海湾战争,在科索沃等地玩的那些东西,世界上的军事强国早就知道这种战术的前因后果以及优缺点,并不会因为美国的那些战争惊讶震惊,顶多是佩服下美国的实力,能够这么早实现这种纸面上的高科技战争而已。而美国的那些精确打击之类的,也只能欺负伊拉克科索沃这样缺少卫星缺少电子压制或者电子干扰的,或者干脆说是没有自主国防武器研发能力的小国。
大国之间的战争,除了核战外,依然是只能打惨烈的常规战,拼的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哪怕是到了更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也是如此。那些精确打击斩首行动之类的,要想对大国施展的话,根本行不通,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保证了二十世纪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大体上的和平,也正是因为二战后多个国家的实力迅速提升,让战争的成本也急剧上升,和平与发展,才能成为世界的主题。
也就是说,无论在军事理论还是在军事科技上,中国从来都不落后别国多远,现代化的尖端科技,中国也一直是跑在前列,只不过受限于中国的工业实力跟经济实力,暂时无法学美国那样大规模实现罢了。
“欢欢,先别看了,快过来吃饭,吃完饭再看,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地瓜稀饭。”听声音就知道是王慧琴,而她的这一声,也打断了唐欢的继续思考。
“哦,知道了,妈,我这就过去。”随口应了一声之后,唐欢合上了手中的《少年科学画报》,从书桌上跳下来。
来到外间,唐欢一眼就看到坐在桌子旁的唐振国,以及他手边那台板砖式的收录机。
“爸,这是?”看到录音机,唐欢不禁问了起来。
“嘿嘿。”看到唐欢来了,唐振国把最后一个螺丝拧好,又把录音机重新竖起来,这才对唐欢笑了笑,“这是录音机。咋样,看起来不错吧?呵呵,以后咱就能在家听歌了,而且这上面的收音机能收到很多台,欢欢,喜不喜欢啊?”
“……嗯,还行。”唐欢点点头。
能说什么,说CD唱机?说HI-Fi音响?说MP3?这年月,有录音机,还带着收音机,就很不错了。再说了,看老爸这兴奋模样,也不好打击他的情绪不是。
“振国,弄好了么?”说话的是刚进门的王慧琴,只见她一边把手头的饭菜摆上桌子,一边对继续在那里摆弄收录机的唐振国道,“还不行?什么时候能听声儿?”
“这就好,这就好了。”唐振国合上收录机的后盖,“里面其实有个件烧坏了,我刚换了一个,要不怎么说报废呢。嗯,这就行了,嘿嘿,我还从音像科那拿了不少带子,你绝对爱听。”
说完,唐振国拿起一盘白色的磁带,放进收录机,接着按下了播放按钮。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是邓丽筠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真好听。”王慧琴此刻满脸笑容,“这歌我好像听过,但不知道叫什么,振国,这是什么?”
“哦,是邓丽筠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唐振国笑了笑,“港台那边很流行的,在以前咱们这儿曾经禁播,都是私下里唱,前几个月才下了文件解禁的……对了,你听着,我先去洗手。”
说完,唐振国就出门洗手,而王慧琴则双手托腮,开始细细的听了起来。
看到她这个样子,唐欢眨了眨眼,微微一笑,没有催促她继续上饭。
就让老妈陶醉一会儿先吧。
第二十章、小高老师的顺便家访
冲榜,求推荐票咯,各位不要吝啬,投出您宝贵的一票!
…………………………………………
晚饭很简单,一份猪油抄油菜,一份韭菜炒鸡蛋,一份咸菜外加窝头跟一锅地瓜稀饭,这就是当时唐欢这三口之家的家常菜。
事实上,因为唐振国在1983年的月收入达到四十八块钱,而母亲王慧琴则每月三十块,加起来全家每月又七十八块,这在当时绝对算是高收入家庭,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丰盛饭菜。
要知道,在当时许多家庭平时吃的饭大都是窝头就咸菜,能有个猪油炒菜就是改善生活了,哪能跟唐欢家一样,又是菜又是鸡蛋又是汤的。
不过,虽然是个事实,但味道么……还是让唐欢感到有些难以下咽。
也是,后来吃过甜头了,谁还想再回忆过去的苦头啊。思甜无所谓,忆苦就不要了吧,特别是那油菜,他记得后来早就吃伤了,再也不碰那东西。
“欢欢,你怎么不吃菜?”王慧琴看到唐欢不动筷子,忽然皱了皱眉,“怎么光吃稀饭?就着菜,吃菜有营养,这样欢欢才能长高啊。”
“哦。”唐欢随口答应了一声,用筷子夹了一口油菜,艰难的咽下去,接着,他迅速喝光稀饭,立刻就放下碗,“吃饱了!”
“哦?吃这么点?”王慧琴一愣,“今天怎么吃这么少,以前你最爱地瓜稀饭,每次都要吃三大碗的。”
“这个么,今天不饿。”唐欢眨了眨眼,他可不能说,这地瓜稀饭他也早就吃腻歪了,能喝一碗已经是给父母面子了,“那什么,我先去做作业了。”
说完,唐欢立刻转身,准备跑去自己的房间继续去看《少年科学画报》。
什么?做作业?哼哼……
就在唐欢刚跑到自己房间的时候,院子的大门很快传来一阵敲门声,接着传来一阵女声:“请问唐科长是在这里么?”
当唐振国跟王慧琴彼此相顾的时候,唐欢却明白了,这分明是小高老师的声音:“不会这么快来家访吧?”
果然是家访。
而就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唐振国过去开门,而王慧琴则斜眼看着唐欢,那意思是:哼哼,果然来了吧,叫你早上不说,早晚跑不了,等下要你好看。
……
“什么?你是说,我们家欢欢他不是犯了错误,而是他自己在学校写歌作曲?”当听到高老师说明来意,又看了唐欢在本子上写的歌曲,最吃惊的反而是唐振国,“这,这怎么可能?我们可从来没教他音乐,事实上我们也不会这个。”
“唐科长,”高老师笑了笑,“其实您家孩子非常有音乐天分,只是以前一直没发现而已,这一次,可能是他的创作才能来了个爆发。嗯,您也是有文化的,您应该知道,那莫扎特啊什么的,很多都是无师自通……哦,对了,他说他是跟你们这里一个叫什么李阿姨学的,这个李阿姨,好像是一个叫欧红旗的爱人。”
“老欧?他老婆?”唐欢微微张大了嘴巴,接着就点了点头,“哦,原来是这样,我了解了。嗯,我说呢,我说我们家孩子怎么整天往那边跑,还以为他嘴馋去吃人家蛋糕,我还说他呢,原来,原来他是去偷学音乐啊,这小李也是,教就教,瞒的我好苦。”
“呵呵。”小高老师笑了笑,没有接话。
“那么,高老师您这次来就是为这个?”问话的是王慧琴。
“嗯,是的,就为了这个。”高老师点点头,“其实我是过来这边办事,想起唐欢就在这里,就顺便过来看看,有所打扰还请勿怪。”
“没有没有。”王慧琴笑了笑,把茶水往前一推,“高老师肯过来跟我们沟通,我们也很高兴,来,喝茶。”
“不了不了,大姐,您别忙活了,我不渴。”高老师摆摆手,“其实呢,我这次顺便过来,除了要告诉你们唐欢同学有音乐才华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呢,也是希望以后你们能多给他这方面的便利,这样学校跟家庭两方面努力,会对他的音乐学习更加有力,嗯,毕竟有这样的音乐天赋可是不容易的。”
“这个,会不会对他的学习有影响?”王慧琴皱了皱眉头。毕竟在那个时代,在人们普遍的思想里,学习才是最主要的,数理化才是硬功夫,音乐不过是小资小调,听听可以,但要自己的孩子专攻这个……
“不会不会。”高老师摇摇头,“应该不会影响的,这个问题,我会跟他的班主任协调好的,会尽力督促他,不让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嗯,大姐,其实呢,现在改革开放了,学习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历史上那么多音乐大师,不也一样功成名就么,而我国的音乐其实现在还有很大的空白……嗯,我是说,您的孩子有音乐方面的才华,如果白白浪费太可惜,我希望您能跟我们好好配合,花点时间培养他,让他在音乐的殿堂成就一番事业,将来说不定就成了中国的莫扎特、贝多芬呢。”
“这个么……”王慧琴继续皱着眉,跟正在一边开始抽烟的唐振国互相看了看,这才对高老师道,“嗯,我也说不好,这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是看看再说吧,现在他还小,说这些太早了。”
“啊,那,那好吧。”高老师看看唐振国的脸色,笑了笑,接着站起来,“那什么,其实我还有事,这样,我先走了,嗯,总之,我非常希望你们能给他更多的便利,让他的音乐天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哦,我知道了。”唐振国点点头,“不再坐会儿了?”
“不了不了,唐科长您留步,我走了。”说完,高老师就慢慢离开了。
……………………
注:1983年,白面馒头已经开始慢慢普及,特别是城市里。不过,那个时期吃馒头的大多是工人,很多不需要高体力劳动,收入又比较高的机关干部家庭,反而多吃窝头。这不是因为穷吃不起馒头,而是当时那些人要攒钱买电器,因此,这里说的是窝头,并不是吃不起馒头。这个情况,当时许多的机关大院都很普遍。不过1984年以后,国家搞职称改革,大家收入大幅度提高之后,窝头便渐渐消失在机关单位家庭了,仅仅作为一个调剂食品,在北方,馒头成为了主流,并且开始出现特二粉、精粉等区别。当然了,不同地方,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只是说了笔者知道的事实。
第二十一章、家访后的小震惊(1)
等高老师离开,唐振国掐了烟,小心把吃剩下的烟头用纸包好放进口袋里,然后才一脸严肃的看着唐欢,好像正在审讯犯人似的。
终于,在发现唐欢还是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后,他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好儿子,真能啊!不愧是我的种,哈哈哈!”
“切,早知道你是在装!”看到他这个情况,唐欢暗自撇嘴,“就知道你也喜欢音乐,记得以前港台通俗歌曲还没解禁的时候你就总借着职务之便往家里偷偷弄磁带,后来退休后还去老年大学学二胡,加入了个老年管弦乐团,整天早上都去公园拉那个破二胡,装什么啊。”
“走!”唐振国忽然大手一挥,从桌子上拿起唐欢记满歌曲的作业本,“欢欢,走,咱们去你欧叔叔家玩去。”
“这会儿就去?”这是在一边收拾桌子的王慧琴,“人家还在吃饭吧现在?”
“去,就是这时候去!”唐振国一脸笑容,“说不定还能蹭点酒喝呢,哼哼,他们家夫人竟敢瞒着你我教咱家的娃,是可忍孰不可忍。”
……
“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鸡,背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没错,这正传出音乐声的房子,就是唐家后面的欧红旗家。
由于欧红旗家的院子门开着,所以也不用敲门,唐振国领着唐欢拔脚就往里走。
刚进门,当先就看到一个长相俊逸,身材瘦削,穿着灰色中山装的大个子中年人正坐在饭桌上摆弄一个黑色录音机。不用提了,这个大帅哥,不,是这个大帅叔就是欧红旗,否则当年也不会让李玉琴倒追了。
“老唐?”听见大门响,那个帅大叔抬起了头,正好看到领着唐欢往里走的唐振国一行,然后立刻放下手头的东西站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老欧啊,吃着呢?”唐振国一边走一边对欧红旗笑道,“怎么,这时候来不行啊?”
“唐叔叔好!”这个是欧红旗的二女儿欧芳。
嗯,这小妞儿貌似才三年级,怎么跟自己差不多高了?女孩子就是长的快啊。也是,她老爹欧红旗一米八二,她娘李玉琴也有一米七三,父母都高,孩子自然也容易长的高。
这欧芳理了个中分的纯子头,乍一看还真有点《排球小将》里那个小鹿纯子的模样。对哦,好像现在就流行这个日本电视剧呢,她留这个头也不奇怪。
“嗯,好好,芳芳真乖。”唐振国笑着对她点点头,接着对欧红旗道,“对了,兰兰呢?”
“吃完了饭,去学校晚自习去了。”欧红旗随口回答道,“初三了,要考高中,得抓紧啊,不然考不上好学校啊。”
“嗯嗯,没错,学习好,学习好啊。”唐振国笑着点点头,接着就叹了口气,“哎,你们家多好,俩孩子,多热闹,我就一个,冷冷清清。哎,当年我跟慧琴生了这小崽子之后,那时候我穷啊,就一个漏风漏雨的小棚子,欢欢都差点养不活,哪敢要第二个孩子,根本养不起啊。然后等我大学毕业回来,有了工作,稍微多赚点钱之后,却又赶上计划生育了,如果要第二个孩子,我又交不起那些罚款,我……哎,都是我的错啊,慧琴跟着我,吃苦了。”
“哎,老唐,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这么说,当年也不全是你的错,那是时代的错,多少人啊,不都跟你差不多么。所以啊,你也别这么悲观,现在不挺好么。”欧红旗笑了笑,接着转头对欧芳道,“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儿听什么,快去,回屋做作业去。”
等欧芳吐了吐舌头跑掉后,欧红旗才继续对唐振国道:“老唐,你也看到了,我这俩闺女,都是赔钱货,我倒宁可要你们家一个男的,这叫贵精不贵多。哎,我也是想再生一个,可一样碰到计划生育了啊,还三令五申机关干部都要带头,否则就那啥,一两千块钱呢,我也交不起啊……哎,不成了,这就是命啊,养闺女的命。”
听到他这么说,唐振国还没表态,唐欢先撇了撇嘴:靠,俩闺女还不知足啊,不知道以后男多女少,女的吃香啊。
试看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结婚前女孩子不用担心买房,不用担心买车,也不用紧紧巴巴的存钱,而是有了钱就花,有了空就逛,那日子,逍遥!
结婚后呢,女人都向着娘家,整天往家捞东西,至于家务?什么做菜洗碗打扫房间,女孩子有几个动手的?不都是男人干么?而且干不好还说这个道那个,你男人都得好好听着,然后再好好伺候着,比个狗强那么一点点,有的可能还不如一条狗。而男人这么累死累活任劳任怨,女人唯一的付出,就是上床的时候给男人那么几分钟的快感,而且自己也在享受中,那日子,舒坦!
要是万一有了孩子呢?哦,天哪,男人苦日子真正来临了。生孩子前,累,生孩子后,苦。那伺候月子的日子啊,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
没错,女人生孩子的确痛点,不过就那么一阵罢了,是短痛,长痛的可是男人,最累最吃苦的也是男人。生完孩子后,女人只要安心在家养着,找男人发脾气也可以理直气壮兼蛮不讲理,上火咬你一口,郁闷揍你两下,那生活,自在!
后来都说什么上海男人最小男人,是全国妇女择偶的第一标准……哎,其实那时候全国各地都差不多了,娶个老婆回来,就跟供奉一尊菩萨差不多,要不怎么出了一首歌,叫做男人哭吧不是罪,结果深受广大男同胞欢迎?
因此,有鉴于男女地位的越来越不平等,广大男同胞们经过沉痛的切身经历之后,都得出一个结论:生孩子最好要女的,女的好养啊,养个儿子太累。
可不是,你养个儿子,得考虑儿子将来买房娶媳妇,得不断往里投钱,辛辛苦苦拉扯大一个儿子,要儿子不孝顺那可就要了亲命,有老两口受罪的。
可养闺女呢,啥都不用愁了,不用担心房子什么的,也不用担心娶不到媳妇,只用担心女婿太多挑花眼就好。而且,将来女儿嫁出去了还可以跟老伴继续二人世界,女儿还能往家里弄钱,多舒服啊。
看看那些报纸网络或者周边朋友亲戚家,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大多都是儿子不孝顺,女儿不孝顺的却很少,所以啊,归根到底一句话,养闺女合算啊。
想到这里,唐欢又默默的看着正收拾碗筷往屋子里走欧芳,又摇摇头。哎,还是这个年代的女人好啊,贤惠依旧,要八零后的女人,呃,都是大菩萨、母老虎,当情人么,凑合,要当老婆?真是小生怕怕。
这时候,欧红旗已经把桌子上的录音机关了,对唐振国道:“老唐,你怎么这时候来了?不会真就过来跟我说羡慕我俩闺女吧?难不成,你看上哪个了?想跟你们家欢欢定亲?呵呵,那也只能是芳芳了,那也不是不行,到时候拿彩电来换,哈哈哈。”
“看你说的,扯的也太远了,咱这可是社会主义,你以为还是以前地主老财那样定娃娃亲啊?幸亏现在开放了,要过去,说不定就给你定个反革命。再说了,儿女自有儿女福,我一向是在家讲民主。”唐振国笑着摇摇头,接着看向桌子上的录音机,“对了,你弄得这录音机也不错啊,不过动静太大了,隔着大门外都能听见,对了,音也不太准。”
“你看看你,我就那么一说,就那么多长篇大论,果然不愧是大记者,搞笔杆子的。”欧红旗笑了笑,接着点点头,“嗯,动静是有点大,因为调音的协调器坏了,接触不良,我打算明天回去弄个新的协调器的换上。至于音不准,那是因为磁头太脏了,我明天弄点酒精清洗清洗就好了。对了,老唐,你这会儿来是找我喝酒?怎么不早说,我饭都快吃完了……玉琴,再上副碗筷,还有拿个酒盅再剥两头蒜。”
“现在来也不迟。”唐振国一屁股坐在马扎上,一点也不客气,“老欧啊,喝酒先不急,今次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嗯?看你说的。”欧红旗笑了笑,“两家没几步路,什么三宝殿,说,啥事啊?”
“老欧啊,今次我可不是找你,而是找你们家玉琴,”唐振国笑了笑。
“玉琴,她怎么了?”欧红旗满脸疑惑。
“怎么了?”唐振国摇摇头,“哎,你说你们家玉琴教我家儿子学音乐也不跟我说声,怎么,准备给我个惊喜?还是你以为我会不让我们家儿子跟你学音乐?来个先斩后奏?”
“啊?这,这说的什么?”欧红旗满脸疑惑,“我怎么听着糊涂啊。”
“还跟我装,我都知道了。”说完,唐振国就开始把小高老师对自己说的那些跟欧红旗说了起来。
第二十二章、家访后的小震惊(2)
同~志~们,冲~榜~了!为了革命,向我开票!就让您的推荐票猛烈地向我砸来吧!
………………
在唐振国跟欧红旗聊天的时候,唐欢没有在旁边听,他这时候正一脸坏笑的看着厨房门口那个正张大着嘴巴,手中还拿着一块梅花蛋糕的张志坚。
“我我……”张志坚迅速把嘴里的半块儿蛋糕咽下,接着又把手中的蛋糕放到背后,“啊,唐欢,你也来了,呵呵,那个,我本来要去叫你的,我,我不是故意不叫你的,这个,那个,这不是我以为你还在家吃饭么。”
“哦……”唐欢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唐欢一点也没在意他叫不叫自己来吃蛋糕,他只是单纯喜欢看到别人在自己面前尴尬的样子,哪怕他是个孩子……很坏的恶趣味。
“那,你吃吧。”张志坚尴尬的把后面的蛋糕伸过来,“这个我还没吃,刚出来的,还热呢。”
“嘿嘿……”唐欢没有接,依旧在笑。
“我,我……”看到他这样,张志坚更尴尬,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先是鬼鬼祟祟的来回看了看,发现没什么人注意这边,这才凑近唐欢小声道,“啊,那什么,我跟林大庆他们约好了,等下天再黑点,咱们就去后院点火玩,本来打算过会儿等你吃完饭去叫你的,这下正好。嗯,还有,我那里还有几个地瓜,正好咱可以烧地瓜吃。”
“哦哦?”唐欢的眼珠转了转,说实话,他有点心动了。
点火烤地瓜,多么怀念的活动啊。
所谓的后院前院,实际上就是以广播局主体办公楼为分界线,办公楼以南,也就是正面,就是前院或者大院,而办公楼北面的地界,自然就是后院了。
1983年的时候,各地机关都开始搞建设扩充规模,广播局那时候因为刚从广播站升级为广播局,因此要建设自己的锅炉房、澡堂之类机关大院规范化的东西,再加上那时候单位扩充了大量人员,所以为了解决后续职工住宿问题,就打算在后院的大片空地多盖一座筒子楼。
那时候建大楼不像后来的21世纪,还把建筑工地围起来,不让外人进去,避免危险。80年代的时候,搞建筑都是开放式的,水泥沙子跟砖头都是随便摆,所以那些施工的工地就是孩子们的乐园之一。当时的小孩儿经常去那边玩转头跟沙子,当然还有捉迷藏。
所谓点火,就是指去广播局那块建筑工地上随便拿点砖头跟沙子,然后在工地里垒一个简易灶台,再去单位的仓库里偷一些过冬的木头松球之类的东西在里面烧火玩。当然这种点火通常不会白烧,一般都会烧一些东西,比如地瓜、栗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反正有什么烧什么,有时候没东西了,甚至连蚂蚁虫子什么的也拿来烧。
最常见的玩火方式,就是事先在地上挖个坑,然后在这个坑的基础上用砖头做好灶台,之后放进木头等易燃物品,接着点火。如果有东西烧,比如把地瓜,那么就会在烧火之前,先把地瓜放进那个坑里,然后上面再放柴火烧,埋进去,之后在上面烧火,用这个方式把地瓜闷熟,有的时候忘了或者来不及,就把地瓜扔进火堆直接烧。
不可否认,玩这种活动比较危险,特别是小孩子,不过那时候谁在乎那个,哎呀呀,回忆啊,甜蜜啊……
“红的白的?”唐欢又悄声问。
“红的红的。”张志坚笑了笑,“都是红地瓜,不是白的,甘甜甘甜的干活。”
就在唐欢点点头,准备跟张志坚再说什么的时候,老爹叫他了:“欢欢,过来!”
“咳,你爹叫你呢。”张志坚连忙催促,说完,他似乎还怕唐欢回过问他,转头撒腿就往大门口跑。
“我说你怕啥,喂!”唐欢冲着他的背影笑了笑,“别忘了啊!去后院等着我,我等下就过去!”
……
当唐欢过来的时候,发现欧红旗以及他老婆李玉琴都在,而他们脸上都有一丝疑惑。
“欢欢。”过来后,李玉琴先开口了,她指了指唐欢的那个作业本道,“告诉阿姨,我什么时候教你音乐了?还有五线谱,我没教过你啊,你是不是撒谎了?这可不对,你可是少先队员。”
哇列,又是少先队员,怎么动不动都用这个来唬人啊……听到这里,唐欢暗自摇摇头,这才笑着道:“没有别人,就是你教我的啊。”
“我?”李玉琴指指自己,“我教你我怎么不知道?”
“对啊。”欧红旗也在一边帮腔纳闷中,“你来我们家都磨蹭我给你做蛋糕,没见你去找你李阿姨学什么东西啊。”
“哦,这个么,是我听的。”唐欢眨了眨眼,“你们家墙太薄了,每次来你家吃蛋糕,欧兰姐姐总在学琴,而李阿姨也在说这个说那个,我听多了,自然也就会了。”
听到唐欢这么说,李玉琴等人都呆呆的张大了嘴巴。
“嗯,很好,就是这个表情!哼哼。”唐欢暗自窃喜中。
“呼……”终于,李玉琴最先合上了嘴巴,摇了摇头,接着对唐振国道,“唐科长,看来你们家孩子啊,还真,真是个天才,自己听听就懂了,估计那莫扎特也就这样了。哎,哪跟我们芳芳似的,不是那块料,教那么多次都……这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咳咳,这个么,哎呀,也不能这么说。”唐振国压抑住暗自的窃喜,故作谦虚道,“小孩子么,对这个感兴趣而已,再说会音乐也没啥……哦,对了对了,小李啊,你给弹一弹,看看好听不,我就看着歌词不错。”
“嗯,好,保证好听。”李玉琴一边拿着作业本走向钢琴,一边道,“我一看就知道了,这曲子肯定好。”
很快的,曲子在李玉琴的手中弹了出来,而李玉琴也是这首歌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二个演奏者。
当曲子流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开始静了下来,连在里屋做作业的欧兰欧芳也出来了,静静的听她们的母亲弹琴,弹奏那首著名的《明天会更好》。
一曲终了后,大家都呼出了一口气。
“这是我家欢欢做的??(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记 http://www.xshubao22.com/5/5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