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碍智能(桥流水不流) 第 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束时,寺院也举行很隆重的仪式来祝贺,并且有很多信徒来供养关主。首先由客堂挂“启关牌”通知大众,大众在听到午梆后齐集大殿,唱香赞,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接着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四句偈。大众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到关房前,悦众敲引磬三阵,方丈和尚说法,说毕,和尚用“如意”一击关锁,喊“开”,关主出关后,随方丈到大殿念回向谒,再拈香上供。上完供后,关主必须在大殿中礼谢大众。

    闭关修行能够放下杂务,杜绝外缘,是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必须具备许多因缘条件,一者闭关者的禅定功夫,二者有寺院能成就,三是一定要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给护关。

    月来寺,我在明果的安排下,进行为期一周的闭关修行。

    (本书起点中文网首发,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73592)

    第十章 关中奇遇

    我闭的是方便关,方便闭关以七日为期,可以是一个七,也可以是两个七乃至七个七、十个七,因此又称为“打七”。“打七”分为“禅七”和“佛七”两种。“七”是佛教习用的概数。如“七宝”、“七级浮图”等。“七”是阳数,禅宗或取其“一阳来复”之意表示僧人在此期间坐禅参究心性,以期回光反照,豁然开悟;净土宗打佛七也称打“净七”,它把“七”看作是能导归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其根据是《阿弥陀经》里“文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禅七”和“佛七”随时可以举行,分别以克期取证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为目的。

    我用功的方法就是静虑,我有自知知明,七天克期取证,对我来说那是决不可能。一个修行人,自己精进修佛,锲而不舍,经过师传法门的熏修,在一定的境界中,对于自己的根器和将来的成就,将会心知神明,有一种了然于胸的慧悟。如果你经年累修,心间还没有透出一点消息,那么你就要停下来扪心检讨自己。要么修行不得其法,得另找明师;要么是过于懈怠,轻漫修行,自然毫无印记。

    明果师置办的闭关房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也蕴有玄机。它取于风水术中的“御街”格局,一排黄色关房于在半山腰,取七运午山子向,有羊肠小道从巽宫施施然弯曲迤逦而来,转而从坤宫缓缓延伸而去。意含君临天下、人才辈出之义,是风水的上等格局。走近关房,门房紧闭,墙面只留有一个小孔,通过小孔送进闭关人的饮食。

    明果师主持闭关仪规,全寺二十来个出家人集体欢送下,我递光了头发,穿上了僧衣,短期出家,直入关房。

    关内一遍漆黑,我闭上眼睛,再缓缓睁开,慢慢习惯了眼前的黑暗。在依稀朦胧中,我看见房内只有一个蒲团,经书、佛相、香炉一切皆无,看来未来的七天只能与蒲团为伍,与墙壁为侣。

    闭关中的修行本来可以分坐、行、卧三种方式,但现在床都没服,要卧也只能席地而眠了。时已至初冬,地已有微凉,只怕睡会睡出病来,到时果没证,倒证出病症来。舍此外只有坐与行了。坐时静虑,行需经行,但不管是坐还是行,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心,扫除一切,了知心的变化体味如如自性。

    我静静地坐下来,盘腿打坐。有一段时间没有这样盘腿打坐了。其实这样静静地坐下来是享受打坐。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学校,后来跟着李医生,夜里子时,静坐在人群罕至的山里,呼吸在冰冷可怖的墓地,一个人,安静地观天察地,一念所至就能通南达北,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而现在匆忙的生活下,闲心静坐竟成了一种奢侈。

    坐下时,慢慢地那种身心分离的感觉凸现出来。身体虽还在坐在蒲团上,可是有一个另外的我悄然地升起。“我”轻飘飘地遨游在空中,心光一遍,恰是怡然。

    没有香,可我感觉闻到了一阵檀香袅袅升腾开来。寂静的空间,也轻微地传来如鸟翼一样的扑腾声,我突然间,“看见”了遥远的天空里有一个人徐徐向我飞来!

    我定定地看着他,他由远至近来而来,脚下没有云彩,不象电影里西游记中的神仙那样驾着祥云呼啸而来。等到我面前,他轻轻一落,仍如一毫轻羽自然飘浮着。他是一个满脸虬须的中年人。见到我恭敬地一揖,开口说道:“龙居士,别来久违了,我的儿孙们求我老头子,我不得不涎着脸来走一趟。”

    他说是老头子了,我自然要敬称他老人家:“老人家,敬问您有什么事,如果能够办到的我一定做到。”能飞的至少不是一般之人,我虽然看不出他的来路,但从他逍遥的姿态、淡定的神情可以看出,他至少不是等闲之辈。

    这里是明果羽翼下的地盘,就是有什么奇特,应也逃不脱他的法眼,我当然也不惧怕什么。他彬彬有礼,我也不能草木皆兵。

    “同是修行人,想来你也看过《地藏菩萨本愿经》,经里开篇就是谈到鬼神,你对鬼神如何看?”

    “众生平等。”我隐约猜到了一些。

    猜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但大多是世间聪辩。真正的佛家所讲的智慧,那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如果还要你要去想一想,那早已落了后天,在佛家讲那是你动了第六识,是一种妄想,于先天大道,于第八识相差已经很远了。

    “我想你已知道我的本来面目了,那我也就不再客气,我们五百多年来,有一个困惑始终困扰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找到一个答案,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让你到寒舍一晤,以了我们平生大愿。”他很诚恳也极为谦和。

    “五百年了,你们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日月盈咎,群星灿烂,我只是滚滚洪流中极为平凡的小浪花,用一句俗话你们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要多,见识就远胜于我,更何况佛法昌明,道脉长流,能人异士,如过江之鲫,我初入佛门,又有何德何能,给你们解惑?”我全然疑惑发问于他。

    “居士听闻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么?大菩萨大修行人,其光皎皎,我们避之而惟恐不及,一般心念弥陀口中茹素之辈,连佛法的影子还未梦见,我请益又有何用?也可能是我等佛缘浅薄,五百年来竟没有寻着一个合适的人,而今我于静坐中听闻有声说月来寺闭关房里有一人可以帮我,因而前来相邀。”他一声长叹,接着语气又转为欢欣。

    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因为大寺院里,佛教的护法太多,而且大多要么是很厉害的大力鬼,要么是一身辉光的大菩萨,他们小小的鬼神如何近得了。当然,说到底,因缘不具足。我明了原因后,微微一笑,说道:“好啊,有什么要问的吗?如果我能回答的也就答复于你。”

    “不止是我,我们有一大家族,都想聆听法音,能不能请你移驾前往?”他再次恳切地问我。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一些动物仙,修到一定的时候,就是修行到了一定的瓶颈,功夫很难上长。这个时候,他们就要出来做功德,可是他们是动物身,还不能化成人身,所以不能象人一样给人做好事,以积功累德。于是只好附在人身上,给人治病、化解一些疑难问题,以培阴德。他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找一个德行的修行人,给他们讲讲修法,给他们一些“断语”,比如赐令或祝福一样,不过这些赐令或祝福在有功德的修行人祝愿下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家乡人管他们这种行为叫“讨封”。讨封后的动物仙能力就可以大为增强,可以越过当地的土地、城隍、一般的保家仙,就可以给人断事、查风水、治病,功德就会积得更大。

    看来,我这次也遇上了。

    “你在前面带路吧。”我淡淡地对他说。这个时候,一方面因为我有点好奇,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我如果不去,又将发生什么,他有诚意,也有冥冥中的指示,我不想造一些违缘,这个也是因缘吧,学佛也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我也就随缘吧。只要心无挂碍,以无挂碍故,则会远离一切恐怖,虽是前途未卜,但我心悠然。

    此时的“我”,如一浮云,意之所至,起身便是,学着他乘风而行,感觉不到十来分钟,我们看见了一座大山,树木葱郁,山溪咚咚,一处好地方!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到了一处宽敞的空地,空地上盖了两处大茅屋,一大堆人在玩耍,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年人,有男的,有女的,就象来到了一个名门望族。他们正在翘首以盼,见我们踏空而下,几乎都在欢呼雀跃。在一个花白胡子老头下的示意下,他们围拢过来,一面与那个老年人打招呼,一面用陌生的眼光孤疑看着我。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龙居士,今天请他来给大家讲讲修行。龙居士,这些都是我的家族。”那个中年人作了两方面的介绍。

    等他介绍完后,刚才那个招呼大家的花白胡子老头向我点了点头,便向我揖了下来,不知该如何回礼,仓促之间,我便伸出手去托入他,可是就在我伸手刚感觉到托入他的双肘时,异象发生了。

    我突然感觉到一阵如山一样的力量汹涌而来,而我正如江海中的一叶孤舟,处于狂风骤雨之中,随时要吞没于风雨之中。更要命的是,阵阵比惊雷还要强烈的海啸声冲击着耳膜,而眼前呈现的是无数无边的高大无比的奇形怪状的人在狂飞乱舞,看来令人肝胆俱裂。

    难道真是场鸿门宴?难道我今天要命丧身于此?还是这位老头子试试我的斤两?随着力量源源不断的传来,我感觉到我好累,累得再也无法支撑这种要命的力量和可怕的魔声。

    那如翻江倒海式顷压我的力量越来越大,我自己的力气一点一滴在消耗掉,我眼看就要被那股力量冲得粉身碎骨。正在这生死犹存的当儿,我猛然听到在广漠的森林中,熟悉的一声佛号缓缓驰来:“阿弥陀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顿时灵台清明,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正因有我,才有那种力量的感觉,如若无我,力量施于空?任你凌风力扫千钧,但是对于空,再大的力量没有了着力点,它又能起什么作用?

    于是“我”立即入定,进入无我之定,“我”没有了,化为空无。那个老头正对着我这个目标再度狂轰猛炸,但是在一瞬间,他失去了目标,他那种力量突然散入空中,无声无息地散在空中,没有了着力点。他惊奇地看了看我,一脸的不相信。

    “龙居士,小老头对不起啊。不过,你还记得我吗?”他有点似笑非笑,但又有点尴尬。

    他认得我?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更何况他还不是人。

    我恍然间,凝神向他看去,在我面前出现了个似熟悉非熟悉的人来,不过那恍忽间,我好象回到了几百年前,我与他在一丛林间漫步,而那个面相有点像我的人是一个出家人,他却是一个道家人的打扮。

    “你是李道长?”我猛然脱口而出,话一出口,我又觉得十分不妥,那个道人难道真就是他?他又何出现在这里?我恍然之间的感觉,是不是又是哪种明悟?

    “正是,正是,难为龙居士前因不昧。”他此时是一脸的灿烂。而我在心理一再惊呼“碰巧,真是碰巧”。我哪里前因不昧了,只是偶然间猜到了一点,而刚才更是侥幸,如果没有那声明果传送给我的佛号,我此时可能早已被那种力量撕得粉碎了。

    “龙居士,我因为一念之差,变为现在的这个身体,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好在现在我们机缘巧至,又见面了,这次,你一定要好好地给我,给我们讲讲。”他笑着对我说道。

    因为一念之差,而这一念又与我劝道有关,我实在想不起有这回事。“过去事也就过去了,往事不可追。李道长,你能不能说说你们的情况,然后我再想想办法?”我只好避重就轻,打个马虎眼。

    “我也因为前缘未尽,虽转身成这样,但机缘碰巧,还记得修行这回事,这几百年来,一直在修行,但是由于我现在身体与以前的不同了,所以以前修丹道根本就不适合,于是我改修了以修心性为主的佛法,在佛法我又选修了不要师传的净土法门,每天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过近百年来,这个修法我们遇到了一个瓶颈,无法修上去,更不知,我们修的对与不对。”

    “你们碰到什么情况?”我还是无法知道他们现在指的是什么,还有更令我尴尬的是我看不出他的原形!而他们一旦问起来,我如何解答?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73592,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十一章 撷霞说法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所由来时,我突然感觉头顶上方灌注下来一股暖流。暖流过后,我就看见了他们人面里包有兽心,他们是一群狐狸!恐惧没来由地袭上心头,身上起了阵鸡皮疙瘩。

    但事已至此,我再多想也没有用,走一步就看一步吧。

    “你们碰到什么情况?”

    “我们有几个问题,龙居士,我们能不能一个个来?山居偏远,无以招待贵客,先请贵客到陋室一坐,喝杯茶?”老头客气而热情地对我说。

    既来之,则安之。我点了点头。在他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他们的住处。云霭深处,一片树林绿意盎然,其中一座平房若隐若现。走进去,里面一股清香溢面而来。正中大厅,一面墙上挂着三圣像,像前香烟缭绕。其余三面都装饰着一些佛教中传说的版画,有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的画像,有释迦佛菩提树下证悟图。两旁的厢房没有床铺摆设,只有一张雕龙绘凤、古风犹存的大桌子和十多条小巧天然的坐椅。

    坐在厢房里,桌上摆了十多杯清茶,热气升腾,有一种泌人心脾的感觉。

    “请问吧,我尽我的所知回答你们。”我对他们所问的一点把握都没有,我修学佛法的时日太短,经典懂的太少,而且又没什么证悟,所以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免等会答不出来时下不了台面。

    “首先看看我们的念法是不是有问题。”老头手一挥,立即有十个人站出来,手拿木鱼开始念诵佛号,他们的佛号声音齐整,声调抑扬顿挫,听起来很是悦耳。等到他们示范完后,老头看着我,等我发表看法。

    “你们的念法没有问题,但是在我看来,有一些还只学到了表面的东西,没有真正明白念佛法的真义。”我慢慢地说道。

    “为何?”老头有点奇怪地问我。

    我开口说道:“念佛,在净土法门,最容易的是持名念佛,但是念佛的本意是思佛,思佛的功德与智慧,所以只要是开口念佛,佛号先在心里,等佛号一出口,一是要至诚至敬,不可仅以为只是一个名号而称念;二是一声佛号一声佛,念佛就要想到佛就在眼前,要想佛的三身四智;三是要明白,念佛最终要念的是自性佛,不是自己心外有什么佛,要知道佛法讲的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哪还有佛呢。现来看看你们的念佛,佛号声甚是很齐整,但是观你们念的神态,就知道,就只是称名号,心还没有真正融入法中,有一些人还在表相上念佛,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样,虽能种得一些种子,也有一些功德,但与修佛还是两回事啊!”

    “受教了。确如您所说,我们有些人念佛还是没有与法相应。不过我们有些念佛还是很精进,在念佛时看到了佛在笑,可是经上不是说见佛就是佛就来接应,但见到佛了的,仍还是活着啊,这是为什么?”他继续发问。

    “这个要分开来说,首先要明白,这个境界是不是真的。真境界就是念佛时,一念相应一念佛了,这个就是你真的见到了佛,那么你就以佛经的知识来印证你见到的佛是不是真佛,佛有三身四智,三十二种相好、异于外道的十八不共法。如果是假的,当然不具备这些了。

    其次,要知道见诸相即非诸相,一切法无自性,有形的都是如梦幻如泡影,不是真实的,如见到了真佛,也要明白,真佛无佛,何况是见到了假佛,那更要舍掉。

    第三,见到了为何还不走的问题,如果是真修的,他自己会知道,走与不走,只是因缘,如果因缘尽,他就会走,如果因缘未尽,他还会留下来。如果平时功夫没有到,只在临终时见佛来接才会去极乐世界。修净土,同样可以净化掉这个业报身的,可以了脱生死的,但也要念断生死之根才可以。

    第四,佛法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在净土相关的经里,却要修法者真见到阿弥陀佛才算数。两者之间相互矛盾,究竟如何处理?这个关键之处就是与法相应,如果你修的是禅宗,或开悟后,悟后再修,那就要见佛杀佛,见魔杀魔。如果你现在修的是净土法门,要就要见佛朝佛,这个就是修本尊法的要求。当然上品上生时,念佛的功夫到最后也要破有为空,归入无门之门的。”我回答他。

    “明白了,我还正要问你这个事呢。我以前修的是丹道,丹道讲的性命双修,我那时讲的修命,身体可无病长寿。但是现在,我们修的是佛法,好象没有听说修身体的方法。我们没法修身体,只好借助一些前生修的法术改变了身体。但对于佛法来说,我们就是念念佛,修不出什么法力来,很多人也无法修身体,这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可能很关键,所以他急急地问我。

    “这个可是个大命题,佛道之争,大多缘由这个。我也只能说说大概。余下的就要靠你们自己去领悟了。组成这个世界的无非色与法,色是有形的物质世界,法是无形的精神世界,我也只能借用现代的一些词比方来说色与法。但是世界的大秘密却是:色与法是一而不是二,你色修得好,法也会修得好,同样你法修得好,色也会修得好。但千百年来,二者都修得好的人,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就在两个原因,一是方法,二是悟性。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途。在过程中有四万八千法门,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方法只是工具,但如何应用这个工具那就是各人的智慧与福德了。你修净土法门,可以仔细看看观无量寿经,那里有修你身体的大秘密。如何修出法力?这个就是佛法里讲的神通了,如何修出这个,神通有多种,有业通、报通、依通、修通、鬼通等,如果是修出的那就修通了,你们现在有些法力,主要是前生的报通。那么如何修出你大神通呢?这个就要修定了,如果修定修得好了,再可以加修一些念力的法门,这样就有神通了。同样可以参悟观无量寿经,可能通过这个观法修出神通来,不过神通的用法应在具有一定的智慧之下,而智慧不是世间聪辩,这个就全看你的福德,要有大悲之心,才可能有我所说的智慧。”

    “听你的话,茅塞顿开啊,不过,龙居士,你说的道理很好,但能不能说得具体些呢,以利于我们的修行?”老头一脸的欣喜,同时更是一脸的急切。

    我微微一笑,伸手一挥,一片烟去腾腾而来,“好的,我给你们说说!”

    他们都一齐向我看来。是啊,如果能有身心双修,既可以长寿,又可以通神,这个不是他们期盼几百年来的妙法么。

    我看了看,等了一会才对他们说道:“我也不知这个具体方法,但可以向你们提供一个途径。释迦佛涅槃前他老人家留下四个弟子,要他们驻世留形,也就是说他们直到现在还没有走,还在这个世上,你们只要诚心,一定会感动这四个大菩萨,他们才有我刚才所说的那些大法门。时间也不早了,我要回去,以后可以再联系。”我又随着采来一片烟霞。

    烟霞过后,他们顿时踪迹。原来琼楼玉宇突变成一片空地,瑞所盈盈的碧绿大树也无踪无影,一发泥牛入海。我四顾茫然,不知道这到底在哪里了。来时云里雾里,又有那只狐狸精的带路,我本来就没有注意方向,何况在空中无任何参照物,东南西北更无从辨识。

    迷途的羔羊还可以咩咩地呼叫求救,而这不知是天还是在地上的哪个地方,举目放眼看去,这鬼影都没有呢,哪还有人的影子?

    更何况“我”现在非我,如果久不能回,肉体的我将会如何?生死倒已戡破,但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翘掉,我心有不甘。看来这好为人师真的害我不浅。

    何去何从,我无法决择,感觉时间一点一点以溜走,我的身影也越来越淡。是能量的耗散得太多,是我心念越来越弱,还是肉体遭了意外的变故?看着渐渐依稀淡化的如烟一样的身体,我心乱如麻,有一种心情呼天抢地,有一种感觉魂飞魄散,而我就在这两种中煎熬。

    “想象成尘,再加孽缘感招,使你迷失了自我,六神本有主,而你现在心无所属,你的主人翁何在?”一声道喝,我发觉自己根本没有离开过半步,关房还是关房,蒲团还是蒲团,惟一有异的就是关房里多了一个人,明果师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龙行啊,多歧路,今安在?佛法的要旨是自性如如,如来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你还是迷失在来来去去中!这次入魔的体验,你可能已深入骨髓了吧?”明果是笑得有点开心,而我还是肝胆俱裂呢。要不是明果师的及时援手,只怕我现在已到了无有之乡、黄泉之路了。

    “师傅,这是什么魔境啊?”我犹自惊恐在问道。

    “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舍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一段经义你参究过没有?这是色阴境界中的最后一个心着魑魅相。

    给你讲一个故事。古代道树禅师于寿州叁峰山结茅而居,而道场周围住着一个野仙人,此仙人穿素衣着,但言谈诡异,常于言谈中化诸佛菩萨,也会发光,嘴里常出异常。禅师的弟子每个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十年后,这个仙人就一命乌乎了。师傅就说:‘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这个仙人虽可以在空中飞,在地上叫,可化成佛、菩萨、天仙,但只要不闻不问,自性常空,看他飞多久叫多久?也就是十年的光景。

    所以你平时心要净,少妄念,未证不要谈已证的事,否则一失念,即着魔。可怜世上那些看盲修瞎练者,距经典千山万水之远,与明师云天雾海之隔,把个身家性命、法身慧枉然轻送。”明果师引经据典,谆谆诲我。

    “师傅,你不是要我精研妙明么?我就是按你的传授在修啊。”我疑惑地问道。

    “龙行,古人一字,安若磐石,字字都有其精深的含义。精研妙明,首先析精,精从何来?”明果师问我。

    “精,不就是集中精力的精吗?在这里指认真、精心之类的含义吧,精研妙明,就是精心研究,神妙明白的意思。”我按我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回复师傅的问答。

    “差矣,差矣!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前后贯通来看,这个精是指修行者,诸念若尽后,展现出来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无以名之,就是精。在这种境界里研习,研习的对象是妙明之心,研习的结果是心具有妙和明两种特性,妙指可以变化,明指可以了知。研习的前提是其念若尽,研习的目的是了达心性的神秘莫测和通天彻地的觉知,明白了么?”

    “原来是这样啊,那我理解的不就是与您讲的有天渊之别了吗?”

    第十二章 破去色阴

    “对,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要精研时,心就会超脱色身,溢出或内迫,从而拥有常人没有的不可思议的功用,这种功用谈不上神通,但是大多人不明白神通的真正境界,叫这些功用为神通了。这其实是大谬不然的。神而通之,首先要有神,才能使之通。神原本每个人都有,但由于妄想执着而不能显发。你看世俗的影视资料,比如说西游记里的二郎神有三只眼,所以在很多的思想里认为人是有第三只眼,通过开启第三只眼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这种知见虽谈不上是完全错误的,但至少是一种偏见。佛家的神通是开启自性之神,也就是人的本来之神——心,来觉知一切,这种心不仅可以看清一切,而且可以感知任何人与物内在的和外在的真实。叫实相观照,能够这样才拥有了实相波若。比如你第三只眼看到一个天神在飞,但只是看到而已,而心的妙明就既可以清楚地看到,又能了知这个天神从何而来,要往何方。他现在的所感所思,从我上面说中你就可以看出两者是有云泥之别的。”

    “那拥有了这些能力相当于哪个果位呢?”

    “修行者有几个路线,现在只能给你讲个大概,详细的你自己去钻研,从出家、在家的角度而言,出家人的路线是远离红尘,摆脱一切欲望,证得罗汉果位,了了生死。在家人不可能离尘绝欲,所以最好修菩萨行,证菩萨果位。就拿四禅八定来说,出家人可从欲界定直往初禅经二禅、三禅,直达四禅。但在家人至多能证到初禅初步。因为初禅以上必定是远离人欲,特别是夫妻闺阁中事。就禅定而言,有如来禅、祖师禅。如来禅是就次第而修,但也分世间禅与出世间禅,世间禅就是证到舍念清静的四禅,到了四禅修习者心无一念、呼吸停止,心也不跳,形若死人,但人体还是温的,按佛法来说是暖、寿、识还在,暖指这个入定者心窝还有微微暖气,寿指人身肉体上的生命还在,识指人的第八识即精神上的生命还在。就是到这个地步还与生死的解脱不相关。因为世间禅是以压念为主,在修行中制心一处,使百念不生,这是石头压草的修法,表面上看草在四禅中没有了,但是机缘一到,就会春风吹又生。出世间禅才能解脱浊见,了脱生死的。祖师禅则是不落阶梯,顿超一切,适宜根器好的人修。

    就拿你来说吧,你现在走的是在家人祖师禅的路子。你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后,知一切法空,就是说破初关了。你悟破生机,身心愉悦,就是可以说是登上菩萨的初地欢喜地了。你在修炼的过程中,抱住一个话头,心一境地性,有觉有观,其实与初禅的境界差不多。至于你下一步的功夫,等你到了,我再说给你听,不然听了后,你有心去琢磨,反而会执着成魔。”

    “那下一步我如何修?”

    师傅避开这个话题转而说道:“这次你来,前些天,我从印尼回来,从那里带了一些舍利丹,有很大的加持力,给你吃一颗。你现在先磕1008个头。”

    我起身虔诚下拜磕头。平时好逸恶劳,一磕,运动量太大,到了六百时我几乎要瘫软下来。我偷眼朝师傅看去,他正睁眼看着我。

    “吃不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果不动声色地对我说道。

    我只得再跪拜,我横下心来,今天一定要磕完千零八的头,也许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心一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身虽有疲乏,但又能再接再厉。

    一千了!胜利在望,我信心也大增,就在这时惊异的一幕发生了,我亲眼观音大士活生生地站在我的旁边!这种感觉太真实,她就如现实中一个人,笑容可掬地看着我,我如果不是因为很恭敬的话,我想,我甚至可以牵住她的手!但等我磕完头还没起身想再看身边的异相时,观音菩萨一瞬间却不见了。

    再看看师傅,他也跪在地上,双手合住。他示意我不要起身,然后对我说:“龙行,你要在心里发一个愿。”

    我依言在心里发个愿:无上佛道誓愿成,无边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量众生誓愿度。

    等我把愿发完后,师傅把手掌打开,他对我说:“舍利丹极为珍贵,而且这个丹会随你发愿的大小而变化,你看,现在这个丹很小,如果你刚才的愿大时,它将会变大。”

    我眼睛定定地看住那颗舍利丹,开始我睁开大眼看时,只看见很模糊的小如针大的黑颗粒,但后来越来越大,不到一分钟,就长成了如六味地黄丸那么大小的颗粒了。但也就只长到了那么大,不再长大。师傅看了看,说道:“你的愿还是可以啊,不然,舍利丹不会长这么大的。”说完后,他把丹递给我,我放在嘴里,一下子吃了下去,连味道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色阴未尽,这次闭关至少要破除色阴,这才不会辜负你这七天的光阴。”明果师见我吃了丹后又说。

    “色阴如何破?”

    “全在你的一心!心要变得光和明。”话声一落,明果师竟突然不见了,不知其从何而来,也不知其从何而去。

    有一位声名显赫的作家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以同怀视之。其实就知己与明师相较,我是倾向明师的。明师是一盏灯,当你迷航时给你指示方向;当你困惑时,照亮你的心;当你处于黑暗时,他给你光明与勇气。人生得一明师足矣,斯当以上帝视之。

    明果师隐去,我仍然继续闭关。

    如何破去色阴,这是关中明果师给我最低的期盼,我现在已明白,佛法修证讲的是缘,不能以功利心、期盼心、等待心、强求心去追,只能依心静虑,廓然前行,功夫与机遇到时,才会豁然开朗。

    想起明果师给我的那个“光和明”,我想起了南下时火车上的那段际遇。

    那天正是风高云淡,一列往北向南的火车呼啸急驶,我悠闲地坐在一个靠墙的坐位,半闭着眼,心却茫然以待。

    车过了湛水,南方这个特区也就不远了,车厢里的人也渐渐地少了起来。在我昏昏欲睡的当儿,隐隐约约的“阿弥陀佛”的声音传进了我耳朵。我下意识在扭头看看,在我前面不远的一个位置上,多了一个出家的人。可能是刚上车的,这列火车我可是坐了有近五个小时了。那种缓和的念佛声慢慢在激起我内在的一种莫名的情绪,欲睡的大脑似乎也暂时地活跃起来。看到那个出家人旁边有一个空位,我站起来,走了过去。

    “师傅!”我恭敬地对着他叫了一声。

    这个出家人看上高高大大,方方正正的脸,显出一派慈祥,不过看年纪,可能也有近六十了。他正闭着眼,嘴不停在轻轻细动,可能在一心在念佛吧。他好象听到我的叫声,慢慢在睁开眼,看定了我。

    “师傅,您是在念佛吧?您是净土宗的?”他点了点头,还是没有说什么。

    “净土宗,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密宗呢,它也不是在修本尊—阿弥陀佛吗?”我继续问。我话音刚落,他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对我说道:“小伙子,你也是修行吗?对于净土也有些见识啊!”

    “师傅,我是练过一点功夫,不过,对于佛教各宗不是很了解,您不是看出来了?”我低了低头,也感觉脸有些红。

    “看来你修学被世俗的东西污染了,不然,灵光独耀你会很明白的。”他一本正经地对我笑了笑。他的一番话,更令我脸红了。于是我转移了话头:“师傅,您出家多少年了,为什么要出家?”他是行家了,我也没有必要有什么顾虑,问起他的身世来。

    “我僧腊10年了。我出家是因为我明了。”他淡淡地回答。

    “明了?明了什么?”我有些疑惑。

    “明了就是明了,正是因为明了,我才出家啊。”他仍旧慢慢在回答。但似乎说的话里有些玄机。明了,明了的东西不是太多了?明了修行的真理,明了佛法的真谛?他是有什么师傅传过他,还是看了什么书,才明了什么的吧。那他明了什么呢?

    “师傅,您能不能举个例,说说您到底明了什么?”我只好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唉,你是不明白啊,好,我从年轻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总会莫名其妙的一些奇异的感觉,对于人,对于以后的生活,有一种提前知道的感觉。后来不知为什么,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楚。比如,我正坐在灶前吃饭,刚把碗放下,我就觉得我的心不仅在身上,而且到了外面宽广的地方,外面的人和事,我看得一清二楚,队长拿哨子喊出工了,山上的树木被风吹动了,我都知道,可是我还是坐在灶前,没有动。刚出现这个情况时,还我以为自己脑子出了问题,可是经过很多次的验证,我发现感觉的东西是真的。越到后来,我越明白了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前因后果,所以我就出家了啊。”

    这个就是所谓的“光和明”了吧,不过我是偶尔光也偶尔明,这个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

    有了个大体概念,其它的不去管它了,我以此心,静也又静,澄而又澄。突然内光发明,我用此内光,照遍上下左右,正照之间,光成紫金色,扩大到整个虚空,而虚空顿成七宝色,青的、黄的、红的、白的,无不惊艳绝纶,漂亮得令我心醉神迷。光中只见一尊大佛,高高的踞坐在天光台上,同时千佛万佛无以数计的佛围着那尊宝相庄严的大佛,正聆听着大佛说着什么妙法,但是只见他的嘴角在动,丝毫听不到清他讲的内容。而这些佛同时展现了千百亿国土,而这千百亿国土的莲花同时绽放。这种情境,我明白了佛法是何等的富丽堂皇、庄严美妙!即使有千嘴万舌,手中的笔干醮尽洞庭湖水,也难以说清其中万一。

    如痴似醉地看着眼前神妙的情境,时空顿断,忘了身在何处,心又在何方?

    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的景色逐渐淡化,最后悄然消失。我仍然沉醉在刚才的境界中,久久不能自拔。突然肚子“咕”地一声轻响,打破了关内的寂静,我回想起我进来了这么久,还没吃过什么东西呢。我朝送食的那个小孔看去,只看见那个小孔里放着一只红色的苹果,苹果上还沾着几滴水珠,好似刚从水洗后端过来的。我伸手拿过来,看了看再把水珠擦去,三下五除二地吃进肚子。

    听完后我才想起有些地方不对劲。但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呢?我又想不起来。想不起来倒也罢,吃后轻松一下吧,我围着关房里四处看看,其实关房里还是有点特别的。比如在墙上就绘着几幅彩画,而其中一幅竟然就是我刚才看见的那个情景中的一角,那位大佛画像旁边,写着几个字:毗卢遮那佛。

    毗卢遮那佛是娑婆世界也即佛教里说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也是最原始的本尊佛,从他再化成很多的过去、现在、未来佛,大约有三千多。见到毗卢遮那佛就是见到了释迦佛的本来法身,同时也得到了他的加持。

    可我进关时没有看见过什么啊,我疑惑地擦了擦眼,又用手摸了摸,真的是一幅画,画上的佛神态各异,维妙维肖,甚至有些佛的毛发也是纤毫毕现。

    我终于想起了不对劲的地方何在了。我进来时,关房内一遍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而现在那个苹果的颜色、苹果上的水珠和这些画,我如在白天里一样,一览无余,关房内完全如白昼一般。我再向远处看去,整个月来寺,都清清楚楚,我再看看我的家乡,家里的一切呈现在眼前,父亲在山上砍树,母亲在家里而喂鸡。再看天上,在遥远的空中一幢幢房屋叠起,五彩的祥云飘飘若飞。我想起经文:若目明朗,无复幽暗,名色阴尽!

    山里的寺钟突然响起,一时梵呗齐鸣,僧众列队唱起开关谒,我看见明果师率众而来,看来我可以出关了。

    第一章 爱不释手

    褪去轻纱,换来旧衣,我依然是红尘中奔波的人。翻看BP机,里面的留言有十几条,有黎老头的,有林冰的,有江涛的。总归我问哪里去了,我也没有细看,打点行装,迈步下山。

    在往文化站走的路上,我边走边咀嚼明果师给我的临别赠言:龙行啊,破了色阴,就完全踏进了心的世界了。你初悟生机只明白?(精彩小说推荐:

    ) ( 无碍智能(桥流水不流) http://www.xshubao22.com/5/531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