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者狂想曲 第 2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当沈红星又在云港宾馆的餐厅里和卞明见面时,他倒是装出一副自己完全不知道之前做了什么的样子。

    卞明既然投降了,沈红星也就不打算再整治他。爽快的再卞明提供的资料里选了七个人之后,两方就签署了合同,沈红星就算将《亮剑》的游戏改编权给了卞明。

    过了几天,又到了月考的时间。沈红星这次仍然是在考试时睡觉,丝毫没有做考卷的意思。等到成绩下来,他自然又是名列后茅。

    班会课上,熊锦林拿着班里学生的成绩排名表,挺兴奋的说道:“这次我们班同学考的基本都很好,平均每个人总分都提高了十几二十分,这也让我们班在全年级的8个班里排名第一。特别是洪邵柔同学,年纪排名一举提高了100余名,她的努力值得全班同学学习。”

    熊锦林说罢看了看成绩表上的沈红星和高原的排位,说道:“现在几乎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提高了,但是我们班里原来入学成绩最好的某些同学成绩下降的简直令人发指!从入学时全年级的前10名掉到年级200名甚至时倒数,你们这样到底对的起你们的爸妈么?”他本来还想指明点姓的批评高原,不过想了想,觉得高原毕竟是女孩子,于是就把矛头对准沈红星道:

    “沈红星!你入学时可是全年级第2的,现在你看看你的成绩,很长脸是么?你平常都在干什么,上那么多课完了回家不学习么?你心思都用来干吗了?以后长大了想吃干饭啊?”

    “想知道谁吃干饭的话,比比两个人的存款好了啊?”沈红星心里吐槽道。

    “这次我们班要按照成绩来调座位,高原,你跟……姚文言换个位置。”熊锦林打着小算盘希望能把高原调离沈红星的范围。那姚文言是洪邵柔的同桌,一个戴眼镜柔柔静静的一个女生,皮肤很白眉毛很淡,猛地一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白。

    姚文言收拾好东西之后就走到了高原身边,她之前可是也听了沈红星在教室里普及的学习方法论,这次能坐到沈红星旁边,她可是挺开心的。

    而高原这个时候脸都拉长了,磨磨蹭蹭的收拾了半天还没把桌上的东西收拾好。熊锦林这个时候有点看不下去了,又怕影响在高原心里的形象,于是温言说道:“收拾东西快一点。”

    高原嘟着嘴干脆不收拾了,一把抓着书包一把把桌上的书等杂物捧了起来,然后扭头可怜兮兮的看着沈红星,那表情都快哭了。

    “又不是分手,干吗呢?”沈红星低着头悄悄说道。

    听了沈红星这话,高原撇了撇嘴,一脸不高兴的走到了洪邵柔身边坐下,粗手粗脚的归置书本。

    “这次的卷子同学们都要带回家给家长签字,知道么?”熊锦林说道。

    “知道了。”由于基本全班的成绩都提升了不少,所以除了高原和沈红星以外的40多人开心的回答道。

    “好了,下面的时间自习,沈红星,你跟我到办公室去。”熊锦林说罢就转身出了教室,他在教室门外站住脚步,扭头看向沈红星。

    沈红星撇了撇嘴,知道自己这次又要挨骂了,于是站了起来跟着熊锦林去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熊锦林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斜着眼睛打量着沈红星,半晌才说道:“说罢,你到底怎么搞的?”

    沈红星无奈的摇了摇头不说话。熊锦林一看沈红星这样子,就继续说道:“看你平常的作业都做了,怎么就考成这个样子?你还想不想上大学了?”

    听到这种老生常谈的说教,沈红星感觉烦死了,他真的开始考虑要不要再马上写本书,赚个百十万然后到教委把整个二中承包下来算了。只要自己成了熊锦林的老板,他就不敢这么训自己了吧?

    而且就算训学生能这么训么?沈红星心里想道,说话要说的对方听的进去,熊锦林一上来就把自己摆在一副批判者的位置上,别说是十几岁的学生,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听的进去。既然对方不容易听进去,那熊锦林还干吗这么说?纯粹浪费他自己的口水嘛,说白了还不是看学生不爽,就顾着自己发泄情绪?真要替学生担心,那就去好好研究下学习方法论,用各种方式帮学生学会,帮学生把成绩搞上去啊。

    光骂人谁不会?拉个从来没上过学的老农民过来,他也可以看到学生成绩不好就乱骂。找茬很容易,要解决问题又不是只要骂骂就能搞定的。

    耳朵里听着熊锦林的批评,沈红星脑子里想的却是之前跟卞明签的合同,合同里规定一个月之内那7个人就要来云港市报道,他沈红星要负责所有的食宿工资等等。这么以来他还得去找个办公场所,记得21世纪的时候才开始规定公司的办公场所不能放在居民楼里,那回头沈红星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房子出租,租一套当办公场所,再租一套当宿舍。

    等那7个人到了之后,为了开发游戏还必须至少弄7台电脑过来,而且给美工还得专门配个21寸屏幕以上的好电脑。一切都是杂事,一切都很烦啊……

    等熊锦林训的差不多了,沈红星也把未来要做的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趁着那几个人没来之前,沈红星还得大概写个游戏的策划书出来。

    ------------------------------------------------------------------------------

    唔,弄了个书友群,之前一直在公告里说,没在章节结尾说过,所以宣传的很不给力……到现在出了群的供应商之外,就4个人……红星的奏鸣曲SRS号码2665604,有兴趣聊聊的话可以加群,有什么想跟橘子说的也可以在里面留言。

    对了,现在在书页页面的调查栏里正在调查要不要**向,大家可以去投票。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九章 瞄准GB

    “你为什么不考个好成绩呢?大家都知道你能考的很好的。”姚文言在晚自习的时候低声问道。她的声音很柔和很低,甚至会有点让人误解为有气无力。

    “我需要用分数来证明自己么?”沈红星耸了耸肩霸气的反问道。

    姚文言听到沈红星的话乐了一下,然后用着有点好奇有点发光的眼神偷看了他几眼。沈红星当然感觉的到姚文言才偷看,他也懒得管,只顾做自己的事情。

    现在既然已经跟卞明签好了合同,那下一步就时尽快开始做游戏的流程。但是第一部做什么游戏呢?如今在97年要做游戏的话,唯一适合新人起步或者说小公司起步的就是gameboy手掌机了,这个1989年4月6日上市的手掌机,屏幕大小160*144,单色4阶灰色显示,CPU时8位元的Z80芯片。

    这个配置不要说在21世纪,就是放在97年已经显得非常落后,而落后的代名词就是进入门槛低,gb上的很多游戏放在电脑上一看,大小才百十K。而且因为屏幕分辨率低,对美工的3D建模能力要求几乎时零,基本上只要有一定游戏制作经验的美工都可以胜任。

    说道gameboy,沈红星倒是记得关于这个手掌机的一段趣闻。这个GB掌机是从任天堂的game&watch系列掌机发展而来。GW掌机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手掌机,这种手掌机不能更换游戏卡带,游戏的内容是被固化在游戏机内部,所以一个游戏机就一款游戏,而里面的游戏则是后来文曲星等电子词典里经常出现的“救火队员”之类简单到傻的游戏。

    任天堂的横井军平在开发了GW手掌机让任天堂大赚一笔之后,又动脑筋开发了GB手掌机。GB手掌机的优点就是卡机分离,也就是说终于可以只买一部机器,然后不停的换游戏玩了。

    最早版的GB手掌机杀大黑粗,被戏称为“砖头机”,成年男子一手才能勉强拿下。在开发GB手掌机的时候,横井军平偏执狂式的要求GB手掌机一定要皮实,所以经常拿着做好的GB样机,跑到任天堂总部的4楼楼顶往下扔。后来任天堂对GB手掌机的宣传词就有“从四楼扔下也不会有任何故障”。

    同样因为这样的皮实,所以当时日本不少年轻女性走夜路的时候就在皮包里放一台GB,如果遇狼则可以把GB拿出来当板砖用,这在电子游戏业界也一时成为笑谈。

    开发了GB手掌机之后,迷恋于便携式游戏机的横井军平跨越式的想到了3D这种模式。他科幻的制作了头盔式显示器,然后隔离双眼,通过偏振片来让玩家左右两眼看到不同的画面而产生真-3D感觉。可惜当时的科技跟不上横井军平的想象力,任天堂只能从市场上采购到红色的偏振显示器来显示图像,这也就是任天堂当年的virtual-boy系统(简称VB,意思是“虚拟男孩”)。

    而就在这个时候,任天堂公司也遇到了大困难。在FC和SFC(注)在全世界大卖之后,任天堂已经以为自己就是地球的救世主,整个公司变得僵硬自大。本来帮助任天堂开发SFC光盘驱动系统的游戏界新人公司——SONY,丢开了任天堂,自己开发了一款光盘驱动的游戏机,也就是后市开创索尼第一代王朝的PS——playstation。

    这个时候市面上有SONY的PS和SEGA(世嘉)的SS(saga-saturn世嘉土星游戏机)都是在走立体游戏路线,利用CD-ROM的大容量和机器的高配置来达到3D游戏的要求。

    而这个时候的任天堂还固执的认为自己家用了十几年的卡带系统好,原因时“光盘系统会频繁的损耗光头”,然后他们就选择了成本25美元的高容量卡带,而放弃了成本10美分的CD光盘。

    业界的游戏商看到这种情况,纷纷叛逃,就连当时和任天堂关系最好的几个厂商:做了《最终幻想》系列的史克威尔(square)以及艾尼克斯(ENIX)等厂商纷纷转向SONY阵营。

    这个时候任天堂内部也开始争权夺利起来。当年反对开发GB系列游戏机的几个元老,本来看到横井军平靠GB系列在任天堂的地位越来越高就越来越不爽。现在到了任天堂下一代主机N64还没开发出来,市场又几乎要被索尼和世嘉完全分掉的时候,他们逼着横井军平把未开发完全的VB系统提前发售。

    结果自然而然的失败了,于是横井军平还要为这次失败负起责任——引咎辞职。

    就在这个时候,GB系统因为多年未升级系统,导致游戏销量和手掌机销量越来越低,任天堂帝国危在旦夕。也算是任天堂命不该绝,就在这个时候,任天堂挖掘到了一个小游戏作坊——gamefreak,而他们做的一个游戏——POKEMON(简称,全称时POCKET-MONSTER;口袋妖怪,也就是神奇宝贝)。几乎全资收购了这个小作坊以后,任天堂用口袋妖怪横扫日本市场,第一代的口袋妖怪更是创下了3000W份以上的GB游戏历史最高销量。

    就是靠着口袋妖怪,任天堂才在最危险的时候缓过来一口气,十几年后才创造出了WII这个游戏界的神话。

    所以口袋妖怪可以说就是沈红星的榜样,既然口袋妖怪的制作商gamefreak可以以小作坊模式成功,他为什么不行?

    --------------------------------------------------------------------------

    以上的内容完全是我手打的,没有CTRL+C资料。因为毕竟有很多朋友对电子游戏业界的历史不太熟悉,总归还是要大概介绍下。以上基本都是我记忆里的内容,以前小时候很迷这玩意,所以看了很多资料

    这里说点口袋妖怪的八卦吧。口袋妖怪-POKEMON当年横扫日本之后,拍了个动画片,也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第一代神奇宝贝。当年这个动画片做的有瑕疵,画面过于闪烁,后来在电视台放的时候,导致很多小朋友看了动画片以后被诱发癫痫……这个当时在世界上都引起了轰动。后来动画制作公司不得不把动画片召回,重新制作了一次

    后来任天堂将口袋妖怪游戏投放入美国的时候,美国玩家们听说原来是让小孩子癫痫的游戏来了,人人都好奇的去买口袋妖怪玩……任天堂等于免费打了次广告……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章 疯!

    1997年,11月10日,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光棍节前的一天。但是这天早上在北京宣武区新华书店门口路过的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居然有人早上七八点钟就开始在新华书店门口搭帐篷。早上起来晨运的老头老太太们还以为这是什么行为艺术,纷纷围观起来。

    但是搭帐篷的汉子却丝毫没有收到三五成群围观老年人的影响,他搭好了帐篷以后,从旁边背后的一个旅行大背包里掏出来一个折叠椅,然后就大大咧咧的坐在折叠椅上捧着一本《亮剑》看了起来。

    刚从菜市场买了菜和早饭准备回家的杨阿娥远远的看到新华书店门口有一圈人围着不知道在干什么,她慢慢走了过去,本来按照她的脾气来说,是绝对不会关心这种事情的——只要让她先知道“这种事情”是什么事情。

    于是她一边擦着围观人群的外沿走着,一边扭头努力往圈子里面看。隐隐约约的她看到里面是个长得挺清秀的一个小伙子,搭了个像“蒙古包”一样的东西,然后坐在那看书。她走了两步,停了下来,然后问旁边的一个老头道:“大哥,里面这小伙子干吗呢?”

    老头扭头一看,原来是个“眉清目秀”的老太太,至少老头觉得杨阿娥挺眉清目秀的,他笑着回答道:“不知道啊,我这也正看他要干什么呢。”

    柳阿娥听了这话,本来想走,但就是好奇,于是她站在老头边上往里面看。这么站了五六分钟以后,围在旁边的人越来越多,杨阿娥的腿有点受不了了,她走近那被围观的年轻小伙子,问道:“孩子,你怎么了挨这儿?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了?就是有困难你得写出来不是,不写谁知道你要干什么不是?”敢情老太太直接把这汉子脑补成了因为有困难所以出来行乞的人了。

    小伙子一听老太太的话,被逗乐了,朗声说道:“奶奶,没事儿,我一点困难没有。我挨这儿是排队呢。”

    “排队?”杨阿娥一听这话更傻眼了,她扭头看看四周,这除了围观人群以外,那还有人排队啊。就是排队,地上也没画要排队的白线啊。“排啥队?”

    “排队买书。明天有本书开始卖,为了抢第一个,所以我就来排队了。”小伙子说道。

    杨阿娥站的腿有点受不了了,她一边敲着自己的大腿一边问道:“啥书?”

    小伙子一看杨阿娥的动作,想了想就站了起来,把折叠椅让给了老太太坐,然后他自己就站在刚才放折叠椅的地方说道:“《潜伏》。”

    杨阿娥一看小伙子挺好心的把椅子让给她,还让她挨着小伙子坐着,挺开心,张口感谢道:“谢谢啊小伙子。”

    这时候旁边围观的人开始互相嘀嘀咕咕起来:“他们刚才说排队干什么?”“没听清,就听是排队要买什么。”“买什么要带着帐篷排队这么夸张?”“估计是好东西吧?”“这怎么了?”“里面有俩人排队等着买好东西呢。”……

    就这样,宣武区新华书店门口有人提前两天排队等着买《潜伏》的新闻被记者知道了,然后上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并且随着发射向卫星的信号而传播到全国,第二天全国大部分报纸都报道了。

    有了这种前置“广告”提醒消费者《潜伏》的销售期临近,那《潜伏》的销售还会差么?当然不会。11月12日一早,老兵们师团长们纷纷亲自或让家人去最近的新华书店购买《潜伏》,全国大部分新华书店的员工都忙疯了。他们开始还傻傻的看书架上快空了,赶忙去仓库搬出来一板车的《潜伏》,然后搬到书架上。可刚等他们放上去以后没过5秒钟就会被人拿走,后来看到这种情况的各个新华书店店长不约而同的下令直接把搬运《潜伏》的板车拉到收音机旁,再也不费劲的搬上架了。碰到要买《潜伏》的人,直接让他去收银柜台,一边交钱一边拿书。

    这么一天下来,徐晓燕先期准备的10万册《潜伏》直接被消化掉了7成。各地书城、书商纷纷拼了命的打徐晓燕电话要求加货。徐晓燕的磨杵文化公司傍晚时分则是吵到一塌糊涂,整个办公楼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所有人为了能让电话那头的人听清楚,不得不大声说话。但是所有人都大声说话,反而加重了背景的噪音,逼得他们不得不更加大声……

    徐晓燕现在接电话接的按手机的大拇指都抽筋了,她侧着头夹着电话对电话那头的印刷厂厂长喊道:“对,你没听错,我要你现在就帮我加印50万册,对,50万册!我不管你现在人够不够,你现在就给我印!现在全中国的书商都在打我电话,跟你说这几句话的功夫就几十个上百个电话打进来要买书,你告诉我你现在人不够?我不管你什么情况,今天晚上12点之前你必须给我印出来。那十万册总行了吧?不行,最少你也要帮我印五万册,今晚六点前!我去,最少最少你也得帮我印一万册出来!”

    徐晓燕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居然TMD让印刷厂印书,他们还说印不了,自己还得给他们降低任务,这什么世道!她不得不到处找印刷厂分配任务,现在整个云港市的大小印刷厂几乎都被徐晓燕“征用”了。

    她按着自己手写的印刷厂任务表,安排各交过钱的书商代表直接去印刷厂等着。书商的代表们也机灵,纷纷自己找关系联系从云港发往各地的火车车皮,然后自己再找卡车直接在印刷厂的车间里等着,只要《潜伏》印刷好,包装到纸箱里,就直接往卡车上丢,然后直奔火车站……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有的人抢的到车皮,有的抢不到车皮的人等反应过来可以找汽车运输的时候,发现云港市平常在固定地点跑运输的卡车早就被人租光了。

    那附近有的居民脑子活络,一看这情形赶忙上前搭话,问需不需要租他家的面包车。这还有什么话说得?记得都快把头发揪光的书商代表这个时候别说是面包车,就是普桑他都要,实在逼急了就是马车骡车甚至自行车都行。

    后来面包车都被搜集光了之后,急的快发疯的书商代表打电话回公司请示可不可以用出租车。得到肯定回复之后,书商纷纷电话联系云港市的出租公司。于是云港市晚上8点之后居然出现了一个奇景,街上居然一辆出租车都看不到,甚至小汽车大卡车都看不到几辆。

    几个在高氏川味火锅店吃完饭的台商站在路边傻傻的看着几乎连鬼影都看不到的马路,面面相觑道:“不是要打仗了吧?”“不是吧,难道中共要打台湾了?”

    而这个时候磨杵文化公司里,所有的员工还在对着电话狂喊,他们甚至没意识到时间已经晚了,他们之前只是下意识觉得光亮度太低而开灯,他们的大脑已经没有多余的内存来处理时间的问题。

    徐晓燕这个时候声音沙哑,她手机已经被打得快爆掉了,两块电板的电量完全被用光。而她这个大姑娘则是打手机打到整个脑子像是被塞到微波炉里转过一样,她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像个里面装了炸弹的西瓜一样快爆掉了。虽然之后一直用座机打电话,但是被座机的听筒弄得耳朵生疼,后来则是麻木,耳朵都像不是自己的了。

    她没想到沈红星的《潜伏》居然会疯到这种程度,她本来在最狂野的幻想里,也是以为一个礼拜能消化掉10万册就很不错了,但是现在居然一天就快消化光了。

    等把蜂拥到磨杵文化的书上代表都摆平了,徐晓燕也管不了那些仍在响的电话。她装没听见的走到公司办公大厅里,用着早就讲话到干裂的嘴唇以及沙哑到都快发不出来声的声音说道:“好了好了,剩下的先别管了,我们先休息一会儿。再这么下去要死人的……”

    正说着,她发现窗户居然一片黑,“公司什么时候换黑窗帘了?晦气不晦气!”她皱着眉头问道。不过黑窗帘的话,怎么还能看到外面的路灯?过了几秒钟徐晓燕才反应过来这是天黑了。

    “天黑了?怎么黑的这么快,还没吃晚饭呢,应该弄点东西回来给公司里的小朋友们吃吃。诶,不对,吃过了吧?没吃过的话肚子怎么还感觉挺涨的,不饿嘛……”这个时候徐晓燕在有空开始感觉自己的身体。她仔细想了想,应该是没吃过晚饭才对,还记得7点多的时候胃感觉一阵一阵的不舒服,那大概是因为注意力在电话上面,所以把“饿”当成胃不舒服了?但是肚子为啥这么涨……

    最后明白过来自己肚子为什么这么涨的徐晓燕狂奔向洗手间……

    **********************************************************************************

    橘子试过那种注意力太集中而错过饭点的感觉,当时脑子里完全没注意时间,也就没注意到了饭点,只是觉得胃好像稍微有点难受,当时也没注意。后来过了几个小时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个感觉就是饿啊……求推荐票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一章 苏维埃进行曲

    当徐晓燕狂奔向厕所之后,几乎所有的员工也反应过来自己的身体里肚子涨的感觉是什么了,反应快的人撒丫子就奔向厕所,反应慢的这时候就要排队等候了……

    等搞完个人卫生问题,这才感觉到饥肠辘辘的徐晓燕出钱,让几个男员工取出买了几十碗泡面回来,全体员工一起在办公室里吃泡面,毕竟时间也晚了,这个时候外面的小饭店几乎都关了。

    就在一公司的人都无视了正在此起彼伏狂响的电话而专心吃泡面的时候,有几个女员工的老公不约而同的进了办公大厅——他们还一直打办公室电话打不通,还以为老婆出了什么事呢,从各自家里面一路找到磨杵文化。

    等把这一切的一切都摆平的时候,徐晓燕坐在自己办公室的老板椅上,感觉自己都快虚脱了。她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工作还能这么累人,累人就罢了还能累的人这么开心……想到累人,徐晓燕也不知道怎么脑子就想到沈红星了,一想到沈红星,徐晓燕不知道怎么脑子里直接就能想象出来沈红星现在翘着二郎腿在家看着电视,然后还感叹人生无聊的样子。她不知道这是一种随意的幻想还是某种第六感,反正这种景象就是让徐晓燕特别不爽。怎么自己累得跟狗一样了,那家伙反倒是轻松的要死?

    想到这里,徐晓燕拿起电话,拨通了沈红星的手机,就听听筒里面传来一阵百无聊赖的声音:“喂?”

    一听到沈红星这百无聊赖,闲的都快生虫的声音,徐晓燕不知道怎么就一阵邪火升上来,她对着电话那头的沈红星说道:“你倒是轻松的很哦?”

    沈红星听到电话那头传过来跟破锣一样的声音完全惊到了,他扭头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号码,的确是徐晓燕的手机号码没错,但电话里的声音怎么破锣的像个男人的声音?他急忙冲徐晓燕问道:“你谁?你怎么拿着晓燕姐的手机?晓燕姐人呢?”

    听到沈红星的话,徐晓燕直觉的自己后槽牙都痒痒了,浑身肌肉绷紧的她只想一下把手机砸了……

    -------

    首日销量7万册,第二日销量5万册,第三天销量2。5万册,首周销量将近20万册,这就是沈红星《潜伏》的力量!

    自从80年代初的“黄金年代”之后,各地书店、书商真的没遇到过销量这么疯狂的书。80年代初还是因为刚改革开放,所以连他娘的一本黑格尔的哲学书都能卖出一百万套去,更别说金庸那帮老妖怪的书了。到了90年代,有没有销量超过20万的书?当然有,但是人家都是一年一年累计下来的。谁他娘的能第一周就爆发出来二十万的销量?这样第一个月起码三十万套的销量是没跑了。可是一年有十二个月呐,一年下来还说不好真能上一百万套。

    各地新华书店经过这次的事件,也明白一件事情,于是各地店长不约而同的在自己店里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以后橘子那家伙再发书,就直接摆在收银台旁边算了……

    而对各地的书商来说,他们总结出来的一件事则是:以后要提前联系好运输工具,晚了就没了……

    有了这样的首周销量,沈红星得到的则是徐晓燕紧急加印50万套的版税150万的支票。新华书店这种大渠道商还没给徐晓燕结款,这一百五十万差点把徐晓燕家底都弄光了。她虽然做出了递支票给沈红星的姿势,但是两根手指捏的那个紧啊,沈红星差点没抢过来。

    收了支票以后,沈红星琢磨着自己的资产差不多450万人民币了,不过这按照特殊行业来算的稿费税要从800起征,还是12%左右的税率,一下就弄会的沈红星几十万没了,总资产缩水到400万出头。

    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产生逃税漏税的念头,沈红星打电话给了刘雁鸣:“喂,刘总,电视剧拍的怎么样了?有眉目了么,我这书的宣传期都快过去了。”

    刘雁鸣说道:“诶,红星,电视剧啊,再有两天就可以杀青了,然后做后期,我估摸着11月底吧,就能拿出来向电视台兜售了。”

    听了刘雁鸣的话,沈红星琢磨了一下,还真有点想跑到北京去帮刘雁鸣弄弄后期制作。他也不太会后期制作,不过可以提点意见嘛。沈红星还真有点想把《潜伏》电视剧的主题曲换成“苏维埃进行曲”,那首歌虽然是美国人为了《红警3》这游戏而做的苏联风格歌曲,但是极有那种共产主义大无畏的精神。

    不过过几天就是二中期中考试的日子了,沈红星这败家子都有点想真的承包了二中,然后翘掉期中考试去北京。

    但是也许老天不想让沈红星这么嚣张,在他真的盘算找市教委承包二中的时候,卞明又来电话说约定好的七个人过一个礼拜就到。这下让沈红星翘掉期中考试去北京的愿望落空了,他只能用个录音带录下了自己用五音不全的嗓子哼出来的《苏维埃进行曲》,然后把录音带寄给刘雁鸣。

    刘雁鸣收到录音带之后,找了个录音机放来听了下,一直到正卷录音带放完,他也直觉的沈红星好像哼的是个苏联风格的歌曲,但是因为沈红星五音不全,听来听去都有点怪怪的找不到感觉。

    他这时候还真想一个电话打到云港问沈红星什么意思,就在他考虑来考虑去的时候,他看到了附在装录音带信封里好像有张纸。他把纸抽出来一看,好像是这个《苏维埃进行曲》的歌词,之间上面写着:

    军歌多嘹亮,

    红旗在飘扬,

    从波罗地海到那太平洋,

    这就是我们伟大苏维埃,

    荣光射万丈,照耀地球上。

    同志们齐步,勇敢向前进,

    捍卫着真理,勇敢去战斗,

    要让列宁旗帜高高升起,

    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

    领袖所缔造,人民来建设。

    在那十月的烽火中诞生,

    这就是我们伟大苏维埃,

    团结于一心,坚定如钢铁。

    同志们齐步,勇敢向前进,

    捍卫着真理,勇敢去战斗,

    要让列宁旗帜高高升起,

    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

    革命圣火传承千秋万代,

    为解放世界人民而战斗,

    这就是我们伟大苏维埃,

    溃敌于千里,强大无人敌。

    同志们齐步,勇敢向前进,

    捍卫着真理,勇敢去战斗,

    要让列宁旗帜高高升起,

    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

    看到这歌词,刘雁鸣深深的吸了口气,赶忙把录音带倒好,然后配合着录音机里沈红星那有点五音不全的声音配合着歌词看了起来。一曲听完,刘雁鸣直觉的自己浑身汗毛都起来了,这《苏维埃进行曲》还真有点鼓动的刘雁鸣这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也有了革命狂热。

    他手有点颤的拿起电话,拨了沈红星的号码,听到电话通了以后,就对着话筒说了两个字:“牛【哔——】!”

    ---------------------------------------------------------------------------

    这里的【哔——】是消声词,为了防止出现生殖器词汇,所以要用这种【哔—】音来代替不雅词汇。恩,大家都懂的~求推荐票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二章 写策划书吧

    苏维埃进行曲(SovietMarch,Советскаяпоходнаяпесня)是《红色警戒3》主题曲。俄语乐曲,气势恢宏,听了使人热血沸腾,极具苏联老歌特色。这首歌本来是红警3的制作团队用英语做的词,然后找俄罗斯翻译变成了俄语歌词,再找旧金山附近一个刚表演过俄罗斯歌剧的合唱团演唱的歌曲。

    其本身的俄语歌词虽然气势澎湃,很能变现出接近苏联的雄壮威武形象,但原歌词为配合游戏,过度歪曲苏联的形象和宣扬大国沙文主义、种族主义:

    我们的苏维埃将惩戒全世界

    从欧洲直抵涅瓦河向东

    让大地的歌声充满着

    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维埃巨熊

    我们的苏维埃将惩戒全世界

    所有人都站在这里

    我们的光辉无处不在

    这要感谢那些侵犯我们的敌人

    你们现在只能带着敬意向我鞠躬

    我们的苏维埃将惩戒全世界

    从欧洲直抵涅瓦河向东

    让大地的歌声充满着

    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维埃巨熊

    而沈红星给刘雁鸣的歌词则是后来游侠网自作的中文歌词,相对来说更正面的表现了苏维埃联盟的正面气势。不过录音带里沈红星哼的只有调子,没有歌词,如此以来,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以前那个“正版”的俄语歌词了。

    刘雁鸣想了想,觉得这歌好像适合找合唱团和交响乐团来弄,他考虑了半天之后,咬了咬牙决定联系合唱团和交响乐团。

    而这个时候沈红星则是在自家的便利店里,坐在老妈苏霞的身边考虑着第一款游戏要做什么。gameboy的机能太弱,做不了3D场景。就算是程序员能力强悍,硬是做出了3D效果,但是GB的卡带可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容量。

    既要考虑到让游戏尽量简单,这样才能让自己从卞明那里忽悠过来的7人小组做的出来,同时这做出来的游戏还得有一定的销量。这么以来只能走创意路线了,靠创意来吸引眼球。

    沈红星这时候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是任天堂的《瓦里奥制造》。这款游戏中的瓦里奥(wario),就是猥琐邪恶版的马里奥大叔(mario)。任天堂以这个猥琐霸气的大叔为主角,开发了这个以简单轻松为目的的小游戏集合。游戏中使用GBA的有限几个按键,即可应付一些稀奇搞怪的玩法,这些包括吃香蕉、切肉、跳绳、滑板等等。每次小游戏开始的时候玩家必须迅速理解并找到如何完成目标的关键点,并在时间结束之前成功完成小游戏规定的任务。通过每小关的所有小游戏之后,还会有一个BOSS游戏在等着完成。

    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小游戏集合,但是这种能哄妹子开心的游戏的销量却是让人跌破眼镜,第一代发行于GBA的《瓦里奥制造》足足卖出了70万套。

    沈红星要把这个《瓦里奥制造》逆移植(注)到GB上也不算很难,考虑到GBA上的这款游戏用的是256M容量的卡带,而GB上最大容量才32M,所以只要减少小游戏的数量,然后弱化画面就可以。

    除了这个《瓦里奥制造》之外,沈红星还想到了《逆转裁判》系列游戏。这个《逆转裁判》其实是个法庭律师类游戏,“裁判”一词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审判,所以“逆转裁判”也就是差不多等于“逆转的审判”。沈红星记得这个游戏当时在国内的玩家里还挺知名,几乎玩GBA的玩家都会知道有这么个游戏,就是这个游戏的具体销量沈红星倒是从来没注意过。

    这种法庭类游戏,玩的就是扮演律师,然后在法**寻找证人证词中的漏洞,然后再大声的喊出来“反对!”。沈红星前世玩《逆转裁判》的时候,倒是挺享受那种感觉的。

    除了《逆转裁判》之外,制作成本低,难度小,同时还销量大好的游戏……沈红星想起了著名的《脑白金》系列。其实这个汉化名称叫做《脑白金》的游戏原来是由日本东北大学“未来科学技术共同研究中心”川岛隆太教授监督的NDS专用“活化大脑的游戏”——《锻炼大脑·成年人的DS脑力训练》。

    这款价格低廉,只有2800日元的游戏,利用“让钝化的大脑做体操”这个噱头大卖。不过此游戏利用了太多NDS特有的机能,比如手写笔输入,文字分辨,语音系统搭载,甚至还加了检测脑年龄的噱头功能。这个游戏就不是太方便移植到GB这种简陋机能的主机上了。

    虽然这么看下来,《瓦里奥制造》才是最适合沈红星的游戏作坊制作,但是这游戏中的几十个上百个小游戏沈红星怎么可能记得住,所以就算要做这个游戏,也只能等制作人员到齐了以后,大家群策群力的开动脑筋现想。

    但是《逆转裁判》就不同了,他有固定的剧情,一款游戏里就讲几个小故事,可以让律师如同侦探一样去现场调查,这一切的一切都非常适合写策划书。

    沈红星想了想,决定先开始写《逆转裁判》的策划书,就算以后不选择做《逆转裁判》,这时候多写个策划书也没什么坏处。

    一个小小的游戏策划书其实也有很大的学问,一般来说策划书都是游戏公司的策划、执行策划写出来给项目经理甚至总经理看的。所以要求的就是在前几页里就写出这个游戏最重要的内容——怎么让公司赚钱。

    游戏公司的项目经理或者老总可没空去看那种随便写写就能超过100页A4纸的策划书,他们需要的是最好在目录页里就能看出来这个游戏的特点是什么,跟市场上同类产品或者类似产品的差别在那里,赢利点在那里。

    所以写策划书的规矩也就这么潜移默化的变成把老板喜欢看的东西尽量放在前面,过了开头几页以后的具体内容才是给真正的游戏制作组看的。里面会写出来整个游戏大概的运作模式是怎样,告诉游戏制作组这是个怎样的游戏,然后系统应该做成什么样子。

    然后还要在策划书里写好整个剧情的剧本,最好则是要连对话都搞定。之后则是深入设定背景、数据、公式等等。拿《魔兽争霸3》来打比方,游戏公司内部的策划书不可能像是玩家在脑海里想象的一样,就写个“我们做个XXX类型的游戏吧”。策划书中需要分4个种族,分别设定每个种族的特点,尽量在这个时候就让4个种族平衡,然后分别设定每个种族的兵力。兵力要求的就多了,比如制造某个兵种需要多少毫秒,这个兵种的防御力攻击力怎样,有什么可以升级的技能,这个技能跟别的兵种的技能是不是平衡。然后还有攻防的数据公式,比如攻击力20的打防御力1的,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公式让电脑算出来防御方受到的伤害值是多少……

    不过还好,《逆转裁判》相对魔兽来说是比较“文”的游戏,不需要哪么多的数据设定,做做人物设定,写写剧情剧本,然后设定下整个系统就差不多OK了。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三章 电视剧购销部

    王赫楠是“中国电视台”电视剧购销部的一名新人,进了购销部以后,他就跟着分配给自己的师傅范中楚混。看着范中楚一根一根的从自己放在办公桌上的云烟烟盒里拿烟,王赫楠不敢表现出来一点的不满。要学点东西,肯定要付出点代价的嘛。

    就在他想着的时候,就听范中楚说道:“小王啊,你刚进咱们购销部,我呢做你师傅,也就先教你点做采购人员的常识。一般采购组里分为四种人:第一种,收了别人钱,但是同事都觉得他没收的;第二种,收了别人钱,同事都知道他收了的;第三种,没收别人钱,同事也觉得他没收的;最后一种是明明没收别人钱,但是同事都以为他收了的。”

    王赫楠本来以为所谓的“四种人”是要?(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者狂想曲 http://www.xshubao22.com/5/553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