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王赫楠本来以为所谓的“四种人”是要讲分工,但没想到师傅范中楚讲出来的却是这个,他之前完全没想到同事这个因素,还只是单纯的觉得不要收钱就行……
这个时候就听范中楚继续说道:“所以啊,什么人容易出事,你看看他是哪种人就知道了,最容易出事的就是被同事认为他收了钱的。所以呢,我这里也就跟你先说下,你师傅我是不收钱的,我最多就是收点礼物,这是我个人的原则。为什么只收礼物呢?前几年我们购销部就有个同事因为收了30万好处费,然后被送秦城去了,大概要在那里免费住个10年……”
“秦城监狱?”王赫楠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秦城”代表的是什么,他看着范中楚的眼神都亮了,新人进部门就能碰到这么好、可以告诉自己各种界限、把他经验全都传授自己的师傅,还能要求什么呢。王赫楠这个时候下了个决心,以后每天都在身上装两包烟,一包自己抽,一包是专门给范中楚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范中楚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接了起来:“喂?啊?有我的快递包裹?行,我就下来拿。”说罢他就出了办公室,下楼去中视大门口的传达室收了EMS的特快包裹。说是包裹,其实就是个纸质的文件袋。他晃晃悠悠的回到了办公室,然后把纸包扯开,发现纸包里面只有一张金色的卡片,上写“XX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
就在这个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范中楚接起电话喂道:“喂,那位?”
只听电话那头说道:“喂,老范是吧?我是刘雁鸣啊。给你的快递你收到了么?”
范中楚笑道:“收到了。你怎么这个时候送了这玩意过来了?”范中楚知道,在采购界里,那些当面送东西的人是最被讨厌的,因为当面收东西,就被同事全看到了,这以后就是把柄啊。若是在外面私下里收,那当面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别人的要求?他范中楚最欣赏的就是这种偷偷让快递送到自己手上,然后一个电话打过来问自己收没收到,这样大家才都没麻烦嘛。
“我这边《潜伏》做的差不多了,想让你来看看,提点意见。”刘雁鸣说道。
范中楚这个时候却低声回答道:“老刘啊,你跟我老婆也是多少年的老同学了,我这就跟你说实话。现在台里没采购名额,我要是去了呢,你肯定要招待,我不就让你浪费钱了么。”范中楚的这些话完全等于是给刘雁鸣掏心窝了,因为按照采购界的习惯,就算第一天就知道某公司的产品完全不会被采购,那也是会慢慢钓着他,这样才会有“招待”嘛。而这种被钓的公司也没办法,虽然知道自己可能被当傻子,浪费时间浪费钱还没机会,但是这就是市场,不做的话反而一点机会都不可能有。
听了范中楚掏心窝的话,刘雁鸣问道:“范哥,那不能卖给你们,我这戏得少赚多少钱啊……”
范中楚一听刘雁鸣的话,琢磨了琢磨,说道:“也不是完全没机会,这样吧,你先找地方台的谈谈,如果地方台那里你能把第一轮播映权卖的七七八八,那我这里也好操作。”
刘雁鸣感谢了范中楚几句,然后就挂上了电话。他想了想,抓起电话给首都电视台打去。这才只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电视剧市场才刚刚开放,不像后市那么规范,就算手里东西再好,总是还需要一些“打点”才行。
不一会儿,电话通了,刘雁鸣问道:“喂,徐言徐总么?”虽然对方只是个首都电视台购销部的经理,但是也得往“总”上靠,不然一个“经理”多难听。
“徐总,我是雨润的小刘,刘雁鸣,今天晚上想请你吃个饭,有空没?”刘雁鸣问道。一听是要“吃饭”,徐言很快答应下来,这个年头,就算收别人钱或礼物,也只是给对方一个可以进入流程的机会而已,不可能说好处给足了就高价收电视剧。
约好徐言之后,刘雁鸣又在手机的电话簿里翻找“天上人间”妈妈桑的电话,他要提前定下包房。吃完饭,自然是要休闲休闲,唱唱歌的嘛。
需要付出好处才能得到可以公平竞争的机会,刘雁鸣自然也不爽。但是谁让现在雨润公司还只是个小不点呢,刘雁鸣想着,要是有天雨润公司能靠着沈红星慢慢做大了,到时候可就不是自己求地方台,而是地方台整天请自己“休闲”、求自己卖戏给他们了吧……
到了晚上,徐言带着助手李嘉琦一起赴约,刘雁鸣选了个馆子跟俩人随便吃过以后,就开着车带俩人道了天上人间。进了包房,妈妈桑就带着一批十个前凸后翘光溜溜的全裸女孩进了包厢。“诸位老板点下陪唱的丫头吧?”听着妈妈桑的话,刚出大学才没几个月的李嘉琦觉得脑子都要被荷尔蒙撑爆了,“这也台赤果果了吧……”他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徐言。
只见徐言这时候手指往一个小姑娘虚指了一下,然后他扭头对李嘉琦说道:“来,小李,有没有看中的?看中就选,要是看不中我们让妈妈桑再换一批……”
------------------------------------------------------------------------------------
唔,今天到家有点晚。对不起大家了,不过放心,现在全力码字,等码好了再吃饭。话说我有个朋友是做采购的,当然不是做电视剧采购,普通一家商业公司的采购,然后他入职以后,就曾被供应商请去唱K,然后看着进来的十几个光溜溜的姑娘完全傻眼了……
不过他挺不错的,当天晚上挺住了,没那啥。然后他的规矩就是,只收礼物,不收钱。礼物也只是过年过节时的一些月饼券什么的,我觉得他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之前我认识的另一个采购,搞建筑方面的,收了工程商的30万“贡献”,后来被查出来,丢到监狱里要过10年……10年啊。
对了,顺便说下EMS,怕有的朋友以为EMS那时候没出。提供下百度百科里EMS的条目吧:EMS(即“ExpressMailService”),邮政特快专递服务。它是由万国邮联管理下的国际邮件快递服务,是中国邮政提供的一种快递服务。EMS特快专递业务自1980年开办以来,业务量逐年增长,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除提供国内、国际特快专递服务外,EMS相继推出省内次晨达和次日递、国际承诺服务和限时递等高端服务,同时提供代收货款、收件人付费、鲜花礼仪速递等增值服务。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四章 神一般的收视率
刘雁鸣不知道自己这些天已经跑了多少次天上人间了,他每天晚上去,把光溜溜白嫩的尤物搂在怀里,然后到了半夜再守身如玉的回家睡觉。几天这么刺激下来,他脸上倒是起了不少青春痘。
刘雁鸣也有点怨这个世道,去年,也就是1996年,广电总局才认可“电视剧”这玩意是商品。从去年开始才慢慢形成了所谓的电视剧市场,若是说一开是形成市场,马上就跟国外似的,只要是好剧对方就抱你大腿求着你卖他,这也不太可能。
自第一部中国制作的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1年播出)诞生的近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阶段:最初,电视剧都是由电视台自有的电视剧中心制作。每年,电视台都有固定拨款用来拍摄电视剧,只要每年交上来足够剧集的成品就行。当时的电视剧交易市场基本局限于外来剧的引进和购买、甚至是盗版。电视台之间的片源可以直接用拍出的磁带进行“物物交换”。
进入90年代,随着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尤其是它作为一种节目形式更容易吸引广告,电视台对电视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电视台在人力和经费上有限,这样,一些民营和社会资金开始流入电视剧制作中。之后才有了广电总局认可电视剧是商品这回事。
但是刘雁鸣相信,总有一天会变成这样的,他凭的就是对沈红星的信心和对《潜伏》的信心。这些天来,刘雁鸣已经将《潜伏》的第一轮播映权卖给了20个上星台,而且还是以10万元一集以及创纪录的国产剧价格出售的。一共30集的《潜伏》,10万元一集,那全部就是300万元。这300万还是给一家电视台的价格,一共卖了20个上星台,总收入就是6000万人民币。
虽然说当时他给《潜伏》拉到的投资是1000万左右,但是沈红星点名要的几个主演都是活好水多,哦不,活好价低的演员。不说孙洪雷这种新人三五千一集的费用就能打法,就是蔡明,因为老公抱怨而有心进入电视剧市场的她的片酬也就八千块一集上下,整整三十集的电视剧,一百多万的片酬就能把整个剧组搞定,剩下的一百多万则就是器材、场地等等的费用。既然成本要不了那么多,也就没必要把投资花光。
刘雁鸣想着即将到账的6000万元,美滋滋的。而且已经给了地方台,说不定还能通过范中楚运作到中视去,那到时候财大气粗的中视买入价肯定比地方台高……
之后,在11月22日这天晚上,中国大陆千家万户的电视画面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除了中视以外,有足足二十个卫星台于晚上7点40分整一齐播放《潜伏》。别说用遥控器换台然后发现几乎所有台都在放《潜伏》,观众们甚至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卫星台播放的时间几乎都一致。看到一半若是湖南芒果台放广告了,那就换到江西台,还正好一分一秒不差的能接上,等到江西台放广告了,那就换到天津台……
这种情况惹恼了某位广电总局的领导,他讨厌换到什么台都是《潜伏》,他想看电视购物!他决定,明天就去总局开会,要求电视剧第一轮的播映权不许卖超过10个上星台……不,不许超过4个!对了,还不许一次播放超过3集!(注)
但是除了这位蛋疼的领导之外,全中国的普通民众都在电视机前面看着潜伏。97年,这个时候还没太多娱乐,除了个别大城市之外,街上基本9点10点就没了人烟,老百姓们都早早的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不说荆柯守那样的抗美援朝老兵,就是普通的国企工人、学校学生都被《潜伏》给吸引了,他们如痴如醉的看着余责成带着面具在敌人的心脏部位潜伏,他们幻想着自己变身成了余责成,脱离平常这种无趣的生活,投入那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看着《潜伏》第一集播放结束,监视器上开始切入了广告,首都电视台电视剧购销组的经理徐言这天却是没出去“腐败”,而是在台里等着收视报告。虽然他是被刘雁鸣“腐败”了才给了《潜伏》机会,但是他可不想自己的名声被砸,要是《潜伏》的收视率太低,比如说低过4%,到时候不说台里会不会有自己是因为受贿才买《潜伏》的流言蜚语,就是电视台的广告商都会撤广告!
他有点等不及了,抓起电话就打给收视率调查公司的数据组:“喂,我这里是首都电视台,我们台的《潜伏》收视率调查出来了么?什么出来了?多少?”电话那头的人赶忙在一堆报告里找首都电视台的数据,也不知道怎么了,几乎全部的上星台都他娘的今天晚上打电话过来要《潜伏》的收视率报告,他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首都台的报告,于是照着报告念道:“首都电视台,晚上7点40分起,《潜伏》收视率为14%!”
“多……多少?”徐言突然不急了,他甚至有点口吃的问道。
“百分之十四!”电话那头有点不耐烦的回答道。
“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四?”徐言听了完全愣住了,渐渐地,他眼睛瞪大了起来,“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四!哈哈哈哈,百分之十四啊……”徐言终于反应过来百分之十四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首都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超过10%,今天一部《潜伏》居然第一集的收视率就超过了14%!这可是创纪录啊,而且第一集就创了记录,以后说不定每集的收视率都会在10%以上,这简直是神一般的电视剧啊……
14%的收视率就代表着全中国的抽样调查里,起码10个里面就有一个人在看北京台放的《潜伏》。而如果打破电视台的界限,徐言也许会更惊讶的发现,全中国的抽样样本里面,起码90%的人在看《潜伏》。这都快赶上《新闻联播》了……
************************************************************************************
注:那个规定不是搞笑,而是真的。虽然不是光电领导想看电视购物而搞出来的。历史上97版的《天龙八部》播出时,闹出了17家上星台同时进行第一轮播放的混乱场景,后来针对这种情况,广电规定一部电视剧的首轮播映权不能出售给4个以上的上星台,同时上星台晚上不能播出一部电视剧的剧集超过3集……
嘛,广电嘛,大家都懂的~
另,《潜伏》在北京台2008还是09的时候,平均收视率9。1%,最后大结局收视率14%,这还是在21世纪,大家都有了电脑网络,有了夜生活之后……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五章 播出之后
当《潜伏》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播放结束后,几乎全国的上星台都创下了各自的收视率记录。而这个时候各大报纸才纷纷醒悟跟上报道。《江南晚报》请以前当过编剧拍过电视剧、转行当电影导演没两年的冯肖刚开专栏点评《潜伏》。
这个正在和未来的老婆许帆在玩婚外恋,两年后就会跟原配老婆离婚的愤青龅牙中年人在《江南晚报》上从剧本到演员的表演到台词全面点评了一次,给予了《潜伏》以及橘子以极大的好评。他认为写了《亮剑》和《潜伏》的橘子可以跻身为中国第一线的编剧,而且看看《潜伏》中的台词安排,绝对是对人性有着很深的认识。
他还写道:“:《潜伏》热席卷中国。我之前每天晚上都蹲在电视前等《潜伏》,我后来都奇怪,自己怎么会天天这么老实的在电视前等着。后来分析有以下原因:一、真实。编导客观再现了军统作为一种结构性腐败缩影的真相。
二、文学。许多编导认为影视应该离弃文学,结果失去了艺术的核心。本剧的重大贡献就是在电视剧中写出了人物。
三、剧本。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很多人不服,也没有用。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是演员的艺术,以故事为要害的电视剧当然就是编剧的艺术,这是铁打的定律。橘子的剧本写得比很多小说都扎实,他推进人物的性格时所用的对话精粹到多一句不可,少一句不行。
四、心态。编导橘子过去的作品有些反响,但未爆红,这不要紧,要紧的是他的心态。他选择诸如碟战剧或者战争据,在别人看来有些愚蠢:吃力不讨好,不大众,但他坚持。这就是一个原创的人,是一个创造的人在做创造的事。”
不止龅牙愤中冯肖钢,他的朋友、刚跟宋旦旦离婚两年的英答在《北京青年报》上发文赞扬《潜伏》。这个英答是出身影视世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就读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回国之后的他将美国的情景喜剧引入了中国,拍摄了中国第一出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后来离婚后与《我爱我家》的编剧、同是北大毕业的才女、梁添的妹妹梁涣结了婚。
他在文章里盛赞《潜伏》,说《潜伏》中不仅可以看到国共双方的斗智斗勇,也可以看出办公室政治,这种办公室政治甚至可以让当今的人们学以致用。表扬完编剧后,他有盛赞主角孙洪雷的表演,“他在戏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绷着脸,没有一丝表情,几乎所有的时候说话都是慢慢吞吞、细声细语。偶尔那种眼神的流露才更让人感觉到人物的深刻感情。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刚从戏剧学院毕业半年的年轻人,他甚至之前还只是个旁听生!我认为孙洪雷将会是我国未来二十年里当之无愧的当家小生……
‘继续潜伏下去,还要潜伏多久?’是《潜伏》这部电视剧最常出现的台词,何谓‘潜伏’?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潜伏就是人的奉献和牺牲,这样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对于现实的影射也是显而易见的,中统天津情报站是当年国丨民党政丨府的一个缩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腐败堕落,公权力的滥用、官商的勾结和压榨,这一切都在证明一个政权为何会在短短三年之内就会摧枯拉朽一般覆灭。而将之覆灭的力量,就是这个黑暗的世界当中潜伏着的那些看似弱小实则却充满生命力的理想主义者。……”
就连《人民日报》也来凑热闹,在《潜伏》播放结束之后,《人民日报》上又登出文章盛赞沈红星。文章里评价沈红星的《潜伏》打破了一直以来谍报剧的桎梏。
“在一定意义上而言,类型是一种模式和规范,但当规范和模式已经在谍战剧中颇为流行时,也反过来成为了一种桎梏,制约了谍战剧的发展。
谍战剧过于依赖故事性,靠节奏、悬疑来吸引观众,但在人物开掘上,却又普遍不深,人物被动地服从故事情节,甚至在对以上通用法则的不断复制中,人物配置、故事结构、叙事技巧呈现出来的多是一种雷同的抄袭,‘特务多为美娇娘,恐怖起来吓得慌,敌我之间恋爱忙,动作枪战齐上场’,甚至被观众总结为谍战剧的四大俗,最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如何在类型的基础上创新是谍战剧突出重围的关键。《潜伏》的出现,无疑是对谍战剧的一次全新突破。在此之前,谍战剧大多‘重情节、轻人物、强节奏、弱制作’,悬疑和惊悚充斥却又漏洞百出,虽能赢得收视率,却难以获得口碑。……”
而平民老百姓更是喜欢《潜伏》得不得了,要知道97年的时候,大陆的影视剧市场基本被港台剧所垄断。从《神雕侠侣》到《天龙八部》到未来几年的《鹿鼎记》,大批的TVB肥皂剧也顺势经过广东地区的配音后进入内地市场,利用丰富的吸引中年妇女的各种元素抢占了大陆电视剧市场极大的份额。
但是《潜伏》的出现就不一样了,它让大陆的另一半人口强势的回归到电视机前,顺利的接收遥控器从而“抢班夺权”。中年妇女们无奈之下只能跟着当家的一同观看《潜伏》。不看还好,她们看了两集看进去之后,就开始对当家的开始挑鼻子挑眼。“你看看,你说话声音那么大,也不学学余责成的和声细语……”“余责成说话多温柔啊……”
《潜伏》中的台词也开始在寻常生活中频频出现同事亲友出去“腐败”时,人们就学吴站长说:“八年的浴血奋战过去了,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享受生活,体会党国给予的恩惠!将来的浴血奋战,我们就更知道为谁而战!……”
各个娱乐报纸都开始跟风评价《潜伏》,有的报纸开始以办公室政治的角度“科普”《潜伏》中的人物关系,有的女性杂志开始利用《潜伏》来普及“太太关系学”,有的老兵以为《潜伏》中的人物都是和《亮剑》中的人物一样有原型,于是开始考证原型是谁的,有的历史教师开始用《潜伏》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补充教材的……
广大的女同胞被《潜伏》之中的感情戏打动,男同胞们则为余责成感动,老人们则是为了时代而感动。《潜伏》播完以后,粉丝们纷纷打电话到电视台要求重播,可是电视台买的都是第一轮播放权。于是在收视率的诱惑下,各个上星台纷纷派人飞往北京,想要购买《潜伏》的第二轮播映权。这些被派去的人得到了台里的充分授权,必要时可以对刘雁鸣进行“招待”……
*****************************************************************
好了,终于更新好了……又一晚没睡……求票票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六章 播出之后2
虽然以前每天晚上都是8点多9点就睡觉,但是这几天老兵荆柯守却是一直坚持到11点才睡,他一直在看着《潜伏》。从第一天《潜伏》播出开始,那首开头的《苏维埃进行曲》一出来,老兵荆柯守就不可抑制的觉得后脑勺的头皮发麻,全身上下的肌肉都不听指唤的颤抖起来。
他眼睛已经不太好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当通讯兵的他,曾被炮弹的破片打进过脑袋,之后经过手术的他就跟谷子地一样,一边的眼睛视力差到不行,别人站在眼前也只能看到个模糊的人影。这些年年纪大了以后,另外一只眼睛仿佛也受到了影响,看东西有点模糊了起来。
荆柯守拄着拐棍,颤颤巍巍的走到电视机跟前,驼着背把眼睛几乎贴在电视机屏幕上一般看着屏幕里打出的小字歌词,听着曲调,用着他那山东腔随着电视机里的声音一起唱着、哼着……
而等到《潜伏》结束,片尾曲则是老兵荆柯守更加熟悉的《国际歌》。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歌声从电视机里面穿出来的时候,老兵荆柯守浑身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他不知道怎么就流下了眼泪,稍有些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流过炮弹弹片造成的伤疤,流过已经像黄土高原一般沟壑的皱纹,那些泪水被皱纹分流,开始横向的流动,老泪纵横……
荆柯守努力的慢慢站直起来,他不用看歌词就可以唱出来这首歌。驼背老人是不容易站直的,他就算再努力,也只能勉勉强强站直。老荆慢慢举起右手,保持着敬礼的姿势跟着电视里的声音唱到:
“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会成功……”
但是到后面,荆柯守突然发现这电视里的《国际歌》好像多了点歌词。原来,这《国际歌》是有6段法文原版歌词,后来1900年,列宁选取了《国际歌》法文歌词的第1、2、6三段发表在俄罗斯的《火星报》上。后来1902年被俄国诗人把列宁刊登的部分翻译成了俄语。
后来1923年,瞿秋白将俄文版的《国际歌》翻译成了中文,这也就导致中文的《国际歌》跟俄文一样少了三段歌词。
不过不知道这段历史的老荆还以为这是电视剧的制片人改编了歌词,他没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敬着军礼……
这播放《潜伏》的日子里,无数老兵流着泪唱着《国际歌》敬着礼在电视机面前站着军姿……
老兵荆柯守的儿子荆求德本来晚上没啥事,电视又是老婆柳水心霸占着看肥皂剧,一天荆求德趁着老婆上厕所的功夫,换台乱看的时候发现了《潜伏》。他一下就被这电视剧吸引了,等到老婆回来抢遥控器的时候,死活都不让。
柳水心本来嘟嘟囔囔的陪着老公乱看看,可是看了两天下来,她也有点喜欢了。每天晚上一到7点40,她就主动的提醒老公《潜伏》要开始了,然后就靠在床上“陪着”老公看了起来。
《潜伏》电视剧的热播导致《潜伏》的书也开始销量激增,电视剧播出的一周时间,书的销量又冲出去20万,总销量已经逼近了50万的大关。
也许是由于爷爷的教导,很多小孩子也开始学会奶声奶气的唱《国际歌》。奶声奶气的《国际歌》飘扬在空中,许多老头子不知道怎么就流下了眼泪,不自觉的回忆起他们的青春,回忆起他们的岁月。
许多已经被社会折磨到麻木的中年人倒是惊讶的发现,全家老小,还真的是老小,老的,和小的,都开始爱唱《国际歌》。他们听这种歌曲只是感觉很形式化,听不出什么感觉。
而在网络上,有些外语学院的俄语学生开始把沈红星写的中文版的《苏维埃进行曲》翻译成了俄文。贴出来之后,又有嗓音不错的软妹子网友唱了出来,并将音频放在了自己的多来米个人空间里。
在软妹子的号召力下,以前很看不起所谓“红色经典”的一些大学男生,开始买了《亮剑》和《潜伏》回家看。而这时候软妹子们却是更领先一步的小范围成立了“橘子粉丝俱乐部”,要不怎么说艺术青年、浪子以及中年三人这三种人最容易骗到妹子的心呢。这些软妹子还不知道“橘子”这个人到底多大,到底长什么样,却已经对他心生爱慕了……
而当全国都燃起《潜伏》浪潮的时候,沈红星却是毫不知情。他在迎接着前岛公司“发配”给他的七人游戏制作小组,这七个人是由前岛天道工作室的经理屠峻德护送来的。
在云港白云机场接到这群人后,沈红星在屠峻德的简单介绍下跟几个人握了下手,然后笑道:“我叫沈红星,也就是《亮剑》和《潜伏》的作者橘子,以后的一段时间呢,就要和诸位在一起进行个游戏制作项目。闲话也就不多说了,各位一路过来也挺累的,先带诸位到住的地方休息吧。一会儿有个接风宴,到时候大家可以边吃边聊。”
不得不说的是,沈红星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这次接机时所表现出来的落落大方倒是一下让自我感觉有点“发配边疆”的7人制作组有了好感。而且他们来之前就被屠峻德和卞明“科普”过了,也知道沈红星就是橘子,别的不说,前几天的《潜伏》他们可基本都是看了的。如此一来几个人倒是对沈红星有点点敬重,不至于一见面就尥蹶子。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七章 下马威风
沈红星领着一群人上了他临时租来的一辆大面包车,然后让司机把人拉到了云港化工厂对面的商业小区里。他之前在商业小区里把一层楼里的两户都租了下来,准备一边给小组当宿舍,另一套当工作室。
等小组里的人都把行李放好,私下分配好床位之后,一行人又找了个中等的饭店,开了个包间,然后吃吃喝喝了起来。
在吃吃喝喝的时候,沈红星观察了下这几个未来的手下。首先坐在自己左边的是一个戴着啤酒瓶底一般厚眼镜的男人,这人叫邱宏,是团队里的主程序。据屠峻德私下介绍说,他是参加过当年开发FC硬件开发系统的人之一。
而在邱宏旁边的俩年轻男人,一个叫荣鸿,一个叫闻人斌,俩人都是程序员,跟着主程序干活的。俩程序旁边的是两个女人,游戏小组里可能出现女人的位置就只可能是美工或者文案。但是沈红星之前没跟前岛要求派文案过来,那么这两人自然就是美工了。
一听屠峻德介绍,两个女人里面一个成熟点的叫夏花,是主美工,或者叫主美术师,而旁边一个年轻点的女人叫做姚依,是夏花的手下。
最后的一个男人留着长头发,看起来像是玩摇滚的。听了屠峻德介绍之后,沈红星才知道这家伙果然就是自己特意像前岛要过来所谓“音效师”。
就在这时候,只听带着啤酒瓶底般厚眼镜片的主程序邱宏问沈红星道:“不知道沈作家对游戏制作有什么看法?”
沈红星一听邱宏这话,心里透亮的就明白过来,这是邱宏代表着一群新的员工来打着幌子来测试自己这个老板专业水平的深浅。如果自己表现的完全是外行人的样子,那他们自然划水。如果自己表现的内行点,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开始认真的干活。
想了想,沈红星说道:“不满各位说,你们来之前,我脑子里大概就有三四个点子。但是到现在为止,也就写了大概小半个点子的策划书。大家都懂的,就算策划书写了几百页,但是没经过大家沟通的话,那等于连路还没上。
这次呢,我沈红星来担任项目经理、主策划、执行策划、图形策划、创意策划等职位,在之前我也学了点这次将会用到的Z80编程,这样也就不会出现策划乱提创意而不管程序能不能实现的乌龙了。”
沈红星一开场并没有对着游戏市场前景“挥斥方遒”,这种事情随便一个玩家就能说的头头是道。一上来就大而化之的说未来,只能让专业人士觉得他其实什么都不懂。
所以沈红星一上来的这些话,反而让周围的人一下感觉到了沈红星就算不是专业人士,但最少也是对游戏制作有比较深了解的人。
顿了顿之后,沈红星继续说道:“游戏制作嘛,其实是个很好玩的东西。在我眼里,其实就跟做邪教教主没什么分别。”这话一出来,倒是一下把一群人的吸引力全部都吸引住了。
屠峻德问道:“邪教教主?”
沈红星点了点头,解释道:“游戏制作这行,特别是主策划,必须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比如说怎么让玩家沉浸在游戏中,这就需要了解一些心理成瘾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游戏中的设置,主动让玩家上瘾。这里说上瘾有点夸张了,但实际上就是一种奖励机制,跟训练小猫小狗之类的一样。让玩家感觉到他们得到的奖励永远比付出多,他们下一秒钟得到的快乐永远比现在多,这样也就是一种非常轻微的成瘾模式。”
这种上瘾的心理生理机制是1991年由阿科洛夫提出,在2004年由劳伦斯-格林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上对上瘾问题发表白皮书,人类各方面的上瘾行为机理才正式盖棺定论。
邱宏等人这个时候听到沈红星提出这种超越时代的论断,全都一下傻眼了。这时候就听沈红星继续说道:“现在是单机游戏横行市场,主要是受到网络条件的制约,当未来网络条件发展之后,个人预测这个世界将会是网络游戏的天下。现在的游戏是单机,讲究的是人机对抗,但说真的,这快20年来,人机对抗能做到的基本都做到了。接下来的20年,最少20年,将会是利用网络,导入人和人之间的对抗,这才是一种可以自我发展自我变化的对抗,毕竟社会,就是人和人的对抗。”
说道这里,沈红星停了下,等着邱宏等人消化,然后说道:“当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游戏里海必须考虑的就是游戏经济学,必须宏观调控游戏世界里的经济体系,如果部分设置不合理,将会导致游戏世界里的大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而导致游戏寿命间断……”
听到这里的一群人完全傻了,他们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沈红星不是个游戏门外汉,懂得仿佛比他们这些业内人士还多……
*********************************************************************************
唔,那个成瘾模式是真的。不过国内关于社会科学这方面的理论引进的比较慢,国外早都做出来结果了,国内还在闷头在原始阶段拼命……成瘾的机制,基本上哺乳动物都有,猩猩、鸽子、小狗都会“成瘾”。当得到的快乐大于成本,则成瘾,当得到的快乐小于成本,则懒惰。这里的成瘾,指的是对于人有一种心理吸引力,而不是狭义意义上的那种吸毒“成瘾”。所以同样,女生如果在你身上得到的快乐比她付出的成本多,她就会对你成瘾。老公在你身上得到的快乐比他付出的成本多,则老公对你成瘾。
很多理论到了最后,都是相通的,不是么?
第二卷 红星照耀中国 第十八章 讨论会议
经过接风宴上沈红星的一番“成瘾”理论轰炸之后,邱宏等7人才算老老实实下来。第二天,沈红星在送走屠峻德之后,就回到几人宿舍对面的工作室里跟7人开会。
看人都齐了,沈红星说道:“好了诸位,现在既然来了云港,既然来跟我合作,那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干,不会亏了你们的。既然今天就算开始正式开工了,那就跟大家明说吧,我是准备跟大家一起做一个gameboy的游戏,专门针对的是日本以及美国市场。”
一听到沈红星这话,几个人都傻眼了,邱宏急忙说道:“沈……”
沈红星一看邱宏还不好意思叫自己老板,于是说道:“叫我红星就行了。”
邱宏于是说道:“红星,GB的游戏我们可从来没做过啊!而且……而且我们为国内市场做游戏才几万销量,为日本和美国市场做游戏的话……”
听着邱宏的声音越来越小,沈红星环视了下,发现几个人都底下了头去,仿佛都没了自信。于是他说道:“邱宏是吧?听说你之前参与过开发FC硬件开发系统?”
看到邱宏点了点头,沈红星继续说道:“那你怕什么?GB和FC一样是8位的主机,你破解的了FC,破解不了GB?要破解FC,就得对它的硬件十分熟悉,同样,我相信你能对GB的硬件很快熟悉起来,熟悉了以后,做个GB硬件开发系统,随时可以DUMP(注)出来GB的游戏,然后反汇编,照着外国的主程序编出来的程序学,这不会学不会吧?”
听到这里,邱宏不说话了,这也的确是条路子。如果不知道怎么做的更好,那就通过各种方法,看看别的做得好的人是怎么做的嘛。
提点完邱宏后,沈红星又扭头看向主美工夏花说道:“做GB游戏的话,对你们美工既好又不好。好的么是GB分辨率才160*144,分辨率小,要求的图片大小、精度都小,这样你们做起来轻松。但是GB现在是黑白机,而且卡带容量最多才是32Mb,转换成电脑通用的标准也就是4MB,4兆的总容量,这就对你们美工提出了不小的要求,要尽量节省空间,尽量把图片压缩的更小。”
说道这里,沈红星想起了任天堂。这个时期任天堂应该正在开发市面上第一款64位游戏主机——N64,这个主机在日本市场销量很差,但是在美国市场销量很好。其3D方面的效果要比32位的主机PS好不少,而且为了在卡带媒体中塞入可以跟CD光盘可以媲美的游戏内容,传说任天堂开发了一种“火星压缩技术”。
这种传说中的“火星压缩技术”可以将3D游戏进行8:1比例的压缩,并且压缩后效果不差多少。这种技术据说是任天堂为了其自身在N64上的大作开发的。后来据说任天堂还开发了更加“火星”的“冥王星压缩技术”,这种都快突破太阳系的技术可以几乎无损压缩比例为16:1。也就是说把原本160M的游戏,压缩到10M大小,并且所有素材还都在里面,这样压缩之后,游戏的画面表现居然还不差多少。
也就是因为这种神奇的压缩技术,任天堂软件部门一直被游戏业界认为是“妖怪”。
想完了这些,沈红星发现邱宏等人都在看着自己,于是说道:“我这里现在有几个想法,大家一起来讨论下做哪个。第一个,是法庭经营类游戏,也就是模拟律师。通过在法**推理发现证人证词中的漏洞,从而为被诬陷的被告脱罪。为了加强游戏性,也可以加入部分侦探内容,比如调查现场,私下找现场周围的民众听取证词的部分。”
沈红星说完停了一下,等几个人听明白了,然后继续说道:“第二个则是小游戏集合,意思就是做那种5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小游戏。这种小游戏呢,可以用剪贴画风格来做,难度不大,更考究的就是创意部分,怎么把一个5秒的小游戏设计的有趣。这种可以说是最花精神,但是最容易的部分,因为这种游戏对美工和程序都没什么高要求。”
“第三个,则是一个推理解密游戏的集合,对程序的要求不算非常高。讲究的是设计内容,也就是设计一条故事主线,然后让主人公碰到各种各样的小谜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比如一笔出迷宫问题等等……”本来沈红星想说的是《成*人脑训练》,但是说出来之前他突然想起了NDS上的一款百万销量的游戏系列—?(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者狂想曲 http://www.xshubao22.com/5/5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