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第 9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克格勃负责苏联领导人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九局局长普列汉诺夫为克留奇科夫佐证:“我也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同样的情况,问题的确很严重。”

    同时,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说戈尔巴乔夫病势严重,“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

    总统跟前的人亲口证实了这件事,与会者再没有怀疑。自始至终,亚纳耶夫等人都完全没有自己获得信息的渠道,所有的消息都是从克格勃这里得知。

    至此,819政变的幕后逐渐清晰起来,一力促成这次政变的不是台前的亚纳耶夫,而是克格勃总头子克留奇科夫!

    这是一个真正想要保全苏联的人,至少,在会议召开之前,他没有像亚纳耶夫那样去参加帕夫洛夫儿子的生日宴会。

    可惜的是,克留奇科夫无力回天,戈尔巴乔夫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一步步地腐朽了苏联的脊梁,新思维新浪潮把理想信念坚定的军人们特工们群体扔进了新浪潮,不断恶化的社会经济当中迷失掉信仰,从而背板了苏共。克留奇科夫所能依靠的力量不复存在,又怎能力挽狂澜?

    如果他知道日后会背负一个叛国的罪名,此刻该作何感想?

    如果他知道他死后,会不会对“真正的民主战士”这个评价无奈苦笑呢?

    把民主战士冠于曾经叱咤风云的克格勃头子头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然而说起来,他和他的同志们当时没能阻止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绝对领导地位,然后放弃了政委制度在军队和情报部门中的存在,其实应该会预想到今日。

    历史没有如果,可悲之处在于,军队打下的政权,最后毁掉它的也是军队。

    纷乱之中又如何能一针一线明明白白地绣出苏联走到今天的路线图呢?归根结底也只能归结于,这个红色帝国在与北约的对抗中,没能坚持下来。

    于是在22日这一天,返回莫斯科的戈尔巴乔夫立即撤销了由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或个别成员颁布的一切决定,接触该委员会所有成员的现任职务,任命了新的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格勃总头子)。并且下达了逮捕令,除了内政部长普尔自杀外,其余人均被捕入狱。

    然而,混乱已经蔓延开来,叶利钦为首的改革派趁机从联盟中央手中接管了原属于中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甚至军事部门和权力。叶利钦一派的力量大涨。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早在前日发表声明称对亚纳耶夫等人的行动完全持否定态度,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同时宣布中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施压。

    在戈尔巴乔夫返回莫斯科之后,他们更是竭尽全力地呐喊:“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好样的!干下去!我们都支持你!”

    仗着这些支持,还有大笔的经济援助承诺,叶利钦信心高涨,和几个加盟共和国打眼色的频率越来越高——哥几个,机会来了,再加把劲儿,一脚把苏共踹进历史堆里,咱自个当家作主的时候到了,实现资本主义富裕社会的时候到了!

    戈尔巴乔夫返回当天就果断抛弃他的中立立场,完全倒向了改革派。他出现在电视台上发表声明赞扬叶利钦一派等人在事变中起了卓越作用。此举大大加强了叶利钦的地位,声望大增。两人很快达成协议,决定建立一个“看起来没有反动势力立足之地的另外一个社会”,甚至,他们还达成这样的协议——准许在紧急情况下,一方代理另一方的职务。

    即便早已知道,李路也不禁摇头。这个戈尔巴乔夫小时候脑袋被门夹过的。再过几个月,叶利钦会想办法搞死你!

    23日,叶利钦签发命令,停止俄罗斯**的活动,苏共中央大楼被查封,大楼正面的党旗被俄罗斯的三色旗代替。

    24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他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和地方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苏共财产交由苏维埃保管,同时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同日,乌克兰宣布独立。

    27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

    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即,各加盟共和国**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者以此原有为基础改建新党,甚至有的被宣布为非法。

    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齐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跳楼自杀……

    短短几天时间,93年历史、执政70多年、拥有1500万党员的苏共被摧毁。

    在使馆人员目瞪口呆长吁短叹的当口,李路带着一个小团队离开了莫斯科,前往乌克兰。该看的他看了,该做的也做了,继续待下去只能徒添那一丝哀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又是带进华夏入门的老大哥,说没就没了,私人感情上李路难免不容易接受。况且,此时的乌克兰之行,时机成熟了。

    至于现在踌躇满志的戈尔巴乔夫,在埋葬了苏共的同时,也给自己挖掘好了坟墓。他那个“新联盟条约”没有市场,叶利钦也不会让这么一个窝囊废再坐在苏联总统的位置上。苏联瓦解的缺口已经在波罗的海打开,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叶利钦更是联合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一脚踹开这个脑门有胎记的废物,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紧接把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之外的另外9个共和国也拉了进来。随后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把戈尔巴乔夫赶了下去。

    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再看下去,李路担心自己忍不住找上戈尔巴乔夫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做……

    抛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在飞机上,李路拿起了一个名为马卡洛夫的背景资料,慢慢地翻看起来……

    注:资料显示,乌克兰是在12月1日举行全民公决,赞同乌克兰独立。但是宣布独立的时间是8月24日,也是乌克兰的国庆节。另,本章引用了一些史料,步枪并非凑字数(熟悉步枪的弟兄都知道步枪的脑袋根本不用去凑字数),而是绕不开的铺垫,已经在保证清晰的前提下尽量精简。咱们的主题还是洗劫,离不开一点政治上的铺垫……

    马卡洛夫,也有人称马卡罗夫,并非马卡洛夫手枪那个人,而是……

    读者群:336572164,妹纸太多,求分担!

    第264章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

    翻开只有李路以及叶孤云两个人才有资格查阅的秘密名单,在武器装备类上第一个写着的是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在技术人员类上第一个写着的是马卡洛夫。

    一根线,把它和他连在了一起。

    如果要李路为华夏军队挑选一个最迫切获得的武器装备,那么他会一丝都不会犹豫地写下两个字——航母。

    如果要李路为华夏军工挑选一个最迫切获得的技术人才,那么他会一丝都不会犹豫地写下黑海造船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名字——马卡洛夫。

    李路考虑问题从来都是杜绝好高骛远,什么宇宙大战什么航天武器,统统都先抛到脑后。对于来自2013年的他来说,他太清楚未来的重点在哪,而华夏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力量。

    毫无疑问,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后世各种争端各种热点,绝大多数来自于海洋,各种威胁各种利益,来自于海洋。

    当李路重新回到这个时代,他暗暗告诉自己的第一句话就是,华夏海军,必须要提前十年拥有航母!

    为了乌级(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简称),在他部署洗劫毛子的时候,这厮不惜把百分之五十的前期力量集中在黑海造船厂!如果二毛(乌克兰)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为了获得乌级,早在1989年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恐怕会顿生一股寒意。

    整个针对苏联解体的“红色计划”“接收行动”,李路理所当然地采取了最有效也最隐秘的做法,早早的组建情报部队,潜入各个要地。比如集中了苏联70%海军造船厂、40%空军飞机制造厂、60%陆军装备制造厂的乌克兰!

    这支李路通过叶孤云秘密掌握的海外情报部队的情况除了华夏军方极少几个大佬,没人知道。成员都是经过重重挑选出来的红色子弟,其中不乏俄罗斯族的青年。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重视乌级,以至于李路忘记了远东那边的情况。要知道,为了确保在乌克兰的行动的顺利,他甚至把军刀团也调了过去,增强那边的力量!

    而此时此刻,在基辅茹良尼机场降落的李路,跟在他身后的苏长城,手里就提着一个黑色的跟15。6寸笔记本差不多大小的密码箱。而在苏长城的右侧是谢东流。走在李路左侧稍后位置的,是罗大佑,洛叶在他的身侧,目光警惕。

    从护卫的阵型来看,反倒是中间的苏长城处于最安全的位置。

    出口处,一名大腹便便的男子掐着腰,目光扫视着缓缓走出出站口的旅客。他的助手,一名帅气的乌克兰小伙儿,指着前面缓步走来的一行人,说道:“局长,客人到了。中间那位就是万向公司的全权代表,布鲁斯李先生。”

    “哦!”

    大腹男子急步迎上去,远远的举起手打招呼:“布鲁斯李先生!”

    李路站住脚步,看过来,把此人的面容和看过的那张照片对上,露出一丝笑容,走过去,伸出手:“列尼夫将军,您亲自来接让我很惊喜。”

    一身便装的乌克兰军贸管理局局长列尼夫少将表现得毕恭毕敬,他一一和客人握手致意,随即爽朗一笑:“布鲁斯先生,我很意外,没想到你是一位亚洲人。”

    李路一笑:“华夏人,呵呵。”

    列尼夫轻轻扬了扬眉头,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哈哈,李先生,欢迎来到基辅。”

    此时,列尼夫的助手说道:“布鲁斯先生,这边请。”

    李路和列尼夫并肩走在前面,列尼夫的助手站在边上微笑着等罗大佑等人先走,挨个与他们握手。走在最后一个的谢东流和他握手的时候,微微笑了笑。松开手的时候,列尼夫的助手手心里多了一张纸条,他非常隐蔽地借着转身的瞬间把纸条塞进口袋里。监控头拍摄到的是一切正常的迎接场面。

    车队中,位于中间的是一辆奔驰w126(第五代s级),全黑的车窗里,苏长城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李路和列尼夫在后排上,两人说着话。

    “李先生,我确实没想到杰克先生派来的会是一位华夏人。”列尼夫笑容可掬地说道。

    李路扯了扯嘴角:“我和万向公司没什么关系,只是接受了杰克先生的委托,作为他的私人代表负责乌克兰的业务。”

    他看了列尼夫一眼:“我说了算。”

    列尼夫定定地看着李路:“你说了算?即使是涉及数百万美元的生意吗?”

    李路扯了扯嘴角,看了眼司机的后脑勺,转向列尼夫:“你确定要马上展开磋商?”

    列尼夫哈哈一笑:“不急不急,既然你是杰克的私人代表,那就是贵客,我一定要尽一尽地主之谊。”

    “去皇宫酒店。”李路用娴熟的俄语对司机说道,听得列尼夫一愣一愣的,好重的远东口音啊!

    列尼夫回过神来,说道:“李先生,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住处,我们局的招待所……”

    李路摆摆手打断他的话:“我住不惯差的地方。”

    列尼夫被呛了一口,咳嗽了一下,说道:“现在外面乱,住其他地方安全得不到保障。”

    他心里有些不爽这个年轻人,若不是看在杰克的面上,估计他就不伺候了。

    李路若有所指地说道:“富贵险中求,担心安全问题我就不会在这里出现了。”

    没办法,客人执意要去别的地方住,列尼夫也只能朝司机点点头,车队拐了一个弯,就朝火车站方向驶去了,皇宫酒店在那附近。而列尼夫根据李路选择住在皇宫酒店这一点作出判断,这位爷肯定是各种酒醉金迷的生活,皇宫酒店可是基辅最好的五星级酒店,住一晚最少要一千卢布。

    接下来,列尼夫才知道什么叫做挥金如土。

    在列尼夫看来,李路解决安全问题的方式很简单——他把包括了总统套房的那一层包了下来,居然是提前了一个月包的!

    粗粗算了算,此举至少要砸进去五十万美元。

    列尼夫算是乌克兰**内的精英分子了,每年都能享受很好的度假,各种别墅各种克格勃培养的女孩。但是他依然是做不到一掷数十万美元扔进去,仅仅是为了提前预定个好的住所。

    苏共完蛋之前,列尼夫这个嗅觉敏锐的家伙宣布**,站到了改革派这一边,堪堪保住了他的局长职务。乌克兰宣布独立之后,想象中的一派祥和谋发展的场景没有出现,反而越发的混乱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稍微有点权力的人都在使劲地捞钱,给自己找退路。

    大家迷茫,看不到前面的路,不知道方向在哪。于是,大家开始醒悟,失去组织信仰的人,和一群丧家之犬有何区别?

    就更加变本加厉地为自己谋利益!

    列尼夫才四十多岁,他不想这样过完这一生了。他还有家庭,有漂亮的妻子和聪慧的子女。看到政府各个部门的人利用职权在私有化改革等等上面大肆捞金,他这个管着军火贸易的局长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机会那样做?

    于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个老朋友、曾经小学时代的同学伊万诺夫,也就是杰克,想起杰克几个月前突然找到他,提出合作买卖军火。当时列尼夫断然地拒绝了,念在曾经同窗的份上让杰克安全离开基辅。

    没想到,几个月后的现在,却要主动找上曾经拒绝过的人谋取合作。这个时候,于是,一名叫做安德烈的年轻人被列尼夫提拔为局长助手。安德烈是杰克的表亲,负责列尼夫和杰克两人之间的沟通。

    而安德烈是知道李路才是背后的大老板的,也见过他的照片,所以在机场才能一眼就认出来。

    一开始,列尼夫还有些谨慎,只答应打着出售废钢烂铁的名义把一些报废的已经拆掉了敏感设备的坦克装甲车卖给杰克。杰克也不着急,也要了,真的就当成废钢烂铁拉回去,直接送进了红色集团建立在桂西北部湾沿岸的炼钢厂里了。

    后来,列尼夫发现,他这种动作太小儿科了。黑海舰队的一些人伙同克格勃的人,已经把手伸向了水面战舰,甚至战备仓库。随即,他惊讶地发现,居然没有人去管这档子事。

    终于,他意识到,这个国家已经死透了,而刚刚宣布独立的乌克兰民主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去管这些事。新生的政府内部连自己的蛋糕都没瓜分完毕,也没人有精力去管。

    一咬牙,列尼夫再次和杰克联系上,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李路此行,堂堂军贸管理局局长前来迎接这档子事情。列尼夫恐怕想不到,引着他步步深陷进来的人,不是杰克,而是这个所谓的杰克的私人代表布鲁斯李。

    总统套房里,李路请列尼夫坐下。苏长城把密码箱放在两人之间的茶几上,随即离开,剩下他们二人。

    李路指了指摆放在茶几上的古巴雪茄,掏出中华烟来:“将军阁下,你自便,我抽不过这玩意儿。”

    语气客气,那神态却是拿足了老板的样子。

    列尼夫有些不悦,没去拿雪茄,说道:“我想我应该给杰克打一个电话。”

    李路指了指不远处放着的老式模样电话机:“可以。”他话锋一转,“不过我倒是建议你不用过于纠结合作的对象,只要有足够的美元。”

    说着,他把烟叼在嘴上,打开密码箱,跟倒废纸一样把里面的东西哗啦啦的倒在茶几上。

    列尼夫看着,随即瞳孔越放越大,不悦的表情转换成惊愕,眼睛盯在那些一扎一扎的纸张上面。

    那不是美元,而是……

    注:苏联时期,茹良尼机场只提供国内航班,另有一处是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李路从莫斯科飞基辅,理应降落茹良尼。

    第265章航母多少钱一斤?

    “我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财团,其中包括了杰克的方向机械公司。”

    李路抽了几口眼,淡淡地笑着说:“这些是瑞士银行本票,见票即付,只需要我在上面签上名字。数量么,我也没数过,不过我估计一箱子应该够用了。列尼夫将军,我是带足了诚意来的,我是商人,只想做生意而已。”

    列尼夫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一箱子美元甚至一箱子黄金,都给不了他这种震撼。他岂会不认识瑞士银行的本票,这种承诺无条件付款的票据应该是他这种人的最爱。然而,他面对着的这位年轻人,却跟带了一箱子废纸一样把看上去有二三十扎的瑞士银行本票带在身上!

    “你他妈的要买下乌克兰吗!”

    列尼夫好不容易才忍住揪着李路衣领大声质问的冲动,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嘴巴张了张,目光不时地掠过那一扎扎的本票,用越恭敬的语气说道:“李先生,杰克是我的老朋友了,他说您可以代表他,那自然是不用怀疑的。不知道李先生对什么有兴趣呢?坦克还是飞机?”

    真正的主动权,终归是掌握在财富拥有者的手里。

    微微一笑,李路问道:“这些东西我都能买到吗?你们的国防部会批准这种军火贸易吗?”

    列尼夫往后昂了昂身子:“当然不会,但是,咱们买卖的不是完好的装备,而是频临报废的或者已经报废的装备。我想,李先生你一定是想在这里购买足够的钢材原料。”

    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李路说道:“没错,我所代表的财团涉足制造业。”他突然话锋一转:“不知道你们这的航空母舰怎么卖?多少钱一斤?”

    列尼夫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实际上他是没听懂什么意思。在苏联,航母被称为“载机巡洋舰”,而李路用俄语说出来的却是“航空母舰”。

    过了大约有三秒钟的时间,列尼夫才在脑子里把“航空母舰”和“载机巡洋舰”画上等号,当下一脸的惊愕,看着李路不说话。

    李路拿起雪茄,剪了一支递给他:“你知道,建造航母使用的钢材都是规格很高的,这对我来说,比坦克装甲车更加吸引。为此,我甚至可以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倍的价钱进行收购!”

    列尼夫恨不得拔枪把这货给射杀了——你骂了隔壁的说得那么认真一副为了得到钢材不惜付出大价钱的模样,糊弄小孩子吗?那些帝国舰队的核心力量当成废铁卖给你?

    草泥马的!

    看见列尼夫眼神中带着火气,李路微微一笑,轻飘飘地戳了他一句:“将军阁下,苏联舰队不复存在了。”

    眼看着列尼夫的眼神慢慢暗淡下去,李路舒服地靠在沙发上,继续说道:“据我所知,乌克兰政府正在准备让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苏联海军四大舰队中最大实力最强的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也许会在10月。黑海舰队拥有大小舰只八百多艘,大型水面舰只四十五艘,潜艇二十八艘,飞机近两百多架,还有大量的岸防和空防装备。你认为乌克兰有必要维持这么大的舰队,或者说,有能力维持这样一支舰队吗?”

    “阁下,你不下手,他们也留不住,一定会有人在打他们的主意。”李路指了指茶几上的本票堆:“老实说,我并不缺少合作者。”

    言外之意,和你谈,是看在杰克的面子上。这个时候,列尼夫再笨也知道,这个布鲁斯李绝不是杰克的私人代表那么简单。

    他冷冷地盯着李路:“你代表谁?”

    李路哑然失笑道:“将军,苏联已经不存在了,难道你在担心我转手卖给美国佬吗?”

    一句话把列尼夫打得愣乎乎的,苏共灭亡,联盟中的老大和老二已经反了,苏联还有希望吗?作为苏联时期成长起来的少将,又怎么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接受这一切?

    罢了罢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千万只手伸向了各种金属,多自己这一双又能如何?

    心中一声长叹,列尼夫沉声说道:“你要的东西太……太大,已经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

    “不知道苏联工业部的指令还有没有效果?”李路笑眯眯地问道。

    列尼夫皱了皱眉头,他很快就明白了李路的意思。虽然乌克兰宣布独立了,但是还没来得及接受乌克兰境内原属于苏联的权力,尤其是军工和军队。这中间必定是混乱的,趁此机会从工业部搞来指令起码名义上没有问题。

    “不过,造船工业部只能管到造船厂,舰队那边……”列尼夫说道。

    李路打断他,干脆地问道:“需要通过谁?”

    列尼夫看了他一眼:“黑海舰队司令、乌克兰国防部长……甚至总统!”

    扯了扯嘴角,李路再次指了指那一堆本票,迸出一句话:“那就把他们拉下水!”

    黑海造船厂,也就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创建于1897年,当时还是沙俄时代。是苏联技术最先进、唯一能制造航空母舰的造船厂,拥有制造航母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建造了苏联从第一代莫斯科级起的所有航母(资料显示明斯克号是在白俄的明斯克建造,步枪找不到相关资料,见谅。)。

    后世华夏的辽宁号,也就是瓦娘,就是在这个船厂里历经风吹雨打十余载之后,才给买下拉回去的。然后又是十余载的风吹雨打,这才变成16号舰加入海军服役序列。

    站在沃洛什沙洲的一栋别墅天台,李路俯瞰着不远处的黑海造船厂。这栋别墅是军刀团的据点之一,刘小光以及雅科夫等人为了获得最好的观察位置,花重金从某退休官员中购得此处房产,反正三哥有的是钱。

    结束与列尼夫的沟通之后,扔下几张签了名的百万美元瑞士银行本票,李路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这里,迫不及待要看看这个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承造了苏联所有航母的黑海造船厂,以及那令无数人梦牵魂绕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放眼望去,最醒目的是一个巨大的船坞,船坞两边是长达五百多米的平行导轨,两台起重能力高达900吨的天车(龙门吊车)架在船坞上空,通过导轨前后移动。

    这两台天车几乎是黑海造船厂的标志性设备,要知道,即使是后世美帝唯一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也只有一台900吨级天车。

    这就是传说中的0号船台。

    此时,船坞有一座钢铁巨兽,甲板以下的舰体已经完工,而甲板上的建筑正在施工,这就是令人无尽叹息的、苏联海军的绝唱、黑海造船厂未尽的辉煌——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的首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原本应该热火朝天忙碌无比的船台,却不见一个工人,理应不断缓慢从生产车间把重达数百吨的部件吊装过来的天车,也静静地停在那里,整个黑海造船厂死气沉沉。

    “真他妈大啊!”

    身边的江南不禁发出一声感慨。

    昨天,江南在莫斯科待着无聊得很,其他人都有事情做,唯独他这个路南公司的老总无所事事,大唐实业那边有戚君庭带着团队搞,他屁不懂一个,也帮不上忙,索性就坐了第一班航班飞了过来,找李路来了。

    同时,他带来一个消息。格鲁曼公司撤回了在华的所有专家,随即西科斯基、休斯、普惠、洛克等等与华夏有合作的公司紧随其后撤走了专家团队,停止了零部件供应。而美帝因为雄猫战机项目为华夏提供的贷款也中止了。

    这意味着,和平经典计划已经走到了尽头。对此,李路并无意外,不这样反倒是不正常了。不过,比起历史上,和平经典计划延长了两年的时间,合作范围更大力度更强交流更深。

    回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李路语气中含有无尽的沧桑:“苏联指望着它和美帝抗衡,不过很可惜啊,注定是一个悲剧。”

    江南眼睛眨了眨:“你说,咱们把它搞回去,怎么样?”

    李路扭头,有些惊讶地看着江南。

    江南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斜了斜眼睛:“什么眼神啊你这个,整得我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就啥不懂似的,再怎么说,哥们我也是将门之后,这一点常识还是懂的。”

    李路失笑道:“南哥,你家老爷子禁卫军头子,可不是海军司令,八竿子打不着。”

    江南一瞪眼:“不是海军就不了解海军吗?那我倒要问问你,你小子是陆军吧,那为什么空军海军你都门儿清?”

    李路哑言,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的只能永远呢藏在心里。笑了笑,他问江南:“成,你倒是说说这玩意儿有什么好。”

    江南一句话让李路惊为天人:“这还看不出来,有了航母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可以到处跑的空军基地,想吓唬谁吓唬谁!”

    居然是美帝的霸权主义!

    “听我们家老头子说,海军想要这玩意儿,连忠海是每一次常务会议都提一次,要拨款开造。不过据说技术难度非常大,目前也没有能造这玩意儿的船厂。方上将都着急上火了。”江南说道,“如果能把毛子的搞回去,问题就解决了。哎我说,你小子跑乌克兰来,恐怕就是为了它吧?”

    李路露出一丝苦笑,摇摇头:“主要是为了它,但是你也看到了,太大了,而且只完成了40%的建造,连航行能力都没有,根本弄不回去。看到边上那艘小一些的没,瓦良格号,这个起码可以拖着回去。再者说,二毛不一定会卖给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李路很长一段时间,从他定下了拿下乌级的目标,他就在纠结这个问题。最后形成的方案是,尽可能地把乌级的设计团队、建造技术人员以及技术资料这些弄回去,另起炉灶。

    大唐实业收购了几家欧洲造船厂,同时重金聘请了大量的欧洲技术人员、工人,以及通过关系从华夏国有的几大造船厂、培训学校扒拉了一大批工人,采取用钱砸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南港弄出了一个华夏规模最大的造船厂,然后以象征性的一块软民币的价格出售给红色集团。

    这就是红色集团下属的红色造船公司的由来,红色造船冒出来,就是为了配合李路当时制定的针对苏联解体的洗劫行动——“红色计划”。

    此时江南提起这个话题,李路不由再一次为没有办法把已经完工40%的乌级弄回去而惋惜头疼,那得节约多少时间啊!

    江南递给李路一支烟,自己点了根,说道:“要我说,第一个根本就不是问题,你要解决的是打通毛子那边的关系。只要他们答应卖,还有什么弄不回去的?”

    “哦?”李路扬了扬眉头,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江南似笑非笑地踩了他一句:“我说老三,你小子是不是习惯了用钱开路思维僵化了?把它拆了不就完了!”

    嘭的一声,犹如一拳砸在太阳穴上,李路的脑子震了震,顿时狠狠地拍着自己的脑袋:“妈的,我这脑袋是生锈了!”

    乌级以及已经服役的库兹尼佐夫号和已经下水的瓦良格号,都是才用的模块化组件生产方式。只要把已经建造好的舰体按照反向工序再拆分成各个总段,完全可以使用货轮运回去!

    因为参照库兹涅佐夫号的24个总段,大多数长30到40米,宽40米左右,重量在1400到1700吨期间,四五艘五万吨级的拥有合适载货甲板的货轮完全可以把它们都拉回去!

    第266章马卡洛夫

    众所周知,苏联的航母都是这样诞生的:涅瓦设计局设计它们,黑海造船厂建造它们,没有例外。

    而说到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就不能不提到黑海造船厂的厂长、总工程师马卡洛夫。

    把他称为“苏联最为优秀的舰船领域的科学家和善于组织大型建设的行政类人才”,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这就是一个集技术才能与行政能力于一体并且都非常出色的罕见人才!

    他几乎主持督造了苏联所有的大中型舰艇!

    他创造的“大型总段造船法”让流水线生产航母变成了现实!

    人才永远是最难得最重要的,于是李路制定红色计划的时候,把人才放在了首要位置,把马卡洛夫放在了第一位。他可以接受乌级走上历史的老路,只要他得到马卡洛夫。两者取其一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马卡洛夫。

    甚至,他把能够争取到马卡洛夫视为红色计划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为此,他做足了准备——军刀团的主要调查目标是他,潜伏在黑海造船厂附近的情报部一号小组的目标是他。杰克在基辅老家所有能够用上的关系都拉了出来,目的就在于是否能够找出与马卡洛夫的关联。雅科夫的关系甚至于索夫的关系,都在李路的指示下发动起来。

    为了得到他,李路不惜一切代价。

    马卡洛夫是典型的“红色人才”,他对技术有着像技术宅一般的痴迷和较真,他对管理极其严格,任何技术不精的领导会被他调离设计岗位,不思进取的干部会被他毫无情面地踢走——即使有人是他的伯乐老厂长甘克维奇的亲戚。

    而他把对国家的忠诚完全体现在了落实国家任务上面。

    对付这样的人,再多的瑞士银行本票都白搭,再锋利的刺刀也不会让他产生畏惧。

    正如江南所说,李路需要头疼的是如何让二毛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卖给咱们。而在根据李路所掌握的关键人物的名单来看,第一关就是马卡洛夫,最难过的一关也是马卡洛夫。

    或许李路可以用海量的美元砸到更高级的官员,让他们下令出售乌级。但是,他们的行政命令不能让马卡洛夫心甘情愿地跟随李路前往华夏,甚至不能让马卡洛夫指挥工人拆分乌级,如果要分段运回去的话。

    对付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办法:说服。

    在安德烈的陪同下,李路带上罗大佑前往黑海造船厂。安德烈是杰克挑选的安排在列尼夫身边的助手,也是李路能找到的最接近马卡洛夫的关系——安德烈和马卡洛夫的儿子是同学。

    在车上,李路沉默不语,在脑子里不断地回忆有关于马卡洛夫的记忆。

    当乌克兰政府决定把瓦良格号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的时候,马卡洛夫意识到完全完成它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他宣布了退休,搬到沃洛什沙洲的别墅去住,正是军刀团据点别墅的那个区域。因为在那里,他可以每天都能看到曾经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瓦良格号。

    直到21世纪元年,一艘拖船把拆卸得剩下一个空壳子的瓦良格号拖往华夏,马卡洛夫在别墅边上目睹这一幕,泪流满面。两年后,他因病去世。

    当成废钢铁卖掉的乌级一号舰,已经开始建造的二号舰,没了,仅存的已经完成了80%建造率的瓦良格号,也没了。马卡洛夫失去了他唯一活下去的支撑。这个结局,却是每每让李路扼腕叹息不已。

    “老板,到了。”安德烈停下车,这里已经是黑海造船厂的生活区,苏式风格的建筑物以及寥寥无几的人影,让气氛变得厚重。

    车停在一个院子门前,这座貌不惊人的小楼带院子就是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的家。

    安德烈走过去敲了敲门:“尤里爸爸?薇拉妈妈?”

    李路低声对身边的罗大佑说:“罗工,待会你主说主义。”

    罗大佑明白地点点头,不无忧虑地说道:“当年我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听说过这个人。对能不能说服他,我真没什么把握。”

    李路的表情也不轻松,他何尝又有把握。即使他通过安德烈打通了马卡洛夫那个三十来岁的儿子的关系,但是他依然不乐观。这对习惯于用钱砸相信资本力量的李大土豪来说,棘手非常。

    吱呀的木门打开,一个胖大妈走出来:“安德烈小子?你怎么来了,来来来,进来坐。”

    安德烈把手里的礼品送上,回头看了看李路,对大妈说:“薇拉妈妈,这两位是华夏的客人,来拜访尤里爸爸。”

    这位胖大妈就是马卡洛夫的妻子薇拉。

    “华夏来的客人?”

    李路急走几步双手握住薇拉妈妈的双手,一口远东口音的俄语说道:“薇拉妈妈你好,你可以叫我哈尼夫斯基。”

    薇拉妈妈很惊讶:“哦?哈尼夫斯基先生的俄语说得这么好。”

    “呵呵,我曾经在远东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李路笑着解释了一句,把罗大佑介绍给她:“这位是罗大佑先生,罗先生曾经奉命在苏联学习,与尤里爸爸有过一面之缘。”

    薇拉妈妈眼神有些暗淡,强笑着和罗大佑握手:“我们的国家……快请进,快请进。”

    与苏联有关的背景身份拉近了与薇拉妈妈之间关系,在她这一代苏联人心里,如果苏联在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个国家值得信任,那么只能是华夏。不管两国的关系怎么变化,普通老百姓对华夏的情感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他们知道华夏有一个像列宁那样伟大的太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太祖=华夏。

    而苏联现在的状况,最为痛心的是苏联人民。几个月前的公投,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希望看到苏联继续存在。只可惜,民众左右不了苏联的命运。他们的意志被政客们玩弄。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叶利钦的独联体,都只是为了搪塞人民而出现。

    走进院子里,薇拉说道:“尤里最近情绪不是很好,他在船台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或者安德烈你要帮我一个忙,安慰安慰你的尤里爸爸。”

    安德烈和李路对视一眼,他问薇拉:“薇拉妈妈,尤里爸爸没在家吗?”

    薇拉叹了口气,摇着脑袋说:“他恨不得住在船台。船厂的所有项目经费已经被停止,现在的局势……尤里说,能和乌里扬诺夫斯克相处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

    李路看了安德烈一眼,微微地点点头。

    “薇拉妈妈,也许哈尼夫斯基先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马卡洛夫身材比一般的苏联人高大,身材强壮得很,更像是伐木场工人,而不是技术与行政并重的管理人才。这也许跟他曾经很长时间的船厂基层工作有关系。

    马卡洛夫是乌克兰人,出生在敖德萨港,1958年进入黑海造船厂,一直到现在。黑海造船厂的辉煌,可以说是由他一手创造出来的。

    安德烈利用军贸管理局的身份打了个招呼,一行人得以顺利进入船台。远远的,李路便看见马卡洛夫站在船台边上,仰头看着0号船坞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阳光洒下来,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巨大的阴影和马卡洛夫的身影相映成辉。

    他的身边站在身材小一号的年纪相仿的男子,李路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航母设计处主任巴比奇。

    可以把技术宅、管理控这些标签打在马卡洛夫的身上,但是断然不能忘了这个人伟大的政治信仰和对政治的领悟能力。

    史料记载,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在时任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了黑海造船厂。他们的目的在于探讨把瓦良格号建造完然后移交给俄罗斯海军的可能性。乌克兰要求俄罗斯支付全部造价,可是俄方认为前苏联已经给过预付款了,他们只需要支付未付的30%货款。双方的争执在这里,差点打起来了。

    一边看着的马卡洛夫突然插话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完工了……”

    有人问是不是船厂出现了问题,他说道:“只有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经不存在了。”

    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吧,再无言语。

    收回思绪,李路大步走上去,罗大佑和安德烈跟在他两侧。

    或许是因为马卡洛夫看得太入迷了,或许他以为是船厂的工人,他并没有去理会越来越近最后停止的脚步声。

    他注视着甲板上层建筑围满脚手架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一声叹息:“永远不会有人把它建造出来了。”

    巴比奇看着自己这位上级兼好友,低声宽慰了一句:“尤里,也许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马卡洛夫自顾地说下去:“建造它需要苏联中央,需要海军部,需要中央审计委,需要上千家钢铁厂和技术院校,需要几十万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需要……”

    说到这,他老泪纵横,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浓浓的凄凉,而黑乎乎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仿佛感受到了马卡洛夫的悲伤,竖立在甲板上的苏联国旗脱离了旗杆,随风飞了起来,一直飘到很远的地方去,坠落水面。

    李路眼中溢着晶莹,罗大佑感同身受早已悄然抹泪。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那庞大的身躯,在李路眼中越发的伟大。代表着一个帝国辉煌的它,最终会被当成废钢 (精彩小说推荐:

    ) ( 1989红色攻略 http://www.xshubao22.com/5/553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