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崾灯鹄础D训牢一鼓馨装椎氐茸潘晕也骋稍倮粗挝遥?br />
我不向他多多地要求封赏,他会以为我另有所图呢!”众将领都觉得王大将军讲得有道理。
楚汉战争末期,刘邦任用萧何主持关中大事,自己带兵与项羽决战。汉三年,刘邦与项羽的军队相持在京索一带,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就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还几次派使者到关中去慰问萧何。
萧何身边一个名叫鲍生的人对他说:“现在皇上在外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却多次派使者慰问您,这并不是为了关心您,而是对您有所怀疑呀!所以常派人来探听情况。为您考虑,不如让您的弟弟和子孙中能当兵的,全都到军队中去,好让皇上放心。”
萧何开始还很感激刘邦对自己真是关怀备至,时时都想着他。经鲍生这么一提醒,他方恍然大悟。于是,就采纳了鲍生的计策,把自己的兄弟及儿孙中能扛武器的,都送上了前线。刘邦见此情景,心中大喜,遂放松了对萧何的警戒,一直到彻底消灭了项羽,再也没有派使者前去“慰问”萧何。
朝建立后,吕后用萧何之计,杀害了韩信。刘邦甚为高兴,就派使者传去命令,任萧何为相国,同时,又加封五千户,派500 士兵及一名都尉做为萧相国的侍卫。
这时,诸位官员都来祝贺,唯有将军召平表示哀叹不安。萧何有一天见到他,有意扯上这个话题,召平说:“相国的祸害也要开始了,我有什么可去庆贺呢?”萧何问他这话怎么讲,召平说:“皇上终日奔波于外,而你守于京城之内,并无冒被弓箭射伤的危险,却又是加官晋级,又是设置卫队。
这其实并不是为了维护你,而是有意在提防你。淮阴侯韩信起来造反,虽已平息,现在皇上已开始怀疑你了。希望你能把皇上的封赏辞让掉,不要接受,把全部家产用以资助军队,这样可免祸灾。”
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向刘邦辞去封赏,并尽其所有资助军队,刘邦见了,赞不绝口,认为萧何真不愧是不计名利的功臣。最后,还是让萧何担任相国要职。
公元前196 年秋,黯布起兵反叛朝廷,刘邦带病亲自披挂上阵,前去讨伐黥布。就是在这种戎马倥偬的情况下,刘邦仍然数次派使者去慰问萧何,同时问萧相国最近在做什么。萧何对使者说:“皇上亲征,我在内安抚百姓,尽其所有帮助军队,盼皇上早日平息叛贼,凯旋归来。”使者将见到的以及听到的,一一向刘邦作了汇报,刘邦才稍微放下心来。
刘邦的这些防范萧何的行动措施,早已被萧何的一个门客看在眼里,他对萧何说:“大人,您离灭族不远了。您处于相国的高位,论权可以说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各方面已无以复加。自入关以来,十余年间,你一直深得民心爱戴,而且目前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安抚百姓的工作。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打听您在做什么,是害怕您的威信太高,影响整个关中一带,乃致于整个国家,对皇帝造成威胁。为今之计,你必须多多地购买田宅,以损坏自己的名声,这样,皇上就会十分高兴,对您也就放心了。”
萧何与刘邦共事了这么多年,深知刘邦的为人,一个臣子如果功高盖主,那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萧何听从了那位门客的活,命那个门客用低价强行购买了许多民田民宅,干一些违心的事情。在人们的心目中,萧何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议论责骂声充斥于关中一带。萧何只是默默地领受着。
第二年,刘邦平息了黥布,凯旋归来还京时,老百姓仍纷纷拦路,在刘邦面前控诉萧何的罪行。刘邦听了,三言两语地打发了那些告萧何状的人。
不但不去怪罪萧何,还暗自为萧何的做法而高兴。回到朝廷后,还大大地奖赏萧何,夸他治国有方。
韩世忠与岳飞都是抗金将领,自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不久又被罢官。
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闭口不再谈打仗的事。他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常常骑着毛驴,带着酒,身后再跟两个小童仆,到西湖一带游山玩水。同时,与人商议,准备购买新淦县的官田。宋高宗听说韩世忠在置田产业,不问军事政治了,心中十分高兴。还亲自赏赐给韩世忠御笔亲书。当韩世忠正式购得田宅后,宋高宗还亲自给他的村庄赐名并亲书“旌忠”两个大字,以示关怀。
偷天换日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听信方士巫师之言,决定“亲巡天下,周览四方”,到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举行封禅祭天仪式,以驱除不祥。
随同秦始皇巡游的有左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以及当时已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由他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事务。加上许多侍卫勤杂人员队伍浩浩荡荡由咸阳出发了。他们先到南方云梦一带,然后沿江而下,从吴国故地入海,乘船沿海北上,来到了琅玡。秦始皇在琅玡见到了徐福,问他求仙一事进展如何。最后又从陆路向西返回。
由于一路颠沛劳顿,当巡游队伍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南边黄河渡口)
时,秦始皇突然患了严重疾病。随行御医赶紧给他诊治,但由于天气炎热,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加重。秦始皇预感到这次病得不轻,下令日夜兼程,早日赶回咸阳。李斯身为丞相,此时十分着急,一面要御医尽心给秦始皇治疗,一面指挥车队加速向咸阳奔去。
秦始皇本想咬紧牙关,撑到咸阳后,再将接班人一事尽快定下来,正式任命大儿子扶苏为太子。但事与愿违,秦始皇自觉已一天不如一天,末日就要来临,所以,给正在北方当监军的大儿子扶苏写了一份诏书,命令他火速赶回咸阳,等候主持丧事。其意思很明白,就是已确立了扶苏为皇位继承人。
诏书写好后,就封起来让赵高拿去加盖御玺。赵高拿到皇帝的诏书后,既未加盖御玺,又未派人立即送出。在他的心中,已另有了主意。
秦始皇写好诏书没几天,就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太平台)去世,享年50 岁。
沙丘离咸阳有二千里之遥,秦始皇生前没有册立太子,所以,李斯对秦始皇死后的后果十分担心。他害怕一旦死讯传出去,太子未立,诸皇子很可能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天下反秦势力也很可能趁机对秦王朝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李斯当即下令:严密封锁秦始皇的死讯,迅速赶回咸阳。他又命人将遗体放在一辆阃濡车上。这种车遮阳通风,便于尸体保存,放下窗帘,外面的人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
为了进一步遮人眼目,李斯让秦始皇生前最宠幸的一名宦官正儿八经坐在车中,官员们有事去向秦始皇请示,那宦官就依李斯的吩咐以秦始皇的口气传示可否。由于李斯安排周密详细,随行官员除胡亥、赵高和秦始皇身边的五六个太监知道内情外,其他官员们还一直以为秦始皇果然病重不能起身,所以,御厨每天照常送饭送菜。
车队急速向西奔去,随着一阵阵颠簸,人们心里各自思绪万千。在这些人中,要数赵高的内心活动最激烈了。自从看到秦始皇写给扶苏的诏书后,他就暗自打起了算盘:要抓住时机,实现目的。
原来,赵高的父亲曾囚犯罪而被处以宫刑,他的母亲也被卖入官府,充作奴婢。后来,他的父亲又因罪上加罪,而被处以死刑。赵高兄弟几人有的并非他的真正父亲所生,但都姓赵,后来也从小就被阉割,送到宫中当上了小太监。出身卑微更激发起少年赵高的强烈求生抗争意识。他暗中研练书法,学习在当时尚属显学的狱规刑法,并注重锻炼体魄,长得身强体壮。后来,终于被秦始皇看重,称他是个人才。秦始皇让他跟李斯去书写《爰历篇》,赵高果然写得不错。秦始皇更加赏识,便提拔赵高来当自己的中车府令,直接掌管皇帝的车马等事宜。从此,赵高已成了埋在秦王朝政权内的一颗随时可以爆炸的炸弹。
为了长久利益,赵高在平时有意结识拉拢秦始皇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
恰好胡亥也附庸风雅,对书法、律令也颇感兴趣。这样,两人气味相投,很快便常来常往,勾搭上了。于是,赵高就常在秦始皇面前夸胡亥如何的聪明能干,喜得秦始皇合不拢嘴;胡亥也在宫廷中竭力替赵高打掩护。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依法当斩,且开除宦籍。多亏胡亥在秦始皇面前为他说了许多好话,帮他求情,秦始皇才赦免了赵高。从那次生死考验以后,赵高更是一刻也忘不了胡亥,希望胡亥能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自己就有了终生靠山。而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为人仁义而有勇谋,根本不把赵高这种人放在眼里。赵高也就竭力在秦皇面前说扶苏的坏话,将扶苏弄到北部边塞当监军。
赵高心里很清楚,如果让扶苏立为太子,当上皇帝,肯定没他赵高的戏。于是,他觉得眼下机会不可错过,就在途中立马行动起来了。
赵高扣下秦始皇的遗诏,立即跑去找胡亥,装出一副关心的口吻挑唆道:
“皇上驾崩,没有给其他公子留下只言片语,只给公子扶苏留下了一封遗诏。
这意谓着扶苏将要继承皇位,而公子您却一寸土地也没有,这该如何是好呀?”
胡亥正在伤心之时,为过早失去皇上而悲哀。听赵高一番话后,他也没注意赵高话中有话,只是低沉地说:“英明的君主是了解臣子的,明智的父亲是了解子女的。我们的父亲是十分了解我们的,现在,他不幸去世,没有给其他皇子留下任何封赐,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见胡亥如此幼稚胡涂,再瞅瞅四周没人,就十分焦急而压低嗓门说:
“公子您也太悲观了!如今,天下人生死存亡的大权完全掌握在你我同丞相李斯手中。希望公子您能抓住这一机会,早点拿个主意。你要知道,做别人的臣子和使别人臣服于自己;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这其中的滋味可大不一样啊!”
赵高见胡亥睁着双眼听得出了神,又继续加以开导道:“我听说商汤革命,周武王伐纣,都是先杀了他们的君主。但天下人都称颂他们这是仁义之举。当年,卫国的君主杀了自己的父亲而自立,卫国人还称颂他的恩德,连孔子那样的大圣人也曾提起过这事。如果光顾虑了小节而忘了大利,将来定会后患无穷。优柔寡断的人,日后必定后悔莫及;而果敢有作为的人,即使鬼神见了,也要退避三舍,这种人的事业也必然会成功!我希望公子您也是这样的一种有作为的人!”
胡亥在平时,已经听惯了赵高的训导。今天,他初听时,既感到害怕又觉得赵高变了一个人,怎么对他讲出如此大逆不道,陷他于不仁不义的话来。
但听着听着,他听出了点味儿,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好象从梦中刚刚睡醒。
便假惺惺他说:“父皇丧事尚未发布,丧礼也没有结束,现在就可以商量此事吗?”
赵高见胡亥已有所动,心中暗自高兴,又趁热打铁,说道:“机会稍纵即逝,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丞相李斯那儿,我马上就去说,你不必担心了。”还没等胡亥开口说话,赵高就转身匆匆走了。
赵高找到了一惯奉行“老鼠哲学”的李斯,开门见山地说:“皇上已死,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尚未发出。丞相以为,这份诏书发还是不发?”
李斯一愣,说:“你这是什么意思?皇上的诏书还问发与不发?赶快发!”
赵高说:“诏书和御玺都在胡亥手中。这事也只有我们三人知道。现在,定谁为太子,实际上就在丞相您和我赵高两人的手中!丞相你说呢?”
“一派亡国之言!这哪里是我们可以谈论的事!你还不给我快快走开!”
李斯真的发火了。
老奸巨猾的赵高早已摸透了李斯的脾性,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软中带硬地说:“我这是关心您,是为您着想。我赵高在宫中已20 多年了,秦朝的将相功臣没有一个有善终的,不是处死,就是自杀,连子孙后代都要遭殃!现在,皇上遗诏的意思是让扶苏继位,而扶苏长期与大将军蒙恬战斗在一起,两人关系相当密切。一旦扶苏继位,必定重用蒙恬,代替你的相位。到那时,你轻则被赐死,重则被砍头,要处死你的理由太多啦!如果让胡亥继位,那情形就不大一样。他仁慈厚道,又长期跟我们相处在一起,对丞相您十分敬重和信任。让他继位,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丞相你看着办吧!”
李斯听了,大惊失色:“你这不是要谋反吗?我李斯本是一个平民,蒙皇上恩典,官至丞相,儿孙又享有高官厚禄。皇上临终前将天下安定托付于我,我怎能辜负他的重托?我李斯唯有奉皇上遗诏,拥戴扶苏为皇帝。至于今后是祸是福,由它去罢!”
赵高见李斯软的不吃,就来硬的,亮出了底牌,说:“其实,现在天下的大权已经操纵在胡亥的手中了。只要我赵高与他一合计,写成诏书,盖上御玺,天下谁敢不从?丞相到那时再不服从,世人都会指责你不忠,你的性命必定难保,臣相你自己选择吧!”
赵高这一着果然厉害,李斯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赵高,说:“这事弄不好会天下大乱的。现在,扶苏、蒙恬手中尚有30 万大军,如果他们。。”
赵高一见李斯口气松动,连忙安慰说:“丞相尽管放心,扶苏、蒙恬那边我自有办法。”
李斯终于上了赵高的贼船。共同演出一场偷天换日的宫廷政变。
他们先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给李斯的临终嘱托,又矫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篡改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在上面写道:“朕御驾亲征,巡行天下,向各路神祗祷告,希望能延长朕的寿命。而你同将军蒙恬一起,率30 万大军屯驻边境,十多年来,未能开拓疆土,反而耗资无数。又三番五次上书,诽谤朕的所为。这都是因为朕没有封你为太子,以致你日夜怨恨于朕。作为人子,你是不孝顺的,特赐你一柄宝剑,望你自裁。至于将军蒙恬,与扶苏一起,非但不帮助规劝扶苏,反而一起参与不轨,作为臣子,便是不忠,令你将军务移交后自刎!”写好伪诏书,又在上面加盖了御玺。派亲信火速送至扶苏、蒙恬所在的上郡驻地。
扶苏听完“圣旨”,如同晴天霹雳,不由放声大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扶苏当场就要拔剑自刎。蒙恬将诏书接过,看了一遍,觉得事情发展太出人意料,其中必定有诈。就急忙制止扶苏说:
“陛下在外巡游,未立太子,命臣率30 万大军驻守边关,派公子前来任监军。
皇上委我们如此重任,说明皇上是信赖我们的,如今只因区区一名使者到来,便要我们自杀,怎么能知道其中没有欺诈?不如派人再向陛下请示,如果属实,再死而不迟。”
扶苏他们一点也不知秦始皇已死,再加上那使者以违抗君命相威胁。老实忠厚的扶苏说:“父皇既然赐我一死,如再去请示,又会被认为对皇上不詹不忠。既然父要子死,子就死吧!”说完就自刎了。
蒙恬拒不自刎。他将帅印交给了副将王离,让使者把他关进了监狱,他要等见了皇上,说个明白再死。蒙恬被关在了上郡阳周,不久又被赵高杀害。
胡亥等人载着秦始皇的灵柩,日夜兼程赶往咸阳。由于天气炎热,秦始皇尸体开始发臭。胡亥按赵高的意图,命令随从买了许多带有奇特臭味的鲍鱼,每辆车上各装一担。弄得一路臭气冲天,从而掩盖了尸体的臭味。官员们虽被熏得作呕,但慑于秦始皇的独断专行,无人敢打听皇上买鲍鱼的意图。
车队回到了咸阳,李斯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宣布秦始皇死在途中,并拿出伪造的遗诏,宣布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大臣们个个深信不疑。于是选择吉日良辰,举行仪式,立胡亥为皇帝,史称秦二世。
赵高被提升为郎中令,参与政事。李斯等文武百官,各任原职。胡亥又大大地重赏文武百官,以换取民心。
至此,一场偷天换日的宫廷政变宣告成功。
让对方逆“龙鳞”
赵高用尽伎俩,让秦二世终日处于深宫之中,自己独揽朝中大权。丞相李斯对此深为忧虑,痛恨赵高的欺君夺权行为。赵高也发现了李斯的不满,所以,就没法子来整他。
一天,赵高对李斯说:“函谷关以东盗贼纷起,而皇上却从那里抽调许多人去服谣役,修建阿房宫。我想向皇上进言,但我的地位卑下,难以开口。
这其实是丞相您的事,你为什么不进谏言呢?”
李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皇上处在深宫,我想谒见他都没有机会,还谈什么进谏言?”
赵高一听,忙说:“这还不好办?等到皇上有空暇时,我来通知您。”
赵高见李斯已上了自己的圈套,有说不出的高兴。于是,赵高专门等到秦二世正在举行宴乐,娇妻宫女们簇拥在前,狂欢乱舞,秦二世玩得正在兴头上时,派人告诉李斯说,可以向皇帝启禀国事了。
李斯进去,见到秦二世正在寻欢作乐,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十分为难。
而秦二世也因李斯来得不是时候,而显得十分难堪,认为李斯是在故意捣蛋。
一次倒也罢了,一连几次都是这样,使得秦二世不禁龙颜大怒。
赵高见秦二世对李斯正在火头上,又趁机大进谗言,火上加油,说李斯如何有怨恨皇上之心,又如何想谋反等等。使得李斯在秦二世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再加上赵高有意构陷,秦二世竟下令将李斯关进监狱,后又将李斯诛灭三族。
像赵高这种施坏水,让对方去拂帝王之“逆鳞”的人,唐代的李林甫要算其中之一。
李林甫任宰相时,与宰相李适之不和,就设法让李适之自找倒霉。
有一次,他对李适之说:“我听说华山有金矿可采。如果将其开采了,就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可惜皇上还不知道这件事。”
李适之说:“那我们找个机会跟皇上说说吧。”
李林甫说:“还是你去比较合适,因为你是专门负责这一项工作的。”
李适之见到唐玄宗后,就提到了有关华山金矿一事。
唐玄宗知道后,就向李林甫问起此事。李林甫赶紧抓住时机对玄宗说:
“我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只是因为华山是陛下您的本命王气所在地,不宜进行开凿呀!所以,我就不敢向你提这件事。”
唐玄宗一听,忙说:“还是爱卿想得周到。”
从此,唐玄宗两相比较,就更加觉得李林甫是真正爱护皇上的。而逐渐开始疏远李适之,直至终于罢了他的相职。
传说,龙的下颌有逆鳞,如果有人去拂龙的逆鳞,那龙就会发怒,将人杀死吃掉。赵高、李林甫正是利用施坏水的方法,让别人有意去触怒君王,直至丧命遭厄运。
以人为的
西汉初年,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冒顿企图杀父自立,就设下一条毒计,暗中进行实施。
冒顿常常和自己的部下一起练习骑射,并立下了一条军令:“凡是我射的目标,你们一定要跟着我射,不从命者斩首。”
有一天,大家正在练习原地射箭,冒顿突然将自己的马暗中放跑,只见那匹脱了缰绳的马在前面欢快地奔跑着,冒顿突然手起箭发,一箭射中了自己心爱的战马。于此同时,他还大喊一声,“射马!”只见万箭齐向那匹马射去,刹那间,那匹战马立地毙命。冒顿看见有两个骑兵愣在那里,没有向马射箭,就下令立即将这两个骑兵杀死。并再次重申:“谁若不听我的指挥,不随我射箭,这两个人就是最好的镜子!”吓得那些部下整天看冒顿一个眼色,一个手势来行事。
这天,冒顿正领着部下在校猎场上骑射,一片杀气腾腾,人叫马嘶。这时,冒顿的爱妻闲着没事,也来到了校猎场地观看夫君的高超骑射技艺。只听冒顿一声“射人!”刹那间,万箭齐发,冒顿平时十分怜爱的美丽妻子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一次,没有一个骑兵不踊跃参加。冒顿满意地笑了。
冒顿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将他的部队训练到了唯他的马首是瞻的程度。
在一次外出打猎时,冒顿请父王头曼单于共同出猎,头曼不知是计,就备马出发了。在围猎时,冒顿趁头曼单于不备,一箭射去,顿时,他的部下也万箭齐发。老单于连吱都没吱一声,就一命呜呼了。
冒顿从此接过了头曼单于的位子,当上了头领,史称冒顿单于。
过河拆桥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大败,而刘邦本人也被项羽的一个部将丁公追迫甚窘。后经多方求劝通融,丁公竟然将刘邦私下放走了。
楚汉战争的结果是项羽被刘邦打败,刘邦建立了帝王政权。此时,丁公也变得走投无路了,他就大着胆子去找刘邦,想通过叙叙旧情来打动刘邦,好为自己讨一点封赏。
刘邦生性狡诈,更是怕别人揭他的短。现在,丁公冒冒失失地来拜访他,顿时使他回想起当年败在丁公手下的惨相,不免旧仇复发,怒火中烧,想不到当年的对头今天倒送上门来了,立即命令,将丁公斩首示众。丁公自己送进老虎口,真是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了。
刘邦在下令杀了丁公后,对众位大臣说:“丁公身为项王的大将,却对项王不忠。他没有追杀我,因而最终使项王失去了天下。我之所以不服他对我的救命之恩,正是为了让当臣子的今后不要学丁公的样子。”说着,眼睛又向四周扫了扫。
众大臣听了,知道刘邦话外有话,也都默不作声。
像刘邦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在后世也常常可以见到。
元惠宗至正年间,广东的王成、陈仲玉二人共同作乱,朝野为之震惊。
这时,东莞人何真向江西行省请缨,带领义兵,很快就擒拿住了陈仲玉,将其献给了行省。而王成却修筑了鹿砦,工事坚固,一直独守着,与何真的军队展开一场又一场激战。何真将王成的防御工事围了个水泄不通,但过了很久,也无法攻克取胜。于是,何真就悬赏十千金捉拿王成。
王成的一个奴仆一听,就见利忘义,觉得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就偷偷趁王成熟睡时,将王成捆绑,后又将王成献给了何真。
何真见王成一副狼狈像,就笑着对王成说:“王公为什么要养虎害己呢?”王成听了,十分惭愧,连忙低头认罪。
王成的那个奴仆见人已送到,就请求领赏,何真又如数地给了他。于是同时,何真又派人准备熬汤的大锅,将其安放在转轮车上。王成一见,十分害怕,以为何真要来真格的,要烹煮自己,吓得面如死灰,一点人样都没有了。
而何真呢,却不慌不忙,见一切准备就绪,锅里的水也沸腾起来了,就一声令下,命人将那个王成家的奴仆五花大绑,推到车上,将他像下汤圆似的扔进了开水锅里,将那个奴仆给烹煮了。那奴仆没蹦跳几下,就一命呜呼了。
接着,何真又派数人敲着鼓,推着车,边走边喊:“四方再有敢绑主子者,这就是他的下场。”吓得有些心术不正的人直吐舌头。
何真赏罚分明,施展汁谋,在岭南一带很有影响。不久,岭南一带的百姓们也全都归顺了元朝廷。
利用“老字号”
汉高祖刘邦共有8 个儿子,依照嫡长子继承制,刘邦已立了结发妻子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可自从宠妃戚夫人为刘邦又生下个儿子名叫如意后,刘邦封如意为赵王,认为如意聪明机灵,很像刘邦自己,再加上戚夫人的不断的枕头状,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曾几次将此事提起,但都遭到了周昌等大臣的反对,这废立太子的事也就暂时搁了下来。虽然如此,在太子刘盈和赵王如意之间,刘邦左看右瞧,始终觉得这汉家江山只有传给赵王如意才靠得住,这样,就经常有事没事地要试试太子刘盈的才能。加上刘盈性格懦弱,又体弱多病,这也不能不令刘邦忧心忡忡。说到底,这废立太子一事还是没有完。
吕后对刘邦是再了解不过了,他通过察言观色,亦已察觉出自己生的儿子刘盈前途未卜,所以,就派她的内侄吕泽,去请已经隐居了的张良来出谋划策。
张良本不愿参预皇室之争,无奈吕后老面子违不过去,也就捋捋胡须,对吕后说道:“这是难以用口舌可以争得的胜利。不过,是否可以走另一条路。”
“哪一条路?”吕后急切地问。
张良说:“当今皇上有四个招不来的人。这四个人已经很老了,但学问博大精深,只因皇上待人傲慢无礼,他们四人结伴逃到了商山之中当上了隐士,而不愿作汉朝的臣子。人们称他们为‘商山四皓’。尽管如此,皇上认为这四个人不爱名利,品德高尚,十分欣赏他们。如今,可以让善辩之士拿着太子的亲笔信,用谦卑的言词恳切请他们入宫辅佐太子,这样做,他们肯定会回来的。入宫后,要以贵宾礼遇他们,让他们常常入朝,并设法让皇上见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利的。”
吕后采纳了张良的意见,就让吕泽怀揣太子信笺,驾着车向商山奔去。
吕泽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四位老头。
四位老头被太子情真意切的信内容所打动,又想到太子心地善良,为人宽厚,这都是往日他们亲自所见所闻,于是一改清高面孔,四人一合计,就坐上吕泽的马车,颠颠簸簸地向长安奔去。从此,肩负起了保护和培养太子刘盈的职责。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7 年),刘邦率兵平息了黥布之乱,凯旋归来。
可就在这次战斗中,刘邦被黥布士卒的流矢射伤,病情日益恶化。这次平叛黥布的战斗,刘邦开始准备让太子刘盈率兵前往,但终因吕后从中作梗,害怕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加上刘盈本人的不成器,使刘邦不得不亲自带病披挂上阵。现在,刘邦又伤上加创,越发对太子刘盈不满。他想:只因太子无能,才使老子遭此大难。于是,另立太子的念头又“蹭”地冒了出来。
这一天,刘邦龙体已基本康复,就在宫中摆宴,也让太子刘盈前来侍酒。
刘盈带着“商山四皓”一道前来出席酒宴。
席间,太子刘盈亲自为四老斟酒,有意引起众人的注目。只见四位老者,虽年逾八旬,须眉雪白,却依然衣着滞洒,器字轩昂。刘邦十分诧异,将太子叫到身边问道:“那四位老者是谁?”
四位老者见状,赶快上前拜见皇上,并自报了家门。原来,他们就是“东园公、(lù)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刘邦大为吃惊,连忙将四位老者扶起,说:“朕几年来,四处寻找你们,你们却逃避朕,今日为何自动跟吾儿在一起呢?”
这时,东园公回答说:“陛下你轻蔑儒生,喜欢骂人,喜怒无常,我们四人义不受辱,所以逃离尘世,隐居商山之中。”刘邦一听,顿时面露难堪之色,又悄悄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lù)里先生又接着说:“我们听说太子仁义忠厚,礼贤下士。天下有才之士没有不翘首以盼,想为太子效命的。我等虽然愚钝,但愿意用残余之年来侍奉太子。”
四位老汉你一言我一语,把太子大大地赞扬了一番,听了令刘邦也为之感动。刘邦对他们说:“既如此,烦请诸公帮助保护太子到最终吧!”四位老汉向刘邦深深地道了个万福,就带着太子走了。
刘邦目送他们飘然而去的身影,叹息地说:“太子翅膀已硬了,很难再动摇他了。”自这次宴会后,刘邦就再也不提另立太子的事了。
吕后终于依靠“老字号”的威力,为儿子保住了太子地位。刘邦于公元前195 年死于长乐宫,不久,太子刘盈即位称帝,称汉孝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
金蝉脱壳
汉惠帝二年十月,齐王刘肥返回朝廷办事,拜见了惠帝刘盈。刘肥长刘盈几岁,两人从小很玩得来,所以,刘盈特意在吕后的住处,设便宴招待刘肥。
孝惠帝刘盈是一个尽管体弱但却知书达礼的人。他觉得刘肥长于自己,尽管与自己不是同母所生,但毕竟是兄长辈、加上又是在母后家饮宴,所以,席间也就不拘君臣之礼,而只讲兄弟之情,一定要让刘肥坐上席。刘肥执意不从,但最后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正当二人喝得痛快,聊得开心之时,吕后也想过来看看。
这一看不打紧,她看到身为皇帝的自己的亲儿子刘盈竟然坐在宴席的下首,陪着刘肥饮酒。吕后不禁大怒,牙齿咬得格格响,认为刘肥有夺权野心。
于是,急忙转回身,命人酌两杯毒酒,上前放在刘肥、刘盈面前。
吕后笑容可掬的样子跟着走进来,对刘肥说:“你长时间不在我的身边,不久又要离开京城,今天也不为我举杯祝寿?”
刘肥一听,赶忙下席叩拜,说:“多谢皇后提携,孩儿祝皇后寿比南山。”
说着,就举起了酒杯。正在这时,孝惠帝刘盈也随即站了起来,端起太后令人送来的那杯酒,要与刘肥一道为母后祝寿。
吕后见刘盈也端起毒酒,十分惊惶。本以为只要刘肥一人为她祝寿,喝下那杯酒就完事了,想不到刘盈也掺和进来。情况十分危急,也不能犹豫了,吕后顾不了往日的斯文,赶紧走过去夺下了孝惠帝刘盈的酒怀。
这时,吕后的脸色已给吓得面如死灰,十分狼狈。
“母后,您这是。。”刘盈不解地问着。
吕后什么话也没说,神思恍惚地走了。
刘肥刚要喝下那杯酒,但酒杯到了嘴边又鬼使神差地停注了。他看到眼前发生的情景,十分惊异。“莫非这酒是。。”他再也不敢往下想了,神情麻本地将举在半空中的酒杯又放了下来。他再也不敢饮这杯酒了。看看尴尬地站在一旁发怵的刘盈,刘肥轻声地说:“我已喝酒过量了。”接着,就假装着一摇三晃地离开了宴席。
刘肥有惊无险,回到自己京城的宅地,就暗中请人打听,才知道那是一杯毒酒,吓得几天不敢出门。
刘肥终日恐惧不安,心想,自己的小命肯定要丢在长安了。
看看齐王刘肥身陷吕后掌中,难以走脱,刘肥身边的一个侍臣劝道:“大王,你如果将自己领地上的城阳郡让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并且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吕后一定高兴。你这样就可以自然解脱困境了。”
刘肥觉得,这倒是个金蝉脱壳之计,于是,就让那位侍臣到吕后那里讲明。吕后一听,果然大喜。还特地置酒到刘肥在京城的宅第举行欢宴。饮罢,才让齐王刘肥回到了原来的封地。
吕后为了替自己的子弟及娘家人谋取高官厚禄,控制刘汉王朝的政权,经常采用这种兵持手段达到目的。
孝惠帝刘盈去世后,在为刘盈发丧的那一天,朝中文武大臣齐集。作为母亲,吕后只是在那里干嚎,而没有一滴泪水下来。
吕后死了儿皇帝固然伤心,但她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诸吕在朝中的地位。她对以后的前途感到担忧,所以,哪会有心思去为儿子痛哭一场?
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此时年仅15 岁,在宫中担任侍中。他见吕后只是干嚎,就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帝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儿子死了,她却哭而不悲,您知道其中的内情吗?”
陈平看了看这个壮实得像一头小牛的后生,问道:“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张辟疆说:“太后没有次子,惠帝一死,他十分畏惧你们这帮大臣,并时刻要设法加害于你们。你现在不如主动向她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让他们领兵驻守在边关要塞。同时,又让诸吕统统入宫从事,成为皇宫正式成员。这一来,太后才会安心,你们这些人也才能免去大祸。”
丞相陈平想不到这个后生考虑问题如此老到,禁不住点了点头,说:“当今之际,也只有先依照你说的去办了。”
吕后听了陈平的话后,果然很是开心。说也怪,这一开心,在以后的哭悼孝惠帝时,吕后的泪水也就多起来了,随着号声,泪水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淌。而陈平他们一帮大臣,也避免了眼前的困境。一年后,吕后开始向全国发号施令,吕氏政权在汉家王朝中飞扬跋扈起来了。
找替罪羊
《圣经·旧约》中讲,以色列人如果犯了罪,应该通过祭司向耶和华赎罪。其方法是,根据犯罪者的身份不同,牵一头牛或羊到祭坛前宰杀燔祭,祭司便可为他赎罪,这头牛或羊就被称为“赎罪祭牲”。因为一般民人犯罪都是用羊来祭祀赎罪,所以,也就有了“替罪羊”的说法。在我国封建官场上,寻找替罪羊成了一种人与人相争的重要谋略。
西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因密谋勾结闽越、匈奴造反,被汉文帝召到长安后逮捕。经审核,淮南王罪行确凿,当处以弃市极刑。汉文帝接到案件审理结果后,为了显示其统治的宽柔政策,同时,念刘长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就决定将刘长死罪改为削去王爵,发配到四川。汉文帝的本意只是想借此教训一下淮南王,让他有足够的思悔时间,如果刘长能在途中有悔过的表示,这样,可以将刘长重新召回。所以,刘长虽是囚犯,但并没有派真正的差役在后面押解,并且,还允许他携带后宫少女儿十人同行。但这些宫女们很快被刘长赶跑,他不愿意这帮人跟他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去受罪。
刘长是一个脾气刚烈、野心勃勃的人,他为自己的造反计划没有能实现而恨恨不已。现在他已是阶下囚、笼中鸟,任人宰割,同时他又觉得汉文帝不处死他而是把他发配到四川,实际上是在有意折磨他,比死还难受。所以,他愤恚绝食,死在车上。
原来,刘长所坐的缁车只是加了封印,沿途官员知道车中押的是皇帝的弟弟,也就不去开封,只是简单地验一下封印,就向下一站发送。当车子到达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时,县令大着胆子启封验看。这一看不打紧,县令发现淮南王早已死在车上,吓得急忙向上级机关汇报。至于刘长何时而死,则不得而知。
汉文帝闻知消息后,龙颜大怒,他害怕这一来,自己要担上个谋杀亲弟弟的罪名,这对他的统治将会造成极大妨碍。为了洗刷自己,汉文帝立即下令,将雍县以前的沿途各县级长官全部杀死弃市,罪名是因为他们不启封送食问候,导致刘长饿死。这帮县吏统统成了汉文帝的替罪羊。
尽管如此,这帮替罪羊也没能减掉汉文帝杀害亲弟弟的恶名,几年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三国末年,曹魏政权已大权旁落,司马氏已牢罕地控制政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司马师为人阴险狡诈,魏少帝曹芳对其行为强烈不满,便找来心腹李半、张缉、夏侯玄等人商量,要他们帮助自己夺回司马师的兵权。谁知风声?(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场怪谋 http://www.xshubao22.com/5/5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