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徐文浩也微笑道:“那刘书记拿什么修路呢?这个可真要钱的。”
徐文浩这也是提醒刘伟鸿,不要乱表态。其他老资格的区委书记,在县领导面前乱说话,乱拍胸脯,倒也是有的。但人家资格老,在林庆县混了那么多年,是个什么样子的家伙,县领导大致心里有数,谁也不会当真,都是打个哈哈,一笑了之。刘伟鸿就不一样了,年纪太轻,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的干部不服气。凭什么这小子就一步登天,几个月时间走完了人家一辈子都是不完的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看刘伟鸿的笑话,刘伟鸿若是再口无遮拦,随便乱说话,只会更加授人以柄。
刘伟鸿笑了笑,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说道:“诸位领导,关于修路,我倒是有些想法。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两条路子,可以尝试一下。”
几位领导就对视了一眼,神情略略有些讶异。
他不但有路子,竟然还有两条路子?
却要听听刘书记有何高见。
朱建国笑道:“伟鸿同志,具体谈谈你的路子。”
可能在座正副五位书记,唯独朱建国对刘伟鸿是无条件信任的。迄今为止,凡是重大问题,又或者是在会议之上,刘伟鸿还从未放过空炮。在这样的事情上头,这个年轻人的稳重,出人意表。
“好的,朱书记。第一个方式,我觉得可以考虑引进外资。”
“引进外资?”
邓仲和嘴角浮起一丝诧异的神色,夹杂着不屑与讥讽之意。
也难怪邓仲和是这种表情。当时可还很少有收费公路,私人投资修路,几乎不可想象。这种基础建设工程,历来是国家和政府在承担的。谁会脑袋进水了,给你来砸钱修路?
“对,引进外资。当然,主题不是修路。比如说,我们夹山的矿产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有好几处浅表矿藏,很有开发的价值。我想,是不是可以考虑请大型的国营煤矿或者其他矿业公司到夹山来开矿,顺便把路修了。对于大型国营煤矿来说,翻修十几公里沥青路面,投资不算多大,也就是矿山的一个配套工程吧。最多是以后在分配利润的时候,把这一部分款项返回去一些。”
这个观点,刘伟鸿其实已经向县领导谈过。当时谁也不是十分在意,包括朱建国在内。毕竟在国内,尚无先例。就算大型国营煤矿要去夹山开矿,那也是国家的统一安排,不是和地方做“交易”刘伟鸿的思维,果然有些独特,说他“异想天开”也不过分。
“小刘书记,这样不大好吧?咱们怎么能和国家讨价还价呢?那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吗?”
米克良不阴不阳地开了,脸上尽管带着笑容,也是皮笑肉不笑。
自从刘伟鸿那天晚上,执意要将张妙娥带回夹山区,米克良就对刘伟鸿有意见了。接下来,张妙娥马上就调往县委办上班,毫无疑问,肯定是刘伟鸿给安排的。张妙娥自己断然没有那个本事。她和熊光荣要是有这种硬扎的关系,张妙娥调动的事情,也不会弄了这么久都没动静。这就等于公然打米克良的脸了。米克良心中对刘伟鸿就不仅仅是有意见,而是嫉恨了。
张妙娥到了县委办上班,米克良也没有死心,一直想方设法接近张妙娥。
要说张妙娥也不是真的美得冒泡,主要是胸大一点,长相还算周正。但那种成熟少妇的风韵,却十分独特,对男人的吸引力挺大的。而且这人嘛,就是这么奇怪。一旦对某个女人动了心思,那种想法就会越来强烈,时不时就会在脑海里冒出来。尤其张妙娥到了县委办公室上班,米克良不时能够见到这尤物,心里的欲念就更加难以抑制。
不料张妙娥却对他敬而远之,虽然每次见面,脸上都带着笑,但骨子里头那种冷淡,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好几次都差点将米克良憋出毛病来。
看来这女人“移情别恋”了。
米克良可不相信张妙娥会对熊光荣无比坚贞。从那晚上张妙娥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为了调动工作,张妙娥确实不惜献身的。如果不是刘伟鸿横插一杠子,说不定事情早就成了。
张妙娥忽然对米书记冷淡下来,在米克良想来,只能是她“移情别恋”有比他米书记更加吸引人的目标出现了。
那就是刘伟鸿。
刘伟鸿尽管职务比米克良低,但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年轻,帅气,有文凭,又是朱建国的心腹,他日前程未可限量。若是能勾搭上刘伟鸿,确实不比他米克良差。从长远来看,只有更强。
想明白了这个,米克良对刘伟鸿简直就有点恨得牙痒痒的了。
这小子就是个坏家伙,坏我米书记的好事!
对景时候,米书记肯定要跳出来,给刘伟鸿找点难受。
一句“小刘书记”已经将米克良的内心世界泄露了。
刘伟鸿淡然一笑,说道:“米书记,这个算是正常的工作探讨吧。只要不违反党的政策,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应该是允许的。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嘛。”
这话说得平和,实则硬气得很。
刘二哥不大看得上米克良的为人,对他就不怎么敬畏。单纯以职位而论,一个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也并不如何放在刘伟鸿眼里。不提他那吓死人的背景,单论他和县委书记朱建国的亲近关系,刘伟鸿也有这个底气。
米克良脸色一沉,说道:”
小刘书记,有些石头还是不要乱摸的好,有些河水比较深,就算有石头摸,也不一定能过得去。”
这个话里,不悦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加上米克良的脸色阴沉,隐隐露出了威胁之意。这也是米克良的一贯风格,身为县委副书记,又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势力,米克良就养成了这种霸道的作风。有时候,这位米书记还真不大像是个县委领导,反倒更像是旧社会的帮会头头,说一不二,唯我独尊。不要说区委书记,就算是许多老资格的县领导,也对米克良礼让三分,轻易不去触他的霉头。
刘伟鸿这个年轻小辈,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或许在上面是有点什么关系,但那又怎么样,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在林庆县,还没人敢在我老米面前翘尾巴。
米克良油光满面,脸上皱纹不多,看上去是四十几岁,实际年龄也有五十出头了,再往上的念头比较淡。机关有句话,叫做五十二不提处,五十六不提厅。就是说,五十二是处级干部年龄的上限。超过这个年龄,提正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虽然这说的是机关的情形,用在地方上,勉强也合适。加之朱建国和邓仲和都比米克良年轻,短时间内上县委书记或者是县长职务,米克良是不想了。唯一上正处的途径,就是坐在他身边的县人大主任孙文阁。老孙快六十岁了,干不了多长时间。过得两年,老孙退了,米克良倒是有希望顶他的位置。去年县政协主席退下去,地区曾有意让米克良去政协接主席位置,米克良压根就不接茬。
政协主席,级别是正处了,但实际权力,哪里能跟县委副书记相提并论?米克良可不想那么快就去政协养老。
像孙文阁这样,以县委副书记的身份兼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倒还不错,手里多少还有些权力的,至少能参加书记会议和常委会议,在政府局级干部的任命之上,只要运作得当,权力还不小。县长也要看他的脸色。咱虽然不能真正决定谁上谁下,但你惹恼我了,让你难受那是绝对能办到的。
不过这事,还得等孙文阁真退了,才有可能。目前来看,老孙这个县人大主任做得有滋有味,并没有想要马上就退下去的打算,米克良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正因为有这种心态,米克良行事,可谓有些肆无忌惮。
咱都不想升官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啊?
通常这种人,都是领导们拿着最头痛的。我党的干部,历来都是能上不能下,只要他不犯大错误,又绝了上进之心,还真拿他没多少办法。
故此米克良就特别在意自己的“权威”尤其不能容忍被刘伟鸿这样初出茅庐的小字辈挑战。
算什么玩意?
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第251章书记办公会议(下)
眼见刘伟鸿正要反唇相讥,朱建国抢在了头里,微笑说道:“刘书记,谈谈你的第二个方案吧。”
朱建国这是怕刘伟鸿当场和米克良顶撞起来,不好收场。
刘伟鸿的脾气,朱书记可是比较清楚。一旦真将刘伟鸿惹火了,只怕会将老米当成最大的对手来对付。那就糟糕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米克良可不是陈崇慧那种没根基的副局长能比的。他在林庆县的势力,根深蒂固。
所以朱建国使用了十分正规的称呼,也是在暗中提醒米克良,这位别看年轻,正经是区委书记,可不是能随便“呵斥”的。
朱建国没有看错,刘伟鸿确实是有点生气了。二哥要对谁生气,首先就是看不上这个人。很不巧,米克良正是刘二哥看不惯的那类人。身居要职,一天到晚不好好干工作,尽琢磨别人,打歪主意,还一副自以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
这种人,搁哪都招人恨。不过眼下,显然不是起争执的时候。在书记办公会上公然顶撞上级,这“官司”打到哪里,都是刘伟鸿先理亏三分。官场有官场的规则,大家在同一个圈子之内,首先就必须遵守那些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随意去破坏,必定成为“公敌”人人得而诛之。无论哪个上级,对于不尊重领导的下属,心里先就存了几分偏见,对刘伟鸿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刘伟鸿世家出身,岂会去犯这种忌讳?
再说了,眼下重要的是尽快把夹山区的经济建设搞上去,既让刘伟鸿出了政绩,也能给夹山区八万群众造福,却不能因为一时意气之争,将此事搞砸了。
能够分清楚主次,分清楚轻重缓急,亦是侧身官场的必备条件。从来就没有一个愣头青能在官场出人头地的。刘伟鸿真要是个愣头青,不要说是老刘家的嫡孙,就算是所有高层大佬一齐“罩着”他,也无济于事。
官场,从来就不需要冲动!
刘伟鸿瞬即平顺了自己的心情,笑着说道:“好的,朱书记。第二个方案,就是贷款。”
“贷款修路?”
朱建国追问了一句。觉得刘伟鸿这想法挺新鲜的。贷了款那就是要还的,不比上面的扶贫款子,拨下来之后就不用理会了,只管敞开了花。这个要是贷款搞工厂或者开矿,还好说,总归是有个还款的来路。贷款修了路,拿什么还钱?难道还能在公路上设卡收费?就算能搞收费站,也得有车子跑才行。整个夹山区,区委和区公所合起来才一台二手吉普车,收什么费?
“对,就是贷款修路。这中间设计到一个账,怎么算的问题。修路是基础建设,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修路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道路不通,交通状况不好,经济是没办法发展起来的。要想富,先修路嘛。”
刘书记一不小心又将后世的一句经典广告语提前说了出来。
“呵呵,刘书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得好。我完全赞同。不过,银行贷款修路,确实面临着一个怎么还贷的问题。修路可不是一笔小钱夹山区怕是负担不起啊。”
邓仲和打了个哈哈,说道。
你夹山区能够不吃救济,不用财政转移支付干部的工资,就烧高香了。贷款修路,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拿什么还?再说了,谁又愿意将款子贷给夹山区?当人家银行行长是傻子?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所以说,邓县长,我看要好好算算这笔账。先就要掂量一下,夹山区有多大的造血功能。我认为,如果饲料厂和机械加工厂都搞起来,再加上奶制品厂也能搞起来的话,夹山区的财政状况,会逐步好转起来。到那个时候,就非修路不可了。当然了,那个时候,我们是有钱来修路,不用担心还贷的问题。仔细想想,其实这就是个超前消费,还是延后消费的问题。既然道路一定要修,延后几年修和提前几年修,区别是很大的。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这条路子,等于是提前将夹山区今后几年的收益预支出来修路。但是结果很不同。路修通了,夹山的经济发展速度,肯定会快很多,财政收入的增幅也会扩大,效益会比较明显。”
“这就是寅支卯粮嘛……”
刘伟鸿的话音未落,米克良便不咸不娄地说了一句,神色很是不以为然。
我国国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常”甚至“家花不如野花香”也有个前提,就是得有家花,才能衬托出野花的香来。要是没有随时可吃的家花,全靠着撞大运去摘野花,那可不行,心里头不踏实。
超前消费这个观念,远远不曾深入人心。甚至多年之后,时光倒流之前,这个观念依旧没有被大多数国人接受,我国国民,仍然是全世界最喜欢存钱的老百姓。
几千年的传统影响,不是那么好改的。
刘伟鸿嘴角微微一翘,算是给了米克良一个回答。既然没打算在书记办公会议上跟米克良撕破脸,刘伟鸿就不想和他多说什么。他和米克良打交道不多,不知道此人具体办事能力如何。不过从今天他的表现来看,估计就是个比较典型的官僚,钻营权术可能有一手,办正经事只怕指望不上。
不过让刘伟鸿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不咸不淡的笑容,也令米书记心里很不舒服。这小子,也太傲气了点,以为有朱建国撑腰,就能在我米克良面前蹬鼻子上脸?
米克良的脸色又阴沉下来。
邓仲和对此自然是洞若观火,但现在邓县长的心思,没在这上面。邓仲和被刘伟鸿描述的第二种方式吸引住了。刚开始的时候,邓仲和也与米克良是一样的想法,觉得刘伟鸿有点异想天开。贷款修路这种事情,也敢搞。然而在脑海里仔细转悠了一圈,却觉得刘伟鸿的话,有几分道理。
是啊,既然迟早要修路,迟修就不如早修。早修一天,夹山区就受益一天。与其等以后手里有了余钱剩米,再修路,为何不提前预支这个“收益”呢?这可不是简单的前后置换,而是可以实现效益倍增的。
“刘书记,你拿得准,饲料厂和机械制造厂一定能产生比较良好的效益?”
沉吟稍顷,邓仲和很认真地问道。
对邓仲和这个态度,刘伟鸿比较满意。他看得出来,邓仲和是真的在认真考虑他的提议。此人虽然有时候比较固执,甚至还有点私心,但确实是想做点事情的。不管他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捞政绩,只要最终的结果是群众受益,刘伟鸿觉得,就是个好事。
“邓县长,我觉得这两个工厂的效益,都会很不错的。先说说饲料厂吧。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大幅增长,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对于肉食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养殖业将成为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生产饲料,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刘伟鸿笃定地说道。
这也是有底气的,时光倒流前,生产经营饲料的某两兄弟,曾经多年雄踞富豪榜前十位之内,甚至还登上过全国首富的位置。
“嗯,这倒也是……”
邓仲和点点头,朱建国、徐文浩等人也点了点头,对刘伟鸿这个话表示认可。从他们自己的餐桌上,也能看到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饲料厂投入生产之后,不仅仅卖饲料可以赚钱,还能带动整个夹山区乃至整个林庆县的生猪肉牛养殖业大步发展,到时候屠宰站也得建立起来,还能带动运输业的发展。夹山的群众逐步富裕起来,整个经济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物质流通速度也会加快,经济活跃,区里和乡镇的财政收入也会增加。完全有希望形成一个产业群体。”
刘伟鸿说看,也有点兴奋起来。
朱建国等人,却听得有点发呆。
乖乖,感情此人的眼光,竟然如此远大,远不止盯着一个饲料厂,“产业群体”这样的名词,听起来也很是新鲜。
果真是胸有韬略啊。
“至于机械制造厂,那就更不用说了。省里定下我们浩阳地区以矿产经济作为支柱产业,各类矿山机械设备,很快就会大量的需求。只要技术过关,产品质量过关,销售方面,是不成问题的。与其等那个时候,交通状况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不如现在就开始着手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必须要抓紧修路。”
刘伟鸿侃侃而谈,做出了“结论”“小刘书记这个路子,听起来确实是有些道理,但不管是贷款修路还是以后修路,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人家香港老板要是等得太久了,说不定会变卦,要注意啊。我这里,倒是有个建议……”
米克良说道,出人意料地赞同了刘伟鸿的建议,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却不知米书记又要玩什么花样。
第252章憋不死你!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米克良,倒也没有多少惊诧之意。
除了刘伟鸿,其他四位书记,经常和米克良一起开会,知道米书记就是这么个性格,不甘寂寞,不甘做绿叶,总是想要做红花。似乎无论什么会议,只要一有机会,米书记都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存在。
至于刘伟鸿,在需要沉稳的时候,一贯都是那么沉稳的,自也不会露出惊诧的神情。
“我看,是不是请香港老板再考察一下别的地方?夹山区的条件,确实是差了点,我担心留不住他啊。”
米克良一本正经,忧心忡忡地说道。
几个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说的?公然和刘伟鸿过不去啊?香港大老板可是刘伟鸿亲自跑到江口去请回来的,眼下却要请人家去其他地方考察,没有这个道理嘛。
米克良瞥了刘伟鸿一眼,咧嘴一笑,说道:“我先声明啊,这是就事论事,没有要挖小刘书记墙角的意思,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将香港老板留下来,促成这个投资项目。这一点,我想大家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吧?”
朱建国蹙起了眉头。
米克良也做得太过分了,明明是公然打脸,偏还要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就算刘伟鸿不是他朱建国的亲信,只是个普通的区委书记,也不能这样子搞。这会生恨的。
邓仲和与人大主任老孙,脸无表情,徐文浩嘴角微微一翘,极快地闪过一抹笑意,有极快地恢复了正常,变得脸无表情。
对徐文浩来说,自然是希望米克良和刘伟鸿起冲突的,冲突越激烈越好。因为刘伟鸿背后站着朱建国,这场冲突,一个控制不当,就会演变成为米克良与朱建国之间的冲突。作为名列第四,实际权力位居第三的党群副书记,徐文浩乐意见到这种矛盾产生。到时候,他就能够居中而坐,左右逢源,争取效益最大化。朱建国为了笼络他,一起对付米克良咄咄逼人的攻势,自然要给他些甜头,在干部调配的工作上,多多向他徐文浩倾斜。
倒是刘伟鸿的表现,出人意料,并没有生气,甚至连脸上的笑容也不曾少了半分,微笑着说道:“米书记说得有道理,只要能把港商留下来,留在我们林庆县,不管他在哪个区乡投资,那就是我们的胜利,是整个林庆县的胜利。”
这一回,大家脸上又一齐露出了吃惊的神情。
没想到刘伟鸿竟然如此识大体,如此顾全大局。
这个可真是不简单,换一个区委书记,不要说像刘伟鸿这样年轻气盛的,就算是成熟稳重的中年干部,只怕也绝对没有这样的胸襟气量。
米克良显然也没有想到刘伟鸿会这么爽快。
刘伟鸿到底怎么想的?
这个念头飞快地在米克良脑海里转了一圈,有些拿不准。不过很快,米克良就放下了这个想法。只要刘伟鸿不反对,那就好。他便能更加名正言顺地提出他的“建议”“这样吧,等明天,我再请香港老板去县里其他区乡看看,比如上坪区,境内也有不少山地,但离县城近得多了,道路交通状况也远比夹山区那边要好,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确实更加适合开发奶制品行业。”
朱建国觉得有些忍无可忍了。
米克良这假公济私也搞得太明显了。
谁不知道上坪区是米克良的老家?上坪区区委书记,正是米克良的族房兄弟。米克良这是要硬生生的将刘伟鸿的功劳抢过去,交到他的本家兄弟手上,同时也为自己的老家造福,让大伙都感激他!
不过朱建国最终没有说什么。倒不是朱建国怕了米克良,而是刘伟鸿的镇定自若,让朱建国改变了主意。大凡刘伟鸿如此表情,都表示他胸有成竹,无须相助。米克良是没有怎么和刘伟鸿打过交道,不清楚刘伟鸿的沉稳和“辣手”之处。
米克良如果彻底惹恼了刘伟鸿,恐怕日子也会很难过的。
刘伟鸿微笑点头,似乎完全认可米克良的言语。
老孙依旧是点尘不惊,仿佛他来参加这个会议,就是做看客的。除了端着杯子一口一口品茶,自始至终,孙文阁不曾主动发过言。看来这是个睿智的老人,都已经退二线了,就没必要再往是非漩涡之中去掺和,没的惹火烧身,羊肉没吃到惹一身臊。还是安安稳稳颐养天年的好。
邓仲和与徐文浩脸上均闪过一丝诧异的神色。
这个刘伟鸿,还真能忍啊!
却是很出人意料。
刘伟鸿点头之后,随即撇开了这个话题,说道:“朱书记,诸位领导,我希望县里能够考虑我的两个方案,尽快把修路的事情定下来。”
朱建国马上说道:“嗯,修路确实是很重要的工作,县委原则上很支持你们夹山区的意见。你们可以酌情办理,需要县委和县政府支持的时候,我们会尽力支持。”
朱建国这话,说得很到位,没有说支持刘伟鸿的意见,而是支持夹山区的意见。毕竟无论是引进国营大型煤矿来合作还是贷款修路,都还不曾有过先例,其中到底蕴含了何种风险,暂时不得而知。万一搞砸了,也是夹山区班子的集体决定,不是刘伟鸿一个人的责任。必要的时候,县委县政府都可以出面,为刘伟鸿消除一部分压力。
而且朱建国比较了解刘伟鸿的行事方式,见他牢牢咬住修路这个事情不肯放松,便知道这才是刘伟鸿的“主要目的”既然刘伟鸿下定决心要修路,朱建国自要支持他一把。关键时刻,朱书记也不能含糊。以县委书记一把手之尊,先开口定下了调子,邓仲和这个主管经济建设的县长,也得给三分面子。
果然,邓仲和接着表了态:“呵呵,刘书记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啊。嗯,修路是好事,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很有好处,我原则上是支持的……”
刘伟鸿微笑说道:“邓县长,光是原则支持,怕是力度不够啊。万一银行方面,需要县里给做个担保,还请邓县长和县政府多多支持。”
邓仲和便哈哈一笑,将自己略微的一点尴尬掩饰了过去,说道:“没问题,只要银行敢贷款,我就敢担保……他给钱的都不怕,我这担保的怕什么?哈哈……”
一时之间,会议室里响起了书记们爽朗的笑声,似乎会议的气氛,一直是很和谐的,没有丝毫争执发生。
刘伟鸿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很清楚,要想在银行贷到比较大的款子,单凭夹山区的招牌,可不那么好使,多半还得县里出面。如今邓仲和当面承诺,倒是就不怕他“抵赖”这个书记办公会议,在大家的笑声之中降下了帷幕。
次日,林庆宾馆会议室,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
香港利达贸易公司和林庆县夹山区区公所关于投资兴建奶制品公司的意向性合同,在这里正式签订。利达贸易公司承诺出资五十万美金,在夹山区兴建一个日处理五十吨牛奶的奶制品厂。合同中写得明白,四十万美金用于工厂的兴建,另外十万美金,则是用于前期支助奶农养殖奶牛。
因为是意向性合同,规定便不是那么细致,就是一个大纲。具体的谈判与后续合作事宜,还有待进一步磋商。
耿麟和熊光荣代表合作双方,在合同上签字。
执政党夹山区委员会,是党的机构,夹山区公所,才是政府机构。类似这样经济建设方面的合同,自然要由熊光荣这个区长来签署,更加合乎规范。
林庆县四套班子和夹山区两套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俱皆出席了这个签字仪式。
仪式很是隆重。
刘伟鸿西装革履,皮鞋铮亮,装扮得极其正式,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朱建国、邓仲和、徐文浩等人的脸上,也带着微笑,眼神偶尔会在米克良脸上扫过,似乎很不经意。实际上,他们都在暗暗好笑。
米克良的表情,着实比较精彩。
昨天书记办公会议一结束,米克良便兴冲冲地去了林庆宾馆,想要找香港老板好好协商一下,请他去上坪区考察。不料去到宾馆,却是房门紧锁,香港大老板如雷的呼噜声,隔着门也传了出来,震得人的耳鼓嗡嗡作响。
米克良只好怏怏而去。
总不能将人家香港大老板硬从床上拉起来吧?
不过这也没关系,明天再来也不迟。
谁知道次日一上班,朱建国的秘书便电话通知,请所有的班子领导同志前往林庆宾馆,参加意向性合同的签字仪式。
接到这个通知,米克良足足在闷了十几秒钟,未曾回过神来。
合着刘伟鸿早就已经和人家香港老板说好了的,难怪昨天在书记办公会议上,答应得那么爽快。却是存心戏耍米书记!可笑米书记枉做小人,被人家狠狠甩了一个巴掌,清脆响亮得紧。
望着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的刘伟鸿同志,米书记的眼神,比刀子还要锐利,心中一股无么火升腾而起,偏又发作不得,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当真憋得难受啊!
第253章上级领导是用来尊重的
夹山的夜晚,是很寂寞的。刘伟鸿学会了打牌。
上辈子,刘伟鸿没有这个爱好,无论麻将还是扑克牌,水平都有限得很。在大学的时候,宿舍里的室友们玩牌,三缺一,明明刘伟鸿在场,他们也会视若无睹,满宿舍楼找人来玩。实在整个宿舍楼都叫不到人了,才不情不愿地让刘伟鸿也参加一个,还要抓阉,看谁运气不好,和刘伟鸿配对。
这样一个水平,也难怪刘书记对打牌完全无爱了。
但走到了夹山区之后,刘伟鸿发现,不学打牌还真是不行。夹山晚上的娱乐活动,还真是少得可怜,刘书记下班之后躺在床上看书,看腻了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所有其他干部,都在打牌。
尤其是夏寒,一到了晚上,就吆五喝六,叫了派出所的兄弟们“开赌”当然,赌注很小,基本就是玩玩而已,略略增加点刺激。
上回刘伟鸿和夏寒提了一嘴之后,夏寒真的弄到五千块钱,交到了唐秋叶手里,说是入股。唐秋叶也爽快,给了他一成的股份。然后按月给他分红,得有个三四百块吧。唐秋叶很老实,完全没有“卡扣”夏寒的“红利”新店面开张之后,生意依旧火爆,每个月能净赚三四千。
夏寒是刘伟鸿的兄弟,唐秋叶知道的。
这就很不错了,相当于夏寒两个多月的工资收入。
夏寒小日子过得蛮滋润,不时请兄弟们喝个小酒,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在夹山派出所树立了“无上权威”大伙都说夏所长够意思。
刘伟鸿无奈之下,也只好加入了“牌友军团”一般是在熊光荣家里打。
张妙娥去了县里,熊光荣也变成了“光棍”一条,倒是很欢迎大伙到他家里去打牌。
谁不寂寞啊?
不过今天周六,张妙娥回来了,大伙照样去他家里打牌。虽然说小别胜新婚,但现在还早着,熊区长就算心里火急火燎的,也不得不耐下性子,在一旁端茶倒水的伺候着。
有张妙娥在,打牌就没有老熊的份。
大家打的扑克牌,就是俗称的“拖拉机”刘伟鸿和张妙娥打对家,副书记薛志民和副区长马吉昌打对家。
自从让薛志民分管工业工作之后,薛志民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工作很是得力,马吉昌在推广棉花种植和生猪养殖业方面,也下了大功夫。这两位,俨然已经是刘书记的亲信,和刘伟鸿走得很近。加上熊光荣,刘伟鸿在夹山区的威望,已经建立起来。
一个以刘书记为核心的夹山区班子,正在高速运转。
张妙娥是个闲不住嘴巴的人,一边打牌一边说话聊天。
“薛书记,我看工厂的进展很快嘛,厂房建设马上就要竣工了?”
张妙娥尽管去了县里上班,每逢周六,是要回夹山区来,夫妻团聚的。偶尔熊光荣也会去县里,钻进张妙娥在县委大院里面那个单身宿舍,享受天伦之乐。
张妙娥每次回家,工厂的进度都不一样,两座工厂的雏形都已经出来了。
薛志民笑道:“是啊,快了,再有十来天,就要封顶了。”
“呵呵,这个效率可真够快的。”
张妙娥便惊叹了一句。她以前是夹山区党政办公室的负责人,对于夹山区干部们的办事效率,可谓是了如指掌。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高效率?要是搁在以前,这两个工厂不知道下了基础没有。竣工封顶,至少也得是年底的事了。
薛志民笑着答道:“嘿嘿,这个都是刘书记的功劳,他催得紧,我们也不敢耽搁啊。”
薛志民这话,倒不是拍马屁,而是实情。刘伟鸿几乎每天都要了解工程的进度,而且还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直接上工地现场了解。一把手这种态度,下面的人自然谁也不敢懈怠。这两个工厂便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夹山矗立起来了。
张妙娥瞥了刘伟鸿一眼。
这个男人可真有本事。才到夹山几个月,俨然就是真正的一把手了,下面的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个个服气,好评如潮。
这还罢了,听说刘伟鸿还给了米克良一个软钉子,碰得米克良满头都是包包。
书记办公会议上的情况,也是保不住秘密的,米克良公然挖刘伟鸿的墙角,想要讨好港商,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事如今都已经传遍了县委大院的每一个角落,不可一世的米书记,伦为大伙的笑柄。
张妙娥听着,尤其解气。
她只要一想起米克良那谢顶的脑袋,那油光滑腻的肥脸,特别是那色迷迷的眼神,就感到极度恶心。张妙娥自认不是什么金枝玉叶,也不是封建死脑筋,但米克良那种男人,如果脑袋上不是戴了个县委副书记的乌纱帽,张妙娥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
什么玩意!
想想自己差点拿白嫩嫩的身子,去跟米克良那种恶心男人做交易,张妙娥都有些汗流浃背的意思。
刘伟鸿就是了不起,不显山不露水的,谈笑之间,便狠狠剥下米克良一层面皮来。
活该!
“刘书记,听说米克良在打港商的主意?想要把港商拉到他的老家上坪去,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啊?”
张妙娥笑嘻嘻地问道。
其实她当然知道有这么回事,现如今这样问,只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除此之外,也有女人随时随地“播报新闻”的天性作怪。
这么刺激的“故事”不讲出来给大家伙听听,那多没劲啊。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是有这么回事。米书记担心我们夹山的交通状况太落后,留不住港商。这也是为了全县的经济发展着想,不管是夹山还是上坪,只要能把港商留下来,就是胜利。”
张妙娥便连连撇嘴,不屑地说道:“得了吧,刘书记,也就你是大公无私。米克良那个小人,才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他就是想挖墙脚,不劳而获。”
刘伟鸿微笑不语。
这样的话,他是不好说的,张妙娥说出来,自然没事。张妙娥只是个普通县委办干部,还是个女同志,又不是夹山区区委书记。就算米克良听到了,也发作不得,只能憋在自己心里,有苦难言。
薛志民和马吉昌马上就来了兴趣。他们身处偏僻之地,县委书记办公会上的“新闻”暂时还不曾知晓,没想到还有这种内幕。
“嘿嘿,张主任,这个新闻很有意思啊,给我们详细报道报道,让我们也长点见识……”
马吉昌笑哈哈地说道。
他年纪比熊光荣还大,比张妙娥更是大了十几岁,自然不能和刘伟鸿一样,开口闭口叫张妙娥“嫂子”直接叫名字,也是不礼貌的,毕竟她是区长夫人。所以就一直坚持叫张妙娥以前的职务。
张妙娥就笑嘻嘻的,一边出牌一边开始“新闻联播”讲得绘声绘色,就好像她当时在场似的,连米克良说话的神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连熊光荣也是第一回听说,不由大感诧异:“还有这种事?米克良也太无耻了吧?”
自从得知米克良曾经想打他老婆的主意,熊光荣就对米克良再无半分好感,至于尊敬,那更是提都不消提起。如果有机会,熊光荣绝不介意往米克良那张胖脸上甩几个巴掌。
张妙娥又撇撇嘴,说道:“你才知道他无耻啊?整个林庆县,谁不知道他是给卑鄙小人?这样的事,也就他干得出来了。不过,刘书记,嘻嘻……你可也真够狠的,这比打他两耳光都难受啊。”
刘书记便做出很无辜的样子,说道:“嫂子,你这可是冤枉我了,我总不能说,港商已经跟我说好了,叫他不要白费力气吧?那岂不是对领导不尊重吗?我也很难做啊。”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哈哈哈大笑起来,索性放下了扑克牌。
“那是那是,咱们刘书记,那是最讲规矩的,他是上级领导,咱们得尊重他是吧?”
熊光荣便戏谑地说道。
刘伟鸿这样不动声色地甩米克良一巴掌,熊光荣心里头那个解气啊!
“书记,那个贷款修路的事,县领导最终是怎么答应的?”
笑了一阵,熊光荣的思路又回到了工作上,关心地问到。随着刘伟鸿在夹山区各种大动作相继铺开,熊光荣很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出政绩的大好机会,就摆在他面前了。只要紧紧跟上这位年轻上司的脚步,前程一片光明。
熊光荣也才三十六七岁,仕途上的心劲是很热切的。
只要跟对了“老大”说不定往后,还真能捞个副县长甚至县委副书记什么的干一干。再大的官,熊光荣现在也不敢想。
林庆县如此闭塞,这么多年,就没出过大官,县委书记已经是顶天了。熊光荣是个务实的人,可不觉得自己能有那么好的运气。难道这辈子还能做地委书记不成?
那得祖宗积下多少阴德!
不过做到县里领导,还是有可能的。
刘伟鸿就是他命中的贵人吧。
第254章下定决心!
“县领导不反对。”
刘伟鸿简单地答道。
熊光荣却愣了一下:“不反对?”
县领导这个表态可着实比较费思量。不反对是个什么意思?
薛志民试探着问道:“刘书记,县里的意思,是让我们自己找银行贷款?”
马吉昌也关心地望着刘伟鸿。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是这么回事吧。”
薛志民就有些告气,说道:“这不是扯淡吗?咱们夹山这个样子,哪家银行会给我们贷款?更不要说贷款修路了,到时候我们拿什么还钱啊?”
也不怪薛志民,他可不是重生者,没有刘伟鸿那样远大的目光,拿得定饲料厂和机械厂一准赚钱的。再说了,饲料厂和机械厂真赚了钱,首先就该改善一下夹山干部的待遇,无论办公待遇,还是其他福利待遇,夹山的干部,在全县都是垫底的,去县里开会,说话都不硬气。哪有赚了钱,拿去还贷的道理?这两个工厂,正经是区里的产业,赚的钱,都归区里开支的。
在薛志民想来,贷款修路,其实就是个名义,依旧还得是上面掏钱,只是暂时从银行周转一下罢了。县里让夹山区自己去找银行贷款,实际上就是不支持。
马吉昌也随声附和:“是啊,刘书记,我们现在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全,银行肯定不会贷款给我们的。修路也不是笔小钱。”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再有困难,这路也得修。迟修不如早修。我已经跟朱书记和邓县长都谈了我的思路。夹山区辖境内的路段,我们自己负责翻修,其他路段,县里和其他区负责。”
“那他们怎么说?”
这一回,是熊光荣在发问。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