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9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黄桃花嘴唇紧紧抿着,一声不吭,心里头着实解气。

    叫你们欺负老实人!

    赵主任怒道:“芶经理,从现在开始,你暂时停职,写出深刻检讨。至于你的工作,到底怎么安排,等我们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劳动服务公司的日常工作,我会另外安排人来管理的。”

    赵主任也是个会来事的人,如此天赐良机,焉能不牢牢抓住?既讨好了刘公子和章少,又趁机拿掉了芶经理,正是一举两得。

    芶经理顿对面如土色,差点瘫倒在地。

    第389章章少

    中午,天华大酒店餐厅,一个小包厢内,刘伟鸿、章弈、朱玉霞、黄桃花团团而坐。

    章弈请客。

    再没有想到,李鑫让他帮忙的朋友,竟然是旧时相识。

    刘伟鸿笑着说道:“章弈,你还真人不露相啊。以前在农大的时候,可没人知道你家老子,是省教委的章主任。”

    章弈也笑道:“队长,我也没想到你是李哥的朋友啊。”

    这个事情,还真是无巧不成书。章弈他老子,今年年初还是省教委的副主任,刚刚调任宁清大学校长不到半年。宁清大学是楚南省最有名的综合性大学,行政级别是正厅局级。章弈的老子从省教委副主任的位置上调任宁清大学校长,那是正儿八经的升迁。无论是级别还是实际权力以及在高层眼里的份量,都和省教委的副职不可相提并论。很有一些主要地方领导,就是从学校出去的。

    这个事情,刘伟鸿特意请李鑫帮忙的。实在是因为刘伟鸿对大学里的一些黑幕了解得很清楚。别小看一个学校的劳动服务公司,正经是个衙门。据说劳动服务公司那个芶经理,还是个副处级干部。很多学校都是明定级别的。大凡涉及到“官场”就不能等闲视之。单单一个毫无身份的刘伟鸿、朱玉霞外加一个乡村姑娘黄桃花,压根就不会放在别人眼里。

    刘伟鸿不想为了这样的事情耗费太多的精力。而且黄桃花在宁清大学迈出了新生的重要一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刘伟鸿不想她再遭遇到意外的挫折。尽管朱玉霞的心理辅导很到位,但一年时间不到,黄桃花要想完全走出心理阴影,显然不大可能。如果让她再遭受一次伤害,这种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也许从此之后,黄桃花就会对这个社会彻底失望,从而做出什么不测的举动来。

    刘伟鸿雅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此事不但必须要管,而且必须管好!

    只是没想到李鑫给介绍了一个如此给力的哥们,一家伙将宁清大学的校长公子给找出来了。

    以前在楚南农大,刘伟鸿是学校篮球队的台柱子,或许论个子他不是最高,但体力最充沛技术最全面,又有组织才能,打从大三开始,就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章弈比他低一年级,也酷爱篮球,身体素质和技术都还不错,也加入了学校篮球队。不过章弈和刘伟鸿不是一个系,队员们彼此之间,也并不打听对方的出身门第,刘伟鸿直到才知道这位学弟,那时竟然是省教委副主任的儿子。

    章弈身上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架子。

    刘二哥那时不也没有吗?

    “队长。”

    刘伟鸿微笑着打断了章弈的话,说道:“章弈,现在已经不是在学校篮球队了。我家里是首都的,在首都的哥们给我面子,叫我二哥。你要是觉得不委屈,也叫声二哥吧。”

    章弈以前在学校篮球队的时候,便对刘伟鸿特别的服气,这会子自然立即答应下来,笑呵呵地叫了声“二哥”说道:“二哥,这个称呼好,我喜欢,太哥们了!”

    刘伟鸿一直没有介绍自己的家门,章弈也没有急着打听。但章弈明白一件事情,首都来的,又和李鑫是铁哥们,那出身一定不会太简单。刘伟鸿现在不说,可能是觉得不大方便。等双方交情再深一点,刘伟鸿应该是不会瞒他的。这是做“哥们”必备的“条件”刘伟鸿微笑点头。他也很喜欢章弈。以前他老子在楚南省教委做副主任,不管章弈高考成绩如何,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章弈送进宁清大学,甚至送进首都大学和北方大学都有可能。但章弈最终去了农大上学,足见章弈是个很有志气的年轻人,不大愿意依靠父亲的庇佑。

    有了章校长公子这块大招牌罩着,今后在宁清大学,黄桃花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麻烦了。一般人,谁也不敢去骚扰她吧?

    酒菜陆续上桌,章弈亲自给刘伟鸿斟了酒,给朱玉霞和黄桃花倒了饮料,举起杯子,说道:“来,二哥,朱小姐,黄小姐,我敬大家一杯。”

    刘伟鸿知道朱玉霞不想被人打扰,给章弈介绍的时候,就只说是自己的朋友,都是从浩阳地区来的,并未介绍朱建国。大宁市委常委兼市委组织部长,在这省城,可也算是个很了得的人物了。一旦朱玉霞这个身份泄露出去,就怕有人上门来攀交情,朱玉霞会不胜其烦。

    章弈也很“自觉”并没有去刨根究底。今儿这个人情,他是卖给李鑫和刘伟鸿的,至于朱玉霞、黄桃花二女跟刘伟鸿是何种关系,就不是他该去关心的了。再是朋友“哥们”有些底线还是要恪守的。

    大家举起杯子碰了一下,气氛很是和谐。

    “二哥,我是真没想到,你会去基层工作。”

    章弈感叹地说道:“二十三岁的区委书记,在咱们楚南,要算是独一无二的了吧?”

    二十岁出头的科级干部,在省城的机关并不罕见,但章弈很清楚,机关的科长与基层的区委书记,差别是何等巨大。那个位置,没有几分真本事,是绝对玩不转的。

    刘伟鸿笑道:“这也是运气罢了。章弈啊,你打算一直都在教委发展吗?”

    吃饭之前,两人已经交谈了很久,刘伟鸿知道章弈去年大学毕业之后,就进了省教委机关。他老子那时候是省教委副主任,章弈进教委工作,很是正常。

    章弈喝了一口酒,连连摇头,叹了口气,说道:“二哥,不瞒你说,我是真的不合适在教委工作。哎呀,太无聊了。我对祖国的教育大业,产生不了奉献的欲望啊”朱玉霞便抿嘴而笑。

    刘伟鸿的朋友,果然一个个都狠直爽。

    刘伟鸿也笑。叫章弈这样一个年轻人,喜欢教委的机关工作,着实不容易。

    “那你打算怎么办?跟李哥学习,边当干部边经商?”

    刘伟鸿问道,似乎很多高干子弟,都是走的这么一条路子。他刘二哥尽管自己没有经商,云雨裳和唐秋叶可都是老板,身家越来越厚了。

    章弈又连连摇头,说道:“嘿嘿,这个你可是夸奖我了。我还真没李哥那个本事,他啊,那是天纵奇才,当官当得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到了副处。做生意更是风生水起,财大气粗啊。我搞不来,尤其是做生意,天生没那个细胞。”

    “那你打算做什么工作?”

    “我就琢磨着,应该搞点实在的工作。比如像二哥你一样,在基层做一把手,实实在在给群众半点事,心里头也有成就感不是?在教委机关呆着,用不了几年就变成了老油条,都发霉了!”

    章弈叹着气,似乎颇有几分郁闷之意。

    刘伟鸿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章弈,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不过,直接下基层不见得就能把事情做好。基层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在基层干了一年多,算是有所了解吧。”

    刘伟鸿这话,倒是有感而发。如果他不是个“伪青年”就这么愣头愣脑地下基层锻炼,就算有老刘家的大牌子罩着,只怕也是举步维艰。章弈比他还年轻,直接下基层不是个好办法。

    章弈点点头,说道:“是啊,二哥,我也知道,基层的事情确实比较复杂,我们教委机关那点小事,成天都麻烦不断呢。”

    刘伟鸿笑道:“这样吧,章弈,我给你个建议。”

    “请讲”章弈便认真地望向刘伟鸿。

    刘伟鸿说道:“如果你真的对教委的工作不感兴趣,我建议你想办法调到省计委去,要不大宁市计委也行。你先在计委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一下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以后如果再下基层,你的眼界会不同的。”

    国家计委有小国务院之称,掌控全国的经济运行。省市计委固然没有那么威风,但对于经济运行的参与是很深的。

    章弈如果能在计委工作一段时间,只要肯用心学习的话,真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有了省市计委工作积累下来的关系网,今后下基层工作,是个极大的助力。

    章弈想了想,说道:“嗯,去计委工作,确实是比在教委呆着要强。不过,二哥,我以前从来都没有在经济部门工作的经验,也不知道这个调动,我家老头子是不是愿意帮忙。”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倒也不一定要麻烦章叔叔。如果去省计委的话,李哥应该可以帮得上忙。要是去大宁市计委,我或许也能帮得上忙。”

    说着,刘伟鸿瞥了朱玉霞一眼。

    现放着朱玉霞的老子是大宁市委组织部长,将宁清大学校长的公子调到市计委去工作,确实用不着费太大的劲。

    章弈顿时有点兴奋地一拍大腿,说道:“好,就是这么办。我看去省计委吧,起点高一些,站得高看得远啊。”

    “行!”

    刘伟鸿笑着朝他举起了酒杯。

    第390章不按规矩出牌的县委书记

    时间进入了九一年元月中旬。

    林庆县县委书记办公会议正在县委办公楼小会议室召开着。

    会议的气氛比较凝重,浑没有新年在即的祥和喜庆之意,与会的正副五位书记和列席的县委办主任王化文都神情严肃。尤其是县委书记慕新民与县长邓仲和,不住地抽烟,脸上哪怕是眼神中,都读不到一丝轻松的神色。仔细观察的话,还能在两位班长的眼里偶尔看到一丝怒气。

    这个书记办公会议,是慕新民临时召开的。慕新民并不想召开这个会议,却又不得不然。上午和邓仲和私下沟通的时候,双方谈得很不愉快,差点就吵起来了。慕新民无法说服邓仲和,只能召开书记办公会议来进行讨论了。

    尽管心里很不痛快,慕新民还是尽可能保持着一把手的风度,眼神在与会的几名副手脸上一一掠过,缓缓说道:“同志们,今天请大家过来,主要是商讨一下有关年终总结表彰的事情。这个年终总结表彰大会,我们定在一月二十日召开,现在时间已经比较紧迫了。这个会怎么开,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重点表彰哪些先进单位和个人,请同志们一起商议一下,今天一定要定下来。不然会给会议经办的同志造成困扰,可能都无法如期召开这个表彰会。”

    徐文浩等几人便微微领首。

    这个倒是既定程序,每年的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前,县委先要定调子。表彰哪些单位哪些个人,也要有个大致的尺码。当然,大伙主要是关注自己分管领域内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一些“重点对象”这个总结表彰大会,基本上已经演变成“排排坐分果果”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轮流评先进,轮流受表彰。去年是你家,今年就该轮到我家了。但越是如此,越是不能掉以轻心。

    原因很简单,今年该轮到哪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在此之前,很多人心里都有数了。这也是主管领导必须要争取的。如果有些单位去年没有被表彰,今年又“漏”了,单位的头头,可是很有意见,心里会暗暗怨恨分管领导不重视。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平时人家鞍前马后地效劳,年底这么一个“平均分配”的露脸机会,你都不给,那不是欺负人吗?做领导不是这样子做的!

    你是领导,做手下的顺着你捧着你,为你冲锋陷阵,那是该的。但你做领导也不能不仗义,不然这名声可就毁了,往后再想手下跟你贴心贴肺的效死力,只怕就有些困难。

    做兄弟有做兄弟的样子,做老大就该有做老大的样子。

    规则不能随意破坏。

    不过徐文浩等人也很敏感地意识到,慕新民与邓仲和之间,有些不协调。事实上,慕新民自上任以来两个月时间,和县委班子成员的磨合,不是那么到位。盖因他一上任,就做出了破坏规则的事情。新书记考察全县工作,尽管有“演戏”的嫌疑,起码也是职责之内,不管多离谱。但发表在《楚南日报》上的那篇文章,就实在有些过了。

    说他颠倒黑白,不算诽谤。

    刘伟鸿是年轻,也有些冲动,不见得县里领导有多待见他,甚至可以说,刘伟鸿还是个“危险分子”以小小区委书记的身份,一口气拱翻了两个县委常委,导致林庆县的政局大洗牌,让大家都有些担惊受怕。但不管怎么说,刘伟鸿还是依照官场规则在办事。米克良、陈文东主动找他的麻烦,他拼死反击,无论怎样激烈,都不算过分。

    人家都把刀架到你脖子上了,还不反抗,等死不成?

    搁谁在刘伟鸿那个份上,都得抗争,至于结果如何,那就各凭本事。刘伟鸿本事大,赢了,干掉了老米家,那也无话可说,其他人最多只是对刘伟鸿提高警惕,却是不能去指责他破坏规矩。

    但刘伟鸿在夹山区做出的成绩,却是硬邦邦的,有目共睹。上任十个月,夹山区硬是大变样了,群众都得了实惠,这不是吹出来的。去年一年,进步最大的就是夹山区。慕新民不合一上来就挑人家的刺。

    猴子背村的群众生活太艰苦!

    简直是笑话。

    人家那艰苦了几十年几百年,又不是刘伟鸿造成的。刘伟鸿一到,就拨款给雷管炸药,支持猴子背修水渠,还搞了个“滴灌技术”的创新思维。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事。结果到慕新民嘴里,倒变成错误了,变成刘伟鸿和夹山区的干部不关心群众。

    颠倒黑白也不能颠倒成这个样子。

    大伙不知道幕新民怎么会对刘伟鸿有这么大的意见,但慕新民这个搞法很不对。县委书记不待见下面的干部,你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把刘伟鸿调走,或者直接让他去坐冷板凳,只要你能说服其他几个县委主要领导,这都是可以的,符合规则。谁都要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嘛,无可厚非。然而慕新民用这种方法针对刘伟鸿,那就是犯了众怒。

    怎么的,你不但要摘人家的乌纱帽,还要把人家搞倒搞臭,永世不得翻身啊?

    慕新民如此无视官场规则,谁不是心中栗栗危惧?哪一天慕书记看你不顺眼了,说不定也依样葫芦的给你来上这么一招。随便给你找些茬子,然后往《楚南日报》上一登,看你的名声毁不毁?

    奈何不得人家慕书记是从省委宣传部下来的啊,关系硬扎。

    一般来说,官场上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现象。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误,不能保证赏识自己的领导一辈子不调离,不退休。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领导就给下面干部挪位置,寻常现象罢了。只要老关系还在,跑一跑送一送,用不了多久又能东山再起,换一个重要的部门继续当官。然而慕新民这个搞法,却是要从根本上堵住人家的上进之路。

    未免太毒了!

    完全超出了大家的心理底线,纵算原本很不待见刘伟鸿的县领导,心里头多多少少都对刘伟鸿有几分“同情之意”又或者是“免死狐悲”之感。对慕新民,却提高了十分的警惕。

    这样一个不按规矩出牌的家伙,偏偏是县委书记,还是从省里直接下来的,据说是某位主要省领导“钦点”的干将。大家能不格外小心吗?

    所以慕新民到任两个月,县里的头头们表而上对慕书记很尊敬,实则都保持着距离。慕新民与邓仲和之间闹矛盾,也就理所当然了。有些事情能够退让,有些是退无可退的,就算幕新民再有后台,也得争。不然就成傀儡了。

    一念及此,徐文浩等人便暗暗加了几分小心。

    “王主任,请你将总结表彰大会的筹备情况,给大家通报一下吧。”

    慕新民瞥了对面的王化文一眼,威严地说道。

    书记办公会议,除了正副书记必定出席,县委办主任一般亦是会列席的,名义上是做记录,实际上做记录的自然另有其人。王化文怎么说也是县委常委,不可能当真再做这种秘书工作。如果是专题研究会,比如研究干部问题,则会请县委组织部长周云舟参加,研究经济问题,常务副县长高如柏是必须要请的。这个都是惯例。

    今天研究年终总结表彰,就没有请其他常委参加了。历年的总结表彰大会,都是由县委办牵头,联合县政府办公室一起筹备的。王化文算得是积年老手。

    不过从慕新民对王化文的称呼和态度来看,慕新民甚至连和县委大管家的沟通,也做得很一般。以前康书记在的时候,都是很随意地叫王化文的名字,显得很亲切。王化文是康书记的亲信,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后来换了朱建国,则是叫“化文同志”也比较亲热。县委书记如果不打算换县委办主任,那么将县委办主任发展成自己的亲信,就很有必要。不然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是那么顺手。

    看来慕新民是不打算继续使用王化文了。

    不过慕新民初来乍到,恐怕和地区的头头们也还没有进行多少沟通吧?单单打着省领导的大牌子,想轻易挪动一位县委常委,只怕也不是那么好办的。王化文这个人,行事一贯小心谨慎,没有多少把柄可抓。慕新民要硬生生的将他挪走,也得出一身汗。

    “好的,慕书记!”

    王化文便打开自己的黑皮笔记本,开始汇报。

    “慕书记,邓县长,各位领导,我现在将我县九零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的筹备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请诸位领导指示!”

    王化文照本宣科,一板一眼地汇报道。

    徐文浩和坐在他身边的县人大主任孙文阁对视了一眼,眼里都闪过一抹心照不宣的神情。

    “慕书记、邓县长!”

    王化文将邓仲和与慕新民并列了,这在以前的书记办公会议上是不曾有过的现象。看来不但邓仲和心里有了意见,王化文也很不爽了。

    第391章路线问题

    王化文的汇报,很是中规中矩。大家也就随便听着。反正这样的表彰大会,都有标准流程。

    会议的筹备,是不必去担心的。唯一和往年有区别的是,王化文今天的汇报,似乎快了点。王化文汇报开始时,徐文浩点了支烟,尚未抽完,王化文就闭上了嘴巴。

    汇报结束了!

    徐文浩愣怔了一下,满腹狐疑地望着王化文,好像,还少了点什么!

    对了,少了表彰名单。

    “王主任?”

    徐头浩疑惑地问了一句。

    王化文给了他一个无奈的微笑。不是他不公布表彰名单,而是那份名单报上去之后,至今尚未回到他的手上来。王化文也不知道哪些单位和个人,会得到表彰。

    “王主任,这是拟在大会上进行表彰的初步名单,你给大家报一下吧。”

    正当大家疑惑之际,慕新民打开自己的笔记本,拿了几页纸递给王化文。

    大家的神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

    出状况了。

    以往这种讨论会,名单是早就拟定好了的,所谓讨论,只是再确认一次,看看是否有所遗漏,或者书记们要增加几个表彰的单位和个人。通常无论哪位书记提出增加表彰的要求,基本上都能获得通过。无非就是一张奖状一面锦旗的事情,没必要搞得同志们不愉快。

    但是这一回,已经开会了,慕新民才拿出名单来,就证明中间出了问题。

    王化文双手接了过去,清了清嗓子,一板一眼地宣读了这几页纸上所列的名单。这份名单,本来就是县委办公室草拟的,事先征求过县里各分管领导的意见,综合之后送呈县长邓仲和与县委书记慕新民定夺。但慕新民交回到王化文手里的名单,却是经过修改的。划掉了一些单位和人名,又在后面增加了一些新的单位和人,修改的幅度还是很不小的。

    王化文花了十几分钟,才将几页纸的名单全部念完。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仔细一回味,就不对了。

    慕新民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僵硬的笑容,说道:“大家对这个名单有什么意见,都谈谈吧。”

    慕新民话音刚落,邓仲和便开了口,淡然说道:“慕书记,这个名单是不是漏了一些,和我手里的名单不一样啊。”

    慕新民瞥了他一眼也很平淡地说道:“我做了些修改。”

    邓仲和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怎么整个表彰名单,完全没有夹山区的单位和个人呢?这个有点不妥吧?”

    大家其实也都回味过来了。慕新民修改过后的名单,确实是将夹山区完全排除在外。一个先进单位和个人都没有。这是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哪一次全县性的表彰,会将一个区六个乡镇全部“屏蔽”这等于是县委县政府,对夹山区的工作,予以了全盘否定。

    你们干了一年,连一个先进个人都没有压根就是在做无用功。

    很显然,这是慕新民划掉的。王化文整理这份名单的时候,不可能将夹山区全部摒弃在外。

    慕新民冷淡地说道:“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妥的。夹山区的工作,确实出了问题。整个领导班子的思路都不正确,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功夫。对群众的实际困难不闻不问。这样的搞法,县里不应该鼓励。”

    一缕震惊的神情自几位副书记和王化文的脸上掠过,连一贯装聋作哑,很少发表意见的县人大主任孙文阁,都流露出惊讶的表情。

    怎么,又回到了十几年前么?搞路线斗争了?

    邓仲和情然不悦说道:“慕书记,我看这样子不妥。夹山区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起了两个工厂,还引进了五十万美元的外资,棉花种植和生猪肉牛养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年,夹山区的变化不小干部们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的转变。成绩是很不错的。当然,人无完人,夹山区的工作肯定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成绩始终是主要的。现在全县表彰,将夹山区完全排除在外,这不对。难道夹山区的单位和干部,就没有一个值得表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县委县政府,是否也有责任呢?夹山区毕竟是在林庆县的领导之下嘛。”

    现在大家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慕新民会临时召开这个书记办公会议,原来是与邓仲和闹了矛盾。一般这样的表彰大会,书记和县长是要提前私下沟通的,尽可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更何况慕新民刚刚上任,九零年度的工作,他基本没有参与,那就更应多听听邓仲和的意见了。

    而且邓仲和话里,透露出一个重点,慕新民这样子搞,等于是在变相否定林庆县委县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假设真如慕新民说的那样,整整一个区六个乡镇“走错了方向……”

    县委县政府当然有责任。为什么不予以纠正?

    一念及此,徐文浩心里更生出了几分警惕之意。

    林庆县委正副五位书记,慕新民和分管工交农业工作的李学智都是到任未久,可以对林庆县上年度的工作“不负责任”至于人大主任孙文阁,马上就要离休,老早就“不问世事”了,县里的诸般争斗,都和他没有关系。唯独县长邓仲和与党群副书记徐文浩是“老人”倘若当真通过了慕新民修改的这份名单,那不但是公然打刘伟鸿的脸,也是公然打邓仲和与徐文浩的脸。

    也难怪邓仲和不顾班子团结,要坚决反对了。

    邓仲和也好,徐文浩也好,是不是待见刘伟鸿,那是另一回事。就算他们对刘伟鸿都有意见,那也不能由得幕新民这样搞。慕新民比朱建国还牛。朱建国有地委书记撑腰,都花费了偌大心血,才成功在林庆县树立威信。慕新民却是屁股都还没坐热板凳,就想着要在林庆县大权独揽,一言九鼎了。明面上是针对刘伟鸿,实则连邓仲和与徐文浩都扫了进去,一次性完成“打脸”的动作。

    慕新民也很严肃,说道:“邓县长,我没有要否定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思。我们就事论事。我认为夹山区和刘伟鸿同志的发展思路有问题。无组织无纪律,他们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好家伙,不但无组织无纪律,还是资本主义道路!

    差不多有十几年没有听到这种话了吧?

    邓仲和、徐文浩与王化文的脸色都黑沉沉的,孙文阁与李学智则是满脸讶异。

    稍顷,邓仲和缓缓说道:“慕书记,这个是很严厉的批评。我想应该慎重。”

    应该说,邓仲和还是很讲究规矩的,纵然对慕新民的说法完全不以为然,反驳的时候,依旧用词谨慎,时时刻刻记着慕新民县委一把的身份,不肯僭越。

    “这个当然,我对刘伟鸿同志本身,并没有成见。在林庆工作之前,我都不认识他嘛。但他在夹山区这个搞法,确实不对。第一个,他们区里,前不久也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这个没什么,正常工作嘛。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奖钱?我们党历来讲究艰苦朴素,讲究精神荣誉。比如我们县里搞总结表彰,也是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只是象征性的。而且主要是针对单位给物质奖励,对个人,基本上都是精神鼓励,最多是发个保温杯、公文包之类的。但是刘伟鸿在夹山区,却大发奖金。他们的先进个人,每个人奖励四百块。先进单位,奖励几千块。这是什么行为?夹山区今年都还在吃救济,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发干部工资。怎么到了年底,他们就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搞奖励?好几万块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去年夹山区的全年财政收入才两万多。他这么搞,谁批准的?完全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物质至上的搞法。好,夹山区总结表彰都奖励了几万块,那我们全县的总结表彰,是不是也应该奖钱?是不是应该比夹山区奖得更多?照他们那个标准,全县表彰,少说也得花几十万吧?县财政受得了吗?所以,刘伟鸿这就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拿公家的钱做人情。说他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不算冤枉吧?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搞这种东西。”

    慕新民侃侃而谈,临了又加上一句。

    “同志们,要警惕啊。姓社还是姓资,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可不能含糊!”

    邓仲和等人俱皆神情严肃,孙文阁本来端起茶杯准备喝水的,又放了下来,双手棒住茶杯,慢慢摩挲,似乎也有了些想法。

    慕新民这是直接上纲上线了,一顶大帽子硬生生的扣了下去。

    会议室一时陷入了沉寂之中。

    稍顷,李学智咳嗽一声,说道:“慕书记,夹山区搞经济类奖励或许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这么严重吧?”

    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大帽子,一般人可承受不起。

    第392章各执一词

    李学智忽然开口质疑慕新民,出乎大家的意料,但略一深思,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李学智是去年七月底,接替米克良出任林庆县委副书记的。年纪不是很大,四十岁出头的样子,来林庆之前,是地委办公室的副主任。

    朱建国和刘伟鸿斗倒以米克良、陈文东为首的本土势力,陆大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他将李学智放到林庆县来担任县委副书记,自然算得是心腹亲信。朱建国虽然走了,李学智维护刘伟鸿,也说得过去。

    谁知道刘伟鸿是不是也和陆大勇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慕新民望了李学智一眼,似乎对他这个时候“跳出来”早就在意料之中,淡然说道:“学智同志,看问题不能单看表象,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当然,我也不是说刘伟鸿同志就犯了路线错误。他毕竟比较年轻嘛,少不更事。二十来岁就担任区委书记,缺乏必要的经验,那我们县领导,就有责任和义务指点他,帮助他,防止他继续犯错误。夹山区一边吃着县里的财政饭,一边向上面伸手要钱,要扶贫资金,还搞了银行贷款,结果呢?他却把这个钱都发给了干部。这样子肯定不合适!”

    邓仲和皱眉说道:“慕书记,话不能这么说。夹山区确实是享受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待遇,也确实从上面要到了扶贫资金,但他们也没有乱花这笔钱。饲料厂和机械厂不都建起来了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两个工厂的效益非常好,这个可以去调查。刘书记前不久跟我谈过,从明年开始,夹山区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县财政转移支付了他还计划,要扩大饲料厂和机械厂的规模,争取更大的盈利。他们以前做过一个夹山区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计划在五年之内,夹山区做到村村通公路,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群众脱贫。坚决摘掉国家级贫困乡和省级贫困乡的帽子。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不瞒大家说,一开始,我对他们这个五年规划也是持怀疑的态度。夹山的底子太差,基础太薄弱,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五年之内要做到村村通公路,让百分之八十的群众脱贫,难度很大。但是现在看起来,却很有希望。夹山区今年一年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我觉得夹山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至于说到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我也了解过了,完全走出自饲料厂和机械厂的盈利,并没有加重群众的负担。而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盈利拿出来做奖金。慕书记,同志们,还有一个事实,我也想告诉大家,夹山区的总结表彰,没有刘伟鸿同志自己的名字,他一分钱奖金都没拿。因此,就算夹山区的做法比较激进,大方向我们还是要肯定的。做出了成绩,就应该奖励。这样一来,今后干部们才更有干劲。在这样的事情上批评他,我觉得很不公平!”

    徐文浩和孙文阁都有点诧异地望了邓仲和一眼。

    传闻中,邓县长对刘伟鸿是很不感冒的,刘伟鸿不止一次地顶撞过邓仲和。在某次书记办公会议上,邓仲和还提议让刘伟鸿和米克良当面“对质”挑起“事端”的意图十分明显。徐文浩与孙文阁都是亲眼目睹的。

    但现在,邓仲和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完全站在了刘伟鸿的立场上,竭力为刘伟鸿辩护,态度之激进,远在李学智之上。因何如此,着实让人颇费思量。

    徐文浩双眉微微蹙了起来。

    邓仲和的态度转变太快,幅度太大,徐文浩完全没有想到,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邓仲和得到了某种暗示?

    朱建国忽然调离,升任省城组织部长,大家原以为这顶县委书记的乌纱帽,顺理成章的会落在邓仲和的头上。不料事到临头,却是慕新民大老远的从省里跑过来,摘走了这个大桃子。

    邓仲和的郁闷可想而知。

    徐文浩基本清楚,邓仲和之所以能成为全地区最年轻的县长,主要是搭上了前青峰地区地委蔡书记的线,获得了蔡书记的赏识。青峰地区“意外分裂”让邓仲和顿失靠山。蔡书记鞭长莫及了。这大概也是邓仲和两次竞争县委书记两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蔡书记指望不上了,为了自身的前途,那就必须改换门庭。那么在浩阳地区,还有谁的大腿最粗呢?当然是地委书记陆大勇了。

    尽管还不清楚刘伟鸿是否和陆大勇有很深的纠葛,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真要是有那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在关系,朱建国调离之后,陆大勇给邓仲和某种暗示,让他关照刘伟鸿,那是极有可能的。

    徐文浩不愧是官场老手,转念之间,就能猜到个大概。

    慕新民严肃地说道:“邓县长,四项基本原则里面,有一条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不应该忘记吧?刘伟鸿同志去了夹山之后,一门心思搞工厂,搞外资,身为党委书记,将党建工作放在了后面,他这是唯生产力论。再有,他擅自和辽东的煤矿搞承包,这是谁给他的权力?我们林庆的矿山,凭什么让外边的人来承包?我们自己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他搞这个事情,县里、地区、省里,有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同意了?什么手续都没有,什么批示都没有,他就擅自搞了起来。难道这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他自己不要奖金,发扬风格,这个不错,值得肯定。我们对待一个同志,从来都是一分为二来看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做错了,我们就应该进行批评,对他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这次全县表彰,我看夹山区暂时不参加了。这也是给他们提个醒,必须时刻和上级保持一致,不要标新立异,自行其事。不然,我们还怎么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慕新民不愧是搞宣传出身,讲起话来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自始至终紧扣主题,将大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戴到刘伟鸿的头上。

    邓仲和皱起了眉头。

    有关司州煤矿去夹山区承包矿山的事情,邓仲和一直觉得心中不托底,对刘伟鸿也从未公开表态支持,只是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最终也没什么大问题,没想到省里却将这个“极品”的慕新民派了下来,一上任就搞起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邓仲和身为县长,对政治大势还是比较敏感的。如今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地方,确实都存在“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只是林庆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基本上和这个争论挨不上边,所以平日里大伙也不是很在意,大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

    一个不小心,这种争论竟然就发生在眼了。

    面对着慕新民毫不犹豫地扣下来的顶顶大帽子,邓仲和需要仔细衡量一下利弊得失,才能确定应对之策,不能随便开口。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若是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可是不小的麻烦。

    会议室里再一次陷入了沉寂。

    与司州煤矿的合作,却是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辩护的。

    不知不觉间,邓仲和的眼神落在了孙文阁的脸上。他和孙文阁年纪相差了二十来岁,可以说是两代人。孙文阁说起来,是他的老上级,对他还有些知遇之恩。只是近些年走动得不如以前那么勤密了。关键时刻,邓仲和还是习惯性的想看看孙文阁的反应。

    孙文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声音低沉地说道:“慕书记,邓县长,我说两句吧!”

    慕新民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用难得的温和语气说道:“孙主任请讲。”

    孙文阁缓缓说道:“刚才慕书记说得对,对任何同志,对任何事务,都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刘伟鸿同志在夹山区搞得这些建设,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我看现在暂时可以不必争论。但是,刘伟鸿是刘伟鸿,夹山区是夹山区。就算刘伟鸿有错误,也不能因此将夹山区的干部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这样不利于团结。我个人建议,夹山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还是应该表彰的。不然会影响整个夹山区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说我们县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也不好嘛。呵呵,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吧。”

    孙文阁一般不说话,但他一旦开口,却是谁也不能轻视他的意见。

    资格摆在那里呢。

    大家的眼神,都落在了慕新民的脸上。

    慕新民双眉轻蹙,沉吟稍顷,才微微颌首,沉声说道:“嗯,孙主任的意见很值得重视。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吧。”

    第393章高高在上,屁都不懂!

    元月二十日,林庆大礼堂彩旗飘扬,巨大的横幅悬挂在礼堂大门正上方。

    林庆县九零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此隆重召开。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有近一半位置上都坐了人,全县各区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县直属单位大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这个表彰大会。

    大会的组织工作一如既往的完备。

    主席台上,布置了五排座椅,这是为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同志和副县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准备的座次。主席台下前面几排,则是为县直属单位和各区镇党政一把手预留的座次。

    几个重量级的县属单位,如公安局、财政局等和城关镇、十个区的一把手,被安排在正中位置就坐。县公安局局长蒋大正以及县检察院检察长、县法院院长,均是副县级干部,在主席台上有座次的。坐在台下的,是这些部门的第一副职。都是林庆县有头有脸的?(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