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97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ㄉ嫌凶蔚摹W谔ㄏ碌模钦庑┎棵诺牡谝桓敝啊6际橇智煜赜型酚辛车拇笕宋铩?br />

    刘伟鸿被安排在最靠近中央的位置,紧挨城关镇党委书记,很是显眼。

    对于这个座次安排,一些有心人便感到很耐人寻味。

    有关夹山区是否应该得到表彰的争论,早已经悄然在林庆县官场传开。据说县委书记慕新民对夹山区和刘伟鸿提出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并且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严重的评语。而县长邓仲和、县委副书记李学智乃至徐文浩等人,却都并不赞同慕书记的意见,在书记办公会议上吵得很凶,听说还拍了桌子。

    官场上的事情,总是最敏感的,纵算是书记办公会议也无密可保。至于“拍桌子”之言,就有点以讹传讹的意思了。小道消息在传播的时候,总不免会被一些人添油加醋地夸大。似乎这样就更有趣味性了。

    不管有没有拍桌子,起码新县委书记不待见刘伟鸿,是确定无疑的了。从前而在《楚南日报》上发表的那篇通讯,到这一回的不许表彰,都明白无误地将慕书记的心思表露了出来。

    看来,林庆县的风向要变了。

    只是,怎么听说那县长帮着刘伟鸿和夹山区说话了呢?这个可是令人费解啊。

    邓县长竟然会帮刘伟鸿说话!

    还有徐文浩和李学智,都不赞同慕新民的意见,据说连“孙菩萨”都为夹山区说了几句公道话。要知道孙文阁几乎是从不在书记办公会议或者县委常委会议上发表意见的。这个可真是难得。

    林庆县一正四副五位书记,四名副书记居然都不赞同书记的意见,这在林庆官场的“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吧?

    这个局势当真诡异。

    有的琢磨了。

    今后可得小心点,不要一步不慎,就被卷入了大漩涡之中,搞不好就是灭顶之灾啊。

    今天开会,刘伟鸿还是被排在城关镇党委书记的身边,这里面又有讲究。这个会议的座次是由县委办主任王化文敲定的。无疑,王化文是以这种方式表达他对刘伟鸿的支持,对慕新民的不满。

    县委办主任居然都会和县委书记“离心离德”慕新民上任之后,对班子的团结工作,很显然并不能算是做得成功的。

    离正式开会还有点时间,领导们尚未入场,下面的干部们自然七嘴八舌在交谈着,整个大礼堂里回荡着“嗡嗡”的响声,煞是热闹。

    今天一到会场,情势就有点“诡异”碰到的熟人,脸上的笑容大都有点僵硬,只是匆匆朝刘伟鸿点个头,便装作和别人聊天,避了开去。自然是大家知道风向变了,刘伟鸿不再是县委书记的“心头肉”而变成了“臭狗屎”还是避之大吉。省得表现得太过亲热,被慕书记知道了,只怕要倒霉。

    与刘伟鸿一同前来开会的马吉昌等人一个个气得要命,涨红了脸,只想找人吵架。刘伟鸿却很是平静,脸上一直带着微笑,似乎压根就没有察觉任何异样。见了书记这般镇定,马吉昌等人也只好强压火气,黑着脸进了大礼堂。

    “刘书记,你现在可是财大气粗啊。”

    坐在刘伟鸿身边的,是荆湾区区委书记邱德远。老邱是个炮筒子性格,也是公认的邓县长的亲信,一刻也闲不住,不住和刘伟鸿说话聊天。

    刘伟鸿笑道:“邱书记,你就损我吧!谁不知道你邱书记是大户人家?咱们林庆,除了城关镇,就数你们荆湾最富裕。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田有田,上坪也比不上你们荆湾。你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站着说话不腰疼。”

    邱德远连连摇头,说道:“不对不对,这个都是表面现象。你只看到荆湾有点田土,交通方便一点,就以为很来钱。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那里,人太多了,光是发工资,就够我头痛的。哪像你啊,不声不响的,就搞起来两个工厂,全是来钱的门路。听说你们这回搞表彰,一家伙发了七八万块钱的奖金,我的个乖乖,这得是多大的老板啊?”

    邱德远就惊叹起来,啧啧有声。

    刘伟鸿不由有点好笑,说道:“哪来的七八万块?就是三四万块钱好吧!夹山的干部,能跟你们荆湾的干部比?你们工资从来没拖欠过吧?每个月发了多少福利津贴,别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夹山的干部,历年除了几个死工资,基本上就不知道奖金津贴是什么东西。苦了那么多年,发几百块钱奖金过年,不算过分吧?要不明年,还想不想有人干工作了?”

    “不过分不过分,谁说过分啊?也就是有些傻吊,高高在上,对基层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屁都不懂,光知道坐在主席台上满嘴喷粪,照他那个搞法,下面的干部都不用管了,管得住吗?没一点好处,谁他妈的跟你干啊?有些人光知道放屁,别理他!”

    邱德远说着说着,便忿忿不平起来,一副很仗义的样子。

    刘伟鸿依旧脸带微笑,却并不接邱德远的话头。

    邱德远这个人,刘伟鸿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只知道他是“邱大炮”邓仲和的亲信。为人到底如何,并不深知。有些人看上去十分仗义,很够哥们,实际上未必就是那么回事。邱德远更像是一个老官油子,光听嘴里说什么,可不靠谱。

    在这样的场合,附和着邱德远“大骂”慕新民一通,绝对不是成熟的行为。所谓隔墙有耳,何况这里根本就没有隔着一堵墙。

    至于邱德远,摆明是邓仲和的亲信,脑门上早就刻了一个大大的“邓”字,而且一贯为人粗俗,大骂慕新民,却是不要紧。反正他的前途已经牢牢和邓仲和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他再讨好慕新民,慕新民也绝对不会将他当心腹的。

    见刘伟鸿不接话,邱德远也不尴尬,打了个哈哈,提起了另一个话头,说道:“刘书记,跟你商量个事”刘伟鸿笑道:“邱书记,你别给我下套啊,我怕了你!”

    这种老官油子,是真的浑身机关算计,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拿小布袋装了,还不好反悔。

    邱德远哈哈一笑,说道:“刘书记,你也太小瞧我老邱了,我老邱是那种不讲义气的人吗?我就琢磨着,要给咱们荆湾的老百姓也办点实事。老实说,我没你那个本事,能到上面要一百万,只能扶着墙壁走路,听说你们夹山搞生猪养殖,三四个月就能出栏,那猪仔能长到两百多斤,真有那么神奇?”

    刘伟鸿微笑点头:“两百多斤倒是没有,四五个月养个一百八九十斤左右,还是可以的。比单纯喂青饲料要长膘快得多。”

    “好啊,四五个月能有一百八九十斤,那就很不错了。哎,刘书记,咱们打个商量,你那里饲料厂,每个月给我供应五百吨饲料,怎么样?我也在荆湾搞今生猪养殖,鼓励农民发家致富。”

    邱德远认真起来,将脑袋凑近了,说道。

    刘伟鸿想了想,说道:“五百吨饲料,差不多够一万头生猪一个月的量。邱书记一下子搞这么大的规模,是不是急了点?”

    “你又糊弄我。你们夹山,这两个月出栏的生猪,得有两万多头了吧?”

    邱德远便瞪了刘伟鸿一眼,似乎怪他不讲义气。料不到邸德远对夹山的情况,还了解得比较清楚。

    “邱书记一个月五百吨是有点紧张了……”

    刘伟鸿话还没说完,邱德远又嚷嚷起来:“来了来了,不够意思了吧?我又不是不付钱。你放心,我知道你们的饲料现在红火,供不应求。但我们怎么说都是一个县的,你得先支援我们一把啊。夹山的农民发家致富了,荆湾的群众也喝点汤嘛!”

    刘伟鸿笑着摇摇头,说道:“邱书记,你这是把我顶在墙上了。我要是不答应,就是不关心荆湾的群众了?”

    “可不就是那么回事吗?”

    “好,那我也不含糊。

    “我答应你了。不过有言在先,一手钱一手货,至亲好友,概不赊欠!”

    刘伟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行,一言为定!”

    第394章刘书记又开始忽悠了!

    坐在刘伟鸿另一侧的城关镇党委书记余靖邦抽着烟,一直在听着刘伟鸿与邱德远谈话,脸上带着微笑,就算邱德远刚才破口大骂慕新民“屁都不懂”也依旧神色如常,笑意没有减少过半分。

    城关镇党委书记,一贯被尊为区镇一把手中的“头牌”余靖邦亦在心中隐隐以“大哥”自居。在其他区委书记面前,保持着一定的“风度”时不时要拿捏一下。

    余靖邦四十来岁年纪,做城关镇党委书记也有些年头了,是原县委康书记的亲信。原本有机会上县委常委的,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康书记魂归天国,就将余靖邦晾在了半路上。朱建国到任之后,余靖邦想要靠过去,也做了一些靠拢的动作。余靖邦这个人,性格比较沉稳,不喜欢冒进。向朱建国靠拢的同时,也在观察朱建国。因此靠拢的动作,不是那么明显。直到朱建国拿下米克良、陈文东,在林庆县大洗牌,彻底树立了威信,余靖邦才确定朱建国是值得投靠的强人,随即加大了“投资”的力度。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朱建国刚刚有了点接纳他的意思,上面一纸调令,朱建国去了大宁市。余靖邦又晾在半路上了。

    他奶奶的,这两年着实有些不顺!

    不过眼下,该拿捏的还得拿捏着,不管怎么样,不能倒架子不是?

    对邱德远,余靖邦不大看得上眼。官场上这种咋咋呼呼的家伙,很容易被人当做“傻大炮”心里总是会不期然地升起那么一股轻视之意。对刘伟鸿,余靖邦便很警惕。

    这个娃娃不简单!

    如果朱建国还在林庆县,余猜邦眼下肯定不是这么矜持的,老早就和刘伟鸿聊开了,这么好的“资源”哪能由邱德远一人“独霸”然而朱建国虽然走了,刘伟鸿也未可轻视。别看慕新民似乎很明显地针对刘伟鸿,但最终结果如何,现在就下结论为时过早。只是要余靖邦毫无保留的继续和刘伟鸿“亲近”自也难能。还是看看再说吧,若是刘伟鸿能稳住阵脚,那时再亲近不迟。眼下只要能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靠得太近或者离得太远,都不那么合适。

    “余书记,有个事情向你请示!”

    一直和邱德远说着话的刘伟鸿忽然扭过头,对余靖邦说道,脸上带着笑意却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余靖邦就笑,说道:“刘书记,你别寒掺我啊。我哪里有资格让你请示?”

    刘伟鸿哈哈一笑,说道:“这个事,还真得请示你。我们夹山打算马上搞一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算是区里的一个经济建设的部门吧,报告已经送到县里去了,等县领导批示呢。”

    “呵呵,刘书记真是大手笔,这个县领导扯示和我老余关系不大吧?”

    余靖邦笑着说道,随即又有点好奇地问道:“刘书记,这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是叫这个名字吧?这个经纪服务公司做什么用的?”

    刘伟鸿到夹山之后,着实搞出了好些动作,建工厂引进外资什么的,闹腾得厉害。这不又冒出个什么“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余靖邦还真是有些听不懂。谁知道这小娃娃的脑袋里,都装着些什么东西,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刘伟鸿微笑说道:“是这样的,夹山那边的养殖业和种植业,都已经渐渐铺开了摊子,群众搞第二产业的积极性比较高。这个生诸、肉牛啊什么的,还有其他一些农副产品,逐渐多了起来,销售就成了大问题。你也知道,农产品是不耐储存的,如果销售渠道不畅,一旦过了保质期,那就麻烦了。不但变不了钱,还要赔钱进去。我们区里成立这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就是为了打开销售的渠道,及时为农民提供销售方面的便利。当然,还有个收集市场信息的作用。如今国家的发展,慢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了解市场的需求,盲目地进行生产经营,就不科学了。”

    刘伟鸿很有耐心,向余靖邦解释这个农产品经纪公司的意义。他现在不是县领导,但却不妨碍他将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通过这种聊天的方式,灌输给其他区镇的负责人。余靖邦也好,邱德远也好,在林庆县都是主政一方的“方面大员”如果能够接受一些新思维,为群众多办点实事,总是好的。比如邱德远刚才就向他要饲料,准备在荆湾搞大规模的生猪养殖,这个就是好事啊。

    余靖邦没有急着回话,而是在脑海中细细“品味”刘伟鸿的言语。

    听起来,这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前不久米克良和县农业局搞的那个“光辉一号”苹果树种植,事实证明就是一个骗局。当然,这是米克良、米克林兄弟损公肥私,骗取农民的血汗钱揣入自己的腰包。不过整个林庆县信息闭塞,对外界了解不够,也是原因之一。要不然,也不至于只有刘伟鸿一个人坚决反对了。

    稍顷,余靖邦笑着说道:“刘书记,你果然是未雨绸缪啊,佩服佩服……不过,刘书记这个和我们城关镇好像没有多大的关联吧?”

    刘伟鸿笑道:“怎么没关系?不瞒余书记说,我们那农产品公司,打算在城关镇搞个小办公室,还打算在小商品市场建几个比较大型的冻库。这些可都要请余书记大力支持。”

    余靖邦立即满口答应:“行,这个肯定没问题。你就不说,我也会支持。大家都是兄弟单位嘛。”

    所谓请余书记大力支持,在余靖邦听来,就是一句客气话罢了。小商品市场,虽然是在城关镇的地盘上,却并不归城关镇管辖,乃是县里的“产业”委托给县工商局直接管理的。这个小商品市场,也是八九十年代内地县城的一大“景观”几乎一多半的县城,这几年间都搞起了这样的市场颇为红火了几年。也算是市场经济在基层的一个直接体现。

    当然,小商品市场建在城关镇的地头上,城关镇党委书记的面子自也要给的。余靖邦真给打个招呼比刘伟鸿说话更加管用。

    不过刘伟鸿跟余靖邦提起这事,却不是仅仅想要他打个招呼那么简单。

    邱德远忽然又问道:“刘书记,你要在小商品市场建冻库?干什么用?”

    刘伟鸿笑道:“冻肉啊。生猪出栏率一旦提高了,这个冻库就必不可少。尤其是大热天,没有一定数量的冻库,还真是不行。当然了,这个冻库也不仅仅只有冻肉这么一个用途。年关之前一两个月冷冻一些时新的蔬菜水果什么的,到了过年前,就能卖个好价钱了。搞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没有冻库可不行。”

    邱德远别看咋咋呼呼的,似乎什么事都不过脑子,其实脑筋转得挺快的,马上就听出了些味道,说道:“这个倒是好主意。不过,刘书记你们夹山一出栏就是几百上干头的生猪,还有肉牛什么的,三五个冻库怕是不够用吧?”

    刘伟鸿就笑了,其实这就是他想要和余靖邦商量的事情。别看饲料厂、机械厂的盈利状况很好,毕竟都是刚刚搞起来的工厂生产能力很有些。今年产生不了太多的利润。而且还要预留很大的一部分盈利准备扩大生产,明年开始,尚需分期归还银行的八十万贷款,资金压力挺大的。刘伟鸿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支持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的建设。建冻库可是个砸钱的活,一个小型的冻库,没有几万块钱都下不来。刘伟鸿就想要“引进外援”“所以说,就要看余书记和邱书记有没有这个兴趣了,要不咱们合伙干一票?大家都弄点钱,多建几个冻库。这个冻库夏天可以冻冰棍,其他季节可以冻肉冻蔬菜水果,肯定能租得出去。一旦建起来之后,维护比较简单,每年只要坐着收钱就行了。挺划算的。”

    刘书记便开始鼓动如簧之舌,忽悠两位同事。

    事实上建这几个冻库,刘伟鸿没打算让区里掏钱,打的就是“发动民间资金”借力打力的主意。唐秋叶那边,都准备拿笔钱出来,在林庆建两个冻库,到时候收租金就是,挺稳当的一个生意门路。

    邱德远一拍巴掌,说道:“哎,听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这个事倒是值得好好考虑一下。

    刘伟鸿笑道:“就是。你邱书记既然打算发展养殖业,这个后续的工作一定要先做到位,不然临时抱佛脚,怕来不及。到时候,就只能来求我租冻库给你了,那多没面子?”

    邱德远哈哈一笑,说道:“刘书记,你别激将我,我好好想想再说。”

    刘伟鸿便望向余靖邦。

    余靖邦想了想,说道:“确实是有道理,刘书记,我也好好考虑一下。只要有好处的事,总是会有人干的。”

    “正是。”

    刘伟鸿笑着点头。

    第395章书记县长公开“顶牛”

    临近十点钟,县领导们终于开始鱼贯而入,登上主席台。

    大礼堂里响起了掌声,开始时不那么整齐,气势不行。渐渐的鼓掌的人越来越多,那掌声就有点“暴风骤雨”般的意思了。

    干什么都架不住人多。

    慕新民走在最前面,大背头油光狰亮,很是意气风发的样子,不住地向着台下招手致意,一贯严肃的方脸上也带上了一丝笑容。

    邓仲和等人紧随在后,却只是和大家一起鼓掌,并不招手。官面上的规矩,守得很严。

    台下也有个别干部,站起身来鼓掌。通常有人带头的话,大伙都会逐渐站起身来。不过坐在最前排的区镇党委一把和县属单位一把手,都稳稳坐着,没谁起立。那站起身来的个别干部,便又重新坐了下去,神情有些讪讪的。倒不是说这几个人想拍慕新民的马屁,只是习惯成自然了。就他们那级别,便算要拍慕新民的马屁,也得人家慕书记认识他才行。

    慕新民、邓仲和等县领导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很快,主席台的五排座位,就基本上坐满了人。这样的总结表彰大会一年一次,领导们只要没有太要紧的公事,一般都会出席的。人都爱个热闹嘛。

    尤其是人大政协那些退二线的老同志,更是很想趁这个机会露露脸,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不然大伙还真会将老人家忘记了。

    会议由党群副书记徐文浩亲自主持。徐文浩向着台下压了压双手,掌声逐渐止歇下来。徐文浩清了清嗓子,打开面前的发言稿,开始致“开幕词”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都有一定之规,徐文浩的开幕词自然是经过县委办的笔杆子们反复修改润色的,短短十几分钟发言一篇文章倒也做得花团锦绣,徐文浩念起来抑扬顿挫,颇有气势。接下来就是县委书记慕新民发言。

    台下再一次响起并不十分热烈的掌声。由此可见慕书记暂时还没有走进全县干部的心里。就他那个做法,想要取得大伙的信任,可不是那么容易。

    慕新民的发言稿很长,厚厚的一大挪,照这个架势,没有一个多小时,那是肯定不能完事的。

    邱德远便调整了一下坐姿很舒服地靠在椅子里,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刘伟鸿也略略往椅子里靠,让自己舒服一点。开这样的大会,不必较真,用不着和自己的身子过不去。

    慕新民的讲话前头部分,很是中规中矩,对全县的建设成绩,进行了总结。总之“成绩是巨大的”、“前途是片光明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其实大伙真正想要听的,就是这个“但是”后面的话。

    前面的总结那肯定是好的,慕新民再不讲规矩也不能破坏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不能将前任否定得一无是处。至于得到点名表扬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自然脸上油光隘彩的,很是振奋。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能够被县委书记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赞许,总归是一件挺荣耀的事。

    慕新民在“但是”的发言部分里,谈到了林庆县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干部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只想着出政绩,搞面子工程,对真正困难的群众,关心不够等等。

    邱德远忽然伸手桶了桶刘伟鸿的腰,脸上带着戏虐的笑意,压低声音说道:“老弟,说你呢!”

    邱德远四十几岁,几乎要赶上刘成家的岁数了。但他和刘伟鸿都是区委书记,称一声“老弟”倒也说得过去,而且透着几分亲热和随意。

    慕新民这个话,又不是第一次说了,前不久都在《楚南日报》上嚷嚷开了嘛,大家都知道的。邱德远便调侃了一下刘伟鸿。

    刘伟鸿淡然一笑,脸上风淡云轻的,毫不在意。

    在刘伟鸿看来,慕新民才真是急功近利了。当然,这个急功近利不是表现在正经的工作方面,而是表现在“整人的手法”方面。毫无疑问,慕新民是带着“任务”下来的。刘伟鸿仔细分析过上级对慕新民的任命,觉得还是比较有手腕的。慕新民五十几岁了,仕途上基本没了什么奔头,所谓“无欲则刚”他就算知道了刘伟鸿的来头,只怕也不会太害怕。另一个方面,因为慕新民和刘伟鸿之间年龄的差距,让人总是不自禁地将慕新民划归为“踏实稳重”的干部行列,而刘伟鸿则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火箭式年轻干部。这样两个人发生了冲突纠葛,上级领导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刘伟鸿恃才傲物,对上级不敬。

    至于慕新民为什么以“垂暮之年”还给人当枪使,做“打手”就有点费思量了。照说就算慕新民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将刘伟鸿“搞倒搞臭”他的“主子”也给不了他多少“恩赏”毕竟年龄和级别都摆在那里呢,上面再怎么给他使劲,上升的空间很有限。

    当然,慕新民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就老了,心态也许还很良好。对他而言,如果能在退休之前闹个正厅级,那就是很大的一颗甜枣了。

    不过刘伟鸿总觉得这中间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时之间,暂时尚未找到这个原因罢了。

    慕新民一到林庆县,板凳都未坐热,便急不可耐地对刘伟鸿出手,未免过于着相。而且有点势单力孤,县里的其他领导,对他一点都不了解,就算有心要向他靠拢,也会多观察一段时间。慕新民如此“着急”策略方面,略略欠考虑了,暂时只能“孤军奋战”以县委书记之尊,赤膊上阵对付他刘伟鸿。

    刘伟鸿到林庆工作也有一年时间了,虽然谈不上编织了一张多庞大的关系网,总归多认识几个人,比慕新民的“根基”要稳,而且在确认朱建国调离,慕新民接任之时,刘伟鸿便开始做了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相对慕新民的“孤军奋战”刘伟鸿的“群众基础”似乎要厚实几分。

    让慕新民先表现一番再说。

    “以下犯上”刘伟鸿需要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机会才好展开反击。事事处处都跟县委书记对着干,可不见得是个好主意。打起官司来,先就理亏三分。最基本的“尊卑上下”还是要遵守的吧?总不能人家县委书记一上任,你刘伟鸿就像个刺头似的胡乱冒出来,不管不顾地顶撞上级。就算你有十二分的道理,却也免不了一个“年少气盛性格浮燥”的考评!

    慕新民在台上口沫横飞,讲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就差没有直接点名批评刘伟鸿和夹山区了,但话中的意思,谁都听得出来。

    朝着刘伟鸿发射了一番炮火之后,慕新民开始大讲政治道理,尤其是要求大家端正思想,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蒙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要让资本主义的东西,腐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灵魂。

    听了这段话,大礼堂里原本不时响起的窃窃私语声顿时消失了,与会的干部们一个个屏息静气,望着主席台上那个指手划脚的一把手,神情变得很是严肃。

    已经有些年头没有听到这种话了,尤其是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大伙似乎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某个时代,脑海里浮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最高指示。

    慕新民的发言,差不多花了一个半小时才结束。这一回,大礼堂里倒是响起了很整齐一致的掌声。大伙有点拿不准慕书记话里的意思,心中有点粟粟危惧了,便使劲给慕书记鼓了一回掌。接下来,徐文浩请县长邓仲和发言。

    这样的大会,县委书记才是主角,县长一般只做象征性的发言。

    尽管如此,邓仲和也准备了一个稿子,主要谈了谈林庆县去年一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不过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邓仲和在这个发言中,特别提到了一个观点一一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群众要富裕,修好路搞好交通建设是大势所趋。邓仲和还点了夹山区的名字。说现在县里的财政状况也比较紧张,并不宽裕。全县修路,单单靠县里掏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路少,等级差,路况糟拦的情况。邓仲和指出,在这种大前提下,各个区镇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多方面的筹集资金。比如夹山区就做得不错,有开拓性的思维和眼光。主动从银行贷款,翻修主干线。目前在各个区乡通往县城的公路之中,就数夹山区到城关镇的省道线路况最好,车行速度提高了将近一倍,这就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随着邓仲和的发言,坐在他身边的慕新民一张脸不知不觉间黑了下来,端起茶杯不住喝水。下面的干部们,只觉得有趣,一个个挺直了腰杆,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神情。好看,在这样的大会上,县里的两位大班长公开“顶牛”了。

    这个事情还真是有意思。

    第396章关心群众要落到实处

    邱德远却兴奋起来,又将脑袋凑到刘伟鸿的面前,压低声音说道:“老弟,邓县长还是挺仗义的,你说是吧?”

    刘伟鸿依旧笑着,不吭声。

    邱德远也是个妙人,既然是邓仲和的亲信,那便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找机会给“老大”说几句好话。邓仲和能培养出这样的手下,倒也算得好本事。

    “老弟,我跟你说,别把那蠢货当回事。他奶奶的满嘴喷粪。难道多建工厂多赚钱,修好路,让群众日子过得舒心点还有错了?光知道耍嘴皮子,屁用没得!”

    邱德远似乎对慕新民的意见比刘伟鸿还大,径直将县委书记叫成“蠢货”了。

    刘伟鸿有点无奈。

    就算不怕隔墙有耳,刘二哥却也不愿意让大伙都将他当成是和邱德远一样的“粗人”刘书记对慕书记有意见,也得闷在肚子里,搞袖里乾坤。怎么都不能和邱德远一样,满嘴粗言秽语不是?

    “邱书记,邓县长在做报告呢。”

    刘伟鸿只好很隐晦地提醒了一句。你家“老大”在台上开大会,你老人家在台下开小会,这个可不怎么妥当啊。

    邱德远压低声音笑了几句,便即坐正身子,眼望主席台了。

    邓仲和的讲话,也用了半个小时左右。接下来,便是总结表彰大会的主要内容,邓仲和代表县委县政府,宣读了九零年度林庆县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基本上是排排坐吃果果,县属单位和下面的区镇,个个有份,唯独夹山区只有一个先进单位,那就是竹林乡。表彰的理由是社会治安大幅度好转,作为有“宗族械斗传统习惯”的竹林乡,去年一年下大气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年未曾发生宗族械斗,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全县最低。

    至于刘书记在夹山大搞经济建设农民群众创收增收,却是不消提起了。慕书记都差点点名批评了的嘛还给评先进,想得美吧。就这个竹林乡的先进单位和全区的三名先进个人,都还是“力争”的结果。不然夹山区这一回很可能吃“鸭蛋”邓仲和能够在刚才的发言中,点名表扬夹山区和刘伟鸿,已经很给面子了,就如同邱德远说的那样挺仗义的。

    邓仲和或许也想通过这个动作,向刘伟鸿“表明态度”又或者仅仅只是要恶心慕新民一下,你老慕不要一来就挥舞大棒压人。林庆县还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真把我邓仲和与其他县领导都当透明的?邓县长这也是给慕新民提个醒,要想在林庆县玩得转,总得团结一些该团结的人。

    总结表彰大会圆满结束,依照惯例,县领导在林庆宾馆设宴款待与会代表们。人数太多,席面就不是太丰盛。不是县里小气,舍不得钱,关键还是菜肴太多的话,宾馆厨房忙不过来。这样的大型聚餐一般都是“乡下水平”大碗肉大碗鱼,只有县领导的席面上丰盛一些,讲究一些。

    总也得有个区别不是?

    吃完饭,邓仲和也没有回家去休息,径直去了办公室。大约几分钟之后刘伟鸿年轻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县政府办公大楼。

    “邓县长!”

    刘伟鸿进了邓仲和的办公室,微笑着打招呼。

    “呵呵,刘书记来了,请坐请坐!”

    邓仲和站起身来。他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在待客沙发上落座,面前已经摆了两杯茶,一杯是他自己的,一杯自然就是为客人准备的了。吃饭的时候邓仲和邀请刘伟鸿饭后到自己办公室坐一坐。

    邓仲和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一间房,比较老式的装修。

    刘伟鸿缓步走过去在一侧的沙发上坐了,掏出烟来敬给邓仲和一支,随手将中华烟放在了桌面上。

    邓仲和笑着说道:“刘书记财大气粗啊。”

    后世的干部,不要说县长、区委书记这样手握实权的一把手,就算是普通的办事员,抽烟的档次也很高。不过据邓仲和对刘伟鸿的了解,此人确实一贯清廉,绝无收受手下好处的传闻。倒是经常将自己的好烟好酒拿出来招待客人。

    这就有点意思了。

    刘伟鸿虽是区委书记,参加工作对间不长,年资很浅,工资待遇不是很高。单纯亮他自己的收入,要维持这样“奢侈”的水准,恐怕要落下许多的亏空。

    刘伟鸿倒也并不隐瞒,微笑答道:“邓县长,我有个女朋友,在江口做生意,每个月都给我接济一点钱,吃饭抽烟不成问题。”

    “哦,不是说刘书记的女朋友是首都人吗?”

    邓仲和饶有兴趣地问道。两美齐聚夹山的“新闻”邓仲和也是有所了解的。据说两个大美女都是从首都来的。难不成刘伟鸿的女朋友,另有其人?

    “呵呵,是首都人,但在江口做生意。”

    “原来是这样。江口好啊,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经济活跃,机会也多。哎,刘书记,冒昧地问一下,你女朋友在江口做什么大生意的?”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一开始是信息咨询吧,也就是给人搞个批文,跑跑手续什么的,赚个中介费。现在开始搞金融了。”

    刘伟鸿并不介意适当地透露一点“内幕”给邓仲和。让他保持着这种“雾里看花”的神秘感,还是有好处的。

    果然,邓仲和的双眉便微微一扬,诧异地说道:“搞批文手续,这个可不简单。”

    刘伟鸿笑着说道:“也不是太难。只要人脉广,人头关系熟络一般的批文手续,还是能够搞得下来的,难度不是太大。”

    邓仲和没有在江口做过生意,对内情就不是那么了解。但是听刘伟鸿这个轻描淡写的语气,似乎他那个女朋友挺不简单的。首都人在江口做信息咨询工作,能够如鱼得水,必定要有些后台。联想起刘伟鸿在首都和省里搞到的资金,邓仲和心中暗暗加了几分小心。

    不过邓仲和很注意把握分寸,并没有继续刨根究底。

    “刘书记,今天请你来,是想和你探讨一下有关夹山区成立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的事情。你们那个报告,李书记和米县长已经签署了意见,送到我这里来了。”

    邓仲和转换了话题,说道。

    所谓李书记和米县长,指的是分管农业工作的李学智和新任副县长米贤华。“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在林庆县绝对算是个新鲜玩意,但既然是和农产品有关,自然要先送呈副县长米贤华审阅。米贤华签署意见之后,再转呈李学智,然后到邓仲和的案头。

    报告既然到了邓仲和这里,可见米贤华和李学智起码都不曾反对。估计米贤华也不会明白表态支持,只是签署了个一般性的意见,就将“矛盾”上交了。对于不大拿得准的事情,官场上通常的做法就是不表态,明哲保身。

    刘伟鸿便礼貌地点了点头,静待下文。

    “总体上来说,这个思路是不错的。我觉得比较可行。”

    邓仲和也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就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在具体的经济建设工作方面,邓仲和是很有些想法的,也有经验。

    “就是这个级别和人员配置,我想再和你商量一下。”

    邓仲和缓缓说道,神色比较严肃起来:“你们夹山的意见,这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正式算作是区公所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定为副科级,人员编制是八个人,对吧?”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对,是这样的。”

    邓仲和轻轻抚了抚头发,说道:“刘书记,副科级事业单位,是要上常委会讨论的。在此之前,没有这个先例。”

    邓仲和的言辞说得比较隐晦,却是明白提醒刘伟鸿,这个事情,我邓仲和一个人说了不算,最终还得跟慕新民通气。老慕对你刘书记,可不怎么待见。而且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夹山区搞了这么个副科级的事业单位,那其他区极有可能有样学样,也搞这么一个副科级的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出来,全县一下子就会增加近百名事业编制的干部,也不是个小事。慕新民有很充足的理由不通过这个议案。

    “邓县长,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夹山建了饲料厂,养殖业已经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建这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很有必要,不然到时候就有可能造成销售不畅的问题。凡事总有个开始嘛。至于行政级别,我想定高一点,也是表示区里县里对这个事情的重视。如果可能的话,我看可以作为一个试点嘛。也好摸索一点经验。当然了,决定权在县里,邓县长要是觉得不是那么合适,这个级别也可以再商量,或者定位正股级单位,但任命一位副科级干部实际负责。级别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是这个单位要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惠民惠农。既然慕书记那么关心贫困山区群众的生活,就应该给予实际的支持才对。关心群众,不能光停留在嘴头上。”

    刘伟鸿微笑说道,神情很是淡定。

    第397章刘书记有点生气了

    刘伟鸿已经做了心理准备,副科级架构的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很可能在县里通不过。毕竟夹山区才是正科级架子,下属的夹山镇、竹林乡等乡镇,是副科级。这个农产品经纪公司一下子定为副科级,会让县里的头头不大好下决心。所以刘伟鸿在区里和马吉昌商量的时候,实际上定的正股级架构,作为区公所的直属单位。按照副科级架构上报,其实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万一慕新民要质疑,邓仲和也有一个周旋的余地。

    刘伟鸿相信,邓仲和现在别无选择。除非他心甘情愿再给慕新民做几年配角。以刘伟鸿对邓仲和的了解,此人心高气傲,绝不甘长久屈居人下。省里忽然将慕新民空降下来,加上慕新民过于自以为是的性格,已经超出了邓仲和的底线。

    邓仲和如今只能“另谋出路”了。表彰大会的事情,实际上邓仲和已经明确表了态。但这种态度,是否能持久下去,还有待“验证”邓仲和应该会想办法说服慕新民,通过这个议案。

    但是三天之后,邓仲和给他打来电话,很明确地告诉他,慕新民不同意搞这个农产品经纪服务公司。

    “邓县长,不上副科,就搞个正股级单位都不行吗?”

    刘伟鸿有点诧异地问道。

    邓仲和郁闷地答道:“不是级别的问题,慕书记说这个事情,需要慎重考虑。单独在夹山区成立这么一个部门,对其他区镇不公平。”

    涉及到十个区镇,近百个事业编制,慕新民这么说,也不是毫无道理。虽然他实际上就是要阻扰刘伟鸿在夹山区的一切施政措施。

    你刘伟鸿就在夹山区乖乘呆着,慢慢混日子,想要标新立异,门都没有。

    刘伟鸿双眉微微一蹙,说道:“邓县长那有关修路的拨款问题,县里领导们研究得怎么样了,省交通厅那边也在等我们的消息。”

    上回刘伟鸿去省城,两天后李鑫从瀚湖市回到大宁,一起请省交通厅的领导吃了个饭,席间,交通厅的领导倒是给了句话,只要浩阳地区和林庆县都支持夹山区修路,省厅肯定也会支持的。

    大家都给想想办法,这事办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从省里回来,刘伟鸿去了地区交通局自?(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