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27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欣悦大酒店尽管是平原档次最高的酒店,但也依旧还是老式的门锁,暂时没有引进电子锁。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估计还要好几年才能出现并推广应用吧。晚宴的时候,房门钥匙就交到了贵客们的手里。欣悦酒店一共六层,平原市将整个四楼都包了下来。

    督察局来了十几个人,省国资办陪同前来的,也有十来人,每人一个单间,将将把整个四楼塞满,这样也比较便于安全保卫工作。两个楼梯口的第一间房,住的都是便衣警察,专门负责保卫督察局和省国资办同志们的人身安全。

    欣悦酒店四楼,一共有两个豪华套间,刚好刘伟鸿与孙昌平一人一间。其他同志,都住单间。

    打开门进去,房间装修很是不错,看得出来,新装修不久,粗粗比较一下,较之大唐王朝酒店,似乎也不遑多让。当然,大唐王朝酒店的外部环境,要强过了欣悦酒店。

    刘局长住的套间里,明显比普通房间多了些东西,比如小柜子里,搁着整盒未开封的极品绿茶,各种饮料琳琅满目,甚至还摆放着茅台和五粮液,另外还有整条的高档香烟,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一应俱全。

    一般的酒店客房里,是绝对不会有这些物品供应的,这明显属于“特供”由此可见,平原市这边,在接待工作上下足了功夫。

    龙宇轩见了这个架势,吓了一跳,叫道:“好家伙,这个可比传说中的总统套间还要奢华了。”

    郑晓燕撇了撇嘴,说道:“当然。总体套虽然奢华,但要付费。这里面的一切,都是免费的,诸位贵宾可以尽情享用。”

    刘伟鸿摇摇头,不由又想起在另一个平行世界所见过的一条新闻,说是某省的省委巡视组去某贫困县巡视,一行十几人,二十几天时间,花了人家县里八十万接待费。

    要是平原市每天都按照这个标准接待的话,督察局一行十几人,在平原市住二十几天,按照可比价格,只怕所花费的接待费,也会和八十万相差无几。

    “不管他了,玲玲,把咱们自己带的烟和茶叶拿出来吧,还是自家的东西用得习惯。”

    刘局长在长沙发上坐了下来,随口吩咐道。

    各人的行李,早就由酒店的服务员送进了各自的房间。

    刘局长随口指使郑主任,倒是颇有领导风范。

    这家伙,还真把自己当老爷了!

    郑晓燕又扁扁嘴,却还是乖乖地打开旅行箱,将茶叶和香烟取出来,拿了杯子,去给刘伟鸿和龙宇轩泡茶。既然当了办公室主任,就得有个办公室主任的样子,伺候领导乃是理所当然,郑大小姐也不能坏了官场上的规矩。

    刘伟鸿和龙宇轩已经点起烟来,吞云吐雾。

    龙宇轩抽了两口烟,笑了笑,说道:“局长,看来贺市长真的把人惹急了。”

    郑晓燕正端了茶水过来,闻言接口道:“就是。他们也太心急了吧?也不容咱们喘口气,直接就把邓友章一家给端到咱们面前来了。”

    都是明白人啊!

    今晚上这个事,巧合之处未免太多。为了搞好此番接待,平原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可谓是费尽心机,面面俱到,连车队半路上在哪里吃饭,都预先勘察好了地点,把山珍海味提前弄了过去,怎么可能到了平原,反倒出这样的“纰漏”大晚上的,其他乞丐都不见了踪影,唯独邓婉儿无巧不巧的出现在欣悦酒店门口,无巧不巧的在领导们出门的时候,保安就出面将小姑娘吓倒了。

    正常情况下,只要督察局在欣悦酒店住上一天,酒店门口就一天看不到乞丐和其他碍眼的家伙,更不可能看到上访群众。这是每个地方政府接待上级检查组时必备的基本功。

    邓婉儿既然出现在了督察局的同志们面前,接下来制革厂那一幕,也就顺理成章了。就算刘伟鸿郑晓燕不坚持连夜去制革厂,相信随后也会赶过去调查了解的。

    巧合太多,就值得怀疑。

    不过刘伟鸿的思路,显然与龙宇轩郑晓燕都不大相同,双眉微蹙,说道:“是不是有人故意安排,咱们可以先押后再考虑,我倒是觉得,这个安排很有必要。如果没有这个安排,我们就不能见到邓婉儿,也见不到邓友章。这个小姑娘今后的命运怎么样,难以想象。”

    郑晓燕马上说道:“正确,这个意见我完全赞同。就算咱们这一回来平原,别的方面一无所获,能够帮到邓婉儿,就是功德无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刘伟鸿淡淡说道:“咱们既然来了,岂能一无所获。”

    龙宇轩笑道:“正是。请不请我们过来,他们可以自己做主,但咱们什么时候走,那可就是由我们做主了。如意算盘人人会打,最后是不是能够如意,那也难说。”

    郑晓燕在一侧的沙发里坐了下来,端起热腾腾的绿茶,喝了一口,漂亮的黛眉蹙了起来,有些生气地说道:“别的不说,我觉得吧,制革厂这个事情,尤其是邓婉儿家里的情况,贺大少做得不地道。国企改制,不是把工人们直接推向社会就不管了。政府该负的责任,就应该负起来。”

    来平原之前,郑晓燕是坚决反对的,总觉得刘伟鸿过于意气用事,明着与贺竞强“对掐”没有半分好处。而且郑晓燕还觉得,贺竞强身为最杰出的红三代子弟之一,治理地方自有一套办法,未必就在刘伟鸿之下。

    但今晚上到制革厂一看,郑晓燕这种观念开始动摇了。

    刘伟鸿与贺竞强治理地方的观点,似乎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当初刘伟鸿在浩阳做市委书记的时候,为了浩阳的群众在久安被流氓伤害,不惜撕破脸皮,与久安的官员们全面“开战”足见刘伟鸿治理地方的理念,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或许比较冲动,在某些老成持重的世家长辈眼里,甚至是有些嚣张跋扈,不按规矩出牌,但涉及到民生民本,刘伟鸿绝不含糊,也决不妥协。

    大英雄当如是哉!

    郑晓燕甚至偶尔会在心里头涌上这样的感慨。

    当然,不排除这是“爱屋及乌”的心理作怪。不过有时候那个倔犟的刘二,确实是让郑晓燕恨得牙痒痒的同时也爱得心痒痒的。

    刘伟鸿轻轻摇头,说道:“今天刚来,我们也就看到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地方经济建设,很多时候是难以两全的,只能说竭尽全力,不能打包票说尽善尽美。”

    郑晓燕翻了翻白眼,说道:“哟,刘局长,这会又仗义执言了?我跟你说,在我眼里,问题没那么复杂。有些事,其实就是挺简单。不管用什么借口掩饰,身为市长,也不能看着邓婉儿这种情况,坐视不理!这个事,我还就是对贺竞强有意见了,得便的时候,我会当面跟他去说。不管他高不高兴,我都会说!”

    郑大小姐犟脾气一旦发作,还真不在刘二哥之下。

    刘伟鸿只好不理她,对龙宇轩说道:“宇轩,咱们既来之则安之,慢慢调研,把工作做细致一点,不急着收兵。”

    “好,我知道了。”

    龙宇轩望了他一眼,似乎有所领悟。

    第1124章窘迫的军转民企业

    红星锻造厂,位于平原市平城区红星镇。

    平原市一共辖有两个区,平城区是市委市政府驻在地,以前所谓的“首县”平城区虽然是市辖区,但辖地面积并不小,有将近八百平方公里,由原先的县级平原市整体并转过来,未曾分拆。两年前,平原市委市政府曾经向省里和国务院递交报告,要将平城区一分为二,市区专门发展工商业,郊区和农村地带,则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应该说,平原市这个报告,也不是全无道理,很多城市行政区划的增加,用的就是这个理由。城市的财力有限,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物力,建设好城区,再反过去拉动郊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貌似是很不错的思路。

    这是台面上的理由。

    至于台下的理由,那就更加人人心知肚明了。新增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得增加多少干部?这可都是主要领导手里的资源啊,不愁没人上门来求神拜佛。

    官场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

    民间也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动干部。”

    增加干部编制,比动干部的“效益”更高,风险却要低得多。

    这也是行政区划一年比一年增加,干部编制一年比一年多的主要原因。

    不过平原市这个报告,最终没有批下来。但照刘伟鸿的估计,只要平原市的领导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将报告一而再再而三地递上去,总有获得批准的一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红星镇离平原市区大约有十六七公里的路程,都是水泥公路,路况一般。三台小车,奔驰在前往红星镇的道路之上。第一台车,是银白色的凌志,就是省国资办孙昌平主任的配车,第二台车,则是黑色的桑塔纳,七成新。刘伟鸿与李强坐在后排。第三台车上坐着平原市国资办的张主任。

    这已经是督察局的同志到达平原之后的第三天。昨天几乎是开了一天的会议。平原市委市政府,举行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座谈会,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自然也是要参加的。贺竞强代表平原市政府,向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们,通报了平原市近两年来,国企改制工作的基本情况,客气地请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领导和同志们加以批评指正。

    其实刘伟鸿觉得,没必要搞这么大规模的座谈会。督察局的工作职责非常的明确,就是督察国企改制情况,与其他工作不搭界,市政府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最多再加上分管改制的副书记参加这个座谈会就足够了,连市委书记都不一定要与会。

    但陈剑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刘伟鸿自也不好表示异议。地方上的同志,就是这样的,非常的看重“级别”似乎任何一个工作,只有市委书记一把手亲自参与了,才算是有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接待方面,这一点更是要紧。刘伟鸿和孙昌平都到了,第一天开会,陈剑就不来,岂不是刻意怠慢贵客吗?陈剑才不至于如此不通人情世故。

    孙昌平即兴发表了讲话,对平原市国企改制工作,给予了“模糊”的肯定。说是即兴讲话,其实也是对着稿子念的,作古正经,一丝不苟。估计为了这个稿子,孙昌平花费了不少的神思。

    平原市的情况复杂啊。

    既不能过分肯定,也不能过分否定。过分肯定了,那刘伟鸿干嘛来了?没事找事?过分否定了,贺竞强脸上须不好看。

    最终只能是含糊其辞,糊弄过去。

    刘伟鸿没怎么发言,只是说刚到平原,调研工作尚未开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刘局长这个话,听上去中规中矩,实则暗藏玄机,听得好些人心里头暗暗高兴。

    刘家二少就是刘家二少,性格果然犀利,连最基本的形式主义都不愿意搞。这话在不少人听来,其实就是冲着贺竞强去的。

    你贺大少与平原市政府,自夸自赞,咱刘二少可不奉陪。

    等我调查过后再说吧。

    下午,又开了较小规模的沟通会,主要是确定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在平原市调研期间,地方党委政府,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后勤支援。

    陈剑提出来,由平原市国资办的同志为主,陪同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市里面调拨给督察局五台小车,五名司机,随时待命,由督察局的同志自由支配。

    至于省国资办,倒是没必要配车了,孙昌平带了三台车过来,“自给自足”刘伟鸿并未反对。

    看得出来,孙昌平略略有点失望。他原以为刘伟鸿会有不同意见,要求督察局进行独立调研。说白了,督察局和刘伟鸿此来,名义上是调研,实际上是调查。小道消息说,有人实名举报了贺竞强,要调查清楚真相,当然是独立调查比较好。如此一来,孙昌平便能以此为借口,将自己摘出来,置身事外。

    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愿意掺和进去。

    不料刘局长却没有反对,似乎在刘伟鸿内心,也希望有人陪同。

    毕竟调查贺竞强这位正宗豪门子弟,红三代杰出人物,颇犯忌讳,刘伟鸿也不愿意落下话柄,硬要拉他孙昌平下水了。

    咱们督察局的调研,可是堂堂正正的,不但有平原市的同志陪同,还有省国资办的领导陪同,公开透明,没有暗箱操作。

    万一调查结果对贺竞强不利,刘伟鸿就等于直接与贺竞强对上了,这官司真打起来,刘二少也需要一些“旁证”以便减轻自己的压力。

    这些世家子弟,敢于踏上政坛,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会议开过,今天一大早,督察局的同志们,便兵分五路,各自奔赴自己的目的地,开始了调研工作。刘伟鸿今天的目的地,就是红星锻造厂。

    在平原市近半年内卖掉的十几家国营企业之中,红星锻造厂规模最大,也最有特色。

    红星锻造厂,顾名思义,原先是一家军工企业,以前主要是生产锻造装甲车辆的外壳,拥有一千多职工,建于三十多年前,五六十年代,大三线工程的产物,但已处于大三线工程的边缘地带,在同类军工厂中,规模谈不上多大,技术也谈不上多先进,自建成之日起,便有点“鸡肋”之意。

    计划经济时代,红星锻造厂是百分之百的铁饭碗,旱涝保收,直属兵器工业部,与地方没有多少瓜葛。但改革开放开始没多久,红星锻造厂就基本没有了军工订单,只能改为生产民用产品。但由军工生产向民用生产转变,当真谈何容易。

    大三线建设,当时的主旨思想是防战争,防空袭,大部分工厂都建在偏僻的山区,选址的首要一条,就是在工厂的周边地带,要有利于修建防空阵地。所以很多的工厂,实际上就是建在山沟沟里,两边的山岭,就是构筑防空阵地的天然屏障。

    红星锻造厂亦不例外。

    这样的工厂,从领导到工人,多年以来,一直都呆在穷乡僻壤,对于外界的接触,少之又少,主要信息来源,基本靠报纸和上级文件上获得。忽然转行,大多数人都顿感茫然,不知道要生产什么才好。

    此种情形,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困扰着几乎所有军工企业的领导人。据刘伟鸿所知,辽北省著名的一家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歼五歼六战机的主力军工厂,眼下就在生产缝纫机上的零配件。

    不是缝纫机整机,而是零配件。

    飞机制造厂的境况,尚且如此窘迫,红星锻造厂无论在交通便利,工厂规模,技术力量之上,都难以望其项背,军转民之后,情况之困难,可想而知。

    前几年,红星锻造厂直接划拨地方,完全退出了军工企业的行列,归属平原市管辖,行政架构倒是没变,还是正县团级。

    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红星锻造厂这几年一直都在亏损,地方财政年年都要予以补贴,平原市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大山芋。

    贺竞强出任平原代市长,针对国企改制工作的第一刀,便砍在红星锻造厂头上。也没有搞什么优化组合,直接就卖掉了。细论起来,也不是整体卖掉,而是资源重组。从越中那边,引进了一个颇有实力的私企老板,与红星锻造厂合作,红星锻造厂作价两千万,并入私企,平原市政府是股东,持有合并后新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四十九,私企老板则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掌握控股权。

    红星锻造厂的全体职工,一次性下岗,优化组合,竞聘上岗。

    与制革厂的情形,倒是如出一辙。

    平原市已经卖掉的十几家国企,有好几家都是采用类似的合作方式。

    作为老牌军工企业,红星锻造厂的职工是意见最大的,告状信也最多。鉴于红星锻造厂的规模和改制工作造成的巨大影响,刘伟鸿决定亲自去红星锻造厂了解实际情况。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保密的——刘伟东转交给刘伟鸿的三封实名举报信,其中一封,便来自红星锻造厂,而且举报者就是红星锻造厂的原厂长段弘毅。

    第1125章二鬼子

    实名举报的几个人,是督察局此番平原考察的重点。昨天晚上刘伟鸿召集督察局会议的时候,曾有人提议,直接请这几位到酒店来谈话,被刘伟鸿否决了。虽然说实名举报,就是豁出去了,不怕打击报复。但刘伟鸿认为,还是应该尽可能地保密。有些举报人,举报之时是凭着一腔血气,没有考虑那么多后果,也许等举报信一寄出去,马上就后悔了。

    面对着掌握强大公权力的官员,一般人谁不害怕?

    斗士永远都是少数,极少数。

    刘伟鸿决定先去红星锻造厂进行正式的调研考察,瞅着方便的时候,再与段弘毅见面谈话。不管怎么说,段弘毅是红星锻造厂的原厂长,现在又挂着平原市工业局副局长的名义,刘伟鸿前往红星锻造厂调研,找原厂长谈话了解情况,乃是理所当然,可以将其他人的“怀疑”降至最低程度。

    自然,刘伟鸿也知道,在目前的体制之下,实名举报信从最高检转到督察局,想要做到真正的保密,基本不可能。只是刘伟鸿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规则去行事,尽可能为举报者提供一些保护措施。

    不久之后,三台小车便抵达了红星镇。

    红星镇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只是一个很小的乡村集镇,是红星锻造厂建起来之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乡镇的,正式建立镇级行政区划的时候,定名为红星镇。在很多本地人眼里,红星镇和红星锻造厂,乃是一而二二而一,变成了一个整体,难以分割。

    事实上,红星镇镇机关所在地,就紧紧挨着红星锻造厂的家属区,街道两旁,职工宿舍和民居混杂在一起,很难分得清楚。

    红星镇街道上,没见到欢迎的队伍,只有镇委书记和镇长等几位负责同志,开了一台车,在进入镇政府的公路入口处等候孙主任和刘局长一行。这也是刘伟鸿在昨天座谈会上提出来的要求。鉴于督察局此番在平原调研考察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为了不影响平原各级党委政府机关的正常办公,还是不要搞迎来送往的那一套礼节比较好。

    太大张旗鼓了,影响也不好。

    陈剑与贺竞强俱皆接受了这个建议。

    假如督察局在平原呆上一个月,每去一个地方都敲锣打鼓的迎接,还不将大家都折腾死了?

    所以刘伟鸿今天前来红星镇,市委和市政府办公室,都有明确要求,不要搞迎来送往,只要安排好孙主任和刘局长一行吃饭的问题就行。

    镇委书记和镇长仔细研究了一下,便决定实行“外松内紧”的策略,表面上,一切正常,暗地里提高百倍警惕,做好所有的应对准备。

    听说这位刘局长,年纪轻轻,却是一个狠角色,每到一地,都要掀起偌大风浪,“杀人无数”——不是开玩笑,真要人命的!

    这样的狠人忽然之间莅临红星镇,叫镇上的干部如何能够不紧张?

    在路口等到了孙昌平和刘伟鸿的车队,镇委书记和镇长上前恭谨见礼,孙昌平和刘伟鸿倒也十分客气,寒暄了一阵,便即登车,继续前行。

    督察局是负责国企改制工作的,并不考察地方党政机关的工作,刘伟鸿要求,直接去红星锻造厂,镇政府就不去了。

    镇委书记和镇长自然连声应诺,暗暗松了口气。

    孙昌平和市国资办张主任却是暗暗奇怪——只看到了红星镇的干部,怎不见红星锻造厂的负责同志前来迎接?难道他们没有接到通知?

    张主任便询问和自己同车的李镇长:“老李啊,怎么回事?红星厂的人呢?还有那个恒兴公司的老总,怎么读不见人影?”

    李镇长四十几岁年纪,脸上沟壑纵横,风霜满面,一看就是那种长期在乡村工作的基层干部,闻言苦笑了一声,说道:“张主任,人家架子大,请不动啊!”

    张主任便满脑门子黑线:“什么?请不动?这架子也太大了吧?你没有告诉他们,是省国资办的孙主任和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的刘局长亲自到了?”

    在张主任想来,这两位,可都是国企改制最正管的大上司,别人千方百计,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他们跟前凑,这红星锻造厂和恒兴公司的人倒好,人家两位大领导都亲自上门了,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

    果真是牛皮哄哄啊!

    李镇长又再苦笑道:“张主任,我们肯定说了啊,敢不说吗?不过红星厂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你也很清楚。厂里的头头们,已经一次性被市政府全免了,等着重新安排工作呢。段老头直接就病了,在家里养病,闭门不出……”

    所谓段老头,指的自然就是红星厂原厂长段弘毅了。

    老头子是正儿八经的县团级干部,威风了大半辈子,临到老来,市政府一纸文件,他头上红星厂厂长的乌纱帽就掉地上了,能不生病?还指望他前来迎接督察局的领导,那不现实。

    张主任马上问道:“那恒兴公司的陈总呢?他也生病了?”

    “嘿嘿,陈总!张主任,陈总是个什么脾性,未必你不清楚?”

    张主任顿时满脸不高兴。自然,这个不高兴不是冲着李镇长去的,而是针对恒兴公司的陈总。

    “这个二鬼子……”

    张主任嘴里嘀咕了一句,很轻很轻,几乎只有他自己才听到到。

    红星镇的规模不大,估计也就是两三条街的样子吧,和国内大部分乡村小镇一样,乱糟糟的,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各种各样的摊贩。看得出来,还经过了刻意的整理,小摊子没有占用太多的路面,车队可以从容驶过。如果在平日,估计车队只能用挪的方式通过这些街道了。

    街面上也比较干净,甚至车队经过的时候,还有一些干部模样的人,手持扫帚,正在打扫。今天一大早才得到市里的通知,说是孙主任刘局长要来红星厂,镇里面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只能临时纠集一支“卫生队伍”来搞大扫除了。

    刘伟鸿对此并不在意。

    车队经过红星镇的主街,直接驶进了厂区。

    整个红星镇和红星锻造厂都建在山谷里,车队一进厂区,就是上坡路,向前蜿蜒而去,大约几分钟之后,来到一个较为开阔的平坦之处,几栋办公楼模样的建筑物,矗立在大家的眼前。

    镇政府领路的小车,在办公楼前停了下来。

    在这里,终于见到了欢迎的人群。

    严格来说,这也不能称之为人群,就是三五个人,西装革履的,站在办公楼门口,摆出了欢迎的架势,办公楼前,临时摆放了一个水牌,上书欢迎督察局和省国资办领导莅临视察的字样。

    毛笔字倒是写得不错,间架整齐,笔画有力。

    老式的军工企业,从来都不缺乏宣传的人才。

    “欢迎欢迎,欢迎领导视察红星机械制造公司!”

    见孙昌平刘伟鸿等人从小车里下来,欢迎队伍最前头站着的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上来,操着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大声欢迎致意。

    这位中年男子,个头不高,肤色黝黑,眼窝深陷,带着比较明显的东南沿海地区居民的面相特点。

    根据段弘毅的实名举报信里披露,红星锻造厂就是卖给了越中省一家叫“恒兴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的私营企业,合作方派过来的总经理姓陈。据说这家恒兴公司,还有着海外投资的背景,由南洋某个华侨家族投资,在越中建立起来的,目前在整个越中省,都算是颇有名气的机械制造集团。

    “你好你好,陈总。”

    镇委书记连忙走上前去,与陈总见礼。

    “孙主任,刘局长,给两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新成立的红星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陈文中先生。陈总,这位是省国资办孙昌平主任,这位是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刘伟鸿局长。”

    刘伟鸿此番前来红星锻造厂,就带了李强和另外一位年轻同事,龙宇轩,柳齐,郑晓燕等人,各自领队,去了别的地方进行调研考察。

    “你好,陈总!”

    等孙昌平与陈文中见过礼,刘伟鸿微笑着向陈文中伸出了手。

    陈文中的打扮非常正式,黑色西装,白色衬衣,猩红色领带,黑皮鞋擦得闪闪发亮,头发上打着发胶,和他的皮鞋一样,油光铮亮,甚至于脸上都是油光铮亮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古龙水味道。

    如此装扮,和平原本地干部,确实是天壤之别。

    难怪市国资办张主任要在背后称呼他为“二鬼子”了。

    “你好,刘局长。刘局长真是年轻啊,我陈文中也算走了不少地方,见过不少领导,但像刘局长这样年轻的大领导,除了贺市长和你刘局长,再也没见过第三个了。”

    陈文中在刘局长面前,不亢不卑,没有丝毫怯场之意,颇为挥洒自如,显得非常的自信,言辞之间,也不忘点出自己与贺市长的关系不一般。

    八九十年代的成功商人,大都有这种特点,自信满满,或者换句话说,是牛皮哄哄。

    刘伟鸿微微一笑,谦逊了几句。

    第1126章私企老总或者救世主?

    “孙主任,刘局长,张主任,请!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向各位领导汇报。”

    在门口寒暄了几句,陈文中便伸手延客。

    孙昌平微微一蹙眉头。

    也许陈文中“倨傲”的态度,刺激到他了。孙昌平也属于那种比较老派的领导干部,颇为讲究官威官体,总觉得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之间,就是应该与区别的。这个陈文中,本质上就是个普通群众,不过是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赚了几个钱,就牛皮哄哄的,自以为是,想要和他这位省国资办主任,堂堂正厅级干部平起平坐。

    难怪孙主任心中不悦了。

    不过看上去,刘伟鸿倒是并不在意,至少脸色很平静,没有丝毫的变化。

    至于张主任与镇上的干部,那更是见怪不怪了。谁不知道陈文中是贺市长的座上嘉宾啊?据知情人透露,陈文中在贺竞强面前,都翘二郎腿的。

    谁叫人家有钱呢?

    大家一起进了红星锻造厂的办公大楼。

    很老式的办公楼,估计还是七十年代的产物,筒子楼模式,进门之后,一左一右两条走廊,走廊两边则是一排排的房间,阴暗无比。

    陈文中领着大伙上了三楼会议室。

    会议室较为宽敞,正是上午,窗户都打开来,采光程度也好不错,天气不冷不热,空气中漂浮着一种山野自然的清香,举目望去,窗户外不远处就是绿油油的青山,令人情不自禁的胸怀一畅。

    老式的东西,自也有老式的好处。

    会议室内倒是布置一新,一张大大的椭圆形红木会议桌摆放在会议室的正中央,会议桌的中间位置,放着几盆花草,四周则是人造革的椅子,看上去坐起来应该比较舒适。

    “孙主任,刘局长,请坐!”

    按照职务,孙昌平级别最高,应该请他坐主席位置,孙昌平却谦让刘伟鸿坐主位,自己甘愿坐在刘伟鸿的左首。

    “呵呵,刘局,不用客气了,这一回考察,是以督察局为主,我们省国资办就是陪同。工作第一,刘局不必谦逊!”

    孙昌平打折哈哈,笑容可掬的说道。

    刘伟鸿客气了两句,却也当仁不让,径直在主席位置上坐了,神态坦然。

    张主任等平原干部便暗暗点头,豪门子弟就是豪门子弟,果然跋扈。

    陈文中和红星锻造厂的几名工作人员,在刘伟鸿的右首落座,另有工作人员奉上茶水。

    张主任清了清嗓子,准备说话。孙昌平刘伟鸿俱皆是外来者,平原市这边的陪同人员,以他的级别最高,必要的开场白,自要由他来进行。

    不料他还未曾开口,陈文中那边就先说话了:“刘局长,汇报可以开始了吗?”

    顿时将张主任即将出口的言辞硬生生的逼了回去,一张脸憋得通红,又是尴尬又是愤怒——这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不通人情世故的生意人?

    真不知道陈文中的钱,是怎么赚到的。莫非他自以为有了贺竞强做靠山,那就谁都不用放在眼里了?

    该死的二鬼子!

    刘伟鸿望了张主任一眼,嘴角浮起一丝笑意,以示安慰。张主任连忙也报以微笑,心情忽然就开朗了。这位刘局长,年纪轻轻,不但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还颇能理解别人的心理。张主任对刘局长的观感,顿时大为转变。

    “陈总,开始吧!”

    刘伟鸿这才转向陈文中,缓缓说道,脸色严肃,凛然生威。

    陈文中心里打了一个“突”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如此不通人情世故,而是前来平原之时,贺竞强曾经和他长谈过,对他说内陆偏远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与沿海发达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完全是两回事,差不多有十来年的差距,请他不必过多理会这些人情世故上的东西,认真搞好工厂才是最要紧的。其他后勤支援工作,自有贺竞强与市政府亲自出面为他协调。

    一直以来,陈文中就是这么做的。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平原市国资办的同志,已经在私下里送给他一个“二鬼子”的外号。

    但现在面对着这位比贺竞强还要年轻的刘局长,陈文中蓦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刘伟鸿的到来,昨晚上贺竞强专程给他打过电话,请他做好汇报的诸般准备工作,刘伟鸿对工作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陈文中与贺竞强打了多年的交道,对贺竞强的手腕很是佩服,在他的记忆中,贺竞强如此郑重其事,好像还是头一回。

    却不知道这位刘局长,到底有何本事,让一贯镇定自若的贺市长,也感到了紧张。

    “好的,刘局长……”

    陈文中点了点头,强行镇定自己的心神,打开面前的资料夹,开始进行汇报。

    这样的汇报,当然非常的官方化。陈文中主要是介绍了恒兴机械制造集团公司与红星锻造厂进行合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陈文中的介绍,恒兴机械制造集团乃是越中省颇有名气也颇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企业,公司注册资金八千万,现在拥有分公司五家,在职员工六千多人。今年上半年,受平原市政府的邀请,前来平原进行投资考察,随即与红星锻造厂达成合作协议。

    目前恒兴机械制造集团与红星机械厂已经完成了合作重组的第一步工作,成立了新的“红星机械制造公司”并且在工商局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陈文中为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按照合作协议,红星锻造厂作价两千万入股,占有新公司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恒兴机械制造集团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有控股权。

    眼下,新公司所需的机械设备,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越中省总公司运过来,一个车间已经完成了机械的安装调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快能够在下个月就开始生产。

    陈文中介绍,新公司主要是生产各种建筑设备与矿山机械设备。平原市虽然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但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储存,非常丰富,省市两级政府,正准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生产矿山机械设备与建筑设备,要算是个很不错的门路。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销路是不成问题的。陈文中很自信也很乐观地估计,到得明年,新公司就能开始产生盈利。

    一旦谈到具体的工作,陈文中便将心中的那一点紧张之意抛到了爪哇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不时挥舞一下手臂,加强语气,看上去不像是汇报,倒像是他在给干部职工们做报告。

    在汇报过程之中,陈文中也简单谈到了这几年红星锻造厂的基本情况。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红星锻造厂就没有了军工产品的订单,只能零打碎敲地生产一些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主要还是为秦关的一家设备公司代工,利润很薄,加上厂里职工众多,包袱沉重,连续五年,一直都在亏损。到目前为止,红星锻造厂已经欠了银行债务一千七百多万,而且完全看不到归还的希望。

    谈到这些情况的时候,陈文中脸上浮现出又是鄙夷又是傲然的神情,俨然他就是救世主,从越中过来挽救红星锻造厂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干部职工们。

    平原市国资办张主任和红星镇的干部们,脸上隐隐有不悦之色。

    对陈文中汇报的情况,刘伟鸿不置可否,问道:“陈总,我想知道,新公司打算怎样安置锻造厂原先的干部职工?”

    “择优录取,竞聘上岗!”

    陈文中毫不犹豫地答道,语气非常的肯定。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陈总,请你谈得详细一点,怎么个择优录取法?又怎么竞聘上岗?”

    陈文中望了刘伟鸿一眼,答道:“刘局长,我们总公司对员工的选拔,有统一的标准。按照文化素质,年龄,健康状况,技术水平等等客观条件,制定了统一的选拔标准。不但在红星厂,在其他分公司,我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考核的。红星厂原先的职工,要在新公司上班,都必须要经过笔试与技能考核,两样都过关了,年龄也在四十五周岁以下,我们就会安排他们在新公司上班,工资待遇和其他分公司的员工一视同仁。多劳多得。至于红星厂以前的干部,由市里统一安排。他们如果愿意继续留在新公司上班,也一样必须通过考核,由公司统一安排分配工作,不保证享受原先的干部待遇。”

    刘伟鸿双眉微微一蹙,继续问道:“陈总,那年满四十五周岁的职工,或者是不符合你们用工标准的职工,你们打算怎么安排?”

    “刘局长,这个不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市政府的事。当初在签署合作协议的时候,这一条就写得很明白。我们公司,只会录取对我们有用的人才。不符合要求的职工,我们没办法用。我们是私营企业,盈利是唯一的目的。其他方面的问题,我们无力解决。”

    陈文中神情坚定地说道。

    第1127章段弘毅

    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家庭院,一栋小平房,坐落在一圈篱笆和几块菜地之中,篱笆的藤蔓之上,挂着绿油油的四季豆和长豆角,另一片菜地上则是十来株辣椒树,挂着同样绿油油的辣椒。几只母鸡在菜地里刨土觅食,而一位六十来岁的老翁,正在一块菜地里挥舞锄头,汗如雨下。

    好一幅田园山水图。

    刘伟鸿站在篱笆之外,一时之间,竟然忘了开声。

    “有客人来了,请进来坐吧。”

    挥汗如雨的老翁,手下不停,继续耕耘着菜地,背对着刘伟鸿等人,朗声说道。

    “请问,是段厂长吗?”

    刘伟鸿终于开口了。

    这里,竟然就是红星锻造厂原厂长,现任平原市工业局副局长段弘毅的家。这位正在耕耘着自家菜地的老翁,自然应该就是段弘毅了。

    “客人,既然找到了这里,就不必问了,进来坐吧。”

    刘伟鸿哈哈一笑,推开竹制的篱笆门,走了进去,说道:“段厂长,你这里并不难找嘛。”

    在此之前,刘伟鸿是真没想到,能在工厂里面见到这样一处世外桃源似的所在。陪同刘伟鸿前来的,除了李强和督察局的另外一位同事,也就只有省国资办主任孙昌平了,平原市的张主任和红星厂新的老总陈文中,都不曾跟过来。甚至连红星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也没有追随。

    内中是何种原因,暂时还不得而知。但这种情形,明显不正常,张主任等人宁愿得罪刘伟鸿与孙昌平,也不愿意跟着一起来见段弘毅。

    这个段弘毅,难道是老虎?

    见了这般情形,连孙昌平心里头都有点打鼓。

    搞什么?

    “院子里有椅子,桌子上有茶水,客人请自己动手。”

    段弘毅依旧不曾回头,继续耕耘着他的菜地,吆喝几声,就算是待客了。

    庭院之中,确实有一张小木桌,还有几个木制的板凳,明显是自己手工制作的,原汁原味,虽然简陋,但不粗糙,由此可见制作它们的人,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刘伟鸿笑了笑,招呼孙昌平:“孙主任,请坐。”

    孙昌平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勉强在刘伟鸿身边坐了,抬起头来,东张西望。他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张主任和镇委书记镇长他们,都不愿意过来见段弘毅了。

    这老头,太古怪了。

    刘伟鸿掏出香烟,递给孙昌平和李强等人,点了起来,悠哉悠哉地抽着,却也并不出声催促段弘毅。

    约莫过了四五分钟,段弘毅终于放下了锄头,扯下搭在肩膀上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走了过来,看上去,他身体好得很,腰杆挺得笔直?(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