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28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李慧语跟贺竞强做了将近三年的夫妻,也很少见到贺竞强的墨宝。现在又不比过去,都有电话呢,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写信这活,没什么人干了。如今见了这么整整齐齐的一摞手写资料,不由来了兴趣,随手拿了起来,开始阅看。谁知这一看,就放不下了,李慧语漂亮的眉毛,开始往中间凑,完全投入进去,以至于贺竞强抽完烟,来到了她身边,她都没有察觉。

    见妻子被自己写的材料吸引住了,贺竞强微微一笑,也不打扰她,端起桌面上的莲子猪心汤就喝。事实上,李慧语做菜的手艺并不如何的高明,莲子猪心汤的味道很是一般。这也很好理解,李慧语这样的娇娇女,以前在家里做姑娘的时候,肯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那种类型,如今能够亲自下厨给他做一碗汤,已经非常了不得了,有心就好。

    做人还是不能要求太高,得知足常乐。

    “竞强,这不对啊……”

    李慧语的双眼,终于从手稿上收了回来,扭头望向贺竞强,伸出纤巧的手指,点了点那摞手稿,担忧地望着贺竞强,双眉紧蹙,说道。

    贺竞强倒是很镇定,一边喝着汤,一边微微而笑。

    “这个教育改革和医疗产业化改革,不是你上任之后在弄的吗?如今才刚刚开始,你怎么就写这么多问题出来……嗯,还是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的正式材料。这到底怎么回事?”

    李慧语漂亮的黛眉,越蹙越紧,望向贺竞强的目光,亦是满怀疑惑。

    李慧语不是军人,她在首都的政府部门上班,级别虽然不高,只是正科级,但和首都所有的政府干部一样,政治敏感性是很高的。

    人首都一个计程车司机,都能跟你谈几个小时的天下大势呢!

    在李慧语看来,贺竞强这个报告,简直是莫名其妙,真有点自讨苦吃的意思。既然教育市场化和医疗产业化有这么多问题,你当初干嘛要弄?现在刚刚开始弄,就问题一大堆。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贺竞强喝完了汤,放下汤碗,说道:“我这只是修改稿,原稿在那边!”

    李慧语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果然在书桌的一角,看到了另外一大摞打印稿。李慧语满腹狐疑,又伸手将打印稿拿了起来。

    贺竞强将椅子推到李慧语的身后,微笑着说道:“慧语,坐下看,这材料比较长,一时半会看不完。”

    说着,伸出双手,按住了妻子的双肩,李慧语便顺势坐了下去。贺竞强自己又搬了个椅子,就坐在她的身边,陪她一起看材料。

    无疑,李慧语现在看的这份材料,就是不久前刘伟鸿交给贺竞强的那一份调研报告的附件了。

    第1148章贺市长也很无奈

    李慧语的神情,变得极其严峻,眼里甚至闪耀着愤怒的光芒。

    “竞强,刘伟鸿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凭什么敢这么干?”

    那份材料三四千字,李慧语很快就看完了。很显然,李慧语已经看明白了刘伟鸿的意思,所以她才显得特别的愤怒。

    刘伟鸿在威胁贺竞强。

    贺竞强依旧平静地解释道:“他是调研组的负责人,主动权在他手上。”

    “那又怎么样?还讲不讲规矩了?”

    贺竞强越是平静,李慧语的愤怒便越甚。别看李慧语外表娇媚,平日里待人接物亦是彬彬有礼,却并不表示她的性格真有那么平和。家里满屋子的高级军官,不可避免的要对她的性格造成深刻的影响。

    老李家也绝不是可以任人威胁拿捏的。

    “再说,他这么搞,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惹的麻烦还不够?四处伸手,四处煽风点火,简直不可理喻!”

    看得出来,李慧语是真的气坏了,有点口不择言。

    贺竞强微微一笑,拍了拍妻子的手背,说道:“慧语,不必生气。他有他的考量。”

    “我看不出来!”

    李慧语仍然气冲冲的,语气也很硬。

    贺竞强的双眉也微微一蹙,沉吟着说道:“就这件事本身来说,刘伟鸿也许不仅仅是在威胁我。因为按照他的搞法,这份材料一送上去,对他自己造成的影响,可能不在我之下。”

    李慧语气哼哼道:“所以我看不明白。损人不利已,他到底想干什么?”

    作为世家子女,李慧语自然清楚,刘伟鸿将这个报告一送上去,其实就是直接和洪副总理打擂台了。而现在,大家都将他当成了洪副总理最看重的干将之一。当然,对于洪副总理上任之后,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大举措,不要说地方的封疆大吏,就是在中央领导层面,持怀疑态度的也不在少数。有许多中央领导人,认为步子不能迈得太快了,需要结合国情,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刘伟鸿搞出来这样一个报告,固然不为洪副总理所喜,也许却正对了另外一些领导人的胃口。

    但李慧语依旧认为得不偿失。

    身为洪副总理看重的干将,公然对洪副总理推行的政策提出质疑,会在高层领导人那里,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刘伟鸿不可能没想过。

    单单只是要阴贺竞强一把,抱着贺竞强“同归于尽”天底下没这个道理。

    刘伟鸿与贺竞强之间,也没有那样的“生死大仇”压根就不可能用到如此惨烈的对决方式。这就是李慧语不明白的地方。

    没有动机,也没有好处!

    贺竞强的脸色也变得严峻起来,说道:“所以,我们就必须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李慧语不由一愣,随即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脸上愤怒的神情也渐渐收敛起来。

    是啊,想不通,那就说明想的方法不对,角度不对,得换换才行。

    “刘伟鸿不是傻瓜,他这么干之前,整件事的利弊,他应该早就前前后后都想过了。撇开刘伟鸿的立场不谈,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教育市场化,医疗产业化,短时间内,确实是会对许多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读书难,看病难,在今后几年,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引发很大的争议。现阶段来看,这样改,主要是对政府有利。一来卸下了许多的包袱,二来又能增加一定收入,缓解因为分税制而带来的地方财政紧张状况。在全国范围内维持低价位的教育产业和医疗产业,政府的财政压力是很大的。分税制实行之后,各地地方政府,本来就有很大的反弹,在变着法子加收各种费用。中央政府面对的压力不小。”

    贺竞强沉吟着说道。

    “这么说,刘伟鸿想当救世主?”

    李慧语说道,语气之中,不无讥讽。

    贺竞强就笑了,说道:“或许吧。每个男人,心里面其实都会有英雄情结。”

    李慧语瞥了他一眼,忽然问道:“你也一样?”

    贺竞强笑道:“你说呢?”

    李慧语就轻轻“哼”了一声,说道:“我看啊,你的英雄情结,一点都不在他之下,也许还更厉害……竞强,听我一句劝,我知道你胸中有抱负,但有时候也不能太性急了,可以慢慢来。你看,现在平原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又变成和越中那边一样了。陈剑和张培恒他们那批人,你没必要逼得太紧,真的!”

    贺竞强的双眉便轻轻往上一扬。

    李慧语知道,可能自己的话是说得过于直白了一点。可是她觉得,有必要说,不说不行了。当初在越中的时候,贺竞强就是过于强势,把班子里的同僚们都得罪惨了,虽然借助老贺家的大势力与贺竞强本身出色的政治手腕,最终获得了胜利,将好几个不对路,屁股又不干净的班子成员,都干掉了,但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贺竞强也并未捞到太多的好处。如今刚刚到平原没多久,马上又和市委书记副书记们搞得势同水火,李慧语是真的为贺竞强担心了。

    陈剑可是深得袁东平的看重,而袁东平马上就要成为陇西省委书记,贺竞强在陇西的处境,不又要变成和在越中时一模一样么?如果在平原在立足不稳,再往哪里去呢?到了正厅这个台阶之上,太频繁地变动工作岗位,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贺竞强给高层大佬的印象,可是一直都很沉稳的。如果每到一地,都不能与同僚们搞好关系,只怕会引发一些大佬对他的质疑,需要重新对他进行评价了。这对贺竞强今后的仕途之路,异常不利。

    “你刚刚到,我认为不要急着出成绩,还是要先和同志们搞好团结。步子稳一点,不要太快。”

    李慧语轻言细语地说道,朝着贺竞强嫣然一笑:“其实,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句话,固然是妻子对丈夫盈盈爱意的表现,也确是实情。

    三十三岁的地级市市长,全国都是独一份。尽管有老贺家的大牌子罩着,亦能说明贺竞强自己的本事,着实了得。

    贺竞强轻轻一笑,握住她的小手,点了点头……

    两天后,刘伟鸿出现在贺竞强的市长办公室。

    贺竞强的办公室在政府办公大楼的三楼西端,他的秘书小傅,老早就在政府办公大楼的门口迎候。挂着市委二号拍照的奥迪车在市政府大楼门前一停稳,小傅便即疾步上前,给刘伟鸿拉开了车门。

    市政府为督察局的同志们配了五台车五名司机,不过这一回,贺竞强还是亲自派出了自己的司机,开着二号车前往欣悦大酒店迎接刘伟鸿。

    这还是刘伟鸿抵达平原之后,头一回前往市长办公室,贺竞强自然要客气一些。

    “刘局,请!”

    小傅恭谨万分,微微佝偻着腰,在一旁领路,摆出了一副完全将刘伟鸿当作顶头上司来看待的姿态。

    平原市政府办公大楼一共六层,没有安装电梯。在小傅的陪同下,刘伟鸿来到了贺竞强的办公室门前,办公室的门是打开的,贺竞强站在办公室中央迎接刘伟鸿。

    “贺市长!”

    “刘局!”

    两人紧紧握手,气氛很是融洽。

    “来,刘局,请坐!”

    寒暄已毕,贺竞强请刘伟鸿在代课沙发上落座,两人并肩坐在长沙发上,小傅奉上香茗,退了出去。

    “刘局,有关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的一些问题,我写了个初稿,请你斧正。”

    没有多少客套话,贺竞强直奔主题,随手将搁在茶几上的一份打印稿,轻轻推到刘伟鸿面前。

    “斧正不敢当,我拜读贺市长的大作。”

    刘伟鸿微笑点头,伸手拿过了那份材料,入手很厚,刘伟鸿粗略估计,应该有五六千字,超过了督察局那份附件的原稿。

    这份稿子,必定是贺竞强亲手操刀,如此重要的文件,贺竞强不大可能假手他人。

    刘伟鸿说得明白,调研报告的附件内容,不能改,只能改格式,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上报陇西省委省政府。不过照这个字数来看,贺竞强显然加了一些内容进去。

    刘伟鸿认真阅看起来,贺竞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身子微微往后,靠在了沙发里面。

    果然,贺竞强这个报告,与督察局的附件原稿,有了一些区别。督察局的原稿,如同刘伟鸿所言,就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没有任何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分析。贺竞强拟定的这份报告,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加了进去。平原市委市政府向陇西省委省政府呈送的正式报告,自然有着标准格式的要求。贺竞强不但例举了督察局原稿里面描述的一些事实,还从平原市委市政府的角度,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不过对原稿里面描述的事实,基本原文照抄了,没有进行增删。

    刘伟鸿看得很仔细,约莫四十分钟之后,才缓缓合上材料,微笑说道:“贺市长,我个人认为,这份报告很好,非常的客观公正。”

    “我就是个厨师而已,加了一下工,不算什么。”

    贺竞强淡淡地刺了刘伟鸿一句。

    刘伟鸿轻轻一笑,却也没有在意。

    第1149章调研结束

    十一月中旬,几台小车和一台面包车奔驰在平原通往秦关的公路之上。

    打头的,是挂着平原市委一号牌照的丰田皇冠,市委书记陈剑的座驾。刘伟鸿与陈剑并排坐在后座上。紧随其后的,则是省国资办主任孙昌平的凌志,再往后,则是一台面包车,也挂着平原市的牌照。

    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结束了在平原为期四十天的调研考察,返回首都。

    这一回,按照刘伟鸿的要求,平原那边派了一台面包车,送督察局的同志们回去,省国资办一共来了三台车,也还有几个空位置,足够坐下所有人了。

    但市委书记陈剑,坚持要亲自送刘局去秦关市,以尽地主之谊。陈书记一番心意,刘局长自然也不好婉拒,便与陈剑同车而行。

    阳历十一月,农历深秋。

    黄土高原已经一片肃杀之意,草木枯黄,落叶飘零。

    不过看得出来,陈剑的心情很好,不时与刘伟鸿谈笑风生,隔一段时间就要放下车窗,与刘伟鸿一起抽支烟,兴致高昂。

    陈剑的心情,刘伟鸿倒是能够理解。

    昨天,督察局在市委办公大楼大会议室,正式向平原市委市政府和省国资办通报了此番调研考察的最终结果。平原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的全体成员俱皆参加了这个通报会议。

    通报由刘伟鸿亲自进行。

    督察局的调研总结报告,差不多有将近七千字,刘伟鸿对着稿子念。

    这份调研报告,大致与刘伟鸿曾经给贺竞强看过的那份初稿差不多,略微增加了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和市物资公司的情况。

    因为这份调研报告,最终是必须要向平原市委市政府进行通报的,所以也没有过分强调保密。在最后定稿之前,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平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基本上都已经清楚了。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调研报告竟然肯定了平原市政府前段时间“卖企业”的做法,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新模式。主旨是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内陆地区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可以尽快帮助这些企业走出亏损的状态,迅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

    刘伟鸿在调研报告里指出,平原市政府不是简单地将亏损国企“一卖了之”而是充分考虑了“合作发展”的模式。将亏损的国企,折价之后并入新的公司,解决了部分国企职工继续就业的问题。同时,这些企业还保留着国企的股份,为平原市政府今后增添了新的收入来源。相对来说,比“一卖了之”的一锤子买卖,要更加合算,眼光更加长远。

    应该说,督察局的这个调研报告,格局比较高,没有纠缠于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是从后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平原市国企改制的模式。力图整理出一个“样板”给所有类似地区去借鉴和参考。

    当然,调研报告也没有光说好话,也列举出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两点加以着重说明。第一点谈到了对下岗职工的安置,还存在漏洞。特别将邓友章和邓婉儿一家的情况写入了报告正文。调研报告里面毫不客气地指出,类似邓友章邓婉儿这种情形的出现,责任在政府。平原市政府,制革厂的上级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邓家的困难情况,没有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导致邓婉儿辍学,靠乞讨维持父亲和自己的生存,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在群众之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也是制革厂群情激愤,对政府主导的国企改制工作意见很大的导火线之一。

    调研报告的第二点,则是着重指出,在破产重组的过程之中,思想教育工作和相关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以红星锻造厂为例,市政府的重组方案,股份制模式是对的,红星厂必须要经过这样的改造,才能重新适应形势,适应市场竞争,不然就会越亏越狠,被迫破产。但在重组之时,对合作方恒兴机械制造集团的无形资产计算,没有做好应有的解释工作,让红星锻造厂的干部职工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坏影响。

    总体来说,这个调研报告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既有肯定也指出不足。许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暗暗点头。

    但对于陈剑而言,他并不关心这段内容,他关心的是,与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市物资公司等单位有关的内容。

    这也是陈剑现在心情很好的原因之一。

    对于市第一百货公司等单位的调研情况,调研报告里说得比较简陋,没有进行很深入的披露,只是提醒平原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单位的改制工作,进行持续的引领和监督。

    刘伟鸿言而有信。

    如今刘伟鸿就要离开平原了,无论如何,陈剑也要亲自送刘伟鸿一程,以表示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意。

    当然,陈剑也很清楚,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那些单位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刘伟鸿这一回没有给他揭穿,不代表着他可以永远高枕无忧。只要他与贺竞强的矛盾一天不能化解,被揭穿的危险就一天都会存在着。

    不过这不要紧,陈剑所要争取的,就是这么一个缓冲的时间。归根结底,他与贺竞强之间,没有私人矛盾,只是权力之争。只要他适时作出了让步,贺竞强也不会往死里下手。在此之前,陈剑也有过要让步的想法,但时机不成熟。陈剑那个时候,退无可退。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刘伟鸿的平原之行,为他争取到了最宝贵的一个月时间,陈剑可以从容布局自己的退路。

    因为就在昨天,中央已经正式宣布了任免文件。

    原省委书记赵国祥,辞去省委书记职务,专务陇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之职;省委副书记袁东平,被任命为陇西省委书记。原陇西省长卿才盛调往中央,原省委常委、秦关市委书记陈尚龙,出任陇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陇西省的高层人事异动,顺利完成。

    袁东平走马上任,成为陇西省委“一哥”手里掌握了干部异动大权,陈剑就有了退路。而在此之前,陈剑如果离开平原,可不见得会有一个与平原市委书记位置相当的职务在等待着他。

    这也是陈剑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原因。

    但真正令陈剑完全放心的,则是贺竞强在情况通报会议上代表平原市委市政府所做的那个报告。实话说,那个报告真的把陈剑和班子里的其他同志都吓了一跳。他们万万没想到,贺竞强竟然会鼓捣出这样一个报告来,直接和中央正准备推行的大政策唱对台戏。

    在程序上,贺竞强其实非常的僭越。

    这个报告,是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写的,准备送呈省委省政府的正式报告。但在此之前,包括陈剑在内,平原市委市政府再没有第二位领导同志,知道这个报告的存在。也就是说,完全是出自贺竞强的独作独为。

    贺大少目空一切的老毛病又犯了。

    在他眼里,其实平原市班子里这些同志,谁都不能和他贺大少相提并论,他才是平原市真正的一把手。所以他就敢于这么干,敢于撇开班子里的其他同志,弄一个报告出来,堂而皇之地打上平原市委市政府的标签,准备送到省里去。

    不过这一回,贺大少的僭越,大家都保持了沉默。相对他弄的那个报告内容而言,贺大少在程序上的“非法”可以忽略不计。

    胆大妄为!

    简直是胆大妄为!

    听到贺竞强的报告内容之后,这是陈剑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

    因为历史缘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央和地方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弈”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公然向中央的大政方针提出质疑,都是非常罕见的。更不要说小小的平原市代市长,直接挑战这个大政策了。

    贺竞强到底想干什么?

    是不是吃错药了?

    陈剑脑海里浮起的第二个念头就是,这个报告,自己绝不能同意,绝不能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呈送上去。你贺市长坚持要这么“发疯”的话,那就请你以平原市政府的名义单独上报,别把平原市委和我陈剑牵扯进去。

    你有“金钟罩铁布衫”护身,咱可是没有练就那种神功。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陈剑在贺竞强读完报告之后,第一个开口支持,对贺竞强这个报告大加赞赏。陈剑这个态度,把所有其他班子里的同志都搞蒙了,不知道陈书记是何用意。

    陈剑不需要他们知道。

    他只是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陈剑这个明确无误的态度,起了关键的作用,参加通报会的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明确表态,支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将贺竞强搞出来的这个报告呈交上去。

    不理解没关系,知道“老大”是个什么态度就行了。

    第1150章郑晓燕的“女儿”

    陈剑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做如这样关键的决定,主要还是源于他察言观色的本事,以及对高层动态的揣测。察言观色,自然是管揣摩刘伟鸿的态度。貌似刘伟鸿对贺竞强这份报告,非常肯定而且非常欢迎。这个从刘伟鸿的神态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就是个问题了。

    为什么贺竞强会忽然搞出这么一份报告,刘伟鸿还很欢迎?

    这两位,都不能以他们眼下的职务来定位他们真实的身份,除了国资办督察局常务副局长和平原市代市长,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俱皆是超级政治世家的嫡系传人。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做这样明白无误的表态,难道仅仅只是刘伟鸿与贺竞强独自决定的?

    陈剑不相信。

    他觉得,肯定是老刘家老贺家那些在京师的大人物发了话。中央的一些政策,肯定也是经过反复探讨反复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意见出现分歧,十分正常。一致通过的可能性反倒不大。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催生出了这份报告呢?

    很有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陈剑觉得自己不能反对。他可没这个资格,参与到这样层次的“博弈”之中去。既然老刘家与老贺家的传人都想要这样做,陈剑若是跳出来反对,那不是脑残吗?他现在可还有求于刘伟鸿。虽然调研报告已经做了正式的通报,可以说定稿了。但那又如何?你能管住写在纸上的东西,难道还能管得住刘伟鸿的嘴?

    他回去之后,随便说句话,或者在报告上略微改动几句话,陈剑就要糟糕。别的不说,只要一深挖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这几个单位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剑立时便吃不了兜着走。

    无论刘伟鸿还是贺竞强,都有推动此事的足够能力。

    除了合作,别无他途。

    反正这个事,主要是贺竞强与刘伟鸿在操作,与他陈剑的关系,基本不大。纵算这份报告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报上去,上面的领导,也很清楚这是谁的幕后推手,通常不会找到他陈剑头上。实话说,陈剑还够不上那么大的台面。

    当然,如果以后真的出了大事,需要有人为此负责的时候,倒是有可能将陈剑牵扯进去。不管怎么说,他是平原市委书记,是非常理想的“替罪羊”但那是以后的事,真要是出现这种情形,陈剑只能自认倒霉。

    如今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再说。

    不然,等不到以后,他现在就过不去了。

    陈剑仔细分析过后,觉得以后那种“替罪羊”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不管是老刘家还是老贺家,都是超级庞然大物,在政治上不可能随便出招,这么干肯定有理由,轻易不会出事。否则,纵算有陈剑这只“替罪羊”对贺竞强与刘伟鸿的伤害,那也小不了。所谓“替罪羊”不过是政治博弈和平衡之后,抛出去堵住别人嘴巴的最后一招,那些老狐狸谁不明白?这账,最终还是会算在刘伟鸿与贺竞强头上。

    明白表态支持贺竞强的报告之后,陈剑的心里就安然了。

    这场博弈的主战场已经转移,不再在平原了,换个角度来说,贺竞强现在不会再盯住他不放。贺公子必须全力以赴,与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更高层次的政治风暴,相对而言,他就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后花园,轻易不会再在平原搞风搞雨。

    后院起火,可不是贺公子乐意看到的情形。

    看来风险真的可能要过去了。

    “刘局,抽一支吧?”

    陈剑脑子里思考着这些问题,又升腾起了抽烟的欲望,便即笑着对身边的刘伟鸿说道,随手拿起香烟,递给刘伟鸿一支。

    刘伟鸿笑着接了过去,陈剑马上给他点上了火。

    司机立即放下后座的车窗。

    从平原出来的这一段三百多公里,路况都不太好,车速也就不快,窗外没有吹进来太大的寒风。

    刘伟鸿抽着烟,注视着窗外的景色。这一路上,刘伟鸿都没怎么主动与陈剑说话,更没有谈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话题。陈剑不是谈论这种话题的对象。根据刘伟鸿的分析,陈剑继续呆在平原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这位同志,在刘伟鸿的心目中,确实不怎么合适担任市委书记。

    在贺竞强的眼里,固然并未将民生领域放在第一位,毕竟还是很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陈剑却完全是一个老派的官僚,在陈剑心中,只有个人利益,没有其他。

    偏偏这样的官员,又是现阶段的绝大部分。

    刘伟鸿也没有办法,将这些官员全部从干部队伍之中清理出去。哪怕他今后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类似陈剑这样的官员,还将是他每天都要面对的。

    陈剑似乎也知道刘伟鸿的心思,只是偶尔扯些闲篇,基本不涉及到正经事。

    “刘局,已经十二点了,咱们是不是先找个地方吃饭?”

    陈剑看了看手表,笑着说道。

    “好。”

    刘伟鸿点点头。

    陈剑便吩咐司机,找地方吃饭。

    其实不用找,市委书记亲自出行,一路上的行程,秘书早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眼下,车队还在平原市的管辖范围之内,最靠南的一个县。

    “陈书记,前面有个水库,搞了些农家乐餐馆,饭菜还算新鲜,咱们去哪里吃点吧?”

    秘书闻言,立即说道。

    “好,吃点新鲜的饭菜,不要搞什么大鱼大肉,农家小菜最好。”

    陈剑一声令下,司机便即一打方向盘,将丰田皇冠拐上了一条岔道。后面的车队,自然紧紧跟了上来。

    车队在岔道上走了不到两公里,便来到一个小型水库旁边,在一家看上去最“高档”的农家餐馆前停了下来。

    陈剑此番出行,并没有通知下面县里的同志,反正只是“过境”不停留,就没那个必要了。迎来送往的,麻烦,说不定还惹得刘伟鸿心里不高兴。打了一个多月交道,陈剑已经知道,这位刘局长,尽管是世家子弟,但似乎很反对铺张浪费。

    面包车车门打开,郑晓燕第一个跳下车来,反过身伸出手,说道:“婉儿,下车!”

    随即,穿着新衣服的邓婉儿从车里探出了身子,郑晓燕一伸手,将她抱了下来。婉儿的手臂上,戴着一个黑袖章,秀美的小脸蛋上,有着淡淡的哀伤之意。

    前不久,邓友章终于扛不住病魔,在医院走了。

    邓友章走得很安心,走的时候,郑晓燕和邓婉儿都在他的身边。邓友章临终之前,郑重其事地将邓婉儿托付给郑晓燕。他知道这不合情理,但他也没有选择。他的家人都不在了,邓婉儿倒是还有个阿姨,然而他老婆早几年就跟人跑了,邓婉儿的阿姨也早已经与他们家断绝了一切往来。邓友章病了那么久,邓婉儿在外乞讨了好几个月,都不见阿姨露回面,如今要将邓婉儿交到阿姨家里去,显然不现实。

    邓友章知道郑晓燕是国务院下来的大干部,他恳求郑晓燕和市里的领导们说说,给邓婉儿找一个愿意收养她的好家庭。他相信政府出面处理这个事,应该能够弄好。

    郑晓燕自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邓友章很激动,拼尽全身的最后一点力气,在床上坐起来,给郑晓燕磕头。直到咽气之前,邓友章嘴里都在喃喃地念叨着两个字——好人,好人……

    郑晓燕亲自去了邓婉儿阿姨家里,和市民政局的干部一起去的。但无论民政局的干部们说什么,并且承诺民政局会按月给邓婉儿发生活费,邓婉儿的阿姨就是不同意收养邓婉儿。还说些风凉话,说自己姐姐就是给邓友章拖累的,那么漂亮的一个女人,愣是嫁了邓友章这么个窝囊废,白白受了许多苦,受了许多委屈,一点福都没享到。自己才不愿弄个这样的拖油瓶在身边呢。

    谁愿意养谁养去!

    邓婉儿阿姨这种六亲不认的冷漠态度,彻底激怒了郑晓燕。

    郑大小姐可不容人在她面前说这种屁话!

    如果不是顾忌到自己的身份,郑晓燕当时就会给邓婉儿阿姨一个大嘴巴,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既势利又刻薄的女人。

    郑晓燕一怒之下,当场就对邓婉儿说:“婉儿,阿姨带你回首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郑晓燕的女儿,跟别人再没有任何关系了。”

    郑大小姐说得出做得到,一口吐沫一颗钉。

    这一个多月来,邓婉儿早已经对郑晓燕产生了无比依恋的情感,在内心深处将郑晓燕当成了亲妈妈一般,自然乖乖地点头。

    她虽然年纪小,但对这座城市,委实也再无任何留恋。

    第三个从面包车里下来的,是陈剑的爱人。此番前往省城,陈剑的爱人也一起去的。她和袁东平书记,是正宗老乡,还沾点亲带点故,如今袁东平正位省委书记,她当然要随着陈剑一起去秦关拜见袁书记。原本皇冠车的后排可以坐三个人,陈剑的爱人却坚持要和郑晓燕他们坐在面包车里,说是热闹。

    其实主要还是想要与郑晓燕搞好关系。

    这个月月底,她们剧团可是要去首都参加邀请演出。

    一个“贤内助”总是会想方设法为丈夫拓展人脉,在这一点上,陈剑的爱人堪称是把好手。

    第1151章再见袁东平

    一行人到达秦关,也已经是晚上。那时节,航空公司不多,航班也不多。秦关机场没有晚上飞首都的航班,督察局的同志们,还得在秦关住一个晚上。

    依旧是住在大唐王朝大酒店。

    不过这一回,刘伟鸿坚持要督察局自己买单。为了接待督察局一行,平原市这一个多月来,已经花了不少的接待费。如今调研任务已经结束,再让平原市买单,于理不合。

    督察局也有自己的办公经费。

    陈剑已经知道这位爷的性格,也不勉强。

    孙昌平等人在酒店陪着督察局的同志用了晚餐,挥手作别,各自回家去了。这一趟平原之行,也将省国资办的同志折腾得够呛,陪着转悠,基本上什么都不能乱说,有时候真的很无聊,现在终于解脱了,自然是迫不及待回家去。

    照孙昌平的意思,明天还要再请督察局的同志一起吃个饭,以尽地主之谊。刘伟鸿笑着拒绝了,相关的沟通工作,在平原的时候已经完成,就没必要再耽搁时间了。孙昌平亦是出于礼节,见刘伟鸿拒绝,也就微笑点头,顺水推舟了。

    刘二少早一天离开陇西,孙昌平早一日心安。

    在秦关的这个晚上,刘伟鸿可也还有许多事要做,一点都闲不下来。

    刚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刘伟鸿便拨打了袁东平的手机,这是上回在大唐王朝大酒店与袁东平见面时,袁东平属意秘书告知刘伟鸿的,说有什么需要支援的话,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现在调研工作已经结束,于情于理,刘伟鸿都必须要向袁东平报告一声。

    电话很快接通,是袁东平亲自接的电话。

    他这个手机号码,知道的人可也不多。

    “你好,袁书记,我是刘伟鸿。”

    “哈哈,伟鸿同志,你好啊。”

    袁东平的笑声,依旧那么爽朗,听上去,心情很是愉悦。刚刚正式成为省委书记,袁东平自然心情不错了,这个很可以理解。

    “袁书记,我们在平原的调研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在到了秦关……啊,调研工作很顺利,平原的同志对我们的工作都很支持配合。是的是的,感谢袁书记对我们的关心……”

    刘伟鸿按照标准的官方“说法”笑容可掬地说道。

    “哦,你们已经到了秦关?好,好啊。伟鸿同志,这样吧,你就辛苦一下,马上到我家里来坐坐,我们谈谈平原的国企改制工作。”

    袁东平听说刘伟鸿已经抵达秦关市,马上便向他发出了邀请。

    平原虽小,过去这一个多月,却无时无刻不让袁东平牵肠挂肚。小小的平原市,可是有两位红色世家的杰出子弟在呢。尽管督察局在平原的主要动作,陈剑都及时以电话向袁东平做了汇报,但现在调研工作正式结束,袁东平自然想要亲自听听刘伟鸿的汇报。

    同时,这也是礼节上的必须,刘伟鸿职务不高,正经是老刘家的子弟,刘伟鸿赴陇西之前,刘成胜便亲自给袁东平打过电话的,请他多支持刘伟鸿的工作。由此可见,刘伟鸿在老刘家也颇受看重,不是无足轻重的第三代小字辈。

    “是,袁书记,我马上过去向您汇报。”

    “哈哈,谈不上汇报,就是随便聊聊……好,欢迎你过来做客。”

    袁东平很客气,身份也拿捏得很到位,没有以刘伟鸿的上级自居,还是像以前那样,言语之间透露出长辈的关心之意。

    刘伟鸿放下电话,正准备吩咐李强一起出门,郑晓燕就推门走了进来。

    刘伟鸿笑着说道:“来得正好,我现在要去袁东平书记家里。你给卢德伟打个电话,跟他约一下,待会一起吃个宵夜,有些事,顺带和他聊聊。”

    郑晓燕双眉微微一扬,说道:“你有事要跟卢德伟聊?”

    至于刘伟鸿去袁东平家里汇报工作,乃是题中应有之义,郑晓燕自不会感到惊讶。但刘伟鸿迫不及待要与卢德伟见面,就让郑晓燕有点拿不准了。

    刘伟鸿微笑道:“对,你先跟他聊聊吧,等我那边的事办完了,我给你打电话。”

    “干嘛呢,神神秘秘的?”

    刘伟鸿上前一步,搂住她柔软的腰肢,在她明艳的俏脸上轻轻一吻,说道:“现在别多问,照我的安排去做吧。这一回能不能够不挨骂,可就全着落在卢德伟身上了。”

    “什么意思啊?”

    郑晓燕这下子更加满头雾水。

    刘伟鸿哈哈一笑,紧紧搂了她一下,便即放开了,大步出门而去。

    “越来越神神叨叨的了……”

    望着刘伟鸿高大挺拔的背影逐渐远去,郑晓燕禁不住连连摇头,轻轻嘀咕了一句。

    不一会,刘伟鸿就和李强出现在酒店门厅。大唐王朝大酒店是秦关市眼下最豪华的酒店之一,门口等着拉客的计程车排成了队。刘伟鸿和李强坐上第一辆,直接向省委大院所在地开了过去。

    那会子在计程车司机眼里,能够住在大唐王朝大酒店的,非富即贵,所以刘伟鸿开口就说去省委常委院,司机也并不吃惊。

    袁东平早就安排了他的秘书在常委院门口等候,很顺利地通过了门卫检查,进了常委院,换上秘书亲自开的公务车,直接去了袁东平所居的小别墅。

    “刘局,请,袁书记正在等候!”

    袁东平的秘书大约四十岁左右,很沉稳的一个中年人,戴着眼镜,颇有知识分子的儒雅风度。

    “谢谢!”

    刘伟鸿微笑点头,缓步进入了客厅。

    袁东平正坐在长沙发里看报纸,见刘伟鸿进门,含笑点头,却并不起身与刘伟鸿握手,只是笑着说道:“伟鸿同志来了,过来坐过来坐。”

    刘伟鸿大步上前,来到袁东平面前,微微鞠躬为礼,恭谨地说道:“袁书记好。”

    “哈哈,伟鸿同志,这是在家里,不必那么拘谨,坐吧坐吧。”

    “是,袁书记。”

    刘伟鸿却不肯失了礼数,再次点头为礼,这才在袁东平一侧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秘书连忙奉上茶水。

    客厅里就是袁东平和刘伟鸿,没有见到袁东平的家人,看来是在其他房间,不影响袁东平和刘伟鸿谈话。身为省委书记,家里也总是不得清静的。

    “伟鸿同志,调研工作已经完成了?”

    “是的,袁书记,已经完成了。”

    “嗯,这一回差不多在平原呆了四十天吧?平原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你跟我说说。”

    袁东平像是很随意地说道。

    刘伟鸿的神情便变得严肃起来,并没有马上开口。因为袁东平问的是“平原的情况”而不是“平原国企改制的情况”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刘伟鸿相信,这绝不是袁东平的口误。袁东平想要向他了解的,是平原全面的情况,不仅仅局限在国企改制这一块。

    秘书早已退过一边,他也知道,今晚上这个谈话不同寻常。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